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科院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

2024-07-12

高等工科院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精选7篇)

篇1:高等工科院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数学开放实验课程设置研究

开放式数学实验课(简称开放实验)是高等院校公共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本文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开设开放实验的经验,阐述了对开放实验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开放实验目的的认识.通过开放实验的实现过程探讨了其课程开课体系、开课模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 者:葛慧玲 任永泰 尹海东 GE Hui-ling REN Yong-tai YIN Hai-dong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5(5)分类号:G关键词:数学实验 开放实验 课程设置

篇2:工科院校实验室安全保障机制研究

关键词:实验室,特点,实验室安全,措施

0 引言

实验室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同时也是高校人财物高度集中, 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部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 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尽管各高校普遍比较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工作, 但高校实验室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中毒、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事件频发, 例如2012年3月17日,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的一间生物实验室, 一名学生在做实验时因操作不当, 导致仪器突然发生爆炸, 并引发大火;2013年4月30日南京理工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 造成一人死亡三人重伤, 等等。由此可见, 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不仅影响学校的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且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只有强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 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保障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等创造有利条件[1]。

1 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主要是用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 有着涉及专业面广、仪器设备复杂、接触人员多、安全隐患多等特点, 尤其工科类院校的实验室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点[2]:

(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生人数增多, 导致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复杂、流动性大。

(2) 工科类专业多, 需要的专业实验室量大, 进而每个学院都有很多自己的专业实验室。但是有些专业实验室面积较小, 里面存放的仪器设备较多, 显得非常拥挤, 给学生的实验操作带来不便。

(3) 随着学科专业的发展, 学校的实验项目类别增多、实验复杂, 且多使用化学、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学药品。

(4) 由于使用的实验材料较多, 实验室每天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废弃物质也比较多, 对周围环境、安全卫生等产生较大影响。

(5) 高校实验室数量大, 多为二级管理, 且比较分散, 多数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或顾问进行参与管理, 因而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

2 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实验室是一个复杂的实体, 有着与多方面因素关联的特点, 因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当前阶段,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 各高校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体制落后、制度建设不健全。与国外大学相比, 我国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相对重视理论教学, 对实验室的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 没有健全的安全体制保障。虽然高校实验室有着各种规章制度, 涉及仪器操作、管理规则等, 但只是挂在墙上的摆设, 根本没有深入人心。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要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有可行性, 要具有强大的执行力。

(2) 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配置不齐全。学校每年会有一定的经费用于购买教学设备、仪器维修等, 但好多学院将经费主要用于仪器设备的购买, 很少用于安全设施的配置, 因而大多数实验室的安全设施较少或没有或损坏或没有及时维修, 如没有喷淋装置、洗眼器、消防器材等基本安全配置, 这就给实验室安全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3) 安全教育不到位、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有资料显示, 90%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的。究其原因, 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没有重视对新生的安全教育, 使得学生不了解实验室, 也没有安全意识。在正常学习后, 虽然每次在实验课开始前, 实验老师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 但也都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由于师生平时缺乏安全意识和必要的安全应急处理能力训练, 当真正发生安全事故时, 不能使安全事故消灭或减小到最低限度, 从而酿成更大事故[3]。

(4) 安全检查、整改不到位, 没有真正实行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制。高校时常会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大检查, 但多数检查只注重形式, 只查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等, 没有检查到安全死角。另外对检查到的安全问题, 实验室人员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这边安全检查队伍一走, 实验室就把安全问题置之门外, 没有真正花力气去落实解决。学校对这样的实验室没有真正实施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制, 也没有严格的处罚措施, 在实验室经费问题上仍旧满足其需要, 助长了其无所谓的态度。

3 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各高校要探索适合自己学校校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保障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加强组织领导,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组织机构, 负责全校的实验室安全问题, 要由主管实验室的副校长担任组长, 实行“校-院-系-实验中心”四级管理模式, “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 谁负责”, 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一层都要有专门的安全顾问参与, 对其中的实验室安全环节进行专业化把关。每个实验教学中心要建立、掌握成员的个人档案, 对每个实验环节、实验项目、实验仪器设备要弄清楚是谁使用、谁负责, 要落实安全责任到个人, 加强责任心。

(2) 要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 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学校要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仪器、药品安全采购、安全使用规定等, 例如必须要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等, 用来规范实验室的健康运行。实验室中的每台仪器设备要指定一个专职负责人, 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维修;要建立网格化实验室安全责任区域, 每位安全员负责一片实验区域的安全问题, 加大对实验室水、电、气、消防设施等的监管。

(3) 加大经费投入, 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学校要加大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 尤其是督促学院增加在实验室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 要完善安全防护装备的配置、提高个体防护水平, 如购置配备安全防护眼镜、急救箱、洗眼器、喷淋装置、工作服、头盔等常用救助设施;要加大对老旧实验室的更新改造, 更换老旧电线管路, 合理分配实验室电力布局, 使实验室用电、用水更加安全可靠;各种化学实验室要配备统一的通排风设备、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在实验室要安装气瓶柜、易燃易爆气体检漏报警装置、强制排风装置, 严格执行压力容器的使用及报废制度;对全天候开机, 易受断电影响的大型精密仪器, 配备停电报警器;对重点实验室、重点部位加装监控设备, 实行进出实验室的门卡制度等[4]。

(4) 加强实验材料及“三废”处理。由于实验室用的实验材料比较多, 有时还需要大量的危化品, 因而要狠抓对实验材料及危险实验的监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购买, 实现实验材料的“零库存”, 减少危化品在仓库的留存。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改革, 推广微型实验, 减少实验材料的耗量。要加强对废水、废气和废旧化学药品的管理, 禁止胡乱排放, 实验室处理要及时, 将产生的化学废弃物按照空瓶、废液桶、残液瓶和不宜倒入废液桶的失效试剂进行分类, 实行集中存储和定期收集, 并集中送至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学校有关部门可以在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供应商回收废弃物这条款项, 使得废弃物能及时有效处理。

(5) 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安全教育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 学校首先要加大对新生的安全教育, 告知可能面临的潜在危险, 使他们入学就熟悉实验室方面的安全知识, 牢记一进入实验室就要绷紧“安全”这条弦。学校还可以将“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教育”等列为必修课, 把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范畴, 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考试及格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其次各实验教学中心要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把安全教育培训融入到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维护中。再次在每次实验课之前, 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要反复强调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及如何保护自身的实验安全, 实验操作步骤要规范化、标准化、熟练化, 减少违规操作[5]。

(6) 加大检查力度, 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学校要加大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排查, 要不定期、常态化, 形成日常的巡查机制, 检查要有目的、要有针对性。对发现的安全隐患, 一定要落实安全责任人整改。若整改不到位, 实行一票否决制, 减少对该实验教学中心的经费投入;另外一方面要对实验室安全做的好的实验教学中心进行奖励。俗话说“防患于未然”, 各个实验教学中心还要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应急演练, 对突发事情要及时处理, 把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

4 结语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各部门的互相支持配合, 对口部门总负责。“安全源于警惕, 事故来自麻痹”, 只有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有效防止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使得实验室安全无死角, 才能保证学校师生安全以及各项教学事务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唐丽云, 席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举措[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3, 12 (4) :67-69.

[2]李莉.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J].创新科技, 2013, 9 (9) :32-33.

[3]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8 (8) :5-8.

[4]黄雄辉.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8 (32) :241-243.

篇3:高等工科院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运行机制;实验教师素质;创新实践

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学生在掌握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亲身参与试验和实践,培养自己工程素养和动手能力、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是培养提高他们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实验老师如何进一步提高本身素质,结合理论课程科学合理地制订实验课程设计预案,指导学生完成预案规定动作,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设计创新科研试验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做实验,也是提升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开放实验室这一平台,促进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是教学教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在大学教学教研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形成开放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分配使用设备仪器资源,有效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进行实验的人员,提高实验教师教学水平,全程监控实验教学每个环节,提高实验质量,建设好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等都是保障开放实验室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1 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的重要作用

1.1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是开放实验室正常有序运行的有效保障

针对开放实验室管理运行需要制订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实验室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人员考核制度,学生实验规则,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安全制度等。同时,明确开放性实验室负责人、实验管理人员、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指导教师的责任。

对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大型仪器专人专管)、实验仪器设备维护、实验耗材等进行有效管理。对实验人员实行安全准入制度,预约登记审核,记录出勤情况记录,仪器与人员对号管理,实验过程监控。开放实验室门禁系统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人工方式,消除人工管理所带来的各种弊端,用以协助开放实验室工作人员快速方便地管理实验设备和实验学生,减少开放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本,并能充分利用高校实验室有限的资源。

1.2实验室开放内容是开放实验室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

与教学计划紧密结合。学生可在规定的某一时段内,自己独立自主地去完成实验教学计划内容,这

种形式既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能调节平衡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基于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学生自主活动,自我管理参加各类竞赛、发明、创造等活动,学生得到创新活动项目后,到实验室来预约使用,实验室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和平台。此外,还可以将部分专业实验内容纳入开放范围,将学生课外科技与创业活动项目、学生毕业设计与论文、教师的实验教学研究等内容综合纳入开放性实验室。

1.3 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是可持续开放的重要支撑

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水平和学生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提倡他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这些不同实验科目,制订达到目的环节评价因子,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环节关键点,使他们通过实验实践,自主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实验过程和结束后,通过该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这样,学生既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又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对实验室管理教学人员也应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开放实验室的特点就是面向老师、学生开展内容与时间上的开放,使实验室资源分配更加灵活,这必然会使实验室管理教学人员工作量增加。如何客观评价他们的劳动价值,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勤奋努力的工作,须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考核和激励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奖惩分明的工作环境。

2 开放实验室对实验教师素质提出新要求

实验室的开放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是沟通理论授课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教师是各项实验预案的策划和编写者,教师是每项实验各个环节评价因子的制定者,需要教师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素质,有较强的指导、沟通、协调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开放意味着不是针对某专业、某既定的实验,根据开放实验室的开放内容,参与实验的学生在不同的实验过程中有不同的问题,有些甚至是较为深入的技术和理论问题,这需要教师在自己专业理论基础上,依据开放内容触类旁通,同时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开放意味着要编制各项实验预案,制定实验各环节评价因子,这些实验教材有照章可循的不多,更多的需要实验老师在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进行编写。

开放意味指导、沟通、协调。在开放模式下,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都尤为重要,学生根据自己实验目的,在进行资料查阅后,独立拟定出实验方案,对实验步骤进行构思和设计,然后完成实验过程,开放实验老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工作,并且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地对产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就使得学生与实验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同时也要求实验教师要更加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提问和建议,并认真作出回答。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实验教师必须要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学生耐心的交流;此外,实验教师还要多与理论课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动态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发展趋势以及难点、重点知识的分布,在实验教学中将理论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具体化,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要点。

3 开放实验室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崭新平台

开放实验室内容、各项实验预案和各环节评价因子,使得实验室根据不同学生能力设置了不同实验,学生在进行实验创新过程中, 选择和决定可由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提供指导参考意见, 这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客观判断能力。学生既可以根据各项实验预案进行实验,也还可以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制订自己实验, 在开放的实验室中系统性的消化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只给定实验的题目及达到的目的,中间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和设计方案,直至最后实验完成,学生须要独立操作。在学生进人开放实验室时,由实验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兴趣爱好和创意创新点进行指导, 结合学生个人意愿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试验机会,应用制定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评,客观评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开放实验室运行机制突出以培养学生为主体,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标, 通过实验室运行机制的有效运行,制订科学合理考核评价体系,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实验老师也须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要求,促进理论教师与实验老师之间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楚随英.开放实验室的作用及其管理[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128-129.

[2]王文洋.开放实验室门禁系统的设计[J].电子制作,2014(9)):4-5.

[3]彭儒武等.高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1) :129-132.

[4]李晓明,郭新荣.加强实验室开放培养创新人才[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2):52-54.

[5]张敏等.开放实验室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16):49-51.

篇4:高等工科院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开放教育,开放运行机制,数学实验室

实验室实行开放运行机制是对开放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实践, 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我国教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 其“从听中学”的教学模式与国外“从做中学”相比, 存在明显差距[1]。近些年来, 我国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 并把加强实践教学上升过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方针, 指导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 加快各类实验室开放运行进程。在这个背景下, 许多高校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但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实验经费有限、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机制未能完全实现,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2]。

本文以我校数学实验室为研究对象, 对开放运行机制在数学实验室中的应用做了具体实践研究。

1 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现状, 各个高校在不断改善软硬件环境的过程中, 逐步推进实验室开放运行的进程, 总体来说是向前发展的, 但由于起步较晚, 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所以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意识层面

没有把握实验室开放的真正内涵, 许多高校认为实验教学认为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或是理论课程的附属品, 而没有认识到开放实验室是充分发挥资源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良平台。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 导致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 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没能充分调动起来, 使得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成为一场空谈。

1.2 开放形式

开放形式单一, 只是在正常教学活动外的进行定时开放, 不够灵活;同时, 没有具体的开放项目, 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规范化的管理。

1.3 是管理层

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 各实验项目之间不够协调, 共享率低;开放内容和时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环境建设也无法尽如人意。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成效低, 其对高校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乃至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 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 建立适合高校特色的实验室开放机制。

2 数理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

作为一门演绎科学, 数学实验虽然没有主导作用, 但在数学的研究和学习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数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作图软件、模型、实物等工具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探究数学理论、验证数学猜想[3]。数学实验室需要的主要设备为高性能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数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 促使数学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机制也不尽相同, 本文从顶层设计、开放模式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顶层设计

首先, 要明确实验室开放的实质。开放不是简单的开门, 还需要把握两个重要环节, 一是指导, 二是管理。开放实验室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放, 能促进实验室的规范管理, 促进实验室建设;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科研素养;能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

2.2 开放模式

数学实验室的开放模式包括实验教学开放、科技创新开放、科学研究开放、对外服务开放等几个方面。

2.2.1 实验教学开放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 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一系列素养为目标, 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实验项目, 并提供中期检查、结果评定以及疑问解答等服务;同时, 设置不拘泥于教学内容的课外实验项目, 注重实验内容的多元化, 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

2.2.2 科技创新开放

由学生个体或学生社团, 根据自身需求自拟题目, 在导师的引导下选题、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撰写等过程。科技创新开放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和自主的科研环境, 不仅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而且加深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2.2.3 科学研究开放

在教师进行科研项目时, 除研究生外, 还吸收理论基础扎实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成员, 分解一系列子项目在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欲望, 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负担。

2.2.4 对外服务开放

适当对社会开放, 提高辐射服务能力, 在全校乃至校外开展各类培训工作, 更有效地利用实验室内资源配置, 例如数学建模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等等。

2.3 管理模式

在实验室开放运行过程中进行组织、结构、机制等方面的管理创新。

(1) 是在组织上的创新。提出基于自组织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 即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为引导, 研究生参与辅导的运行机制, 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2) 是在资源上的创新。首先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购买Mathematica、Maple、Matlab等数学软件平台;其次要注重资源的管理, 做好服务器、数据等软硬件的运维工作;最后, 要提高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 积极与其它院系和其它高校合作, 这也是体现实验室开放性的重要方面。

(3) 是在机制上的创新。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 构建服务规范流程和管理办法;建立激励机制, 对于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经费支持, 对于创新性实验获得的成果给予奖励。

3 开放运行机制应用效果

自从实验室实施开放运行机制以来, 提高了开放程度, 完善了各项对外教学服务措施, 满足校内外本科生、硕士生和进修教师的实验需求,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实行开放运行机制的半年时间以来, 数理实验室完成实验机时48000小时, 接纳实验人数29000人次, 同比分别增长35.6%和39.4%。

3.2 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巩固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以数学建模为例, 实施开放运行机制后, 我校共取得了十余次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3.3 提高了教师积极性

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实施的激励措施以及指导学生取得成绩带来的自豪感, 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4 结语

开放教育是高等学校进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选择, 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验室开放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 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直接影响其作用和效能的发挥, 只有开放运行才能充分发挥效益, 只有不断改革和实践开放运行机制,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将实验教学改革纳入学校教学改革中去。

参考文献

[1]江捷.感悟英国高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2) :175-177.

[2]胡文花, 向志军.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理论内涵[J].商情, 2011 (17) .

[3]谢治州, 罗晓宾, 罗琼.国内高校数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26) :113-114.

篇5:高等工科院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教学督导;运行机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9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67-04

教学督导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在当今高校并不少见,作为学校的教学督导机构确实处于两难的境地。其一,学校领导者对教学督导的重视不足,对于督导队伍仅仅是使用而缺乏建设和管理;其二,教学督导没有统一模式,督导工作内容五花八门,有的督导机构成了教学管理部门的“雇佣军”,根本没有自己的运行机制。鉴于此,笔者在大量调研工作基础上,结合教学督导实践,撰文对体育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任务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归纳和阐述。

1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任务

我国在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后,教学督导也由起步阶段步入成长发展阶段,督导的内涵和外延轮廓逐渐清晰。归纳当代教学督导的任务基本涵盖了1个总目标、2个基本范畴、3个主要方向、4项基础工作。

教学督导的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

教学督导范畴: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督导,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等;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督导,包括专业建设、教学规范、教师队伍培训等。

教学督导方向:第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督导,也包括教学管理队伍,主要根据教学和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考察队伍的结构、素质与水平,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督导,重点考察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运行的有效性,制度督导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第三,加强教学及教学管理执行情况的督导,通过听看课、研讨、评价等方式,监控教学各环节的运行状况,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和规范。

教学督导主要基础工作:第一,督导专业建设,涵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办学条件、实践教学等;第二,参与教学活动;第三,开展教学评价;第四,做好培训工作。

2高校教学督导的运行与管理

2.1督导制度

2.1.1基本制度教学督导基本制度是实施教学督导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教学督导工作的总体要求,它规定了督导工作的性质、任务、原则和目标。基本制度的制定必须要围绕学校教学实际状况和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突出质量意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阐述学校加强质量管理的宗旨和要求,必须对教学督导的性质、任务等清晰释义,使全校师生全面了解、熟悉并共同遵守。

2.1.2工作制度主要包括督导工作的程序、计划安排、评价标准和素质要求,工作制度是保证督导工作顺利进行的职业操守,也是督导人员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工作制度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内容上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现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方法上必须突出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的现代督导理念。工作制度可以增加弹性内容并不断完善,必须在加强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体现工作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2.1.3管理责任制度或称为业务素养与要求,主要针对督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果等进行考核和评价,是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对督导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要努力排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老好人”的形象,摒弃“不作为”的因素,对认真负责、素养较高、能力较强的督导员要给与支持和奖励,要广泛征求意见,倾听各方呼声,真正吸纳那些威信高、能力强、态度认真、观念能与时俱进的专家、骨干教师进入教学督导队伍。

2.2督导队伍

2.2.1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的观念必须与时俱进任何管理行为都会在一定理念指导下实施,督导队伍建设也是如此,现代教学督导更强调质量意识、信息沟通、情感交流、团队精神和客观公正评价,在这样的主旨下,督导人员不再仅凭个体的权威与超强的能力来开展工作,他们需要团队的整体力量,和谐与相互取长补短,在实施督导行为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尊重督导对象,对事物的判断更强化细节和理性,工作方法也由单纯的感性评价指导转向调查研究、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客观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只有适应这种转变的人员才有可能进入教学督导队伍。

督导理念和督导职能的变化促进了督导队伍建设,应该看到,这一过程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因此教学督导必须要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使全体师生明确建设的目标。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学校发展和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人员结构合理,职责分工明确,工作效果突出,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2.2教学督导队伍结构必须合理督导人员的专业素养、工作态度、行为举止等都会直接影响督导的效果,因此,加强督导工作就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督导队伍。督导队伍结构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专、兼职督导员的合理运用。专职督导一般由威信高、能力强、观念能与时俱进的离退休教师担任,兼职督导主要从在岗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学管理人员中选聘。专、兼职人员在职责上明确分工,在工作上相互促进,专职督导员在经验和时间上具有优势,而兼职督导员对学校现行政策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比较熟悉,在工作中双方可以优势互补,以避免督导工作中的失误。

2) 实行校、院(系)两级督导。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院校普遍“做大、做强”并逐渐向综合性大学转化,学校管理也由一级管理向二级管理推进,实行两级督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两级教学督导是适应高教发展的有效管理举措,它存在以下优势:(1)督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行院(系)督导,一方面督导员的工作强度和密度有所缓解,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全面地了解督导对象的实际状况,使指导和评价更为准确;另一方面,督导员比较熟悉本单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培训、指导工作更加具体,而教师也易于接受。(2)开展督导工作更加深入。由于院(系)督导的本地化属性,督导员对本单位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利于本单位教学管理工作的决策,对提高本单位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水平很有益处。(3)为基层教学单位培养了一支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加强基层教学督导工作,可以使学校广泛、深入地了解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增加对教学工作评价的客观、公正性,校督导组根据收集、汇总的各方意见,形成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措施得力的督导意见,为学校教学决策提供支撑。

校、院(系)两级督导机构人员的组成,一般采用先聘用院(系)督导员,而后根据学校督导员的编制,由院(系)差额推荐,再由学校考察聘用。两级督导机构的职责不同,校级督导组主要负责政策制定、整体教学评价、督导培训、专题调研和学校交办的专项督导工作。院(系)督导组主要负责基层教学单位的教学督导,包括听看课、交流研讨、指导和院(系)的教学评价。

3) 学科与专业兼顾。目前,高校的专职教学督导人员大部分是某一学科领域的骨干教师,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有一定建树。学校在遴选教学督导人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科在专业建设中的位置,应该尽量倾向专业主干学科和专业相关学科,在专业主干学科中还要有所侧重,这样有利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还可以使学科和专业有机结合,促进专业建设。

4) 年龄和职称结构要合理。到2004年,我们对国家重点院校的抽样调查中,四成教学督导人员年龄已经超过65岁,个别学校年龄平均达68岁,教学督导队伍超级老龄化现象严重,这种做法给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带来诸多隐患。每年由于健康和社会活动过多等原因,使督导任务无法完成的事情有蔓延的趋势,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不便。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就是坚决使督导队伍的年龄降下来,使队伍富有朝气。

此外,职称结构的合理也相当重要,一定要避免将正高级职称作为进入督导队伍的先决条件。督导队伍首先是一个管理工作队伍,是以高质量完成督导任务为前提,不仅要考虑督导队伍的权威性,还要从督导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选聘一些职称不高、但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管理干部进入督导队伍,这样也能为督导队伍培养后备力量。

2.2.3教学督导队伍自身必须要强化建设和管理拥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结构合理、水平和能力较强的督导队伍是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基础和保证,但也应看到,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和管理是督导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督导队伍的自身建设是督导群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督导人员培训、学习与交流、参政与议政的过程,使督导员能够准确把握教育方向,熟知各级政府和学校的政策、规范,了解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选择和正确采用合理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明确督导工作的原则和方向。

要加强督导队伍的管理,就要落实督导组长负责制,学校主管部门要明确提出督导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严明工作纪律,要努力为督导组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主要领导和职能部门要定期听取督导组的工作汇报,要对督导组年度工作进行考评。同时要求督导人员要严格自律,要以主人翁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督导工作职责,高质量完成督导任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2.3督导规划和工作计划为保证教学督导工作顺利实施,必须要制定学校教学督导发展规划,并在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完成年度的工作计划。

2.3.1教学督导规划制定督导规划的目的在于:必须要使督导工作紧密围绕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通过督导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必须要把教学督导在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渐完善并形成良性循环。基于这样的目的,制定督导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督导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开展督导工作的长期和近期目标,督导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督导队伍建设方向和措施,教学督导主要工作任务,教学督导工作阶段性成果要求等。除了常规性督导内容外,学校发展规划中特定的工作任务也可以纳入督导规划,例如,对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情况的考察、学校办学目标是否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调研工作等。

2.3.2督导工作计划分为年度工作计划和短期工作计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必须要明确各个阶段完成工作的时间、中心任务、督导方式、督导人员安排和督导对象。年度计划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为学年教学评价作准备,在计划执行的各个阶段,要有效果的检查和记录,一般情况下,以每学期为单位,汇总、研讨学期的督导工作,适当调整下学期的督导工作安排,使全年督导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制定督导年度计划必须既要参考教育部、省市教育厅(局)的相关文件,还要同学校的发展规划、年度重点教学工作安排保持高度一致,对综合性、专题性教学督导要统筹做好安排。

短期督导工作计划是指根据督导任务而作出的工作安排和程序,包括:目标、时间、方法、流程、人员、条件、标准和效果检验等。实施短期计划要做好三个方面准备:一是目的明确、认识统一;二是材料齐全、准备充分;三是方法得当、措施到位。

督导规划和工作计划既是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序曲,又是指导各阶段督导工作的基准,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当然,规划和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督导工作的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

2.4督导工作的基本流程督以观行、导以评出”的工作方法是高等院校普遍采取的教学督导方法,实际上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即:考察和评价。根据这两项基本任务,我们可以将教学督导的工作流程分成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评价总结阶段,以下为教学督导的结构图和流程图示:

2.5运行教学督导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2.5.1学生工作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是督导组了解教学效果的主渠道。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督导员考察的方法,可以采用观察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作业、实验、实践是否按时完成,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等。学习成绩既要察看学校指定的统考课程,还要针对某一专业特殊群体进行阶段性跟踪考察,从而分析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的发展和变化,并制定有针对性地措施。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督导组考察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道德在于教化和培养,道德水平是通过行为来表现的,督导员既要关注教书育人、“两课” 教育、素质培养,也要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还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2.5.2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督导员考察和指导工作的重点,通过督导可以了解学校教学中的强势和弱势、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总结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考察教师教学工作可以应用以下观测点: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常规符合学校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教学组织严密、教学器材使用合理、课堂秩序良好;教材选定合理、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对学生有课堂延伸内容要求并检查;教师业务档案完整,考试规范、有教改研究和教学科研等;学生评教情况。

实验和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督导组还应关注实验教学安排的合理性、实验教学内容的规范性,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等。此外,教学条件改善、学术氛围的形成等也要纳入督导视线。

2.5.3教学管理重点在于要将督导纳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督导人员的作用,对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主要工作包括: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等,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意见是学校制定相关措施的重要依据。

2.5.4更新教学督导的技术手段“校园网”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较高要求,建立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一方面节省了人力和财力,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学校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和“无纸化”办公。学校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及时掌握、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质量监控,同样,这个优秀的平台也能为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制作教学督导专题网页、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是新时期教学督导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教学督导组可以设立督导信箱,开办专家咨询、培训热线、资源在线、督导信息等栏目,扩大与教师、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督导的工作效率。

2.6督导总结与反馈

2.6.1教学督导总结教学督导总结是教学督导实施过程的客观反映,是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总体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环节。督导总结是根据整个督导过程所获得的资料,经过理性分析而形成的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剖析性材料,对学校进行教学决策起到重要作用。

督导总结分为终结性报告和形成性报告,终结性报告主要以书面形式将一年来督导工作过程和收集、分析、整理的资料进行说明,报告本身要具有客观、真实和可信性,对说明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终结性报告必须依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书写,报告内容要简洁、精练、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可以适当用图表加以说明。

形成性报告主要以阶段性工作汇报为主,可采用书面、口头两种形式,报告的内容包括:方案设计、调研、专项检查、中期汇报等,形成性报告强调对下一阶段工作的督导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性,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督导总结要注意总结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要做到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方法得当、效果突出。特别要讲究督导工作的方式、方法,确实做到:督要严格,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

督要严格:严格的本身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对被督导的教师要严格,而且对督导员自身也要严格要求,因为督导员的指导、评价、培训与教师的利益息息相关。

评要中肯:就是在评价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积极主动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督导人员切忌夸夸其谈、言不由衷,要用中肯的态度提携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导要得法:这个“法"包括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教学方法,要求督导员要不断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对教师有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因为我们督导的对象是教师,所以我们必须向教师“传为师之道、授业之技和解惑之法”,导法得当,教师会十分欢迎的。

帮要诚恳:这里强调督导员要有一个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就是认真地发现问题、负责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2.6.2督导意见反馈工程学中稳态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闭合回路,称为反馈控制系统(见图)。其控制部分不断接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给控制部分,从而改变它的状态。控制与被控制部分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这种来自受控部分的、反映输出变量变化的信息,传向控制部分称为反馈。

信息反馈是教学管理体系中闭合回路的重要体现,特别是教学督导意见的反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整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学工作回馈的意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基层单位,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和校内相关部门,教学督导、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评估等。教学督导是学校了解教学情况的信息源之一,如何开发和使用好这支力量,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是学校领导层特别关注的重要议题。

督导信息反馈可以采用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进行,这里介绍几种反馈的媒介:

1) 督导反馈意见会。督导反馈意见会可以分成阶段会议、专项工作会议和年度督导反馈意见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听取督导组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会议参加人员范围一般分为校级领导、职能部门主要领导、院系级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全体教学管理干部、全体教师等,可以合并,也可以分开。

2) 教学工作研讨会。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专题,邀请督导人员、院系领导等参加研讨,与会人员可以广泛交流和探讨问题,督导员提出的问题,院系等部门可以解释,甚至提出相反的意见,研讨的主旨是要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形成统一认识。

3) 督导组专题调研。督导组可以根据某个院系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与院系领导、教师交换意见,也可以就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分别到各院系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写出调研报告,通过督导工作简报向各部门反馈。

4) 督导工作简报。一般由教学管理部门牵头、督导组承办,向全校定期和不定期编辑发行督导工作简报,发布督导信息、反馈督导意见,编制督导简报是督导组工作内容之一。

5) 督导网页。制作督导工作网页可以使督导工作更加深入的开展,督导组可以依据这个平台延伸督导的范畴,使教学信息的采集更加客观、真实,使督导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公平。

6) 督导培训。督导组一般承担学校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督导人员可以在培训中指出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提出解决的途径,这类培训会更受教师们的欢迎。

总之,教学督导总结和反馈在督导实践中越发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它承载了闭环管理效果展示和回馈的重要核心内容,是学校教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3结语

1) 教学督导在我国已由初级创建阶段进入到中级的培育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借鉴国外教学督导的宝贵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探索建立一个可行的、科学的、长效的运行机制。2)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督导也将由旧的、不适应的运行模式转变到开放的、适应高校管理现状的现代督导模式,这种转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教育思想与技术的应用。3) 教学督导的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5) 要加强教学督导的规划、队伍建设和过程管理工作,建立督导工作标准,使督导工作更加客观、公正、诚信,效果更加显现,从而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申杲华,等.最新学校教务工作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232.

[2] 齐红深,等.中国教育督导纲鉴[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46.

[3] 洪煜亮.教育督导及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23-130.

[4]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1999年6号.

[5] 曾德琪.美国教学督导历史发展及其作用之演变[J].四川师范大学报,1995(3):50.

[6] 段先华.高等学校教学督导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4):28-32.

[7] 戴志明.建立健全教学督导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4(2):21 .

[8] 孙宗禹.督导评结合服务教学与师生[J].大学教育科学,2007,1(107):54-56.

[9] 陶火生,等.教学督导功能探析及实践[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45-46.

[10] 韦巧燕.普通高校建立教学督导机制探析[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2):33-34.

[11] 傅江平.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5,28(6):499-501.

[12] 孙利生.构建教学督导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5,3(4):35-36.

篇6:高等工科院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育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1 概述

在现阶段的中国教育中,包括高等教育,实验教学始终都得不到较高的重视。包括学生自己都认为实验课就相当于“放羊”,只是看看希奇,而做实验和分析实验数据是科研人员的事,与他们无关。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培养,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2 工科院校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实验,就是实际验证,从广义上讲它是证明书本上知识和发现大自然,开拓大自然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科院校,是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和工程科学研究人员的摇篮。其一,让学生进行实验是联系实际和书本上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使学生们更快的适应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其二,中国现代教育在许多方面是“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加深理论知识的好方法,但对于大学生来讲,该方法大大限制了其创造能力,使他们难以形成一套独特的思维体系,而实验课可使同学们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让其开拓思维,更加感性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其三,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我们的教育方针得到一定的调整,培养具有独立动手能力强的新一代大学生,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实验课的设置是极其重要的,应得到更大的重视和投入。

3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中实验课的开设在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总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这是因为:①我国在高中及高中以前的教育中极其轻视实验,包括各项考试和测验都体现出这一点。这就给同学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认为实验多了影响学习成绩划不来,从而不愿意接近实验;②同学们都不愿也不敢怀疑课本上的知识,认为课本上讲的都是真理,不愿再证明或否定;③高中教育中的教学计划的制订,也常把实验作为一门课程的附属课,且在教学大纲也不把其列为基本要求;④长期以来,很多实验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观摩和浅尝辄止的操作上,学生没有自己亲自动手实践和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机会,也没法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知,造成这类现象完全是人为,也是完全能够解决的。

4.1 从教学计划和平时教学活动中强调做实验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实验报告制度,让同学们从态度上端正和重视实验课。

4.2 可以针对某门课程的某方面内容,把相关的实验做足做完整。从我们学校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课来看,可以具体的针对一个课程的某个内容,如课程“通风工程”,可以开设与之对应的实验课程项目“通风阻力测定”,一方面可以加强单一传统的皮托管法测阻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传感器标定等方面内容的实验。

4.3 加大实验器材和师资上的投资,从学校政策上向其倾斜。现在高校一年所提取得科研经费数量较大,因而对于购置科研用的实验设备投入较大,对于本科生的实验课所需的投入相对较小,造成了很多课程的相关实验没法开设,或者即使开设了也由于运行成本较高而成为摆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从科研提成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到本科生实验设备购置和实验运行费用中去,从而保证本科生实验按质按量完成。

4.4 实行“启发式”教育。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时,并在实验课前不把实验的结果公布或让同学们知晓,让其自己分析本人的实验结果。现在的不少实验课仅仅是观摩,或者老师已经把所有的参数都设置好,学生只需要进行很简单的、傻瓜式的操作即可,这样就失去了启发学生的意义。

4.5 实验课应作为一门专门的独立的课程,也实行补考重修制度。让同学们在根本重视,严格杜绝“高分低能”现象。现在基本上老师对学生进行实验的考核仅仅是依据学生的实习报告,而同一组学生的实习报告内容差别不大,方便了学生相互之间的抄袭,加大了老师的批阅难度。假如能够实现实验单独设置一门课,就有更多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自己单独实验,这样既加强了其动手能力,又方便了老师对其进行逐个考核。

参考文献:

[1]肖宏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5.(4):24-26.

[2]史凤隆,邹开凤. 探索新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培养学员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8.(2):19-20.

[3]吕品,王广军,任克斌.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大学时代.2006.(3):56-58.

篇7:高等工科院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室    优越性    管理机制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高校实验室作为重要科研基地,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日益增多,在不影响计划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情况下,利用现有师资力量、仪器设备建立一系列面向全体师生开放的开放实验室,是多数高校解决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基础科研设施条件短缺的有效措施。开放实验室的建立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打破学术壁垒[1]。对普通高校而言,开放实验室并非陌生概念,但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松散、维护费用不足、体制不健全等[2]。本文通过对开放实验室优越性、存在问题等进行探讨,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更进一步提高开放程度、提高运行效率、改良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1.开放实验室的优越性

1.1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普通高等院教学、科研水平整体上与重点高校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很大程度是由于科研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项目经费相对短缺造成的。通过搭建开放实验室,减少通用实验设备购置套数,提高重要设备使用效率,利用有限经费搭建更有效的科研平台,拓展科研领域,是促进教师科研产出,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3]。

1.2有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高等院校科研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不同科学间的交叉,有利于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开放实验室,为不同学科或研究方向创造了共同工作的机会,为创新性科研提供了温育土壤。

1.3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高等院校中,教学与科研是彼此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环节,密不可分。开放实验室的建立,打破传统教学实践课程中,按照实验步骤照搬照抄的旧模式,引入探索性实验内容,如各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对实现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良好平台[4]。

2.开放实验存在的问题

2.1經费投入不足。

虽然目前各高校经费不断增加,但教学科研任务和需求不断增长,绝对经费相对短缺。同时,设备维护和更新、易损易耗器材、专职管理人员补贴等均需要相应经费支撑,造成运行成本提高,经费局促[5]。

2.2学科发展不平衡。

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发展差异性,造成资源配置(如大型实验设备)不均衡。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由于资源短缺造成某些学科发展受到影响,不利于交叉学科共同发展。

2.2制度不完善。

制度不完善体现在:①人员缺编。由于在岗在编人员精简,造成没有或者只有极少量专职管理人员参与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②技术队伍建设落后。大型仪器需要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缺乏专门技术人员或缺乏对相关研究人员的技术培训。③没有一整套设置合理、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④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存在诸多安全隐患。⑤缺乏相应的网络化管理平台[5]。

3.开放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机制的建议

3.1加大经费投入,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为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开放实验对高校教学科研的促进作用,转变治校思路,将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强校方针紧密结合,切实加大开放实验室投入[3]。同时,合理分配资源,充分考虑学科发展不平衡,扶持有增长点的弱势学科,融合不同学科,瞄准国际前沿,将开放实验室建设成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

3.2制定开放实验室管理规程。

要保障开放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行,首先必须切实理顺管理体制中的权责关系,将相关教师及科研人员调动起来[5],明确谁有权使用,谁有责任和义务维护运行,解决人员配备不足和管理人员相对短缺的问题。其次要完善制度,制定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用制度约束,用规章强化,切实做到管理者有章可循,操作者有据可依。

3.3营造良好的开放软环境。

第一,要建立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实验室开放内容,从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到研究探索性试验均要有所准备。第二,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方面要有组织得力、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的指导教师团队。第三,针对多样的开放课题,落实相应的结题形式,在保证师生顺利使用的同时,认真验收,让利用开放实验做科研的师生珍惜资源,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第四,为方便开放实验室管理,需建立必要的网络平台,如实验仪器预约平台、研究成果展示平台等。

4.结语

开放实验室对高校教学科研具有促进作用,但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当中,各高校只有切实从思想上认识其重要性,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开放性实验室的效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强根荣,刘秋平,盛卫坚,等.普通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0,27(10):185-187.

[2]夏海兰.高校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47-50.

[3]张艳芬,刘中成,耿强,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3):180-183.

[4]李姝璇.实验室开放在理工科大学的应用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3,30(3):196-197.

上一篇:小班下学期结构游戏教案下一篇:党委统战部2013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