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2024-05-26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共11篇)

篇1:《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微博上经常有各种不靠谱的十大排行榜被数以万计的转发,但把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排进“十大不能因为名字差而错过的好电影”确实非常英明独到。虽然这电影起了个没什么气质、翻译成中文越发山寨的名字,但这并不妨碍它两年前一上映就成为印度最卖座影片,也是豆瓣网、时光网的文艺青年们追捧的对象,并且在迟到了两年才在中国公映时,还能吸引文章、黄渤、汤唯等明星配音。这就是“三个傻瓜”的魅力。

《三傻大闹宝莱坞》讲述了一个跟青春、梦想和成长息息相关的故事。影片虚构了一个以严格著称的理工大学,男主角兰乔是校园里的另类。他挑战僵化的传统和制度,公开顶撞教导主任,带着两个室友兼死党在学校里干各种疯狂的事,鼓励他们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最后,这个傻瓜还赢得了教导主任女儿的芳心。《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应该会让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在无数次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里,在无数个赶作业的深夜里,在无数场对梦想和未来的期待里,很多曾经的少年都做过这样疯狂、美好又不愿醒的梦。

也许有人会觉得《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太理想主义。因为在现实生活里,追逐梦想并没有电影里那么简单,成功的道路也不会像男主角那样一帆风顺。但电影不正是在替观众圆梦吗?当看到“三个傻瓜”做出种种疯狂之举,看到教导主任被气得眼斜鼻子歪,看到几个人终于艰难地取得一次次微小但意义重大的成功,很多人也许会为自己的青春释怀。

当然,《三傻大闹宝莱坞》不是在教唆学生挑战老师。影片结尾,以“恶人”形象出现的教导主任终于肯定了兰乔的能力,但同时又指出了他的错误和自大。实际上,“三傻”中并没有彻底的坏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既有令人捧腹的段落,也有自杀等残酷场面。影片展现出大学校园里的死板和残酷,但同时又让观众明白兰乔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中行不通。

正是因为这样,《三傻大闹宝莱坞》才不是严肃枯燥的说教片,所有的道理都通过最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观众。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中充斥着各种笑料和搞笑桥段,而且这些笑料绝对不会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和中国观众有什么距离。当然,也会有很多敏感多情的人在影片最后半小时里边笑边哭,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因为“三个傻瓜”的故事确实有让人笑着哭的魔力。

“三个傻瓜”是少有的凭借口口相传而被人观赏继续反复推荐的作品,甚至能预想有不少人是为了在大银幕上重温这部电影而走进影院。虽然近三个小时里、两条平行进行的时空线索会让人眼花缭乱,但全片基本难寻“尿点”,因为“三个傻瓜”用惯性力量带领观众经历阴错阳差、柳暗花明、充满温情的神奇之旅,你竟不忍错过它的阳光与美好。在贺岁档首轮来袭的大军里,《三傻大闹宝莱坞》着实是个另类,当中国的大片导演还在靠堆砌明星和拼凑段子来博票房的时候,印度电影早已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J208

篇2:《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在这个学期的影视欣赏课上,看了好几个经典的电影,每部看完都令我感受深重,特别是三个傻瓜大闹宝莱坞,其中的情节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看完电影,走在回寝室的路上。脚虽踏在结实的路面上,眼睛却有些虚幻,电影里的一幕幕景象在眼前回放,那三个傻瓜的身影不停在我面前跳动。说实话,当我看到电影的标题时,我认为只是一个单纯的喜剧,可后来觉得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影片通过倒叙的手法,一步一步地让我们明白了这个关于友情、关于学业,乃至关于对人生的态度的故事。

首先兰彻替富贵人家读书,学到知识了而感到快乐的人,来到一所学校和两个成绩最差的同学了好朋友,并帮助找到了自我,然而在毕业后,却再也无法相见。两个成绩最差的朋友在了的人生价值后,想去找兰彻,然后故事就从回忆和现实穿插中展开。兰彻是个通透的人,对生活、对事业、对社会都有着超乎寻常的看法,并努力地实践。一次次受到权威和社会的排挤。,兰彻尊重心中最的想法,选择了想要的生活。是有“问题”的学生,可他真的是有“问题”吗?学校本身的教育理念有问题呢?在并不让学生学会去享受科学,造福社会,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未来的学校里,大家都感受学习知识的幸福感,只剩下了唯恐“落后”的。这使得院长拿出那只价值百万的太空笔做奖赏时,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而像兰彻一样思考“为不用铅笔呢?会省下钱”,这也使得兰彻被老师逼得用他的上台教课时,他写下了两个并不的单词后,甚至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人都在那里飞快的翻书,人好奇,人发问,大家都变得不会思考,不会创新,只会机械地获取书本上的知识。但这又能带来呢?填鸭式的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和特征,使每个人原本拥有的个性扼杀在摇篮中,这是国家教育体制的悲哀,更使得一个国家和名族的未来令人堪忧。学生需要创新精神,创新就是名族进步的灵魂,而学生又是创新的主体。填鸭式的结果也许是一点的分数、很好的的工作很优厚的待遇,而科学中那种勇于的优良品质却被人遗忘了,这样的“人才”又怎能真正地造福于社会呢?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当面对来自学校、学业、家庭等的后,兰彻的死党法汉和拉朱开始犹豫、退缩,甚至都决定回到以前的生活中,但所幸的是的好朋友兰彻帮助真正地认识了自我。是幸运的,有好朋友,有能够互相帮助的朋友,有能够指引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拉朱做不成工程师,法汉做不了喜欢的摄影师。做不喜欢做的事,就很难真正的。做喜欢做的事,并将其试下,这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也人生的价值所在。就像苹果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的一样:“你的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的想法,一切次要。”在影片的结尾中,电影的思想也诠释:“遇到阻力,相信,做你最喜欢的事,并努力追求卓越,当你追求属于的卓越的时候,离你就近了。”的人物,人称“病毒”皇家理工学院院长,古板专制的人,从来都以为填鸭式的做法是对的。在他32年担任院长的生涯中,他使皇家理工学院了全印度“名气”最大的理工学院,但他填鸭式的打压学生性的做法,使乔伊这么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最后选择了轻生。而做法也只是让学校成了“高压锅”,这不说是悲剧,这只能使学生越来越多的没有学到知识。这无疑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而最后,在兰彻用的能力了在院长看来很荒唐,但又真正解决了问题的事情后,这才使得院长真正意识到,一味的死板解决所有问题,在生活中有时更需要的是自信和创新。电影里演绎的那么简单。但也正像剧中说的那样,可以。相信,做的,将的热情转变为动力,在遇到时,对说一声:All is well(一切)!

篇3:《三傻大闹宝莱坞》与教育问题

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同年进入印度皇家工程学院学习。在校园里, 兰彻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引起了循规蹈矩同学查尔图的不满, 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 然而毕业后兰彻便销声匿迹。十年后, 查尔图找来拉加、法罕, 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征程。在这一过程中, 导演用倒叙的手法穿插演绎他们在大学生活中的点滴, 再现了当前印度普遍存在的教育基本模式。影片最后兰彻被找到了, 它在揭开兰彻失踪之谜的同时也告诉人们一个永恒的真理:“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兰彻, 按照好友法罕的说法, “他和别人不一样, 每个环节他都敢突破常规, 其他人像是机器人, 一味服从教授们的指示, 他是唯一会自己思考的人”。是的, 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但是他在校园时的独特却总是被刻板保守的的教授否定并被赶出教室, 然后他又进入到另一个教室和班级, 他的成绩始终排在第一。校友乔伊自杀后, 他和院长理论, 指责当前的教育制度是杀人的罪魁祸首, 并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实验, 得出结论:当为获得新知识而激动、兴奋、好奇, 并陷入疯狂的竞争中, 第一个获得答案的同时, 知识却未必增加, 增加的只有压力, 大学不是高压锅, 马戏团的狮子在鞭打下也会坐在凳子上, 但这是“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在影片中他引用一句智者的话开导朋友拉加, 其实这也正是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 而非享乐人生, 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毕业后十年当朋友找到他时, 他已经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有400项专利, 甚至日本人都希望因为他的发明而与他签约, 这时, 他也是教育孩子的老师。他相当明白并醉心于学会理解和享受科学的奥妙。

拉加, 从进工程学院起, 手上戴的圣戒比手指多, 压力也像圣戒一样多。他虽然喜欢机械专业, 但众多的压力也让他无心学习, “爸爸的药费耗尽了妈妈的退休金;姐姐嫁不出去, 因为男方要辆车当嫁妆;妈妈五年没买过一件纱丽服等等”。每次考试的日子也是他供奉神的日子, 但是恐惧心理也使他的成绩始终落在其他人的后面。拉加陷入矛盾并出现灰心情绪, 他也开始盲从填鸭式学习方式。好友兰彻想尽办法希望改变他的思想, 告诉他“大学四年填鸭式教育也许能救现在的你, 但之后的40年你不得不被它压榨”。他一时难以接受, 直到从三楼院长办公室跳下来摔断了16跟肋骨、两条腿, 并在医院住了两个月, 这时他才体会到至死而后生进而摆脱了恐惧, 重新找回自我, 成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法罕, 虽然学的是工程专业, 但他喜欢的却是摄影, 在工程学院里他的成绩永远是倒数第一。在兰彻的劝阻和鼓励下, 他想放弃工程学, 勇敢地向父亲袒露自己的想法, 去巴西热带雨林接受匈牙利著名摄影师安德烈·伊什特万的邀请学习野生动物摄影, 发挥他的天赋。也正是这样, 法罕遵从自己的内心, 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摄影师。由此。我们也认识到, 假如迈克尔·杰克逊的父亲强迫他去做拳击手, 阿里他爸要他去做歌手, 那无疑都是灾难。法罕的成功在于勇敢地转身, 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 将激情用在职业上, 从而获得最后的成功。

查尔图, 采用的是典型的受虐型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他不断地追求成功, 为了加强记忆, 他找江湖郎中买药丸。考试前夜, 他就想办法扰乱其他人。学习不问意义与出处, 只是照搬硬套。在教师节大会的发言上, 兰彻为了让拉加看到这种学习的弊端, 将查尔图发言稿上的“奉献”改成“压榨”、“基金”改成“乳房”, 结果他还是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闹出了大笑话。他是工程学院的优等生, 却像一个报答案的机器, 没有创新、异议, 十年后他虽然成为了岩焦公司的副主席, 但却始终没改变他自以为是的性格。

乔伊, 工程学院四年级的学生, 他的一份迟交了的毕业设计, 被教授斥之为荒唐, 而且被勒令延迟一年毕业。影片中, 乔伊以自弹自唱的方式表达心声, 歌词是这样的:“我这一生都为别人而活, 哪怕只一瞬间, 让我为自己而活, 给我些阳光, 给我些雨露, 再给我个机会, 我要再次成长”。最后, 乔伊承受不住压力, 选择了自杀。他的死被兰彻定义为“谋杀”。数据统计, 印度自杀率世界排名第一, 每90分钟就有一名学生企图自杀。兰彻痛斥教育体制给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 (2014) 》, 其中记载57例学生自杀案例。现实生活中, 学习压力造成学生自杀的例子屡见不鲜, 然而类似的教育体制依然存在。

苏哈斯, 被兰彻称为工程学院批量生产的“机器人”、“蠢驴”, 他先学工程学, 然后读MBA, 最后成为美国银行家。在现实社会当中, 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但是, 成功的定义并非是上过什么大学, 文凭有多高, 而是实实在在的优秀。苏哈斯以敛财为目的, 生活对他来说就是盈利和亏损。在和院长女儿皮娅的恋情上, 他只是觉得有利可图, 院长的女儿, 未来的医生, 对他的形象有益。兰彻把他冠名为价格标签, 凡事以经济来衡量, 毫无人情味。

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 人只有在游戏的时候才能感受自由, 在自由的时候才可能全面发展。影片中的兰彻上大学是为了习得乐趣, 他从来不在乎自己是拿第一还是排名最后。他每次考试都得第一是因为他喜欢机械, 工程就是他的激情。拉加、法罕也因为尊重和选择自己的兴趣, 在自由自觉的状态下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而查而图、苏哈斯则是填鸭式教学与应试教育的典型, 他们成了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抛弃个性思想、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机器人”。他们当中谁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袁丽峰.《<三傻大闹宝莱坞>:高等教育的反思与启示》.《芒种》, 2015 (24) .

[2]赵冬云, 任惠芹.《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之教育随想》.《大舞台》, 2013 (12) .

[3]邓居首, 朱清云.《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浅谈应试教育根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2) .

篇4:三傻大闹宝莱坞

主演:阿米尔·汗 / 卡琳娜·卡普 / 德瓦汉 / 沙尔曼·乔什 / 奥米·瓦依达

上映日期:2009-12-25(印度) / 2011-12-08(中国大陆)

豆瓣评分:9.1分

剧情简介

本片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法兰、拉杜与兰彻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他不仅鼓动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身铜臭的未婚夫。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了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彻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

本片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

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

诙谐笑闹却不乏哲思的人生百科全书

如果奥斯卡增设一个“年产量最大的电影产业基地”奖,那毫无疑问,这个奖当之无愧地应该属于宝莱坞。平均每年保持一千部电影以上,其数量早在40年前就超过了好莱坞。当然,宝莱坞在印度也只占了电影市场的四成份额,难怪据说印度人90%都拿电影当娱乐生活的一部分,电影的票价仅仅相当于一瓶汽水的消费。

这部《三傻大闹宝莱坞》,去年在印度影坛呼风唤雨,俨然确立了霸主的地位。如今看完,才竖起大拇指感叹其实至名归。在泪水与嬉笑中,收获了不少异域国度所带来的哲思。在轻松至极的快感中,受益匪浅,实在是“百年一遇”的难得佳作。

这是一场诙谐爆笑的

“无厘头”好戏

本片主打的是喜剧,单从片名就可见一斑。印度式的特有喜剧元素,从开篇就能让人眼前一亮。周星星的无厘头式喜剧,一般不问是非,一味地去颠覆人们最根深蒂固的思想,让人拍案叫绝。然而,在《三傻大闹宝莱坞》里,仿佛任何的笑料都是有理可寻的。就好比在看一本搞笑版的《百科全书》,将笑点依附在最基本的常识和浅显易懂的知识里。三个大男人撑起一台好戏,其实应该说是四个。如果没有这第四个“白痴”来对比映衬,那“笑果”就会大打折扣了。要说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编剧实在是功不可没。全篇将近三个小时,贯穿始末的笑点安插,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俗气,反而觉得恰如其分。举不胜举的搞笑桥段,不知道有多少能堪称经典,至少在观影的过程里,大腿都要拍麻了。“在人类行为学课上我们曾经学过:朋友失败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如此类似的画外音都诠释得嬉笑连连,再配以卖力而精湛的演技,实乃喜剧电影的最上层之作。

这是一堂人生哲理的教育课

本片采用了倒叙加插叙的手法,使得整部影片更为连贯,一气呵成,极其照顾观影者的感情线流程。对印度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从最根基开始反驳,既揭露了丑恶的事实,又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想法。把教育的意义融合在嬉笑怒骂中,由那三个“白痴”来加以诠释。“你明明爱摄影,却跟机械结婚”,这是兰彻对白痴A的拷问。很简单的道理,只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不然,一味地追求财富与名利,一味地墨守成规,生命将从此暗淡无光。“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这是兰彻对白痴B的拷问。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人有梦想,却畏首畏尾,惶恐地担忧明天,只能使一去不复返的今天更加浑浑噩噩。人生能有几回搏,绝不能让害怕战胜自己。当白痴A与白痴B都圆了自己人生梦的时候,兰彻哭了,他是一个好朋友,好兄弟。同生共死那是满口胡言的大话,患难与共才是最真真切切的写照。

这是关乎友情、爱情的

普普通通的人生

“直到昨天我还是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但在最近的24小时,我让飞机迫降,几乎把XXX的骨灰送入下水道,还让一个新娘逃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兰彻”,这是白痴B的内心独白。人的一生,将会有许许多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一辈子的朋友却屈指可数。至少在这部影片的圈地里,只有他们三个风雨同舟。从进入大学就认识的小跟班“毫米”,最后跟着兰彻圆了自己的学习梦,这是友情。“病毒”的女儿与兰彻十年思念的日日夜夜,最终也成眷属,这是爱情。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生了。影片穿插的音乐,是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看印度电影,有时候感觉就像夹带了好几部MV,每首歌都有始有终。配以贴切的影片意境,夸张的演员动作,稍显稚嫩的特效镜头转换——异域风情的另类享受。

很久没有如此满足地看完一部电影了,舒缓一下心情之后,脑海中萦绕着影片中的两句话,“考试有很多门,但爸爸只有一个”和那拍着胸口满脸自信的“一切顺利”。

——时光网

“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

“这支笔是卓越的标志,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请再传给他,32年,我一直在等那个学生出现……”

“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直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指太空笔),你知道吗?我的院长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去,学习去,考完试就滚……”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

网友评论

闲璐:开始笑,后来哭了,后来又笑了又哭了,最后笑了。好片!

私喜:英俊版憨豆,高情商版谢耳朵。一部2小时43分的电影,一部每一秒你都不想错过的电影。它让我在洗澡时载歌载舞,它让我的心情载歌载舞,我多么希望我写出的影评也能载歌载舞。如果吐血推荐可以让更多人看到它,我愿意迎风喷血三丈长!

篇5: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这部影片让我记忆深刻的原因有三点:

1、主题寓意深刻,反映了当前很多国家共存的社会问题;

2、人物形象塑造完美且更具代表性,并且其中的情节总是能够在最不经意间打动人;

3、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用寻找和回忆两条线索贯穿整部影片,让观众思维不停转换,很难感到乏味。因此我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表达自己对这部影片的见解。

一、思想角度

1、从表层来看,《三个傻瓜》讲的是三个朋友间的友谊,这份友谊滋生、发芽于象牙塔,以兰乔为中心的三人组合,在大学中经历了顺从、叛逆再到自我解放和认知的过程。

2、从深层次来说,这部影片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现实社会贫富差距、社会阶层、教育制度、年青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

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所以即便影片充满了异域的色彩,但在某些内涵上,观众所能够理解的内容是相通的。

3、我的一点期望:影片最后的结局寓意着人们的美好愿望终有一天会实现,让我们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我们相信有一天教育体制会更加完善合理,就业方式会改变,人们的内心不再被社会制度所束缚,真正迎来思想上的解放。相信有一天,学生会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学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而不是“被选择”甚至“被胁迫”,却不敢反抗。

二、人物角度

本部电影中的三个重要角色,即“病毒”、“消音器”和兰乔可谓演得活灵活现、可圈可点。

1、校长“病毒”代表着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病毒”的表演者波曼·伊拉尼是印度著名演技派演员。片中的“病毒”是个高难度的角色,一方面校长的高傲、威严需要一股法西斯色彩,一方面影片的喜剧调子又需要这个人物具有喜感;同时,作为一个失败的父亲,又需要有悲剧的感觉。伊拉尼在三个层次上游刃有余,特别是他给人物设计的走路姿势和说话时的讥讽语调。

2、以兰乔为中心的三个人物与以“消音器”为代表的那些学生们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兰乔代表着追随心之所向的一派学生,他们渴望知识,举一反三,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旧的规章制度,敢于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阿米尔·汗以45岁的“高龄”来出演一个20岁左右的大学新生,表演却令人信服。他在表现兰乔理想化的性格时游刃有余,分寸拿捏也十分老练,比如:在影片中表演送拉杜父亲去医院和给莫娜接生的紧张戏分时,他会恰到好处地用吐舌头和抿嘴唇来表现兰乔这个人物急中有稳、稳中有俏的鲜明性格。夸张的脸部表情、收放自如的动作语言、清朗透彻的眼神让主人公兰乔自由奔放、聪慧豁达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完全忽略了演员与角色的年龄差。

(2)“消音器”代表着那些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追随着当今教育体制,墨守成规,不善变通,他们也渴望知识,但他们更追寻成就,其实他们是这个社会制度下的受害者。

饰演“消音器”的奥米·维嘉尤在本片中是主人公兰乔的对立面,他在那段当众演讲的重头戏里,发挥了淋漓尽致的的表演才能,那是全片最令人愉悦的一个段落,以致这个角色可能会在印度成为“小人得志”的象征。

三、美学角度

1、剧本有独特的风格,用两条线索贯穿整部影片:一条是现实,另一条是回忆,两条线索相互交织。

在交织过程中,观众看到的是三人从过去到现在两个时间段的生活画面,这样的交叉剪辑,会让观众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很难感到乏味。现实的叙事线用来提出疑问和设置悬念(如“三个傻瓜”为何会成为朋友、兰乔为什么会对

另外两个傻瓜如此重要?),而回忆的叙事线则为观众层层剥茧地解答这些疑问揭开悬念。这两条叙事线同时也互换功用,在现实的叙事线里也会解决回忆这条叙事线内的疑问(如兰乔到底是谁、兰乔和“消音器”最后会发生什么?)两条叙事线的重合、分离与相辅相成让“三个傻瓜”的故事层次丰富又明晰,达成了让故事始终牵动人心的效果。

2、导演对传统的继承和变革印度电影有一套自己的固有风格:大段的歌舞、让人困顿的片长以及毫无技巧的平铺直叙的电影叙事方法。

《3 idiots》的导演是曾拍摄过《黑帮大佬医生梦》的印度导演拉库马· 希拉尼,他的电影比起一般的印度电影来,更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比如对歌舞的使用。拉库马·希拉尼既尊重了印度电影传统,又让歌舞融入剧情,同时在音乐和舞蹈设计上加入了现代流行元素,镜头运用和剪接也灵活多样,使本片的歌舞段落赏心悦目,绝不多余,这为印度电影树立了一个改革的标杆。

3、伏笔和呼应以台词、道具和动作行为等各种形式出现。

例如,主人公的一句口头禅“一切顺利”贯穿了整部电影,既表达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到了剧情高潮部分,它甚至成为了力挽狂澜的点睛之笔。

再如,一个学生发明的遥控直升机,在最后间接造成了他的自杀,但在结尾,一架更漂亮的飞机模型出现在兰乔和孩子们的天空中;兰乔在碧雅姐姐的婚礼现场急中生智说要发明一个以校长名字命名的电瓶供电装置,这供电装置在影片后半部分的雨夜接生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又如,开学时“消音器”不会说印度语为后来改演讲稿的笑料提供了条件;“消音器”在影片中多次随地小便,既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使最后“消音器”呼应开场被电发生得非常自然;像这样点睛的细节让整部电影中出现的任何东西都会在后面找到功能。

4、影片的置景、美术、化妆,以及摄影和剪接等诸多技术环节均十分成熟。

(1)影片比较突出的特色表现为对色彩的有机运用。

影片的色彩、光线随着影片叙事的情绪而不断转变,校园部分具有丰富明亮的光线和颜色,紧张、压抑的室内冲突戏光线较暗并且色调凝重;表现悲惨情绪的几个场景用黑白两色来强调。其中,发现学生自杀一场戏最为典型,用彩色画面中遥控直升机的黑白显示屏来表现一个年轻人的死亡,在时间和空间上制造了强烈的震撼。

(2)影片公路上的外景大量使用航拍来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

成功渲染了故事广阔的时空背景,以及令人唏嘘的人物命运。不过多数时候,摄影机的运动还是均匀、简单的,对影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的基调起到了平衡作用。只有在气氛紧张时,摄影机才会通过不稳定运动来增加失衡感,直接而有效,显示了成熟的拍摄功底。

(3)在剪辑上,《三个傻瓜》有效地吸收了好莱坞式的三镜头剪辑法。

对人物对话采用开门见山的正反打的组接,这些组接中也点缀了一些跳接,在有些场景还用到了快速剪辑的手法来制造强烈、直观的喜剧效果。

篇6: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由拉库马·希拉尼导演的印度喜剧电影,主要讲述了印度一所传统名校,在这里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其中一位学生是个非常出众与众不同的学生,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征服了印度科学界。

看完这部电影,其情节幽默不时让我捧腹大笑,但是其中蕴含的对高校教育方式的反思却令我想了很多。

电影中校长权力最大,校长的思想传统使得这所学校的老师授课也传统到了极点。同样,中国的大学很大程度上也是形式上的大学。教师聘谁都是聘,学生招谁都是招,大学的权力掌握在书记、校长、教务处财务处这些行政部门,而不是教师手中。随着学生学费的增加,学生的地位有所改善,但教师仍然是游离于高校的权力之外,教师仍然是上课拿钱就走的兼职人员。科研任务、教学任务成为联系教师与学校的主要纽带,学生与教师除了上课期间绝少交流沟通。我们国家中清华北大是最好的大学,但在全球大学排名中却只能排到280多名。作为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相信我们国家对于这两个大学各方面的投入不会比全球其他学校差,但是不管从大学本身或者毕业学生的竞争力来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要想使我们的大学能够起到如美国大学的作用,就从现下的大学教育来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电影中主人公是一个拥有400多项发明专利,他曾说过这么几句话:为什么我会考试第一名?因为我真正喜欢我的专业,但你们为什么却是屡屡倒数?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的包袱,甚至是根本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只要跟随着你们的激情所在,激情就会变成你的职业。后面还有一个情节是学院中一个考死记硬背的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被主人公捣乱改了其演讲的台词,本来激情澎湃的演讲换成了让人捧腹大笑的言论。但这所谓的好学生却从头到尾一直没理解,甚至以为下面学生的大笑是认可他的演讲。多么可笑的一幕,然而却也发生在我们身边。从我自身感受,我们的大学教育基本就是一味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大学生缺乏活力,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想这也是我们国家这么多

年来从没有获得过一个诺贝尔奖的原因所在。

篇7:《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如果你承认你有过所谓的“理想”,那么《三傻大闹宝莱坞》有可能会将你所有有关“理想”的概念都彻底打翻,甚至让你痛悔过往的人生原来竟是虚度。“圣人”兰乔如信手拈花般道出一个又一个有关人生的全新理念,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甚至能让心有所感的人泪流满面,唏嘘不已,然而回头面对现实,我等依然只有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一看此片悔终生

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最悔恨的是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青春岁月和金色年华几乎完全是谬误几乎处处都被绑架,其实兰乔所说的道理人人都懂,只是可能从来没有如影片这样以寓教于乐的形式陈述得令人印象深刻感慨不已。我们上学工作,我们恋爱生活,世俗的观念从小就告诉我们要去争取那些所谓的最好的和最棒的,我们为了考试第一而沾沾自喜,我们为了得到一份“好”工作而兴奋不已,我们为了找到一个美女老婆而洋洋得意,我们为了一点奖金而喜出望外,当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得到了任何一点所谓的“成就”而踌躇满志时,殊不知荣誉、面子和物质奖励这些东西都不过是精神枷锁而已,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像被套上缰绳的驴而被生活所驱赶着上路,没有人问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去追求什么,当然更不会有人告诉过我们世界是什么以及世界为什么,他们告诉我们的只是利益的争夺和荣辱的计较。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我们的付出和得到是否对等,我们的`所得和追求是否一致,我们的天性和目标是否相容,我们得到的真是我们灵魂深处最想要的吗?在肉食的世界里,浑浑噩噩的我们哪有机会去问哪里有机会去想?《三傻大闹宝莱坞》以嬉笑怒骂的风格充满禅机的对白,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印度电影载歌载舞重于情而疏于理的固有看法,宝莱坞的电影终于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他们也有令人高山仰止的那一面,只是宝藏于深山外人不知尔。

再看此片恨终生

权威者的言论、教科书的定义,从来都是我们恪守的东西,很久以来我们从来不去怀疑从来不敢怀疑,于是在条条框框之间我们成为世俗利益的傀儡。多想如兰乔一样自由飞翔在为快乐而求知为良知而问道的真正的蓝天里,可是可能吗?从我们一出生就被告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就没有工作没有金钱没有老婆被人瞧不起,不是我们痛恨学习,而是我们不想为了竞争和利益而去学习,不是我们不爱工作,而是我们不想为了金钱和荣誉而工作,不是我们不爱生活,而是我们不想为了利益和纷争而生活,但是当我们只想活得更率性一些时,当别人比你有钱比你有地位比你有势力的时候,你如何能心安如何能心不旁骛?世界是动物性的是物质性的,从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竞争是它永恒的主旋律,我们不想竞争但是不得不竞争,因为在中国过去的三十年来,不竞争就真的意味着在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死亡。其实我们早已经很累了,但是生命存在一天就必须要竞争一天,是的,我们不想为了一座房子而卖命,不想为了一个昂贵的老婆而卖命,不想为了一个上司的愚蠢决定而卖命,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不做立刻有人取代你,你想自由你想独立你不想做生活的傀儡,可如果那样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只有意味着毁灭。想起此事,眼角眉梢全是恨,原来人生竟是如此的不地道!《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个处处都在讲真理讲道理的故事,它的最大妙处在于歌舞欢娱的表面下处处皆禅机,爱情、亲情、友情全部囊括,喜剧、悲剧、闹剧一网打尽,在令人愉悦场面的之中,却是越看越让人憎恨现实的悖谬,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的世界?看此片,从此憎恶这该死的生活。

不看此片误终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蔑视权威挑战教条的好电影,它告诉了我们或者说唤醒了我们最本真的天性,告诉我们应该去追求什么。特别是当你还比较年轻时,特别是当你还有时间有力量反抗的时候,那么试着反抗一下吧。正如片中人所言,不必为了金钱和地位去学习,为了兴趣和爱好去学习,跟着感觉走,当你的所好和所学都达到一个高度时,金钱地位将会随之而来,前提是你一定要真正在你喜欢的领域里学得精通做得精到。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不如像《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那个“背书机器”一样选择一条急功近利的道路,那最起码还算世俗的光宗耀祖,那起码还能赢得很多世俗之人的羡慕和尊重。印度电影就如印度的民族性一样,似乎永远快乐永远都轻松自如,任何悲伤的和喜悦的事情都能以歌舞为承载物来抒发情志。《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歌舞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与剧情真正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娴熟的场面调度,把一部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处理得丝毫不冗繁漫长。看这样的电影,一来体会人生得失,二来感受电影技巧,不看就是遗憾,何乐不为?

篇8:《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主题奏鸣曲

一、关于教育

“传统的教育方式, 很大程度上将人看做一个知识的容器。既然是容器, 那么个性、情感、想象力等都不被鼓励, 甚至不被关注。这个容器在学习阶段不断装载乃至超载, 考试阶段再将之倾倒出来, 倾尽所有。”[1]《三傻大闹宝莱坞》正是以戏谑的手法嘲讽了印度填鸭式的教育体制和刻板的教育模式, 主人公兰彻这个独特的学生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 宣传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兰彻一入学就用盐水原理戏弄了学长、他发明了汽车发电机、改造了学长的直升机……兰彻用智慧进行着发明和创造, 打破学校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 他坚持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但学校不是压力锅。“他在那里改变传统, 我们像是机器人, 盲目执行教授们的指令, 他是唯一一个不是台机器的人。”这是法涵对兰彻的解读, 也道出了他和所有同学读书的现状和印度教育的缺陷。“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 生活是场赛跑, 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 哪怕是出生, 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这是法涵开始回忆大学生活的第一句内心独白;“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 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 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 竞争结束了, 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 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 要么死”。这是入学时校长对新生的竞争意识教育, 他在杜鹃以残忍方式抢夺巢穴的现象中, 将学生引入人类的竞争法则。[2]主任固执、偏激、争强好胜和不容置疑, 他拒绝给要照顾病重父亲的Joy一点时间完成设计, 致使Joy没有看到自己的飞机飞在校园的天空, 在寝室自谥而亡;“病毒”主任的高压甚至使自己的儿子也成了牺牲品, 葬送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下。不仅是主任, 老师们都是传统教育制度的执行者。当兰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举例来说明“机器”这个术语时, 教授将他赶出教室, 而对查图尔给出的复杂又冗长的解释给予“太棒了”的表扬。在教授眼里, 按照书面解释才是知识的真谛, 是争取考试高分的法宝;当兰彻在黑板上写下编造的词语时, 所有人包括主任和教授都在飞速翻书寻找答案, 机械教育使大家都只为竞争, 只为答案而存在, 没有人对问题的提出感兴趣;当兰彻在主任办公室拿出一份印度学生自杀率的统计表, 述说着“每90分钟就有一个学生自杀”, “学校不讨论新思想、新发明、讨论的只有成绩、工作、移民美国, 只教学生拿高分, 不教工程学……”主任却对自己将学校从第28名上升到第1名的成绩骄傲且不容许有质疑, 兰彻的一句“我怪制度”道出了学生的心声, 也刺痛了主任和整个教育体系的神经。就连查图尔表面看来是现行教育的优秀成果, 他用心苦读成绩优异, 但是何尝不是受害者呢?查图尔只会照着演讲稿背诵, 分不清“财富”和“胸部”两个词, 为了高分吃江湖术士的药丸, 考试前夜到其他人门口偷放色情杂志分散别人的精力, 只有高分才是他存在的理由和学习的目的。

本片在讲述三个傻瓜的大学生活时, 以兰彻为例提出了教育改革的主题, 在他的追求下, 改革是成功的, 兰彻建立了他理想中的学校。影片中的兰彻挑战传统教育、挑战权威、提倡兴趣学习, 教育了同学、教育了老师、教育了校长也教育了整个教育。非传统教育下培养出的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使影片散发着启迪的光芒。[3]

二、关于成长和梦想

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 每个人都有梦想, 每个人也都在成长。在兰彻“All is well!”的鼓励下, 主人公们演绎着成长和梦想的主题。兰彻虽然是冒名顶替主人的儿子读书, 可怀着热爱工程学的心, 他从未停止创造的旅程。尽管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的约定消失, 但他做回了自己----奉苏克·望杜, 并且成为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兰彻终于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 在一所学校当老师, 用自己的理念去教导学生。“追求卓越, 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是兰彻的人生信条, 这个信条也启发着他的朋友们。法涵梦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师, 可是只能把梦想掩藏在心中, 这个被父亲视为“不良嗜好”的梦想使得法涵始终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 没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理想。法涵回忆自己的从前时, 画面切换到家人围着一个婴儿, “我的儿子会是一位技术工程师”, 法涵的命运一出生就被似乎是印度最好的职业“工程师”给定位了, 直到他站在皇家理工的校门口自问:“我想成为什么, 没人问过。”他的梦想永远是实现别人的梦想。走进校园, 法涵情不自禁地拍小动物, 多年以来他保留着要寄给摄影大师的信……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和纠结后, 法涵最终选择了热爱的摄影, 成为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法涵的成长伴随着他终于敢于面对自己的选择, 最终做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抉择和生活的方式, 终于理解了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和真正的幸福生活。莱俱想当工程师, 但是他自卑、怯懦、恐惧、迷信神明。他热爱工程学, 但是他害怕未来, 戒指比手指头还多, 为考试戴、为姐姐的嫁妆戴、为工作戴, 因为害怕明天, 莱俱无法专注于今天和学业, 他深陷于痛苦中无法自拔在主任的办公室跳楼。在重获新生后, 莱俱转变了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价值观念, “断了两条腿, 才让我真正站起来, 好不容易获得了这种态度, 我不会改变的。你们留着这份工作吧, 而我保留我的态度。”莱俱不卑不亢的面试、拒绝看朋友为他偷来的考卷, 他真正明白了要靠自己扎实的努力而不是神明保佑, 要敢于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未来, 他摘下了满手的戒指。当他面试成功从轮椅上站起来的那一刻, 莱俱救赎了自己的身体更救赎了自己的灵魂。学生Joy在夜幕下的校园用歌声抒发着年轻人的渴望, 音乐节奏轻快但唱的是“做了一辈子别人, 请让我做一次自己。渴望阳光雨露, 给我个机会让我再次成长。”无论是兰彻、法涵还是莱俱都能在歌声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群年轻人盼望自由的成长和为自我真实的生活, 现实的压抑, 成长的烦恼, 青春的挫折只能用歌声来宣泄情感。学校的小工“毫米”在接到兰彻的邀请后, 踏上了远方的列车学习知识, 10年后“毫米”变成了“厘米”, 就连“病毒”主任最终也说出了“踢得好, 长大了去当足球运动员”, 让自己的外孙不再学习工程学, 他认同了兰彻, 承认了兰彻是卓越的学生。主任这个守旧派最终也挣脱了自己的怪圈, 学会了接受、理解和鼓励。成长和梦想的主题带给我们启发和指引, 唤起了青年一代的共鸣, 青春与励志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关于真情

影片在反思教育, 揭示成长和梦想的主题外, 还不忘谱写真情的赞歌。影片一开头, 法涵为了寻找兰彻迫使飞机返航, 在去往兰彻住处的途中, 印度式的电影音乐响起,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 让我们去寻觅……”一曲友谊的歌法涵开始了他们兄弟情的回忆。当法涵不敢寄出申请信时, 是朋友的支持和鼓励给了他信心, “只要一点点勇气, 就可以让生活转个身”。是朋友帮法涵寄出了改变命运的申请信, 使法涵获得了去匈牙利学习的机会, 也使法涵鼓足勇气劝说父亲支持自己。当莱俱的父亲病危等不及救护车来抢救时, 兰彻用助动车挽救了朋友父亲的生命, 甚至差点耽误了考试。尽管莱俱起初对兰彻的抢救方式很愤怒, 但是获悉兰彻的做法赢得了抢救时间时, 兄弟情融化于“我们可以有很多次考试, 但爸爸只有一个”。父亲脱离死亡的喜悦和对朋友冒险帮助的感激将友谊的表达推向了高潮。当莱俱跳楼后, 朋友们想尽一切办法让莱俱坚持下去, 让他坚持活下去的信念, 坚持自己能站起来重新生活。为了让莱俱通过主任故意刁难的考试, 兰彻和法涵为他偷考卷, 但是莱俱的拒绝见证了朋友三人的真正成长。当法涵和莱俱都开始了自己真正的人生时, 他们用向学长致敬的礼仪感谢兰彻, 见证了三人金子般的友谊。亲情展现得最全面的要数法涵回家劝说父亲的情节。父亲痛斥法涵的选择, 母亲害怕儿子重演莱俱跳楼的悲剧, “我想说服你, 爸。但不会以死相胁, 爸, 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 房子小一点, 车子小一点, 但我会很快乐, 会真正幸福。”“我一向听你话, 哪怕一次, 让我聆听自己的声音。求你了, 爸。”法涵用心乞求着父母的宽容和理解, 诠释着什么是自己的幸福。父亲最终尊重法涵的选择, 因为儿子的幸福就是他的幸福。他抚摸着为儿子当工程师新买的电脑, “把它换掉, 一台数码照相机多少钱, 钱不够的话再管我要。”全家人相拥而泣, “去活出你自己, 我的儿子。”家庭的支持、亲人的理解和包容将亲情演绎得真切自然, 温暖了整部影片。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影片中兰彻和皮娅的爱情轻松又富有喜剧性, 在朋友的帮助下, 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在皮娅姐姐的婚礼上相遇, 在街上因演讲稿问题发生争执, 每一次兰彻都让皮娅看清他男朋友“价格标签”的本质。经历了一系列富有喜剧效果的事件后, 兰彻的智慧和善良使皮娅萌生了爱的情愫, 一场《红磨坊》似的歌舞《祖碧杜比》, 以典型的宝莱坞歌舞将皮娅的爱情幻想表现得欢快且愉悦, 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尽管在毕业后兰彻就消失了, 但是10年来皮娅从未忘记兰彻, 法涵和莱俱在皮娅结婚的时刻拯救了兰彻和皮娅的爱情, 上演了一场逃婚恶作剧。皮娅终于面对自己隐藏在心里多年的感受, 为爱出逃, 骑着助动车, 戴着头盔, 以当年兰彻幻想的样子出现在爱人面前, 大团圆的结局为这场10年的爱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影片中最让我们含泪微笑的是三个傻瓜帮皮娅姐姐生产的情节。兰彻三人因偷考卷被赶出学校, 大雨瓢泼的夜里, 主任面对临产的女儿无能为力, 三个傻瓜用智慧和真情展开了一场爱的救援。皮娅用视频指导大家接生, 兰彻用上了他发明的汽车发电器, 用吸尘器制作婴儿吸盘器, 他们召集所有同学帮忙, 兰彻用“All is well!”唤起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在看到外孙诞生时, “病毒”主任改变了固有的偏执和传统, 他对兰彻的厌恶和误解此刻烟消云散, 接受和认同了兰彻和他的朋友, 将象征卓越的太空笔赠送给了兰彻。我们看到这里, 饱满了三个小时的情绪终于爆发出来, 如果前面是欢笑的情绪, 此时我们已然融化在泪水中, 浸润了整个荧屏也湿润了我们的心。喜悦和感动诠释着影片真情的主题。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成功的, 影片做到了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观众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享受着影片带来的心灵震撼, “一切顺利”不仅成为人生信念和对自我的激励, 也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许。影片丰富而又哲理化的揭示主题, 在娱乐化的当今时代, 引导我们思考和认知, 这正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摘要: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是2011年备受好评的电影, 本片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设置新颖幽默、台词设计寓意深刻而富有哲理, 印度歌舞作为印度电影的特色和风格穿插影片始终。这样一部富有意蕴的励志喜剧影片, 主题洋溢着对教育的反思, 关于成长和梦想的追求和对人间真情的赞颂。

关键词:教育,成长和梦想,人间真情

参考文献

[1]、蔡朝阳.用思想启明教育之光[M].课堂内外:教师版.2011年11期.

[2]、刘辉.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台词的修辞艺术分析[M].电影文学.2011年19期.

篇9:《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并非歌舞片:动听旋律与曼妙身姿如影随行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歌舞片似乎已经成了印度电影的代名词。虽然这并非事实,但即便不是以歌舞为主题的印度影片,载歌载舞始终是其主流影片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具体到《三傻大闹宝莱坞》也不例外。毋庸置疑,本片显然不是一部歌舞片,而很多中国观众也并非歌舞片的爱好者。但本片中篇幅并不多的几个歌舞桥段却成了本片的一大亮点。即便你对歌舞完全不感兴趣,也会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学生们在公共卫生间边冲澡边舞蹈的场景,洋溢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彰显着年轻人的生机与朝气,配合热辣的乐章,不仅为影片增色不少,更会深深感染银幕前的每一位观众,

其实,与其说是歌舞,不如说是整部片子的叙事与配乐都流淌着一种歌舞的节奏。除了主人公在月下的寝室外走廊上的吉他轻唱,其他多处的故事情节中,主人公的奔跑、追逐,各个角色表达不同的情绪所外现的肢体动作,无一不是舞蹈式的。只是有一点,这种顺其自然的轻松组合,没有半点的生硬突兀,更不是中国式大片“戏不够、歌来凑”的矫揉造作,相反却成为令观众乐翻天的最佳笑果。三个小时的影片,让人们不感到冗长,不感到沉闷。对于一部没有特效奇观又无惊悚情节的影片,这样的安排是如此的“搭调”却又不着痕迹。这便是我们的一些影人需要考虑的,一部小清新的片子,不装腔作势也同样可以牢牢吸引观众的目光。

并非喜剧片:励志与感动也可以如此轻松畅快

本片采用了正叙、倒叙、插叙、多线索推进等多种叙事手法,但主线却清晰明了,贯穿全片始终:两个好朋友走遍天南海北去寻觅两人的良师益友—兰乔。特别是开场的一幕,两人甚至不惜迫降飞机、没穿裤子就踏上了寻友之路(虽然两个人的急迫心情与表现稍显夸张),这让观众好奇心大起。兰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值得两个人如此不顾一切的去打听他的下落?

有网友评价《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诙谐笑闹却不乏哲思的人生百科全书”,或许有些言重了。但影片的确是靠三个小人物、特别是兰乔的经历与奋斗,将爱情、友情、师生情、骨肉情等全部巧妙置于“大爱”的主题之下,完美的融合,平滑的铺展开来,却没有一点累赘之感。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尤值一赞的,本片中虽然也有泪水、也有悲氛,却绝不让人把抓揉肠。在欢乐愉快的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后,就让观众亲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

当每一位观众走出影院时,多数人都会记得片中的这些经典台词:“死记硬背也许能让你通过大学4年,但会毁掉你接下来的40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你的心‘平安无事’”;“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等等,仔细想一想,这些似曾相识的话语多少年来其实也不时的萦绕在我们的耳畔,但只有片中三个可爱的小伙子用自己的真诚纯真展示在我们面前时,才让人真切的感受到这些励志箴言的正能量。

而做到这一点,《三傻大闹宝莱坞》靠得不是板起面孔说教的,也非滥打悲情版,而寓教于乐的潜移默化,而这种欢乐的描述又并非我们熟知乃至有些厌恶的恶搞与爆笑,这种带着率真与坦率的小清新故事汇编,最终在影片结束的一刻,讓观众终于理解了片名“三个傻瓜”的真正含义。

宝莱坞机器人之恋Endhiran

制作公司:Sun Pictures

上映时间: 2010年9月30日

导演:S·尚卡尔

主演:拉吉尼坎塔 艾西瓦娅·雷 丹尼·邓宗帕

影片长度:155 min

宝莱坞科幻大片,讲述一位天才科学家设计的智能机器人有了人类的感情,爱上了一名美丽的女郎。片中科学家和机器人都由60岁的著名动作影星拉吉尼甘特饰演,女郎则由36岁的宝莱坞女星艾丽西亚·蕾出演。这部集歌舞修、科幻、动作、爱情于一身的《宝莱坞机器人之恋》创下了印度电影历史上的多个“第一”。影片耗资约16.5亿卢比(约3500万美元),成为宝莱坞史上的最贵电影。

宝莱坞生死恋Devdas

制作公司:Mega Bollywood

上映时间:2002年7月12日 印度

导演:桑杰·里拉·布汗萨里

主演:沙鲁克·罕 玛德胡瑞·迪克西特 艾西瓦娅·雷

影片长度:UK:182 min / France:165 min

远赴重洋的男主角德阜达心系在家乡等候的爱人帕萝,学成返乡时马上奔向爱人跟前重拾往日恩爱时光,不料两家身份阶级不同,帕萝硬生生地被迫嫁入豪门。失去所爱的德阜达开始堕落沉迷酒国之中,并认识了妓女婵佐穆琪,虽然婵佐穆琪倾心喜欢他并对其照顾的无微不至,但德阜达始终无法忘怀帕萝,最后抑郁病危。但为了完成一个他对帕萝的许诺,他抱着病体跋山涉水来到帕萝跟前,只为了再看她最后一眼。

未知死亡Ghajini

nlc202309020557

制作公司:Geeta Arts

上映时间:2008年12月25日 印度

导演:A.R. Murugadoss

主演:阿米爾·汗 阿辛 吉雅·罕

影片长度:185 min

卡尔帕谢蒂美丽,开朗,活泼,富有朝气、爱心、正义感;桑杰辛哈尼亚具有绅士气质、善良的心和平易近人的性格,他失忆后仍怀有一颗强烈、执着、坚决复仇的心。桑杰辛哈尼亚和卡尔帕谢蒂的恩恩爱爱使观众为之感动。作为商业片,华丽的桥段、煽情的噱头一直都是其重要构成部分,该片也不能避免的落入俗套。虽然在印度票房极高,但该片在剧情发展,人物设定,情节的逻辑性方面还是争议颇多。

武力Force

制作公司:Fox STAR Studios /Sunshine Pictures (II)

上映时间:印度 India 2011年9月30日

导演:Nishikant Kamat

主演:约翰·亚伯拉罕 Raj Babbar Mohnish Bahl

影片长度:137 min

约翰·亚伯拉罕饰演一名反毒警察 Yashvardhan,努力不懈以暴制暴追捕黑社会毒虫流氓,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根除犯罪。他最危险的重大行动是打击印度的毒品大亨卡特尔。 珍妮莉亚·狄索莎扮演Yashvardhan的恋人。 黑暗的工作让他必须在工作与他们的爱情之间做出选择,他已经知道生命不能没有她的存在。 陷入爱情漩涡的Yashvardhan决定让幸福和正常进入他的生活并永远改变他的黑暗世界。

孟买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Mumbai

制作公司:Balaji Motion Pictures

上映时间:2010年 印度

导演:Milan Luthria

主演:阿贾耶·德乌干 康格娜·拉瑙特 Emran Hashmi

影片长度:135 min

苏丹.米泽尔就是这个江湖中的老大,通过走私而发家,进而控制了整个孟买;连该城市的警察总监阿奈也无可奈何——虽然除掉米泽尔一直是这位警察总监极想做的事。不过,这位老大“盗亦有道”,不但让孟买本地所有的黑势力臣服在其脚下,而且要打造一个干净的孟买——他拒绝为贪利而走私毒品。这位奇怪的江湖老大成功地打造一个了“和谐”的孟买—各黑帮间和平共处。

保镖The Bodyguard

制作公司:Sahamongkolfilm Co. Ltd.

上映时间:2004年1月21日 泰国

导演:帕纳·日提克莱 派特察泰·王卡姆劳

主演:Piphat Apiraktanakorn 托尼·贾 Apaporn Nakornsawan

影片长度:105 min

男主人公WongKom是某富商的保镖,富商在一次与外商签约时被人突然袭击,WongKom虽奋力保护富商,但最终还是无法救回富商,富商身中两枪,失血过多而死。富商的遗孀认为WongKom已尽力,并没有因此怨恨他,但富商的儿子却认为WongKom要为父亲之死负责,开始起用了新一批的保镖。结果新保镖队在一条汽车隧道里遭人埋伏而全军覆没,

篇10: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

皇家理工学院是全印度著名的学府之一。能来这里上学的学生必须经过一番苦战,才能从400万份申请书中脱颖而出,成为200份中的幸运儿,真可谓是万里挑一。当然,一旦考上了这所名牌大学就意味着平步青云,成为人人都羡慕的工程师。因此,这里的每个学生都身上都肩负了家庭的希望,就比如说剧中的主人公之一法罕,他之所以上皇家理工学院,是因为父亲殷切的希望,而非心中所愿。

当所学非所愿时,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会低下。因为我们只觉得所学的只是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就好了,这时学习就变成一种责任而不是义务。孔子在《论语》中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剧中试考第一的兰切也说“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所学习的事是所感兴趣的,执意的,我们就会变成乐知者。而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但学校、老师、父母、甚至于我们都会自动的忽略我们的兴趣爱好。就像剧中的法罕梦想成为一名摄像师,但他只能把梦想埋在的埋在心中,以至于他活得很痛苦,这样怎么可能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就算他很努力学习,可每次还是垫底。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影片中的“病毒”校长奉行填鸭式、等级式教育,在学校彻底底贯行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而乔伊和查尔图变成了这一法则下的牺牲者,乔伊接受不了被退学的打击上吊自杀。查尔图更可怜,他似乎变成了另一个“病毒”校长,为了分数去学习,不择手段的去达到目标,以他人的成功来衡量自己。他的人生就像一场赛跑,永远在追赶着一个虚无的敌人,活在他人的影子下。在这场比赛中,他筋疲力尽却又不得不前进,可前进的只是他的躯体,失去了自我的灵魂。

其实,教育的初衷应该是为了让人明白作为一个人需要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非是人获取金钱、权力、名利的手段,正如电影中所说“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所以学校不应该成为考试工厂、老师不应该成为教育流水线的工人、学生更不应该成为千篇 一律机器。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实行应式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分,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以至严重忽视了学生个性,甚至扼杀了这份个性,造成很多学生对权威言听计从,知道做什么,不敢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缺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批判性精神。

艺术来源于生活,《三傻大闹宝莱坞》反映反应的现象其实就在你我身边。衡水中学要求学生必须手写印刷体、被誉为高考工厂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学校……再说说我们自己父母就怕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一是拼命补、补、补!别人会的我们要会,给人不会的我们必须也要会,却不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即使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怕鞭打而学会坐在椅子上 但你们会说这是‘良好的训练’ 而不是‘良好的教育’。”学生不是马戏团狮子,所需要的不是良好的训练,而是良好的教育。而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充满多姿多彩的灵魂,并不是以升学历可高分来划分。

要达到良好的教育,首要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个性,用这两者达到文者习文,武者习武。教育的春天应该是万花争艳,让每个学生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花。而在这条走向春天的路上,我们的旅途还很漫长。

作者:方丽兼

篇11: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影评

《三傻大闹宝莱坞》-----理想主义的梦

刚看完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经典的电影了,让我想起了影响很为深刻的《霸王别姬》,至少个人认为这都是比较经典的影片了!这个假期看了很多电影,但有影响的没多少。还看了两部电视剧,经典的《大宅门》,和比较失望的《我是特种兵》,前者可以说是社会特征的生活写照,有一个大宅门里的故事融入了历史更演绎着生活,看到的最好的影评为一部影响世界的中国电视剧;后者是冲着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看的,拍的不成功,很多情节太假了,看小说还能意淫,拍成电视剧却变了味儿。

《三傻大闹宝莱坞》很怪的片名,近三个小时的片长,有喜有泪,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个人认为在于融入了生活,升华到了人性,总能把那些触动人心的东西演绎的淋漓尽致。电影的很多情节也许涉及了印度的现实的社会问题,但似乎和我国的国情差不了多少,所以也别总是信口“阿三”。社会很浮躁,我们更是浮躁,总想特立独行,但现实的生活使我们不可能那样去做,很多时候只能沿着那特定的轨道或被牵着鼻子走,展现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就是亲朋的期许,生存的必须,努力的艰难。这部影片中讲述的”做自己“也许才是人生终极的成功,故事中融入了亲情,爱情,友情,虽然很曲折,但最终都近乎完美的实现,然而电影终究是理想主义的美梦,若在现实中演绎,除了成功,更多的是荒谬!

电影中的经典台词—Alliswell,这句话总展现于整个故事中,包括最后唤醒那个刚出生的婴儿,有点虚构,但展现着一种心态,不过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能淡定的拍着胸口说声Alliswell,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不能“做自己”,总能说声“Alliswell”也是好的!

最后附上那句经典的很有深意的台词“响而不臭的屁是光荣的,半响的屁是可以忍受的,微微的轻放是可怕的,无声的屁是致命的”!

一个周日的午后,无意中看到了这部片子——《三傻大闹宝莱坞》,想着打发时间就看看吧。虽然以前下载的时候曾经看过十来分钟,感觉就是一部借助蹩脚的剧情卖弄歌舞的宝莱坞印度片,还想随手删掉呢。这次耐心看到十几分钟,当看到RACHO反过来巧妙捉弄学长的时候,觉得有点意思。接着看下去,当看到一个没有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的同学自杀时,我被剧情吸引了。看到RACHO三个人曲折而又不断努力的大学生活的一幕幕场景时,当看到他们面对生活和学业的重压,一步步地学会思考自己的人生时,我觉得这部影片精彩极了。

RACHO无疑是帝国理工大学一个的“异类”,他有着坎坷不堪的身世,有着不能为人知的秘密,担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但是,他心地无比善良,脑袋非常灵光,情商和智商都非常高。最关键是他能够跳出别的同学纠结不已的“毕业、工作”等内容,关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努力发掘生活中的乐趣。他从不循规蹈矩,总是能够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总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他能够用一点柠檬汁让一个自私自利、只知道用金钱衡量一切的“标价条”现出原形,能用助力车送室友的病重父亲去医院急救,更能用由汽车电瓶连接而成的电源来驱动用吸尘器改造而成的吸引器,在一间教室里帮助主任的女儿安全分娩……他这种积极向上、毫不妥协的天性深深影响和重塑了两位室友那被世俗厚厚掩埋的内心。他们在RACHO的真诚帮助下,慢慢战胜自我,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正如好莱坞的片子中,一个正面的主角总有一个难缠而又固执的反角来对应一样,与RACHO对应的是一个绰号是“消音器”的同学。这位仁兄可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不但自己努力学习,而且还会在考试前夕给同学——他认为的对手送美女杂志,以削弱他们对自己领先地位的威胁。他只追求成绩,只需知其然而从不想知其所以然,把金钱作为事业成功的标志,为此,他想利用到印度公干的机会,兑现五年前的誓言,让别人羡慕他的成功。最后他才知道自己不远万里,诚惶诚恐来结交的原来就是RACHO。

而此时的RACHO,不但拥有400项专利,更建立了一所给孩子们自由探索求知的理想中的校园。直到此时,我们的“消音器”同志才对成功有了点不同于以往的认识。

那位教务主任,俨然一幅中国教育“专家”的模样,他信奉的是用繁重的课业和考试,把大学教育变成一条不停生产出只知道学习,而丝毫不知创新的工作“机器”,然后在贴上“帝国理工大学”的标签,优价而沽。直到RACHO的出现,逐渐打动了他那严苛、刻板的教务主任的理念和心灵,他最终了解到真正的教育需要的是什么,也对RACHO有了由衷的认可。

原来一直以为,印度的电影就是不管什么剧情,随时随地,男女主角一个转身、一个对视,然后就可以开始载歌载舞。而这部片子,编剧水平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认识,不管是片子一开始的主题曲还是中间的两段歌舞,歌好听,舞好看,关键是都非常贴切。从教务主任的原子笔,到RACHO他们大闹婚礼时提及的发明,每个环节都是那么紧凑、巧妙,基本上所有的情节都是前后呼应的。而且每个镜头的剪辑非常巧妙,过渡都非常自然,画面的衔接也都舒展、顺畅。

当你面临考什么大学,选什么样的人做朋友,选什么样的人结婚的时候,这部电影都值得一看,或许你的选择就会不一样。

印度一个富人家有个小佣人从小爱读书,这个富人就让这个小佣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兰彻”去读书,富人出钱,条件是冒名顶替拿到毕业证书后,小佣人就得消失。

兰彻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做了个简易的导电装置,捉弄学长,让大家瞠目结舌,也显出了他的与众不同。兰彻始终灵活学习,不拘小节,不会死记硬背、像完成任务般学习,虽然老师、院长长不喜欢他,但他的成绩始终排第一,惹得一个叫查图尔的学生(此人擅长死记硬背、讨好老师、院长)很妒忌。

兰彻有两个室友莱俱(想当工程师,但是没自信,迷信神佛)和法涵(热爱摄影,但迫于家里压力而上工程学校)。三人关系很好。

某天他们三个意外混进了院长大女儿的婚礼上,兰彻认识了院长的小女儿琵亚(职业:医生),还批评琵亚的男朋友是个守财奴。

大学里有个学生想要制造直升飞机,但是屡次不成功,好几年都毕不了业,兰彻决定暗地里帮他改良,成功的当天直升机带着摄像头到处飞,飞到那个学生的宿舍,发现那人上吊自杀了...莱俱家里很穷,学习上的不如意让他想要远离兰彻,但是某天莱俱爸爸病重,兰彻在琵亚的帮助下把他及时送去医院,莱俱对此很感激。三人又在琵亚的帮助下赶到学校参加了考试。老师说他们迟到不愿意收他们的卷子,兰彻在确定老师并不记得他们名字和学号的情况下,弄乱卷子,趁乱把卷子混进去,三人迅速逃走。

查图尔要演讲,因为地方差异,他不会说那种正宗的语言,于是找人翻译,他死记硬背,兰彻他们偷偷换了他稿子里的词,使查尔图在众人面前出糗。查尔图向兰彻挑战,十年后两人在学校天台相聚,比谁赚钱多。

3个人有一天喝酒喝多了,晚上到院长家门口小便,后来被发现了,院长逼他们退学,后来找到莱俱和法涵,说只要跟兰彻断绝来往就可以放过他们。莱俱左右为难,最后在院长办公室跳楼自杀,后抢救过来,但迟迟不醒,法涵和兰彻

想尽办法,如给莱俱妈妈买新的纱丽等,看到莱俱对于钱有反应的时候,兰彻骗莱俱说法涵愿意免费娶莱俱姐姐,结果莱俱竟然醒来了。

为了怕莱俱考试过不了再想不开,兰彻和法涵在琵亚的帮助下溜进院长办公室偷试卷,最后还是被发现了,兰彻被迫在一个雨夜离开,巧遇琵亚的姐姐要生孩子了,困在路上,于是大家把产妇转移到大学里。

琵亚的弟弟本想当一个作家,但是被院长逼着当工程师,最后跳火车自杀,得知院长要逼走兰彻,琵亚离家出走。

兰彻用手机联系琵亚,琵亚通过电脑指挥他们如何接生,中途停电了,兰彻拿出了他自制的发电机,又用吸尘器和清洁镜头的气囊制造了一个帮助吸婴儿出来的机器,最后顺利接生出一个小男婴,当大家以为是死婴的时候,众人的一句句“一切顺利”,让孩子活过来了。院长对他们释怀了,把院长的院长留下来象征荣誉的钢笔给了兰彻。

兰彻要莱俱摘掉迷信的戒指,自信点去面试,要法涵去当摄影师,两人要求兰彻跟琵亚表白才肯答应。最后三人均如愿。

可惜毕业典礼之后兰彻按照最初约定彻底消失,十年后查图尔想起天台之约,找到莱俱和法涵,说有兰彻消息,已是著名动物摄影师的法涵不惜装病逼飞机返航,工程师莱俱连裤子都没穿就跑出去与他们会合,最后三人开车把准备结婚的琵亚接走,众人一起去找到了真正的兰彻,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来众人来到一所充满创意的学校,接待他们的是当年在大学打杂的小伙子(是假兰彻寄钱给他,让他到了现在这所学校),查图尔看不起当老师的假兰彻,最后众人团聚,才发现假兰彻除了是老师,还是一名炙手可热的科学家,是查图尔一直想要合作的人,真名叫奉苏克·望杜。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

。“三人帮”中兰彻和拉朱都梦想成为工程师,法涵却想成为野生动物摄影家。影片中随时穿插着幽默的语言,行为。他们把教授称为“病毒”,把查图尔称为“沉默者”(消音器)。

里面有三个主人公:兰彻、法汉、拉朱

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病毒”,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的故事。

开始大家可能会认为是单纯的喜剧片,实然里面内容很多,关于教育体制的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兄弟感情,爱情等。少见的印度式校园青春片,捣蛋中又不忘数落印度严重的阶级及自杀问题,《美国处男》式的无聊,《罗密欧与茱丽叶》式的爱情、《红磨坊》式的歌舞

上一篇:抵押贷款业务发展前景下一篇:霸气男人的学习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