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

2024-07-14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精选9篇)

篇1: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缺陷

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对促进会计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仍然有待提升。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局限于单纯的手工机械,旨在通过计算机设备改变传统会计工作方法,并未实现会计工作与会计电算化的有效结合,难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由此可见,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一定的缺陷,使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具有滞后性。

(二)会计偾息化泛產时代发表的舞求

之所以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是因为会计信息化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会计行业发展的要求。首先,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流程、企业流程、管理流程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能够弥补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其次,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中,存在较多不足,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求,而会计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经营管理的发展,对会计行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所以,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过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向傕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工作模式进行重组,探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倌息技术与会计工作的融合,有着独立的现代化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虽然推动了国际会计行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会计实际中的应用仍然具有局限性,未能实现信息共享和会计电算化的整体运转^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会计电算化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不利于会计行业的发展,而促进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过渡具有必要性。

三、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过渡的建议

(―)增强企此领导人对会讨佾息化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如雨后春算般不断涌现,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增强企业领导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是确保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成功过渡的关键。首先,增强企业领导者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为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过渡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有关部门针对企业财务高管人员而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培训工作,以培养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既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的顺利过渡,又有助于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落实,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二)如强会讨基础设旄的信息化建设

在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过渡过程中,企业领导者既要给予精神层面的支持,又要加大经济投人力度,以加强会计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会计信息化对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加大经济投人力度,促进硬件设施的完善,为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减少隐患。其次,及时更新计算机的软件设备,确保企业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防止外泄。最后,促进计算机设备的升级,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化以新型的、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和有效沟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要实现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顺利过渡,有必要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以增强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落实。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但仍然需要加强培训。为此,企业可以采取措施,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例如: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更好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由于会计人员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所以培训活动对其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会计信息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落实,促使会计人员积极整合会计信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作用,推进会计工作。由此,为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暴露出不足,阻碍会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对会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过渡,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发展,满足企业等对会计信息化处理的需要。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过渡具有必要性。所以,提出有效的促进过渡建议具有积极意义。总之,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

篇2: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

眼下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数量较多,但是优秀的专业人才却只有少数,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需要大批量人才的共同努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远远不够。对此,企业必须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适当开展相关教育培训工作,是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渡,保证能够将计算机技术良好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学会简单的系统计算,还要懂得出数据的处理与整合。这样才能不断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转换。

2.强化对功能转变的认识

相关部门必须要适当加强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功能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召开内部会议,保证每个部门都能全面了解并熟识会计信息化。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认识,保证企业对会计功能转变有一个良好的认知。

3.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

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要发挥自身积极作用,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其中重要元素。只有有了充分的重视才可以给予足够的支持,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

4.完善信息化系统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会计信息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企业领导层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到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系统,,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资源优化配置。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合理规划,细化到每一环节,分步实施,主动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规划科学发展目标,遵循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实现稳定的信息化发展。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根本需要,这不仅仅是财务职能的转变,也是企业管理职能的转变,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资源的浪费,节省了企业发展成本。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断学习,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积极迎接新的挑战,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9):13-16.

[2]武鹏熙.“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08):158-160.

[3]夏勇.“谈从会计电算化到ERP过程中会计角色的转化”[J].财务与会计,2014,(05).

[4]陈圆.谈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商业会计,2013,10(7):105-106.

篇3: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等增减变化进行核算的一种信息操作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繁重复杂工作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解放出来,极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 会计信息化则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重构会计工作模式,并通过开发会计信息资源,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提升会计信息资源配置水平及应用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然而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功能向管理型功能转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企业应用中,多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改进的核算工具,并没有看到其会计职能及管理职能等;第二,会计电算化其时效性较差。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中,会计人员将会计数据输入到会计电算化系统中,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并生成财务报表, 其系统原始信息仍是依靠手工录入,仍缺乏管理控制及决策支持功能,其时效性及针对性较差;第三,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 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 企业中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其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复合型人才;第四,软件系统安全性及保密性较差,其会计信息容易被篡改或泄密,安全隐患较大。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实现财务整体信息化,并要求财务信息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能够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要求,且其会计信息实时性较强,通过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网络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及资源配置水平,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其数据通信、资源共享、集中控制及数据快速处理等功能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共享及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随着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深入,众多高校设置了信息管理、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等课程, 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企业内部也越发重视会计信息化培训及学习,其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为会计信息化奠定了基础等。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 其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系统功能, 实现对会计原始数据的精准核算, 为企业管理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探究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主要如下:

(一)改变企业管理层管理观念

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及支持是企业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基础,通过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现实意义及重要性,改变管理观念,在决策及工作中给予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推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培训,培养专业会计信息化人员。

(二)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专业及高素质会计信息化人才是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关键, 采取不同形式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高校中设置会计信息化专业,培养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内部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三)通过会计信息化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一些企业中, 推行会计信息化后没有及时进行其他业务信息化建设,或因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用,致使财务信息无法共享,信息时效性较差,从而对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及企业管理决策带来一定影响。 为此,应推动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

五、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其中会计电算化是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则是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 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重视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重要推动力,应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学习,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重要性; 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是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为此,应建立安全管理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系统资源风险与内部员工道德风险所带来损失;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应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化中存在问题并予以完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

六、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将会计业务人员从繁杂手工会计中解放出来, 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及会计信息质量。 然而在应用中,会计电算化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管理及决策支持功能,信息时效性较差,信息安全隐患较多等。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及时性、共享性,为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持,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段楠.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陈圆.谈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商业会计,2013,(7):105-106

篇4: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过渡

引言: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行业发展的速度也非常明显,会计行业在各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不断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行业发展产生一定重要的影响。随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朝着刚好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概述

就快行业发展的本质,会计电算化属于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性质方面而言,会计电算化属于基础性的会计知识,也是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学习的一部分会计知识。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培养出适应会计发展和信息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从会计电算化的根本上而言,其主要就是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应用到会计工作中,进而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应用电算化其实也就是减少了会计信息保存过程中人力的浪费。同时还有助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这方面就可以充分看出,会计电算化其实就是从根本上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减少会计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错误发生的概率。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能够将在会计工作中的优秀人才推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则企业的发展就会更为明显。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其实也就是会计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一个特征[1]。会计的信息化发展适应会计发展趋势,同时也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共享需要。从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本质上来看,其实会计电算化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使会计更快的向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更快的促进了会计工作中信息的交流,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其实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促使会计获得更好的应用。

二、会计电算化运用的现状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运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会计电算化的功能认识不全。会计从业人员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想在工作中充分应用各项技术的作用,并将其有效的表现出来,那么认识其各项功能是应用的前提条件。现如今,会计电算化已经应用到了会计的各个领域中。但是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究其原因,会计从业人员尚未清楚地认识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功能,促使其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使得会计电算化的高校应用受到影响。(2)会计电算化实效较差。企业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中,工作人员先将会计数据输入会计电算化的系统中,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并将其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在核算信息的过程中,会计人员仍然使用手工录入,在管理和决策方面缺乏相对应的支持功能,使得工作操作中时效性和针对性较差,并没有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效率。(3)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夸及工作属于依稀那个较为严谨的工作操作,工作人员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应用到专业会计知识与会计技能。但是从目前企业内部的会计组成人员就可以看出,企业缺乏专业的会计人才,同时相关工作人员的会计处理措施不当[2]。在此种情况下,企业的会计工作就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4)难以满足会计信息共享的需要。当前会计电算化不能保证会计信息共享。在企业各种信息资源合理运用的情况下,会计电算化不仅不能保证信息资源获得有效的应用,还是得会计人员在应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重要性

即使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应用技术也来越成熟。但是在应用电算化的过程中就会发信器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会计的长远发展,还会影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就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已经不能适应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正是基于此,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财务信息要处理。在会计电算化不能满足企业处理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促使会计转向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就能够伯正企业的财务信息获得良好的处理。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有助于保证会计的正常发展,还能够避免企业由于会计信息处理不当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会计信息化模式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企业还能够实现在会计领域知资源共享。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四、促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措施

(1)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过渡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在会计电算化过渡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针对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应当有充分的认识。企业在面临此种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此的看法。促使企业内部进行过渡化,加强相关经验的总结。与此同时,在会计电算化过渡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在其内部采用某种形式进行宣传,促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对此都具有充足的认识,同时还应正确对待会计信息化。唯有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过渡会计信息化,才能够促进会计电算化过渡会计信息化。(2)培养高素质人才。人才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虽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操作水平,但是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会计人员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准确把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才能够促进会计信息化的过渡。因而,会计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还能够快速适应会计信息化过渡,使得信息化技术快速运用于会计技术中。会计工作者不仅是进行简单系统地计算,还应将数据的处理与整合运用于信息化的过渡中。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过渡,人才的培养是其中必备要素之一,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才能加快信息化过渡的速度。(3)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过渡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视。在信息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将会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过渡会计信息化。在此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应当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过渡会计信息化4]。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其对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会计工作对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对会计信息化给予高度的重视。重视会计信息化才能够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促使会计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错误。唯有企业领导人予以充分的认可与肯定,才能够在企业推动会计电算化过渡会计信息化,促使企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总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电算化过渡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化相比而言较会计电算化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各行各业发展的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手段不仅保证了工作的质量,还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因而,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信息化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刘志.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6):15-16.

篇5: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

会计电算化作为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不仅缩短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时间,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其为财务部门配置的网络设备,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促进了相关软件行业的成长,为会计信息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软件基础。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还未实现其他部门的充分融合,缺少信息共享的机制等,由此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就成了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会计技术为手段,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对企业经济过程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记录、反映、核算和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经济活动。它是由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程序系统与会计人员等组成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坚实丰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除会计的基本理论外,还吸取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是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把会计人员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同时它又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所在,所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是紧急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目标的控制优化出发,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信息的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把核算和管理结合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其次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对再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的预决策控制。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再借助于现代经济数学方法,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分析,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及会计分析。由于能实时采集、传输、处理经济活动中任何一时间断面的经济数据,可连续取得经济活动中的动态、静态信息,将其与预测、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将结果反馈于经济活动过程,以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正常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这是手工会计系统完全无法实现的,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最后具有全新的工作程式。传统会计工作程式是:收集原始凭证或制作原始凭证,分析业务性质,根据会计制度和记账规则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计算成本、结账、编制报表等。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式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在现场直接进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经业务性质识别、分类后,生成会计凭证记录,输出记账凭证,经审核后,生成会计主文件数据库,可据此输出成本、报表等资料。在这种工作程式下,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也相应地改变了,手工会计系统内部工作岗位已变为数据录入、审核及系统维护等新的岗位。内部控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1、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对现有的会计处理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及分析和储存,同时给用户提供会计信息核算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简言之,会计信息化就是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同理,人事信息系统是以人事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是以生产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首先是数据处理更加便捷,主要操作是输入记账凭证,其他的记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只要输入的记账凭证是正确的,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一定是正确的,不必进行相互核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其次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任何子系统的数据都要求更准确,例如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都必须完全相等,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额。最后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会计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五个方面进行的,这五个方面又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呈现层次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又有呈现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数据的增减又呈现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所以数据结构十分复杂。

三、会计电算化现存不足分析

(一)知识结构合理性不足

当前,很多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性还严重不足,即便是有的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与理论能服务于手工核算工作的开展,但是电算化对其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会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设备的运维技术知识。但是很多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知识方面则十分缺乏,所以在计算机处理中往往难以完成各种会计核算任务。而且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又相对低下,而这就使得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不当,即便是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升级的今天,其会计功能始终徘徊不前。

(二)保密意识差

安全性问题是会计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如果硬件存在故障,软件被病毒供给之后,各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而且随着数据资料在存储介质方面的变化,加上资料没有及时的打印或备份,只要发生故障,就可能因此导致损失较为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自身的保密意识较差,例如在操作权限设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操作管理方面的力度不足,尤其是在防毒、防骇客方面的工作不足,经常会导致系统崩溃以及网络瘫痪的情况出现。

(三)软件技术水平低

当前,有的数据库系统在功能上面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会计软件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在开发会计软件时选用了数据库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属于小型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其不仅功能薄弱,而且主要服务的是单客户,所以对于多用户的并发使用显然不足,加上其功能的单一性导致了其自身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很多会计软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专业的企业会计软件很少,而企业又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在软件技术方面的投资不足势必会导致整个软件技术水平低下。

(四)政策法规滞后

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是手工核算,而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不管是账户设置,还是账户登记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的组织与会计系统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均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结合会计电算化特点,完善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制度滞后已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一)提高综合素质

为确保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其的培养,强化信息化教育方面,鼓励高校设立有关信息化的专业,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积极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早日建立起技术硬、素质高,符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此外,还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的培养以及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然后逐步向复合型的人才发展。

(二)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企业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既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又需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决策上的支持。因此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企业领导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全面的信息化的培训,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出有用的信息。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既需要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又需要企业贯彻信息化理念,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数据在企业内外部间共享、流通,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职能。因此企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四)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综合企业人、物、财的情况,制定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步一步稳定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着手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并梳理出今后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按照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优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前面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功能,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而且合理配置了财务资源,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第29期

[2]武鹏熙.“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第08期

篇6: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分析

1.会计电算化转换时人员对其功能认识不足。在会计工作中, 会计电算化已经普遍的运用到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企业在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时, 仅将其作为一种可以改进的核算工具, 而忽略了会计管理等职能, 这不利于会计电算化高效、合理的运用。

2.会计电算化的时效性较差。在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时, 人员往往会先将会计数据输入到系统之中, 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再生成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报表, 但是通常在数据的录入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人工录入的方式, 而在决策和管理方面缺乏对应的支持功能, 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的时效性较差。

3.缺乏高素质人才。运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时, 需要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还比较缺乏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 使得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 并且对会计信息也容易被人篡改和侵袭, 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 对企业的经营带来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4.难以满足资源共享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社会的需求, 而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是会计领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这里的资源不仅仅是指会计信息共享, 还有其他方面的资源。目前会计电算化在资源共享上还存在着局限性, 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而且其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并且严重的制约着其发展。由于会计信息电算化具有其局限性, 难以满足其发展的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不仅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 而且还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但是在此过程中企业不能够满足需求, 那么其势必会阻碍会计信息化转化进程。另外在会计领域, 会计信息化的模式不断革新, 使得企业难以满足会计信息的需求, 同时在会计领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如果需要获取较新的会计信息就会显得非常困难。企业在信息管理过程中, 如何提升其管理效率, 并且对会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以利于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从而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过渡的措施

1.强化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过渡的认识。我们如何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转换过程中的相关认识, 应不断强化企业对于信息化认识。加强电算化向会计信息过渡的认识, 可以通过召开内部会议进行宣传, 从而实现对信息化过渡的认识。企业内部信息化过渡中, 我们应积极总结相关经验, 组织工作学习小组, 让广大员工参与到学习之中。企业内部还应加强宣传, 因为良好的宣传有利于员工对于电算化向着信息化过渡的认识提升。

2.提升会计人才素质。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非常重要, 因为信息技术不断革新, 使得工作人员必须满足时代的要求。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 需要不断强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 因此在训练人才的时候, 许加强计算机操作知识教学, 促使技术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过渡。使得电算化技术能够更加快速的应用与会计之中, 会计工作者不仅需要进行简单、系统的计算, 而且应该具有相应的数据处理和整理能力, 可以实现对即时数据进行处理。会计电算化, 向着信息化不断过渡, 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只有人才具备相应技能才能满足信息化过渡要求。

3.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进程, 管理人员需对其重要元素产生足够重视, 这样才能满足电算化, 向着信息化过渡, 企业管理人员应重视和支持对信息化的过渡。只有管理人员产生足够的重视才能够对会计电算化向着会计信息化过渡给予更足够的支持, 才能够有效的推动信息化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重视, 只有从管理出发, 才能够达到引导效果。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 会计电算化朝着信息化发展不仅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 也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信息化的过度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还能够极大的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其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欢.浅谈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要性[J].商, 2013, (29) :178-178.

[2]杨彬.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J].企业导报, 2014, (4) :128-129.

[3]李宗祥.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区别探析[J].会计之友, 2011, (30) :75-76.

[4]王艳.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辨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2) :138.

篇7: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

【关键词】会计  电算化  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二者有着必要的联系。尽管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为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便捷,第一次改变了会计工作者手工记账的历史。但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共享等方面与企业管理需求还有差距,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尽管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已必然的成为一种趋势,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现实工作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工业社会时代,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业务核算的总量与核算的精细化对会计提出了质的变化要求,当时手工记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财务核算的要求,财务人员面对繁重的核算工作,开始逐步使用计算机,将会计核算与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今天的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会计人员早已从繁重的手工记账中解脱出来,会计工作质量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现阶段,会计电算化以其准确、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效的数据保存能力和完善的内控流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认可,目前国内几乎所有企业均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在国内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概述

在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电子商务、微信、网店等的出现,颠覆性的改变了会计核算环境。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会计工作再一次受到了改革的关注。如何利用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对会计工作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会计人员等均应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适应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企业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存在利害关系的信息使用者如银行、税务、工商、潜在投资者等部门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在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分析与数据的提报等方面实现动态化的管理。

二、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可行性分析

(一)企业的需求与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功能之间存在差距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需要将财务作为整体实现高度的信息化,而目前仅仅在财务核算方面实现电算化是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会计信息作为一个系统应通过高效、便捷的网络实时传递到每一个财务信息使用者手中。同时,企业在其他业务方面也在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如何将财务信息化无缝对接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当中去,也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要求与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除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外,会计信息共享更突出了推行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会计信息化可以有效解决财务数据的共享、实时性与智能性。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提升促使会计工作向信息化方向过渡

计算机网路技术在近十年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今天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彻底改变了会计领域里计算机处理数据、保存数据与共享数据等技术问题。计算机、网络运行速度的大幅提升,相关软件技术的开发、硬件技术的革新以及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计算机网络等在企业广泛使用,大大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在网络信息的支持下,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得以快速高效的传递、企业各部门之间可以有效共享数据,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能够驾驭会计信息化

一方面各类高等院校均已开设了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软件开发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一批同时具会计专业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会计毕业生;另一方面实行了多年的会计电算化为会计信息化做好了铺垫准备,广大的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早已树立起信息化、网络化的基本概念,一大批精通会计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已经成为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提升

会计信息化能够将企业管理层之间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进行传递、交换,推动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识到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前信息独立存在于不同信息部门和个人电脑中的现象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决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向会计信息化方向发现。

三、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改变管理者对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企业若想早日实现会计信息化不仅需要在领导决策方面提供支持,更需要在实际工作给予关注。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工作人员应进一步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财务软件信息归集和网络便捷高效的功能,会计信息化能给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数据信息。在整体实施进程中,应对全体会计人员进行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培训,引进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培养一支成熟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

(二)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

开展会计信息化人才是关键。一方面国家在宏观政策方面加大了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大高等院校均开设了会计信息化、网络技术等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为企业培养出了更多的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在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企业在人员培训,软件、硬件投入,会计信息化工作研发与会计信息化工作奖励等方面均加大了投入。锻炼并培养出了一大批综合素质强的会计人员。

(三)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实现与企业业务的有效融合

会计信息化应该作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个子系统,也是推动企业整体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因此企业应制定整体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促进企业内部之间、外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流通顺畅。企业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一体化,必将推动企业的信息与业务进行有效连接,推动企业向整体信息化方向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工作

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管理者关注的事项,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防止企业信息外泄。在会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中,会计信息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者网络平台上,会计信息受到非法访问或者丢失的可能加大,企业存在重要数据信息丢失的可能。一旦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成本控制、客户信息等一系列重要的信息数据流失,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会计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保密制度如访问密码的设置,岗位责任制如审批、授权、确认、核对、审核以及职责分工等,操作权限制度如不同部门的人员访问权限的设置,维护制度如定期进行设备保养与维护、软件杀毒与升级等方面,以及信息化备案管理制度如定期备份数据、刻录光盘进行保存等。

综上,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两个不同阶段,他们都是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工作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个新领域学科,也是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现代化的方法与科技的进步对会计工作、会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产生了适合信息化发展要求的新型的会计工作模式。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并将会计工作带入了一个新领域。同时很多新的思想也在改变会计工作内容和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方式,会计人员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向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供决策支持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福海.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会计之友,2004.

[2]张丽萍.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山西财税,2010.

篇8: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必然性探析论文

会计电算化作为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不仅缩短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时间,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其为财务部门配置的网络设备,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促进了相关软件行业的成长,为会计信息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软件基础。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还未实现其他部门的充分融合,缺少信息共享的机制等,由此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就成了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会计技术为手段,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对企业经济过程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记录、反映、核算和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经济活动。它是由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程序系统与会计人员等组成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坚实丰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除会计的基本理论外,还吸取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是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把会计人员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同时它又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所在,所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是紧急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目标的控制优化出发,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信息的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把核算和管理结合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

其次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对再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的预决策控制。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再借助于现代经济数学方法,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分析,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及会计分析。由于能实时采集、传输、处理经济活动中任何一时间断面的经济数据,可连续取得经济活动中的动态、静态信息,将其与预测、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将结果反馈于经济活动过程,以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正常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这是手工会计系统完全无法实现的,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

最后具有全新的工作程式。传统会计工作程式是:收集原始凭证或制作原始凭证,分析业务性质,根据会计制度和记账规则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计算成本、结账、编制报表等。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式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在现场直接进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经业务性质识别、分类后,生成会计凭证记录,输出记账凭证,经审核后,生成会计主文件数据库,可据此输出成本、报表等资料。在这种工作程式下,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也相应地改变了,手工会计系统内部工作岗位已变为数据录入、审核及系统维护等新的岗位。内部控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1、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对现有的会计处理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及分析和储存,同时给用户提供会计信息核算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简言之,会计信息化就是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同理,人事信息系统是以人事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是以生产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首先是数据处理更加便捷,主要操作是输入记账凭证,其他的记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只要输入的记账凭证是正确的,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一定是正确的,不必进行相互核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其次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任何子系统的数据都要求更准确,例如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都必须完全相等,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额。

最后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会计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五个方面进行的,这五个方面又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呈现层次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又有呈现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数据的增减又呈现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所以数据结构十分复杂。

三、会计电算化现存不足分析

(一)知识结构合理性不足

当前,很多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性还严重不足,即便是有的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与理论能服务于手工核算工作的开展,但是电算化对其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会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设备的运维技术知识。但是很多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知识方面则十分缺乏,所以在计算机处理中往往难以完成各种会计核算任务。而且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又相对低下,而这就使得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不当,即便是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升级的今天,其会计功能始终徘徊不前。

(二)保密意识差

安全性问题是会计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如果硬件存在故障,软件被病毒供给之后,各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而且随着数据资料在存储介质方面的变化,加上资料没有及时的打印或备份,只要发生故障,就可能因此导致损失较为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自身的保密意识较差,例如在操作权限设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操作管理方面的力度不足,尤其是在防毒、防黑客方面的工作不足,经常会导致系统崩溃以及网络瘫痪的情况出现。

(三)软件技术水平低

当前,有的数据库系统在功能上面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会计软件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在开发会计软件时选用了数据库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属于小型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其不仅功能薄弱,而且主要服务的是单客户,所以对于多用户的并发使用显然不足,加上其功能的单一性导致了其自身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很多会计软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专业的企业会计软件很少,而企业又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在软件技术方面的投资不足势必会导致整个软件技术水平低下。

(四)政策法规滞后

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是手工核算,而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不管是账户设置,还是账户登记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的组织与会计系统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均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结合会计电算化特点,完善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制度滞后已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一)提高综合素质

为确保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其的培养,强化信息化教育方面,鼓励高校设立有关信息化的专业,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积极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早日建立起技术硬、素质高,符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此外,还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的培养以及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然后逐步向复合型的人才发展。

(二)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企业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既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又需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决策上的支持。因此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企业领导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全面的信息化的培训,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出有用的信息。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既需要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又需要企业贯彻信息化理念,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数据在企业内外部间共享、流通,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职能。因此企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四)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综合企业人、物、财的情况,制定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步一步稳定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着手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并梳理出今后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按照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优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前面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功能,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而且合理配置了财务资源,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年第29期

[2]武鹏熙.“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13年第08期

篇9: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区别探析

近年来,无论在教学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人们总是将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相混淆,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没有实质区别,可以替换使用;也有人认为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优于会计电算化,但不知道优在何处,只是在朦胧中意识到会计信息化可能会替代会计电算化。笔者认为搞清楚两者的来龙去脉,对两者加以正确的区分,有利于教育教学、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定位甚至学术机构的确切命名。

一、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由来与含义

1979年,计算机应会计工作在我国拉开了序幕,当时人们的认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学术界并没有提出一个权威性的概念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1981年于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概念是人们在不同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来的。

二、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有划定的边界,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在会计领域应用深度和范围的不同而在认识上产生了飞跃,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区别。

(一)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这个阶段的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产品和概念的提出无不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二)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三)系统目标的区别。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是人们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差异概念。会计电算化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改变手工会计的不规范现实,要求会计软件的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效率和增值性,这种增值效应依赖于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快速搜集、实时传递以及对不同层次数据的深加工。会计信息化的成效依赖于会计信息输出的多元化研究。

(四)信息输入的区别。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五)数据处理的区别。会计电算化主要通过批处理方式处理业已发生的数据,而会计信息化使实时处理数据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业务部门通过Intranet(企业内部网)协同工作,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存储于系统集成的数据库中,企业信息的内部用户可以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六)信息输出的区别。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随着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深入研究以及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在大型系统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Internet上公布其财务信息。

三、区别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提出以来,学术领域、教学领域都在同时使用这两个概念,造成的结果是人们疑惑丛生,疑惑之余只能盲从,继续盲从会导致企业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教学概念继续模棱两可、学术机构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向,上述结果最终会影响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有利于澄清教学中的模糊概念。目前,计算机会计教材比比皆是,名称不一,有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诸多称谓,笔者不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但教学过程的授者是教师,受者是学生,名称和概念过多会导致授受双方无所适从,会使教学缺乏说服力,也会使学术研究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思想,这可能是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参差不齐、内容相左的重要原因。会计信息系统结合了信息论、系统论的思想,吻合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适应了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是计算机会计教材名称的首选。

(二)有利于企业正确定位自己的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1979年我国开始搞计算机会计的试点,1983年国务院成立了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直至1990年国内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会计软件,可以说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软件生产厂商开发的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即能够用软件替代手工完成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工作,阿尼塔·S·霍兰德所谓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手工会计的翻版”即是这个意思。20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随着F/S(文件/服务器)逐步向C/S(客户机/服务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架构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ERP产品推出,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实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术与服务以后,计算机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适用C/S、ERP,所有企业都应该对自己的信息化程度进行正确定位,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无论企业的硬件架构和所选用的软件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一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三)有利于学术机构名称和职能的正确定位。为学术机构冠名以会计信息化并非文字游戏,学术机构担负着对本学术圈内学术研究正确引导的重任,学术机构的命名体现着时代色彩,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水平。因此,适时转换名称是学术机构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移动客服常见问题下一篇:领导人人格魅力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