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这些年书评

2024-08-05

我们台湾这些年书评(精选14篇)

篇1:我们台湾这些年书评

***

解子傲

2013年12月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廖信忠是一个台湾的普通“七零后”。他按年份逐年叙述了台湾从他出生开始每一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因为最近在上《比较西方政治制度》这门课,而台湾又被誉为“华人世界的民主典范”,我就通过这本书,再结合其他一些资料,如《邓小平时代》等书籍,作为一个大陆人,从政治的角度来简单比较一下台湾与大陆发展的异同。

第一阶段(1945-1977)

这个时期是国民党在台湾的威权统治时期。1945年日本投降,国军进入台湾。长期处于日本通知下的台湾人民发现大陆来的政府和军队与他们想象中的有落差。他们获得更多自治权期望也随着国民党派来了陈仪全面接管台湾各项大权而落空。因为大陆的战乱,台湾也收到波及,人民生活水平反而较之前大幅下降,再加上“外省人”控制的国民政府贪污问题和官僚作风严重,逐渐让台湾人有了不满的情绪。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这种情绪集中爆发。二二八事件最终被增援的国军镇压,而随着之后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开始了漫长的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

有趣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民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和控制丝毫不弱于对岸。根据廖信忠所述,蒋介石十分注重维护自己的领袖形象。在小学国语课本中,“蒋公的故事”讲述蒋公小时候的优秀品质,还有“蒋公遗嘱”、“蒋公纪念歌”。台湾当时的口号是“反攻大陆”,与大陆的“解放台湾”相呼应。台湾在电视台和报纸方面都有禁令,不允许民众开办电视台和报社。这一时期也是台湾的反共“白色恐怖”时期。在长期戒严中,国家公权力遭到政府滥用,而人民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作者就记载它的父亲也曾经因为和王幸男邮包爆炸案有关联而被请到警局喝茶,被轮流问了24小时,写了保证书才被释放出来。这一段时间的因言获罪情况十分严重,人民的政治活动收到严重干扰。而大陆同一时期的“反右”、“文革”等运动也同样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这一点来看,两岸虽然完全中断了联系,但实际做法惊人的相似。如果说有不《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笔记1

同的地方,在我看来,就是台湾的政治高压比较稳定,处于长期平稳执行的状态,并没有出现大陆反复的运动式政治活动。比如“反右”、“大跃进”、以及“文革”,每一次都能掀起一阵高潮,而后又往往被另一波高潮所取代。

第二阶段(1978-1988)

又是惊人的相似。一生的对手蒋介石与毛泽东分别在1975和1976年逝世。他们的继任者分别是蒋经国和邓小平。

对蒋经国来说,台湾此时风雨飘摇,面对着内外部很大的困难。外部先是被逐出联合国,最重要的盟友美国又突然宣布断交。内部长期的威权统治已经出现了松动的迹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结束威权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美丽岛事件是对台湾当局的一个大考验。这次事件实际上加快了蒋经国开放的脚步,也是对长久以来对政治冷感的台湾人的政治启蒙教育。这次事件中并没有人被判处死刑,一方面是台湾收到了国际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局已经意识到死刑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改革。当时的美丽岛事件参与者,如杂志社的林义雄、陈菊、吕秀莲等人,以及辩护律师团的如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等人,在之后的政治活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海峡对岸,邓小平同样面对这十分复杂困难的局面。经历十年**,国家内部混乱不堪,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倒退,发生了很多的冤假错案。邓小平迅速整顿全国组织架构,平反干部,让他们重返岗位。军队方面,他通过一次对越南的战争让军队上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整顿了军队。他努力消除或减弱对毛的个人崇拜,并击败华国锋取得了党政军的领导地位,为推动改革开放做准备。

蒋经国意识到失去美国的全力支持后,尽管仍能获得美国军火,但反攻大陆已成空话。他强力推动了“十大建设”,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帮助台湾在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的重要成就。而经济上的高速发展也给了他推动政治改革的机会。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时间内解除了戒严,将政权转移给了李登辉来完成更多的改革。

邓小平在掌握了领导权力后,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他从广东开始试验,通过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开放国内市场,强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摆脱了文革等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让全球惊讶,与西方的关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与西方广泛接触后,民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也慢慢高涨起来。但是与蒋经国不同,邓小平在政治体制方面持保守态度,也曾经

发动过“严打”的运动,这次运动被认为量刑过重,司法程序的执行上也出现了问题,对后来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第三阶段(1989-2013)

蒋经国逝世后,被视为“过渡者”的李登辉继续政治体制改革,先后开放党禁和报禁,废除了威权时期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允许民进党组建并参选。陈水扁当选台北市市长,后又当选了“总统”,完成了台湾首次政权的和平转移,而八年之后又再次完成了政权的转移。在这之中,台湾逐渐形成泛蓝和泛绿两大阵营,政治选举也真正成为了民众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根据作者的记载,民众参加各个阵营的拉票和造势会,参加各种游行“很欢乐很精彩,像嘉年华一样”。这也体现出了台湾的民主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民主意识深入人心。

海峡对岸,由于一场政治**,大陆与西方的关系冷却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威胁论”的崛起。与台湾不同,大陆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够均衡,而庞大的地区组织架构和差异巨大的社会阶层架构也使得大陆的改革难度远远大于台湾和日本等以岛屿为主的地区。所以大陆选择的是一条循序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目前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开展。

小结

大陆可以从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中学习到一些经验和教训。首先要允许党内党外批评的声音,妥善处理政治犯问题,减少因言获罪的案例。其次要顺应民众的需求和呼声,吸取国民党过去不当处理群众事件,官僚作风突出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教训,工作的时候要遵循民意,与人民平等交流沟通,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民众,与人民对立。还有就是要严格依法执政,坚持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越界、越权现象的产生。党的很多法律法规制度本身是好的,但是需要进一步去完善落实。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果人大代表能真正由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并真正行使类似台湾“民意代表”的职责,相信能发现国内很多问题,预防很多悲剧的产生。当然,对受了几千年统治的中国各阶层人民来说,怎样独立自主,不受干扰地参与政治活动,也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台湾的模式也值得我们去参考和借鉴。

篇2:我们台湾这些年书评

基础医学院 1410124217 孙士伟

对于台湾的最初认识,记得就是从小学课本的日月潭开始,那基本上是台湾给我的唯一印象,当时,对我来说,台湾和日月潭完全可以划上等号,到上初中时,由于“台独”势力的猖獗和嚣张,荡起了千层浪,并且这汹涌澎湃的大浪还扑向了生活在对岸的我们这群年轻人身上,由此可知我们对这个岛屿的记忆是何尝的深刻,正因如此,陈水扁的“台独”和台湾基本上是捆绑销售给我们这一代人的。

然而,通过《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台湾。《我们台湾这些年》,副标题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说的是作者所经历的台湾30载,从个体出发谈台湾发展,虽然标题中的“我们”或许会让很多台湾人有一种“被代表” 的感觉,但这本书,对于一个普通的大陆读者来说,是很有阅读价值的,因为我们对台湾的了解,太少太少,而我们对台湾的说东道西,又太多太多。

如今的大陆人,时常抱怀着一种优越感对待鸭绿江对面的邻国。我们习惯说,快去朝鲜看看吧,那是我们的活历史。我们又习惯说,通往朝鲜的路上是由每一个沉默的人铺就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怕回到过去,我们也怕领导不敢走向未来。

或许台湾人不会说,快去看看大陆吧,那是我们的活历史。因为,在经济、贸易、社会生活(尤其是娱乐生活)等很多方面,拜网络所赐,我们已然能做到与世界同步,因为这些领域我们无需翻墙。而那些需要翻墙才能看到,才能说道的,也正是我们的现在与台湾的过去之交融处。

1975年,蒋介石逝世;1976年,毛泽东逝世;1978年,蒋经国力排众议提出“台湾十大建设”,直接推动台湾经济腾飞;同年,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使中国创造了经济上的世界奇迹。

80年代中期,“十大建设”给台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让台湾走上正轨,全社会焕发出新貌,这与同期的大陆几乎一致。与此同时,要求政治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民对于“党即一切”时代的终结充满了热盼。

台湾也曾经历过和谐的时代:

‚每逢十月,整个社会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多么美好的十月,当初号 称‘光辉十月’,现在好像很少有人提了。十月接连着有‘双十节’、‘台湾光复节’,以及蒋介石诞辰纪念日等值得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个月到处都是旗海飘扬,电视上也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总之,十月就‘尽量’没有天灾人祸,也‘尽量’没有社会事件。‛

我们也都有过滤敏感词的共通性。《射雕英雄传》当初在台湾叫《大漠英雄传》。为什么?因为“射雕”两字出自于毛泽东的诗词啊。马克·吐温的书也会遭殃,因为无知的警总(跟大陆的国保类似)怀 疑他是马克思的弟弟。至于马克思·韦伯这种名字的作者,更不在考虑之列了。还比如法国作家佐拉,虽然身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翘楚,但可惜他的名字偏“左”,成了左派,成了禁书。

我们也都有“被”时代。1984年,台湾报社驻美特派记者,写了一本揭露很多当局争权斗争历史的《蒋经国传》,被认为是污蔑了蒋家,而之后就有了江南被暗杀。“江南案”的调查结果直指当局政府原来与黑社会挂钩甚秘,蒋经国到底知不知情,至今众说纷纭。那几年,“他被江南了„„”成了流 行语。

我们也都有我们之外的人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 ‚1987年以前,学校都会有些‘反共爱国’教育课程。在这类课程里,比如说作文课,就要写一些 关于政治的题目。当然,不管什么类型的作为题目,文末都会来一句‘拯救水深火热大陆同胞’这类的制式结尾。‛

我们也都有过不敢正视历史的年代:

‚禁忌了几十年的‘二〃二八事件’话题,也在这一年(1989)突然浮上了台面,被当做显学来研究,因为《悲情城市》,这部电影得到了威尼斯影展金 狮奖的殊荣。

‚一般认为,本片的导演侯孝贤预料到直接在台湾发行这部片是行不通的,因此带着它到 威尼斯影展上赌一把,没想到这部影片真的成为在世界级三大影展上第一次荣获首奖的台湾电影。这下‘新闻局’不得不认可了,还很形式地给侯孝贤祝贺一下。于是,这部直接挑战台湾政治史上最禁忌话题的影片,得以一刀未剪而上映。‛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台湾一步一步的成长了起来。

有关对台湾当代史影响深远的美丽岛事件,书中有着这样的描述:

‚1979年,一本叫《美丽岛》的杂志出版了,这是由一群来自各地的党外人士所创办的,一时精英聚集,大有政团之势。在一言堂的时代出版了这样一本异议杂志,大家都看得爽,心里出了一口气,自然和喜欢。《美丽岛》的模式是到处设分社,每设一处分社就在当地办演讲,大受民众欢迎,但不容见于官方。

‚《美丽岛》高雄分社在当年12月10号国际人权日举办游行活动,不料却引发严重的警民大暴走,冲突规模之大,可说是台湾史上首见。

‚直到现在,发生冲突的原因还是众说纷纭,有很多人说是当局派人在民众里当托,故意攻击警察,但到现在为止,还是没人敢证实。

‚在这次事件中,活跃于党外阵营的主要任务几乎全数被逮捕,当时台湾的反动运动受到严 重打击。很多人说,蒋经国被这件事震撼到了,所以加快了开放的脚步。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的结果,以及后来的审批,的确让很多政治冷感的台湾人开始思考一 些政治及台湾前途的问题,成为一个启蒙的起点。‛

这些内容的叙述,也许不尽真实,也许带有作者的个人倾向,但是他们至少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台湾人的视角,描述了这里几十年来台湾所经历的沧桑风雨。与我们一样,台湾同胞也曾经经历了在政治上的“和谐”与“封锁”,台湾同胞也是通过自己的争取逐渐走向如今的民主政治,台湾同胞也是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中,一点一点的,将台湾岛建设起来了。

仔细的研读所能接触到的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台湾的民主政治,经历了人民漫长的争取与斗争,绝非“走得过快造成了一团糟”几个字所能表达的清楚。如今大陆很多对于台湾民主政治的非议,从这一点上看,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我想,要真正的给台湾民主政治下一个定论,在没有尽量全面的了解台湾这几十年来的历史之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从1988年蒋经国去世,1988年的5月20日,一场由农民北上请命甫上任的李登辉的抗议事件,最后竟演变为台湾史上最大的警民大混战。1996年3月第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直接民选。2000年,国民党第一次从执政党的位置上走下来。2008年,国民党再次成为执政党。这之间经历的一步步,其中的艰难与困苦,外人鲜能知晓。但是至少,我们能从中隐隐体会到这其中的不易。

篇3:这些年,我们身边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特别是身边的榜样。

4月24日,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发出通知, 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雷锋精神在中原、先进典型在身边”暨2012“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网络推介评选活动。这次评选活动是河南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作贡献”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呈现, 旨在发挥网络优势, 形成广大群众推举、评议先进典型的活动平台和长效机制, 营造崇尚学习先进典型的浓厚氛围。

曾经, 一批批先进典型成为我们心中的榜样和标杆, 让我们崇德向善, 让我们坚定信念。今天, 在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过程中, 这些身边的榜样更是散发着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璀璨光芒, 引领我们前行。在大学校园里, 我们身边也有一批默默奉献的“雷锋”和先进典型。为配合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开展的这项活动, 进一步推进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本期“特别关注”将推出一批大学校园里的先进典型, 展现他们平凡之中的伟大。

篇4:《我们台湾这些年》

读完本书, 您多半会感叹一声: 这些年, 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告诉你不一样的台湾

1977出生于风雨飘摇时期

我是1977年生人。20世纪70年代末的台湾, 整个社会气氛都是怪怪的, 就像是一只气球, 随时都可能破掉, 但就是破不掉的状态。这段时期的台湾, 用后来官方的文章来形容就是 “风雨飘摇”。

在台湾当局代表被赶出联合国后不久, 接着就是1978年底的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人心惶惶的社会气氛下, 有办法的人当然都先跑到别的国家去了。而台湾当局不断地告诉大家要“庄敬自强, 处变不惊”。应该说, 在更早的时候, 从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 到20世纪70年代的这几十年里, 岛内反对人士始终站在国民党对立面, 却如狗吠火车般无用, 甚至给自己带来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 虽然内外交加之下岛内形势风起云涌, 要求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那个“党即一切”的年代, 社会上反国民党的声浪也从小涟漪成为小水波, 越来越大, 但国民党仍然坚持一贯的统治态度, 因此这几年风波不断, 草民如我家, 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某些事件里面。

在他们结婚,即我出生的前一年, 也就是1976年, 我爸已经在台北做起了自己的生意, 并住在台北士林的旧家, 这是我3岁前住的地方。

这年年底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台的“王幸男邮包爆炸案”, 对象是当时的台湾省“主席”谢东闵, 邮包炸伤了他的左手手指。这件震撼国民党党政高层的邮包爆炸案, 据我高中时的老师回忆, 在那指纹还无法用计算机辨识的年代, 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被动员去清查核对, 也就是逐一清查核对全台湾已服役男子的指纹资料。就这样, 几十万份资料一份一份地查, 居然也真的查出来了, 原来是一个叫王幸男的人所为。他因不满政治情势, 而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偏巧王幸男家的药厂, 就是我爸工作的药厂。

据我老爸回忆, 他某天回家, 看到有两个人坐在家里的椅子上。弄清他们身份后, 我老爸就被带进某个地方喝茶, 接着就是兄弟有几人、有没有女朋友、在教会干吗(我爸是基督教徒)、药厂都在做什么之类铺天盖地的问题。好几个人轮流问了24小时, 最后我老爸写了保证书后才让出来。事后他才知道, 那时候还是他女朋友的我妈, 以及他的兄弟姐妹, 也全都被问过话了。我爸对国民党的反感, 可能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不过话说回来, 我爸可还是国民党党员呢!现在都还可以看到他那破烂不堪的国民党证, 不过他每次都说他从没参加过小组活动, 没交过一次党费。不夸张地讲, 在那个年代, 几乎大家都是国民党党员。只要上高中, 学校教官或老师就会用各种方法、手段, 明示、暗示学生要入国民党。当然, 对他们来说也是有业绩压力的啦!或者在当兵时, 部队辅导长也会要求大家入党。在台湾的义务兵体制下, 尤其像几十年前那种一当兵就要当两三年的苦日子里, 做国民党员在部队里可能会有比较多的好事爽差, 大家就这样入了党。所以, 现在在台湾问四五十岁的男人, 谁没入过国民党, 可能很难找到, 只不过极大部分都没交过党费, 没参加过活动, 成了“失联党员”。前不久, 国民党进行党员资料整理, 还意外发现许多民进党及亲绿人士都曾经是国民党党员。

1978蒋经国继任与“十大建设”

1978年, 蒋经国就任了。

台湾人熟悉的那个画面——每年蒋中正穿着军装, 在“双十节”阅兵时那挺拔的身姿和强有力的口音“军民同胞们……”变成蒋经国那亲切的挥手以及谦虚的致意“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们……”不变的是那浙江口音, 但敏感的人似乎从这句话里听到了些弦外之音——时代开始改变了。

蒋中正“崩逝”(是的, 当时的报纸用的就是这个充满了皇权帝制意味的封建字眼)后, “副总统”严家淦继任, 但实权却在“行政院长”蒋经国手上。严家淦可说是虚位“首脑”, 当时都叫他“YESMAN”。虽然两年后蒋经国的接班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 但还是有不少人不太满意, 不知道蒋家王朝还有多久。当初有个政治笑话是这么说的:蒋介石去世后, 不可避免地在天堂遇见了“国父”孙中山先生,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孙中山非常关心“中华民国”的状况, 于是问老蒋——

“我死后, ‘中华民国’ 有没有‘行宪’ 啊?”蒋介石马上回答:“有啊! 有‘行宪’ , 有 ‘行宪’ 啦!”

孫中山又问:“那第一任 ‘总统’是谁?”蒋介石回答:“是我。”孙中山心想, 老蒋一统江湖, 确实当得, 又问:“那第二任呢?”这时老蒋不太好意思说还是自己, 可又不太想说谎对不起“国父”, 于是回答:“于右任(余又任)。”孙中山高兴地说:“不错不错, 书法家当 ‘总统’, 文学治国。那第三任又是谁呢?”蒋中正脑筋一转, 机智地答道:“吴三连(吾三连)。”孙:“嗯, 舆论界有人出任 ‘总统’, 也好。那下一任又是谁?”蒋:“赵元任(照原任)。”孙想了一想说道:“很好, 语言学家当 ‘总统’。那第五任呢?”蒋:“是……是赵丽莲(照例连)。”孙中山开心地说:“太好了, 连教育家也做 ‘总统’ 了, 真是越来越进步了。”

这是个很典型的讽刺蒋家的笑话。其实, 蒋中正的影响力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都还存在, 在我小学时都还要背“蒋公遗嘱”, 音乐课也要学唱“蒋公纪念歌”。而每次老师一提到蒋介石或“国父”孙中山先生时, 大家都要正坐或立正一下表示尊敬。这些事现在回想起来, 都觉得挺傻的。

在此前一年, 中山高速公路也通车了, 这是一条纵贯台湾南北四百多公里的高速公路, 也是台湾第一条高速公路。

当初建成时, 许多人批评这根本是一条超大型的养蚊场, 因为根本没多少车子在上面跑, 是富人专用的。但事后几十年证明, 这条高速公路对台湾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让商品畅流在台湾西部三大港间。甚至到了后来, 台湾私家车变多后, 这条高速公路根本不复使用。

因此, 后来当局又建了好几条方向重复的高速公路, 以减轻车流负担。但高速公路在台湾除了交通功能外, 还有很重要的战备功能, 在某些路段上, 是特别设计来供战斗机起降的。那几年,“十大建设”陆续完工。“十大建设”是指台湾在20世纪70年代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基础建设工程。

在这之前, 台湾许多公共基础建设, 如道路、港埠、机场、发电厂等, 仍处于欠缺、老旧的状态。再加上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为了提升和深化总体经济发展, 当局开始规划进行十个大型建设工程。这分别是:核能发电厂, 中正国际机场, 铁路电气化, 台中港, 中山高速公路, 大炼钢厂, 大造船厂, 石油化学工业, 苏澳港, 北回铁路。在“十大建设”中, 有六项是交通运输建设, 三项是重工业建设, 一项为能源项目建设。

但当初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决定“十大建设”的计划时, 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当时台湾经济尚处于起飞初期, 民众经济所得尚未提高, 以及当时遇上第一次石油危机和台湾当局退出联合国等外交困境, 可以说, 台湾在发展“十大建设”时, 当局是没有经费的。所以, 有部分官员表示反对, 但蒋经国以一句“今天不做, 明天就会后悔”力排众议, 后来通过找沙特借款才得以解决。也就是说,“十大基础建设”是举债建设。后来也证明蒋经国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确实推动了台湾经济起飞。可以说, 台湾经济完全起飞是在“十大建设”之后。

篇5:《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陈晓璇 高二16

一开始对台湾的印象就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日月潭,那基本上是我对台湾的唯一印象。那时候年纪也小,联想能力跟不上,课本中将日月潭描写的如梦如幻,我也就抽象的认为台湾美丽而富饶。

但是当我看完《我们台湾这些年》后,就改变了这一看法,我像许多人那样感叹道,这些年大家过的都不容易。

从1978年的蒋经国继任,到1987年台湾宣布“反攻大陆”无望,再到2006年“红衫军”倒扁,作者用接近全书一半的篇幅,叙述了各种政治事件对台湾社会、家庭以及对他个人的影响。

从作者的记录中,看到了台湾的民主改革一波三折,闹的一地鸡毛,在嬉笑怒骂中也体会到了台湾民主的进步。

大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格局,早已让民众不知道如何去关心政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导向让大陆的人们将所有热情都入到“经济建设”中,如今更是发展一切向“钱”看,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台湾,男生年纪一到18岁就要参军,在大陆,因为人口众多等缘故,男生到了18岁不一定要参军。作者入伍的单位是空军仪仗队,想到国庆大阅兵时三军仪仗队的风采时,我不禁联想到了作者的飒爽英姿。

作者经历了台湾转型的主要过程,从美丽岛事件到国民党解严到大选。作者是一个在场的旁观者,我们无法从《我们台湾这些年》里寻找到重大事件的揭秘、亲历,但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恰恰呈现了普通民众的真实视角。

阅读《我们台湾这些年》的过程就如同跟随一个台湾导游走过一段台湾怀旧之旅,有回忆,有感慨,有嬉笑怒骂,读这本书的收获除了对台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之外,也感受到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关系。退守到台湾的国民党官兵很多靠“反攻大陆”的信念支撑他们在台湾的生活;恢复大陆探亲时,又是他们这些从大陆来的人最先回去。当他们看到在大陆的原配夫人还未改嫁,而自己又在台湾娶了新夫人时,不禁黯然神伤。

篇6:这些年,我们的友情作文

转眼间,

六年过去了;

转眼间,

就要毕业了;

转眼间,

就要分别了……

这些年,

我们一直很开心,

只是,

我们没有想到,

六年,

看起来很长,

可是,

就这么过去了,

好想,

永远不分别……

这些年,

我们的友情,

是坚固的;

同样,

也是欢乐的`;

是啊,

就要毕业了,

只是,

没有想到,

这么快就要分别了;

希望,

我们是,

永远的好朋友……

篇7:这些年,闯进我们青春的梦想

“老师,我要加入体育部!”小傅举起手来,坚定不移地说。看着小傅如此坚定,我也举起左手:“老师,我也加入体育部。”就这样,这些年,跨栏的梦想闯进我们的青春。

大家都说我和小傅相同点有很多:身高、习惯、爱好等等。可是,我们的性格差得十万八千里了,他活泼开朗、热情友好;我害羞内敛、不善于与陌生人沟通。而我们的共同的爱好是——跨栏。

“小傅,你的语文作业没交。”语文黄老师左手叉腰,右手指着小傅说,“不准去练跨栏,补完再走!”小傅眉毛下垂,青灰色的脸,还不停用手在书包里淘。我二话不说拿出我的作业本说:“老师,不好意思,我拿了小傅的作业本‘借鉴’一下。”“这么说,是你没交咯,小张?那你给我交完再走!”老师将矛头指向我。然后,我给小傅使了个眼色,小傅立即很无辜的样子说:“那老师,我可以去练跨栏了吗?”老师将注意力都放在我这说:“好好,去吧去吧!”之后,小傅快速收拾书包,冲出教室,他还不忘投来感激的目光,因为,他还要参加区运会的选拔赛,而我已经出线了,并且我的成绩还不错,所以,我也应该帮帮他。

“分组对抗赛,„„第4道,一班小傅,第5道,小张„„”孙指导喊道。我站在起跑线前,盯着小傅,眉毛颇有挑衅地抖了两下:咱们很久没分出胜负了。小傅右手弄成1字形:你不是我的对手。随后,孙导喊道:“各就位,预备备,跑!”。

我像离弦的箭,飞出去;小傅也毫不示弱犹如脱缰的野马,冲了出去。我与他不相上下,我打算在飞跃第7个栏架后加速,右腿一蹬,小腿用力,“嘣!”左腿被什么东西蹭到了,我失去重心,当即之下,用手护着头,随后,脑袋像被拉 入无尽的黑暗。

疼,我醒来后的第一反应。“小张没事吧?”小傅和孙导异口同声地说,孙导说“小张啊,你昏迷了1个小时,校医说你的头没什么事,但你的左脚情况有点不妙,是跟腱断裂,要休息6到9个月。”“什么!”我看着被步裹得厚厚的左脚念叨,“那不是没得参加区运会了吗。”孙导轻轻叹了一声,小傅用手在我的头上重重地弹了一下:“你就好好休息吧,将来还有初中的比赛,不用灰心,这次,我会连同你的份,一起努力的,把冠军带回来,咱们以后再好好比比。”我笑了

笑,说:“恩,你可别丢了我们学校的脸,加油!”

篇8:这些年我们常做的一类错题

解答:

方法1:

方法2:

解答:

参考文献

篇9:台湾净土 我们花莲这些年

花莲,是一座充满移民故事的小城。在台湾,它不像日月潭、阿里山一样被人津津乐道,也不像台北、高雄一样闻名遐迩,但这个古称“奇莱”的台湾第一大县,却被称为“台湾最后一块净土”,这里保存着台湾最原始的自然风光,而那些原住居民们,展现的也是最原始的台湾民俗风情。

在1932年苏花公路通车前,到花莲甚至需要坐船。就像在上海街头能够看见英、法、日、俄各国的身影一样,古老的花莲有着392年的开发史,以及163年的建城史,经过了3个国家、多个不同时代政权的统治,以及至少3种不同文化的洗礼——西班牙人的采金船队;留着辫子的满清劳工;穿着和服的日本侨民……他们在这座台湾东海岸的小城里,构造出一种独特的“花莲文化”。

花莲既有深刻的历史,更有绝美的风光,这其中以太鲁阁峡谷最负盛名。太鲁阁公园全区以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以及中横公路东段沿线为主体,总面积达到9.2万公项。“两岸悬崖万仞,奇峰插天,为宝岛八景之冠”——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除了太鲁阁,花莲的其他美景也不能遗忘:台11线是台湾最美的海岸公路,被无数骑行客和自驾客推崇,在这条风光无限的公路上,你甚至可以去追逐庞大的鲸豚群;纵谷是花莲山区仅有的平原地带,这里见证了台湾林业的发展历程,日本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铁道和日式建筑群,被文艺青年视为摄影天堂……

花莲在中国台湾历史上是一个开发较晚的区域,也是台湾原住民最多的区域。这里居住着阿美族、布农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和赛德克族六大部族。地形的限制,虽然一度阻碍了这里的发展,但也给花莲保存下了最原生态的人文风情。

阿美族还处在典型的母系社会,家庭依照母系传承,阿美族男子婚后必须入赘女家,家庭财产都由女性负责掌管;成年男子如果和妻子离婚,只能返回公共青年会所居住,等待第二次结婚的机会;布农族是一个崇拜小米与月亮的民族,他们会在月缺时祭祀田地,在播种后举行盛大的射耳祭,勇猛的男人们进山狩猎一周,将猎物耳朵割下来祭天求丰收;纹面是太鲁阁族人荣誉的象征,男子必须带回猎物的头颅,女性则必须擅长纺织,作品受到家族或部落肯定之后,他们才可以获得“祖灵的认可”……

请阅读正文。是的,7月正是出行时,我们已经为你准备好了路书。

篇10:这些年,我们欠的债情感散文

离开故土已整整十年。十年犹如一条巨大的河,将我和父母分隔在河的两边;十年又如一把钝钝的锉,磨平了年少的锐气,留下父母沧桑的容颜……

那是湖北某个村落,即遥远又贫瘠却承载着儿时的梦:潺潺的溪水边,玩稀泥追逐着蜻蜓,池塘边的蝌蚪游啊游,是那么的欢快。

年岁稍长便要跟着父母在田间辛勤地劳作,那是一种求生的本能。流火七月,忙于双抢(将早稻收上来晒干,晚稻及时插上),一根满是香精混搭着色素的冰棍成为一种奢望。无数人中暑,有人承受不住选择自杀,姥姥在那样的年月选择了离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是挂在祖父辈们嘴上最多的话语。姑姑们都是文盲,父亲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入伍成为飞行员,便将毕生的心愿放在了家族唯一的男丁我的身上。姐姐则选择了中专毕业后打工贴补我的学习。

极少有人愿意读书,至少我是厌烦的,高中时逃课成为习惯。班主任对我的年终评语是“烂泥扶不上墙”。进入高三,知道兑现家人的期待的时候到了。想起父母辛劳的身影,一次次失眠。

这一年,我发誓要与时间赛跑。无论严寒酷暑,无论蚊虫鼠蚁,我在教室里住下了。学校每晚十一点准时熄灯,同学们都已入睡,我还会点上蜡烛,用最蠢的抄书的`方法开始一点点地学习。凌晨三点才躺在课桌上休息,五点半又开始学习。深秋寒风刺骨,唯一取暖的就只有蜡烛,点着蜡烛取暖成为那时最刻骨铭心的回忆。不知道手脚长过多少冻疮,终于,我以512分的成绩考上了本科。

但我不甘心,向父母提出要复读,父母不理解,因为复读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钱以及再次参加高考的风险。又是一夜未眠,第二天,母亲说我胡子长出了好多。父亲帮我挑着书和行李再次踏上崎岖的田间小路,只是一再说,要争气,一定要争气。我没有说话,我在暗暗较劲。

接下来又是一年不分黑夜白天的日子。

又到双抢,在夏收与秋种中等待着分数的公布。我在离家一公里路外的商店里用电话查分,极少使用电话,听不清9号键还是#号键。来回地输入,最终查到分数604分,超过一本分数线49分。没有哭也没有笑,只是长长地吐出一口长气。临了买了半斤肉和一斤豆干。因为耽搁得太久,母亲沿路找来,或许怕我成绩太差想不开。我还故作委屈地说没考好,但当告知分数时,看到父母的笑脸,我知道,再苦都值得。

最难的还是在钱上。当时向亲朋好友筹到的只有九千元,离需要的一万元还差一千元。母亲埋怨发着牢骚,父亲闷头不说话,最终借了高  利贷。报到的日期也到了。

就这样,我走了,没有过多的不舍,犹如一只飞出樊笼的云雀。

学校在沈阳,慢慢适应这里的饮食作息,学习普通话。电话里我只和家里说我很好,很好。月儿圆了又缺,我知道这和家乡的月亮是一样的。大学生活平淡无奇,做过家教,摆过地摊,拿过奖学金,逃课,挂科,补考,生活再苦,不多向家里要钱,知道家里没钱。

终于毕业了,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我来到小城市孝感,实习、定岗,周而复始围绕机床。

在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不一样的饮食,不一样的习俗,慢慢地适应。

不愿做啃老族,但现实残酷,租房两年后,我和女友的手又伸向双方的父母。婚礼简单,没有仪式,平淡的生活,小小的房子,25年的房贷,总算是在这座小城市安顿下来。

篇11: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改变演讲稿

我出生在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间被叫做“饲养室”的小土窑,在中国还有公社这个称呼的时候,饲养室是农业社用来饲养牲口的地方。因此我们的童年也就没有值得让我有太多回忆的地方,因为我们的童年没有现在的万千气象,大千世界。我们所有的记忆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

我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教师,从小他们就时时刻刻的教育我“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读书可以带我快乐。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祖国也迎来了改革开放,从文化大革命走过的来父辈也明白了改革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在不惜一切代价送我们去上学,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因为我们的人生没有捷径,我们必须去努力,必须要改变这一切。随着知识的积累,我们也深深的明白,要改变命运,首先是要改变观念。托尔斯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着,一种是行动者。每个人生下来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从来没人想去改变自己。”要改变现状,就要先改变自己。而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一切成就,都是从正确的观念开始的。一切的失败,也都是从错误的观念开始。要适应社会,适应变化,就要不断的改变自己。

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曾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也曾雄心勃勃的规划过自己的梦想,通过高考独木桥的我们,对面大学是何等的激动,何等的感慨万千,简直就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但当我们怀揣着大学时代的梦想踏入社会的时候,却真真实实的感受到,现实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现实其实比我们想象要的残酷的多,当我们一踏踏的简历投掷无门或者投出去毫无音信的时候,我想我和大伙一样过,沮丧、愧疚而又无可奈何。所以我们必须要思索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一个优胜略汰的时代,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去改变自己,只要去改变自己方能适合这个社会对我们的检阅,适者生存的道理不是今天才有的。在这个时代,任何得理想和梦想都失去了意义,理想和梦想在现实社会里都变得夸夸其谈。在今天这样的一个人英雄主义重新来临时代,任何人只要有才能,都能找到发展的机会。尤其是近几年来,创新和创业人才的不断涌现,我所处的社会更加宽容和更加灵活。移动和互联网的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宽容,对创新能力的支持,让我们大家有了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对今天这样的时代,生生死死变成了常态化,这个时代经济会不断发展,个人成功会不断涌现,个人失败也会加快步伐。有太多人可能冒出来,他们比我们更厉害,有太多人比我们更加知道如何应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所能做的则是不安于现状,不断的去努力,不断去拼搏,死也要死在改革的路上,今天我们,不管做出多么正确的政策,都有可能死掉。这些年我们也切切实实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一批批的新生态的出现,一批批旧事物的淘汰。触屏技术是诺基亚第一个发现的,比苹果早很多,但智能手机没从诺基亚出来,柯达被数码干掉了,360的出现直接秒杀了金山,超市几乎被淘宝取代了。诺基亚就是这样被超过去的,苹果将来也会这样。苏宁电器也在面对这个挑战,所以张近东下决心一定要改,苏宁易购不赚钱,改可能是死路,但不改也一定是死路。我们羊老大也一样,羊老大这几年的发展也是步履艰辛,虽然说我们现在整体还算好,基本上还是处于盈利状态,但是我们和前几年相比是远远的不够,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结果可能会更糟,所以我们的高层决策者们也是破旧立新,也在思索着为羊老大的下一步发展谋求出路,而作为羊老大一员的我们,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为羊老大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也需要的我们努力会毫无意义,也许我们的做法让我们默默无闻,但只要我们一心一意,有责任、有担当,将这份事业当成我们自己的事业去做的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与羊老大一样再次见证羊老大新的辉煌,因为这里面有你和我的一份努力。所以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四也要死在改革的路上,死也要死在改变的路上。

篇12:我们台湾这些年书评

最近,又是雾霾围城。想想看,其实这些年来,官方、民间在环保上的努力其实不算小,有立法,比如新环保法生效了。有宣传,到处都能看到低碳生活的横幅与海报栏,也有目标,比如减排多少等等,还有3000多个非政府的环保组织,开展很多活动。

可能大家都觉得,环境还是变得越来越差了,污染还是越来越多。这只能说明我们做的还不够,一边在建设,一边又在破坏,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最近流行一幅中国癌症地图,虽然专家澄清这是假的,但人们依然很担心,说明大家的健康意识、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得高这家企业发布了中国健康地图,评估城市的健康能力与居民的健康意识,又让我们看到了健康背后的一些事情。

楼主抽了一点时间,筛选了一些最近几年中,我们在环保方面的行动与努力,其实通过这些事情,也可以想想接下来,环保这条路应该怎么走。很多事情,我们可能做之后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去做,只要有一点效果,就要坚持。

大气国十条

我觉得这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算得上近几年来,政府在环保上非常大的努力了。据说编制耗时一年,修改了几十稿,总共确定十项具体措施,涉及污染物排放整治、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改造、能源结构、投资项目节能环保准入等等。

行动计划里提出,要用5年时间,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减少,最关键的是拿出了非常详细的指标,比如说到2017年,要求地级与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新环保法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新法确定的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等规定都指向了排污企业。

根据新的环保法要求,在环评阶段,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全文公开。

据说这是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楼主这两天看到,广州、福建等地陆续都传来了处罚案例,比如“自然之友”支持的第一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福建南平生态破坏案”获得立案。看来,环保确实要动真规格了。

中国水污染地图

这是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从2006年开始发布的水污染地图数据库,到2009年4月份,“中国水污染地图”已经列出了超过30000条的企业污染纪录。据说现在已经有12万条左右的企业监管记录,楼主要给它的创办人马军点个赞。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是中国的一家环保NGO组织,由马军2006年创建,主持开发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建立了国内首个公益性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数据库。

企业植树造林

不知道童鞋们发现没有,有很多企业投入到植入造林这件事情上,无论其目的是什么,只要种了树,有一定成活率,绿化了某个沙化地区,这就是贡献。

很有名的,比如说3A环保漆在甘肃的“低碳爱心林”,本田在内蒙古兴和县的植入项目,据说有7000亩左右。还有大自然地板的“绿色版图”工程,计划是建10个生态林,要建100万棵,还有像“百万森林”项目,这都是正能量的。多一点企业参加植树造林,对改善环境也是有好处的。

中国健康地图

得高进口地板发布中国首部健康地图,引发广泛热议。该健康地图针对全国各地1000多名网友进行在线调研,并收集了10万多条有关健康评价方面的信息,最终绘出首份中国健康地图。

其内容涵盖健康城市地图、健康人体地图两部分,提出了健康城市的综合系统,涉及健康环境、健康条件、健康服务、健康意识等指标。

得高健康地图认为,中国经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浪潮洗礼,城市与居民面临严峻的健康挑战,一半以上的网友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超过9成网友认为需要改善当前的健康质量。

我为祖国测空气

2011年上半年起,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发起了公众教育项目“我为祖国测空气”,向普通公众提供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器,鼓励公众自测PM2.5。

北京蓝天视觉日记

从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5月30日,卢为薇和朋友范涛,历时一年拍摄了《北京蓝天视觉日记》,在她所拍摄的365张照片中,北京有180天的天空呈现蓝色。

在他们拍摄的照片中,地址涵盖了北京市的大街小巷:东直门外大街、车公庄大街、慈云寺„„凡是天空湛蓝的照片,画面里都有一名普通路人,戴着太阳镜留下笑脸。南京人“护树行动”

2011年时,南京因为修建地铁三号线,要将约两百棵民国时期的法国梧桐树移植,不少市民通过微博等方式传递反对的声音。

在南京人的“护树行动”之下,南京市政府部门做出让步,并且举行了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地铁三号线绿化咨询评估会,讨论如何减少梧桐树迁移等事宜。

女律师用法律维护环保

张兢兢是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名公益律师,国内非常勇敢并且有名的环境诉讼律师,她办理了多起环境污染诉案件。

楼主大概整理了一下,她代理的环境诉讼案件已经有:内蒙古赤峰的铜冶炼厂污染了牧民的梨园和草场、河北沧州的小洋人乳业污染了农民的果园、安徽亳州的化工厂污染了涡河沿岸的农田、北京电力局的高沿线危及了百旺家园小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山的尾矿带给了周围村庄大量的致癌物等。

这种用法律影响与推动中国环保的做法,非常高大上。米启旺治沙造林3万亩

在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南端、毛乌素沙漠地带的边沿部,有一个叫麻黄套的村庄。村子里有一位普通的农民叫米启旺,因为治沙造林事迹突出而生活却陷入困顿,惊动高层。

据说,20多年来,他带领全家治沙造林37000亩,用汗水和泪水浇灌出一片大漠绿洲。后来还动员周边几个乡的几百户人家,成立了鄂托克前旗启旺川沙治理协会,一家一户签订合同,由他无偿提供种苗,农牧民无偿提供沙丘、草场进行规模植树造林。

那些治沙英雄

在环保版图上,有很多治沙英雄是值得一提的。我这里统计得不全,只是举几个例子,比如陕西定边县的石光银,彭福生,牛玉琴、殷玉珍、白春兰、景如臣,王有德等等,据说,石光银用24年治沙20万亩。

还有很多这样的人物,他们都是环保史上值得赞颂的对象。保护湘江

绿色潇湘是第一个关注湘江全流域环境问题的环保公益组织,被视为“湘江守望者”,已经在全流域5条支流和3个重金属污染重灾区构建了监测点和环境事故行动小组,随时可以对环境污染事件展开公民行动。

当然,还有非常多的、成百上千的民间环保力量做出的贡献,像自然之友、阿拉善SEE、清水同盟、野鸟会、绿色珠江、绿眼睛环保组织等无数的环保组织都有让人佩服的贡献/

篇13:我们台湾这些年书评

主持人:国家助学贷款一直是近年颇受关注的话题。2004年6月国家新的助学贷款政策在全国高校开始实施。今年河南省第一批领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毕业了, 在此之前曾经有很多人担心还贷的情况会怎么样, 会不会有很多学生不还款, 那么到底会怎么样呢, 跟我们的记者去看一看。11月1号, 记者来到了河南省中医学院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

记者:你们这第一批贷款的学生义工有多少人啊?

河南中医学院教贷中心李志轩:24位同学。

记者:24人?

李志轩:对。

记者:那这24位贷款的同学, 还贷情况怎么样?

李志轩:我们每年都有统计数据, 看一下。今年24个贷款学生有14个已经提前还贷。

记者:国家规定的这个还贷期限是多长呢?

李志轩:国家规定的期限是6年。

记者:6年还贷。那他们才毕业不到几个月就已经把贷款还清了?

李志轩:对, 是。他们在这三四个月内已经办理完了各项手续。

河南中医学院在第一批领取国家助学贷款的24名同学里面, 已经有14位同学在刚一毕业就提前还贷了。而国家规定还贷期限却是6年, 那么这些同学为什么要提前还贷?这样提前还贷会不会对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还有生活造成压力?我们就在这些还贷学生档案资料里随机抽取一份去了解一下。

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批还贷同学的资料是吧?

李志轩:对, 是。

记者:她现在有联系方式吗?

李志轩:有, 在我们确认表里面都有。第二页有确认表。

记者:现在在河南省奥林特制药厂。

李志轩:对。

记者:那就是在郑州, 是吧?

李志轩:对, 在郑州。

记者要了解的这名毕业生名叫赵小花, 现在在郑州一家医药公司做销售工作。赵小花, 2006年7月毕业, 在校期间领取国家助学贷款的数额为5000元, 2006年10月她在毕业后3个月就提前偿还了这笔贷款。

记者:国家规定助学贷款在毕业以后6年之内还都是可以的, 那你怎么想到刚一毕业就把这个还了呢?

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学生赵小花:我现在提前还也是为自己以后铺一条路吧。我们当初借款的时候, 就是和银行的这些信用程度都是相挂钩的, 以后对我的住房贷款、办理银行卡都有一定影响的, 所以我在自己允许的范围内就先提前还贷了。

河南省教育厅教育贷款管理中心戴晓明:赵小花所提到的信用管理体制是通过我们自主开发的一套“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的。河南省所有贷款学生的信息都可以在这里查询到, 已经实现了跟人民银行个人信用系统进行对接, 对接以后各个银行都能查询到学生的还款记录。

为了向记者说明这套系统, 工作人员输入了赵小花的姓名进行查询。

戴晓明:她的全部贷款信息记录都在这里头。

记者:那她的贷款还款记录在哪里, 可以看到吗?

戴晓明:在这儿。

记者:那这上面显示, 我看她的欠款金额是0, 她把这全部贷款都还了?

戴晓明:对, 是这样的。

记者:查了一下你的贷款额度记录, 当时你的贷款额好像是5000元, 对吧?

赵小花:对, 贷了5000块钱。

记者:那你一毕业就把这5000块钱还了, 会不会对你的生活造成一些压力呢?

赵小花:工作了3个月吧, 还算可以, 我自己算了算经济, 虽然有一点压力, 但还是可以把这个款还上的。其实知道国家的贷款对于我们这些贫困的大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觉得吧, 信用度就是靠我们这些毕业的学生一点一点攒起来的, 我提前把贷款给还上了, 不就为这个信用度又增加了一分吗。学弟学妹们更容易能够贷到贷款。

在采访中, 记者了解到像赵小花这样提前还贷的学生不在少数。一个数字颇能说明问题, 今年河南省依靠国家助学贷款, 完成学业的1万多名应届毕业生中, 有4100多人提前归还了贷款, 那么以往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河南省教育厅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主任宋振:以前的情况并不是如此, 其实并不是欠款问题, 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根本就很难获得贷款。

赵小花:像我吧, 我读的是专生本, 专科那几年也知道有国家贷款, 但是那时候根本就拿不到。

记者:拿不到, 这是为什么呢?2004年6月, 新的国家贷款政策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全面实施, 新政策为了鼓励银行积极开展贷款业务, 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制度。经办银行每年按照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额的15%, 设立风险补偿金。而这个补偿金由地方财政和高校各承担一半, 并统一直接支付给银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办银行的贷款风险。然而, 新政策实施以后, 推进起来却不是那么顺利。

宋振:2004年我们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向各商业银行进行招标, 确定由哪家商业银行向学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 由于各商业银行要求的风险补偿比例过高, 财政和高校根本无法承受。

那么银行为什么认为15%的风险补偿金低了呢?

中国农业银行河南分行中间业务处处长赵乐飞:15%的补偿金补偿不了当时存在的风险。实际参与贷款管理的就是银行一家, 但是银行的信贷管理和学生的管理也就是和借款人的管理是脱节的, 学生毕业以后对这个信贷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没人对学生还款进行管理, 银行认为风险大, 因此不愿意承担这项业务。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宋振:既然各商业银行认为风险较大, 我们在进行调研后又提出新的方案, 如果贷款学生的违约金额超过15%, 那么超出收入全部由高校负担, 没想到这个方案仍没有得到商业银行的积极响应。

赵乐飞:一个学校有几百几千的学生, 但就为了几百几千的学生可能就要派驻一个客户经理或者服务人员, 这个营业成本是非常高的, 额度不大, 但是工作量非常大。 (它要按照) 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进行运作, 它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

记者:管理成本过高, 银行依然没有积极性, 国家助学贷款的路该如何走下去呢?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那么陷入僵局怎么办呢?河南省教育厅经过探索就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过去, 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全新的贷款模式。这种贷款模式的特点就是建立了一种激励机制。

那么这个激励机制究竟是什么呢?它的特点就在于高校和地方财政, 向经办银行支付的风险补偿金并不是简单地划拨给银行, 而是暂由银行专门管理。如果学生实际的欠贷低于这笔风险补偿金, 则剩余部分返还给高校, 如果实际欠贷高于补偿金则高出部分由高校省贷款管理中心及银行共同负担。

蒋笃运: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学校也有积极性了, 它一方面要联系银行做好有关的业务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建立诚信档案, 督促学生还款。

新的模式得到了银行的积极响应, 2005年4月,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向首批4.2万困难学生发放了贷款, 与此同时, 由于学校由第三方变成了管理者, 各项管理工作也随即展开, 而这样的管理除了通过建立与银行信用体系挂钩的管理系统外, 更多的是通过诚信教育来进一步完善。

河南大学学生张金歌:我刚入学的时候家庭比较贫困, 看到师哥师姐他们也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毕业之后就开始很守信用地还贷, 我们这一届申请助学贷款就更加容易了。

而在记者的采访中了解到, 像这样的演讲大赛, 只是河南省各高校长期进行的诚信校园行活动中的内容之一。

10月11日, 记者来到了河南大学文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签字程序的现场。

记者:这6000块钱你打算怎么用呢?

贷款学生:除了交学费, 剩下的也就是生活费了, 平常的日常用品。

记者:学费多少钱?

贷款学生:学费4000多块。

记者:那就是说6000块钱剩下1000多块, 你打算作为一年的生活费用?

贷款学生:对, 对。

贷款学生:家里情况不太好吧, 来的时候就是凑了1000块钱, 想的就是到了河南大学之后能上就上, 上不了就回去吧, 但是没有想到这助学贷款很快就办下来了。

记者:河南大学全校在校生有多少人?

河南大学贷款管理中心主任郭晓平:我们学校在校生30000人左右。

记者:那今年批了总共有多少人可以领取国家助学贷款呢?

郭晓平:有5429人。

记者:这个比例大概是?

郭晓平:应该是在18%点多。

记者:这个数字您觉得从您以前做了这么多年学生工作, 包括以前也有学生贷款, 这个数字算怎么样?

郭晓平:这个数字应该是我们学校的贫困生, 所有的欠费问题都应该解决了。

记者:全部都可以解决了?

郭晓平:全部都可以解决。因为我们这次贷款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

而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 不仅河南大学, 整个河南省在这种新模式的推动下,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实现了良性运行。

河南省副省长王菊梅:2005年全省共发放贷款5.7亿元, 受惠学生是12.3万人次, 约占高校全部在校生的13%。贷款实际发放量是前5年的5.2倍, 很好地解决了对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

主持人:很高兴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地拿到了助学贷款, 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同样高兴的是, 当这些学生已经走向社会的时候, 他们还款情况令人满意,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 让更多的人来受益。

(摘自2006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实录。文中领导职务均为时任职务。)

建立有效助学贷款机制河南倾力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

“我们不仅保证了所有贫困家庭学生进入学校学习, 还为新生预留了7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 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都能通过勤工助学解决部分生活费用。”9月23日, 郑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新建介绍说。该校采取的措施是河南高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一个缩影。目前, 河南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今年, 河南省普通高校70万名在校生中, 贫困家庭学生16万人, 占23%, 特困生5.6万人, 占8%。贫困家庭学生人数多, 资助任务重, 难度大。5月,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分别到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调研,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切实抓紧、做好。目前, 省政府已建立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各地、各高校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河南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今年有了重大突破。河南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建立了“政府推动、银校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和合作模式。上半年已向43所省属高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亿元, 相当于河南前5年各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总额的2倍, 资助困难学生4.2万人。

形式多样的捐资助学活动也在全省广泛开展。共青团系统组织的“河南省希望工程助学圆梦行动”共募集资金1120万元, 工会系统组织的“2005金秋爱心助学活动”筹资5866万元, 共资助1200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大学梦。

河南还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今年上半年, 共发放政府奖学金3447万元, 资助2.2万人。全省高校从学费中提取2.9亿元, 主要用于奖学金和资助困难学生。

(摘自2005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作者:李杰、曲昌荣。文中领导职务均为时任职务。)

河南新模式推动助学贷款良性运行

2004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后, 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 推出了符合河南实际的贷款模式, 重点从风险补偿金和还款期限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建立助学贷款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 延长还款期限, 减轻学生还款压力。今年6月, 河南接受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的首届毕业生离校。近日, 从河南省教育厅传来好消息, 最新数据显示, 至2006年7月底, 共有4129人提前归还贷款1974.78万元, 分别占贷款总人数和贷款总额的3.4%、3.5%。

今年6月, 一些银行在媒体上公开表示不仅要向未归还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追究法律责任, 而且还将其进入银行诚信系统的黑名单。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负责人认为, 银行利用公告形式催收贷款合乎法律规范, 但逃避贷款的大学生是极少数。这次银行催收的是2002年以前享受助学贷款的学生, 当时旧体制下的助学贷款模式, 还款期限设置太短, 管理也不到位, 新的助学贷款模式, 则对此有很大改进。

据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肖新生介绍, 2004年6月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后, 中国银监会批准河南作为全国最早的试点省份, 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推出了符合河南实际的贷款模式, 重点改革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办法, 合理确定风险补偿金的比例, 建立风险补偿金支付与各有关单位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绩效直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另外, 还款期限从4年延长为毕业后6年还清, 这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还款压力。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说, 河南4000余名大学生提前还款, 说明新的助学贷款模式显现效果。经调查分析, 出现提前还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学生信用意识、还款意识增强。二是学校贷款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部分高校为了防范贷款风险、降低违约率, 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引导有偿还贷款能力的贷款学生提前还款。三是贷款家庭经济状况发生转变, 主动提前归还贷款。

据介绍, 河南对助学贷款的监督措施也更加完备。河南已将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纳入全国个人征信系统。河南省教贷中心将与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签署国家助学贷款数据采集协议, 使国家助学贷款信息采集制度化。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的威慑作用, 防范恶意违约行为。同时配合人民银行加强宣传, 让“守信一生、幸福一生”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

(摘自200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情况汇编》内参部编, 作者:曲昌荣。文中领导职务均为时任职务。)

河南模式:让高校来管助学贷款

9月15日, 国家开发银行正式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有关人士认为, 今后将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但是, 如何保障贷款能发放到有需要的学生手中?河南省通过积极探索, 很好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记者了解到,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1999年开始实施, 由于采取过去的管理办法, 贷款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于银行, 而银行受制于营业网点和人力的制约, 无法对数量庞大且日益增多的贷款学生实施有效管理。高校虽有能力承担这些烦琐工作, 但却没有权限发放贷款, 仅能配合银行的工作, 从而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难以展开, 助学贷款迟迟发放不到所有困难学子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 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 多次召开会议, 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工作的开展。省委书记徐光春刚上任不久, 就到郑州大学调研河南省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更多地关心、关注、关爱贫困大学生群体。省长李成玉、副省长贾连朝高度重视, 多次要求把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各级政府、高校的大事抓紧抓好。

2004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后,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河南教育厅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 河南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经银监会批准、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进行助学贷款工作的省份。河南省教育厅与开发银行紧密合作, 在国家新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制度和操作的探索, 建立了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管理平台, 很好地解决了制约国家助学贷款进展的瓶颈, 贷款速度、发放范围均走在全国前列, 这一模式因此也被誉为“河南模式”。

据记者了解, 目前河南各高校都成立了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心由校领导直接负责, 并配备专职人员, 统一管理助学贷款、奖学金、特困补贴等各种工作。

同时, 为了能将贷款顺利收回, “河南模式”完善了风险防范措施, 制定了激励风险约束机制, 只要学校管理得好, 由学校和财政支付的风险补偿金可以部分或全部返还奖励给学校。此外, 还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将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纳入全国的个人诚信系统中。这样不仅激发了高校的积极性, 也督促大学生遵守诚信原则, 主动还款。

目前, 除了各高校已经建立的奖、贷、助、减、免等救助措施外, “河南模式”的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救助贫困生的主渠道。在河南高校, 每个贫困大学生都能随时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 这就是“河南模式”给贫困学子带来的便利。仅2005年, 河南省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7亿元, 资助困难学生12.3万人, 贷款发放范围覆盖所有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 贷款实际发放金额居全国首位。

记者了解到,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河南模式”得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和教育部的肯定, 教育部、财政部奖励河南省专项经费2700万元。

(摘自2006年10月9日《光明日报》, 作者:刘先琴、胡秀兰、毕雪燕。文中领导职务均为时任职务。)

风险共担———“河南模式”扭转助学贷款困局

眼下, 河南省上百所高校的贷款管理中心正在紧张地审核学生的贷款申请等手续。由于实行了被称为“河南模式”的贷款风险管理新机制, 助学贷款业务突飞猛进。据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提供的数字, 2005年度, 河南将有近1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得到总额近10亿元的国家助学贷款, 相当于全国2004年助学贷款总规模的1/5, 与一些省份助学贷款迟滞不前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河南13万人将获国家助学贷款资助

郑州大学“学贷中心”主任王新建介绍, 郑州大学特困生有2400多人, 此外还有经济较困难学生8000多人。然而1999至2004年5年间, 郑州大学一共只有190多名学生得到不足80万元助学贷款, 杯水车薪。今年上半年, 在新模式下, 郑州大学已有2847名经济困难学生喜获贷款资助, 2005年度, 全校申请贷款的学生为6442人, 贷款总额达3220万元, 基本能够满足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

河南省教育厅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主任宋振介绍, 河南近80万普通高校在校生, 经济困难学生近16万人, 特困生约5.6万人, 对助学贷款的需求特别迫切。作为国家银监会批准的试点, 今年上半年起, 国家开发银行与河南省合作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在风险补偿金的支付和贷款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仅今年4至6月, 按照新的贷款模式, 国家开发银行已向河南43所高校发放贷款2亿元, 资助困难学生4.2万人, 贷款发放量相当于前5年河南各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总额的2倍, 资助人数相当于前5年的1.5倍。

“河南模式”的核心:贷款风险、管理成本多家分担

河南省教育厅深入调研发现, 高校的助学贷款违约率极不平衡, 有的学校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50%以上;洛阳师范学院等学校管理有方, 所有贷款无一笔违约。由此, 教育厅分析认为, 通过高校加强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违约率。在目前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承担起贷款管理的职责。

2004年底, 国家开发银行积极介入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经与河南省教育厅反复磋商, 并经国家银监会批准, 最终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成立河南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 统一管理全省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各高校成立助学贷款管理机构, 负责贷款受理、审核、合同签订、贷款本息回收等具体事宜。设定风险补偿金比例为14%, 省财政和高校各负担一半。当一所高校贷款违约额高于风险补偿金时, 补偿金不足部分由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高校和开发银行按比例分担;当贷款违约率低于14%时, 将风险补偿金差额部分全部返还高校, 作为奖励, 使高校既有风险压力又有管理动力。

好政策还要有恰当的利益分配模型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肖新生对“河南模式”认为:“国家的助学贷款政策必须有相应的利益分配模型来实现, 兼顾各方利益, 政府、银行、高校之间必须形成完善、共赢的机制。”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认为, 按照“河南模式”, 开发银行就把本属于其收益的部分拿出来, 如果违约率高了, 也要承担一部分风险损失。这符合政策性银行的运作原则, 是政策性与市场商业性的有机结合。

银行业有关人士认为, 助学贷款周期长, 涉及面广, 管理环节多, 受学生就业、社会诚信等多方面的影响, 借款学生能否按时归还贷款是检验是否成功的唯一尺度。

对此, 宋振介绍, 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承担助学贷款管理职责, 压力非常大。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 河南省要求在校生规模2万人以上的高校要配备4名以上助学贷款专职管理人员, 1万人以下规模的高校要配备2人;督促各高校建立贷款档案和管理台账;同时, 组织各高校开展对借款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金融知识教育;对毕业生贷款和还款情况通过就业网和毕业证查询网站公布, 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摘自2005年9月15日《新华网·河南频道》, 作者:郭久辉。文中领导职务均为时任职务。)

河南: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助学贷款1.9亿元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作为开展助学贷款的第一家试点分行, 今年将向河南省92所高校的贫困学生发放助学贷款9.64亿元, 受助学生达13万人以上。此次首批发放的1.9亿元国家助学贷款使4万多贫困大学生受益, 发放规模已超过各家金融机构历年在河南省发放的助学贷款总和。

据了解, 我国助学贷款始于1999年,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这项业务。但由于多种原因, 助学贷款发放一度几乎陷入停顿。

2004年6月, 国家对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其中最重要的是设立风险补偿金, 并让财政和高校各担一半;同时改变由国家指定商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的做法, 实行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从信用建设入手, 以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为管理平台、高校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为操作平台, 将政府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进行专户管理。当贷款违约额低于补偿金时, 教贷中心及高校予以奖励, 当贷款违约高于补偿金数额时, 不足部分由开行教贷中心与高校按比例分担。

(摘自2005年4月29日《人民网》, 作者:吴珊。)

河南省助贷模式获温家宝批示

2004年年底, 当河南省教育厅在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招投标时, 无一家商业银行响应。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成为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的唯一合作银行。

两年多来, 按照新模式, 河南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1.1亿元, 资助困难大学生23.6万人。至去年11月底, 提前还款率达42%。

“河南模式”获得了教育部的认同, 并确定将在全国进行推广。

[影响]“河南模式”得到肯定

2004年年底, 进行了4年的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陷入困境, 由于商业银行不愿意再接此项业务, 全省家庭困难学生的助学贷款没有了着落。此时, 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接过担子, 并创建了助学贷款的新模式。

数据显示, 2006年, 获得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已有4000多人次提前归还2000多万元。而至2006年11月底, 提前还款率达42%。

“由于效果比较好, 国家准备在助学贷款机制失效的地区推广‘河南模式’, 也采取和政策性银行合作方式。”河南省教育贷款中心副主任喻剑说。

据了解, 教育部、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已决定在全国地方所属高校推广助学贷款

“河南模式”, 温家宝、陈至立等中央领导也先后对“河南助学贷款模式”作出批示给予肯定。到河南考察后, 青海、山西等省份已陆续实行“河南模式”。

[模式]财政高校各出7%风险补偿金

河南省的国家助学贷款开始于2000年, 最初是和多家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承担管理责任, 包括申请、放贷、催款催息等, 举步维艰。

据省教育厅的统计, 当时助学贷款平均违约率为17%。

2004年, 当省教育厅对助学贷款合作银行进行招投标时, 竟无一家商业银行响应。一时, 助贷陷入困境。“银行可能考虑到风险太大。当时, 商业银行要40%左右的风险补偿金, 还有的甚至要50%。我们觉得太高了, 没法合作。这也可以理解, 毕竟, 助学贷款没有抵押, 也没有担保。”省教贷中心副主任喻剑说。

危急之中, 国家开发银行来到河南, 接过助贷重担, 并确定了新的合作模式。

按照新模式, 银行、学生、高校、教贷中心签订四方合同。其中, 高校要承担起几乎全部的管理工作。根据省教育厅要求, 各高校还要成立助学贷款中心, 并以1∶2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新模式还确定了14%的风险补偿金, 财政和高校各出7%。违约额低于风险补偿金时, 剩余部分奖励给高校。相反, 高校不仅要如数缴纳风险补偿金, 还要掏超出部分的50%;另外50%由省教贷中心承担10%, 银行承担40%。

[效果]银行高校学生政府“四赢”

喻剑还算了一笔账。根据政策, 高校还必须拿出学费的10%补助困难学生, 而风险补偿金可以从中扣除。“我们算过了, 以贫困学生占20%, 每人可贷5000元, 人均收学费4000元来计算, 高校负担的风险补偿金仅相当于学费收入的1.75%, 高校并未增加负担。”也就是说, 过去直接发放给学生的困难补助, 现在成了风险补偿金, 支付给了银行。

对于银行方, 喻剑则认为, 就像房贷一样, 助学贷款完全可以成为银行的优良资产。他说:“银行只需要投入很小的精力, 就可以收稳定的利息。相对来说, 助学贷款新模式的投入可能比房贷更低。”

两年多来, 按照新模式, 河南省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1.1亿元, 资助困难大学生23.6万人。

(摘自2007年3月8日《中广网》)

突破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瓶颈”

2004年6月,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台, 河南积极组织招投标但以流标告终。今年10月, 教育部在河南省召开国家助学贷款会议, 推广河南国家助学贷款合作新模式。两年时间, 河南如何取得突破?

如今, 国家助学贷款已成为河南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在该省2006~2007学年度的贷款申报中, 全省11.4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了贷款, 申请金额5.4亿元, 较上一学年度增长46%, 这些贷款目前已全部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而河南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背景

2004年6月, 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 河南省教育厅及时制订了相关实施意见并组织了招投标工作。由于各商业银行要求的风险补偿金比例过高且对高校提出许多附加条件, 该省国家助学贷款招标业务以流标告终。

针对商业银行提出的违约率等问题, 该省进行调查并得出三条结论: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违约率远远低于商业银行的统计数据, 这种差异源于统计方法的不同;管理较好的高校违约率较低而管理不好的学校违约率偏高, 表明高校通过加强管理可以降低违约率;在目前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 只有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主动性才能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

突破

河南大胆提出了新的风险金补偿方案, 若违约率超过省政府批准的15%的补偿比例, 超出部分全部由高校负担。该方案从根本上消除了经办银行的风险, 加大了学校的责任, 促使学校加强管理。但同时, 他们也深深体会到, 国家助学贷款推进难的原因除违约风险外, 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经济效益差也是重要原因。

针对商业银行不积极参与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现状, 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从关注社会热点、解决社会瓶颈问题、推动社会诚信水平提高的高度, 积极介入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并经国家银监会批准, 在河南省开始业务试点。经双方共同努力, 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5年4月26日, 该省按新机制首批发放贷款1.9亿元, 资助困难学生4.2万人, 随后又陆续发放贷款两批。2005年, 该省按新机制共发放贷款5.7亿元, 资助困难学生12.3万人次, 贷款发放金额和资助困难学生数量分别是前5年的5.2倍、4.1倍。贷款发放范围覆盖了省内所有符合条件的高校, 所有符合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学生均获得了贷款。

模式

河南省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进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合作模式, 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将风险补偿金的支付与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绩效挂钩,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建立“两个平台”, 即以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为管理平台, 以各高校助学贷款管理机构为操作平台。三是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改革风险补偿金的管理办法。该模式对风险补偿金实行专户管理, 分校核算, 专款专用。贷款到期后, 若学校管理得好, 贷款违约额低于缴纳的风险补偿金数额, 剩余部分奖励给高校;若学校管理得不好, 贷款违约额超过缴纳的风险补偿金数额, 高出部分由教贷中心、高校和开发银行按比例分担。同时, 用风险补偿金补偿后的违约本息由高校继续催收, 回收的贷款本息及罚息返还高校。确定风险补偿金的比例为14%。

建立“两个平台”。即以省教育贷款管理中心为管理平台, 统一管理全省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以各高校助学贷款管理机构为操作平台, 全面管理对学生的贷款受理、审核、汇总、合同签订、贷款本息催收、贷款信息管理等事宜。这样, 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 大大地分散了银行方面的工作难度和压力, 同时克服了管理和责任相互脱离的状况。

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为更好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该系统不仅要满足银行业务管理的要求, 又要满足国家助学贷款信息与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衔接。

管理

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考核制度。该省出台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考核暂行办法, 建立了考核指标体系。在每年春季对上一年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确定的考核指标体系分“贷款条件落实、日常管理、管理绩效”三类一级指标以及“领导重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制度建设、宣传教育、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比例、违约率、满意度”等11类二级指标。

将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纳入全国个人征信系统。

按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 河南省教育厅与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署国家助学贷款数据采集协议, 将贷款学生的信息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充分利用人行征信管理系统的威慑作用, 防范恶意违约行为。同时配合人民银行加强宣传, 让“守信一生、幸福一生”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

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河南省制订了国家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宣传工作要点,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诚信宣传教育。今年上半年, 该省举办的“诚信校园行”短信大赛共有83所高校参赛, 历时近50天, 参赛作品达10多万条, 经学校选拔上报组委会的作品达600多条, 参加网投的人数达18.2万人次。

目前, 该省利用开发银行的技术援助贷款230万元进行系统建设, 该系统在2006~2007学年度的贷款发放工作中已投入使用。

(摘自2006年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 作者:姜乃强、宋振)

河南在新模式下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6.6亿元

11月8日至9日, 河南高校2007~2008学年度国家助学贷款5.5亿元人民币陆续发放到各高校11.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手中。在新贷款模式下, 国家开发银行在3年内共向河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1.6亿元居全国其他省市首位。

据了解, 经过3年的实践, 由河南省教育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建立的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运行良好。新贷款模式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 形成了银行、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 使得河南贷款发放渠道通畅, 河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贷款需要基本得到满足。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肖新生表示, 河南高校贫困生占20%, 特困生占6%, 国家贷款资助完成学业已经起到主渠道的作用, 并会在今后的时间里越来越起到主渠道的作用, 国家贷款资助会在河南覆盖越来越广。在新的贷款模式下, 争取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困失学。

国家助学贷款的受助对象和最终受益学生陈宜闪告诉记者, 国家助学贷款让她能够在学校安心的学习, 使她在求学的道路上充满信心和勇气、不再犹豫和彷徨。她要把压力变为动力, 以勤奋努力的实际行动和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肖新生指出, 随着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提高, 加之外在因素如“诚信校园行”系列教育活动的宣传, 使河南高校已初步形成了诚实守信的良好校园氛围, 贷款回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截至2007年10月底, 提前还款率达49%。

(2007年1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作者:倪玉慧)

河南“教育助贷模式”领跑全国

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底以来, 国家开发银行共在河南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1.1亿元, 资助困难大学生23.6万人。至去年11月底, 提前还款率达42%。这种与政策性银行合作“责任捆绑”的“河南模式”, 得到了温家宝、陈至立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 获得了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的一致认同, 并确定将在全国进行推广。

据了解, 2000年河南省开始搞国家助学贷款时, 曾与多家商业银行合作。由银行承担包括申请、放贷、催款催息等管理责任。由于风险制约机制的不完善, 银行家家亏损, 合作不欢而散。河南省教育厅统计的当时助学贷款平均违约率高达17%。所以, 2004年, 当河南省教育厅再次对助学贷款合作银行进行招投标时, 无一家商业银行响应。为了降低风险, 一些商业银行“开出了40%~50%的风险补偿金”作为先决条件, 河南助学贷款一度陷入“搁浅”。

“关键时刻, 国家开发银行接过助贷重担, 并确定了新的合作模式。按照新模式, 银行、学生、高校、教贷中心签订‘四方合同’。”有关业院校负责人说, 按照合同约定, 高校要承担起几乎全部的管理工作, 当然也是责、权、利相结合的。根据河南省教育厅要求, 各高校还要成立助学贷款中心, 并以1∶2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新模式还确定了14%的风险补偿金, 财政和高校各负担7%。违约额低于风险补偿金时, 剩余部分奖励给高校。但如果高于规定的风险补偿金标准, 高校不仅要如数缴纳风险补偿金, 还要承担超出部分的50%;另外50%由省教贷中心承担10%, 银行承担40%。即如果学生贷款1000万元, 风险补偿金为140万元, 高校要出70万元。只要学生违约额超过140万元, 这70万元就打了水漂。多出140万元的违约贷款, 高校还要加付50%。

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等校方领导认为, 这样多方联责的制约机制果然灵验, 它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诚信意识, 而且, 还成了学校用以对考试作弊、高消费等劣迹学生是否取消贷款机会的衡量尺度,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约束意识。同时, 中国人民银行还建立了“个人诚信系统”, 如果不及时还贷, 将影响到将来的房贷、车贷、信用卡透支等。

(摘自2007年3月11日《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全四清、牛卫国、白洁)

全国将推广河南助学贷款模式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 也给全国其他省份提供了一个好的信息。”10月24日, 在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专题会上,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 高度肯定了我省的做法。全国其他省市负责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与会人员也表示, 将把“河南模式”带回去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广。

据了解, 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末推出后, 在很多省份开展得都不理想。我省于2004年年底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推出新的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后, 顺利走活了这盘棋, 仅在2005年, 开行河南分行就向我省83所高校的12.3万人次贫困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69亿元, 发放金额居全国第一。

目前, 2006~2007年度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申报工作也已经完成, 11.35万名学生申请贷款金额5.43亿元, 较去年同期3.7亿元增长46%。贷款将于11月8日发放到困难学生手中。

(摘自2006年10月26日《河南日报》, 作者:王晖)

国家助学贷款推广河南模式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 也给全国其他省份提供了一个好方法。”昨日, 在郑州举行的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专题会议上,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 高度肯定了河南省的做法, 专程到河南省取经的全国其他省市与会人员也表示, 将把“河南模式”带回去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广。

据了解, 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个世纪90年代末推出后, 在很多省份开展得都不理想, 而河南省于2004年年底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推出新的国家助学贷款项目后, 顺利走活了这盘棋, 仅在2005年, 国开行河南分行就向河南省83所高校12.3万人次贫困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69亿元, 发放金额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 2006~2007年度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申报工作也已完成, 共有92所高校参与国家助学贷款, 11.4万名学生申请贷款金额5.43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46%。

由于成功破解了“国家助学贷款难”这一课题, 河南省的这一工作也被全国同行誉为“河南模式”。贵州的一位代表说, 河南国家助学贷款能取得成功, 与河南教育部门和国家政策性银行进行合作有关, 还与河南创造性地设立风险补偿金、在高校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做法有关。“河南模式”对于其他省份来说, 很有借鉴意义。

(摘自2006年10月25日《大河报》, 作者:王曦晖)

篇14:这些年,这些台湾记者

在我身边,有许多像王铭义这样的台湾同行,他们十有八九是马英九或吴伯雄的朋友;仿佛他们打个哈欠,台北就会跟着慵懒,右手的话简或录音笔缓缓举起,政客的嘴巴就立即伸到面前。

不过,这些记者不仅对台湾了如指掌,自1990年代之后就奔走于两岸的他们,在大陆也早已入乡随俗。

有一次,我和台湾东森电视台驻京记者杨钊在798艺术区录一档谈话节目,接着一起赶回人民大会堂参加政协新闻发布会。在出租车上,我第一次见识到了台湾口音的“人肉GPS”——对于北京的路况,他远比我熟悉。

虽然杨钊别过脸时是说话极为温柔的台湾姑爷,但一旦进入“采访模式”,没有人比他更善于“围追堵截”,有些时候还会强行闯过阻拦。用他的话说,“如果第二天台湾观众能看到我们围追堵截的新闻,老板会觉得我们很敬业。”

这是他们在台湾惯用的方式。而这些年,我身边的大陆同行也深受此影响,除了在发布会上抢话筒、有态度外,学得最快的当属口音。

不过,起哄施压获得新闻的方式不是每个场合都适用,为了更好地获得新闻,他们也和新环境形成默契。今年3月,在胡锦涛与赴京的吴伯雄会面时,工作人员会要求警戒线外的台湾记者,在胡吴两位进场时,不要大声叫喊提出采访要求。所有人都很守规矩,待胡吴握手时,整场只有闪光灯的声音,以及胡吴二人的寒暄声。

这些年来,在遵守规定和实现突破之间习得微妙平衡的台湾同行们也收获了一些朋友。拥有20年驻京历史的《联合报》前辈赖锦宏曾多次专访不少省市大员,不少高官还曾多次与其茶叙进餐。不过,赖锦宏会谦虚地说,“他们需要在海外亮相,必须保持把我们当同胞又不是自己人的尺度,但又不时地流露出真性情来。”

台湾解除报禁之初的黄金时代早已结束,过于饱和的市场竞争,让老板们盈利有限,本岛的报纸也不再提供调查报道的空间。马英九和林志玲会同时出现在报纸和杂志封面,政治家和美女轮流坐庄占据头条,这是所有男人最喜欢的媒体世界,但对记者来说,这是一个失落的新闻时代的降临。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境况也带来一些欢乐的故事,赖锦宏曾经告诉我,某年“两会”开幕时,迎宾曲响起,常委们以总书记为首,鱼贯走出。台湾一位女主播突然大叫,“快……快……快告诉我走在第一个,那个戴眼镜的是谁?”“他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啊……他是总书记,他叫什么名字啊?”全场顿时冷却。

还有一年“两会”,台湾两个绿色媒体的女主播和记者逛秀水街,在目睹了水泄不通的场面后,二位拿出采访“两会”的四种带有照片的证件,挂在脖子上,对门口保安说,自己是人大代表。此后,三保安为其开道,还请出管委会主任陪同参观。而她们也收获了人大代表的行情价,一些名牌衣服以及只用了二折价钱的某奢侈品牌登机机箱。悲剧还是发生了——在离开的那天,女主播的登机箱才拉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拉杆就断了,和箱包完全分离。

郑东阳

上一篇:六年级竹笋日记600字下一篇:浅谈教学手段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