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2024-07-24

高校科研工作五年规划(通用8篇)

篇1:高校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教师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迫切感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通过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我对高校教师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应该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具体的发展规划,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我特制定此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社会背景分析

随着全国范围高校教育理念的变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网络时代和移动时代,将彻底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究、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

(二)个人现状分析:

参加工作已经第二个年头了,一年多来在教学岗位上从陌生逐步走向熟悉。虽然自己牢记着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自律,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对待学校的各项工作,责任感强,工作中认真踏实,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学生严格有爱。但由于自己知识底蕴不够丰厚,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教学工作中的思考,离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依然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潜心投入教学实践,留意抓紧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自我评估

虽然我平时工作中注重理论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参与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没有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科研能力还要加强。

2、对新课堂模式教学操作还需要改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应该有新意些,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理论功底薄弱。对于教育方面的专著阅读较欠缺,只是阅读些教育方面的期刊,也没有阅读的计划与目的性,随意性较强。

4、教学思考较少。教学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形成经验性材料。截至目前没有一篇教改文章,没有一个教改课题。三、五年发展规划

(一)总目标

在未来的五年时间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科研能力培养,力争成果产出。

(二)具体目标

1、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系统扎实的掌握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因此,在此期间专注学习高等教育相关著作,边学习边反思,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和反思。主动了解相关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凝聚现代教育理念。

2、通过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方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学习国内外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积极参加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活动。请更多教育同仁指导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开展课后反思活动,努力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3、加强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习利用PBL、CBL、TBL等教学方法并熟练教育。

4、在教学课题研究方面,加强教科研方面的思考,积极申请教改课题,撰写教改论文。

四、具体实施方案:

1、继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文学素养,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

2、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注重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诸如PBL、TBL、CBL教学法。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等。

3、强化网络资源的应用。当今的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我要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网络平台应用的技巧,服务于我的学生,使我的学生受益。

4、强化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下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5、注重积累并整理教学反思。用笔记、心得等方式,记录教学过程及反思,加强教学研究方面的思考。积极申报教改课题,撰写教改文章。

6、请有经验的教师多听课、多指导,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预期效果

(一)通过五年对规划的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资深教师。

3.成为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教师。

(二)时间节点

第一年 :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掌握PBL教学方法,并付诸于实践。

第二年至三年:

1、能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经常反思,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

2、能从学情出发备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苦练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阅读与课堂教学、课改步伐一致的书籍、刊物;能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解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申请教改课题一项。

第四年至五年:

1、认真研读教育理论著作,并做笔记,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2、在实践中总结教育经验,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系统的教学方式。

3、发表教改文章。

篇2:高校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教育部:五年规划将全方位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

来源:宁夏教师招聘网

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

五种培养途径 四项资助计划

北京7月4日讯(记者 宗河)教育部近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提出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学位、国内考察、国外研修、以项目选人和选人给项目等多种途径,努力造就数百名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数千名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建设数万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根据规划,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途径主要有五项:一是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国内项目,即以中宣部、教育部名义每年联合举办6期高校骨干教师研修班;国外项目,即每年组织40名左右骨干教师,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国外学习研修3个月。二是示范培训项目。通过部省两级培训,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三是专项研修项目。每两年举办一次高职高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培训班,适时举办中西部地区高校及各种类型高校思政课教师专题研修班。四是社会考察项目。建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推动骨干教师国内社会考察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五是攻读博士项目。每年依托全国高校第一批19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100名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5年以上的在岗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启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士后培训项目。

规划还提出四个项目资助计划: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针对思想政治理论 宁夏中公教师考试网微博(http://weibo.com/nxjsks)

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nx.zgjsks.com)

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设立相应课题。二是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项目。每年选出50人,连续组织3年,共资助150人,每人共资助10万元。三是拔尖教师国内高级访学资助项目。遴选部分拔尖教师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做高级访问学者,每年选出20人,组织5年,共资助100人,每人资助5万元。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出版资助项目。每年组织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著、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理论研究著作成果评选和资助出版工作。

篇3:高校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根据教育部7月4日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 (2013-2017年) , 高校思政教师将通过全员培训、骨干研修、在职攻读学位、国内考察、国外研修等方式, 得到培养与提升。

根据规划, 高校思政教师的培训计划将包含骨干教师研修项目, 其中国内研修将每年联合举办6期, 分别面向本专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 每期规模为100人;每年组织40名左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 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外研修。此外, 还将开展示范培训和专项研修, 分别针对全国高校承担本专科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师授课需要和高职高专院校、中西部地区高校及各种类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需要, 建立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 推动骨干教师国内社会考察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 规划提出为教师开设攻读博士项目和博士后培训项目。同时, 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设立相应课题;遴选中青年教师和拔尖教师予以资助, 并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出版资助项目。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重视思政课建设, 规划还提出要每两年组织一次先进单位、教学团队评比, 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性教学展示活动。 (新华社)

篇4:区域发展“五年规划”对比

总体目标

十一五: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十二五: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政策框架

十一五:

对四类主体功能区,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和人口管理政策五方面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十二五:

建立健全“新”的区域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符合主体功能区理念的区域政策体系,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优化开发区,严格限制污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重点开发区,增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鼓励生态移民。

国土开发

十一五: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十二五:

推动形成多极带动的国土开发格局,积极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发展轴带,引导重点城市群(带)集聚发展。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线,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若干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增长极。

区域联动

十一五:

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健全四个机制:健全市场机制,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

提出“积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破除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行政性规章和管理措施;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完善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东部开放

十一五: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十二五:

对东部地区来说,要做好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和对外窗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部崛起

十一五:

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支持发展高技术产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

中部地区要成为中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内核——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推进重点经济带(区)加快发展,加强两型社会建设。

东北振兴

十一五:

重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加强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十二五: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仍是关键——加快发展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西部开发

十一五:

大打“交通牌”。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建设出境、跨区铁路和西煤东运新通道,建成“五纵七横”西部路段和8条省际公路,建设电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

十二五:

篇5:纪委工作五年规划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焦煤集团实现“三大发展”,继续做强做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公司落实“十二五”规划和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发展方式大转变、安全管理大提升、整合重组大突破、转型跨越大推进”的关键时期。

分析新的形式和任务,我矿今后五年纪检监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集团公司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把握新形势,落实新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做到“两个坚持”,提供“六个保障”:即以建设本事廉洁型企业为中心,坚持依法经营、从严治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切实提供作风保障、制度保障、舆论保障、惩治保障、效率保障、人才保障等“六个保障”作用,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到企业转型、跨越发展中去,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一、突出抓好干部作风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作风保障

二、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我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深化企业廉洁文化 建设,为我矿建设提供舆论保障。

四、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我矿建设提供惩治保障。

五、积极探索效能监察途径,为我矿建设提供效率保障。

篇6:党建工作五年规划

第一部分 层次分明 突出重点 大力推进地区党建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街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化“三心工程”,扩大并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上园地区的各项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党建工作五年规划。

二、工作目标

1.创建一个先进:争创区先进党工委。

2.争当两个优秀: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3.达到三个提高:班子建设有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有提高、机关作风建设有提高。

三、工作思路

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为切入点,按照夯实基储突出特色、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党员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构建城市街道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全党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在全街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以“推动发展创先进,促进和-谐争优秀;本职岗位创先进,日常工作争优秀;注重实践创先进,务求实效争优秀;勤恳为民创先进,为民实干争优秀”载体内容,贯穿上园地区党建五年规划始终。

四、工作步骤

党建五年规划分阶段实施,既同步开展,又突出阶段性重点。第一阶段为争创阶段(2010-2012年)。重点按照上级部署在全街党组织和党员范围内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同时在在职党员中认真开展“四个双向”和“四进四建”活动。第二阶段为巩固阶段(2013年)。重点是巩固前三年党建工作成果,进一步抓好各级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工作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各种党建工作运作载体的完善和创新。第三阶段是提高阶段(2014年)。重点是在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基础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大胆探索、拓展党建工作新范畴;开拓创新、发展党建工作新载体。

五、工作内容

(一)夯实街道办事处党建基础工作

1.注重学习,强化素质,打造学习型街道领导班子。首先,领导班子要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的作用,坚持每周三理论学习,带头学习,保证学习时间,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其次,机关支部要利用好每月的学习日,组织党员学习,采取建学习专栏,写学习心得,谈学习体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2.优化环境,提升形象,抓好“三个建设”。抓领导班子建设,在班子建设中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搞好分工合作,增强整体功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把班子队伍建设成为团结、拼搏、开拓、求实的战斗集体;抓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在机关中开展四项活动:1)讲学习、比素质;2)讲政绩、比奉献;3)讲团结、比干劲;4)讲友爱、比互助,把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成服务中心,纪律严明,工作踏实,勤政高效的干部队伍;抓机关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对机关作风建设的认识,把“情为民所谋,利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的思想贯穿到机关作风建设中,真正地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3.结合实际,利用载体,加强机关党支部建设。完善机关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在职党员中大力开展“四个双向”和“四进四建”活动,加大“八小时以外”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力度。

(二)大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1.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努力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知识和业务能力,实现全街社区党组负责人与社区委员会主任“一肩挑,使党组织成员与社区委员会中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从领导体制上明确和保证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2.在加强班子学习,配强社区党组织干部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创新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健全党建工作网络,构建以街道社区党建协调指导委员会和社区党建联席会为组织载体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吸收驻街规模大、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与党建工作,使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以党建为桥梁,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纽带,促进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3.与在职党员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形式使在职党员积极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资源优势,使在职党员为居住地社区的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四是搞好党员队伍建设,以活动为载体,本着有利于整合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和人才资源,有利于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原则,对社区的党员按照不同情况,实行适宜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党员之家活动,以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为主,使他们做到老有所乐,安度晚年。在下岗失业党员中,以管理和服务为主,开展“四帮”活动,即:帮助特困党员解决一件实事;帮助下岗党员找一份工作;帮助失业党员解决一件难事;帮助社区里的各类企业、事业、团体组织中的流动党员找到组织。

(三)成立地区党建研究会

吸收地区范围内的规模企业、学校、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东区委党校的党组织负责人成立上园地区党建研究会。党建研究会成立后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研究理论。进行党建理论研讨和论文撰写,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理论水平。

2、调查现状。深入社区调查了解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状况,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实践依据。

3、举办论坛。每年举办一届地区党建论坛,广泛开展党建学术研讨、交流。

4、宣传成果。在街道网页上设立党建研究专栏,编辑优秀党建论文专辑,宣传研究成果,征求各方意见。党建研究会会员将认真总结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在实践基础上加以理论思考,积极为街道谋划党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好参谋、咨询和服务的功能。

(四)成立地区非公党建联系点

为切实加强全街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促进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开创我街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成立上园地区非公党建联系点。地区非公党建联系点以加强和改进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为目的,以开展非公企业党建活动促进生产力发展为目标,以“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为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共驻共建,按照理顺关系、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创新载体、大胆探索、求实创新的工作思路,把全街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团结凝聚在街道党工委周围,通过开展“连心工程”,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为发展繁荣非公经济、实现富民强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部分 加强学习深蓄势能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机关党组织活力为目标,以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为基础,全面提高机关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大力推进上园地区党组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上园街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基本目标

1.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广大党员学习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普遍树立了学习是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理念、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学习、带头学习,自觉把学习纳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成为本街道的学习模范。

2.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知识框架。以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业务知识、科学文化和能力训练为基本内容,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广大党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3.构建全方位的学习体系。个人自学、集体学习、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等学习形式互相融合,研讨班、报告会、读书会、辅导讲座、知识竞赛、实地考察等学习方法相辅相成,增强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基本建成全方位的教育培训网络,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

4.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和制度。党组织有学习规划、计划和短期学习安排,个人有自学计划,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学习机制;学习制度健全完善,建立了科学的考学、评学、奖学机制;学习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学习条件逐步改善。

5.推动机关各项工作。通过学习,机关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机关作风、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明显好转,机关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三、学习内容

1.党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立尝观点、方法,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储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

2.时事政策。包括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每年中央、省委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中央领导和省委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内外形势等。

3.党建业务知识。包括机关党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业务知识,精神文明建设业务知识,统-战及工青妇业务知识,注重公文写作、调研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要按照不同工作岗位和业务特点,安排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倡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4.党和国家的重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政许可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党员干部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反腐倡廉规定和思想道德行为准则等。

5.其他知识。包括文明礼仪、健康健身、科学育儿、正确处理好家庭与工作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机关党委将推荐一些相关书籍。

四、学习方式

(一)结合工作实际,灵活多样,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设立机关干部学习日、定期学习制度,经常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交流心得体会,使机关党组织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园地;广大党员根据机关党支部学习计划和工作岗位需要,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支持、鼓励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与区委党校建立党建工作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党校的理论指导作用。

1.以理论和业务培训为基础,积极发挥党校指导基层工作的作用,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这是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五年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任务。为党员干部举办政治经济形势专题报告,使全体党员能准确把握当前发展形势。结合街道社区文化、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等工作,开展科普、办公自动化等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综合处事能力和工作效率。举办法律方面的专题讲座,不断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2.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重点,街道、社区为党校开展调研提供基地和素材,不断提高地区发展能力。这是街道、党校联建的一项重点工作。街道、社区是接触群众最密切的单位,了解群众的疾苦。街道、社区可以为党校开展课题研究和基层研究提供平台和第一手资料,党校通过高水平的研究调查,形成议案和调研报告,为地区发展献计献策。

3.以街道党校、社区党校为平台,探索党校、街道联建新方式,为地区党员全面发展提供强大保障。这是一项拔高的任务。要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摸清合作的最好方式,将党校资源发挥到极致,如果条件允许,拟成立街道党校和社区党校,将党校的资源运用到社区,将社区的情况直接反应到党校。形成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社区党校教育水平。街道党校、社区党校将是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街道党校还将是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培训或轮训街道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的的学校,是街道党工委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街道党校、社区党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方针,既要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又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围绕街道党工委中心工作组织教学,不断提高党员和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与前进街道建立联建平台,发挥街街联合、优势互补的作用。

1.摸清地区资源优势,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并探索合作方式,为联建打好基矗

这项工作要利用半年最多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摸清两个街道各自的优势,这是一项基本任务。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积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两个街道合作的方式和载体,要充分发挥前进街道地域广阔的优势,重点探索为上园地区经济发展助力的平台,力争做到政治搭台,经济唱戏,规划方案《党建工作五年规划》。

2.建立合作载体和平台,做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地区发展能力。

这是两个街道联建的一项重点工作,需要用一到两年的时间。要整合地区资源,创建两个街道联建的平台和载体,如定期开展联合学习,定期开展联合调研,定期进行座谈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平台和载体,真正实现两个街道优势互补、双赢共进。

3.发挥好联建的优势,并将这种联建形式形成长效机制,为两个地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此项工作要利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在合作方式和载体的探索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到最佳合作方式和载体,并将好的合作方式和载体发扬光大,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地区发展提供保障。

五、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党办实施,将此项活动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坚持“一岗双责”。机关各党支部书记是本支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部署、统一检查,抓好落实。

3.建立激励机制。对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学习规划或计划,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并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党支部和刻苦学习、考试成绩优异、深入调研,成果明显,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个人给与表彰奖励。

第三部分 严于律已 求真务实 打造廉洁奉公团队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建设,为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廉洁自律自觉性得到加强,清风正气、执政为民的作风观念得到牢固树立。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二)加强对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深入开展党的政治纪律教育,促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观念,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

(三)严格落实纪检监察各项制度

及时报告履行职责、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廉政建设及作风建设情况等;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制约。加强党内监督,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以及党内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等制度;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监督,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要完善监督运行机制和工作规范,切实提高党内监督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规范党务公开工作,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做好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四、阶段安排

1.打基础阶段(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各项日常事务性工作,对地区进行摸底调查,对地区做到情况请、底数明,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2.巩固完善阶段(利用两年时间):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大力宣传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合力,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监督。要抓住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努力提高五种能力:学习思考能力、求真务实能力、学习思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抵御诱-惑能力。

3.提高阶段(利用两年时间):在街道上下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行领导干部率先示范,求真务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全面履行职能,切实加强纪检监察组织自身建设。

第四部分 健全机制 夯实基础 确保党群工作全面发展

一、共青团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团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四区”建设中心工作,按照“抓基层、打基储强职能、促凝聚”的总体思路,根据地区新特点,整合地区新资源,理清工作新思路,切实做好上园地区共青团工作。

(二)工作目标

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竭诚服务青年、广泛联系青年为根本,以增强团组织凝聚力为目标,团结带领导广大青年为保持上园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地区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

(三)主要任务

1.组织青年,着力增强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

社区团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在全街范围内大力推进社区团建工作,组织社区与驻街大企业和“两新”组织结成团建互助对子,丰富社区团支部工作资源,搭建新的基层团建互动平台。

计划2010年—2012年底前,每个社区分别与驻社区两家以上“两新”组织建立团建互助对子,巩固原有“三建”成果,重点在“两新”组织团建“成活率”上下功夫,改变过去“建完就走”的打法,年初街道、社区与团建单位要建立常年文体活动计划、开展公益活动并建立工作制度、监督机制,逐步规范,使互助对子能常年坚持、健康发展。

街道团工委要每年组织一次共青团工作座谈会,邀请团区委领导、街道领导及团建互助对子成员单位参加,总结一年来共青团工作开展情况,交流工作体会,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013年—2014年为巩固提高阶段。针对前两年的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新的巩固提高方案。争取,在2014年实现每个社区有一个成熟的团建示范点,全街至少有两个示范点树为全区典型。

2.引导青年,积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实现新突破

结合每年学雷锋纪念日、十八岁成人节、五四运动等重要教育契机,不断加强我街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青年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荣誉观。

计划2011年—2013年,连续三年,利用暑假在中小学中举办“我爱红色经典”“让我受益非浅的一本书”“我这几年的读书心得”系列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同学们阅读中国红色经典图书、世界名著、科普图书,然后撰写读书征文,参与比赛。通过系列活动深化“读书计划”的落实,同时让青少年通过读书增长智慧,养成习惯。

3.服务青年,推进青年就业创业项目取得新提升

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当前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激发创业潜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与驻街企业、街道社保科共同建立就业信息服务,为街道青年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就业率。

2010年年底前,与街道社保科就业部门、社区就业部门及驻街企业联合,设立街道招聘求职信息库,汇集企业招聘信息和辖区内青年求职信息,每日更新,专人维护,常年坚持,做到随时可了解本地区人员求职和招聘情况。

2011年—2013年,每年6月份联合驻街企业、街道社保科,由街道团委主办一次中等规模的人才招聘会。

2014年,在前三年工作成果基础上,召开创业成功报告会,邀请在街道协助下创业成功的青年讲述创业经历,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使更多的青年树立就业创业决心。

4.围绕中心,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力

团结带领全街青年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贡献力量。

深化“青年文明号”品牌建设,以每年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等为契机,开展青年志愿者扮亮沈城,环保实践活动。在全运会期间,组织街道青年志愿者在全街范围内开展“迎全运,从为做起”活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抵制不文明行为,为沈城增光。

计划于2012年举办上园街道杰出青年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单位推荐、社区投票、居民评选方式评选出上园街道十大杰出青年,树立品牌,带动辖区内青年争创行业先进,弘扬永不自满、攻艰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2013年—2014年在评选活动基础上,举办上园街道杰出青年人物座谈会,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结合各自职业特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我街经济及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二、工会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实践,与时俱进”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街道“新上园、新起点、新机遇、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新成果”工作指导方针,充分认识加强街道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完善街道、社区工会组织建设,建立有效的街道、社区工会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二)总体目标

根据上园街道非公企业小而散,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以建立非公企业联合工会的形式,把非公企业组织起来,保障劳动者权益,按照上级工会提出的“工会组织完善,维权机制健全,活动开展正常,基础工作扎实,经费依法收缴”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工会组织基础建设工程活动,加强各项工会工作,积极争创先进街道工会。

(三)主要任务

“两建三加强”:一是建立上园街道非公企业联合工会。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25人以下非公企业登记造册,认真规划做好非公企业联合工会的组建工作。二是建立上园街道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组织25人以上建会的未建会的非公企业建立工会联合会。加强街道、社区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和完善工会组织网络和功能。以“两个建立”活动的深入,带动工会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1.加强区域性集体合同签订与管理工作。

2.加强社区工会组织建设,落实各项工会工作。

3.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档案管理和体系建设。

(四)阶段安排

1.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上园街道非公企业联合工会、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的组建运行工作。

2.两年时间建立完善社区区域性集体合同签订管理工作和维权机制,做好源头维护。

3.按时完成上级工会、街道党工委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2010年下半年,街道、社区工会组织力量深入社区、企业宣传工会法、建会意义,打造建会的有益氛围,奠定建立非公企业联合工会的工作基矗

街道工会承担着地方工会和基层工会的双重职能,发挥着区总工会和基层工会的中间环节作用。因此街道工会工作必须措施具体办法得力,我们以五年规划为基础,圆满完成工会各项工作。期盼街道党工委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妇联工作

(一)指导思想

在上园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建设。

(二)工作目标

深入开展妇联工作,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妇女维权意识、深入挖掘典型,促进和-谐家庭建设、引领广大妇女同志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建设。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时代新女性。

2.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以《妇女法》、《婚姻法》、《劳动法》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做好妇女上访案件的调解工作,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新华社区是“辽宁省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示范站、辽宁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站”,在此基础上在各社区全面推广,使妇女儿童的权益充分得到保障。

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组织、引领广大妇女群众踊跃参加“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和争创“双合格”活动,在推动我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4.社区成立“巾帼家园”志愿者服务队,进行法律咨询、健康宣传、婚姻指导、等义务活动;成立“母亲劝说团”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劝导不文明行为、对网瘾少年进行劝导等;深入挖掘树立典型事迹:如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带头人、具有救死扶伤精神的胸科医院的医生、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王欣等。

5.深入开展各项活动:“三·八”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五·四”期间开展向先进女青年学习活动;母亲节座谈会;“六·一”期间开展“好妈妈亲自互动”活动;教师节期间召开座谈会:教学带头人介绍经验。

(四)阶段安排

1、打基础阶段(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区妇联交办的日常性工作,熟悉地区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2、巩固完善、提高阶段(利用四年时间):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和-谐家庭建设,树立典型、推广先进事迹,推动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四、关工委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用科学发展观总结过去,指导未来,使关工委工作健康有生机,取得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再创新佳绩。

(二)具体目标

1.提高青少年的基本素质。“以人为本,德育优先”。青少年德育教育问题,学校、社会、家庭对青少年素质教育都负有重要的责任,学校处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龙头”地位。因此,在辖区内的中小学校中组织开展“五老关爱课堂”、“英雄中队”、“家长学校”等各项活动,发挥“五老”政治理论过硬,社会经验丰富的优势,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参观9.18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开展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等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的基本素质。

2.保障青少年的基本权益。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基于这一点,今后五年中健全完善社区关工委“八大员”职能,发挥关爱课堂中法制帮教员,网吧义务巡逻员作用,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宣传实施活动,参与做好有关青少年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和维权的舆-论支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扫除、打击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和犯罪活动,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3.满足青少年的基本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也会给青少年的心态、行为带来深刻影响。在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必然渴望更高层次的精神给养,关工委工作应正视这种需求变化及带来的影响,全面把握正确引导、注重个性、区分不同、有的放矢的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呼吁推动解决青少年学业负担问题、维护校园安全、组建治安巡逻队伍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为青少年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造平静祥和的外部环境。

4.增强青少年基本技能。为了青少年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其成长过程中应重视基本生存技能的职业教育,关工委要坚持利用“五老”生活经验丰富的优势,搭建青少年学习生活技能的舞台,培养他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面对艰苦的生存能力,衣食住行的生活能力。通过开展感恩、立志、学习技能、社会实践各项教育,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竞赛等有益活动,为他们将来的市场竞争和自主发展积累经验、积蓄能量。

(三)主要任务

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五老”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做好做细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

1.“急党所急,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为培养教育和关爱孩子们去扎实工作,全心全意为青少年服好务。

2.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认识,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贡献。

3.正确把握自己的地位。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以关工委的积极作为和成果,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不断发展。努力实践“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能有为”。

(四)保障措施

1.统一命名。由区、街关工委下文为街道各社区“学雷锋中队”命名、授旗。使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得到普及和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形成机制。各社区关工委将学雷锋活动(每年两次主题活动)制度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考评,记入“思行”存折中(重新启动),并做到定期总结表奖,激励他们做雷锋式好少年。

3.拓展队伍。由社区向学校拓展由“学雷锋中队”到“学雷锋团支部”“学雷锋小队”等。三年之内,8个社区关工委对八个校内中(小)队,及本社区对幼儿园。

4.典型带动。在对未成年人开展学雷锋活动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青少年及“五老”,要树立典型,学有榜样。对周边的中小学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及学科带头人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支持。

篇7:教学工作五年规划

指导思想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树立人人成才、全面发展、系统培养的观念,立足我校学科优势与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创建本科教育品牌。建设目标

1.获批1~2个校级特色专业; 2.建设3~5门精品课程;

3.建设5门左右高水平的公开视频选修课程; 4.编撰3部左右的精品教材;

5.力争获得1~2项省部级教学建设项目; 6.力争获得1~2项省部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7.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教师和教学人员的工作,而且是学院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是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任务。因此,全院上下都要积极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保障。具体而言着重建立四个机制:

1.建立两级管理三级保障机制

学院实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确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主导地位和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学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三级保障就是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要明确三级保障的权责关系。学院党政一把手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切实把主要精力真正聚焦到教学工作上来,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2.建立教学经费投入保证机制

学院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逐步加大对教学实验室、图书资料、学生文化的投入,通过努力和向学校积极争取,不断加强学院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改善教学运行环境。完善以开课数量、学生人数、师资结构和资源使用效率为主要依据的奖励性分配机制。

3.建立教学激励机制

落实教学团队负责人与学科方向带头人、教学研究项目与科学研究项目、教学研究成果与科学研究成果“三个一视同仁”,引导学院教师倾心人才培养,着力提高质量。打通教学科研工作量,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学院逐步探索制订教学“质”和“量”相结合的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和分配激励办法,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标准和条件中,进一步加大教育教学业绩的比重。

4.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自觉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优先考虑提升质量的建设措施,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投入教学、学科支撑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学院努力构建“五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动“评教、评学、评课程、评专业、评管理工作”,形成教学工作齐抓共管立体化、多层次的运转机制。

具体内容

一个中心:教学工作为中心

今后五年,牢固树立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院的生命线,把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硕士生培养为辅助,以书院教育为特色,全面推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一批优秀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今后五年,学院要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力争在全院上下形成全员重视教学、决策突出教学、制度规范教学、经费优先教学、教师潜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宣传教学的良好氛围。五大行动计划

一、特色专业打造计划 建设目标

今后五年要明确特色专业建设的理念、目标、思路。优化师资结构,规划建设1~2个校级特色专业,从建设院级特色专业开始,使这些专业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特色。其中,中文专业成为校重点专业,秘书学、旅游管理两个专业达到校内一流水平,成为校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校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建设举措

1.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内课堂与校外顶岗一体化; 2.研讨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3.根据“共建、共管、共享”原则,建好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4.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

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建设目标

建立科学多样的成才评价标准,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积极改革以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树立“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人才发展观,将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文素质拓展计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人人成才,多元发展”的人才质量观,实施个性化培养计划,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设立以书院制为载体,地方文化课程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建设举措

1.个性化培养目标。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将采取放开专业选修课、增加专业选择机会等措施,统筹好基本培养规格与个性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基本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教育的关系,建设集学生选课、创新教育项目、素质学分登记、家长跟踪、社会评价、交互指导与微信、腾讯QQ、博客等交流功能于一体的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管理平台。

2.人文素质拓展课程。通过书院制建设,将素质学分纳入学分体系,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开发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力点,通过构建素质学分超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创建素质教育活动品牌。

3.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以学校公共选修课程为载体,建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如慕客、微课程、视频课等,重点建设5门左右的人文、艺术类选修视频课程,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同时优化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的创新。

三、教学成果培育计划 建设目标

学院依托校级教改项目和教改成果进行培育,加强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扩大改革成果应用范围与应用成效。今后五年,学院拟立项培育3-5个已有初步成效的教学改革项目,或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创新发展的项目;从中推选参评省级教学成果培育建设项目。力争获得1~2项省部级教学建设项目;1~2项省部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建设举措

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宗旨,以对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机制与途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突出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际运用。具体建设举措如下: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项目;

2.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通过开展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加强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项目;

3.结合学院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的项目,如中文系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构建项目,旅游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项目等。

四、教学团队构建计划 建设目标

各系部先按专业组建教学团队,进一步打造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团队,鼓励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今后五年,学院从系级教学团队中择优选出2~3个作为院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为申请校级教学团队做准备。

建设举措

教学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建设举措如下:

1.组建各系部教学团队。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所有专业必须建设教学团队,鼓励各系部建设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必须建设课程团队。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有明确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选拔教学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具有教授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及创新性学术思想。致力于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趋势,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专业、行业现状,追踪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不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

4.加大教学研究力度。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积极推动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教学团队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积极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根据需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使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和原版教材充实到教学中。

五、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计划 建设目标

通过五年时间,使全院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建设举措

1.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将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各自承担的专业课特点,以专业课为载体,善于发掘并讲出自然科学中所渗透的人文内涵,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这种人文素质教育会更为深刻具体,更具说服力。

2.提高教师队伍文化素养,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师资保证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培育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天然独特的作用,要培养和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是关键。

3.加强高等院校的人文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浓厚人文氛围的熏陶作用

针对理工科大学的特点,人文社科活动的内容可设法与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相融汇、相交叉,多举办“科技与社会进步”、“科学家成才之路”一类的科技人文知识讲座、报告会或影视、文艺表演等。丰富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使理工科学生自觉地接受人文素质的熏陶。

4.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人文素质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升华

篇8:高校科研工作五年规划

关键词:科研项目,统计分析,科研评价

高校科研工作的规模和层次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科技成果的多少和档次的高低则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所高校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科技实力。为充分认识安徽科技学院的科研现状, 以年度科技统计报表为切入点, 对近年来该校的科技统计数据进行了翔实的研究, 并针对主要数据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2004—2008年度在科研管理部门登记的纵向立项项目。统计以项目获批时间为准, 不考虑项目的启动和完成时间, 其目的在于限定统一的时间段, 使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对登记在册的 519个研究项目, 按项目级别、资助经费、项目类型和所属学科等进行统计分析。项目级别采用通常的四分法, 即国家级、省 (部) 级、厅 (市) 级及校级项目。课题类型采用三分法[1], 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 (也称之为发展研究) 三种。虽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上有严格的区分[2],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把握, 鉴于此, 考虑到项目的具体特点, 我们把后二者合并统计, 称之为应用与发展研究。学科分类主要参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分类目录及代码》, 并结合该校的科研实际情况, 按照农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四大类进行统计, 其中:农业科学类主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兽医学、水产学等;自然科学类主要包括数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工程技术类主要包括机械工程、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等;人文社科类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等。

2 结果分析

2.1 项目级别

十五期间该校共主持纵向科研项目519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 占2%;省 (部) 级项目44项, 占8%;市级项目153项, 占30%;校级项目312项, 占60% (见表1) 。

从表1数字可见, 该校科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总体来看, 科研立项数目呈波浪式上升态势, 成绩斐然。科研项目来源渠道不断拓宽, 国家级项目数逐年增加, 而且省攻关项目、省自然基金、省年度重点、省软科学项目等省级项目均实现了稳步增长。2005年该校申请的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获批, 首次实现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2006年学校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准立项, 打破了学校未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历史, 标志着该校相关学科已得到较大发展, 科研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第二, 虽然近年来该校在科研项目级别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但国家级、省 (部) 级科研项目所占的比重偏低, 校级科研项目所占比重过高, 说明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处于发展阶段, 高水平的项目少。

2.2 项目资助经费

从表2中看出, 该校科研投入逐步加大, 获经费资助总额逐年上升。2004—2008年度, 立项的519项纵向项目共获经费资助1 716.9万元, 平均资助强度3.31万元/项。主要经费来源于国家级科研项目, 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占总经费的43%, 省 (部) 级项目经费占总经费的23%, 市级项目经费占总经费的11%, 校级项目占总经费的23%。而且自2006年以来, 国家级项目的资助额度每年都保持在200万元以上, 说明课题的申报质量在逐年提高。

2.3 项目涉及的学科 (专业)

从表3可见, 该校不同学科之间科研发展极不平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 农业科学, 主要是农学、畜牧学、兽医学等学科优势明显, 研究特色突出。在立项的519项项目中, 农业科学立项197项, 占项目总数的38%;在获资助的1 716.9万元科研经费中, 农业科学获资助1 308.4万元, 占总经费的76%。而且立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全部来自农业科学。第二梯队,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这两大类学科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实力, 科研业绩稳步上升, 发展态势良好,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梯队, 工程技术。这类学科科研起步较晚, 技术基础相对薄弱, 承担科研项目数量少, 层次低, 主要是校级项目, 而且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2.4 项目研究类型

从表4可见, 第一, 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构成学校科研的主体, 这类项目占立项总数的89%, 其经费占总经费的90%。这不仅与学校“以应用研究为主, 适度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定位相一致, 更重要的是为学校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储备了技术、人才和力量。第二, 基础研究偏弱。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普遍偏低, 仅占研究与发展的6%, 而世界普遍水平在10%—15%[3]。该校的基础研究项目仅占所有项目的11%, 科研经费占总经费10%。基础研究体现了国家目标和学科前沿[4], 基础研究的低投入直接影响着科研的发展方向和科研水平。因此适当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 强化科技人员参与基础研究的意识, 既是国家经济和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增强总体竞争实力的必然手段。

3 讨论

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拥有近60年历史的省属本科院校,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 基础条件日益完善。近年来, 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提高科研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传统领域的研究优势, 另一方面紧跟世界高新科技发展动态, 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拓新的研究方向, 使学校科研立项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通过以上分析, 也暴露出该校科研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3.1 实施人才兴校战略, 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以提高层次为目标,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根据“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和顶尖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 全方位、多层次加强队伍建设, 扩大队伍规模, 改善队伍结构。重视发展和培育高水平的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加大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 对在科研工作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要给予重点扶持。着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鼓励青年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在创新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 让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营造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工作的氛围, 依托研究机构和重要科研项目, 有效地组织整合本学科的学术队伍, 在研究工作中培养锻炼教师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提高业务水平, 造就更多的学术骨干和优秀群体, 尽快培养一支水平较高、业绩突出、团结协作、具有奉献精神的科研队伍。

3.2 加强合作, 提高科研项目水平

当前,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交叉和科技日新月异, 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校内不同学科之间展开合作, 更要走出校门, 利用学校所处的有利环境, 积极与其他机构、专业领域交流合作, 在合法、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不拘形式, 广泛寻求合作, 以形成最大合力, 提高科技竞争力。学校科研工作要实现更大的突破, 就必须参与到高级别的科技项目竞争中去, 争取课题的立项和资助。协调好科研课题立项中量的增长与质的提高之间的关系, 是科研管理部门未来科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5]。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发挥实验室对所在学科科研工作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积极组建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整合研究力量和方向, 充分发挥科研群体优势, 依托现有的重点学科和传统优势, 挖掘有潜力的项目给予适当倾斜, 努力实现重点科研项目申报上更大的突破。

3.3 理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与发展研究的关系, 为学校科研水平上层次打下坚实基础

基础性研究是学校科研的根基, 服务于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因为基础性研究的支撑, 能够迅速产出成果, 产出明显的科研和社会效益。因此, 加强基础性研究, 形成优势和特色, 使之成为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的协动力, 继而为科研水平不断发展增强后劲。

3.4 加大科技投入, 为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科研经费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要想科研出成绩, 必须为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不竭的驱动力, 保证一定量的科技投入, 并通过加大投入鼓励教师进行科技创新, 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从而更好地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同时, 应统筹管理, 既要逐步完善相关的制度以保证科研经费正常使用, 又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经费使用的协调工作, 避免重复投资。另外, 加强与企业或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也是解决学校科研经费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 两者相互依托、取长补短, 这样既可以扩大经费来源, 又可以吸取先进经验, 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司.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统计手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7:5-16.

[2]金良浚.研究开发管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6:1-10.

[3]赵平, 卢耀祖.科研选题的基本思想[J].科研管理, 1998 (5) :62-66.

[4]董博玲, 刘桂华, 任阿丽.重视基础研究, 提高地方高校的科技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 1998 (6) :30-31.

上一篇:小班降好吃的糖果教案反思下一篇:粮食加工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