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2011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2024-06-27

教科室2011年教科研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教科室2011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寨阳中学2011年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在一切教科室工作以学校工作思路及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师为宗旨,努力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教研模式和特色机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加入资源整合、应用力度;实现教研工作、远程资源、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富有实效的学科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本期教科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制度是一切活动计划执行的最终的评价者,因此,在本期的教研活动当中,首先完善各种教研活动的管理制度。备课组有备课组的工作计划及学校集体备课制度;校本研修有校本研修的管理制度以及评价机制;学校各种学习、培训及教研活动均制定了一定的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校验活动有制度可遵循,教师也能通过制度学习自觉地进行所有的教研活动。使学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态度得到了积极地转化,变被动为主动,为推进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进行教研活动方面,本着一切都是为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的原则,积极规范了教研活动。

1、变以前单一的上公开课的方式而进行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本期集体备课、分科讨论、教学新理念的学习、各种教学论文以及反思等等的撰写,已经变成我校教研活动的常见的活动形式。本期我们进

行了教师的公开课,组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然后做到真正的同行之间的探讨。本期继续开展了听课周的活动,为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基本上都能认真参加。

2、变以前的完成教研活动为让教师真正学到很多的有助于教学的东西。本期,本着教师专业发展为重要宗旨,尽量进行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帮助的东西。不注重教研活动的形式,只注重了活动的内容。也许花样不是最新的,最眼花缭乱的,但是一定要尽量的最有成效的。本期开始,学校为每个教师提供了百元的购书基金,鼓励教师多选择自己所中意的教学书籍以及相关的业务书籍,这个一致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3、教研活动做到了有执行有记载,尽量使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有资料可查,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每次的教研活动。

二、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研成效

利用远程培训这个好的平台,最大限度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课余时间,对教师开放了学校电脑室,本期学校同时配备了电子备课室,为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查找有用的教学资源,学习现代化教育信息及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远训过程中尽量为教师提供便利以及解决难题,带动教师自觉进行远程培训,积极网上发帖与其他教师互相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的管理及教育理念。在教师共同配合下本期我校任课教师均已参加了远程培训,而且均顺利通过了远训考试。

三、研究显性成果方面

本期研究的显性成果较多,首先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评比,各级获奖论文以及其他奖项比以往有所提高。然后积极组织全校参加全市学生征文活动,各班学生踊跃参加,校内共收到征文100余篇,其中49班石求生同学的征文获得了全国二等奖,指导教师石淑君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第三,在课题申报工作上,与石淑君老师及其他参与研究的教师,确立课题,积极申报,课题有望在下半年申报成功,可以进行立项研究。第四,切实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建设等工作的宣传,本期教育通讯等稿件的发表率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学校网站的点击率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成绩是与石淑君老师辛苦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四、抓好优秀教师的培养。在这个方面,我们建立了教师业务成长档案,由教科室牵头任课教师参与综合评价教师,共同确定优秀教师。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五、完成了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初步准备阶段,具体明确了分工。

半年来,教科室立足学校实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探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教研教改工作。当然,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首先,在提高全校教学质量方面,教科室没有与教导处配合,花费时间太少,没有能真正找到根源,寻求正确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今后将会多听取广大老师的意见,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次,在课题申报工作上,没有能按照计划完成实际工作,对学校的教研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在综合实践课程上,没有按部就班的开展好,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不足。

今后教科室的工作将着重把“重地”放在课堂。深入一线,与师生紧密联系,与教学紧密联系;尽量掌握大量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发现问题及时、切实,以便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尽可能的更便捷地为教师提供服务;最后通过与教师交流,促进教科室工作的提高。寨阳中学教科室

2011年7月

篇2:教科室2011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在刚刚过去的一学期中,教科室在校长室的指导与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立足于学校的中心工作,本着学校教科研工作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思想,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日常教学中的先导作用,在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新教师培养、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校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

为了进一步构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和学校特色的教科研体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让宝贵的经验有效地发挥作用,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扎实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一、把科研工作落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为了使教育科研稳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并逐步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教科研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建立比较完善的科研工作管理体制:形成了“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科研网络。科研与教研工作相交叉,做到科研中有教研,教研中有科研领路,使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关注教改热点,收集先进的教科研信息,努力使教科研的过程成为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以此带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本学期,我校初中部面向全校进行教学开放周活动,教科室以此为契机,引导老师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各备课组经过多次认真研讨,进一步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案制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学习与培训,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教科研工作的基础是广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必须有一支具有一定科研理论水平,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为了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们把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与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

1.本学期,教科室先后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各级教研培训。尤其是市县教育部门组织的各学段各学科“六模块”教学研讨会,我校均组织老师参加学习,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式与手段。

2.本学期我们加强了教师理论和业务学习的力度,通过参加上级竞赛等方式,逐步转化教学观念,尽快适应信息化时代与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师提出的需求,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使教科研活动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同时加大对集体备课组的督察力度,将教育科研中的“团队合作思想”、“和谐概念”等思想注入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均能积极组织活动、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尤其是颜廷雷、范义如、颜廷好、颜士池、邵亚林、陈娟、张志伟、程红艳、胥立武、张加付、王桂粉等表现尤为突出。

三、加强课题研究,努力为教学服务。

在校长室的指引下,教科室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本学期继续引导并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培养教师相结合,注重为课堂教学服务。由于学校全心全力抓教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异常繁重,因此,多数教师认为课题研究费时费力,很难出成果,在初期,思想上不够重视。但是,我们还是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要求各课题组针对研究的课题,制定好学习计划,有选择性地收集资料,做好学习笔记。及时了解教育动态,接触课改最前沿的信息。力求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推进,使教师们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老师们以课题为抓手,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的教育改革。

本学期,陈学忠、霍永娥的两项市级立项课题已申请结题。陈广军、张培彦、苗学贵等十六位老师申报了市“六模块”课题,其中有十二项课题被推荐参加市教研室评审,另有李发中、谭桂吉、徐峰、刘青等四十多位老师参加了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选题与申报,结果将与近期揭晓。这些老师的参与,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与推动作用。

四、发挥服务职能,创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推广研究成果。

一学期来,学校教科室注重创建教师展示研究成果的舞台,多次组织老师参加各级论文评比,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在论文与教学设计评比方面,共有68人次在省市县获奖,有8人次获省及以上奖项。其中马兆首、唐玉娟获市“五四杯”二等奖,唐玉娟、钱明获省师陶杯二等奖,王华洋、颜廷雷、徐峰、刘为民、陈娟、陈克红、钱明、张显老师的论文获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刘晓丽、胡源明、刘 青获市优秀教学案例一二等奖。

在论文发表方面,我校本学期又有多篇论文在各种主流期刊上公开发表,其中陈学忠校长本学期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四篇论文,在市县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并且获得了市优秀教科研成果奖。

在教学业务评比方面,本学期共有六十多位老师在市县优质课评比、基本功比赛、解题比赛、命题大赛中获奖,其中房成玉、马兆首等老师获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王康、任祥梅、杨敏获县新教师上课比赛一、二等奖,刘晓丽、白卓、庄妍、王华洋、刘青、秦玲等老师在县现场备课比赛中获一等奖,蒋朝菊、李华平、唐玉娟、张永银、蒋超、曹登峰、孙宁、胥立武、陈娟、刘青、胡源明、周用红、苗学贵、刘晓丽等老师在县中考模拟试题评比中获一等奖。

本学期,我校选派九名选手参加了县初“语数英” 团队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三个教研组均获县团队一等奖,另外范义如、李梅、陈娟、刘晓丽、徐峰等老师获得单项一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调动了老师投身教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方面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五、以两项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规范我校的教科研工作。

本学期,教科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在学校其它处室、年级和全体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下,教科室受校长室委托,申请创建市级合格教科室和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其中语言文字工作已接受了市语委的验收检查。在创建过程中,得到了各年级和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效地促进和提升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六、教科研工作的反思与前瞻。

本学期,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课题研究的过程落实还不充分,针对教育教学的实际研究不足,缺乏对教育教学的有效指导。

2.领导和教师虽已形成科研兴校的共识,但由于科研经费投入少、教科研经验不足、缺少专家引领等原因,使得老师们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摸索中前进,不可忽避免地走了许多弯路,致使研究成果停留在较低水平。另外,由于教师不能站在教育科研的理论前沿,独创性不够,也导致了好多研究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状况。

3.教学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强化,在督促年级做好常规检查方面缺乏长效的机制。

4.对备课组、教研组长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下学期将继续贯彻“走出去、带回来”的思想,力争使我校的各学科组都能成为教研风气正、教研力量强的组,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教科室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想办法,逐步克服不利因素,加强对老师的引导,定期印发有关科研或教改前沿的文章,从理论上对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高给予实际的帮助;强化课题的全面、全程管理,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教学中去,发挥教科研的实效;积极筹措科研经费,为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证。尽可能多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眼界。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素养的提高,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热情,把教科室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灌云高级中学城西分校

教科室

篇3:教科室2011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关键词:网球论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文量

现阶段, 网球运动在我国成为一项越来越热门的体育项目, 学术界对网球运动的研究日渐增多。科研论文的发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某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现状, 特别是核心期刊, 更能体现某一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以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网球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 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为平台, 检索到2002-2011年网球科研论文发表总量为293篇。本文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 从总发表量、年发表量、研究内容等方面着手总结我国网球论文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以探索我国网球运动科研的现状、发展趋势, 为网球科研提供数据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2011年十年间核心期刊发表的网球科研论文。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网球科研论文发文总量10年变化趋势

本文通过对293篇网球类科研论文进行梳理, 10年来, 核心期刊网球科研论文发文总量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见下图) , 从2002年的10篇上升到2011年的49篇, 10年间增长了390%。其中以2004年到2005年增长最为显著, 由年发表量10篇增长到年发表量31篇, 增长了210%。其次是由2009年的34篇增长到2010年的48篇, 增长了140%。这与体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相符, 而且2004年与2008年的奥运会对网球科研的研究也产生推力作用, 奥运会网球大赛成为各专家学者炙手可热的研究话题。这几年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及我国网球运动员在世界网坛的突破与网球科研成果的增多无疑也有密切关系。

图16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网球科研发文总量10年变化趋势

2.2 网球科研论文年发文量10年变化趋势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 10年发表总量占第一位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总量为67篇, 年平均发表量6.7篇。由此可见,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在我国期刊中占据着首屈一指的地位, 它在体育学术界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对我国体育界学术进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排在最后的是《体育科学》, 10年仅发表2篇。李军在《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分析》一文中提出:以2007年公布的数据来看, 5年影响因子超过1.5的有《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和《中国体育科技》。这4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我国体育科研领域排在前列, 反映出他们报道的研究内容收到的关注度较高[1]。然而, 从下表不难看出这4种期刊近10年的网球科研论文发表总量分别是2篇、3篇、6篇和15篇。除《中国体育科技》期刊外, 其他3种期刊的网球科研论文10年总发文量都非常少, 排名在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最后。而像《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和《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这3种期刊, 10年总发文量都在25篇以上, 分别发表67篇、59篇和25篇, 在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排名前三。

表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网球科研年发文量10年变化趋势

2.3 科研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

2.3.1 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293篇网球论文整理发现, 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138篇, 占47.10%;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46篇, 占15.70%。在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中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有21篇, 占7.17%, 以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40篇, 占13.65%, 而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研究论文仅有11篇, 占3.75%。这可能与我国女子网球运动近几年在世界网坛上的飞跃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 且这类论文多以我国网球运动员李娜、郑洁技战术特点及其在各大赛事中的表现与对手技战术的比较研究为主, 由此可看出我国网球运动存在许多运动项目共有的阴盛阳衰的特点。

2.3.2 研究方法

一门学科的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手段, 而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利于该学科的发展[2]。从本文分析的网球论文看, 论文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传统的研究方法及定性分析法为主。定量分析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法、指标测定、实验法、比较分析法等, 其中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用得较多, 主要用于比较分析不同的运动员技战术特点及其以后的发展。定性分析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 其中许多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应用多采用此类方法[3]。由于体育运动的动作瞬间消失及动作的不可复制性, 观察法在论文的应用中较多, 特别是录像观察法, 另外跟队记录也是体育运动科研所特有的。

2.3.3 主要研究内容

从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的293篇论文来看, 科研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可从多层次、多方向、多学科、多角度选题, 能体现现代网球运动及我国网球运动的新问题、热话题。论文的研究内容多以个人、团队技战术及发展对策及技战术比较分析为主, 约占论文发表量的20.14%, 这就造成网球科研论文多以竞技网球为主, 竞技体育是以训练与比赛为目的的, 与竞技网球相关的东西多成为研究人员的选题;其次是网球教学, 约占发文量的11.60%, 教学方法的探索及应用是主要研究内容, 特别是新的教学方法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 其次是网球技术的教学及课堂调差;关于网球训练的论文约占发文量的10.92%, 位居第三, 竞技体育中训练自然而然成为重中之重, 训练方法在此类文章中最多, 涉及网球训练周期的文章为数也不少;网球科研的开发研究约占10.24%。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 特别是关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方向论文量占百分比约为9.90%;但是大众健身领域相对较少, 只占4.44%。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与网球运动的结合研究也不断深化并且新的研究方向也不断渗透到网球运动科研中来, 关于这类论文的研究成果约占发文量的11.26%。随着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口号的提出, 网球文化也成为各学者青睐的研究方向,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虽有但是并不是太多, 网球科研仍然需要各学者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

3. 近10年与前10年的对照分析

从发文总量上来说, 近10年网球科研的发文量要远远多于前一个10年的发文总量。前10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总量为69篇, 而近10年共发表293篇, 是前10年的4倍多。近10年仅《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文量就达67篇, 数量上有显著增加。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发展, 近10年我国各类型大学扩建, 招生名额大幅增加, 特别是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进而促进硕士研究生的增加、博士生的增加, 这部分人的增加又促进科研成果的增多。人们的关注力逐渐向健康、锻炼转移, 对于原来关注较少、新兴的体育运动开始尝试, 网球成为一个时期人们的热门活动项目, 随着大众关注程度的上升网球也成为越来越多科研人员争相研究的领域。从国际竞技水平看, 我国网球运动还处于发展阶段, 能在国际网坛崭露头角的运动员只有几个, 这一点促进了科研人员对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思考, 这类型的科研论文在近几年比较多, 特别是李娜夺得法网冠军后, 国人都相信:中国人也可以站在世界网球的最高领奖台, 对我国网球寄予厚望。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 近10年网球科研论文的研究内容更为丰富, 角度更为全面。前10年主要从网球技术、网球教学及网球运动员几个角度来研究, 虽然有与其他学科结合的研究成果但远远不如近10年的研究成果多。与其他15种期刊相比, 《中国体育科技》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近10年发文总量为15篇, 而前一个10年发表的与网球相关的文章有32篇, 其中网球科研论文7篇, 其他为网球人物介绍、网球设施介绍及网球课程等。适当增加类似的文章对于了解网球及其历史也是有利的, 特别是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及其介绍。

4. 结语

随着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 网球科研论文已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近十年发表的网球科研论文分析, 发现10年来, 核心期刊网球科研论文发文总量大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奥运年科研论文数量会显著增加。网球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以运动员为主, 科研方法以传统方法为主, 由于体育运动的特点多采用观察法, 主要是录像观察法、实地观察及跟队观察记录。

论文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研究内容多以网球技战术及训练为主, 运动损伤及预防的研究相对较少, 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高校网球教学研究都有不同的进步和发展, 但大众健身运动还需有更新、更多的突破。

与前一个10年相比无论从数量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突破, 说明近10年, 我国科研人员对于网球运动的关注度较高, 有关网球的各方面研究都有所突破, 但网球运动发展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然需要科研人员及教练员们的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军.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文献计量指标分析[J].体育学刊, 2009, 16 (8) :109-112.

[2]黄翠, 藏威, 李国金, 等.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13 (7) :1367-1370.

篇4:教科室2011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当前,许多教科室和教研员工作虽然繁重,却并不被看好。一些地方的教科室往往是按照上级的指标性或任务性要求去制定和落实某些措施,存在着过浓的功利属性和短期效应。这其实并不利于优化教科室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说到底,教科室的工作应该接地气,也就是要与教师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要与教师的精神需求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衔接起来。要知道,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教育资源。教科室应该对各个学校和教师的情况有深入细微的了解。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教科室首先应该系统地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档案资料库,并根据学校和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这样才能在动态变化中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

再说说教研员。现在,很多教研员“官本位”意识比较浓,观念相对比较陈旧,在下基层指导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居高临下、板着脸做事,甚至在调研、落实问题时,也是避重就轻、东拉西扯地谈一些意见,而不能深入地触及一些核心问题。我们常说:“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教研员,应该是先研究,然后再发表看法和意见。教研员应该下到基层“潜伏”一段时间,在细细聆听、认真观察和记录思考之后,方可给出建议(随着事态的发展,这种建议很可能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教研员还应该在交流对话中给教师传达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正能量。我想,这才是最值得推崇和贯彻执行的。总之,教研员或教科室在工作中需要勇于担当。

另外,教研员在具体开展工作中往往有“千人一面”的嫌疑,即说话、做事和手段基本雷同,缺乏新意。这是一种“因循守旧”的表现。要知道:“国家之计在于教育,教育之计在于教师”绝非一句口号,而教师队伍的庞大恰恰蕴涵着许多力量和机会,也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师的潜能,给教师提供足够宽广的舞台,才是教育强大的关键所在。为此,教研员就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例如,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教研员就应该比一线教师技高一筹。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提供更多实用性的内容,从而让教师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成长的一份“精神套餐”。我想,这是教研员勇于担当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历史责任: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也许,只有从上至下、从里到外地重塑自我,成功的机会才会掉入我们的“行囊”之中。

一线教师心中的教研员

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 张家海

教研员这个称谓,乍听起来与“教练员”同音。因此,从字面上理解,就会自然而然解读为“教育教学研究人员” “教育教学指导人员”。故而在人们的思想上,他就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专家、学科教学的带头人。简而言之,教研员的职责应该是对辖区内学科教学予以引领、督导和示范。

那么,事实是否如此?目睹不少地方教研员队伍现状,学科教研员们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很少能真正像“教练员”那样在教学阵地一显身手。同时,由于教研员队伍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令老师们“吐槽”者甚多。

一是学科教研员配备不配套。由于地方政府紧控人事编制,各学科教研员配备不全,跨学科任职较为常见。比如,历史教研员兼任地理教研员,音乐教研员兼任美术教研员,物理教研员兼任生物教研员等。这样的配备,尽管多数教研员本身能尽快进入角色,加强业务修炼,提升自身素质,但是他们毕竟脱离了教学一线,没有了常规教学的研究阵地,难免有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之嫌。

二是选拔任用渠道不规范。据不完全了解,全国各地教研员队伍,从退居二线的校长、副校长中选调的人员占有一定比例。这类人员,从专业水平上来看,他们曾经或许是一方教学能手,但由于担任校长多年,因事务繁忙导致专业研究领域不宽、深度不够,难以真正引领、指导和示范教学。从年龄结构上看,他们多数在50岁左右,属于“过来人”之列,其身体状况、进取精神乃至创新能力等都难以与时俱进,引领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发挥示范作用成为一句空话。

三是考核评价机制不给力。教研员虽有多项职责在身,但是能从“量”上进行考评的,几乎停留在印发文件、评选优质课或优秀论文、举办教研会议、组织课改培训、编写教师用书、考试命题等这些事务性工作上,真正的引领、指导作用难以从“质”上进行考核评价。

那么,老师们究竟期盼什么样的教研员呢?根据笔者与各地教师的交流,可以概括为“十盼”。一盼教研员成为好教员,送教上门;二盼教研员成为身边看得见的研究员,引导大家走科研之路;三盼教研员成为传播教改动态的信息员;四盼教研员成为教师发展的服务员;五盼教研员成为教师校际交流的联络员;六盼教研员成为教师校本研究的辅导员;七盼教研员成为倾听大家声音的录音员;八盼教研员成为学校教科研规划的设计员;九盼教研员成为教师专业展示的编导员;十盼教研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员。

为了迅速改变现状,需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地规范教研员的选、聘、用程序,并且研究出台相关的评价机制。只有找准了教研员的角色定位,才能让教研员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引领、带动一方教育前行。

示范、指导、研究,

一样都不能少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胡修喜

我的同行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学生最怕星期五,老师最怕视导组”。笔者所在的区域,各个学校的习作课一般安排在周五下午,怕习作的孩子们自然就怕过周五了。视导组多由教研室的学科教研员组成,到学校后又是听课,又是查作业,结束后评个等次,教师业务能力强弱及教学业绩高低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视导检查,所以,老师们往往谈“视导”色变。

应该说,教研员视导对学校工作是一个促进,特别是通过互动式的听课、评课,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理应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只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迎接视导组的检查,学校和老师都要准备好长时间,而视导组的主要精力往往也放在检查资料上,很难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的检查,已经变成学校和教师的一个沉重负担。

教研员,作为师者之师,要扮演好怎样的角色才能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呢?笔者曾有幸做过三年的教研员工作,现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些思考。

首先是示范者。在老师的眼里,教研员就是业务上的权威,拥有着无可替代的专业话语权。而教研员的“权威”和“专业话语权”往往需要通过一次次的示范和展示得以逐步累积。做教研员期间,笔者每学期坚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上一节示范课、做一场专题讲座、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通过“课堂示范” “讲座示范” “成果示范”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在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之余逐步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赢得专业话语权。

其次是指导者。指导是教研员的基本职责。教研员应根据不同教师的水平差异、不同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指导,借助个人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背后的支撑理念,提出问题的核心所在,并提供适合于当时教学场景的可供选择的行为方式。本人非常重视观课、议课活动,活动中,我重点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老师们教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关注伴随老师施教活动的开展,学生有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困难、怎样的反映、怎样的问题。听课后,结合自己的观课所得谈够优点,谈透问题,特别就“怎么办”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

最后是研究者。研究是教研员的立业之本。教研员应结合日常工作、教育现实,发现问题并开展研究,做一名永远的研究者。笔者曾结合区域实际,带领老师进行“小学语文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出了“初读质疑—研读解疑—品读积累—活读促创”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响应。而“加强课外阅读实践,引领小学生亲近母语”的研究也对区域内书香校园的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体推进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年教研员的经历是我二十多年教学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让我深刻感受到,要想做一名受一线老师欢迎的教研员,示范、指导、引领,一样都不能少。

做一个“会游泳”的教研员

四川省屏山县学苑街小学 张道明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导师,对于提升区域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研员除了组织参与测评、赛课、研训等活动,更多地要在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研策略上给予教师指导、引领、帮助,尤其要“常下水”“会游泳”,这样才会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

“常下水”指的是教研员敢于亲自“操刀”,勇于拿起教科书和粉笔,走上讲台上课。现实中,有的教研员在指导或点评课堂教学时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却不敢亲自走上讲台上课。诚然,教研员的理论经验比我们一线教师多,但若仅仅局限于其自身,对于听者而言,只是一种间接经验的表述。教研员对一线教师最好的指导不是给予口头上的帮助,而是给出一种可以触摸到的、具体可感的教学范式。教研员常下水,钻研教材,细读文本,了解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预设教学;然后带着自己的“蓝图”走进课堂,与学生一道触碰、磨合、交融,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教学目标是否适切,教学策略是否得当,预设是否充分,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研员有了这样的切身感受和体验,指导起教师来才不会稀里糊涂,才可能做到指导方向明确、方法恰当,扣得住教学目标,把握得了教学重点,突破得了教学难点。事实上,优秀的教研员常常行走于课堂、耕耘在讲台。教研员指导一线教师犹如游泳教练指导初学游泳者,如果教练仅仅是站在岸上说什么样的招式好看,夸夸其谈、品头论足,而不亲自下到水里游几圈给学习者看看,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作为“教师的教师”的教研员,不仅要言之有理,还要有实战经验,正所谓研而不教则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会游泳”指的是教研员要会上课,而且要上好课,拿得出手。教研员上得了课,能有拿得出手的公开课,不算是苛求,因为“教师的教师”自然要在教学上胜过一线教师,否则如何指导呢?对于教研员而言,不但要敢于上课,而且还要上得漂亮、上得精彩、上出成效,让学生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与发展。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别人看。对于教研员也是如此,说得再多、讲得再好,不如上一节精彩的公开课给教师看一看,教师在观摩中收获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胜过千言万语的指导。当然,这并不是说,具体的指导就不再需要了。

“常下水” “会游泳”的教研员了解教材,懂得学生,知教学深浅,懂课堂变化,只有这样,在教学上才能给予一线教师实实在在的帮助。

篇5:教科室2011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转变教科研工作方式,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强化科研组织建设,健全科研工作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研究氛围和有力的理论支撑,私立一中教科室2011年春季工作计划。

二、主题:教研组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当前教研组建设现状的分析,充分认识新课改下教研组的职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理顺年级教研备课组三者关系,明确教研组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上学期基本明确教研组长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组长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和考评,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激励各教研组和备课组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教研文化。

(二)通过各类学习活动,探讨解决目前学校教研工作中存在的缺乏明晰的组发展目标、计划执行力度不够、教研主题不够突出、活动研讨氛围不够浓厚、不太注重教研成果的积累和提炼等问题。

(三)落实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统筹安排教研的内容和活动形式,由教研组独立开展的教研活动,每两周不得少于两小时,可以每周进行,也可隔周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时间的安排要有利于全组教师集中参加活动。由于我们是以年段集中办公的学校,所以我们统一安排各学科开展教研组活动的场所(和上学期同)。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四)开展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和指导的研究。围绕“帮助教研组长明确工作职责、熟悉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前沿动态、掌握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开展对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的研究,为秋季开始的教研组长培训工作做好准备。

(五)改善教研组活动的条件保障。学校给予教研组工作必要的资金投入,保证购买图书资料、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有关教研活动、竞赛活动的开支。每个教研组集体应为教师推荐一些阅读资料开展读书活动,并配备必需的工具书、参考资料、信息技术设备等,供教研组保管和使用。

(六)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学习对话的平台。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学校将继续从以下两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工作计划《私立一中教科室2011年春季工作计划》。

1、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继续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使青年教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敬业精神。二是继续抓好岗位大练兵——公开课活动,提高公开课研讨的效益。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校外:走出去请进来。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则让其出去参加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让他们在一些大型研讨会上展露风采等。请进来,学校把握各种时机邀请校内外的各级专家、优秀教师来校作讲座。

(七)同伴协作,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按照“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的原则进行。即教师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八)开展“团队捆绑式教师评价”的课题研究,尝试构建有利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学校教科研活动是单兵作战、你死我活还是团队协作、共同成长,关键之一是评价制度,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一种有助于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不把“优秀”钉在一个标准上,也不将教师的个体的“突出”作为唯一的考量指标,我们希望在这一机制下看到:教师中呈现出有利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种种优秀,每位教师都因团队的卓越和优秀而倍感幸福和自豪,校园中绽开着一张张阳光明媚的脸,学校永远是生机勃勃、生意盎然。

(九)关注新课程改革的考试和招生改革动向,服务两级毕业班。继续深入学习、领会省市关于考试和招生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捕捉、收集各地信息,继续派出骨干教师参加相关培训。

(十)其他工作

1、做好2011春季教师论文汇编工作;

2、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积极的服务;

3、积极向上级报刊推荐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案例,充分发挥教科室的服务作用,交流、推广教师的教科研成果;

4、积极配合上级教研部门开展教科研活动。

篇6:教科室2011年教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务处、教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在校长室的领导下,以“自立自强,和谐发展”为方向,以“成功教学之要诀”为引领,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原则,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教学研究,较好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特就本学期具体工作情况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小结:

一、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师生面貌积极变化。

教学改革实现了由“有效教学”的倡导——“成功教学之要诀”教学理念的引领——“先学后教,三清教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的稳步推进。

本学期在上学期教师的思想动员、教研组调研、晋江二中和江滨中学的实地参观之后,于学期初在初一年段大胆实践“成功教学之要诀”引领下的“先学后教,三清教学”的教学模式。为了确保课改的实效,学校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分工和协作,派出相关老师到洋思中学学习经验;年段进行了教室内外的环境布置,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协作下对班级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和相关培训;科任教师观看了大量的教学视频和文字材料,认真准备每天的导学案,积极探索分组教学,认真落实“三清”工作,进行教学模式的实践;每周的课改反馈会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对课改工作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及时的调整。

初一年段课改通过一个学期的先行先试后,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和学生期中考试成绩以及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访谈等情况,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课堂教学 “盲区”大量减少,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有明显变化;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二、日臻完善教学管理,教学秩序井然有序。

按时完成学分认定,健全教学档案,严格教学流程管理,按时开展评教活动,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备课和作业批改的检查。

认真抓好教师的备课。通过教研组、教务处和校长室的三级检查,发现大部

分教师都能自觉地备好课,写好教案。其中教案写得较好的有施荣贵、李剑萍、马昭彬、陈燕娇、陈丽雅、王艳丽、赖泉娣、吴伙莲、梅巧玲、陈庆、张云龙等老师。

认真准备阶段考、期中期末考、高中会考、初中会考和中考等考务工作,做好试卷的编制、印刷、密封等;认真组织学生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做好学生积极迎考的思想工作;对监考老师、评卷老师,进行严格要求。从而保证顺利地完成了各种考试并且注重考试的总结、分析工作,使考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本学期,我校教师外出开会、学习培训人数较多、考试放假次数频繁,教务处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老师们无怨无悔,不计得失,高强度工作,教师旷课误课迟到擅自换课现象均无发现,自习时教室无人现象有很大改观,从而保证了教学有序地进行。

三、稳步优化教研机制,教学研究纵深发展。

本学期每周一次的教务处教科室联席会议在吴副校长的领导下,对教学教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深入地探讨,对阶段性工作进行了及时地总结和部署,从而使教学和教研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教研相得益彰。

教科室成员在优化分工之后,对各项事务性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每周的集体备课进行严格的落实、汇总和公示;对每周的公开课进行安排、通知、组织和材料的收集;对各项教科研成果及时地造册、整理和反馈。对《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等制度和方案进行了多次的意见征求和修改。

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际喜获丰收。晋江市级课题《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与应用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两年协作下顺利结题,校级小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并与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研究”相结合。课题组成员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相关的研究任务。各学科校本教学指南的编写这一浩大工程已经完成,为教师的教学教研提供了宝贵的本土化的教学参考。

本学年的教科研成果颇丰。截止2011年6月底,校级以上教师指导学生获奖达46项,其中泉州市级获奖达8项;校级以上教师论文发表41篇,其中CN级论文14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校级以上论文获奖13篇;校级以上教师业务

竞赛达17项。

四、做实中考高考工作,升学备考紧张有效。

毕业班工作主动、务实、有效。高

三、初三任课教师、管理人员本学期进入紧张备考状态,坚持补好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家长会议、学生大会,高效组织百日誓师大会、18岁成人仪式、学生课外活动等,年段教师积极进行部署安排,检查督促,打气鼓劲,适时采集信息,组织月考,多次进行摸拟考试,全方位关心、服务学生。今年高考捷报频传,本二上线人数再创新高。

五、精心组织学生竞赛,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利用现有的条件,结合各学科特点,各教研组积极配合圆满完成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同时,各级各类竞赛由各专业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获得了骄人的业绩。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为学科学习注入动力。

六、积极推动教师培养,教学技能不断提升。

上一篇:鸡蛋壳的故事作文600字下一篇:广东省1999年普通高中毕业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