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房买卖程序

2024-06-03

棚户区改造房买卖程序(精选5篇)

篇1:棚户区改造房买卖程序

任家庄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具体调查

1.项目基本情况

任家庄棚户区西临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住宅区,北临劳动西路,南临紫荆花酒店。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准占地15.227亩(其中代征道路0.521亩),涉及116户,406人,需拆除房屋面积22146.4 m2。西北一路棚户区项目位于西安市城内西北角,东起省人事厅家属院,西至广仁寺,南起习武园西口,北至方信小区。占地约6.655亩,共88户,178人,拆迁总面积8811平方米。1.2改造背景

两个棚户区市政配套设施落后,建筑密度大,居住环境差,消防隐患十分严重。2008年任家庄棚户区被列为由市政府投资改造的市管棚户区项目,2008年6月莲湖区启动了项目的拆迁工作,同年完成现场拆除和移交工作。安置楼工程由西安市建筑工程总公司具体实施,2010年6月14日,莲湖区任家庄棚户区改造拆迁工程启动。

2.改造方案

任家庄棚户区安置项目被拆迁户其住宅、非住宅均就地安置在任家庄安置小区内,占地15.227亩。规划中的南侧用于商品房开发的项目,导致目前安置小区面积较小。根据市城改办公布的任家庄棚户区安置小区回迁信息公告,可知本案安置房为任家庄和西北一路棚户区居民提供339套房源供其选择,安置1100余人,安置新城区项目141户,494人,安置新城区安仁坊项目2户,7人。此外,本案用于安置棚户区居民的安置房中有20%对外出租,其余80%为安置居民自住使用。2.1安置房规划布局特征分析

任家庄安置房所处位置为整个地块的北侧,为一号安置楼,南侧更大面积用

地将进行二号住宅楼和三号楼的商业开发,规划小区总平面

由规划总平面图可以明显看出,如图中红线范围所示,一号安置房被道路分 割到北侧用地区域,若将基地看做两个地块来对比的话,北侧安置房占据较小的 空间资源,用地极为紧张,安置房住宅入口位于两个单元南侧中部,西侧空地布 置自行车棚和供电设施,室外空间基本被连接东入口和北入口的道路空间占据,只在道路两侧布置少量景观绿化,在小区西侧自行车棚处设置少量停车空间。而 用于商品房销售的二号住宅楼及商业服务设施却占据了整个小区用地的60%,且 环境优美,因此整个小区规划设计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从建筑密度上来看,安置房与商品房两个区域也形成了明显的差别。

2.2道路交通组织

任家庄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道路交通流线明朗,人车分流明显,连接北侧劳 动西路和东侧劳动路的“L”型道路是车型流线,沿车流布置地下车库入口和停 车场,在一号安置楼和二号住宅楼之间就形成了分割南北两侧的人行道路。因此 在小区内部更利于形成舒适宜人的室外空间。

小区内部交通组织

2.3室外景观环境特征

整个小区最主要的景观绿化空间就在一号安置楼前和围绕二号住宅楼的景观 绿化带,此外最有特色的绿地景观空间即是主入口处门楼周围的景观,入口处结 合古老的门楼,通过方形休憩座椅和景观树的设置,形成了优美的景观空间,也 成为了小区的标志。

2.4安置小区户型

2.4.1平面套型组合形式及需求分析

小区景观分析图

任家庄安置楼为两个一梯十户套型的单元组成,西侧为A单元,东侧为B单元。A单元十个套型虽然大部分小套型均占据不利位置和采光,而一室一厅的G套型却拥有南向采光。且两个单元较多数量的套型拥有良好的朝向。,B单元建筑面积70-90 m2的A, B套型拥有南向采光,而套内面积较大的D套型则为北向采光,这说明设计者在套型组合上一定程度的考虑到了安置居民的意愿,也是对资源利用和分配上的一种权衡。

如果单元较大面积的套型基本为南向,占据较好的位置和资源,而较小面积的套型大部分为东西向,占据不利位置和较差资源,这种布局方式虽然利于房屋销售,但是资源分配不均容易导致安置居民对开发和设计单位的抵触情绪。

一号楼一梯十户a单元标准层平面图

2.4.2套内居住面积现状及需求

安置房A, B单元套型套内面积分布均匀,套内面积范围覆盖面广,每个单元 均有从45-115m2之间的套型。经过统计各面积范围套型的分配比例如下:

45-55 m2/户约占1000;55-65 m2/户约占2000;65-85 m2/户约占40%;85-95 m2/户约占20%;95-130 m2/户约占10%。基本可以满足住户的需求。3.分析与总结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三个代表性实例的棚改安置房室内外空间现状虽然基本上根据棚改安置房的特殊性进行了针对性的有效处理,但是仍有许多细节设计没有满足安置居民的实际需求。下面将现状调研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棚改安置房小区居住人员混杂,社区安全兴性差,居民融合性差

调研中各安置小区虽然在安置套型、安置面积、套型种类选择及比例的划分上基本符合了安置居民的实际需求,但是由于获得较多套安置房的居民将闲置住房大量对外租赁就带来了人员管理和社区安全性的问题,同时小区中安置房与商品房住宅普遍各自独立设置,导致居民之间存在交流融合性较差的问题。

2)棚改安置房资源分配不均、空间品质差别较大的问题

现状中存在将户数少、朝向好、套型面积大的商品房置于整个小区的有利位置,而套型种类多、套型面积小的安置房往往被集中安置于环境资源、交通状况等较为不利位置的问题,且绝大部分安置房一梯八户以上,与普通商品房空间品质有较大差别,与安置居民希望的科学合理的安置房布局、套型组合以及资源权衡的需求不符。

3)棚改安置房室外空间建设滞后于室内空间

现状中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普遍存在室外空间建设滞后和粗放的设计状态的问题,建设方和设计方更多的重视了安置套数、安置比例和安置房的室内空间设计却往往降低了对室外空间品质的追求,室内外空间缺乏联系性。在安置楼建设完工后即开始棚户区居民的安置工作,接下来才逐步的进行室外空间的配套服务设施、健身娱乐设施及景观绿化的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棚改安置效率,但是作者认为,这会导致现状中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普遍存在室外空间建设滞后以及室内和室外空间不能协调互补的的问题。

篇2:棚户区改造房买卖程序

设计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优雅高贵气质,在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重新引入景观庭院、水的空间,力争塑造出私家园林的空间模式,将当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和传统居住文化相结合,运用“建筑———庭院”的空间模式,创造出具有符合当今时代生活所需的居住场所。通过将公共绿地转化到庭院中,让每一个业主单元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生态空间,做到每一个业主单位都能均好地分享绿化,形成别具一格的都市园林式建筑空间;体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创造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在每一细节上充分注重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2项目特点

本项目从安置房建设成本较低的原则出发,结合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外环境和运营管理六个方面,选择用贴合本项目特点,同时造价相对经济的绿色建筑技术,并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为住户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以“用户最少的能源、换来最高的舒适度”为理念,力求打造一个恒温、恒湿、恒氧的居住环境;本项目采用多项绿色生态技术,提高了居住小区的整体绿化生态环境,保证了居民生活交通的便利,在节能的基础上,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

3低成本可复制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3.1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本项目采用半埋式的双层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积为10565.26㎡,总用地面积为6765.46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158.1%。地下室结构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层高为3.4M,经济节约,利用率高,其主要功能为地下停车和设备用房。其中汽车停车位有212个。

3.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建筑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多层住宅及高层住宅采用55厚AJ保温砂浆,使得外墙的传热系数为0.92W/m2.K。所有屋面均采用了60厚挤塑聚苯板,使得屋顶的传热系数为0.55W/m2.K。外窗全部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6+9A+6,传热系数为3.1W/m2.K。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削减了建筑使用过程中对空调和采暖系统的能耗负担,使得建筑的年耗热量指标为12.30W/M2、耗冷量指标为18.59W/M2,低于夏热冬冷地区参照建筑的限值,并且达到了节能率51.35%的目标。

3.3节能照明

本小区的公共场所和住宅内公共部位采用了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所有公共灯具采用电子镇流器,综合节能约达30%。使用电子镇流器,电源供电电流仅为电感镇流器时的一半。电子镇流器可以在深夜人、车稀少,不需要高强度照明时,准确地按设定时间将灯的功效率降低一半,在原电子镇流器高效节能的基础上,再节能25%~40%,达到双得节能效果。

3.4建筑节水的设计

本项目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水系统规划设计,在小区内采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公共室内部分达到节水器具使用率为100%,住宅采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行节水器具的使用;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并且种植无需永久灌溉的植物。雨水的回收利用工程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处理和供给。具体方法分别是设置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和道路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后进入沉砂池预处理后进入湿地系统,在物理过滤,化学沉淀、微生物以及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净化,最后通过小区绿化管网送至小区各绿化用水点。

4结语

篇3:棚户区改造房买卖程序

按照住建部计划, 今年我国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 基本建成480万套, 并启动棚户区改造的攻坚战。截至2014年年底, 全国累计棚户区改造约2100万户, 其中包括城市棚户区改造1470万户。今后一段时期, 棚户区改造还将是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此前住建部曾发文, 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 符合相应条件的应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篇4:棚户区改造房买卖程序

脚 手 架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河南广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

第一章、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含垂直运输设施)》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东安小区工程施工图纸。

河南广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内部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公司ISO900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寿阳县棚户区改造东安小区安置房一标段工程2#、3#、4#、5#、7#楼

工程地点:寿阳县俯东街延道路北侧。建设单位:寿阳县滨河新区建设改造指挥部。设计单位:介休市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山西省规划设计研究过程技术咨询中心 施工单位:河南广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计18795.08m²。

二、安全保证体系:

第三章、脚手架方案选择

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

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

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

5、综合以上几点,脚手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JCJ59-99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晋中市市级文明施工工地的有关标准。

6、结合以上脚手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以下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具体论述如下: 第四章、落地架脚手架的材质要求

l、钢管脚落地手架,选用外径48mm,壁厚 3.2mm,钢材强度等级Q235-A,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新用的钢管要求出示出厂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文件。脚手架材质必须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2、本工程钢管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可锻铸造扣件,应符合建设部《钢管脚手扣件标准》JGJ22-85的要求,由有扣件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提供,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干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钢管螺栓拧紧力矩达70N·m时不得破坏。如使用旧扣件时,扣件必须取样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扣件抗滑力等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3、搭设架子前应进行保养,除锈并统一涂刷油漆,颜色力求统一美观。脚手架立杆、防护栏杆、踢脚杆、扫地杆、剪力撑均统一漆红白相间的油漆。

4、脚手板采用竹条板,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要求。

5、安全网采用密目式安全网,网目应满足2000目/100cm,做耐贯穿试验不穿透,1.6×1.8m的单张网重量在3kg以上,颜色选用绿色。要求阻燃,使用的安全网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以及由重庆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准用证。

6、连墙件采用钢管,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钢结构》(GB/T 700)中Q235A钢的要求。

第五章、脚手架的搭设流程及要求落地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

场地平整、夯实→基础承载力实验、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剪刀撑→连墙件→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定距定位。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整,不得悬空。在搭设首层脚手架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除双向增设,待该部位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接后方可拆除。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其余按以下构造要求搭设。第一节、主杆基础 本工程在所有基础工程回填土完成后,搭设。第二节、立杆间距

(1)脚手架立杆纵距1.8m,横距0.8m,步距1.8m;连墙杆间距竖直3.6m,水平5.4m(即二步三跨):内立杆距建筑物0.2m。

(2)脚手架的底部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钢管立杆的对接接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错开500mm以上,且要求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

(3)立杆应设置垫木,并设置纵横方向扫地杆,连接于立脚点杆上,离底座20cm左右。

(4)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第三节、大横杆、小横杆设置

(1)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0.9m,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150mm。

(2)外架子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设置小横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第四节、剪刀撑

脚手架外测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大于15m。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第五节、脚手板、脚手片的铺设要求

(1)脚手架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均应铺设木板:板宽为200mm,里外立杆应满铺脚手板,无探头板。

(2)满铺层脚手片必须垂直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满铺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脚手片须用18铅丝双股并联绑扎,不少于4点,要求绑扎牢固,交接处平整,铺设时要选用完好无损的脚手片,发现有破损的要及时更换。第六节、防护栏杆

(1)脚手架外侧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

(2)选用18铅丝张挂安全网,要求严密、平整。(3)脚手架外侧必须设0.9m高的防护栏杆

(4)脚手架内侧形成临边的(如遇大开间门窗洞等),在脚手架内侧设1.2m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第七节、连墙件(1)脚手架与建筑物按水平方向5.4m,垂直方向3.6m,设一拉结点。楼层高度超过4m,则在水平方向加密,如楼层高度超过6m时,则按水平方向每6m设置一道斜拉钢丝绳。

(2)拉结点在转角范围内和顶部处加密,即在转角l米以内范围按垂直方向每3.6米设一拉结点。

(3)拉结点应保证牢固,防止其移动变形,且尽量设置在外架大小横杆接点处。

(4)外墙装饰阶段拉结点,也须满足上述要求,确因施工需要除去原拉结点时,必须重新补设可靠,有效的临时拉结,以确保外架安全可靠。第八节、架体内封闭

(1)脚手架的架体里立杆距墙体净距为200mm,如因结构设计的限制大于200mm的必须铺设站人片,站人片设置平整牢固。

(2)脚手架施工层里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片或木板进行封闭。(3)施工层以下外架每隔3步以及底部用密目网或其他措施进行封闭。第七章、脚手架搭设的劳动力安排

1、为确保工程进度的需要,同时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征和外脚手架的工程量,确定本工程外脚手架搭设人员需要15~20人,均有上岗作业证书。

2、建立由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搭设技术员组成的管理机构,搭设负责人负有指挥、调配、检查的直接责任。

3、外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均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认可,方可进行施工作业,并必须配备有足够的辅助人员和必要的工具。第八章、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

1、脚手架必须由持有效上岗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搭设;

2、进行分段验收和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迅速整改,并追究责任;

3、外脚手架分段验收严格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八节及JGJ59-99中“外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所列项目和施工方案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填写验收记录单,并由搭设人员、安全员、施工员、项目经理签证,方能交付使用。

4、架体内必须做到每层封闭(即进行隔离),且不能大于4步。第九章、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1、钢管架应设置避雷针,分置于主楼外架四角立杆之上,并联通大横杆,形成避雷网络,并检测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2、外脚手架不得搭设在距离外电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内,并做好可靠的安全接地处理。

3、定期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4、外脚手架严禁钢竹、钢木混搭,禁止扣件、绳索、铁丝、竹篾、塑料篾混用。

5、外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6、严禁脚手板存在探头板,铺设脚手板以及多层作业时,应尽量使施工荷载内、外传递平衡。

7、保证脚手架体的整体性,不得与井架、升降机一并拉结,不得截断架体。

8、结构外脚手架每支搭一层,支搭完毕后,经项目部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班组长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

9、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载不得大于2kN/m2,确保较大安全储备。

10、结构施工时不允许多层同时作业,装修施工时同时作业层数不超过两层,临时性用的悬挑架的同时作业层数不超过重层。

11、当作业层高出其下连墙件3.6m以上、且其上尚无连墙件时,应采取适当的临时撑拉措施。

12、各作业层之间设置可靠的防护栅栏,防止坠落物体伤人。

13、脚手架立杆基础外侧应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地基。第十章、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作业计划一般包括:拆架的步骤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点、劳动组织安排等。

2、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3、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

4、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

5、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6、连墙杆(拉结点)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时,应用临时撑支住,然后才能拆除。

7、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8、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9、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10、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

11、高层建筑脚手架拆除,应配备各良好的通讯装置。

12、输送至地面的杆件,应及时按类堆放,整理保养。

13、当天离岗时,应及时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隐患造成复岗后的人为事故。

14、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严禁夜间拆除。

15、翻掀垫铺竹笆应注意站立位置,并应自外向里翻起竖立,防止外翻将竹笆内未清除的残留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篇5:棚户区改造房买卖程序

一、项目申报提交资料:

(1)项目申请报告。包括项目名称、地点、性质、项目承建单位、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等;

(2)项目涉及拆迁安置方案。包括拆迁计划、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3)项目拆迁居民的摸底调查基本情况表、每户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复印件;

(4)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或建设方案;

(5)项目的用地情况。用地红线图或用地批准书;

(6)项目立项批复意见;

(7)其他与项目拆迁改造相关的材料;

二、项目申报流程

(1)申报:由项目建设单位向市城镇住房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小组办)申报,资料齐全后,小组办向市城镇住房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呈报;

(2)审核: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同意后,小组办组织财政、住建、发改、房产等成员单位,对建设单位申报材料审核并进行实地查看,提出审核意见报领导小组;

上一篇:四年级读书心得下一篇:2011-2012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