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

2024-07-05

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精选8篇)

篇1: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

【摘要】扩大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近期社会各界针对继续扩大投资的做法提出了很多的质疑。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认为无论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还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都将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增速。同时,笔者也看到,当前投资增长率处于历史高位,过度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投资风险加剧。因而,本文认为,未来投资政策要由总量调控向结构调整转变,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同时要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的监管。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政策建议

2009年以来,我国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巩固了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GDP增速达到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较好。但是,随着近期通胀预期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的增大,社会各界对日益膨胀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给予了广泛关注,周其仁、郎咸平、谢国忠等一批经济学家明确提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也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美国进一步提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增速从三季度开始也在逐步回落,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分析和判断当前的投资形势与政策,对于明年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

2009年以来,国家把增加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2009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1%;2010年前三季度稍有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59万亿亿元,同比增长24.5%。具体分析,09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长具有以下特点:

1.投资增速处于199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有两个时期:一是1992-1994年间,年平均增速达到38.7%,特别是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50.6%的历史最高水平;二是2003-2010年这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上都在25%以上(见图1),而这一期间的04-07年的投资增速在当时都是属于过快增长的,当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但是在这一时期的后段,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特别是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30.1%,达到199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而从2010年1-9月份的最新数据来看,尽管增速稍有回落,只有24.5%,但这一增速仍处于2003-2010年这段时期的高位水平。

2.各类投资齐头并进。分产业看,2009年第一产业投资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82277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108489亿元,增长33.0%;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增长30.5%,农村投资增长27.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23.0%,中部地区增长35.8%,西部地区增长38.1%,东北地区增长26.8%。同时,2010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民间投资也在加快增长,去年一度被许多学者批评的“国进民退”现象有所缓和,2010年1-9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86万亿元,增长19.5%,民间投资9.72万亿元,增长28.4%,民间投资一改去年萎靡不振的状况,并且增速领先于国有投资,反映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

3.房地产投资比重较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全国楼市普遍升温,各地加快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09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4139亿元,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就达到43065亿元,占比22.2%。而2010年1-9月份,房地产投资达到3.35万亿,呈继续加快增长的态势,增速高达33.8%,远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8%的增长水平。当前,尽管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然而,从各地统计情况来看,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房地产投资仍然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多的行业。

二、对当前我国投资形势的基本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确实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增长的时期,是1993年以来的又一个投资高峰。在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之后,随着近期通胀预期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的加大,社会各界对日益膨胀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给予了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对各地争相上马的各类投资项目提出了强烈批评,对继续实行刺激性投资政策提出质疑。然而,当前欧债危机进一步加剧,国内资本市场不断下跌。因而,笔者认为,虽然当前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增长方式等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当前快速增长的投资形势仍然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刺激性政策退出的时机仍不成熟。

(一)当前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本适应

1.当前投资是应对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大幅下降,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包括加大投资在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成功遏制了经济过快下滑的态势,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进入2010年后,尽管我国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从国际上看,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特别是最近欧债危机进一步爆发,使得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我国出口恢复将更加缓慢,2010年经济增长仍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而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的条件下,居民消费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而且,2009年一揽子刺激消费政策的边际效应不断减弱,大量消费需求在2009年已经释放。同时,近期股市持续大幅下跌造成股民大面积的亏损,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因此,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作为政府能够控制的最有力的政策变量,将继续为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2.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角度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2010年要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导向下,产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变化,以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战略产业将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4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85%的水平,也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必将形成巨大投资需求。

(二)当前投资存在诸多突出问题

1.过度投资是当前投资活动中的首要问题。从增速看,若考虑物价因素,当前的实际投资增长率已经超过1993年的水平。1993年投资的名义增长率是50.6%,但是,由于当时物价上涨幅度很高,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涨幅达到26.6%,因此若扣除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因素的影响,则实际增长率只有24%。而2009年投资名义增长率虽只有30.1%,但由于物价水平较低,0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因此,2009年投资实际增长率为32.5%,高于1993年投资的实际增长水平。另外,从各地争相上马的各类项目来看,过度投资问题就更为明显。在这一轮投资热潮中,各地仍热衷于铺新摊子、上大项目,这一点与过去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善,甚至还有所恶化。财经评论家叶檀指出,当前各地都在搞投资大跃进,特别是湖北省计划五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平均每年新增2万多亿,几乎占到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3。再次,过度投资已经导致部分行业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当前,不仅以钢铁、多晶硅、氧化铝等为代表的中上游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明显,以部分机械制造行业为代表的中、下游制造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更值得关注的是,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行业也开始出现了类似于产能过剩的问题;此外,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问题也不容乐观。因而,国务院最近不得不以最坚定的决心“铁腕”淘汰落后产能。

2.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是当前投资活动中的根本问题。首先,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危机后的一段时期,国有及国有控股性质的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42.5%,这一比重高于过去几年同期数据。当前尽管民间投资有所回暖,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格局仍没有改变,“国进民退”现象仍然严重。以民营资本投资最为活跃的浙江省为例,一季度,浙江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31.6%,而民间投资仅增长10.4%。由于国企在4万亿政府投资、银行信贷和产业振兴规划中的机会优势,加上地方政府对央企、国企的青睐,以及各种政府融资平台对民营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当前,在诸如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央企淘汰国企、国企淘汰民企、大企业淘汰小企业”的“国进民退”现象。其次,投资分布结构不合理,资金更多地投向泡沫化严重的房地产领域(见表1)。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高到43065亿元(还不包括违规、变相进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占当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2%,远高于第一产业的投资额,几乎接近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今年1-9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33.8%,创下自2004年4月以来的新纪录。叶檀研究指出,国有企业在当前都竞相涌入房地产领域,据她测算,127家央企中有94家涉足地产,比重高达74%。而在工业投资中,代表高能耗工业的冶金、有色等工业投资高速增长,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增速则处于下降趋势。第三,投资效益低下。尽管投资规模很大、投资增速很快,但是投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供给与生产能力,除了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以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一些地方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等交通项目使用率低下、运营持续亏损,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预期。

3.当前投资还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目前各地政府的投资资金主要依靠各类融资平台,宏观组首席研究员李牧群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由于信息高度不透明、债务管理制度缺失、负债率过高等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爆炸式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据他统计,09年地方融资平台数量上达到8000多家,在全年9.5万亿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就占到40%,总量近3.8万亿元。实际上,当前大多数地方的融资规模已经完全脱离了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随时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而一旦地方政府的财力或还款意愿不足,贷款资金往往不能按期归还,甚至久拖不还,造成银行机构的巨大风险。

4.过快投资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随着投资需求的不断扩大,原材料、燃料以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从09年11月份开始大幅飙升,今年4月份,两大价格指数同期分别上涨12.0%、6.8%。尽管当前市场的供大于求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还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引起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历史经验证明,投资的快速增长首先拉动投资品价格的上升,并经过一年左右的时滞,带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从目前物价走势来看,管理好通胀预期将会非常困难,全年3%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目标难度很大。

三、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如果内外环境和经济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估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将低于2009年。为保持和促进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宏观调控各项措施既要坚持连续性,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又要防止投资的进一步升温而导致过热,切实把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上。

1.必须继续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即正处于由重化工业向高附加值加工业转化的阶段,也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建设现代化的、技术领先的生产设施,以尽快提高我国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能力。并且,由于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均衡,我国一些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也需要加大投资,提高工业化水平。另外,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需要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要稳定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不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是不行的。但是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出口复苏将面临波折,而消费需求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因而,现阶段继续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是十分必要的。

2.投资政策的重点要从总量调控向结构调整转变。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得到巩固,总量问题和短期困难基本解决,投资政策应从总量调控逐步向结构调整转变,要更加侧重投资结构优化、投资体制改革、投资环境优化、投资活力的激发等,充分释放中长期我国投资的巨大潜力,逐步解决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低的问题。要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明确投资重点,加大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与领域、战略性新型产业、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小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要合理划分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解决当前投资领域的资源浪费与产能过剩问题,实现投资活动的有序进行。加大投资领域的开放力度,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国有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高新技术领域,把竞争性领域投资更多地让给民间投资主体,对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要项目采取适当的贷款贴息、直接补贴等鼓励措施。同时,要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投资规模,并“铁腕”淘汰落后产能与过剩产能。

3.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微调。金融危机以后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在财政和货币双扩张政策基础上形成的,尤其与两年内巨额的新增贷款有直接关系。针对当前投资形势,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上加以限制,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上述投资活动中的突出问题,造成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同样,如果像一些学者所提倡的,对新增投资项目采取“一刀切”,则可能出现大量的“半拉子”工程,造成投资增长速度的迅速下降,导致经济萧条,使经济回升向好的局面付诸东流。因此,要注重财政与货币政策的互相配合,既保持投资的适度稳定增长,又要防止投资过热。当前,货币政策已经恢复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货币政策要逐步过渡到中性偏紧的政策,控制好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和速度,严格限制对过剩行业的投资贷款,以防止目前日益高涨的通货膨胀预期背。特别是对当前泡沫化比较严重的房地产市场,要切实加强调控,防止社会资金过多涌入形成更大泡沫。

4.加强投资资金的监管,防止投资风险。当前投资的主要风险在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内许多学者都指出,当前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普遍很高,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当前融资平台的大量贷款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和规范,金融监管部门应把包括资本金充足率、抵押担保是否规范、资金流向和使用效率、还款来源、财政风险程度等在内的政府融资平台信息纳入监管范围。同时,对投资资金的使用也要加强监督,防止项目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造成更大的投资风险。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时期以及后危机时代相当长一段时间,投资都将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正如温总理多次指出的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断增多。为了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仍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当下各地争相上马的各类项目确有过度之嫌,不顾实际地加大投资势必扭曲本来就不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使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并在短期内造成产能过剩与通货膨胀。因而,当前政策要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重点加大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型产业、节能减排以及民生等领域的投资,严格限制过剩行业的投资。同时,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的监控与管理。

参考文献

汲凤翔.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和判断[J].经济要参,2004(6).陈佳贵.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几个问题[OL].北京社科门户网站.叶檀.湖北投资大跃进是不是烧糊涂了[N].南方都市报,2010-3-27.叶檀.再谈4万亿没有一分钱进入楼市的荒谬之处[N].每日经济新闻,2010-3-18.[5李牧群.地方政府融资如埋“地雷”[N].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徐策.投资政策应由重“调控”逐步过渡到重“管理”[J].中国宏观经济信息,2010(9).国家经济预测部.地方投融资体系酝酿改革[J].中国宏观经济信息,2010(8).

篇2: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

一、主要工作

1.完成法定报表任务。一是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月报、年报统计,房地产月报、年报统计;二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季报、年报统计。

2.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指导项目单位开展项目申报、统计台账填写工作,解释相关统计指标,把握项目建设进度,提高数据准确性;加强业务部门沟通协调能力,及时掌握全市投资项目手续问题。

3.开展投资调研活动。深入项目现场,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困难,提供建议。

4.应对上级投资检查。研究建设领域投资检查方案,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准备迎检资料,统一统计口径,提高建设单位应对检查的能力。

5.提供投资统计服务。结合XX市镇域经济考核办法,及时反馈各乡镇投资数据,指导乡镇投资项目上报工作;分产业、行业汇总投资数据,提高主要产业投资数据质量,突出我市特色产业投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发现问题,找出对策,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统计服务。

6.争取考核指标。分析考核指标,对比各县市区投资反馈结果,计算我市投资总量和增幅情况,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位次。

二、建议

1.加强对市直部门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力度,以便全面掌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规模。

篇3: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

一、包头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一) 固定资产总体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截至2010年3月底, 包头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96.91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23.85亿元, 同比增长32.6%, 投资额排自治区各盟市之首, 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施工项目394个, 较去年同期减少86个, 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41个, 完成投资额43.36亿元, 占全部投资的44.7%;投资额超亿元以上项目7个, 完成投资额19.82亿元, 占全部投资的20.5%。完成投资排在前列的主要项目有:蒙电华能包头第一热电厂2*300MW机组项目、神华集团的煤化工项目、包头海平面高分子工业有限公司的PVC生产线项目、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整体扩能循环改造示范项目、内蒙古三路煤炭集团公司的光伏产业园区多晶硅等建设项目。

(二) 工业项目投资仍是包头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

2010年一季度, 包头市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4.21亿元, 同比增长8.8%, 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6%, 仍是包头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其中, 包头圣龙亚麻纺织有限公司亚麻纺织项目引领纺织业投资同比增长1.02倍;包头鑫普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贮氢合金粉项目引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蒙电华能包头第一热电厂2×300MW机组项目引领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1.76倍。

(三) 第三产业增速在三次产业中位居榜首

2010年一季度, 第三产业施工项目290个, 较去年同期增加86个, 占全部施工项目的73.6%。在投资总额中, 一产完成投资1.36亿元, 同比增长70.6%;二产完成投资56.07亿元, 同比增长9.7%, 占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79%;三产完成投资39.48亿元, 同比增长86.6%, 增速在三次产业中位居榜首。

(四) 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

2010年一季度,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90亿元, 同比增长5.2倍。其中, 住宅完成投资6.27亿元, 占房地产投资总额的63.3%, 同比增长2.98倍。房屋施工面积为422.15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8倍, 其中, 住宅施工面积312.33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1.1倍。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81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49.3%;商品房销售额为2亿元, 同比增长89.9%。

二、固定资产投资显现的一些问题

2009-2010年包头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但在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经济增长点仍需突出和增多, 经济发展的后劲及自主能力急需加强, 就业形势仍很严峻等。

(一) 各旗县区发展速度较快, 但联动机制较弱

包头市目前已经形成几个旗县区经济各领风骚的态势, 即昆区、青山区、东河区、高新区的核心工业经济区, 土右旗、达茂旗、固阳县和九原区的农牧业经济区, 石拐区和达茂旗的矿产能源经济区。但从整体来看, 这种格局的最大特点即在资源和市场上相互封锁、争夺, 利益性矛盾和问题较多, 区域间的功能协调性较弱。区域内有些产业还没有形成适度的经济规模, 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较为科学的辐射带动机制以及各地区特色产业的相互促动能力不强。也正是由于缺乏这样的支撑, 致使区域内各旗县区形成了经济发展成果的明显差异, 区内的经济实力差异较为悬殊。如2009年末昆区GDP为713.27亿元, 青山区为462.57亿元, 东河区为295.26亿元, 而九原、土右、达茂、固阳县仅分别达到138.92亿元、138.81亿元、106.87亿元、64.51亿元。

(二) 高附加值产品相对偏少, 集群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包头市钢铁、铝业和稀土产业近年来虽多次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 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仍然偏少, 没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企业的经济效益缺乏快速提高的后劲。二是行业管理不尽完善, 市场还不够规范和健全, 还存在价格背离价值的无序竞争局势。三是由于产业集群各企业的产品品种还比较单一, 产业关联度不高, 产业延伸度低, 因而一些产品不能占有市场的主导地位, 不能更好地发挥集群优势, 也制约了各优势产业向产业基地迈进的步伐。

(三) 固定资产投资延伸带动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十一五”期间, 包头市引进的新项目、大项目绝大多数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力度不够, 无法体现出延伸带动效应。农林牧渔业投资略显不足, 所占比重明显偏小。由于历史原因, 城乡差别,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客观存在, 投资农业的风险大, 回报率低, 从整体上看, 农业投资项目少, 投资规模不大。目前, 包头市投资仍以国内资本为主, 外商的投资规模很小, 难以形成新的拉动力。从近几年包头市外商投资规模看, 虽然逐年增长, 但总体上规模不大, 不仅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规模远远不足, 就是与西部地区的成都、西安等相比也有明显差距。

(四) 企业融资困难, 流动资金紧缺, 影响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2010年一季度, 优势产业集群总融资指数都处于不景气区间。其中, 一季度除钢铁产业的融资指数为100.13外, 电力、装备制造、铝业和稀土产业的融资指数仅为52.5、80.8、69.7和81.6点, 说明融资难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季度流动资金总指数为95.6点, 在不景气区间, 除钢铁之外, 其他集群都处于不景气区间。由于2010年电力、铝业和装备制造产业部分企业新建项目、技术改造的投资很大, 致使流动资金处于严重缺乏状态, 流动资金指数分别仅为20.7、30.3和60.4点, 处于很低的不景气区间, 严重制约了优势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五) 能源和原材料短缺, 仍然制约包头市工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全国性能源趋紧, 煤炭、铁矿石、电、氧化铝等能源性产品价格急剧上涨, 已制约包头市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 包头市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高达109.7%, 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7个百分点。其中,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与去年同期比分别上涨5.6%、6.8%、12.5%, 以冶炼、机械业为主的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急剧增加。

三、对策及建议

(一) 以宏观调控为契机,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 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优化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把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传统产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提高新的主导行业的资源集中度。目前来看, 未来几年最具潜力的增长行业依然是汽车、机械装备、能源和以电子行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有关部门应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加强产业发展引导和调控, 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二)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 优化经济结构, 继续积极引进高新技术, 进一步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 搞好规模经济, 实现支柱产业在高起点上的产业升级, 以市场扩张带动企业规模扩张, 并真正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包头市的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 机电一体化, 稀土及新材料,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继续构筑、引进和建设一批规模大、生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 培养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三) 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

要积极研究国家在土地、环保、产业等项目管理上的新政策、新要求, 在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和政策导向,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限制、禁止新上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投资项目。由于国家对高耗能行业的控制以及工业原辅材料、能源价格的普遍上涨, 包头市钢铁、铝业、电力及稀土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 只有通过优化产业结构, 进行产业整合强强联手扶持大型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淘汰生产技术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的产品, 才能降低单位能耗和污染,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 企业要厉行节约, 缩减不必要的开支, 同时不断挖潜改造、进行技术创新, 才能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持。

(四) 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一是实现企业间的强强联手, 集合产业集群的优良资产, 壮大规模, 增加效益, 加快上市融资的步伐。二是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 加快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和完善,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入, 形成对优势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三是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联营、参股等多种灵活方式吸引民间闲散资金, 拓展融资渠道。

(五)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为第三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篇4:完善固定资产折旧扶持政策的建议

一、固定资产折旧扶持政策执行中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允许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过窄

我国当前加速折旧范围主要是按企业所处行业的类型来划分,且重点集中在少数几个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行业,这本来是为了配合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要求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重要战略性产业需要加速折旧,传统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为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也都需要通过加速折旧来更新设备和增强发展活力。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固定资产类型也比较窄,主要限定在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或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节能与环保装备,用于研究开放的仪器与设备,企业外购软件。甚至自制自用的节能环保设备,都不能享受加速折旧政策。

(二)对于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的认定程序复杂、争议较多

对于可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固定资产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及相应政策文件虽有严格的限制;但是对于具体哪些固定资产才能享受加速折旧政策方面,规定上却比较原则和模糊,企业和税务部门争议较大,认定的程序比较复杂,所需时间也较长。在科研设备、节能减排设备加速折旧政策方面,仍缺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三)我国财务制度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较长

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加速折旧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的折旧年限的60%。例如,《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折旧最低年限为10年,按60%计算折旧年限最少也要6年(除非国家另有约定如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规定了2—3年的最短时间),和大多数国家3—5 年的设备折旧年限相比明显偏长。这导致企业设备更新周期过长,技术装备落后,过剩产能淘汰较慢,不利于企业加快设备升级,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四)缺乏针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加速折旧政策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在技术改造、装备更新换代方面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但中小企业往往面临更强的资金约束,固定资产前期较重的资金负担会影响其投资意愿、制约其投资能力。中小企业投资加速折旧政策方面的缺乏,不利于中小企业增加资本积累和释放投资活力。

(五)加速折旧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效益情况往往会变差,采用加速折旧政策会给部分企业带来会计利润的急剧下降甚至是亏损,损害企业的外部形象,并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对于拟上市的科技型企业而言,采用加速折旧政策,可能对其会计上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会影响其上市进程甚至是导致其上市计划搁浅。

二、政策与建议

应把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促进企业投资与设备升级、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抓手。

第一,扩大允许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的范围。应该取消加速折旧政策的行业限制,加速折旧政策应针对固定资产的特定类型,只要拥有和使用该类固定资产就应该允许其加速折旧。应扩大允许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对于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技术改造、节能环保、研发与检测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予以普遍的支持。允许企业自制自用的节能环保设备享受加速折旧与税额抵免政策。最低折旧年限少于10 年的设备均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此外,在允许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的认定条件方面,应使标准更为简单、明确,并简化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固定资产认定的程序以及折旧计算的方法。

第二,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尤其是缩短技术进步和更新替换较快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为了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缩短到3至5 年。取消企业同类资产只能使用一次加速折旧的限制规定,有效激发企业设备更新的速度。对国家鼓励的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的设备投资可进一步提高其首年折旧率。

第三,对于中小企业应给予更为优惠的折旧扶持政策。中小企业设备投资可当年抵扣,也可自主选择加速折旧法或直线折旧法。中小企业在国家鼓励的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的设备投资,还可采取加计扣除的扶持方式。

第四,企业可自主选择加速折旧法或直线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可转直线折旧法。因为不同类型企业选择加速折旧的意愿存在差异,特别是民营企业、非上市企业比国有企业、上市企业更愿意选择加速折旧,所以,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应当允许企业灵活地进行选择。

第五,适时、适当扩大税额抵免政策的范围,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鉴于当前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经营形势,许多企业被迫放弃享受加速折旧政策。作为补充,可考虑在未来2年这个固定时间段内,对于国家鼓励的、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设备投资均可给予适当程度的税额抵免政策;而对于节能节水、环保与安全生产方面的设备投资,应加大税收抵免优惠政策的实施力度。

第六,鉴于实施加速折旧政策的前几年对企业所得税收入影响较大,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平滑,用于弥补前几年的财政收入缺口,并用后几年多收部分偿还。并且,事前要加强研究,模拟测算不同加速折旧方案对财政收入的可能影响。

篇5: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

内容摘要: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温州固定资产投资低于浙江省的平均增长水平,本文作者就横向和纵向进行了比较,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制约温州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因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研究与分析 建议

篇6:政策建议资产管理论文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介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照种类划分,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组织工作,涉及主管部门、预算单位、财务部门等多个相关部门,所以必须具备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要求具有高强度的工作责任感、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熟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并熟练计算机操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调拨、出售和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为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财政部对固定资产管理十分重视,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效率上,都难以适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加强资产优化管理方法是高效管理的一种捷径。

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物质条件,是事业单位实施各项公共职能、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改进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规范处置行为,优化国有资产配置,还有利于防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高效节约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

二、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目前,气象部门大部分预算单位只一味的重视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部分预算单位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重钱轻物;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基本都是由各级预算单位办公室人员兼职,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固定资产登记管理不够及时,经常出现错记、漏记现象,对固定资产发生的调拨、毁损、报废等情况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从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气象部门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日益改善,在固定资产迅速增加的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是相关的制度建设却远远落后于改革的步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固定资产的总价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失去了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

3.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根据气象行业为公共服务的特性,气象部门固定资产主要是由财政预算资金或专项资金申请购置的,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缺乏完善的统筹计划,盲目采购、多个项目重复采购、购非所需等现象在一些预算单位比较突出,极大的造成了财力和物资的浪费,而相对应的是导致一些机构或部门因资金的短缺,一些必要的办公设备因资金有限而得不到购置,致使工作在一定范围内的开展受到极大限制,进而造成了气象部门拥有固定资产过剩与紧缺并存的局面。

三、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

1.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

气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申报审批制度,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和相关程序规定新增固定资产,对各级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找问题来源;对各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严格报批制度,固定资产的出处、流向、种类、价值等的处置都必须上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对各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清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系统平台作用。

2.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气象部门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来购置各类固定资产,长时间的累积,致使其对拥有的资产数量以及使用状况难以准确掌握,存在重复购置现象,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偏低,加上职工工作上的疏忽,资产变动时交接不完整、无法快速完整的查清经手的资产,从而造成资产的流失,存在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出入较大的现象,给后期的盘点和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四、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

1.完善气象部门的组织结构

固定资产管理是气象部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所以加强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为先决条件,针对气象部门固定资产现状从实际出发,首先应该完善资产管理部门的专门机构,实行定岗、定人、定位管理,制定合理的统筹计划,实施专业对口、权责分明、各司其职的组织体系,根据资产管理的权限,合理利用资产进行运作,按资产数额以及单位人员的多少因素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分配。

2.实施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和问责制

篇7: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

一、一季度全市投那一世小说网 http://资运行基本情况

(一)全市投资总体快速增长。2009年1-3月,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2亿元,增长44.4%,增速创近年来新高,比上年同期提高36.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22.67亿元,增长57.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2.9个百分点;农村投资完成9.53亿元,增长20.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3.6个百分点。

(二)国有投资和私营经济增势强劲。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优惠政策出台,国家大幅增加中央投资,国有投资一改以往增长缓慢局面而呈现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民间投资也进一步活跃,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宽,私营经济投资增势强劲。1-3月,全市城镇以上投资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6.7亿元,同比增长达74.4%,比重达29.6%,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完成投资4.2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5倍,比重达18.6%。

(三)三产业投资增长迅速。1-3月,全市城镇以上投资中,第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1.66亿元和11.01亿元,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0%和82.3%,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是第二产业增速的两倍多。在城镇以上投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51.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6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9.5%;电力、燃气和水供应业投资增长106%;而采矿业投资则下降54.2%。第三产业投资则快速增长,在城镇以上投资的比重达48.6%,较去年同期上升6.6个百分点,成为引领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销售形势逐渐回暖。1-3月,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5.52亿元,增长39.4%,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明显低于城镇投资64.8%的增长速度。其中,全市共有在建开发项目116个,施工面积661.71万平方米,一季度竣工面积42.09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形势也逐渐回暖,明显好于去年,共销售商品房21.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达65.6%。

(五)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带动效应明显。1-3月,全市共有500万元以上在建城镇项目257个,增幅达66.9%,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9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1个,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8.5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37.8%,同比增长35.8%。其中,1-3月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衡岳高速公路完成7928万元,**娃哈哈饮料完成6983万元,华菱钢管产品结构调整工程完成5000万元。

二、一季度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季度全市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去年年初受严重冰灾影响,在建项目偏少,开工率偏低,完成进度严重受阻,造成同期投资形势低迷,投资基数也因此偏低。去年1-3月全市全社会投资只有22.3亿元,只占全年的7.3%。二是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积极宏观政策刺激作用明显。特别是去年年底以来,中央先后有两批扩大投资计划(去年四季度新增投资1000亿,今年一季度新增投资1300亿)的逐步实施,很大程度带动了全市投资增长。三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的影响。明确规定今年为“项目建设年”,加强考核,加强调度,同时各县市区也加大力度,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促成更多项目开工。其中今年一季度新开工500万元以上城镇项目达66个,同比增长达57.1%。

尽管由于诸多因素今年全市一季度投资形势喜人,但是开局良好的背后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投资运行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投资总量在全省排位依然靠后。一方面由于去年冰灾影响的基数低,投资增速确实喜人。另一方面,应当看到全市的投资总量依然偏小。1-2月,全市投资增速在全省市州排第4位,但是投资总量在全省市州中却排在第12位,位次明显靠后。在“一点一线”城市中,**市投资总量更是列倒数第一。

(二)资金到位增速低于完成投资增速,利用外资同比减少。1-3月,全市500万元以上城镇项目到位资金20.34亿元,同比增长56.7%,低于城镇投资增速8.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4.79亿元,同比增长34.6%;利用外资0.41亿元,同比下降了近50%。

(三)县市区完成投资情况不均衡。尽管市委、市政府把今年定为“项目建设

人道天堂 极道星辰 狂兽真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年”,各县市区都在想方设法落实目标,但是各县市区落实力度不均衡,造成完成投资情况不均衡。1-3月,5区投资完成情况明显好于7个县市,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全部超过全市平均增长速度,而7个县市的增速则全部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形成鲜明的对比。12个县市区全社会投资增速分别为:南岳区620%,雁峰区100.5%,石鼓区67.7%,珠晖区64.6%,那一世小说网 http://蒸湘区61.4%,衡山县36%,衡南县35.9%,**县28.1%,常宁市23.2%,祁东县15.8%,耒阳市4.4%,衡东县-9.1%。

三、2009年全年投资形势展望及建议

今年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增长目标为30%,要实现这个目标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也面临一定挑战。首先从宏观形势看,全球性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影响程度不可小视。另一方面,从全市去年全年基数看,去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创下近年来增幅新高,全社会投资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城镇以上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长压力肯定一定程度存在。

尽管要完成预定目标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要完成目标任务还是极有希望的,挑战很可能变成一种机会,主要的有利因素有:一是全球及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已经采取很多措施,特别是目前我国的“保增长、扩内需”的积极政策,必将刺激投资增长。二是全市正采取有力措施保增长、扩大投资。首先明确规定今年是“项目建设年”,明确了目标任务,加强了考核力度。其次从工作力度来看,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即:开发储备一批项目、引进争取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项目,通过这项工程的实现投资形式定会朝更好方向发展。三是有了目前一季度投资的良好开局,为全年投资增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如:衡岳高速公路、**娃哈哈饮料、古汉科技园、武广**站配套建设等,这批项目开工启动良好,必将带动**投资向前发展。

为确保完成年初既定工作目标,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责任意识。今年是“项目建设年”,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认识到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和抓好项目就是实现科学发展,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要充分把握中央扩大投资的有利机遇,围绕项目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二)做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各级各部门应当围绕**市实际情况,做好做实项目的前期储备工作,完善充实重大项目库,指导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做好选址、用地、环评、设计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选择好、包装好一大批重大项目,为项目实施铺平道路,为投资发展增强后劲。

(三)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与上级部门衔接汇报,全力以赴争资跑项。另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招商引资方向,突出产业主题,拓宽融资渠道,扩大银行贷款投入,积极推进银企对接,最大限度地为项目开工建设扫清资金障碍。

(四)优化投资环境,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全面落实有关优化投资环境文件精神,将落实措施具体化、制度化。对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肃处理,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与此同时,要加强各项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抓好工程项目施工,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篇8: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

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将其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性条件和备案项目开工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是加强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1]。根据2010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在原有《四川省基本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四川省发改委于2011年1月制定了《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四川省共组织开展了800余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新增高耗能项目过快增长,为四川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良好开局做出了贡献,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1 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四川省节能评估审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覆盖面不足、约束力不强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适用于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本行政区域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由各级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开展,以上两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的覆盖率较高。但由于能源、建筑、交通、水利、农业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综合能源消费量认定差异较大,节能评估审查开展较少,覆盖率较低。《暂行办法》主要依据项目建成后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对居住类建筑、交通等类型的项目适用性不足,形成了各地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不统一、未构成完整体系,一定程度上影响节能评估审查的覆盖面和约束力。

1.2 节能标准建设滞后

开展节能评估审查需要对照参考与节能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虽然国家、省已经出台了大量的通用设备、耗能行业、耗能产品、工艺工序的节能标准,但仍有部分设备、行业、耗能产品没有相关节能标准,且部分标准制定年份已久,个别条例、规定已不适应当前的情况,甚至有些脱节,节能标准亟待完善和及时更新。在节能评估和审查中,项目最终能耗数据缺乏对比,加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情况千差万别,如何评判用能的合理性也很难找到具体的评判标准。

1.3 评估报告质量参差不齐

《暂行办法》规定应委托有相关行业资质的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但实际上部分机构由于缺乏技术人员和经验的原因,不具备相应能力,节能评估报告编写质量和深度达不到节能审查要求[3]。目前建设单位委托机构进行节能评估,由于是市场化运作,双方协商评估所需费用,利益交换容易引发节能评估机构的不诚信行为。

1.4 技术专家队伍缺乏

节能评估审查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全新工作,涉及的知识面涵盖了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并且需要一定的专业深度。在节能审查过程中,虽然邀请了相关行业的技术专家,但具备这些条件的专家人员不多,且部分人员未经过系统地学习和培训,缺少必要的节能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业务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1.5 后续监管不到位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对项目的实施、监管和处罚作出了相应规定,在项目后续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各部门及机构应各负其责进行监管,以保证落实节能措施和节能目标。但由于节能监察队伍建设滞后,缺少必要的节能监察手段,加之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不足,对项目建设、投产、运行过程的动态节能监管执行不能完全到位。

2 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确保四川省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遵循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真实性、完整性及实操性原则,提出如下建议。

2.1 突出评估审查重要性

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行业多、门类广,需要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2008年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十五条规定“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4],可以在总结《暂行办法》实施以来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由政府或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节能评估审查条例或制度,进一步突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性,明确节能评估审查归口管理部门和各部门职责分工,保证项目用能的合理性,避免随意性。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对违反《节约能源法》和节能评估和审查规定而造成能耗增加、用能结构不合理的单位和个人,明确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防止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编制发布直观明确的分类管理指导目录,改进单纯以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作为分类管理依据的方式,细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分类管理办法。

2.2 修订完善评估审查标准体系

建立节能评估审查基础资料数据库,通过对同类项目的纵向历史比较,评判项目用能合理性。进一步加强能耗标准制定,充分消化吸收国际、国内相关能耗标准,加快修订完善原有的工业主要产品能耗限额及准入标准。建立动态的节能能效标准发布制度,并编制节能设计规范,废止不合时宜的标准规范。编制发布各类建筑、交通运输企业、公共机构、宾馆饭店、学校的能耗指导标准。实施“领跑者”标准制度,将“领跑者”标准与新上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相结合,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3 规范管理评估程序和机构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节能中心编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指南》,制定节能评估工作程序,明确节能评估文件编写规范[5]。建立节能评估机构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实施动态管理,动态公布可承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机构名单。健全节能评估机构执业风险责任机制,对违规评估机构,加大依法处罚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行业行为。

2.4 建设完善节能专家信息库

向社会公开征集遴选一批高素质的节能评估审查专家,依托企业、相关协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涵盖化工、冶金、建材、机械、能源、交通、建筑等行业的节能评估审查专家库。开展对全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节能监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编制人员的业务培训,培育壮大节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积极开展节能评估审查工作业务培训。

2.5 加强项目全过程节能监管

加强与规划建设、环保、工业、国土等部门的配合,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推进制度,在项目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竣工备案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的节能监管。建立节能监察队伍,对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将节能评估报告及审查意见落实到项目节能设计和施工中,督促完善合理用能方案及节能措施。在项目建成后,组织项目节能单项验收或能评后评价,报送项目节能落实情况,确保节能措施和节能标准得到落实。加大节能评估审查的宣传,公布节能评估审查结果。

参考文献

[1]佟立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一)[J].中国工程咨询,2011(1):76-7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EB/OL].[2010-09—17].http://WWW.ndre.gov.cn/zcfb/zcfbL/20101ing/W02010092572054070349.pdf.

[3]王永军,王育霞,闰冬.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J].化学工业,2011(5):30-32.

[4]徐家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EB/OL].[2011-04-21].http://wenku.bmdu.corn/view/a433f534064c2e3i5-727632b.html.

上一篇:城市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活动简报下一篇: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