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2024-06-28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共8篇)

篇1: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服装品牌策划》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服装与形象设计 开课部门:艺术与设计学院

总学时:36学时

一、课程性质

服装品牌策划课程是专门面向服装设计、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拓展和延伸模块。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服装品牌运作的基础知识,掌握服装品牌策划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较敏锐地掌握当前服装市场的动向和未来趋势。能熟练运用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基本掌握针对品牌服装的定位进行有效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

1、职业技能目标:服装品牌策划课程是为服装企业提供具有的服装设计和服装品牌策划能力的专业设计人员。

2、知识目标:课程围绕品牌市场调研、品牌定位(CI/VI设计、品牌风格策划、品牌战略策划、品牌形象策划)、品牌空间设计、品牌产品设计等细分项目展开,采用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积极推动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服装品牌策划课程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同行和学生的高度评价。符合优质课程标准。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品牌分析与诊断、校企合作、轮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提升设计与企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现代设计意识。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资格证书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基础理论够用,着重于实际为原则,通过分析设计师、服装陈列设计师、平面设计师、总监助理、服装客户经理、拓展助理、服装买手等岗位职业虚拟活动,制定服装品牌策划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下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在教学模式上,学院教师重视学生设计市场意识的培养,服装设计的实用性、市场性一直贯穿这门课程教学的始终,积极倡导、实施现场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四、先修课程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服装史》服装设计课程的基础知识,《时装画技法》培养学生服装设计表达能力; 服装史

本课程是服装设专业的必修课。它是服装专业的理论课,在为专业打下一定理论基础的同时也为设计实践提供服装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借鉴,为创意设计积累素材。课程以通史体例,主要讲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明清直至20世纪后半叶的主要服装特征,在源远流长的服装历史中提炼精髓,勾画出中国服装的历史脉络。

基本内容和要求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刻领会服装与社会背景、民族文化、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的关系,旨在使学生“古为今用”,在具备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运用到服装设计实践中去,从而将设计理念赋予更具精神实质的文化内涵,提高设计实力与水平。

服装效果图技法

时装效果图课程是服装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本课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表现服装专业各类款式设计的效果风格奠定必要的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绘画效果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其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服装画对服装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效果图的概念、理论知识;使学生全面掌握服装画的表现方法和技术,通过绘画效果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体和服装的关系和构成的各类形式,并以多样性的手法表现较写实款式的实用性与欣赏夸张型的美感以及表现附丽的服装饰物质感,充分掌握服装画的基本技能。基本内容和要求要求:

1、了解现代服装画对服装设计的重要作用和效果图的概念、理论知识。

2、掌握服装画的表现方法和技术。

3、了解人体和服装的关系和构成的各类形式,并以多样性的手法表现较写实款式的实用性与欣赏夸张型的美感以及表现附丽的服装饰物质感。

4、掌握服装画的基本技能。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毕业设计》,本课程的开设为毕业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本内容和要求:

1、品牌分析;

2、服装品牌评估;

3、服装品牌定位,服装品牌规划,品牌核心价值;

4、品牌知名度打造及品牌满意度提升,品牌整合传播组合;

5、了解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的流程;

6、品牌忠诚度培育;

7、品牌保护与危机管理。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掌握服装品牌策划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服装品牌策划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熟练掌握手绘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较敏锐地掌握当前服装市场的动向和未来趋势。掌握基本针对品牌服装的定位进行有效的设计

流程式工作过程图例:(下图)品牌定位

竞争对手研究

市场调研

品牌策划

产品研发

品牌推广

品牌收益 教学思路

市场调研贯穿在课程的每个阶段,教师在现场进行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用实例向学生讲授服装品牌运作的流程与规律。同时,实训任务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市场调研之后,学生需要分组联系厂家,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并有针对性的设计问卷调查的内容,在店内或闹市区进行目标顾客调查与访谈,收集相应的图片、文字资料,并汇编成册。调查报告的撰写要经过三次方案的陈述、修改才最终成稿。在方案的陈述过程当中,每组派二名代表进行方案的陈述,陈述完毕后,由同学提参考性的意见,教师总结归纳、提出改进方案。通过这样一种新的模式,锻炼了学生的对外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项目一:(项目名称:服装品牌企划及品牌形象设计方案设计)

(一)参考课时:

4学时;其中理论

2学时;实践

2学时。

(二)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完成服装品牌企划方案及品牌形象设计初稿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技能要求:

市场调查能力,掌握调查的方法与手段,密切关注流行资讯动态,锻炼学生对市场动态的分析能力。

2、知识要求:

品牌服装设计的整合能力; 的设计想象力和创作精神; 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3、实践内容: 服装品牌企划的内容; 品牌形象设计的方法; 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的流程。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的流程 ★难点

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的流程

(四)教学活动设计:

分组收集品牌策划及品牌形象的资料→分组向教师反映资料收集情况→分组讨论形成品牌企划方案及品牌形象设计初稿。

3、教学手段概述:

现场教学、角色模拟、小组讨论、小组设计。

(五)考核标准:

1、定位准确、新颖,符合特定品牌风格。

2、设计方案具独特创意,计划安排合理。

3、产品风格与调查品牌风格具有延续性,设计具有市场操作性。

4、色彩符合季节要求、面料规划合理。

项目二:(项目名称:市场调研)

(一)参考课时:

6学时;其中理论

2学时;实践 4学时。

(二)学习目标:

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品牌策划的基本涵义,及其运作规律及流程,掌握市场调查、品牌企划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通过模拟策划全新品牌的实训,了解企业运作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技能要求:

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掌握调查的方法与手段,密切关注流行资讯动态,锻炼学生对市场动态的分析能力。

2、知识要求:

掌握市场调查的目的与方法、要求; 掌握市场调查报告编写的格式与方法、品牌诊断的分析方法; 了解服装品牌企划的内容;掌握品牌形象设计的方法;了解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的流程; 掌握品牌服装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了解品牌加盟的步骤与要求。

3、实践内容:

(1)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服装品牌的卖场形象、产品的色系、价格、材质、销售手段等,掌握市场流行动态。

(2)通过品牌诊断分析,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找出品牌存在的问题。

(3)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编写的格式与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了解市场调研的目的、原则; 了解市场调查的目的与方法、要求; 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编写的格式与方法。★难点

市场调研的内容

(四)教学活动设计:

设置问题并提问→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服装市场调研的内容与要求,方法及其步骤的理论知识→作业布置→案例欣赏与讲解→小结

3、教学手段概述:

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

(五)考核标准:

授课内容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实操表现打分。

六、实施建议

1、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

重点培养学生对市场的了解以及对市场资讯的分析能力。

2、授课方式的改革

加强现场教学,分组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进行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验设备方面的改革

为了使讲授、演示、练习有机结合,应采用设备齐全的专业教室上课。

(一)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在分组进行品牌服装的设计与企划阶段,小组成员模拟公司设计部的组织架构,设立相应的岗位,如设计总监、设计主管、设计师、设计助理等职位,并根据职位来进行阶段性工作的分配,在阶段性工作完成后,进行轮岗调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行二个不同职位的实训。在此实训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针对图片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的特点,鼓励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录相等进行课堂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信息量,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本课程的教学已经全程实现了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在项目导向工作室中,教师不仅应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学生也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方案的陈述,课程实训也全程实现了电脑操作及无纸化教学。

(二)教学评价:

在服装品牌的企划阶段,教师将企业里的真实的设计项目引入教学中,将真实的工作任务与实训作业合二为一,教师将产品开发的项目带入课程,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服装的设计与企划工作。整个设计过程的安排与掌控,都与知名企业的企划部、设计部的实际工作流程、工作方式一致。让学生了解企业开发的流程,很好的将前续课程所涉及的到内容整合在了一起。在评分的过程当中,以企业技术总监、学校老师双方评价为主。通过这种形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的学习情况: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性,对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全程去感受和参与课程的学习。具体方法:

1.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2.构建知识的整体联系与整体结构。3.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性,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解答和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两种。

考核分类

考核方式

过程

考核

课堂理论测试

以分组竞赛、课堂提问、个人笔试为主

实训技能测试

以检查作业为主

综合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笔试

技能考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使用教材:

《服装品牌设计》

邵献伟

化学工业出版社

2、实训指导手册、参考书: 指导书

(1)[庄立新.成衣品牌与商品企划[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2)[庄立新.成衣产品设计[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3)[庄立新/胡蕾.服装设计[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4)[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主要参考资料

(1)http://可以下载课程所需的实例

(2)http://www.eeff.net可以下截所需要的资讯

3、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软件:

CORELDRAW软件,PHOTOSHOP软件(电脑机房),POWERPOINT软件。

4、教学设备、实验(训)室利用: 多媒体教学,投影仪

5、校外实训(习)基地利用等方面)

需要去商业卖场实际考察参观考察,以及和服装企业合作。

七、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1、本课程授课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双师型”素质,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或学位,助教或以上职称,一年以上讲台实践教学经验。

执笔:李琳琳

审阅:廖 灿

审定:李志红

二00八年八月十日

篇2: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比赛时间:12月份

奖项设置:

结构制图比赛的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

评委名单:

篇3:非标准化服装中的结构设计与运用

关键词:非标准化结构线,非标准化版型,个性化,自由形态

一、概念导入

(一) 非标准化服装的定义

在服装发展体系中, 我们把结构线符合标准颈围线、前后前后中心线, 肩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 公主线分割、侧缝线, 造型符合人体工程学制作工艺适合批量生产的实用类服装称为标准化服装, 而结构线分割、造型设计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服装我们统称为非标准化服装。

(二) 非标准化服装的应用范围

在服装发展的漫长历史中, 无论哪个时期都会出现非标准化的服装, 都会在当时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博人眼球, 甚至随着人们接受程度提高, 还会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时尚, 非标准化服装由于其款式的个性化或者材料的特殊性决定, 在任何一个时期都只会出现在小众人群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提高, 人们对服装个性化的追求增加, 对衣着状态的接受程度也越开越高, 服装不仅是着装需求, 更能表达一种生活态度。

二、非标准化服装的造型手法

非标准的的造型手法我们主要以结构设计和廓型设计为主, 在设计中, 实用性和装饰性都占有相当的比重, 必须结合一定的工艺制作技巧才能达到设计目的, 我们根据常规处理手段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 非标准化结构线在服装造型中的运用

非标准化结构线是相对于标准化结构线出现的名词, 从服装出现的漫长历史中, 人们总结出最适合人体结构分割以及省道处理的线条, 基于简洁合理美观的基础上,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方便统一的原则, 确定出颈围线、前后前后中心线, 肩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 公主线分割、侧缝线为标准化的结构线, 除此之外的其他应用类的和装饰类的分割线条和省道转移都称为非标准化结构线。

1.省道的非常规设计

常规的省道设计都是以塑造合体的形态为基本要求, 省道以胸省、腰省、肩省、腋下省等常规需要收余量的部位以突出点为中心向四周发散, 随着人们对设计需求的增加, 在现在的设计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是以省道的形式出现, 但部位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省道的作用不仅是为了达到塑造合体版型的目的, 很多时候是为了达到设计需求的个性化造型, 突出个性设计, 弱化合体形态。

2.结构线自由分割设计

结构线分割中最常见的是纵向和横向的打断设计, 以公主线和三围线为分割的依据, 用结构线的形式转移掉省量部分, 在现在的设计中, 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弧形, 自由形等不规则形态, 此类设计工艺难度较高但欣赏性也比较高。

3.无功能性的装饰分割线设计

这一类的设计主要是出于装饰的考虑, 装饰的风格是以服装中出现线条的分割, 并且分割的线条不含省量, 不用考虑在凸点附近经过, 分割线条的位置自由, 主要是从审美性和个性化方面考量, 分割线不改变服装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 只考虑疏密关系、线条流畅, 块面对比等服装艺术性。

(二) 非标准化造型在服装的具体运用

1.服装廓型的自由形态

自由形态是非标准化服装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态, 服装的标准形态主要包括服装部件完整比例关系正常大小适中等要素, 而服装的自由形态则是指服装的外型轮廓脱离了符合实用性能和大众审美的常规形态的, 服装部件的位置和功能性发生变化, 服装的可穿性和服用性能降低, 比例关系夸张, 服装外型或者部件根据设计要求局部夸大或缩小, 服装的外型没有一个具体可表述的形态特征, 不稳定且变化丰富, 甚至一件衣服可以有多种穿法以满足穿着者的不同喜好和需求。

2.服装廓型的不对称形态

装饰效果的不对称在服装中的运用非常多, 但服装廓型的不对称运用的相对较少, 主要还是因为其变化的特殊性和夸张性不太符合日常穿着, 但其独特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是不可忽视的。

服装廓形的不对称最常见的是前后或左右的长短不对称, 这一次效果能让服装外型有一定的对比关系, 但效果不太强烈, 所以能符合日常实用穿着。廓型的不对称个性化相对突出, 例如左右处理成茧形和直身形对比, 中心偏移的左右合体形和宽松形结合设计等, 一旦采用廓型不对称设计, 效果必然强烈, 极具个性化和时尚型, 驾驭起来也需要相应的配搭和时尚单品, 是很多时尚人士推崇的选择。

3.服装廓型的立体形态

服装廓型的立体形态包括整体廓型的立体造型和细节元素的立体造型, 在日本的立体裁剪的相关研究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此类设计, 用作成衣的设计作品不多, 在川久保玲和三本耀司的设计中都出现过, 这类服装表面具有起伏性和层次感, 制作难度高, 不能批量加工生产, 成品具有软雕塑特质, 欣赏价值高具。

三、结构设计对非标准化服装造型的影响

(一) 结构设计对非标准化服装外型轮廓的影响

针对于服装外型轮廓的特殊需求, 通过结构线的变化, 形成独特的外型设计需求, 一般此类服装的外型轮廓个性化强, 有特殊的版型要求和细节设计, 通过结构线的变化, 形成大廓型的变化或是基本型与特殊细节的结合设计。

(二) 结构设计对非标准化服装内部构造的影响

在不改变服装外部廓型的基础上, 增加或减少服装的结构线设计, 以装饰性为主增加工艺难度, 提升服装品质和附加值为设计宗旨, 在使服装廓型需求达到最高要求的基础上, 使结构线出现极简或者极繁的设计效果, 受众主要针对追求服装极致品质和细节的高消费者, 达到远看廓型简洁, 近看结构线的细节丰富, 提升服装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四、非标准化服装未来的发展趋势

服装的流行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从冗长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总结出来, 服装的流行性会遵循一定的规律, 会有流行元素的反复运用, 但每次出现呈现出来的状态都有很大区别, 融合了当下人们对服装的审美需求, 更突出的是会在面料、工艺制作和版型研究上有很大的突破, 随着科技的发展, 这一特质会越来越受重视, 服装的科技革新与个性化需求相结合才是服装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 对符合个性化需求的非标准化服装的研究会成为服装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针对于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服装的消费者, 这一类服装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此项目是湖北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时尚研究中心支柱项目, 相关的理论数据和审美标准也会成为设计生产的技术支撑, 为服装的量产化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篇4: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解读;课程理念;专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73-04

【作者简介】丛开源,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226011)党政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专业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

课程是使教学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手段,课程研究在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平台,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课程标准具备一般标准的基本特征,但是,课程标准不是硬性的规定或准则,更不是简单的限制,而是课程实践的参照与导向。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数以亿计的初、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制订中等职业教育核心课程标准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服务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为此,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

一、以课程观统领课程标准

(一)贯穿课程理念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学习者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一切经验或体验。由此可以看出,关注学生在获得经验中的体会和强调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发展是新课程观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以新课程观核心理念为主线,体现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的课程价值。以“服装造型设计基础”课程为例:“课程设计思路”回答了“创设活动的依据”,“课程目标”回答了“活动效果的预设”,“课程内容与要求”回答了“获得经验的媒介”,“实施建议”回答了“获取经验的方式和手段”,系统架构了学生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这种在“做中学、做中教”过程中关注学生与教师在经验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也要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更多的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者。在互动、碰撞、交融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不断修正思想观点和行为。[1]

(二)突出职业能力

将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被称为职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是指“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指“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优质就业作为落脚点”。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强调要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着力点。

专业能力(知识应用)、人格能力(行为方式)和社会能力(价值观念)构成职业能力的三个维度。可以这样认为: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引导学生以合理的行为方式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建立知识与任务(给定的任务、重组的任务、未来的任务)的联系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比如: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为“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能依据制图规定和方法步骤进行一般式样服装结构制图,形成要素整合、观察比较、解析评判等基本职业素养”,它整体综述,高度概括了专业能力的特征和要求,以及知识与任务联系的方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1.掌握结构设计原理与规律,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树立科学、系统的结构设计理念。2.理解人体结构与服装的关系,能感知二维形态与三维形态空间转换关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借鉴服装典型品种流行款式结构变化和板型特点。3.具备识读理解任务单和一般式样服装款式图结构特征的能力,能运用平面结构设计的原理、方法和规律进行一般式样服装结构制图和用料核算及排料。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节约、环保意识。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勤于观察、敏于发现的求实精神。这种分点描述指明了知识与行动的内在关系,呈现了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传递了应该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来获取、应用并检验知识。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基于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提出的,从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培养能力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入手,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学习领域,对建立知识与任务的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为例(如表1所示):

表1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教学

单元内容及要求参考

学时衬衫结构设计略略略连衣裙结构设计 连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1.具备根据文字描述,绘制连腰型连衣裙平面款式图的能力

2.认识连腰型连衣裙构成的原理和因素

3.能运用原型法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依据人体和款式特征,结合给定的规格和要求,完成合体连腰型连衣裙结构制图

4.掌握连腰型连衣裙的放缝、用料核算与排料的依据和方法

5.能运用原理和规律,初步进行连腰型连衣裙结构分割变化设计

6.具有把流行元素运用于连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的能力8接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1.具备根据文字描述,绘制接腰型连衣裙平面款式图的能力

2.认识接腰型连衣裙构成的原理和因素

3.能运用原型法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依据人体和款式特征,完成接腰型连衣裙规格设置与结构制图

4.掌握接腰型连衣裙的放缝、用料核算与排料的依据和方法

5.能运用原理和规律,初步进行接腰型连衣裙结构分割变化设计

6.具有把流行元素运用于接腰型连衣裙结构设计的能力8]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与要求”以服装结构制图的依据、规定和方法为先导,以制图要素间的依存与衔接关系为主线,围绕服装结构制图原理、规律的应用设计教学任务(模块与单元),以职业领域工作内容的实施程序来列举技能与知识要求。在体现任务内容对接职业标准的同时,内容与要求既指明了创设工作情境的方法,又反映了知识与给定的任务、知识与重组的任务、知识与未来的任务之间的联系途径。

二、以新理念引领课程标准

(一)德育放在首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同时,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坚持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之一。以职业情感的培养为切入点,强调把职业岗位所需的情感态度、品质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活动中,实现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统筹推进(如图1所示)。

(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关于“以学生为本”的描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二是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的“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核心。“就业创业能力”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职业适应能力,表现为能熟练运用技术(技巧)和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第二是职业综合能力,表现为拥有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通过科学决策能综合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创造新事物并产生成效。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突出了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和感悟过程中了解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感知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并举,倡导教师要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满足学习需要,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是关键。“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职业发展能力,表现为任务组织、优化和一定的职业迁移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第二是终身学习能力,表现为对工作的反思、未来的思考,形成自我规划、设计任务并寻找适合自己学习机会的良好习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在对总体框架设计时预设了两个空间,即:在保证基本规定的同时,给予学生探索的更大空间;在确保课程目标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两个空间的预设起到了三个“有利于”的作用。一是有利于处理好知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愿望的关系;二是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职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拓展性;三是有利于营造民主、开放、共享的教学氛围。

三、从专业特点出发体现课程特质

(一)展现专业特点

在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归属于文化艺术类。

“设计”是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设计属于艺术的范畴。“工艺”是指劳动者利用各类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使之成为成品的方法与过程,工艺包含科学和技术。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融合艺术与技术双重属性,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的多学科性是其表现特征之一。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的制订,必须结合专业特点,深入分析交叉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和加强技术与艺术的对话为突破点。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很好地把握了“艺术融入技术、技术凸显艺术”这条主线。该课程标准把情感性、物质性、人文性、生活性、创造性与实践性等进行整合和包容,倡导学生在多种学科要素交织与交融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在不断发现和创造活动中提升职业素养,科学地勾画并理顺了技术基础与审美表现、工程技术和美学艺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的关系。

(二)反映课程特质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程标准,不仅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而且要从课程的角度深刻反映内在特质,唯有如此,才能正确体现对教学活动的规定性与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服装造型设计基础”和“服装设计辅助软件应用”等课程,具备视觉性和艺术性特质,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强调观察、感知和表达。课程特质表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是前提,合理表达物质形态是根本。因此,课程必须正确处理好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在尊重艺术价值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要以形式原理和形式法则为依据,直观精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和理念,围绕视觉经验、视觉感受、视觉表达来设计教学活动。

“服装结构设计基础”和“服装生产基础工艺”等课程,具备技术性和艺术性特质,以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物与物的关系,体现工程技术的美学艺术,实现功能与审美的和谐统一。显而易见,科学技术与艺术形式紧密有效结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在遵循“技术设计赋予艺术设计以内容、艺术设计赋予技术设计以形式”的同时,重点围绕“技术合理性的验证、形态美观性的审视”“技术手段方法与服装风格特点的依存关系”以及“传达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来设计教学活动。

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要尽可能地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课程开发者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生产、关注现实社会,使课程与现实紧密联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

21世纪初我国的基础教育展开的全国性的课程改革运动,由教学大纲转向了课程标准,由此,也牵动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热潮。进入21世纪,江苏省率先启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开发于2015年被纳入江苏职业教育重点工作。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系比较复杂,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贯通的探索过程中,要主动适应现代企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5: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随到随学,课程进度独立,不限制课时,就业为止

学时:全日制4-5个月业余制5-6个月

上课时间:早上9:00-12:00 下午14:30-17:30 晚上18:30-21:30

第一阶段 美术素养

1.素描概念,素描表现形,点、线、面特征、色彩规律、色彩理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目的:通过写生,学习构图、比例、透视、明暗、空间等基本造型元素,提高美术素养,审美能力,为手绘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服装色彩:服装色彩的特征、对比、调和、分割与调整、单色、多色服装色彩搭配、色彩美感 ;四季色彩基础理论、个人风格与服饰风格的搭配关系、服饰款式风格搭配法则、流行色的概念与规律、流行趋势分析、流行色的运用。

3.服装与图案:服装设计图案的基本规律、图案造型设计、图案临摹、二方连续设计、四方连续设计、构成;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在服装、服饰品中的运用、成花工艺(绣花、珠片、扎蜡染、着旧等)。

第二阶段 构成基础

平面构成:学习习近平面构成原理,设计构成概述与发展,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是研究物体的空间结构的空间存在形成及构成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线、面、体的基本特征和组合规律,了解立体在空间构成中的无限可能性,提高学员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 软件操作

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

软件操作与运用、特效滤镜的运用、面料设计、款式图。专业服装电脑设计的功能介绍、专业软件的操作运用、服装款式构成、款式设计

第三阶段 专业课程

1、服装材料学

2、服装效果图技法

3、电脑时装设计表现

4、服装CAD5、服饰手工艺制作

6、服饰风格搭配

7、服装创意设计学

8、服装裁剪

9、立体裁剪与高级时装

篇6: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服装立体构成设计 英文名称 Clothing dimensional cutting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适用专业:服装化妆专业(本科)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6学期(本科)

总 学 时:102 其中讲授学时:34 实践学时:68 计划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制作与工艺 讲授语言:汉语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70%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建立在人体学、服装结构设计学、服装工艺学、造型设计和服装材料学的基础上,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服装和人体的构成概念,了解服装立体裁剪原理,并能根据人体,运用面料在人台上直接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设计、裁剪制作,启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掌握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技能。

三、推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 材:

《服装立体裁剪》

邹平吴小兵编著

东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立体裁剪教程》

王旭、赵憬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美国经典立体裁剪》

庞绮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立体裁剪实训教材》

刘锋等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四、课时内容与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立体裁剪概述(讲授2学时)理论:1.立体裁剪简介 2.立体裁剪的用具和材料

3.立体裁剪的准备

第二章:立体裁剪原理和技巧(讲授4学时,实操8学时)理论:1.立体裁剪的技术原理

2.立体裁剪的操作程序及表现方法

第三章: 立体裁剪基础(讲授6学时,实操12学时)理论:1.基础线的设置与作用

2.紧身衣的制作 3.手臂的制作

练习:1.基础线标记训练

2.手臂制作训练 3.人台体型补正训练 4.紧身衣制作训练

第四章 : 衣身立体裁剪(讲授6学时,实操12学时)理论:1.衣身基本型

2.省的设计与应用 3.分割线的设计与应用 4.褶裥的设计与应用

练习:1.原型立体裁剪训练

2.人字省、Y字省立体裁剪实训 3.分割线立体裁剪训练 4.褶裥立体裁剪训练

第五章 : 部件立体裁剪(讲授6学时,实操12学时)理论:1.衣领的立体裁剪

2.衣袖的立体裁剪 3.装饰物的立体裁剪

练习:1.衣领的立体裁剪训练

2.衣袖的立体裁剪训练

3.装饰物的立体裁剪灵感启示练习

第六章 :立体裁剪的肌理设计方法(讲授6学时,实操12学时)理论:1.服装立体裁剪技法(抽缩法、编织法、缠绕法、堆积法)

2.整装设计与工艺

练习:1.细节肌理设计灵感启示练习

2.婚礼服立体裁剪训练

第七章 : 代表性服装立体裁剪(讲授4学时,实操12学时)理论:1.生活类服装的立体裁剪

2.艺术类服装的立体裁剪

练习:1.垂浪领女套装的立体裁剪训练

2.晚礼服的立体裁剪训练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1、考核形式: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相结合

2、评分办法: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察学习态度、课堂发言、讨论、作业等方面),期末考查占70%。

六、编制与审核

编 制 人:吴啸峰

编制时间:2009年9月10日 教研室审议:

篇7: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服装设计学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们理论与技能兼备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各门学科的综合反映,也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从理论上搞清服装设计的涵义与特性,同时从理论上,特别是技能上掌握服装构成的造型要素、形式美的法则、服装造型与结构线设计的基本原理、服装设计的创作思维方法、服装的面料材质与色彩、服装样衣与服装信息,并能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出符合形式美法则、款式新颖的服装。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服装设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技能,结合前期各门课程所学知识,既能设计市场实用性的服装,也能根据时代服装流行趋势设计款式新颖、具有个性的各类时装。

二、教材、教材结构与教学重点

本课程教材为《服装设计学》,郑健等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服装设计学》分基础和设计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部分,含第一章至第六章;第二部分为设计部分,含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教学重点章节为三、四、五、七、八、九章。

三、课程内容

绪论

第一章 服装设计概述 第一节 服装的涵义

服装的概念:服装的起源与功能;我国服装的历史与现状。第二节 服装的分类

根据服装的起源历史分类;根据服装的基本形态分类;根据服装的穿着组合、用途、面料、制作工艺分类及其它分类。第三节 服装设计的特性

服装设计的目的;服装设计的特性。第二章 服装构成的造型要素和形式法则

第一节 服装构成的造型要素

点;线;面;体。第二节 服装构成的形式法则

比例;平衡;旋律;视错;强调。第三章 服装的造型与结构设计 第一节 服装外形线的设计

服装外形线的特性;决定外形线变化的主要部分。第二节 服装结构线的设计

服装结构线的特性;结构线的种类。第三节 领、袖设计

衣领构成,肩袖造型。第四节 零部件设计

第四章 口袋设计的创作思维方法 第一节 服装设计的构思

构思的方法;构思的过程。第二节 服装设计的风格

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个人风格。第三节 服装设计图

服装设计图的作用;服装设计图的内容,服装设计图的绘画方法。第五章 服装面料的材质与色彩 第一书 服装面料的材质 服装面料的材质:面料材质与服装造型。第二节 服装面料的色彩

色彩与面料材质;色彩与面料图案。第六章 服装样衣与服装信息 第一节 样衣的产生与实际意义

样衣在与工业样衣;样衣的工作分析。第二节 服装设计的标准化

技术标准;号型标准;款式标准;艺术标准。第三节 现代化的成衣设计

服装款式设计、配色系统;自动推档排料系统;电脑自动裁剪系统。第四节 服装信息的分析与收集

服装信息的综合分析;服装信息的收集 第五节 服装流行及预测

服装流行的含义及发生;服装流行的规律及服装流行的预测和推广。第七章 童装设计

第一节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

童装分类;童装的设计。第八章 男装设计

第一节 男性人体结构与比例

男性人体比例;男性人体结构的特点。第二节 男装分类 正式礼服;半正式礼服、日常服。第三节 衬衫设计

男衬衫的种类;男衬衫的设计。第四节 裤子设计

裤子的种类;裤子的设计。第五节 茄克衫设计

茄克衫的种类;茄克衫的设计。第六节 西装设计

西装的分类;西装的设计;西装的创新设计与发展趋向。第九章 女装设计。

第一节 女性人体结构与比例

女性人体比例;女性人体结构的特点。第二节 女装分类

按服装形态分类;按服装用途分类。第三节 日常生活服设计

连衣裙;衬衫;裙;套装。第四节 运动服、休闲服设计

运动服;休闲服。第五节 内衣设计

贴身内衣、补整内衣;装饰内衣。第六节 艺术性时装设计 艺术性时装的主题形式;艺术性时装的风格。第七节 晚礼服设计

晚礼服发展历史概述;晚礼服设计。第十章 裘皮服装 第一节 裘皮种类与工艺

裘皮的种类;裘皮服装的缝制工艺。第二节 裘皮服装设计

裘皮服装的设计特点;裘皮服装设计的几种类型。第十一章 针织服装

第一节 针织面料及其服装分类

针织面料的特点;针织服装的分类。第二节 针织服装设计

轮廓造型;衣边修饰;饰件添加;织法变化;异料镶拼;套装组合;工艺制约。第十二章 特种功能服装 第一节 特种功能服装的类型。

防尘服;防火服;防毒服;避弹服;迷彩服;潜水服;飞行服;宇航服。第二节 特种功能服装的应用设计

突出机能性;服装基本形式;服装色彩设计与时装潮流的关系。附录世界主要时装大师概况

四、教学建议 1. 由于本课程教材内容量有限,各教学班老师应根据大纲要求,对教学所涉及的重点章节在内容的精度、深度与广度上予以充实、加强。并且应让学生坚持作一定数量的实作设计训练。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资料收集与市场考查,丰富知识,开拓眼界,打开服装设计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出优秀的作品。2. 教师在讲授中除多出示一些优秀作品外,有条件的教学班应提供一些相关录相资料配合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参观服装工厂,考查服装市场,收集服装信息与资料以拓开学生的视野,增加与丰富其知识面,有利于学生进行服装设计。教学中,原则上遵循大纲教材的进度安排,但也可根据各教学班的具体情况对教材章节先后顺序作适度调整。

五、考试内容:

篇8: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标准

关键词:服装设计,课程,改革教学

服装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 融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一体, 从设计思维的萌芽到服装结构的制定, 再到缝制加工后流通市场继而被消费者接纳, 这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在当前的服装教学中, 国内大部分中职服装专业课程之间的设置是独立的, 各门课程建立分水岭、独自为政, 导致学生学习内容不系统, 难以将课程之间知识内容进行转换、互通。比如服装设计课程中学生只重视作品的艺术表现, 强调灵感的来广东肇庆●文丽

源, 而作品的实用功能和构思表述却显空白, 忽略内涵设计服装无法实现;有些学生结构制图非常工整, 但审美能力则一塌糊涂。这种课程的独立教学现状和学生偏科现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能否通过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来减轻这种状况, 是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理清服装专题设计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服装专题设计课是服装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该课程知识点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学科知识有密切关联, 这就要求服装设计人员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美学修养。对于服装专题设计的初级阶段也就是服装款式设计或服装效果设计;在设计的初始, 由于灵感的触发设计师的头脑会有由某一花色或材质的面料所形成的一定样式的服装, 甚至连同人体的整体着装形象, 并以效果图的方式进行记录。但设计的具体实现以及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必须到结构设计图中去验证。服装结构设计图是将款式设计具体化、精确化和数据化的工作, 它是将设计师头脑中形成的形象进行一次立体转平面的成型过程, 将虚构的设想用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来绘制。服装工艺则是将二维图形转化为服装裁片, 通过制作后穿着在模特身上再一次进行三维立体的展现。由此可见, 有了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才能使服装设计的方案得以实现。服装设计把握的是服装的宏观效果, 而结构设计把握的是服装的具体关系。前者是艺术的, 审美的呈现, 后两者则是科学性与技术性的体现;设计是灵魂, 结构是关键, 在教学中都不可偏废。

二、多方位着手服装专题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1) 改革教学内容。本课程在笔者学校只开设一个学期, 每周4课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依赖教材, 按照教材编写的章节, 每一或两周讲解一个专题, 学生则主要以收集资料进行修改或创新效果图设计为主。当前市面上服装专题设计教材很多, 内容主要以创意设计和成衣设计两大类为主, 不过每一个内容牵涉的章节很多, 学生学习以后收效较少。考虑到学生学习效果、结构和工艺课程所授内容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等,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采用以教材为参考, 精简教学内容形成项目。在专题设计课程教学中选择以女装设计和研制为主, 将课程分为5个项目:创意设计———礼服, 成衣设计———职业休闲装、生活装、运动休闲装、牛仔装, 通过重新编选教学内容力求与结构、工艺教学同步。

(2) 改革教学目标。精简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代表性, 每次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清晰知道, 本次教学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是什么, 并确定一个详细的教学目标。对于中职学生的教学目标确立应该不单纯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更应该有别于大学的设计性思维培养, 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主, 包括企业非常看重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力, 以及让学生在每一个内容的学习中同时获取系统的专业技能, 真正体会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否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在获取设计专业技能同时增进结构和工艺的技能,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过程中, 往往依照教学惯性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讲授, 封闭式地开展练习。简单生硬的教学环节, 无法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专业知识, 甚至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养成生搬硬套、按部就班的习惯, 在真正生产第一线的实践操作中反而束手无策, 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两个环节的对接。借鉴德国的专业教学法,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 笔者采用项目教学法, 将课程的每一个内容定为一个项目, 每个项目从搜索资料———确定构思———分组设计———绘制纸样———裁剪面料——缝合裁片———展示作品整个环节完成。在每个项目中, 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 也通过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 帮助学生进行了一次设计、结构、工艺课程知识的转换联系, 明确自己所设计的作品可以转化为真实的成品, 而增强自信。为了使每一个项目发挥学习的最大效率, 在各个教学环节笔者又进行了如下新的尝试。

(1) 多形式分组。在教学环节, 笔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分组要考虑许多综合的因素, 如学生的专业成绩, 男女学生的比例, 学生的性格差异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每一个项目都要进行一次新的分组, 分组采用抽签分组、自由组合、教师搭配组合等不同的形式。多形式的组合既可满足学生自我组合的愿望, 又可以达到教师预期的合理搭配效果, 可使学生不感枯燥, 充满新鲜和趣味感, 增强专业学习兴趣。

(2) 企业角色的承担。每个项目小组由4~6人组成, 按照企业的要求, 每个小组成员确定一个主要的角色, 如设计部、纸样部、车间部、质检部、展销部。在小组合作中, 当轮到某个环节的时候, 该成员负担主要指挥和协调作用, 这样可以避免个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逃避、偷懒的现象产生, 也可通过该形式培养每个学生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

(3) 不同专业任务类型的承担。小组确定之后, 教师布置项目任务。第一次任务, 一般由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分类方法, 各小组通过自选和抽签确定不同的任务进行完成。如设计生活装, 可以选择从风格来分类, 不同小组设计不同风格的服装。而后期的每一次项目任务, 则先由各小组找出不同类型, 再组合任务类型, 进行交换任务的方式, 完成项目。这样每次项目可以设计和研制不同或多种服装类型, 最后通过每一小组的汇报, 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则可以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4) 缩比例制版、手缝工艺的成品制作。专题设计课程虽然要考虑设计与结构、工艺的联系, 但又不能以结构和工艺为主, 否则就违背了课程的主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利用缩比例的方式, 让学生将设计的作品用缩小的比例、制版, 并用手缝的方式制作出成品。这样既不和工艺课程、实训场所冲突, 也可快速看到设计的效果, 使学生清晰了解制作后的成品和设计出入在哪里, 并能及时修改设计作品和服装成品。

(5) 重视评价过程, 收获学习成果。制作的过程教师必须不断参与, 并及时为学生提供建议和帮助, 这也要求设计课程教师全面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学生成品完成之后, 要求利用多媒体或海报的形式, 让各小组展销部负责人对本小组的作品进行汇报, 主要讲述运用了哪些专业知识, 遇到了哪些问题, 如何进行解决, 哪些问题解决的不是很完善等。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各小组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其他小组可以从该小组的汇报中学到本小组没有学到的知识, 这个过程时间一定要给予充分。同时通过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互评方式, 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果, 并提炼总结课程重点专业知识。

服装专业的教学, 无论是服装款式设计, 还是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 如果各门课程完全独立教学, 将会使学习缺乏知识的系统性, 也会使学生就业出现局限性, 学生一旦走入工作岗位将无所适从。同时教学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要求,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带着狭隘的职业技能走向社会而适应不了社会。对于现代教学, 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多方面发展学生, 这样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才有韧劲和后劲, 也将不会面临结构性的失业。

参考文献

[1]周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技师学报, 2001 (1) .

上一篇: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下一篇:小学黑板报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