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

2024-07-11

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共6篇)

篇1: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

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

前言

弹指挥间,时至年终,又到形势政策交论文时。这次的话题是“中国国际地位分析”。事实上,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虽然早已成为舆论热点,但对我而言,这个题目并不好写,最主要的原因是的这个题目综合性太强,必须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等方面分析,缺少其中一个方面来谈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显得片面。而就我个人的知识面来说,要全面分析中国国际地位却是有些吃力。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虽然真正属于自己的预言并不多,但在这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很多。在分析中国国际地位之前,我先去了解了一些基础的知识。

有关国际地位的一些知识

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情况。

2008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国际影响扩大最快的一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中国经济实力地位的上升

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3.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

中国军事、科技、软实力的增强

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令世人另眼看待的地步了,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纷纷找中国帮忙发射卫星,这不也是变相的承认中国航天科技的发达吗?

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中国展示了歼十战斗机、新型主战坦克、新型战略导弹、“空警-二000”和“空警-二00”预警机、。“直-九” 新型武装直升机、改进型九五式枪族。在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十四次阅兵中以全部是国产的先进装备出现在阅兵方块中,歼十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ZTZ-99式新型坦克综合性能处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的前三位;九五式枪族再次说明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轻武器的国家之一。在这一系列的名头面前还有哪个国家敢于以身试险呢? 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另外,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和平转型时期,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问题,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生态与资源问题等.并且应该统筹国内与国外的两个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在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还应该正视我们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上海等繁荣城市的外国人都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一度使外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地大物博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原本发展就不好,领土辽阔导致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由于政策和地理位臵的原因发展迅速,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内陆地区,西部的经济并没有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许多山区的交通、教育仍旧处于落后阶段。人口的基数大,增长速率快所带来环境问题,法制建设不够全面等问题、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台湾问题虽然有所收获但仍旧未能统一等。在国际上,仍旧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国际争端,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争端、中印边境西段阿克塞钦地区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中韩苏武岩问题、南海群岛问题。看似一小块面积的问题其实牵扯出了巨大的利益,双方都不可以无条件放弃,唯有中国足够强大才能震慑住这群妄图侵吞中国财产的饿狼。在西方国家的眼里中国人给她们的印象也不怎么样,大量的偷渡客只能让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连自己的人民都不愿待下去的国度,偷渡客越多正是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所导致的。

我们在世界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没有民主、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这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他们说我们是强国这是事实说明的,对我国的负面印象也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在骄傲的同时也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客观的心态来看待如今的地位。现在,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走在世界的前列,就这两点就可以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没跟上脚步,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相信在不久后中国就能摆脱名声不够好的困境了,毕竟这也是西方国家有意渲染的结果。

我不禁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本篇文章,作者表示,美国某杂志称中国为“超级大国”其实只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糖衣炮弹”。当需要中国分担更多责任时,某些西方国家便会适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我们不妨一同浏览一下这篇文章——

中国成超级大国是个伪命题 据美国研究机构最近的统计数据,过去10年中,中国的崛起甚至超过伊拉克战争和“9·11”恐怖袭击,成为世界头号新闻。而在美国《福布斯》杂志15日的一篇文章中,人们发现其题目竟然“赤裸裸”地用了“中国已是超级大国”。对此,俄罗斯专家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近日撰文指出,虽然中国竭力证明它对超级大国的地位既不艳羡也不憧憬,只专注于国内问题的解决,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及规模不可避免地提升了它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分量。

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中国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传说中的“超级大国”。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经济仍旧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1%。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牵引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引擎之一。据有关机构估计,中国今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与此相应,有一个很微妙的事实是,在今年以来的重要国际会议上,“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

那么,中国真的已经是“超级大国”了吗?很显然,这是一个伪命题。单就经济数据而言,中国的“超级大国”头衔就名不副实。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在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大会时说得很明白: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些西方媒体如此“抬举”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崛起和影响力提升的一种肯定,但在这背后,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西方国家居心叵测的动机。所谓的“超级大国”其实只是“糖衣炮弹”。当需要中国分担更多责任时,某些西方国家便会适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比如,在刚刚闭幕的哥本哈根会议期间,西方媒体就热炒所谓“中美共治”的概念。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促使中国为发达国家造成的恶劣后果埋单。无独有偶,当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淖之际,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竟宣称,中国应介入阿富汗战争。但谁都知道,这对中国来说无疑会引火上身。

“超级大国”这顶高帽子,在很多时候还会让中国成为受攻击的靶子,它让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悄然抬头。事实证明,这是西方国家挑拨中国与他国关系并在其中扮演平衡角色的一贯伎俩。当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14日正式通气的时候,许多西方媒体将中国称为中亚能源的“重量级玩家”。言下之意就是,中国正在中亚地区排挤他国的势力存在。而事实上,中土天然气管道开通只不过是中亚国际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和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战略的结晶,它在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中亚国家与其他国家在欧洲争夺市场的压力,是一项多赢的举措。

后记

诚然,作为一名大学生,得知国家国际地位取得上升,兴奋之余应当学会居安思危,理性的分析国家现在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应对措施。所以我要感谢形势政策这门课程,给我一个机会,在忙碌的学习及社会活动之余多去接触和了解时事的动态,同时提醒我要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医学生,不要以为时事、政治与自己无关,别忘了,我们是七八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最后,我要用李开复博士的一本书名来激励自己:“世界因我不同!”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利比亚战事至今已经持续九个月,随着反对派的节节进逼,政府军被迫退缩于以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为核心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城镇。反对派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水到渠成地入驻首都的黎波里,其实已经宣告了卡扎菲政权的覆灭,而这场举世关注的利比亚战争就此也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利比亚战争不是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也不是什么民主与独裁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利益之争。利比亚虽是小国,却是一个石油大国,欧美列强愿意出钱出枪甚至赤膊上阵资助反对派推翻政府,就为着石油利益。国际关系一切都取决于利益。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有证据表明,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我国政治持续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增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积极因素。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难以阻挡,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但遏制中国发展、“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随着西方各国对中国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显露,我国在国际上将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地位。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所有这些,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 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 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 一个成功人士!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谈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摘要 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格局发生重要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凸显了出来,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更离不开中国。

关键字 中国 国际影响力 国际地位 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

正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光阴如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目前没有变化,但它政治上失策、经济上失控使它不得不放弃单边主义,更注意寻求大国间的合作支持。欧盟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国际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俄罗斯进一步抗衡西方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俄格冲突表明俄不会牺牲战略底线,但不寻求同西方的对抗,不会回复到冷战时期。日本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但也十分注意处理好同邻国的关系。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西方大国在处理国际热点时寻求与它们的合作与协调。大国关系力量对比的这些变化会牵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不少国家已提出要建立新的地区经济体或货币体系。新的地缘战略正在酝酿调整之中。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拉美国家在经受了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之后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拉美国家认为中国模式不同于已经失败的苏联东欧模式也不同于他们眼下不时要面对的西方模式。他们对中国发展模式最感兴趣的是怎样以本国的人文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既维护政权稳定又实现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年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正是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增强。很多非洲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达到40%的规模就有数亿人要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这跟一百年前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情形一样必将极大拉动全球包括非洲经济的发展。

中东伊斯兰国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他们希望中国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平衡力量帮助他们减轻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帮助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能使局势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从文化上讲,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的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途径。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3.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令世人另眼看待的地步了,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纷纷找中国帮忙发射卫星,这不也是变相的承认中国航天科技的发达吗?

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中国展示了歼十战斗机、新型主战坦克、新型战略导弹、“空警-二000”和“空警-二00”预警机、。“直-九” 新型武装直升机、改进型九五式枪族。在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十四次阅兵中以全部是国产的先进装备出现在阅兵方块中,歼十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ZTZ-99式新型坦克综合性能处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的前三位;九五式枪族再次说明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轻武器的国家之一。在这一系列的名头面前还有哪个国家敢于以身试险呢?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和平转型时期,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问题,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生态与资源问题等.并且应该统筹国内与国外的两个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在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还应该正视我们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上海等繁荣城市的外国人都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一度使外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中国,六十年以来的巨变,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之复兴

字数:5510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从1949年到2011年,新中国走过了62年的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1,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并且他们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开始转移到中国的企业主要集中于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然后渐渐上升到中高端产业。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结束美国在制造业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历史。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3,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

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中中国是一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跻身世界前二,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但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仍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仍然排在全球95位。分配差距扩大的状况值得警惕。如城乡收入差距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1:1,扩大到了3.3:1,而世界上城乡差异的一般水平是2:1左右。2.面临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紧要关头。它必须应对不断抬头的商品和房地产价格通胀。通胀的根源在于,中国为确保高投资和高增长所需的资金,显著加大了对信贷(信贷质量有时存在问题)的依赖。但政府化解通胀根本原因的政治意愿很低,也不愿利用市场机制来设定利率和合适的资本价格。中国还必须加紧推进再平衡过程,也就是说,摆脱以投资为中心的增长模式,转到基于消费和服务的增长模式。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很可能导致明显的经济波动——而且极具政治意义。它需要把现由既得利益者(企业、沿海地区、军队和省级党政精英)掌控的权力重新分配给被落在后面的阶层,包括消费者、农民工和农村地区——7.8亿中国人仍依赖农村维持生计。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更应该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成长为“四有”新人,为祖国事业谱写出更壮丽的青春之歌。

篇2: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

一、现有竞争者的影响力

中展集团核心业务为展馆经营和展览组织,因此,其竞争对手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国展览市场上的外资或合资展览集团,第二类是国内具有相当规模的展览集团,第三类是展览业发达地区的展览中心场馆。

外资或合资展览机构

1法兰克福展览公司 世界知名展览公司,每年在德国及世界各地举办100多个专业展览会,1995年进入中国展览市场,2000年在上海成立独资公司,目前在华主办展览7-8个,中国市场的展览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10% 2慕尼黑展览公司 世界十大展览公司之一,每年在全球举办展览40多个,在全球89个国家拥有5家子公司和75个代表处,1995年与中展集团公司合资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展览公司,2001年与德国汉诺威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以及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同年成立了自己的上海独资公司,现每年在华举办展览9个。

3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 世界最大的展览公司之一,拥有50万平米的室内展览面积,27个展馆,每年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90多个。

4德国杜塞尔多夫展览公司 世界最大的展览公司之一,拥有40个行业第一的国际展览会,在世界各地有13个下属公司,64个办事机构,年营业额3.2亿欧元,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现每年在华举办10个展览

5英国励展博览集团 世界最具规模的展览主办机构,每年在世界五大洲举办展览430多个,80年代中进入中国大陆展览市场,90年代末成立独资公司,2003年在华举办展览15个。

6法国爱博(EXPOSIUM)展览集团 法国最大的展览公司,每年举办展会100多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现每年在华办展览会6个。

国内的办展机构

1上海世博集团 成立于2004年2月,注册资金11.1亿元人民币,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展览集团,下属5个上海顶级展览公司,2004年共举办展览会112个,掌控上海48%的展览市场。

2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集团成立于1988年,其前身为自1957年始办的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常设机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机关,该集团除负责号称中国第一展广交会外,还承办各种展览,目前资产总额32亿元人民币,拥有中国最大展览馆广州琶洲展览馆的经营权,是集展览组织和展馆经营为一体的展览集团

3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成立于2001年,是上海最大的展览场所,由德国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三家展览公司与上海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共同投资建造,拥有80000多平米的室内展场和45000平米的室外展场,每年接待展览60多个,2004年合同销售面积,190,万平米居亚太地区之最,是中外合资经营展馆投资回报最快,经营最好的展馆。

境外跨国展览集团如以德国展览集团和英法著名展览公司为主,它们的共同优势,一是公司历史长,办展经验丰富;二是资金雄厚,可在中国展览业的高速发展期有效进行资本运作,并购同类展览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三是销售网络完善,在世界各地均有自己的分支机构,代理商和经销商,四是管理理念先进激励机制灵活,五是可将其母公司的品牌展移植到中国举办,迅速扩大影响,树立企业形象。但他们的共同劣势是水土不服,以及移植的展会能否适应中国市场还存在疑问。尽管如此,作为中国最大的展览集团,上海世博集团仍是中展集团公司最大的竞争者,另一组展的竞争者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因其组织的最知名展会--广交会仅为出口型展览,参展商都是国内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博览会,对中展集团公司构成的竞争压力不大。

展馆经营的竞争者,上海新博览中心作为中外合资建馆的成功范例,其总面积和单馆面积均适合中国目前展览市场的发展现状,其经营管理方式,服务质量和展馆的使用效率都值得中展集团公司借鉴学习,目前北京不少上规模展有移师上海的趋势,这对中展集团公司是个巨大威胁,但由于上海新博览中心仅经营展馆不组织展会,其整体效益与中展集团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广州琶洲展览馆展馆有竞争力,但广州市展览业整体的发展程度及规模与北京还有距离,展览会除广交会外尚无有影响的国际知名展会就全国市场而言,短期对北京构不成威胁,北京的其他几个展馆如北京展览馆农业展览馆,国际贸易中心因其展览面积均较小,建筑结构又不适合举办现代展览会,短期内也很难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真正构成威胁,根据以上分析,中展集团公司今后的主要竞争对手在组展业务上应是以德国为主的欧美跨国展览集团;展馆经营上,应为上海新博览中心和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北京未来新建大规模展览中心将是中展集团公司潜在的竞争者。

二、供货商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设计搭建-北京中展国际展览工程有限公司

中展集团公司旗下北京中展国际展览工程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历史悠久的从事展览工程设计、制作和施工的国有企业。自1983年进入展览工程市场以来,一直承揽中国政府在海内外组织的大型展览展示活动,多次代表国家设计施工世界博览会、国际贸易博览会中国馆,以及在国外举办的大型中国贸易展览会的设计施工,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已拓展出包括博物馆、展示厅在内等相关的展览展示业务。

目前,公司拥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施工经理和为数百家知名客户服务的经验。占地2.6万平方米的制作厂房、成套的先进加工设备以及从业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为高效优质的服务提供保障。

运输代理——中国国际展览运输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展览运输有限公司,即中国展运,是由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进出口货物运输的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和较早主办来华展览会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合营成立的、专门提供国外来华展览品和出国展览品运输及其相关服务的专业运输公司。

人力资源:员工都是毕业于外贸和航运高等院校,精通外贸、运输专业知识和法规,具有很好的外语水平。不乏运输业务的管理和操作能手,可为客户的展品运输提供安全、通畅、及时、节省的服务。

地理优势: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占地17万平方米,接待着在北京地区举办的大部分国际博览会和专业展览会,并指定中国展运独家负责提供所有展品的进出展馆展台的现场操作服务。

运输网络: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在国内以及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家货运代理、船务代理、租船经纪人、船公司建立起来的稳固业务关系构成了相当完善的运输网络。同时又是国际展览品物流协会(IELA)的成员,与全球展览品物流公司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国展运在这完善的运输网络里可为客户的展品在全球的流动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运力资源:中国展运既能充分利用自有运力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自有运力为客户的展品运输提供服务,又能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在全球范围内灵活地调用可用的运力资源来实现运输计划。

丰富经验:中国展运涉足大规模的展览品运输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几乎通过各种运输方式承运过各种类、批量不等的展览品,从而使对世界大多港口(站)的特点和习惯做法、大多国家海关等部门的法规、以及展品运输的不同环节了如指掌。

优良财力:中国展运的优良财力为您的展品在国际间的安全流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增强着双方进一步合作的信心。

先进管理:在业务的经营中,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不断革除老体制中形成的弊端,在结合国情的同时,积极与国际接轨

广告服务——北京泛太平洋国际广告公司

北京泛太平洋国际广告公司是中国贸促会所属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旗下的专业广告公司,为中国广告协会会员单位。其经营范围包括设计、制作、发布、代理国内外广告。作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国展)的独家广告代理公司,多年来为展览会及参展的中外知名企业承担了广告创意设计、制作和媒体发布,为展览会和企业提升知名度和创建品牌形象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三、客户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北京国际木工机械及家具生产设备展览会暨北京国际木工机械配料展览会 北京国际健康服务业博览会 中国国防信息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

中国(北京)国际煤炭装备及矿山技术设备展览会 中国(北京)国际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展览会 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 中国国际餐饮食品饮料交易博览会 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 韩国时尚消费品展览会 中国国际咖啡展览会

中国国际酒店用品及餐饮展览会 中国国际精酿啤酒文化展

北京国际新能源汽车及充电站设施展览会 北京国际电子烟加盟、分销、体验展览会 中国国际互联网+时代博览会

中国·北京国际礼品、赠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 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

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技术展览会(音响灯光展)中国国际眼镜业展览会

中国(北京)国际机场技术、设备和服务展览会 北京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中国(北京)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

中国(北京)国际3D虚拟现实互动娱乐展览会暨高峰论坛 中国(北京)新风系统与空气净化暨饮用净水产业博览会 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中国国际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大会暨展览 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

北京国际美容化妆品博览会(秋季)国际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展示交易会 北京国际广告展览会

CECMOL第四届中国国际电子烟博览会

北京光电周暨中国国际激光、光电子及光电显示产品展览会 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

北京国际营养健康及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展览会

北京国际齿科器材、医疗康复器材、医疗旅游、健康呼吸与空净水净暨老年产业博览会 北京国际餐饮博览会、北京国际渔业博览会暨水产养殖展览会、北京国际冷冻冷藏食品博览会暨餐饮食材及调味品展览会

中国国际建筑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装备博览会 北京国际宠物用品展览会

四、潜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

北京饭店

位于北京市中心长安街的北京饭店是座历史悠久的大型豪华饭店,历来受到中外名人的垂青,饭店充分的交融了东西方文化,1949至1958年间,所有的国庆庆祝晚宴均在此举行。它还接待过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饭店房间高大宽敞,豪华典雅,窗外即是故宫紫禁城。饭店拥有各类中西餐厅及风味独特的谭家菜。商务中心24小时提供服务;饭店的娱乐设施应有尽有,是您来京旅游购物、从事商务活动和娱乐的最佳选择。

北京中国大饭店

北京中国大饭店是北京市内首屈一指的酒店之一,矗立于中央商务区著名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之内,与中国国际购物中心紧密相连。北京中国大饭店坐落与北京市最著名的大街上,毗邻紫禁城,常常有外交官、商人和休闲旅游人士光临,是出发游览北京的最佳地点。

北京中国大饭店附近有许多外国大使馆,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到酒店只有30分钟车程。北京中国大饭店716间客房及套房是经典、奢华和品味最纯粹的典范北京中国大饭店。北京中国大饭店拥有北京市内最先进的会议设施和各类场地供客人选择,包括用于私人聚会的多功能室、可容纳800人的大宴会厅、可容纳2000人的会议厅等。活动全程都将有酒店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协助安排。

中青旅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青旅)是以共青团中央直属企业中国青旅集团公司为主发起人,通过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26日公司创立,12月3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我国旅行社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138)、北京市首批5A级旅行社,现有总股本4.1535亿元。

中国国旅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Limited, Head Office),前身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China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Head office),英文缩写:CITS,成立于1954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旅行社企业集团,荣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 中国企业500强 ”,是500强中唯一的旅游企业,现为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两大企业之一。

五、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

近年来,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展览作为一种新的展览形式已在欧美出现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几年的实践证明,实物展览中人与人,卖方和买方,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客户对展品的亲身体验以及展会现场的商业气氛是网上展览不可替代的,网上展览很难这样全方位地感受传统实物展览会中的商务气氛,展品,客户和竞争对手,所以,在中国的展览市场,短期内网络技术可以促进展览业发展,但网上展览还不能替代传统展览会,还不能对实物展构成实质性威。

近年来有人提出了网上会展。网上会展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举行会议或展览会,网上会展突破现场会展时间、空间的局限,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会展”。近年来世界一些展览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的一些实物展的总数有所下降,而网上会展正蓬勃发展,我国在2003年SARS 期间,网上展览会应运而生,当时业内曾就网上展是否会冲击并最终取代实地展进行大规模的讨论。网上展相对于实物展有着成本低,效率高、展出空间无限,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展出时间长、受众广、贸易机会增多、反馈及时等优势。所以,网上会展对展览工程企业带来很大威胁。

六、协力业者的力量

展馆运营——北京国展国际展览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国展国际展览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老场馆的经营单位,统一负责新老场馆的销售和运营工作,拥有丰富的场馆经营管理经验。作为展馆管理单位,我司高度认同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对以往的服务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重建,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此外,展会运营实行“三个阶段保障”,即展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预案)、展中严格监管执行、展后及时总结整改,有效实现了各工作节点的服务管理,并充分发挥了专业外包服务的业务优势,以精简的服务团队向主办、展商、观众提供专业高效的展会服务。

篇3: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

由于全球化的到来, 让时下的中国增长强劲、结构调整渐趋合理、市场环境自由化程度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日见凸显。不过在这种有利环境下, 许多企业家感到困惑。这种困惑主要来自没有清晰的定位。企业经营定位是企业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及外部竞争态势, 按照企业目标和企业愿望而确定的经营重点和经营方向。我国企业历来都有一种通病, 在企业初始阶段, 一般企业能够较好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 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廉价格, 在市场谋取不菲的份额。但多数企业发展到中期, 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 处于颠峰状态。过了中期阶段, 很多企业的发展呈现下滑趋势, 不能持续保持较好的竞争力。

这种问题究其原因是当初企业决策者没有规划好企业经营的定位。企业经营定位是一项长期投资, 而不是短期投资。许多企业决策者把定位当成计划, 而不是规划。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竞争发展的盲目性。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下面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就感到很困惑或很迷茫。比如, 中国不少企业都有很浓的“羊群心态”, 喜欢跟在别人后面, 别人做什么, 我就做什么, 不去分析需求, 也不去分析趋势, 最后大家就在一个战场上互相厮杀。这种现象无疑说明企业定位的模糊。由于企业经营定位的不合理, 也就无法知道自己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位置, 更谈不上做强和走出去。要解决企业经营定位问题, 要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企业经营定位, 定位至少扮演三个重要角色:一是卓越运营;二是亲近客户;三是产品领先。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的迈克尔·特里西在其著作《市场领先者》中指出:“市场领先者都专注于三种价值原则—卓越经营、亲近客户、产品领先—之中的一种, 努力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价值。”卓越运营是指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最简便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与服务。追求卓越运营的公司会想方设法最大限度的压缩一般管理费用, 取消中间的生产步骤, 削减交易成本和其他“摩擦”成本, 并优化跨越职能和组织界限的业务流程。亲近客户是指坚定的站在用户的一边, 富有创造性的为用户解决问题, 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价值。追求亲近客户的公司会想方设法把客户做大, 把流程缩短, 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美誉度, 通过用户拉动式的方式, 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获得收益。产品领先是指在领先研究的基础上推出新产品, 积极引导消费者, 引导市场。追求产品领先的企业需要雄厚的财力, 要有训练良好的科研人员和较好的研究性大学之上的科技基础研究。虽然, 近些年, 中国企业在产品领先取得很大的进步, 但大多数企业要想达到独自开发产品的层次,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以上看, 定位在企业经营扮演的三个角色中, 暂时有两个角色比较适合我们。卓越运营和亲近用户。至于产品领先, 近几年来, 我国多数企业在产品领先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 与国外企业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 但仍有少数企业在产品领先上取得较大成功。如海尔、华为、联想等等。卓越运营, 它需要对管理创新做出不断的努力, 最大限度的压缩一般管理成本, 取消不必要的生产步骤和成本, 优化职能和业务。例如, 戴尔就是卓越运营方面的佼佼者, 他的高效运营模式使得个人电脑的购买者可以方便的买到价格低廉的电脑, 而不必放弃质量或最新技术上的需求。亲近用户, 它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消费需求, 通过用户驱动的方式, 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服务。特里西认为:一家公司要想成为行业领先者, 就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价值原则, 既考虑自身的能力和文化, 同时又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实力。

中国企业必须清楚自己在国际价值链所处的位置, 正确认识自己的劣势, 又要看到自己的优势, 定位好自己, 在国际价值链中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2 产品经营

在中国, 产品经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入世后我国市场的不断开放, 企业在市场上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逐步开放的市场环境下, 消费者不断成熟, 选择越来越多, 市场竞争的焦点也愈趋向于差异化竞争, 产品差异化是其中一个方面, 而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我国多数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 不能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人力、物力、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多数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较慢, 不能切合自身实际, 开发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在一定程度上, 这种问题多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因为, 中国企业家把办企业完全看作是做生意, 而不是创造新产品和服务。中国企业家谈起办企业, 开口必称钱, 或从哪儿筹借到 钱;而在西方,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发明产品。中国企业家只有改变这种传统思维, 才能在新产品的开发上, 有更多的创意思维, 走出特色的产品经营之路。开发新产品要面向市场, 新产品销售的高低, 要靠消费者去检验。由于国内多数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长或速度慢, 导致不能很好的安排生产的产品, 不能尽快回应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很多企业不是在生产技术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 多数企业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引进, 增强生产能力, 而不是技术能力。所以, 很多企业不能利用现有的技术、人力、物力、财力, 开发有特色的竞争力产品。对此, 我认为,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产品经营应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面向市场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另一个是要在生产技术力所能及的基础上进行新产品开发。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加速, 中国惟独走特色化的产品经营之路, 才能冲出包围圈。我认为:速度和差异化是可取的。它无须大量的科研投入和资金投入, 但要积极寻找市场的盲点来安排生产自己的产品, 而这些产品只需要在工业设计上进行微小的改动。要用策略击败对手。速度, 指的是尽快回应消费者的要求, 也就是“抢订单”。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迈克冷柜”, 从一张画在餐巾纸上的草图到工程师拿出工作样机只用了17个小时。不到一年, 它就带着美国《好管家》杂志的赞许量摆上了Loweˋs的货架。通常情况下, 国际大公司从开始创意到推出新产品需要一年办的时间。大型生产商往往缺乏灵活性, 对市场的反应会慢半拍。

(2) 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 中国大部分企业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差异化是指在于赋予全新产品或一般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功能和特性。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靠创新产品打开新局面, 这对多数中国企业难度较大。但我并不认为, 只有拥有雄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的企业才能开发好创新型产品。有一种思路叫“整合创新”。整合创新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唯一标准, 整合所有与产品有关甚至无关的边缘技术进行的产品创新。例如海尔, 海尔独创的世界第四种洗衣机——“双动力”洗衣机, 就是海尔整合创新的典型案例。二是在成熟的产品类型中以高质量的差异化特色取胜。又例如海尔, 为了在美国家电市场脱颖而出, 海尔将自己小电冰箱的冷冻室改成U型, 方便拿取食品, 特别是摆放大可乐瓶和易拉罐的专门设计, 更让美国用户惬意。这里, 海尔巧妙的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对于他们十分熟悉的产品, 就要突出厂家为他们悉心考虑的地方, 这会为新来的品牌赢得忠诚度。从某种意义上说, 速度和差异化应是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能够在花费较少的情况下取得最大成效。

产品经营是提高国际价值链地位的基础, 中国企业必须用差异化的竞争思维来区隔自己, 而不能总是打价格战。永久的价格战是不可能存在的, 迟早大部分企业走差异化之路。那么, 别人已经开始区隔自己, 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你还没有, 或者不突出, 那你必须要把东西比别人卖得更便宜可行。搞好产品经营, 也就为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迈出坚实的一步。

3 品牌经营

在发达国家中, 中国产品一直是廉价和低端的形象。过去十年里, 国际品牌把中国当作一个低成本制造中心和销售产品和新兴市场。我国品牌经营处在低级阶段, 各行业基本上出口的是贴牌产品, 没有品牌意识。来自美国首席营销官协会的数字说:平均起来, 贴牌生产商的产品毛利率为19%, 而品牌生产商为27%, 由于毛利过低, 亚太地区最大的100家贴牌生产商的利润加在一起也只有40亿美元。

我国品牌经营大都处于幼儿阶段。近几年, 少数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 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但大多数企业的品牌存活率较低, 能经得起短期的检验, 却经不起长期的风吹雨打。品牌需要长期的投入, 而不是把它作为短期投资。我国企业有种通病, 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产产品, 而不愿意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消费者是品牌内核的来源, 而品牌契合了人们的心。很多企业家不把分享品牌价值作为自己战略的出发点, 不去超越自己, 不能真正的把消费者作为服务目标。同样, 品牌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国内很多企业在售卖产品时, 由于宣传搞得好, 产品销量不错。但消费者买回产品后, 发现该产品有质量问题, 又纷纷要求退货, 从而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大大折扣。任何品牌的建立, 需要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为基础。企业创造品牌, 必须从产品质量的基层做起。针对品牌经营, 应有以下策略:

(1) 向技术驱动的竞争力转移。中国企业不注重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优势。这种情况下, 品牌被看作成本而不是投资。对于消费者而言, 若没有技术支撑, 卖出去的, 也只是一次性销售。罗兰·贝格曾经指出, 中国企业的通病是“核心能力缺乏症”。我认为, 这里的核心能力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不是万能的, 但没有核心技术是万万不行的。所以, 技术对一个品牌拉动的作用很难忽视。

(2) 为品牌作长期投入。品牌的价值, 实际上也就是品牌投入的回报。例如海尔, 2005年, 海尔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个中国白色家电品牌赞助商;2006年, 海尔与美国职业篮球协会签约成为NBA全球唯一家电合作伙伴;同年, 在香港维多利亚竖起了海尔大型户外广告牌, 是香港维多利亚最大的户外广告牌之一。中国消费者是世界上消费最强的一群。遗憾的是, 我们企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营销和价格战上, 而不是长期致力于品牌的建设。大前研一曾指出, 品牌是数十亿美元的一种练习, 代价非常昂贵。“如果在生产上投入100%的精力, 在市场上你就需投入200%, 这是普遍常识。”所以, 品牌建设需要贯彻到底的企业思维和巨额资金的投入。而且需要始终如一。

(3) 向顾客的意识靠拢。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 就是因为它能够在顾客的心中产生共鸣, 能够引发顾客的信任。在顾客心里, 品牌不是商品, 而是宠物, 也就是认同感。作为企业, 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我认为, 这里以市场为导向不仅仅是数量和质量问题, 而更多的考虑顾客的切身感受。卖出的产品是否畅销, 只有顾客知道。遗憾的是, 国内多数企业搞价格战或薄利多销, 而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没有从顾客的消费意识去考虑。 这就无法在顾客心里形成认同感。我们听随身听, 就想到松下和索尼;我们用手提电脑, 就想到戴尔和惠普等等。所以, 企业确立品牌的关键是与顾客的价值需求相一致, 简单的说, 就是品牌定位于顾客意图。

(4) 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不愿生存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赚取稀薄的利润。我们不能光凭豪言壮语去跟别人竞争, 知名品牌都不是一夜间就能形成的, 而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起来的, 它不仅以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为基础, 期间还要进行大量的品牌投入, 这种品牌投入是个漫长过程, 而且具有较大的风险。如宏基, 在花费了10亿美元之后还是不得不撤出美国市场, 就可以得知这种风险有多大。

随着经济不断的深入发展, 中国企业必须为品牌发展作长远打算, 实施长期的品牌战略。只有品牌上来了, 中国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上, 才会有质的飞跃。

4 结语

当前, 关于中国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的重点解决问题是:中国企业要近早定位好自己, 有了清晰的目标, 才会有持续不断的动力, 促使企业不断向上发展。同时, 中国企业必须搞好产品经营, 走速度和差异化道路, 减少出口商品的重叠度, 改变以往低廉和低端的形象。全球化企业已是技术竞争和信息化势头, 中国企业要抓住机遇, 向技术驱动的竞争力转移, 利用信息化改造自己。

特别是, 对于品牌经营。改革后, 企业追求引进与创新;21世纪初, 企业又追求品牌效应。品牌经营是建立在产品经营基础之上的。至今, 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中国企业的品牌发展才刚刚起步, 与日本、韩国那些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还很大。无论是产品经营, 还是品牌经营, 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是站不住脚的。

多年来, 经济落后、闭关锁国所造成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差距。但中国企业会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努力改变低端形象。中国企业必须改变其生存发展思维, 只有不断的变革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加快产品经营和品牌经营的发展。走差异化之路, 创有中国特色的企业, 才能在国际价值链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光斗.升位[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2]胡泳.海尔的高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3]陈春花.中国企业的下一个机会:成为价值型企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4]李和平.品牌经营与管理[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5]王永贵.产品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6]张忠元, 向洪.品牌资本[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

篇4: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比较优势;规模经济

一、概述

产品内分工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的形象。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主角是大型的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最新表现,根据发展过程来看,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从开始的产业间贸易到后来的产业内贸易再到如今的产品内贸易,伴随着贸易内容的改变,贸易主体也由国家到产业内的企业再到跨国公司的转变。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把中国说成制造大国,并一再强调中国的出口数据之大,指责中国的产品的低廉造成了美国的失业率的提高,然而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贸易中中国获益最大吗?以苹果公司为例,一部IPHONE4s的组成是由苹果公司与数十家手机零部件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再将其进行组装成一部完整的手机。供应商遍布全球,比如美、德、韩、日、中等国家。所有的零部件的组装都是在中国进行,组装完成再运往世界各地出售。中国的增值部分只有约为8美元的价值,在整个的手机制造过程中仅仅占了不到4%的比重。但是,在整个出口贸易iPhone手机中,中国每对外售出一部手机将增加215美元,换而言之就是成本的百分之百!就是说其中207美元与中国没有一点直接关系。苹果公司可能是一个特例,但是中国的加工贸易的确高过了中国的出口值。去年8月,一份由美国联储局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群众消费时,对于“Made in China”的商品中零售价中55%是属于美国的增值部分!这份研究报告发表之后被广为关注,一些学者指出按照百分比的所指出的数据,在对华贸易中美国是应该处于盈余状态的而不是一个巨额赤字。

二、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产品内国际化分工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最经典的理论,把它稍微扩展,即可解释产品内分工。

假如X产品有两个生产阶段,X1和X2。其中X1阶段是设计阶段即技术密集型、X2是制造阶段即劳动密集型。那么在不考虑关税和运输费用的条件下,必然有AX/AY≤(AX1+CX2)/AY.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导致第二个阶段在中国生产的成本低于美国,假如说存在运输费用为T,只要满足AX/AY≤(AX1+CX2)/AY+T,那么同样导致X产品第二个阶段的生产也在中国。究其根本,就在于同样的一个产品,如果生产过程可以分割,那么生产过程中的某一段放在成本更低的中国必然导致总成本的降低,这就是中国劳动力价格低(或者环境污染成本低等优势)所带来的比较优势。李嘉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从逻辑的角度提出的,在产品内分工过程中依然发挥着其光彩的魅力。

三、中国产品内国际化分工的现状

(一)进口依存度高

在我国,中间产品总进口从1995年的63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819亿美元,半成品进口也是由477亿美元增加到1890亿美元,零部件的進口也是增加了1777亿美元。从我国历年来看,2001年前,半成品进口一直是超过了零部件的进口,2001年之后,差距逐步减小,到了2005年零部件已经超过了半成品的进口。增加到了到了30.1%了,在2005年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半成品。从这可以看出中国的加工贸易有明显的提高,说明中国从简单的组装中开始向有技术含量的加工装配中发展。

(二)区域特征明显

分析中国中间产品贸易伙伴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东亚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进口国,占有很高的比重。有高达60%的中间产品从东亚国家和地区出口到中国。以2005年为例,中国从亚洲四小龙国家进口中间产品1284亿美元,占比为33.9%,从日本进口691亿美元,占比18%,从东盟四国进口387亿美元,占比为10%;从欧盟15国进口中间产品377亿美元,占比9%;从美国进口244亿美元,占比仅为6%。相较于1995年,中国从亚洲四小龙的进口比重略有下降,下降了大约0.5%,从日本的进口下降了4.3%,但从东盟国家的进口占比从4.7%增加到了2005年的10%,其本质原因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国家跨国公司在东盟的转移生产。

(三)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游

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主要环节,上游以研发,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为主,中游以一般零部件和组装为主,下游以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主,上下游的增值幅度大,中游的增值幅度小。而中国制造业就处于增值幅度小的中游。

四、中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现状的原因分析

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国现状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国际分工形成的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以及中国的核心地位。

1、劳动力的丰富供给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供给非常丰富的国家。自从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1.27%。这跟工业的基础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导致第一产业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剩余的劳动力拥挤到城市中,造成劳动力的丰富供给。

2、工业化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工业化基础相当薄弱,大部分工业制成品都靠进口。人民口中当时流传的“洋火”(指进口火柴)、“洋车子”(进口自行车)等反映出我国当时连最基本的工业制成品都无法生产。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核心技术我们还非常缺乏。譬如飞机的发动机技术、计算机CPU和内存的制造能力等。这个时候,不可避免的我国对这些技术为基础的产品必须靠进口。

3、政治因素

中央政策有意引导外商投资,如在2007年统一企业所得税之前,外资企业所得税率为15%,合资企业为17%,而内资企业则为33%。此外、外资企业在很多地方的企业所得税还有很多减免政策,如“两免三减半”政策。不过,在2010年12月1日开始,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已全部取消。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五、综述

中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处于价值链增值最低的中游,而中国制造业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考虑产品内国际贸易之后也远远低于不考虑产品内贸易时的竞争力。但是参与产品内贸易确实能够使得发达国家在产品的某些生产阶段放在我国。从而可以产生技术溢出。所以我国应积极参与产品内贸易,并着重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仅能提高国民的福利,还可以提升技术水平。(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的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1):4-16

[2]卓亮.从苹果公司看中美两国双边贸易[J].金融博览,2012,(6):46-47

[3]柳剑平,孙云华.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兼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07):16-23

篇5: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摘要 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 中国 国际影响力 国际地位 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光阴如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目前没有变化,但它政治上失策、经济上失控使它不得不放弃单边主义,更注意寻求大国间的合作支持。欧盟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国际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俄罗斯进一步抗衡西方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俄格冲突表明俄不会牺牲战略底线,但不寻求同西方的对抗,不会回复到冷战时期。日本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但也十分注意处理好同邻国的关系。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西方大国在处理国际热点时寻求与它们的合作与协调。大国关系力量对比的这些变化会牵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不少国家已提出要建立新的地区经济体或货币体系。新的地缘战略正在酝酿调整之中。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拉美国家在经受了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之后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拉美国家认为中国模式不同于已经失败的苏联东欧模式也不同于他们眼下不时要面对的西方模式。他们对中国发展模式最感兴趣的是怎样以本国的人文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既维护政权稳定又实现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年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正是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

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增强。很多非洲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达到40%的规模就有数亿人要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这跟一百年前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情形一样必将极大拉动全球包括非洲经济的发展。

中东伊斯兰国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他们希望中国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平衡力量帮助他们减轻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帮助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能使局势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从文化上讲,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的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途径。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3.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和平转型时期,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问题,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生态与资源问题等.并且应该统筹国内与国外的

两个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在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还应该正视我们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上海等繁荣城市的外国人都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一度使外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

篇6: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

当今世界与中国都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飞速的提升着,这主要是有着强大的国力作基石的。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决定因素。

能彰显中国国力强盛与国际地位提高的最有力表现之一,我想要数中国国家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了,在持续了近2年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站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不仅解决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更保持3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的表现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并积极的作用。自此,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的提高了。

中国国力提高的表现还有就是: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与世界各国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3中国经济对国际贡献越来越大,外汇储备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4中国文化走进了世界各国,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对中国越来越向往,越来越期待,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上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举办,也说明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那么我们如何理性的去应对国际地位的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 1.我们要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

(2)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虽然以联合国为主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但国际社会认为主要国际组织应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发展和中国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上升,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战略回旋空间大大拓宽。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

上一篇:绿化班组长岗位职责下一篇:企业使命和愿景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