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

2024-07-2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精选6篇)

篇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 C.以调整结构为重点 D.以节约资源为重点

2、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表明()

A.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中国共产党履行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C.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这表明()

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继承了我们党关于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提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①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②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③会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④会带来煤、电、油、运供应紧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建设和发展,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矛盾具有特殊性

6、下列选项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是()A.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科教兴国

B.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发展

D.发展战略

8、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速度至关重要

B.以人为本

C.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9、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实现可持续发展 10、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A.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B.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C.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D.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五个统筹

13、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也就是要()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4、经济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其实质是()A.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5、为了纠正当前对GDP的片面追求,我国政府将调整财政转移投向切实关注和解决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这表明()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 B.以上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积极财政政策 C.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制约财政收人 D.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6、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

①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②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③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7、与循环经济不同的是,以往我们是“以资源换增长”,这种做法()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8、从实现我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来看,我们正面临()A.由总体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 B.由部分达到小康向整体达到小康转变 C.由部分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 D.由总体达到小康向建设全面小康转变

19、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标志()A.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B.扭转城乡之间差距拉大的趋势 C.农村实现小康社会 D.全民实现小康社会

20、不全面的突出表现就是()A.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B.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C.城乡发展不平衡 D.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二、多项选择题: 1、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A.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B.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C.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D.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树立全面的发展观

B.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C.树立协调的发展观 D.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3、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有()A.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描述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C.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4、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提高()A.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C.党的法律意识 D.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A.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 B.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 D.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

6、下列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的保证()

A.政治路线保证:始终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B.社会环境保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体制机制保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D.组织领导保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8、胡锦涛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做到“四个准确认识”()A.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 B.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准确认识我们经过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D.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机遇

9、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重大转变()

A.从实现我国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来看,我们正面临由总体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转变

B.从工业化的水平看,正面临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转变 C.从国家的经济实力来看,正面临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D.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面临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0、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A.总量大

B.产量大 C.质量不高

D.发展水平不高

三、判断题:

1、近些年我国的国力、财力有了很大发展,追求世界之最是有资本的。()

2、效率与公平无法协调,我们必须作出取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尊重经济规律就是要尊重价值规律。()

4、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就是指尊重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

5、利用自然,人类对自然要因势利导,不能对抗或者违背客观规律。()

6、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

7、“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这是科学发展观最主要的精神实质。()

8、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到收尾阶段。()

9、十五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CDCC 6-10 CCCBC 11-15 CABBA 16-20 CCABD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

3、ABCD

4、AD

5、ABC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篇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

着力推进临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精 神实质,增强科学发展理念,增创科学发展优势,促进经济社会转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临渭区作为欠发达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始终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在推进快速发展中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一、聚力园区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临渭区而言,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才能为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基础。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和项目带动战略,把渭北产业园作为全区发展之本、振兴之基,坚持举全区之力予以推进。目前园区建成区近5平方公里,入驻仑、ll,达75户,总投资44.38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雨润、路易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天诚药业、恒盛诺德为龙头的医药化工和以国德电气、泓利钢管为龙头的机械电子三大产业集群。渭北产业 园已迅速发展成为临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孵化器。

今年4月份和7月份,市委、市政府先局l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 型工业化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让进程的决定》,为渭北 产业园发展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指明了新酌发展方向,也为加快园 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今后几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决 定》精神,以建设渭北新区为目标,继续加快渭北产业园建设。一是借鉴外地经验,积极实施行政服务中心北迁,引导中心城市发展方向,促进城市建设热点转移,着力吸引各类缝产要素向园区集中,提高园区的经济融合能力,提升园区地气,聚集园区人气,激活园区商气。二是按照建设新市区的要求,超前规划l|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设施,长远谋划沿城区前进路北上,再建一稠!渭河大桥,实现园区与整中心城市对接;并突出市场运作的主体地位,加大区城投公司运作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参与经营园区的力度,带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羲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渭北产业园发展的有力支撑《i。积极聘请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精心做好园区的宣传推介和各类项霉目的策划、包装和争取工 作,加强与东南沿海城市及当地商会的交流。增设驻外招商联络点,经常l生组织小分队选择有意向西移扩产企业叩门招商,迅速膨胀园区企业总量,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四是牢固树立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做靓优质服务品牌,着力打造园区名片。充分发挥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作用,实行客商服务保姆制;发挥园区检查监督中心职能,严格人园检查审批制;继续实行园区环境建设“一票否决制”,下大力气解决乱检查、乱罚款等突出问题;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经过免费培训在园区就业;探索园区城市化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村改居工作和社区管理方式,着力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力争到2020年把渭北产业园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15万人以上、工业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集工业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为一体的新市区,以渭北产业园的快速发展领跑全区经济。

二、突出“一村一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统筹首要的是统筹城乡发展。临渭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乎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增收为本、规划先行、尊重民意、基础突破”的思路,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全区农业农村面貌明显改观。特别是“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人的大幅增长,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38元,较2003年的1833元增长43.9%,年均增长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一村一品”先进县(区)。

今后几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增加农民收人为核心,继续围绕“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突出抓好“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大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全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制订阶段目标,明晰发展区域,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在塬区着力抓好核桃、香菇产业,在城郊重点抓好时令蔬菜、苗木花卉和农家乐,在渭北突出抓好时令水果、冬枣、葡萄等产业,建设全市乃至全省知名葡萄、冬枣、核桃、香菇产业基地。二是以建设畜牧大区为目标,按照小区规模养殖和家庭适度规模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坚持把奶牛养殖基地建设作为全区的重点建设项目,继续抓好奶牛产业发展,力争年内全区奶牛存栏突破2.5万头;依托雨润食品工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建设一个万头种猪和47J-头商品猪养殖基地,带动全区生猪存栏达50,出栏90万头。三是继续按照一个特色产业、-个职 能部门包联、一套考核办法、一个或几个乡镇(村)实 施的办法,整合工作力量.集中连片发展。设立100万 元发展奖励扶持基金,全力实施“百村示范、百村推 进”工程,在全区建设ll l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16个推进村,使全区50%村都有主导产业,力争年内建成30个以上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四是进一步 完善和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雨润食品、路 易食品、欧福蛋业、陕富面业等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快 速发展,并依托渭北产业园积极引进带动能力强的农产 品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经济 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建设,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引导龙头企业 和养殖大户发展“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 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延长产品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依托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推进协调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注重阶段性,努力提高经济实力,又要支持长远性,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我区地处渭南中心城市,区位优势突出,中心城市资源潜力巨大,发展服务业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撇卜中心城沛f的区位优势,把拨鬼§城市服务业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来抓,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的占比不惭,已日益成为麟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后几年,我们将继续抢抓中心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的历史机遇,在全力做好城市建设管理的同时,充分挖掘城市资源潜力,按照“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突出项目”的思路,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着力在培育城市产业链上狠下功夫,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以新修编的渭南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城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为基础,按照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组织精心编制城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发展方向和目标,引领城市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着力打造能代表渭南城市形象的服务业品牌。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优化城市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提高城市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运用连锁经营等现代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集团,建设一批上档次的专业市场、专业店、专业街,带动整个城市服务业上水平,着力打造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中心。三是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商业与流通服务、养老托幼、休闲娱乐等社区服务业,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系列化、产业化,探索社区服务中心运作。的民营化、市场化,走“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养事业”的良f生发展之路。四是以盘活城市服务业存量资产为突破口,采取联合开发、整体转计等:疗式,精心策划实施服务业项目,特别是加大项目的策划生成、捂商引资、建设力度,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服务业快涑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实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近年来,我们始终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墩借,一些成效。完善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低保等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扩大了社会保障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1.2%,城乡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政府救济、领导帮扶、社会救助等各种救济救助活动经常开展,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力保障。特别是克服财政困难,较早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了干部教师工资拖欠、落实了公务员津补贴、重新建立了住房公积金等,在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和谐社会建设没有上限。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紧抓省、市实施民生工程的机遇,全力做好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通过项目的实施,着力加强教育、卫生、就业、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三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妥善安置职工为中心,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以确保群众生活水平不下降、长远生计有保障为前提,进行城市拆迁改造,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四是深入开展“平安临渭”创建活动,积极完善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信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促进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为群众生活创造安定团结的环境,为全区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篇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提高各类农机人员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 要求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活跃在农村的农机手, 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 很多都已经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他们懂技术、会操作机械、善于经营, 是新型农民的代表。要在稳步扩大人才队伍数量的同时, 把提高人才素质放在首位, 围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农机化工作的重点, 不断优化农机实用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激励机制, 拓展培养途径, 普及农机化知识、提高农民和农机人员素质, 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优化农机实用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结构, 提升农机实用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应上规模, 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要集中力量进行玉米收获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等重点技术的培训。对农业生产急需的玉米收获机、保护性耕作所需的免耕播种机等新型农机新技术, 应积极宣传引导, 借助现场会、培训班、赶大集等有利时机大造声势, 引导农民了解先进技术的作用, 选择新型农机具, 应用新技术。

二、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的新生事物, 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效益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农机化发展的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机管理部门应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在工商登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等方面尽量为合作社提供优惠和便利, 最大限度地培育、引导和扶持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组织, 发挥他们在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机具中的生力军作用, 推动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

三、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资金的补贴力度和广度, 满足广大农户购机、用机的需求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 深受群众的拥护, 但存在政策的高度一致性和各地需求多样性的矛盾, 而且而且现有补贴资金尚不能满足农民要求。因此, 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和广度, 是广大农户的迫切愿望。在有限资金额度和现有条件下, 要坚持按程序办事, 方便农民, 阳光操作, 取信于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以购机补贴政策为抓手, 采取优先购机、放宽数量等措施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民机手购买和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 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四、农机农艺密切结合, 适应重点推广项目发展的需要

在总结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经验的基础上, 从发展玉米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大局出发, 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农机农艺相互配套适应性研究, 在有利于玉米增产、农业增效的前提下, 因地制宜地调整好套种和直播的种植模式, 按照适应玉米机收的行距, 在“三秋”之前, 扩大宣传面, 确定直播行距以及预留套种行距, 以保证适宜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 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五、加快农业机械化示范工作的实施力度

篇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

改革开放30年来的河南教育工作

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造就了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30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带领全省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我省教育事业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和伟大实践,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归结30年来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可以用“一个确立”“三个转变”“六个跨越”来概括。

1.“一个确立”。即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十年动乱,教育成为重灾区,教育体系严重破坏,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广大教师受到摧残,教育形势异常严峻,教育事业百废待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从我省的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把教育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位置,逐步确立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上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投入上优先保证教育,政策优惠上优先考虑教育逐渐成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仅2007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549.4亿元,较1978年增长139倍。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成了时代的主旋律,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和支持教育的局面已经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提升,教师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2.“三个转变”。即教育体制实现了由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教育发展实现了由注重规模扩张到科学发展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到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的转变。

一是教育体制实现了由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实现了由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向“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变革,在城乡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建立了在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以省辖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形成了中央、省和省辖市三级办学,省和省辖市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的发展格局。教育投入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逐步完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学校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机制初步形成。招生、就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就业制度从所有毕业生“统包统分”的指令性计划分配到学生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模式,改变了人才培养和分配由国家包起来的格局。

二是教育发展实现了由注重规模扩张到科学发展的转变。30年来,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义务教育阶段,从推进“两基”到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高中教育阶段,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严重失衡到目前两种教育的发展大体相当,实施职教攻坚和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在高等教育阶段,从规模的扩张到规模与质量并重,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目前,我省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实现大发展,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民办教育异军突起,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教育发展的数量不足和规模偏小问题,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进入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新阶段,教育发展思路从注重规模、数量发展转向统筹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科学发展。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到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的转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级各类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六个跨越”。即义务教育实现了由“人民办”到“政府办”的跨越;职业教育实现了由薄弱徘徊到集团化快速发展的跨越;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办学主体实现了由单一的政府办学到多元化办学的跨越;教育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普通教育体系到比较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跨越;教育发展推进我省实现了由文盲、半文盲大省到教育大省的跨越。

一是义务教育实现了由“人民办”到“政府办”的跨越。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将“两基”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全力以赴实施“两基”攻坚。2007年12月,我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全省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4%和98.7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下。实现“两基”的过程,也是义务教育投入机制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和投入机制在经历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之后,进入了全面保障的新阶段,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公共财政支撑义务教育的框架初步形成。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跨越。

二是职业教育实现了由薄弱徘徊到集团化快速发展的跨越。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职业教育逐步得到了恢复、调整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从传统的以升学为导向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性转变。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加强重点学校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以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以组建职教集团为突破口,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08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71.75万人,是1978年的18.16倍,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由1978年的4.8%提高到45.32%。30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了614.49万名毕业生。

三是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30年来,我省高等教育从恢复发展到逐步壮大,不断实现新的跨越。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发展到84所,较1978年增加60所,各省辖市均设置了高校,高校布局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逐步适应。全省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15.44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5.02万人,较1978年增长45.8倍。在学研究生达到2.36万人,较1978年的138人增长169.66倍。普通高校校均规模由1978年的892人发展到1.3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0.5%,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

四是办学主体实现了由单一的政府办学到多元化办学的跨越。改革开放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背景和国家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等有关重大政策的引导下,省委、省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扎实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使我省的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8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发展到6149所,在校生239.08万人。民办普通高校发展到11所,本专科在校生20.29万人,占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的16.23%。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到180个,在校生近6万人,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教育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普通教育体系到比较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跨越。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日益提高,均衡发展稳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实现突破性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迅速壮大,毛入学率大幅提高;民办教育异军突起,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整体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在中原大地正逐步成为现实。

六是教育发展推进我省实现了由文盲、半文盲大省到教育大省的跨越。过去,文盲、半文盲占我省人口的一大半。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强力实施义务教育、不断扩大各级各类教育规模、优化教育结构等措施,使全省人口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到2008年,全省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分别达到99.91%、99.1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3%,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由1978年的5人提高到126人。全省教育人口从1978年的1753万增加到2870万,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年提高到8.7年。

改革开放30年,我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办学条件发生巨变,教育资源积累更加雄厚,教育环境逐步优化,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教育惠民政策得到落实,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2009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步伐。关于今年的具体工作,我重点强调以下10个方面。

1.制订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到202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已形成了11个战略专题、35个子课题调研报告,下一步要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和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思考与战略谋划,为制订与完善规划纲要献计献策。

2.深入开展“教育服务年”活动。总的要求是,以这一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职业学校要对返乡农民工、企业休岗和下岗职工积极开展培训服务。高校要主动为经营遭遇困难的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两转两提”,提高工作效率和行政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各地各学校要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结合实际,探索更多的服务途径和方式,以更好的作风、更高的效率、更优的环境、更完善的服务,自觉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3.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扎实推进普通高中课改工作,确保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课改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尤其是在实验设施、教师培训等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总结推广课程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深化中招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综合素质评定办法,建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小学生“曙光”、中学生“晨光”和大学生“华光”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教师配备、辅导员待遇等政策的落实。

4.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做好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继续实施河南省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改造356所农村初中,改扩建100所中心城市中小学,完成53所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继续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均衡配置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力度,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

5.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一是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对涉农专业以及农村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免费。继续开展职业教育强县(市)创建活动。二是突出抓好招生和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作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举措,加大招生宣传力度,落实招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将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增量部分用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针对当前农民工返乡休养的新情况,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职业技能培养培训。县级职教中心要把返乡农民工列为春季招生重点,组织人员深入到返乡农民工集中的村庄,开展专项招生宣传活动。三是推动职业教育攻坚计划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攻坚工作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和任务。推动落实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启动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化、特色化和科学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我省骨干学校与骨干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四是启动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做好《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的落实工作,探索职业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五是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抓好50个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和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公共实训基地。

6.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是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实施郑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省部共建有关工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培育新的国家重点学科,启动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计划,强化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设计划”,充分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学工作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三是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高校科技创新的组织、培育和协调,立项重点支持与新型工业化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应用问题的科学研究。贯彻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成果。四是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围绕今年全省开展的“企业服务年”活动,各高校要切实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为企业提供研发创新、技术咨询和人才支持。加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7.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师德建设。继续通过树标兵、办论坛、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教职工核编工作。三是抓好教师培训。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级完成2000人的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四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特聘教授的引进和管理,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8.切实保障与改善教育公平。一是落实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政策,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等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二是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逐步完善覆盖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三是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高校要着重在就业指导教育、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等方面下工夫,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四是继续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确保招生考试的公平、公正。五是坚持依法治教,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9.强化保障机制建设。一是抓好党的建设。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健全民办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努力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二是抓好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三是抓好工作落实。各地、各校对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要强化责任,实行明确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各项工作要细化、量化,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求发展上,把更多的心思用到求实效上,把更多的劲头用到抓工作上,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求得实效。

10.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要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要确保高校稳定,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感和工作责任感,全面把握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复杂性,科学研判各类有碍稳定问题突发的可能性;建立完善维稳责任制和应急管理体系,把工作做在前头,“防患于未然”;及时排查各类安全稳定隐患,妥善处理各种校内突发公共事件和不稳定事端。

(本文选自蒋笃运同志在2009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

篇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

温泉县地处新疆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西缘,三面环山,隶属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因境内有数处著名的温泉而得名。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约630公里,阿拉山口口岸169公里,霍尔果斯口岸170公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全县总面积58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9.5万亩。总人口7.34万人(少数民族2.93万人,农村人口4.75万人),生活着蒙、汉、哈、维等19个民族。辖两镇、四乡、二场,境内驻有兵团农五师所属87、88两个团场。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县。温泉县被誉为“神山圣水、西域夏都”。气候属大陆性半干旱温凉气候,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3.6摄氏度,具有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山水壮美雄奇,自然景观奇特秀丽,有迤逦秀丽的河谷风光,花秀草茂的米尔其克草原,如诗如画的赛里木湖,壮丽的乃仁撒拉飞瀑等;古文化遗存丰厚,草原文化熠熠生辉。文物古迹现存215处,主要包括古墓葬、岩画、石人、遗址等。著名的文物古迹有罕见的石头城、草原石人、古墓群、木乃伊等;地热资源丰富神奇,是全国惟一以“温泉”命名的县,泉水中含有碘、硫、磷等多种矿物质,水质润滑,水温均在42-61摄氏度之间,能治多种皮肤病,经常淋浴对关节炎、气管炎、高血压、胃病、眼病及妇女不孕等疗效极佳;是“中国北鲵的故乡”,县境有野生动物有5类116种,珍稀动物新疆北鲵(俗称娃娃鱼)在世界上仅分布于我国温泉县和哈萨克斯坦两国边境极度狭窄区域,种群数量处于濒危边缘,已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皮书,成为国际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环境、悠久的历史、自然的造化创造了温泉旅游、避暑的优势。

近年来,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温泉县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2007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亿元、0.77亿元、2.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23.2%、16.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达到2470万元,同比增长57.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99元,增收459元。全县呈现出各项工作势头好、亮点多、重点工作有突破、全县上下人心齐、干劲足的良好形势。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32号文件的第一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县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和困难同在,总体上对发展有利。国家提出加快新疆发展,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步伐,温泉县社会经济总量小,但是发展潜力大,生态旅游、矿产等资源优势较明显。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根据当前发展形势,我县“十一五”后三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32号文件,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农业稳县、畜牧强县、工业富县、生态立县、旅游商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统筹发展,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0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达到8.2亿元,年均增长12%。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4亿元,年均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年均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5%;一、二、三产比重由2005年的45:13:42调整为41:16:4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12万元,年均增长18%批;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99元,年均增加5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7亿元,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10%。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长足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资源环境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及方面抓好落实:

一、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增加农牧民收入,关键是抓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重点是挖潜增效,拓宽增收渠道,为培植长期增收机制打下基础。目前,国家和自治区对农业生产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市场环境也非常有利,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强化“三农”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等一系列重大措施。自治州也对增加农牧民收入提出明确和要求,这为我县加快农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年,我县农牧民人均增收要达到460元以上,这是在全疆、全州加快发展趋势下的一个必然选择,我们必须立足实际,高度重视,扎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加大良种良法普及力度,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从全县当前的实际来看,要实现农民 收入持续增加,必须以质量和效益为主题,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牢固树立“特色就是市场、优质就是效益”的观念,用比较效益的思想来引领农村经济的发展,用单位产出的观念来指导农牧业生产,用“两高一优”的标准来衡量农牧业结构的调整效益,什么产出多,什么效益高,什么有利于农牧民大幅增收,就抓什么,而且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下决心把有特色、有优势、有效益的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经过多年摸索,目前,我县基本形成了适合区域气候特点的作物种植布局,像小麦、玉米、油葵、甜菜等作物已经形成规模种植,并和企业建立了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为种植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围绕这一优势,今年种植业总的指导思想是,把效益最好的作物种在最适宜的土地上,在总体稳定粮、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扩大玉米、甜菜等大宗作物种植面积,通过市场调节,适度发展亚麻、西瓜、马铃薯、酱用番茄、花卉、熏衣草、鹰嘴豆等特色种植。从狠抓干部领种科技示范田、农田标准化作业、农业机械配套使用、品种改良和推广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农机作业、平衡施肥、田间管理、选用良种、精量播种、节水灌溉、化除化控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对大宗农作物栽培模式的研究,从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抓好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服务直接到人的“三位一体”农业技术推广新机制,力争建立科技示范田9万亩,亩千元产值田8万亩,良种率达到100%,作物单产较上年提高5%以上。加快农牧业机械技术组装配套,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充分利用区、州、县130万元农机具购臵补贴政策,以拉动更多的民间资金,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机装备水平。积极建设农业节水示范区,进一步完善配水到户制度,发展用水协会,完善农业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力争亩灌溉定额控制在550方以内。大力实施良种、测土配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大宗农作物一村一品,一乡2-3品,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

——突出重点,不断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畜牧业既是我县农业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今后农业一个重要的新的增长点。当前重中之重的问题是研究如何从数量增长型抓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尽快改变草场严重退化的现状,努力促进传统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要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从我县的情况看,畜牧业的发展要有圈套的突破,必须以充足的饲草料作保障,坚持立草为业、以草定畜。这就是要求草原畜牧业必须以恢复草场生态、退牧还草、牧民定居为核心,抓好草料地建设。2008年,在巩固牧民定居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重点抓好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疫病防治、草场保护、饲草料基地建设等工作。加大《草原法》执法力度,通过天然草场恢复与建设、退牧还草、世行项目,加大牧区草料基地和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扎实做好划区轮牧、围栏封育、赛湖生态移民安臵等工作。加大对牧民定居点配套设施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启动哈镇乌拉斯台村高标准规范化牧民定居示范点建设。在总结塔秀乡草畜平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草畜平衡实施办法,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切实保护草原生态平衡,努力提升传统畜牧业活力。依托草地补播改良项目,重点完成10万亩休牧。

二要大力发展农区养殖业。我县发展农区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有长年发展的养殖技术和设施基础,一方面充足的农作物秸秆为发展农区养殖业提供了理想的饲草料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全县牲畜存栏总量到“十一五”末至少可以较目前翻一翻。但发展农区养殖业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遍地开花。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农牧结合,以种促养的工作思路,严格按照“畜牧强县“的总体要求,坚持宜牛则牛、宜羊则羊、宜禽则禽多元化发展的模式,不断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和水平,努力扩大养殖规模;今年要以建立绿色、有机畜产品和产业基地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建立养殖基地,以实施“肉用牛羊科学饲养技术应用推广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重点发展优质肉牛、羊、生猪、牦牛、禽类等产业,建立核心群。努力完成呼场农三队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及安乡托里村、塔秀乡奎屯村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力争2008年新建和巩固养殖专业村(队)10个,养殖专业户500户。

三要进一步健全县、乡两级畜禽改良网络,完善良种繁育配套设施,加快冻精冷配改良等生物技术在良种繁育和推广中的应用,加大黄牛改良力度,力争完成黄牛改良5000头。不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加强畜禽类食品安全生产监测,全面实行执业兽医制度,不断完善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在完成5个乡(镇)标准化兽医站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支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疫病防疫队伍。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全面控制和及时补免的方针,坚持强制免疫和自主免疫相结合,加大动物防疫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畜禽标识工作,切实做好动物疫病春秋集中免疫和月月补针及建档立卡工作,力争强制免疫率100%。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效载体,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自治州提出,将温泉县列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予以培育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开拓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力争多出品牌,打好品牌。重点围绕粮油、甜菜、玉米、冷水鱼、牛羊肉等农畜产品,依靠龙头企业,推进基地建设和产地认证,努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农产品,并以品牌扩大产业影响,带动产业升级。2008年,重点依托“福鑫”、“双劲福”等企业,打好粮油品牌,建立8万亩“高产无公害油料基地”;依托“绿牧源”、“蒙新”等企业,打好牛羊肉品牌,建立安乡、博镇、哈镇等乡镇场细毛羊、优质奶牛、有机牦牛肉、绿色牛羊肉及禽蛋生产示范基地;依托蒙新、惠农等企业,推广种植优质剥壳油葵澳533新品种,做大做强油葵剥壳产业;依 托博州甜源公司,打好甜菜品牌,建立2.5万亩“高产高糖绿色食品甜菜基地”;依托博乐市博圣玉米酒精公司,打好玉米品牌,建立6万亩“千公斤绿色食品玉米示范基地”;依托“赛湖渔业”,打好冷水鱼品牌,新增冷水鱼养殖户20户;依托伊犁西域香源科技有限公司,在2007年成功试种的基础上,在呼场推广种植薰衣草200亩;依托天源花卉公司,在博格达尔镇建立以玫瑰为主的花卉种植基地及郁金香、百合为主的种球繁育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在马铃薯、甜菜、亚麻等产品认证上取得新突破,力争把温泉县整区域创建为自治区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个基地就有一个协会,一个协会就有一份订单,一份订单就有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就有一个品牌的发展经营模式。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引导、规范、提高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积极为农牧民提供最迫切需要的农业生产环节上的服务,在农资、良种供应,技术培训、咨询与指导,农机服务、维修、零配件供应、作物收获,畜禽防疫、病虫害防治、劳务创收等方面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乡镇集贸市场等具体工作,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力争2008年全面完成城乡集贸市场建设,发展各类协会5个。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是实现农牧民收入突破性增长的重要举措,必须立足于帮助农民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进一步加大引导和组织农民走出一产、走出家门创收的工作力度,通过农业内部转移与向二、三产业转移、就近转移与跨区域转移、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相结合,使劳动力转移不断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要进一步提高劳务创收的组织化程度。把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务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调整充实县、乡两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整合乡镇场劳务办、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动保障站,搞好信息收集、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维权等服务。继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劳务输出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劳务服务组织、农民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形成政府协调、中介服务、能人带动、上下连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力争2008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9000人(次),使劳务创收在农民增收份额中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其中有组织的劳务创收人数要占到总人数的30%以上。

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紧紧抓住关键,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大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一要进一步强化外出务工光荣的宣传教育,通过外出务工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引导农牧民改变“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了”的思想,帮助农牧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农村富余劳动力真正走得出、稳得住、有活干、有钱赚,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牧民的自觉行动。二要根据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按照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要求,着力抓好传统常规技术的培训,为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一产进入二产、三产就业创造条件。三要充分利用农广校、县、乡党校等资源,统筹安排,提高培训效率,扩大培训面。积极开展科技入户、田间地头培训,增强直观性和易操作性。培训师资力量要有针对性,对县上缺乏的师资力量积极外聘。要建立农牧民培训档案,掌握各村农牧民培训情况,及时进行培训情况反馈,提高培训效果。2008年,全县计划培训农牧民4000人(次)。四要把农牧民和村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培训经费的足额到位。

——从实际出发,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从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做的事抓起,又要注意认真研究解决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问题,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扎扎实实推进。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对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范围,抓好“房、水、路、电、气”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自治州对此也做出安排部署。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多方争取政策支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农民自主决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政府示范引导、政策扶持、强化服务方面的作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落实好一些关键性的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工程、林业生态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治理项目以及科技推广站、标准化炮点、护林站、畜牧兽医站、活畜交易市场、群众活动场所等基层基础建设工程。要把抗震安居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抗震安居房加固改建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今年要在投入资金和渠道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完善抗震安居房建设的扶持政策,把重点转移到鼓励新建住房上来。对于贫困户、残疾人等困难户,要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能抗震为标准,通过民政资金等渠道由政府兜底建设安居房;对于有积极性、有条件的农户,要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引导其新建抗震安居房,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关键处。建设部门要结合城乡规划和群众实际意愿,设计不同类型、不同标准的安居房模型,让农户自行选择。要突出抓好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各乡镇场要成立沼气池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制定沼气池建设维修保养管理办法,加强建设和维护人员技术培训,确保建设一座,投入使用一座,提高沼气池综合利用率。要认真研究农作物秸杆利用的问题。要提高农机大院建设水平,选择农业机械多的村队,利用闲臵土地,以农机户自筹为主、各级财政补贴为辅的方式建设农机大院,组建农机协会,加强农机资产管理。今后我们就是要通过抗震安居房建设逐步改变农民的住房条件;通 过沼气池建设解决好农村卫生环境清洁和农村取火做饭等问题;通过农作物秸杆利用解决农村秸杆乱堆乱放等问题;通过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效的载体,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做的事抓起,力争在较短时间有效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并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民主管理结合起来,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二、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事关全县发展大局。我们必须自加压力,立足实际,严格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的要求,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力争2008年完成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919万元,同比增长25%;实现工业招商引资落地资金4000万元,同比增长9%。

要继续加大对现有企业的监测、协调和服务。高度重视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扎实做好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障企业开足马力生产。要认真落实区、州支持新型工业化及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拓宽技改资金渠道,提升企业科技支撑能力,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拓宽企业销售渠道。重点围绕粮油、畜产品、冷水鱼、等食品加工业,铜、铁、石英砂、石灰石等矿产业,采取“外引内扶”,合资合作、重组、嫁接改造等形式,加快推动企业产品从粗加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工业经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一是依托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资源,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深加工制品,增加产品花色、品种,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二是围绕生态环境优越、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的优势,做好农牧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工作,加快农副产品特色、绿色有机食品加工步伐。三是四是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培植力度,实施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大力开发新产品,实施产品深加工。五是做大做强冷水鱼产业,协助企业尽快取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由间接出口变为直接出口,增强企业创汇能力,实现我县外向型经济零突破。六是重点监测扶持好铜源、鑫泉、汇通、福鑫、均胜、双劲福、蒙新、明源、赛湖食品九大重点企业,力争这九家重点企业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00万元以上,确保全年工业增加值目标任务完成。

要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工业经济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招商机构建设,保障工作经费,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创新方式,打造优势,提高水平、注重效益”的原则,围绕工业发展目标和重点,提高招商成功率和履约率。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建立充实项目库,包装开发一批具有前瞻性强、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大的工业企业项目库,同时做好对上衔接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前期启动及配套设施等专项扶持资金;做好项目洽谈工作,锁定目标重点,快速出击,上门招商,力争1-2个新项目落户我县;建设项目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和企业积极性,搞好项目跟踪服务,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迅速发展壮大。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变“引资”为“选资”,对不符合环保要求、落后淘汰工艺、重复建设项目要坚决予以抵制。实行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招商,增强招商选择性和针对性,降低招商成本。对稀缺性的优势特色资源,应引进优势龙头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开发加工,使资源效益最大化。通过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推动金北鲵、赛恒等停产、半停产企业重组改造,盘活实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新突破。2008年在进一步抓好新建、续建及技术改造项目的同时,重点抓好玉米、秸秆饲料加工、马铃薯品牌包装、深加工等重点招商项目。

要在矿业勘探和开发方面有所突破。有色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今后我县新型工业化发展中最有潜力、最具活力、最能提升地方经济实力的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我们要抓住国务院32号文件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快对县域现有矿山资源潜力作出评价,摸清矿产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和完善探矿权、采矿权的申请、转让、出让等相关制度和规定,对圈而不探,占矿不采,倒卖探矿权、采矿权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维护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和矿业秩序。2008年,重点是督促顺凯达、金江、玉友等勘探企业,加快勘探步伐,力争早建厂、早投产;服务好削恩布拉克-柯可他乌煤炭资源预查工作;加大对进行粗加工的铜源、鑫泉、均胜、汇通等开采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企业生产规模。

要大力加强新型工业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县工业经济已具备发展雏形,迫切需要工业经济类专业人才。今后我们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经济社会及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规划、强化措施,做好各类人才培养和储备。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为推进全县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

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不断提升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县的一大优势,需要进一步围绕“绿色温泉、生态温泉、魅力温泉”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力争把温泉县创建为自治区级旅游城市。

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精品”温泉。认真贯彻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加快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发挥规划对城乡发展建设的指导作用。要科学实施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要求,切实加强城镇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等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树立温泉本身就是一大景区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热力管网改造、供排水工程建设,启动安居小区工程;实施县城孟克特街邻街建筑物穿衣戴帽项目,切实绿化、美化县城环境;进一步完善温泉县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并制定出近期建设计划;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博格达尔民俗风情园绿化及续建工程;县城商业步行街新建项目;体育馆续建和体育场改建项目。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着力提升旅游县城的品味和档次,争创中国旅游城市。

要进一步抓好生态建设,努力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牢固树立生态因素是重要发展成本的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项目规划入手,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突出的位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到好中选优,宁缺勿滥,让宝贵的资源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生产出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大力支持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创造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生态旅游,2008年要加大“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博尔塔拉河、鄂托克赛尔河河谷林恢复、304省道温泉段绿色通道等三大工程建设;合理规划县域旅游布局,突出生态理念,在建设中综合考虑环保要求,使城市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做到生态促进旅游;进一步加强自然景区、景点的保护,力争将“新疆北鲵”保护区湿地和博格达尔湿地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大力实施以林业资源建设与保护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要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着力在打造“绿色温泉、生态温泉、魅力温泉”的基础上,重点挖掘我县人文、历史、自然、地理等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和提升“神山圣水、西域夏都”品牌文化,争创“中国民俗文化之乡”。逐步形成以北鲵、海洋生物化石、古墓群、岩画等古生物、古迹为代表的科考文化;以“三泉”洗浴、疗养、观光为代表的地热文化;以察哈尔西迁等史记、传记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冷水鱼、椒蒿、高山牦牛等绿色食品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乌兰牧骑、阿肯弹唱及蒙、哈、维等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屯垦戍边、爱国守边为代表的边境文化;继续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好以阿尔夏提仙泉、博格达尔圣泉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并以“创优评星”为抓手,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和做好以北鲵、母亲石、草原石人为主要形象的旅游纪念品和民族服饰、民间刺绣等旅游小商品的开发,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力争使第三产业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

要积极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对商贸、餐饮、公用事业等行业的改组改造,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经营形式的发展,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商贸流通和服务企业,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加快建成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城乡工业品和农产品交易市场。要注重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切实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法律援助和中介服务业,逐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全面贯彻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以大项目促大发展,切实树立抢抓项目工作的意识,紧紧围绕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以国家、自治区、自治州产业政策和投资重点为方向,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进一步调整充实项目储备库,增强项目前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着力加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实现“建成一批,在建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跟踪论证一批”的项目跟进接替、滚动持续发展的格局,并积极争取项目落地。2008年,我们将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五个重点,拓宽国家投资、招商引资、民间聚资、银行信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向纵深发展,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较上年增长12%。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和谐温泉建设

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臵,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民生问题涉及人民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以及生活质量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认真解决民生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职责。今后我们要抓住惠民政策和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努力多争取一些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把相关政策落实好,把具体工作做扎实,让更多的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要切实抓好义务教育,重点是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进一步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双语”教育,继续巩固民汉合校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从幼儿抓起、从老师抓起,扩大学前“双语”教育覆盖面,力争全县学前“双语”教育覆盖面达到95%以上。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乡(镇)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稳定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要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大力开展城镇学校对口支援农牧区学校活动,做好支教下乡、送教下乡工作,对一些边远贫困、人数较少的村队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尽量集中到乡镇以上的寄宿制学校就学,并解决好学生食宿问题,提高这些学生受教育的水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学。

要稳步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今年,国家要出台深化医疗卫生体制发展总体方案,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在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由今年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民补助标准由每人40元,提高到80元。我们要认真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坚持贯彻、积极推进。要以为各族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着眼点,着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争创自治区级卫生优秀城市。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力度,加大整顿药品市场和流通秩序工作力度,整治非法行医、药价虚高和医疗机构乱收费等问题,努力争创自治区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建立健全重大疫病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体系,继续抓好县人民医院建设,加快乡镇场卫生院设施和设备改造,逐步解决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要认真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方针政策,争取国家更大更多支持,全面推行“少生快富”工程,加大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全县人口素质。

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根本。多年来,县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就业问题,把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重要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优化创业、就业环境,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进一步扩大就业。今年1月1日起《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正式颁布实施,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法律保障。我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和再就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坚持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引导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加强县、乡(镇、场)、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和工作网络建设,在全县努力形成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坚持推进就业观念转变,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新增劳动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加强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服务,建立和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力争年内实现就业再就业1600人(次)。同时,高度重视政府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强化对下岗失业人员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服务。把净增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等作为年度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折不扣把各项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底,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再就业中的困难与问题。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联,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安定。要按照“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度”的要求,坚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努力解决城镇无业人员、残疾人、老年人、中小学生、少年儿童等群众的医疗保险问题。要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工作,扎实做好城乡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城乡特困户以及受灾群众的救助工作,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继续落实好优抚政策,妥善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要进一步解决干部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住房是事关民生的大问题。自治区、自治州已经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原则、目标和任务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我们要按照要求做好有关工作,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督考核的基础上,摸清底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渠道增加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投入。要通过廉租住房和租赁补贴的方式解决住房困难低保家庭住房问题,通过经济适用房建设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通过单位集资建房解决机关、企事业单位无房、危房和困难户的住房问题,通过“双限房”和商品房建设解决其他住房困难的群体住房问题,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城镇困难家庭住房保障体系。

要做好物价工作。物价是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要切实做好市场调节和物价监管工作,抓好水、电、暖、气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服务,加强粮、油、肉、蛋、奶、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依法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对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和不正当促销行为要严肃查处,保持重要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广泛深入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困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互帮互助、和谐进步的浓厚氛围。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和要求,紧紧抓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这一中心环节,向农村和社区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做好沼气池建设、人工增水和防雹联合作业等工作,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及小型灌区小农水项目建设,推广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努力完成3公里永久防洪坝、40公里防渗渠道、37.1里农村公路、1228座沼气池、抗震安居房建设项目、安乡片区集中供水项目续建项目和阿尔夏提小流域水土保持等工程。

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对思想文化、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加强舆论引导,确保正确导向,形成正面宣传强势,唱响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加快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掘我州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 文化艺术精品,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升文化工作水平。坚持以乡镇、社区为重点,努力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抓好乡镇文化站(室)建设,大力推进“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东风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力争完成2个乡(镇、场)文化站、新建8个、改扩建20个村(队)文化室、37个远程教育点新建(改扩建)工作。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大力提高边远牧区等散居点农村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面,力争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以上。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抓好载体,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队为抓手,继续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使创建工作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和有效途径。加强诚信建设,着力培育全体公民的诚信意识,努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要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树立温泉良好的对外形象。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入开展农牧区移风易俗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各族群众提高科学素质,增强抵制伪科学、邪教和封建迷信的能力,切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要继续挖掘整理传统文化,鼓励地方特色文艺创作。认真做好文物普查、保护工作。以科技共建、干部互派为重点,认真抓好兵地共建工作。认真抓好气象、质量技术监督、邮政、通讯、金融、工商、税务、残联、红十字、老龄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发展。结合实际做好“双拥”、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努力争创双拥模范县。巩固湖北援温成果,进一步加大交流力度,拓展合作渠道,做好援温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2008年全县计划创建4个区级、6个州级、8个县级精神文明单位和2个县级文明乡镇场,为构建和谐温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继续巩固“平安温泉”创建成果。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掌握了对敌斗争的主动权,确保了全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维护稳定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加艰巨了。受国际及周边和区内环境的影响,“三股势力”从没有放弃对我州的渗透破坏,并呈组织化、团伙化趋势;一些重点在控人员外出活动频繁,继续进行内外勾联,表现活跃。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宗教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非法“台比力克”活动时有发生,非法宗教活动在一些地方仍很突出。因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多。能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我们要有富一方百姓的能力,更要有保一方平安的本事。要站在大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想问题、做工作,切实提高驾驭社会稳定局势的能力。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思想高度,这样一种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和强化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作为根本措施来抓,继续贯彻“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 “三股势力”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集中整治、维稳宣教和严打严防“伊扎布特”工作,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贯彻落实自治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督教、天主教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分步实施、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的要求,切实做好对基督教的“三定”工作。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加大护照查验收存工作力度,确保不出现零散朝觐。要按照“符合城乡规划、保证安全、经济实用、与群众生活水平适应”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清真寺重建、改建和维修工作的管理。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大边境管控力度,确保边防稳定,为国防建设和地方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饮水卫生等方面的质量和安全监管,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防御,确保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这几年我县认真贯彻《信访条例》,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坚持依法解决问题与教育疏导相结合的原则,层层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县未出现赴乌非正常上访。当前,随着市场经济加快发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种利益格局调整以及人们思想认识的差异和多样性,各类人民内部矛盾还会不断出现,处理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我们要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妥善处理,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对一般的信访问题,符合政策的要积极解决,不符合政策的要依法做好解释和稳控工作。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处臵预案。要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臵得好为目标,区分性质,讲究策略,依法果断处臵,就地平息事端,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特别是要发挥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大矛盾纠纷调解力度,千方百计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作重大决策时,凡是涉及到民生和社会问题的,都要慎之又慎,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决策部署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符合人民利益,从根本上杜绝可能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六、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领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关键的就是以发展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前和明年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32号文件,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乡镇场、各单位要切实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32号文件,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和战略思维,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思路、战略布局、重点领域、发展目标,认真思考、研究、谋划涉及全局的各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主动性,不断开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新局面。

着眼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县党委班子要从民主科学决策入手,加强团结,以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为载体,全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不断提高统揽全局的能力和水平。要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公开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和程序,扩大民主,增强选任干部的透明度,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的硬、人民群众信的过的优秀干部进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保障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加强民主监督,切实提高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为科学、民主决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职权,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进一步发挥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确保政协的各项活动按章开展。各乡(镇、场)党政班子要在维护团结的基础上把精力和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挖掘农牧民增收潜力上,围绕市场,开拓思路,结合本乡(镇、场)实际,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及早谋划发展思路,使农牧民增收措施落到实处。各村(队)党支部、村委会要围绕本村(队)实际,积极与县、乡(镇、场)有关部门衔接,制定各自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以带领村(队)民发家致富为中心,全力打造和谐村(队)。明年,县党委、政府将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综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把重点放在实际效果上,结合各乡(镇、场)、各单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考核,做到责任主体明确,考核奖惩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着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农村抓基层打基础工作。通过充实力量,加大投入,完善制度等举措,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以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重点加强村级党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在有条件的村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要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年内创建命名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学校、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党建工作。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着眼促进党群、干群和谐,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努力构建符合全县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任前廉政培训等各项制度,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党纪政纪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深入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大力治理商业贿赂,积极探索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建筑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证党的自身建设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着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去年全县实行综合目标责任考核,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稳步推进这项工作。在制定考核目标任务时要坚持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实际,进行严谨细致的论证,既不能目标过低,降低标准,也不能目标过高,不切实际,考核评价要尽量量化,看得见、摸得着,减少主观因素;考核内容要突出重点,抓关键性工作;考核程序要尽量简化,坚决防止走过场,杜绝流于形式。切实做到责任主体明确、考核奖惩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篇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

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尊敬的各位主任、秘书长、常委:

近几年我市旅游业发展较快,在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做以下汇报。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5家,AA级景区2个,国内旅行社5个,滑雪场1个,旅游客运包车公司1个,星级家庭旅馆2个,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旅游培训中心1个。研制开发了以黑陶和草笔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百余种。先后推出工业游、农业游、民俗风情游等短线游系列10余条精品线路。2007年全市共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全口径旅游收入xx亿元。今年前九个月全市共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全口径旅游收入xx亿元。

二、贯彻《条例》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加大贯彻实施的力度

在宣传《黑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方面,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一是向全市旅游企业发放近千册《条例》,二是在xxx旅游信息网上发布《条例》,三是去年在xx日报上全年刊登《条例》,使全市旅游系统广大职工切实提高了对《条例》的认识。1

(二)用《 条例》指导各项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石龙山景区总投资近亿元,建成石龙峰、石龙湖、生态园三大旅游板块,共有景点100多处;西大圈总投资xx千万元,建成水上乐园景区、原始森林景区、卧龙峰景区、洪峡谷漂流景区四大景区,共有58个景点。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xx景区修建了26公里观光路,投资586万元修建了旅游接待中心。xx投资xx多万元,加固漂流蓄水工程,并修建了白桦林景区至吉兴湖景区通道。xx滑雪场投资xx多万元修建二期工程。三是拓展客源市场,推出旅游新产品。按照市政府“力争把俄罗斯旅游和购物团队引入我市”的要求,我们于4月15日赴海参崴、格城等城市促销,成功引进中医治疗团、俄罗斯风情演出团、观光购物团,添补了xxx接待国际旅游团的空白。推出了登山踏青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游、市区风光游、购物休闲游等七个短线游系列,线路覆盖全市各个旅游景点。尤其是推出了xxx这条黑龙江省东部精品线路。四是规范行业管理,优化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旅游培训中心的作用,着力抓好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并强化对旅行社、星级旅游饭店的管理,使全市旅游市场规范、有序。五是抓好项目储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研发了xx景区、xx民俗村、xx和xx农业观光带、xx地质园、xxx等大项目,做好项目储备。几年来,共对上争取资金xx万元。六是挖掘民间潜能,开发旅游商品。深

度挖掘橡木酒具、根雕、剪纸、编织、布帖等民间工艺,推动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目前我市研制开发的颇具特色的黑陶、草笔、六孔球等旅游工艺品,在省内外倍受推崇。

三、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覆盖面小。二是执行规划不坚决,基础设施不配套,产品粗放,缺乏精品。三是体制制约,管理不顺。四是资源不集中,景区可进入性差。

四、下步打算

进一步贯彻《黑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以我市实施“358”规划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开拓视野,科学发展,合理开发,做大六篇文章,推动七台河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抓住市委、市政府实施“358”跳跃式发展规划,做大旅游开发这篇文章。以xxx坝下开发为主体,将下游三大水系贯通,做大沿湖观光带,推出吃、游、玩、观赏系列套餐,将xxx“山水嵌城中”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成真正的东方水城。二是借助xxx、xxx的地域优势,做大xxx特色旅游服务区这篇文章。拟在xx景区入口处或以现有的xx景区为基础,规划一处全方位、有特色的旅游服务区,推出东方第一石龙形象及关东大菜(如百鸡宴、野味宴、地方特色宴、山珍宴、铁锅炖大鹅、典型的东北大菜三烀一炖一蘸等等)。三是依托煤炭资源城市优势,做大地下科学探测游这篇文章。打造一处地宫或地下博物馆,将

xxx从开发至今半个世纪的开采历史全部展现给游客,让游人体验原始采煤的艰辛及现代化开采的先进历程,了解体验煤矿工人的苦与乐。四是挖掘整合旅游特色商品民间潜能,做大旅游商品开发这篇文章。以闻名于世的中华草笔、代表龙山文化的xx黑陶及热销欧美的橡木酒桶为依托,进一步发挥潜能,提高科技含量,设计开发一些高端旅游纪念品,力争将xxx的旅游商品打造成黑龙江旅游商品的代言或形象商品。五是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做大打造旅游强县这篇文章。xx现拥有xxxAA级景区、青松岭万亩人工观赏林、xx水库、xxx水库、密塞及xxx风景区,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整合,将其有机连线,推出几组旅游套餐,吸引省内外游客,用旅游业的兴起助推县域经济。六是寻求各种途径,做大宣传这篇文章。旅游业要想做大做强,一是做,二是炒,炒即宣传。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做有品位的宣传片,并利用各种媒体做覆盖式宣传。同时,我们要沿省内高等级公路上巨型旅游标识和宣传牌,并发挥市内媒体及文人的力量,将xxx旅游宣传提档升级,扩大知名度。

上一篇:注重剪纸群体建设打造黑土文化品牌下一篇:2024年治理纠正医药购销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