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久违的快乐初一作文

2024-06-09

我那久违的快乐初一作文(精选5篇)

篇1:我那久违的快乐初一作文

我那久违的快乐初一作文

天,依然是那么湛蓝,唯有几片纯白色的云零零星星地缀在天边,偶尔会有几只蝴蝶悄然路过,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平静。

午后的金光透过玻璃,洒在书桌前,在穿过繁忙的笔尖。阳光的所有动静全部落进我发涩的瞳孔中,而它的出现却并没有给我的心情带来任何改变,只是让眼睛得到了丝毫的放松。只是一次考试而已,以后在努力就好了。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母亲的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想,使我根本无法把思想集中在作业上。真的.只是一次没考好吗?自从上了初中,成绩就一直不理想,难道真的是我还不够努力吗?还是说,是我自己太笨了?我反复的问自己,一直在眼中打转的泪也终于涌了出来,落在纸上。我摊开推在一起的作业本,再也无心学习,自从上初中后,我的世界就少了学些快乐,每天盯着学习的压力和生活的烦恼,每时每刻都沉浸在烦躁中,每天都像赶路一样匆匆忙忙地度过,一刻也不停留。“咔!”卧室门被打开了,妈妈轻手轻脚地走到了我旁边。我马上擦去眼泪,并打了个哈欠作为掩饰。“作业写完了吗,出去散散步吧。”她的语气还是那么和蔼,好像我没考好的事情从未发生一样。

路边的建筑物不多,路很宽,车辆也少,湛蓝的天上还是缀着几片云,一缕清爽的风吹过,树叶便发出“沙沙”的声音。看到这样的景色,谁的心都会一下子宽广起来。风好像有魔力一样,一下子就试去了我所有的烦恼。我张开双手,面向天空,拥抱着午后的柔光,心情一下子变舒畅了起来。一直走在我身后的母亲,这时也快步跟上来,微笑着说:“心情是不是好多了?不要整天闷在屋里,那样只会增加你的压力,必要时还是要出来放松一下的。”语气还是那么柔和,就像迎面吹来的清风一样。“哈哈!知道了!”我下垂很久的嘴角终于扬了起来。

母亲,谢谢您,让我找回了我那久违的快乐!

篇2:我那久违的快乐初一作文

几场秋雨,丝丝清新。

清晨,走在桂花树散漫清香的小径上,我伸开双臂,任秋风轻佛我的脸庞,沁出扑鼻的芳香,与微风交织缠绵,一股久违的感动涌上心头。

升入初中以来,环境的适应,课业的加重,考试的失利,爱好的割舍……种种事件如大山一样压过来,赶路和焦虑是我真实的写照。

以前,一有空闲的时候,我慢悠悠地从装满茶叶的盒子中取出一点茶叶来放入水壶中,静静地等待烧水壶的水烧开来,再将水倒入水壶中,把水壶里的茶叶泡上一会儿,再倒出来,闻着茶叶的清香,看着茶叶的沉浮,品着茶叶的甘甜。那份清欢,那份自在,现在都成为挥之不去的回忆。

微风过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凡来尘往,莫不如此。此时此刻,世间的忙碌、烦恼、不易全部忘掉。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追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以至于都忘记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世上所谓美好的事物,大抵都如此,只安静地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这才保存了它们的本性,留住了这个世界,最原始的天真。这样,我们以一颗宁静的心,去欣赏庭前的花开花谢,岁月的起承转合。

诚然,我无法改变什么,却可以为自己在内心深处坚守一方栖息地,沉默守望,保持一个清欢的心。记不起在哪个地方看到这样一句话:你是别人的风景,却看湿了我的眼睛。感谢这次不期而遇的花香,让我获得久违的清新。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篇3:我那久违的快乐初一作文

初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主要是焦虑,对学习的焦虑和人际关系的焦虑。由于小学课程少、知识简单、上课反复多,他们易养成不珍惜时间、贪玩的习惯,而到了中学,突然间课程增加了,学业负担加重了,不能在短时间内很快适应,从而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焦虑,甚至退缩(主要表现为厌学、逃避学习)。人际关系的焦虑也几乎是初一新生的常见病,特别是选择性的寄宿制学校。刚进入新的学校,尽管形式上已同属于一个班,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但每个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学校,互相不认识、不了解,彼此间情感联系较少,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同时,他们对任教老师的心态也很复杂,既不了解现任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又爱跟小学老师对比。基于怀旧心理,初一新生往往认为小学老师比初中老师亲切、负责任,因而内心有很强的孤独感,这是由他们突然离开小学母校、熟悉的小学老师,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人地两生疏造成的。因而新生的班主任应该使班内的同学尽快走出“孤独期”,融入到班集体中,如果班内同学长时间缺乏交流,整天把自己封闭起来,便很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焦虑,不仅影响学习,而且会造成心理疾病。

如何帮助初一新生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顺利过渡?帮助他们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和谐地整合起来,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认为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融入班集体,建立和谐好氛围

进入新学校后,学生一般都希望自己能尽快被同学、老师接纳,尽快融入新环境,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是人的一种需要,是人人都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即认同的需要。新生的班主任应充分、及时地利用好这种心理,及时以宣传资料、图片或座谈等形式介绍学校的光荣历史、布局设施、教育教学质量和科任老师的有关情况,使新生对学校、老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产生身在其中的光荣感,这是其一。班主任还要对学校的远景规划、近期目标、眼前的困难,以及作为其中一员的学生有何责任、义务等向学生交代清楚,使他们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这是其二。同学之间则通过“自我介绍一分钟”、组织每周一大扫每天三小扫和文体活动等方式增进了解,对班级产生一种归属感,这是其三。一句话,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彼此交流中,尽快适应新环境,心理上有一种家一般的安全感,并逐渐树立一种“主人”意识。

在开展初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人人尝试参与的乐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磨练。开展的活动有一年一次的新生军训、秋季运动、学生会竞选演讲大会、艺术周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地、与110巡警警民共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比赛、手抄比赛和书法比赛、开展值日、值周班长活动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合作、集体主义、果敢自信的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场所。

二、激发自豪感,培养自律心

一个小学生进入中学读书,特别是能选择进入一个周围人口碑较好的中学就读,其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而中学里的管理更多地把学生当成“成人”,强调“自律”,这种有别于小学的特殊管理方式,使他们更多了一种优越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豪是一种动力,有自豪感才能建立自信,保持良好心态,但是不能把自豪变成自傲或自满,忽视将来的困难。不可否认,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难度、教师的授课方法较小学均有很大不同,许多学生均对今后三年学习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在小学时,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教师往往给学生加班加点,作业统一布置,答案高度统一,导致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学习压力较大。学生进入初中后,有一部分同学就有松口气的思想。再者因为学生大部分在十二三岁,年龄偏小,自理、自制能力差,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针对上述情况,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多在学习方法、时间安排和提高效率上给以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时间安排运筹(自学、预习、复习、听课、作业、考试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每门功课的学习技巧,强化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意识,让他们按学校要求规范自己,从而自我加压,克服放松情绪,形成自律自觉的心理,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这一时期也恰好是班集体的同化期和目标整合期,班主任要依照学校的管理目标,制定班级三年发展规划。班组要开展自我认识活动,帮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要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不忘拼搏的艰辛,认识到现在的自豪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现今,要想自豪永在,就必须趁早立大志,下大力,同时对未来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做好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

三、克服挫折感,建立自信心

我曾就一年级新生进入初中两个月后作过一次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有过挫折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因需求而受挫。当班集体建立之后,班委会就要随之产生。由于新生相当一部分人有过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因此自我感觉较好,相信自己会被选为班干部。但班干部的人数有限,不可能人人都当班干部,班主任只能从学生档案和短暂的观察中“任命”班干部,于是“落任”者便有了挫折感,其挫折程度还会因学生期望值的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期望值越高,受挫程度越大。进入初中后,有些同学常常怀念小学生活,怀念小学老师,常常念叨小学某某老师是多么关心、爱护自己,原母校是多么器重自己,从而认为初中的老师缺乏人情味,缺少爱心,甚至认为不公正。有了这种看法学生就会由进校时的自豪变得过敏,特别是班主任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随意而出的话语,都会使学生产生一大堆的联想,陷入受挫的痛苦之中。

二是因目标估计而受挫。初中阶段的要求、管理、学习及竞争显然与小学不可同日而语。随着学科难度的增大,学生年龄的增长及初中学校人数的增多,他们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他们有可能由小学的尖子生变成中学的中等生甚至于“差生”。他们中有一部分同学原以为也会像小学一样,会在考试中轻取第一或优秀,但考试结果使相当一部分同学感觉到:“周围的同学似乎什么都比自己强”,于是产生挫折感,发出

浅议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张杨阳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知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学科学课上,科学思维的培养日显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以及其培养方法的论述,探讨了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培养普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的时代。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渐渐接轨。那么究竟何为“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的英文为“scientific literacy”,国内较多的译法为“科学素养”,也有译为“科学素质”的。由于各国的教育背景不同,大家对教育素养的界定也是种类纷繁:《2049计划》认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组成部分,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的科学方法判断和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能够识别国家和地方决策中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够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里讲的“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基于以上观点,我将科学素养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情感(或科学观)。近年来,我们不断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反思,力图纠正传统科学教育“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片面倾向。我国的小学科学教育专家郝京华教授也曾说过,中学教的是学科,而小学教的是儿童。这些观点都说明了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否认科学知识在小学科学课上那不可动摇的地位,而是要强调在全面的科学观的指导下,将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思维的发展和科学情感的培养融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去。

那么,科学思维又是什么呢?顾名思义,科学思维就是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的慨叹。因目标估计而受挫对新生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我经过观察认为,挫折感一般从第一次考试起到本学期末这段时间。挫折是个体的要求和动机行为遇到阻碍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如果班主任不加强对其受挫心理的疏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就会影响学生正常心理的发展和学业的进步。针对上述受挫原因的分析,班主任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利用班干部选举,可采取演讲竞选的形式,通过比写作、比胆量、比表达能力、比管理策略等,从中物色人选。另外,在班干部编制中,可设立一两个流动岗位,定期调换,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班级管理,表现和锻炼才干。二是利用板报阵地,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出版、评优,发挥各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展现各自的创新能力。三是利用学习、劳动、文体竞赛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卫生比赛”“辩论赛”“记单词比赛”等。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组织学生多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查找资料、读书、写作中,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在互相帮助合作提高中,在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探究以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让全班学

思维置于科学的方法之中,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科学思维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只有参与了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思维方法在内的学习过程才是真正的探究过程。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也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学生外在的科学探究是由内在的科学思维指导下的探究,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在科学学习中真正做到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因此,科学教育的过程要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集中于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科学思维培养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来看,我们常说,儿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成人的“缩小”,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特性。早在二十世纪中叶,以皮亚杰为首的发生认识论专家已经对儿童的智力和思维发展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皮亚杰将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0—2岁),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2—7岁),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11岁以上)。虽然后人对于皮亚杰这种对智力进行的严格的年龄划分质疑纷纷,但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处于十一岁左右时思维和认识已经“超越于现实本身,把现实纳入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范围”,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能够摆脱现实和表象的束缚,来思考可能的或假设的东西了。很显然此时的儿童所进行假设、质疑、分析、演绎和抽象等思维活动,就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成分,可以说,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完全具有科学思维的能力了。

从教育学上来看,习性学家康纳德·洛伦兹发现了“印刻”(Imprinting)这一现象,并从中推断出发展的关键期的思想。所谓关键期,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的某个时期,动物对某种类型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而且该种类型的环境影响会对这一时期发展的方向及进程发挥重大作用。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行为和技能、知识与思维最容易受到影响,而且发展得最快,如果此时能在儿童的科学思维萌芽已产生时及时抓住关键期,适时地进行思维的引导、训练和激发,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过早或过晚地实施教育,都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生各尽所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多的表现机会。三是加大感情投资力度,密切师生关系。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新生切忌板着面孔,要给学生和蔼可亲之感,即使是一个细微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要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热爱。班主任要多与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还可以在班里设一个“班主任信箱”,主动接受学生的监督,密切师生关系。当然,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一学生,因个性、成长环境和身心发育的差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等特点,并具有不同的需要,对此班主任要进行个别教育,因人施教。但在某一特定时段,如新生入学阶段,全体学生都会产生某些突出的共同需要,这时班主任只有准确把握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突出需要,并及时予以满足,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篇4:瞧,我那快乐的爷爷

爷爷已满脸皱纹,鼻子一冻就发红,头发花白,眉毛又浓又粗。他的身高在一米七以上,是家里最高的成员。因为脾气好,他干什么事情都会得到全家人的支持。爷爷最喜欢看球赛了,每次打开电视,都要先调到中央5台,看看有没有打球的。如果有,我和弟弟这电视迷就没戏看喽。

当看到有排球比赛的时候,爷爷就会拿起手边的东西,无论是杯子还是茶叶筒,都会握在手里,张牙舞爪地边挥边喊:“中国队加油!2号队员使劲打!”那副全神贯注的球迷样,别提有多逗了。有时,到了赛事紧要关头,爷爷的神情特别严肃;如果中国队打赢了,他还会像小孩子一样,一边用单脚转圈一边喊:“Yeah!”仿佛他就在赛场上似的。

爷爷有时也会非常安静,知道自己错了,就格外地老实,唯恐子孙们笑话他。其实,我们最喜欢他手舞足蹈了。只要他心情好,身体棒,我们全家都开心。

我把爷爷当成大朋友,可喜欢和爷爷在一块儿玩了。我希望爷爷总有这样的童心,总是快快乐乐的。

【点评】

篇5:以父亲久违的快乐为题目的作文

今生最让我遗憾的是:快满五十岁,才知道自己的出身背景。不过也算是一个惊喜,如果我早知道,那就没有今生不断追求的充实人生旅程。曾经我埋怨过父母,为什么出生在农村,出门就爬坡上坎,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流干了汗水,磨破了肩膀,压弯了背脊,可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读书的时候,羡慕父母吃国家粮的,羡慕住在街上的,每到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遥远的回家路,心中燃烧起无名种种的火焰,似乎将要把自己给焚烧。可我爷爷告诉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此从不愿放弃读书学习,努力学习,争取学业有所成,走出农村,走出大山。爷爷的书房里好多看不懂的古书,好些时候我跑去翻看,爷爷不阻扰我,也没教过我读那些书。我看书的时候,他拿起长烟管不停地抽旱烟,偶尔叫我帮他把事先卷好的烟,放在他抽完的烟嘴上。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命没有的,千万不要强求。那时,可我听不懂。再后来我离开家到外面读书了,与爷爷一起的时间几乎没有,过年回家,他总要我回我伯父家,不许我在家里呆着。那时候以为是他恨我,才这样做。现在想来他是让我自己去了解我的家史,可我忽略了,只当是走亲戚玩耍而已。记得我12岁那年他对我说:聪明有种,富贵有根。妈妈听了,责怪他:对小孩子家说那些干啥?她懂吗?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因此觉得应该把那些小时候,没有搞清楚的事情搞清楚。

母亲说:“你怎么爱翻箱倒柜的。在找什么?“我回娘家了,喜欢把那些卡卡角落翻个底朝天,搜出很多残缺不齐的痕迹。我把那些印记好好珍藏着,到处打听专家,问那是啥时候的,原来发现我的祖父是朝廷里的官员,他清廉为民,拮据一生,家里子女多,家人穷困不已,不得已才将我父亲送给了我的爷爷,作为养子。在抱养书上写明,无论日后怎样,永不回家认祖。那张黄得发黑的竹签纸,我模模糊糊看了一些字迹。回想小时候的父亲,他常在有月光的夜晚,坐在院子的石阶上,望月亮,痴情看着对面的娘家,肯定他多么想回去看看,父命难为啊!这么多年来,他从来不对我们讲他父辈的事情,一心埋着头为家人操劳,苦心想送我多读些书。母亲也不敢告诉我们父亲的身世。因为祖父在清末的时候被人陷害,遭汴俗归隐,当别人的私塾老师,同时也成为一名民间医生。祖父的其他儿女,一个也不敢认父亲为亲戚,他们怕万一祖父的事情没能澄清,遭株连九族。再怎么说有一根苗在。

上一篇:经典的青春励志书籍推荐下一篇:学生党员述责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