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暑节气的古诗

2024-07-25

描写大暑节气的古诗(精选13篇)

篇1:描写大暑节气的古诗

《大暑》

(宋)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唐朝元结如是说。

大暑已至,立秋未远。气候并不怡人,我们如何从中自得其乐,小酌一杯,庭下乘凉,岂不乐哉!

篇2:描写大暑节气的古诗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大暑》

宋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满江红大暑》

宋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公去也,宁怀别。人感旧,情空切。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唐朝元结如是说。

大暑已至,立秋未远。气候并不怡人,我们如何从中自得其乐,小酌一杯,庭下乘凉,岂不乐哉!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马光(宋代)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黄庭坚(宋代)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戏赠希古

张耒(宋代)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

苏籀(宋代)

我念热客辞,怀哉冷泉游。

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

澄渟快一生,晶澈夺两眸。

青瑶碧玻瓈,三顷方能侔。

留题灵岩寺

卞育(宋代)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幽。

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

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

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岩头。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风高松子落,天外钟身浮。

祖师生郎石,古殿名般州。

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

老僧笑相语,兹事常穷求。

移出蓬莱岛,等吾仙子游。

集元刺史句咏寒亭

杜子是(宋代)

长山绕井邑,嘐嘐天外青。

烟云无近远,水石何幽清。

半崖盘石径,如见小蓬瀛。

时节方大暑,忽若秋气生。

高亭临极巅,登高宜新晴。

俗士谁能来,野客熙清阴。

漫歌无人听,有酒共我倾。

时复一回望,心月出四溟。

大暑留召伯埭

尤袤(宋代)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

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篇3:论古诗中的空间描写

一、转换视角

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的表现。在现实时空中, 如果不断的改变观察的视角, 方位感就会被打破, 形成一种新的时空关系。

(一) 散点透视

在古诗写作中, 诗人变换不同的视角, 构成了更为广阔的时空, 表达了极其深邃的意境。

试看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 清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宗白华《艺事杂录》中引郭熙《林泉高致》说:“太乙近天都”自上而下, 山势突兀, 清楚明了, 是高远;“连山到海隅”冲淡飘渺, 是平远;“阴晴众壑殊”从前到后, 重峦叠嶂, 气象万千, 是深远。诗人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展现了终南山壮阔的图景, 多角度的展示使得山势更加的雄浑, 突出了动感和层次感。

(二) 时间落差

时间落差主要是指时间的改变而造成视角的不同

如陆游的《示儿》, 弥留之际, 万事皆空而国忧不已, 盼它日北定中原以慰英魂。时间的不同造成了时空的落差, 此身将去的无法释怀与统一全国的坚定信念交织在一起, 把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关注提升到了超越生死的高度, 使其传唱千古。

二、时空转换

(一) 同一时间内空间的转换

即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不同时空发的事情。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洲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诗人通过想象, 在同一时间内写了三种月夜的不同空间境界:一是诗人苦吟的长安月夜, 二是妻子独守的鄜州月夜, 三是全家团圆的月夜, 三种月夜境界叠映交错, 意蕴深厚, 家庭的温馨, 夫妻间的感情完全从这一抹清辉中倾泻而出, 令人无限神往。

(二) 同一空间时间的转换

即表现不同时间内同一时空发生的事情。

如崔护的《题城南壁》:“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灿烂的季节依旧, 花木扶疏, 碧草掩映的门户如昨, 但门中那位少女却不知了去向, 在同一空间内强烈的反差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人世沧桑, 物是人非的怅然。

(三) 时空的同时转换

即展现时间和空间一起变化。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时令的对比, 场景的转换, 凸显出作者的心里:离家远役, 亲人离散, 但面对外敌的侵略, 仇恨的怒火已经冲淡了乡思。《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一朝永别, 十载萦心, 对窗垂泪, 念千里外孤坟茕茕。时空的转换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挚思念。

三、时空跳跃

在时空处理上打破了时间的顺序性和持续性打破了空间的伸张性和广延性, 按照诗人主观情感对时空进行切割, 然后重新组合, 所以出现了时空的大跨度跳跃。

如李白的《行路难》:“金尊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把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中道出了世事艰辛, 充满了政治上遭遇挫折的抑郁不平之感。空间上由黄河到太行山, 象征了人生途中的艰难险阻和事与愿违。时间上由现实世界跳跃到周朝姜尚晚年垂钓遇文王之时, 再逆接商朝伊尹曾梦乘舟过日边而被商汤启用之时, 表达了诗人宏大的抱负和坚信理想会实现的信心。

四、时空互化

(一) 时间的空间化

时间是抽象的, 但诗人能够从事物的细微变化中感受到时间的存在。时间在古诗中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直接标出来, 一种是通过空间的变化表现出来, 即时间的空间化。汉乐府《江南》:“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用空间东西南北的变化来暗示时间往复, 表现出绵延千古、生死不已的恋情。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通过五个空间地点的连续, 贯穿了作者一生的眷恋。

(二) 空间的时间化

即在时间的变化中表现出空间的变化。《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通过客观时间的短暂和主观时间漫长的对比, 暗示出相爱的双方对空间的隔离不可忍受的心态。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三年。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以夸大的时间距离来强调空间距离所造成的思乡之情。

五、时空的泛化

即在诗中的时间与空间不能确定为何年何处。这里的时空被抽象为一种宇宙意识, 去呈现人类的生存状态, 阐发人生的哲理。将本来有时空观念注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后超越了原来的时空。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以“月”为主体, 写出了它升起———高悬———西斜———下落的全过程, 时空感很强。进而诗人由月而悟出人生哲理, 揭示人类生存状态时便超越了时空。在这里, 江水、人和月均被泛化, 不能确指, 它只是指向了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这一矛盾极其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这里的超越时空, 只是局部性的, 暂时性的超越。在诗的最后, 诗人又返回现实时空, 书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时至宋代, 诗歌中表现的超越时空才有了质的变化。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作者通过对江水与明月变与不变的议论, 表现了作者面对政治的冷遇, 能以老庄思想为精神支柱, 排解内心的苦闷与悲伤, 保持开朗的胸襟和达观的生活态度

摘要:古诗在时空关系的表现上有其特殊的方法, 如转换视角、时空转换等。本文将就以上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古诗,时间,空间

参考文献

[1]萧涤非.《唐诗鉴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李达五.《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12.

篇4:大暑节气的几种佳肴

[配料]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酱油、味精、精盐、花椒各适量。

[做法]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内,撒上少许精盐,再投入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

★炝拌什锦

[配料]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各适量。

[做法]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豆角、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捞出沥干水分,装盘备用。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锅,炝出香味,再将葱末、精盐、西红柿、味精同入锅内,搅拌均匀,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搅匀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湿。

★绿豆南瓜汤

[配料]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

[做法]绿豆用清水洗净,趁水分未干时加入食盐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苦瓜菊花粥

[配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

[做法]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

篇5:描写大暑节气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大暑节气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大暑节气古诗1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大暑

刘将孙.宋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

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骤雨

钱钟书.当代

大暑陵人酷吏尊,来苏失喜对翻盆。

雷嗔斗醒诸天梦,电笑登开八表昏。

忽噫雄风收雨脚,渐蜷雌霓接云根。

苍苍似为归舟地,试让前滩水涨痕。

销 夏

白居易.唐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马光.宋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描写大暑节气古诗2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总是炎热的时节,而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他居住在小院之中,虽然贫穷身无长物,但是临风窗下,心静了,暑气自然消退,室内东西不多很是清爽。此诗读来也是清爽宜人,为苦夏的人们送来一丝清凉。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诗人似乎很是安贫乐道,悠然自得。大暑酷热,诗人不愿出门,也无人来访。安静的房间挂着纱帘,隔出一片静谧,小院的地刚刚扫过,干净整洁。竹席清凉正适合歇觉。午餐一两道小菜,夏衣也只几件蕉纱。既然已经能自给自足,多余的财物就是劳心费神了。若是同颜回相比,自己只怕还太富贵舒适了。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不是每个人的大暑都如同白居易过的那边自在无边。司马光就与之相反,颇有愁绪。听着夏虫的.鸣叫,看着萤火虫在荒芜的庭院里飞舞。明明正是苦夏,却一下子到了秋凉的时节。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不禁为之感慨。寒水,白头,夜半,谒公侯,无一不体现着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珍惜当下,珍惜年华。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要让它在你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似乎及其畏热,闭门谢客,也不甚出门。由于人迹罕至,青苔长满庭院惹鸟儿来散步,绿叶也自在垂下,带着虫子的痕迹。寒泉从井中流出算什么呢,白羽的飞鸟已招不来清凉。等到秋节到来,西风萧萧,我邀你一起品佳肴美酒,不知你意下何如?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时的太阳十分毒辣,不知何时才能落下,清风也似乎躲了起来,无处寻觅。几卷经书聊以打发悠长的白日辰光,水中湃着的瓜果起起浮浮。兰若(re三声)佛教指森林,引申为寂静之处。茅茨意为茅屋。表现了一种安谧寂静的景象。诗人在末句指出,虽则天气这般炎热,更应爱惜光阴。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似乎古人的生活总是诗意满满,一日的暑气在夜晚消散,邀三两好友,携几壶浊酒,在水阁上吹风赏笛。想来都是无比自在与惬意的。诗人在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笛音的美妙,如同水底蛟龙,矫健宛转。吹笛玉人不似凡人,合该住在广寒宫中。诗人也希望能早日洗尽这整日的炎热,让泠泠音符化作清爽秋风。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新生的竹子日益繁密,竹叶也日渐繁多。它们参差不齐地长在窗外,如同古时的神树一般。大暑热气正盛,似乎要燃烧整个山间。而竹子却似悠然君子,不在这酷暑之内一般。清风拂过,如同善解人意的可人,使我开怀。月亮渐渐升起,嵌在竹影之间。月光下的竹影如同碎琼乱玉,被风细细吹动。我举起酒盏,想邀请清风明月共饮。然而清风拂过不曾停留,月亮也静静不发一言。我一人独酌醉倒,在梦中天地一壶宽。

《大暑松下卧起》

宋陈天瑞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诗人在大暑卧于松树之下,感慨良多。诗人线描写了大暑天气的炎热,想到自己过去的秉笔生涯,已是万事灰心。此处松柏茂密,荷花盛放。松柏根须坚挺,荷花不染纤尘。自己卧于这般景致之间,百感交集。诗人历经世事变迁,对尘世浮华已然看淡,只希望老来晚节得保,闲看花开花落。

《大暑》

宋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天气虽然酷热,热得人都无法安眠,甚至连一丝风都没有,诗人却能够感受到林荫深处透出的微微凉意,可见他的心境是非常平和非常安静的;却也是很无奈的。

《满江红大暑》

宋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公去也,宁怀别。人感旧,情空切。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唐朝元结如是说。

篇6:关于小暑大暑节气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暑大暑节气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暑六月节》

元稹【唐】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武元衡【唐】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武元衡【唐】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暮秋重过山僧院》

李频【唐】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李频【唐】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韩翃【唐】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独孤及【唐】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登沃州山》

耿湋【唐】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张说【唐】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三)》

庾信【南北朝】

百川乃宗巨海,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终有庆于一人。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二)》

晁补之【北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久雨六言四首》

刘克庄【南宋】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苦热》

陆游【南宋】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小暑才交雨渐晴》

方回【元】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篇7:大暑节气的古诗10首

曾几.宋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篇8:中国古诗中音乐描写的认知研究

古典诗歌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奇石瑰宝,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它讲究艺术美。诗人词人们常常使用借代、比喻等手法将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象写得有声有色, 使读者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借代和比喻

Lakoff (1987) 将比喻和借代并列为理想认知模式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的两个结构原则, 可见其对比喻和借代的认知作用的重视程度。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中三首“摹写声音至文”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唐·韩愈 《听颖师弹琴》、唐·白居易《琵琶行》) 的分析, 从认知的视角对其中关于声音部分的借代和比喻进行提炼和拓展, 并尝试概括出一些结论。

三、三部古典诗歌中的借代

(一) 部分代整体。

|这是一个我们在日常语言中频繁运用的借代原则,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指称本体事物。

(二) 材质代整体。

“吴丝蜀桐张高秋”句中“吴丝蜀桐”是吴地之丝, 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上等材料。“吴丝蜀桐”指箜篌选材的考究, 用高贵的发声体代指琴声的美妙, 写物即写人写声, 收到“一箭三雕”的功效。

1.零部件代整体 (形式代内容) 。“二十三丝动紫皇”句“二十三丝” 《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 胡乐也, 汉灵帝好之, 体曲而长, 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 用两手齐奏, 俗谓之擘箜篌。”这里是用竖箜篌的二十三根弦代指箜篌, 进而暗指李凭弹奏箜篌的琴声;“丝篁”、“大弦”、“小弦”、“弦凝绝”、“四弦一声”都是用组成乐器的部分零件来代指乐器, 进而暗指用该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时粗时细, 错落有致, 时而激昂, 时而顿挫;而“铁骑突出刀枪鸣”中的“铁骑”和“刀枪”则是用铁蹄代指战马, 武器代指战争, 赋予诗句以质感和动态感。

2.典型动作代整个事件。“轻拢慢捻抹复挑” 中“拢”、“捻”、“抹”、“挑”, 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这里用典型动作代指歌女演奏琵琶动作连贯娴熟, 技法高超, 想必这样的一双巧手演奏出来的音乐也一定曼妙无比;“湘娥啼竹素女愁”句, 据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 葬于苍梧, 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 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也是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 悲, 帝禁不止, 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作者由琴声的千回百转牵引出幽怨哀伤的愁绪, 借神话典故中典型人物的典型动作来加以描摹, 令人感同身受, 不禁动容。

(三) 景点代城市。

“十二门前融冷光”中的“十二门” 指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 共十二门, 这里作者用城门代指整个长安城。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 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 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 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 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 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

(四) 典型代一般。

它反映的是我们惯于用某事物的典型成员指代同类事物中的其他非典型成员。原型论认为一个范畴由其典型成员及其他成员表现出来的与典型成员的家族相似性来界定。原型论在语言表达中的体现就是我们常用典型来指代非典型。

这三首作品中也有体现这一原则的例句, 但他们通常表现为一种变异模式, 即“神话中的人和物代现实中的人和物”、“非正常典型代非正常非典型”:

1.神话传说中的人和物代现实中的人和物。“二十三丝动紫皇”句中的“紫皇”, 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 这里用来指人间的皇帝, 因其都在所辖地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琴声连天上的皇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动容, 极言琴声的美妙动听。

2.非正常典型代非正常非典型。“石破天惊逗秋雨”句中的“石破天惊”是女娲炼石补天的非正常现象, 这里通过大胆想象, 用突破常规的思维来形容乐声忽然高昂激越, 如石破天惊般引得天上下起了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这几句均写的是非正常现象, 我们仿佛看到了李凭正在云雾缥缈的海上仙山中向神仙展示他的绝技, 那位传说中最善于弹箜篌的年老的女神成夫人也不得不为李凭的绝技所倾倒甘愿向他学习;甚至连江海中的“老鱼瘦蛟”们听了这美妙的音乐也乐不可支, 不顾自己的年迈体弱, 随着这优美的乐曲在水波中翩翩起舞了!多么奇特的想象, 多么强烈的反差, 不愧是“鬼才诗人”的手笔。正是通过对正常现象的非正常描写才使我们得到如此强烈的情感震撼。

3.特征代本体。用某事物的特征来指代本体也很符合人类的认知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记某物常常只会记住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征, 并用此来代表该物, 这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李凭箜篌引》中“老鱼跳波瘦蛟舞”句, 用水中常见的水波来代替水, 使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鱼跳出水面泛起阵阵涟漪的生动画面;再如《听颖师弹琴》中“浮云柳絮无根蒂”句的“浮云、柳絮”, 现实生活中, 我们论及一些飘忽不定的事物时经常会用到这两个词, 这句就是用它们来代指声音的飘渺轻灵。

四、这三部作品中的比喻

抽象概念为具体事物。这一比喻概念属于Lakoff&Johnson (1980) 所定义的本体隐喻 (ontological metaphor) , 即将事件、行为、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视为具体、有形的物体或物质, 以便对它们进行指称、量化、分析和讨论, 这一规则也是建立在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之上。

(一) 琴声是自然界或人类熟悉的声音。这是最常见、最易想到的方法, 以声音写声音, 以常见、熟悉的声音写抽象、间接的声音。如“昆山玉碎凤凰叫”、“昵昵儿女语”、“喧啾百鸟群”、“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四弦一声如裂帛”等句, 琴声是玉石破碎声、男女情话声、禽鸟鸣叫声、布帛撕破声等各种自然界中的声音, 或我们概念中熟悉的声音, 使我们能够相对容易地想象到演奏时琴声的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

(二) 琴声是各种流体。这一隐喻概念的形成基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凭自己的经验能够感知到琴声是连续的、波状的这一现象, 就像自然界中的各种流体一样, 如三首诗中“空山宁云颓不流”、“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银瓶乍破水浆迸”句, 声音被投射到空中云朵的飘动、冰冷泉水的流滞、银瓶水浆的迸出上, 使声音可感可触, 极富动感。

(三) 琴声是物体间的撞击声。这一隐喻概念源于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形成的这一事实, 而在听音乐时我们也可以感知到音阶的跳动转换, 节奏的快慢起伏, 就像什么东西掉在一个面上又被不断弹起。如《琵琶行》中的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利用了我们的这个体验, 将琴声投射到大珠小珠上, 用珠子在玉盘上跳动的声音来喻音阶的跳动, 真是形象又别出心裁。

摘要:本文从修辞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比较了借代和比喻的差异, 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三首经典诗歌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唐·韩愈《听颖师弹琴》、唐·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借代和比喻进行了分析, 并归纳出几点规则。

关键词:修辞学,认知语言学,古典诗歌

参考文献

[1].谭学纯, 濮侃.沈孟璎主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倪宝元.修辞手法与广告语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4].高远, 李福印.乔治.莱考夫认知语言学十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5].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6].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7]. (唐) 杜佑等点校.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 1982

[8]. (元) 李衎著, 吴庆峰, 张金霞整理.竹谱详录[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篇9:24节气养生:小暑&大暑

小暑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其名“小暑”,意在天气已经很热,但尚未到最热的时候。其时太阳黄经到达105度。今年小暑节的交节时间为农历6月11日(阳历7月7日)午时,即11~13时。此段时节夏日炎炎,日盛一日,但又是人们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侯,体内的血流加快,心脏负荷大,更要注意动静和劳逸结合,护心养阳,保持平静和愉悦的心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尤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在高温或闷热环境下劳作的人们,以及年老体弱者更应防止中暑。同时,要防止暑热汗泄太过,伤津耗气,或脾为湿困、冷饮不洁饮食物伤胃所致的消化道疾患。

在养生方面:一要心静,力戒烦闷;二要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或劳作;三要益气护津,多饮水,或适量选用清凉饮料,少饮或不饮酒;四要注意饮食洁净与饮食调节,多食当季瓜果蔬菜,少食油腻肉食或过于温燥和寒冷食物;五要规律生活,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贪凉露宿。

推荐瓜果蔬菜有:黄瓜、苦瓜、冬瓜、丝瓜、绿豆或黄豆芽、扁豆、茄子、西红柿、西瓜等。

推荐饮食物有:绿豆米粥或绿豆沙;玉竹粳米冰糖粥;党参扁豆玉竹饮;乌梅山楂饮、西洋参茶、山楂荷叶茶。

【大暑】

大暑节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第十二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20度之时。今年大暑的交节时间为农历6月27日(阳历7月23日)卯时(早上5时至7时)。取名“大暑”,是因为其时正处于“中伏”前后的高温时节,比小暑热之尤甚,最高气温可达39~40℃,高温潮湿是其主要气候特征。

就养生而言,既要防暑降温,清热解暑,防止中暑,防止心脑血管等病变的发生或加剧;又要芳香化湿、醒脾健脾、益气养阴,维护人体正常的阳气,保护元气免受伤害;还应注意做好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消化不良或腹泻、风湿痹证等慢性病的“冬病夏治”。防止小儿夏季热、夏季皮炎等皮肤疾患,以及蚊蝇等传播的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

防治高温中暑的药物有:清暑益气合剂、清暑解毒颗粒、清凉防暑颗粒、暑症片、六一散、十滴水、济众水、人丹等,以及用于外感暑热的暑热感冒颗粒,用于暑湿感冒见有腹泻、呕吐的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口服液),或用于湿温初起,见身热肢酸、胸闷腹胀等症的甘露消毒丸。重度中暑必须送医院诊治。

篇10:大暑节气古诗词

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大暑忆灵隐寺冷泉一首

北宋/苏籀

我念热客辞,怀哉冷泉游。

此水暨此山,清便物殊尤。

澄渟快一生,晶澈夺两眸。

青瑶碧玻瓈,三顷方能侔。

澡雪戏{左山右豦}间,大川漫悠悠。

浣瀹鉴临际,千仞险何求。

面堂浸九筵,汎桨颺扁舟。

泠泠析酲惛,一一数虾鳅。

>

当阶掬珠璧,欹枕拖纶钩。雷霆落闸喧,雪霜浮涧流。京江谢洁滑,苕霅雄偏州。月夕了无滓,暑天常似秋。拜尘付一咍,汩泥亦包羞。愿浴岐山凤,勿饮荆州牛。

夏日闲放

唐 /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篇11:二十四节气大暑古诗词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大暑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大暑古诗词1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二十四节气大暑古诗词2

《大暑》

宋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唐朝元结如是说。

大暑已至,立秋未远。气候并不怡人,我们如何从中自得其乐,小酌一杯,庭下乘凉,岂不乐哉!

二十四节气大暑古诗词3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大暑松下卧起》

宋陈天瑞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篇12:描写大暑有名的古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大暑有名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清风谣》

宋·范仲淹

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

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飘飘度清汉,浮云安在哉。

万古郁结心,一旦为君开。

有客慰所思,临风久徘徊。

神若游华胥,身疑立天台。

极渴饮沆瀣,大暑执琼瑰。

旷如携松丘,腾上烟霞游。

熙如揖庄老,语人逍遥道。

朱弦鼓其薰,可以解吾民,沧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缨。

愿此阳春时,勿使飘暴生。

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

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大暑松下卧起》

陈天瑞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和王定国二首一》

宋·晁补之

可怜好月如好人,我欲招之入窗户。

人言明日当大暑,君看繁星如万炷。

想君映月读书时,清似列仙臞不肥。

我正甘眠愁日出,朝骑一马暮还归。

《西园十咏·西楼》

宋·吴中复

信美他乡地,登临有故楼。

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

朝暮岷山秀,东西锦水流。

宾朋逢好景,把酒为迟留。

《留题灵岩寺》

宋·卞育

屈指数四绝,四绝中最幽。

此景冠天下,不独奇东州。

夜月透岩白,乱云和雨收。

甘泉泻山腹,圣日穿岩头。

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风高松子落,天外钟身浮。

祖师生郎石,古殿名般州。

人巧不可至,天意何所留。

老僧笑相语,兹事常穷求。

移出蓬莱岛,等吾仙子游。

《满江红·南浦绿波》

宋代: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

虽只是、鹏搏九万,天池春碧。

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

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

公去也,宁怀别。人感旧,情空切。

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

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大暑》

宋·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夏诗》

南北朝: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睡眠不好可以试试这款香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夏夜叹》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日》

韦应物

已谓心苦伤,如何日方永。

无人不昼寝,独坐山中静。

悟澹将遣虑,学空庶遗境。

积俗易为侵,愁来复难整。

《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萤》

唐·徐夤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销夏》

【唐代】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刘驸马水亭避暑》

唐·刘禹锡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

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

赐冰满碗沉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

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洞仙歌》

宋·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

宋·周邦彦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

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苦热》

宋·黄公度

玉井晨不冷,茅檐午欲焚。

月摇看画箑,榴吐认红裙。

迥野都如火,奇峰空自云。

衣巾负芒刺,曝背有人耘。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暮热游荷池上》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宋·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

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

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大热》

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大暑久不请谒登南楼望成父西庵慨然奉思因成》

宋·李弥逊

南郭子綦隐,西郊杜老居。

风流如异代,臭味本吾庐。

高阁深繙贝,虚堂静散书。

经旬想颜色,着雨问何如。

《大暑留召伯埭》

宋·尤袤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

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

一官走王事,三伏在道途。

我非褦襶儿,亦尔困驰骛。

居然恋俎豆,安得免羁馽。

区区竟何营,汩汩此飘寓。

渊明应笑人,有底不归去。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

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

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篇13:节气与养生 大暑养生 心系五招

1. 心宁“善心养神心宁静”。在中国传统养生之法中,精神养生重于物质营养,情绪调理优于身体锻炼,心态平衡重于生理平衡。自古养生有名言:养生必先养心。大暑天气炎热,心绪容易受到扰动,情绪容易出现过激,引起心神不宁。因此,“夏季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大暑养生,首先应注意保持心静,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忌大喜大悲。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持心身的和谐平衡。

2. 防暑“大暑小暑,有食懒煮”。大暑之际,气温一路飚升,很多地方都会发出高温警报。高温高湿的“桑拿天”,人们稍不谨慎就容易中暑得病,热伤风、急性胃肠炎、心脑血管病多发。防暑降温是大暑时期一项重要的“功课”。老人、孩子、肥胖者及体弱多病者,要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防止在烈日下暴晒,不要在闷热的环境中久留。可备一些防暑降温的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必要时涂抹和服用。

3. 食苦中医认为,苦能泻热。民间有“十苦九补”的说法。苦味入心,能清心火,利于大暑养心。平日选用一些防暑降温的凉茶,经常饮用。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作用,暑热亢盛时,适度吃些苦味食品,有助于解暑祛热、消胀解乏、防暑降温,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要注意的是,大暑食苦需适度,“苦”不宜多吃,过食则令阳气受损。有些苦味食物不能食用,例如苦味的黄瓜、不成熟的甜瓜瓜蒂和根部不能食用。

4.慎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大暑期间人体消耗较大,运动调摄应动静结合,不可过于疲劳。激烈的运动可致大汗淋漓,不但伤阴,也伤阳。大暑天不宜长途跋涉,最好是就近寻幽。清晨,到有溪流或草木繁茂的园林中散步,或选择一些气功、保健操等有氧运动。傍晚,漫步在江滨湖畔,习习凉风会使人心静如水,精神清爽,烦闷、暑热顿消;晚上,在人少、清凉之室,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邀三朋四友,品茗聊天,亦可舒心。

上一篇:校运会开幕式策划书下一篇:4s店客户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