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

2024-07-28

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精选8篇)

篇1: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

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

大学生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群体,也将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压力。由于自己的能力与家庭经济情况及家庭关系背景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和想法,有积极也不乏悲观,摸清大学生关于毕业就业的心理,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特展开这次调查,望认真同学作答。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家庭所在地()

A、县市B、乡镇

3、您所学专业属于()

A、理科B、工科C、文科

4、您父母工作情况()

A、两人在行政事业单位上班

B、其中一人在行政事业单位上班

C、经商D、其他

5、本专业是您()

A、自己选的B、父母亲人要求的C、调剂的6、是否明确自己的毕业去向()

A、明确B、不太明确C、没想法

7、本科毕业后偏向于哪一个去向()

A、继续深造B、企业C、行政事业单位D、其他

8、根据自身情况,您是否还打算去实现这一理想()

A、一心一意B、两手打算

C、走一步算一步D、放弃

9、贴切实际,打算本科毕业后去向()

A、继续深造B、企业C、行政事业单位 D、其他

10、您对自己毕业后的理想去向有何行动()

A、尽自己最大努力B、看运气C、靠父母

11、对自己毕业后有没有信心()

A、充满信心B、没把握C、没信心

12、你认为怎样是毕业后理想去向的关键()

A、自身能力B、关系C、运气D、其他

13、在大学剩下的日子打算()

A、努力学习B、随意发展C、混日子

14、毕业找工作想法()

A、非找到自己满意的不去B、先随便将就一下,再找时机

15、对于工作偏向于什么条件()

A、高新B、稳定C、发展前途大D、离家近

篇2: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

(一)背景材料:

1、性别()A男B女

2、请问你来自哪()

A 本省农村B 本省城市C 外省农村D、外省城市

3、你现在所处的年级()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大四

4、请问您所学专业属哪一类()

A 文法类B 经济类C 理工类D、艺术类E、医学类F、其 它

(二)就业心理调查: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问卷。(注没有特别注明的只能选择一项)

1、您对您所学的专业满意吗?()

A 很满意B 满意C 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2、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是?()

A 民营企业B 国营企业C 外资企业D、自主创业E、政府部门F、其它

3、您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 薪水B 地理因素C 行业前景D、个人喜好E、办公环境F、其它

4、如何看待专业是否对口问题?()

A 专业一定要对口B 既来之则安之C 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行业D、其它

5、您对您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

A 1500以下B 1500—2000C 2000—3500D、3500以上

6、您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多选题)

A 专业水平B 心理素质C 公关能力D、道德素质E、其它

7、您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B 就业期望过高C 就业人数过多D、其他

8、面对就业难,您的态度是?()

A 先就业再择业B 先择业再就业C 考研D、待业

9、如果您选择先工作的原因是()

A 家庭贫困B 对考研没把握C 实现自我价值D、其它

10、在求职的过程在您会选择哪个途径求职?(最多可选择三项)()

A 现场招聘会B 上网C 亲友介绍D、报刊E、上门推销F、其它

1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大四

12、您觉得学校提供就业指导课程及专业课程外,还应提供哪方面的指导呢?()

A 职业生涯规划B 素质拓展C 就业体验D、其它

13、哪种就业指导方式最感兴趣?(最多可选择三项)()

A 经验分享B 案例分析C 集体活动D、专题讲座E、角色扮演F、面对面咨询G、其它

14、您认为找工作哪个途径最有效?()

A 现场招聘会B 上网C 亲友介绍D、报刊E、上门推销F、其它

15、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三项)()

篇3: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特征

(一) 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当代的大学生已经逐渐掌握了对于物品的独立购买能力, 其思想也在日趋成熟。大学生经过多年学习, 已具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引发了他们对于消费的不断变化。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开始崇尚高品质生活, 对当今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当代大学生对于商品的要求表现出了追求享受、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特点。

(二) 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 也称消费者行为。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同时也反映出现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 大学生从年龄上来看正处于属于青年阶段, 其身体、思想等方面都在逐步的走向成熟。由于刚刚进入大学学习, 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在新专业的学习中, 是不可能参加全职工作, 由于不能参加全职工作大学生就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其次, 大学生是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这所谓的经济来源就是他们的由家长所提供的生活费用。再者, 大学采用的寄宿学习制度, 大学生开始独立的生活同时又离开了父母的管束, 从而对自己的生活费用拥有绝对支配权。在各方面因素下随着四年的大学生活, 将会逐步培养属于他们自己特有的、独特的消费行为。

二、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 城乡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因素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 很多学生在大学四年本科后, 便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为了扩大就业范围, 现在的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会依照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去考取许多国家资格认证书, 而另一部分大学生会希望考上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诸如此类证书的考取及考研、考博本身就是一笔非常昂贵的开销, 在这些基础上, 来自城市家庭比较富裕的大学生就能依照自己的消费心理及行为来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做出更好的规划。而来自农村并且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心理及行为就会受到经济的限制, 而不得不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保留。

(二) 城乡大学生的文化差距因素

我国的体制长期以来是以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方式, 造成了城乡文化结构的差距日益分明。如今城市与农村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但由于城镇化速度的日渐加快, 各种各样的资源要素正在迅速向城市聚集, 日积月累的城乡文化差距却依旧在扩大。由于一些偏远农村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所获得信息的机会和信息的准确性远没有城市大学生便利, 所以在面临消费选择时, 城市大学生会选择质量好价格相对高昂的商品, 而农村大学生会由于长期以来信息的缺少, 他们只能选择价格比较便宜、实惠的商品。

(三) 城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距因素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庭, 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及行业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许多家庭经济背景各有不同。由于我国贫富分化的加剧会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有所差距。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消费水平普遍较低, 有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难以保证。在消费过程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会更加关注物品的价格, 从而选择普通的、质次价优的产品。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则普遍罗高, 他们即可以在满足温饱的条件下, 又有充足的资金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消费过程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注重购买物品时所带来的愉悦感, 更少关注物品的实用性及其价格。

三、指引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对策

(一) 积极学习理财知识、提高理财能力

当今大学生如何要在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 那么理财的知识及能力就成了他们在大学的生活需要掌握的一个技能之一。高校可以针对不同经济条件的大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大学生能去社会中尝试做一些关于投资理财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用实践来检验书本中的理财知识, 掌握理财能力。用所学来的理财知识来控制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这样就能让大学生能从机会、实践中学会合理消费, 有意识地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二) 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

引导高校大学生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首先应该加强消费行为教育。虽然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在学, 但他们每天都不能离开消费, 而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消费, 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成长。正是因为如此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需要加强教育, 倡导新型的消费模式, 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其次高校可以适当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高校的学习方式都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集中上课的时间相当来说较少而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高校在学生拥有大量课余时间的同时加大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投入, 积极开展能够促进寺学生全面发展的消费活动。如勤工助学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工作及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活动。使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能让保持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为引导大学生走向合理消费奠定基础。

(三) 优化大学生消费的校园及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为了解决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问题, 引导大学生正确健康的消费行为, 则需要社会应当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绿色环境, 包括整个社会合理科学的消费氛围, 也包括校园周边的消费环境。为了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 政府应该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网吧, 关闭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同时合理布局必要的商业网点和娱乐场所, 并严格进行依法管理。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于社会环境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已经开始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中, 冲击着纯洁的校园环境, 此时的大学生应该认清本质, 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大脑,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为优化校园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薇薇.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园地, 2008.

[2]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J].消费经济, 2007.

篇4: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吴暇(198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长春师范大学思政部,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毕业生作为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就业问题应摆在社会就业工作的首位。对此,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国家及吉林省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帮助也有一定的局限,因此,我们对吉林省主要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更好的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的调查对象包括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华侨外国语学院等8所吉林省重点高校、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民办高校等多个高校的大四本科毕业生。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44份,有效问卷率为88%。

二、调查分析结果

(一)就业基本意向分析

1、如下图,在就业选择上,大学生还主要倾向于机关、事业单位,调查显示,39%的大学生选择去机关、事业单位,32.3%选择去国有企业,16.4%选择去中外合资企业,只有13.3%选择去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及社区、农村等。

而对于大学生不选择去中小企业及农村就业的原因,调查显示,36.3%大学生认为工资待遇低及生活条件差,31.8%认为中小企业保险无保障,40.7%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差无法适应农村工作。

这一现象表明,多数毕业生就业仍热衷于公务员、国营单位。而同学们之所以不愿去中小企业工作,其中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的差距及社会整体舆论观念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将考公务员大军引导分流到最需要人才的民营企业和基层去工作,政府还应该从消除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差距,保障民营企业和去基层大学生的保险等待遇等相关方面做工作。

3、毕业生求职优先考虑因素

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个人发展机会和薪酬福利是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这说明我们制定就业政策时,应该从增加就业前景宣传和提高薪酬福利等方面考虑。也就是说,排除创业政策,应该完善初次就业后相关待遇,并明确未来发展及出路。如引导毕业生到基层社区服务,应尽快解决毕业生正式编制问题。如鼓励创业政策,应加强创业培训,为毕业生介绍有前景的创业项目,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让毕业生看到创业的前景和希望。

(二)政策影响

1、当前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笔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3.4%认为就业观念落后,认为经济发展滞后和政策执行力不够的占51.2%,认为大学生能力素质差的占13.4%。那么如何能解决就业困难,37.4%的大学生认为调整就业心态,降低择业标准,32.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重视在大学期间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的只占21.7%。通过以上数据显示大学生没有把自身素质提高放到首位,我认为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只有在把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选择。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注重个人发展机会的占39.9%排在第一位,占第二位的才是薪酬和福利32.2%。虽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转变,但是自身素质达不到要求也无从和用人单位谈及个人发展机会。

2、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如大学生村官、就业见习等,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就业政策最了解的是就业见习占30.2%,对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政策了解度占39.3%。但是认为就业政策对自己就业的选择有一定的帮助,如有55%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三支一扶作为就业方向。

通过调差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我省的就业政策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对于学校的就业政策的宣传,45%的毕业生认为学校的宣传力度不是很大,24.3%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有宣传,但是宣传力度不大,有22%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学校很少有宣传,7.8%的毕业生所在学校没有宣传过。这说明,可以看出学校、政府及其他社会媒体的宣传力度还需加强。否则,再好的就业政策制定出来,同学们也无从选择。

3、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

在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就业服务方面,应在哪些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这个问题上,41.9%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有效的招聘信息,18.3%的毕业生认为政府方面应该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毕业生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了解的只占26%。9.2%的毕业生认为政府应该降低人事代理和户档托管收费。并认为政府应为毕业生多提供一些免费的就业培训。

(三)失业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

1、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是,43.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求职经验,28.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是求职目标太高,21.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没有就业能力。因此,根据国家、行业的发展形势及整体就业趋势来选择合适的就业目标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地择业观的重要方面。同时对毕业生进行一定的就业培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增长求职经验,能使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尽快就业。

2、那么失业后毕业生以什么为生活来源呢?55.5%的毕业生认为应该靠打零工生活,20%的的毕业生愿意做“啃老族”,14.7%的毕业生表示没有生活来源。以做服务员为代表的打零工生活,不仅浪费了毕业生的专业,而且等于和农民工挣饭碗,这种就业形式不能发挥毕业生的特长,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回家做“啃老族”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能解决毕业生生活来源问题,而且通过失业培训,使毕业生掌握一定和技能并提高就业能力,更有利于就业。

篇5: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欢迎您参加问卷调查!又到一年毕业时,看着人才市场人潮暗涌,供不应求的求职岗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了呢?现在耽误你宝贵的几分钟时间帮我们填写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我们将不甚感激。谢谢!

1.你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你所在年级是?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3.你是否感受到明显的就业压力?

A 是B 否

4.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哪?

A 家庭B 社会C 自我因素

5.当你感受到压力时会有那些症状?(可多选)

A 失眠、多梦B 感到头晕C 不知所措D心悸E饮食不规律F 其他

6.面对压力你采取的办法是?(可多选)

A 找人倾诉B 逃避C 不知所措D 用自我方式(运动、大喊等)E 寻求心理医生F 其他

7.你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信心指数是?

A.很没有信心B没有信心C 一般D 有信心E 非常有信心

8.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你的那些条件?(可多选)

A 专业能力B 综合能力C 专业成绩D学校名气E社会经验F其他

9.在择业过程中你最关心的是?(可多选)

A 所在城市B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C专业对口D工作与兴趣相投E 单位所有制F企业规模和知名度G工资待遇与福利H工作环境和稳定性

10.你的基本就业观?(可多选)

A 发挥个人特长、符合本人兴趣B 专业对口、待遇好C先就业再择业D先择业再就业E 听从安排、走一步算一步

11.你期望的月薪?

A 1000以下 B 1001-2000C 2001-3000D 3000以上

12.你认为现在找工作难的原因?

A 学校的专业和社会的需求不吻合B用人单位在选拔中存在不正之风C 自信心不够

D 用人单位要求过高E 其他

13.毕业后,对于最初的梦想,你的打算是?

A坚持下去 即使压力很大B 暂时找一份工作、有机会的话会去实现C 放弃 屈从现实D 其他

14你认为你目前最欠缺哪些因素?(可多选)

A 沟通协调能力B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C 相关的工作实习经验D 专业知识技能E 没有做好心理准备F 其他

15.就你现在的状况,你将如何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A 现在努力、抓补欠缺B 等待时机、总有工作可找C 考研D 还没想好、走一步算一步

篇6: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期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心理状态,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实现就业,我们特别组织这次调查,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形式,不涉及个人隐私,所以真诚希望您能如实地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想法反馈给我们。谢谢。

您现在的情况是()

A在校大学生B已毕业学生

A页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 大一B大二C大三

D 大四E研究生

3.您所学专业()

A管理类B财经类C工科类D计算机类E理科类F其他

4.您对您目前的专业满意吗?()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

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

5.您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感觉如何?()

A非常好B很好C一般D感觉很迷茫

6.您毕业后的打算是()

A就业B考研C考公务员D自主创业

7.您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B形势正常

C 形势较好,就业相对容易D不了解

8.如果面临就业难的情况,您的态度是()

A先就业再择业B先择业再就业

C继续深造D自主创业

9.您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关注就业信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E暂时还没考虑

10.在校期间,您曾经做过怎样的就业准备?()

A制定目标或做规划B听过讲座C看过相关书籍

D.上过指导课E考过相关证书F其他

感谢您的参与!!

B页

1.在求职过程中您会选择哪些途径?()

A现场招聘会B网络C亲友介绍

D报刊杂志等E 上门自荐F其他

2.您在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家庭情感因素B个人发展前途C薪资待遇 D工作地点E其他

3.毕业了,第一份工作,您最希望在哪里?()

A一线城市B二三线城市

C自己的家乡D到中西部或者农村基层锻炼

4.您最希望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

A国有企业B外资企业C合资企业 D民营企业E政府部门F其他

5.您如何看待就业专业对口问题()

A一定要对口B最好对口,但不是首要因素

C无所谓D不会选择所学专业就业

6.对于第一份工作,您的的薪酬期望最低是()

A2000元以下B2000—3000 元C3000—4500元 D4500元以上

7.您认为目前最欠缺的素质是()

A沟通协调能力B相关工作、实习经验

C专业知识和技能D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E抗压、解决问题能力F其他

8.作为过来人,您希望什么时候开始设立就业指导课程?()A大一B大二C大三D 大四

9.您觉得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课程及专业课程外,还应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导?()

A职业生涯规划B素质拓展

C就业体验D其他

10.那些就业指导方式最感兴趣(最多三种)()A经验分享B案例分析C集体活动

篇7: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

八月二十七,小组成员共聚会议室,共同商量着明天的活动。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分成了三个小分队。八月末,虽然很多学校没有开学,但已经返校的比较多,相对而言,有时间接受问卷调查。所以我们决定先做在读版的。

二十八至八月三十一号,我们分队走在各个高校里,进行采访。我们去了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清华、北大、人大、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服装设计学院、北化工,华北电力,矿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林业大学、农业大学、石油学院等学校,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难免的,很多时候,我们会遭受到别人的拒绝,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打动他们,收集到我们想要的数据。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接受我们的调查的。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很多人反应问卷部分问题设置有些不合理,有些问题提供的选择也在很模糊,有些问题问得也不清楚,这个问题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要注意下。通过在读版的调查,我们发现,在读大学生对于将来的就业问题的看法还是非常乐观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很自信的,相信以后的事业会比较顺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克服挫折、克服种种困难,我们终于完成了在读版的计划数量。第一站圆满告捷。

九月一号至四号,我们进行了就业版的调查。我们主要选择了人流量比较大的场地:西单、动物园、五道口、王府井、中关村,还去了昌平、怀柔、房山等郊区地。这次遇到的困难可大多了,可能是因为他们事比较多,也许是经历的事多了,变得冷漠了,我们遭受了很多次的拒绝,甚至受到了他们投来不屑的目光。相对于在读版,就业版完成的不是很顺利。我们感慨,是不是走入社会,经历了职业场的磨练,会让人变得冷漠。虽然遭受了无数次失败,受到了无数的挫折,可是小组成员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一起坚持到底,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最终还是完成了计划的数量。很多人在填的时候表示不理解、看不懂,有些问题的意思看得不怎么明白,而且问题的数量太多,部分人表示不耐烦,看来我们的问卷设计欠妥,考虑的不是很全面。从就业版的填写情况看来,已就业的八零后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于现状还是持担忧心理的。而且,他们的现状与就业前的期望有很大差别,没有预期的好。

这次实践成果是十几人汗水的结晶,是经过十几人不懈的努力而形成的。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在调查社会上的就业人群时,人们多数表示反感厌恶,说话也带着冷漠,有的会有的摇摇头就走,有的甚至都不理睬调查队员,队员们心情不免失落。不过队员们都认识到这次调查中自身所担负的责任,所以每个队员在一次次的拒绝下没有丝毫气馁,继续不懈地请求人们填问卷。被拒绝了,继续下一个!再被拒绝,再下一个!总会碰到一个热心人帮忙填!问卷就是在这么群有毅力的队员下一张张地被填完的!这么一群多么有恒心,有勇气的队员呀!这无疑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

篇8: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比较调查问卷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 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在新的时期, 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合理消费的前提下选择时尚、前卫消费;个性化消费;追求新鲜、追求品牌心理;猎奇求异而且易变心理;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廉美皆求心理。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 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水平反映了社会各个时期的变化和特征, 同时也能反映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近几年来,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情消费居高不下;大学生信息消费逐渐攀升;毕业消费比重大;旅游消费成为时尚。

二、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实证分析

1、抽样与调查设计

(1) 样本收集

文章用抽样调查收集研究数据, 样本选自湖南农业大学, 根据不同学院各年级学生进行配额抽样。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 实际收回894份, 其中无效问卷7份, 因此有效问卷占总问卷的88.7%。在下面的研究中, 笔者将运用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 利用调查数据对城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意向进行定量研究。

(2) 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表示测验工具的可靠性, 即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进行多次测量, 所得结果的一致性。本研究从内在一致性信度来检测问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主要通过克隆巴赫系数来计算。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主要检查测验的同质信度。同质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 检验测验内部所有项目间的一致性程度。不同的测验类型对信度标准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认为, 信度系数在0.7-1.0之间的测验较为可靠。对本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显示:全问卷克隆巴赫系数达到0.731, 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同质性, 其信度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效度指测验准确地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或功能的程度。效度的类型很多。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家庭收入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意向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来检验测验的区分效度。通过对不同家庭收入的大学生的总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所得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 不同家庭收入的大学生在本问卷总得分上差异显著。这说明问卷的测量结果能够区分被试的群体特征, 亦即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2、城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1) 大学生基本消费情况

由于高校收费制的实施, 加上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 各高校硬件、软件的不断优化, 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成本大大增加。调查显示, 当代大学生在校生活条件与消费支出存在极大的差别。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 生源城市和生源农村的大学生生活费需要也不一样。根据笔者对湖南农业大学不同学院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生源城市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300元以下的仅占0.04%, 300-500元的占35.4%, 501-700元的占43.7%, 700元以上的占17.2%, 说明城市大学生约2/3的学生生活费用都在500元以上, 根据笔者口头询问得知, 有部分大学生生活费竟达到1000-1500元每月;而生源农村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300元以下的占到24.8%的比例, 300-500元的占45.2%, 501-700元的占25.3%, 而700元以上的仅为0.05%。从城乡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的这一明显差异可以看出, 虽然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发展不断加快,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但是与城市相比, 农村的经济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大学生的消费, 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 (衣、食、住、行) 、学习消费 (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 、休闲及娱乐消费 (休闲、旅游、娱乐) 、人际交往消费 (人情、恋爱) 等几个方面。基本生活消费主要包括饮食、服饰、住宿费用及交通费等。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41.9%的学生表示每月基本饮食费用为250-350元;而每月用于生活用品的消费28%的学生花费30-50元, 31.6%的学生要花费50-100元;服饰的消费情况为:59%的农村学生每学期用于服饰消费不足200元, 却有42.7%城市学生消费300-400元, 这里体现了一个极明显的城乡的差异;人际交往中于异性交往每月所花费的费用:生源地农村的学生46%以上是消费50元以下, 生源地城市的学生48.7%以上消费50-100元左右;当问到与普通朋友交往所花费的费用时:81%以上生源地农村的学生表示每月花费也是50元以下, 而生源地城市的学生41%以上是消费50-100元。

(2) 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比较

第一, 城乡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比较。城乡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比较可以从图1看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生源地农村的大学生家庭月收入主要分布在1000-3000元, 占到52%以上的比例, 每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都占到25%左右, 从这点可以看出农村的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虽然也有3000-5000元的为17%左右, 每月收入5000以上占7%的比例, 这可能是农村自主创业或者在农村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结果, 但是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在农村所占比例还是太小了, 说明农村整体水平不高。而城市家庭的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8%左右, 这可能是下岗职工的收入;1000-3000元/月, 以及3000-5000元/月都占到35%左右的比例, 5000元以上的都占19%的比例, 对比看来城市居民的收入大大高于农村居民收入, 大半城市居民每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第二, 城乡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比较。城乡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比较可以从图2中看出,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基本是在300-500之间, 在接受调查的491位农村大学生中, 有222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在这一范围内, 占到45%以上的比例;有25%的农村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不足300元;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1-700元之间的为占接受调查的农村大学生25%的比例;还有5%的学生是在700元以上。可以看出农村大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水平是比较低的, 大部分人是徘徊在温饱线上, 有些甚至还达不到温饱水平。

而在接受调查的396位城市大学生中, 每月可支配收入300元以下的仅占4%的比例;35%的人每月可支配300-500元;将近45%的人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1-700元之间;700元以上的都有超过17%的人, 据调查, 有部分学生每月可从家中获得1000-1500元, 甚至更多的生活费, 这与农村相比, 相当于某些家庭一个月总共的开支。

第三, 城乡大学生每月基本饮食费用比较。城乡大学生每月基本饮食费用比较可从图3中看出, 生源地农村的大学生每月基本饮食费用分布:14%以上的学生每月用于基本饮食的费用不足150元;40%以上的学生用到150-250元/月;250-350元/月的占到被调查学生的30%左右;每月基本饮食费用350元/月以上仅有14%的学生。相对而言, 生源地城市的大学生每月基本饮食消费主要集中在250-350元, 占接受调查人数的55.8%, 而350元以上的都占到28.8%的比例。

从图中对比可知, 当今城市大学生的生活条件普遍优于农村大学生的生活条件, 优越的条件使得他们消费行为选择的空间也相对大些。

第四, 城乡大学生对目前消费状态满意度比较。城乡大学生对目前消费状态满意度比较从图4可以看出,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自己目前消费状态满意度不是很高, 其中对自己目前消费状态很满意的只有5%;感觉满意的有24%;而对对自己目前消费状态只是一般满意的竟然占61%;还有10%的学生是不满意目前消费状态的。相比农村大学生, 城市大学生的消费满意度调查结果为:3%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消费状态;32%的学生是感觉只有一般满意;41%的学生满意自己目前的消费状态, 这比起农村大学生来说高出17个百分点;更有9%的学生很满意目前的消费状态。

第五, 城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差异分析结果, 见表2。结果表明:除假冒商品态度25和是否留小票26题城乡差异不显著, 其他均差异显著。

三、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1、城乡收入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 工业化速度不断加快, 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呈扩大的趋势, 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然而这一点也正是引起城乡大学生消费意向及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因为, 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收入, 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有学者称“中国的城市像欧洲, 中国的农村像非洲”, 说的好像有点过了, 但是却比较形象。贫困的大学生和富裕的大学生的消费不可能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城市大学生在强大的经济实力下可以选择自己所想要的物品, 消费行为很容易得到满足, 同时也会产生些不良影响。而农村来的大学生在可支配收入受到限制的情况下, 他们的消费行为是保守的, 消费心理是谨慎的, 会出现与城市大学生相比的消费心理另一个非政策现象。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会导致城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也出现两极分化, 形成不合理现象。

(注:各题后数字为问卷的题号, 如是否留小票26, 表示是原问卷的26题。)

2、城乡文化差距

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方式, 使城市文化日益强化、农村文化不断衰落, 城乡“二元文化结构”的鸿沟日益分明。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日渐加快, 各种资源要素迅速向城市积聚, 久已存在的城乡文化强弱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农民获得信息的机会和信息的准确性远没有城市居民便利, 因此在面临消费选择时, 城市居民会选择质量好价格实惠的, 而农村居民由于信息的缺少, 所以只会选择价格比较低廉的商品。

3、城乡环境差距

由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及城市居民, 使得农村居民在消费需求上只能是在满足自己温饱条件下, 将少量剩余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而城市居民就可以在满足温饱的条件下, 有足够资金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消费需求, 他们更注重购买物品时所带来的享乐、舒适, 比较少的关注物品的实用性或者价格。也就是在这样的差距对比下, 使得厂商在选择供给对象时也变得有目的性, 一般质量好、品牌形象优、价格高的产品就会销往城市, 而质次价廉的物品则会销往农村。这种供求的差距长久以来会使城乡大学生养成不同的消费习惯, 因此, 即使是在同一个校园, 城市大学生也会选择时尚、品牌、质优的产品, 农村大学生会选择普通的、质次价优的产品, 逐渐形成两极消费。

四、引导、规范城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对策

1、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若要缩小城乡大学生的消费差异, 首要前提是努力缩小城乡的差距,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第二,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第三, 加大农村基础投入;第四, 在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培养合理消费心理

培养合理的消费心理, 首先, 应该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监督作用, 目前, 大学生的消费受社会影响非常大, 因此要下大力气治理和净化高校周围的社会环境, 消除那些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合理的消费场所, 促进良好消费习惯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家长要加强对子女教育, 关心子女在校的消费情况, 及时进行教育和正确引导。其次, 应让大学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心理, 要重视用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和雷锋等英模人物的事迹教育和熏陶大学生, 坚决抵制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 提高合理适度消费能力。再次, 应该增强文明消费道德意识。

3、合理引导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合理引导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首先, 应该加强消费行为教育,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 他们每天都离不开消费, 而多种类、多层次、多方式的消费方式, 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因此, 学校应将消费教育与“两课”教育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倡导平民消费、诚实消费, 节俭消费,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这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根本措施。其次, 加强消费行为教育。再次, 提高大学生的闲暇质量。由于大学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上课的时间比中学少, 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高校要加大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投入, 积极开展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消费活动。如学术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努力提高大学生闲暇消费的质量, 保持精神生活的健康和充实。

参考文献

[1]姜薇薇: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园地, 2008 (3) .

[2]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J].消费经济, 2007 (23) .

[3]董小苹: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势[J].消费导刊, 2007 (6) .

[4]高林琴: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齐齐哈尔学院学报, 2008 (29) .

[5]彭蕾: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导与价值观培养[J].市场调研, 2007 (6) .

上一篇:写给女友情书下一篇:社区卫生工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