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递微话题的散文

2024-08-02

以传递微话题的散文(共14篇)

篇1:以传递微话题的散文

以传递微话题的散文

小时候,每逢活动课,老师就会让我们玩一个游戏——击鼓传球。小皮球伴随着鼓声在一双一双的小手中传递下去,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就这样,欢乐通过皮球传递到孩子们的心里。长大了,我们就多了一种挑战与拼搏的精神。每逢校运会,我总会参加一个项目——接力赛。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下,接力棒传递的不只是班级的荣誉与骄傲,更是一种团结与合作的精神。

有形的传递、无形的传递,就这样,生生不息,岁岁不改。

文化圣火——薪火相传

约公元前350年,两河流域出现了城市,还有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率先跨入文明时代。然而,随着波斯人的入侵,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其文化传递逐渐丧失,在经历了希腊人、安息人和阿拉伯人的统治之后,大约在公元初年,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最终湮灭了。除此以外,古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只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一直传递下去。

中国古代篆书、隶书、草书、行书一直传递至今,备受众多书法家青睐;古代的传统绘画如山水画、写意画等一直传递至今,被我们统称为“国画”,代表作《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中国画的一大亮点,并且在世界也享有美誉;古代的文言诗词也一直传递至今,一直被编入学生的教科书中,当中许多千古传诵万遍,脍炙人口的作品更是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华文化需要我们一直传递下去,这更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责任!徐悲鸿做到了,齐白石做到了,我们的父辈们都做到了,难道我们还能把它断送吗?

冬日里的阳光——爱心传递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人生沙漠的清泉,使疲惫口渴的人感到可贵的清凉。把爱心一直传递下去,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1979年诺贝尔和平获奖者德兰修女,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青春、自己的身家全都无偿地奉献给广大生活在苦难中人民,然而,当她去世时,她的全部个人财产,就只有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而已,但她传递给人们的.是挽救苦难的无尽爱心。

这时,又令我想起一名中国人——杜聪,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哈佛硕士。本来略有洁癖的他,放弃了法国银行副总裁的职位,辞去年薪百万的工作,走进中国一个个的爱滋村,专职投助孤儿。4年里,他创办智行基金会,已经让4000多名爱滋孤儿回到学校,其中已有400多个考上高中,超过100个考上大学。他牺牲了许多,但他拥有的爱心使许多人绝处逢生。

风,把种子送往到大地的每一角落,于是传递生命到处是繁花似锦;文化,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力量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于是有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爱心,把冬日的温暖传递给人们,于是有了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感人精神。

就这样,传递,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岁岁不改,源远流长。

篇2:以传递微话题的散文

别人给你一种传递,你也会给别人一种传递,这是相互的。快乐,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把快乐传递到世界的每个小角落里,传递给每个人。快乐是人最需要的,每个人不一定永远都是快乐的,所以快乐必须让我们来传递。

传递是一种奉献。我们奉献快乐,“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种感觉是给予的,因为这种是传递的结果。当别人不开心时,你在安慰,在逗他(她)开心,你用了不用的方式,在这其间,你逗时感到快乐,被逗的人笑了,说明你把快乐传递到内心里。在你伤悲时,别人也同样传递快乐,因为这一刻,快乐才是安慰你的朋友。别人给你一个微笑,说明他(她)内心是快乐的,你同样也会有这样感受,会感到轻松,心旷神怡。快乐人皆有之,所以我们同时把快乐传递,更要自己去寻找快乐。

传递是快乐之本。你帮助了别人,你心里是快乐,别人的心里不仅仅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幸福。如果在非典流行时,有的人精神状态是郁闷的,他们缺少了别人的鼓励,自己感到神色慌张,这时,给快乐是最好的方法,传递你的快乐,使他们感到乐观与开朗,在你的传递中,快乐也许让他们逐渐改变了想法,改变了自己的内心,并与病魔作斗争。传递还有更多的更多,传递让人有与众不同的感受。

传递犹如清风扑面来,犹如彩虹般绚丽,犹如无限的桥梁。传递有时正在轻轻敲你的心灵之窗,传递总是在改变你,传递在改变一切。

篇3:以传递微话题的散文

2014年5月28日21时, “招远命案”发生于山东省招远市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内。事发当天, 张某等六名“全能神教”成员在快餐店内就餐, 并向同在该店就餐的受害人索要电话号码, 受害人拒绝后, 六人对受害人进行殴打致受伤, 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4年5月31日, 新浪微博用户“央视新闻V”作为话题主持人, 发起了# 招远命案# 这一微话题。截至2014年6月5日23时, 阅读量共计1.4亿, 讨论数为10.8万, 点赞数为837个。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在新浪微博搜索栏中以“# 招远命案#”为主题词进行样本收集, 对所有包含主题词的微博进行抽样。时间跨度从5月28日至6月5日, 抽取20页, 共400条微博, 然后对这400条微博进行内容分析。由于在6月5日后对事件的讨论热度逐渐降低, 趋于平静, 因而选取一周作为时间跨度。从搜索结果中利用页码结合随机数表进行抽样, 在用户分类上分为认证用户和非认证用户两类;在内容划分上分为新闻信息、专业解读、意见表达和情感表达四类。

三、研究发现

(一) 微话题条数时段分布

5月31日~6月5日每天包含“# 招远命案#”的微博条数, 其中5月31日的条数最多为9888条, 最少的为6月5日的10条。由此观之, 事件于5月28日发生, 而微话题则在5月31日产生, 从时间上可见微话题形成讨论的滞后性, 而且在最初的两天内形成了强烈反响, 随着事件真相水落石出, 参与话题讨论的微博随之减少。

5月31日微话题条数的时段分布, 在15~19时直接达到最高, 而这段时间恰好为“央视新闻V”这一话题主持人推荐精选热门微话题微博的高峰。在5月31日~6月5日之间, “央视新闻V”作为话题主持人, 共推荐了15条微博, 其中5月31日最多, 共10条, 在15~19时之间共5条。

(二) 认证用户与非认证用户

在抽取的400条样本中对微博内容的分类, 其中以新闻信息为微博主要内容的最多, 有174条, 占43.5%, 最少的为专业解读, 有22条, 占5.5%。新闻信息主要指微博内容是对事件本身或相关信息的传播;专业解读则偏重于以用户自身所属行业的角度对该事件的解读;意见表达为针对该事件引起的反思或归责;情感表达则为用户在微博内容中表达的同情或愤怒等情感。

针对“# 招远命案#”微话题进行搜索抽样, 共400条微博, 其中认证用户为120条, 非认证用户为280条, 对含有“# 招远命案#”的微博内容进行维度划分, 大致分为新闻信息、专业解读、意见表达和情感表达四类, 将数据录入SPSS软件, 考察认证用户与非认证用户在微博内容上的差异。可知, 认证用户和非认证用户在新闻信息和意见表达上P=0.07, 没有显著差异, 即无论是否为认证用户, 他们对此事件的微话题讨论, 重点都是偏向去传播新闻信息的。在意见表达上, 认证用户和非认证用户都通过微话题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微博逐渐成为网民表达意见的网络开放平台。在专业解读和情感表达方面P <0.05, 即认证用户和非认证用户则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解读方面, 由于非认证用户的草根性, 使得他们在对该事件的专业解读上缺少系统的专业视角, 因而存在更多非认证用户选择跟随专业认证用户的意见的可能。

(三) 原创与否

微博的原创性是用户参与微话题讨论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400条含有“# 招远命案#”的样本微博中, 原创微博118条, 非原创微博282条, 其中认证用户的原创微博有67条, 非认证用户的有51条, 大部分用户对此事件选择了转发的方式进入微话题讨论, 占样本的70.5%, 而认证用户更多地选择了原创微博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 占样本的16%。

四、小结

“央视新闻V”作为“招远命案”微话题的主持人, 在微话题讨论中不仅承担着传播者的媒介角色, 而且还作为意见领袖的角色而存在。首先, “央视新闻V”是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官方微博, 其地位决定了它在信息传播中作为官方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新闻信息经过大众媒介编辑处理后才向公众发布, 这是它作为大众传媒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 在微话题讨论中, “央视新闻V”以主持人的角色向参与话题讨论的微博用户推荐自身的观点和意见, 随着其推荐内容和条目的不断增加, 用户对此话题的讨论热度也呈上升趋势。从这一层面上看, 信息通过大众媒介传给意见领袖, 再由意见领袖传给受众的二级传播方式一目了然, 而在此过程中, 其微话题主持人的角色亦是意见领袖角色的体现。

通过对参与微话题原创用户的认证特征分析可知, 认证用户是促销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生产者和主导者。认证用户的公众性特征, 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 决定了他们不仅在线下现实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其通过认证将线下的话语权“平移”到微博话语场域, 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谓的话语平权。而草根用户在微话题讨论过程中, 更多地只能通过围观转发的方式来参与,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话语场域的主导权依然被传统的社会话语精英层所掌握。

微博用户在对“招远命案”这一风险事件的讨论中, 更多地选择通过对事件微博的转发围观来表达自己的风险意识。认证用户更多地侧重于传播新闻信息, 以让事实更加详细和透明;非认证用户则更多地倾向于表达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犯罪分子的愤怒。但用户在对风险意识的表达方面, 都还有所欠缺。例如, 对如何防范、如何处理和怎样完善社会安全保障等社会安全行为活动方面都很少涉及。

摘要:2014年5月28日发生的麦当劳“招远命案”作为典型的突发公共事件, 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风险性特点, 事件一发生便在现实生活中和微博上引起轩然大波。本文以风险社会的理论视角作为切入点, 将“招远命案”这一事件与微博中的微话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试图观察和了解微博认证用户和非认证用户在参与微话题讨论时的些许规律和问题。

关键词:风险社会,新浪微博,微话题,招远命案

参考文献

篇4:“微”时代信息传递的新革命

微博,这个“微时代”的典型产品,是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新生事物。未来有四个方面的颠覆技术将会对我们的环境起到重要影响,包括物质加工、物质传递、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就是其中关键的一方面。时至今日,用户每日所发微博量超过一亿条。微博走红之后,各种“微”字当头的新鲜事物不断涌现。微小说是微博衍生的一种典型应用,以微博形式发表的微小说不仅具有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结局出人意料等特点,还具有随时与读者进行互动的特征,作者能够非常轻易地从读者留言中及时得到反馈,用不超过140字的小故事,令读者回味无穷。文学创作与微博这个强大网络社交平台所实现的完美融合,使个人灵感、创意有了更广泛的分享途径和碰撞机会。

除了微小说之外,微电影无疑是“微时代”的另一亮点。微电影之“微”在于: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风靡于互联网。微电影突破了传统电影“高高在上”的姿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小人物、小细节或是虚构情节等方面。不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演员,仅是紧凑的情节及贴近生活的镜头,就足以使其风靡。更加直接的证据就是越来越多的广告,也已经向着微电影的模式发展,例如“益达”酸甜苦辣的广告以及“三得利”啤酒广告等。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微公益,也逐渐受到大众关注。更有随想随走的微旅游,用时尚配饰装点的微时尚等各种“微”产物。

“微”字大行其道

众多“微”字产物共同组成了“微时代”这个整体,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微时代”的共同特征。

拥有广阔受众群体。以微博为例,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其中19岁以上用户占88%以上。在微博这个平台中,不论你是律师、公务员,抑或是老师、学生,都能寻找到自己的定位,释放自己的“微”能量。正如在日常生活中,你总能发现男男女女们使用手机刷新微博,用短短一百多字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的生活。

信息传递更加迅速。“若想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请上微博”,这并不是宣传口号,它陈述的是一个现状。与传统传播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等)相比,微传播与传统传播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鲜明对比。微传播改变了大众传播的传播方式,从原来的定点、定时收看的传统模式,转变为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到第一手资讯,民众只需拥有一个信息发布终端,便可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发布出去。这个终端可以是PC、手机或者是iPad等新型移动化界面,这使得 “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儿”得以更好地实现。而且相较于传统传播方式而言,微传播往往能先人一步,将人们最关心的精华直接呈现在“微”民眼前。例如在2013年4月雅安发生地震的第二天,新浪微博就开通了微博寻人专栏,为远方的亲人寻找在地震中失踪的亲友;又如近年多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都是爆料人首先从微博这个平台进行披露的。

信息影响力更强。《新周刊》曾撰文形容微博的影响力,“如果你微博的粉丝超过一百,你就好像是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好像是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百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一千万,你就是电视台,超过一亿,你就是央视了。”这种裂变式的信息扩散能产生惊人的传播效能。无数小人物以微形态和微行动参与到传播中来,他们发出的“微能量”,最终凝聚成不可小觑的力量。郭美美的微博炫富再一次将中国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推到了旋涡中心;网曝山东潍坊许多化工厂、造纸厂、酒精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至1000多米以下的水层,引发关于地下水污染的全国性关注与反思;长春偷车贼掐死随车婴儿,触发了关于道德的一场大争论……微传播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传播,快、易、广的特征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出名博主的粉丝都以千万计,在此基数上即使只有极少数粉丝转发,其强大影响力也自不待言。

信息题材变得更加广泛,角度也更加多样。不仅囊括了传统电视、报纸、官方微博等对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方面问题的客观分析、解读以及评价,同时也包含了以个人、家庭的感性角度去认识、分析身边发生的事情。人们可以畅快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大到对国家政治、经济方针的见解和建议,小到对家庭、生活、友情、爱情等鸡毛蒜皮小事的“吐槽”,都可以和朋友家人及粉丝们共享,题材范围之广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涉。这种自由、灵活、多变的选材模式,也使得“微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人们的交互模式更加多元化。无论是早已成熟的微博,还是现阶段受到热议的微信,抑或是微电影等,他们的一大特色就是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微”友进行交流,而连接彼此的纽带或许是你的一个微博状态,一篇微小说,一个电影小作品,甚至仅仅是“摇一摇”你的手机。

微动力拓展广天地

伴随着正式进入“微时代”,人们的生活正发生着巨大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由微博、微信开始,又以微博、微信结束。清晨一睁眼就拿手机打开微博,查看私信,发布状态,回复留言;上班的路上,看微小说或微电影;上班中和同事、朋友用微信交流;晚上浏览政府的官方微博,进行评论或转发。而在一天的工作后,能够拾起一本厚重书籍、细细品味其中细节的人越来越少,不少人转而浏览寥寥数语但情节、人物塑造亦很出彩的微小说。与微小说同样受到欢迎的是十多分钟、情节发展紧凑的微电影,快餐式的“微生活”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nlc202309061017

有人曾经统计,一种传播媒体受众普及到5000万人,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仅仅14个月。这样的速度,多少让人措手不及。是什么让它能这么迅速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并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

首先在技术层面上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科技进步。电子产品功能不断多样化,为进入“微时代”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保障。当手机首次进入寻常人家时,何曾想到20年后的今天,手机功能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单纯的电话功能,到如今集电话、上网、摄像、拍照、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移动电子设备。电脑也从原先的庞然大物,发展到了家用PC电脑,以及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更加轻便的设计正好迎合了多元化需求。而不论是微博、微电影,或是微信、微时尚、微公益,承载这些的主体就是手机与电脑。正是这些改变,为“微”产物的诞生,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且伴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愈渐成熟,从最先的1G网络技术,到现如今的3G网络全覆盖、4G网络初试,都为“微时代”添砖加瓦。

此外,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信息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深知,人们已经从以往被动地获得信息,转变为主动获取信息,甚至是发布信息。信息的快速传播、简单获取,正好符合当今的快节奏生活。正是由于“微”产品贴近生活的特性,使得人们能够有选择地截取所需信息。如今在人们的观念中,更希望寻找到能够体现个体价值的地方,由于拥有了低成本的“微”平台,社会中的每个“微”个体都无需被他人领导着前进,可以自我发声、自我管理、自我站立。在“微”信息时代下,芙蓉姐姐可以和章子怡共舞,“三轮哥”能与郎咸平讨论世界经济,草根也能如精英一样展示自己微弱但不容忽视的力量……

“微时代”象征着个体时代的来临,社会由个体组成,个体是历史中最真实的存在。要想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平台,那么以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为载体的微生活,恰好可以成全无数个体。它们因为小而可以为大多数人所拥有,因为小而不会挤压其他个体的生存空间,因为小而随时能够开花结果。有了属于自己的平台,每个人都会从旁观者成长为参与者,或许草根的声音不如名家那么响亮,但他们也可以出场、亮相、发言,将自己的身影投射到历史的帷幕之上。

最后,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也是“微”产物受欢迎的原因。“微时代”到来之前,优质的媒体资源基本上被电视台、广播台、报纸、杂志、门户网站等牢牢垄断,企业重大营销活动基本上只能借助上述媒介平台进行推广。然而,拥有天然媒介禀性的微博一出现,便已显示了对传统媒介所形成的巨大冲击。微博以其现场播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方式,使得资讯传达更为及时、迅速、全方位,俨然成了众多网民获取资讯的第一阵地。

一旦企业发布的微博资讯非常有“价值”,很可能被众多粉丝自动自发转播,就如同核裂变式地扩散、蔓延,由于覆盖面广,容易将资讯传递到企业潜在的客户群。在企业微博中,每一个粉丝都可成为一个小小的广播电台,将企业发布的广告与信息不断传递。传统模式下,老客户帮忙拉拢新客户,尽管还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容易;而微博的一个简单转发,就可能实现,微博这种裂变式的强大传播特性,传统媒介确实难以企及。

“微时代”中的信息传递主体虽然显得微小、微弱,但集合起来就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舆论力量。在不久的未来,各种新型的“微”产物将会涉及社会的每个角落,“微”信息传递的新革命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甚至会像“蝴蝶效应”一般影响整个世界。

篇5: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

前不久,有一个晴朗的下午,班上一位同学的妈妈给我们班送来了好多亲手做的甜美的饼干,我们每个同学都收到了四块,很多同学一口一个狼吞虎咽一下子就吃完了;我尝了尝,这饼干味道太好了,真想一口气吃完。但是,我只吃了两块,悄悄地留了两块,包好,放进了我的书包里。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我们706班。这是一个既团结又友爱的班级。开学前那次军训,因为没有经验,又走得匆忙,我有几个生活必须品忘了带,想向别人借,但是因为是七年级新生,大家都还不认识或不太熟悉,所以不好意思,只能束手无策地呆着;这时同学们发现了这个情况,知道原故后都争着要借给我用他们的东西,这很让我感动。

还有一次学校上课间休息的时候,只听”咚”的一声,一位同学重重的摔倒在地上,痛得大哭起来。大家都自发的连忙跑过去,有的把他扶起来,有的去拿止痛药,有的去报告老师。我们把他背到医务室里让校医检查。虽然这位摔倒的同学是我们班里最调皮的,经常和大家打打闹闹,但正是因为大家的友爱,同学们不计前嫌,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会一起帮助他。

最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一个敬爱的、诲人不倦的班主任:魏老师。班上36个学生,虽然大家爱好不同、性格各异,但魏老师会针对我们每个同学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而且对我们每个人都很细致入微,最重要的,还没有偏颇之心,――这对于我这个稍为有点自卑而成绩又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感觉学习成绩提高的春天就要来了!

那天晚上下晚自习放学回到家,我把书包里在学校里悄悄留下的两块饼干拿了出来,一块给了我那可爱而又顽皮的小妹妹,另外一块给了爸爸妈妈;因为我觉得这饼干味道很好,而且代表了同学及同学妈妈的友爱,要给家人分享。我家这个小妹妹上二年级了,虽然很淘气,但平时也会从学校带回来一些她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东西给我分享。平时放学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聊天的时候,我都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都讲给爸爸妈妈听,不管是开心的、感动的,或者是伤心的、有趣或是平淡的事,爸爸妈妈都会耐心地听我讲,并且给我鼓劲加油或帮我分析改进。

篇6: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

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做好事,就像为别人开一朵绚丽的花。虽然有时候会被别人不理解。被陷害,但是你一定会被花香所感染,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是好人多的,

记得我看过一篇那个帮了我的人告诉我说。一个旅行者他被困在雪地里。寸步难行,虽然不远处有灯火,但车子却不能再走。把车子放在雪地里又不放心。这时一位农民工走过来。说:我看你这车子是没油了吧,这样你先上我家喝杯茶等天亮了再走,起初那位旅行者心存疑惑。我又不是你你为什么要帮我呢?他说以前也是一个大雪天,我在工地上,因为老板不发工钱。正当我绝望之际,有一个人帮了我。那个帮了我的人告诉我说,他不求回报只要我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帮助他们就行了。听到这儿,这位旅行者的眼睛湿润了。因为帮助那个农民公的人,这是十年前的自己。

有时候缘分就是那么奇妙,你无意间掉落的种子,说不定以后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篇7: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

迎春吐芳,绽开第一朵鲜花,在向我们传递着春意,第一个避过严寒,给我们报春的便是迎春花,它是春的使者,把春意播向四面八方,每一处角落,每一丝缝隙。淡黄色的花朵在乍暖还寒的春光之下,一派生意盎然,蜜蜂采蜜,蝴蝶授粉,都为自己在新的一年积攒第一份“甜蜜”。迎春并吝惜春色,它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花满园。”于是它开始传递,传递给每一朵鲜花,每一叶嫩芽,将它们一一唤醒,于是,大地开始复苏……

夏莲烂漫,在炎炎夏日,独占一方天地,在水中尽情享受这一份凉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托盘”上,一张张洁白,粉嫩的笑脸,纯洁娇媚,楚楚动人,带来一片美景,装点一片乐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一片污泥中,一个圣洁的花仙子“脱颖而出。”在向我们传递着,即使身居“陋室”,也能“唯吾德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莲则灵”的道理。

秋桂飘香,在秋高气爽之时,清幽淡雅的花香弥漫天际,秋风送爽之际,喜结的硕果之时,累累满园之候。闻觉此香,一种欣喜,满足之感便溢满心头。秋天的天气多变,一会儿微风徐来;一会儿狂风骤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刚缀满枝头,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也难免“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命运。年轻的生命还未大放异影,却已香消玉殒了,令人慨叹,伤感,可是这不屈的秋佳即使身陷泥中,仍在发挥着余热,深切地向我们传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道理。向我们传递出:人的生命各有长短,但即使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能活得精彩,也能创造精彩!

冬梅傲立。严寒袭来,所有的花儿都“花容失色”,唯有她在白雪皑皑的枝头,仍能开得精彩,开得烂漫,有时鹅毛大雪,难以寻找她的踪迹。但顺着花香循去,掸去枝头的白雪,点点,枝枝,片片冬梅仍然开得那样热烈,那样奔放,这如火的激情似要把大雪都融化。

这就是梅花,不屑与“俗粉”争奇斗妍,她深知“路遥知马力”。关键是谁能笑到最后,谁能笑得最灿烂。她或许没有牵牛花的多姿,没有菊花的多彩,但那份傲立枝头,独战严寒的气魄;那份“侍到的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谦逊品质,又有谁能匹敌?她用她的行动传递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屑争宠的愿望,在现实中,她的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尚情操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篇8: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

游戏规则:两个人一组,面对面,用手臂互相借力,搭成一个平台,相邻的两个人挽着手,肩并肩,站成一排,变成一座人桥,让20个人依次从上面爬过去!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体力、合作、以及信任的游戏。人桥一旦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一声哨响,游戏开始了。第一座人桥异常整齐,男女有明显的分界线,第一个人很快爬了过去。前几个人十分顺利。

玩了一会儿,随着人桥上的人的体重增重,人们渐渐体力不支。男女也混着站了。桥上的同学恨不得多长两条腿,快点爬过去。这人桥传递的不仅仅是人,更是同学间的关爱,信任和追逐胜利的脚步。

“十九,二十!”计数的老师兴奋地喊。我们成为第一个完成的班级。手臂因二十个人爬过而变得通红,膝盖因长时间半蹲而变得酸疼。那时我们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一股信任的力量在人桥中传递,使它固若金汤。

这次活动已经过去一个多学期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人间传递着很多情感,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经过这次秋游,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当个人在团体中传递正能量的时候,这个团体会被感染,并变得愈发强大。

篇9: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

每天,我的身边都发生着爱的故事,像小溪里的鹅卵石,五彩缤纷。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让我懂得了爱是可以传递的。

那天,我们全家人围着圆桌边嗑瓜子边谈话,姑姑剥了一把瓜子仁,悄悄地递给奶奶吃。奶奶开心地说:“有女儿关心,真好!”

这时,姑姑家的小表妹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看了看自己的妈妈,又看了看那盘瓜子,伸出白胖胖的小手,抓了一把瓜子放在旁边的餐盘里。

只见她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了一个瓜子,放在上牙和下牙之间,轻轻地一咬,“咔嚓”一声,瓜子裂开了一个小口;她又用胖乎乎的小手,笨拙地剥开瓜子壳,露出白白嫩嫩的瓜子仁儿;看了看,咂了咂嘴,没舍得吃,而是放在桌子上。直到剥了一堆瓜子仁儿,小表妹才把这些小小的、诱人的瓜子仁儿,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放到掌心儿,开心地递给了姑姑。

姑姑喜出望外地接过瓜子,她脸上堆满了笑容,像花儿一样美丽,眼睛也笑得像月牙。姑姑和奶奶乐呵呵地夸着:“小妞真懂事!”小表妹红红的脸蛋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篇10: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

房间内,在挨近炉子的床边,妈妈都忙着给奶奶捶腿、揉胸:“好一点了没有?妈,需不需要喝几滴水?”奶奶点了点点头。妈妈马上用来一个水杯,放了点纯蜂蜜,从壶内倒了些沸水,搅了又搅,吹了又吹。“妈,趁着热喝些吧!纯蜂蜜润肺止咳。”她提心吊胆地一勺一勺将水来养奶奶喝。

或许是身体不适,奶奶娇吟了还怎么组词。“妈,我给您擦擦身体吧,擦完后入睡舒适。”“哎……”“宝儿,倒点开水来,帮着给奶奶擦擦背。”我将水放到了床边的椅子上,刮起了奶奶的棉服……

等我将水扔掉回屋旁,见到妈妈斜躺在奶奶身旁睡觉了。想不到,妈妈那俊俏的脸孔上竟拥有细微的皱褶,两鬓也添了一丝白头发。三个白天黑夜了,妈妈就是这样日夜不停地守护着奶奶。我缓缓的将一件长大衣盖在妈妈的的身上,却惊动了她。妈妈一骨碌翻起恚用填满着有血的双眼望着我,轻轻讲到:“宝儿,快点睡觉吧。”“妈,您都熬出那样了,今日就让我守着奶奶,您睡会吧!”“傻孩子,经常熬夜怎能读好书呢?”“妈――”我不知该说哪些好,眼泪簌簌地从面颊上滚落出来。“呦,咋哭上?”“妈,那就让我给您洗洗脚吧,要不然我不睡。”“嘿,那敢情好,我就让你献点坌陌桑 碧了妈妈这句话,我破涕为笑。

篇11:七年级以传递为话题的作文

历史是可以传递的事实。人们将其传递,却又不仅仅为了把单一的事实传递下去。

纵观华夏五千年,我们不难收获到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而他的沉重不仅来自先人们赋予他的事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后辈从中读获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提到历史的传递,我们可以联想到司马迁。他把当时的历史记录下来,是为了更好地把它传递。对于我们今天,司马迁所处的时代也是历史,他的著作是我们所要传递的历史事实,把他的成果完好地传递下去是我们的历史和使命。

中医文化,传统节日等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用历史事实酿造的成果。而现在,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文化却正被“偷吃”。看到这一恶行,我们是否能想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也许,那些人不会想到自己同样背负的担子,但我们绝不可以放任其为所欲为。

小时侯,我们坐在长辈的膝下,听着他们给我们讲述历史故事;长大以后,我们从书本中吸取历史的精华...可见,教育是传递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当我们教育后辈时,需要的是实事求是,因为这是我们传递历史的责任。但现在,个别国家不顾及历史赋予的责任,公然篡改历史教科书。如果说这样对先人不敬的行为让人愤懑,那么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更是让人感到寒心....倘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个人身上,也许道德会原谅他。可是,一个国家做出这样让人愤怒的事情,是逃不过众人唾骂的。我们对这样的行为不满,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生活在现在这个纷繁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历史,在时间和地点的框架里填充着事件。这,是岁月留给我们的任务。而把这些历史事实完整地传递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篇12:以传递为话题的议论文

工作人员先带领我们参观了小朋友们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房间里布置得很温馨,也很漂亮。老师说,放假的时候,我们可以邀请这里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真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

接着,我们和小朋友们互动,手牵着手,合唱了一首《童年》,希望他们和我一样,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最后,我们来到了慈善超市,里面有很多漂亮的手工艺品: 台灯、花瓶、小动物……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这里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亲手做的。如果有喜欢的,大家可以把它买下来带走,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献爱心的方式哦!

当大家都在争先挑选时,我看到人群外一位小姐姐正在做一个漂亮的盒子,就走到旁边认真观看。姐姐问我想不想学,我用力地点点头,然后姐姐很有耐心地教了我。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最后编了一个超可爱的草莓。

篇13:以传递话题作文精选

传递存在于人际之间,关系感情的深浅,事业的成败。这是传递的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虽然最基本,但是也最复杂。俗语云:“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人有男女老幼之分,亦有高矮胖瘦之别,更有肤色毛发之异。其间千差万别,任何细微的差异都会影响传递的成功与否。今年金球奖最佳剧情片《通天塔》,讲述的就是由于言语,习俗差异造成一系列信息传递失败的故事。当今的任何争端,矛盾都是因为传递受挫,沟通失败。

传递存在于自然和人之间,关涉天人之间的和谐和长久发展。司马迁自述其发愤著《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穷一家之言。”古人向来崇尚天人合一,然而千百年来,似乎没有天人合一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传递失败的缘故。

从荀子的“人定胜天”,到毛泽东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中国人在高呼“天人合一”的时候,却离“天”越来越远。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气候变暖,古人身心合一的“天”早已是千疮百孔。

传递存在于古今之间,涉及文化,道德和价值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先民的经验,教训,成果传递于来者。人类之所以能够穿过历史的迷雾,进入二十一世纪,正是传递在起作用。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横受列强欺凌,国人乃将中国的疲弱归咎于传统,以为中国文化已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毫无用处,只会阻碍中国的强大和发展。于是自五四运动到“文化大”,历史文化扫地而尽,最终造成了一代文化沙漠,中华传统文化在传递中断层。

古与今的传递,是一个民族得以继往开来的基础。如果确失了此环节,则我们将体会到千年前陈子昂的悲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篇14:以传递微笑为话题作文

乐于助人也是一种快乐。有一位拄着拐杖,年满八旬的老太太上了2路公交车,今天坐2路公交车的人很多,车里面被挤的水泄不通,连专门给老人坐的位置,都被年轻人坐下了,我也是乘客的一位,我看见老太太,突然想起她的难处,于是,我就微笑的对老太太说:“老奶奶,来,您坐。”,老太太看见了我,露出微笑,说:“谢谢,真是太谢谢了。”许多乘客都把赞许目光投向我,也许是我把座位让给了老太太吧!我自豪的笑了。

收获也是一种快乐。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我做了十分充足的练习,我佩服我自己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做什么练习都百分百会,至于别的同学一窍不通的题目,我都明白的烂若披掌,明天的考试,我也十分相信我自己的实力,让老师、同学的对我刮目相看!

锻炼也是一种快乐。每天早上7点,是我阳光活力的黄金时间,也是我一刻又一刻的快乐时光,每当这一时刻到来,我都不顾一切,奔向体育场,在那里开开心心的锻炼身体,因为锻炼是一种快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苦,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游戏,可以把它想象成在大西洋里面遨游,每当锻炼时,我都很快乐。

上一篇:五四爱国运动说课课件下一篇:五月的雨淋湿了心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