《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2024-08-02

《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精选14篇)

篇1:《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具准备:录音带、课件、动物头像、星星、涂色卡、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新年好》,创设过新年,学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课本第88页主题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

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感受、认识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彩旗”图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请学生猜一猜“会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灯笼”图和“小朋友队列”图。

(1)小组讨论: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有什么规律呢?

(2)小组讨论: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3)学生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花朵”排列图(花朵颜色改为红、黄、绿)。

(1)同桌讨论:彩花的排列有规律吗?请猜猜后两朵未上色的小花应该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4.小结:小花、彩旗、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

三、运用规律

1.出示课本第89页涂色练习(第1题)的卡片(每个学生一张)。

(1)学生按规律涂卡片上的颜色。

(2)指名学生拿涂色卡片上实物投影展示作品。

2.准备学具(△、○、□),每个学生一份。

(1)学生自己设计规律,按规律摆学具。

(2)把摆好的学具拿到实物投影展示,让其他同学猜规律。

3.联系生活。

(1)问:你们有没有发现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2)学生举手回答。

4.布置教室。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星星、动物玩具、灯笼(每4人小组一份)。

(2)问:你们能按规律摆放星星、动物玩具、灯笼吗?

(3)四人小组领取物品,交流合作,学生动手挂星星、玩具、灯笼。

(4)小组之间互相参观按规律挂好的物品,如发现错误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总结略)

篇2:《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找出事物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O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8页。

教具、学具准备

CAI课件、每组一张例1情境放大图。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大家正在忙着布置教室,可是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要彩排节目先走了,整个布置工作停了下来,我们能不能帮助布置完哪?

二、自主探究、发展智能

师:请前后座4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讨论接下去怎么布置?并在题纸上完成。(小组合作探究)

师:为什么这么布置?

生:彩旗后面是黄旗、红旗、黄旗。彩灯后面是紫灯、蓝灯、紫灯、蓝灯。彩花后面是绿花、红花、绿花、红花。

师:像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也是什么。并按照一定顺序有秩序排列就叫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找规律”。

师:去参加彩排的小朋友回来后发现教室布置好了,高兴极了,围成一圈跳起舞来(出示投影),请你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一男一女,一女一男。

师:你们能不能按照规律站成一排?

(学生自由站成一排)

师:请同学说说都是怎么排的?

生:一男二女,二男一女等等。

师:请你看看下列物体是按什么规律排列?(一个一个出示)

生: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

师:接下来应摆什么?为什么?

师:再看看下面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接下来应摆什么?为什么?

生:它的规律是一个三角,一个圆,一个正方形,接下来摆圆、正方形,因为前面是三角形,所以后面是圆、正方形。

师:出示例3,涂一涂。

师:后面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后面涂绿色、黄色,因为前面是一个绿色,一个黄色,所以后面涂绿色、黄色。

生:第二排涂黄色、红色,因为前面是一个蓝、一个黄、一个红,所以后面是黄色、红色。

三、拓展思维、深化升华

1.请涂上合适的颜色,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涂?

生:第一排涂红色,蓝色;

第二排涂黄色,绿色;

第三排涂粉色圆,红色三角形。

2.请同学们圈出合适的图形。

3.联系生活。

a.师:(出示跳棋)同学们,这是同学们经常玩的一种玩具,叫跳棋。下跳棋有什么规律?

生:隔一个一跳,隔两个一跳……

b.你知道还有哪些事物有规律?

学生汇报电影院里的灯,教学楼的瓷砖,长城的烽火台等等。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我们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桌布,气球,手帕等物体)

4.实际应用。

师:现在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用手中的三角,圆,长方形按一定的规律摆一摆,贴一贴,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四、展示作业、提高认识

1.在展示的作业中,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2.在身边继续寻找有规律的事物。

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这部分知识学生接受得快而且饶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说明:“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例如各种各样的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在本课开始时并未给出布置完的会场图,而是将一部分隐藏起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图补充完整,在摆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运用了一定的规律去摆,不知不觉就体会了“规律”的含义。在初步理解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男女生站排可以怎么站?引出规律不只可以数量上一个一个变,还可以两个,三个,或一个两个变。在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及时加以巩固练习,通过摆一摆、涂一涂,进一步体会并运用规律。在跳棋这一环节中,通过走棋子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对规律的运用掌握,也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有规律的事物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如:在操场上找有规律的物体,老师展示装饰的图案,到生活中找

有规律的事物,还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设计手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创造出美丽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趣。

专家评析

人教版的一年级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能力发展的极大空间,“找规律”就是其中较典型的一课。赵老师上的这节课就较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设计意图。

赵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能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动脑、动手实践、充分体验、反复比较,全面深刻地认识现象所蕴含的规律,挖掘知识要素,领会事物的本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共进,情感与体验提高。

教师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的专心、听的仔细、想的认真、做的投入、说的流畅、合作的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的调动思维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充分体现了现代课堂评价观。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引导或是委婉的提示,学生对他人的做法的肯定、指正,学生自我评价时的自悟、自醒,达到了师与生,生与生的互补和共进。

篇3:《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一、谈话激趣, 明确学习任务

1.师:小朋友, 我们班一共有42位同学, 大家在一起学习, 就像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其实啊, 世界上不同的家庭可多了。今天, 老师要隆重向你们推出一个特殊的家庭, 它就是———汉语拼音大家庭。 (课件配乐显示:不同的汉语拼音字母在一个大大的院子里开心地生活, 有的跳舞, 有的唱歌, 有的围在一起做游戏……)

2.师:小朋友, 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汉语拼音吗?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及时肯定那些敢于发表见解的学生。)

3.师: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课件显示:汉语拼音用处大, 学习生字需要它, 帮我学好普通话, 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认识汉语拼音大家庭的住房———四线格

1.师:老师先带大家去参观一下汉语拼音的住房。 (课件显示:一些字母住在四线格上。)

2.师:告诉大家, 这住房有什么特点? (是由四根线并排组成的, 一共有三层。)

3.师: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大家讨论后确定为“四线格”。)

三、学习单韵母“ɑoe”

(一) 学习“ɑ”

1.看图说话: (课件显示课文插图) 图上的这位小女孩在干什么? (张大嘴巴唱歌呢!)

2.师:小朋友一起张大嘴巴唱歌 (师生共唱“啊———”)

3.师:这个音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字母a的发音。 (板书a)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4.师:你能自己编一句儿歌记住它的读音吗? (张大嘴巴aaa, 我唱歌儿aaa……)

5.师:你觉得这个a像什么?你也能用儿歌记住它的字形吗? (圆脸小辫aaa, 圆加辫子aaa……)

6.师:我们一起把它请进住房吧!你想让它住在第几层? (大家讨论后, 看着老师把它请在第二层, 然后自己试着写一写, 教师随即指导, 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7.师:“a”可爱美了, 总喜欢用帽子来打扮自己。 (课件出示形象化的四声) 它一戴上不同的帽子, 就会变调, 你听。 (课件发出a的四声) 喜欢听吗?跟着老师读一遍吧!

8.师:“a”的帽子还有名称呢! (课件出示:一声高高一路平, 二声由低往上升, 三声先降再扬起, 四声从高降到底。旁边有表示汽车上下坡的图片)

练读四声, 可以先按顺序读, 再变序读。

9.师:你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声音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ā———阿姨好。á啊———你说什么?ǎ———啊, 这是怎么回事?à———啊, 这朵花太漂亮了!)

(二) 学习o、e (方法大致同上) 。

四、复习巩固———闯关游戏

师:电脑小博士要考考大家, 看谁拼音学得好。小朋友敢接受挑战吗?

1.我会读。 (课件显示:āǎàóǒòēéě)

小朋友开拐弯火车读, 及时纠正, 直到大家都读对了, 就算闯过了第一关。

2.我会编。 (课件显示aoe的象形图片)

小朋友给字母编顺口溜, 老师给编得好的小朋友发闪光星。

3.我会连。 (课件上半部分出示三幢墙壁上分别写着āyí、é、è音节的小房子, 下半部分出示一位阿姨、一只鹅、一位正在吃饭的小女孩。)

请小朋友上来用鼠标连一连, 对了, 就看着图用上相应的音节说一句话。说得好, 就可以任意请一位同学给他表演节目。

4.我会写。 (课件出示写有aoe的四线格)

小朋友在自己的四线拼音本上写字母, 老师挑出写得好的,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让大家评好在哪里, 再封给“写字母大王”称号, 颁发奖章。

五、小结, 布置作业

1.师:小朋友, 在这节课当中, 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篇4:《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首先感谢三位上课的老师又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我们学校苏娟老师的课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的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变化。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简单的规律,今天学生学习的是循环规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透彻地理解循环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分散了学习难点,突出重点,苏老师主要设计了三大环节,努力想体现以下三点。

一.让现实生活与数学密切联系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为只有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设计地面前,苏老师选择了小东家的房间,特地把墙面的漂亮与地砖的单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到过各种各样的地面,对设计地面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和知识基础。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设计地砖的兴趣。从本节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设计地砖十分感兴趣,都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二.让有效地教学设计保持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苏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创设适合于他们的数学情境,这样就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探索数学。本节课在设计地面、摆水果中发现、探索规律,在设计手帕中巩固和创造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自始自终,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并保持了旺盛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了学生有效地学习。特别是在猜测第五行第六行中探索规律为今后学习周期问题做了铺垫。在设计“小手帕”这个教学环节,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有创意的规律图案跃然出现学生的纸上,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图形之美,数学之美,更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规律,充分尊重学生能够的个性思维;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相互启发,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索规律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设计地面,然后让学生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当学生横看发现规律时,教师又一次在黑板上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了规律。如果教师能把第一个移到后面,然后向前平移一个这一过程能用课件动态演示,可能学生看得更清楚。不过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由于电脑老师一时请不到,才这样设计的。开始几个学生发现的规律仅仅停留在在横看的基础上,通过老师你还发现什么的又一次点拨,学生深受启发,马上顿悟,又竖看、斜看发现了很多规律。这样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的不同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层层引导的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规律引发为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验证、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

总之,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全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一堂课上下来常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

数学语言应讲究科学性。所以数学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术语来表达。

如竖着应讲一列,而一位学生却说一行。又如在学生交流设计的地面规律时,他是从下往上看的,是最后一个移到前面,然后向后平移一格。由于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没有听清楚学生的回答,当把一个移到最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己之见,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刚才所说的可能有不当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篇5:《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93页统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情感目标:

1.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图片二张,课件。

学生:相关题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是谁呀?(出示课件:小鹿站在一座房子的前面。)你们听,小鹿跟我们打招呼啦:

(小鹿):大家好,我叫欢欢,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多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师:欢欢的好朋友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来瞧瞧它们都是谁呀?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4只小猪,5只小象,6只小猴,3只小马。注:以上动物以打乱顺序出现,如:先出现一只小猪,再出现一只小象等,而且每一只动物在最后都进入小鹿的房子里,同时为不使学生感到无聊,还在小动物出现的过程中配上了欢快的音乐。)

二、引出统计的必要性,并经历统计过程

师:欢欢的好朋友都是谁?(学生说)

师:那你们看清楚它们各来了几只吗?(学生肯定说不清楚)

师:那好吧,老师再把刚才小动物来的过程放一遍,不过,这次你们可要看清楚它们各来了几只。(再次放课件)

师:现在你们看清楚了吗?谁先来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师:看来光靠数还不行,那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得出可以用记的方法)

师:你们的意思都是说不用数,用笔来记,是吗?

师:你们的方法老师也想到了,你们看,在刚才发下的1号纸里,我已经为大家画好了每种动物的图像。

附1号纸中的动物图像:

现在,我们就准备用笔来记一记,可是该用什么方法来记呢?(学生说,出现的可能方法有:用“√、○、□、△”记录,有用写数的,还可能有用画花或正字统计法的。)

师:同学们都想到了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进行记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种方法也挺实用,那就是“正”字记录法。(出示用正字记录的图片)你们知道一个正字有几笔组成,现在我以小象为例,如果来了一只小象就写一笔,再来一只就再写一笔,写完5笔,就再写第二个正字,写完后数一数,一共有几笔,就表示一共来了几只小象。(边解释边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如果老师再给你们放一遍小动物到来的过程,相信你们肯定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得出它们各来了几只,你们说是吗?(学生准备,完后,再次放小动物到来的课件。)(教师巡视)

师:请不同记录方法的学生把记录的作品拿上来展示,并要求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是多少?(请一学生汇报)

师:大家和他的记录结果一样吗?

师:那请与他记录方法不一样的同学把你记录的纸片给老师。(教师展示学生用不同记录方法记录的作品)

师:同学们真棒!能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刚才我们用这些符号记录每种小动物的数量,这个过程,我们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板书课题)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并根据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

(出示统计表)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大家统计出的动物只数填在这个表中(学生说,教师填)。

附统计表:

动物名称 只数

小猪 4

小象 5

小猴 6

小马 3

(出示统计图)师:我们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法把这些数据表示出来,现在,请四位同学上来帮老师涂一下,请下面的同学当裁判看他们涂的对不对。

附完成后的统计图:

(学生涂完后,老师向其中两位同学提问):你涂了几格?为什么这样涂?

师:你们两个人都是把1格代表一只动物,有几只就涂几格,是吗?

师:如果不数小格子,你还能看出每种动物的只数吗?

(学生回答后,揭开数据栏。)

师:这样能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师:你能上来举个例子吗?(学生上来说)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是呀,我们只要看每个图形的最顶端对准数几,就可以知道每种动物有几只了。下面我想再请二位同学上来用刚才的方法说说可以怎样知道另外几种动物的只数。

师:同学们学得都不错,其实像我们刚才把这样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知道这个表格叫什么吗?(学生猜)

师:它叫统计表。看了这样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能知道哪些有关数学的信息呢?

附统计表和统计图:

(学生回答)

师:朱老师知道这里还有很多信息,大家都想说,那这样吧,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想提几个要求:1)要求每个同学必须讲出一条以上信息;2)组长当好组织者,先让同学说说你想到了几条信息,然后请想到信息少的同学先来说,信息想得多的同学最后说,当一个同学在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在交流过程中碰到重复的就不用说。大家听明白要求了吗?

(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地指导。)

师:看来我们可以从这样的统计图或统计表中清楚地看出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的关系,这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优点。

四、练习应用

师:刚才我们用较多的时间学了有关统计的知识,我想小动物们肯定已经开始庆祝生日了,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并配上生日歌:小动物们庆祝生日的场景。)

(出示图片:有3只在弹琴,有1只在唱歌,有11只在跳舞,还有4只在切蛋糕。)

师:那你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知识,把参加每项活动的动物统计出来吗?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2号纸,这里有一个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只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完成统计任务就可以了。

(学生完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师:谁把统计的结果向大家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的统计结果和他一样吗?那么你们是选择了统计表还是选择了统计图来进行统计的?

五、小结

师:今天这堂课你学的开心吗?

篇6:《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猴、大象、公鸡、狮子、小兔),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①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②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灯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在这个同学的,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加加油。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课间活动。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起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时有两上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师:看到你们学得那么好,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也想来参加我们的活动,请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给它们排排队(猴、大象、公鸡、狮子、小兔)。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猴,在猴右边摆上大象,在猴左边摆上公鸡,在猴上边摆上狮子,在猴下边摆上小兔。

师:一共来了几种动物?从左往右数,公鸡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动物,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的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小结: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四、小结

篇7:《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抓住题眼中“战象”一词作为教学的原点, 层层剥笋, 在质疑问难中引出“审美品读”这条主线, 通过对嘎羧26年前后形象的对比朗读, 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教师循着冲突, 顺藤摸瓜引导学生用列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内容。继而重点品读“重披战甲”这一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细节, 在多元朗读、个性感悟、创造想象、师生对话中, 感悟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着的丰富情感, 从而达到“披文入情, 言意兼得”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喘息、凝重、焦躁、激越、排山倒海、势不可当、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泪光闪闪、浴血搏杀、泣不成声”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尝试用“小标题”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认知冲突中, 凭借有感情地朗读, 深切感受嘎羧英勇、重情重义的战士形象。

【教学流程】

一、直接入题, 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最后一头战象。读题。这可不是一般的大象呢, 而是战象, 再读课题。

2.简介作者沈石溪:我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被誉为“动物小说之王”, 这篇文章写的是他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3.预习过课文了, 知道战象的名字吗?板书“嘎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战象“嘎羧”的故事。

(课题导入简洁明了, 从读题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这不是一般的大象, 而是一头战象, 而故事又发生在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云南原始森林。虽寥寥数语却大大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营造了良好的阅读开端。)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师:速读全文。何谓“速读”呢?速读就是快速而有效地读。所以老师还有两个要求:一要读正确生字新词, 二是划出课文中直接描写战象在战场上作战的句子。

2.检查读词。

(1) 正确读词。 (指名读———齐读)

(2) 根据意思给词语分类。

形容声势很大:排山倒海、势不可当

形容哭泣的样子:泪光闪闪、泣不成声

形容声音高亢:震耳欲聋、激越

(3) 有感情地读词。

师:你能根据这些词语的不同意思, 读出他们的区别吗?

(首先, 教师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课文很长, 老师就指导学生用“速读”的方法来读课文。其次, 词语教学并不是虚晃一枪, 而是步步深入, 由读正确, 到根据意思写词语, 再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扎实而有效。)

三、品读战象驰骋战场的英勇

出示:士兵骑象杀敌, 战象用长鼻劈敌, 用象蹄踩敌, 一大群战象, 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 势不可当。

1.指名回答, 读正确句子。

2.齐读, 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战象? (英勇的、威风凛凛的) 读出你的感受。

3.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大象威风凛凛、势不可当的气势的?小结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作者仅用了几个简单的动词“劈”、“踩”、“扑”就写出了战象的英勇,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吗? (指名读, 随机点评) 气势够大了吗?再大点?一大群战象80多头呢!全体起立, 让我们都加入这战争的队伍, 感受当战象那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齐读)

(此处教师抓住“劈、踩、扑”三个动词,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诵读想象, 英勇的战象表象深深地印入了每个学生的心中。)

四、设置认知冲突, 走进重情重义的嘎羧

(一) 感受年迈的嘎羧形象, 设置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 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 在1943年和日寇的一场激战中, 全部中弹倒地, 人们在埋葬它们尸体的时候, 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 它就是嘎羧。一晃26年过去了, 如今的嘎羧又是什么样子呢?

1. 读5、6自然段, 找找如今的嘎羧是什么样子。

2. 反馈:感受26年后嘎羧年迈的形象。

3. 补充原文句子, 再读。

它已经50多岁了, 脖子歪得厉害, 嘴永远闭不拢, 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 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 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

4. 读了这段话你最想说什么?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学生板书:嘎羧老了。

5. 反问:26年前, 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嘎羧如今成了这个样子, 我们不得不在心里发问, 它还是一头战象吗?

(课外资料的适时拓展, 使年迈的嘎羧形象丰满了, 在学生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认知冲突。如今的嘎羧失去了26年前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还能称之为“战象”吗?在对比阅读中, 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欲望。)

(二)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嘎羧不同寻常的举动。

1. 再去快速浏览课文接下来的部分, 看看年迈的嘎羧在生命最后的历程里, 做了哪几件不同寻常的事, 让我们依然看到了一头真正的战象?

2. 交流:引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并请学生板书。 (预设: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3. 用上连接词, 结合板书,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小结:同学们,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新方法, 那就是阅读比较长的文章时, 我们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 来很快地掌握文章的内容。

(“教”是为了“不教”, 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学习。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 此处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标题”归纳出“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顺势点法:用连接词加主要事件的方法复述课文, 是概括长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新方法, 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

(三) 品读“重披战甲”部分, 感受嘎羧的重情重义。

1. 请你细读课文的6~11自然段, 划出哪些句子仍然能使我们感受到嘎羧是最后一头战象?

2. 交流:

预设1:26个春秋过去, 象鞍已经破旧了, 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 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1) 指名读, 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引读:再回忆一下嘎羧在树阴下打瞌睡, 那没精打采的样子, 而此时嘎羧仿佛又找回了青春, 是什么使它如此的精神抖擞? (象鞍) 那是一个怎样的象鞍呢?

(3) 齐读。

师:披挂上象鞍的嘎羧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26年前的战场上。

预设2: (重点交流) 没想到, 嘎羧见了, 一下子安静了, 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 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眼睛里泪光闪闪, 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还有哪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嘎羧仍是一头战象?

(1) 指名读, 说说自己的感受。

(2) 自由读, 看看这句话当中的哪些词特别令你感动?

(3) 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一下子安静、呼呼吹去、久久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追问:从“泪光闪闪”这个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你能联系前文说说吗?你能读出战象的心情变化吗?作者又抓住了几个词, 让我们看到了大象与象鞍的情感?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生:依依不舍的老朋友般的深厚的眷恋的

师:你能把这种眷恋之情读出来吗?

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 一边听我读, 一边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神情、动作。 (师范读) 睁开眼睛, 拿起书, 像老师一样带着你自己的体会, 一起读。

3. 以写促悟:我的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久久地摩挲着, 我闻到了象鞍上有一股混合着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气味, 不禁想起了———

4. 回读战象作战的句子。

(对课文中感人至深的句子, 教师舍得花时间“浓妆艳抹”。通过咬文嚼字的品读, 想象写话, 引导学生感悟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

五、深情小结, 回读课题

篇8:《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通过看录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2.对人民币你有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随机处理。

二、探究新知

1.独立识别人民币。

2.说说识别方法。

3.分类。

(1)纸币、硬币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2)元币、角币、分币的币种?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

4.和电脑娃娃比赛,看谁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5.例2:购物游戏。

6.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7.例3。

9.实践应用

1元钱能买什么?

10元钱能买什么?

三、拓展创新

1.每个书包35元。

(1)我的钱正好买一个,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钱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张?

2.谈话升华。

四、全课总结

篇9:《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1.明确时、分的含义,会读、写几时几分。

2.逐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3.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尝试、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表,钟表模型,投影片。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今天我们来见一位老朋友,还认识它吗?它能帮我们干什么?(出示模型)

生:能告诉我们时间。

激发起所有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朋友用数学的意识。

2.谁认识这个时刻?(拨出7时)

为什么说它是7时呢?每天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着7。我早上7时起床。

3.再看这个时刻。(出示6时半)

师:谁认识这个时刻?为什么说它是6时半呢?每天这个时刻你又在干什么?

生:分针指着6,时针指6和7的中间。我晚上6时半看电视。

二、导入

(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上课吗?现在分针还是指向12,或者6吗?看来有关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你们想知道吗?好,我们马上开始学习。

板书:认识时间

通过与学生谈话,激发其求知欲望,带着良好的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三、新授

1.认识几时多。

教师从9时整拨到9∶20引出9时多。时针超过了9还没到10就是9时多。这是老师最喜欢的时刻,你们知道是几时多吗?(11时多)你们能告诉我你最喜欢几时多吗?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通过观察时针的变化找出9时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时分。

同学们现在知道小朋友是几时多上课的吗?为什么是8时多呢?那么小朋友是8时多多少分来上课的呢?

时针超过了8还没到9就是8时多。(8时15分)

这个时刻为什么是8时15分呢?

3.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想好后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活动。组长组织各组员轮流发言)

我们一起来交流,哪一个组先说?

请说一下你们组的理由。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几个大格?走了多少分呢?走到2呢?走到3呢?那分针从刻度3走到刻度4走了几个大格,走了多少分?现在这个时刻是多少?

从几走到几还是5分?

(全班学生集体观察,独立思考)

学生随意回答。

分针走一个大格就是5分。

小聪聪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走了几个大格?走了多少分?走到刻度2呢?(一直到6)那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分呢?

(学生集体活动,找出大格与分的关系)

出示数一数图。

这种方法很直接。分针指向刻度1对应是几分?找出其他数字对应的分钟。观察投影。

4.巩固练习。

下面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几个时刻。

卡片出示6∶259∶058∶55

说出是怎么认的?

8∶55容易出错。

用表演示从8∶00-8∶55的过程。时针超过9了吗?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巩固新知。

还差几分才到9时?

再演示9时55分。

把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卡片)贴在相应的时刻下面。

(9∶05)为什么要在分钟数前加0?

不足十分的要用0占位。

用两种写法写出3∶05。小组里检查。

巩固时刻的写法。

拨表练习。

拨出8∶05,9∶45,11∶30。

每天这个时刻我们在干什么?

11时半和11时30分是一回事。

5.认识时分的关系。

在表里还有个小秘密,谁观察得仔细,谁就能发现?

生:时针走了一个大格。分针走了一圈。

建立时分观念,知道1时=60分的道理。

教师演示从12时到1时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归纳。

分针走一个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他们是同时走,同时停的,即时间相等。

板书:1时=60分

时针和分针都是朝同一方向走的,这称为顺时针方向。

四、巩固联系

1.投影“做一做”,问:小华几时几分在干什么?

2.找朋友生手中的时刻卡片与师的一样,就是好朋友。

游戏中巩固新知。

师:我的好朋友在哪里?

生:你的好朋友在这里。

6∶052∶359∶255∶4511∶301∶35

师:有一位小朋友没有好朋友,我们都做你的好朋友,好吗?这位小朋友卡片上的时刻是什么时刻?

每天晚上中央一台这时演什么?(新闻联播)

3.拨出你最喜欢的时刻,互相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五、小结

篇10:《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师 李海娟 学科 数学 执教班级 一(5)、(6)

教学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 教学地点 班级

教学内容 课本19页

教学课时 第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 是否集体备课 否

教材

分析

教学

目标 初步懂得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

重点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教学

难点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教学

准备 课件

预设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课前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文《柳树醒了》

师:哇,小朋友背的真有感情,老师好象真的看到柳树醒了的样子,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花小草也醒了,争着要长大,因为--春天来了。春天的公园特别美丽,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哇,好热闹!小朋友们正玩得开心!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生:丢手绢、捉迷藏、踢足球

(师指着一处问)师:这边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生:捉迷藏新课标第一网

师:我们走近看一看。(放大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

①藏起来有7人,找的有6人,

②13个同学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

③13个同学捉迷藏,藏起来7人,

(学生说,老师板书)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条信息,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几个人在玩捉迷藏游戏?

师:问的真精彩!掌声送给他!(这里应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使板书更完整)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3个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7+6=13

师:为什么用加法?

生:因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xkb1.com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知道了,原来这里有13个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像刚才这样,请小朋友根据第二条信息,也来提个问题,然后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说。(在这里老师应该总结怎么将一个问题完整的解决,将要点讲清楚)

学生互相说、提问。

师:好,++同桌已经说好了;++也好了。哪两位同桌起来说一说?根据第二条信息,能提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师:第三条信息,谁来提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师:大家看,这3个问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同样的活动,我们既可以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用加法,有些要用减法?

学生思考。

生:因为问题不一样

师:对,我们的问题不一样,所以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这里,老师的小结过于笼统模糊,没有将解决问题的关键讲清楚。应该告诉学生,条件是什么,让学生理解了条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已经知道,什么还不知道,从而想办法把不知道的算出来,这才是解决问题。)

师:这幅图里还有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生:丢手绢、踢足球www.xkb1.com

师:好,选一个你喜欢的游戏,提个问题,然后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写在本子上,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

生:我提的问题是……我的式子是……

学生反馈交流。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能够根据活动的信息提出问题,还把他给解决了,真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问题,我们先要干什么?

生:找出信息

师:然后呢?

生:提出问题

师:最后再把式子列出来,把问题解决。

3、师:动物园的问题解决的这么好,那生活中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想一想

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配合着图片,老师绕有兴趣的背诵《柳树醒了》,学生课文背的很有兴致,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他们最熟悉的,也是最感兴趣的郊游活动场景,创设了一个好的开端。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铺垫了更深层次的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一个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今天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篇11:《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朵,机”2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由图入文,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小朋友,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夏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今天有位夏天的使者向我们发出了邀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荷叶配乐的美景画面)小朋友瞧,这是什么?仔细看,荷叶怎么样的?(指名说)出示:荷叶圆圆的 荷叶绿绿的

这两句话能不能这样说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3、揭示课题。

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现在,我们随着夏姑娘的脚步一起去和这些荷叶交朋友吧!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荷叶圆圆”看老师写课题(会看的小朋友就是会学习的小朋友)--板书课题:荷叶圆圆, “荷”是我们学习的新朋友,谁有办法记住咱们这位新朋友(让我们齐读课题)。

【由图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的感知荷叶的美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适合一年级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美丽的荷叶不但小朋友们喜欢,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伙伴也喜欢呢。小朋友打开书本62页,自由放声读一读课文,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顺,听明白了吗?

2、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语: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几片圆圆的荷叶急着飘来要跟你们交朋友了!自由跟它们打声招呼吧!

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1)谁愿意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谁愿意单独站起来读一读?

(2)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还会读吗!

(3)现在我们来玩猜字游戏,

(4)我们的生字朋友还想来跟你们玩摘气球的游戏,我们开火车读?

(5)生字宝宝还想让你们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识字方法?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低段,特别是一年级,识字是重点,教给识字方法就是授之以渔。因此,在学生认识的基础还要帮助概括出一类的方法,方便学生以后自主运用。】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课文中有4个小伙伴愿意来和荷叶交朋友,你能找出他们吗?

边读边用圆圈圈出小伙伴的名字。指名说,板贴

2、谁还能说说荷叶是( )的( )。(板贴水珠、蜻蜓、青蛙、小鱼的图片)

3、这一池的荷叶可真诱人哪,小动物们把荷叶当作了不同的东西,真有趣,我们看,师引读。过渡: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先去看看小水珠吧。

【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并不好,因此,在读课文后要给予扶手帮助他们概括。在整篇课文读通后,才能由篇及段,进入文本的细读。否则,课文讲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读这个自然段,试着去读好。

1、谁愿意站起来读?

2、小水珠躺在荷叶上,还眨着自己亮晶晶的眼睛呢?咱们也将自己亮晶晶的眼睛眨一眨吧!

3、你们小时侯睡过摇篮吗?想一想,(出示摇篮图),躺在摇篮里感觉……(舒服、想睡觉、)你能读出他的舒服吗?

4、小水珠躺在摇篮里会对谁说些什么?

4、现在老师请你们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练读这段话?就好象是自己躺在摇篮里一样的舒服。还可以配上动作练读。

5、哪位小水珠愿意再来展示一下。

6、背诵(读得真好。这么美的句子如果把它背下来就更好了。自己先试试吧!(指名练背 全班配上动作背)

【教学要循序渐进,因此,在句段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层次,读通,读懂,读出感情。而背诵是小学积累的重要手段,把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前提。】

五、回归整体,巩固字词

这真是太舒服了,难怪小水珠说:“……”。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2、热情的生字宝宝又来了,还认识他们吗?(同桌一起读读看,齐读)

夏天到,夏天到,

圆圆荷叶长得绿。

小水珠,亮晶晶,

摇篮里面摇一摇。

小鱼儿,笑嘻嘻,

小青蛙蹲着呱呱叫。

小蜻蜓翅膀大,

停机坪上跑呀跑,

花朵中间飞呀飞。

我们可以一边拍手,一边读,想配动作的小朋友还可以加上动作。

【识字是低段一个长期的目标,也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如此多的生字要通过反复的出现,让学生多次接触,达到眼熟能读的境界。因此,在课堂上,要多创造让学生认字的机会。】

六、写字

有两个字宝宝还住在田字格里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写的两个字。(出示:朵,机)

1、认识他们吗?一起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

2、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小秘密?(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哪里最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儿,好吗?

3、师范写,(朵,上下结构,所以下面的木要写得舒展,但是木到了“机”里面,可要懂得谦让,把脚缩起来,让位给旁边的“几”。还要注意,朵上面的可不是几,千万别勾!)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4、展评作业

5、同桌互评

努力让学生自主地去写好字。

篇12:《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雨点儿》。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及学情、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情境中合作,在情境中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有所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并进行拓展和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材及学情

教材分析:《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比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本次教学设计,我主要是针对第二课时进行。为此,我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加美好。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例如:为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2-4自然段时,我采用质疑法和讨论法,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雨点是怎么问小雨点的,小雨点是怎么回答的,大雨点又要去哪?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朗读感悟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明白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我首先引用 了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让学生猜谜底,引出课题“雨点儿”。相机解释“雨点儿”是儿化音,进行指导朗读。然后通过“接雨点”复习巩固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确朗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配着优美的轻音乐有感情的范读全文。并提了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分段学习,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创设情景,并讲解雨点儿是云妈妈的孩子,接着抛出疑问,云妈妈有多少雨点儿娃娃呢?请大家快数数,学生们看到这么多的雨点肯定会说不知道,或者数不清,随即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我就相机讲解重点词语“数不清”,紧随着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说说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那些东西也数不清。再读第一段说说这么多的雨点儿都是怎么下来的 ?学生读完句子肯定会说是“飘落下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飘落一词,我通过现场演示两滴“雨点”,让学生从发现中感受飘落的意思,即慢慢的,轻轻的。之后,我再次进行语言基础训练,并且练习句子 “        从       。”最后对学生指导朗读,并进行朗读提示:把飘落读得慢一点,就能看到雨点儿们在飘哟!

2、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这几段主要是大小雨点之间的对话,我首先质疑故设悬念:“嘘!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听听,雨点们在说悄悄话呢,想听听它们在说些什么吗?”通过好奇心次激发学生求知求解的欲望,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感悟大小雨点之间的对话。读完后我马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雨点是怎么问小雨点的?小雨点要去哪呢?小雨点又是怎么问大雨点的呢?大雨点又是怎么回答的。然后我通过指名读,指导读,全班分角色读,个人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读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取代了教师繁锁的讲解分析。

3、学习第五自然段

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5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分别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过了不久那儿的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想知道是什么吗?”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雨前到雨后的美景。(相机板书花红草绿的插图)这样让学生在情景中加深理解雨水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4、想象延伸,揭示主题

当学生读完后我不失时机的再次发展学生思维,问“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最后我让学生品读全文,回归整体。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升华。最后,我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雨点儿》这一课,知道了小雨点儿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草更绿了;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那儿就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雨点儿真是可爱极了,它给大地穿上了漂亮的衣裳;但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才是最可爱的,因为有了你们,有了你们那美好的向往和心愿,世界将变的更美,人间将变的更美(借雨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5、指导书写

我首先进行范写,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要注意的地方,因为学生自主的探知比教师的讲解更有说服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

八、课后反思

篇13:《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3()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篇14:《找规律》(一年级)(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的教学思想 。

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接力棒,小跳绳统计图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为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后,归纳:我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学们不仅能学到知识,交到好朋友,还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的课外活动。你知道哪些课外活动?

提出课题:我们的校园

二 投影展示,回顾知识:

1、出现校园的活动场景:从这里你看到了什么?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由其他同学回答或讨论。

2、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三 尝试统计、感知统计:

1、课外活动,分组尝试统计;分成四个场地,跑步;跳长绳;拍皮球;做操。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喜欢参加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活动五分钟后,统计出本组的人数,选择代表汇报本组的统计方法。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

3、观察统计图,回答相关的问题:八各组的统计结果在黑板上统计,从图中我们能清楚的了解我们班小朋友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4、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先同桌两人互相提问,然后解答。全班汇报:一人提问全班回答。

四 全课小结:今天通过开展活动,小朋友又重新认识了我们的校园,通过大家的努力,把我们的活动作了清楚的统计,还会根据活动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尽心解决,小朋友真能干!

五 课同中或课堂外再次实践:打开数114---115页,试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上一篇: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论文要求下一篇:安全生产基础知识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