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2024-06-30

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精选12篇)

篇1: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大学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之一在于其本身是重要的科研基地,担负着科技创新的任务和责任。值得指出的是,现代大学的作用不单是在培养科技人才和技术创新方面,而是对于社会的整体变革和创新的推动。20世纪以来,许多重大的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创新都源自大学,如果没有这些创新,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无从展开。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另一个主体,美国的企业科研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开始大规模发展。自爱迪生等人创立现代工业实验室之后,通用电气、杜邦、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实验室。到1940年时,美国工业实验室使用的经费高达2.34亿元,工业研究项目雇佣了9000名科学家和60000名工程师。企业的科技系统已经成为当代美国科技实力的关键所在,是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其他追赶者必须努力改进的重要方面。①

政府的作用除了通过制度安排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为产业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之外,还在于对科技创新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的税收减免制度和信贷优惠政策,以刺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势头最劲的美国,政府已经在着手改革现行联邦规章制度,力求在环境、公众健康与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养活高新技术企业的负担。同时,美国人正在以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运作模式,简化工作程序和不必要的规章制度,以鼓励各种满足公众和商业需求的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政府的后一个作用旨在明确不同的科技创新主体所获得的资源分布及侧重承担的创新任务,使科技创新活动既全面完整又重心明确。这充分体现出政府在科技创新战略中的用心所在。

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1引导作用

科技创新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得以兴起和发达的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可持续,不仅需要增长点,这个在科技创新过程可以解决,还要考虑其与资源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成本,尤其是自然资源,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如何整合科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政府要着力发展的科技创新战略,面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各种实际,政府如何摆正并引导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供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与环境建设,是政府引导作用的关键点之一。在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发达国家特有的“依附性”面对科学技术引进过程中的资本陷阱与科技创新陷阱等问题,政府的引导作用更加突显。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的科技创新的引用、模仿与学习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而如果科技创新过程不能及时赶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会陷入技术引进的误区和恶性循环中,致使科技创新过程被动且受限,自主性差、依赖性强。因此,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这种不良发展态势及时的预测、防范、控制,并通过适当的政策和法律的引导使科技创新朝向有利方面推进,保证经济发展不偏离轨道。

2支持作用

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作用体现为其积极提供各种科技创新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以香港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为例,香港政府的研发开支比例从2005年的44%到2008年的48%不断的增大。分析香港政府创新资金的投放情况可以发现,其投入去向主要是创新应用研究。为推动工业界的科技发展,用2.5亿设立香港工业科技中心,注资2.7亿和7.5亿设立工业支持基金和应用研究基金;拨款50亿,设立创新及科技基金,以资助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研究;从1998年起10年内投资20亿,成立专注“中游”研究的应用科技研究院。同时对于资助资金的管理,香港政府有其独特的企业化管理方式,保证各项资金能有效运作,并及时到达所需企业,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给企业的创新带来实际的帮助。②可见,香港政府的支持对科技创新的发展进到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推动作用

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除了对市场经济过程中科技创新方向上的指引,以及各种资金、税收等政策的支持外,还体现为将科技创新上升为新的高度,使其与社会文化、政治、教育等因素结合起来,使人们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形成一种习惯,从而建立一种科技创新的文明。一旦这种文明由政府导向发展为社会自发导向,我们的科技创新也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不仅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风险,而且会朝人类真正的需求寻求科技创新的正能量。政府在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同时,需要着重考虑两项内容:①政府应该不断推出大型的科技发展计划,促进政府、企业、大学等系统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日本之所以在战后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骄人成绩,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日本政府十分重视“产、官、学”协作。美国联邦政府也十分重视各实体之间的互动;②提高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一方面其可以减少科学技术引进过程中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多实现科技创新自主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将原始创新与民族产业创新结合起来,以实现民族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提高我国的民族创新文明建设。

发挥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中作用的举措

1整合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我国政府加强科技创新价值观的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是科技创新理念的输入。其实,真正成熟的科技创新环境中,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可能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或者参与者,但所有人一定都有科技创新的理念,并对其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尽管不同的群体对科技创新理念受用和认知的点不同,致使科技创新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应该趋于一致。这种一致性需要政府在宏观上给予调整和控制。换句话说,政府有责任使公民对科技创新理念有较为科学并正向的认知,并能真正地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引导主流的科技创新价值观的走向。对科技创新理念的认识和积累仅仅是科技创新价值观的一部分,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相对于那些发达国家而言,我们的科技创新价值观更为欠缺的是国家人文力量在科技创新中的注入。只有将地域性人文力量渗透到科技创新理念中,才能进一步发展科技创新文明。

2优化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资金方面。近几年,我国科技创新活动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呈逐年递增之势,而且基本上每年政府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经费是比较均衡的,增加的比例也没有过大的浮动,走势平稳。可见,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已渐化成为一种常态。资金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管理问题。每年国家都会拿出固定的经费鼓励科技创新,设立很多奖项、各种基金和计划帮助企业等技术主体创新等。政府对资金的管理要注意的问题是对特定用途的资金管理上要保证公平透明。对资金申请使用的主体要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在信息全面、公开透明、真实可靠等条件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知识产权方面。知识产权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的有效机制,它赋予创新者对其创新成果的`一定时期的排他的占有权,能较好地克服科技创新的外部性,维护创新者的利益,是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强有力的基本法律制度。因此,为培育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支持有关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方式依法获取知识产权。

法律方面。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制定的法律包括《科学技术进步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但还不够完善,有些法律法规滞后于科技的发展,有的领域存在法律空白点。因此,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法律制定和完善。借鉴发达国家创新方面的法律,我国政府应该构建健全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分3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性立法、包括宪法、科技一般立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发明奖励立法等;第二层是高科技领域直接相关立法,随着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入,国家应该制订与原子能、计算机、生物工程方面的立法;第三层是与高科技领域相关的立法,如税法、合同法等。

3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益循环

科技含量的分布。在我国,科技成果的占有率普遍集中于政府的科研机构和各高校的学术机构,尤其是战略意义重大的高科技成果和民生方面的科技创新,基本上由政府和大学充当创新主体的角色。而相对于企业自主地科技创新活动,在我国还相对较为落后。而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自主性及成果是受到特殊保护的,其专门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保护措施。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于科技创新活动而言,最基本、最原始、最真实有效的创新需求信息直接来源于企业,因此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并加强企业创新中高科技成果的研发含量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对于科技创新成果要进行一定的技术评估,以区分其科技含量的高低及创新成分的多少。在评价体系中,首先要搭建有效地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公布的信息,组织不同的主体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进行分类,并给出评价标准、评价基点、评价结果。从而使产品创新的评价机制更加公平合理。此外,对科技创新产品可以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对于符合一定技术标准和创新要求且通过资质审核的科技创新产品的销售和使用应该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4明晰我国本土科技创新的重点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政府应该关心和保护对民族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民族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的优势在于:①民族产业的科技创新战略有利于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特定的受益群体;②民族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比较容易集中、形成专门的民族产业链;③民族产业创新战略是国家软实力构建的重要组成,意义重大、不可或缺;第四,民族产业创新活动可以减少科技创新活动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依附性”,提升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始创新能力。因此,加大对民族产品的科技创新并加强其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我国政府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本土化需要。此外,对于其他特殊行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政府在提供的政策环境方面可以适当的给予照顾和调整,以实现特殊局部利益的优先性。当然,这种优先性要与国家整体利益与长期利益保持一致。

5构建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尤其是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纵观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尽管我国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也很显著,但从国家科技创新奖项的分布来看,高科技创新的成果并不突出,相比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仍就非常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科技创新活动始终不能迈入发达行列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是政府着力追赶地重点。此外,从国外经验得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主要集中在国防军事领域,而对于目前主流的发展趋势而言,这种科技资源的布局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科技成果向“民生”领域的应用与转化使得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加强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具有更为广泛的潜在的社会价值。

加强国家科技创新主体对基础研究的深入力度,同时开放中小企业的版主创新环境。从近十年来获奖信息的反馈出得知,我国科技创新中基础研究的实力较为薄弱,应用型科技创新成果较为集中。因此,基础性科技创新的力度需要不断加大。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需要基础型研究与应用型研究共同发展。即便国家在特定时期对某方面有所侧重,也是一时地需求反应。而平衡而全面的科技创新发展才是长久地科学之道。况且,基础型研究与应用型研究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彼此促进,如果两者的发展差距过大,势必影响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降低科技创新的研发力度和效率。因此,在我国科技创新的活动与实践中,政府应该对基础型研究充分重视。

从技术创新向全面创新过渡,建立新的科技创新文明。技术创新的目的是经济效益或市场效益。技术创新的发展首先要将创新的规模扩大,也就是拓宽创新的维度,使创新从单纯地科学技术扩展为管理技术、销售技术等,实现从点到面的突破。这才是真正倡导的创新的核心。全面创新由技术创新开始,向其他市场元素和社会元素深入并融合,形成一种立体的整合的创新需求,也就是我们提及的科技创新文明。只有建立科技创新的文明,技术创新才会不断地发展延续,同时推动社会全面创新的进步。科技创新这一优势开创了我国精神文明领域科技创新的新纪元。

篇2: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在校园环境中,室友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单元,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个基本单元对大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再次,校园里老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又一重要对象,师生关系必然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最后,乡情如丝剪不断,老乡关系浓烈地萦绕在大学生的交际圈中。中国人的乡情很深,离家愈近,老乡的范围愈窄;离家愈远,老乡的范围愈宽。范围愈宽,则距离越重要,大学生亦是如此。

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模式上,由封闭走向开放;在观念上,由依从向独立发展;在行为上,由纵深进展向横向扩展。由于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高校以其独特的文化、心理环境,有特殊的教育目标、教育途径和方法,属于社会认可的高层次区;另一方面,大学生生理、心理方面的成熟,个性特征的形成,最易于接受现代新思维、新观念。因而,在人际关系的确立上与普通的、传统的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与人交往中显示出一系列特点:1.交往动机趋于内化社会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的特点。随着社会开放和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大学生渴望走出校园,与社会人群交往。这种积极的社会心理倾向,是学生走向社会、开阔视野的原动力之一。但是,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对校园的组织纪律和正常的生活秩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自我在社会中的责任和地位、与人合作共处、寻求在社会群体中的归宿感和认同感,是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渴求突破的方面。2.交往领域跨越年代、空间、时间的拓展特点。首先,大学生在注重与同龄人交往的同时,也主动加强与年长者的交流,从而产生思想共鸣跨越代沟。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网络人际交往迅速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使得跨区域、跨时空交流得以实现并越来越广泛。最后,随着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来华留学人员、国际交流、交换学生的增多,大学校园里跨民族、跨国籍、跨文化交往蔚然成风。这种交往领域的不断拓展,使他们的交际认知更深刻、情感更稳定、行为更稳妥。3.交往模式更趋双向、平等、民主的特点。当代大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交友意识的驱动下,以更为主动积极的心态,双向互动、民主平等的方式和老师进行交往。首先,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掌握了交往的主动权,营造了一种社会、学校、教师、学生构成的多向交互式的特殊模式。同时,在社会化、全球化的影响下,青年学生更加追求平等、民主,重视交际中的平等、民主。4.交往过程具有高效性特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效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成为行为准则。这种时效观反映到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必然要求提高交际时间的利用率和高效能。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网上交流、电子信件、电话、短信等沟通形式明显增多,改变了事无巨细非见面再谈的传统习惯;预约、践约的风气逐渐形成,避免了时间的浪费。5.交往目的具有价值意识性特点。过去以“血缘”、“地缘”、“业缘”为体现的亲属、同乡、同事、好友是大学生交际的主要对象,并以情感上的交流、心理上的共容为满足,较少考虑交际的价值。现在,从交际的对象、内容、范围以及样式上,出现了注意价值的趋向,追求实惠。学生中常说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就多一个路子”,正是最直观的体现。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这种观念必然要影响青年学生。这些新的特点,必然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篇3:小议情感因素在发声训练中的作用

一、认识到情感因素是歌唱表现艺术美的核心, 并从中挖掘这些情感因素

声乐教学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获得好的歌唱状态的基础。歌唱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学科, 但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最能激发学生的歌唱激情, 要清楚认识到情感因素在歌唱艺术中所占的核心地位, 并在发声训练中挖掘这些情感因素。

发声训练不仅仅要求掌握发声的技能, 还可以从单调, 枯燥, 无内容的练声曲中挖掘发声训练中情感因素, 如何训练气息流畅的练声曲, 带着一种美好舒畅的情绪, 将几个简单的音符, 情绪饱满地用气息支持到音的结束, 再根据想到的为它取上名字, 给原本没有内容, 没有表情的练声曲赋予生命力, 表现力,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歌唱能力的提高, 练声曲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 有时间一些简单的歌曲作品作为发声训练的辅助内容, 那就更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提高歌唱表现力。

二、实践总结完美的歌唱, 寻找发声训练中的轻松自然为先

发声训练要多做实践练习, 而歌唱技巧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无数实践锻炼得以巩固。完美的歌唱应是正确的发声方法长期培养和不断的艺术实践总结、积累的结果。但并不是有了众多经验, 就能达到完美。完美的境界是建立在情感、技巧、经验的三重演绎下。而要学好歌唱首先要学会寻找发声训练中的轻松自然。

歌唱的最高境界首先应学会放松的唱, 美好的声音应该具有穿透力, 可是再发声训练时, 不能把所有的专业术语搬上来, 讲的太深学生听不懂, 要求高了做不到, 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因此,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我启发学生, “把你的声音送到这里来, 让我听到你的声音”, 学生的声音一下就有变化飞跃, 调性似乎不存在了, 在浪漫主义音乐家手中已经利用听觉与视觉之间的通感进行创作了, 印象派却将它推向了极端。由此, 可以看出风格的演变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有根可寻的。

(五) 在研究音乐家的特性、个性的同时, 又要连接共性的环境作全面性分析。进一步了解哪些是流派的、特定时期的共性特征在具体作曲家身上的体现, 哪些是属于音乐家特有的个性。从局部到整体, 再从整体到局部反复循环进行。只有认清了个别的、局部现象, 才能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整体。

西方钢琴音乐流派发展至今, 揭示了一个事实:一个流派总是要被新的流派所代替, 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文化演进规律。流派只是一种具有史学特色的概念, 我们对流派形成规律进行研究, 是站在整体思维的角度, 通观钢琴音乐发展全貌, 抓住音乐发展的主干部分进行分析、提炼, 归纳总结出每个流派、各个重要的作曲家的音乐特征, 从宏观上把握音乐发展的规律。

通过对钢琴音乐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的研究, 我们还发现, 流派的变化来源于观念的更新, 社会的发展又带动思想的变化。在流派纷争的过程中, 情感与形式、自律与他律等都显示了各自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新时期的音乐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一样, 走上了一条和谐共融、协调发展之路, 门派之见逐渐淡薄, 不同音乐流派在不同时期创造的音乐创作技法成为共享的资源, 形成了超越时空的复合音乐[7] (p546) 风格, 将复杂的音乐简单化。历史就是了, 有了方向感, 使他们的歌声变得既积极又放松, 传出的是清澈干净又轻快的美妙声音。

三、认识情感的重要性, 培养发声训练中的情感表现

在声乐教学中, 情感的调控对解决声乐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声乐艺术的学科特点处处充满矛盾, 学生就是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被解决的过程中, 使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和完善的。歌唱者对自己的歌唱器官看不见又摸不着, 只能凭听觉、视觉、感觉对教师的示范、讲解进行感受、比较, 都是以感知为基础, 以大脑的意识操作为手段, 通过思维对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判断, 逐渐形成对声音状态的理解, 不断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和获得歌唱经验, 达到真正掌握歌唱的技巧。

在发声训练中可以训练学生对歌曲的处理, 包括音色的改变, 连跳音的区别, 速度力度的对比等等, 而这些又是达到歌曲情感表现的奠基石, 一般的发声训练都借助音乐记号来达到一定的发声效果,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免枯燥无味, 如果在其中注入情感, 那效果一定是出乎意料的。

四、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利用发声训练表达歌曲情感

在发生训练中不仅要认识情感因素、挖掘情感因素, 还要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演唱出感情, 与听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发声训练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 因此, 要有计划, 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 发声训练一般都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 不宜长, 选用练声曲最好同教唱的歌曲联合起来, 做到有的放矢。如:是一首活泼歌曲, 可用轻巧灵活的练声曲去发声, 如果一首抒情歌曲, 可用甜美流畅的发声曲去练习, 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 从而良好的演唱状态, 进而更好的表达歌曲本身的情感。

总之, 在歌唱教学中不要把发声训练当作一种机械练习, 否则将会给日后的歌唱造成一个声音概念和状态的错觉, 将感情融入其中, 用一种愉快的心情, 一种感人的情绪去练习, 才能有效地找到松弛自然的音色。

这样“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在简单与复杂、分与合中循环进行。在为寻求音乐更好、更完美发展的共同目标下, 期待创建钢琴音乐文化更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6页[2][德]R.弗兰德H.劳厄开启音乐之门[M]金经言, 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227页

[3]沈漩.对西方音乐史学的回顾和杂感.[J]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0:15页[4]谢琳关于施纳贝尔钢琴演奏与教学理论的研究[J]钢琴艺术2007 (5) [5]曹顺庆中西比较美学论文集[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 6页, [6]蒋一民音乐美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1, P159页

[7]杨立青音乐学术的历史轨迹 (下) [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 P546页.

作者简介

胡千红 (1958-) , 女, 湖南长沙人, 副教授, 硕士导师,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钢琴艺术理论与教学。

篇4: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关键字:企业 创新集成 理论

集成(Integration)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就存在。社会组织是人的集成,机器设备是零部件的集成,生产线是机床、工具的集成。但是,集成作为一个科学概念被人们所认识和明确提出则是近年来的事。企业中的成组单元(GTC)、柔性制造系统(FMS)、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生产制(JIT)、并行工程、技术创新小组等都是将各种不同部门的人才、技术等资源有机地集成起来的组织形式或方法。

一、企业创新集成的含义

创新集成就是将集成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市场、文化、知识、制度、技术、管理等创新实践的动态过程,即在创新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在创新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在创新思想上以集成理论为指导。理解创新集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指各种创新的有机集成,因此,创新必然具有系统性。其次,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内部条件的千差万别,组成要素的互相交叉,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必然使创新集成呈现动态性。第三,由于创新系统是由众多的要素或子系统(如市场创新子系统、制度创新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系统内各要素始终与外界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与外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交换与联系使系统内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系统的功能,因此,重整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必须通过创新集成来实现。第四,创新集成使创新系统内各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各创新子系统相互促进与匹配的有机体,因此,创新集成是主动地寻优过程。

二、创新集成的必要性

建立在“创新人”假设基础之上的创新集成,其存在的必要性一方面是各种创新之间的相关性决定的,是创新实践活动深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是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更重要的是“创新人”自身的本质要求。所以从“创新人”假设的角度对创新集成的必要性予以分析。

创新集成是“创新人”自身的本质要求。作为“创新人”,它是有头脑、有思想、有灵魂的,这必须靠文化创新来实现,文化创新相当于“创新人”的大脑,赋予“创新人”新的思想、观念及意识,指导“创新人”的各种创新活动。

“创新人”要创新,必须要寻找创新的出发点与切入点、立足点与归宿点,因此,市场创新相当于“创新人”的双脚,这要求“创新人”两脚踏向市场,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市场突破口,大胆进行市场创新,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站稳脚跟,同时通过不断的市场创新,找到自身的理想归宿。

“创新人”要实现其内在需求,就必须协调处理好文化创新、市场创新、知识创新、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使其成为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这正好可以通过创新集成的功能来实现,因此,“创新人”假设是创新集成的理论基础,创新集成是“创新人”实现其理想的内在要求。

三、企业集成创新的三个驱动因素

1、技术的复杂性是集成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一

技术的复杂性是指技术专家无法单独理解和掌握,并在特定的时空内无法详尽表述的技术。一项技术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越难以掌握、融合的学科越多,该项技术的复杂性程度就越高。Narayanan,V.K指出,技术环境是动态演化的,如今技术变化的速度更快也更普遍了。变化遍及各行各业,使各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技术环境更加不确定。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上的每一种产品都是一系列不同技术的集合体。当然,所有这些组成部分都能被分解为更专业的技术。为了生产所有这些部件,将他们集成到一个个人计算机中并推向市场,需要制造、营销、销售和获益等一系列相关技术。在技术开发过程中,企业有的擅长一种核心技术,有的擅长技术集成。

2、知识衍生的复杂性是集成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二

21世纪是基于知识的信息社会,知识转换的速度以及周期长短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资本聚集的速度。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技术优势与知识共享或者知识分配密切相关。但知识的衍生机制又是很復杂的。在知识衍生进化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中体现有序性是一般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充斥着正反馈与负反馈,二者相互交叠,错综复杂,以至于整个过程的饱和性、多态性等非线性特征十分明显,并由此诞生了种种不确定性。

3、竞争环境的加速动态演化是集成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三

进入21世纪,竞争的领域越来越全球化,全球的竞争者都能参与许多技术的竞争。它们带来不同的假设和竞争模式,使竞争者的种类多种多样。竞争的范畴不仅限于市场,而且还拓展到了组织范畴。世界各地的组织都有不同的惯例、规则和方法,全部将它们掌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全球化使得竞争领域更加复杂,更加不确定和更加动荡。时间紧缩也提高了对竞争响应速度的要求。因此技术出现阶段加快了,产业一旦形成,就迅速成熟起来。

四、创新集成的意义

1、创新集成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传统的分解式思考问题方式,有利于人们树立系统性的思考方式,从而从整体上去把握问题,促使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

2、创新集成有利于促进创新理论研究的深入。创新集成同其他创新理论不同,它不是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创新研究,而是以“创新人”假设为基础,以系统理论及集成理论为指导,着重研究市场、文化、知识、制度、技术、管理与方法创新和手段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界定创新集成的原则,研究它们之间的集成类型、特点及机制,揭示创新集成的内在机理,进而构筑创新集成的理论体系。

3、创新集成对企业的创新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一方面,创新集成是从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创新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其他企业或组织的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供其他企业或组织借鉴;另一方面,创新集成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种系统思考创新问题的方法与思路,有利于企业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创新活动,进而促使企业走上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道路。

篇5: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在林业领域而言,GIS着力于通过计算机应用以及网络技术对现实中的林地资源做出数据模拟,并且通过此种模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对于林地内部状况比较直观和明确的认识。此外,GIS系统与GPS通常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互补,GIS多作为GPS系统的数据库出现,为GPS提供相应的决策和行动根据。对于林业领域而言,GIS数据系统在建立过程中可能会相对复杂,但是一旦建立起来,必将对林业整体发展起到极为重大的积极作用。

遥感(RS,RemoteSensing),是一种通过遥感器一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在林业中,遥感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森林资源分布地域广大,因此想要通过人为探明必然会花费较多资源,而遥感技术就在这一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相应人力,实现远距离识别。GPS、GIS以及RS三大技术,在林业中统称为“3S技术”,除此以外,一直作为此类技术支持的还包括相应各类软硬件技术,包括计算机应用以及无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并且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也参与到整个应用体系中来。数据挖掘能够帮助林业资源管理人员发现一些相对隐蔽的资源,帮助发展林业经济,并且在提升数据访问速度方面一直起着积极意义。此外,云计算也是另一个新兴应用技术,通过网络将我国林业管理资源以及相应的节点相联结,通过云技术共享数据以及运算能力,不仅仅对于整个系统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对于从整体上掌握我国林业发展,深入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等方面同样有着推动作用。

林业曾经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支柱型资源,也正因为如此,才会使林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控制下,林业发展总体而言相对滞后,甚至是对森林资产的清查手段都还包含有很大比例的人力清查成分。因此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介入至关重要,从整体上看,信息产业对于林业的推动作用目前聚集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林业资源的动态监控。

林业资源包括林地以及其上的所有资产,这其中既包括土地资产,也包括在土地上生长和生活的各种动植物,既包括野生也包括人工养殖,除此以外,还包括一些景观,也都属于林业资源。想要对如此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使用GPS和GIS,在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林业资源管理体系,是相对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于这种管理系统而言,其重要的改进作用在于描绘出整个林业体系的数据特征,并且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更为隐蔽的,容易被忽视掉的自然资源。对于林业资产清查工作而言,更为完备的数据描述,有助于减轻每一次清查的工作量。

2、对林业灾害的监控。

通过RS技术,能够有效对林业中不同寻常的状况及时发现,尤其是对于火灾以及病虫害的及时发现而言作用重大。RS技术能够有效侦测到与常规林地不同的波长,从而进行报警。RS技术同样需要庞大的数据库支持,需要对常规的森林状态波长进行获取和综合分析,并以此作为对照依据进行判断并作出告警,而后通过GIS和GPS综合系统对出现状况的林区进行定位。这样构成的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林地上发生的状况,对于无法由专业人员进行例行检查的大片林地,此种方法对于防范火灾和病虫害意义重大。

3、对林业产业链的建设。

想要发展林业,必须将整个林业置于整个经济体系之中,才能有效利用市场的力量带动林业的发展。具体可以将用GPS和GIS系统建立起来的数据林业体系与相应的产业平台相连接,让整个经济社会去发现更多可以利用的林业资源,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网络平台的建立,来平衡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状况,推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篇6: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自然重构,具体指既要做到“效法自然”,又要对自然进行新的诠释,甚至要做到古典园林所提倡的“高于自然”。自然重现,意指现代都市远离自然的趋势逐渐增强,为了满足人们这种靠近大自然的需求,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应将自然重现得到切实体现。自然重构与自然重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同时出现,是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所以,“效法自然”的自然观营造理念为现代景观设计结合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建筑提供了可能,现代景观设计不仅要吸收西方的现代美,更要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将两者有机结合,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便是现代景观设计要走的创新之路。

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古典园林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现代景观设计者应该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意境营造手法为现代景观的设计服务。以下是我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几种意境营造手法。

1因地制宜。这是意境营造最基本的手法,不同的地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而文化的差异会造成人们的精神属性与自然属性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域景观所需意境的特征,进而有效解决了景观设计雷同的问题。

2欲露先藏。这是我国古典园林最常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较重要的一种手法。该手法一般较易掌握与实现,在现代景观中使用概率较高,且是使景观达到移步换景效果的前提条件。

3植物造景。意指植物会随着季节而变化,景观中的景也要做到随着季节变换,这是进行景观创造、营造意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现代景观的设计时,可结合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法进行设计,对营造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曲径通幽。实际是欲露先藏,先通过藏把美景隐藏起来,待继续行进才发现美的所在。曲径通幽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惯用的意境营造手法,也是取得较高效果的手法之一。

在现代景观的设计中,曲径通幽是被应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为了有效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并增长游客观览的时间,现代景观设计者通常会在景观中设计有“曲径”。经过现代的人体工程学研究,结果发现人一般不会直线行走,因为人体重心有偏差,所以几乎走的都是曲线。因此,景观所设计的曲径是和人的潜意识相符合的。如果景观设计中均是以直线为主,将不符合人们的潜意识,也不符合人的习惯,甚至让人产生疲劳、厌倦的感觉。

篇7: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的评价观不同,实施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都会截然不同,当然也会对各个学生的评价不一。学生处于不断发展时期,不管是优生还是后进生他们每天都在进步,只是成长进度各有差别,因此不管是学生在哪方面表现出的优点,作为教师的你都要善于抓住机会,以恰当的形式表扬学生。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激发学习热情

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一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往往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而且课堂评价最重要的是要捕捉最佳教育时机。比如,上课伊始,要复习课文了,因为平时学生读书声音比较小,教师可以这样说:“这几天同学们的表现特别好,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老师今天特别想听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因为老师觉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相信这样的开场白之后,老师听到的必定是最满意的、最有感情的朗读。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都能聚精会神的读书了,而且声音竟然是最响亮的,最投入的。课堂提问时,如果一个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突然声音比以前大了许多,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表扬:“今天×××同学的回答真精彩,而且声音也比以前洪亮了,老师真为他的进步高兴!”相信这样的评价之后,不仅这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了,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会更响亮。类似这种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因此,我认为鼓励学生固然是培养他们自信的好方式,但我们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要注意分寸,虚假的表扬要不得,廉价的赏识更不可取。

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素质都未发展健全,需教师的引导,如果引导的正确,学生就能迅速转变过来,否则学生将由此走入误区。就拿我们班的学生陈英平说,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已经被定性为“朽木不可雕也”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他并非是那种智力非常低下的学生,他非常聪明,但课堂中好像总管不住自己,总爱乱动,从不停手,开始制止了几次,但都见效不大,后来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这位同学的字写的非常整齐漂亮。由此我在班上安排了一次数学作业展评,展评完了之后让同学们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和写的非常好的,然后我拿那出一本较好的作业让大家猜是谁的,这次我表扬了这位学生,话语虽然很简单但我观察他的表情时发现他在听到老师表扬后非常激动。而且,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他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课堂上也专心了许多,小动作也少了许多。此后,上课时我把课堂问题分成三种类型:一类是简单问题,适应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二类是较为复杂的问题,适应于接受能力适中的学生;三类是拔高性的问题,适应于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课堂上每次遇到较为简单的一类问题我都会让他说一说,虽说他的基础很差,但对于简单的问题断断续续的还能说出一点儿,同时老师再有力地引导,很快这一类问题对他来说也不成问题了,再加之很多节课不同形式的表扬,使得他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开始喜欢学习了。

大半学期过去了,通过各单元检测和期中考试,他的成绩稳中有升,而且变化得比较快,这个转变的过程我觉得鼓励应该占主要成分。

三、让学生经历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中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讲授几何图形初步认识时,由于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即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参与中树立信心。例如在我教学《梯形》一课时,让学生先看幻灯片上的堤坝、沟渠的横截面示意图,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他们见过的哪些图形和这类图形比较相似,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就是梯形,并出示若干四边形让学生判断,并说出原因,并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梯形的概念;再给学生给出四组梯形,让学生分四组以竞赛的形式自己动手用三角板量一量、说一说、议一议,从而得出梯形的特点和意义。把梯形的腰让学生与三角形的.腰相结合来理解。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自己探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更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

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无形的,通过动作行为来表现的,这在人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怎样要求他就怎样去做,就拿学生的作业来说,如果老师要求了书写和格式,学生的作业与以前就会大不相同。学生在步入四年级的时候各种习惯都开始初步形成,老师的要求和学生习惯的形成二者是成正比例的关系的。另外教师不光是教好书,还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扼制学生的天性,将学生放回到课堂中去,让其敢于去想、敢于思维、敢于探索,并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各种学习方法,这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8: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一、创设情境, 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崭新而独特的思维意识, 常常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束缚, 敢于幻想, 善于联想与想象。教学中, 老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点, 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让学生在学中思, 在思中学。

1. 设置“新颖独特, 别具一格”的政治问题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创新的原动力。教学中,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参与问题的探索到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联系的普遍性”时, 提出“南极企鹅为什么会被饿死?”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 老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 组织学生讨论, 明确指出由于受工业污染的影响:地球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日益严重, 南极洲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 使紫外线过多地辐射到南极周围海域, 海洋中浮游生物被杀死, 南极虾没有食物来源而数量大减, 小企鹅被饿死。从而理解了联系普遍性的含义及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为自觉保护环境奠定了基础。

2. 应用漫画教学,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漫画蕴涵着丰富的寓言和哲理, 一幅好的漫画, 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活跃课堂气氛。

二、联系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许多政治教学内容和国家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只有做到课内与课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动脑、动口、动手) 才能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1.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 以教材知识为载体, 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采用老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法,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索能力, 多角度思维与理解表达能力。

其次, 大胆地将艺术表演形式引入课堂, 让学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学习“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一节时, 让学生们引用课本P89页的漫画并编成小品, 由同学们自排自演搬上课堂。同学们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也大大加强了艺术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2. 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外,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 以获取相应的感性资料, 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有利于在政治课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讲, 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让学生敢于发现,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2) 抓好基础,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储备势能。

(3) 认清创造思维的规律,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整理思路。

(4) 因地制宜地交给学生一些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起快速通道。

篇9: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作用机理

引言

科技创新代表第一生产力,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具有高参透性、高附加值、高增长率等特征,其发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也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而,探讨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及它们如何作用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是学术界和理论家广泛关注的问题。

1、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主要侧重研究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而国内学者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关注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创新能力评价、技术创新与竞争力分析等方面。如国外学者Brenard (2010)认为高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势来源于组织战略、企业环境、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等要素。国内学者肖仁桥(2012)利用DEA模型,实证分析2005年至2009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整体科技创新效率及两阶段效率,并进一步利用Tobit模型检验了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考察期内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都偏低,政府支持、金融环境、产业结构、劳动者素质、企业规模等因素多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效率产生不同的显著作用;张倩男(2007)构建了区域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我国21个省份地区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现各地区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性明显,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创新,应该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党国英(2015)运用Frontier软件,对2008年至201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类23个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研发人员投入是影响科技创新产出最主要的因素,其它因素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技术差距和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回顾相关研究,现有文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比较少,特别是探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作用机理的研究还很欠缺。因此,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自身、社会和环境方面,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的影响因素展开系统性的研究,并探讨分析这些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以期待能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2、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作用机理探讨

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众多,如政府财政支出、政府税收政策、人力资本及其结构、高技术企业环境、知识流动、企业规模等。具体到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本文认为政府、企业自身、外界环境和技术溢出等四个关键因素可以有效体现以上众多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受到的综合影响。下面分别考察各因素及相应的作用机理。

(一)政府因素

政府财政科技政策。政府加大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财政投入或补贴,一方面,可以激活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扩大企业自有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起到政府导向作用,促进民间资源注入高技术产业,投资科技创新活动。

政府税收科技政策。政府对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进行税收补贴或者免税,可以有效降低高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减少企业开支,间接地保证了企业科技创新一定程度上可以继续下来,同时,从另一角度来说,此举可以一定程度降低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风险。

(二)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分为资金投入和科技人才投入,其中,资金投入是高技术产业能否或继续进行科技创新的有效保证,其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作用体现在研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刚开始的科技人才引进聘请、实验设备和仪器的购买等,而科技人才投入是高技术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科技人才质量及与其它要素的配比情况都会对科技创新效率和能力存在显著的影响。

企业战略。如果企业经营实施的是差异化战略,那么企业就比较重视科技创新,加大创新投入,以改造现有产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三)外界环境因素

融资环境。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有利于中小企业利用外界资金开展科技创新,同时降低企业研发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

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技术溢出性,从而完善知识产业保护制度更有利用促进科技成果的保护和购买,同时提高创新主体的收益。

(四)技术溢出

技术购买与引进。高技术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或引进现有成熟的创新成果,节省研发人力,缩短研发周期,降低风险,促进科技创新研发成功。

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通过研发中心的设立,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进步;另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这就迫使国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3、研究结论

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影响因素众多,如政府研发投入、政府税收政策、人力资本、企业战略、企业规模等,通过系统性研究发现,政府、企业自身、外界环境和技术溢出四大因素能够有效地体现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所受到的综合影响,但这三大影响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差异性明显。

参考文献

[1]伯納德,谢洪源.法国公司创新的高标定位[J].管理工程学报,2010(12):60-67

[2]肖仁桥,钱丽,陈忠卫.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2012,25(5):85-98.

[3]张倩男,赵玉林.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28(12):60-65.

作者简介

篇10: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关键字]个人所得税 调节

在我国,财政收入主要由税、费、利、债四个板块构成,而税收由于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占据了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比重。统汁资料表明,我国税收收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度超过95%。可见,税收对于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是多么的重要。

个人所得税作为税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近几年一度高达7%以上,尽管比重不高,但由于我国税收收入总数庞大,从而个人所得税的绝对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所谓个人所得税,即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政府利用税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列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 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

2 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

3 扩大聚财渠道,增加财政收入。

自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以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既体现了社会公平,又增加了财政收入,一举两得。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800元的起征点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已经没有多明显的效果。反而出现了种.种弊端,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劫贫济富,由于一般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是由单位代扣代缴,而那些高收入者却可以通过收入分解等途径少报漏报收入。于是,国家将个税起征点由800元调整到了1500元,而且通过建立个人收入档案制度、提出全员全额管理概念与籽高收人者作为征管重点等途径,试图更好地发挥个税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热水依然面临这样一个现象,即对调节收入分配基本不起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有关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国际警戒线的报道屡见不鲜。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分配基本不起作用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起征点过低

中国历经了3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500元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已经是很容易就能够达到的数字。同时,这个数字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开支。在无法保障自身正常的开支的前提下,还要向国家缴纳个税,对人们的生理心理都是很大的打击。

二、监管不力

这个监管不力,主要是针对富人的,前文已经提到,一般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是由单位代扣代缴,而那些高收入者却可以通过收入分解等途径少报漏报收入,这样一来,即使收入很高的人也只需缴纳几乎等同于1500元收入的人的个税。带来的结果就是“富人越富,穷人难富”。

三、税率设计不合理

篇11:小议科技创新的作用因素论文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的工作一方面是管理好一个班级,让它健康、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还有教学任务,要完成两个班,满课时的教学任务。因此,要搞好一个班,除班主任本身要严格履行班主任职责,努力工作以外,还要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好的班委,相当于一个老师的作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而且有利于贯彻执行老师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教学计划,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我们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管理人员即为班长为核心力量的培养,他们分别负责其它级别的各项工作,如“学习委员”负责指导总结“科代表的工作”“生活委员负责指导督促职责长的工作等。班委的好坏是成就一个班集体的荣辱的关键。

怎样发挥班委会的作用,从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职责。班委会究竟是干什么的?它有哪些具体职责,并不是每个班委都清楚的。因此,班主任要利用时间,组织班委会成员学习总院制定的《班规》。使大家明确班委会的职责和任务,增强班委会成员的责任意识,激发做好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与明确职责相联系是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与班委会的关系。明确指出,班委会应协助班主任“做好本班各项工作,完成教学任务”。

班主任要“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对班委会工作,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放任不管。所以班主任正确处理好与班委会的关系,这对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要具体安排。每个学期班级要搞什么活动,怎么组织,班委会要根据教学要求和班级实际切实作出安排,以做到心中有数。

再次,要沟通协作。班主任是教学点和学员之间的联系桥梁,他对教学点、老师的教学要求、活动安排和管班措施不仅了解多,而且了解早。因此,班主任要与班委会及时沟通,特别是一些要由班委会讨论并决定的问题,更应由班主任提供情况。如评比优秀学员,班主任就要提供每个学员每门课的学习成绩;而班委会要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和班主任提供的资料,对照优秀学员的条件,认真讨论,通过研究比较,提出优秀学员的名单。这样评比,不仅作出的决定比较公平、公正,更主要的是发挥了班委会集体讨论的作用。

篇12:小议语文教学的创新

当前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更新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实施创新(创造)教育是本次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教育科学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而教育创新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 观念  因素  方法     创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他为教育和教学改革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一方面要突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突出实践操作性。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最好的体现,或者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举足轻重,我们应该在教学中 依据语文课的特点,精心设计,潜心指导。

一树立学生是创新主体的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仍认识偏颇,许多教师还没有从教材.教参的“金科玉律”中解脱出来,注入式满堂灌的授受制基本没多大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理论上讲的头头是道,而在实践上却仍是我行我素。语文教学要创新,必须消除压抑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沉郁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鸟归林,形成百鸟争鸣的良好氛围。小学生富于幻想,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把视点真正转向“学”,才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从语文教学来看,学生的主体观就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要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二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

小学语文教学文字虽然浅显,但却皆为名家名篇。古今中外的童话” 寓言  历史故事,充满幻想和童趣,留下许多拓展学生思维创新的时间和空间,而现代科学的知识短文更是充满创新的气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开拓思路,钻进去,跳出来,引导学生去幻想,去创造,去标新立异,从语文教材中吸取创新营养,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三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在传统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单一,固定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它对语文教学曾产生过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弊端,特别是其程式化束缚了师生的思想,阻碍这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切实研究并善于运用教学模式,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规律,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模式,使学生通过模式理解所学的规律,并运用这种模式去进一步探求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及合作法,发现法,讨论法,导读法,自读法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提倡质疑,大胆创新

创新能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创新,敢想敢说敢问,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我们应该遵循“思维从问题开始”心理学原理,注重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善于设疑,引导学生质疑,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创造思维中的核心思维之一。二是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在“新”和“异”上做文章。三是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发问的机会,特别要保护差生发问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并将有力地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社会输送一批批德才兼备、适应时代潮流的新型人才,从而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于 中国论文

上一篇:母亲是什么仿写排比句下一篇: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推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