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关于请求解决副高职称问题的诉求书

2024-08-03

教师关于请求解决副高职称问题的诉求书(精选2篇)

篇1:教师关于请求解决副高职称问题的诉求书

阿栗小学全体教师关于请求上级公平公正 落实上级认定教师职称相关文件的诉求书

各级领导:

我们是阿栗小学教师,10月18日听闻要在乌当区乡镇小学贯彻落实黔人社厅通[2013]334号《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而我校又被排除在外之后,我们深感意外。事后得知:按照属地管理阿栗小学教师不在此次申报范围,阿栗小学属于高新社区,而非乡镇学校。我们长期身处阿栗小学的一线教师认为我们的有关部门在执行这个文件的过程中有疏忽的地方,我们阿栗小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试问我们的主管部门:从哪些方面来体现阿栗小学是城市学校,具有城市学校的特点?黔人社通【2013】334号文件精神是体现党和政府对长期扎根农村学校教师的关怀,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阿栗小学几十年来,教师不稳定,条件很艰苦,进进出出无数。现在一直坚守在阿栗小学,为阿栗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坚守岗位的有几何?按照老一代领袖毛主席,邓小平强调的“实事求是”,我们纯属于农村小学,为什么就不能享受党的好政策?我们要向各级领导大声疾呼:我们阿栗小学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就是本质上的农村学校 ——

第一,从地理环境方面来看,阿栗小学周围是山坡、是田土,村民以种蔬菜、种果树为主。虽说属于高新社区服务范围,但她任属村级学校,我们的旁边是村委会而不是居委会,我们的生源来源于村民组而非“小区”!第二,从生源情况来看,几十年来,阿栗小学的生源就是阿栗村九个自然村寨的村民子女。

第三,从交通情况方面来看,过去无论是群众办私事还是学校办公事,都要花上十多元钱,绕过贵阳,转两次车,至少花上两个钟头才能到乌当区政府所在地新添寨。如今虽已有从新添寨到南明区永乐乡途经阿栗的中巴车,但也是零零星星,时有时无,经过东风镇,还要花上三四十分钟才到我们的社区服务中心新添寨。

第四,从距离上来看,位于此次有资格享受好政策的乌当区东风镇乌当小学,离“皇城脚下”才5公里左右,而被政策边沿化了的阿栗小学却是相距十多公里。

第五,从阿栗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方面来看,阿栗小学的教师流动性很强。长期以来,阿栗小学由于偏僻,离新天寨较远,离我们的社区服务中心很远,很难调进教师,就是几个当地的教师一直顶着,有时也调进教师,但,今天进来,明天就又走了,所以几十年来一直到今天每年都要花上几万元的生均费聘请代课教师,在我们学校,代课教师是主力军,他们是支教教师,是教学骨干,为什么呀?因为公办教师不稳定干着干着就走了,到今天也依然如此,每年多的时候请4、5个,最少的时候也是两个。为什么呀,因为现在考进阿栗小学的年轻教师,现在也有的在编不在岗了,没有走的也在蠢蠢欲动了,为什么都要走?为什么都能走?为什么坚守岗位的都只剩下几个?而为什么国家有好政策的时候这些坚持下来的都不能享受?阿栗小学简直只是一个进新天寨地区学校的一个跳板而已。

第六,从已经过往的历史来看,阿栗小学始终没有分享过新添寨地区学校的什么“红利”。2000年秋季,新添寨所在地教师能分享福利房,阿栗小学却因距离远,不便上班而被排除在外。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就不属于城镇学校了?过去对于就读乌当二中的阿栗学生还要收借读费呢。时下,国家对扎根农村基层教师有照顾、有关怀的时候,有点安慰的时候,我们居然又因披着“社区”的外衣而将我们该享受的待遇抛到一边去了!

第七,从现实的工作情况来看。10月中旬,由新九学校牵头组团,在我校开展“城乡一体化”教研课题启动仪式在我校召开,标志着阿栗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将全面受到位于新添寨地区的新九学校的全面帮扶。这正是城乡学校之间在各个方面差距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阿栗小学就是一所实实在在具有农村特点的村级学校、是名副其实的三类学校。“头戴城镇学校之冠,脚走农村泥泞之路”是我们阿栗小学的真实写照。将阿栗小学教师排除在申报之外,这是个长期性的实际问题,不面对不解决这个问题,它不仅会刺痛含辛茹苦坚守在阿栗小学一线的中老年教师的心,它还将长期影响着阿栗小学每一位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情感,最终导致阿栗小学教师队伍的不稳定。这是有悖于黔人社厅通[2013]334号文件精神的。为此我们期待上级领导能深入我校调查了解,最终考虑我们的诉求!

此致

敬礼

阿栗小学教师签名:

2014年10月22日

篇2:教师关于请求解决副高职称问题的诉求书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中存在的问题

(一) 职称晋升中评审标准的套用问题

高职院校不论是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还是教学方面都区别于普通的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不同于高校的教师, 那么不论是对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实践技能要求还是其职称晋升中的评审标准都应该量体裁衣制定相应的具体化的评审要求, 但是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晋升的评审标准仍然是参照普通本科院校的标准, 这样一来,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职称晋升的评审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技能、重业绩轻教学的现象。还会出现评价结果的偏差, 一些课堂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 科研业绩平平的老师在职称晋升中不怎么占优势, 而那些凭借较强的科研业绩、教学效果和质量欠佳的老师却能够顺利晋升。

(二) 职称晋升中缺乏科学化、严格化的评审标准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晋升评审都是参照普通高校的职称晋升评审标准来施行, 难免会出现“鞋不合脚”的现象, 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教龄和学历论资排名, 要求教师们必须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对教师的发表论文的数量、参加的科研课题及教学的课时都有一定的要求, 但是, 对于教师所参加的实践锻炼甚至是教师需要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时间、次数等都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评审标准的导向, 无疑是让教师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搞科研、做课题的上面, 对于自身的实践技能的提高渐渐忽略。

(三) 职称晋升中的评审程序繁琐、不透明

教师的职称晋升涉及方方面面, 评审的历时时间较长, 在此过程中, 参评的教师需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和支撑材料, 况且有些材料相隔的时间太久, 参评教师一时难以理清这些材料, 学院存档资料不全,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去准备材料, 这些繁琐的程序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另外,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的评审难以做到全程公开透明, 甚至一些教师并不能及时获知有关信息。甚至于最后职称晋升的结果都是只公布职称晋升人员名单, 最后, 甚至落选者落选原因也无从提及。时, 由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既作为参评的主体同时又是可以处理对结果有异议的申诉机关, 使得对于职称晋升中评审的申诉往往不了了之。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出路之所在

(一) 积极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职称晋升评审政策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评审应该做到“量体裁衣”。积极吸纳和总结普通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已有的经验和做法, 多调查和了解那些在教师职称晋升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学校, 互相借鉴学习, 进一步完善评审条件, 评审标准及过程。确保职称晋升中评审和监督的公平化、透明化。构建自己独有的适合本校发展特点和培养目标定位的评审政策。必要时, 可以交由第三方评审机构负责。

(二) 制定定性与定量的职称晋升评审标准相结合

高职院校对于教师职称晋升应坚持定性评审标准与定量的评审标准相结合。以定性评审标准为主, 定量评审标准为辅。如教师教学质量、论文质量等适合定性评价指标直接作定性评价;明确规定教师所必须取得的相应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另外, 对于教师参加教学实践的讲座、报告的时间、数量也可以具体量化。并辅之学校管理部门加强实践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注重教师工作质量的考核。另外, 除定量与定性评审标准外, 学校还可以对学校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在不影响大体评审标准的情况下优先考虑。

(三) 确保职称晋升评审过程的公开化、公正化

可以说评审工作的公开化和公正化是职称晋升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评审的条件的设定、申报的材料必须做到规范, 不能模棱两可、表达不清。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师职称晋升的评审工作中, 一定要让申请人和外界及时了解到评审的情况, 确保必要的监督工作, 对于那些暗箱操作和评审中的不正之风要即使纠正。

可以说, 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晋升关乎每位教师的切身利益, 职称晋升的评审制度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构建“双师型”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不应该是普通高校的“缩小版”或“加强版”抑或是“仿制品”。只有让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晋升评审制度更加完善, 其起到的激励效果才会越显著, 才会更有利于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教师队伍的构建及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摘要:职称晋升是高职院校作为激励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举措和方式。高职院校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来实现其培养目标。那么, 如何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职称晋升制度则是一种有利的、可行的方法。然而, 在其实际操作化的过程中, 职称晋升工作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 仍然存在这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试通过梳理相关问题找到高职院校职称晋升出路之所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称晋升,出路

参考文献

[1]郑柏松.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的误区与对策[J].职业教育 (下旬刊) , 2014 (06) .

[2]杨富民.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改革刍议[J].教育与职业, 2007 (15) .

[3]李梦卿, 罗莉.“双师型”教师职称: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J].职教论坛, 2011 (22) .

[4]曹文明.关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革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5) .

上一篇:初二新学期新计划下一篇:简短霸气的分手感言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