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心得

2024-06-23

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心得(精选9篇)

篇1: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心得

今年93岁的黄旭华是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由于严格的保密制度,黄旭华曾有长达30年的时光一直在隐姓埋名,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他兄弟姐妹们责备他不孝,最终母亲还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上间接了解到这个“不孝子”实际上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幕后英雄。在黄旭华与同事的努力下,1970年12月,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下水,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在《感动中国》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今年82岁的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草王坝村的老支书。他用了36年的时间只为干成一件事:修水渠。黄大发出生在大山深处的草王坝村,这里常年吃水困难。23岁时,黄大发被推选为村大队长。从他当大队长开始,就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但是,缺钱、缺人、缺技术,加上自然条件艰苦,黄大发带领村民修水渠的过程一次次遭遇曲折。直到1995年,这条主渠长7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天渠”才终于通水。人们说黄大发的故事是“现实版的愚公移山”。

黄旭华和黄大发两位老人,一位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一位是基层的老党员,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奉献,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两位老人几十年如日,把祖国和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他们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们却用默默的奉献,深刻诠释了有能力、敢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的应有本色,他们是新时期的丰碑。他们敢想敢干,始终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他们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

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矢志不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学习他们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学习他们不忘初心、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党员本色。

我们要以模范为镜,不断检视自己,增强党性修养;要时刻跟党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和社会,对得起自己,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篇2: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心得

9月16日晚,兴宾区河西街道河西社区的会议室灯火通明,30余名社区干部、群众守候在屏幕前观看颁奖仪式。“蒙晓梅投身公益事业,帮扶贫困学生,多年来共救助500多名贫困孩子……”当乐于助人模范蒙晓梅上台领奖时,现场爆发一阵热烈的掌声。

“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从前以为道德模范离我们很远,但通过观看今晚的颁奖仪式,让我知道了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这些义举就发生在身边,我们也可以参与其中,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河西社区妇女委员黄婷说。

“蒙晓梅既是一名辛勤耕耘的园丁,又是一名热心的公益人士,对工作满怀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忻城县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广西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候选人黄世历表示,一定多向蒙晓梅学习,到基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篇3: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心得

26 日下午,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在京西宾馆会议楼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会见了第四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 同他们亲切握手, 合影留念, 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向光荣当选的全国道德模范表示热烈地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参加会见并出席座谈会。

26 日晚上, 华灯齐放, 礼乐共鸣。在深情回荡的古曲合奏声中,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在中央电视台圆顶演播厅举行。54 位道德模范陆续走上颁奖舞台, 在可爱的孩子和绚丽鲜花的簇拥中, 在主持人铿锵有力、充满哲理的致敬词中, 领取了获奖证书。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活动品味高尚、内涵丰富、气氛热烈,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报道后, 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

如果说, 以前媒体上宣传的一些事带给我们的是断断续续的感动, 那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则让在场和收看这次节目的观众来了一次集体感动。包括记者在内的亿万观众在眼泪与欣慰中感受到了人间大爱, 人性大美, 让人们的心中油然焕发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感念。受这种集体感动氛围的影响, 记者按耐不住心头的潮起潮落, 决定将自身的感受一吐为快地抒发出来。

第一章助人为乐仁者爱人

“仁”,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训;“助人为乐”, 是近半个世纪来挂在大多数人口头上的一句成语。中国的许多优秀人物、先进人物为这个字、这句成语付诸了艰苦卓绝的实践。雷锋, 就是助人为乐的突出代表。他的精神已经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学雷锋的典型郭明义则是助人为乐方面的又一个突出代表。郭明义是鞍钢齐大山铁矿一名普通养路工人, 从部队到地方, 从工厂到家庭, 几十年来只图奉献, 不求索取, 以实际行动学雷锋、做好事。捐款、捐物助人、助学、帮助白血病患者寻找骨髓配型人, 助人乐己已深深融入到他的血液里, 他是当今一个真实的活在我们身边的雷锋。

而更重要的是郭明义的高尚情操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特征, 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道德追求, 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他犹如一轮太阳, 时刻向别人散发着温暖, 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这次颁奖活动中, 人们又见识了一位助人为乐的突出代表。他40多年如一日, 学雷锋, 做好事, 无微不至赡养照顾了18位孤残老人, 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怀操守, 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他就是连续三届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京城活雷锋”的孙茂芳。

先后照顾18位孤残老人, 为8位老人穿衣送终, 从家庭助困金中拿出39万元资助38位失学儿童和特困家庭……年过七旬的孙茂芳, 退休前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副政委, 几十年来, 他与许多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心甘情愿地照顾着这些老人的生活起居, 当他们的儿子, 为他们养老送终。

王大妈是孙茂芳所照顾的老人中的一位。40年前的一天, 孙茂芳在东四南门仓胡同口发现, 王大妈一手拄着拐棍, 一手扶着墙, 一瘸一拐地往前走。得知老人要去军区总医院看病, 孙茂芳便弯腰背起老人, 将她送到了门诊部。谁曾想到, 这一背就是17年。

“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的儿子。”由于王大妈无依无靠, 孙茂芳便决定赡养老人一辈子。但老人一开始并不领情, 不仅不相信他, 还总发怪脾气。于是, 孙茂芳决定用行动感化老人:房间东西杂乱, 他就动手打扫;老人说在家里烦闷, 他就送去电视机和收音机, 每天陪老人看电视、听评剧;老人病了, 他就请医生登门诊治;夏天到了支蚊帐, 冬天到了糊窗户, 春节到了贴春联;家里有什么好吃的, 孙茂芳总要先给老人送去……1984 年, 老人患白内障住了院, 孙茂芳整整陪了15 天。后来老人不慎摔倒, 骨折卧床4 年多, 孙茂芳坚持每天在床前服侍4 个多小时, 喂饭喂药, 端屎端尿。

17年的亲情和温暖, 融化了王大妈感情的冰山。1990年初, 老人双脚浮肿, 双下肢动脉硬化, 她把孙茂芳拉到身边, 亲切地跟他说:“宝贝, 17年来我没有说一句好话, 不是我无情无义, 我心里都明白。”说着老人从床底下取出一本蓝色笔记本, 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孙茂芳17年来做的好事, 有的还是用英文写的。在孙茂芳的照顾下, 王大妈90岁时含笑辞世。离世前, 老人要把一张12万元的存折和她的四合院私房留给孙茂芳, 但被他谢绝了。

如今, 孙茂芳已经退休, 但他仍依然保持着几十年来的那股韧劲, 不顾已经上了岁数的身体, 坚持照顾孤寡老人。他以雷锋为榜样, 信奉“付出就是幸福”的人生价值观, 以个人名义组织成立了百个学雷锋小分队, 带动大家坚持学雷锋、做好事。

第二章见义勇为舍生取义

在社会实践中, 每当自然灾害袭来、突发事件降临, 是见义勇为、舍己救人, 还是临阵退却、舍义保己, 是对现场每个人道德品质的严峻考验。

授奖仪式现场, 两位同为“80”后黑龙江人的道德模范的见义勇为事迹令观众们最为感动。“为人师表”这四个字看似简单, 但有几个人可以领悟到其中的真正含义呢?当失控车辆撞向学生的危急时刻, “80后”年轻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 自己却被碾到车下, 造成双腿截肢。这一刻, 她用行动证明了一位教师是如何把学生的利益放在心中重要的位置。也正是她, 平日里与学生打成一片, 亲切地称呼她的学生们为“宝贝儿们”, 学生们也饱含深情地叫她“丽莉姐”, 就是这样一位朴实而伟大的教师让我们懂得了为人师表的含义, 也领悟了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真正意义。

另一位令人最为感动的助人为乐道德模范、“80后”小伙子叫高铁成, 他给自己写了一句座右铭:“把助人为乐变成生活习惯。”有人说他是英雄, 可他觉得自己还够不上。他说:“我的家乡在白山黑水的东北, 那是一块英雄的土地, 杨靖宇、赵尚志、杨子荣、王进喜、雷锋、苏宁, 一个个英雄的故事, 从小就在我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尽管我家里比较贫穷, 但朴实厚道的父亲经常教导我, 宁肯自己吃亏, 也不让别人受损”。就是这样一个朴实、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为了排险救人勇闯三次火海, 表现出一名士兵顽强的战斗精神;他在自己身受重伤的情况下, 仍然想着照顾别人, 表现出一名革命战士高尚的思想情怀。高铁成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良好形象。

在授奖仪式现场, 聆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许多人眼里噙满泪花。当张丽莉坐着丈夫推着的轮椅登上舞台, 当更多英雄只能由亲人上台代领奖牌时, 全场的掌声久久不息。

“来吧, 朋友。给你一片蓝天, 放飞这世界的爱翼”, 《把幸福给你》的歌响起, 传递着所有道德模范的心愿。温暖的旋律让观众和我们的身边模范们再一次奏起爱的共鸣, 爱, 在所有人的心中融化。

第三章诚实守信一心向善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主张“民无信不立”。就是说, “一个社会的人民如果没有诚信, 那是站立不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 把诚信抛到了九霄云外, 在个别地方和单位甚至假冒伪劣成风, 欺诈蒙骗盛行, 动摇了人们对恪守诚信道德底线的信心。然而, 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 却使人们为之一振:诚实守信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道德模范们的言行, 更使人们看到了一心向善的光辉前景。

在无数道德模范中, 重庆市潼南县花岩镇龙怀村村民吴恒忠就是诚实守信的典型代表。几年前, 吴恒忠老人的儿子不幸身亡。面对儿子生前在经济活动中欠下的一笔不小的债务, 吴恒忠老人在自己儿子的坟前对他许下这样的承诺:“你放心, 你的债, 我来还。”欠债还钱———这是吴恒忠一生信奉的信条, 于是他起早贪黑, 日夜耕作, 用执着的坚持践行着人生信条和对儿子的承诺。在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的现场, 人们发现, 因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饮食上的节省使得他看起来很干瘦, 但腰板很直。聊天时, 他说:“债还得差不多了, 现在轻松多了, 一点都不累。”他始终笑呵呵, 说话声音不大, 但中气十足, 言语中透着自信和对生活的满足。

中国文明网的一位记者, 面对吴恒忠老人对诚实守信的义无反顾的选择与坚守, 禁不住肆无忌惮地流泪。联系到当今社会一些人对坚守诚信的误解, 这位记者感慨尤深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经常听到一些感慨, 我们再也没有老一辈人的单纯和坚持了, 而吴恒忠老人就是这样的老一辈人。我们总怀旧, 敬佩老一辈人的信念坚定, 道德高尚, 只因为对现实有太多的不满。从小我们都知道做人要诚实, 但还是会发现现实有太多虚伪, 衣食住行有太多不安。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 让我们无心去思考沉淀, 匆忙奔走中以为有自己的准绳, 让我们可以始终摸着前行, 但走得时候才发现, 这条准绳是如此模糊, 飘忽不定, 一会为钱而变, 一会为名而变。想要诚实待人、诚信做事时, 觉得会对己不利, 于是开始犹豫甚至转向, 以至于始终走得跌跌撞撞, 听不到踏实的脚步。在吴恒忠老人身上, 我看到了他们清晰的人生准绳, 这是一种道德力量, 从一而终, 所以他的脚步才如此稳健, 始终走得坚强挺拔。

其实, 和吴恒忠老人一样, 每个人都拥有这种道德力量, 只是, 有人将它拿出来, 指导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而有的人因为现实的种种负面力量将它掩藏, 甚至逐渐消解。在消解的道德力量面前, 很多人或以旁观者或高尚者的角度去批判, 而我们也似乎习惯了这种旁观和批判。但, 道德不是围观的对象、仰望的偶像, 它融在每天琐碎的生活中, 要靠它时刻修正我们逐利的脚步。

感动之后, 擦干眼泪, 我在想, 自己的道德力量是不是也在消解?及时调整, 坚定自己的人生信条, 然后, 像吴恒忠老人一样, 昂首前行!

第四章敬业奉献不辱使命

职场中人, 每个人都是社会事业这盘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按照雷锋的话说就是一颗螺丝钉。只有每颗螺丝钉都永不生锈, 闪闪发光, 永不松动, 坚固耐用, 社会这盘大机器才能高效运转, 永远运转。这就是敬业奉献的意义所在。这次表彰的道德模范, 不乏这种闪闪发光、高效运转的螺丝钉似的感人典型。

在大都市上海, 有个桃浦镇紫藤苑居委会, 党总支书记叫杨兆顺。他曾是工厂的工人, 凭着优异的工作成绩和良好的政治表现,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 因企业不景气, 他下了岗, 摆过小摊, 打过零工。在团市委举办的“社区管理培训班”报名选拔中, 他被录取, 成了居委会管理干部。他上任16年如一日, 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的承诺。他以开展“旗帜、堡垒”活动为引领, 以改善民生为抓手, 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使曾经的老大难小区成为了文明和谐的乐园。

紫藤苑初建时, 曾一度是治安复杂的“高危区”、刑事案发的“重灾区”。杨兆顺上任以来, 把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作为牵动性工程, 以开展“旗帜、堡垒”活动为主要载体, 要求每个党员“管好自家人, 看好自家门, 护好自家楼”, 并把一些身体较好的党员组成巡逻护卫队、护绿护洁队、法制宣传队。在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下, 小区骨干分子踊跃参与, 形成了以党员为核心、楼组长为骨干、志愿者为网点的社会管理模式, 织就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平安网络。同时, 杨兆顺还善于将党建活动与创建平安小区、和谐小区和迎世博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 增添党建活动的时代特色, 推动中心工作与党的建设互促互进。

为了掌握外来人员流动信息, 从源头上控制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杨兆顺将社区所有房东的房客姓名、居住室号、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制成卡片上墙, 根据居住人员的日常表现优劣按红、白、绿、黄动态分色管理。四种颜色, 每星期调整一次, 及时反映流动人员动向和思想变化。他倡议建立了“稻草人”工程, 把小区内的8位清洁工和固定维修人员、小区商贩组织起来, 佩戴治安执勤红袖标, 有效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面对小区困难群众多、接受帮教人员多的情况, 杨兆顺用爱心和耐心慢慢化解。一位社区居民从16岁误入歧途, 多次入狱, 对生活失去信心。杨兆顺17次上门做思想工作, 并及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终于感动了这位居民, 主动要求参与社区管理。现在, 他已担任了小区护村队的队长。为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杨兆顺推出寒暑假“红孩子”活动, 根据兴趣爱好把中小学生编成红孩子广播站、红孩子读书会、红孩子合唱团……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社区未成年人舒展天性、愉悦身心, 深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

紫藤苑小区多次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小区和上海市文明小区、平安小区。杨兆顺先后获得上海世博会先进个人、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提名等荣誉称号。

第五章孝老爱亲薪火相传

孝与爱, 这是中华民族最为看重的一种传统美德。小辈要孝敬长辈, 长辈要爱护小辈, 同辈之间也要互相尊重, 互相爱护, 互相帮助。在道德模范授奖活动期间, 人们了解到一位位道德模范背后的故事。其中一些人的故事, 使我们对“孝爱”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常说孝爱是关心、是责任, 但抛开这些, 孝爱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这种态度令人生得到丰富, 心灵得到满足。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母爱无言!”“为老人祈福”……这是网民对网上一张照片的强烈反应。照片上, 在简陋的屋子里, 一位身材瘦小、白发苍苍、背驼得像弓一样的老人, 正在艰难地给瘫在床上、四肢肌肉都已萎缩的儿子喂粥。老人名叫许张氏, 19年来, 她一直照料患病的儿子。照片中, 老人面目慈祥, 并无任何痛苦哀怨的神色。如其他许多道德模范一样, 老人虽然年事已高, 又需要操持家务, 却可以平淡地看待这一切。虽然有人提议由他人照顾儿子, 但许张氏坚决不应。老人说, 我自己的事情, 我来办。

在许张氏照顾瘫痪儿子的照片上, 我们真正懂了她心中那深深的牵挂:年近百岁的老母亲, 儿子是支撑她活下来的力量。虽然两人之间无法交谈, 但我想老人一定早已想开了。她说:儿子, 不怕, 有我陪着你。陪着你, 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与许张氏有着同样心境的是来自贵阳的李正磊。

在世人眼里, 癌症晚期的病人, 等于被宣判了死刑。然而, 他———李正磊不放弃, 不撒手, 义无反顾地帮助妻子抗癌11年。最终用真爱和辛劳, 创造了人间奇迹。当李正磊谈起过去的种种经历时, 仍然若有所思。他说:“当你将要失去时, 才会了解什么是宝贵。”如今, 李正磊仍然守候在爱人身边, 并用自制的药方帮助各地的癌症患者进行治疗。谈起治病救人, 他说得很慢, 似乎字字含义深刻, 但他的脸上透露出一股从容。把妻子从死亡线上拉回的经历, 已经让李正磊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篇4: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心得

陕西省勉县定军山镇沟口村的杨怀保,13岁就挑起家庭的重担。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后,杨怀保为孝敬父母、照顾弟弟,毅然带着一家人读大学。

初中二年级时,杨怀保的母亲身患重病在西安做大手术,术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也因此债台高筑。高中三年级时,杨怀保的父亲在打工时腿被砸伤,丧失劳动能力,母亲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而弟弟读书也需要照顾。

苦难没有击垮杨怀保,他一边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挖药、操持家务,一边坚持读书并保持优异成绩。2003年9月,杨怀保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大学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拼命做兼职挣钱。可是,他始终放心不下重病在身的母亲、失去劳动能力的父亲和幼小的弟弟。

2004年8月,杨怀保决定带着一家人到湖南湘潭上大学。为挣钱养家,他在学习之余四处寻找打工机会。那年暑假,他每天清早就出门,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最多时,他同时干7份兼职,一个暑假下来,赚了5000多元钱。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我没有放弃,也许就是源于内心深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于苦难、对于命运不低头的那种勇气吧。”杨怀保说。

在他的影响下,身边数千名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突围贫困。研究生阶段,他发起创办了以“敬老助老、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并以此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为主旨的“中国孝基金”,帮助了众多寒门学子、贫困老人、灾区人民等困难群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如今的杨怀保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在全国开展的“空巢关爱工程”、“孝行奖励计划”、“中华孝心榜”等公益活动中,人们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篇5: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心得精选

吕保民 :拼死救人的“平民英雄”

2018年9月8日,无极县幸福北街东中铺菜市场发生惊险一幕。早上7点左右,正是市场繁忙时分,一阵急促的呼救声突然响起:“快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孩子!……”原来,在市场进货的一名妇女忽然被一个背包男子抢夺挎包,妇女的儿子小翟和抢包男子争执起来,谁知凶狠的歹徒竟掏出尖刀捅向小翟。

“你要干什么!把刀放下!”在市场上做鸡蛋生意的吕保民见状疾步上前,大喝一声,拽住歹徒的背包试图将其制服,恼羞成怒的歹徒挥舞尖刀向吕保民乱刺。趁歹徒转身之际,吕保民从身后将他抱住,并紧紧攥住其拿刀的右手手腕,不料歹徒将刀交至左手,刺伤了吕保民的胸腹部。

歹徒挣脱后,挥刀乱刺着逃窜,已身中数刀的吕保民紧追其后。这时,已有几名群众赶来围堵歹徒,在疯狂逃窜约200米后,歹徒终于被吕保民和几名群众制服,在此过程中,吕保民后背又被歹徒刺中1刀。

吕保民被送到医院时已经休克,医生说,吕保民身上被刺5刀,右侧第三肋骨骨折并发开放性血气胸,腹部开放性损伤,多侧肌肉断裂,情况相当危急。医院先后进行了两次紧急手术,经过10天重症监护室治疗,吕保民的伤势才平稳下来。

“歹徒拿着刀胡乱逃窜,极有可能再伤别人,我就憋着一股劲儿去追,直到歹徒被制服,用手一摸才发现前胸后背都是血。”吕保民告诉记者,“也没多想,救人要紧,咱当过兵,危急时刻就得往上冲。”

吕保民是无极县无极镇东中铺村人,1984年入武警服役,4月退伍,其间因表现突出,两次受到嘉奖。退伍后,吕保民搞过维修,开过出租车,最近10多年一直从事鸡蛋批发生意。

5年的生活给吕保民身上深深印下了勇敢坚强的品格,虽然退伍已20多年,但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的使命感始终铭记在他心里。

“他心眼实诚,要不我也不会跟他生意往来这么多年。他就是那种人家买菜路过,菜从车上掉下来就赶忙帮人捡起来的人。”对吕保民的热心肠,常来早市的摊主和客户们无不交口称赞。

吕保民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得到广大群众和网友的赞誉。面对各方赞誉,吕保民说得最多的却是:“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张雪松:用科技创新提升“中国速度”

张雪松是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厂工人。工作27年来,张雪松始终坚持学习钻研,在高速动车组生产中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完成技术革新109项,制作工装卡具66套,形成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72项,摸索技术参数、形成核心技术,是用科技创新提升“中国速度”的“高铁工匠”。

1992年,张雪松从技校毕业,成为中车唐山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2005年,中车唐山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研发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张雪松因此与高速动车组结缘。他作为铝合金车体铆钳班班长,面临的第一重考验就是提高铝合金车体焊接精度。动车组的高速运行对车体焊接要求相当高。焊接后一旦产生变形或缺陷,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带领技术攻关团队,历经上千次试验,制作出焊接夹具、装配定位板、反变形工装卡具等,形成了一系列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保障了首列CRH3“和谐号”动车组在唐山顺利下线。

高速动车组开始批量生产,生产线上的设备、工装缺陷等问题,制约着生产顺畅进行。为解决问题、保证生产,10多年来,张雪松先后完成30多项设备、工装的技术改造,修复加工中心高速专用进口刀具30余把,修复进口数显伸缩尺300余次,多次出手解决生产线的停工状态,保证了动车组车体的正常生产。他还为铝合金车体生产线30多台进口大型数控设备建立完善的系统周期保养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制定合理的国产备件和润滑油脂的替代方案,降低维护成本和润滑油的储备需求,大大减少数控设备的故障率。

这些年来积累的绝招、绝技,张雪松都毫无保留地通过现场演示、导师带徒等方式传授给工友。他领衔的“张雪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完成100多项创新,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张雪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华技能大奖。

★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

★ 全国道德模范

★ 道德模范事迹

★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 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

★ 全国道德模范颁奖词

★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 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 全国道德模范心得体会600字

篇6: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学习心得

方永刚是《全国道德模范事迹》中的“敬业奉献模范”,他是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专业技术7级,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他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旅行着自己的职责。他读过《邓小平文选》等书籍,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着进一步、深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__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__年6月20日,__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洪战辉同志是《全国道德模范事迹》中的“孝老爱亲模范”,他是原湖南怀化学院学生,现中南大学学生。__年底,一个年轻人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1994年,他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以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年仅13岁的他,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没、年幼弟弟、抚养捡来的妹妹的家庭重担。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吃尽苦头。__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酒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洪战辉先后获得感动中国__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篇7: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心得体会

通过“十一”假期期间我认真阅读了《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简介汇编》,深深的体会到:以他们为榜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实践社会注意荣辱观,努力营造知荣辱、讲义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本次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评选出“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爱亲模范”等五个方面53名模范人物。此举动既符合社会现实实际,又具有重要的社会引领作用,同时,还十分具有可操作性,体现了人们常说的“重在建设”中的道德建设,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赞同和认可。社会风气、文明风尚是一个社会导向的反映,社会风气、文明风尚需要强力引领。中华民族从来就有重视道德建设的光荣传统和文明传承。道者,取向也;德者,德行也。提倡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提倡诚信,处处以诚待人;提倡伸出援手助残扶弱救困济危;提倡路见不平见义勇为;以及提倡敬老奉亲感恩孝敬,从来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们大声疾呼的事情,也从来都是全社会心向往之的目标。现在政府正强力建设和谐社会。让我们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做先进,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建设国家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每一个道德模范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在学校的教学生活中,让我对方永刚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方永刚同志是《全国道德模范事迹》中的“敬业奉献模范”,他是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专业技术7级,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他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旅行着自己的职责。他读过《邓小平文选》等书籍,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着进一步、深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连续6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海军基层政工干部培训班国防生学员上完了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激情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2007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授予方永刚同志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荣誉称号。

学习关于五个方面的模范事迹,将“科学发展观”和“八荣八耻”的理论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是目前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做的。今天,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有许许多多助人为乐的人、见义勇为的人、诚实守信的人、敬业奉献的人、孝老爱亲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是公民

道德行为的主流,他们更是影响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将自身工作努力提高,在教育教学行业上向方永刚同志学习,以敬业奉献为宗旨,搞好教育工作。

篇8: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心得

道德人格是人们通过道德生活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自觉地去选择自己做人的范式, 培育自己的道德品质, 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 体现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内在规定性。魏英敏认为, 道德人格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道德人格是衡量一个人人性和价值的标志。笔者采访的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刘洪安, 其道德人格的形成也体现了这一过程。他大专毕业后自谋职业卖早点, 当他了解到食用油反复加温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他冒着赔钱的风险决定使用一级大豆色拉油炸油条, 而且每天一换, 自此卖上了“良心油条”。在获得诸多荣誉之后, 他更加感受到自身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并引导更多的人去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

一、通过传统文化提升个体的内在修养是现代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 无论是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 还是佛教的禅宗思想, 都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 都是以陶冶人的“内在德性”为特征的文化。殷商甲骨文有“徝”字, 徐中舒认为这是“德”字的初文。西周晚期, 德字又省略“彳”而写作“惪”。“德”字从“心”为意符, 表明古人的修德在于内心的修养。《说文·心部》云:“惪, 外得于人, 内得于己也。从直心。”段玉裁注:“内得于己, 谓身心所自得也。外得于人, 谓惠泽使人得之也。俗字假‘德’为之。”所以“德”就是指内心的仁善修养和外在的惠爱行为。

造就完美的道德人格, 个体内在修养的提升成为关键。先秦时期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指出“为仁由己而不由人”, “仁远乎哉, 我欲仁, 斯仁至矣”, 具有仁的德性的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实现仁依靠本人的决定和努力, 是每个人完全可以做到的。儒家的集大成者孟子认为, “仁义礼智, 非由外烁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大学》中讲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也基本上是侧重于内求, 发挥个体内在的能动性。明代大儒王阳明也极注重道德人格修养的内在“工夫”。认为有效地促进个体对道德的内化, 必须从开启自觉、条理性情、顺其意志、导之以礼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劝导, 进而达到其主张的理想道德人格。

刘洪安从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其内在修养的提升与领悟与之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论语》一书, 他在不同的年龄反复阅读, 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他指出, 《论语》本身就是一部讲如何做人, 人如何到达君子的教科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一个字“仁”, 仁人合一, 就是君子人格的实现。要实现君子人格, 必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这也成为其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也正因如此, 他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句话刻在了店名的下边, 这句话也成为这位有大专学历的油条哥的“营销理念”。

二、通过传统家风塑造良好家庭环境是现代道德人格形成的保障

中国传统家风非常注重道德教化, 所以中国古代的家庭道德规范资源丰富。它既包括具有很强约束力的家规、家约、家训等系统的道德规范, 也包括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教育方法。中国古代家庭强调慈善与宽容,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认为这是家庭和谐的基础。慈善与宽容是人的一种品格, 其一言一行的外在体现都源于日常家庭生活之中。恒久的善与心底的“宽”蕴藏着道德的无穷力量, 为理想道德人格之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古代家庭强调谨信与诚意, 这是人际交往的德性基础。《论语·颜渊》篇载:“于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 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其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其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民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可以看出孔子对确立社会交往标准“信”的极端重视。人们可以饿死, 因为人总有一死, 但只要作为人, 就必须讲究“信用”, 因为没有社会交往的原则、标准, 人类就不能生存,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辊小车无视, 其何以行之哉?”在这种社会性的交往中, 发于内心的诚意、谨信道德品质决定了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向度、力度与高度。

刘洪安是河北唐县人, 在三面环水的西大洋村长大, 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 父母的朴实与勤劳深深影响着他, 这种长辈的品德性格、言传身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道德教育本身具有潜在隐秘性与长期性的特点, “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 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 是之谓矣。”人的操守德行往往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受到熏渍陶染, 后来自然而然相似。另外, 个体道德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依赖于家庭环境文化的长期渗透以及家庭长期的文化积淀。刘洪安闲暇时喜欢读《曾国藩家书》, 父亲刘胜豪对自己的教导铭记于心:长大了要走出大山, 凭借自己的努力落在城里, 找一个稳定的职业, 勤恳工作;与人交要诚实守信, 凡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勤勤恳恳的父母、朴实无华的语言无疑为刘洪安道德人格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通过传统文化净化社会风气是现代道德人格形成的助力

现代社会面临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 也要面对价值多元化的现实, 现代人价值分裂、心灵迷失、人格匮乏、急功近利、行为浮躁, 丧失了深层自我, 与传统的价值文化割裂, 在多元的现代社会中狂烈地追求物质利益, 因而成为文化沙漠中的漂泊者。我们要通过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去尽量避免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弊端。以“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担当精神去激发我们的责任意识;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激励我们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以“义利合一”、“富贵取之有道”的思想去培育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传统智慧, 在现代人道德人格形成中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然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普遍价值。

刘洪安在经商初期, 面对利益与道义冲突时, 他毅然选择了道义, 不管能否盈利, 但是一定要保证百姓的健康。孟子也认为, 当一个人首先做到了“义”, 结果却是不曰利而“利”自然滚滚而来。当刘洪安的生意稳步发展、取得成就的时候, 他依然心态平和, 专注于他的兴趣与职业。在他成为模范人物之后, 每天有很多人排两三个小时来买他的油条, 在他看来, 这是不能理解的, 他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商人像他一样, 希望百姓随时随地都能吃上良心油条。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引领更多的商人, 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现代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端需要通过人文素质的培育来避免各种各样道德人格的变异, 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它强调个体内在修养的提升, 强调人的自重与自省;它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人与物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它强调道德教化以及个体内在的道德认同;它强调人有不可逃脱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显著特点与丰富资源都为现代道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要:通过全国道德模范人物刘洪安的事例, 从提升个体内在修养、塑造良好家庭环境和净化社会风气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道德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以期深入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助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道德人格,道德模范人物

参考文献

[1]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 (3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2]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 2005.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 1983.

篇9:全国道德模范学习心得

母亲病重,带着妈妈上大学

1986年,刘婷出生在江苏省湖州市双林镇,父亲在工厂上班,母亲是小有名气的裁缝。“儿子”的出生,让小两口兴奋不已,爸爸特意给“儿子”取名“刘霆”,希望他能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刘婷长得漂亮,很多人见了都说:“好漂亮的孩子!你是男孩吧?”刘婷很奇怪,自己是女孩,为什么他们会说是男孩呢?上学后,刘婷被分到男生群里。她没有办法选择想去的女厕所,但男厕所她也不去。平时,她几乎不喝水,憋着尿。走在路上,母亲经常指着一些小伙子对她说:“你长大后,就像他们那样。”刘婷脸都急红了:“我是女生,长大后,我要化妆、打扮。”

初中、高中,刘婷在痛苦中煎熬过来了。13岁那年,她家庭发生了一系列变故:父亲下岗,母亲被查出尿毒症。为了给母亲治病,父亲卖掉了新房子,父亲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刘婷问母亲:“男人怎么这么靠不住?妈妈,我还是想做女人。咱们要靠自己。”

2005年,刘婷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浙江林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拿到录取通知书,刘婷就毅然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母亲怕影响刘婷学习,怎么都不同意。刘婷说:“不会的,妈妈,我照料好了你再去上课,这样才会放心。”

就这样,刘婷把户口迁到大学所在的浙江省临安市,每天照顾母亲、读书上课,周而复始。母亲患尿毒症,买的饭不能直接食用,刘婷就用水稀释掉盐分,再将菜夹到母亲的碗里。她们租的房子在四楼,每次去医院打针,在楼梯口,刘婷都会蹲下来示意背母亲。母亲都是一把推开她,坚持抓着扶手一步一步走。刘婷瘦得皮包骨头,母亲的手搭在她的胸口,碰到的全是肋骨和“怦怦”的心跳。为了不让母亲在寒风中赶到医院打针,刘婷还学习了扎针技术。

不幸的是,母亲的病情还是加重了。医生说,尿毒症到了晚期,生命最多维持两年,唯一的办法是尽快做肾移植手术。然而,巨额的医疗费让一贫如洗的她们一筹莫展。

刘婷开始打工赚钱攒手术费。她到学校食堂勤工俭学,这样不仅可以在食堂免费用餐,每月还能领到50元。此外,刘婷还可以带一份晚餐给母亲。看到刘婷如此辛苦,母亲十分心疼,她说:“我们家一无所有,还要为我治病,不如死了痛快。”刘婷安慰母亲:“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大学毕业就没问题了。实在不行,我的肾可以给你一个。”

时间一久,刘婷边上大学边照顾母亲的事迹被报道出来。2006年,她先后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浙江骄傲”、浙江十大“孝心好儿女”、杭州十大“平民英雄”、“全国道德模范”,还担任了“中国母亲援助行动”爱心宣传大使。知道刘婷的事迹和困境后,上海中山医院院长感慨地说:“我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大学生。”2006年1月20日,该院为刘婷的母亲做了免费换肾手术。

手术很成功,母亲获救了。刘婷却独自流泪,觉得再想完成自己的心愿估计不可能了。一个小学生给她写信:“刘霆哥哥,你这么孝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刘婷不敢告诉记者内心真实的想法,担心有人指着她的鼻子骂她给小孩子做坏榜样。

刘婷试图说服自己,不轻易上街。即使偷偷跑出去买点菜,她也把帽子压得低低的。她数次想到了自杀。只有独自关在洗手间,换上女装,给自己化个淡妆,她才信心大增。刘婷流着热泪自言自语:“刘婷,你要加油啊,总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刘霆变刘婷,我本俏娇娥

母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更深的困境包围了刘婷。大学毕业工作不久后,一身女妆的刘婷,不得不因为同事们异样的眼光离职了。

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刘婷不堪重负。她曾对母亲说想做变性手术,母亲很担心:“妈妈一直亏欠你,我真的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阻止你。你现在是一个道德模范了,做了手术,你怎样活下去?”

2013年,是刘婷最为煎熬的一年。她说:“妈妈,这样一天天活着,真难受。如果你身体健康,我就能离开世界了。”母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不做出决定,她很可能会失去儿子。

于是,母亲带刘婷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从解剖学讲,刘婷是男性,但她认为自己是女性,这是一种先天性别认同障碍,与大脑组织结构有关。

医生问刘婷:“你要变成男的吗?”刘婷坚定地说:“不,我要还性为女生。”医生点点头:“你本来就是女生。”母亲坐在旁边,泪水刷地流了下来。作为母亲和女人,她体会到了刘婷这些年挣扎的痛苦,并开始接受现实。

广州有家医院表示愿意免费帮助刘婷实现做女人的梦想。母亲内心在痛苦挣扎,刘婷却是从未有过的平静。她抱着母亲,安慰道:“妈妈,我在一个男性的身体里委屈地住了29年。今后,我只想做您的女儿。”她特意将名字由“刘霆”改为“刘婷”。

还性手术涉及面部整形、下体手术和隆胸手术。2014年10月9日,刘婷在医院接受第一次手术。也许是姗姗来迟的快乐冲淡了手术的痛苦、听着手术刀“哧哧”的声音,刘婷甚至当成了享受。术后,刘婷的脸肿得像馒头,呼吸困难,3个月后才消肿。母亲给她拿着镜子,刘婷看着自己高挺的鼻梁、女性化的五官,开心地笑了。

2015年1月19日,医生为刘婷去掉男性器官,再造了女性器官。7小时的麻醉后,“他”变成了“她”。术后第三天,麻醉棒被取出来,刘婷感到伤口阵阵揪心地疼。她不敢翻身,甚至不敢咳嗽。关键时刻,刘婷感冒了。她极力控制住,不让自己打喷嚏。

nlc202309090730

母亲小心摇动着床柄,让刘婷坐立起来,喂她水喝,还拧干毛巾为她擦拭身体。每天,母亲都下厨,希望刘婷能多吃一点。当医生对刘婷宣布“你已经和女性一样了,祝贺你”时,母亲突然跑出病房,蹲在地上痛哭不止。那一瞬间,她仿佛觉得,自己的儿子没了!

刘婷努力绽开笑容。她想让母亲看到,做她的女儿更幸福。每天6点,刘婷会准时醒来,中午休息1小时,晚上12点前入睡。看着刘婷的身体一天天好转,母亲也逐渐变得快乐起来。许多朋友见了刘婷,不由感叹:“你越来越自然了。”

2015年4月18日,经历8个月4场手术的刘婷,带着手术证明,准备从广州飞回浙江户籍所在地临安办理新身份证。机场工作人员看她一身女妆,身份证性别栏却写着“男”, 拦住了她。刘婷只得耐心解释。机场工作人员好不容易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后,终于放行。6月3日,领到了新身份证,刘婷终于恢复期盼了29年的女儿身。

出院后,刘婷做了术后第一次形体恢复瑜伽,从未学过的她很快找到了节奏。做完后,她出了一身汗,格外轻松。她又开始了精心照顾母亲的生活。母亲换了肾,需要终生服药。每次从冰箱取东西,刘婷都要和母亲抢来抢去。母亲心疼刘婷,不想让她碰冷的东西,刘婷更心疼母亲,担心她碰到冷东西不舒服。她成了母亲名副其实的“贴心小棉袄”。

人生有了转机,但歧视并未消失。刘婷发现,自己被老朋友拉进社交网络的黑名单。她主动加人,却屡遭拒绝。一位好友直言不讳:“你一夜间变成大美女,我们怎么受得了!”也有人委婉地问她:“你是不是做男人太累了,想让人照顾?”

母亲看出了刘婷情绪的变化,让她不要理会风言风语,还陪着刘婷去拍艺术照。在摄影棚,摄影师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这分明是明星坯子啊!如果你演电影,准出名。”照片洗出来,母亲一张一张地翻着看,连连赞叹:“真好看啊!”

活出自己,最美蝶变是佳人

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后,刘婷渴望成功。凡是有关女性的东西刘婷都想学,都想去尝试。她告诉母亲:“我如同新生儿,就是一张白纸,有无限的可能性。妈妈,我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人生了。”同时,刘婷也很愧疚,“您没有过一天安稳日子,我要非常努力,让您欢度晚年。”母亲泣不成声:“看到你现在这么快乐,妈妈相信,以后你会做得更好。你看,妈妈多幸福,这一生先有了一个儿子,又有了一个女儿。”

从刘霆到刘婷,从绝望到希望,刘婷有着比常人更强烈的冲动——创造更精彩的新生活。但是,在微信、微博上,仍然会有人指责她。母亲每每看了,难免伤心。刘婷安慰母亲:“做一件事情,有人支持,就会有人反对。骂和被骂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2015年7月,刘婷看到知名选美赛事——国际联合国小姐选美大赛的通知。她对母亲说:“妈妈,我想试一试。”一路走来,母亲太了解她了,就点点头,说:“你放心地去吧,不要牵挂妈妈。”

刘婷能否参赛,引起组委会的激烈争议。十多位成员分成立场截然不同的两派。反对者说:“既然是道德模范,就是一个标杆,不能有半点含糊。变性后参加选美比赛,在世界选美史上没有先例。”刘婷谈了自己的想法:“人活着,就要敢于追求自我。我向往美、向往爱,就得学会勇敢和坚强……”她的执著精神,改变了反对者的看法,组委会给了她一个机会,刘婷由此成为参加国际性选美比赛的变性第一人。

赛前,刘婷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训练。很多选手是参加过类似大赛的舞蹈演员和模特,最小的只有20岁,竞争相当激烈。由于刘婷人缘很好,选手们很快把她当成了亲姐妹,这让她有了归属感。刘婷走路时,脚尖不由自主地向外撇,还时不时地跳一下。为了纠正这些小毛病,别人休息,她就继续强化练习,练到每天腰酸背痛,躺在床上,连翻身的力气也没有。即使回房间的路上,她也会背诵中英文发言稿。刘婷知道,母亲一定眼巴巴地盯着电视机,期待女儿美丽身影的出现。

9月22日,中国赛区总决赛在广州举行。身穿红色上衣、牛仔短裤的刘婷走过T台,全场一片欢呼声。在才艺展示阶段,刘婷用中英文介绍了背着患病母亲上大学的故事,还告诉大家,自己由一名男性还原女儿身,实现了近三十年的心愿。

大屏幕打出一张“广州号火车票”,上面写着“刘婷站——刘婷站”,主题是“本性绽放”。当晚20时,主持人郑重宣布:“本次大赛单项奖最美蝶变奖的得主是——刘婷!”刘婷捧着奖杯,幸福地笑着。电视机前,母亲的泪水横流。

刘婷从小喜欢文艺,对人生充满浪漫的想象。还原女儿身后,她做演员的梦想越来越强烈,刘婷告诉母亲:“我知道这很天真,但我余生还是要天真下去。”幸运的是,国内已有多名导演和她接触,表示愿意为其量身打造电影。

2016年1月,刘婷历时一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我本佳人》,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创作是痛苦的过程,她从第一个章节的撰写一直哭到最后,甚至多次都想不写。小说终于完成后,刘婷主动找到媒体。她说:“我没有错,为什么不能站出来?如果我继续保持沉默,对那么多关心我的人,是不负责任的。”这本自传,写的是她30岁前的人生经历。她希望人们以此重新认识变性人,也期待更多和自己一样的人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手术虽然很成功,但刘婷无法生育,这让母亲多少有些遗憾。刘婷说:“我照顾您时,觉得妈妈就是个孩子,这让我有种母爱的感觉。如果以后经济条件允许,我会领养一个。”

刘婷平时也较忙,但只要有时间她都带母亲去旅游。母亲坐在观光游览车上,高兴得像个孩子。她对刘婷说:“妈妈这一生,真是没有白活!”刘婷靠着母亲的肩膀说:“妈妈,今天看了山,下次我带您去看海!”母亲欣然同意:“太好了,妈妈还没看过海……”

上一篇:机电工程求职个人简历下一篇:农村环境整治整改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