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智慧旅游

2024-07-02

安徽大学智慧旅游(共8篇)

篇1:安徽大学智慧旅游

(2013年6月23日,大连)近日,2013中国智慧旅游先锋行业论坛在第11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上成功举办,多角度围绕“智慧旅游”展开研讨。巅峰智业旗下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巅峰美景)作为智慧旅游领先企业,分享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实践”中积累的诸多经验。

会上,巅峰智业总裁、巅峰美景总经理蒋骏围绕“如何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对接”、“作为政府部门如何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如何解决智慧旅游城市的投资、建设与运营”三个问题展开讲话。重点列举了巅峰美景近几年在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实例论证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同智慧城市建设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蒋骏介绍到,作为中国智慧旅游的领军企业,十年来巅峰美景与众多单位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共同做出许多成功探索,例如:

1、以“运营商+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云计算应用服务提供商+智慧旅游软件提供商+智慧旅游硬件提供商”的总顾问服务模式,为北京市旅委提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行业管理的智慧旅游一体化解决方案;

2、以天津市智慧旅游总体规划、天津市旅游资讯网、手机智能行程规划等系列智慧旅游建设手段,推进天津国际性、现代化的城市建设;

3、为了更好地推动贵州旅游产业的发展,配合《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地推广,通过《贵州省智慧旅游总体规划》、贵州省旅游规划管理平台、手机APP-“智慧旅游,醉美贵州”、黄果树等13个景区虚拟展示三项落地项目,提升了当地游客的旅游体验,深化贵州旅游“多彩贵州风”的整体旅游形象;

蒋骏表示,这些案例不仅是巅峰美景的智力成果,更是包括国家旅游局、20多个省、10多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为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付出的努力。要确保智慧旅游的良性发展,必须坚持“政府、智慧旅游的经营者、智慧旅游规划提供者、智慧旅游服务提供者”四个主体协同运作来共同营造集约化、规模化和创新性的智慧旅游城市。

作为中国智慧旅游的领军企业,巅峰美景拥有一批国内外顶尖的智慧旅游专家和一支锐意进取、博学创新、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通过多年积累,巅峰美景形成了完善的产品和服务链条,以推动中国旅游产业的科技创新为使命,为中国旅游产业提供智慧旅游全程服务!

篇2:安徽大学智慧旅游

要围绕强化品牌优势、再升品牌形象开展智慧旅游 营销的探索,逐步建立自有媒体资源和可控网络媒体相结合的智慧旅游营销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效应特性、互动特性,吸引游客主动进入智慧营销的平台,从而挖掘游客的兴趣、感知游客的需求、提供敏捷的服务。舟山群岛海洋旅游智慧营销必须与国内著名在线智慧旅游平台、电子分销机构和旅游企业的营销系统建立信息交换机制,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控旅游市场的情况,并对掌控的舆情进行及时分析,供网络营销决策机构制订智慧旅游营销方案和发布信息所用。

现阶段智慧旅游营销平台建设的核心是营销效果的智慧评价,围绕舟山群岛策划的主题活动、网络广告、促销活动、事件营销等,开展在线的营销效果评价。在效果评价的基础上,逐步筛选出合作效果较好网络营销渠道、电子分销商和相关电子媒体。然后长期合作建立网络媒体合作机制,包装有吸引力的营销产品推送给游客。

如采用网络团购、旅游消费券、电子门票赠送、一卡通优惠等吸引游客参与,从而形成有效的智慧营销效果网络评价体系。舟山群岛智慧旅游营销平台的组成包括舟山群岛海洋旅游门户网站、舟山群岛海洋旅游形象展示中心、舟山群岛旅游服务中心、舟山群岛旅游集散中心、舟山各景区/景点门户网站、舟山群岛官方主页以及舟山各智慧旅游企业营销网站等。

篇3:安徽大学智慧旅游

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现已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2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像“数字城市”源于“数字地球”一样,“智慧地球”孕育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将城市中各类设施有效联系在一起,使得城市管理、生产制造以及个人生活全面实现互联互通,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理念。

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智慧城市在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两大领域的推广性应用,是将服务对象由城市居民向外来游客的内涵式延伸,也是数字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2009年以九寨沟为主体依托单位申报了国家863重大课题,打造国内首个“智慧景区”。至此,我国景区迈开了建设智慧景区的步伐。所谓智慧景区,是指科学管理理论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景区。它是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

二、研究思路

在学术研究方面,学者大多集中站在景区规划的高度,充分强调景区的“智慧化”。党安荣等(2011)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出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国外学者Buhalis和Laws(2004)也强调了景区成长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未免导致人们产生“智慧化”就是所有最新技术成果集成化的错觉。

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旅游景区应当避免随波逐流,从而造成景区过度“智慧化”。黄超,李云鹏(2011)认为智慧旅游的终点应该是旅游者,智慧景区的发展要使传统的旅游者从“被动接受式”的旅游方式转变成“主动选择式”,必须首先以旅游者的视角去审视智慧景区的发展方向。旅游学者张凌云(2012)曾提出了智慧旅游的定义: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从他对智慧旅游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智慧旅游的主要目标即满足当下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林若飞(2013)也指出目前智慧旅游应以如何利用智慧旅游资源为游客服务为中心。智慧景区是智慧旅游的重要载体,因此智慧景区的运营模式应当明确智慧旅游的最终目标,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前提。在此理论基础上,课题组将对目前国内智慧景区的实地调研和对大量资料的研究分析,提出一种能够让全国大部分旅游景区在深度、广度和高度上都有长足发展的运营模式。

三、模式设计

张凌云(2012)认为智慧旅游的模式应当首先通过顶层设计出运行框架,但智慧旅游的推广应该自下而上从解决方案着手。于是他提出了智慧旅游的复合运营模式即“政府主导、企业特色、政府所有、企业经营、多方受益”的复合运营模式。由此可见,他主要从智慧旅游利益的主体的角度来实现游客的个性化定制的目标。然而,智慧旅游的建设,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智慧景区”的建设。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的重要利益主体,在笔者看来,在未来智慧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仅仅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在于其对于游客需求的挖掘。智慧旅游为景区与旅游者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旅游者的需求与景区提供的服务能够无缝对接。若智慧景区的发展忽视了旅游者的需求,那么智慧景区将失去“智慧”的真正涵义,供需的不匹配将造成技术、资金等资源的浪费。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旅游者对智慧景区的需求。此次调查,我们选择的地点为黄山风景区。之所以选择黄山风景区作为本次研究的调研点,是从其智慧景区建设的成熟度以及每日的旅游者数量上考虑的。黄山风景区的智慧景区建设起步早,且成熟度较高。黄山风景区在旅游旺季时旅游者日接待量更能达到2万人左右,调研对象的选择性比较强。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共发放了300份问卷,且问卷全数收回,问卷有效率为100%。问卷共设计了20道答题,包括四方面,其中基础服务、信息服务、自助服务以及安全服务各4道题。分析四方面统计情况,我们总结出如下信息:95%的旅游者认为智慧景区建设应当更多的考虑基础服务,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为旅游者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93%的旅游者认为如果建设智慧景区,应当在信息服务上下功夫,即景区应当提供更加及时、全面的信息供旅游者获取;90%的旅游者认为智慧景区,顾名思义就是要增加自助的成分,比如说其自助导览功能必须非常强大。89%的旅游者认为,不论是智慧景区还是普通景区,安全都非常重要。因此,既然建立智慧景区,那景区安全问题当然是其建设的重中之重。最后,有85%的旅游者认为智慧景区应当能够提供较强的通信网络讯号,并且要有无限网络覆盖。

因此,基于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课题组认为智慧景区的运营模式框架应从景区的基础服务,自助导览,信息服务,通讯网络,公共安全方面展开,全面满足旅游者的未来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如图1所示)。

四、模式内容

(一)基础服务层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确定,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53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3%。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景区为抢占更大份额的旅游市场,需要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基础服务。

伴随着我国旅游者成熟度的提高,其对景区的基础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智慧景区,应当强调基础服务层的精细化,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基础服务,满足旅游者的基础服务需求。旅游者在游览景区时,所关注到的基础服务有停车服务、票务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购物服务、卫生服务等。因此,景区的基础服务层应当包括停车服务功能、票务服务功能、餐饮服务功能、住宿服务功能、购物服务功能、卫生服务功能等。与传统景区不同的是,智慧景区还应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这些功能的实现中。

停车服务功能要求景区设计出一套停车服务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旅游者的智慧化、便捷化停车提供服务。如黄山风景区南大门“立体停车场”,停车场主体为四层框架结构,每层又设两层机械立体停车设备,从建筑结构和机械设备上均体现了立体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停车空间容量,有效解决了旅游者“停车难”问题。票务服务功能要求景区具备一套能够为旅游者的票务活动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智慧化票务系统。餐饮服务功能、住宿服务功能以及购物服务功能的宗旨就是为旅游者在景区内的餐饮、住宿以及购物活动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增强旅游者的体验感。卫生服务功能要求景区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景区卫生状况定时监测系统,24小时保持景区内的卫生清洁。

(二)自助导览层

如今,自由行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大趋势。1992年,我国客源结构中散客与团队旅游者首次平分市场。随后散客比重逐年增加,2011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城镇居民团体旅游占17.5%,散客旅游占82.5%;农村居民团体旅游占6.9%,散客旅游占93.1%,散客旅游成为旅游活动主要形式。因此,旅游者对景区的自助导览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发展趋势,自助导览层应当具有自助标识指示功能、电子解说功能、电子地图功能等服务功能。

景区标识指示功能的实现,不仅要求标识要与景区的整体环境相协调,更要做到标识的清晰化和人性化。上级相关部门可以为全国景区的标识指示系统建立起一套完整统一的标准体系,使景区标识指示功能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电子解说功能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可理解性以及便捷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如增强解说界面的友好性、内置多国语言,来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解说服务。至于电子地图功能的实现,也应具备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应用先进的技术来为旅游者的游览提供服务。

(三)信息服务层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旅游信息当然也不例外。作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旅游景区,信息服务在其中也就扮演着积极重要的角色。

在旅游者前往景区游览之前,其需要景区的相关信息以便了解整个景区。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景区当地的天气情况,以及住宿、餐饮等这一类的辅助信息。当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其需要进行一些信息交流活动,随时发布景区体验感受。当旅游者结束对景区的游览时,需要一个能够进行信息反馈及信息共享的平台,发布其在景区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景区的建议和投诉信息等。

总结以上旅游者的信息服务需求,可以得出智慧景区运营模式的信息服务层应当包括信息发布功能、信息共享功能以及信息反馈功能等,来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实现这些功能,景区应当加强对实时信息交流平台以及信息反馈平台(如门户网站、社交软件等)的建立与完善。

(四)通讯网络层

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前行,当今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于使自己处于24小时开机状态,让自己能够与他人保持实时联络。因此,通讯网络层在智慧景区的建设过程中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景区要保证游客在游客游览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即时通讯服务。

因而,通讯网络层作为智慧景区运营模式的基础,应分为无线通讯功能、无线宽带功能(WLAN)和公用电话网功能。

无线通讯功能能够保证旅游者接收移动电话信号,线路通畅,移动通信方便,卫星定位服务精准而有效。无线宽带功能(WLAN)能够保证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可以方便地将手机、电脑等终端以无线方式连接上网,以实现前三层的各项功能。公用电话网功能要求景区提供设置合理的公用电话供旅游者使用,并且定期维护,保证线路通畅。

(五)公共安全层

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障,是一切游览活动的前提。景区必须拥有完善的公共安全服务网络,来为旅游者的游览提供安全服务。因此,课题组在智慧景区运营模式中设置公共安全层,公共安全层包括常规安全功能和应急安全功能。

常规安全功能是景区为保障景区正常运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而必须建立的。该功能必须24小时全天应用,对特殊地段实时监控,实现人多拥挤时引流、分流。该功能应当包括视频监控网络和人流监控网络。

视频监控网络须全面覆盖景区,同时对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进行重点监控;监视界面图像能在各种显示设备上显示。于此同时,视频监控网络具备闯入告警、支持录像的检索和调看等功能。人流监控网络应当实现入口人流计数管理,出口人流计数管理,旅游者总量实时统计,旅游者滞留热点地区统计与监控,流量超限自动报警等功能,并且在景区内部各分岔路口设置的显示屏上实时同步信息,以及在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上进行实时更新信息,从而实现人群自动分流、引流。

应急安全功能区别于常规安全功能,具有极强的反应能力,对突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反应。该功能要求景区制定完备的紧急疏散措施并建立应急救援系统,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在景区部署电话报警点,电话旁公示景区救援电话、咨询电话,保证旅游者可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点电话求助。应急安全功能要求景区内的广播能够覆盖全景区,声音清晰,广播由景区控制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控制,突遇灾害等紧急情况时,可立刻发布紧急消息。此外,该功能要求景区建设有旅游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系统,能够根据应急处理预案,对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

五、结束语

基于旅游者需求视角下的智慧景区运营模式的建设能够对景区硬实力和软实力进行全面提升,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其核心是游客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服务,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和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的融合,使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并结合社会公共服务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注重游客体验,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基于旅游者需求视角下的智慧景区运营模式对于推进智慧旅游整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增强旅游者游览的体验感,加快旅游业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对于实现整个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智慧景区的运营发展一定是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它应是人本关怀、技术支撑和精细服务的协同。在运营理念方面,一定是以满足旅游者需求和保护资源位准绳提升景区智慧化水平;在运营技术方面,应以科技的手段研究人,用科技的手段适应人,用科技的手段服务人,创造尖端科技与深厚感情相结合的科技化人文景区;在运营服务方面,紧密结合智慧手段,创造全程式、跟随式、互动式、即时式、挖掘式、私密式的旅游服务体系,以无限的智慧提供无限的服务;在运营管理方面,用管理整合智慧,用管理运转智慧,用管理支撑智慧,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景区的运行机制。不仅如此,未来的智慧景区还可以面向社会提供信息和智能服务,不断提高信息和服务的开放水平,推动智慧景区在中国的社会化大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

篇4:智慧旅游的智慧应用

关键词: 智慧旅游 智慧应用 四大对象

智慧旅游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的整合,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使旅游资源和旅游信息得到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应用,并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旅游信息化的新阶段。

智慧旅游的四大应用对象为:以政府为代表的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旅客、旅游企业及目的地居民。智慧旅游不仅要为旅游者提供智慧服务,为旅游企业提供智慧营销,为政府提供智慧管理,还要注重与目的地的整体发展相融合,使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和谐相处。智慧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其关键的落脚点在于应用与创新,笔者拟从智慧旅游四大对象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展开。

一、面向游客的应用

从游客角度出发,“导航、导览、导游、导购”被认为是智慧旅游应用过程中的四个主要功能体现。具体表现为:

(一)旅游电子商务

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基础平台,用户通过语音、WEB、移动等多种接入方式,融合支付,前后向客户关系管理分析为基础,形成以旅游线路、土特产、酒店、旅游租车、景区票务为主的预订服务及旅游信息查询服务,享受全方位的、诚信的旅游服务。

(二)电子门票

游客可以通知短信、WEB等多种方式申请景区电子门票,平台通过短信等方式发送二维码电子门票。二维码技术的使用,让用户节约时间,让商家省去物流成本,将成为电子票务应用的新方向。

(三)定位导航

通过游客下载手机导览客户端,或租用定制导览终端的模式提供自助导览服务。通过电信提供的LBS服务接口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功能。提供与GPS相结合的报警服务;提供基于定位服务的相关配套服务须知,周边设施搜索;自动为用户生成最佳的旅行线路等,并实时记录用户轨迹;自助播报功能,根据用户所处位置自动的播报相关的景点信息。

4.自助导览

(1)语音播报导游。存储和管理预先录制的景点导游语音,结合呼叫中心平台,智能转接游客电话呼入,自动识别旅客的按键输入选择,通过语音IVR互动导航,正确的播放景点导游语音,使得用户能够通过电话拨入享受到移动自助语音导游讲解的服务。(2)短信导游。通过手机短信输入该景点识别ID号短信发送到“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短信特服号码,由短信平台回复层次化的景区景点内容文本介绍或访问链接,支持数据网页浏览的手机可以通过该视频链接访问景点相关信息介绍。(3)二维码导游。支持拍照的手机可以直接拍摄指示牌上面的二维条形码获取ID识别号,省去输入ID识别号的操作环节。

二、面向旅游企业的应用

(一)智慧景区的应用

智慧景区建设是对景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培养景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具体应用如:

1.景区电子商务平台(包括景区门户网站)。门户网站包含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路线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提供多语言信息服务等内容与功能。景区门票可以网上预订、手机预定和网上支付。

2.景区资源管理系统。基于景区内部管理和协调指导工作的需要,涵盖景区商户、商铺经营、物业管理、设施维护、环境保护、后勤保障、停车场管理、财务费用管理等各业务环节,以强有力的流程控制与预警,全面、准确、实时的数据共享机制,为旅游景区营造一个高效运转、增创盈收、科学决策的资源经营和服务管理体系。

3.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运用三维建模仿真技术、360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建成数字虚拟景区,实现虚拟旅游。数据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可以在电脑、景区触摸屏导览机、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应用。

4.多媒体查询系统。实现景区内三维电子地图的查询;景区综合查询:游客可以进行住宿设施查询,餐饮设施查询、购物设施查询、商务设施查询、娱乐设施查询;交通路线查询:交通线路查询、交通车次查询、旅游区内交通查询。地方特色查询:游客可以进行特产查询、名产查询、特色旅游查询。景区天气预告及游客流量趋势分析及预测等。

5.景区应急响应系统。根据应急处理预案,对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指挥高度和协调救援服务。利用现代通讯和呼叫系统,实现对旅游咨询和投诉事件及时处理。

6.景区实时流控系统。主要功能有入口人流计数管理、出口人流计数管理,游客总量实时统计,游客滞留热点地区统计与监控,流量超限自动报警等。

(二)智慧酒店的应用

智慧酒店的典型特征是全面覆盖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高度集成的物联管理系统,人性化的环境控制系统和交互式多媒体系统。智慧酒店场景的功能如下:

如移动多媒体终端:智慧移动终端承载酒店业务,实现入住、退房、资讯查询、客户控制等业务。客人可以自助服务,随需随查,住宿体验好,从而酒店节约了人工成本。如VIP客人身份识别系统:使用微波、高频、双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无线监控技术等,通过视频监控智能平台与CRM系统联动,实现VIP客人的个性化服务。

三、智慧旅行社应用

(一)导游助手

提供集语音、短信、定位为一体的服务,通过手机客户端软件与导游助手管理平台实时交互,发布、获取同业信息、招聘信息,提供旅行社管理功能,方便旅行社计调人员对团队进行操作,为导游提供行程信息、地图导航、导游词、航班信息等便捷服务。

(二)同业信息交互平台

发布行业同业信息,如旅行社发布线路组团,产品的报价、数量等信息;商机撮合;订阅行业同业信息;推送行业短信等。

三、面向旅游管理部门的应用

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多种接入方式,快速、准确地获取数据,进行旅游信息管理,实施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投诉处理、旅游数据收集、会展信息和会展招商、内部信息发布、官方信息发布等。

(一)行业管理系统

利用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本地区的旅游总数,进一步分析游客来源等相信息,有利于旅游管理部门实时了解各个旅游动态信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

(二)协同办公系统

为旅游局提供满足其业务需要的网上办公系统,改善现有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

(三)旅游行业诚信平台

建立旅游行业监管数据库,包括旅行社诚信信息和从业人员诚信信息,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诚信信息服务和投诉服务。

四、面向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应用

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地形象的确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形象的受众,又是形象传媒。旅游目的地要善于借助智慧旅游的科技支撑,根据目的地旅游市场的特性,因地制宜地在景区引入技术设施,打造智慧型旅游目的地,从而促进游客与环境深度互动的同时,保证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借助这些设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加强网络信息化基础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开发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游客的手机客户端,实现旅游信息的本地化和订阅化。

(二)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DMS可以提供一个先进的旅游营销方式、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整合目的地旅游资源,提供解决游客多样化需求方案、定制化个性服务;可以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电子化行政与业务管理。

(三)建立一个以当地人为向导服务的社交旅游网站。通过网站可预定当地人的向导服务,能实现选择一位感兴趣的当地人,完成一次如生活在当地的旅行。如“客赞网”为旅行爱好者提供全新的旅游方式,是中国首个旅行当地人定制协助平台。以桂林为核心目的地城市,为旅行爱好者提供全新的旅游方式,是中国首个旅行当地人定制协助平台。

智慧旅游体现的是多种技术应用创新条件下的旅游行为、旅游产业和旅游资源之间耦合化的一种社会形态,涉及政府、企业、游客和目的地居民四个方面。智慧旅游应用的应把游客的需求为重心和导向,实现智慧应用的创造、创新和服务的差异化。

篇5:智慧旅游概念

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效率服务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进而实现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智慧旅游的本质是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体验效果、创新旅游管理方法、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现代化工程。同时,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联系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在实践中更侧重于是一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的过程。智慧旅游则可理解为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其并不是旅游电子政务、旅游电子商务、数字化景区等用“智慧化”概念的重新包装,而是要能够解决旅游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满足旅游发展中的新需求,实现旅游发展中的新思路以及新理念。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区别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旅游信息化狭义上讲是旅游信息的数字化,即把旅游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采集、处理、转换,能够用文字、数字、图形、声音、动画等来存储、传输、应用的内容或特征;广义上讲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链进行深层次重构,即对旅游产业链的组成要素进行重新分配、组合、加工、传播、销售,以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智慧旅游的建设目的

1、满足海量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日渐兴盛的散客市场使得自助游和散客游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出游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旅游的散客占到游客总数的91%。未来散客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因此更加便利快捷的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化的服务需求量将不断扩大。

2、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无缝整合。随着电子政务向构建服务型政府方向发展,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应是海量信息的充分利用、交流与共享,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服务与管理流程的无缝整合,实现服务与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

3、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旅游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吸引旅游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是目前各智慧旅游试点省市在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旅游平台能够向中小旅游企业提供服务,为其节省信息化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是旅游中小企业进行智慧旅游集约化建设的最佳方式。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

智慧旅游区别于一般信息系统或工程的核心技术,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通信以及人工智能四大技术的集大成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智慧旅游的应用对象

以政府为代表的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目的地居民。与传统信息技术应用面向政府、企业与旅游者三大主体不同,智慧旅游将目的地居民纳入应用对象,即智慧旅游在智慧城市外延下,不仅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服务,还能够使旅游管理、服务与目的地的整体发展相融合,使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和谐相处。智慧旅游优势

篇6:智慧旅游行业

1、发展状况

国家“金旅工程”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旅游信息的披露和使用十分方便,个别旅游电子商务公司开始准备C2B的业务。2010年,海南省开始在三亚市试点旅游信息采集工作,南京市正式启动了智慧旅游工程。更有不少企业在研制用于旅游方面物联网的传感器设备和技术,如酒店的智能门禁系统、景区的容量感应系统、手机加载RFID芯片等等,也有个别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中小酒店的管理平台。一些高校已经开始相关的研究,比如东南大学旅游学系通过整合校内的理工科资源,正在搭建一个智慧旅游平台,谓之云旅游。通过打造成旅游公共云信息发布平台,并连接私有云,最终成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旅游信息平台。目前,已经能将GPS导航和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随时随地可以在网络地图(如google地图)上显示位置,并将位置周围的旅游信息自动地显示在地图上和网页上,也就是说,可以一边上网一边导航,2011年可以上线试用。同时,确定了用于云旅游平台的旅游信息标准,包括采集和发布标准。2010年一些与智慧旅游相关的研讨会、论坛也开始多了起来。所有这些迹象表明,智慧旅游已经渐行渐近。

2、行业趋势分析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将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一大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慧旅游城市和旅游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为进一步提升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水平,交流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经验,鼓励和引导景区为游客提供更便捷、智能的旅游体验服务,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国家级检查员队伍建设,2012年11月8日至9日,国家旅游局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召开了全国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现场会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国家级检查员培训班。会议同时公布了全国22家景区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鼓励引导 许多地方都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推进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国家旅游局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正式确定江苏镇江的“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我国还将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城市开展试点工作。此外还将在认真总结一些成功数字景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精品旅游景区的数字化水平;同时鼓励旅游酒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大胆探索,不断提高对旅客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推动国内旅游者在中国大地上实现“智慧旅游”。

2011年7月15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正式提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安全监管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实现行业监管的动态化、适时化。通过与公安、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一些地方在通过信息化提高行业管理能力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张家界通过“一诚通”信息系统、云南省旅游运输公司运用GPS定位系统,将旅行社、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客车等信息、结算和管理集合起来,实现了即时动态化监管,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鲶鱼效益

互联网已经被看做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也将因此在未来的旅游营销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面对信息时代,网络视频营销、博客营销、互联网社区营销、短信平台营销、甚至线上虚拟旅游的体验式营销等营销方式,正在被一些有前瞻性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所采用。

但总体来看,在我们的旅游营销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远远不够,与旅游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要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更好地利用新兴媒体开展营销,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中国的入境旅游增长困难。其中有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低迷等客观原因,但旅游营销方式创新不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我们驻外办事处很大的精力放在参加几十场旅游交易会上,但可能忽略了,互联网是一个永不落幕的旅游交易会。

3、政府政策导向

1、北京加速“智慧旅游”建设

近期,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构架“智慧旅游”城市为指导思想,联合中国领袖级IT综合服务提供商华胜天成以信息化为驱动手段,搭建了集产业信息资源汇总、产业运行监控监测整合、应急调度快速反应为一体的综合系统“首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据悉,该中心的成功建设可实现北京市旅游产业相关信息资源的接入与整合,为首都旅游产业相关单位的业务应用、决策分析提供支撑服务,为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有效保障。

2、闽西构建“智慧旅游”平台

从福建永定获悉,永定县将投入822万元对闽西客家和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梳理,构筑“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改变当下闽西红色旅游和传统民俗旅游的窘境。课题组还将从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出发,构筑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文化内容综合服务平台,形成集中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创意设计与跨区域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典型示范,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提升提供共性关键技术。据悉,该项目现已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

3、成都智慧旅游数据中心正式上线运行

为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成都市于去年年底推出了成都旅游一点通,仅三个月后,成都又打造了成都智慧旅游数据中心。作为成都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的一项重要措施,成都智慧旅游数据中心不仅集合了成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信息,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成都地区旅游形象,营销了成都旅游活动。

篇7:智慧旅游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

智慧旅游将新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使游客、企业、机构与自然、社会相互感知,在感知中产生智慧的服务,提升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动性、互动性,为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智慧旅游的核心是游客为本、网络支撑、感知互动和高效智慧旅游服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从旅游业的目的地品牌效应、旅游资源整合能力、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旅游相关产业发展的目前水平来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是完成这些提升的关键手段之一。

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要抓住三网融合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机遇,推动旅游业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发展在线旅游业务,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创新。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旅游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大力推进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和各类旅游接待单位信息化建设。”2011年5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函复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江苏在镇江建设“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推进中国智慧旅游发展”整体战略迎来了重要机遇期和关键期。

智慧旅游作为新事物,对整个旅游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对旅游者而言,智慧旅游可以让游客不出家门,全面了解目的地旅游信息,预订产品并支付,旅游行程中也可以动态地了解所需信息并发出救援及接受帮助信息;游程结束后亦可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

第二,对旅游企业而言,智慧旅游的系统是充分展示企业形象和提供产品的平台,并将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

篇8:“智慧旅游”需要“智慧”推进

2010年江苏镇江市首次提出建设智慧旅游的概念, 2011年1月18日, 邵琪伟局长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 加快推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要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发展在线旅游业务, 并提出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的要求。2012年5月25日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福州、大连、厦门、苏州、黄山、温州、烟台、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武夷山、洛阳、镇江等18个城市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1]。2012年9月21日, 国家局在天津组织召开全国智慧旅游工作座谈会, 推出了《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工作导引 (征求意见稿) 》, 并将“保持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工业信息化水平同步, 使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超前于服务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做为智慧旅游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推出了天津、郑州、贵州等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智慧旅游城市进一步扩大, 试点城市热情高涨, IT技术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摩拳擦掌, 新闻媒体关注热点、追逐时尚, 虽然国家局一再强调现阶段智慧旅游处于起步探索期, 但依然难掩参会各方对智慧旅游的憧憬和由此引发市场掘金的渴望[2]。试点城市和IT企业的热情参有利于智慧旅游工作的推动, 但在规划缺失的前提下如不能及时科学引导, 也有放大工作冒进和花瓶工程的风险的可能。

1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推进

1.1 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本人通过对旅游主管部门官员、相关学者和IT厂商等在不同场合关于智慧旅游的观点归整和总结, 认为完整的智慧旅游应具备全过程、多层次、全要素、多方位的特征, 包括: (游客全过程) 智慧地旅游;智慧的旅游城市、企业 (多要素、多方位的管理、营销和服务等) ;智慧的旅游产业 (引导、监管和支持) 等多个维度和多个层面[3]。换句话说, 智慧旅游的完整概念应包括:智慧旅游的严格定义;智慧旅游的建设条件;可衡量的过程技术指标体系;便于操作的技术和政策支持系统等。

在完整概念的支撑下, 智慧旅游也意味着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企业拥有不断提升的一对一的营销服务和产品创新能力;是游客有着更为理性和成熟的消费理念;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对应着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对旅游信息化有着更高的要求和依赖, 其发展路径遵循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1.2 智慧旅游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就目前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而言, 笔者以为“智慧旅游”建设需智慧推进。虽然“智慧旅游”的阶段需求空间巨大、技术支撑也基本具备, 发展的前景业看好, 但作为旅游产品和服务提供的主体—旅游要素企业, 既是智慧旅游建设的主体也是旅游信息服务的源泉, 其对智慧旅游理念的接受程度和他们现有的经营、管理现状和信息化水平, 将极大地影响智慧旅游工作的推进进度和效果。充分考虑我国旅游业信息化的水平还普遍落后于工业和其他服务业 (如金融、航空、物流等) ,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旅游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等现实, 对智慧旅游的建设长期性和复杂性有更为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1.3 智慧旅游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自第一批“智慧旅游”城市试点确定以来, 虽然有部分试点城市在局部工作中有所推进, 但大多数城市和工作还处在模型分析阶段, 对信息化的理解也还处在表面化状态, 存在花瓶工程的危险。而拥有高科技光环的信息化工程容易激发人们超越现实和需求的想象, 造成形象工程和技术高消费。缺乏市场驱动和需求导向使得智慧旅游工作难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和推进。

国家虽已推出针对试点旅游城市的《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工作导引》, 但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等建设导引尚未出台。从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角度, 省、市、县、企的一些重要应用系统紧密相联、核心数据也需要共享才能实现智慧旅游的目标。如果没有对智慧旅游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和明确, 就难以形成智慧旅游建设的导引体系。在目前描述粒度相对较粗的建设框架引导下, 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价值和效果尚难以发挥。

1.4 智慧旅游建设的关键点

根据美国著名的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诺兰模型[4] (信息化发展一般要经历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 智慧旅游要求和对应信息化的成熟阶段, 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结果, 也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归宿。在此阶段,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的概念不需包装, 自然应该对应更高、更完善的, 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系统应用。

信息化建设经验一再证明, 信息化推进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智慧旅游建设要结合各自旅游主体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 拟定智慧旅游建设方案, 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 同时在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等各个层面进行对接互动, 使信息化真正服务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而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化, 避免“技术高消费”。旅游信息化可以取直, 但不可以超越, 采用新技术也许并不困难, 但旅游行业的信息化意识、信息化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都需要一个必需的过程, 这需要我们在进行智慧旅游建设和规划有充分的认识和考虑。

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尽快明确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 标准制定可借鉴成熟的信息化规范或融合已有的景区、旅行社、和饭店及旅游城市的评定标准;同时对智慧旅游建设体制、机制、治理方式和绩效考评体系进行界定。旅游产业的智慧化程度不仅决定于智慧旅游的主体, 还受制于智慧旅游发展和建设的环境因素。不仅要有价值期望, 还要有建设方法, 评价模式和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此外, 智慧旅游建设还需重点关注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科学性是由于智慧旅游的建设需要当今前沿的先进科技做支撑, 而科学技术的使用必然要求科学的方法论做指导;系统性是由于智慧旅游建设涉及游客、传统要素企业、主管政府、关联支持单位、渠道商、政策及法律环境等, 任何一个环节和要素的缺失都将影响智慧旅游功能的发挥;同时, 现有资源、条件、发展水平和要素需求都会不同程度的对影响智慧旅游工作的推进;前瞻性是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和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 前瞻性重在规划建设, 而不仅仅要在技术的实现手段上。

2 关于智慧旅游建设的建议

旅游主管部门在出台相关文件对智慧旅游概念进行描述和界定时, 有必要充分借助旅游行业已有的术语描述和规范, 使之具备更强的操作性。在进行智慧旅游方案规划、制定和工作安排时, 对旅游要素企业的需求应给予更多的考虑、关注和重视。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需重视对现有资源、技术、理念、服务和流程的整合, 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投资的基础上, 通过整合创造价值。智慧旅游的建设还需遵从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结合旅游主体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 充分认识其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并融入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建设理念。

摘要:近几年来“智慧旅游”在我国备受关注, 国家层面上开始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 地方层面智慧旅游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然而规划滞后和标准的缺失、使建设出现盲动的迹象。本文就“智慧旅游”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智慧旅游概念及内涵、建设的难点、现存的问题, 以及和信息化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认为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其发展路径遵循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只有尽快明确建设目标和标准、建设机制和体制, 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才能保障目标的实现。最后, 本文还就智慧旅游建设问题提出几条建议供旅游主管部门参考。

关键词:智慧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

参考文献

[1]张凌云, 黎巎, 刘敏等.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2012, 27 (5) :66-73.

[2]丁风芹.我国智慧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经济, 2012, (1) :32-34.

[3]黄超, 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C]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 2011, 55-68.

上一篇:高三文科生总结表彰会上的发言稿下一篇:交叉作业专项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