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延安之行有感

2024-04-25

梁家河、延安之行有感(共6篇)

篇1:梁家河、延安之行有感

心得体会

在革命圣地延安,我一直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延安纪念馆、王家平、杨家岭、枣园、三局旧址,那一串串从小就熟知的地名,如今在我的眼中变得越发清晰而真切。脚踏着结实的黄土,行走在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前,闻着细雨轻风送来的高原泥土的气息,听着讲解员仿佛身临其境的讲述,我对“延安精神”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与向往,感受到她是那么亲近而自然。

回眸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如果没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党十数年的武装革命斗争,就没有延安精神的孕育与诞生;如果没有我党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就没有延安精神的成熟与发展;如果没有此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就没有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党的精神发展史上,前有井冈山精神,后有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神舟飞天精神等,延安精神与她们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延安精神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她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边区走来,却不仅仅属于延安,她早已随着革命的胜利走向全国,她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她从炮火硝烟中历练萌生,却不仅仅适用于革命战争年代,她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更是未来的。

对延安精神最新的阐述来自李铁映同志,他是老一辈革命家李维汉的儿子,1936年9月出生于陕北的保安,幼年时代便是在延安度过的。这位与延安有着深远历史渊源的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对“延安精神”的全面解析是那么得令人信服而富有感情。他说,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那么,延安精神为什么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她之于当代中国,之于我们所从事的福利彩票事业,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指导意义呢?这很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深思。

1、延安精神的胜利首先是政治路线的胜利。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统一了党内的思想,营造出同心同德、团结向上的政治局面,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合力;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并把她写入党章,在其光辉指引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终的成功。新时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凡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我们都应尽全力做实、做好。尤其是在习主席宣布全军训令后,我们更要练好本领,提高战斗力,做好打胜仗的准备。

2、延安精神的胜利同时也是思想路线的胜利。延安时期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和实践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使我们党摆脱了“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束缚,抓住了历史的机遇,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赢得了革命的成功。新时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广纳群贤的人才观,不断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结合到部队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创新思路,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要敢于并且善于借外脑、开眼界,不断加强学习,持续提高自己,“不惟上、不惟书,只为实”。

3、延安精神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我们党正是因为赢得了占总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信任与支持,才取得了人民战争的最终胜利,并被历史地推上了领导者的岗位。新时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延安精神的胜利是艰苦奋斗的胜利。《国际歌》中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新时期,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着力解决改革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参观中,我们能够深刻得感受到在当时的战争年代,物资极度匮乏,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报废汽车座椅改制成的“沙发”成了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周总理、朱老总家中朴素得甚至简陋的陈设让人一阵阵地鼻子发酸。毛主席在杨家岭居住的窑洞是那么地低矮,他老人家当年还要亲自动手浇水种菜。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叫《杨家岭的早晨》,说得就是当年毛主席在杨家岭亲自下地劳作的情景。文章结尾的那句话我一直念念不忘—“杨家岭的早晨,一片金色的阳光”。我们在延安参观学习的那天,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我的心中却同样是“一片金色的阳光”。因为,我已深深地懂得:艰苦奋斗不是为了艰苦而艰苦,而是要珍惜今天来之易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劲头,奋发有为的动力,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树立环保低碳的意识。如今,我们的物质条件较之从前确实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提高,但要知道这是建国后数十年和平建设的成果啊!而如果没有革命前辈的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哪有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平建设又从何谈起呢?“道不远人”,延安精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从节约每张纸、每一度电做起,从珍惜每一秒钟的时间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珍惜当下,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前辈,无愧于子孙。

5、延安精神的胜利是爱国主义优秀传统的胜利。在抵御外侮,推翻“三座大山”压迫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华民族迸发出的强烈爱国主义热情是深植于每个华夏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民族魂,她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她如宝塔巍巍,耸立云端,她如延河绵绵,源远流长,直到永远。

6、延安精神的胜利是群众路线及思想方法的胜利。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我看到最多的是群众的智慧和群众的参与:建机场、搞支前、驮盐巴、大生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发动和组织群众,依靠和为了群众,在延安十三年的革命历程中贯穿始终。在新时期、新阶段,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应发扬光大。

7、延安精神的胜利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胜利。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新时代新的内涵。古人云:人恒过,然后能改。知错必改,善莫大焉。延安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延安时期,当边区受到国民党的封锁出现粮食短缺时,边区政府不得不加大了粮食的征收量,额度计划从原先的每年不足5万担猛增到20万担,加重了陕甘宁边区百姓的负担,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矛盾与冲突。开明绅士李鼎铭向我党提出“精兵减政”的建议,引起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分析客观情况的基础上,我党积极从主观上寻求新的思路和办法,纠正错误,解决难题,决定先将征收任务削减到10万担,同时发动开展了以南泥湾三五九旅为模范典型,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主旨的大生产运动,全党全民参与,终于战胜了困难,度过了难关。这件事在毛主席那篇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中也有所体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还是一种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态度,这种修养,这个能力,我们的事业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改进,不断进步。“梁家河精神”可谓是延安精神的升华,在这个极度偏远、干旱的小山村里,却留下了习主席的点点滴滴。在村史馆,我们看到很多习主席与村民们、知青们的合影和习主席在离开后给村民们的一封封‘家信’;在知青淤地坝上,我们看到总书记当年带领村民征山治水、搏击贫困,根据梁家河特殊地形,在沟道中间拦坝蓄水,既保持水土,又增加耕地面积的创举。”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照片,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习主席却总是快乐地笑着。做任何事情,他总是积极乐观,与民同乐,想方设法,为群众改善生活谋福利。习主席真正在基层、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就不会感到孤单,人生有了梦想,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就像习主席讲的:“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延水悠悠,千年不断;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梁家河精神,砥砺前行。有了“精神”这个法宝,人才变得有“精神”,事业才会有“精神”,民族才能更“精神”。此次延安红色教育虽然结束了,但学习、实践、发展、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使命却远未结束,甚至才刚刚开始。我们,为了寻找一种精神而来,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而走,向着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前行。

篇2:梁家河、延安之行有感

——高唱赞歌回延安,满怀激情奔轻发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在这个鲜花如海,笑语欢歌,彩旗飘动的七月,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九十周年华诞。红色教育活动——延安行,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我们党所走过的风雨历程,更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了革命传统艰苦朴素和延安精神的伟大力量。

一、延安宝塔,巍然屹立

我们一路高唱红歌,来到了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宝塔山下、延水河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他们以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和勇于开拓的创业实践,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并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争取人民解放。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宝塔的壮丽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高大,更重要的是,无数革命前辈的英勇壮举和延安精神的伟大力量铸就了这座宝塔的巍峨和雄伟。

党的光辉形象熠熠生辉,革命传统源远流长。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一个山川秀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延安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

二、革命传统,艰苦朴素

走进延安,来到杨家岭,黄土地上的一处处革命旧址,一幅幅发白泛黄的照片和一座座简陋的窑洞,都是最为形象生动的革命教材。访故居,深感伟人情怀;听讲解,追叙过往风云;看实物,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奋起战争的场面历历在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军爱民民拥军,民相拥的的画面栩栩如生。

延安精神,鼓舞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传统要继承,革命精神需弘扬,也要创造新办法。发展新思路,改革新突破,开放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那就应该坚持解放思想,也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更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坚强支柱,也是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黄河上下,激情澎湃

我们踏着《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歌声来到了期待已久的黄河。这熟悉的歌声依然荡气回肠,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了九十年的风雨征途。在那个时代,血雨腥风之中倒下了无数的真正英雄,击碎了多少无价的辉煌生命。忆往昔峥嵘岁月,神州大地桑海桑田。中国正走向繁荣富强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但是我们没有忘记这其中的曲折与坎坷。除了赞美,还有感恩,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满怀激情,开拓前进的步伐。

四、团结奋进,动力十足

篇3:海伦·斯诺的延安之行

一、死里逃生, 抵达延安

在大卫·俞 (黄敬) 和王福时的陪同下, 海伦于1937年4月23日到达西安, 却在西京招待所被监视起来。西安事变后, 东北军撤离, 反动活动猖獗, 埃德加·斯诺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危险形势下, 海伦毅然决定寻找可能的机会。在西京招待所经理周先生的介绍下, 她认识了一位美国骑士肯姆普敦·菲奇, 一个在华基督教青年会首领的儿子。在他的提议下, 海伦结识了一个亲纳粹的瑞典机械师埃菲·希尔。于是几人商定月底由埃菲·希尔开着将军的车送海伦去三原, 海伦需要从西京招待所摆脱特务的监视, 半夜抵达约好的地点与肯姆普敦·菲奇会合。然而, 到了那个约好的夜晚, 海伦从后窗逃出却没发现接头的信号。最后孤注一掷离开招待所寻找肯姆普敦·菲奇。当时西安已经戒严, 巡警增多, 街道冷清。恰巧, 海伦遇到了骑自行车的肯姆普敦。在他们的护送下, 海伦平安到达三原。这个传奇的逃生过程不仅表现了海伦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 而且充分体现了一个美国友人为追求真理渴望正义甘愿牺牲的高贵品质。

在三原的红军办事处, 彭德怀派汽车把海伦送到前线政治部。也就是说, 1937年4月30日海伦才抵达红星闪耀的地方。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迁到了延安, 而在前一年, 中共中央驻地由瓦窑堡移驻陕西保安。在保安, 埃德加·斯诺采访了毛泽东。所以说, 在不朽名著《西行漫记》里真正到达延安采访的是海伦。她把那座山城及其宋代的城门和城墙全部拍摄了下来。1938年, 日本人把延安城炸成一片废墟, 即使我国后来进行了重建, 也不复原样。因此, 海伦的三百多张照片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献价值。而且, 她写的《续西行漫记》是中国共产党时期第一本关于延安的著作, 同《西行漫记》一样作为延安时期的必读教材。

二、采访红区, 考察延安

抵达延安后, 海伦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由于埃德加·斯诺成功采访的经验借鉴, 海伦也非常顺利地对这些领导人进行了访问。同时, 对小鬼、身边的警卫员等人也进行了采访交流。

首先是体验式采访。深受西方文明教诲的海伦住在虱叮蚊咬的窑洞里遭遇到痢疾的侵袭, 深感同受了当时延安时期的生活状况, 亲眼目睹了各位领导人的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而且, 海伦又是多年考察中国的社会活动家, 以她的洞察力很快判断出各个领导人的不同个性并给予深刻理解。当然, 这种体验式采访需要付出多倍的代价。海伦第一次观看演出是朱德陪同的。红歌、掌声、舞台, 是海伦以前没有见过的场面。在惊讶的同时发现了自己不能融入的恐惧, 亲身体验方有深度。海伦在东西方体验的比较中找到一种精神力量。在对与剧作家李伯钊、警卫员郭慎华及普通人的交往中, 海伦也捕捉到这种革命的热情、正义的力量。

其次是面对面采访。1937年整个夏天海伦与毛泽东相处融洽, 进行了好几次访谈。毛泽东乐意帮助海伦弄清问题, 同意和她一起写一本关于中国革命的小册子, 并在1937年7月4日又接见了她, 但7月7日日本向中国发动了进攻, 毛泽东便把她交给助手吴亮平和历史学界洛甫。对于中国革命、政策走向的问题怎样访问毛泽东, 是埃德加·斯诺出的建议。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会长安危曾公开过斯诺夫妇的部分往来信件, 从这些信件中发现, 埃德加曾建议海伦与毛泽东进行哲学辩论, 把它记录下来。海伦照办了并认为毛泽东在1937年写的《矛盾论》、《实践论》两篇名著与她所提的哲学问题有着某种关联。

在延安时期, 海伦提出了数以千计的问题, 约会了至少六十五个采访对象, 收集了三十四个人物小传, 采集了二十七本访问笔记和大量胶卷, 为《续西行漫记》、《红尘: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传》、《中国共产党人:老游击队员的素描和传记》、《中国历史纪事》等书打下了基础。后来, 海伦对朱德的采访及十多幅照片被补充到《西行漫记》中并于当年10月出版, 向世界第一次报告了中国共产党。实际上, 不管用什么方式采访, 海伦这次成功的访问绕不过埃德加·斯诺。1937年5月6日, 海伦告诉毛泽东:“我丈夫一回京我就把你的自传打印出来。这是一本巨大的经典著作。它将影响每一个阅读的人。于是我决定我将不惜任何代价来访问你的地区。我丈夫让我从你这里获得最后一章。”海伦并把埃德加·斯诺写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及毛泽东戴八角帽的照片给了他。后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当中引用毛泽东和斯诺关于中日问题的谈话, 并曾写信致谢埃德加·斯诺。所以, 这次海伦的采访是借着埃德加·斯诺的影响力, 续写延安红星。

三、随和谦让, 国际公关

当时在延安的外国人还有三个:共产国际的代表李德, 即德国人奥特·布朗, 患有严重的痢疾;红军第一个外国医师乔治·哈特姆大夫, 人称马海德, 瘦骨嶙峋, 患有肺结核;美国记者、作家艾格妮斯·史沫特莱, 长期患病。当海伦问起李德某个复杂而又矛盾的问题来, 李德会怒气冲冲地向她咆哮。而海伦并不介意, 明白他身患疾病, 心情烦躁, 肝火旺盛。史沫特莱只要不犯病, 会情趣盎然, 诙谐幽默, 但她性格倔强, 与其他人来往甚少。海伦不想到处树敌。“我过去和现在, 从不惧怕改变世界, 但是要通过影响他人去达到这个目的, 而不是公开对抗, 毁灭灵魂, 毒害人性”, 这是海伦的心声。对其他国外记者她都很友好, 即使再多么偏执多疑的李德后来道别的时候也把自己仅有的两件宝贝赠送给了海伦。海伦明白, 她代表的是美国, 李德认同了她, 也就认同了美国。

离开延安的时候, 海伦曾找毛泽东商量做战地记者的事, 毛泽东给她写了封给邓小平的信。然而等海伦寻找前线司令部的时候, 邓小平及其部队已经开走。那封介绍信在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正式招待会上, 海伦才亲手交给邓小平。这个细节表明了海伦是多么珍视国际关系。四十多年过去了, 人事已变, 可两国之间的友谊、人类中的美好感情却依然长留!

海伦在回忆录中觉得自己处在变革的顶端, 在两个世界之间, 在两个时代之间, 在新与旧之间。事实上也确实这样, 她与丈夫埃德加亲身实践、用第一手材料, 考察中国问题, 反对法西斯主义, 最终发现并传播了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真相, 深刻影响了中美关系。

总之, 海伦·斯诺经历了重重险阻, 逃避了南京政府的封锁, 抵达延安进行了历史性的采访, 与中国共产党、红区群众、外国同行结下了深厚的国际友谊, 传播了人类的真理与正义。

参考文献

篇4:卫立煌延安之行

1938年二三月间,韩信岭战役进入关键时刻,日军因久攻不下,便采用侧面大迂回的战术,突破了第一战区刘峙的河南防线,占领了邯郸、武安等地。日军乘势长驱直下,夺取了山西黎城的东阳关,继而进入上党、长治等地,晋南的几十座县城相继失守,集结在韩信岭一带的第二战区将士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不得不放弃阵地,突围撤退。

按照日军的“九路合围计划”,如果中国军队从合围中突杀出来,日军便利用他们的空中优势和地面炮火,把既无空军掩护,又缺乏渡船的中国军队一举消灭在水湍流急的黄河渡口。

卫立煌依靠十八集团军的协助,学习八路军的游击战略方法,化整为零,十几个师分为数路,利用山形地势,从日军的后方空隙穿插过去,将大兵团人马完整地撤退了出来,使日军蓄谋已久的“包剿歼灭计划”彻底落空。随后,卫立煌命令参谋处立即拟订向晋南中条山转移的方案。

在参谋长郭寄峤所制订的一系列方案中,卫立煌较为赞同的是:由晋西渡过黄河,取道陕北,乘汽车到西安,再由西安乘火车到河南的渑池县,渡过黄河后,到达晋南的垣曲县,进入中条山区的腹地。

赵荣声建议取道延安

卫立煌的文字秘书赵荣声是燕京大学投奔延安的学生,后受党组织的委派,以安徽同乡的关系来到卫立煌身边。待军事人员散去后,赵荣声走进司令部,向卫立煌建议:“总司令,还是取道陕北这条线路好,这是我们参观延安的一个大好机会。”

卫立煌说:“我也想去延安看看,可是现在仗打得这么紧张,哪有时间去参观?”

赵荣声立刻解释说:“不需要很多时间,走马观花,在延安参观一两天就行了,和毛先生见见面,听听他的议论,彼此交流一番。如果不抓紧这个机会,下次再想到延安就不容易了。”

赵荣声的这一建议起到了作用。第二天,卫立煌要求赵荣声参看延安方面出版的《解放》、《群众》周刊,给他准备到延安时讲话的演讲稿。卫立煌接着补充说:“去不去延安,现在还没有决定,你先这么准备吧。如果去了,人家开会欢迎,让我讲几句话,要是讲不对有多难堪。”

从卫立煌的语气中,透出一些疑虑,他的疑虑不是没有道理的。自西安事变后,虽然蒋介石对外承认了共产党存在的合法性,但“攘外必先安内”、“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的信条,在蒋介石及国民党将领的头脑中依然根深蒂固。作为众人瞩目的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贸然前去延安参观,会引起禀性多疑的蒋介石的不满。

恰在这时,卫立煌忽然收到了蒋介石的电报,要他立刻动身前往河南洛阳参加一个军事会议。这样,取道陕北南行,便成为卫立煌名正言顺的合法行动了。

赵荣声按照卫立煌的口气写好讲演稿后,将延安新出版的一些刊物也呈送给他参考。深夜时分,卫立煌在司令部里借着烛光,独自认真地阅读起了《解放》、《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

经过一个下午和大半夜的时间,卫立煌和他的战区指挥部人员仅靠几只木船,从山西的永和关摇渡到了黄河对岸的陕北延水关。晚上,赵荣声由卫立煌的卫士带到他下榻的一间空房内,一张小木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卫立煌独自一人站在桌后。

见赵荣声到来,卫立煌解释说:“我们明天就到延安了,我怕在‘抗大’演说讲得不好,今晚来试一试,你就当做‘抗大’的学生听我讲。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我们再斟酌一下。”

卫立煌已把赵荣声写的演讲稿背得极其熟练,并根据战场情况,增加了不少新的事例和体会,显得更加生动,演讲的姿态自然大方。听完演讲后,赵荣声建议:“明天的演讲会,听众一定不会少,人越多越要放慢速度,不然大家听不清楚。”

亲身感受延安的精诚团结

1938年4月17日,天刚放亮,由十几辆卡车组成的车队,满载着第二战区前敌指挥部的人员,从延水关出发,途经延川县,向延安城浩浩荡荡地开来,引得沿途村庄的百姓们纷纷观望。

走在车队前面的两辆黑色小轿车,第一辆车上坐着卫立煌和参谋长兼第九军军长郭寄峤、副参谋长文朝藉,与司机并排而坐的是交际副官罗香山;第二辆车上有第九军参谋长杜凤翥、秘书赵荣声、随从副官张学诚。

车队到达延安城外时,延安各机关团体、学校的人员前来列队夹道欢迎,场面之宏大、仪式之隆重、气氛之热烈,在延安实属空前。卫立煌一行人大都戎马半生,统帅过千军万马,但像这样的热烈场面,他们平生少见,都深受感动。他们亲身体验到了延安的共产党人士和人民群众对国共合作的真诚和热忱。

在延安城门前,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第十八集团军陕北留守处主任萧劲光、交际处处长金城等走上前来迎接。滕代远陪同卫立煌一行步入贴满标语的城门,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来到接待处。在那里,早已等候多时的毛泽东主席步出客厅,和卫立煌及随行人员一一握手,互致问候。

卫立煌极力称赞八路军对日作战打得非常好,深表敬佩,说自己有机会来延安,有机会聆教,深感荣幸。毛泽东夸奖卫立煌将军抗日坚决,与八路军友好相处,说要沿着这样一条路线继续走下去。

在会客室里的交谈中,毛泽东谈了当前有关国共合作的重要性,继而又对日军的战略动向作了全面分析。他说,目前在山西的抗战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我们大家都在山西拖住了日军的尾巴,日军从风陵渡渡过黄河,夺取潼关,掐断陇海线,就能截断中国和苏联的国际路线,进一步压迫中国投降……

卫立煌、郭寄峤听了分析后,极其钦佩毛泽东的战略眼光。毛泽东紧接着谈到,八路军深入敌后,弹药消耗极大,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没有子弹怎么打敌人?特别是药品、医疗器材尤为缺乏,希望卫总司令从中帮忙催促。

卫立煌当即表示,回去后一定帮助解决这些困难。中午,毛泽东设宴招待。

下午,卫立煌、郭寄峤一行前往抗日军政大学参观。“抗大”副校长罗瑞卿介绍说,“抗大”原名红军大学,创办于1936年,现已举办4期。全国除新疆、西藏外,各个省份都有人就读,其中有不少来自富裕家庭的少爷、小姐。

接着,他们开始参观学生宿舍、教室,看到一排排学生们亲手挖造的窑洞里,用旧砖头砌成的方形台子就是座位,两个膝盖就是课桌。罗瑞卿解释说:“延安的物质条件十分艰苦,无论多么高级的人物,生活都没有特殊化。”

卫立煌和郭寄峤看了实物、听了介绍,联想到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相互倾轧,比出身门第,看裙带关系,讲门面,摆架子的腐败风气,都点头感叹说:“如果我们中国各地都像你们这样搞起来,还愁打不走日本鬼子吗?”

卫立煌一行来到“抗大”的操场,几千人的队伍已经排列得齐整划一,肃立守候。操场四周贴满了“欢迎卫副司令长官”、“欢迎郭军长”的红绿标语。待卫立煌走上讲台后,各个方队振臂呼喊“坚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欢迎卫副司令长官”、“和卫副司令一起打到鸭绿江”的口号声,一队未落,另一队又起,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卫立煌的情绪受到极大感染,把早已准备充分的演讲稿忘了个一干二净,用他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作战经历作了临时演讲。

晚上,延安人民举行盛大的欢迎晚会,由中共中央秘书长李富春主持,毛泽东主席致欢迎词,卫立煌在热烈的掌声中致答词。延安“鲁艺”还特地准备了一台节目。

毛泽东陪同卫立煌等人一起观看了剧团表演的话剧节目。卫一边观看一边称赞:“边区人民确有良好的组织,可为全国效法。”并表示要和八路军团结一致,粉碎日军的进攻。

晚会进行到很晚才结束,卫立煌等人回到下榻处——延安惟一的“洋房”耶稣教堂内休息。

第二天一早,卫立煌离开延安前往西安。下午,卫立煌的车队即将驶出陕甘宁边区地界,进入公路旁的一家小饭铺就餐休息时,把饭铺内一群千里迢迢刚进入陕北、正在吃饭的青年学生们吓坏了。国民党高级军官的突然出现,让他们惊恐地喊叫起来,有的夺门而出,有的拿起背包准备跳窗而逃。

罗香山副官赶忙上前解释说:“别怕别怕,我们也是从延安出来的客人,不会麻烦你们的。”良久,学生们才惊魂稍定。

卫立煌了解到学生中有个才15岁的女孩,是从四川成都步行千里来投奔延安的,不禁对郭寄峤感叹道:“为什么全中国的优秀人才都往延安跑呢?”二人摇头苦笑,感慨不已。

卫立煌此次延安之行时间虽短,但感受却非常深切,他见到八路军纪律严明,干部们对待革命工作不计报酬,不计名位,无不是意气风发,信心百倍。延安的革命人民在生产劳动上、支援前线上表现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情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教育。

亲自督促给八路军补给弹药

到达西安后的第二天,卫立煌来到第十四集团军驻西安办事处,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身份批发了一个手谕:“即发十八集团军,步枪子弹一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发。”并将手谕当场交给了主办后勤的杲海澜。

接过手谕后的杲海澜,看到上面的数目,面露难色。因为蒋介石对八路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在军事上“反共”,在物资上“限共”。卫立煌却说:“第二战区的军队受我指挥,凡是打日本的,我都一样对待。十八集团军打得很好嘛,我们就要充分供给。”继而又问杲:“牛肉罐头还有多少?”杲如实以告,卫立煌即口头命令道:“再发给十八集团军180箱牛肉罐头。”

杲海澜不敢轻易做主,便去找常驻西安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后勤部副部长卢佐商量对策。于是他们向汉口的后勤部打电报请示,并以此为借口拖延不办。

赵荣声因与第十四集团军西安办事处处长罗迈伦的儿子同为中学时期的同学,又和副处长兼会计、卫立煌的外甥吴某相处极好,便动员他们俩去做杲海澜的工作。

吴某对杲说:“现在全国抗日高潮激昂,日军已打到风陵渡,快要到潼关了,西安危机。要是前线不利,把责任推到你的身上,你受得了吗?卫老总的脾气你是知道的,顺着干一切好说话,要是和他硬顶,一旦发起脾气来,说你违抗军令,贻误战机,你吃个眼前亏,太不值得。”

几天后,卫立煌见杲海澜未有行为,又去电催促速办。杲海澜迟迟不见汉口方面的来电,而卫司令又再次过问此事,督促速办,于是只好通知十八集团军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立刻派人前来领取物资。

早已得到赵荣声通报并做好一切准备的办事处,在杨立三部长的率领下,用很短的时间抢运到了物资。待汉口不同意发给十八集团军物资的电报到达西安时,这批弹药早被领走多时了,只剩下3个师的夏服,卢佐觉得扣发已无多大意义,干脆做了个顺水人情一并发放了,还配发了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

为表示答谢,杨立三部长赠送给了卢佐10件日本呢大衣、10枝日本新式马枪、2匹日本战马。卢佐见此,又多给了50部电话单机、10门和20门电话总机各1部。

篇5:梁家河、延安之行有感

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一

XXX,在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我有幸参加了余庆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及党性教育培训班,踏着燎原星火圣地,我们重温了井冈山革命历史,缅怀了革命英烈,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

在井冈山学习期间,我们认真聆听了欧阳小华教授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专题讲座,攀登了黄洋界哨口,重走了红军挑粮小道,参观了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井冈山会师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通过现场教学,我们为当年井冈山红军上下众志成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全新的认识。风雨洗尽了这片泥土上的斑斑血迹,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在井冈山革命最艰苦的斗争时期,无论是反动派的围剿,还是叛徒的出卖,还是敌人的严刑拷打,都没有能够阻止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舍生成仁,没有能够动摇他们的信念决心。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战士和医护人员严守秘密凛然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的伍若兰等无数的红军烈士,她们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鲜血探寻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成功之路。四万多英烈的鲜血染红了井冈山的土地,先烈们用生命铸就了一座永远的历史丰碑。

习总书记指出“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不仅出色地领导了井冈山革命斗争,而且还勇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他在井冈山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中国国情,并详细分析解决了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怎样建设苏维埃政权,怎样去发动群众搞土地革命等一系列问题。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新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科学地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又预示了在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必将在全中国燎原。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24字高度概括了“井冈山精神”之精髓,它是我党革命斗争历史的宝贵财富,也是指导我们继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断前行的重要精神食粮。

井冈山精神是永恒的,它将永远镌刻在自己生命的历程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将加强学习,创新思路,认真履职,为建设“六区”新余庆作出更大的贡献!

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二

按照院党委统一安排,我参加了“重上井冈山寻初心,再启征程履使命”党性教育培训班,我们一行40余人到井冈山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教育学习。期间,我们重温了党的发展历史和光辉历程,悼念革命英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结合井冈山场景、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让我们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感悟了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净化思想灵魂。

我们先后参观茨坪毛泽东旧居、大井红军领袖故居、毛泽东八角楼旧居,这些领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居住条件异常艰苦,仿佛看到毛泽东八角楼上挑灯写下“井冈山的斗争”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光辉著作,凝聚了伟大领袖的革命热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大家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黄洋界纪念碑等红色景点,重走了当年的红军挑粮小道。参观学习以后,我充分认识了井冈山精神的伟大,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井冈山军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建和培育起来的。

参观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烈士墓,大家深受感动。这些烈士大部分没有记录下姓名,他们的亲人不知道他们安息在这里,在他们心里只有共产党人的使命,没有名利二字。难忘曾志老红军为了革命吃了一辈子苦,牺牲了很多很多,在她功成名就、位高权重之后,没有为自己的子女谋利益,自己节约下来的工资都没有留给子女,把她的骨灰埋在一块无名石下,永远陪伴她的战友……我为她的铁骨柔情潸然泪下,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怀感动;难忘红军将领张子清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把救命用的食盐献给了战友,而自己却因伤口感染而光荣牺牲。

在与红军烈士后人互动教学环节,通过与袁文才与王佐等后代孙子交流,他们的先辈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来被错杀,从误解到理解,也让我们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理解前进的道路总是弯弯曲曲,工作中遇到再大的困难和委屈,也需要我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在革命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彭德怀率红五军坚守井冈山,敌我力量悬殊。他从大局出发,做通红五军指战员的工作,让我们实际感受了一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真正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洗礼。

井冈山之行,让我们懂得了井冈山精神的真正含义,真正领会到: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牢固确立加快发展的必胜信念;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实事求是,大胆创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努力营造一种干事业的氛围;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这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三

这次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时间,但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令我受益匪浅。

在现场教学中,我身穿红军军装,头戴军帽,走过黄洋界哨口、朱毛挑粮小道、茨坪毛泽东故居、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等革命圣地,一幅幅革命历史画面呈现在眼前,红米饭、南瓜汤、毛主席的读书石、朱德的扁担、红军战士们打造农具、武器的生活景象,活灵活现的刻在我的记忆里。通过这些真实的景物和传奇的故事,我的心灵被震撼、被感动,感慨万千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心情激动但又悲喜交加,对革命先烈除了敬畏还是敬畏,对我们党曲折的成长历程,除了敬仰还是敬仰。

在这次井冈山学习中,曾志同志的事迹深深地影响了我。

曾志同志1911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她15岁就毅然投身革命,进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当时唯一的女学员,并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她参加了党领导的湖南暴动,接着上井冈山,担任了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此后又跟随红军转战赣南、闽西打游击,创建革命根据地。

曾志一生十分坎坷。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左倾路线”的迫害,她曾6次蒙受委屈,6次受到严厉的党纪“处分”。家庭生活中,两位伴侣夏明震、蔡协民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先后为革命捐躯。3个小孩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她只有一个信念: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舍得一切。1938年曾志与正在福州从事地下工作的陶铸同志结婚,可婚后不到一年,陶铸同志又被捕入狱,5年杳无音讯。尽管如此,曾志依然在闽东一带和叶飞同志一起领导游击战争。曾志与陶铸风雨同舟37载,只育有一女,这就是大家熟悉的陶斯亮。陶斯亮是曾志和陶铸1941年在延安一段相对稳定生活期间的结晶。曾志说,陶斯亮是一个顽强的生命,是经过两次生死的考验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次是自己怀孕7个月外出执行任务时,所骑马匹由于受惊突然狂跳起来,一下就把毫无思想准备的她摔到了地上,当时在场的同志都吓坏了,赶紧把她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曾志摔成了脑震荡。

曾志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各种艰难困苦,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毫不动摇。面对这种常人不能忍受的磨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她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一生,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她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称赞。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坚持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讲党性、重品行,淡名利、讲奉献,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四

在省体育局机关党委的带领下参加了“井冈山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学习”活动。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第一次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绵延的山脉郁郁葱葱,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视乎听到了那首豪迈的诗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西江月·井冈山》依然振奋我心。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我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深刻地体会到红色传承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创建的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于世。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来到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在当年是井冈山军民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次井冈行,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及井冈山精神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坚定信念”、“勇于胜利”。

一、通过学习,深入领读井冈山精神

七天的井冈山学习之行,收获颇丰,感触颇多。首先感谢组织能给我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亲身领悟,临现场接受洗礼。异常充实的学习内容和体验令我受益匪浅。在井冈山斗争及井冈山精神的专题教学课上认真聆听、用心体会。在学习袁文才、王佐和曾志红军后代座谈会上,深刻体会到当年革命斗争形势的艰巨和复杂,深切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在瞻仰革命历史纪念碑,攀登黄洋界哨口,参观小井红军医院等庄严肃穆的革命遗迹时,感受先烈们荡气回肠的英勇事迹,心灵为之颤栗、被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在重走红军挑粮小道,参观大井朱毛旧居,为当年全军上下众志成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所感染。原来只存在于书本上的井冈山历史通过一个个事例鲜活地展示在我面前,让我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有了系统的了解,对井冈山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在30个字的井冈山精神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就是“坚定信念”。我学习到,无论是反动派的围剿,还是叛徒的出卖,还是敌人的严刑拷打,都没有能够阻止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舍生成仁,没有能够动摇他们的决心。靠的就是那种信念。也只有真正踏上这片红土地,才使我更加透彻理解“革命”、“奉献”、“无畏”等词语的真正含义,才会给我带来如此的心灵震撼。在那个没有薪水、没有酬劳,甚至温饱都无法保证的年代,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革命先烈在那些艰苦卓绝的岁月磨难中,仍然矢志不渝、坚守信念;也是这样的理想信念激励着革命先烈在经历了惨烈悲壮的战争之后仍然坚持探寻革命之路。这四个字,是由井冈山的红土地和革命先烈的鲜血所凝炼,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正是因为这种信念,这种情怀,当代共产党人继续引领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伟大复兴。失去了信念,就失去了旗帜和灵魂,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蜕化变质的开端。反观现在我们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把共产党人的信仰情操置之脑后,充分反映了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的缺失,灵魂的出卖。习总书记曾将理想信念比喻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份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瑰宝——井冈山精神:“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创新气概:“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优良作风;“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奉献精神;“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群众观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

二、弘扬井冈山精神,促进自身的工作,在摸索中求发展

我第一次踩在了井冈山的红色大地上,感受来自这片神圣的魅力;当我第一次站在了一个个庄严肃穆的历史遗址前,切身感受这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我的心也一次又一次被猛然撞击、折服,我的情也一次一次被感染、振奋。因为在我的心里,井冈山早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更成为一种象征、是一种信仰。没有哪一座山能和中国革命息息相关,成为革命摇篮,所以说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在井冈山,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把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燃成了“燎原”之势,不断发展壮大,最后解放全中国。那些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然成为过去,而井冈精神却成为了永远不过时的历史,已深刻在我心中。我们要倍加珍惜革命先烈们打下的胜利果实,即使有什么困难和挫折,和革命先烈比起来,真的算不了什么。总书记曾经说过:有了坚定的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自觉抵御各种侵蚀,永葆政治本色。在当今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年代,普遍信仰缺失,同时面临各种考验,我们必须要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从圣地井冈汲取更多的动力,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明晰价值取向,全面发扬井冈山精神,作为一个体育人,真正做到把此次学习活动和促进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走出后勤发展的低谷,突破瓶颈。维护好发展稳定。在工作中敢创新路,不计私利,摆脱困境,敢做敢为,敢为人先。

三、坚定信念,才能使井冈山精神得以传承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今天,自己一定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不忘初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加强文化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起到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抚今思昔,适逢奥运之年,江苏奥运健儿勇创佳绩,靠的就是像井冈山这种信念,这种精神,团结拼搏,敢打敢拼。我将以此为契机,把此次井冈山之行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敢于担当,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进步。一定要把革命的优良传统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坚定信念,传承先辈们艰苦朴素、不屈不挠作风,立足于本职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井冈山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五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敬爱着这片土地,为什么我的心中常怀感动,因为这里的革命英雄事迹感动着我。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从小就从我的父辈口中听到了井冈山这个“中国革命摇篮”的名字,今年6月我终于踏上了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在井冈山短短六天的学习,带给了我巨大的收获:

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201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亲手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因此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在井冈山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小井红军医院、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回顾那一段前赴后继艰苦斗争的光荣历程,亲身体验到了过去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在参观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地区战斗、生活过的遗址遗迹时,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展的井冈山斗争,代表着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就是井冈山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实践,让井冈山精神大力发扬起来,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通过几天的参观学习,更加深刻地领会了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体会到发扬光大井冈山精神要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通过学习,大家深感重上井冈山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到了井冈山才会明白,生与死不过是生命的不同存在方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就会获得永生。井冈山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而前仆后继,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从而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种精神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依靠群众是我们学习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内容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定颁布的“ 三项纪律”、“ 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和群众是一条心的。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实际,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依靠群众、组织宣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 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同时在革命和建设中,要有勇于胜利的胆量,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勇于胜利就是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必胜信念。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而勇往直前。

四、弘扬井冈山精神,树立司法为民理念,争做先锋模范的表率

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先烈们把组织需要作为个人的需要,党叫干啥就干啥,为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通过学习培训,我会进一步寻找自身的差距,认识自身不足,切实改变工作办法,转变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层次得到新的提升,理想信念得到新的坚定,责任意识得到新的增强,从而不断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那些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然成为过去,然而井冈山精神却成为永恒,已镌刻在我的心中。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将时刻牢记使命,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磨练意志,服务群众,积极为司法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参观学习,使我受到了爱党,爱国的教育,使我了解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艰苦创业,使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使中华民族结束了旧时代,开始了新纪元。我觉得“井冈山精神”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充分学习井冈山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实事求是,扎实肯干,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用创新精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努力团结全体法官,推动工作,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积极为司法改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一

时下,全国各地纷纷选起了学习《梁家河》热潮,重点学习习近平不忘初心,学习习近平扎根百姓,学习习近平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等等,我觉得学《梁家河》,还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要真正领会《梁家河》的精神实质。《梁家河》通过倒叙手法,从习近平在2015年2月13日重返梁家河切入,记录了习近平1969年下乡到梁家河成为知青,在那里度过7年岁月。他从北京到梁家河、适应农村艰苦生活、与农民和知青打成一片等事迹。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人生体验:“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是总书记的初心萌发地,总书记在梁家河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干成了一桩桩为村民谋幸福、为百姓谋发展的实事,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总书记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习总书记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把人民看得那么重,深爱人民、扎根人民、心系人民、奉献人民,矢志不渝地为人民干事创业。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不断强化“看齐意识”,向总书记看齐,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扎根人民、心系群众,传承好我们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要时刻牢记“为民”宗旨、公仆职责,抓好事关群众利益的每一件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要深刻领会中央组织全党学习《梁家河》的重要性。为庆祝建党97周年,《人民日报》7月1日头版刊登题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社论,强调扎根基层的重要性。回首97年发展历程,我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全党唯有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不负历史重托,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我党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中央之所以在建党纪念日前后不断强调人民性,以学习《梁家河》烘托习近平扎根基层,就是显示我党清楚意识到必须团结群众、从老百姓中汲取力量,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党正经历着“四大挑战”的考验,越是遇到风险、遇到挑战,越是需要党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共同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国内外的各方面挑战和风险。烘托他扎根百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形象,就是达到宣扬党的根基在人民的目的。

总书记《梁家河》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是一脉相承的,正如他自述的:“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在梁家河的乡亲们心中,习近平不仅干活从不“撒奸儿”,还干成了村里老几辈人不敢想的事,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总书记在陕北这块红色土地上取到了父辈革命者缔造的“真经”,这也是习近平对毛泽东等老一辈优良作风的传承,这就是重视了解实际情况,注重调查研究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总书记多次强调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他的“三严三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思想,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要深入调查研究,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我们在学习《梁家河》精神上,一要在摸清“实事”上下功夫,转换身份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二要在“求是”上下功夫,勇于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思路想明白,更好地解决问题。当前,要按照县委要求,深入村组贫困户把实际情况弄清楚,加强问题整改,努力实现脱贫攻坚追赶超越发展目标。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二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总书记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蕴含着深刻意义。最近读《梁家河》一书,我真切感受到其中深藏的大学问,书中简单的文字记载着总书记青年时代成长奋斗故事、真实反映中国农村历史长河中的巨大变化、抒发着一种始终牢记人民的初心和伟大情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读后深受感动和教育,此书深刻的内涵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困苦,不惧未知挑战,在工作生活中不断读书修身,坚定信念,务实苦干,创新拼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此,分享我读此书的一些心得感悟。

在困苦逆境中读书修身,明心养德治国平天下。读书修身是立志成长的“根基”,总书记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为座右铭。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物质条件极度匮乏,总书记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他不断的从各处搜集书本,每得一本,变如获至宝,经常是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上山放羊,他揣着书,田头锄地休息时,就拿出《新华字典》”,几乎梁家河的乡亲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这些书涉猎古今中外、文史哲学、自然经济,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将所学知识化成故事讲给乡亲,让更多人通达明理,为乡亲们打通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将书借给志同道合的伙伴,鼓励伙伴们通过读书进步,改变命运。以读书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读过的书积淀成为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更好的带领人民走上富强之路,带领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同时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在红色土地上传承信念,坚定理想为人民做实事。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在“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浪潮中,习近平选择了延安,因为那是父亲闹革命的地方,那里曾是革命的中心,中国共产党人从延安出发,缔造了一个新中国。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总书记秉承父辈的伟大理想信念,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着“好读书、有想法、眼界宽、乐助人”良好品质的习近平在递交八份入团申请,十份入党申请,终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成为大队书记后,他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的粮食、衣物送给乡邻,处事公正、为人谦和,尽力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与群众融为一体,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干群一心,实干创业,趟出了一条条致富大道。

在艰苦环境中奋斗,拼搏实干让群众得实惠。书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总书记在梁家河带领群众干实事谋发展的细节,打坝修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磨房、菜园,打井,扫盲……件件都是为民谋幸福的实事。为提高粮食产量,在梁家河口攻坚克难打成淤地坝,直到现在,那块坝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为解决烧柴照明以及水土流失的问题,远赴四川学习沼气技术,艰苦探索,多次实践,建成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群众广为受益,当初修建沼气拓宽的道路至今还在造福百姓;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他办铁业社、代销点,物尽其才、人尽其用,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靠着创新实干拼搏的劲头,在艰苦环境的考验中创造了难以实现的目标,用实践证明了唯有实干才有力量,实干才能成就梦想。

在变迁发展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言犹在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是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原动力,为人民谋幸福首先要心里装着人民,不计自身利益,甚至牺牲自身利益为人民解难题办实事。书中的青年习近平正是那样的榜样,七年知青岁月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初心,把陕北高原作为自己的根,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信念如陕北的柳树悄然扎根成长,为了改变群众的生活,他用双脚丈量梁家河的沟沟壑壑,用心感受梁家河人的渴望期许,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们如何践行自己入党时的誓言,选择怎样人生道路呢?总书记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答案,以读书修身明礼,以信念树德立志,以实干兴业为民,以初心坚守使命,在实践工作中提升本领,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在总书记离开的四十余年,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梁家河后继之人,他们秉持公心,一碗水端平;他们勇于实践,做行动上的巨人,他们勇于创新,巧干避免苦干;他们扎根人民,身上留住泥土味。梁家河今昔变化翻天覆地,但共产党人为民造福的初心、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却流进干部群众的血液,成为永远的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检察官,我自当以总书记为榜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修身增智,勤奋务实,以法律为信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守护正义,在建设法治中国的道路上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三

这几天,单位迎来了学习的热潮,我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刻学习了当代纪实文学——《梁家河》。这一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当年插队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深刻感悟到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情怀。

书中提到的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照片、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总书记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每个人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的年代。

虽说我没有经历过那振奋人心的年代,但我能够感受到那个年代给我的情怀。爸爸时常给我讲起他们插队的故事,有了这样的故事,让我更能融入文字,走入习总书记的世界。

梁家河,革命圣地延安里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也是总书记艰苦磨砺、拼搏奋斗,挥洒过7年青春汗水的地方。在这里,总书记一待就是7年,这7年,他与当地群众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都是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里深刻体会到的。也许,是那个艰难的年代,使他们的心贴的更紧,情贴的更近。这一切的存在,更让习总书记决定把心安放在这个小山村。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和乡亲们一起住窑洞、一起睡土炕、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啃着窝窝头。这一串串的一起,都是习总书记主动适应艰苦环境的表现,积极投身各项生产建设和实践,不断改造自我的决心。

记得,书中写到,1974年1月,不满21岁的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广大群众战天斗地、搏击贫困,全村大搞农田基础建设,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修通了道路,办起了铁业社、磨面房、代销店,成立了缝纫组,还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的的变化。这样的成绩,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是习近平彻底把心安放在了这里,并使自己在身体和精神上彻底绽放。

书中有一段文字,我看完之后泪流满面。“1975年10月7日,我要上清华大学,走的前一天晚上,村上杀了一头羊,家家户户来代表和我话别,并送我临别纪念——笔记本,第二天早上,我睡起来推开门,外边站满了乡亲们,那一刻我哭了。”看到这里时,我能深刻地感受到父老乡亲们对习总书记的不舍之情,感受到了他们的厚重的情谊,这一串串的真实写照让我更加敬佩和喜欢这个人——习总书记。

习总书记这一走,就是几十个年头。但他的心依旧在梁家河、在延安。1993年、2009年习总书记曾多次回到延安看望梁家河村的村民,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村民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给他看病,总书记支持建设了梁家河小学、学校过水桥和延川中学教学楼,还给经济困难的群众寄来了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的问题。习总书记的这一个个的举动,是真正把梁家河的乡亲当自己的亲人看待,是用心在帮助当年和自己一起奋战过的朋友啊。

书中“难忘梁家河”这一篇目中讲到,2004年8月14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记者专访,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以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样一句句的回忆,不正因为习总书记把心安放在了梁家河了吗? 2013年延安遭受了持续降雨灾害,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让村里的乡亲们过生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们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习总书记这一句真实的话语,让我们再一次地体会到他的心和我们始终是在一起的。

习总书记总是谦虚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道出了习总书记对梁家河的真挚感情,也表达出了他的一种人生观。根植于百姓,水乳交融。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以看到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绽放。

通过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又坚定了我的信念。作为一名普通的干部,我们一定要把心放在工作上,把心放在人民身上,善于贴近群众、懂得感恩、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这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一种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一种服务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我们应该带上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奋斗担当的精神,这种踏实有为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来改变我们自己,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来改变我们的世界。不要害怕环境艰苦,越是艰苦,越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一个人的志气、造就一个人的终生信仰。

始终铭记,把心安放在哪里,人就会在哪里绽放。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四

纪实文学《梁家河》记录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成为党员淬沥党性的生动范本、紧跟核心的感人画卷。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丰厚养分,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要把政治自觉与紧跟核心结合起来,坚持正确理想信念

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纪律部队,必须将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要从《梁家河》中学习总书记这一当代中国党性最强、觉悟最高的领袖人物在青年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体会中国特色的“党性修炼之道”。要坚定信仰。对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信仰,要以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契机,重温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用理论上的清醒确保信仰上的坚定。日前,扶风县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预热升温工作,通过庆“七一”廉政书画展、“我的入党故事”征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艺汇演等活动反映新时代党的新气象,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强党性教育,带动全县党员信仰坚定。要严守政治纪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要求,带头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把讲政治体现在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在制止党员妄议中央言论等细节性问题上,保持鲜明政治立场,抓早抓小。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善于从政治上把握纪检监察工作重点,对违反政治纪律问题优先查处。去年我县查处了段家镇党员李某加入全真教成为住庙主持的问题,在党员干部中反响很大。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对违反政治纪律问题的查处,尤其是对个别党员干部存在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表面上大谈清正廉洁、背地里大肆敛财等口是心非的“两面人”问题高度重视,及时将其清除出去。

二、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执纪为民结合起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民心,学习《梁家河》的“大学问”,要学习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到实处。学习爱民情怀。要在纪检监察工作出发点上弄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汲取群众智慧营养,增强工作的参与度,发挥群众对不正之风的监督力度,使纪检监察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我县纪委监委机关所有干部每人联系4户贫困户,每周三入村扶贫,下一步要利用扶贫等有利时机加深与群众感情,将群众的心声带回来。学习新思想。总书记在梁家河学习工作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农村问题,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学习《梁家河》,就要从总书记的经历中搞清楚新思想的来龙去脉,同时深学细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必修课,理解“五大发展理念”“六大思维方法”“十四条基本方略”等,将其作为抓纪检监察工作事半功倍的有力武器。为民执纪。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务实的举措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有关要求,加大查处小官大贪、小权腐败力度,做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让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要把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坚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善作善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总书记曾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但他义无反顾投入到艰苦劳动中。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尤须学习实践总书记的担当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勇于担当。纪检监察干部要无需扬鞭自奋蹄,忠诚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时刻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在违纪违法问题面前不怕得罪人,不论是谁、不管对方有什么背景,都要坚持原则、铁面执纪执法。针对纪检监察干部不敢担当问题,扶风县今年探索出的“查不实不收兵”“督查走过场问责督查组”等举措有力促使了问题线索的发现,下一步要再改进再坚持。练就本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8种本领对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很重要,纪检监察干部要利用到上级机关跟案学习、到基层调研摸底等时机,练就敏锐、深透、能准确抓住问题要害的能力,根据不同镇街、部门的特点,把握共性、突出个性,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问题精准发现、精准查处。突出工作重点。坚持以实现“形”的重塑“神”的重铸为指向,抓住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关键环节,有力有序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聚焦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把监督挺在前面,发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的重要作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以冯新柱案“以案促改”工作为契机,重点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在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上积极作为,在减存量、遏增量上见实效,推动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转化。

延安培训心得体会一

我们一行50多人赴延安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典型的红色之旅。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家园,延安的宝塔山下,我们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延安文艺座谈会址和党的七大会址,增强了我对延安精神的感受。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水平,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刘少芬、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家祥等等让我难以忘怀,白求恩、张思德等人更让我有了学习榜样,我感到收获很大,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较为系统的了解了延安十三年历史知识

通过教授们生动的讲解,革命旧址实地讲解课,观看那些珍贵的鲜活的历史照片。图片,我对1935年—1948年中国的历史和党的历史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到了这一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细节与事件背后的原因,比如瓦窖煲会议、洛川会议、党的六界六中全会、“七大”,加深了我对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解决了什么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后果的认识。尤其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们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让我了解了很多。

二、学习了解“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的精髓,还有随处可见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名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忘我工作精神,以及白求恩的国际友爱精神等等。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延安精神把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水乳交融,使我们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虽然我们现在物质条件丰富多了,但是我们任然要学习延安精神,我要把延安精神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生活和工作之中,学习“延安精神”更重要的在于实践,在于“延安精神”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延安精神是激励我们工作的永恒动力。

延安精神是鲜活的,它凝结为时代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其次要勤于学习,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理论学、学经验、学方法。在工作实际中坚持用心干事,用情干事,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以适应时代和科学发展的需要,要筑牢防线。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纪律,把为人正派摆在第一位,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沟通,多协商、多补台、做到工作务实、勤奋和廉洁。

学习延安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虽然在延安学习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几天来的感受使我的党性得到锻炼,延安精神给了我更大的信心和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落实贯穿与自己工作的始终,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岗位,努力工作,把“转训中心”的工作做的更好,争取使后勤不后,服务靠前。

延安培训心得体会二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年,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个时期,我们党的思想、理论、政策不断发展,作为“三大法宝”之一的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宝贵的延安精神,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的精髓就是“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地弘扬延安精神,不断补足理想信念之“钙”,公道正派地履行好组工干部的职责,在“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实践中,不断锤炼锻造自己的党性修养,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积极贡献力量。

一、组工干部要胸襟开阔,始终把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放在最高位置

组工干部是重品行的干部,要有开阔的胸怀,要把服务于广大党员干部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并认真践行。组织部门既是管理部门,但更是服务部门。作为组工干部的一员,要把“常怀忧局之心,恪尽兴局之责”作为组工干部的座右铭。要心中装着群众的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决议,积极正确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替组织把关,为党员办事。如果我们的组工干部一心想着自己的事情,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只想着自己的前程,那么心灵的天平就会失衡,就会背离我们的愿景和宗旨,必然会走入岐途,害人害已。所以,组工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胸襟开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始终把服务党员群众放在最高位置。

二、组工干部要弘扬延安精神,始终把个人价值体现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中

组工干部是做表率的干部,是党员的旗帜、干部的表率,只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树立标杆,才能带动党员。从1935年到1948年,在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生产和办公环境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新篇章,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延安精神的本质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延安精神再教育,就是要让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展工作,就是要让我们做弘扬延安精神精神的楷模,就是要让我们弄明白“组工部门的职责是什么?目标任务是什么?”“我们到组织部门来干什么?组工部门和人家比什么,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回到工作岗位,我们要理清工作思路,认真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组织工作,用延安精神深刻剖析我们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提振精神状态,明晰工作方向和目标,争做弘扬延安精神的楷模,把个人价值体现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去。

三、组工干部要恪尽职守,在改革发展中展现先进性

“讲党性”是前提,“重品行”是基础,“作表率”是目的,其中“重品行”更是关键。要把“重品行”体现在履行职责的具体实践中,也就是说,在日常具体工作中,要有优秀的工作品行和职业道德。尽管我们的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对工作品行的要求是相同的。这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绝不能在组工岗位敷衍塞责、消极应付,得过且过。半年组织工作座谈会上,高部长指出在我们个别组工干部身上确实多少有这方面的气息,大错不犯、差错不断,平时工作不认真,学习不扎实,没有知识积累,没有调研成果,无思路、无重点、无措施,自己负责的工作情况不清楚,底子不明确,一问三不知,到了跟前才应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标准不高,工作质量不高,不仅难以推动工作,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影响到了组工部门的形象。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深刻反思、高度重视。要把类似这些现象作为“重品行”的具体抓手和切入点,对照延安精神,认真查找产生问题的根源,采取强力措施进行整改和整顿。

延安培训心得体会三

根据组织安排,本人有幸赴延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培训,先后到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梁家河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等地点现场参观、聆听讲解、阅读史料。通过学习,对延安精神有了直观深入地认识和体会,感触颇深,收获四点心得:

一是要领会践行“忠”字,自觉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时的环境下,尽管没有先进武器,没有充裕物资,但万千有志之士甘心跟随共产党,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革命洪流,源于对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懈追求。生活在当今的优越环境中,我们要深感幸福来之不易,更要主动铸牢理想信念,紧跟党的步伐,做忠诚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全党的宏伟奋斗目标。具体到我们每个党员个体,就应在贯彻落实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应恪守纪律和规矩“红线”,做到会干事、不出事;就应努力做优本质工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贡献全部光和热。

二是要领会践行“朴”字,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倡导默默奉献精神。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面对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等困境,毛泽东同志带领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铸就了延安军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也在此被提出,并在全党认真实践。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经过“四关”历练,带领村民打深水井、挖沼气、打坝修田等,改善了梁家河发展落后的面貌。反观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缺少的正是这种质朴、奋斗、敬业和服务精神。因此,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都应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投入满腔热情,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尤其是组工干部,更要带头乐于奉献、甘于牺牲,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自觉“泡在办公室,盯在岗位上”。要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当好“勤务员”,任何时候都与服务对象心连心,把服务对象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诚心诚意为其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三是要领会践行“毅”字,保持百折不挠品质,提升干事创业气魄。延安之所以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在这里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不断走向胜利。而革命胜利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军民不畏艰险、不怕困难,保持了顽强的精神毅力。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对此,我们要以无畏无惧的勇气,必须担当的作风,提升干事创业的气魄。组织部门承担着加强对党的建设的具体职责,组工干部就应勇于担当,面对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到不回避、不上交矛盾;就应勇于揽责,在特色品牌创建上开拓创新,不甘落后;就应保持百折不挠的精神韧劲,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脚踏实地跑好历史接力赛中自身“那一棒”。

四是要领会践行“实”字,坚持脚踏实地干事,不断增强工作实效。延安时期,共产党成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唯一的法宝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此逐步成熟并写到党的旗帜上。对于组工干部,就应把解放思想与谋发展结合起来,敢于创造性地实践;就应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把每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延安培训心得体会四

此行去延安,一路欣赏了披上绿衣的黄土高坡,聆听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长征故事,参观了宝塔山、延安革命博物馆、杨家岭、枣园等革命遗址和美丽的梁家河,观看了感人至深的延安保育院。在宝塔山上,我们重温入党誓词,了解文物历史,让人流连忘返。

一、宝塔山上有美景

很荣幸登上了宝塔山,山不高,也不险峻,宝塔立于山巅,她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既是文物也是革命遗址。宝塔建于唐代,现存为明代建筑,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高44米,共九层,相传是祭祀“锁骨菩萨”而建,即便在塔下,全城风貌也可尽收眼底。延安古时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宋代名相韩琦、范仲淹曾在此镇守,是中原王朝对抗西夏的前沿。明清时期,这里又庙宇众多,红极一时。我们在宝塔参观时看到的大铁钟便是明代铸造的,当年中共中央驻延安时,这口钟用来报时和报警。

二、宝塔山中有山魂

“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是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诗。她出自五十年代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抒发了老一代革命人的赤热情怀。网上看到一则故事,1970年,邓颖超同志重返延安,一下飞机就问宝塔山在哪里,当老人抬头看到巍巍宝塔就在眼前时,热泪夺眶而出!如今,我们奔赴延安参观宝塔山,正是对“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那段光荣革命岁月的怀念。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追寻革命前辈的光辉里程。

三、宝塔山下有感悟

此行延安,有感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先烈的伟大,作为出生成长在新中国的我们,应践行延安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结合干部监督工作,我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明晰干监工作宗旨。即是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坚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推动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守规矩,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把握干监工作重点。重在“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中共领导的红军能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得到群众拥护,是纪律严明的表现。要发挥提醒函询诫勉作用,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干部随时受到组织的严格约束。

三是改善干监工作方式。更加重视调查实践和研究,毛主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能在办公室把板凳坐穿。要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学习,打造过硬本领,形成“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展开工作。

延安培训心得体会五

7月3日,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我有幸来到心慕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接受培训教育。巍巍宝塔山下,绵绵延河水旁,在这座陌生又熟悉的小城,我怀着无比虔诚之心,抚摸这片黄土地,感受她的温度,重温中国革命那段不平凡的历史,心灵得到洗礼,党性得到提升。

延安十三年

开班仪式上,我认真聆听了徐建国教授的专题教学讲座:《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通过对这13年的进一步了解,我深刻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不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的精髓,还有随处可见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忘我工作精神等等。通过这个讲座,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要再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需要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将其不断发扬光大。

宝塔山宣誓

宝塔山上,我们面对党旗庄严地重温誓词,整齐宏亮的宣誓声在山顶的松柏间萦绕,以告慰埋骨宝塔山的革命先烈们,共产主义信仰代代相传、共产党事业后继有人。绕塔一周,心里满是敬仰,这座俯看圣城的宝塔,见证了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见证了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伫立在当年阻击敌人的土炮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耳边充斥着隆隆炮火声,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情景浮现眼前。中国革命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在我脑海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革命先辈们为信仰、为人民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震颤着我的心灵,激励着我坚定前行。

梁家河寻初心

次日上午,我们乘车来到了梁家河村——这个习总书记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遥想当年,梁家河本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落,“贫穷”、“落后”是它的代名词。1969年,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便注定了梁家河的不平凡。习近平曾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村,习近平一直主持村里工作,但由于头顶“黑帮子弟”的帽子,他的入党申请屡次被打回,但他一再坚持,后又多次申请,由于其工作得到认可,群众基础好,最终得到批准,并顺利被推选为村支书。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了解,习近平在梁家河期间主要为村民做了这样几件事:一是带头建了四个淤地坝,挖了水井。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从1973年开始,村里开始有余粮了;二是修了沼气池。1974年,习近平带领大家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三是种蔬菜,为村民改善生活。此外,习近平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小店(代理小商店)。

从习近平为村里办的这些事中不难看出,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是怎样身体力行践行着延安精神,践行着初心,其中“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且仍然可以激励、指导我们当下以至今后的工作。

杨家岭的窑洞

到达杨家岭革命旧址已是下午,虽烈日炙烤,但我们依旧朝圣心切。只见圣地端庄坐落在群山之中,没走多远就见一座青砖灰瓦的建筑,门前两棵翠柏,里面几排破旧的桌椅,若不是门口的牌子,很难想像这就是中共中央七大会址!不大的会堂,墙壁上的照片记录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如今,每一件事都已载入历史。

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一座低矮的土墙围起来的小院子,山坡里开凿出的三间窑洞,屋里一桌,一椅、一床,简陋到无法再简陋,这就是毛主席曾经生活了八年的地方。

让我震撼的不只是生活条件的简陋,更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老一辈革命家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度过了我国历史、党的历史上最为困难、关键的几年。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这不正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精神的最伟大体现吗?在这些窑洞里,我仿佛感受到了那个火热年代、那个艰苦环境里昂扬向上、奋勇向前、一心为民的赤诚之心,这一刻,共产主义信仰如一股洪流在我血液里涌动,更坚定地刻在我的心间。

感恩延安

三天的延安之旅很快结束了,但这三天给我的教育、启迪是无可比拟的。我越发相信,在坚定信念的鼓舞下,任何想象不到的困难都能克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艰难困苦中为我们创造出今天的和平,我们又有何理由再找任何借口为今天的忙碌、辛苦来开脱,又有何理由怨天尤人。这是一趟红色之旅,寻初心之旅,更是一趟自洁之旅,它荡涤了我胸中偶尔的怨气,洗净了我身上的尘埃,更坚定了信念、提升了党性。

回到岗位,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本职工作中,认真钻研组工业务,不打折扣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时刻以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感恩延安。

延安培训心得体会六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从碧波荡漾的嘉兴南湖,到新中国成立;从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到构建世界范围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产党人怀抱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人民沿着民族复兴之路砥砺前行,书写出了光照时代的的历史篇章,开创了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美好生活。

一、筚路蓝缕,重走延安之路

美好的生活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今年7月,我同部里的同志们一起前往延安参加学习。沿着革命先辈战斗的足迹,溯源而行,感受着深藏在延安这座城市中的红色血脉。浓厚的红色氛围。从延安革命纪念馆、抗日军政大学,到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一路上且看且徐行,党中央在延安艰苦奋斗的13年,见证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党的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无法亲历,但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却在心中熠熠生辉。艰苦的物质条件。黄土高原的风沙吹不倒共产党员心中的信仰,吹不散党员群众间的血肉联系。延安时期,缺衣少食,吃的是窝窝头,住的是土窑洞、穿的是打满补丁的衣服。共产党人带领军民用双手和锄头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是延安的党员干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保持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政治本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是这种品质,成就了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崭新的延安新貌。走在延安的街头,宝塔山、清凉山绿树成荫,巍峨竦峙;滚滚延河水穿城而过,流淌不息;街道紧凑,但秩序井然;革命旧址人头攒动,躬身而行。让人不禁想起80年前青年们怀着一腔热血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时的情景。

二、激浊扬清,重筑信仰之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历来的优良传统。从延安回来之后,部里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县重点工作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基层青年干部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吃苦敬业精神不强。只接受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对不属于自己的工作推诿拖拉,对加班存在抵触心理。二是责任意识不够。工作被动应付、不愿担责,平时陷于事务性工作无法自拔,缺少主动学习的精神,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三是基层归宿意识欠缺。乡镇条件比较艰苦,工资待遇、文化生活相比城区严重不足,年轻干部的“朋友圈”相对较窄,个人问题难以解决,年轻干部把工作调动作为成家立业的先决条件。四是功利意识较浓。部分干部存在把乡镇作为“跳板”的思想,一旦取得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就开始想方设法离开乡镇,作风浮躁。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年干部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将基层的磨练作为人生的一场修行,将工作的苦乐当做青春的一份馈赠,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这样才能在今后前行的路上蹄疾步稳,勇毅而行。

三、固本清源,重树延安之魂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青年干部必须对党忠诚,作风干净,勤于学习,敢于担当,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

(二)要有足够的本领。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提高专业精神,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沉淀、提高,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学带干,以干促学,通过多岗位的锻炼来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要沉的下心。要能沉下心来干工作,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要意志坚定、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起,关键的时候顶得住,抗得了重担,经得起考验。

(四)要有严格的纪律。青年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的信条。要加强党章、党规的学习,明确道德的高线和纪律的底线,防微杜渐,明心正道,争做心中有戒,心中有责的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

延安培训心得体会七

延安之行,虽然只有三天。但在延安,处处是课堂,处处震撼心灵、洗涤灵魂。

一、寻找初心之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什么不能忘记初心和使命?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延安,是革命圣地。到延安去,曾经是一代青年最强烈的心灵呼唤。“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这是20世纪30年代时期,广大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精神写照。

当年通往延安之路异常艰辛,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路荒凉崎岖,基本都是靠两条腿步行,还要应付国民党设下的层层关卡,突破重重封锁。有青年回忆道:“我们一路都是走着去的,大家都很饿很累,突然有位高个子拿出本红皮书《西行漫记》。大家围在一起,像汲取精神粮食一样,刚开始只是默读,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大家都激情高扬。”也有青年回忆道:“当远远地遥望到宝塔山时,我虽觉很疲惫,扛着行李的身子也很不便当,仍然弯下腰,伸手抚摸延安的土地,用鼻子闻,用嘴亲。”

“到延安去”,如今是追寻共产党人精神之源的使命情怀;“到延安去”,也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政治担当。从沙洋到陕北,跨越近1000公里,虽然实地学习只有3天时间,但却是一次寻找初心、锤炼党性的学习之行。

二、坚定初心之行

3天的课程,严肃紧张,团结活泼。既有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延安时期水乳交融的党群干群关系、窑洞里有马列主义等理论课堂,也有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抗大革命纪念馆、梁家河村等现场课堂,还有各个旧址、纪念馆的生动讲解与实地参观。当亲身走过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13个春秋的黄土地,看到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感人的事例、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一桩桩珍贵的史实,深深的被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才识、风采、人格魅力所感动折服,深刻体会到了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在抗大革命纪念馆,讲解员讲到当时抗大学员求知精神之强烈,用了这么四句话“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 还讲到,“‘到抗战前线去!到民众中去!到困难的地方去!’是每一名抗大毕业学员的追求。每期毕业的学员总是希望能分到抗日最前线,而那些被留在根据地的学员往往会闹情绪。”

在梁家河,看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描述的场景在现实中出现。1969年1 月,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一待就是七年。在这七年里,他与村民一块过、一块干、一块苦,在梁家河干成了许多群众认为干不成的大事,他远赴四川学习修沼气池本领,成为“沼气专业户”;自己动手,在赵家河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厕所革命”;科学决策,与群众一起打坝造田。他与这方土地,与这里的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一次鲜活的党性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的延安——一块自由民主、温暖而明朗、蓬勃而富有生机的圣地,深刻体会到了延安精神绽放的光芒和永恒的现实意义。

三、落实初心之行

一是不忘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一定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价值追求,多读书,读好书,尤其要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工业务学习,同时,还要广泛学习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理论知识。要拜实践为师,多从实践取真经,多向困难问真知;在学中思,在学中悟,在学习中提升素养,增长本领。

二是不怕吃苦。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是吃苦受累的七年,也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七年。他是群众口中的“好后生”。当时的他,还不满16岁,亲历了难以忘怀的“五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年龄早已超过16岁,且今天的工作环境、氛围、内容等,都比当时时期要好,有什么理由怕吃苦?有什么条件说苦?因此我们必须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苦中找乐。

篇6:红色之旅 延安之行

分公司党委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服务老区基础建设,推动交流合作,进一步激发党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成才报国志向。

延安,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也留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英烈的忠魂。

汽车行驶在寸草不生的黄土地上,窗外蜿蜒曲折的沟壑、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经过几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抵达此次行程的第二站——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壶口。我们去的时候黄河水还没有融化,没有欣赏到壶口处黄河水壮美,但去的路上却欣赏到了高速公路将天堑变通途的壮美,不禁让我感到作为公路人的自豪。一栋栋通天的桥墩,架起一座座桥梁,连起一条条隧道,让弯弯曲曲的山路着实羡慕。

下一站到达杨家岭和枣园。放眼望去,环境不错,现在也不容易找这么大的原生态庄园,盖的小楼也挺别致的,飞机楼;窑洞确实很朴素,设施也很简陋,门前的石桌和石凳给人一种休闲氛围,伟大理想是从石凳上人的交谈中形成的。就是在这里,在这种环境中,我们的先驱为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中枢和心脏供给了不尽的能量和血液。十三载春秋南瓜汤、小米饭使一代天之骄子挥斥方酋,使一个个民族精英驰骋疆场。山还是那样的山,土还是那样的黄,干旱还是一样。可延安啊,这儿的沟沟梁梁,处处闪耀着耀眼的灵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延安啊,正因为它承载着民族精神的魂魄,汲取了一代伟人们的精灵,才使它在新世纪插上了奋进腾飞的翅膀,有了今天花果飘香,石油翻浪,乌金滚滚,人流熙熙的繁荣景象。我被延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淳朴的民风而感染。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用他们的普通,成就了这一方不普通的圣地;看到当地那些普通的老百姓,心中顿时肃然起敬,延安是民族精神的浓缩和凝聚,是近代中华民族腾飞的伊始,在延安,你总能感到延安人民的那一股浓浓的淳朴之风洋溢在你的身旁,安塞腰鼓、信天游,似乎我们民族的灵气就聚集在它的上空,充斥着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使你震撼,使你感慨。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民族的根源,在延安我们真真切切体验到了我们民族的精髓所在。

从延安回来以后,我一直沉浸在此次出行几天的所带给我的震撼当中,震撼之余,我对“延安精神”深有感触。我开始思考,这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为我们的今天,产生点什么影响,又能够为我们的明天,带来些什么鼓励?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实在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看到这一点,我马上联想到了我们日照公路“心在路上、路在心里”的理念。要有一颗真诚服务的心,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理念与“延安精神”不谋而合。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而我们的日照公路,没有创新,就会停滞不前,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伴随全国公路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新形势下以新的眼光学习延安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我们的日照公路走上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我党的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好的传统要弘扬,同时也要创造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才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才叫作坚持实事求是。说起来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有几个?我们都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学习。每一天的工作,踏踏实实完成,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好好总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手去干,努力进取,这是我们成功的保障。

上一篇:非常搞笑的光棍节说说下一篇:小学生扣分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