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人教育

2024-07-13

高校成人教育(精选6篇)

篇1:高校成人教育

【内容摘要】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改革工作有利于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改革工作中遇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改革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最主要的途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是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又给高校成人教育带来了很大影响,高校成人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这给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遇到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对成人教育的认识。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连续扩招,高校教育资源更加紧缺,为了减轻高校资源紧缺的压力,很多高校在发展规划设计中降低了成人教育所占的比重,比如说,减少对成人教育的投入,占有成人教育资源。有些高校甚至取消了成人教育,还有些高校虽然没有压缩成人教育的编制,但是仅是把成人教育作为高校创收的来源,只重视成人教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关注成人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导致重招生与收入,轻视管理与质量的现象,导致高校成人教育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静止不前。另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主要为了发展学历教育,导致岗位培训或者是继续教育以增加劳动技能为主的教育形式很难形成,影响高校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出优势,影响到成人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扩招给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

一是由于普高的扩招导致入学生源的质量水平有所下降,由于高校扩招,招生的分数线不断下降,而成人教育为了争取获得生源,只能把分数线降得更低,所招纳到的生源的质量水平不是很高,而又只能采用降低成人教育的教学要求,甚至是降低对成人教育的管理水平,比如说:高校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对成人教育学生放任管理,只要学生按时交纳学费,不管学生学不学习,都会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二是高校扩招导致成人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由于普高的扩招,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更加的紧张,有些高校成人教育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能得到保证;三是高校扩招导致成人教育教师的素质水平偏低,由于普高扩招,教师资源更加的紧缺,成人教育在招聘教师时不断降低招聘的条件,这就导致成人教育教师的素质水平无法提升,直接影响着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

(三)成人教育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所设置的专业与普通高层等教育存在很多的相同之处,并且成人教育的培养模式也是按照普高教育的模式,比如说培养规模、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都是相似的,并没有制定一套具有成人教育发展特色的培养模式,也可以说成人教育培养模式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化版。而现如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虽然很多企业追求高层次以及高学历人才,但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得到人才市场的亲睐,因此,普通成人教育需要不断在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从而探索出更具成人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改革工作的思路

(一)树立正确教育的观念,重视成人教育的作用。

高校成人教育担负着终身教育发展的责任,高校成人教育需要坚持搞好在岗培训教育以及在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一是普通高校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并要重视成人教育的作用以及地位,建立健全终身教育管理与运行体制,不断增强成人教育的社会效益;二是树立开放办学理念,随着高等教育以及科技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式教育过渡到大众式教育的发展,高校成人教育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由封闭式的办学逐渐向开放式办学转变,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采用远程网络教育,减少成人教育学生在实践与空间上的限制;三是充分利用成人教育学生资源,同时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管理,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专业学生为企业输送大量新生力量。

(二)优化成人教育的结构。

第一,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优化教育结构,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优化专业结构,需要依据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学校实际调整专业,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要远远大于人才的培养周期,因此要对市场需求变化规律进行预测,从而培养出更多全能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优化教育层次结构,近些年来社会需求逐渐朝着高层次转移,但是仍旧需要大量的专科人才,为了体现出高校成人教育优势,普高成人教育应该转变学历教育为主的现状,转变为以本科或者是专升本为主并兼顾专科发展;三是教育类型结构优化,在高校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时以岗位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兼顾第二专科以及第二本科学历教育的开展,在工作开展的同时要注重时效性以及针对性,从而使在职者知识结构得到补充,成为全能型人才。另外要对下岗与转岗的职工提供再教育机会,促使他们重新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四是课程结构得到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要注意强调课程知识的整体综合性,根据成人教育的显著特点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具实用性,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加快课程知识的更新速度;第二,认识到成人教育的功能,成人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再就业工程的重要使命,高校成人教育通过优化教育结构形成特色教育外,还要肩负起培养与训练专业技术人员的重任。成人教育主要是通过在岗培训的方式,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的技能,不断拓展就业的途径,从而促使人才加速流通,体现成人教育学生的价值,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优化,促进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深化成人教育教学改革。

深化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对成人教学进行严格管理,从而不断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成人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是要不断改革高校成人教育的培养模式,在高校成人教育中要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能力,督促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时代科技发展,要摒弃传统单调的方式,采取灵活且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把现代先进的科技注入到成人教育教学手段当中,从而满足成人教育学员的需求,促使成人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做好成人教育改革管理工作还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不断完善成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完善管理竞争极致与淘汰机制,不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加强对成人考试的管理,严格督促学生遵守考试纪律,并在考试中保持有一定的淘汰率,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保障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总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成人教育的观念,优化成人教育的结构,不断深化成人教育教学改革,除此之外,还要不断改善成人教育的运行环境,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素质水平,从而促使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推动高校成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屈家安,刘菲,郭胜利.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0

[2]敖玉文.成人教育的特点与成人教育管理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

[3]彭中心.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探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篇2:高校成人教育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合理的社会体制应该是把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地方,而只有社会结构严重扭曲,才会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就像你走进精神病院,看见一个模仿芙蓉姐姐摆poss的人。你一定不会感到奇怪,但你走进一家政府机构,却看到了一群芙蓉姐姐在摆poss,一个正常的人这时候就应该感到奇怪,因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标准告诉你这一切很不正常。但令人恐怖的是,现在很多貌似或神似芙蓉姐姐的人被派到了他们不该去的地方,以至于你走到哪里都能遇到芙蓉家族的人,这就是体制出了问题。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高校也不例外。

在十年甚至更早前,基本上是没有大学毕业生愿意留校教书的,那时候留校的大多是来自于农村的同学。因为这是留在城市成本最低的方法,可谓上上之选。他们有几个统一的基本特点:学生干部而且成绩都不是很好,对于领导无限忠诚,大三之后,除了官话,就基本上不会说人话了。这类人留校后大多掌握学校党务和行政大权。可想而知,这类人除了迎合上峰,是不可能有什么办学理念和行政能力的。

如果说就行政部门无能或无聊也就罢了,授课老师强也能让人有置身“象牙塔”的感受。可惜这也是空中楼阁。我们国家的高校知识份子也就集中在五、六十年代的那一批人还有一点知识份子的气节、治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从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高校进入了扩张期或者说教育大跃进的开始,其中一个需求就是所谓高素质人才。但何谓“高素质”,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一种科学的人才识别方式,于是简单地把学历和人才划上了等号。到今天高校都还有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硕博比例。既然有需求就会有机会,那时候进入高校当教师的硕士和博士也基本具有如下鲜明的特征:来自农村,大多数是农村中学老师,为了改变命运,拼命考研、考博。其目的就是为了留在城市。其实农村同学想留在城市,这根本无可厚非,但这些人如愿以偿后,就带着一种对自己的极高肯定,就像《围城》里的高松年一样,恨不得化一个自己出来拍着自己的肩说:“老高,真有你的”。人一旦进入了这样的境界,那就有趣得危险了。这类人在今天的高校往往已经成为了科研骨干或学术带头人,由于当初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那段“屈辱史”使得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对现实生活往往保持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距离,所以他们的科研往往也是没有任何现实价值的,科研更多的是体现自己的霸气或愚蠢的尊严,科学精神荡然无存。

从1999年开始,高校开始扩招,当时的合理解释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时期。这种像梦想一样的现实评价,的确很中国。其实这就是当时为了减轻挤兑金融风险,拉动内需,摆脱经济滞胀怪圈不得以采用的应急之术罢了。阳光明媚不一定意味着春天,也可能有紫外线晒伤的可能。由于大量利益向高校倾斜,高校开始了大兴土木的建设,就像一个暴发户到韩国一趟的后果一样,居然帅起来了,也有了一种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的豪气了。直观的效果是高校建设得越来越像90年代沿海的乡镇,而潜在的危险则体现在:高校的权力中心化,因为这时候的权力已经可以转化成等值的利益了;教师的犬儒化,发达地区的老师热衷于拿着名片骗项目,落后地区的老师忙碌于到处抢课上,某校的某一个年轻老师刚留校两年就上了七门不同的课。有一个老师的豪言壮语更是闻之胆寒“只要有教材,造原子弹都敢教”。很多老师已经学会了正常情况下永远都不会的“量化思维”,就像某老师劝别人上课别烦的经典语录“你不要烦,你不要想到下面是一群不爱听讲的学生,你把他们看成是一张张活生生的人民币就愉快多了”。老师们谁也不会得罪谁,连正常的学术判断都消失了,人际关系彻底“乡愿”化。当老师已经丧失了做老师的价值体系,结果可想而知;科研“豆腐渣”化,现在高校的科研已经到了“法无定法”的禅宗境界了,因为一个科研项目就意味着极大的利益-----不仅有经济效益(科研经费),还有职称乃至于仕途的预期收益,老师都抢着做科研项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五十年代,中国有一部电影嘲笑知识份子只会做“马尾巴的功能”这样无用的研究,现在我们高校已经在大张旗鼓的研究“马尾巴的功能”了。在研项目中,大多数毫无价值,老师们还志高气昂的说填补某某空白,就像非要在一件新衣服上打补丁一样。而高校科研项目如同现实工程发包,也是按照权力树状图分布的,基本上所有的校领导都有大型科研,且不说他们的科研水平,就说他们的时间分布也不可能。因为他们大量的时间都在开会和斗争,怎么会有充裕的时间和冷静的情绪做科研。

而现在高校已经成为“海归”的回国首选,这就更有趣了。应该说“海归”中的一部分还是优秀的,但大多数都是在国外无力生存或生存困难的人。于是大量“克莱敦”大学的毕业生回来成为了我们高校的座上名师。

就是在这样鱼龙混杂的教师构成中高校呈现出典型的芙蓉家族化,特征就是自我欣赏,自我娱乐。大多数老师固步自封,自我陶醉,对待学生的方式无外两种:一是调弄,二是漠视。采用哪种方法视个性或心情而定,由于没有科学的精神和标准,高校已经丧失了和外界联动的能力。很多老师在和外界接触时,往往都表现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纯洁来,其实这不是情绪排斥,就是心里发虚,能力不及。而一当他们和外界不得不接触时就笑话百出。就像北京某高校一位老师为达能和娃哈哈纠纷所献的高论一样,可以每边都持50%的股份,被娃哈哈老总宗庆后轻蔑一笑答曰:“不可能”。这位教经济的“泰山北斗”居然连股份经营肯定需要控股方的原则都忘了。这类的笑话层出不穷,不胜枚举。想来以后应该可以成为编写《新儒林外史》的极佳素材。所以可想而知这样的老师能教学生什么真的知识,学生也愚蠢的认为“在学校我们只能学到理论”。其实那是理论吗?错,你们学到的只是名词,只是口号,没有理论。很简单,没有一种理论和现实隔得这么远,以至于无法沟通。

篇3:高校成人教育

关键词: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大众化创业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化、国家创新体系建构、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亟待解决。这对新时期创业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创业教育近年来成为高校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创业教育源于国外,本文评述了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并借鉴其经验,对开展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创业教育进行了思考。

一、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及特点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是最早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国家。自1947年以来,通过市场需求的驱动与调整,美国形成了系统、完整的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支持体系[1]。其典型的模式一是以百森与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商学院模式[2],其开设有包括管理体验、企业管理、融资、收购、营销、投资、资本、经营、授权和分销等方面的众多创业课程,并通过种子基金、孵化器、创业者日等实践拓展计划使大学生获得创业体验,培养创业精神,增强创业精神意识,塑造创业技能。此外,商学院通过建立创业管理与教育资料和案例库、组织创业研究协会、设立创业研究基金会、发行创业管理与创业教育研究期刊等方式加强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模式二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科模式。斯坦福是理工科大学,其创业教育坚持文科和理科结合,教学和科研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三个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职业技能,注重专业应用导向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其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程设置当中,把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并开设文、理、工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学会评估创业机会,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如何将一个创意点子转变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

(二)德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德国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经济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难题设立的“模拟公司”。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创业教育初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教育学界普遍认为高校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精神、意识与心理品质的素质教育[3]。德国高校创业教育以具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为重点,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培养,以节省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其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经典教学模式:以问题为驱动,由教师讲授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内容预先设定,按计划组织开展,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和模仿,达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后授予评价等级。二是创业学习模式:以对策为驱动,不预先设定学习内容,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参加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来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环境也比较宽松,并且允许学生模仿和犯错误,不授予评价等级,但需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

(三)日本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日本的创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的发展势头令人瞩目。日本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一是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的创业家教育模式,以有志于创办企业、从事创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开设的专门教育系列课程,要求选择该方向的学生除了发表高水平论文之外,还要在经过两年学习和对创业环境进行考察之后,能够将其创业理念和计划付诸实施。二是以培养系统的经营知识、技能为主的经营技能综合演习模式,以专门教育课程为经营或商务学科的学生提供技能练习,提高他们进行商务策划与经营能力。三是创业技能副专业模式,主要是面向拥有工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的,将创业教育作为辅助教育课程。四是以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为主的企业家精神模式,以全体在学学生为对象进行创业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传播能力和实施能力以及作为商务人才所应当具备的较高素质[4]。

(四)印度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印度与中国在内外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口大国,都是拥有较大国土面积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创业活跃程度高,自主经营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和地位非常突出,创造近60%的国民收入,活跃的创业经济推动了印度经济持续增长,也为解决人口大国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5]。印度因其语言优势,高校创业教育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上,几乎同欧美国家一致,主要以印度加尔各答管理学院和印度理工学院创业教育为代表。由于创业教育资源与外部创业环境的差异,其创业教育模式也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分为师徒制模式和导师制模式。师徒制模式主要应用在创业基础学习阶段,这种模式在师生关系上,以师傅(或教师)为主导,学习内容和方式都由师傅制订,学徒(或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以学习创业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培养实用型的技术工人或小作坊主。导师制模式更多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技术教育和学历教育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将项目指导和活动推广相结合。此外,由于印度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点,印度很多大学专门开设了家族企业管理项目,以帮助毕业生经营其家族企业。

(五)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新加坡与我国在地缘上相近以及传统价值观念具有同源性,其高校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在亚洲享有良好声誉。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服务经济是国家主导产业,技术的开发并不擅长的,而技术的匮乏又限制了创业的实施。但其官方语言英语的优势为其与欧美国家交流清除障碍。独特的中英双语环境和中西方结合的教学,以及作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等优势使新加坡的创业教育特别强调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主要表现在课程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与教育合作的国际化[6]。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开展跨国办学,大学生第一阶段在国内接受密集式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培训,第二阶段通过全球性计划、学生交流计划以及双学位和联合学位计划等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到国外著名大学或是科技园等技术集群地区去实习、参观、访学,一方面在实践中感悟和学习创业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国际化思维和对国际企业运作的能力,同时将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带回国内。

二、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对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借鉴思考

(一)把握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缓慢、产业调整、失业率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时期,是创业教育产生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虽始于1947年,但直到70年代末期,美国遭受严重的经济不景气,失业率的快速上升和国际贸易的极度不稳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打击时,创业教育才受到重视,成为大学,尤其是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7]。20世纪90年代后期德国公共机构减员增效,大企业纷纷裁员,以及因结构调整等因素,导致就业机会不足,大学毕业生传统就业市场萎缩,大学生失业率呈上升趋势,创业教育由此才得到重视与发展。日本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背景,当时日本经济陷入了二战后最长的停滞期,经济增长常年为负值,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缓慢,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所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严峻,失业率屡创新高。印度创业教育的发展也与其高校发展伴随而来的大学生失业人数的上升、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息息相关[8]。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存在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创业教育也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广泛重视,高校需抢抓机遇,把握时机发展与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使创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有效驱动力。

(二)重视大众化创业通识教育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精神与意识

欧美国家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各个阶段都包含各种形式与程度的创业通识教育,使青少年在进入大学前就对社会上的企业、公司、职业、创业等通识内容有所了解,从小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意识。而我国中学教育真正重视的还是沿袭了多年的传统学历教育和应试教育,以学生升学为唯一追求和终极目的,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创业精神与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一生如何发展,或关心不够,或根本未予关注。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企业、职业与创业了解甚少。初中等教育阶段创业教育的缺失,而且由于历史上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思想根深蒂固,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与意识。创业者是青年人的骄傲,最优秀的学生才选择创业,创业走向成功,创业报效祖国的主体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缺乏创业的原动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这使得高校的创业教育得不到多数大学生的共鸣,创业教育的效果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与竞赛,并不是想将创业项目实施与转化。其最终目的是为出国、考研、考公务员、进外企与大型国有企业增添砝码与资历。因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需重视大众化创业通识教育的开展,在开设具体的创业教程和培训课程之前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培养创业精神与意识为目的创业通识教育,使创业成为大学生的群体性思想,成为青年人的时尚潮流,点燃青年人创业的激情与对创业教育的渴望。

(三)整合自身学科优势,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类别与层次的创业教育

国外高校创业教育都以原有优势学科为基础,通过与原有学科之间的整合,发挥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形成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如商学院模式创业教育整合了其原有管理、金融、财务、贸易与经营等学科资源,而理工科模式则是文理结合,发挥理工优势,突出科技创业。其次,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基于各自的实际情况,如印度发挥了自身的语言优势,高校在创业教育实行了“拿来主义”,但又根据经济与科技与欧美存在差异、家族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特色的师徒制模式与家族企业管理项目;新加坡高校则扬长避短,中西结合建成了国际化办学的模式。此外,国外高校还对创业教育的类别与层次进行了区分。不同类别的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与重点不同,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资质的学生其创业教育的内容、计划与方法都不一样。有聚焦式的精英项目,也有全校性的大众项目,有的强调创业精神意识培养,有的侧重创业知识传授,有的重视创业实践与经验,针对性强,节省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高校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创业教育资源,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创业教育模式,应立足于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整合有利资源,不追求大而全,针对性地进行积累,循序渐进地形成适合自身的创业教育模式。

(四)建立有力的校内外支持体系,保障创业教育的实施

国外创业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表明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强而有力的支持体系。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创业教育从体系中得到了众多政策、资金、师资、技术与服务的支持。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地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通常处于“边缘化”,游离于正规教学之外,没有专职的指导老师,而且教师基本上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因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得到政策、岗位设置、师资培养、学科发展、课程建设、孵化资金与场地等实质性的支持,并整合管理、教学、科研、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后勤等方面资源,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内支持体系。其次,校外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是高校创业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来自政府、企业、基金会、协会、创业者等机构与成功人士的支持渠道,探索有政府、企业参与的孵化器和创业园的发展与完善,探索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引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场地、设备以及专业的指导,为大学生优秀的创业计划提供融资与项目转化服务,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降低创业风验,提升创业的成功率。此外,高校创业教育还需有合作与国际化的视野,与国内外大学某些顶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入最前沿的教育成果,开展合作办学与师资培训。

(五)打造高校创业教育精品实践项目与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篇4:新形势下高校成人教育管理探讨

【摘要】高校成人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比较高,是我国建设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为实现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主体化、教学改革主导化、远程教育普及化和终身教育体系化的目标。本文将从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成人教育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05-02

我国的教育事业主要包括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其中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教育形式之一。目前,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对于成人教育来说,这些既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国际化竞争,探索科学合理的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使全民族的素质不断提高,对促进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飞速发展,不断挤占着成人教育发展的资源。随着对成人教育资源投入的逐年降低,同时教育管理主体、师资选配以及课程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一直存在着教育资源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制约了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速度。

1.2专业设置落后,课程体系陈旧

成人教育缺乏对市场的调查,不能及时的反应市场需求,专业结构和专业名称不能体现出本专业的特点,同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使学员缺少创造性思维,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制约了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1.3 课程设置简单、缺乏特色

成人教育与专科教育说到底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其重视的都是实际操作的技术性问题,都更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这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专科院校的学生还是没有历经世事的孩子,而成人教育的对象则大都有过生活的磨练,更加实际老成。但是,成人教育的课程却大多是专科院校课程的“仿照品”,有些甚至是直接照搬照抄,不加以任何改正。极其缺乏针对性,无法让已受过生活压力的成年人感觉到适用,没办法满足其日后工作的需要。成年教育教程死板、单调,对于新兴科技的设计就更是少之又少,难以让学生与现实接轨,明显缺乏特色性。

2.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对策

2.1 确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增强教学评估

成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将毕业生与新形势下的社会融合为一体,加强学生对于挑战的应战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样,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者们就必须转变思路,拓宽眼界,而且还要重视自己本身的态度。首先,就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管理模式。鉴于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各方面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者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定为几个不同的班,让水平相近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还有,大多数成人教育的上课时间都不太固定,这对于每个学期的成绩划定也有一定影响。所以,要相对增强教学评估这一块的重视程度,有条件的可以专门组建一支教学评估团队,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能够有压力,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

2.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成人教育的根本取向

高校成人教育培养的是工艺型、操作型的人才,要强调学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活动,用所学的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环节,让学员在掌握必要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方法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打开实践实习课的钥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教师在实践技能课中的主导作用具有四个特性:(1)计划性。每节实践技能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先导性。对于实践训练的总体安排而言,教师是先知者,学员是未知者,教师要善于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与探索。(3)启发性。善于启发学员思维,启迪学员创新意识,切忌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4)激励性。善于调动、激励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学员内在身心潜能的发展,以及外在文化知识和社会规范向学员个体心理的内化。促进发展,引导内化,促进实践技能的提高,这正是成人素质教育的基础所在。

2.3创新成人教育教学模式

(1)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促进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成人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成人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调整和充实课程结构和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突出时效性和多样性。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构建新型教育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化网络教育软件不断开发创新,给未来教育拓展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成人教育应当体现时代特征,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量运用到教学中去,大力发展网络教育,数字教育。构建新型教育平台,组建各地成人教学基地和培训网点,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形成群体化教育教学环境。

2.4加强教师管理与学科特色的构建

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任一批素质与知识水平较高的师资力量进入成教教学队伍。成教办学要加强和完善学校管理人员对于教师的考评、奖惩制度的管理,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成教院校应积极为教师之间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研讨提供机会,使之及时有效地发现教师自身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与缺陷。要求教师制订切实有效的课程计划,编辑实习操作手册,以提升自身的技能与授课水平。

面对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转型期,高校成人教育应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实现从教育观念、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和创新,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手段,提高高校成人教育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拓展高校成人教育的服务领域;提供多种高校成人教育的咨询和指导,满足成人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宁宁.新时期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探析.成人教育,2012.

[2]高志敏.未来社会的变化趁势与成人教育有未来[J].北京:外国教育研究,1998(6).

篇5:高校教育模式下创业教育论文

一、在我国,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

其已经逐渐形成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并逐渐向系统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双平台教育模式,各高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参与创业教育培训,以此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加创业技能。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着手为学生提供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基地,形成一种教育知识与创业技能相结合的双平台教育模式。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展开专业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现在济南职业学院的在校生在完成第一年的学习之后就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我行我创”的创业设计大赛的优秀表现到本校创业学院中学习。在比赛中,成绩优异者便有机会来到创业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相关学习与培训,通过考核者可以按原专业毕业。创业学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经过一系列策划与研究申报创业专业,使得该专业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专业培养与跨专业培养同时进行,社会服务与知识教育并行的教育双模式。并且该学院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还为有创业兴趣的学生和社会有志青年提供短期的创业培训机会与创业教育服务,这其中包括在校学生、农民、退伍军人与待业人员等。此时,这种教育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创业学院的服务能力进行完善并推广此类经验,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二、充分利用社会与学校中的`资源是构建创业教育平台的基本要素

其实质是社会实践与学校教育教学这两大平台建设。其中,后者要运用创业激励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让学生利用好政策优势自主创业。在教育方法的具体实施上要针对不同情况调整教育方法,面对低年级学生实行鼓励教育;面对高年级学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而且在教学计划上要将平时的知识教育与创业教育一同纳入常规教学体系当中,让创业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高职学习生涯。在具体实施办法上,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设立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制订交叉学科培育方案,并有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分。在专业课程教育上,要让创业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向学生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创业成功典型故事向学生介绍有关创业机会等。

教师的科研活动可以邀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或鼓励、指导他们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让他们在比赛中成长,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另外,根据学生的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研究,对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开设相关实验培训班,对其进行创业方面的培养,因材施教效果更佳。如项目风险评估、行业切入点的分析和论证等。支持并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创业实训项目自主实践,学校建立合理的创业指导教师制度,利用有利条件,对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业指导。对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平台的建构与巩固是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学校与企业的有效结合是构建和巩固该平台的基础,是创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和市场调查机会得到锻炼

而企业从中得到学生带来的服务或创收,实现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目标。在创业教育中指导学生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因为不管什么类型的企业,顾客的感受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及时进行市场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市场调查时,为了让结果更具代表性,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同类企业的经营模式等,并对顾客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为企业在市场中定位的确立打好坚实基础。在创业教育的最后,学校应与企业互动,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创业项目的市场、设备、生产流程、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进行评估与分析,指导学生到相关部门注册创业公司,为他们今后成功创业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创业项目的切入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市场竞争力,是成功创业的奠基石。学校必须充分利用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创业教育双平台。

篇6:高校创新教育

为高校创新教育谏言

摘要:国家把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应试教育下形成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教师的创新素质缺失;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知识产权未能全面普及。根据上述问题,高校创新教育的根本出路为:强化创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建立制度保障下的创新教学的基本环节,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 创新教育 知识产权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高校正面临着由强调知识灌输的传统型教育模式向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代型创新教育模式的转变,目前,我国高校已开始重视创新教育,但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还未进入规范化阶段,我国高校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投资、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创新教育成效等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影响了高校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障碍

应试教育下,分数为本,教师和家长形成了挑错教育的思想观念,仿佛把孩子的错误“挑”没了,孩子就完美了。由于教师、家长热衷于挑错,很少允许学生精神发散。灵感的火花,大胆的想象力,都被扼杀了。大学生也为此形成了思维定势、从众心理和信息饱和等心理状态,成为严重束缚他们创新意识的主要障碍。

(二)教师的创新素质缺失

大量文献和国内的有关调查结果均显示: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师资力量匮乏。每个教师都是超负荷的教学工作量,很少或根本没有时间搞教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研究。大多数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创新能力不高及创新人格不健全。缺乏具有产业背景和行业经验的师资力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非常有限,毕业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在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撑方面的作用。

(三)知识产权的普及及重视程度不够

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智慧成果所有人对其特定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在一定限期内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及时间性的特征。知识产权也是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占有量最终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而如何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管理和运用的能力,就在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

目前,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

1、知识产权师资力量质乏

知识产权教育师资匾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数量不足;二是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教学经验。

2、知识产权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不合理

目前,多数院校没有把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几近空白,仅仅是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一章,部分教师对其内容或者一带而过,或者干脆删节。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法理教育而缺少实务技能教育,教育方法单一,缺乏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来设计其教育的特色内容与方法,从而难以系统提升学生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这样也造成了高校对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对知识产权教育的层次性认识不足,没有将知识产权教育放在应有的高度。据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学生中接受过知识产权有关教育的不足总人数的5%。

二、高校创新教育的出路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是指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高指导原则。新的教育观念包括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人才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的根本标志;质量观:当前要大力倡导和宣传“创新性”质量观,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思想观念基础;教学观:教学工作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高等学校要全面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大批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师通过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专业前沿,养成专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缩短创新周期,更要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够体验创新情感,养成创新人格,成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熟练应用创新思维和技能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三)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

1、高校树立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观念

将知识产权教育纳人正规的教学体系,将知识产权课程纳人高校教学大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使每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掌握相应的知识产权知识,从而学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和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成果。另一方面,要成立相应的教研室或研究机构,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明确学校知识产权教育方面的发展方向以及工作部署,安排落实有关的教学教材和课程设置。

2、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是教学的主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开展高校知识产权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师资短缺问题可以从三方面解决:一是自主培养;选派本校有一定基础又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或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系统培训,整合到知识产权专职教师队伍中来;二是引进人才;引进一批具有跨学科背景的高素质教学人才,将精通经济学、法学、科技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吸引到知识产权教师队伍中来。三是外聘兼职教师;聘请优秀的知识产权律师、代理人、法官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兼职授课或在学校开办专题讲座,弥补专职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缺陷。

3、拓宽知识产权教育渠道和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知识产权教育渠道主要有以下3种途径:一是通过知识产权法选修课;二是校内外专家以专题讲座或系列讲座的形式讲授知识产权的知识和前沿动态;三是通过校园展板、条幅、宣传小册、校园广播以及网络等媒体并配合国内有关部门的宣传活动,向学生普及与宣传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可以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演讲课和讨论课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四)建立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教育体系

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具体地说应该做到: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这就要求教育者注重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良好人格。

索引:

上一篇:购买液晶电视的六个注意问题下一篇:英语课堂演讲 presentation 主题: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