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研组活动主题计划

2024-07-11

小学美术教研组活动主题计划(通用14篇)

篇1:小学美术教研组活动主题计划

美术组主题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主题:在美术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主题教研实施的目的: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主题教研实施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教学中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

在课堂中动起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和主动创造。

2、利用声像信息,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与故事情境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注重创设学生多感官参与的教学情境,发挥多种感

官的综合感知功能,拓展学生认知客体的维度,立体地、全面地、由表及里地让学生感知探究事物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利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乐于创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力。

三、主题教研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在美术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自觉合作创新的能力。

四、实践印证:

1、组内老师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联想,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

2、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学、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新知识。

3、组内教师交流经验与心得,如何多样化的把美术活动中学生兴趣激发出来,把出现的问题汇总、记录。并在组内组织互相听课、评课、讨论。

4、教研会上做小结,形成基本材料,组内教师每人做一节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示范课或讲座。

五、时间安排:

三月:教研组讨论,确定主题,组织学生参加第22届科技艺术大赛。

四月:共同研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并实施教学。

五月:研讨教学,互相听课、评课,学习交流心得,籍此提高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美术兴趣。

六月:继续进行研讨教学,根据活动进行记录总结与改进。

七月:教研课题进行阶段性汇报总结。

篇2:小学美术教研组活动主题计划

活动主题:中国画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活动时间:四月份

活动地点:绣惠镇中心小学

中心发言人: 刘秀娟

活动内容: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应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本次活动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研究: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三)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

(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六)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篇3:小学美术教研组活动主题计划

[活动流程]

1.活动前——线上发布“活动告示单”,明确教研主题与活动流程。在“协作组”功能区中有一个“活动区”,不同学科学段研训员自主创建主题研训活动(链)。例如,小学数学组共有三名研训员,我们分别建立了自己的主题活动(链)。教师们可以通过查看“活动告示单”,了解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选题的背景思考、活动的流程安排、活动的效果预估以及活动提供的相关材料等信息,从而对本次活动及公开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在参加线下活动时做到心中有数。

2.活动中一—线下观课研讨聚焦主题,提高研讨的质量与效率。由于参加活动的教师事先上网查看了“活动告示单”,了解了本次活动的主要议题,进行过初步的思考,因而在观课过程中就会对某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重要环节特别留意,课后的研讨更易于直奔主题,研讨的程度也会更加深入,保证了研讨的质量与效果。

3.活动后——线上继续研讨交流分享,将教研活动推向深入。线下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利用“协作组”的“讨论区”功能,发布关于本次教研活动的讨论帖,就本次活动所关注的内容提供几个话题供教师讨论,保持教研活动的温度,促使教师的交流继续延伸。由于现场研讨时间有限,有些问题还来不及充分展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上的“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问题将讨论继续延伸下去,有效弥补了时间不足、交流不充分的问题。此外,教研活动的相关资料,如公开课教案、课件等也会分享上传至“活动区”,供教师参考。

这三个环节先从线上到线下,再由线下到线上,克服了以往教研活动中活动前不知道要研讨什么(目的不明确)、活动中研讨时间不够(研讨不充分)、活动后快速降温遗忘(效果不持久)的不足,使得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效果反思]

在使用数字化支持系统中“协作组”相关功能,并采用OTO(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以下两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首先,要充分关注教师需求,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到OTO(线上线下结合)教研中来。我区数字化支持系统平台以及“协作组”的组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开展教研活动的网络环境,为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教师们的交流与分享创造了平台,但真正能吸引教师们参与进来,而不是将它看做是一个任务或负担的关键还在于充分关注教师们的真实需求,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因此,活动之前发布的主题“活动告示单”就应该明确具体、针对问题、讲究实效,力求使每一次的主题教研都能达到:有一个针对现实需要的、鲜明的主题,有具体预设的目标,有全体人员的深度参与,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充分研讨,有促进教师发展的积极成果。

篇4:小学美术教研组活动主题计划

【关键词】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特点;主题教育活动

美术区域活动顾名思义就是以美术活动为主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通过主题教学活动与美术区域活动的渗透和融合,拓展美术教育的范围,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旨在以美术区域活动为平台,尽力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环境,充分发挥美术的各种教育功能,使主题教育教学中的内容与美术区域活动资源都能围绕着“为了幼儿多元化的全面的发展”这一核心服务,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班幼儿在思想、学习方法、各种能力较之中小班时都有了提高,怎样才能更大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呢?而美术区域活动丰富的材料、不同的作品展现方式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与动手操作能力,不仅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更使幼儿体验到自主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怎样结合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探索材料呢?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选择适合自己操作水平的,自己较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去创作,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又照顾到了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材料的投放要为主题教学活动做铺垫、延伸或衍生

美术区域活动中的创作是主题教学活动的铺垫、延伸或衍生。把美术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铺垫、延伸或衍生环节,及时地把与主题活动进行所需的材料投放到美术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它为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做了铺垫,并且也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调动了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顺应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操作活动中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进行科学活动《有趣的复制》之前,教师先期在美术区域中投放了活动材料:不同的叶子、颜料、毛笔等,让幼儿在课程进行之前先尝试了树叶拓印,初步理解了复制。在《小盘子、大创意》延伸活动中,老师提供了颜料、橡皮泥、毛线、彩纸、彩笔糖纸、废旧包装纸等,孩子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创作。有的画、有的剪贴、有的做挂饰、还有个别幼儿用老师提供的橡皮泥在盘子上装饰,作品中充满了幼儿的智慧和审美。美术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让幼儿学习了新本领,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有了更大的提升。

三、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多以废旧材料为主

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并且在美术操作活动方面也有一定的能力。在美术活动区域,我们给幼儿提供材料多是半成品、废旧物品及原材料,而所提供的材料中,大部分材料是来自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各种瓶子、瓶盖、种子、毛线、蛋壳、幼儿不穿的背心、白鞋子、糖果包装纸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请家长和小朋友利用周六、周日、节假日,一起去户外捡石头,收集不同形状的、不同颜色的树叶,废旧闪光纸等装饰性材料、水粉颜料、彩色泡沫、一次性盘子、废铁丝、酸奶盒、枯树枝等。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时,利用这些材料做成了花束、挂饰、瓶子装饰画等,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四、提供的材料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

幼儿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主题开展情况和幼儿的兴趣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适时提供相应的材料。例如: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创意彩条》活动区域中投放了一次性盘子、碗、彩笔、油画棒、彩纸。刚开始,孩子们对装饰盘子很感兴趣,后来他们的兴趣逐渐减弱,该区的孩子越来越少。于是,我们投放了新的区域活动材料:小毛笔、水粉颜料、旧线衣、旧鞋子、旧背心、废旧彩纸等各类装饰材料、各类粘贴材料及剪裁工具,幼儿自己画的衣服小图等。孩子们对新的材料产生了兴趣,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出了各种不同的线条粗细、颜色搭配自然、五彩缤纷的线条装饰作品。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中根据自己需求自主的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创造力能得到更好的发掘。

五、根据节日主题教育活动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

节日教育,是我们在教育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也指明了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投放不同的材料,幼儿自主选择进行创作。如教师节前夕,我们结合教师节、主题教育活动《刮蜡画:我和老师在一起》在区域中投放了刮蜡画的创作材料白纸、油画棒、棉签或牙签,幼儿进行刮蜡画创作;还投放了彩笔、线描笔、胶水、剪刀、彩色纸、毛线、废旧包装纸、水粉颜料、吹塑纸、糖纸、吸管等,让幼儿进行创作。在庆元旦活动中,我们在区域中投放剪刀、胶水、彩色纸,手工纸、锡箔纸、镭射纸等,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的拉花、窗花、灯笼、鞭炮等,让我们的环境变得靓丽,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清明节我们进行了制作风筝、画彩蛋的活动,幼儿利用区域中提供的材料:塑料袋、各种彩色纸、皱纹纸、彩笔、颜料、鸡蛋壳(完整的蛋壳)等进行制作,通过活动让幼儿更加清楚地了解清明节。国庆节临近时,我们在区域准备了制作国旗、绘画天安门、剪折五角星的活动,通过制作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

篇5:小学美术组教研活动计划

1.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研究、实施新《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各学段目标。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每人上研究课一节,并进行说课,评课活动。每人一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

3.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立切实可行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写好个案或论文。

4.以特色班为切入口,研究、实施特色班课程,展现学科特色亮点。

5.组织好校级兴趣小组的活动,做好作品收集工作,力争年底出一本校书画集。

6.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书画比赛,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省“雄师杯”的比赛。

7.专业基本功过关:教学图片。

8.配合学校各部门,做好校园大环境的布置工作。

二、具体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主要内容

地点

1

9/2

1.讨论特色班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

2.讨论本学期评价方法、内容的有关事宜。

美术办公室

2

9/9

1.讨论、制定教研活动计划。

2.布置两项比赛事宜。

3.和校领导一起讨论特色班的事情。

美术办公室

3

9/16

打扫、布置美术室。

美术室

4

9/23

1.在上学期使用教师工作情况考核表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考核内容。

2、探讨本学科教科研的方式和主要方向。

美术办公室

5

9/30

听课:看新课程课堂实录。

控制室

6

10/7

“国庆”放假。

7

10/14

准备“在阳光下成长”绘画比赛的参赛作品。

美术办公室

8

上研究课,听课,评课。

9

10/28

1、期中检查。

2、在全校开展书画比赛。

3、做好优秀作品的搜集、整理工作。

美术办公室

10

上研究课,听课,评课。

11

11/11

1、上课,评课。

2、准备“雄师杯”参赛作品。

美术办公室

12

11/18

校绘画比赛评奖。

美术办公室

13

11/25

听课:看新课程课堂实录。

控制室

14

12/2

专业基本功过关:教学图片。

15

12//9

组内各成员交流教学心得或个案。

美术办公室

16

12/16

精心设计1篇教案,学科组内交流。

美术办公室

17

12/23

准备特色班、兴趣小组成果展。

美术室

18

12/30

优秀作品整理,拍照,准备书画集作品。

19

1/6

学期工作总结。

美术办公室

篇6: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秋天的树林,学会用红黄、黄绿、红橙等色系表现秋天树林的色彩美。

2.学习合理构图,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地安排画面。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红黄、黄绿、红橙等色系表现秋天树林的色彩美。

重难点:学习合理构图,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地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中班时,幼儿上过美术活动《树》,初步掌握了绘画树的形态。

幼儿上过美术活动《跳舞的树叶娃娃》,尝试过用接色的方法进行涂色。

物质准备:课件:秋天树林的图片若干、轻松的音乐;范画红_系的树若干、黄绿色系、红橙色系的树林各一幅;画纸、蜡笔幼儿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秋天的树林,感受秋天树林的美丽。

1.播放轻松的音乐,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秋天的树林。

教师说:“秋天来了,秋天的树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引导幼儿欣赏图片。)

2.集中交流:秋天的树林美在什么地方,感知秋天树林的美。

当幼儿说到树的形态美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复习巩固幼儿对树形态的认识,如有的树干是粗壮的,有许多树枝,树冠像一朵花等。

当幼儿说到树的色彩时,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秋天的树上,有红色和_,有_和绿色,有红色和橙色,小结:秋天的树林颜色特别漂亮,一棵树上有红色和_,有_和绿色,也有红色和橙色。

如果幼儿能够观察到树林的布局,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如果没有发现,教师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学习绘画秋天的树林。

(一)学会用红黄、黄绿、红橙等色系表现秋天的树林。

1.出示画好树干、树冠的一棵树,巩固对接色方法的运用。

教师说:“秋天的树颜色特别好看。我都忍不住要把它画下来了。可是它的树冠可以涂什么颜色,怎么涂呢?”

在幼儿简单讲述以后,教师在集体面前示范用红黄接色的方法进行涂色,引导幼儿徒手模仿,巩固幼儿对接色涂色的运用。

2.出示许多红黄颜色的树,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色系。

教师说:“老师用红黄颜色表现了一棵秋天的树,看,当我有许多红黄颜色的树时,就形成了一片红_系的树林。”

教师提问:“除了可以用红_系表现秋天的树林,还可以用什么色系表现秋天的树林呢?”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进行引导,如:红橙色系、黄绿色系等。

(二)学习合理构图,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地安排画面。

1.尝试将红_系的树布置在画纸上。

教师提问:“现在老师要把这些红_系的树布置在画纸上,怎么放?谁来试一试?”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摆放,其他幼儿观看、思考是否合理,为什么。

2.集中交流:“秋天的树林应该怎样构图,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出示黄绿色系以及红橙色系的两幅画,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构图时要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地合理布置画面。

3.再次请幼儿将红_系的树布置在画纸上,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地合理构图。

三、清楚要求,自主绘画

1.教师提出要求:“今天我们要在纸上来画一画秋天的树林,请先想好你的树林怎样构图,准备画什么色系的树林,想好后,请你开始动笔认真地画吧。注意疏密有致、近大远小,接色要自然哦。”

2.教师点击课件,循环播放画面,播放轻松的音乐。幼儿绘画,教师巡回观察,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和技术上的支持与引导。

四、评价、交流

1.请先画的幼儿将作品给配班老师布置在展示板上,幼儿之间进行欣赏、交流。

2.组织幼儿集中讲评。

教师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教师组织幼儿欣赏作品,引导幼儿围绕构图和色彩的合理与应用进行讲评,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学习。

活动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结束。

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在指定的范围内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点画出雨滴,学会用抹布擦手(弄干净手指)的方法。

2、感知儿歌、歌曲的节奏,帮助幼儿学会“点”和“提”的动作。

3、合作作画时,会找空地方,并能保持手指的清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贴有“白云娃娃”的蓝色粉画纸若干张,用铅笔在“白云”下面画上“竖线”。(贴在墙上,直接作画)

2、分别装有红、黄、蓝、绿4种水粉颜料和吸水的海绵。

3、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感知作画方式,引起学习兴趣。

(1)音乐游戏《大雨小雨》(用身体和手部的动作及嘴巴的发音,感知一下一下的节奏和点、提的动作)。

(2)老师边蘸色边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下由“云”而下地顺着铅笔线点画雨滴。

(3)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在干什么?老师怎样画出雨滴的?

(4)请一位幼儿来模仿老师点画出雨滴,全体幼儿边听唱《大雨小雨》,边空手练习一下一下地点,注意不拖拉。

(5)请两位幼儿示范同方向点画如何不碰撞,以及擦手的要求。

2、幼儿作画

(1)两位幼儿共同点画一朵云上下来的雨滴。

(2)老师巡回指导。

3、评价活动。

(1)将作品贴在活动室墙上。

(2)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桌面,整理作画工具。

(3)幼儿自由地去观赏作品。

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方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2、学习画一个封闭的圆,并在圆的基础上添画成小鸡。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每名幼儿胸前一只母鸡图,藏三支油画棒。

2、若干只剪成鸡窝的粉色卡纸。

教学过程:

1、幼儿别上母鸡图,带上三支油画棒。随音乐《老母鸡》学母鸡拍拍翅膀进入室内坐下来。

2、小母鸡们有什么本领呢?哪只母鸡能干,用你的油画棒生个鸡蛋。

其它小母鸡也来生鸡蛋吧,我们去找个鸡窝生个蛋,鸡窝在哪儿呀?音乐四遍,幼儿随音乐自由画蛋。

生了这么多的鸡蛋我们心情怎么样?

3、如果能把鸡蛋孵出小鸡来,那一定更幸福吧。这次让母鸡妈妈先来试试。(音乐时,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啄破一个洞洞,露出尖尖嘴巴,伸出二只小脚,叽叽叽叽叫妈妈。)我孵出小鸡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蛋孵成小鸡呢?(音乐四遍,幼儿自由地找个圆画成小鸡。教师提醒幼儿把一些空的鸡窝画小鸡。)

4、小母鸡们真能干,大家想想小鸡们喜欢去哪里玩,爱吃什么食物,我们给它添画上去。

5、我们真能干,不仅会生蛋还能孵出小鸡来。我们带鸡宝宝去外面晒晒太阳,做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我通过出示漂亮的母鸡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在示范画圆前,我应该带领幼儿用手在空中比划一次画圆,这样有助于幼儿后面的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圆。在示范画圆时,我应该随即的强调一下拿画笔的正确姿势,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到,下次活动中应该更加的细心与全面。在幼儿动手画圆时,我不但注意指导个别幼儿,还随时顾忌全部的幼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幼儿,这点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要继续保持。结束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后我可以请幼儿自己来给大家介绍作品,这样能更好的带动幼儿的积极性。

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美术主题教研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2、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颜料、笔、竹筒、范例。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空心树,实心芽,千年不结子,年不开花。

师:今天啊,老师要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细细的听好喽!(幼儿自由猜)

2、出示旧竹子。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猜出来了。老师这里啊有一些竹子,你们觉得好看吗?

“怎么让它变的好看呢?”(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老师觉的都很好,今天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竹筒画,就是在竹筒上话画画。

3、出示范例。

师:瞧,好看吗?你们知道老师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竹筒(点、线、面)

------这几个竹筒又是怎么装饰的呢?(风景、房子、春天)

------再来看看这个竹筒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上下对称)

------还有一个呢?我们看看(色块)

(欣赏过程中,有区别的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

师总结:哦,原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画线描画的方法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把我们自己喜欢的图案、风景、关于春天的一些故事画上去,也可以用对称、大色块的方法进行装饰。

4、幼儿构思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师:如果你来装饰的话,你打算怎么装饰呢?(个别幼儿进行简单回答)

师:我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很想去尝试了,但在小朋友装饰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不同,把它竖起来画,边画边转。

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画画,不要走来走去。

5、作品欣赏。

师:你觉得哪个竹筒装饰的漂亮?为什么?

6、拓展活动

师:竹子不但可以用来画画,还有很多用处,你们知道吗?我们可以用她来演奏歌曲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篇7:美术中心教研组活动工作计划

二、活动重点:

1、加强新《纲要》的学习,重点突出美术方面的理论学习,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儿童观、评价观。

2、争取通过1—2年时间,收集整理一批具有教育新观念、受幼儿喜欢、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基础、绘画形式多样的教材,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情感表达、美的熏陶等艺术功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新《纲要》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每次学习活动中安排若干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的资料进行学习,在思想上,形成新的美术教育观、儿童观和评价观。充分认识传统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努力倡导现代化社会中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突出情感的教育功能与地位,学习用新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逐步改变教师重创造而忽视技能的极端做法,能在活动中两者兼顾,提高教师适时指导与评价的能力。

2、进行教材的修订与改革

针对当前美术教材比较混乱,小、中、大班连贯性不强等弊病,对目前的教材进行修订,通过1—2年的美术组教研>活动,改革目前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学科性教育,强化活动性美术教育,活化渗透美术教育,开发环境性艺术教育,逐步构建幼儿美术教育的框架体系。从手工、名画欣赏、绘画三个方面出发,收集整理一批具有教育新观念、受幼儿喜欢、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基础、绘画形式多样的教材,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情感表达、美的熏陶等艺术功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

3、发挥区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好美术组的教研活动

针对本组内区级骨干教师比较多的有利条件,进行百家争鸣式的教研活动,每次教研活动请一至两位教师主持,开展教材汇编、教育理念思辩等活动,丰富区活动小组的活动形式,使大家通过学习和活动能接收到新信息、同步获得发展与提高。

四、具体安排:

五月份:研讨美术组活动的重点

六月份:进行美术教材的第一次收集与整理活动、理论学习七、八月份:自学活动——思考如何进行美术活动的目标制定与有效的教材收集

九月份:教材收集的途径、第二次美术教材的收集与整理

十月份:第三次美术教材的收集与整理及理论学习

十一月份:第四次美术教材的收集与整理

篇8:把主题教研活动进行到底

教科室或教研组先向教师征集教学中的困惑, 向学生征集学习中难以处理的问题, 然后由教科室或教研组归类整理, 一学期按主题或系列确定3—4个教研主题, 在教研会上由各个备课组任选其中之一, 进行研究、实践。备课组人少的可以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

在上学期, 有位老师提出:课前演讲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许多老师非常喜欢采用这种方法,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就慢慢减退了, 最后流于形式而不了了之。怎样才能使课前演讲高潮迭起, 使学生从开始到最后都能兴趣盎然呢?我所在的高三语文备课组选了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在刚开学时的高三语文教研会上, 通知各位老师所进行的主题教研活动内容, 要求各位老师找资料、想方法, 写出活动方案到下一次教研活动进行交流, 同时让各班语文课代表发动学生献言献策, 想一想哪一种方法更适合自己。教研活动时我们整理归类老师和学生所提意见, 得出活动方案。

1.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因为这种氛围能使学生彻底放下忐忑, 真正投入诵读之中;学生能用欣赏的眼光, 鼓励每一个诵读者;教师能带着理解的心情, 评析每一次诵读。

2.专家、教师示范朗读。选一些专家朗读的文章, 下发给学生先期阅读、揣摩, 然后课前播放专家诵读视频, 让学生深切感受专家朗读的技巧。开始的时候时间可以长一点, 让学生学一学、悟一悟。然后老师示范, 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 可以采取示强的方式, 让学生知道怎样读, 也可以采取示弱的方式,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有这个水平, 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老师或专家朗读后, 让学生练一练老师或专家朗读的文章片段, 说一说怎样朗读更好, 找一找朗读的技巧。

3.选定学生诵读。教师提前选定部分优秀学生和随机选出一部分学生进行培训, 培训包括选定合适的文章, 朗读的技巧, 然后课前朗读, 朗读时可以加入配乐等形式, 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4.罗盘选学生诵读美文。罗盘上写上学生名字, 通过转动, 罗盘指针指向谁, 谁就诵读美文, 增加刺激性和趣味性。为降低难度, 刚开始时可以提前一天选出学生, 让他有时间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以当场选出。同时, 让台下学生给这些人打分, 说说感受, 选出周冠军。

5.罗盘选学生脱稿诵读美文。在脱稿诵读时, 用多媒体把学生脱稿的文章显示在屏幕上, 所有学生看着文章聆听学生的诵读, 然后打分, 评出最佳。

6.罗盘选学生脱稿诵读个人所写的文章, 采取方式和第五环节一样。

7.讲稿装订成册, 定题为“撷英——演讲集锦”, 挂在教室展示, 让学生欣赏、感悟、反思。

在实践过程中, 随时让学生反馈实践信息, 各老师写实践心得, 进一步完善活动预案。在活动中, 出现了几个问题。

1.时间把握不准。课前演讲最好在5分钟内结束, 但是经过诵读、说感受、打分等各项环节, 时间已经大大超出预期。所以我们把“说感受”改为“一句话感受”, 不准多说, 只能把最想说的一句话说出来, 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打分”环节, 则确定人选, 定期改变, 当堂不显示分数, 在“一句话感受”环节进行时, 由老师收走保存, 一星期公布一次, 当场选出周冠军。

2.个别学生没准备, 临时抱佛脚。为解决这一问题, 前一环节进行之时, 下一环节就开始准备。同时, “讲稿装订成册”环节不放在最后进行, 而是放在各环节进行之前, 这样也解决了因学生选文太长而导致所用时间过长的问题, 更有效解决了学生一篇“文章打天下”的问题。

3.罗盘选人出现重复。因为罗盘选人有不可预期性, 很有可能在一个环节中多次选出一个人。这时, 可以让罗盘选出的人指定一位同学帮其诵读, 也可以重新再转, 选出另外的人选。

4.只选出部分学生, 很多学生得不到表现。因为时间关系, 各个环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因而在各个环节结束之前, 开展一次活动展示课, 邀请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学生代表前来聆听。展示课中所选的学生由个人报名、自由推选、教师推选等多种形式产生, 侧重于没有获得机会的学生, 但周冠军必选。在这节课中由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学生代表选出总冠军。这样做, 给其他学生一个机会, 也给优秀学生一个机会, 看看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反思, 是否有提高。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 我们曾考虑诵读文本和学生所写文章的多样性:一段时间重在记叙文, 一段时间重在议论文, 一段时间重在散文。但是这样束缚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也使课堂演讲的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因而放弃了这方面的实践。

篇9:小学美术教研组活动主题计划

【关键词】教研活动     主题式研修     策略     农村小学

教研活动是教师们围绕学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学习与交流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作为一所薄弱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才对教研组建设加以重视,传统的教研文化氛围不浓,专业引领队伍缺失,教师合作研究意识淡薄,导致教研组活动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展示、轻研究,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低效现象。

一位专家指出教研组活动有效性指标是:研究主题与形式的针对性;活动过程的可参与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关注过程的生成性;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性。根据这几项指标,同时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依据本校实际和实践反思,本文阐述了主题式系统研修的教研组活动策略。

主题式研修即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教研组研修活动。一般按照“实践反思,确定主题—细化主题,形成系列—规划主题,策划活动—实践研讨,总结提升”的研修流程。下面主要就主题的提炼与分解、主题的互动与拓展、主题的延续与突破几方面阐述本校教研组的实践策略。

一、主题的征集与提炼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校本教研的策划,要变校方“强迫参与”为尊重教师的“因需教研”,因此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建立在教师需求的调查基础之上,有的放矢。在每个学期期末,教导处发放《研究需求调查表》,了解教师的困惑,征集教研活动主题。

教导处与教研组组长筛选教师的研究需求,提炼近期研修的主题。例如,教师普遍提出口语交际课难上,通过访谈得知主要原因是“话题难以切合实际,学生参与面不广”,进一步分析其根本原因,跟情境创设是否有效与教师的积极评价密切相关,于是提炼出“如何设计链接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口语交际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中关注学生参与状态的研究”等系列研修活动主题。对于教学疑难问题,语文组开展“略读课文简中求效” “习作讲评课如何设计”“单元导读课、总结课实践研修”等研修主题;数学组开展“概念的有效教学”“空间几何图形的有效教学”“自主梳理,有效提升——数学复习课板块教研”等主题研修。

主题的提炼源于教师的教学困惑,同时要与上级部门的研修主题相吻合,追求有效教学,倡导生本课堂,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满足了教师的研修需求。

二、主题的分解与梳理

确定好一个研修主题后,需要将研修主题进行分解与梳理,将主题分解成几个循序推进的子主题,一方面要系统策划,另一方面要精细策划每一次研修活动。

(一)分解主题,系统策划

案例1:“关注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研组学期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

第2周 计划研讨

第4周 问卷访谈,分析原因

第5~6周 自学理论,观点交流

第7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一

第8周 “常态课如何关注后进生”课堂实践经验交流会(成熟型教师)

第13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二

第14周 “关注学困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常态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三(行为跟进)

第16周 “关注学困生”成功案例分享

第17周 “关注学困生”复习策略交流会

本次活动从理论到实践,将书本的专业引领、校际同伴互助与个人的深刻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改变了原有的只靠课外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学业问题,使教师认识到课堂应该给学困生一个学习成功的舞台。

(二)罗列问题,提供菜单

为了细化主题,具有可操作性,还需将主题分解成若干研究点,以研修菜单形式罗列出来。例如,一次主题为“有效的习作课堂评价”研修活动,围绕课例《熟悉的小伙伴习作讲评》,评课就围绕以下主题式研修菜单进行。

1. 结合课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2. 结合课例与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学生互评的有效操作策略。3. 习作讲评课中教师如何开展即时评价。4. 谈谈你在习作教学中成功的评价经验。

这样的主题研修操作性强,容易形成观点交锋。实践证明,以主题式研修菜单代替笼统式评课,有效地解决了课堂的疑难问题,促进了教师的互动研讨。

(三)梳理问题,分点评课

主题式研修关键是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明晰原因,然后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要使每一次研修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应尝试角色分工、分点评课。例如,在主题为“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促进有效教学”的高段语文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尝试“点式评课”,即将课堂观察点分化为教师导语、评价语、提问语,由教研组的三组教师分别记录、汇总并点评,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以下的研修案例中听课的教师分四个不同的观察点进行观课:关注优等生的思维发展、中间生的参与状态、后进生的注意状态、师生的交往状态。

案例2:让每朵花儿都灿然开放

活动主题:课堂中如何关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状态。

活动背景:课堂存在中间生、后进生被冷落导致学生参与面不广的现象。

活动准备:1. 打印班级座位表,用不同的符号标出优等生、中间生、后进生三类学生。2. 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的技术。

活动感言:这样的评课活动有利于促进执教教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关注,扩大了课堂的参与面。评课的教师也深刻地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让每一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主题的互动与拓展

主题式研修活动打开了教师封闭的“心窗”,遇到课程实施的难点、争议点,教师们的互动就更精彩了。例如,《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初识鲁迅》,教师的评课不仅围绕主题进行互动点评,也关注平时预习习惯、资料收集方法等提升点以及单元导读课的设计展开全方位的研讨。

案例3: 《关注起点,有效引导》单元导读课

主持人:导读课可以从导趣、导学、导读、导行几方面评价。

潘老师:学生交流资料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可以利用综合性学习时专题指导。

主持人:潘老师这节课注重了学生学法的指导,表现在两个方面:课前设计了“预习提示单”;课中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大家谈谈怎样设计预习提示单。

林老师:潘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示单”突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鲁迅的品质”,这个提示单是否还可以增加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描写人物的方法”,分类摘记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的句子。

主持人: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预习提示单”应贯穿整组课文的学习,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摘记,不断补充。

四、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试图通过一次活动就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为了改进教学行为,解决教学中的某凸显问题,需要对某一主题进行全方位地持续研究,把若干个系列性、连续性、相关性的延续性研究活动进行主题式研修,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例如,五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协作组围绕“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开展一年的系列研修。

案例4:“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语文协作组学年活动策划

时  间 活动形式以及内容 参加人员

2009.3 主题讨论、理论学习 协作组成员代表

2009.4 第一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第二次课堂研讨《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恐龙的灭绝》 协作组成员

2009.5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2009.10 深入学习理论、网络集体备课 协作组成员

2009.10 第三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2009.11 教研组集体磨课 本校教研那组成员

2009.12 第四次课堂研讨《长征》《清澈的湖水》 协作组成员

街道全体教师

2010.1 评课稿、案例撰写 协作组成员

以上学科协作组教研活动以课堂研讨为主轴,链接个人反思、教研组磨课、案例撰写与网络集体备课,形式丰富,主题不断深化,研修团队不断扩大,还引进专业引领,提升了研修质量。

农村小学校骨干教师缺乏,教研组活动形式单一,容易陷入“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的低效境地。 因此,它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应该搭建多元、开放的研修平台。

(一)校内课堂展示,面的突破

校本研修要取得实效,首先要打开封闭的大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定期举行课堂开放活动。我校主要有四个开放平台:教坛新秀、名师教学开放、教师课堂开放周、新教师与骨干教师师徒结对课堂展示。特别每学年学校举行课堂开放周活动,老、中、青三代教师展现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课堂,搭建教师交流、展示、研究的平台,使不同学科的教师领略“别家田”的风光,打破年龄与学科的“围墙”,提高了教师上课的教学能力,展示了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例如,本学期我校围绕“关注学习状态,促进有效教学”开展了一周的教学开放活动,教师对关注学生、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全面的认识。

(二)校际间联合研讨,质的突破

农村小学的培训资源比较缺乏,要打破校际间的“藩篱”,提倡城乡强弱结对或“校际联姻”,积极引进外校资源,新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建立“青蓝工程”,校际间组成学科协作组。例如,我校曾与其他四所农村小学结成“发展共同体”联盟,开展规模较大的联谊活动,2009年又成立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进行主题研讨活动。

案例5: “学校发展共同体”语文学科协作组课堂研讨

活动主题:关注学生,追求语言实践的有效性。

活动形式:主题确立研讨、网络集体备课、教研组没磨课、课堂展示、专家点评。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经历了“协作组骨干教师主题研讨—全体成员网络集体备课—首轮课堂研讨—专家引领后行为改进—教研组磨课—第二轮课堂展示”等环节,不断扩大研讨的教师范围,引进不同层次的专家,使主题研讨由浅到深、由实践到理论,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网络研修,空间的突破

网络研修是利用网络对话交流功能进行的跨地域的主题研修,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为信息共享、即时沟通、均衡发展、相互激励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对缺乏校内专家的引领、已建立校园网的农村小学,要竭力发挥网络的功能。例如,我校在2007年利用校园网引领教师进行主题式理论学习,利用博客发表教育随笔,促进资源分享和交流;2009年,我校与其余四所学校成立学科协作组,进行专题网络研讨;2010年2月,尝试在低段语文组进行网络集体备课、主题研讨。以下是各教师围绕主题“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对二上口语交际课《骑驴》的网上课后点评。

好去处:我们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口语交际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如何将每一环节创设的情境更有效地利用起来,还值得探讨。

倾云:邵老师在本堂课中创设了多个情景,第一个情景创设是在导入时穿插了《骑驴》这个故事的动画及配音,这个环节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个情景创设是让学生对四种不同的看法开展辩论,在辩论赛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第三个情景创设是在课堂的最后,老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女儿长大了该学钢琴?舞蹈?书法?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锻炼。这些情景的创设对目标的达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等待花开: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应该以情景教学活动为主,让情景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邵老师和周老师的两堂课都为学生的有效交际创设了多个情景,但两位老师在课的导入环节的动画情景的创设显然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其他环节情景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只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改进的。

总之,围绕主题开展系统的教研活动,不仅可以有针对地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改进教学行为,还促使教研组从事务型走向学习型,从被动接受型走向主动发展型,真正引领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校本研修模式与案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04-111.

[3]龚宝成,朱明山,殷世东.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模式探析[J].教育探索,2006(04).

篇10:美术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美术课堂教学及美术教研活动开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德整体素质发展,是学校整体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按新课标要求美术教师积极开展美术教学研讨活动,认真上好美术课,培养创新意识,正确的审美意识,为造就一批热爱美术;为美术事业而认真、刻苦、创新、钻研学习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二、具体做法

1.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研究、实施新《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各学段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按照新课标认真上好每节美术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和观摩、思考、临摹能力及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美术,并做好基本功训练,学会写生、模仿等能力。

3.组织好学校兴趣小组的活动,做好作品收集工作。定时定期开展活动,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去欣赏写生,陶冶他们的情操,开阔视野。在“六一”前举办的第三届平川区第一小学学生书画展。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美术大赛。认真辅导争取取得好成绩。

5.配合学校各部门,做好校园大环境的布置工作

6.认真总结美术工作经验,扬长避短;再接再厉;搞好美术教学工作。

篇11:小学美术教研组活动主题计划

——情景激趣合作探究教学研究

秭归实验小学品德教研组

2016年春

指导思想

以学校大力推动高效课堂建设为契机,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目标: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境界、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全体学生素质,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求,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具体任务是:

1、学习探索高效课堂的基础理论、基本策略、典型案例、实施途径及评价方法、标准,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评价体系。

2、加强构建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形成一批有效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

3、构建符合校情学情的具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新模式,并推广运用。

4、扎实开展高效课堂的构建活动。

5、注重过程管理,强化指导、评价,使学校教育教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转变。

6、提高教师创新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思能力。

研究措施:

一、教师课前精心备课

精心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我们在集体备课时特别注意:围绕本课内容,整合课件、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信息等资源,同时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调查活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场境;围绕本课将要讲授的道德规范内容,对照本班学生这方面的表现,综合梳理学生正反两个方面的表现,为课堂教学中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奠定基础。

二、“情景激趣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应用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创设情境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在导课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则能更快更准地切入主题,使教学更高效。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实验、调查、参观和体验等实践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切实得到自我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在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初步建立正确行为习惯的认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选,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感悟明理,育情导行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不能忽视“总结、提升、引领”的作用,这是教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个环节的教学里,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特点,与学生一起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辨别,辩论中明理、认识中成长。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理、在认识中成长,把品德与社会课堂当成辩论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辩论,并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明确事理。对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教师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然后组织孩子们分析评价。通过分析、对比、辩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态度。

4、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特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扩大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让评价为学生成长护航

生本教育认为,评价要附着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活动之中,让学生掌握对自我的评价权。

(一)评价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坚持从多角度评价学生,对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都给予及时激励,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进行自评、互评,从参与讨论、完成前置学习、参与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对评价出的各类优秀学生分别给予激励,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多角度的评价中收获成功、感受快乐。

(二)用评价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实践,要使学生成为品德行为方面的优秀者,就必须激励学生认真践行课程倡导的道德规范,对班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给予批评指导。

篇12:小学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为指针,依据本校工作要点,结合体卫艺处工作计划要求,落实各项要求,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服务功能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升美术教育教学效率。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落实好各级各类美术参赛活动,开展好学校秋期师生版画展示活动。

二、主要措施:

1、完善校本研究制度,落实具体要求。推出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究的基本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协助上挂学习教师上好一堂展示课。

2、组织好本组的教师参加各类各级培训学习,观摩、教学评比等活动。做到人人上好一门课,带好一个队,出精品作品。强化备课组的建设。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努力把美术特色教育打造成我校的特色教育。

4、根据上级要求,组织好美术教师参加版画创作培训,力争在我校12月份左右举办一次师生版画作品展,并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全县中小学版画作品展。

三、具体工作 九月份

各美术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做好美术教学常规工作,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全县美术教师第一次版画培训活动,辅导学生创作师生版画展作品。

忻府区教育局

忻府区团结路小学

十月份

做好美术教学常规工作,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全县美术教师第二次版画培训活动,辅导学生创作师生版画展作品。

十一月份

开展校级课题研讨活动,组织美术教师参加全县美术教师第三次版画培训活动,辅导学生创作师生版画展作品,做好校内师生版画展准备工作。

十二月份

举办好第一届校内师生版画展,并做好元旦全县中小学版画作品展准备工作,进一步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一月份

组织教师参加元旦全县中小学版画作品展,做好美术课进度安排,完善教学工作总结,撰写好教学小论文。

篇13:小学美术教研组活动主题计划

“以问题为本的行动教研”是以问题为核心组织研讨活动, 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 开展从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的教研过程。具体做法是:

一、筛选出共性问题, 在问题的梳理中明确教研的重点

以问题为本的行动教研的重点是本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并筛选这些出共性问题。

1.通过日常观摩活动诊断共性问题。

2.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共性问题。

3.借助网上论坛梳理焦点问题。

多途径信息的汇总是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也便于教研的组织者了解教师的主要问题与主要困惑, 为科学地设计后续的教研活动做准备。

例如, 基于对上学期日常教育活动观摩的诊断, 本学期我园的教研课题是“主题背景下教育活动的优化”。但“主题背景下教育活动的优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教研活动应该选择哪些具体内容, 需要进一步明确, 这是教研取得实效的前提。为此, 开学初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汇总信息后发现, 教师普遍对如何设计并组织好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数学和游戏活动的困惑最大、最多。由此, 我们明确了本学期的三大教研重点:

1.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

2.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

3.主题背景下的游戏活动。

针对“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 我们设计并组织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首先我们开展了网上教研活动, 借助网络这个平台, 我们陆续向教师推荐了一些相关的优秀活动设计和经验总结, 同时发动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从网上, 我们发现教师的问题集中在主题背景下音乐活动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等方面。为此, 我们第一次集中教研活动的内容是“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和过程设计上和分科教学的音乐活动之间的主要区别”, 教研方式为“深度会谈”。

二、倡导深度会谈, 在质疑中形成方案

这里的深度会谈是指教研组织者要设法鼓励每位教师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胆地质疑他人的想法, 大家就问题的实质进行深入地交流, 从而彼此突破自己原先认识上的一些盲区, 逐步形成一些新的认识, 为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和过程设计上和分科教学的音乐活动之间的主要区别”的研讨活动中, 我们鼓励教师先小组后集体, 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鼓励教师互相质疑, 进行深度会谈。通过深度会谈, 教师们一致形成了这样几点认识:

1.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的目标要更关注幼儿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 关注幼儿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2.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的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取材。

3.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的手段与方式要与活动内容相适宜。

基于以上共识, 教研组鼓励每个年级组结合本年级正在进行的主题, 创编一个的音乐活动, 并将相关的活动设计传到网上, 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通过网上教研, 我们发现教师普遍关注中班组设计的题为“办家家”的音乐活动。但细分析这个活动设计, 不难发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体现活动目标。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组织了第二次“深度会谈”教研活动。这次教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做到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与形式之间的有机整合。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对“办家家”活动的设计开展剖析, 鼓励教师就其各个主要环节与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通过互相的交流与质疑, 教师们一致认为,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感受说唱的情趣, 但这一目标在所有活动环节设计上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 而且也缺乏层次性。为此, 教师们对原有的活动过程提出修改建议, 同时对活动目标也提出了调整的建议, 使目标要求能够真正融入到活动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中。也就是在这次教研活动中, 教师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一部分教师认为这个活动应该分解为两个活动, 一个为欣赏活动, 一个为歌词创编活动。但另一部分教师认为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很简单, 而且贴近生活, 孩子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歌词创编对孩子来说不会有太大的挑战, 所以没必要分解为两个活动。面对教师间的分歧, 我们没有急于表态, 因为组织深度会谈的主要目的并非一定要达成共识, 而是鼓励教师从多个角度剖析问题, 彼此思考一些自己原先没有想到的问题, 从而形成更高级的认识。

两次“深度会谈”教研活动的气氛热烈, 发言踊跃, 互动也非常精彩, 原因主要有三个: (1) 教研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 目的明确。 (2) 研究的问题为教师普遍关注, 符合多数教师的教育实践实际需要。 (3) 活动前期的网上学习和研讨有助于教研的组织者了解多数教师的理论、经验水平和认识盲区, 为后期的教研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做了有效的准备。

三、组织行动研究, 在反思中提升经验

教研活动要研深研透并研之有效, 关键在于要把握好实践和理论之间的相互转换, 行动教研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行动教研具有两个重要特征:

1.教师研以致用。

2.教师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调整。

如上所述, 在对音乐活动“办家家”的第二次研讨中出现了两个建议, 一个建议是将原有的一个活动分解成两个活动, 一个建议是坚持一个活动。为此, 我们组织了第三次教研活动, 这次教研活动的方式是教学现场观摩, 用教学事实来说话。现场观摩中, 教师们发现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即便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很简单, 但孩子从欣赏到学习再到改编, 仍需要一步步引导, 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面对这个教学现实, 所有教师都赞同将原有“办家家”音乐活动分解为两个活动。

一学期的教研实践让我们体会到:以问题为本的行动教研使研讨的目的更明确, 话题更集中, 教研也更高效。它不仅有效提高了教师行动研究的能力, 也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转换, 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以问题为本的行动教研”活动, 对教研组长 (教研的组织者) 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她是其他教研伙伴的同行者、支持者和引领者:她能坚持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引领教师从众多问题中发现“真问题”;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师, 同时又不能过于“权威”, 影响其他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当自己的看法与其他教师不同时, 能坚持让事实来说话。

篇14:教研活动的效益在主题

一、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

1.有计划,无规划,随意性较强

学科组教研活动计划每个学期都制定,但如果将几份教研活动计划放在一起对比就会发现,每学期都缺少系统的规划。每次公开课都强调朗读指导、学法指导、教师评价……观点漫天发散,似乎一次活动面面俱到,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深入,缺乏对研讨内容的提炼与归纳。再不然就是跟风,什么话题热就做什么,看似热闹,实则随意。

2.有活动,无互动,参与率较低

在很多教师的眼里教研组活动就是开学通过教研组计划,期末通过教研组总结,中间听几节公开课、学习几篇文章,活动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至于制定计划、确定活动内容则是教科室、教研组长的事情。有时候听了课却没有评课,即使有评课也是现场临时发挥,随意性较强。缺少主评,缺少互动,缺少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的吸引力,教师就缺少了参与热情,就不能投入地、坦诚地碰撞,教研活动走过场也就不足为奇。

3.有问题,无主题,反思欠深入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很多时候老师们在上课、听课的时候不是没有发现问题,而是没有将相似的问题进行整合,只是就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缺少“类”的概念。例如我们会研讨《九寨沟》这篇课文中描写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哪些地方适合指导朗读?这样的研讨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触及问题的内核。下次教学《烟台的海》《三亚落日》呢?因为不是主题研讨,缺乏系列安排,往往研讨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缺少进一步的跟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怎样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让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真正进入角色,从一定的理论高度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呢?应该说教研活动的效益在主题。

二、 教研活动的主题从哪里来?

教研活动的主题来源有二,一种是自下而上,源于平常的教学实践。教师从平常感到困惑的问题中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通常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以研讨会为平台,有着较高的参与率与互动性。另一种是自上而下。我们的教研要摸清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方向,要与时俱进。例如现在开展的“先学后教”说明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些举措,一般教师由于眼界的问题或囿于学校的种种规定是很难实施的,需要学校自上而下地推进。具体来说教研活动的主题来源于以下几种情况。

1.教研活动的主题基于校情

校情不同,教研活动的主题规划也会有较大的区别。如果学校是新校,年轻老师较多,就要制定适应期、发展期、创新期的不同主题。以适应期为例,为了让老师站稳讲台,可以从“范式研讨”的主题开始,细分为第一课时教学的范式研讨、第二课时教学的范式研讨。每一课时从导入、新授到练习、拓展,进行目标细化、时间细化和内容细化。每次研讨按集体备课—课堂试教—互动交流—再次试教—归纳提炼这样的流程进行。经过一两年之后,对于一般课文,每个老师都会有一个基本的教学思路。对每一个年段、每一个课时应该达到的目标都应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每一位青年教师应该练就的基本功。而如果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就要从改变观念、强化落实课标要求、创新课堂教学等方面确定主题。

2.教研活动的主题基于学情

虽然每个阶段的学生年龄特征都基本相同,但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社会氛围、不同的学习场域构成了不同的学情。例如一年级孩子刚刚接触到书面作业,教研组就可开展以“作业书写格式的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既统一了格式,又为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打下了基础;如果学生学习不够主动,就可以开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案”“预习套餐”等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主题教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学习效率不够高,可以开展课堂观察、微格学习时间、采取“30+10”等讲练结合的主题研究。还可以开展各类个性作业设计、主问题牵动、难点突破、小组合作等多角度、小切口、实用性强的研究。这样的主题教研针对的是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的困惑或疑难,是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或者难以处理的问题,以及容易引发教师探索的问题,每次活动只研讨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是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能启发大家思考,激发集体智慧。

3.教研活动的主题基于课标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基本素质水平的规定,也是对教学质量的基本规定,也是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考试评价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学应当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研活动的主题应该主要来自于课程标准。为了增强课程意识,可以开展“从课文到课程”的主题研讨。再细一点可以选取“合理研制教学内容”的主题,下面还可以细分为“说理性课文教学”、“神话类课文教学”、“写景类课文教学”等各类主题研究。对“年段目标”的主题可以采用同一篇课文在二年级教什么内容,在四年级教到什么程度。新版课标出来后,可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怎样上好十分钟写字课”、“读写结合”、“语用训练”、“感情朗读”等新旧课标对比的主题研讨。学校科研部门要进行比照整合,在课标细读的基础上,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一个教研活动主题。

教研活动的主题还可以来自于教材、教师。教材上的每一类知识点、每一个能力促进点,教师的评价语、过渡语、体态语言都可以作为研讨的话题。学校既要根据校情、学情来选择,同时也要抓住教学热点、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

三、 主题教研的有效组织

教研活动要遵循“针对教师需求,设计主题活动,营造研讨氛围,关注行为跟进”的原则来组织。

1.主题要鲜明

一节课、一篇课文涉及的问题很多,而教研活动只有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只有抓住一点深凿下去才能有效果。活动前要让每人围绕主题学习相关理论,确保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够参与;如果是主题研讨课,要先集体备课,再课堂实践。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失,寻找根源,再次施教。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要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总结提升。每一位参与者都要考虑“我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我做到了什么程度?”“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反思总结,形成一个行为研究的周期。

2.氛围要民主

首先主题的确定要民主,一年或一学期的教研主题侧重哪个方面,要听听普通教师的声音,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结合上级科研部门要求和科研热点、聚焦,提炼后形成有共性、有代表性的中心议题;其次是主题教研的过程要民主。每个活动的方案要提前制定,让每一个老师明确自己的任务,理论学习到什么程度,课堂教学谁承担,主题研讨会谁主持,每个人都要准备好发言提纲,科研骨干要发言,不同年级段、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要有发言,要形成“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的氛围。这样的研讨才是深度教研,教师才能在相互交流切磋中资源共享,彼此支持,共同提高,形成团队互助。

3.目标要明确

主题鲜明、氛围浓厚,可以提高教研的针对性与可参与性,从而提升教研活动的“建设性”。如果说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与进步的“扶手”,那么活动后能否提出改进教学行为的建议就是“登阶”。主题教研的目标要明确,应该体现形成共识——行为跟进——提高认识——再次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而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常常反映在对整个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敏感度、驻留度与利用度上。主题教研的目标并不在深奥的理论研究,而在于教师能讲出指导教学实践的朴素道理,是教师学习理论、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链接”。

主题教研是将教研、科研互相融合的一种方式,它利用科研的形式,装进教研的内容,按照科研的流程完成教研的任务,形成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良好发展态势。主题教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速,为学生的能力提高助力,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的推进器。

上一篇:初中生学习计划应该怎么写下一篇:吉林省会考物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