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2024-07-21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精选6篇)

篇1: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练习。本组课文侧重于写景抒情,要指导学生学习表达的方法及情感的表达,通过小导游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习作紧扣课文,学习介绍家乡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培养使用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4.能在理解自然段意义的基础上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培养主动阅读相关拓展阅读的习惯。

6.能读懂习作的要求,向别人介绍自己的长处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

7.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

课文解读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几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各地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泉城》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 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预习学案(1)读一读

白浪翻滚 晶莹剔透 明珠散落 银花盛开 虎啸狮吼 秋雨潇潇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2)想一想

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泉?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小组合作探究:

本文主要描写了泉城的哪些名泉,他们各自具备怎样的特点?用词语概括出来。

课堂检测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著名的要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了。

拓展练习: 日光城

重庆 冰城

拉萨 羊城

哈尔滨 泉城

广州 山城

济南 古城

南京 石头城

北京

五、课后作业

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六、板书设计

珍珠泉

8泉 城 五泉汇注 黑虎泉

趵突泉

10.《九寨沟》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8/10个生字,两条绿线条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预习学案 1.我会读

插入云霄 清澈见底 银光闪闪 高低错落 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 森林遍布 蔚为壮观 银花四溅 五彩缤纷

2.我知道

主要描写了九寨沟的哪些美丽景色?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小组合作探究

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划出来,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好在哪?

拓展练习:

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缤纷世界 》 课堂检测

在括号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湖水()地奔跑()的竹叶()地思考()的山沟()地欣赏()的桂花()地吆喝

课文写了四种小动物:()的金丝猴,()的羚羊,(和()的小熊猫,它们都很可爱!

五、课后作业

课外延伸练笔,显现学习成果

我们来为旅游公司写介绍九寨沟的广告语或导游词吧!

板书设计

9.九寨沟

湖 泊

自然风光 森 林 人间仙境

瀑 布

珍稀动物

11.《田园诗情》教学案)的大熊猫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品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极目远眺 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彪悍强壮

辽阔无银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舒缓平稳 2.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我知道: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4.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在荷兰你看到了哪些有着浓郁的荷兰风情的图画?他们各自具备哪些特点?

拓展升华:学生续话

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课堂检测、荷兰,(),也是牧场之国。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有的牛背上盖着(),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牛犊跑前跑后,活像()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

课后作业:

选取你最喜欢的段落去练习板书设计:

10.田园诗情

自 由 宁 静 和 谐 真正的荷兰

四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识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预习学案 预习达成目标: 1.我会读:

姿态 迷人 至少 邻居 成熟 浸 尤其 提前 香飘十里 2.我明白:

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从哪里看出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你对摇花乐有什么感受?

二、拓展升华: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 课堂检测 1.按提示填空

作者先写了自己喜欢____,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_______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_____桂花,给母亲______桂花,却时时想起童年时代的_______和__________。

2.组词

姿()季()飘()摇()资()李()瓢()遥()3.拓展练习:

小法官,巧判案(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1)每当我走进校园的时候,花草就向我们点头微笑。()(2)桂花盛开的时候,真是香飘十里。

()(3)蒲公英就像我们的手掌。

()(4)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5)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

()课后作业: 课文的第5自然段写出了“我”摇桂花的情景,心里无比欢乐。你也仿照本段写一件童年趣事。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摇桂花 乐 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

《练习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做记号的常用符号。2.熟记8个成语和5个歇后语。3.照样子学写上下结构的钢笔字。4.练习使用赞美语,学会赞美别人。5.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处处留心 1.审题。

2.学做读书记号。3.学习读书名言。4.练习背诵名言。

二、教学第二题 读读背背。1.熟记成语。2.背诵五条歇后语。3.教师小结。

三、教学第三题 写好钢笔字 1.认读识形。2.指导书写。3.学生练习写字 4.评价反馈。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赞美。1.审题-----明确交际内容。2.指导,掌握交际要领。教学目的:

1.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知道怎样赞美别人,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赞美别人的能力。

2.通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使学生懂得赞美别人除一定要真诚外,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3.通过生活情景再现,使学生了解赞美别人还要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感受别人的优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会赞美

1.师:同学们,你们会赞美别人吗?(生:会)好,老师想先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请大家看一看应该怎么去赞美别人。(拿出道具——装满菜的盘子放在桌上)

2.预设表演,课堂再现

师:课前,老师在咱们班招聘了几位小演员,他们在节目中将饰演我的儿子或女儿。来,先请小演员给大家见见面。(三位学生上讲台,与师简单交流)

(生生互动,进行练习。师巡视指导,并选出几个表演小组)

3.请几对同学演完后,学生评价最佳,师小结: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一个比一个精彩,其他同学也能对他们的表演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刚才的练习,老师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很会赞美别人,懂得赞美别人要发自内心,语言要显得真诚。

二、联系学习,运用赞美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你们的老师给了我一些优秀的作文本。我认真看完了以后,感觉咱班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值得赞美。所以就想把它们发给同学,请你找找同学作文本中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请大家先看一看,再练习说一说。(发作文本,每组一本,生翻看后练习说)

2.请同学进行赞美。教师适时引导:赞美除了用语言外,还有很多方式。一个赞赏的眼神,也会给人极大的鼓励与满足,一个“OK”的手势,也会使人心领神会。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别人进行赞美,这样被赞美的人会感觉更开心,更有动力走向新的成功!

3.生练习用不同的方式赞美同学的优秀作文,师给予鼓励。

三、走进生活,实践赞美

1.场景一:烈日下,清洁工人为了城市的清洁,仍在辛苦地打扫着,此时,你会说……场景二:暴雨中,爸爸为了让放学回家的你淋不着雨,正冒雨赶来为你送伞。因为雨大,虽然披着雨衣,雨水还是淋湿了爸爸的裤子。此时,你会说……

场景三:教室外,同学小红看到地上有一个纸团,不声不响地走上前去捡起,扔进了垃圾箱。此时,你会说……

2.学生自由组合,练习。

3.请同学们表演,并评价。评价重点:除赞美应达到的要求外,表扬学生有一颗感受美的心。

4.小结:随时随地发现别人的长处,感受别人的优点,并进行赞美。那么,你不仅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

课时安排:

9、泉城

3课时

10.九寨沟

2课时

11、田园诗情

3课时

12、桂花雨

2课时

习作三 2课时

练习三 3课时

篇2: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包括四篇讲读课文《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和《虎门销烟》,写作——我的长处,我的本领;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这一组的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我给江主席献花》记叙了我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江主席的热烈欢迎和衷心爱戴。《天安门广场 》通过对天安门周边重要建筑和节日中天安门广场的景色即人们活动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秀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虎门销烟》讲述了林则徐为拯救生活在水生火热的中国人而决心销毁鸦片,最终取得胜利的爱国、强国的故事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培养使用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4.能在理解自然段意义的基础上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培养主动阅读相关拓展阅读的习惯。

6.能读懂习作的要求,向别人介绍自己的长处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

7.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

三、单元重点:

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要注重理解课文,能完成课后思考。《我给江主席献花》体会作者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天安门广场 》引领学生弄明白: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徐悲鸿励志学画》感知他的爱国之心。

四、单元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三篇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1、教师应有相关知识的准备,适当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

2、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内容的基础上积累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会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3、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如进行演讲,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五、六、课文解读

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课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主题是爱国教育。《我给江主席献花》让学生感受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欣喜的心情。《天安门广场》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天安门广场雄伟的建筑、非凡的地位和辉煌的景观。《徐悲鸿励志学画》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教材。《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七、课时安排

5、我给江主席献花 2课时

6、天安门广场 2课时

7、徐悲鸿励志学画 2课时

8、虎门销烟 2课时

习作二

2课时

练习二 3课时

八、导学案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3.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预习学案 1.读一读

队伍 地毯 耻辱 秩序井然 热泪盈眶 步伐 洗刷 爱抚 满面春风 情不自禁 2.想一想

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江主席为什么到香港来? 导学案

小组合作探究: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我”给江主席献花时有哪些动作?

课堂检测

一、火眼金睛

起()毯()懂()频()启()毽()董()

涉()

二、句子填空

1.他望着 的我,地俯下身,地把我 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

2.江主席一走出机舱,就向欢迎的人群。他 地走下舷梯,迈着 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我和大家一样,挥动着手中的花束,高兴得

课后作业

同学们,你对香港还有哪些了解?畅所欲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我给江主席献花

冒雨 等待

激动 献花

幸福 难忘

《天安门广场》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雕梁画栋 雄伟壮丽 格外挺拔 遥遥相对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翩翩起舞 五彩缤纷

二、我能朗读课文。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三、想一想

你对天安门广场有哪些了解?

四、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三、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历史的天空 》 课堂检测

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

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 的大花园。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这段话通过对天安门广场上、、和 的描写,写出了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的特点。课后作业

根据第六自然段,写一个欢庆场面。板书设计

6.天安门广场

雄伟壮丽 令人向往 教学反思:

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因为准备了充分的资料和图片,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预习学案 1.我会读:

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成绩 绘画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 错误 购买 2.我知道:

★徐悲鸿是一位著名的。他最擅长画。这篇课文是围绕徐悲鸿 这个重点来叙述的。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哪些地方让你最受感动?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拓展升华: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徐悲鸿? 课堂检测

1.把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再接再(厉 励)礼貌(待 代)人(永 勇)往直前(奋 愤)发努力 日夜奔(弛 驰)潜心临(模 摹)2.拓展练习,励志名言积累。

有志者,事竟成。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课后作业:

1.搜集徐悲鸿勤奋学习的故事,以及他的美术作品。

2.组织课外阅读,了解中外名人励志学习的故事,举行故事会。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立志成才

勤学苦练 有志者,事竟成 轰动世界

8.《虎门销烟》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预习学案 1.我会读:

咆哮 收缴 销毁 历史 水泄不通 嚣张 欺侮 应邀

彻底 震惊中外 2.我会做:

消()历()寨()侮()泄()销()厉()赛()诲()泻()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是什么?哪些词句最能突出中国人销烟的气势?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升华:

今天一些地方毒品死灰复燃,它的危害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远离毒品,拒绝毒品?联系课文,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永不褪色的彩虹 》

五、课堂检测 1.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的海滩()地站立 挤 得()()的日子()地打击 装点得()()的盐巴()地赶来 激动地()2.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拓展练习: 描写人多的成语:

水泄不通

描写人们高兴激动的成语: 兴高采烈

六、课后作业: 1.复述课文。

2.观看电影或电视《鸦片战争》。

七、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

林则徐 虎门销烟 震惊中外

《练习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会看示意图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图标,弄清方向标,学会估算距离等。2.投影出示:如果小芳从家到学校,你能帮她说说如何走吗?

听教师讲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从学校到小芳家的住址和走法。并选1——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写写画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

1.先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再说说如何走,互相评议。2.自由写写画画,设计一张家庭住址“名片”。教师巡回指导

三、说说家乡地名的由来和变迁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第 二 课 时

一、学习成语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2)教师范读正音。(3)学生自由练读。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4.熟读成诵。(1)指名读。(2)学生自由读。(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4)集体背诵。(5)指名背诵。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认识古诗、对联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 照汗青。”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2)同座位之间互背。(3)集体背诵。(4)指名背诵。

篇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以往, 我在教学本单元时大多停留在感受民风、民俗的层面上, 总感觉意犹未尽, 也为此听过其他老师的课, 并请教了更多的同行, 但都没能获得什么新突破。而今, 再次教学这一单元, 我多方面收集资料, 深入钻研文本, 突然顿悟: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只是表象, 斑斓多彩的节日文化才是我们民族的根, 这才真正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精髓!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传统节日蕴涵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 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信仰、理想、价值观, 是我们民族之根。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 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例如, 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忧国爱民等优良品德。然而, 长期以来, 传统节日文化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却常常被忽视或忽略了。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从现代意义上讲, “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 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 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成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人文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当前,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曾看过一则报道:一名韩国留学生曾经到上海, 想看看传统的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样子, 结果却大失所望, 他发觉中国的端午节气氛甚至比不上韩国国内。有人说韩国“端午祭”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端午节没有申报太遗憾了, 这不也能说明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吗?上海某中学对1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 问题是“你能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以答对三题为及格的话, 几乎80%的学生都处在及格线以下。去年, 在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县”的活动中, 在我展示的一节省级优质课《端午日》上, 当我引导学生说说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多数学生表示过洋节是时髦, 传统节日没气氛。不可否认, 在90后的新生代意识里, 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的转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的输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大众传媒的兴起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挤压等。但是, 学校教育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冷落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说, 在“韩流”“日流”“欧美流”正严重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况下, 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青少年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肩负起将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呢?

一、思想上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认识

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主要是它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绝大部分节日中, 都留有大量神话故事、文人作品、民间谚语, 如人祖传说、屈原故事、节日诗词等。节日文化还包含着绘画艺术, 民间在过春节、立春、清明、冬至时, 留下许多鞭春牛、游春、九九寒消图画等。在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节中, 祭祖时多绘有祖先神像, 这都是民间绘画的形式之一。节日文化中饮食文化也很丰富, 如春节的饺子、年糕, 元宵节的汤圆, 端午节的粽子, 中秋节的月饼, 重阳节的菊花酒, 腊八节的腊八粥等等, 都是中国最著名的饮食, 至今仍是广大城乡居民的饮食佳品。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诸如踩高跷、扭秧歌、划龙舟等, 这对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许多文艺形式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新文艺的土壤。

二、课堂上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语文课本涉及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作品还有很多, 上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穿插进行相关的节日文化和民风民俗教育。由于它的知识性、趣味性,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更能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节日文化, 交流各自不同的认识, 辩论中西文化的冲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相关的节日文化汇编成讲义, 课后分发给学生阅读, 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感性认识。我教学本单元时, 就汇编了“端午节文化”“春节文化”“中秋节文化”等讲义。如“端午节文化”, 包括端午节的来历、传说、习俗、歌谣、诗词、图画、少数民族过端午、海外华人过端午等多项内容。我还穿插播放了2006年春节期间央视十套播放的系列节目《我们的节日》的视频。学生读后、观后反应相当强烈, 拓展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真正实现了用教材而不是仅仅教教材。

三、组织“节日文化”系列活动

在校园内, 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演讲、报告、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手抄报等形式, 把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给学生, 用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燃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内在情感。例如, 我们在学习本单元时, 就利用课外时间分两次对全年级的学生做了“节日诗词”的专题讲座。学完本单元后, 就要求学生办一期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各显其能, 涌现了一批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色彩缤纷的好作品。我们从中挑选了部分优秀作品在学校画廊中展出, 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此外, 由于传统节日文化本身产于民间生活, 因此对孩子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培养更要延伸到课外去。因为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比课本的讲授更有生命力和趣味性。教师可利用每个传统节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 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如清明节扫墓等一系列活动, 表达了对祖先或逝者的怀念, 回顾和重温了家庭之源、民族之根。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是我们的根。我们在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 必须重视传承节日文化, 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开阔历史与文化的视野, 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 生成情感道德的需求, 获得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 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让我们留住我们的根!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初中专项课题《初中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 (编号:E-c/2009/052) 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 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篇4: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篇5: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四篇课文、作文

1、练习1组成。《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现代诗歌,号召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第一朵杏花》教育孩子们要像竺可桢爷爷那样养成事事求真求精的精神。《燕子》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古诗两首》选录了《江南春》《春日》两首赞颂描写春天的故事。加上建议春游的作文,整个单元洋溢着浓郁的春天的气息。

二、学情分析:

一个较难理解的地方是“红领巾的欢声笑语”这句话。孩子们一开始可能不会想到红领巾就是代表少先队员。这也难怪他们,因为这是修辞法中的一种“借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老师的点播和提醒。绝大多数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三、单元教学目标:

1、指导观察图画,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态度;观察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3、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

4、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北宋美文美段。

2、学会写文中的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字,并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自主探究,并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4、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

1、读书指导,和自主自悟相结合,充分落实好前置性训练。

2、并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确实把“以生为本”的意识落到实处。为学生的大力发展奠定基础。

3、逐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走,我们去植树》

课时

《第一朵杏花》 《燕子》

《古诗两首》 《练习1》

第一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2 2 2 3 3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如第6课《最佳路径》:“

4、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如第7课《人类的“老师”》:“

4、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如《人类的“老师”》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训练等,都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的。本册教材共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每个主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第二单元共三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属创新篇,是关于倡导创新、教给学生创造力办法的教育。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能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4、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三、教学重、难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树立创新的意识,在读中渗透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 ;在读中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下面专就本单元的课文和练习谈谈我粗浅的想法。

四、教学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讲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在幼儿园横切苹果的方法演示给“我”看,并且使“我”从中有了新的发现的故事,从而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课文故事发生在生活中,但学生平时可能缺少这方面的观察和思维习惯。苏教版选择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份创造的思维,是要告诉学生创造非常简单,告诉学生苹果里的五角星早就藏在那里,就等着用“拦腰切开”的方式来发现。因此,学习本文,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这种打破习惯思维的举措。从而认识到创造力来源于打破习惯思维方式。因此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树立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教学时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卖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课前可要求学生自带苹果一只,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在学习小组内开展切苹果的活动。切一个,观察一个,同时绘制一个简单的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在什么位置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让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

接下来进行第五自然段的教学,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是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句与句之间跳跃性大,又必须穿插必要的词语解释,学生不易弄通。其中“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是理解的重难点。所以要精心设计,搭桥架梯,串联读讲: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我们可以设计几个小问题“这图案为什么鲜为人知?指什么图案?怎么得来的?“魅力”是指什么?仅仅是五角星的美丽吗?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一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等学生理解了这句我们可以问一问这图案不仅吸引了天真好奇的小男孩,也深深地吸引了我。如果对小男孩来说,吸引他的是图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让孩子们再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引出第二个重点句“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教学时,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我想学生一定能够自己理解这一句的意思了。也可以就这几个问题“人的创造力是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是?人们通常的切法是?什么叫“往小处说”? 那么往大处说该怎么说呢?”等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成熟后老师总结这就是图案鲜为人知的原因。即使有人切出来了,也多是无意,或者是好奇,没有留心去观察,去研究,所以这个图案很少有人知道。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不能循规蹈矩。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方式。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在研究研究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准备向学生提个问题。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没搞清我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来解决“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这个问题。可以吗?用这一富有鼓动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从刚才观察学生切苹果中估计到学生会回答:不拦腰切好看,不拦腰切能体现公平,不拦腰切也是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所以我设计这样一番总结语:亲爱的同学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创造性的理解感动了。

布置作业、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位老师应该有综合的理念,我们应坚持用这种理念来教,语文课本里的每篇课文都应该是教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所以这课的教学之后,我们应始终要求孩子沿着起点走下去,平时注意搜集相关材料,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自我分析自己的发现,培育孩子终身学习的理念。阅读完这篇课文,我有着这样的思考:关于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这一问题参考书中没有告诉这个五角星是由谁最早发现的,而了解这一问题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我觉得教学后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借助计算机上网查找这一活动性作业,还可以让孩子们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让他们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最佳路径》是一篇语言朴实简明,情节清晰明了,内容生动,意蕴特别深远的课文,文章讲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法国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卖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本课内容与前一课《苹果里的五角星》有联系,包含着一定的创新思想,估计学生对此比较容易体会。但是,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过程中所体现了他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路径的设计策略中闪耀着他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我认为这才是本文的核心思想。这将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等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构建阅读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后提问:径是什么意思,最佳又指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初读课文,开始课文学习。第二环节:初读感知

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学生自学时我巡视,掌握学生自学情况。第三环节:交流学习情况

首先出示生字,指名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催、择、窄”等字,尤其是“窄”孩子容易读错。接着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子,并结合课文相机理解微不足道、漫山遍野、绵延、任其选择等词。其中“微不足道”估计学生不知其确切含义,要逐字讲解一下。

第四环节:指导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课文脉络。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格罗培斯确定路径设计方案等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自学和交流,学生应该都能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五环节:指导写字。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要求一看结构,二找主笔,三看笔画。切切实实写好每个字。

以上为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重点谈谈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的教学策略是紧扣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具体的过程分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首先有选择地出示部分词语:格罗培斯、微不足道、焦躁、海滨、漫山遍野、任其选择。让学生读后选择其中几个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这样既复习了词语,又巩固了课文内容,还渗透了文中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这个最佳路径是在老奶奶做法的启发下产生的,具体的路径是游人的脚踩出的,你觉得这个最佳路径奖应该颁给格罗培斯吗,他称得上是大师吗?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第二板块,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一般来说,刚才的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问题的引领下,先让学生自主研读第二自然段。在组织交流中,出示重点语句,抓住“40多年、50多次、大伤脑筋、更加焦躁、”等词语引导仔细品读。引导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然后回到切入点:你觉得格罗培斯称得上大师吗?为什么?此时指导学生带着敬意读这几句话,这样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读。

第三板块,感受尊重他人,给人自由的人文思想。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大的难点。先让学生像学习第二段一样,先研读3-8自然段,讨论格罗培斯是否称得上大师。交流中,若学生谈到格罗培思的创新思维,则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对于这种设计策略中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学生不大能注意到,或者体会不深。为此,设计了3个层层深入的问题:

1、老奶奶和格罗培斯都采用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但他们的出发点也相同吗?引导学生再次品读第4自然段,抓住老太太“年迈无力”、“还担心”,格罗培斯“深受启发”,“立即返回”等词,通过比较发现,老太太是无奈之举,而格罗培斯是自觉地为人着想!

2、“最佳”就是最好的意思,现在你认为这些最佳路径好在哪里?让学生读第六自然段。若学生理解不到位,可以扣住“有宽有窄”组织教学,有宽有窄正显示了游客的意愿,路也好在尊重了游客的意愿。

3、接下来,再一次回到中心问题:你觉得格罗培斯是大师吗?并进一步引申:格罗培斯的大师之大,大在何处?学生就能够认识到,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创新的思维,还在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他尊重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从而深化了认识,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了课文。

第四板块:总结升华,拓展迁移。师述: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灵感的闪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格罗培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及尊重他人、为人着想的人本精神,我们不禁由衷赞叹: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你为迪斯尼乐园设计的路径不愧是——最佳路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想成为一名大师,那么你想成为什么大师呢?怎样才能成为你心中的大师呢?学了这一课,你一定有所启发吧!请写成一段话。依我的经验,这一设计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巩固本课获得的思想认识。

最后的作业是上网查看一下格罗培斯其人其事和其设计的建筑的精美图片。《人类的“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文章结构完整: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中心明确,层次井然。留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增强说服力,而且详略得当。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的内容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2、教学重点: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

3、教学难点: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学程序

我打算安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课文脉络、讲解课文第一部分的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具体例子。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以两个上节课已学过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老师板书。

2、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课伊始,我先提问一些上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

(二)自读自悟,对话文本

1、向学生抛出问题: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自读自悟。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讲读结合。随文理解“教训”、“轻而易举”等词语。这篇课文涉及到的科学术语比较多,“流线体”“薄壳结构”等都是。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认真地阅读,在文章中找答案。比方说“流线体”,文中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流线体的定义,但是从“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发现它的外形事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中,不难发现,所谓“流线体”是和鲸的体形差不多的。用笔画一画,流线体的形状就有了,它的作用这几句话中也有答案,那就是减少了水的阻力。“薄壳结构”的解释同样也可以在书中找到。同时可以多媒体课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些较为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让学生从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

3、教师引导,出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内容。先指名回答“老师”一栏,教师板书。随后同桌讨论剩余空格该如何填写最为恰当。“老师” 特点 启发

4、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表格。

用表格这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提纲契领的熟悉,领着他们站在文本外再“看”一遍课文。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探索者,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与文本,与教师进行了真切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也练习了学生分析与探究的能力

5、回归课本,练习概括课文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能够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想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中我打算教给学生通过找中心句,抓要害词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除了第三自然段需要抓全两部分内容外,其他两个自然段都可以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出主要内容。

6、学生完成《小学语文练习册》上的填空题。

我觉得这道题是对本篇课文一个很好的总结,学生在做的同时相当于站在一定高度上又“望” 了一遍课文。另外,将《补充习题》、《小学语文练习册》与课堂有机融合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益尝试。

(三)拓展延伸,回归课题

1、补充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其他例子。

引入课外资料的目的在于:第一,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更加高效;第二,激发学生课后主动求知的欲望。

2、深化对课题中“老师”的熟悉,体会人类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断主动探索。

3、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学会怀抱感恩之心热爱万物。

五、作业设计

查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资料,并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四人小组合作出一份小报。

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具弹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语文能力方面的发展。

《习作2——推荐他人》主要是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一个人,写出推荐的理由,这与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要求: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具体的事例 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用两课时分四个环节完成

一、联系“雏鹰争章”,明确习作要求;

学校大队部一直在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就可以推荐。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明确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是推荐在各个方面突出的同学,写出推荐的理由,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指导学生做到有详有略。

如果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可指导学生下课后,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沟通生活,展示学生习作。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3、选一篇写得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赏析。(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4、再次进行修改。

最后展示学生习作。

《练习2》有5个部分组成,其中“处处留心”“说说写写”是这个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一内容是通过练习正确加标点,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综合设练,使学生具体感受到“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教学第一部分时,可结合插图让学生自由读这段话,了解这段话的主要内容,讨论“什么叫磁悬浮列车?”“它怎么会悬浮在铁轨上?”这两个问题,然后组织学生练习朗读,体会人物各自说话的内容和语气,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合适的标点。第二部分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假如你是小芳,坐在列车上,你还可以怎么说呢?让同桌先议一议然后再交流。

口语交际意味着“生活”,它是一种需要,一种快乐,一种智慧。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口语交际教学,就应该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激活学生真切的表达需求,通过真格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以便形成比较强的、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管用的交际素养。练习2的“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要求学生续编童话故事。这不仅是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学生合理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然后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接着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组员之间互相评议。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最后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总之,学生养成优良的口语交际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不仅要通过口语交际课,还要通过阅读课、习作指导课、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乃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五、课时安排

5、苹果里的五角星 2课时

6、最佳路径 2课时

7、人类的“老师” 2课时习作2 2课时 练习2 3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都和历史人物有关。前两篇是叙事写人文章,后一篇是剧本。是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廉洁等传统美德。它们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的崇高品质,刘备是为“公”求贤;祁黄羊是为“公”举荐;公仪休是为“公”廉洁。

《三顾茅庐》课文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讲刘备三顾茅庐,侧重写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品质,同时也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有所反映。教学设计要注意因文而异,分清详略。从开头的“诚心诚意”导入,充分展开2—4自然段的教学,通过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特别是多处精妙的比喻,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课文之外的课程资源来深入理解。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看到的一些课例都是两课连上的,而现实的教学可能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清不同课时的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过程。《祁黄羊》这篇课文讲了祁黄羊因病辞职、外举解狐、内举祁午三个小故事,表现了他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清这三个故事的外在联系,还要弄清其内在的联系。建议可在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出示悼公的话,明确文章中心,接着抓住人物的语言讲读后面的两个小故事,然后再讲第一个故事,最后总结归纳。

《公仪休拒收礼物》这是一个独幕剧的剧本。其文本的核心价值在当代极具现实意义,尤其在中国这个讲人情的国家中,如何学会拒绝真是一门艺术呀!

《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3篇课文的课后各项练习,都是从学习语言文字入手的,诸如朗读、背诵、复述、演诵;识字、写字;理解、运用词、句;读写结合小练笔训练等等;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都涉及到了,从各题的训练看,是单项的;从整个单元来看,又是综合的。特别是“练习3”的安排,也与这一单元的阅读遥相呼应:“处处留心”先介绍了“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精彩片断,再让学生讲讲“空城计、苦肉计、夜走麦城、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成语故事,沟通了课内外学习的联系。而“读读背背”的成语歌——“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木难支、回天无力”概括了诸葛亮辛劳而光辉的一生,这不但深化了学生对《三顾茅庐》内容的理解,而且扩大了文本的张力,激励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的阅读,对诸葛亮生平的探究。教师在本单元课文教学中要把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习作3:引言部分启发学生关注生活,学习如何从生活中选材,明确选材范围。例文《红豆、黄豆我来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写出了小作者“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过,为学生提供了借鉴、模仿的范例

练习3:处处留心:引领学生留心我国古典名著。写好钢笔字:字中部的撇、捺要写得如同鸟翅舒展。读读背背:简练的描述了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的特点。口语交际:学会说安慰别人的话,培养语言交往能力及爱心

二、单元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单元字词,认真练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优秀品质;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熟记成语,了解一些“三国”故事。背诵《三顾茅庐》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思想情感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人格;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能力发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学会安慰别人,培养语言交往能力;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习作的内容来自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即使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心;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学会安慰别人,培养语言交往能力;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习作的内容来自生活,乐于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即使要有顺序,有重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领会文字技巧,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教学媒体的运用:实物、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四、单元教学过程 《三顾茅庐》(3课时)本课的重要特色是细节描写;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特点。教学时环节设计如下:1.初读课文,概览全文,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结构,感知情节发展的线索和人物形象的刻画。2.细读课文,感知体会人物个性的鲜明对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体会精妙的比喻,注意学生积累与运用。3.精读课文,赏析品味第三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以及环境烘托的作用。5.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将本课改编成课本剧,或举行故事会。

《祁黄羊》(3课时)1.在揭示课题后,简介祁黄羊的身份,初步感知主要内容,并理清课文脉络;2.从人物对话入手,精读课文:抓住悼公和祁黄羊说话时的神态,揣摩人物心理;创设情境对话,体味人物思想感情。3.朗读全文,尝试编.演课本剧

《公仪休拒收礼物》(3课时)学生初识独幕剧,因此要让学生首先了解剧本的特点。教学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尤其是表情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把对词句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寓于朗读训练之中;当学生理解人物性格以后,要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把人物的性格放在整体剧情的发展中去进一步理解。精读课文时,可以以课题为突破点,指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儿可以看出?2.公仪休怎样拒收礼物?3.公仪休为什么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呢

习作3:(3课时)教学思路如下:

1、交流调查生活中的发现,开拓思路,选好题材;

2、学习例文,迁移写法(按事情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写清事情经过中人物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最后有什么新发现。);

3、明确要求(写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写清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写清有什么新发现。),练习写作;

4、修改誊抄。

练习3:(4课时)处处留心:可设计“走进‘三国’”语文兴趣活动,将三国故事。读读背背:借助工具书,弄懂成语大概意思或与其有关的历史故事,指导学生读出成语的节奏韵味,并熟记下来。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课程,要引导学生根据情景,抓住要点组织语言,注意条理;可以通过表演、故事等形式,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激发学生的真情,促使学生领悟到关心他人,真诚相待的乐趣。

五、课时安排

8、三顾茅庐

3课时

9、祁黄羊

2课时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2课时 练习3

3课时习作3

2课时 第三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概述

第四单元主要由4篇讲读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和习作

4、练习4组成。这一组课文都是侧重于写人的文章,通过典型感人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体现出可贵的人间真情。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爱的交响乐。父母之爱、同胞之爱„„爱超越了生死,爱超越了种族,爱是温暖的阳光、爱是永恒的微笑。本单元每一篇文章都写得真挚感人,学生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一定会受到心灵的启迪,感情的共鸣。

二、单元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读1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能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5、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6、通过朗读体会、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

7、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8、理解课文内容,有不甘为弱者和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9、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句子。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四、本单元各课教学提示: 《永远的白衣战士》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从而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围绕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利用好课题:

本课教学可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带着问题读文章,最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感悟中释疑,再次领会课题的含义。

(1)、读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对“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我们以前都称护士为白衣天使,为什么这里却称为白衣战士呢?通过质疑,激起阅读探究的强烈欲望。

(2)、深化课题:在学完了全文之后,应该再引导学生再次理解课题,升华感情。既然我们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那课题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呢?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会懂得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课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她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用“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因为叶欣牺牲了,但是她留给了人们“爽朗的笑声”,还有“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她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所以说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

2、课前要适当介绍非典型性肺炎的知识,为理解人物做铺垫。

3、重点突破,读中感悟。课文的4—7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为了使学生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叶欣工作性质和特点的一句话:“高风险、高效率、高强度,叶欣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全速旋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围绕这句话,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反复读,画出相关语句。可先理解叶欣“像”机器:通过朗读上文深切体悟叶欣工作的辛苦,与不知疲倦的机器相类比,从而理解“三高”的词语和句子。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边读边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叶欣?引导学生来概括其特点,进一步感悟人物品质。

4、换位思考,升华情感。最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叶欣,为了病人和同事,为了抗击“非典”,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事迹感动着所有她曾经关心过的和曾经关心过她的人。有一位熟悉她的医学专家曾经这样说:“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和热烈的追求。”面对这样一本人生的书,我们心中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对她说。假如你是叶欣的同事,你会怎样说?假如你是叶欣的孩子,你会怎样说?假如你是叶欣救治过的病人,你会怎样说?现在你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叶欣阿姨说什么?通过角色的互换,使学生的理解、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番茄太阳”》

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明明虽然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爱别人,她就是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课文对话较多,重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感染,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本文的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课前应该适当查找或介绍作者的资料,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理解作者的心情做好铺垫。

1、猜题导入,直奔中心。齐读课题,思考“番茄太阳”指的是什么?先让学生猜猜。再默读课文,思考:“番茄太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有什么含义?画出相关语句。

2、精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找到的三句话,谈谈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二指明明的笑脸)。重点理解第三次,感悟盲童明明的内心。通过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思考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再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体会“我”心情的变化。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3、拓展延伸,升华情感。①、其实,“番茄太阳”在这篇课文中,不光指明明,还应该指什么人?(捐献眼角膜的人、爸爸妈妈、作者)②、除了课文中的,你还认为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③、所有热爱生活、心中有爱的人都是“番茄太阳”。只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番茄太阳,那么就会扫除生活的灰暗。④学完了这一课,引导学生说感受。认识到: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番茄太阳”,那么这个世界将到处充满爱与温暖!《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读课题质疑切入。“我”为什么要抱母亲?“我”是怎么抱母亲的?第一次抱母亲“我”有什么感受?

2、朗读指导,读中感悟。(1)、朗读我抱母亲的句子,抓住“竟然”引导学生体会,进而找到那些可以看出我没想到母亲这么轻的语句,以及母亲轻轻的,我为什么会感到难过和愧疚?通过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画出相关的语句体会。(2)重点朗读感悟第三处。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等词语来体会。(3)抓关键词,回归全文,升华主题。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可以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第一次”和“无数次”让学生看到这两个词说自己最想说的话,引伸出课外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此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

3、拓展升华:

(1)、出示关于母爱的名言,激发对母亲的感情。母爱是一部震撼人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高尔基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在宽广博大的人生海洋中,母亲的爱就像一座小岛,是避开汹涌波涛的平安宁静之地。

——莱斯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2)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抱母亲图,续写:面对着瘦小病弱的母亲,回忆着她一生所挑的重担,“我”深情地抱着母亲。我们„„ 《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本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1、抓住“弱小”一词切入。“弱小”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传递着保护弱小的心声,使“弱小”一词发挥了超出它本身的作用。板书课题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读“弱小”,通过师生举例理解“弱小”(比如:蚂蚁和大象谁是弱小的?等等)一词的意思,赋予它形象感和质感;接着引导学生结合课题质疑,通过初读在学生心中产生疑问,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结合疑问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信息。句句不离“弱小”,让“弱小”牵动学生的心灵,指引学生读书的视线。再读:把文中带有“弱小”一词的句子找出来(①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②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③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④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⑤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想想每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关于保护弱小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在深入读书时,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感悟,思考萨沙为什么想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继而体会文章的深层意蕴。(1、萨沙为什么要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就有可能去保护最弱小的;因为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就能去帮助比自己弱小的,就能体会到给予爱的快乐。妈妈不是最弱小的,所以她有能力去保护孩子,爱孩子;托利亚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有能力去爱护弟弟。使学生明白,被人爱是幸福的,而爱别人,把爱给予比自己弱小的人,更是快乐的!难怪小小的萨沙也想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让学生也来对自己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2、拓展升华:萨沙其实也只是个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并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习作4 本次习作的内容就是把大家讨论的情况记录下来。习作指导的重点一是学会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二是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指导习作时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事,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真实的心声。可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寻找话题,“值得关注的事”不必一定是国家大事。只要是能够引起大家的议论,有关注价值的就行。比如,小学生如何过生日有意义等。教师应该注意创设民主、愉悦、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各抒己见,自由合作的学习方式。

练习4 本次练习安排了5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好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难点。“处处留心”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名称和药效,同时训练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注意观察、主动识字、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该部分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读准确。“读读背背”中出现的8个成语是赞美医护人员崇高品质的,可以结合本单元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进行学习。一段《三字经》中的韵文围绕“礼仪”展开,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文化积淀。“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班级公约”,应该发动每个同学,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参与讨论,敢于表达、善于倾听、乐于交流。能“学写钢笔字”要学会正确、美观地书写具有相同部件的字。

五、课时安排 永远的白衣战士 2课时 12 “番茄太阳” 3课时 13 第一次抱母亲 2课时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2课时习作4 2课时 练习4 3课时 第四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苏教版第八册第五单元是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

本组教材是动物篇,是围绕“合作”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

《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体悟到课文的含义。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对自然界的许多奥秘的了解是有限的,本单元的内容一是丰富了学生的见识,二是了解了动物间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感情。只要教师把文章的重点——倾听并揣摩鸟语、天鹅勇敢奉献的精神、蚂蚁、羚羊逃生时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那么学生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天鹅的故事》有关破冰场面的故事。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 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6、通过《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学习,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7、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8、学会谜语谜面的表述特点。学会对照谜面特点来创作谜语。

9、正确认读并理解积累词语和关于合作方面的古今贤文。

10、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

11、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四点);

12、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

13、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本组教材,是关于自然界动物的,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学生较感兴趣。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学设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学习重点的落实。

四、课时安排 鸟语 316 天鹅的故事

217、生命的壮歌 2习作5 写一份植物的研究报告 2练习5 3第5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有两篇阅读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两首古诗(《池上》和《小儿垂钓》)和一个练习组成。这一单元是教材编写组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心设计的,发挥着接通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功能,用不同的文学样式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用参观访问的形式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后的所见所闻,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到儿童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练习六中“处处留心”安排了对噪音的了解,这一题可以说是与本单元的环保主题遥相呼应,“读读背背” 中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成语的积累,二是古诗的积累。使这一个“单元主题阅读学习”形成了更大的板块,最大程度地整合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即学生不但扎扎实实地学到了“知识和能力”,而且亲历了学习的过程,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同时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体验,较好地把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整合到语言文字学习的这个载体中都结合本单元的主题。

二、单元重点:

1.学会本单元中的生字新词,学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

2.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3.继续积累成语、古诗及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4.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

四、单元教学策略

1.重视自主阅读,读演结合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灵性、有创造性的个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学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表演,在读读、演演中学懂课文,加深理解。多种形式的自主阅读,能促进学生自我感悟,获得体验,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云雀的心愿》是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的童话故事,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个性化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还可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森林对环保的重要作用。2.创设特定情境,人境互动 我们知道,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物,水中之花”。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的资料,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可靠、利于实现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把相关的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越容易理解和巩固。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投影、录音、录像、摄像、电脑等多种功能,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像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能多重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人境互动,创设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十分重要。如教学《沙漠中的绿洲》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沙漠黄沙漫天的画面,几年后星罗棋布都是环境优美的绿洲。学生在创设的视听情境中,对比朗读课文中的关键句,渲染读书的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情绪,学生读起来一定会非常投入、忘我,能读出课文表达的内涵,也能读出自己的真切感受。3.注重语文实践,深化拓展。《课标》中十分强调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加强和提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思的基本训练。尤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要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本单元的主题是环保,课后可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办环保主题的手抄报等,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环保情况,力图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环保建议。还可组织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阿联酋的资料,以“沙漠绿洲之旅”为主题,结合课后习题5,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实践中增强,让学生的环保行为在课后落实。

4.注重因材施教,体现个性。由于阅读主体头脑里贮存的相似单元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个文本,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匹配,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见阅读应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应是他们主动积累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其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教学过程是指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不懂到懂,再到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的差异走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只要是能像“赶集一样聚拢来”,只要学生的解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上生命的相遇,智慧的碰撞,自然是因为学生个性解读而闪现出的灵动的光芒。《沙漠中的绿洲》无论是学生体会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复杂,代价之昂贵,还是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都是一种阅读的收获。其二尊重文本的个性特点。本单元文章形式多样,有参观访问式的文章,有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在教学时,可抓住课文的要点和关键,设计几个主要问题,合作探究,通过生生互动式的读读、画画、比比、议议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情”。《云雀的心愿》可抓住文中人物对话,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诗句包含的情感。

如果说第四单元唱响了爱的赞歌,那么第六单元则向我们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保护水资源、爱护草木、爱护森林„„脆弱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在每个孩子们的心中确立这样的观念: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以参观访问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话练习。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以童话方式介绍了森林的作用。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灵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表达了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云雀飞行的地点可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云雀妈妈带小云雀到外面看看世界。第二部分是写人们伐树毁林,森林变成沙漠。第三部分是写人们伐树毁林,河水泛滥成灾,云雀妈妈告诉小云雀森林是个“森林水库”。第四部分是写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第五部分是写把沙漠变成绿洲是云雀的心愿。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教学时要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教学中可以抓文中关键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阅读课文。

《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小儿垂钓》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习作六》是让学生围绕提供的一个话题组织讨论,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看法,再有条理地把讨论的情况或查到的资料写下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详略得当,同时学会正确引用别人的语言。

《练习六》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辨别形近字的词义和用法;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八个成语和古诗《小池》;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学会鼓励;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装”、“帮”。

五、课时安排 沙漠中的绿洲 2课时

19云雀的心愿 3课时 20 古诗两首 2课时习作6 2课时 练习6 3课时 第六单元复习、检测、讲评 3课时

2016年周恩来红军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学期”是向第三学段过渡的最后一个学期,有着“承上”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解决“启下”的问题,为了解决好“启下”的问题,本册教材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既扎扎实实地落实了第二学段相关的目标要求,又适当向第三学段渗透、延伸,注意为高年级阅读教学作好铺垫。这种阅读要求在本单元中也有所体现。

首先注重理解能力的提高。如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要引导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黄河的主人》要能体会到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其次注重概括能力的提高。阅读概括往往要比阅读理解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绝不能因淡化了上个世纪的“分段”和“概括段意”训练,而忽视或丢弃这方面的训练。基于这些认识,本册关于阅读概括能力的训练作了应有的加强。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文层次较清晰,可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既引导学生进行概括重点段落内容的训练,又训练了学生把握文章的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为高年级的阅读“了解事件梗概”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是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安排的搜集课外资料;《黄河的主人》课后设计的练习查字典理解词义,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高年级“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作了很好的铺垫。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是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的。本册教材共分7个单元安排的,每个单元都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每个主题中的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着童真童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第七单元有三篇阅读课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组成。

依据中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我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

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

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

紧扣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研读,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在读中感受樟树的蓬蓬勃勃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在读中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下面专就本单元的课文和练习谈谈我粗浅的想法。

三、篇目教学分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本文写了小女孩儿三次遇到爱因斯坦,这三次交往可用“相撞”、“相遇”、“相邀”三个词语概括。本文并没有提及爱因斯坦的研究工作,而是记叙了他与一个小女孩儿从相遇到相识直至相交的过程,其目的是要通过另一个角度反映爱因斯坦的伟大以及他为了科学事业而不拘生活小节的精神,从而表现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

《习作7》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这次习作课可把两课时分开上,第一课时阅读讨论例文,激发写作兴趣,布置体验活动,并利用一周时间安排活动、写作。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习作。在指导学生学习例文时,重点体会作者在描写护蛋行动的同时,还写了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在鼓励学生参加体验活动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练习7》共有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处处留心这项练习是把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象棋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共三部分,都和象棋有关:了解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读一段关于象棋大师胡荣华的文字,进行词语训练。口语交际是要引导学生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创设一段内容具体的“小烦恼热线”节目,然后将“小烦恼热线”的形式引入课堂,请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同时也要提醒做“小主持人”的学生,当别人真诚向你敞开心扉的时候,应该以诚相待,尽力帮助。总之,学生养成优良的口语交际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语言习惯的养成内涵是极为深厚的。不仅要通过口语交际课,还要通过阅读课、习作指导课、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外活动乃至日常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常态下受到切实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四、课时安排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3课时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课时 23.黄河的主人

2课时习作7

2课时 练习7

篇6: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关于动物的,由三篇课文、习作

5、练习5组成。《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寻味的好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传达出人、鸟和谐共处的心声。

《天鹅的故事》一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墨,描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壮观场面,赞扬了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的故事组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习作5》要求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写下来。

《练习5》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习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子,能结合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

4、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尊重卑微生命的情感。

5、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单元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尊重卑微生命的情感。

3、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

单元课时分配:

《鸟语》

2课时 《天鹅的故事》

2课时 《生命的壮歌》

2课时 《习作五》

2课时 《练习五》

3课时

鸟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

教学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二、精读指导

1、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爱听()。(2)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教学

指导朗读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指导朗读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① 引读第10自然段。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总结。

四、作业

1、造句: 疏忽…… 顽强……

教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接近交谈 鸟语 倾听 猜想(丰富)

人类的朋友 教学反思:

课后我让学生进行了小练笔,根据“我”与布谷鸟对话的部分,仿写“我”与鸟儿的对话。要求用上不同的对话形式先写对话,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受到的启发。学生根据乌鸦反哺的故事、根据世博会的环保理念、根据白头翁的一头“白发”、根据鸟儿受伤的翅膀……他们有感而发,写得挺不错。只是,虽然要求学生用上不同的对话形式,并且注意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仍有部分学生仅写了对话,这一训练确实有难度,平时阅读量少、上课不太专心的孩子是挺难做到的。对于这些学生,除了加强练习,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多阅读,并且养成边阅读边圈划的习惯,让他们慢慢感悟。

16、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6、7节。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复述天鹅破冰的场面。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引导儿童感受故事中的形象,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拚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体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曲调未成情先行

1、首先利用以前学过的课文谈话自然导入新课:

教学

师:还记得《生命桥》这篇课文吗?学生纷纷谈感人场景。师生齐诵《生命桥》精彩片段。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题目是《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然后利用故事的形式描述为课堂教学定下感情的基调:(配上《天鹅湖》轻音乐)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美的淡水湖泊,曾经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鸟儿在这里为生命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他们凭着勇敢与顽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人类真切地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珍爱。

那是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辽阔的贝加尔湖上因寒潮突然降临而再次结了厚厚的冰层。一群已从南方飞来的天鹅在冰封的湖面上空盘旋、呼唤,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我们找不到吃的,怎么办?一声声“克噜——克哩——克哩!”的凄惨啼叫在贝加尔湖上空回旋……

3、最后让学生出谋划策,增加他们积极体验。

师:“同学们,从刚才天鹅的凄叫声中,你们认为这群天鹅会怎样生存下去呢?他们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让学生们为这群可爱的天鹅出谋划策,学生的情感会被故事所设置的场景所调动。同时为下面学生的初读课文铺垫,力求水到渠成。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读书,会做到情绪高涨,神情专注,感情真挚。)

二、始读课文初悟情

1、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中的天鹅是如何自救的,请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吧!

2、出示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

3、个别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与评价。

4、根据提示学习分段(文章哪到哪是斯杰潘讲述天鹅的故事?)(相机板书)

5、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情意浓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教学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五、六、七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品读其中的第五自然段。(投影出示)

学生带着激情去品读,从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中领悟高尚的人物形象所迸发出来的情感。学生从重点词:“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的”中体会到了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的;又从“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的省略号中体会到了老天鹅的顽强,它在用自己的生命与冰层进行较量,老天鹅的自我牺牲精神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别读、小组读及竞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感受天鹅品质的崇高与精神的伟大。

四、总结课堂情回荡 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五、学写生字严始终 提醒写字姿势与书写要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天鹅的故事》。

斯杰潘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并且被感动过的故事。请同学们通读课文,说说课文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交流。)

二、在交流中随即学习有关学习的内容。

预案:1: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三次叫声并对次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发现课文中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教师要有机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旋涡。

3:对老天鹅是“破冰勇士”的理解。4: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释疑。(交流)

教学

三、随着学生的交流有机组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一)、对三次叫声的理解

1、学生交流自己的对三次的理解的看发。

2、教师的引导:逐一对每次叫声的不同含义的理解。(天鹅迁徙北归,历尽千辛万苦,跨过千山万水,是为了种族的生存和延续,长途的跋涉使它们疲惫不堪,冰封的湖面又断绝了它们的食物来源,可以说是饥寒交迫,严峻的生存考验正等待着它们,就在此时,老天鹅们是怎么样的叫声啊?)

3、在勇敢地撞击冰面的时候,没有一只天鹅叫,但是当很多天鹅都参加撞击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叫声,请问这叫声代表什么呢。

4、他们在破了的冰面上快乐的自由的游着,快乐地觅食,是拥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次叫声。

(二)、对老天鹅撞击冰面的特写的理解

1、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对五自然段的内容的理解。

2、重点理解关键词语:“像石头似的”、“腾空而起”、“撞击”、“颤动”……

3、点拨:你在冰面上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裂开了一道缝

看到了——又开了一道缝。

还看到了——冰面上是羽毛和鲜血。你体会到了什么?——勇敢和顽强——“破冰勇士”的称号。

4、体验:请学生用自己的右手象征那只老天鹅,随着课文的内容,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验。(痛)在来一次,(更痛)——体验老天鹅“第二次、第三次……撞击冰面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老天鹅的勇敢和顽强。

5、颠簸学生对其他天鹅的理解。当他们看到这只老天鹅从天上落下来撞击冰面时怎么样的想?当他们第二次看到老天鹅撞击并面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当他们看到老天 鹅第三次撞击冰面,冰面上出现了裂痕,还有满冰面的羽毛和鲜红的鲜血的时候,他们又怎么想?

他们被感动了——他们也加入了撞击冰面的行列,而且鼓舞着,叫喊着。教师深层次点拨——同时还感动一个人——

教学

(三)对老人放下猎枪的质疑和理解

1、当你们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或者说,你们想问他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2、学生在读书后提问:总的可以归纳成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放下猎枪?

3、在交流中体会老人的当时的心理。

4、教师的点拨:你从你所学国的那些文章里看到了生命的可贵和为了拯救生命而甘愿付出生命时的伟大?(《生命桥的故事》《蚁国英雄》中的老羚羊,外层的蚂蚁。为了救起一些生命而先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感动啊。老天鹅们仅仅是为了获得食物——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也是对生命的重视和尊重,感动了老人,促使他放了手中的枪。永远地放下了自己的手重的枪。)

5、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的理解:

老师读完课文,是怎么思考的呢?这里有四个答案,你们猜猜看,哪一个是老师写的?(1)斯杰潘老人认为天鹅是一群可爱的鸟儿,不能打,人类应该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2)老天鹅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为天鹅群打开生存之门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斯杰潘老人,使他不忍心伤害他们。(3)斯杰潘老人看到了天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无比英勇和团结,具有人类一样的精神和品格,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4)斯杰潘老人从天鹅在危难时表现出来的壮举中,感受到了天鹅那样的鸟儿也闪现出生命的光辉、闪现出生命的美,为自己曾经伤害过它们而感到惭愧、自责,从此放弃了猎枪。板书设计:

16、天鹅的故事

起因

冰封湖面

腾空而起 扑打冰面

齐心协力 合力破冰

结果

感动老人 教学反思:

这堂课,既有对课文整体的关照,又重视了双基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目标明确,训练扎实有效。

教学

生命的壮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一则自己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3.读懂两则小故事,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卡片、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故事

1、范写生字“蚁”,齐读。

2、看到这个字,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 结合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

3、继续板书:国英雄 齐读题目

4、这是一个小故事的题目,初次看到这样的标题,你的脑海里出现过问号吗?把你的疑问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把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板书:?

(二)了解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蚁国英雄”》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草丛起火 蚁群被围 抱团突围 成功脱险。

3、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感人肺腑、扣人心弦、震憾人心、可歌可泣……)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

教学

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

2、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突围”等处体会蚂蚁的团结勇敢,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处,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并指导朗读。

③这里的“区区的弱者”指谁?(蚂蚁)弱是与强相对而言的,现在处于强势,对蚁群的生命构成威胁的是什么?(大火)从文中找出表现火势强盛的句子,并练习朗读。(相机板书:火神肆虐)

④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烈的声响”等处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等处体会蚂蚁的勇敢、坚定。(结合板书:火舌舐动)

②指导朗读。

(3)结合交流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说说这段文字为什么令你感动?(相机板书:不松动分毫 不放弃岗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②结合理解“肝胆俱裂”。

③从外层蚂蚁的壮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现在你对作者称蚂蚁为英雄还有困惑吗?你从这样的称呼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蚂蚁的赞颂、敬佩之情。)相机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教学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赞颂、敬佩之情。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的蚂蚁

4、带着对蚁国英雄由衷的敬意再来读一读这则感人的故事。

(四)激情揭题

1、师述: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区区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惜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2、板书:生命的壮歌

这就是17课的课题,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好它。

3、网上征文:故事结束了,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内心又有何感受呢?同学们,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曾有许许多多英雄楷模涌现,他们身上正是有着蚂蚁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你想到了谁?

(五)学法小结

1、细心的同学一定早就注意到了,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另一则小故事。如果我们用上学习《“蚁国英雄”》的方法,就可以自学下一个故事了。

2、回忆小结学法,结合出示卡片:了解故事大意

细读感人之处

朗读表达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完了“蚁国英雄”这个故事,谁喜欢这个故事?把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背给大家听。

(二)导入

1.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

2.师述:在一个大草原上曾发生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山上的狩猎队上山打猎…… 3.板书:“生命桥” 齐读

4.质疑:看到这个小故事的题目,你的脑海里有什么疑问?(为什么是“生命桥”?“生命桥”的含义是什么?……)

教学

(三)了解故事大意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读《“生命桥”》的故事,把故事读通顺、读正确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

2.指名试述故事大意,并结合出示卡片: 老少分类 飞跃山涧

老少配合 一死一生 唱响壮歌 猎人惊呆

3. 生根据卡片提示,同桌间相互讲述故事大意。

(四)细读感人之处

1.过渡:这样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愿意再读一读吗?

2.默读故事,想想故事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这些内容能深深地打动你的心?把这些内容划下来,然后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好好读一读。3.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图及文字: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①读读句子,说说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想知道些什么?(那弧线是什么弧线?羚羊是怎样跳崖的?为什么要说以老羚羊的生命作桥墩?……)

②这么一句话带给大家这么多的谜,那我们再读这个故事,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一个个场景,你一定会明白些什么?(明白是用老羚羊的生命做桥墩的。)③讲述原因

(2)结合交流出示:当老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有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①你们能不能把这座用老羚羊生命做桥墩的“生命桥”画出来呢? ②小组讨论,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出简笔画。

③请一生上台来画,并解释自己画的简笔画,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④说说试跳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理解“刚好”)

(3)引出第一自然段: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的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

教学

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①找出羚羊的动作进行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②指导朗读: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想象那一幅幅场景,突出“猛蹬”。

③动画演示: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出了截然不同的命运。a、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B、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④这是多么的感人呀,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⑤再次指导朗读课文: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会走向死亡…… ⑥指导背诵:看着简笔画图,再一次讲述这个动人的画面。

(4)继续交流,出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①读读这一段,理解“秩序井然”。

②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师范读。③看到了如此神圣的场面,你们理解羚羊们的所做吗?

这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激情揭题

1. 师述: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的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桥梁。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2. 板书:生命桥 齐读

3.目睹了一切发生过程,你们想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老羚羊呢? 4.此时此刻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音乐“爱的奉献”

(六)作业 1. 组词。

蚂()怜()具()弃()

教学

妈()玲()俱()奔()2.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

②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也不()。板书设计:

17、生命的壮歌 火神肆虐 不松动分毫 火舌舐动 不放弃岗位

团结合作 勇于献身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着重与学生一起分享第一则故事《蚁国英雄》。这则故事层次清晰,按照“草丛着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四个讲述了蚁国的英雄们在遭遇灭顶之灾时,竟然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以生命为代价,以求得整群蚂蚁的生存。蚂蚁突遇灾难时让人的惋惜到其脱险方式的果断、巧妙,着实令人惊喜又惊叹!尤其叹这些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抱团突围”一层中的两个“也不”,完美地诠释了这些英雄们至死坚守岗位的那种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精神。因此,有感情地读好这层意思,对于正确感悟文本的精髓其意义是不言而语的。

习作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

让学生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人,查阅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3、解主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

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小结: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教学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学生起草慰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三、誊抄作文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谜语的特点,练习创作谜语。

2、积累语言(成语)及古今贤文。

3、写好钢笔字。

4、学做节目主持人。

教学重点:背诵积累成语和古今贤文。教学难点:学会创作谜语。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谜语的特点,练习编谜语。

2、写好钢笔字。教学过程:

教学

一、处处留心。

1、猜谜: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打一蔬菜名)

2、读读字典上的解释。

3、比较谜面与字典上对辣椒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4、小结谜面的特点:表述间接 语言简练 形象生动 具有趣味性。

5、练习创编谜语。

(1)说说下列一种物品的特点。(2)发挥想象,练习编谜语。

6、给大家猜猜你编的谜语。

二、写好钢笔字。

1、看看这些字的笔划有什么共同点?

2、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笔画都向中心聚,挺直腰杆有精神)

3、描红。

4、生上黑板书写,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积累成语歌及古今贤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读背背。

1、学习成语歌。

(1)自读,读准每个成语的读音。(2)指读,纠正读音。(3)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呼朋引类:呼唤朋友、招引同类。

欢呼雀跃:欢快地呼叫,高兴得像鸟儿一样蹦蹦跳跳。如痴如醉:像醉了痴了一样。形容非常迷恋的样子。

(4)说说这些成语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情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夜晚归巢时在林中嬉戏的情景,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教学

(5)试着把这首成语歌背出来。

2、积累古今贤文。(1)自读,读通句子。

(2)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通俗易懂,便于记忆)。(3)说说句子的意思。(4)试着把这些句子背下来。

(5)小结:这些句子都写出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其实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现代社会不能没有合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做节目主持人。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要求。

1、做庆祝“六一”节的节目主持人。

2、主持人要先了解节目内容、想好开场白、串联词和结束语。

3、主持过程中还要善于鼓动大家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二、明确节目内容。

1、思考在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时可以有哪些节目?

2、交流,师板书。(注意节目内容的丰富性,可以结合学校艺术节活动)

三、练说开场白、串联词和结束语。示范:

1、开场白。如: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班庆“六一”活动现在开始。

2、串联词。节目与节目之间要有衔接的话,不是简单地报个节目。

上一篇: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报告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美术课的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