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2024-07-08

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通用14篇)

篇1: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心得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努力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

道德教育

德育功能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下面就我个人多年来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谈以下几点心得。

一、提高自身素养,注意言传身教

首先,一个没有深厚历史文化功底、知识面狭窄的教师很难进行有效的美德教育。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博闻强记,认真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取精华。如: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不仅文字表达上朗朗上口,而且蕴含中华美德,意义深刻,耐人寻味深。

其次,要注重言传身教,发挥师德的示范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随时随地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严谨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时刻告诫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学生的榜样。

二、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法、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的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三、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四、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为了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德育教育,我会结合课堂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情感激励法。即教师和学生通过所学内容其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激励学生,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方法。采取这种激励性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培养学生自尊自强的精神品质。具体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第一,每节课前或课后听一首励志歌曲:如杨培安的《我相信》、胡彦斌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汪峰的《飞的更高》等等;第二,每节课让学生宣读一条名言警句,也可以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齐读名言警句;第三,给学生每堂课前5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讲述励志人物故事。

2、自我反省法。定期督促学生写下有关践行美德的感悟和反思,要求字数不一定多,三言两语也可以,只要学生能有所收获,也就达到了我们的目标。

五、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课堂时间有限,仅仅依靠课堂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肯定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我会结合实际,不适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提升。

1、组织开展专题活动。我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手抄报展、演讲比赛、视频欣赏等等。如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

2、开展以相关节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我会抓住重要节日,比如:清明节、国庆节、重阳节、烈士公祭日等重要日子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

六、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篇2: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实践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而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其他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从以前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方向逐步迈进。而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饱含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从本质上来讲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体会。众多的文学名著,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甚至有一些文章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很多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都是有感而发,借笔抒情。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品读的过程中,也能从作者所写的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领略到他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发挥好其引航灯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经常地进行观察,在课堂上,还要帮助学生和作者之间建立一条情感沟通的有效渠道,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零障碍,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观察能力的提升,为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所谓的审美感受力,指的就是,感官对审美对象所进行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能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感知又伴随着整体性特点。当审美对象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再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学生对审美对象形成了一个较为整体的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感知。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很多,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知器官,去感受美、发现美。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构建相应的情境,使语文教学内容从文字到实境的顺利转变,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感知更为深刻,扫平文字给学生带来的审美障碍,加深学生对课文情境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比如,在讲到《春》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将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示出来,并配备优美的朗读音频,通过相应情境的建立,构建出美的氛围,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所谓的鉴赏能力,是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评价能力。一般来说,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其方法主要是从比较分析入手。人们在进行事物的比较过程中,对事物的感知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在看清事物本质的同时,也能正确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沁园春雪》这两首诗词为例,虽然,他们都是对雪景的描写,但是,岑参的这首诗主要是对冬季的寒冷进行渲染,抒发了和朋友之间的不忍离别之情。而毛泽东的词,主要是对雄壮的祖国山河进行了赞美,豪迈大气,气势磅礴。这两首诗词内容相似,风格却是相去甚远,其情感也有很大不同,通过这种对比的手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可以说,审美创造力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审美观察力、感受力、鉴赏力的提升,有了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然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审美能力的适用性得到显著提升。提高学生审美创作力的途径有很多,具体来说,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饱含感情的朗读是提高审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可以说,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其进行审美创造的过程,想要写好一篇作文,自然离不开合理的想象以及美的创造。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审美教育作为现代语文学科中的重要课题,是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和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心田浸润着审美的清泉,从而让学生进入审美的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3: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其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思想深化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学生的作文可以反映学生看待事物的立场以及思想等特点,如果要写作优秀的作文,教师就需要着重在中心思想和作文立意的新角度上对作文的中心意思和思想有其准确的判断力。借此教师可以将德育教育与作文相结合的来教授,这样两者在互相渗透中达到互相影响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积极和乐观健康的思想,通过让学生在作文写作时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写到作文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将自身意见和想法总结,将自身真实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教师加以引导,这样既能开发学生潜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对作文进行批改的时候,一要高度重视批改的作文,二要对学生作文进行评点时,将健康的思想融入其中,帮助并引导学生养成较好的思想品质,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凭借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靠其教学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目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德育教育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就需要教师以教学手段为途径,正确树立德育思想,将书本上有关德育内容转变为教学知识,将德育思想融入到学生思想当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历来都是以讲授法教学的,依靠说教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况且这种方法也难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所以就需要教师来创造出灵活的教学方法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组织相关的语文活动,例如慰问和采访老革命战士。此外至于古典文学的篇章,教师进行讲解时,应与历史背景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例如教授《离骚》时,应该由学生带感情的进行朗诵,理解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背诵去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正面素材来引导学生塑造思想。

三、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融入社会环境来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授语文的过程中,应该促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并且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个时代的变迁,不断积累和加强情感沉淀,慢慢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不断提升,最大程度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在网络迅猛发展的影响下,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并拓展学生的视野。网络有其优势的一面,但也要在应用时注意其不良影响。通过网络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这是其优势,但网络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良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抵制网络不良文化,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误入歧途。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网络的运用也已成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要选择一些新颖的阅读主题或阅读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使用网络时遇到的不良文化这种现象,共同研究抵制不良文化的策略,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还可以对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在语文教学中将德育的渗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在当今生活当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而提高其道德素质。道德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课本学到的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等优良品德,都只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却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行为活动,两者无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教育与实际行动相悖,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我们要的德育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高其思想境界,并用于服务生活、指导生活,使德育自然化。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具体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提出个人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将道德准则与生活相统一,利于其道德规范与准则的内化。

五、结语

德育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思想,不定时不定式的选取渗透点和教法来适应教育进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收到预期效果,让学生在智力与德育两方面共同发展。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多时候进入了人们的眼球,特别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下面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探讨分析。

篇4: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

摘要体育教学是初中整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增强学生体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但是多年来,体育教学始终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一度使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综合发展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本文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简要地论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的社会当前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念以及不良的思想,这些来自社会的思想时刻影响着我们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不及时地加强德育教育,那么就等同于是将孩子们推给社会去教育,就等于放弃了我们所承担的神圣教育使命。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必须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出发,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当前学生思想体系尚未成熟的阶段,我们更要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积极地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争取同时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抓住偶发事件及时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而学生在思想品质上的某些弱点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偶发事件中显性地表现出来。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性情较真,他们在偶发事件中的表现与反应都是真情流露。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偶发事件中,去细心地观察学生,观察学生的行动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等等,有针对性地对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偶发事件进行处理,因势利导地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尽量要以鼓励与表扬为主,突出正面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而不是从个人主义的狭隘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战胜内部困难(生理、心理)与外部困难(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个性相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对于那些活动力较强,个性比较突出,同时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集中对他们开展一些特殊的练习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举例来说,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往往空间较大,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并且同时有其他班级的学生在附近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的精力则更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多的做一些注意力的相关练习。比如说看别的班15秒钟的课,口令指挥迅速后转坚持1至2分钟,立正站好,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困难环节,敦促学生动用思维与力量去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三、要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尚的行为修养。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教育学生,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活动的书本,要时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行为,只有教师做出了表率,那么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具有说服力和亲和力。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要有正确的三观,要用豁达的人生态度去教学、去工作,从而让教师的力量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向正轨,从而形成他们完善的性格和品质。

四、要充分地利用教材,细心观察学生

初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优势来优化教学,充分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好开展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必须要在上课之前深入地熟悉和研究教材,了解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方式。同时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在各项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表现,通过细心地观察与总结,对学生的错误耐心教育,加强引导。例如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在篮球、羽毛球项目中的进步,巩固学生的喜悦感,增强他们的信心。再比如对一些长跑项目,有的学生出现意志不坚定的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譬如给一些奖励,鼓励学生之间的友谊式的竞争,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发掘自身的潜能。

以年级广播操比赛为例。广播操的练习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当我发现其他年级的其他班级正在练习广播操时,于是就对班上同学说,“下面,我们再练习最后一次,然后跟其他班级比赛,看哪个班级做的好!”没等我说完,班上同学就争着喊道:“我们一定不会输的!”都充满了自信,接下来练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并且在集体展示中得到了较好的评价。这个教学案例充分利用了学生们不服输的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好胜心,激发了学生们的锻炼积极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仅关系到初中体育的教学改革,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最终成败。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积极转变观念,努力形成全新的师生关系,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来审视我们当前的教学行为,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探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加强德育教育,并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兴斌,梁金丽.探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N].中国体育报.2004.

[2] 杨军.如何上好体育课[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田德成.德育渗透要有针对性[N].中国教育报.2000.

[4] 袁广峰.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篇5: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渐倡导“以人为本”“相互关爱”“个体价值”等教学理念,因而,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将“人文教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由人文精神了解语文学科本质,同时,发挥自身个体价值,挖掘语文知识点,达到高效性语文知识学习状态。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教育;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当前的状况来看,语文课程仍然缺乏人文教育问题研究,因而,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灌输人文精神,即在语文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关注学生人文个性,从学生角度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挖掘学生潜在的人格与学习能力。以下就是笔者对初中语文学科中人文教育渗透问题的详细阐述,以期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有益参考。

一、人文教育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但随着人文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逐渐被解读为:人们应掌握自身命运,同时,突破封建社会的压迫,挖掘自身价值,坚守自身尊严与人生意义,突出人类主体地位,践行“以人为本”思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路径

(一)引入优秀文学作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人文教育的渗透与融入,应注重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导入初中语文课堂中,由文学作品丰富学生思想,使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完善自身人格,同时,探索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意义,让学生心灵、思想健康发展。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每月进行一次“文学作品读后感评比”活动,即鼓励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即《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如,在《水浒传》的赏析过程中,可受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故事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正义感,同时,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后,依照文学作品中正义的人物形象,重新塑造自身高尚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二)营造人文课堂环境

就当前的状况来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人文课堂环境的营造将影响到人文教育效果。为此,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例如,某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融入人文教育,即注重使用幽默语言:老师:你们听说过我吗?学生:听说您是著名的教师。老师:如果你想认识我,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学生A: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学生B:老师,请问您尊姓大名?老师:我的名字叫于永正。学生:于永正?老师:到!(一片笑声)幽默的语言交流方式,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同时,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人文教育内涵,体会人文思想。此外,在人文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中,为了达到高效性人文教育状态,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关爱,然后,共同解决语文学习难点,感悟人文精神,同时,激发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

(三)挖掘教材人文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人文教育的更好融入,应注重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精神,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选择富有思想内涵、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例如,在达尔文《物种起源》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从“深刻的印象”角度出发,自主阅读课文,同时,勾画优美词句,感受达尔文所要表达的严谨科学态度,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最终将文章内涵与自身学习状态相联系,改变原有浮躁的学习心理,且调整个人目标,完善个体品格。第二,在人文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材课文相关知识点,然后,通过对课文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的人文精神。例如,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诗句相关资料,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继而感悟陶渊明在诗句中寄托的思想情感,挖掘诗句丰富的人文意蕴,最终受恬淡人文精神的熏陶,改变自身人生观念,形成良好的品质,做好自律、自强。综上可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环节的展开,可践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为此,当代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人文教育融入问题的重视,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自由、平等的课堂环境,然后,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和现有教材,传达人文意蕴,且对学生人文精神实施教育,提升学生美好品质,改变学生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王通.注重学科情感渗透丰富学生人文情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谈[J].华夏教师,,11(1):44

篇6: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以及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物理科学,享受探究过程并了解探究方法,通过合作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合作学习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入。

一、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理念的原则

(一)科学的划分小组

在引入合作学习理念的过程中,小组的划分至关重要,学生在物理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学生受到环境影响形成的个性也各有特点,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隐性的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之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混合,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数量以5-6人为宜,例如可以将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差的分在一组,以此来带动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可以将生动活泼的学生与内敛沉稳的学生分为一组,以此调节组内学习物理的气氛[1]。

(二)统一教学课堂

课堂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应当充分的引导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当积极参与到物理课堂学习中,因此应当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的统一在一起。首先,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例如在小孔成像实验教学中,可以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作为实验材料,增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其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彰显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应当善于协调和平衡,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有兴趣、有激情的去进行合作学习。

(三)促进教学过程的合作

要想融入合作学习理念,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过程,使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契合物理教学。教师要认真研究物理教学内容,选择能够开展合作学习的物理课题,并通过编制合作学习任务、制定合作计划、分工合作责任等方式来开展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适合合作学习的课题,例如水资源危机、家庭用电以及物理实验等等。

(四)合作过程开放化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开放,再加之物理学科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许多学生只是了解物理知识,而不懂得如何运用和拓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开放性的合作过程和合作形式,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来探究相关物理量的测量问题等。

(五)成功机会保证公平均等

只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彰显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的体验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具体的合作学习理念融合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每一个学生成功机会的公平和均等。例如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样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就都能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分享小组成功的成果[2],同时教师应当坚持奖优促差,对于学习效果良好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积极鼓励督促。

二、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把握合作学习的引入实际至关重要。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有一些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学生很难深刻的理解,这时就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进行探究,例如断路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生活中的断路现象,从而探究断路的产生因素和相关后果,以此来让学生了解断路知识点的具体概念和知识。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章节

物理学科包含的知识博大精深,既有基本的常识类知识,例如速度、路程等物理量,又有晦涩难懂、具有开放性的知识,例如电力知识、浮力知识等,一些简单的常识类知识开展合作学习并不必要,因此教师应当选择一些晦涩难懂并且具有开放性的物理章节来融入合作学习理念,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的教学中就可以融入合作学习理念,通过设置不同质地、不同质量、不同面积的物体来让学生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每一个小组研究一种浮力的影响因素,在实验过后在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增强师生互动

教师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引导者,师生间的互动是保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基础,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演示错误的操作,积极与学生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在之后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

合作学习得出的物理成果和结论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充分肯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学习评价中教师可以将小组个人评价和组员之间互相评价结合,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3]。例如,在电路连接实验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虚心求教的素质,教师要对正确的实验方式积极肯定,予以表扬,对于错误的实验方式要积极鼓励,肯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创新的思维方式。

结论

篇7: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比较法的探析

文/范爱君 程纯利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十分必要,它能够在比较中发现区别,在区别中发现创新。比较法的应用,不仅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观察想象能力。此外,比较法对于教学思路的拓宽也很有效。

篇8: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一、初中英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的过程, 就是认知和情感齐头并进的过程。虽然认知和情感都是客观事物受到刺激后引发的, 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别, 即认知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 而情感则是学生的主观意识, 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心理学家认为, 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要使教学法与学生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由此可见, 教学的过程, 是情感作用下的师生交流、知识传递过程。在我国的教育发展进程中, 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通常会局限在理性的认知的基础上, 而忽视了包括情感在内的非智力因素的效用。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教学课堂上如果缺少了师生互动, 就会导致教师逐渐地对学生疏远, 而学生也不愿意与教师正面交流, 导致教学课堂的不和谐现象出现。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 如果师生互动受到了限制, 就会导致英语教学效果受到限制。情感因素的作用下, 教师会注重师生和谐关系的培养, 通过调整人际关系, 将学生的英语学习情绪调动起来, 以对教学效果予以优化。

二、融情感教育于牛津版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中

1.创设快乐情感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中, 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英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创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 以通过情感渗透, 产生浸润性效果。教师要满腔热情, 学生就会精神百倍。在教师以举止大方、语言幽默, 对学生具有极大地吸引力, 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节奏一边听见、一边操练, 有效的增强学生语感的同时, 还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把能力有所提高。情感教学的内涵, 就是在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 可以营造出愉快而生动的氛围, 使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会英语学习技能的同时, 还要运用情感交流的方式, 以使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激发学生爱上英语课、喜欢学习英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地调整英语教学策略。比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 (译林版) 教学中, 对学生的授课方法以技能性训练为主。七年级第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英语自我介绍。在课堂在备课期间, 就要对整个单元进行全面调整, 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要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就要重视过程性教学。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上, 遵循导读 (guidance reading) 、精读 (guidance reading) 、品读 (savoring read) 和对应用教学的整体性评价。

2.英语教学过程贯穿教师无私的爱心。情感教育是建立在“爱”这个核心基础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 如果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变化, 就会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值得重视的, 但是并不绝对。英语成绩较高的学生, 必然会受到教师的关注, 经过鼓励之后, 就会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学困生”则不然, 在能够感受到自身学习英语相对苦难的条件下, 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英语教师要以无私的爱的方式为主要方法, 帮助和鼓励这部分群体, 采取以动之以情的方式, 以使学生感动之余更具有英语学习热情。比如, 一些具有赞扬意义的英语语言所发挥的作用是值得重视的。“Petty girl”中就涉及到丰富的语境表达。在英语教学中, 要不时地将体现出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的关心, 鼓励学生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初中英语中, 所包括语口语化的英语词组Wonderful、Excellent、Perfect、Good boy等等, 都可以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运用。为学生创设英语语境的同时, 还使学生懂得英语词语、句法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有很多, 情感教学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以情感人可以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出来, 并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实现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中所提出的重点要求。

参考文献

[1]汪光祖.师生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1 (04) .

[2]张洁.江苏初中牛津英语译林版新视角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0) .

篇9: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关键词:初中教育;初中教学;民族团结教育

G633.1

一、引言

2016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民厅[2008]9号)》,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开展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学校都相继开展和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友好、和睦地共处。在我国历史上,56个民族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亲密无间的情意和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在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共同推动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2016年,教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教育教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有的放矢地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其民族责任感,激励其矢志不渝地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在初中教育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

1.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制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教育,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要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社会形势。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结合本校的实际将构建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列入M学校重要工作计划。建立由中学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促进政教处、团委、后勤联动机制的形成,建立统一指挥、责任明确的管理机制。

2.立足教材开展民族團结教育

在初中各科课程教材中,都遴选了很多优秀的关于民族团结的课程内容,尤其是在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中,与民族大团结相关的文质兼美的内容更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立足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深深体悟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例如,在语文课程《人民营销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文章中,在介绍第二幅浮雕时,就写道:“在这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上冲下来,革命的族旗在迎风飘扬”。简洁明了的数语,生动地展现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反动阶级腐朽统治的斗争。《老山界》描述了1934年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情景,一位瑶族妇女“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给部队吃”。在红军整个长征途中,无数少数民族同胞为红军送水送粮引路,有很多还加入红军去南征北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3.采用多元模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调查现实,学生比较喜欢体验性和实践性强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式,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跳出传统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创新采用现代教学模式,借助多种活动载体和教学手法,来进行持续、有效的教学,避免知识性灌输和临时性教育。例如,开展角色表演、情境教学、主题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在重大节日,例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八一”、“九一八”、国庆节等,设计一些与民族团结相关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接受民族文化熏陶,领悟到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月为依托,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宣传阵地和传播渠道,举办“文化艺术节”,促进学生了解各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才艺展示、演讲、作文比赛等形式。在历史、思想政治、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教材的敏感点及生活中的现实案例,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学校应该深入挖掘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了解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冲突的历史事实,而不能仅仅是被压迫、被解放和感恩的历史。例如,可以聘请当地文化名人以及高校教师指导学校的学科语文、政治、历史的老师,共同协力开发适合初中教育教学的校本教材。引导学生互相了解各自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并在校本教材中添加各民族的特色图片,这样既能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也能增强学生文化自豪感,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彼此尊重。

4.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相关师资培训

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建设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关键。大多数学校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专业性不强,大部分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土专家”,相关的民族政策、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理论知识缺乏。例如,有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讲座,但政治老师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知识十分有限,只能依靠自己讲课的经验,讲一个小时,效果也是十分有限。因此,必须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教师参加培训,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培养教师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其对多元文化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也是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石。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如今,民族团结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学校的重要内容,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和学生教育中,以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优秀建设之才。

参考文献:

[1]莫红梅.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J]. 宁夏党校学报,2016,03:91-93.

篇10: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漳平市西园中学 陈文彬

2005年下半年,我校建成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几年来,笔者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教学条件,把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程进行整合,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对历史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有:

一、活化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成为历史课程的新资源„利用多媒体授课,可以使学生更为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附1)

就是说,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历史情景之中,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使一向抽象的历史课变成为生动有趣的现代化教学演示课,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历史知识。

笔者就曾进行过一个比较教学。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0课“五四运动”时,先在一个班级进行常规式教学。一节课下来,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差距,虽然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学生听得却一头雾水。

在认真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笔者将另一个班的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并将有关 “五四运动”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步骤:

(1)课前活跃准备:先安排几名团员演唱了共青团团歌,再导入本课:“2008年是五四运动多少周年?五四青年节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个重大事件有关?”(2)师生双边互动:按照“阅读课文~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理解内涵”的教学顺序,教师设计以下教学问题:

①阅读课文导言和第一段小字,设问:这些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何联系? ②阅读页正文和第二段小字,设问: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③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

④五四运动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何借鉴意义,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3)品尝情趣教学:通过播放陈道明主演的电影《我的1919》中有关五四运动爆发、经过、结束的影片剪辑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氛围,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升华本课学习主题的中心。

这种抓住教材重点、难点,巧用多媒体创设悦耳、悦目、悦心历史的情景,能够活化课本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认识潜能,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活学历史、感悟历史。

二、激活思维,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

信息化平台是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那么,怎样在信息化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呢?

三年的实践教学,笔者觉得应做好以下两点:

(1)积极设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养成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 的习惯。

如今,笔者所在的乡镇已经成为漳平重点发展区域。在激情

澎湃的同时,本人也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提高历史教学的人文气息,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思想情感教育层面目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人觉得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2008年中考在复习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点时,由于前后涉及《中国历史》七(上)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七(下)第3课《开元盛世》、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等课文,这不是对学生进行乡土人文教学的很好素材吗?

笔者于是找了三则材料,设计了四个问题,依次在大屏幕中放映: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宋书》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回答:

①以上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南朝到南宋发生怎样变化?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怎样的变化?

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 ③你认为对我们家乡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何启示? 在第三问之前,老师播放了一些反映近段时间家乡巨大变化的音像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回归现实,在现实中重温历史,让历史课堂教学快速延伸到生活实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爱国、爱家乡的观念。

(2)巧妙利用探索性和讨论性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生动的学习资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汲取带有乡土气息的养分,如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课堂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历史问题,形成主动学习历史的态度,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附2)

初中历史教材为我们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很多现成的实例。其中,教学活动案例的设计与实施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如讲述三次工业革命时,本人就对学生说:“在恬静地享受科技革命成果时,走出校园仅仅20米,我们的母亲河——九龙江静静地流淌在我们面前。但是江面上常常会见到绿的植物、黑的水又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人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它对于我们这片正在开发的红土地带来什么启示?”

学生的思维很快被激发起来,积极参与老师交给他们的作业:《我给家乡融入海西大开发的一点建议》。他们纷纷走出校园,进行实地考察,采访有关人员,到网上或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有的同学还用手机或相机现场拍照、录相等形式认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两个星期后,老师与同学代表仔细地汇总了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并以Flash动漫制作的方式,进行形象直观的汇报教学,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与污染等问题。这种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德育情境,陶冶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二)对应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两个建议:

一是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依笔者的经验,应用电子备课至少要经历五个环节:熟悉教材~查阅筛选资料~对资料的进一步筛选~制作课件~整合课件。往往一个星期两节历史课,备课却要好几天。备课时间的过度繁长是制约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笔者倡议同仁们把自身制作好的课件资源拿来共享,建立发挥公共邮箱(如lyspjs67@126.com)、QQ群的作用,相互学习,互相促进,一定会让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芽、开花、生根,并牢牢地在龙岩这片红土地上“茁壮成长”。当然在“拿来主义”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校情、乡土实际和学生素质的基础上,重新组合与加工,达到真正有利于教与学。

二是应注意教学课件的实用性。采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确实在课堂上保持了高度的兴奋,激发了学习兴趣。但是在大量的视听冲击面前,过度求新、求快、求刺激,会导致不少学生注意力严重分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正如笔者在讲授《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添加了影片《我的1919》及《开天辟地》的内容。这些片断播放后,确实以其客观真实性,打破了时空限制,再现了历史场景,学生情绪高涨。但过了几节课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课时,由于一时间找不到相关的课件影音素材,上课才几分钟,一些学生就开始问:“老师,怎么没有影片看?上课多没意思!”

从学生的反映中,笔者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辅教手段,任何素材的引用,课件的制作都要服从于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这个大局。因此,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学素材的选取应讲究实用性,切不可哗众取宠,片面或过分追求花俏、艳丽,往往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正如《历史课程标准》所讲的,课程资源的种类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各种教学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等。(附3)因此,在充分运用好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从2006年至2008年,本人就带领部分学生通过开展本乡“苦瓜”、“花生”基地建设调查,拓宽了校内外历史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尽最大力量和最短时间实现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上只是笔者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粗浅思考,不足之处望同仁们能帮助指点并斧正。

参考资料:

篇11:将环保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

——《成长册》“思想道德”篇之教学体会

贵阳市民族中学 龚 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而人类来到地球的同时,也把污染带进了自己的家园。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排入环境,使环境不断恶化,从而破坏了人类正常的生活条件,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生存。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环保问题,让学生从中学到有关的物理知识或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环保教育,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一、教育是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的需要

我们的学生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当今时代以物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材料、新产品已无处不在,人们享受高科技的同时也发现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那么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与物理方面有关的主要污染呢?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一)电磁方面 无线电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系统、移动通信系统)还有人们常用的电视机、手机、电脑、微波炉、日光灯等都能带来电磁污染,它常使人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乏力、头疼,血压升高或降低等症状,已直接威胁了人类身体健康。

(二)声学方面 噪声污染,它使人烦噪、耳鸣、头痛、失眠、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肝胃功能失调、严重时会使人四肢麻木、胸部有压迫感。

(三)物质及其形态方面

1、各种仪器、仪表上废弃的旧电池,电脑、电视的荧光屏;乱堆乱放的废旧物品,各类垃圾,以及用来保温、现已废弃的塑料纸,塑料袋„„这些都会造成固体废物污染。

2、工矿、企业在生产和燃烧过程中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居民取暖、煮饭的各种炉灶、焚烧垃圾把烟尘直接排放在空气中;各种机动车辆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废 气„„这些废气一般都是有毒、有害气体,它们会产生废气污染对人类的威胁也不可低估。

3、农药厂、造纸厂、化肥厂、制药厂、化工厂、垃圾废品处理厂„„把大量有毒有害的废水排向田间、地头、河流、湖泊。水污染致使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鱼类大量死亡。

4、原子能造成的核污染更是可怕,不但可以毁灭人类还可以威胁其它动植物存亡。

(四)光学方面

现代歌舞厅是人们休闲的重要场所,而歌舞厅闪烁旋转的彩光、低能彩色激光、黑光灯;夜晚装饰城市的探照灯、各种霓虹灯等会造成光污染。

以上问题,让人触目惊心!生活启示我们加强环保教育,是物理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日常物理教学中应怎样进行环保教育

(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1、在教室里上物理课尤其在学生面前,教师绝对不能污染环境。如:吸烟、吐痰。写完的粉笔头不能随手乱丢乱扔,要放在专门的盒子内,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无论是教师做物理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把仪器用品摆放整齐,尤其是学生实验,教师一定要强调注意或禁忌事项。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室外物理探究学习时如参观、访问、搞调查研究,要严于律己注意爱护环境,要随身带一个塑料袋,可把自己喝过的矿泉水瓶、用过的食品袋、烟头、果皮、废纸装入塑料纸,投放在设有垃圾桶内。并要求学生都这样作,这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爱护环境也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1、要求学生室内、室外不乱扔、乱倒垃圾,并且条件允许时可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把垃圾分装、投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防止产生固体污染。

2、教室内要求学生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回家尤其在别人休息时不要 把家里的音响设备的音量开大。

3、鼓励学生开展少用一次性的笔、筷子、塑料餐具,少用一个塑料袋活动,鼓励学生和家庭多用环保食品、环保材料、环保用品„„,开展收集废旧电池统一交环保部门处理的活动。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如:用废旧灯泡注水制作凸透镜可当放大镜用;用废旧易拉罐制作土电话、小孔成像装置;用矿泉水瓶制作量筒;用塑料袋装水演示液体内部压强;用废旧电池中拆下来的碳棒、废旧塑料等做物质的导电性实验„„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强化了物理学习。

4、要求学生不进歌舞厅,少看电视,少玩电脑游戏——防止光污染和电磁污染。

5、提醒学生过年过节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平时不点燃垃圾,在居民区不乱倒液化气残液,以防造成空气污染。

6、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主要处理方式。搞一些节水方案设计竞赛活动。参观生产某种材料(如建材、塑料等)的工厂,了解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和应用情况,调查生产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这些污染的设想。

7、调查社区或学校环境污染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的整改建议。例如:(1)学校的环境是否受到污染?是否受到干扰?产生污染和干扰源来自哪里?假如你是校长,应该怎样改善学校环境?(2)你家里的环境怎样?有没有改善的必要?如果有的话,那么应该如何进行?(3)教室的环境,你认为如何?你能否针对教室的环境,提出自己的看法?

篇12: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赵丹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本文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的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学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数学实验和评价考核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思维教育。

篇13: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一、明确素质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般情况下, 拥有较强的语文素质需要具备语文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 并拥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初中语文的素质教育需要充分的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内在需求, 同时将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 促进学生拥有较强的知识储备, 最终塑造学生拥有比较完美的人格。

初中语文制定的教学目标面向所有初中的学生, 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内容, 同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身的综合能力, 提升学生具有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最终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二、初中语文实际教学合理融入素质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 落实初中语文知识教学, 为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今的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并学会积极主动的自我思考。但是, 想要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 为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语文教学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提升学生拥有的文化水平, 想要实施素质教学需要学生拥有基本的语文素质。因此, 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 首先应该加强具体语文知识内容的实际教学, 并为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分类教学或者是分阶段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 适当的结合小学学过的相关只是并进行知识的整合, 重点讲解语文知识中基础知识内容。随着学生逐渐升入更高的年级,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阅读中的重点内容, 及时进行总结归纳, 培养学生拥有基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 掌握足够多的语文基础内容, 对于初中语文顺利开展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提高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增加人文教育内容

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教育具有的综合素质是顺利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 并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开展素质教育的最终效果。在以往语文的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 并主导教学的整个环节, 但是, 教师具有的主导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大部分学生学习具有的积极性。因此, 想要提升素质教学的最终效果, 首先需要提升语文教学整体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具有的语文水平, 只有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教育, 才能灵活巧妙的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最终培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以及他人, 并学会有效的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 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并追求更好的精神需求。初中语文是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 涵盖了大量关于人文教育的内容, 例如:《论语》以及《为学》等。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 最终成为一个拥有较高素质的人。

(三) 将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有效的相互融合

语文的课堂教学是所有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内容的重要场所, 但是, 想要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并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单单依靠语文课内教学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 并利用课外活动对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扩展。语文课外活动是学生参加各种实践的重要场所, 能够让学生走出校园接受现实中的社会, 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展课外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合理的教学形式, 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真实的事物, 在学生观察以及理解的过程中, 巩固课堂知识, 并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 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恰当的素质教育,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远大的理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想要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实际教学的整体水平, 需要不断加强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是学科教育中的基础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拥有审美能力并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想要学生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 并拥有基本的道德素质, 需要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合理的融入素质的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社会需要的是拥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因此, 当代的教育也逐渐转向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合理的融入素质教育内容, 分别讲述了明确素质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及初中语文实际教学合理融入素质教学的有效措施等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实践探究

参考文献

[1]傅全胜.略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江西教育, 2010, (12) :25.

[2]王素环.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J].价值工程, 2010, (30) :184.

[3]王振成.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 (02) :122.

篇14: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论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  欣赏教学  情感教育  融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22-01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意义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学生的情感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关注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的变化。现阶段,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如下:首先,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需要情感教育。信息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很多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扭曲,出现悲观厌世的现象。情感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途径。其次,情感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支撑。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青少年的价值观体系较为迷惘和混乱,一方面他们向往虚拟世界,另一方面又在现实世界中游离不定,因此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健康、自尊和自信的健全人格。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之情感教育的融入途径

(一)美术教师应注重自身情感修养的提升,为情感教育奠定基础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启蒙者,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重要影响。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教师健全的道德品质,既能展现自身魅力,还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导向作用。所以,美术教师首先要具备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自身的角色和社会价值正确认识,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并为之自豪。同时,美术教师要将情感体验和艺术实践相结合,促使自身的情感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在教学中具有充足的幽默感、丰富的情感和稳定的情绪,从而融洽师生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美术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定期组织美术创新活动,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究,提升美术教学水平。

(二)美术欣赏教学中应重视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术欣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中心环节,也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人际关系。如想要融入情感教育,必须重视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以平等友爱的态度来关爱和对待所有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引导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有个性的、完整独立的社会人来看待,对他们的主观愿望和内在情感进行深入挖掘,促使学生情感认知不断发展和完善。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如行为习惯、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等,对困难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抚慰,消除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消极体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促使情感教育真正融入到美术欣赏教学中。

(三)美术教师应通过艺术审美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利用感性激发心理的体验过程,即学生在首次接触新事物的时候所产生的真实感知。艺术作品中的情感素材非常丰富,通过艺术审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例如在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欣赏教学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幽深崖谷、崇山峻岭、众树竹林、流溪飞泉、桥亭舟揖和行旅人物等,充分展现了自然之美。学生在欣赏这样的作品后,会充分受到感染,表现出了新奇、好奇之感。此时,教师应适当的进行引导和点拨,告诉学生这是画家在欣赏祖国的山川后真实的情感体验。如此一来,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产生深深的热爱之情。又如,在齐白石龙虾水墨画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齐白石勤谨的治学态度和刚硬的民族气节的讲解,促使学生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能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四)利用课外活动资源来开拓学生的情感视野

美术课外活动资源,如博物馆、美术馆等,承载着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利用这些资源来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开拓他们的情感视野,是非常有必要和价值的。一方面,教师应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前往美术作品展、美术馆和博物馆参观,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在美术作品展参观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另一方面,随着国外当代艺术的影响和现代艺术的持续发展,艺术体验已成为纷繁多远的局面。为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改变单一的知识组成,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学校应该定期组织美术讲座。邀请一些校外的艺术家和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美的二次教育,丰富他们的第二课堂内容。如此一来,有限的美术欣赏课堂得到了扩展和延伸,促使学生能积极灵活的探索美术知识,有助于他们活跃开阔的审美思维方式的培养。同时,美术课堂和课外生活之间有了完美的衔接,学生的审美眼界和视野也会变得开阔,这对于现阶段初中生艺术审美情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语

上一篇:【热门】学会独立作文下一篇:施工许可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