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病安全教育

2024-06-29

卫生防病安全教育(精选8篇)

篇1:卫生防病安全教育

学校卫生防病小知识

学生安全教育材料

学校卫生防病小知识

一、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做好个人卫生,勤理发、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换衣服,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三无(无厂址、无厂名、无生产日期)的食品。

3、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先洗净,消毒或去皮。

4、宿舍内每天轮流值日,保持室内床上、地下物品码放整齐、无尘土、无污渍,经常换洗床单、被罩、枕巾,经常晾晒被褥。宿舍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个人免疫抵抗能力。

二、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被病原体、化学性毒物污染或自然含毒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其预防方法主要是:

1、食品要新鲜、无腐败变质;

2、不吃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类;

3、防止食品在贮存过程中变质或污染;保管好农药和鼠药、防止污染食品;

4、防止购买天然含毒的食品(如发芽土豆、毒蘑菇、鲜黄花菜、蓖麻籽油、粗制棉籽油等);

5、霉变食品不能食用,食品要彻底烧熟、煮透,剩饭剩菜彻底加热100度以上。

三、学校食堂卫生:

1、学校食堂需取得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方可对学生提供就餐经营;从业人员需持有效健康证,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2、建立健全食堂卫生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卫生、安全、事故报告、岗位责任等),做到制度上墙。

3、严格把好食品采购关,购买蔬菜、肉、禽类、粮、油及其它食品,场所要相对固定,并索取许可证备查;

4、食品容器、冰箱、案板、刀具要生熟分开并有标识;学校实行分餐制,每餐后要对餐具进行消毒清洗,每日对案板、炊具、食品容器等也要进行消毒清洗;

5、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6、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高于60度或低于10度条件下存放;对腐烂变质食品及时处理,绝不可继续食用,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篇2:卫生防病安全教育

时间:

主讲人:赵继超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要吃饭,吃饭也有很大学问,学生交流。

(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1、科学的安排一日三餐,是合理的营养、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2、吃饭要定时定量,不挑食、偏食,不吃过多的零食。

3、吃东西前要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4、不喝生水,不吃有毒的食品,预防食物中毒。

5、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6、有病去医院就诊,不要乱服药。

7、不要玩弄家里存放的各种农药,防止意外中毒事件发生。

二、对学生进行饮食卫生方面的知识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春季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办法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篇3:卫生防病安全教育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 在11个灾后安置点中, 每个安置点各随机抽取20名受灾群众, 共210名进行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受灾群众年龄最小12岁, 最大70岁;男96人, 女104人。

1.2 方法

深入到各个受灾群众安置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灾后防病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具体做法: (1) 在人员集中活动场所、食堂、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洪涝期间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画、散发宣传单。 (2) 走进人群现场讲解卫生防病知识, 特别是对于视力不好、不识字的老人, 进行面对面利用老百姓通俗易懂语言耐心细致讲解。 (3) 充分利用各安置点现有设备条件—广播站播放防病知识加大加强宣传力度。 (4) 及时编写了灾后室内外环境消毒和饮用水消毒的具体方法, 通过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电信公司用手机短信方式告知全市受灾群众。 (5) 及时编写了洪灾后主要的卫生防病知识要点在抚州电视台滚动播放。

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前, 进行第1次问卷调查, 了解受灾群众卫生防病知识现有知晓率和日常卫生行为。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后8天, 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 了解卫生防病知识的提高和卫生行为的转变情况。采取统一编制的调查表, 群众自填问卷完成调查。

卫生防病知识共5道测试题, 包括:洪涝灾害期间如何对粪便、垃圾进行处理、酷热天气时怎样预防中暑、如何清理室内外环境、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苍蝇、蚊虫能传播什么疾病。卫生防病意识共有3道题包括:井水能否直接引用、饭前是否洗手、发现动物尸体怎么办。每个问题回答正确或态度转好得1分, 答错或态度无转变得0分。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编制调查表数据,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每个知识点调查对象的前后得分, 比较正确率的差异。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活动前后受灾群众卫生防病知识掌握情况

进行健康教育前, 群众掌握了一定的卫生防病知识, 200名群众5道卫生防病知识题共有714人次回答正确, 知晓率为71.40%, 知晓率最高为酷热天气时怎样预防中暑 (90.13%) , 最低为苍蝇、蚊虫能传播什么疾病 (56.73%) 。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后, 卫生防病知识平均知晓为84.90%, 经过卡方检验, 除“酷热天气怎样预防中暑”、“如何清理室内环境”外, 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将全部知识点整体考虑, 前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健康教育活动前后受灾群众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 (χ2=53.37, P<0.01) 。 (表1)

2.2 健康教育活动前后受灾群众卫生防病意识的变化情况

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前大家对井水是否直接饮用的意识最强为71.43%, 饭前洗手意识最弱为25.43%, 总体卫生防病意识正确率为53.00%;而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后各项卫生防病意识正确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体卫生防病意识正确率为95.83%。经过卡方检验可知, 各项卫生防病意识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注: () 内数字为%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是夺取“大灾之后无大疫”不容忽视的关键措施

洪涝灾害发生后, 群众的正常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周边环境极差, 安置点、帐篷区内人口密度大, 同时受到洪水的困扰, 生活紧张、心情焦急、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则, 使人体抵抗力降低, 容易感染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预防, 不少疾病随时可能流行。大量实践表明在灾区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呼吸道传染病等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确保防疫大堤的重要因素之一[1]。

3.2 农村群众卫生防病知识及防病意识较低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健康教育前群众的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防病意识行为正确率都较低, 其中“苍蝇、蚊虫能传播什么疾病、洪涝灾害期间如何对粪便、垃圾进行处理, 饭前是否洗手”回答正确率比其他低, 可能因为农村地区群众平时获取卫生防病知识信息渠道较少, 对卫生防病知识重要性有所忽视, 知识点普及不够, 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这也提示我们在开展此次洪涝灾害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在“苍蝇、蚊虫能传播什么疾病、洪涝灾害期间如何对粪便、垃圾进行处理、饭前是否洗手”等知晓率低的方面,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3 灾后及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十分必要, 尤其是有针对性地传授相应的卫生防病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后, 群众的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及卫生防病意识正确率分别由74.4%、53.0%, 提高到了84.9%、95.83%, 总体水平提高了, 特别是在第1次调查知晓率、正确率较低的知识点, 如“洪涝灾害期间如何对粪便、垃圾进行处理, 饭前是否洗手”, 提高的较显著。这是因为在通过第1次的调查, 科学准确的掌握了群众的各知识点知晓情况后,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 有的放矢的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在达到健康教育全覆盖的同时突出重点, 加强薄弱环节的健康教育工作,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使群众对卫生防病知识的了解更全面。说明在洪涝灾害中, 注重重点人群, 因地制宜,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宣传卫生防病知识, 可以有效的提高群众卫生防病知识, 增强防病意识, 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 为灾后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灾后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健康教育活动应常抓不懈

开展健康教育后, 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这表明大家对卫生防病知识非常渴求, 通过宣传活动, 调动积极性, 大家有兴趣, 抽时间参与, 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卫生防病知识。但农村基本卫生条件差, 卫生知识贫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较为普遍[2], 卫生防病意识还需要加强, 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则是提高广大群众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增强卫生防病意识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斯, 徐鸣.浅析洪涝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与动作方式[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 (6) :50-51.

篇4:职校生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处方

艾滋病(AIDS)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至今既无预防疫苗,也无治愈的特效药,并且病死率极高。AIDS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AIDS不会通过空气、饮食、饮水传播,一般性日常接触(如握手、座椅、马桶、浴缸等)、钱币、蚊子苍蝇叮咬等不会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

AIDS的主要预防措施:反对婚前性行为及性乱:打击卖淫、嫖娼;远寓毒品:不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不去无证的医疗机构诊治,不去无证的美容院美容等;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擦澡巾;平时避免沾上伤者的血液:根据国外的经验,合法的正常生活中,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AIDS。

预防消化系统疾病及食物中毒健康教育处方

人人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预防宣传,提高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纠正各种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强防病能力,掌握防病知识,以防病从口入,严防消化系统各类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

人人必须讲究个人卫生、集体卫生、环境卫生!

随时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平时要养成大小便前、后及饭前用肥皂洗手的好习惯;餐具、茶具等要单独使用、存放,并适时消毒;不暴饮暴食,不酗酒;不买街头、路边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不吃不干净、变质的生、冷食物:不吃加热不充分或变质的剩饭、莱;不吃有异常气味的食物;不吃外部包装不干净或可疑有污染的以及过期的食品、饮料;不吃加工不规范的各类食品,尤其是水、海产品;不吃不新鲜的瓜果,吃之前要洗净并去皮。

预防甲型肝炎健康教育处方

急性传染病之一的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人粪便等排泄物内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或经苍蝇等媒介传播,健康人食入之后感染而发病。甲肝多在儿童、青壮年间发病。

发病后的主要临床表现:疲乏、低烧、右上腹胀痛、厌油腻、食欲减退、尿色深黄、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肝脏肿大等。

预防措施:加强预防宣传,平时要讲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射甲肝疫苗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注射一针有效保护期3~5年,到期后可加强注射:学生入校后必需做到人人接种;大小便前后及饭前用肥皂洗手;餐具、茶具、洗漱用具等要单独使用,单独存放,并要适时煮沸消毒等;不吃不干净、生、冷、加工不规范的各类食品,尤其是水产及海产品等;不吃有损肝脏的食物、药物:瓜果要洗净并用“84”液等消毒后再食用:禁酒或少饮酒等:探望甲肝病人时,要有隔离保护措施。

预防乙型肝炎健康教育处方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多存在于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中。主要通过输血、注射和母婴胎盘传染,也可能通过接触病人的唾液、精液等分泌物和消化道传播。一般性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游泳池也不会传播。乙肝常会转化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可能转化为肝癌。故其危害性大于甲肝等。

预防措施:加强预防宣传,不用未经检验的血制品;平时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搓澡巾、医疗用品等;伤口处避免沾上患者的血液。

凡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都不得做供血员及义务献血;平时要劳逸结合,尽量不饮酒,更不得酗酒:患有各类疾病之时,要主动使用一次性的各类医疗用品,防止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他(她)人。乙肝病毒携带者,隔3~6个月要复查一次,以防发病,发病者要及时性治疗。

注射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预防感染乙肝,婴儿出生后就应注射乙肝疫苗:在校大学生,除乙肝病毒携带者外,都要注射乙肝疫苗。注射乙肝疫苗后形成抗体者,其有效保护期为2~10年不等,故2~5年左右必须加强注射;注射乙肝疫苗后未能形成抗体者,必须重新正规注射。

预防肺结核病健康教育处方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病人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吐痰(吐痰是主要因素)等方式,使结核杆菌漂浮到空中,抵抗力弱者或健康者大量吸入后,则可感染发病而成为患者。

患病后的不同阶段,患者分别可有疲倦、乏力、发热、盗汗、消化功能紊乱、消瘦、心慌气喘、面部潮红、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的症状、体征。

预防措施:加强预防宣传,讲究个人及集体卫生;要教育儿童,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美德,不可随地吐痰,也不可吞入。患者的痰要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勤洗晒衣服被褥;保持室内、外卫生:洒湿地面后再打扫;经常打开门窗通风;去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平时劳逸结合避免过于疲劳,以防抗病能力下降;坚持循序渐进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经常进行健康性体检,如胸部透视等,以防患病。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呼吸道传染病,在家庭和医院中有显著的聚集现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有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干咳少痰,部分病人有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少数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白细胞数正常或降低,主要是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约为2~12天之间,通常4~5天。该病的病因是两大病源一冠状病毒和衣原体,一定条件下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医护人员是本病的高危人群。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体征,或怀疑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光检验有助于诊断,是否住院观察由医生决定。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法,但经及时的支持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人可以痊愈康复。目前没有疫苗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主要预防措施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处方。

预防呼吸系统传染病

健康教育处方

呼吸系统的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流脑、肺结核等。另外,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也容易流行,其中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针对不同性质的呼吸系统传染病,预防的手段也不相同。

病原清楚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如流感、麻疹、腮腺炎、流脑等,均可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病原不明或无疫苗可预防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可采取下列主要预防措施:

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对流是预防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关键:如有条件,可定期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另外,平时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员拥挤的网吧、舞厅等公共场所,去者更不得长时间

的逗留。

培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美德,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打喷嚏、咳嗽;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更不要共用毛巾等。

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病人要及时送医院治疗;尽量不去医院探视传染病病人,可打电话或发短消息表示问候,探视或接触病人时需要注意个人防护;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配合专业机构对病人病前去过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注意均衡饮食、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循序渐进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休息、减轻心理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尽早地到医院就诊。

人人都有责任搞好、保持学校的环境卫生、食堂卫生和饮水卫生。

预防呼吸系统烈性传染病时,专家建议发病季节要戴12层以上的棉纱口罩。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前往医院看病的时候更应戴口罩;医务工作者为发热、咳嗽病人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戴口罩:亲戚、朋友在陪护或探视发热、咳嗽病人的时候更要戴口罩,否则请勿进入病房。

戴口罩时,应该将口、鼻部保护好。口罩戴好以后,近距离应该闻不到醋味。口罩要4小时更换一次。

心理健康教育处方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身体健康易理解,心理健康尚未形成简洁的文字表达,目前达咸共识的是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的四项指标:(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和;(3)各种环境中都有幸福感;(4)对待工作和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有些心理学家总结了像马克思、高尔基、爱因斯坦、华罗庚等具有极高成就者的心理品质,他(她)们认为心理健康具有以下特征:有创见、重实际、建知交、崇新颖、择善固执、爱惜生命、坦诚、宽容、语言幽默、悦己信人。心理健康的实质和核心,就是造就和培养健全的心理、完善的人格,极快地熟悉、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做文明社会的成员。

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1)个人心理特点符合相应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人际关系和谐;(3)乐观进取,意志坚强;(4)造就健全的人格;(5)正确的自我意识:(6)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在校期间部分人会有心理疑惑或心理障碍,个别人甚至会出现心理危象,因此心中有不愉快的事要及时向你的良师益友们倾诉,进行心理勾通,以得到他们的帮助;也可到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咨询;随时可以到卫生科(所、室)向医务人员进行问诊,医务人员们会给你及时、有效、对症的排解,使你心胸开阔,以防不良或过激行为的发生。

防止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处方

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意外伤害者中,小则头破血流,大则伤筋动骨,严重者造成伤残,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建校以来,先后已有数名学生因车祸等导致死亡。意外伤害严重影响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对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均造成损失。你必须严加防范,你必须:

(1)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开玩笑不要过分,不得打闹,不搞恶作剧,更不得参打架、斗殴。

(3)上体育课前要充分做好预备活动,以防受伤。

(4)外出活动要有组织,不得私自外出活动及探险。

(5)不得单独下水游泳等,以防溺水意外事件的发生。

(6)不得在校园内使用明火及电器,不得私接乱拉电线。

(7)不得酗酒,更不得酒后骑自行车、摩托车及驾驶车辆等,以防酒后失控受伤或伤人。

(8)楼房的窗台及窗外不得摆放、吊挂物品,以防坠落伤人;少在或不在楼下墙根部行走、停留,以防坠落物品砸伤;不得在楼上窗口及阳台上向外探身;更不得从凉台、窗户外攀越到另外的房间去等,以防坠楼伤亡事件的发生。

(9)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过马路时要确认无急速驶近的车辆后再通过:不得骑无闸、无铃铛的自行车,更不得无证驾驶各种车辆。

(10)倡导见义勇为!但见义勇为时要智勇双全,以防受伤、受害。

(11)个人晚上少外出或不外出,特别是女生更不要单独外出,外出后要在21:00点之前返回。

(12)平时不得前往、进入人员高度拥挤的各种场所,以防止踩踏伤、亡事件的发生。

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健康教育处方

为了更有效地保障您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人生安全,为了使您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你们入校时一定要积极地、主动地参加大学生团体平安保险、附加意外伤害及住院医疗保险的保险。

(1)你在保险有效期内,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后所发生的符合公费医疗规定的门诊医疗费,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部分赔付;因各类急性疾病住院(含外地)者,符合公费医疗规定的住院医疗费,保险公司最高的赔款可达6万元:从而可以填补淮工院字[2002]39号文件中的第七款1、2条校外不报销的缺口。这是一种很优惠的团体险种。

(2)学生因故休学一年后必须及时到卫生科联系续保一年的保险。

篇5:卫生防病安全管理责任状

为了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学校安全落到实处,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根据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以及学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学校安全工作分工落实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与“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原则。学校就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安全管理,打造平安校园下达责任书,请认真执行。

一、责任目标

1、认真学习、宣传卫生知识,时常关注各种流行病情况,并通过在校园网、宣传橱窗、班级周报、班级园地等宣传平台开展卫生知识的宣传,积极做好流行性疾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2、卫生室要按规定配备、配齐各种预防药品和卫生设施,定期检查,对过期药品及进做好处理,严格禁止购入不合格的药品卫生设施。

3、根据上级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发现传染病及时报告,隔离治疗,做好特异体质学生统计工作,并针对每个特异体质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安全管理措施。

4、协助政教做好班级卫生、学生个人卫生检查工作,做好班级卫生消毒工作。

5、协助总务处检查督促清洁工作人员做好学校公共区域卫生防病工作。

6、认真做好每日卫生防病安全管理台帐。

二、目标管理措施

1、根据以上目标任务,卫生防病工作人员应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严格卫生防病安全管理,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2、明确目标责任人,校医_______为目标责任人。

三、目标考核办法

以上目标任务,由团委进行目标考核,凡由于责任不到位,造成的有责安全事故,学校将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四、责任期限

本责任书有效期自____ 年___月___日至____年___月__日止。

五、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 方(德育校长)签名:____ 年___月___日

篇6:卫生防病安全教育

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

河南天桥建设工程公司

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材料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教育材料。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行业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躁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躁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躁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躁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五、防护措施: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并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3、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4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5进行躁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躁声作业的时间。

6、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7、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单位应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六、安全检查措施

1、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应该定期地进行二至四次群众性的安全健康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企业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按期解决,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

篇7:春季防病安全教育教案

备课人:时胜义

第6 周

地点:六二班教室

教学目的:

1.了解春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2.掌握春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春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季是由寒转暖,万物生长的季节,同时也是某些疾病容易复发和高发的时期。1.了解一下春季是哪些疾病的高发期

(1).春天到来,天气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也繁殖迅速,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最容易发生。

(2).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飞扬,过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发病。2.了解春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民间谚语云:“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在这个季节顺应自然,合理养生,防病保健,那么一定会给今后一年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春季预防疾病的方法:

我们刚刚已经了解到了,在春夏交季的时节,气温变化很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的呼吸道容易受到致病细菌、病毒的侵袭;消化道容易受饮食凉热的影响造成脾胃不和,再加上穿衣没规律,很容易感冒生病。那么我们要怎么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呢?

(一).我们首先来思考一下下面的一些做法对不对,然后大家说说原因是什么。1.小明很懒惰,最讨厌的事就是洗衣服,因此衣服通常都是穿到整件变黑,周末再拿回家给妈妈洗的。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小明很脏!不讲卫生。

这时老师接着小结:春季要预防疾病,首先我们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衣服、被褥一定要勤换、勤洗、勤晒。

2.小王饭前便后经常忘记洗手,他认为:“大菌吃小菌嘛,怕什么!” 学生意见是: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老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对!除了饭前便后要洗手之外,每次外出都有可能因接触门把、扶手、柜台、电话等以及与他人握手而污染了自己手指掌,因此要注意洗手以消除隐患。3.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小文在家里一觉得热就长期关起窗户吹空调。学生看法:这样容易患感冒吧?

老师小结:人们用棉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减弱。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另外,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均应开窗通风换气,空调不宜长时间开着。

4.不知道为什么小辉老感觉上课发困,忍不住想睡觉。学生观点:他肯定是晚上没睡好。

老师小结:其实在春天到来之时,人体的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也会加大,然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的作用,因此肢体会感觉困倦,俗称“春困”,但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应该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二).春季预防疾病的方法

从上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例,我们可以总结出,春季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最常见的流行性感冒,有很多方面得特别注意,具体包括: 1.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外出归来和饭前便后要洗手。每次外出都有可能因接触门把、扶手、柜台、电话等以及与他人握手而污染了自己手指掌,因此要注意洗手以消除隐患。每次饭前便后,更应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养成良好习惯。

(2).勤换衣服、勤洗澡。外出回家要脱换衣鞋,室内地面要勤擦洗。

(3).决不随地吐痰。痰液中含有上千种病菌,在日常环境里可存活几天至几十天不等,有的伴随空气四处飘散,引起各种疾病的传播。人人应自觉将痰液吐在纸片里,然后丢入垃圾箱。

(4).要保持教室内空气流通,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5).不在他人面前打喷嚏、咳嗽。在他人面前打喷嚏、咳嗽就有可能将飞沫、唾液溅到别人身上,从而传播病菌,令人厌恶。此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事后应向别人表示歉意。(6).不乱扔脏物、垃圾。脏物、垃圾常含有各种细菌、病毒,在日常环境里会不断繁殖滋生,以此不能因自己厌恶而随处乱扔。

(7).与他人同桌用餐时应用公筷、公勺。最好采用分食制,将每盆菜汤按人分发,以免通过个人筷勺传播菌毒。

(8).不要在衣兜里乱揣钱币钞票。钱币钞票被无数人手、物所接触,受到难以预测的种种污染,因此切勿将它们任意揣在衣兜里,同手帕、手纸及其他东西混在一起,千万不要用手指蘸口水点钞票。

(9).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10).温冷水洗脸。可以增加对冷刺激的适应能力。2.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1).春季昼夜温差大,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这时人体的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减弱。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

(2).要早睡早起,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这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是相当重要的。(3).还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3.合理安排好饮食,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个季节平时可以喝一点绿茶。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去燥”。可以吃一些用小米、玉米、豆类等烹制粥或汤,可以选用像猪肝、松花蛋等食品。新鲜蔬菜中的黄瓜、西红柿、菠菜、油麦菜等都是这个季节应该多吃的膳食品种。多吃西红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且本身能帮助白血细胞增强抵抗病毒(菌)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感冒作用。

4.最后,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尽量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三.总结:

我们在学校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在家里同样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其次生活作息要安排好,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合理安排膳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要适时补充各种必须的维生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一次课了解到预防春季疾病的一些方法,增强体质,因为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四.课后思考题:

篇8:抗震救灾卫生防病应急工作的感悟

1.1 饮水卫生是灾后防病的关键

5月16日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对辖区内所有集中式供水单位、全区自来水厂、学校自备水源、大型企事业单位的自备水源进行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水质监测工作, 每天分为3个水质监测采样小组实施采样, 检测合格率为90.32%。针对不合格的水样, 专业技术人员均对其供水单位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

根据历史上记载震后早期, 迫切需要饮水和用水的人们, 就近取雨水、坑水、池塘水、河水、游泳池水等饮用, 造成肠道传染病发病急剧增多。我们主要采取了3项应急措施, 解决饮水卫生问题。第一是指导开展了水源卫生防护, 要求供水单位对水源周围进行彻底卫生清理消毒;第二是建议相关部门对不能由市政管网供水的灾民安置点提供矿泉水和卫生饮水等临时供水措施;第三是加强饮水消毒。

1.2 灾区防大疫首要工作:遗体卫生清理

遗体腐化分解后会产生硫化氢、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物质以及硫醇、尸胺、腐胺、粪臭素、水等液体物质。其中, 多胺类化合物总称为尸碱。地震后在清理大量遗体时, 可能接触大量的硫醇、尸胺之类的物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 防尸碱、除恶臭。

此次地震灾区的防疫经验是, 清理人员搬运遗体时, 如果有条件, 最好面戴用活性炭过滤的防毒口罩或者N95口罩, 手上戴2层手套, 同时特别要注意防止手部外伤, 以免沾上细菌毒素引起中毒。清理遗体后要认真洗手消毒。遗体清理人员为防厌氧创伤感染 (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应接种破伤风免疫血清。此外, 可用石灰石吸附遗体的含臭物质, 也可喷洒5000ppm的含氯消毒液。实践表明, 效果最好的是次氯酸钙和漂白粉等混合喷洒, 能很快除臭与消毒。

1.3 环境“消、杀、灭”也是灾区防大疫的重点

建筑物倒塌, 到处瓦砾堆积, 是强地震后的共有景象。建筑物废墟和瓦砾堆缝隙里极利于蚊蝇滋生, 加之阴雨、高温, 蚊蝇必然大量滋生。一般气温在25℃的条件下, 苍蝇繁殖一代只需10天左右。因此, 在都江堰和彭州重灾区的垃圾实行每天至少要消毒一次, 相关部门及时清理, 后期改为一周一次。瓦砾堆缝隙既是蚊蝇藏身之所, 又是喷药消毒的盲区。消杀灭工作必须仔细、深入, 并且要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不仅要将化学药剂喷涂在瓦砾表层, 还必须深入到瓦砾的缝隙中。因此消杀灭开展工作地点十分危险, 工作的艰难程度可以想象。

1.4 提高灾民及群众的灾后防病知识, 积极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

地震灾害发生后, 区疾控中心根据地震灾害特点, 针对灾后防病要点印制了大量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累计向市民、单位、学校发放灾后防病宣传单12万份;积极向电视台、报社投稿制作灾后防病专刊以提高全区人民群众对灾后防病知识的知晓率。

1.5 坚持传染病预警监测工作

根据过去防灾工作经验, 我们依靠县 (区) 、镇、村传染病监测预报预警机制, 实行网络实时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零报告制度。在今年初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基础上, 组织医务人员采取固定、巡回等方式, 对来自重灾区适龄儿童进行甲肝、乙脑疫苗群体性接种, 建立起重点人群免疫屏障。同时, 做好应急接种霍乱、狂犬病等疫苗的各项准备。同时由卫生行政部门安排其他医疗单位对灾民安置点实行社区化管理, 确保有防疫队、医疗队、公共厕所、垃圾堆放处、开水供应点的“五有”措施落实。严格实行了的巡查制度, 每天早晚巡视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患者, 密切关注和排查发烧、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的疑似病例, 并做好疫情的报告、预测和预警。2卫生防病应急工作近期目标发现和减少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突发急性传染病暴发的早期预警能力, 建立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区级医疗机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建立症状监测报告系统;建立健全有效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体系, 加强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基础准备;建立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机制, 加强部门间、地域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和储备专门的专业技术人才, 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3 对“5.12”灾区应急工作的感悟

3.1 政府应进一步提高疾控机构的社会地位和管理层次

现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在管理制度下处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 在参与政府应急决策上, 不能发挥技术参谋作用, 不能很好的协调相关部门, 不能调动相应资源, 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许多公共事件、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这需要国家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地位。

3.1.1 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制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体现政府领导、专家参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机构实施、部门配合的指挥协调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 建立分级管理和分级响应机制。政府充分发挥应急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 及时收集递交突发事件信息 (通讯应急工作) , 进行风险评估, 提出防控对策。在已成立的各级政府应急处置机构的基础上, 扩大各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络, 形成应急指挥决策网络, 满足应对应急指挥的需要。

3.1.2 建立统一信息沟通机制

应急工作相关部门应与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及时储备和购置现场应急信息沟通设备, 定期沟通应急事件处置工作进展等信息, 建立突发事件反馈和共享平台, 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实现信息共享。加强部门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 切实加强专业机构之间、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沟通和管理能力, 营造出社会稳定、公众参与的有利环境, 科学有效地防控局面。

3.1.3 建立统一部门协作机制

突发事件由于产生因素多种多样, 故要建立并完善由区政府为指挥的卫生、农业、林业、畜牧、公安等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机制, 共同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的防控对策, 形成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

3.2 严格落实各项卫生防病措施, 减轻次生灾害的危害

加强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 提高公众防范认识和能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鼓励市民积极配合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管理, 落实责任, 科学决策, 降低环境因素引起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的风险。加强对野生动物管理, 避免公众接触、食用野生动物, 降低野生动物源性突发急性传染病传播给人的风险, 加强活禽市场管理, 规范活禽养殖、免疫、运输、销售行为, 减少人畜共患病感染人的风险。

3.3 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 提高早期预警能力

完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发挥医疗机构在疾病监测中的哨点作用, 提高医务人员早期发现、报告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部门和管理者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逐步将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报告信息系统与网络直报系统互通, 及早发现突发事件苗头。

3.4 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原因不明的群体性疾病的技术支持, 在现有疾控中心比较落后的实验室条件和检测仪器的基础上, 呼吁政府加大硬件和资金的投入, 充分发挥微生物、理化卫生检测检验的特长和优势, 为突发事件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储备。

3.5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培训机制, 制定培训规划, 各职能部门要建立相应突发专家库, 组建应急反应队伍;适时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检验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队伍的实战能力, 找出应急反应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及时查漏补缺;组建突发事件援外应急处置小组, 定期派出指挥和专业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了解处置突发事件经验。

3.6 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资和技术储备

上一篇:教师党员的思想政治表现心得下一篇:2023下期幼师英语期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