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2024-07-17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共9篇)

篇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素养之外,更多的则是对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要求。例如:社会实践经验、良好的就业心态、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甚至还有形象方面的要求等。具体来说:

首先,专业对口还是用人单位招聘的基本要求。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有专业方面的限制,希望专业对口。而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适应或者相关联的工作。所以,在校期间,我们就要注重对专业课的学习。以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学好哥们专业课课程,有助于积累我们的文化知识,积淀我们的文学素养,对我们以后考公务员、进企业当文秘、做行政策划,亦或当老师,都有莫大的好处。

然后,便是经验及能力。这里的经验,不只是单指以前做过的工作的经历或在其他公司里上班时学到的东西,还包括平日学习时和社会实践中观察、思考、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工作经验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处理问题的速度、思路和方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用人单位对经验是很看重的。大部分用人单位在其招聘的岗位后面都会注明“工作经验要求”。而现实情况是,在校期间,大学生往往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忽视了实习过程,而实践技能又恰恰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届毕业生由于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少工作经验,没有足够的竞争力,致使在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难以立足。面对用人单位注重求职者实践工作经验的显示,我们在校期间,应积极参见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例如:向报纸、杂志多投稿,利用假期到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实习等。就算不能真正参与实质性的工作,但也可以感受其中的工作氛围。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同时,应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自己毕业求职时有更强的竞争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愈来愈成为用人单位考量应聘真的重要方面。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保持平和心态,端正就业观念无疑也成为一项重要因素。很多用人单位都认为,一个人的心态是否端正,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发挥出多大的专业水平,能创造多大的业绩,也决定了他在企业中的位置和发展前途。不过分计较一时的得失,保持平和的心态,你的才能和贡献总会被上层发现,也自然会得到合理回报。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们来说,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文学修养。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对于端正我们的心态有非常大的好处。

影响:

一、对大学生:

1.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不断奶提高,这就需要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能力水平,这对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无形的推动作用。

2.就业观念要转变,不能爱哪行才干哪行,要干哪行爱哪行。对大学生而言,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不应过分看重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多渠道择业的新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轻待遇”等正确的择业观。要自觉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要增强自信心,勇于创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同时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把握好每一个就业机会。

二、对大学:

1.学校需要配合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让在校大学生多参与社会调研与实践活

动,并尽量提高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与培养,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甚至符合现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2.各高校应把促进大学生就业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就业指导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的“三到位”。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涯的整个阶段,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面对社会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开展创业教育与服务,努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还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适时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采取心理疏导的办法减少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压力,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建立个人的就业合理目标,从而体现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篇2: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调查报告

时间:2012年五月来源:农经双语二班第三小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从1999年的84.8万增至2006年的413万;而同期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2006年更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公示》)。随着逐年的沉淀,“毕业即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是越来越多。然而,除了高校扩招等客观原因,大学毕业生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其就业难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了用人单位对经济管理类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状况,希望以此引发大学生朋友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思索和行动。一,调查目的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于当今社会的新事物很了解,但是对于未来的就业以及用人单位对于大学毕业人的素质要求上不明朗,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未来,把握未来特别对用人单位做此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呼市部分用人单位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要求》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形和情况。3,调查方法:分层抽样法。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

四,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对是个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其中80%为教育业,20%其他。2,该单位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要求全部为四级以上。

3,对大学生学习成绩要求均较高。

4,单位所招收的大学生专业联系十分紧密。

5,单位在招收大学生后对对所录用的大学生满意程度10%非常满意60%满意30%一般。

6,用人单位大部分认为当今大学生缺少敬业,吃苦,团队等精神。7,70%的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可以从基层做起。

8,用人单位80%对大学生的踏实方面需要提高。

9,大学生提出常新问题是80%的单位表示无所谓,20%表示反感。

10,单位对大学生跳槽问题30%表示无所谓,50%比较反感,20%不会录用。11,单位负责人认为目前本科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职业教育50%没填,20%职业道德教育,20%行业知识背景,10%职业生涯规划知道。12,有60%的单位对于招收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表示较好,10%表示很好,20%表示一般。

五,调查结果总结

篇3: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瑞士学者M·L·戈德斯密德教授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获得职业成功所需要的关键要素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得到并归纳出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并取得职业成功的5个要素: (1) 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 (2) 出色的人际关系技巧; (3) 对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掌握; (4) 有效的工作方法; (5) 敏锐的、广阔的视野。我国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认为, 大学生求职就业能力由五个维度构成: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

在从事毕业生就业推荐过程中, 笔者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认为,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在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业务素质等六个方面。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素质, 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标准

1. 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毕业生首先应该思想品德端正, 这也是用人单位对一般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有理想, 有敬业精神, 有事业心和责任感, 愿挑重担, 勇于进取, 敢于创新, 不断开拓。第二, 作风正派, 光明磊落, 不搞阴谋诡计, 勇于接受批评。第三, 善于沟通, 团结同仁, 具有合作精神。第四, 遵纪守法, 不违反职业纪律, 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 保守职业机密。

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 往往缺乏奉献精神, 很难“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对自己的第一要求”, 严重时个人的不良倾向波及和影响到整个团队, 从而给团队带来较大的管理难度和管理风险。我们知道, 能力越强的员工, 如果职业道德不佳, 他对团队的危害性也就越大。另外, 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岗位技能可以培养, 但人的道德一旦形成, 就很难改善。

因此, 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 首先把好的是应聘者的“职业道德”关。从多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 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政治思想品质好、品德高尚的毕业生。例如, 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共产党员及诚实守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比较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用人单位识别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一般通过了解毕业生以前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来发现;有时也通过应聘者的言谈举止观察到“蛛丝马迹”, 因为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多数时候会“溢于言表”。

2. 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

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 好工作越来越难找, 使得大学生心里时常遭受挫折, 但自我满足, 眼高手低, 好高骛远者还大有人在。这样的人才, 往往“头重脚轻根底浅”, 表现得浮躁, 不务实, 投机取巧, 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很难对团队有较大贡献。

任何的成功都是点滴积累的结果, 务实型人才“深谙此道”, 他们往往乐于从基础工作做起, 一步一个脚印, 这样的人才方能成为团队的“栋梁”。

识别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务实精神, 用人单位一般通过他们以前的工作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经历来了解, 如果由于个人原因而频繁跳槽, 对于这样的应聘者, 用人单位在聘用时会慎重考虑。

3.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力量, 越来越需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因此,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 十分注意考察了解毕业生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那些集体观念淡薄, 自以为是, 很难与他人合作的人通常不受欢迎。

现代企业几乎不存在“个人英雄主义”逞能的土壤。成功离不开团队全体成员协同努力。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人, 表现为自私、利己, 很难与别人合作, 也很难认可别人的贡献。这样的人才, 将会与团队格格不入, 无法融入团队, 即使有“一技之长”, 也很难有机会施展, 最终无法为团队创造出应有的绩效。

现在的大学生, 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们的过分溺爱导致了“自私倾向”的滋生, 这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特别关注的一点, 在招聘过程中会详细了解毕业生的家庭情况。

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识别应聘者是否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还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测试, 察看应聘者的个人表现欲和占有欲的强烈程度。

4. 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否进行有效培养继而使其成为“能人”的前提条件。如果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很差, 则会大大增加人才培养的难度和风险 (因为基础知识是通过人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固化”在人头脑中的, 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培养产生效果, 甚至根本就做不到) 。在这些基础知识中, 专业知识固然十分重要, 但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因为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 则理解和表达能力通常较强, 这会有利于与人的沟通;具备了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 则逻辑思维能力会比较强, 处理事务时会比较严谨和细致;另外, 良好的语文和数学知识对以后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也非常有利。

要识别应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语文和数学基础知识, 可以请他 (她) 们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书面 (或口头) 阐述, 看看他 (她) 们对该事物的表达清晰程度和理性分析程度。

5. 认同企业文化

企业需要较为稳定的职工队伍, 认同企业文化与被聘后人才的稳定程度有关。人才不稳定, 不但不利于团队工作的开展, 而且会增加人才招聘成本, 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要识别应聘者对企业文化是否有认同感, 可以通过向其介绍企业的规章制度、用人政策、薪酬政策等, 看他 (她) 们表现出来的认同程度。

6. 较好的发展潜力

较好的发展潜力是一个人快速成长的先决条件。企业所需要的应该是这种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人才, 因为对这样的人才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可能不会很高, 但创造的价值却会不断增长。

用人单位通过观察应聘者的精神面貌去识别其是否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或通过他 (她) 们对事物的个人见解去了解。

二、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提高的综合素质

根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以上六个基本素质要求, 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 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有效载体。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内的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 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是指军事训练、教学实习、专业实践和劳动教育等, 而社会实践则包括社会调查研究、“三下乡”实践、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以及勤工俭学等。要十分重视实践活动, 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视野, 锻炼能力, 增长才干, 同时还要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和适应能力。

(1) 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积极实施大学生科研活动训练计划。全国每年都举办“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 这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使学生受益:

(1) 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掌握实用器材的性能与使用技巧, 使其科学思维得到系统的训练。

(2) 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同学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艰辛与汗水, 也有许多成功的喜悦, 经过训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也坚定人的信心, 激发为科技献身和不断提高技能的热情。

(2) 认真做好毕业实践实习

毕业实践环节包括去实习单位搜索资料、调查研究和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 是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并且十分重要的环节, 它是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一次总检验和总体训练。凡是重视这一环节的学生, 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工作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精神得到加强。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和科研, 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 体现它的价值, 进一步增加自己的专业兴趣, 更能为求职积累资本, 成为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学识的手段。

要在实习活动中带着毕业设计 (论文) 的任务到实习单位去认真调查研究, 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 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 同时要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使自己的论文更有新意。

2. 踊跃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 它具有凝聚作用、引导作用和辐射作用, 它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悟、理解, 从而净化灵魂, 陶冶情操, 完善自己。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 它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 大学生既可以做活动的组织者, 又可以做活动的参与者, 这些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与人的沟通合作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 大学校园内的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 许多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 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组建各类学生社团, 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积极参加各类资格考试

在高等教育中, 学生在修完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 还可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通过考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提高和检验自己的实践能力, 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能力。这一类主要包括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 (如各种公务员考试、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报关员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英语考试、工程造价员、测量员、材料实验员等) 。考证已经成为大学生提高职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摘要:高校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 为使大学生能够掌握就业技巧, 文章从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业务素质等六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指出大学生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用人单位,大学生,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马于军.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2]吴远.大学生实用心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9.

[3]李玉侠, 宋国双.调整课程体系, 促进大学生就业[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10) .

篇4: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基于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就业岗位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那么,考察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评价,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能力教育机制,就成为解决大学生供需矛盾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用人单位;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市场现在面临着“两难”:一方面是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满意的员工。因此,在全国各媒体争相报道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一些单位高薪诚聘英才却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新闻也不绝于耳。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和匹配脱节问题的反映。新常态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进一步发生变化,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使之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已成为当前社会重点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难基于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就业岗位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那么,考察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评价,有针对性的改进就业能力教育机制,就成为解决大学生供需矛盾的一把钥匙。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评价不一

不同的研究者经过各自的调查研究,得出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同的评价。任培江、周海华(2010)认为总体来看, 社会用人单位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满意度不高。夏建军等(2011)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整体偏低。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金蕾莅(2013)等人经过调查后认为整体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表示“满意”。汪昕宇(2014)认为大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就业能力水平无论是总体上,还是各项具体就业能力上都与岗位需求水平有显著差距。

(二)用人单位对不同培养层次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不一

马陆亭(2002)认为培养层次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成正比,各培养层次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态度都相对较好;研究生的各项表现指标均比较好,专业知识的平均得分最高 ,但其创造能力稍差;专科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均比本科生和研究生低,也是社会上专科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任培江、周海华(2010)认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与办学层次一致,办学层次越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越高:对985 高校的毕业生的质量满意度最高,其次是211院校和地方普通高等院校, 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满意度最低。丁笑炯(2013)通过调查得出结论,用人单位对985高校毕业生各方面的满意程度和整体满意程度最高,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最低。汪昕宇(2014)经过调查后认为,不同毕业院校、学历层次和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能力高于重点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研究生的整体就业能力高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和本科生,而不同专业毕业生除了在专业能力上有差异以外,整体能力水平差异不大。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能力以及具体各项就业能力水平都是最低的,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和高职/专科毕业生,其整体就业能力以及具体各项就业能力水平也都是最低的。

(三)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同构成要素的评价不一

1.用人单位认可度比较高的方面。

邢文祥、张照彬(2010)通过调研得出结论,企业对毕业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接受新工作理解能力、竞争意识比较满意。戴洁等(2011)认为用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爱国热情、进取精神、道德水准、专业水平、工作能力满意度较高。夏建军等(2011)人通过调查得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成就动机、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策略谋划能力比较满意。金蕾莅等(2013)调查得出,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做事和互动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满意的方面。潘玉驹、廖传景(2014)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打分最高。

2.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的不足。

刘丽玲、吴娇(2010)通过调查得出,大学毕业生普遍欠缺的能力从高到低为: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规划和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邢文祥、张照彬(2010)通过调研得出结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最不满意的前五位是:职业生涯管理能力、适应职场环境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抗压能力、职业道德。李常香、林朝斌(2010)通过对台州企业的调查得出结论,应届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五个因素依次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经验、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知识广博度。夏建军等(2011)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差一直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瓶颈,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和忍耐力相当不认可。孙志凤(2013)认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潘玉驹,廖传景(2014)得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在岗位技能、问题解决、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等维度上存在不足。任培江、周海华(2010)认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最低。郭德侠等(2014)通过调查得出结论,用人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能力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态度和习惯)、沟通协调能力。

(四)不同性质的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不一

戴洁(2001)认为,在用人市场中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知识水平的用人单位,对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存在明显差异。任培江、周海华(2010)认为总体来看,政府机关管理人员对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最高,其次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研究开发人员,而独立研究机构或其他各界人员对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最低。

三、小结

(一)目前国内同类研究的薄弱之处

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层出不穷,但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的视角出发进行的调查研究,目前来说一是数量相对较少;二是调查层次不一;三是用人单位性质、地区性差别较大。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应当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总体上我国高校培育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用人单位的期望之间存在差距。

(二)用人单位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各构成要素情况的评价

基于对国内同类研究的分析,目前国内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思想品德水平 (含职业道德水平) 的评价最高,对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职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最低。

(三)毕业生胜任工作的能力与单位期待提升能力之间的差异

高校毕业生最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胜任工作的前三项能力主要有: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与技能、问题深度分析能力;而用单位认为的顺利就业能力前三项则是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差异反映的是初入职的大学毕业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任培江,周海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J].学园,2010,(5).:40-46.

[2]夏建军,石国强,安宴菲.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张家口地区为例[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10) :111-115.

[3]金蕾莅,蔡甄,周源.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与工作贡献的评价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9):185-187.

[4]汪昕宇.岗位需求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水平测度——基于北京地区的调研[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9):56-63.

[5]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 高等教育研究, 2002(1):43-47.

[6]邢文祥,张照彬.企业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评价的差异性分析及对策——来自企业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调研[J]. 2010(10):67-69.

[7]潘玉驹,廖传景.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评价高教发展与评估[J].2014(9):88-94.

[8]戴洁,张辉,陈盼,彭剑波.用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的调查与分析青年研究[J]. 2001(5):36-40.

篇5: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大四了,很多同学在这个时候正在奔波于各个招聘会之间,也有部分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有的同学对自己找的工作很满意,当然也有就不合心意的。总之都是为为自己找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去处,步入社会,学以致用,说也就是为了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取自己的劳动果实,养家糊口。

不管找到工作了的还是没有找到工作的,以后都要步入社会,当然也要走上各自的岗位。我自己认为学生应该具有一些素质要求,才能立足于社会中。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用人之道,但是都有很多共同点。从我自身今年找工作的经验以及其他同学的经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良好道德素质、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向上、敢吃苦敢拼搏。作为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如果道德水平太低,他在一个单位里边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也得不到领导的信任,当然更不会得到重用。那么这样的人,无法长久在一个单位里工作,也很难在一个地方立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一个人品质不好,时间久了大家也就知道了,没人会愿意和一个品质即道德素质太差的人在一起,即使愿意那也是表面上的应付而已。当然他做事也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渐渐的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了,那么他注定会失败。就如蒙牛集团的用人原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所以这个我感觉品质是最重要的。同时,作为年轻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对周围的人

和事都充满了热情。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积极地应对自己的生活。然而,年轻人起初走向社会,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和挫折。那么,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就尤为重要了。这也是每一个用人单位希望在我们身上看到的。

二是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人都是社会人,很多事情都离不开与人共事,合作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会与他人合作,那么工作就会受阻。没有经验的可以慢慢学习,然而那些性格孤傲的不合群的就不好说了,工作进行肯定会有问题。除非是一些手艺高、技术厉害的人恃才傲物,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很多东西都没有经验,如果再孤傲不能与他人合作,那么他注定会孤掌难鸣的。甚至会影响别人的工作进展,因此团队精神也是很重要的。

三是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很多毕业生都是进入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口的行业里。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肯定在以后工作中时常被用到,并且,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关键时候要是脑袋里没有东西,那么对工作肯定有很大影响。出现一次这样的状况行,两次也行,那第三次呢?很多人刚步入工作中,心怀报复,希望在自己的行业里干出一番成绩。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我们很难胜任自己的日常工作,何谈在自己的领域卓有成效呢?所以专业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四是要有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很多工科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而很少去看一些文学的书籍,渐渐的语言方面的知识就落下了。在很多时候需要几句组织的话语,或者总结性的话语,那么如果平时

没有积累,那么这时就会想不出来。这只是一方面,很多时候没有文学素养那么我们对事情,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受到影响,而看书却有很大好处,书里的东西可以陶冶情操,让我们对生活的认识更加积极和乐观。文化的熏陶对一个人的谈吐、行为举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这些也会在工作中体现出来,所以文学素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五是要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是所有事情的基础,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学生,我也清楚自己在大学里做了什么。我感觉作为学生应该在大学里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增加阅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平时应该多读书,也要多看看新闻、杂志之类,陶冶性情以及了解一下社会动态,时事之类;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锻炼自己的合作精神;有空多看看自己相关专业的杂志,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

篇6: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调查问卷

单位的招聘需求,我们特做此调研,调查当今大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以更好地适

应社会的需要。本次调查所得数据全部用于课题研究,绝对没有任何商业性质,也不会泄露任何信息。希望您认真填写问卷,谢谢!

1、你的职业(选B的从2开始填,其他的直接从6开始填)

A老师B学生C公司员工D其他

2、你期待的第一份工作薪资

A1000——2000B2000——3000C3000以上D无所谓,主要是先磨练自己

3、毕业后的打算

A考研B考公务员C选择合适的工作D创业

4、对自己就业前景的心态

A十分乐观B比较乐观C比较悲观D十分悲观

5、求职时,你认为专业和工作性质的关系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B可以有一定的关系,不一定对口C没关系,主要是找一份工作

6、你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A缺乏实际技能和经验B就业期望过高C供求不匹配D其他

7、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限选5项,并进行排序)

A学习能力B实践能力C创新能力D组织能力E团队意识F自我应变能力G人际交往能力H抗压能力

(所有的多选题都改成排序题,如第七题:“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8、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素质

A社会实际经验B学历及学习能力C工作交际能力D专业知识E学校名气

9、你觉得有可能阻碍自己顺利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选)

A缺乏工作经验B缺乏求职技巧C学校名气小D专业不对口E缺乏社会关系F自己的期望过高

10、招聘过程中,企业更关注大学生的A平时成绩B专业技能,各种证书C社交能力,应变能力D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

11、你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

A有很好的创新意识和想法B一般,偶尔有创新想法C几乎没有创新意识

12、对大学生所持各种证书的数量,你有何看法

A越多越好,不分类别B只需几种核心证书

C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证书的数量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D证书过多并没有好处,这说明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

13、你认为高校在提供基础的课程和就业指导外,还应提供哪些方面的指导

A职业生涯规划B素质拓展C实习经验D其他

14你认为高校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是否脱节

A脱节B不脱节C不清楚D这主要取决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发展

15、你认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A课堂教学不规范B缺少师生互动C缺少充分的扩充知识补充

D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篇7: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仝东峰焦建军

(陕西理工学院 体育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本文通过人才交流会,采用访谈和问卷的方法,搜集,归纳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要求,寻找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和社会需要的差距,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用人单位;体育专业毕业生;评价;培养 12前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改革,每所学院都面临着“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只有好的“就业市场”就好的“生源市场”。有了 生源学校才能发展、壮大。那么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产品”能否适应用人单位(顾客)的需要,这个课题就放在我们面前。本文就通过用人单位的卷及访谈来分析我们培养的产品和顾客需要的差距及提出解决的办法。

2研究方法

2.1访谈法

想用人单位和招聘人员访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2.2问卷调查法

向部分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值和用人单位期望值差距。

2.3查阅 有关人才就业和学生培养的资料。

3结果与分析

3.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种因素重视程度

表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种因素重视程度

非常重视(%)比较重视(%)一般(%)不太重视(%)不太重(%)未回答(%)合计(%)所学专业62.129.94.80.303.9100 综合能力44.740.27.11.30.36.4100 学历层次43.143.46.81.305.5100 学习成绩28.057.67.11.60.35.5100 外语水平19.349.519.62.30.39.0100 面试时的印象14.157.216.11.3011.2100 毕业学校的知名度12.945.029.33.51.08.4100 性格和态度10.647.925.73.20.30.6100 性别8.734.437.07.14.88.0100 学校和教师的评价8.443.430.55.11.610.9100 相应机能资格证书7.148.628.04.20.311.9100 政治面貌(是否党员)6.840.535.75.53.28.4100 家庭出身和背景1.66.434.128.318.610.9100 其他0.64.29.01.01.683.6100

基金项目:陕西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LG08

41通过表1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对家庭出身和背景为的其他因素均偏向重视。其中非常重视的因素主要有:所学专业,综合能力,合学历层次;其次是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和面试时的印象;其他回答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合计超过50%的因素有:毕业的校的知名度性格和态度,相应技能资格证书,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性格和政治面貌相对而言起得作用小。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在接受毕业时主要考虑的还是个人的业务素质、综合能力和态度。

3.2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业务素质期望值和真实值的问卷

表2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业务素质期望值和真实值

期望值真实值

1、制定教学文件于训练计划0.71020.58642、讲解示范0.81160.70373、组织教学与训练0.81160.69094、合理安排负荷0.70000.57645、发现纠正错误0.75760.62966、合理运用教学训练原则0.72460.59757、总结教训训练工作0.68120.57528、带队参加比赛场指挥0.72460.65999、对运动队和学生的管理0.72460.619910、教书育人0.78790.646711、组织比赛0.62320.596212、裁判工作0.65220.6400

注:表中数字为模糊数

从表2可以看到教学训练工作诸多方面,学生的实际值低于期望值,这反映目前我们教学存在着重技术训练,轻教学训练能力培养的倾向。

3.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期望值和真实值的问卷调查

表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期望值和真实值的问卷调查表

期望值真实值

1、自学能力0.78260.60382、观察判断能力0.70380.59333、创新能力0.72000.52484、语言能力0.70480.55155、文字表达能力0.69450.50006、协调人际关系能力0.62670.583

3表3 可以看到毕业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和用人单位的要求都有差距,其中在观察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期望值和真实值差距较大,这说明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是我们一个薄弱环节。

3.4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建议

表4 可以看到用人单位回答列举前两位的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扩宽知识面和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显然,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知识面宽和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改革应该重视。

表4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建议

选项百分比(%)

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扩宽知识面29.9

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20.3

加强人生观、职业道德和老大态度方面的培养14.5

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12.5

加强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10.9

加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及协作精神的培养4.8

加强个人道德和修养2.9

其他0.3

未回答3.9

4建议

4.1培养复合型教育教育人才为标准,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体系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以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经济和社会的总体需要为参照,以科学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依据,把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队员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重新构建,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扩宽课程体系覆盖面,增强课程体系完整性。加强专业的通融性,培养复合型、创造性、个性化体育人才。在内容上将传授知识教书做人相结合;在结构上将文化素质教育于这样教育相结合;在实施方式上,实现横向理顺、加强基础、更新内容;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4.2丰富教育专业课程,强化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

丰富教育专业课程,切实加强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示范性,突出行列优势,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教育设置中应加强教育技能的训练,除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3门教育理论课程外,应适当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突出对学生的教学、训练科研、组织竞赛裁判、语言表达、组织管理、示范与综合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4.3提升主干课程,构建主、副修制课程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所设的主干课程是为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合格的主要师资所确定的主要课程体系。专业由公共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组成,以必修的课程安排。这些课程突出反映这一的特点。第一,师范特性显著。现在和将来体育教师仍然是师范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方向。第二,以专促能,学科交叉。在教学实践中,技术课教学要求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专长,对于非专项术课,也要去学生去掌握一定的基础,突出一专多能,以满足未来基层体育工作的多方面需要。另外大量增强学科选修课,突出新兴学科研究的特点,重视学生多方面兴趣的发展,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在保证主干专业课程的同时,课程设立一个副修方向。这既达到了专业培训规格,又扩充了小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在修完副修方向课程基础上,初步形成有别于主修专业要求的一些技能,扩大了知识面,以增强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徐伯彤。《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调整的趋势和对策》,《体育文化导刊》2003.5

[2]霍红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走向与课程体系改革[J]成都体院 学报。2003.(3)78-80

[3]林珍瑜,姜晓莉,练碧贞。社会对体育专门人才要求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00.(1)38-43

[4]马陆亭,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与评价[J]高等教育2002.(6)103-108

作者联系电话:

作者:仝东峰,男,硕士,副教授

地址:陕西、汉中、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邮编:723000

篇8: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一、“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要求大学生“村官”具备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3]可见, 生产发展, 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 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 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 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 至今依然存在着以下几大现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增产不增收等, 归根结底,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才的匮乏。而当前, 我国农村村官普遍呈现出了年龄结构老龄化、智力结构文盲化、思想意识陈旧化的趋势, 部分村官宗旨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民主意识弱化, 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 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的肤浅能力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上的代表之一, 成为构建未来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具备在新时期领导村民发展生产、驾驭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 发展农业市场化的能力

规模经营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 但从目前农村的现实状况看, 农户经营规模细小、经营效率低下, 已成为农业市场化发展的“瓶颈”因素。我国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大块儿的土地被人为分割, 一家一户的农民只能分散地经营规模细小的土地, 既要种植各种粮食、蔬菜, 还要种植一些经济作物, 如油料、药材等。此外, 农户家庭还要从事养殖、加工、运输等多种经营活动, 制约了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 农村市场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经营效率难以提高, 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解放剩余劳动力, 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正是适应市场化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必须顺潮流而动, 与时代同行, 迎接国外集约化农业的挑战, 从我国农村实情出发, 转变农业传统体制,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学生“村官”作为推进农业市场化的首要引领者、组织者、实践者, 他们驾驭市场经济本领的高低, 引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大小, 直接关系着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4]。

(二)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能力

伴随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 我国在提高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方面还有待提高。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生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大起大落的情况反复出现, 再加上农民生产规模小, 农产品批量小, 质量差, 很难进入大市场, 农民收入增长减缓, 农业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同时, 农村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趋明显, 经济行为随意性很大, 影响了农业的稳步前进, 而农业问题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向非农行业变迁。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 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依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 建设优势农业产业带, 遵循市场规律, 挑选出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进行重点开发, 培育融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充分挖掘生产潜力, 大规模、大批量地组织生产和经营, 形成专业生产区、专业村、专业户, 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5],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民生活, 拓展农村市场, 实现最佳效益。

(三) 带动农业科技化的能力

科技兴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举措及重点要求, 农业现代化既应该包含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 也应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组织管理、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重点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农业科技的转化能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循环型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方面是相互衔接、辩证统一的整体。农民增收必然会使农业增效, 农村发展必须要靠农民增收, 这个三位一体的系统中, 农业增效则是基础。巩固和发展这个基础, 必须依靠发展科技农业。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扭转农民保守的思维方式, 过时的发展理念, 通过邀请农业专家举办讲座、带头学习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加快良种引进推广步伐, 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 节约资源, 防止污染, 提高科技贡献率, 担当起现代农业推动者的角色。

二、“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要求大学生“村官”具备改善农村精神风貌的能力

乡风文明, 反映的是农民的素质, 体现了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 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 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 应该是民风淳朴、互帮合作、家庭和睦、崇尚科学、稳定文明、环境整洁、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管理者, 是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是新农村环境面貌建设的首要责任人。当前, 建设农村社会面貌, 应该进行整体布局, 系统规划, 将重点放在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现代文明的农村新社区、加强农村公共服务、推动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等目标上进行。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模式, 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 及时转变工作方式、思维方式, 为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创造有利条件, 实现农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促进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前进。

(一) 协调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能力

新世纪以来, 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而农村面貌却原地踏步, 甚至一些农村存在着公路不通、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喝不上干净水的落后状况。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就是要扭转农村社会事业的现有局面。新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唇齿相依, 公共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 强化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实现农民所期盼的病有所医、幼有所教以及老有所养。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眼光, 整体规划、系统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注重农村社会事业人才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建设, 逐步建立适应当前农村社会事业执行的长效机制。

(二)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城乡二元结构, 表现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文化发展落后, 农民素质不提高, 不可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 农民对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愿望更加迫切, 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滞后, 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乡村甚至可以称为“文化荒漠”, 导致封建迷信、赌博、邪教等不健康和有害文化传播蔓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引导农民转变观念, 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具备有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引导农民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发展, 使整个农村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 促进农村稳定和谐的能力

新农村建设相关文件提出:“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乡村, 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3]没有稳定, 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维护农村稳定和谐是所有农民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稳定是福, 动乱是祸。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 新旧体制的转换, 各种利益矛盾的冲突, 不稳定的因素也显现出增多的趋势, 导致农村稳定和谐方面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 必须清醒认识, 并珍惜拥有的大好局面, 利用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深入摸排调解农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着力解决由于土地、山林、水源、矿产、宅基地权属纠纷;承包合同、借贷关系、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纠纷;因非法婚姻、非法同居、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以及婚姻恋爱引起的纠纷等, 保证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公开、公平、公正地解决, 开创农村稳定和谐的新局面。

三、“管理民主”要求大学生“村官”具有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能力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改善并加强党的领导的有效形式, 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石。随着村民自治的逐步推进, 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比如, 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有待提高, 他们有的不相信真正民主的存在, 有人根本不看重自己的民主权利, 也有人将民主权利当成个人、家族、集团获利的手段, 缺乏自律意识, 甚至搞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主义。当前, 新农村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农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个性需求的多元化, 价值取向的功利化, 使得经验型的农村治理模式和民主管理方法已行不通, 这就逼迫大学生“村官”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措施和制度,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认识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其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提高民主观念, 养成民主习惯, 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 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保障农村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 为实现农村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探索建立适应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 把党组织建在农村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引导基层党组织不断丰富活动内容, 扩大党组织活动的开放性, 拓展党组织活动空间, 广泛吸纳群众参与, 实现党群积极互动。

(二)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的能力

村民自治是农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村民自治机制, 既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村民自治使得民主理念、民主规则和技术程序在农村推广, 各种村民自治组织通过民主方式建立, 并按照民主方式加以运行。通俗的说法就是农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这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并为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制度平台。但村民自治制度尚不完善、农村宗族意识的存在、农民整体素质整体偏低的现状, 致使村民的自主性、参与性、法制性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中, 没能充分发挥展露出来。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充分认识到发扬民主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的, 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 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总结农村基层的创新成果, 不断规范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另一方面, 不能忽视对村民的教育引导, 不断加强他们民主法制观念, 强化他们的民主权利意识, 发挥他们自身的聪明才智, 推进村民自治积极健康发展。

(三) 加强民主管理的能力

实行村务公开, 加强民主管理, 让群众就村里的事务管理发表意见, 凡重大事项的决策,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体现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发扬了党倡导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又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 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促使大学生“村官”增强民主观念和群众观念, 转变工作方式, 将过去“村官”简单生硬的“我要你干”, 变成征求群众意见、采纳群众建议、带领群众“一起干”, 逐渐形成深入了解村情、充分体察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 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村务工作的透明度, 融洽干群关系, 提高政府公信力, 保障农民的知情权, 彰显农民的监督权, 从而推进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 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 在新农村建设中被看做“种子”和“酵母”,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举足轻重无可代替的, 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好坏, 关系着农村建设的优劣, 提高大学生“村官”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所在。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有了新的要求,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要求大学生“村官”具备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的能力,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要求大学生“村官”具备改善农村精神风貌的能力, “管理民主”要求大学生“村官”具有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能力, 以期为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选拔提供理论依据,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学莉.“村官进大学, 大学生当村官”——校地合作培养村官创新模式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2) :126-128.

[2]申端锋, 刘国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评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 :28-33.

[3][6][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中发[2006]1号, http://wenku.baidu.com/view/04e8e7f8aef8941ea76e05ea.html 2005-12-31.

[4]李永生.高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可行性分析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9) :135-138.

篇9: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摘 要 在面临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及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學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而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必然走上用人单位,大多学生在用人单位从事一线基层生产工作。各个用人单位也特别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的生产单位对员工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专业也对身体素质有不同的要求。

关键词 用人单位 职业 高职学生 身体素质

一、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对于用人单位需求是不可或缺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

(二)职业身体素质素质概念的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的研究

职业身体素质素质的概念,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面对职业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性、职业的多样性、生产技术的高智能性和工作的高强度性等状况,需要培养“准职业人”,他们具有对职业十分重要的身体素质水平。而职业体育素质教育正好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体育素质(灵敏、速度、协调、力量及长时间工作耐力、意志力、抗挫能力、抗疲劳工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方面)有特殊需求,而高职体育教学正好有利于职业体育素质的拓展。在运动生理学上,通常把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的基本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比如陈青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指出就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结合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特点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方法等综合的安排,起到促进学生提高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要求。从体育学的视角下,将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成四种类型,手指灵巧类、全身综合类、流动交往类、站立类,并提出职业岗位对身体素质的需求相应的运动项目。

二、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底下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而肥胖发生率、眼睛近视率却逐年上升。很多学生的体型不是呈现出“土豆型”,就是呈现出“豆芽型”等不健康体型。

三、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就业

我国高职体育教育要面向学生就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努力培养学生今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如何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强学生的适应与承受能力。而体育与教育密不可分,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对学生的意志与个性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使学生在运动中承受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考验。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今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生活中的一切挑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潜力的实现和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在承担起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智力开发、个性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更要明确高职体育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充分发挥新时代所赋予的体育功能,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学生身体素质

动手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在调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 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在课程方面需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改革”时,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岗位:安装、修理、机械、运行等生产技术类--需要的核心素质:发展肩带肌、躯干肌和脚掌量、发展平衡能力,一般耐力、下肢静力性耐力、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测力、注意力的专注-教学相关内容:各种走、左脚和右脚交换跳跃、哑铃练习、爬绳、力量练习等。

五、基于高职学生就业需求对体育教学的改革

通过一年级常规选项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通过二年级的半个学年职业实用性体育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掌握职业实用的身体训练方法,提高职业能力,懂得职业保健的相关知识,提高预防职业病的能力。不同职业项目群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机电类职业项目群中长跑,投掷,各种走、跑交替,单、双杆,滚翻、倒立,实心球,哑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

以站立姿势为主的营销、商贸、管理、物流、生产加工、工程、机械等站立型职业工作者,由于长时间站立和近距离来回跑动,下肢承受较大静立支撑和工作负荷。有的人较易患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职业病。据此,应选择端正姿势、改善形体、增强持久站立能力的教学内容,改善大小肌肉群协调交替用力技巧,学会自行调节和放松各部分肌肉,做到劳逸结合,如:平板支撑、单腿站立、俯平衡、侧平衡等练习。

参考文献:

[1] 刘明星,曾萍.从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培养对策[J].职业与教育.2007.

[2] 陶利,张宜龙.从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和用人标准看体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南京体育学报.2001.

[3] 仝東峰.从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评价看学生的培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

[4] 朱焱鑫.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分析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4.

上一篇:小草的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拆违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