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024-09-09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用9篇)

篇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中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纵观人类历史,创新引领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企业依靠创新,延长寿命;国家依赖创新,增强国力。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是时代前进的主旋律。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增加了对员工创新性的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了时代的责任。当今职业学校教师仅仅教授熟练的理论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创新才能,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分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探索适合提高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培养

一、对“创新”的探讨

1.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创造了缤纷的世界,正是思维的力量所起的作用。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使人们产生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最终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对于创新思维,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认识。首先,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的高级阶段,在一般思维的基础性作用上进行训练。其次,创新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考,这种运用不是单纯的罗列叠加。

2.创新能力

结合中职学生群体,笔者认为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思维之上,对现有的产品、技术有实践性的提高。可以是一个好的建议,一个好的方法,如果可以转化为实践,经历了实践的考验,就可以看做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现状

1.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知识的积累和一般思维的训练是创新的基础。中职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与一般高中学生不同。他们有的表现出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些对理论知识比较反感,因此整体上知识的构建有待加强。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对传统知识掌握不好,学生反而没有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正确加以引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有一些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中并不突出,在实训课程中表现得较为优秀。这也说明中职学生各有所长,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2.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经历了中考失利,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呈现一定的自卑心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他们并不是完全放弃自己,也渴望表现,渴望被肯定。那么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中,就可以体现学生的优点,或者是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独特性。这对他们心理满足感的建立和对知识的钻研,都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此外,中职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却不会把握条件。有些学生有创新动机,但面对实践过程中繁琐的程序和较复杂的问题,不去钻研和请教,也较少利用学校条件去练习,这样难以创造出创新的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当有创新灵感的时候缺少坚持的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抓住灵感,付诸实践,并且要持之以恒。

三、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高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依托于课堂。在创新指导这门课程中,对于创新思维、创造技法的论述较贴合实际。书中很多案例吸引了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在思索是否可以改进身边的事物。令笔者欣喜的是,在开设创新课程的班级中,有的学生利用下课十分钟对粉笔进行了改造,将粉笔雕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酒杯,惟妙惟肖;有的学生利用手中的电线制作了眼镜,甚至制作了动物造型;有的学生还制作了简易的门铃和手电筒。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逐渐形成了创新的意识。

创新思维方法包括自由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等方法。常用的创造技法有头脑风暴法、缺点列举法等。自由思维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枷锁,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联想思维展现人类思维的广阔,逆向思维改变司空见惯的想法,侧向思维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掌握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加之创造技法的运用,对学生专业探索过程会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2.调整学校学科设置

第一,职业学校的特色是专业与市场密切结合,学生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除了传统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之外,必可不少的就是增加创新课程。在笔者学校,学生第一年入校以文化基础课程为主,可以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整合和构建;第二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配合更深入的文化课程学习。另外学校对于绝大多数班级开设一门创新课程,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创意收集表,帮助学生记录日常的创意想法,抓住灵感的瞬间,加以引导和鼓励,以此获得好的效果。

第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有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即权威的想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有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教师应当鼓励和启发,并积极引导。在教学模式上要敢于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交互提问等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威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改变僵硬的想法,敢于提出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道具教学法,利用身边的物品例如回形针、牙签等进行制作,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愿意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久而久之,创新思维在学生生活中形成习惯。

3.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校园文化可以营造创新的氛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可以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改进。在校园内开设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同时也给希望创新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每一年笔者学校都会举办技能文化节,包括各个专业的技能比赛、优秀作品的展示、模拟应聘等活动。通过几天的交流学习,学生在课堂外收获了更多启发。此外,平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而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时,在比赛前的准备过程中培养毅力和钻研精神,充分发挥创新灵感。比赛鼓励和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对专业进行探索。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对于创新的关注度。

校企结合是培养创新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一般与当地的企业有合作,学生在工学交替和下厂实习的过程中有机会真正接触到机器的运作。这和平时的实训课程又有不同,工厂生产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技术问题,这对学生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学生思考探索的好机会。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结合创新思维,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祖国未来的发展。中国如果要改变“世界工厂”的地位,就必须将“中国制造”改变为“中国创造”。而“中国创造”正需要依靠年轻的一代,他们富有活力,能接收新鲜事物,需要教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徐振寰.潜能与创造力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2]张大均.创新教育与青少年创造心理素质的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3]张宗亮.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3(10).[4]颜隆忠.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4(6).[5]王培,刘光俊.论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3).[6]耿俊茂.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9).(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技师学院)

篇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尝试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创造

性思维能力?

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

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

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境愉

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

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

(一)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

想得新、想得奇。我还经常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二)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提问就可提,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解放学生的双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

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

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让他们积极地玩,并要求他们玩出明堂来,玩出知识来。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一)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

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的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

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

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

重要意义。

我教“空气与燃烧”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铁丝、带火星的木炭、

带火星的火柴棒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

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

说,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地更剧烈。顿时,

课堂火热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经过一

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

为了加深学生对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

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起火,怎么办?”、“酒精灯的酒精倒出来后,起

火了,怎么办?”、“炉灶旁边的柴小面积起火,怎么办?”学生各抒已见,各

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

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调动学生积

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只动手,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

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常常增补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

[1] [2]

篇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形式的写作教学, “教师不是实验者, 而是学生作文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不会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也不是天生具有创新能力, 传统的作文教学很难启发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索创新作文教学的思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尤其是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形式的写作教育, 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见解。

一、培养兴趣, 鼓励创新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倘使学生对创新兴趣浓厚, 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甘甜, 那么, 他们会在作文中力排思维定势的干扰, 而“惟陈言之务去”, 发人之所未发。为此, 我常常用古今大手笔们的“求异”名篇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同是《凉州词》, 写征人之怨, 为何在王之涣笔下是“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而王翰笔下则是“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同是论宽容:为何上世纪三十年代, 鲁迅高扬起“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旗帜, 而八十年代, 王蒙新翻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的论调? 学生兴趣盎然, 深刻认识到:只有创新, 才使这些作品异曲同工。我对他们作文中的创新因素大加肯定, 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比如一次题为《关怀》的作文, 一般学生只是写得到社会、学校或家庭的关怀而倍加感激, 有位学生却独辟蹊径, 写某老师对他的畸形关怀造成了他与同学间的一堵高墙, 因而他疾呼:“老师, 您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同学吧, 我不需要您的这等关怀! ”我视此为珍宝, 在作文讲评中大加赞赏,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情境, 启迪创新

富于思考性的作文题可以启迪学生创新。因此, 命题须求活、求新、求变, 使学生感到既有“镣铐”在身, 又有较大空间“跳舞”。这样, 才能创设创新情境, 而不致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性扼杀在摇篮中。例如, “坚持就是胜利”虽是出自伟人之口的一句名言, 但我不是对它不作条件分析, 绝对肯定或否定, 简单地用它命题, 让学生立论或驳论, 而是用它命意, 给学生划出自拟题目的范围, 留下一片创新的天地。题意是:“‘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在过去一直被奉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但今天有人提出异议, 认为它失之偏颇, 请你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 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明确, 有具体分析。”

题目一出, 便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从作文中看出, 他们敢闯禁区, 不仅能各抒己见, 而且俱言之成理。或立论:坚持就是胜利, 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如此, 经济建设年代的生产亦如此。或驳论:坚持未必胜利, 它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不过是“胜利”的必要条件, 倘坚持错误必然事与愿违, 不讲求战略撤退会落得个悲惨结局。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作文的主体位置上, 使他们稚嫩的笔锋迸射出创新思维的绚丽火花。

三、指导方法, 引导创新

作文教学需要指导, 但不能越俎代庖。“引而不发, 跃如也。”孔子之言极是。只有恰到火候极有分寸地“引”, 指点方法, 而又能“不发”, 不代为学生立意选材甚至列提纲, 才能将他们导入创新之路。指点哪些方法呢?

1.多维思考 , 推陈出新。 别出心裁的文章均是发散思维的结晶。指导时, 我要求学生对文题多换角度思考, 多方寻求立意的途径; 授予他们对各条思维辐线取舍的十六字策略:平中求奇, 常中求新, 正中求反, 同中求异。譬如《从孔明斩马谡谈起》一文, 学生或从批判马谡的角度讲“骄者必败”的道理, 或从赞美孔明的角度论“执法如山”的精神, 但此二者立意均流于一般化。我启发他们另从批评孔明的角度谈“斩马谡”的教训 , 他们讨论得出了“任人唯贤”的论点 :与其执法如山于后, 孰若任人唯贤在前? 此可谓独创之见, 令人耳目一新。

2.设疑自答, 问中探新。一篇文章所反映的问题 , 总超出不了这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是三者居其一二, 或是三者尽在其中, 不过侧重有别而已。引导学生质疑, 可教会他们“三步问法”, 开拓思维领域, 探索新的立意。例如写《我懂得了珍惜……》时, 我曾教学生设疑 : (1) 我懂得了珍惜什么? (2) 为什么我懂得了珍惜? (3) 我怎样懂得珍惜的? 此即将思维纵向发散的过程。学生多数能从中刻意探新, 写出了别具一格的文章。

3.启动联想, 触发求新。世间的事物都是联系着的。“诗人感物, 联类无穷”。正是凭借联想的纽带, 他们把那些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使立意不同凡响。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强调的“触发”工夫。作文欲求新, 必须使学生炼就慧眼, 识别事物间质同、意反、神似、相关、形象等诸种联系, 并能心游万仞, 思接千载, 展开联想, 触类旁通。例如操场旁一株槐树, 秋风掠过, 哗哗作响, 我要求学生触景联想作文, 于是槐树在他们笔下, 或为睥睨一切的战斗者, 或为不甘寂寞的奋斗者, 或为高唱大风的胜利者, 或为哗众取宠的狂妄者, 或为浮躁多疑的庸俗者……都能立意新颖, 不拘旧说。

篇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英语 创新思维 初中 教师

在英语教学中,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的知识架子,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探讨、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是学生的探索者,又是学生思维的辛勤开发者。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会学习,学

会探索,学好英语呢?我做了以下几个尝试:

一、营造具有充分英语文化环境的空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才会生动,也才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语言以情景为依托,通过视觉、听觉的协调作用能力加速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过程。

在教室的布置上,突出英语的地位作用。比如,教室后面的墙报和评比栏的标题都用大号的英文书写,教室内的物品都贴上英文标签等等。在师生的交往中,强调交际要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规范。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平时以英文名字相称呼;老师也有英文名字,师生交往时,互叫英文名或叫MissMr等。总之,尽力营造一

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使学生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英语,在不自觉中学习英语。

二、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是有感情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对于语言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在教学中,我注意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把学生带入所学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语言内容。

我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计算机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如在教学用品时,我拿着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旁边的一支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机里单词pen和pencil的读音,学生耳朵听着单词的读音,眼里看着实物,很快掌握这两个单词。

三、合作互动,发展创新思维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都有愉快的实践和成功的喜悦。这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智慧潜能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每节英语课上都有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会话,我给这段时间取名叫“Free talk”。这个小栏目一改过去的师问生答,采用人人会话的形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过的日常用语进行会话。刚开始时,教师先进行师范,提供一些简单的问句。如: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 How old you? 等等,而且只要一问一答,然后用“滚雪球”的方法,每节课加一点内容,并渐渐提高要求,要求双方能连续问答,而且要加上礼貌用语。如用“Hello,***”招呼对方同你说话,会话结束时说声“Thank you.”通过练习,现在学生能用运用书本上学到的内容互相会话。如:

A:Excuse me, what’s this in English?

B:It’s a book.

A:Can you spell it?

B:Yes. I can. B-O-O-K, book.

A:Is this your book?

B:No, It isn’t.

A:What colour is your book?

B:My book is blue.

A;Thank you. Goodbye.

B:Goodbye.

这样的会话练习,使学生真正将书本上的内容化为己用,并能灵活的进行组合。在这段时间内,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发言的意识,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是开拓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假如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评价中,我注意客观、公正,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我主重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两种方式进行评价:1、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我不说:“No, you are wrong.” 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并示意做下。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我也不单单是用“×”来批改,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划条线,并在旁边注上“?” ,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2、分层次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我设以不同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于优生,我往往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于差生,我往往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只有把期望带给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会取得进步,同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这样,学生能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思维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主动发展,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

篇5: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这是教育改革中一个最响亮的词语。也是很让老师挠头的一个词。我觉得如果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上多下功夫,那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而且对以后孩子在学习乃至于今后的工作,都是有益处的。创新教育注重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构建理想课堂教学新模式。那么,如何应用这种新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向传统教学挑战

创新性教学就是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有是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教师本身必须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途径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将课内与课外相贯通。因为创新性并不是单独安排在一节课中固定某一环节培养,它是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应用与培养。那种强调书本、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积累、忽视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发展、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传统教学是永远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

2、让好奇心常驻心中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低年级的探究教材,大多以比较直观形象,学生喜爱的图画出现在孩子面前,学生完全可以以探究书为据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就能参与到其中。如学习《动物的本领》一探究主题时,我利用探究教材上 1的插图,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说话。“图上画了哪些动物?你能不能说说它们有哪些本领?”此时,学生通过书本上的图片,纷纷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好。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壁虎的尾巴能逃生用,我用故事来讲讲它的本领。”又一个学生接着说:“我知道鱼的尾巴在游泳时能把握平衡。”学生从书中图片的启发中说得又多么精彩。

训练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创新活动离不开直觉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训练,热情的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直觉思维,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兴趣,养成直觉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如教学《诚实的孩子》,上课开始,学生读完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说出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有的说:是一个孩子知错就改。有的说:写一个孩子诚实不撒谎。有的说:说话办事不撒谎……此时,我并不对学生的猜测内容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了解内容。读文后,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测与文章内容不一致,那么,教师要对学生大胆猜测的精神给以热情的鼓励,以消除其因直觉思维的或然性局限而带来的懊丧情绪,并且可进一步激发学生通过练习,会判断的越来越快越准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目的。同理《蓝树叶》也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着手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他该怎么做呢?几分钟后,教室如同开了锅,有的说:他只好再给孩子找肉。有的说:他很后悔,回到窝里生气,有的说她会再想办法对付狐狸……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训练。课后让大家依然用《狐狸和乌鸦》为题写一篇:乌鸦上当以后的故事。第二天每人都交上了各自想象丰富的作文来。在如《坐井观天》一课,当学生领会了课文的寓意,也能比较生动的复述故事了,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当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他会说

些什么,想些什么?短暂的沉默以后,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尽情的叙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比如《小马过河》一文,以小马过河以后想象,《捞月亮》一文,以“猴子们都发现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进行想象,《我要的是葫芦》从“到了第二年春天”想象种葫芦的人会怎样做。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让学生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如《骆驼和羊》这篇寓言,按照常规理解揭示了这样一个寓意:要全面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当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这一寓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院子里只有从高高的围墙外伸出的茂盛枝叶,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如果院子里只有草,而围墙上只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学生迫不及待的说:羊会饿死;骆驼会饿死;还有的说:如果他们互相帮助都不会饿死。最后我总结出: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人还要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战胜困境走向光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启发学生挖掘出与常规理解不同的新的寓意。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个好办法。

总之,只要教师时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前提,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5、奖励式引导,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陷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灌输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处于被动、被控、单向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总是习惯等答案、靠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于是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都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引导,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不善于表达的、难得举一次手的学生更是如此,有

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给予鼓励。比如在教学中,我自制了小红花、小五角星等奖励品,对于凡是上课勇于思考、发言的同学下课时我都会亲手给他们佩戴小红花或小五角星,渐渐地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发言踊跃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养成了主动思维的习惯。

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们班里组织讲故事比赛,课下我单独把一个内向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谈话,“孔天阳,咱班举办讲故事比赛,老师很看重你,觉得你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你愿意参加吗?”听了这话,他一下子愣了,脸上突然显出了孩子特有的腼腆。“没事,只要你有信心,老师可以单独给你辅导”听到这孔天阳使劲的点了点头,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他很久都没有的微笑。于是孔天阳,每天下午放学准时到我办公室,让我为他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结束后,他取得了良好好的成绩,之后孔天阳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也不在捣乱了,写作业也认真了。

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告诉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价。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错时,那我们应该从这些优点入手,弥补他的缺点,通过鼓励,提升他学习的兴趣。我相信,只要孩子能获得适当的鼓励,他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各项能力都会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这项工程永远都是走在路上。只能是更多的方法出现。而不能结题。

篇6: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论文关键词:创新好奇心自信心想象力扩散思考怀疑否定

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呼唤创新,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想象力以及敢于怀疑和否定的精神。

创新型人才需要依靠创新性的教育来培养,巴班斯基曾指出:“教育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千篇 一律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案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都需要灵活安排,不断创新。

一、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那又何来创新?怎样创新?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改变以往被动吸收知识的局面。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启动思维的马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打破对书本知识的盲目崇拜,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适时地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不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建立一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师生在融洽的气氛中互相切磋,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巧设悬念,诱发动机,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力求探索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悬念,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步入创新的境地,体验到寻求知识的快乐,为人的智慧感到骄傲。思维的功能不仅是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而是发现、看到并且进入更深的问题。在积极活跃的环境中,学生的智慧会像火花一样喷发,他们为所获得的收获而惊喜,为每一次发现而激动。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像一颗颗火星,燃烧成一片,创造出共同热爱科学和渴求知识的气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强劲动力,好奇心是发现问题的关键,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好奇心强,可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和丰富的思想素材。我们所熟知的电磁感应现象就是由于法拉第好奇而发现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做个思想活跃的人,做个好奇的人,要有“奇事必究”的热情、“奇事必探”的勇气。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唯有自信才是创新思维的不竭动力。

“推出主意的第一秘诀是认为出主意不难”,要想推出良质智慧,首先要对事物抱有信心。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赏识教育”法,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诚心诚意地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们多动脑、勤思考。要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观察、发现科学的真理。阿基米德就是在洗澡时注意到从水线上升的水的容积等于自己身体的体积,受到启发,从而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教师应始终带着欣赏、鼓励、关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在才能。赏识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自信能使他们勇敢地步入知识的海洋,去探索未知的真理。每个教师,对待学生都应像父母对待蹒跚而行的孩子一样,无数次跌倒,要鼓励他们无数次地站起来,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一样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所有创新思维的源泉。

丰富的想象力促使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学说,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维形成的时期,也是思绪最活跃的时期,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教学中,让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不受拘束的进行扩散思考,就像洒水器喷水一样地就一个问题做多方面的联想,培养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分析问题的态度。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提出批评意见(暂缓评价),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改进意见,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当摆出足够的办法后,再加以集中思考,宛如经过凸透镜上的光集于一点的焦点一样。鼓励学生勤动脑,做一个思想活跃的人,保持想象力永不枯竭。锲而不舍地抱定“想干点什么”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使之成为强劲的动力,乃至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为完成其抱负所需要的、逾越壁垒所需要的独特的思想。

五、培养学生怀疑和否定的精神,打破对旧的东西的膜拜心理。

巴甫洛夫曾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正因为敢于怀疑,巴甫洛夫才去摸索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才能发现条件反射的学说,创立有关高级神经活动的新科学。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我在给学生分析控制电路时,常鼓励学生对电路进行修改补充完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再把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最佳方案。在这种讨论中,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教师也获益匪浅。学生的思绪一旦被激活,会源源不断地冒出一些新奇的观点,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教学课堂充满了活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多思考、多动脑的习惯,打破了对书本知识的盲目崇拜及死板机械的接收,拓宽了思路,不仅学懂,关键是要学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在教学中,应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日]高桥浩.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7

篇7: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目的。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中体会到,合理运用电教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思维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赞可夫认为,学生有了愉悦的情感,欢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区于兴奋状态,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反之,厌烦的情绪能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点。而电教媒体就如一位神气的“魔术师”,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极大兴趣。如在教《皮球掉进池塘了》一课时,上课伊始,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观察,说说画面大意,使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引导:“我们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办法捞起皮球的吗?”饶有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教师相机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办法,并且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谁讲的故事完整。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又如,我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看一看,让同学们领略一下它的异国风情,见识一下它的独特之处。”接着,我播放了录象《威尼斯的小艇》,学生身临其境,坐在教室里就作了一次愉快的旅游,观赏了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独特风光。这样,缩短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排除了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二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到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积极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如在教《詹天佑》一课演示“人字形”线路时,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除了“人字形”线路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可能讲?quot;之字形“及”螺旋“线路。这些办法会怎么样呢?于是我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其运行结果因车身过长而在岔口处失败。这样在对比中,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贴切,运用更灵活。再如教《称象》这一课,教师这样问:曹冲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接着,演示自制光盘,荧屏上出现一只摇头甩鼻的大象,一大群人围着大象或站、或蹲、或坐,一脸愁容。大象说:”哎!我到底有多呀?“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 ,直到船沉到划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学生想出一系列的办法,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三、运用电教手段,启迪学生创造性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有了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性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龟兔赛跑》后,我重新播放录象,在起跑线上定格,引导想象,问:”龟兔第二次赛跑会有怎样的结果?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故事编完整。“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的结尾。我课前通过个别了解把一个学生想象的故事结尾编制成光盘,此时播放说:”这就是刚才张静同学编的故事结尾,真生动!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老师将会根据你讲的故事结尾,再制成光盘,我们一起欣赏?quot;这时,同学们思维更积极,个个跃跃欲试,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脑子里诞生,有的说:“小兔立志得第一,于是,一口气跑到了终点,把乌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有的说:“兔子在奋力奔跑的途中遇到了掉进狐狸设的陷阱里的小鸡,它就停了下来,想办法救小鸡。当它好不容易把小鸡救出来时,乌龟已冲过了终点。但这一次大家都表扬了小兔,因为它虽然没得第一,但帮助了最需要帮助的人。是位真正的冠军。”有的说:“这会乌龟自大了,他觉得自己比兔子跑得快多了,这次它肯定又是第一。于是,它爬了一会儿,就停下来休息一下。没想到一下子就睡着了。这时兔子早到终点了?quot;……学生一边讲,一边欣赏着各种结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篇8: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通过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独立性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感到比较机械呆板的章节。教师若在教学中适当地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思维, 从各种角度、各种方向去观察、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 扩充思维领域, 增加思维的机遇,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已知tanα=-5, 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

分析一:所求三角函数值的角度是已知三角函数值角度的2倍, 先由同角关系求出sinα、cosα, 再由二倍角公式求sin2α、cos2α、tan2α的值。

解法一:∵tanα=-5﹤0, ∴α是第二象限角或是第四象限角。

分析二:先用二倍角公式求出tan2α的值, 再由同角关系求出sin2α、cos2α、tan2α的值。

∵tana=-5﹤-1﹤0,

由图1正切函数图像知α的范围:

即2α是第三象限角, 由倍角公式得

方法二的解, 培养了学生认真解决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消除了学生由来确定2α的范围的模糊认识。

分析三:由二倍角公式、同角关系, 将所求的三角函数值都转化用tanα式子表示。

解法三:。 (万能公式)

通过多析多解, 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不仅优化了解题思路,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独创性、变异性思维, 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通过一题多变解题,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广阔性

在教学中, 知识的传授是基础, 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因此, 教师应从“善教”与“会学”上努力, 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使学生在乐中学会, 在不教时会学, 这样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很有好处。

例如教师讲析例题“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I2, 求经过圆上一点M (x0, y0) 的切线方程?”后启发学生:如图2, M (x0, y0) 是圆 (x-a) 2+ (y-b) 2=I2上一点, 如何求过M点的切线呢?

学生分析:此题关键是确定直线PM的斜率, Kpm知道了, 切线的斜率就解决了。由点斜式便可求出切线方程。

又因为两直线的斜率积等于-1, 是两直线垂直的必要条件, 故对加以讨论。

(1) 当Kpm不存在圯切线的斜率K=0, 由点斜式得切线方程是Y=Y。 (2) 当Kpm=0圯切线的斜率不存在, 切线方程为:X=X。 (3) 当Kpm存在且不等于零圯切线的斜率, 切线方程为:

学生思维转化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新的课题, 学生的口味该调一调, 为此教师又导出新的思维方式:

如图3, 已知圆 (x-a) 2+ (y-b) 2=I2的切线斜率为K1, 切线的方程如何求呢?

学生分析:所求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k1x+b, 此题关键转到了b上。又由切线性质知, 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即d=r, 从中求得b, 或利用直线和圆相切只有一个交点, 解方程组:

令驻=0求出b1, 切线方程便可以求出。此题也可设出切点M (x0, y0) , 求切线方程。

篇9:开拓学生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一、努力创设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教学气氛

积极开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善于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消极应付,变为主动求知、积极探索,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

课堂上的每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个性差异,都是一名拥有丰富创新、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成员。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参与者,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他们才会感想、敢说、敢做,干于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创设平等、自信的课堂气氛,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體察学生的心理、心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有尊重信任学生,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而要善于发掘其闪光点,引导他们努力向上,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不仅有利于沟通感情,加强交流,教学相长,而且能使教师与学生增强彼此信任,切实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才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为此,我们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开拓学生思维。

(一)突破从众心理,培养创新精神

从众心理指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一个学生长期受这种心理的影响,那么他永远不会有独创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只有激发了学生的个人潜力,使学生敢于冒尖,敢于争先,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对学生新奇的、片面的独特见解,不能冷嘲热讽,也不能置之不理,而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创造性。首先要肯定其独创精神,然后因势利导,让其明白错误所在,树立正确观点。

(二)鼓励学生多问、勤问

质疑是创新的萌芽。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善于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世界。要善于通过典型事例、案例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应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自主解答,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其答案。

(三)创设学生说的天地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重要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说出教材的重点、难点,说出自己的疑惑,说出感受心得,这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领悟教材的能力。要适时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正确的观点要予以肯定,错误的观点要引导分辨,并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四)积极引导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有利于创新。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分析问题,学会发散思维,如对“嫦娥奔月”神话在今天实现的原因,可引导学生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有科技和人才保障、民族精神力量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拓宽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新能力,光凭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尤其思想品德课教学更要善于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创新。一般地说,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发现问题,更容易解决问题。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经风雨、见世面、阔视野、长知识,从而在立体式教学过程中,再多中感官并用条件下,提高思维效果,激发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靠课堂教学完成的,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必须积极拓宽课堂教学,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整个环境和事件”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校外实践活动,并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活动体会。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及时收看“新闻联播”和阅读市政报刊,开展“热点评论”让学生在对新闻热点的捕捉中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和责任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收获的喜悦中深化和巩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英语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党员榜样讲党课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