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爱子的故事

2024-07-23

历史上爱子的故事(通用13篇)

篇1:历史上爱子的故事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篇2:历史上爱子的故事

周豫的做法很特别。他不将鱼杀死,而是把它们放入一锅清水中,锅底用文火慢慢加热。刚入锅的鳝鱼,自由自在地在锅中游动,它们丝毫感觉不到死亡的钞针已经咔咔作响。

水温逐渐升高,鳝鱼们好像无知无觉。据说,用这种方式煮熟的鳝鱼,由于不会经历被杀的过程,它们不会挣扎,所以肉质鲜美。

一锅汤慢慢煮沸,周豫将锅盖掀起时,看到了奇异的一幕。锅中有一条鳝鱼的头尾已经煮熟,但它的腹部竟然向上弓起,露出在沸汤之外。这条鱼虽然早已死去,它的身体却保持弯起的姿势而不倒下。

周豫心生好奇,立刻将这条姿势奇特的鳝鱼捞出锅来。他找来一把刀,将这条鱼轻轻地剖开。他想知道,这条鱼为何要将弓起腹部保持这样一个奇怪的姿势。

鱼腹破裂处,露出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

原来,这条母鳝为让肚子里的孩子避开滚烫的汤水,它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中,将腹部弯起,直至死去!

目睹此景,周豫呆呆地站在那里,泪下潸然。

篇3:历史故事在课堂上的运用

一、利用小故事, 导入新课

利用小故事来导入新课,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接触到课本上较难获知的历史, 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 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 我在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 他在其母亲教导下, 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 勤学苦练, 学了一身好武艺, 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 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 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 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 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 岳母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牢记母亲的教导, 后来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 这节课就给大学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急切盼望我讲解新课。再比如, 讲“1794~1814年的法国”一节, 设计这样的序言:“同学们, 过去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个人历史知识贫乏, 当问到他拿破仑是何许人时, 他竟说‘霸王能举千斤鼎, 何况拿破仑了?那么我说的这个拿破仑是什么人物呢?拿破仑身高一米六八, 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他参加过多次战斗, 但没有负过一次伤。如此伟大的拿破仑在1794~1814年的法国历史舞台上起了什么作用,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 学生的印象很深。总之,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历史小故事导入新课, 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增添了历史课堂的生动性, 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 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利用小故事, 突破重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 每一节历史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就成为老师们头疼的事情, 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照本宣科, 毫无新意, 还要逼迫学生认真听讲, 与其这样, 不如利用历史小故事来突破重难点。比如, 讲述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 戚继光抗倭是本课的重点。我在讲课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戚继光跨上战马挥舞双剑, 东砍西杀, 他的部下大声疾呼:“主帅冲锋了。”士兵们听到喊声, 顿时精神大振, 英勇无比, 经过这场拼杀, 将敌全部歼灭, 经过四年的战斗, 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肃清, 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 为驱走倭寇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产生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 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 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 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 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小故事, 完成模块间的过渡

在历史教学中, 如何在讲课时, 让不同的模块和内容间的过渡更顺畅,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好的过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连贯, 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比如, 在讲解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一课时, 在讲解秦的疆域统一到度、量、衡和货币统一时, 我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内容间的过渡, 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说:“同学们, 秦王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重任, 是何其伟大!但在刚统一后的秦朝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 一位名叫张三的原齐国商人来到秦朝的首都咸阳做生意。当张三来到市场上后:他看到咸阳市场上的粮食非常的便宜, 于是张三想购买一批粮食卖到其他地方。没想到, 咸阳量粮食的斗比其他地方要小得多, 如果再卖到其他地方肯定要亏本。中午到了, 张三来到客栈, 可他的钱是刀币, 而咸阳的钱却是圆形方孔钱, 连客栈也住不成了。同学们, 大家想一想:张三的问题该怎样解决才好呢?”利用这个简单的小故事, 就顺理成章地从秦的疆域的统一, 过渡到了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这一目的内容。学生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容易接受, 还对秦朝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合理利用小故事, 预留悬念

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 在一节课的结尾部分, 创设情景, 给学生们留下一个学习中的悬念, 让学生对你的历史课堂有所期待, 可能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共同追求。在讲课时, 预留悬念, 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与文献, 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 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比如, 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中“女皇武则天”一节内容时, 我给学生讲到:“武则天晚年时, 对于李姓子孙为帝, 还是将皇位让给自己的侄子, 一直拿不定主意。而且, 由于武则天的犹豫不定, 导致李氏皇族与武氏家族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那么, 武则天到底将皇位传给了谁?历史又是怎样演绎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揭开谜底。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 不断获得知识, 开阔眼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利用小故事预留悬念, 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让历史源远流长。

在历史课教学中, 小故事能够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识记,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学生主动性。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小故事都能起到如上所说的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和利用历史故事上要恰如其分。

1.故事应服务于历史教学的目标

历史课堂上讲故事, 不能是随性的、漫无目的的, 更不是单纯的着眼于课堂活跃或“热闹”, 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而是必须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讲故事永远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2.选择故事应注意的三要素

(1) 选取的故事首先要真实。

故事的真实性是历史学科的必然要求, 真实性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

(2) 选取的故事要生动感人。

故事被引入课堂教学, 最原始的原因大概就是故事的趣味性, 能够很好地发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3) 篇幅适宜。

故事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手段, 而不是目的。如果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讲故事上, 降低了教学的效率, 是有违我们的初衷的。因此, 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照顾到故事的篇幅, 合理地安排故事的篇幅, 尽最大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故事精彩, 而不是为了故事的详细丰富而面面俱到浪费时间。

总之, 上课就要让学生感到新奇, 有悬念, 愿意学, 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 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 进行大胆的尝试, 力求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应用历史小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篇4:历史上爱子的故事

如果问父母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许多父母都会这么说:“希望孩子成为精英。”鉴于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功课都很重视。但是,如果换另一种角度,看看公司里和我们共事的人都毕业于哪所学校,这些对我们而言到底重要不重要?还有,我们的同事学过钢琴、精通英语,这会成为我们与其共事是否愉快的最主要因素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张大光的回答是:个性!他认为,教养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关注孩子个性、观念和习惯的养成,尤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会不会打扰到别人。

大学期间,张大光读了大量的书籍。阅读让他喜欢上了独处和思考,其他同学都去考研时,唯独他无动于衷,并受到很多冷嘲热讽。张大光就用《白鲸记》中的船长、《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和《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鼓励自己:“决定就决定了,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踏入社会后,张大光到唱片公司做营销员,一干就是十几年,其间不免遭受挫折,但书本给他的力量,让他承受住了那些打击,而且抗压性和耐挫力不断增强。这也是他后来能够力排众议,圆了自己创办故事屋梦想的动力源。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张大光带他到超市购物,有个人站在冷冻柜前,挡住了儿子的去路。让张大光没想到的是,儿子不是绕路,而是直接用手拨开挡在前面的人,然后去开冰箱门。儿子眼中只看到冰淇淋和汽水,当有障碍物阻挡时,第一反应就是马上排除。从孩子的角度看,他并非出于恶意,但家长是否可以对此置之不理?当然不行。

“来,你回来,快跟叔叔说‘对不起’。”张大光说。等儿子道完歉,他便跟儿子当场演练:“你看,如果你在这里买东西,爸爸这样把你推开,你会觉得怎么样?”儿子说:“不舒服。”

女儿小时候喜欢用指甲抓别人。前两次张大光劝告她:“你不可以这样抓人家。”可是女儿依然爱抓。到了第三次,他便把女儿叫过来,也用指甲抓她。但他很小心地控制力量,避免伤到她,只让她感到痛。“好痛啊。”女儿叫了起来。张大光说:“对啊,你这样抓别人,别人也会痛啊。”如果女儿下次忘记,不小心又去抓别人,张大光就说:“看,你又抓人家。”女儿就会赶快跑去跟别人说“对不起”。

言传身教很重要,但是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早地养成好习惯。儿子出生前,张大光就发誓,一定要讲故事给他听。在产房,看到那个眉毛短短、眼睛紧闭、小嘴嘟嘟的家伙,他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宝贝。几个月过去了,儿子终于长大了一点儿,他心想:我终于可以给宝贝讲故事了。

玩出来的故事更精彩

每到周末,张大光都会请超级好友“包子先生”提前将秘密武器送到故事屋。然后,他才安心地带着一大包东西,出去当义工。多年前,因为见证了“说故事”对儿女成长的巨大影响,他毛遂自荐到书店当“说故事爸爸”,一当就是两年。

第一次当义工,张大光没有带书,而是带了超级大好人“包子先生”帮他准备的十张大图。“从前,有一只狮子在森林里散步……”张大光打开那些大图,看着那些从书上扫描下来的美丽插图,开始讲故事。小朋友全“哇”地惊呼,目不转睛地看着图。他们一边听张大光讲,一边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听完第一个故事,接着听第二个。50分钟的时间内,没人吵闹,没人推挤,全部乖巧地坐着,让旁边的家长和书店店长都感到不可思议。

“张爸爸,你怎么这么厉害?”许多人问。其实,张大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魔法,他只是从小朋友的视角来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听故事的是小朋友,不是可以被遥控的机器人,他们觉得无聊,就会躁动;听不懂、看不到,就会坐不住;觉得不好玩,就会分心,然后找人玩耍说话。他们只在乎一件事:今天来这里好玩吗?

张大光刚开始为孩子说故事时,孩子们并不认识他,对他也并不亲近,但是,等他故事一说完,孩子们就好像跟他认识了一辈子似的,一窝蜂似的跑过来抱他、亲他。再次见到,孩子们记得他是“张爸爸”,像是好久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给他一个暖暖的微笑。张大光说,那种微笑,像在冬季寒风凛冽的日子,起床看到太阳一样让人感动。

就是这样的感动,激发了张大光日后创业开故事屋的想法,也一路支持他,走过创业的种种挫折。

他经常叮嘱故事屋的老师:“故事的服务对象是孩子,所以,我们要永远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一天,故事屋来了20个小朋友,有的比较害羞,慢熟,甚至怕生。张大光就想,如何让这样的小朋友觉得接下来的活动非常有趣?于是,张大光在带小朋友走进可爱的童话房间听故事前,这么开场:“你们上好厕所了吗?”孩子们齐声回答:“上好了。”张大光接着故意提高嗓门:“要进去睡觉啦。”“哈哈哈。”孩子们一片笑声。“哦,不是去睡觉?那进去洗澡好了。”张大光故意装傻。在哄堂大笑中,有个小朋友立即纠正他:“不是去洗澡啦。”张大光一拍脑门:“那我们还是进去上厕所好了。”这样简单的迷糊,常常能让孩子们在一片笑声中放松下来,很快消除陌生感。

张大光说,小朋友是种“气氛动物”,当他们觉得好玩的时候,就不会感到紧张,并且很容易融入故事情节中。

遇到小朋友说反话或者讲脏话,张大光就会停下来跟他说:“这个很难听,可不可以不要这样说?”这样,小朋友会安静一会儿。然后,小朋友可能会再来一次,一直重复,测试大人的底线。这时,张大光会跟其他专心听故事的孩子说:“小朋友们,不好意思,等一下。我们休息一下哦。”张大光停下来,微笑地盯着那个乱讲话的小朋友。于是,那个小朋友会觉得不好意思,也偷看张大光。如果有其他小朋友骂这个小朋友,张大光会说:“你们不要骂他,是我要休息一下。”他为什么一直强调是自己要休息一下呢?因为旁边可能有小朋友的父母,处理不好的话,会变成当众在羞辱人家的孩子。因此,张大光始终保持微笑。

这样持续几十秒后,乱讲话的小朋友会觉得很尴尬,这时张大光就会问:“我可以继续讲故事了吗?”一般这时候,小朋友会点头,之后也就不会再说难听话了。

“小朋友,故事说完了,请大家举起手,帮张爸爸一个忙。”为了不让故事结束时突然喊“解散”,大家觉得怪怪的,他设计了一个超级好玩的活动——让小朋友在他喊“出发”后,用手把爸妈的脸轻轻地压扁,并且说:“你好可爱哦。”接下来的画面真是超级有趣,小朋友们真的把爸妈的脸压得超级变形,大人小孩都笑得很开心。

直到现在,张大光仍然很享受每天为孩子说故事的时光,更开心地跟他们一起“玩”故事。后来,张大光发现,许多爱说故事的父母和他一样,因为从自家孩子身上发现了说故事的好处,去当起了说故事的义工。

通过故事改善亲子关系

一天,一位公司老总来到张大光的故事屋,混在一群听故事的小朋友和妈妈里面。故事开讲后,大家听得出神,并跟着故事的情节笑得东倒西歪,可这位老总却双手交叉抱胸,一脸不情愿的表情。张大光听说,他是被老婆骗来的。

不久前,这位老总的爱人带着孩子来故事屋,看到头发花白的中年“张爸爸”像个疯子似的在台上说故事,跟全场小朋友玩成一团,觉得很惊讶。她心想,怎么会有这么好玩的爸爸?原来爸爸也可以讲故事啊!于是,她回家就打起了“改造”老公的主意:“你就进去陪孩子听嘛。”在老婆大人的“指示”下,这位老总只好勉为其难地走进故事屋,陪女儿听故事,顺便看看台上这个说故事的男人,到底有什么本事。

张大光讲完第一个故事后,这位老总放下了双手,讲到第二个故事,他终于笑了。从此,这位老总经常带女儿来,成了故事屋的常客。

后来,这位老总获悉那个疯疯癫癫的“张爸爸”竟然是故事屋的老板,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开始编故事给女儿听。他编的机器人与机器城堡的故事,女儿爱听得不得了,一直缠着他讲。最后,这位老总竟把那个故事编了好几十集。

张大光和这位老总熟悉后,就跟他开玩笑:“您可以出书喽。”再后来,张大光还听说,那对父女的感情变得超级好,那位老总还到女儿的班上讲自己编的故事,受到全班同学的欢迎。

【编辑:潘金瑞】

篇5:有关历史有名爱子故事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到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训俭示康》。

他在文中说道,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因为俭约而遭到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说,近年来,风俗颓败,讲排场,摆阔气,当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农夫也脚上穿着丝鞋。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日营聚”,大操大办。他对这种奢靡的风俗感到痛心,为此而慨叹道:“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随后,司马光赞扬了宋真宗、仁宗时的李沆、鲁宗道和张文节等官员的俭约作风,并援引张文节的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告诫儿子这句至理名言是“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接着,他又援引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的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接着,他对道德和俭约的关系作了详尽的解释。他说:“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反之,“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为了教育儿子警惕奢侈的祸害,常常详细列举史事以为借鉴。他对儿子说,西晋时“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祟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准生活“豪侈冠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篇6:古代爱子故事

★ 历史名人故事

★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

★ 历史名人李白的故事

★ 历史名人老子收徒弟的故事

★ 名人的故事:李苦禅两训爱子的故事

★ 郑板桥爱子阅读答案

★ 短篇故事范文

★ 故事怎么写 范文大全

★ 坚持就是胜利故事

篇7:历史上诚信的故事

战国时,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惟恐老百姓不信,于是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说:“让我试试看吧!我去把城门那木头搬走,要是官府赏钱,就说明他们还讲信用,往后咱们就听他们的;如果不赏给,就说明他们是愚弄百姓。他们往后说得再好,我们也不信他们那一套了。”说罢来到城门前把那根木头搬走了。商鞅听到这一消息,马上命令赏给那人五十金。那位壮汉看到自己果真得到了五十金,不禁开怀大笑,一边炫耀那五十金,一边对围观的老百姓说:“看来官府还是讲信用的啊!”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了整个秦国,商鞅这才下令变法。

篇8:以故事为媒,上一堂好的历史课

将历史事件作为故事来讲, 使事件更具趣味性。记得在给学生讲慕尼黑阴谋的时候, 我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的:当时的英国首相是张伯伦, 这位老先生虽已年过花甲, 但是还单纯的像个小姑娘, 就为了希特勒的一句话“苏台德区, 这是我在欧洲的最后一块领土要求” (同时在地图上指出苏台德区的地理范围) , 一辈子没做过飞机的张老先生晕着飞机, 不辞劳苦的从伦敦飞到慕尼黑, 同希特勒、墨索里尼谈判, 而捷克的代表只能坐在会场外的长条凳上, 等着签字。……当签完字后, 张老先生又迫不及待飞回伦敦, 还没下飞机, 他就挥舞着《慕尼黑协定》向大家宣布, 看, 我给欧洲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 话音未落, 希特勒就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事件不能等同于故事, 但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 讲述者可以适当的加工、提炼, 赋予历史事件以生动的故事情节, 由此勾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 就这一个例子来说, 老师就可适当的引导或者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疑惑:张伯伦为什么轻信了希特勒?为什么捷克的代表只能坐在会场外的长条凳上?慕尼黑阴谋的危害是什么, 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围绕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 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的背景等内容就很容易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故事, 具有夸张、虚拟的成分, 但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上, 进行适当的加工和修饰, 无疑比枯燥的事件叙述更具吸引力, 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 在授课中, 我尽可能的搜集、整理、甚至自创一些历史小故事, 并围绕这些小故事设计一些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通过引导, 自己解决问题, 由此使学生自觉地步入历史的长河, 探索历史发展的脉络。

通过历史故事的展示, 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历史、对比历史。比如:对比东西方的神话传说, 有助于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九年级的长期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难理解, 经常以东方的观念看待西方的文明, 如果不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历史很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很容易把其想象成与我们中国差不多的情景, 但是如果单纯的去比较、讲解, 又非常的枯燥无味。为此经过比较研究, 我在授课中, 选取了几个故事节点来引导学生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讲到古希腊历史的时候, 我从众多的神话传说中选取了《爱琴海的传说》、《克里特岛的来历》等素材, 重点讲述众神之神宙斯如何诱骗人间少女欧罗巴, 在克里特岛生下强大的弥诺斯王, 而弥诺斯为称霸地中海, 与海神波塞冬达成协议, 后又违背协议, 波塞冬一气之下, 命令一只大公牛与弥诺斯的妻子结合生下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弥诺陶洛斯, 而后雅典王子忒修斯决心为民除害, 自愿作为祭品到了克里特岛, 并与美丽的克里特公主相爱, 在公主的帮助下, 杀死了怪物, 在成功逃离后, 忒修斯由于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忘记了与其父亲当初的约定, 没有把黑帆换成白帆, 结果其父伤心的跳崖自尽, 后人就将这片海域更名为爱琴海。而后又讲了爱琴海的另一个传说, 即竖琴师琴与年轻的国王之间的悲欢离合。

通过这些神话传说, 很容易引导学生对比出古希腊的神和中国的神的不同, 总结出中国的神大都高高在上、充满了神秘、不食人间烟火, 而古希腊中作为众神之神的宙斯以及众多的古希腊的神, 都是既有着神性的一面, 也有着人的七情六欲。宙斯是个“花心大萝卜”、赫拉是个“醋坛子”、女神们也会为争最美的头衔而争吵不休……。由此引申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指出学习世界历史, 特别是欧洲的历史, 不能用中国传统的观念去理解, 而应站在欧洲文化的角度上去理解欧洲的历史。

诙谐的讲解, 更助于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既然是讲故事, 就不能像叙述一样平铺直叙, 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在情节上要有一定的跌宕起伏, 在语调上要讲究抑扬顿挫, 对于一些事件、一些人物可以适当的调侃和发挥, 当然, 绝不应该出现侮辱、贬低甚至谩骂等低俗的声音。

在讲到西安事变时, 张学良一是书谏, 二是哭谏, 最后才兵谏, 兵谏那是大逆不道的事, 但张杨义无反顾的做了, 为了啥?为了中华民族的抗日大业!但兵谏之后呢?张杨还没想好咋办呢, 于是把这个烫手的山药给了共产党, 共产党咋办呢?杀还是放?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 做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但放蒋介石是以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为条件的, 于是周恩来赶赴西安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谈判过程是艰苦的, 最后在没有任何人在场、没有任何记录的情况下, 张、周、蒋三人进行了一次长谈, 谈判的内容随着他们的相续离世至今是一个谜, 但结果大家都熟知了, 于是我把对这次谈判的遐想交给了学生, 学生有着许多的奇思妙想, 最离奇的是, 有的孩子竟然接着我的故事讲了下去:当时张学良按着蒋介石, 周恩来一边拿着笔敲着蒋的光脑门, 一边说道, 我让你不抗日, 我让你中国人打中国人, 你要再不停止内战, 我就代表中国人民把你的光脑门敲成红脑门……, 于是乎, 蒋介石终于受不了了, 在口头上答应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当时学生哄堂大笑, 个别学生还开始模仿起来, 我在学生笑完闹完后, 对这位学生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给与了肯定, 但及时的给学生指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用简单的好和坏定论, 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的去分析。比如蒋介石, 他对抗战还是做出了贡献的。

在将历史事件编成故事中, 需要丰富的知识为依托, 这些知识既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 还应该到历史文化古迹中去亲身感受。比如在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容时, 如果没有大量的史料为依托, 只单纯的依靠教科书, 很难再现毛泽东当时面临困境时所做出的决策的英明与伟大。以前我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 因而每次讲这个内容是都是泛泛而谈, 但自从去过井冈山后, 对这一段历史的理解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四个月, 但是, 毛泽东的思想精髓恰恰就在这时候形成的。秋收起义时红军有五千余人, 但到了文家市就只剩下二千三百余人, 三湾改编后只有七百余人, 毛泽东带着这七百人上了井冈山, 其中如何说服袁文才、王佐, 如何作群众的思想工作, 如何打土豪分浮财等等, 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没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是很难讲出生动而又有趣味的故事的。

讲故事, 学生是否爱听, 靠的一是丰富的内容、二是围绕内容、人物的特点而使用与之相配套的声调和表情, 辅之以必要的动作, 以此将学生带入一种情境, 学生只有和你一样融入了故事或者说历史事件中, 才能产生共鸣。记得在井冈山倾听烈士后代讲述老一辈抗争事迹的时候, 虽语言朴实无华, 但自然而然的就能读懂其中蕴含的真情实感, 自然而然的受到感动而融入其中。试想下:同样一个故事, 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出来和用声情并茂的方式讲出来, 哪一种更具有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

篇9:历史故事在课堂上的运用

历史教学 历史故事 学习积极性

历史课堂本来就应该是生动有趣的。但细细看一看课本,你会发现内容是枯燥乏味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历史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历史故事的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力求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应用历史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利用小故事,导入新课

利用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接触到课本上较难获知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我在讲了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一直打到了宋朝都城汴梁,国家和人民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用针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牢记母亲的教导,后来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岳飞抗金的故事?”学生回答:“想听。”我说:“好,这节课就给大学讲述有关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急切盼望我讲解新课。再比如,讲“1794~1814年的法国”一节,设计这样的序言:“同学们,过去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历史知识贫乏,当问到他拿破仑是何许人时,他竟说‘霸王能举千斤鼎,何况拿破仑了?那么我说的这个拿破仑是什么人物呢?拿破仑身高一米六八,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参加过多次战斗,但没有负过一次伤。如此伟大的拿破仑在1794~1814年的法国历史舞台上起了什么作用,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导入新课,学生的印象很深。总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历史小故事导入新课,可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增添了历史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利用小故事,突破重难点

在历史教学中,每一节历史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如何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就成为老师们头疼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在照本宣科,毫无新意,还要逼迫学生认真听讲,与其这样,不如利用历史小故事来突破重难点。比如,讲述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时,戚继光抗倭是本课的重点。我在讲课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戚继光跨上战马挥舞双剑,东砍西杀,他的部下大声疾呼:“主帅冲锋了。”士兵们听到喊声,顿时精神大振,英勇无比,经过这场拼杀,将敌全部歼灭,经过四年的战斗,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驱走倭寇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产生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比敬佩,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个小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小故事,完成模块间的过渡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在讲课时,让不同的模块和内容间的过渡更顺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好的过渡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连贯,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比如,在讲解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一课时,在讲解秦的疆域统一到度、量、衡和货币统一时,我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故事,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内容间的过渡,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说:“同学们,秦王完成了统一天下的重任,是何其伟大!但在刚统一后的秦朝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名叫张三的原齐国商人来到秦朝的首都咸阳做生意。当张三来到市场上后:他看到咸阳市场上的粮食非常的便宜,于是张三想购买一批粮食卖到其他地方。没想到,咸阳量粮食的斗比其他地方要小得多,如果再卖到其他地方肯定要亏本。中午到了,张三来到客栈,可他的钱是刀币,而咸阳的钱却是圆形方孔钱,连客栈也住不成了。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张三的问题该怎样解决才好呢?”利用这个简单的小故事,就顺理成章地从秦的疆域的统一,过渡到了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这一目的内容。学生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容易接受,还对秦朝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合理利用小故事,预留悬念

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在一节课的结尾部分,创设情景,给学生们留下一个学习中的悬念,让学生对你的历史课堂有所期待,可能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共同追求。在讲课时,预留悬念,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与文献,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比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中“女皇武则天”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讲到:“武则天晚年时,对于李姓子孙为帝,还是将皇位让给自己的侄子,一直拿不定主意。而且,由于武则天的犹豫不定,导致李氏皇族与武氏家族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那么,武则天到底将皇位传给了谁?历史又是怎样演绎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揭开谜底。兴趣是人们积极从事实践活动,不断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推动力量。利用小故事预留悬念,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让历史源远流长。

在历史课教学中,小故事能够使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识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调动学生主动性。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小故事都能起到如上所说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和利用历史故事上要恰如其分。

1.故事应服务于历史教学的目标

历史课堂上讲故事,不能是随性的、漫无目的的,更不是单纯的着眼于课堂活跃或“热闹”,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必须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讲故事永远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2.选择故事应注意的三要素

(1)选取的故事首先要真实。故事的真实性是历史学科的必然要求,真实性的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

(2)选取的故事要生动感人。故事被引入课堂教学,最原始的原因大概就是故事的趣味性,能够很好地发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3)篇幅适宜。故事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讲故事上,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是有违我们的初衷的。因此,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照顾到故事的篇幅,合理地安排故事的篇幅,尽最大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故事精彩,而不是为了故事的详细丰富而面面俱到浪费时间。

篇10:历史上真实的算命故事

显祖即位时,想试试皇甫玉的相术。令人用丝巾蒙住他的双眼,让他去“摸相”。皇甫玉一连摸了十几个人,摸一个,说一个,竟然都被他说准了。当摸到显祖时,他断定此人官位最高。旁边的人不服,暗中将两个厨子推倒他跟前,皇甫玉摸着这二人说:“这两个人只能有好吃的可品尝而已。”当场赢得了众人的叹服。

皇甫玉每天早上都在镜子里看自己的气色,常常说自己会凶死。有一天早上照镜子时,见凶气已经浸漫到了印堂和鼻头,知道大事不妙了,便对妻子说:“我的死期已经到了,恐怕难活过今天的中午啊。”

篇11:历史上的元朝故事

史书曾将蒙古军队的招安和丘处机“刀下救人”概括为“一言止杀”。“一言止杀”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统治者在人性化统治方面有了一些进步的认识,有助于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缓和了一些民族矛盾。客观上为元朝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这些内在的,即所谓的“软作用”是再多的千军万马也无法达到的。

丘处机19岁入山学道,拜师王重阳,是著名的全真七子当中的一位。他曾在北京的白云观传道,在镇平县创建太极观,到内乡县石堂山普济宫修行(丘处机修真洞依然存在)。他光大了全真教,为龙门派的创始人。丘处机不仅仅是一位高道,更是一位情操高雅、满腹经纶、通晓古今的有志之士。而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当中,丘处机被描写为一个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

宗教往往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也是在人们寻找精神依靠时所产生的。当时,北方的大片土地沦入金人之手,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也十分困苦。这种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开始寻求精神避难所,全真教正是在这种特定历史环境下而产生的。丘处机则继承了他师傅王重阳所创全真教的宗旨,成为了一代宗师。作为全真教领袖的丘处机在当时的声望极高,人们也将全真道视为自己的救星。甚至山东杨安儿、耿格的起义,政府官员也要请他出面止乱。

成吉思汗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各方的实力模式,他自己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实施着他的大一统计划。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成吉思汗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选招贤能之人治理天下。他得知丘处机博古通今,才能超群,于是想招其为国师,帮助自己安国治天下。成吉思汗两次遣使召见丘处机,可是丘处机隐居山林,深入简出,避而不见。

篇12:历史上关于智谋的故事

公元前633年,楚国包围了宋国,而宋国曾有恩于晋文公,故求救于晋。晋文公在大夫狐偃的谋划下,采取了伐曹、卫(曹已归楚,卫与楚联姻)以释宋围的策略。楚将子玉对晋文公不报当年落难时楚成王厚遇他的恩德反而进攻与楚关系密切的曹、卫二国,非常恼火,觉得晋文公太不知礼义了,他向楚成王要求出兵攻打晋国。楚王不答应,只给了他很少的战车和军队。子玉只好派部下宛春去向晋侯提出要求说:“只要晋国恢复卫侯的君位并把土地还给卫国,我也就解除对宋国的包围。”晋大夫先轸向晋侯献谋说:“楚国的要求是合乎礼义的,我们如果不答应,就等于出卖了宋国。但我们又不能真正放弃曹、卫二国,所以,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来离间它们与楚国的关系,然后将来使宛春逮捕以激怒楚国,等打起仗来再说。”晋文公依从了这一谋略,曹、卫二国果然与楚国断绝了关系。

篇13:历史上爱子的故事

一、培养孩子的动手习惯,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 应该让他自己去做, 凡是儿童能够想的, 应该让他自己去想”。作为家长, 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 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比如:早晨起床要学会穿衣、刷牙、洗脸、吃饭等等。平时要学会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事, 却是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主要内容。开始家长可以通过示范、指导孩子练习, 直到孩子完全学会, 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 还能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

二、循序渐进, 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渐提高要求

家长们在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能力, 对孩子做事的速度和质量上逐渐提高要求。比如:在孩子学会吃饭的基础上要求孩子吃饭时能不能再快点, 引导孩子去探索怎样吃才能不掉饭粒。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绩后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当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时, 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应给予适当的帮助, 并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如“:加油!加油!爸爸妈妈相信你只有努力, 就一定能做好的。”这样孩子才会在今后的动手操作活动中信心满满, 对自己的成功充满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家庭成员之间要统一观点形成合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家庭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家庭成员之间意见不统一。比如:早晨起床妈妈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 当孩子慢悠悠地笨手笨脚地穿时, 爷爷奶奶见了, 怕孩子受凉表示反对, 于是由于双方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不愉快的争吵。又如:早上爸爸怕孩子耽误自己上班时间, 就亲自动手替孩子穿起衣服, 喂孩子吃饭, 妈妈见了非常生气。就这样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 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 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 必须先统一观点达成共识, 只有这样, 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家园互动,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 交流看法, 确定教育策略, 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家长在家里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当孩子有了进步时家长要及时反映给班上的老师。我们可以在班上对孩子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还可以把家长请进幼儿园里来, 开展一些有趣的竞赛活动,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互动, 让孩子体验学会自理技巧后所带来的乐趣。如:“比赛穿脱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剥豆子“”比赛夹花生”等等。在日常活动中, 我们还可以通过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 如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理发店“”银行“”医院”等角色游戏时, 既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的技能, 又能满足他们爱玩的心理, 真是其乐融融。

上一篇:监狱警察跟党走演讲稿下一篇: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