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概论

2024-07-15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概论(通用6篇)

篇1: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概论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素质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先天遗传的廪赋与后天环境的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教育的含义

2、素质教育

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简答

1、素质的主要特征

1)遗传性与习得性,2)自然性与社会性,3)内潜性与外显性,4)稳固性与可塑性,5)整体性与个别性,6)群体性与个体性

2、素质的类别

素质的类别主要有三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养成素质。

3、三类素质的关系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4、三类素质的地位和作用

身体素质是基础层,心理素质是中介层或核心,养成素质是最高层。既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中介或核心,养成素质是其他素质的调节者。

5、素质教育要义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6、素质教育的重点

1)重视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发挥,2)重视非智能因素的培养,3)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4)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7、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1)基础性和成功性,2)全体性和全面性,3)发展性和个性化,4)交互性和层次性,5)内化性和外化性,6)理论性和实践性,7)民族性和时代性

8、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1)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能力与素质是密切相关的,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能力,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力的形成又为获得更多的知识奠定了基础,一般认为人的能力和知识的比例是5:4。素质处在知识和能力之上,对人的发展和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起核心作用。

2)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

即为什么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学生教育存在以下缺陷:(1)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2)文化陶冶偏弱。(3)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不足。(4)共性约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5)现实高等教育中存在搞片面教育的现象。(6)现实高等教育中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

3)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区别

9、新时期大学生素质的现状和特征

1)基本状况(主要从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五个方面评估和分析):

(1)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是好的,有较明确的政治目标,但缺乏稳定性与系统性及有效的价值评估。

(2)当代大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越来越重视学习,基础素质好,但对专业的认同和个人的爱好追求不一致,专业知识欠深入,比较注重工具性知识的学习。(3)当代大学生是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在文化素质表现方面更加明显。(4)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2)影响大学生素质的因素:(1)社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成才观的影响,(2)大学生自身的影响,(3)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

3)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特征——一是国际通用型;二是一专多能型;三是正义型。)

*** 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结构必须具有三个主要层面------政治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处理各阶级之间的关系。

2、政治思想素质

是指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它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念、政治技能的集中表现

3、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社会阶级关系问题上的表现。

二、简答

1、政治观的内涵

1)政治立场,2)政治品德,3)政治水平,4)政策水平

2、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P25)

3、政治素质的结构组成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2)爱国意识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前提。3)社会主义信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根本。

社会主义政治信念的主要内容:(P29)

4)集体主义观念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基础。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主要表现:(P30)

4、政治素质的特点

1)社会性,2)阶级性,3)人民性

5、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经验

(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2)坚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 3)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6、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内容:(P34)三个方面

1)学习政治理论

(1)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学习政治、法律知识、,提高民主、法律意识

(3)有选择地读一些西方政治学、中国古典政治学著作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知识。

2)参与社会实践

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注意的四个问题:(P35)

3)加强政治修养的途径和方法:(P36)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道德

道德是随着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人们的内心信念等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素质

是指人类主体认识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水平,以及用以处理相互关系的实际能力的总和。

3、责任感

是指人们在保护和促进自身权益的过程中,不忘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自觉履行各种法定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责任感是道德的内核,是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前提,是道德评价中最一般的价值尺度。

二、简答

1、道德和法律的联系和区别(P42)

2、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大学生要做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楷模

《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大学生要做文明礼貌的模范

(2)大学生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3)大学生要做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模范

(4)遵纪守法是每一位大学生的行为准则:A、牢固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守法、知法、用法。B、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执行法规、法令和各项行政规章。

3)大学生的家庭美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

(1)大学生的家庭美德建设

家庭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规范家庭生活、调节家庭关系和鼓励或约束家庭成员行为的道德准则。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A、家庭道德规范基本内容:(P50)

B、家庭道德建设的作用:维系和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C、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价值观搞好家庭道德建设

(2)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具有不同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A、职业德规范的基本内容:P52 B、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

C、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要搞好职业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P52-54

3、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方法

1)实践是道德素质培养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2)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习惯)。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P57

(1)提高道德认识(2)增强道德情感

(3)锻炼道德意志

(4)强化道德信念

(5)养成道德行为

3)道德修养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决定因素

道德教育是个人品德素质提高的外因,道德修养是个人品德素质的提高的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1)自觉接受道德教育

(2)知行合一,言行一致(3)学习榜样,不断内省(4)严于律己,努力做到慎独

三、论述

如何加强大学生道德思想素质教育、强化责任感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责任感的内涵

2)社会责任的特征:社会责任具有客观性;社会责任的实现受主观能动性制约 3)强化责任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2、富有事业心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力量源泉

1)事业心的内涵:是为实现远大理想而献身与某项具体事业的决心和负责的心理状态。

2)事业心的主要表现:P64-66

3、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突出起现代意蕴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艰苦奋斗以节俭为本

4)艰苦奋斗重在埋头苦干、不断进取

第四章

一、概念

1、科学素质

是指人们从事科学活动所具有的素养、品质和智能的总和。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1)对科学的态度和感情,2)对科学知识拥有的水平和结构,3)科学的思维方法

2、科学

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3、科学研究

是人们以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为基础,对未知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活动,以及根据这些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探索过程。

二、简答

1、提高科学素质的重点什么

是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含:尊重事实与真理、反对迷信与盲从;不断创新与开拓、反对守旧与因循;是实践检验的结果,是具有批评的头脑、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

1)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

(1)开拓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相关(2)批评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鲜明体现(3)开拓创新、怀疑批评与歪曲、否定科学

2)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

(1)实事求是的内涵P80-81(2)实事求是是高尚的品质(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P80)(3)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根本

3)弘扬科学精神的社会意义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精神文明的主体 2)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P85-86

3、如何开展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

1)现代大学生应强化自身科技素养

(1)时代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科技素养(2)引进理科知识,传统文科向现代文科转变(3)以理“充电”,文科大学生新动力

2)大学生作未来的科学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道德素质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归根结底是人类物质活动的反映。

2、文化素质

是指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发展的能力和品格。文化素质的基本构成因素:文化知识、文化经验、文化智能、文化应用能力、创造发明能力。

3、人文精神 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

二、简答

1、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1)正确的政治方向,2)广博的文化知识,3)系统的专业知识,4)较强的文化创造才能

2、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思维方式教育,2)审美情趣教育,3)创新精神培育,4)人格意识培育

2、为什么说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政治原则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P103(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质内涵:P105

2)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

(1)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

(3)要高度重视信息网络文化对先进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4)要切实加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

3)发展文化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1)在对待文化创新方面,应处理和利用好文化艺术的创造和科学技术的发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2)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应处理好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引进与有目的的出口、推广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3)在确立对文化成果的鉴定标准上,应处理好文学价值标准与社会价值标准的关系、大众喜闻乐见与具有较高的价值含量的关系

3、高层次人才的人文素质的内容 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感;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4、人文精神的一般特点

1)历史性和时代性,2)民族性和开放性,3)意识形态性

5、当前弘扬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想统一的精神

2)民族的主体性和开放的广阔视野相统一的精神 3)为人民服务和个人正当合法利益相统一的精神

4、如何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1)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文化知识素质目标;历史知识素质目标;哲学知识素质目标;哲学修养素质目标;思想道德素质目标;文学艺术修养目标;人格与心理素质目标。

2)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

(1)历史与文化教育;(2)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3)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4)现代公民教育;(5)文学与艺术教育;(6)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教育;(7)人文学科新观念新理念教育。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在的、深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素质由心理潜能、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构成。

2、心理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表现为学生的心理潜能、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都得到开发和发展,智能和非智能因素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简答

1、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素质的关系 1)先天素质是心理素质产生的基础 2)心理素质是产生和形成养成素质的基础,同时,养成素质又给予心理素质的发展以重要影响

3)在人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占据着重要地位

2、心理素质的主要特点

1)整体性;2)质量性;3)个别性。

3、心理素质的分类

(分为智力因素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素质)P127 1)智力因素素质:

(1)智力因素素质

(2)能力素质: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

2)非智能因素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4、心理素质结构

心理素质结构:是指各种心理素质之间的内在关系。1)心理素质“三因素”的关系:P128 2)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的关系

(1)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的关系模式:二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彼此制约,(2)智能因素促进非智能因素的发展,(3)非智能因素促进智能的发展,(4)智能和非智能因素发展具有一致性

5、心理素质教育的特点:

1)适应性与姿态性,2)个别性与艺术性,3)坚持性

6、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开发心理潜能;2)发展心理特点;3)培养心理品质

7、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2)促进学生良好养成素质的形成,3)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8、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1)一般的实施原则

(1)智能和非智能因素结合的原则,(2)积极培养与消极防治协同的原则

2)教学领域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与发展性原则,(2)激励性原则与渐进性原则

3)课外活动领域的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与独立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

9、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1)大学生一般心理特征

(1)心理水平的二重性:心理发展水平趋于成熟,又未完全成熟(2)心理倾向的二重性:心理倾向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P137(3)心理素质结构的二重性:心理结构的矛盾性和冲突性P138 2)大学生特殊心理特征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一年级;二三年级;四年级3个阶段(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3)大学生的需要,(4)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10、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心理状态的现代结构(P143)共7个方面 2)发展和完善自己,培养成功意识

(1)当代大学生需要高度重视培养成就动机-----“努力+动机+智商+机遇=成功”,(2)保护而不要污染自己的小环境,(3)善待失败:重视自己,接纳自己;要有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规律性。

2、思维的概括性

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或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思维的间接性

是指思维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或头脑加工来反映。

4、创造性思维

是指突破过去知识经验的限制,应用全新的方法、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具有鲜明的新颖性和独立性。

二、简答

1、思维的种类:P153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

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

智力因素和知识因素;心理环境和心理素质;人格特征。

4、创造性思维的成分:P156-160

1)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2)直接思维和分析思维,3)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4)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5)潜意识思维和显意识思维

三、论述

1、强化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意义 1)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大学生最佳智能结构(概念P161)的核心。(最佳智能结构内容P161)2)思维水平决定着学习效果

2、发展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

(1)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行创造性教学(P162)

(2)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把学习与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

2)改变思维定势(从众定势、权威定势、唯经验定势、唯书本定势和自我中心定势)

(1)改变从众定势(是指服从众人随大流,人云亦云)

(2)改变权威定势(是指人们对权威的毫不怀疑的无条件的遵从)(3)改变唯经验定势(是指人们对经验过分依赖乃至崇拜,形成的固定的思维模式)

(4)改变唯书本定势(是指唯书本是从)

(5)改变自我中心定势(是指一自己的立场、观点和眼光去考虑整个世界)

3)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P164 4)创设良好的创造环境:是指有利于发挥创造精神,激励科学创造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有内环境和外环境)5)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6)系统进行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思维技巧(1)发散思维训练;(2)形象思维训练;(3)立体思维训练;(4)逆向思维训练。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非智能因素

智能因素以外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非智能因素包括:1)广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2)狭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2、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具体涵义:P178

3、兴趣

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和爱好),2)兴趣的形式:有趣;乐趣;志趣。

4、情感

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的波动性和感染性,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态度体验。具有波动性和感染性特点。

5、意志

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意识倾向。具有目的性和调控性。

6、性格 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是为个性心理特征。

二、简答

1、非智能因素的作用 彼此都有正、负两个作用

1)动力作用和定向作用,2)引导作用和维持作用,3)调节作用和强化作用

2、动机的分类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近期动机和远期动机;辅助性动机和主导性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3、动机的主要特点

1)动机的不稳定性,2)动机的条件依附性,3)动机的正确性,4)动机的长远性,5)动机的稳定性,6)动机的有效性

4、动机的培养方法

1)进行归因训练(归因理论和归因训练),2)确立学习目标,3)运用奖赏和惩罚

5、兴趣的主要特点

1)内在趋向性与内在选择性,2)兴趣的倾向性与广阔性,3)兴趣的稳定性与积极性

6、兴趣的培养方法

1)利用想象激发兴趣,2)沿着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的轨迹发展兴趣,3)迁移兴趣

7、情感的形式:情绪(心境、激情、应激);情感(迷恋、热情);情操(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

8、情感的主要特点:以波动性和感染性为主,另外有:1)情感的两极性与情景性,2)情感的移情性与倾向性,3)情感的深刻性与多样性,4)情感的稳定性

9、情感的培养方法

1)提高认知水平,2)事实情感教学,3)锻炼意志品质

10、意志的过程: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

11、意志的主要特点

除具有目的性和调控性外,还有:统一性与能动性;自觉性与果断性坚持性与自制性。

12、意志和目的的关系:P196

13、意志的培养方法

1)在克服困难中磨练意志,2)培养自我约束力,3)把注意力引向学习与工作

14、性格的结构:P200-202

15、性格的主要特点

1)性格的独特性与稳定性,2)性格的完备性与整体性,3)性格的规定性与坚定性,4)性格的独立性

16、性格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体育(身体教育)

广义—是以各种专门项目的体能练习与锻炼为手段,有目的、有组织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体育运动)。狭义---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各系统、器官的良好发育,从而提高学生以身心和谐为基础的或核心的全面发展水平。

二、简答

1、体育的目的与任务:(P212)

2、身体素质教育与体育的关系(P212)

3、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进行体育锻炼有效促进人体发展的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是:新陈代谢的同化和异化作用;运动生理上的超量恢复原理;生物进化论关于“用进废退”的法则;人类遗传学的遗传与变异理论。1)体育锻炼

1)体育锻炼对人体的作用:P213-214,2)体育锻炼基本原则:P214,3)体育锻炼的内容:P215 2)卫生保健:(1)个人身体卫生;(2)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卫生;(3)卫生防疫和医疗预防

三、论述

1、身体素质教育的意义 1)身体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2)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发展智力 3)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 4)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

2、实施身体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摆脱纯生物观点的桎梏,2)方法贵少,受益终身,3)培养兴趣,养成终身爱好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教育评价

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简答

1、教育评价的特性

1)客观性;2)科学性;3)主观性;4)普适性;5)目的性

2、素质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P229,2)素质教育过程评价:P230

3、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正确决策,2)有利于调控素质教育过程,促使起朝着预定的目标运行,3)有利于检验素质教育的结果

4、素质拓展计划的内涵:P232

5、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人证体系的方法和途径

1)系统建设的实施原则:P233,2)系统设计的主要特点:P234,3)统分结合、双向反馈的管理模式

三、论述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

1、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开启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2、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P237

3、在学校素质教育大系统中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 1)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放在高校素质教育大系统中布局谋篇 2)建立开放型、自我完善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运行机制 3)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制度化、体系化、社会化和信息化

第十一章

1、国外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趋势。

2、国外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主要介绍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的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v

篇2: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概论

(一)(第一、二、三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素质

一般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主要是精神系统,脑的特征即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征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2、素质教育

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政治素质

指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它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市场、政治方向、政治观念、政治技能的集中表现。

4、道德素质

是指人类主体认识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水平以及用以处理相互关系的实际能力的总和。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如何理解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能力也不可能形成素质,素质与知识和能力和能力相比外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的发展和人为社会做出的大的贡献起着核心的作用,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三方面,只有把素质培养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大超越。

2、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要义?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3、素质教育具有什么特征?特征是

1、基础性与成功性

2、全体性与全面性

3、发展性喝个

性化

4、交互性与层次性

5、内化性和外化性

6、理论性与实践性

7、民族性和时代性

4、如何理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意开发教育的潜能促进受教育,德智体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的接受知识。

5、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哪些要素?

1、思想政治素质

2、人文素质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

6、如何理解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意义?培养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任

务是培养其政治思想素质,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政治方向和中国的政治前途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大学生只有清晰地把握时代脉搏和历史责任,以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设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结合身边事例,谈谈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就是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融为一体的品格,在建设市场经济过程

中拥有祖国的理由高于一切,和“国家兴之,匹夫有责”的政治品格显得尤为重要,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其次要是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

2、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指大学生在做人与成人实践中内化成的行为规范的心理品质包括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若干,关于善与恶、公正分偏私,廉政与腐败,诚实与虚伪,创新与陈旧和积极向上与不思进取,增进自身全面素质发展与个人发展中心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对应的心理素质内容包括: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二)(第四、五、六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科学素质:指人们从事科学活动所具有的素质和智能的总和

2、文化素质:通常指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发展的能力和品格。

3、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在的深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由

心理潜能,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三个构成的。

4、身体素质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把科学精神科学技术同人文精神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二者相互相反的观点是站不住的,应当看到人伴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理论等问题,固然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的精神的光辉有所暗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正确的社会应用在于现代科学精神因人文精神更好的结合起来,就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当更加明确,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

2、如何理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欠缺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保证。

3、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哪些内容?

1、思维方式教育

2、审美情趣教育

3、创新精神培养

4、人格意识教育

4、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基本要素?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在的深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由心理潜能、心理特色和心理品质三个因素构成的。

5、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有哪些意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发展其他素质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只要是名健康的体魄,才有条件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身体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发展智力,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发展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

6.、如何理解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与体育的关系?身体素质教育是体育的直接继承与发展,在现代体育中注意到素质培养的问题,但却将它归结为体能素质,并具体的规定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韧等五项这就大大地融化了身体素质的内涵内外延身体素质教育与体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体育的总体目的与四项任务基本上适用于身体素质教育

两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身体素质教育又是时代的产物,从理论到实践思想到行动都拥有不少新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现代科学方法在其发展中出现有哪些特点?

2、联系实际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现状.大学生心理现状总趋向是走向成熟,但是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不仅蕴含着矛盾和冲突,而充满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既心理水平的二重性,心理物质的二重性,心理素质结构的二重性。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第七、八、九、十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过去只是经验的限制应用新的方法、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2、非智能因素:多指狭义这个层面,既非智力因素是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构成3、身体素质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指体

育而言,狭义的体育指学校体育与道德育、智育、美育一起,构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4、素质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的、科学的和全面的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

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多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发展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有哪些?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思维定势、创造良好的创

造环境、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系统进行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思维技巧

2、大学生非智能因素的作用有哪些?

1、动力作用与定向作用

2、引导作用与维持作用

3、调节作用与强化作用

3、如何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的构建思路?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作作为高校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于长这统筹安排,统一部署一是要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二是把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与课堂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体质改革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团学组织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耐性。

4、如何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1第一,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素质教育的需要。第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第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5、如何理解素质教育评价的特征?1客观性,评价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进行对教育

信息科学系统和全面的搜集。2科学性,对于所搜集到的教育信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处理解析和分析,便于进行准确的判断。3主观性,无论是何种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都是通过人的大脑判断得到的。4普适性,教育评价概念适用于教育的全领域。5目的性

6、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人的素质不但涉及人的生理潜能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建立在对素质的这种社会性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是面向全体学的教育,我们可以对此得出素质教育的概念,既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结合身边实例,思考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人在社会中必然扮演的社会

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使命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人生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对促进自身的发展完善还是对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代大学生主要缺乏对社会的责任干,社会责任作为一个道德范畴,往往同使命、职责和任务具有同比的意义。人作为一定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不论个人是否意识到客观上都必须要对社会和他人承担一定的使命,职责和任务因而都有对社会和他人履行的社会责任,义务表明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表明社会和他人对个人行为的要求。

2、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举一例说明如何增强器社会适应能力?

篇3: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概论

关键词:教师,素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 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而社会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 又要利他人。并且当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 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从高校的实际来看, 大学生的责任感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在:一些大学生思想单纯, 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 真心充满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怀, 关注社会发展, 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具有较高的责任感。消极的一面表现在:自我价值意识强烈, 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凡事从“我”出发, 以“我”为中心, 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个人与集体发生冲突时, 只强调个人;当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社会利益矛盾时, 则以个人利益为主, 缺失民族家国情怀, 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无论从学习方面还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方面, 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倾向。

二、教师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虽然目前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有很多不尽人意, 但大部分学生对老师还是充满了信任和期待。渴望知识和真理, 面对复杂的国家国内矛盾和问题, 渴望老师拨云见雾, 指明方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央十六号文件明确指出, “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自身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 尽职尽责地做好教育教学的每一项工作, 以丰富的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 自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各个教学环节, 引导青年学生始终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发展连在一起, 关心国家大事, 关心国家的发展, 关注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应以深厚的道德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感召学生, 润物细无声, 无形之中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形成起到影响作用。

三、教师自我素质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关键

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也有很多种, 但笔者认为, 最关键的还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教师的以下素质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社会阅历、客观理性分析问题的态度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 坚定的理想信念。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各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层出不穷, 意识形态斗争日趋白热化, 各种思潮在其中交流、交融、交锋。西方社会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的各种新媒体, 正在同我们进行一场人心争夺战, 其重点对象是知识界和年轻人。采用的主要手段有:“公开地反对马克思主义、直接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诋毁和污蔑;明目张胆地对我们的党和政府进行攻击, 赤裸裸地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进行污名化和妖魔化;大肆兜售西方的‘普世民主’、‘普世价值’等观念, 这些宣传和报道不断剥离和解构着我国民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神圣感和崇高感, 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极大的影响。”[2]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中, 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 这是对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提出的要求。但笔者认为“严于修身”应该适用于每一个共产党员, 高校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政策的宣讲人, 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所以, 严于修身更是高校理论课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严以修身就是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提升道德境界, 追求高尚情操,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 自觉抵制歪风邪气。面对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形势, 高校思政老师自身要加强党性修养, 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信、真用, 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同时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进行反驳。本着对党、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之心, 积极的关注当今各种事态的发展, 及时给学生分析和引导。

其次, 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社会发展很快, 新事物层出不穷,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追踪当代科学与学术的发展,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储备, 并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促进知识与道德素质齐头并进, 协调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到社会生产生活第一线去锻炼学习, 高校理论课知识体系庞大, 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外交、国防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对于思政老师来说是相当大的挑战。思政课的老师除了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还要了解当代中国国情, 更要了解党和政府所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 能够及时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社会问题, 学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对思政老师的培训, 要拓展各种途径使教师深入了解和研究国情、省情、社情、党情, 要成为“中国通”[3]。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至少要有对省情、市情研究的基本能力。因为一个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科学视野的老师是不可能有道德的影响力的, 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定是苍白的。所以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影响对学生责任感形成的重要条件。

第三, 理性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熏陶的决定因素。

辽宁日报的一篇文章《老师, 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对于此文的观点, 我是非常赞同的。社会是不完美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要克服很多困难, 不顺心、不如意在所难免。人, 要以建设性的姿态去生活、去工作, 要有去改变、去改革的激情和热情。[4]不抱怨、不发牢骚, 是一种生活态度, 更是一种文化精神。我们要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事情, 也要有韧性去适应暂时不能改变的事情, 并有智慧地区分两者的不同。大学课堂上的中国, 应该有清晰的来路。历史的发展是延续的, 每一个时期都不是孤立的片段。当今的中国, 其政治形态、社会结构、观念习性, 都受到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影响, 因此必然烙下鲜明的“中国特色”。我们评说中国, 不能只看地理的横坐标, 更要看历史的纵坐标。中国所走的路, 由来长矣, 可能与别人平行, 也可能与别人交叉, 但绝不会重合。对此国家领导人都曾经有过鲜明的论述。习近平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中讲到:“近些年来, 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 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 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 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江泽民同志早年也曾讲过, ‘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 这并非多余, 并非‘画蛇添足’, 而恰恰相反, 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 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6]大学课堂上的中国, 应该有整体的模样。中国社会存在诸多问题, 客观真实, 无法回避, 也不能回避。问题导向、问题意识是值得提倡的, 这是解决问题的始点。除了问题, 中国也有成功的案例, 也有需要总结的做法和经验。“问诊”中国, 需要给出全面准确的报告单。思政课的老师的历史使命, 正是要研究和探索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法路径, 要构建符合世界先进潮流的文化体系, 要通过知识的传承去承载中华民族的未来。要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品德、人格等去引导学生, 传递正能量。如果一味的去抱怨, 发牢骚, 把整个社会描绘成灰暗的、消极的, 而不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一味夸大负面现象的教学行为, 是不负责任的体现, 客气点说是误国误民, 不客气讲是祸国殃民。学生必然对社会失去信心, 逐渐形成唯利是图、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错误的价值观, 何谈社会责任感!

最后, 教师要加强对现代新兴事物的学习能力。

面对信息技术革命下各种新兴的新生事物, 如网购、QQ、微信、陌陌、滴滴、快滴, 优步等等, 思政老师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不仅要懂, 还要会用, 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及时发现问题, 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树立良好的榜样和增加有力的助推剂!

总之, 对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群体而言, 应珍惜讲台, 负责任地传授知识, 传播富民强国的知识, 无论教学还是科研, 都要把握“与中国兴盛同行”的政治方向和学术道路,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要从历史和现实给学生分析透彻,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根源, 要基于中国国情、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创新, 在自觉自信中“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增添润滑剂。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陈二祥, 陈志超.担当起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J].红旗文稿, 2014, (22) :30-31.

[2]龙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D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9-10.

[3]胡鞍钢.中国高校教师不应是西方话语的传声筒[DB/OL].中国青年网, 2015-02-11.

[4]老师, 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N].辽宁日报, 2014-11-14.

[5]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B/OL].新华网, 2013-01-05.

篇4: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概论

1.通过传授人文知识来型塑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知识是型塑人文素养的原料,人文素养是人文知识内化的结果。人文知识的缺乏就必然导致人文素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文知识的来源主要分两种渠道:一是教材中所包含的人文知识,二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所补充的人文知识。其实,“概论”课教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知识,只要善于挖掘和利用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概论”课的重点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家统一、外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多个方面来讲述如何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归属感,增强学生对国家、政党的情感。另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一些人文知识。例如,补充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生平事迹,特别是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邓小平的个人素养可以用“上善若水”来描述,他爱国、爱民、爱家,无私无畏。学生不仅需要学习邓小平的思想,更要学习他伟大的革命风格。邓小平坚强的意志品格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身处逆境从不消沉,而是自信乐观;邓小平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只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

2.改革教学方法:从填鸭式灌输到体验式教学

人文知识只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原料而已,而教学方法则是如何有效地把人文知识转换为人文素养。可见,教学方法是生产人文素养的工具。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是导致学生人文素养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人文素养是一种必须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才能形成的品格,并且亲身体验对人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我们应该采用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有机结合的一种方法。[1]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机理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具体的活动,并在参与中有所体验和感悟,最后把这些体验和感悟不断地积累,并逐步升华和系统化。“概论”课体验式教学方式主要有:一是教学案例的讨论;二是观看视频;三是社会实践;四是参加专题报告会;五是读书报告会;六是演讲、辩论。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的灵活适当地运用上述六种方式进行教学,切忌生搬硬套。

3.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主导者,教师的业务素质决定着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前者更加强调一种意境和艺术,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例如必须吃透教材,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材料,并具备高超的讲授技巧。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影响很大。尤其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强调体验和传授,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因为如果教师缺少人文素质,那么教师就无法深刻地挖掘和体验到所用教学材料的人文韵味,没有深刻体验到人文韵味当然也就无法向学生传授了。总之,人文素质低下的教师是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篇5: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主要是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需要一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建设国家。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坚持我国的高等教育方针,使得大学生能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大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的学习、创新的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现在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素质、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这就是新世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1.道德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2.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等。

3.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提高途径活动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分为两个部分:教学育人和环境育人,环境育人就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导,以校园精神文明为底蕴,由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我们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塑造校园文化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对学生人生观起到导向作用。充实学生头脑,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的途径。同时,还能构筑学生的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创造新才能,并以此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使学生个性和社会相协调,更好的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兴趣。2树立自我教育的意识,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靠学校的教育,学校为此开设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成立心理协会提供咨询;另一发面要靠自我教育的方式。因此我院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而且并使之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中一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对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我院为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开展欢送杯篮球赛使广大同学真切感受到集体力量。班级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了很好的体现。通过活动让各个年级的同学有了交流此次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文化生活,提供给同学们交流的平台,创造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强了班级体的凝聚力。

篇6: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的调查

这里面有不到3000个字呢,你自己在写的时候在减减啊,知道不?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 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生一、二、三年级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回收率89%。

2.网上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专业认识有充分的了解,30%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只局限于课本,25%的学生认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

2.身体素质

调查结果表明,66%的学生对运动的热情较高,18%的学生对运动热情中等,9%的学生讨厌运动,7%的学生不排斥运动,但一般不做运动.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是相一致的,正常饮食的学生对运动的热情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不喜欢运动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同时,调查还不喜欢运动的学生,他们经常在生病,喜欢吃零食,且三餐不固定

3.个人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18 %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同时其应变能力,自我约束力,沟通协调能力,适应力普通性都不尽如人意,其活跃度也不够。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学生的适应力感到无限地忧虑,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学生已经起来越注重自身个人能力的培养,其适应能力强,各方面的个人能力都在提高。

4.行为举止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能做到不说脏话粗话,4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做到不说脏话粗话。30%的学生认识不到随意翻看他人物件是不道德行为,12%的学生不注意整洁得体,举止文明。

5.价值观念

通过调查发现,65%的学生有自己清晰的事业蓝图,且精神充沛,学习的动机是为提高自己意识,完善自我,35%的学生精神不济,不能认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没有事业的目标。

6.对他人的态度及团队合作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78%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效率,遵守规章制度,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工作,同时调查还发现这部分学生对他人态度良好,乐于帮助他人,且积极听取别人意见,但仍存在22%的学生无法理解团队合作的快乐,以及帮助他人的乐趣。

三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我院大专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其主流是很好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应该认识到突出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选择性,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和技能,以终生体育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努力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与此同时强调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大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重视大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反应,真正使大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生必须锻炼和培养学习的能力,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对专业的认识认识,掌握毕业后的就业资讯,避免使我院大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二)我院一部分学生礼仪修养是不错的,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礼仪修养确实很差。我觉得引起同学们礼仪现状不好的原因至少有4方面:

1.我们平时的习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我们接受周围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然后模仿,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习惯。

2.受周围的环境,看到他人在闯红灯,自己也紧跟其后了,看见他人都不给老弱病残者让座,那自己也心安理得地继续坐着。

3.忽视了礼仪。很多大学生都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礼仪而引起笑话。出入公共场所是要穿着整洁,而有的人却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穿着拖着拖鞋到了教室、图书馆。

4.对他人的态度。80、90后谁也不服谁,这是众所周知的,办起事来不愿考虑别人的感受,不管别人的评论,有的甚至要背道而驰。

尽管存在不足,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起来越多的同学注意到个人的行为举止,越来越注重个人形象,相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会更容易让同学们更加注意自身形象

第一,学校加强礼仪修养方面的教育。

第二,大家都从自我做起,不要管别人,只要你做好了,就可以了。随着“你”越来越多,我们也就改变了周围的环境。

第三,提高对礼仪的重视。通过开设礼仪课程,让我院学生理解礼仪在以后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知道了礼仪的作用,才会心甘情愿去了解礼仪,按照要求来约束自己,才能彻底的改变我院部分学生礼仪修养差的现状。

(三)在现代社会环境下,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在集体认同感和适应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很多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最大的目标可能就是为了寻找一份高薪面具体面的工作,因此,学生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不可讳言,我院大部分学生都是不错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提高自身个人能力,以致有18%的学生适应能力差。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重职业教育,更多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例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关于职业方面的讲座,知识宣传片的播放等等,给学生创造一个培训个人能力的舞台,营造一种培训个人能力的气氛。让尚未意识到个人能力重要性的学生们开始觉醒。

(四)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具有导向的作用,是一种行为动力。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无不重视价值观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这次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自身已经意识到大学生价值观评价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价值观念经过市场经济的涤荡后,已不

再以一个完整的观念与规范体系存在于社会生活。在社会转型的价值困境和价值选择中,大学生除了从传统中寻找支撑,更倾向于以新时代的价值体系解决当下的价值问题。但我们在面对新事物新情况时,会因社会准则是否明晰、新的领域是否符合时代发展以及价值观念是否先进等因素,对某些问题认识模糊甚至存在误区。

此刻,就需要行之有效的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把思想教育、舆论导向、政策调节、法律约束结合起来。价值观教育需要以理服人,也需要以情感人,将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价值观也必是以人类的个体和全体的幸福为终极目的,以人类的个体和整体的全面发展为必经手段,以独立和协作,自由和宽容,尊重和仁爱为道德,以勤奋、坚韧、远见、明智、富于热情和创造力为品质。正是这样,我们才既能获得个体的幸福,又拥有他人的幸福,从而达到人类共同的幸福。

(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接触,交流情感,彼此吸取对方长处和积极因素,从而增进友谊,实现自我价值,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未来的社会发展不是

一、两个人能决定的,借助团队的力量,才能更好,更快的得到发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重要。首先,必须认清当前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的意义和长远利益,养成主动力、积极的习惯;

其次,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大胆探索创新,认真学习实践,注重形成特色; 最后,自觉主动培养坚定信仰、矢志不移的坚强亲和力;品行高洁、才学逸群的吸引力;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召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亲和力;举止得体、言谈机智的感染力;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能力。

上一篇:思念的生活随笔下一篇:网络清理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