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民间借贷调查报告

2024-08-21

xx县民间借贷调查报告(精选4篇)

篇1:xx县民间借贷调查报告

全国民间借贷总额高达0.8-1.4万亿元,已引起金融界高度关注。2004年XX县民间借贷资金总额为8.81亿元,超过金融部门贷款总额16.86亿元的一半。民间借贷对经济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负面影响,宜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规范和引导。

一、民间借贷的现状

(一)民间借贷的形成。

1、民间借贷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近年银根紧缩、利息下调后产生的一种社会性直接融资方式,被金融界喻为“草根金融”、“地下金融”,是国家商业银行、社、保险及证券公司之外的投融资现象,表现为个人之间、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按照一定的利益标准和条件私下进行资金余缺调剂。

2、民间借贷包括借和贷两个部分。改革开放前,民间借贷大多数表现为“借”;改革开放后,民间借贷更多地表现为“贷”,范围和数额均较大。

3、民间借贷以亲情、友情和利益为纽带,游离于正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监管之外。

4、民间借贷在期限和还款方式上比金融机构来得灵活、便捷。

5、民间借贷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隐蔽性。二是分散性。三是情感性。四是复杂性。

(二)民间借贷的现状。一是民间借贷的构成。2004年XX县民间借贷总额8.81亿元中,农民借贷性现金2.21亿元;城镇居民民间借贷性现金1.62亿元;规模以下企业民间借贷性现金1.24亿元;个体工商户民间借贷性现金1.7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民间借贷性现金1.22亿元;文教卫生及其他单位民间借贷额0.8亿元。二是民间借贷影响金融储蓄。2001年至2004年,全县各项存款的增幅呈下降趋势,出现收入性指标增幅较稳与储蓄指标增幅下降等现象。

(三)民间借贷的管理。

1、民间借贷基本上处于监管盲区和无序状态。金融主管部门不具备对民间借贷的管理职能;新成立的银监会只对银行业实施监管,不过问企业集资等民间借贷及其他非银行业情况;各级政府没有管理、调控民间借贷的部门。

2、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民间借贷的专门法规还没出台,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的条款很少,3、国务院曾发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但没有管理方面的具体规定。

(四)民间借贷的帐户。

1、民间借贷不象银行有借款帐户。贷款人只用脸面和信用抵押,双方出具借据,或集资票据,借据上注明贷款人、出借方、期限,以及利率等项,手续简便,不用存单及其他资产质押或抵押。

2、无凭无据的现象客观存在。不少民间借贷业务往往凭个人感情建立借贷关系,讲究人好水也甜,不要任何字据。由此产生纠纷隐患。

3、民间借贷者还会去银行开设贷款帐户,使二者在资金周转上互补。

4、银行贷款的帐户让贷款户深感不便。一些企业往往违背金融部门有关账户管理、结算办法和现金管理等法律法规,即使几十万元的结算也采取现金交易。

(五)民间借贷的形式。

1、民间借贷的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不计回报的纯借款。二是借款时讲定不计回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改变约定。三是投资性借贷。股东共同约定,按投资额分红。

2、民间借贷的回报也有3类。一是按银行存款利率标准付给资金利息,二是以相当于于银行贷款利息的标准付给资金利息,三是以高于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且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标准付息。

3、民间借贷的方式有5种。一是向内部职工集资。二是入股式借贷。三是社会性集资。四是期货性借贷,房地产开发商按设计图纸售房;有线电视用户预缴全年收看费。五是产权性借贷,混合了期货性借贷和入股式借贷等形式。如某产权式酒店,出售客房,承诺给予每月8%的分红和每年免费15天的入住,3年后按原价回购,10年后按增值30%回购。

二、民间借贷的成因

(一)大量闲散资金诱发民间借贷。

1、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21元,比1999年增39.7%,年均增长6.9%。

2、全县20万外出务工劳动力每年获得劳务收入达5-7个亿左右。

3、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在岗职工年收入12026元,比1999年增115.1%,年均增16.6%。

4、城乡居民本有存钱防老的习惯,2004年全县金融机构个人存款余额高达41.4亿元,其中定期存款33.74亿元。

5、近几年国营企事业单位改制,一些职工的改制补偿金少则一二万,多则五六万以上,大多投入了民间借贷市场。

(二)利益十分诱人激活民间借贷。

1、银行系统存款利率连续调低。自1997年以来,储蓄收益率大降。目前,一年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为1.98%,税后利率实际为1.58%;从2003年10月份起,储蓄存款利率减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5.3%,实际存款利率为-3.72%;征收20%利息税,使储蓄收益跌至底线。

2、民间借贷的利率较高,最少也超过银行的年利率,一般为10%,有的甚至高于30%。

3、借款人和出借方双方皆大欢喜。借款人认为借款比银行贷款来得快,在短时间内筹集所需资金,即使利息高于银行贷款利息,但可以应对稍纵即逝的商机,仍有利可图。出借人认为,民间借贷比银行存款收益高,可以不缴银行存款必缴的利息税。

(三)信贷门槛过高助长民间借贷。

1、信贷体制问题。一是银行贷款遵循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三原则,要求贷款人提供相应担保,或资产抵、质押。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目标为控制信贷风险、防止坏帐比率上升。增发信贷不但不能带来直接收益,反而可能诱发更大的金融风险,不如少放贷甚至不放贷。

2、地方发展问题。XX不是老少边穷库区县,国家安排的重大项目均未考虑XX,县内缺乏好的贷款项目,致使金融部门投资方向缺失。

3、国家宏观调控。近年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人民银行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剧银根紧缩,控制信贷增长过快势头,导致信贷资金供给趋缓,金融机构被迫收缩信贷规模,压缩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4、市场因素问题。一方面,国家为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等过热行业投资,收缩信贷规模,另一方面,原材料、动力、燃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原本很难获得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资金差口增大。

(四)金融监管缺位纵容民间借贷。

1、近两年金融体制改革,人民银行职能转换,不再对企业融资行为进行监管,民间借贷因此处于自发状态。

2、新成立的银监部门主要负责对银行业实施监管,其管理权限中未明确监管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成为客观上的监管“盲区”。

3、金融管理属条条管理,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机构及职能。民间借贷在各方面的默许之下滋生并蔓延开来。

(五)民企形象模糊成全民间借贷。

1、个体经营户、中小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口碑相当不错,一旦放出口风,许诺付给若干利息、按时偿付本息,亲戚、朋友或熟人就会主动甚至托关系把钱送上门来,有的唯恐借款人拒借。

2、民营企业对银行的贷款需求表现为“急、小、多”,给银行业带来的是业务量大、风险大、管理成本大。

3、民营经济信用透支严重,银行不敢轻易放贷。一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二是生产状况欠佳,家庭化管理模式,技术力量整体滞后,产品销售市场不稳定,前景难以判断。三是改制企业曾给金融部门造成过巨额贷款无法收回。四是恶意偷逃债务,个别民营企业主只想贷款。五是民营企业的权益缺乏有效保护。

(六)民间融资困难拉动民间借贷。

1、民营经济初创需求。民营企业初创之时信誉不著,效益不佳,前景不明,银行不敢贸然放贷。信誉较差与贷款较难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寻求生路,都把目光聚焦在民间借贷。

2、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或因生产规模扩大,或因固定资产投入多,或因三角债,或因别的单位大量拖欠货款等等,原因很多,都基于一点,在银行贷款难。

3、其他单位建设投资需求。

三、民间借贷的利弊

(一)积极作用。

1、民间借贷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投融资效率,增大直接融资比重,减轻银行的储蓄及其投资转化压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进程,开拓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及产品,推动商业银行改进和完善服务质量。

2、民间借贷可以缓解农村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在目前我国直接融资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弥补银行信贷资金的不足。

3、民间借贷的实质是城乡居民之间互相调剂资金,有利于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4、民间借贷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使部分企业避免了因资金短缺又无法得到银行资金支持而产生的破产、倒闭。

5、民间借贷对形成民间信用体系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有借有还,被国人视为基本的道德准则,对其鼓励和弘扬,可推动全社会信用道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6、民间借贷可以催生和完善新的市场经济观念,促进广大城乡居民养成投资习惯,对致富兴业具有十分积极作用。

(二)负面影响。

1、削弱国家宏观调控效果。民间借贷存在于金融机构调控范围之外,影响国家对全社会资金总量的准确把握,制约金融政策的实施,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生较严重的滞后或偏离效应。

2、民间借贷的资金流动存在盲目性,很容易流入国家限制或禁止的行业、企业,使国家通过银行信贷资金流向,调控行业结构、产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举措难以到位。

3、民间借贷的大量资金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缺乏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容易滋生高利贷、“地下钱庄”及诈骗等非法金融行为,对社会的安定团结有一定消极作用。

4、干扰金融秩序,影响金融机构聚集资金和集蓄放贷能力。由于民间借贷利率较高,吸引了不少本该存入银行的资金,个别储户甚至将已存入银行的存款取出,投入民间借贷市场。

5、民间借贷易引发民事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三)趋势分析。民间借贷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趋势十分复杂。

1、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如果进一步加大,持续时间再继续延长,民间借贷的规模将会有较大增加。

2、全国性的金融政策调整,银企关系改善,投融资环境优化,民间借贷市场将逐步缩小。

3、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扩大,吸储能力和信贷空间增大,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会逐步向国家商业银行靠拢。

4、社会性投融资规模受市场调节,当资金需求达到一定饱和后,民间借贷的收益率将逐步下降,规模将相应缩小。

5、从目前的情况看,民间借贷的规模将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并最终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四、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规监管机制,规范民间借贷。

1、明确主管部门职责,从中央到地方都应尽快指定专门机构,或人民银行,或银监会,或政府部门,专门负责民间借贷的管理,制定民间借贷法规制度,完善游戏规划,规范民间借贷,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弥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足。

2、建立民间借贷监测网络,根据民间借贷的动态和走向,采取相应措施,明确借贷双方的权责利,仲裁和调解民间借贷纠纷;制裁和打击高利贷、“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

3、加强公众的科学投资宣传,提高公众的风险识别水平和抗御能力,引导公众理性投资,减少或避免民间借贷造成的资金损失。

(二)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抑制民间借贷。

1、人民银行要扩大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的贷款支持力度。

2、加快存款利率改革步伐,扩大存款利率浮动空间,使存款利率更好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实际,调动居民储蓄欲望,吸引部分居民储蓄存款继续留在商业银行帐户,遏止储蓄存款流向民间借贷市场。

3、采用其他市场法则逆转储蓄存款下跌劣势,预防民间融资规模过大对国家金融体系造成不良干扰,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民间借贷。

1、工商、公安和金融部门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定期或不定期公示企业、单位、个人三套信用信息的动态情况,为民间投资者提供参考依据。

2、鼓励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改善经营管理质量,提升效益水平,增强自身素质,集聚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3、建立贷款证制度,适当提高授信额度。既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增值,又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4、需要贷款的公司、企业和农户视信用评级,由专门机构为其提供一定资金额度的担保,并承担担保责任。担保小组的运作费用可以通过收取担保金或手续费等途径解决。

(四)改善信贷服务质量,利用民间借贷。

1、各商业银行、信用社要密切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态势,特别是资金需求,及时向各阶层、各行业提供建设和发展经济所需资金。

2、改革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简化贷款手续,解决民营经济及农户贷款难等具体问题。

3、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投融资有利条件,适当介入民间借贷领域,化解民间借贷的金融风险,为日后商业金融服务的崛起奠定基础。

(五)加强特色经济建设,整合民间借贷。

1、围绕建设经济强县战略,按照产业扩张和要素聚集要求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工作,深入挖掘、开发具有XX特色的地方产品经济,为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投放平台。

2、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新的投资领域,改善投融资结构,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使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形成良性互动。

3、鼓励开展证券、债券等投资服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为民间借贷开辟更广阔的投资空间。

总之,民间借贷这一客观经济现象利弊兼有,不能采取“关门政策”,一刀切,必须加以规范和引导,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其积极因素发展经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市场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篇2:xx县民间借贷调查报告

一年来,我能以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根据本职工作的要求和分工职责,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团结全局同志,奋发努力,尽心尽职,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现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述职。

一、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本人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感性,不断提高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能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精神。积极参加“三树一创”活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另外,还学习了江泽民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关论著、学习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手册、《两个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认真撰写调研文章,努力提高自我的政治修养及理论素养,做到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二、组织领导能力方面

能自觉执行民主集中原则,坚持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协助局长、局党组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能认真抓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到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能以身作则,从严要求自己,要求人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人家不做的,自己先不做,凡事带好头,带头遵守纪律,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榜样。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党的政治纪律,健全党内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党组织的`战斗力。

平时能虚心向同志们学习,关心同志们的工作、生活。团结同志,善于做一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一些谈心活动,及时处理化解同志之间的一些矛盾,使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工作。

三、工作作风方面

能始终立足于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政策观念、法制观念,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改进了方法和方式,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增强了综旨观念,真正树立赶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热心为群众服务。一年来,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困难。

四、工作实绩方面

我是分管纪检监察工作的,一年来,在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制定计划、完善制度建设。根据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年初,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学习计划、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考核方案及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认真抓好责任落实、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平时加强了检查监督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年终,县纪委考核组来我局考核,以满分通过。2、认真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实现了长效管理。在去年机关效能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又完善制定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机关效能建设各阶段主要工作计划》、《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考评办法》等,还建立了本系统各项业务往来单据受理的受理单和交接单制度,制定了《xx基金支付管理办法》、编印了《政务公开及办事指南》等,探索出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了效能建设的制度体系。同时抓好窗口建设,建好服务平台,重点在“行政行为不规范”、“事难办”、群众关注的“急、难”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干部职工“浮躁、涣散”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服务态度、效率、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有了较大的提升。

五、廉洁自律方面

篇3:xx县民间借贷调查报告

关键词:贵州省,农村民间金融,供求现状

贵州省是我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 城市化水平很低, 在全省总人口中, 81%为农村居民, 农民人均收入位于全国末列。财政三分之一依靠中央转移支付。农民的打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2012年3月20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 贵州就有50个贫困县, 镇宁、关岭、紫云都在此列。

为了解贵州省农村民间金融的供求状况, 我们选择了镇宁、关岭、紫云三个县216户农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其中, 镇宁县的样本是丁旗镇88家农户, 关岭县的样本是花江镇52家农户, 紫云县的样本是宗地乡76家农户。而在这些调查对象中, 外出打工的农户占34.9%, 个体工商户占10.9%, 纯农户占44%, 农商兼职户占10.2%。调查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农村民间金融需求

(一) 民间金融规模大, 数额小, 发生频率高

调查结果表明, 该地区农村民间金融非常普遍, 农户对民间金融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正规金融。当问及“你曾经通过银行以外的其他途径借过钱没有?”, 95%的农户都回答“借过”, 可以看出民间金融的发生率很高。只有少部分农户曾经从正规金融机构贷过款, 而这一部分农户都是出门做生意的, 没有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过款的农户都是从事种植业或出门打工的农民。当问及“如果您急需用钱, 您首先想到向谁借款?”时, 159户回答“亲戚朋友”, 36户回答“如果金额比较大的, 向私人放贷者借”, 21户回答“信用社”, 可以看出希望通过民间金融渠道获得借款的农户占到调查农户的92.8%。问及借款额度时, 直接向亲戚朋友借贷的额度一般在3000元以下, 发生率为85%;通过向私人放贷者借贷的额度一般在5000-50000不等, 发生率为5%;通过向信用社借贷的额度一般都在6000元以上, 发生率为10%。调查表明, 随着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以及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 农户对资金产生越来越大的需求。68.9%的农户所期望的借款金额都在5000元以上, 有万元以上借款需求的农户占到了31.1%。一部分农户集中在农产品加工、种养殖以及零售批发和餐饮等行业, 这些企业资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 资金需求超过农户小额贷款额度, 且季节性因素较强、稳定性较差, 同时缺乏抵押品, 这导致正规金融领域难以找到切合的资金供给者。在这种背景下, 这些企业的融资普遍涉及民间信贷或高利贷。

(二) 农村民间借贷用途日益多样化, 但教育和医疗等生活性借款仍占有很大比重

农户既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也是生活消费单位, 既需要生产性借款, 又需要生活性借款。由于该地区经济不发达, 农户的非农业生产经营等副业较少, 农户借款额都很低。农户生活性借款更多地来自非正规渠道, 而生产性借款则较多地由正规金融渠道满足, 但即使是生产性借款, 近一半的资金需求仍需要通过非正规渠道满足。农户生活性借款主要用于看病、子女教育、婚丧嫁娶、建房等非生产性活动;生产性借款分为农业生产借款和非农生产借款。调查表明, 农户生活性用途的借款笔数占到了有效样本的68.5%, 而生产性用途的借款笔数占到了有效样本的31.5%;生活性借贷需求的平均规模 (3329元) 远小于生产性借贷的平均规模 (7826元) 。从总体上看, 农户的生活性借款占借款总额的比重为30.8%, 而生产性借款占借款总额的比重为69.2%。

从借款用途的结构看, 生活性借贷主要用于看病就医、子女上大学、婚丧嫁娶、建造新房, 等方面。教育支出成为农户借贷的首要原因, 医疗成为农户借贷的第二位原因。随着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普及和落实, 农民医疗的巨大压力会有所减轻, 但由于看病仍需先垫付后报销, 农民仍不能摆脱借钱看病的烦恼。这反映出由于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的缺乏, 农户家庭内部的收支难以平抑特殊消费所产生的冲击, 农户为了孩子的学费和家人的医疗费四处筹钱的现象非常普遍。 (表1)

调查结果显示, 该地区生产性借贷主要是集中在农产品加工方面, 如丁旗镇刘关村榨油户就达50家之多, 这些农户纯粹脱离农业, 专门经商, 收入水平稳定, 抵押程度较高, 属于正规金融机构 (主要是农村信用社) 青睐的对象, 因此, 他们的资金需求可以得到较好的满足。因此, 生产性借款大部分依赖于正规金融的支持。但是, 当做生意遇上资金周转不灵, 暂时短缺的时候, 由于信用社审批程序麻烦, 时间长, 不灵活等缺陷, 这些经商户就会转向民间借贷, 金额通常比生活型借款要大得多, 利率也会比普通农户借贷要高。

(三) 民间金融借贷程序不规范, 但违约风险低

调查表明, 该地区民间借贷程序简单、随意, 大多数借贷活动没有契约保证。被调查的216户农户借贷中, 无任何借贷契约的占115户, 占到总借贷笔数的53%;有简单借条的83笔, 占47%, 借款额度都较小;有正式借贷合同的仅18户, 占18%, 借款额度较大。即使正式的借贷合同, 条款也相当简单, 主要包括借款人、贷款人、担保人、借款利息和借款额度, 没有涉及偿还期限、担保责任、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民间借贷多发生在亲朋好友、乡邻之间, 借贷双方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签订成文的借款合约有碍情面。

这样的民间金融是否会因为缺乏法律和金融监管而极容易导致借贷风险?调查结果显示, 与正规金融相比, 民间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并不高。在调查中发现, 全部216户调查对象中, 仅有17户反映有过借贷纠纷, 占7.9%;这与正规金融的不良贷款率比较应该是低的。事实上, 农户们反映更多的是由于民间借贷未受法律保护因而在出现借贷违约时缺乏法律手段的保护。因此, 相比于民间借贷的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给予其合法的地位。

二、农村民间金融供给

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一方面与资金的提供者相关, 另一方面也与正规金融的发达程度具有替代关系, 同时还受制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一) 基层金融机构服务面窄, 信贷满足率低, 为民间融资创造了较大需求空间

在调查的三个乡镇中, 能为农户提供贷款服务的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调查表明, 以“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为主体业务的农村信用社, 受借贷规模和期限的严格限制, 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发展高效农业和非农产业对资金借贷的需求。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大都规定, 贷款规模一般在2000-3000元/笔, 期限一般在半年以内, 这就给贷款的农户带来以下问题:一是资金不足, 不得不再寻求民间借贷;二是在投资未收回的情况下, 不得不寻求民间借贷按期偿还信用社借款。根据问卷调查显示, 被调查的216个农户在2007-2010年内共发生388笔借款。根据农户借款渠道分析, 农户累计发生的388笔借款中, 没有一笔借款来自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 共有69笔借款来自农村信用社, 但也只占农户贷款笔数的17.78%;民间借贷是农户融资的主渠道, 累计有319笔借款来自民间借贷, 占到农户贷款笔数的82.22%。基层金融机构服务面窄, 信贷满足率低, 为民间融资创造了较大的需求空间。

(二) 城乡居民闲置资金多, 投资渠道少, 为民间融资活跃提供了资金来源

广大城乡居民的巨大资金构成民间金融的供给方。随着城镇居民收入逐年递增, 其储蓄存款的大幅增长, 使得居民闲置资金增多, 在股市低迷、存款利率连续调低、储蓄存款加征20%利息税的情况下, 部分富裕居民选择了获利较高的民间借贷, 加之一些社会巨富, 逐渐脱离实体经济, 将资金投向民间融资市场, 成为食利阶层。这些都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 民间融资对分流储蓄的冲击力度加大, 使得储蓄存款的增速、增量明显降低。

(三) 民间金融供给以民间借贷为主, 其他形式为辅

由于信用社贷款利率与民间金融利率差不多甚至要高, 贷款手续却要比民间金融复杂, 许多农户因此选择了民间金融。调查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民间金融供给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 主要有个人无息借贷、个人有息借贷、合会、高利贷四种, 鲜有钱庄、地下银行等形式。该地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为无息贷款, 其发生率为92%, 表明该地区农村的民间借贷有极其浓厚的血缘、亲情及乡邻情节。此外, 无息借贷的借贷额度较小, 基本都是临时借贷。参与民间合会的发生率虽然最低, 仅为9%, 但融资比重大, 调查表明, 这部分人除了从事农作物种植, 还进行经商, 收入较为稳定。个人有息借贷 (利率为1-2分) 发生率为25%, 借贷额度较大, 还款期限较长。高利贷 (利率为2-4分) 的发生率为10%, 这意味着大约有2/5左右的有息借贷具有高利贷性质, 由于一些借款人无力在约定期限内归还借款, 导致利上加利, 债台高筑, 苦不堪言。 (见表2)

三、农村民间金融供求存在问题

(一) 农村民间金融供给渠道相对短缺

农村民间金融供给主体相对缺乏, 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严重不足, 在发达地区, 民间金融机构有典当行、民间合会、钱庄、小额信贷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民间供给机构, 但由于样本县经济落后, 这些地区大部分主要靠民间私人借贷, 相对民间需求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 很明显, 资金远远不够。

(二) 农村民间金融供给利率偏高, 尤其是高利贷, 导致农户难以承巨额债务, 引发社会矛盾

高利贷危害相当严重, 当放出去的贷款无法收回的时候, 常常会引发暴力索债等不法行为, 主要呈现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放贷人在索债不能时, 为了收回本金并获取高额利息, 往往以威胁、殴打、扣押人质等手段, 逼迫借贷人或其亲属偿还债务;二是众多受雇于利益集团的社会无业和闲散人员直接进行暴力追债, 真正的放贷人则躲在幕后;三是放贷人雇用黑恶性质团伙实施非法拘禁, 逼迫借贷人尽快偿还借款。此外, 高利贷为农村赌博提供资金支持。据调查, 涉及高利贷性质的民间借贷案件借款数额大、营利性明显、还款期限短、借贷人以参加赌博者居多, 专门从事高利贷发放的人在各种赌博场所向参赌者发放高利贷。这些原因导致高利贷投资行为愈演愈烈, 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三) 农村民间金融供求衔接不充分

农户收入、支出、储蓄的特点, 以及他们同时具有消费者和生产者身份的特点, 不论是富裕农户还是低收入农户对资金都有较强的需求, 但民间金融供给在方式、限期、渠道等方面都不完善、不科学, 因此, 与实际需求存在着脱节现象。此外, 资金供给人本身素质也并不高, 无法预测和准确判断借贷存在的风险, 因此难免会产生经济纠纷。前面我们提到农村民间金融往往有二种主要的形式, 一是口头约定型。二是简单履约型。这样的借贷形式双方只是简单履行一下手续, 大都是仅凭一张借条或一个中间证明人即认可借贷行为。贷款期限或长或短, 借款利率或高或低, 凭双方关系的深浅而定。民间借贷的债权人或者是碍于情面, 不好意思获取必要的证明手续或者是以获得高额利息为目的, 缺乏对借款对象的审查和对借款用途的有效监督。而借款人由于急需用钱, 不论利率高低, 自己承受能力如何, 只管把钱弄到手。结果往往是债权人不能按期收回资金或根本无法收回, 债务人不能按时归还借款, 从而引发债权、债务纠纷。

四、对策建议

(一) 建立新型农村民间金融组织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成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民间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等 (1) 。可以看出, 建立新型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是将民间的金融活动纳入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 一方面使得民间资本运行比较透明, 也有利于风险防控。因此, 在贵州地区也可尝试建立新型农村民间金融组织, 使贵州民间金融更加健康地发展。“十一五”期间, 贵州省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 农业发展银行向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转型步伐加快, 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全面实施, 邮政储蓄银行挂牌营业, 两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 获准开业, 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二) 规范、引导和监测民间金融, 防止规范的民间借贷演变成高利贷

第一, 规范、引导和监测民间金融对于民间日益活跃的借贷行为, 主要是制定并完善有关农村借贷关系的法律法规, 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待农村民间借贷, 从法律上承认民间借贷市场的合法地位, 对民间金融活动提供法律保障。例如, 鉴于高利贷的动态性, 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对民间借贷明确借贷的最高金额, 规定一个比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稍高一点的、合理的利率范围。

第二, 依法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在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正确规范农村民间借贷行为的基础上, 完备社会信用评估体系, 加强对农村信贷的法律监管, 制止因赖债、逃债、废债给信贷资金造成的影响, 解决由此引起的各类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 以维护贷款人的正当权益, 依法保护规范的民间借贷行为。另外, 逐步将民间借贷的信用纳入国有金融体系, 使其更具约束力。

第三, 严厉打击农村高利贷, 对高利贷者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坚决取缔带有暴力性质或黑社会性质的放贷集团, 维护农村的稳定与团结。

(三) 强化管理, 防范借贷风险, 抑制和化解农村民间金融的负面影响

首先, 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 督促借贷双方签订标准的借贷合同, 规范借贷双方的行为;其次, 实行民间借贷登记制度, 要求借贷双方就借贷金额、期限、利率等事项到有关部门公开登记。这样做, 不仅有利于民间借贷活动从“地下”转为“地上”, 增强民间借贷市场的透明度, 而且有利于监管当局及时把握民间借贷的规模、利率水平和发展动向, 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最后, 加强法律宣传, 为借贷双方提供多样化的法律服务, 增强借贷者的法律意识。

再次, 健全地方政府民间金融机构管理规章。对地方民间金融机构的管理至今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目前的管理主要依靠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或地方性的文件、规章等, 容易出现地方性文件、规章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文件、规章相矛盾的情况。因此, 地方政府应加强地方金融管理规章建设, 使之与国家金融管理在统筹、协调、配合等方面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李晓明, 何宗干:《传统农区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农户借贷行为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6 (6)

[2]邓廷梅:《析贵州省农村高利贷现象》[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2

篇4:xx县民间借贷调查报告

居住在贡山独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是独龙江地区最早的主人,他们在那里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歌舞。独龙族人不论是逢年过节、耕种、打猎、盖房、喜庆、举办婚礼还是其它节庆,都要通过歌舞对调子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欢乐的情绪。

1. 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影视的开通对民族歌舞的影响和冲击。

近几年来,随着怒江的开发利用,沿怒江两岸修起了一座座水电站,输电线穿越了一座座山峰,跨过了一道道溪涧,打破了怒江亘古的宁静,很多人家都用上了电灯电器。最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县都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国家免费将电视接收器和信号放大器等整套电视收视设备安放到了各家各户,给宁静闭塞的怒江山里人家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让他们感受到了怒江外精彩纷呈的世界,人们以往在火塘边进行讲故事、唱歌、聊天的时间都用来欣赏电视节目了。久而久之,传承、演绎民俗文化活动的时间不知不觉地被现代高科技设备挤占了,看电视节目逐渐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节目中播放的内容给观众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冲击、洗刷,人们逐渐成了电视的忠实奴仆,迷恋电视、依赖电视,人们平时谈话的内容,不知不觉就会转到电视节目上来,共同交流各自的感受,把一些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介绍给其他人,没有看到这个节目的人想方设法要去其他频道上查看一下,如果错过了机会,也要想方设法买个碟片补看一下,如此下次与别人交谈的时候才有共同的话题,否则就无话可谈,显得赶不上时髦,是时代的落伍者。本来是本民族的传统娱乐活动,在电视的强劲冲击下,做起来就不像没有电视的时候那样广泛参与、自然发起,不需要动员组织,就像人们饿了需要吃饭,困了需要睡觉一样,是那么自然。

2. 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对民族歌舞的影响和冲击。

过去,隔着一条河,隔着一条篝,隔着几座山,人们扯开嗓子大声地呼喊、大声地歌唱,一个字或一个音可以哼或唱上很长一段时间。或是为了给自己壮胆,吓跑附近的野兽;或是给远方的家人或亲戚传递“我回来了,你们赶快做饭或是回家等我”的信息;或是告诉居住在远处的心上人赶快出来相见;或是告诉本家合族“我去放牛羊回来了,你们出来把各家的牛羊赶回去吧”;或是一对一地抒发感情,对歌试试对方的聪明才智和思维的敏捷性,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有了手机,再也用不着扯开嗓门大叫大喊隔山隔篝等回声了,情人相约也好,通知亲朋好友也罢,回家也好,报个平安也好,只要打一个电话就行了。那种悠长的语调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效率显然很不协调,显得很“不合时宜”。

3. 经济大潮对民族歌舞的影响和冲击。

原来自发的对歌赛歌,现在得靠有关文化部门或政府机构来组织实施;以前能讲会道、能说会唱、能唱会跳的民间艺人是受人尊敬、爱戴的,村中大小事务,逢场必到,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现在衡量一个能人的标准已有所改变,受到了先进发达地区思想观念的影响,受人尊敬的、受人拥戴的,在村里讲话有人听、有份量的便是那些有本领的、先富起来的人,他们的爱好、兴趣与娱乐方式又是紧跟时代的,而以往的才子、民间艺人却成了国家的保护对象,有的还领到了政府津贴,这不能不说是时代与“国宝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些民间艺人没有几个是靠卖艺走上富裕之路的,写一首歌、谱一首曲、唱一首歌或跳一支舞绝大多数人是得不到任何报酬的,由于电影电视这些现代媒体的冲击,他们失去了很多欣赏的观众,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二、保护与传承民间歌舞的思考

怒江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对怒江频临消失的原生态歌舞高度重视并拨出专款,实施了抢救性的保护措施。

1. 进行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

拍摄录音、录像、记谱、记词、整理入档,制成光碟。例如怒江州人民政府所拍摄制作的光碟,上篇:天籁之音、云霞之舞———傈僳族歌舞;用音乐和舞蹈说话———怒江歌舞;下篇:歌舞编织“中华龙”———普米族歌舞;古人、古树、古歌,一个古老的传说———拉玛歌舞;反弹琵琶,半遮面———勒墨歌舞;雪山无言,江水不息———独龙族歌舞。

2. 对民间艺人进行调查走访采取保护措施。

各县文化馆组织专人,历时三年,对各县的民间艺人进行调查采访,逐个建立个人档案,并根据其艺术成就和在当地的影响,传艺带徒培养新人、继承传统与创新的能力,确定为县级、州级、省级或国家级民间艺人,逐级上报,给民间艺人发政府补助的津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艺术活动中。

3. 在文化馆和各乡镇组织全民参与的歌舞活动。

在各县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的精心组织下,很多地方都把跳民族舞作为娱乐和健身的一种方式,跳民族舞成了广大群众自身的自觉自愿的群众活动。人们在享受现代文化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强烈地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大家吃过晚饭便主动聚集到活动场所进行活动,人数、范围扩大了,不再是围在火塘边,而是聚集在广场上;不是用乐器或歌声伴奏,边唱边舞,而是用录音机或扩音器播放事先录制好的乐曲,舞步更加规范整齐,在明亮的灯光下,气氛更加热烈,古老的民族舞蹈焕发出澎湃的生机。这种全民参与的形式增强了民族歌舞传播的广泛性与渗透性。

4. 编辑乡土教材。

近几年来一些教师和学生受到现代化艺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缺乏艺术鉴赏能力,盲目追求“西化”与“汉化”的艺术教育,而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艺术生疏模糊,漠视本民族艺术的收集、整理、发掘和研究。因此,怒江州教育局面向全州中小学推广了“八套民族舞”,与课间操交叉进行。这种文艺体育互相交叉、互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既使学生受到热爱民族艺术的德育与美育教育,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很多学校结合当地实际,组成了教师、民间艺人组成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艺术教育群体,为学生传授各种竹编、木雕、民间剪纸等;每逢元旦、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和独龙族的传统节日都要组织各种活动,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当场献艺,使学生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懂得珍惜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笔者在采访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到怒江淘宝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民间艺术备受关注,这是非常喜人的现象,大家形成了共识,贡山的本土民族歌舞已经在众多的艺术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让许多从事民族艺术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民族艺术的宝贵价值和轰动效应,民族艺术的春天已经来临,必将继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民族艺术这朵奇葩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将会越开越艳。

参考文献

[1]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编委会编.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志.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6.9.

[2]怒江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怒江州地方志编制委员会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3.12.

上一篇:青春不重来500字作文范文下一篇:短篇英语美文朗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