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00字

2024-06-25

鲁迅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00字(精选13篇)

篇1:鲁迅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00字

在抗战期间,台湾被占领,台湾作家林海音随家人前往北京,林海音在北京目睹了许多旧社会的不公平。她在成年后写下《城南旧事》,记录她小时候那看似平静却充斥着黑暗的童年。

《城南旧事》中作者童年的不公有这么几个:被未婚夫抛弃的疯女,最后带着与未婚夫的孩子离开北京;为了供弟弟上学而去偷窃的男子被警察抓走;作者家的奶妈的孩子都被害死,最后随丈夫离开;作者的姨娘逃出是个老头的前夫家,后来与大学生离开;最后,作者的爸爸患病而亡,作者随家人离开北京。文章中,每一个故事都有着悲剧的结尾,加上以作者英子的那种幼稚迷茫的角度陈述,令人既痛恨旧社会,又同情那些旧社会的人。

和他们相比,我们呢?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不像妞儿,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出来卖艺赚钱给养父母;大学生们毕业了能找到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像为了弟弟上学而无处打工被迫去偷窃的男子;如今的保姆也可以有假期,能照顾到自己的孩子,不像“宋妈”伺候了别人,自己的孩子都没了也无能无力。现在的人们有时会抱怨社会,抱怨生活。殊不知,以前的百姓多么向往我们现在的生活,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多么渴望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不思进取?

书,终于看完了,但我们对这本书的思考却没有完成。我明白了,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没有压迫下百姓们的反抗,没有先人烈士们的英勇作战,历史怎么会进步,而生活在如今的幸福社会,每一个人是否该考虑如何回报于社会呢!

篇2:鲁迅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00字

小时候看过电影《城南旧事》是以一个小姑娘的心里去看的,就像小主人公英子。在英子的眼里,成人的世界充满迷惑与不解。那时看完并没有多大的感触。

前天看完小说版《城南旧事》,很难得,作者写这篇小说时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是她始终怀着一颗孩子似的心,因此能写出这么优秀的耐人寻味的作品。我以一个妈妈的心态感悟到,教育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原因的,他们透过这些行动了解和感知世界,因此,如果有一个时期孩子突然变得喜欢什么或者厌恶什么,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我们只好好陪伴就能够,如果他们需要我们帮忙自然会告诉我们,如果想自我挑战自我,我们也不必伸出手帮忙。

此刻就一个孩子,我们表现的过于紧张了,眼睛紧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猜测孩子的想法,很遗憾的是,我们已经失去了作为孩童时的心态,因而越看孩子的有时就越理解不了。这就构成了对立,或许能够说是代沟。孩子们经常会说,大人们真奇怪!是的,我们自我都不明白自我是如何变得这么神经兮兮的样貌!我只期望自我和孩子的差距能小一点,我努力持续着那一点点童心,我期望自我能理解孩子的想法,期望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篇3:二说教育和鲁迅的“城南旧事”

附近有两种人让人有点烦,一类是以外地人为主卖劣质书画和假文物的,一类是“全聚德”门口专拉专黑外地游客的的士。上小学时,经常被老师教育不能做骗子的孩子,大了以后知道最会骗人的是大人。教育孩子知错就改,可大人错了从不认错。前几年,南新华街的厂甸庙会很是热闹,没有门票还有点乱,看上去是老北京那点儿味道,土生土长的东西。去年撤了,有一千条理由也觉得可惜。比如巴西里约的狂欢节,多乱呀,年年出事年年人山人海的,知道不安全却能激动放松你的神经,可以当药。

一条街需要一点刺激,商业的东西只要有人气,自然会旺。就怕政府行为,费力不讨好,比如隆福寺、平安大街以及现在的前门。路过琉璃厂路东的中国书店,《北京纪事》的元尚拐了进去。我对傅伟说这家店旧书定价太贵,街里有一家比较公道,他说还在这儿买了不少。没办法,都是些爱书的人,当今社会的“另类”。我相信内容好做工好的书总有一天会是文物,因为好书不可复制,因为现在的学问容易被稀释。

在这里想起了鲁迅先生。《北京青年报》2011年10月4日登了篇《鲁迅居京生活地图》,值得一读。看《鲁迅在北京》(陈漱渝著,1978年12月天津人民出版社第一版),知道鲁迅于1912年5月5日来到北京,在中华民国教育部任部员。8月26日,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博物馆、图书馆、文艺、文物、动植物园等事宜。民国好像没有文化部文联这样的部门团体,鲁迅先生的公权力应该不小。别看是一个小小的科长,上个世纪初中国的很多文化基础建设可都是他老人家一手创办的。虽然在“中央单位”工作,先生精神上和生活上没有特别忙的感觉。

鲁迅爱书,藏有线装书900余种,7000余册;平装书800余种,1000余册;外文书700余种,900余册。他在北京淘书的地方就是琉璃厂。琉璃厂东起延寿寺街,西至南北柳巷,还包括了厂甸、南新华街、火神庙、土地庙等处。从《鲁迅日记》中可以看到,他每个星期都要到琉璃厂书肆数次,有时去直隶官书局,有时到土地庙的神州国光社。琉璃厂旧日有两座火神庙,一东一西把在两头。过去这里的书商分江西、河北两大帮派,都想建火神庙保佑自己的书籍免于火灾,为此屡屡冲突,最后各建一座了事。每年正月初四到二十八,火神庙都会举行庙会,以经营古玩字画、文房四宝、图书为主。这样的“文化盛会”,鲁迅自然不会缺席,老人家记账,有一年共计购书款310元2角2分。咱们一听是不是觉得没多少钱,可当年北京普通人家的月平均生活费一人才3元,就已经很幸福了。

鲁迅爱书,他把图书馆作为国民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1913年2月,教育部派社会教育司司长夏曾佑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实际工作由鲁迅负责,他以教育部名义调各省官书局书籍入藏,《永乐大典》残本和文津阁《四库全书》也是在他的力争下移藏。他认为,通俗教育可开启民智,又指导创办京师通俗图书馆。他说:“通俗教育以启发一般人民普通必须之知识为主,故通俗图书馆之设,实关紧要,其中所采集的图书要以人民所必须且易晓者为宜。”1913年10月21日,京师通俗图书馆在抄手胡同建成,当天的《鲁迅日记》中记载:“午后,通俗图书馆开馆,赴之。”1917年1月26日,鲁迅参与筹建的京师图书馆在方家胡同开馆。

陈丹青评鲁迅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的确,卸下时代给予鲁迅的神化光环,会生活的“大先生”是那样的亲切。作为“京官”的他基本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1919年7月23日,鲁迅决定花3500元购买八道湾11号罗姓房屋,11月成交,终于成了有房族。在此之前,除了住的地方不踏实外,下了班的生活还是蛮有意思。有人统计,鲁迅居京14年,到前门外观音寺街和青云阁的次数达400多次,在他的日记里详细记录了在这里品茗、购物、理发、会友、用餐的情况。观音寺街在大栅栏的西边,东起煤市街,西至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东口,因街西口有建于明代的“观音寺”而得名,现在叫大栅栏西街。

“西街”往往让人有文化小资的联想,小时经常在大栅栏“穿越”,没什么感觉。现在让时光“穿越”,看了倒激动一番。大栅栏西街基本保持了民初的风貌,有一些客栈,老房子的风格中西合璧。鲁迅到这里是买生活日用品,猜想当年街上南方的东西会多一些。鲁迅爱吃稻香村的点心,稻香村在北京开的首家店铺就在观音寺街,那时他经常从青云阁出来顺路带几样点心。青云阁是集购物、娱乐、美食于一体的商业场所,上世纪初与劝业场、东安市场、首善第一楼并称为老北京四大商场,是文人雅士、官贾贵胄的聚会地。青云阁是北京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轿子楼建筑,现在是一家旅馆。轿子楼建筑主厅为四方形,不临街,在主厅两侧各伸出两个像轿杆样的狭长通道通向大街,主厅四周布满房间,房前有一圈跑马廊。鲁迅最爱坐在三楼南侧的跑马廊上。

鲁迅去青云阁的路线,周作人在《补树书屋旧事》里介绍得清清楚楚。鲁迅一般从琉璃厂往东,经过一尺大街,走向杨梅竹斜街,从青云阁的后门进去,然后上到三楼的玉壶春茶楼。茶楼茶以碧螺、龙井、武彝、香片为主,可还经营鸡肉饺、糖油包、炸春卷、水晶糕、一品山药、汤馄饨、三鲜面等小吃。听着像现在的广东早茶,现在青云阁三层的走廊上有鲁迅的照片以示纪念。

从青云阁后门出来,往东不远的升平园浴池是他老人家洗澡的去处。这个浴池是新中国成立前,京城最高档,也是最大的一家。那时,京城浴池大都空气污浊、蒸汽逼人,唯有升平园浴池最为整洁,因此当时的有钱人和文人都愿意到这儿沐浴。在鲁迅日记中,去得最多的浴池就是升平园浴池了。升平园浴池在解放后停业,改为杨梅竹斜街第一旅馆,现在叫龙晓宾馆,可喜的是建筑还保持着民初的模样。

想象百年前鲁迅先生在北京的生活,是不是悠闲而又充实?至少,我们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大先生”。几十年前,读他的《呐喊》自序:“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唯一的愿望。”老师说这反映了他很压抑,学生们就记住了。其实,他在北京的时光、沉淀的思想影响了我们几代人。就如陈丹青所表达的那样,即使在那个文化大破坏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只有鲁迅的一本本小书,无论真实的鲁迅是什么样,他给我们的精神食粮已经是受益终生。

1923年12月2日,鲁迅在兄弟失和辗转多处后,用借款买下阜城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的6间旧房。在这儿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在“老虎尾巴”写下了200多篇作品,包括散文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1925年8月12日,因为鲁迅支持学生反对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呈请免除他教育部佥事职务。13日段祺瑞明令照准,14日免职令发表。1926年8月26日,鲁迅离开北京。

解放后,在西三条21号建成了北京的鲁迅博物馆。1955年5月22日,在落成前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之中亲临视察。周总理在参观“老虎尾巴”时赞叹道:“鲁迅的生活真艰苦啊!”他还语重心长地对故居的工作人员说:“鲁迅故居虽然小,但意义可不小!”

编辑/麻 雯 mawen214@163.com

篇4:鲁迅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00字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代,距今有1了,百年前的北平,跟今天太不一样了。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深刻的是惠安馆,小小的四合院,发生了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惠安馆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秀贞的疯子,她在爱情上被情人抛弃,独自人们承受着人们舆论的鞭打;在亲情上却又要遭受女儿被遗弃的晴天霹雳。秀贞的女儿小桂子常常遭到养父母的毒打,她们俩都非常地不幸。最后她们俩在英子的帮助下相认了,但却不幸地被火车撞了。“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展现出一幅夕阳映影下的老北京风俗画面。

在这个故事里,我觉得英子是一个纯真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她用充满童趣的眼光看待生活,充满了诗意。她没有因为秀贞是一个疯子,而看不起她、远离她;也并没有因为小桂子是个身世凄惨的孩子,而不愿意和她做朋友。相反,英子却非常地喜欢她们、帮助她们……

篇5:鲁迅城南旧事的读后感400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一本好的书会给你的心灵上一堂非同寻常的课。让你有一次灵魂的洗刷。在这我升初中以来放的第一个寒假里,我当然要读一本好书来“犒劳”一下自己。

所以我拿起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叙述了一个名叫英子的女孩在北京胡同生活时发生的一些事。在这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们看海去”。其中英子的天真无暇,她那双童真的眼睛。那个大男孩对于弟弟深深的愧疚之心,都让我十分感慨,想,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恶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没有争名夺利,没有恶意的谎言的社会里,那该是有多么幸福啊!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和妞儿让我清楚的认识到那个年代的艰苦。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了作者林海音细致又饶具魔力的文笔和她超逸的文字风格,她通过英子的双眼道尽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将英子眼中的北京南城风光恰切的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之余,更为我们这些读者假设出一个清晰的时空背景。在整本书中还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

篇6:《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林海音小时候小名叫“英子”,她那时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巷子里,就是那里才让她有无限地恋童年的情怀。那时的她天真无邪,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有一次,英子和妹妹在天桥闲逛,突然,姐夫俩看到一个大汉在卖布匹,他又是卖弄又是减价的,终于把她俩人说动心了,掏钱高高兴兴地买回家去了。

回到家把布匹给妈妈看过后,妈妈惊叫:“看你们买回来了什么东西!”英子和妹妹不解说:”一匹12尺的布啊!”妈妈哭笑不得说:“我一看就知道只有8尺!”可是倔强的小英子仍说:“绝对是12尺!”没办法妈妈只好拿来量尺,一量,果真只有8尺!妈妈又端详了一下布料,摇摇头:“单面的花布,十尺才卖七八毛,你们花几块钱买的?”英子一听吃了一惊,继而羞红了脸:“8块6.”妈妈笑道:“你们上当咯!”

儿时的她多么有趣,从儿时的琐事中,我看到了她的认真,看到了她的执着,“英子”的形象是所有人心中儿时的记忆。

书中的情节仍让我记忆犹新,那个捣蛋、倔强、顽皮的“英子”总在我脑海里浮现。虽然无图,但却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篇7: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前几天,我看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书中讲的是英子小时候的故事。儿时的作者小英子一直生活在北京,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还是胡同生活的时代。长得清秀可爱的妞儿;众所周知的“疯子”秀贞;重男轻女的宋妈,还有讲不清北京话的爸妈。他们都深深印在了我心中。

《城南旧事》这本书像一幅童年的风景画,很多童年的生活细节都被作者描述的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老洋槐上的“吊鬼子”,西厢房里的小黄鸡,草丛里的小皮球,跟爸爸乱学歌谣,撮合兰姨娘与德先叔。尽管时代不同了,生活的条件也不同了,但作者纯真的童心并没有改变,因为那是作者最深处的记忆。

回过头,让我们也想想童年,有多少记忆是我们回味过的。或许真的很少很少。有的人甚至不稀罕去回味,因为他们认为,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但他们又可曾想到:如果没有过去,又怎会有今天;如果没有过去,又怎会有悲与欢,如果没有过去,又怎会有离与合。过去,是重要的!

篇8:读后感400字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这本书写了主人公英子七岁时认识了妞儿,写了英子与她发生的趣事。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这样的:一天妞儿轻声告诉英子:“我不是我妈生的,爸爸也不是亲的!”英子吓了一跳。妞儿又说:“我想去找我的亲生父母,等我出发时我会来告诉你。”英子听后下定决心帮助妞儿找到亲生父母。

后来在英子的不懈坚持和努力下,终于帮助妞儿找到了她的亲生父母。

我觉得这本书描写得细致生动。把小小的一件事描写的非常有趣。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像妞儿一样坚持不懈,正因为有了妞儿的坚持不懈才会找到她的亲生父母。

另外,我觉得作者对文字有很高的驾驭能力,透过作者的文字,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跃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对于作者这样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我很钦佩,也很羡慕,作者怎么就能把看似很普通的文字写出来却如此生动、美丽,我什么时候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我现在写作就和妈妈说的一样:“这个故事看起来好像很普通,但让你写你却写不出来。”我觉得确实如此。

我非常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写出很美丽、生动的文章,但我知道,写出这样的文章并不容易,他需要努力学习,勤奋练习和非常非常多的阅读,才有可能会写出这样的文字。

篇9:《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英子的成长也令我想到了我的成长。小时候,外婆总是带着我去公园消磨时间,于是公园里那一些闲聊锻炼的老人成了我幼时的“玩伴”,爱乐观健谈的“胖婆婆”,古道热肠的李奶奶,喜欢运动的“长妈妈”……

上了幼儿园后,我又结识了很多小朋友。为了一个枕头和我打架的帅帅,总爱穿漂亮裙子的婷芳,还有我的死党芊芊、豆豆,我们曾经说好要永远一起玩,变成老婆婆老爷爷不要分开的,现在却因为去了不同的学校而再也不得见了。

有一天,我在街上偶然碰到了芊芊,我惊喜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我蹦跳着冲过去想拉她的手,可是芊芊却轻轻闪开了,我涌到嘴边的话似乎也受到了惊吓,全然退了回来,我们什么也没说,礼貌地打了招呼就各奔东西了。回到家里,我伤心地问妈妈怎么会这样?妈妈说,这就是成长,成长就像一把刀,削去了这块,挖出了那块。

是啊,因为成长,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感情,都一个个、一桩桩、一点点地离我们远去了,就像毕业时歌中唱到的: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所幸的是虽然我们总是在失去,但是至少我们曾经拥有过,并会在我们心灵中永存下去。

《城南旧事》读后感

幸福的孩子都有童年,有幸福的记忆,有悲伤的记忆,但这些记忆都是刻骨铭心的。

小英子的童年有悲、有乐。她童年琐事连贯在一起,成了一本《城南旧事》,这些小小的事情都被记录在这本书里。

翻开书页,第一篇是大家熟悉的文章——《冬阳·童年·骆驼队》,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东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在童年的岁月中,这件事情可能是她记得最清晰的一件。就因为这一件往事,激发了她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从来都没有消失过,一直尘封在她的记忆深处,把它们挖掘出来,才知道曾经的童年是多么美好。

继续翻着这本书,全以小英子的视野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疯女”秀贞的爱情悲剧、宋妈的婚姻悲剧……她父亲的故事也被她记录下来,英子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经不再是小孩了。”她知道爸爸再也不会回到她的身边了,所以她选择坚强,不再像以前一样,不想再像个小孩子。

虽然结局并不美好,但她知道了自己因尽的责任,知道自己不再是个小孩了。

童年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但你重新回想自己的童年,可能会获得什么东西,不要让童年记忆永远尘封在最深处。

读《城南旧事》有感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在书中称自己英子。本书就是她以年少时的心态来写的。幽默、真实、纯真,显得那样淡泊、温馨。书里图文并茂,字里行间与插图让我深受感触:瓦楞中残留的枯枝烂叶,家门前被涂涂改改的小广告,临街老店稀稀拉拉的人群……在英子的的童年显得丰富多彩;冬阳下的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女人、躲在草垛里的小偷、兰姨娘的故事、井边的小伙伴。单从她的文笔看来,他的童年是她最不能忘却的一份记忆,一份深刻人心的记忆。

有时,我会认输合一,走进英子的世界。英子不怕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反而跑去找她玩耍,因为,他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正因她有这个不嫌弃他人的心,他才会有这么一个快乐、幸福、纯真、无邪的童年。而在现代人的眼里,快乐就是一些所谓的金钱、享受和名誉。

《城南旧事》,让我懂很多,童年是最快乐,童年时的青春浪费不得,这正是那些饱经沧桑的人们悟出的道理。读了它,我终于懂得那些人们为何缅怀那个已在记忆里模糊不清的童年,童年时代的愚骏、纯真我们都拥有过。花儿谢了,明年的春天她还会再开放;太阳今天它藏进了山下看不见了,但是,在明天的清晨,它依旧冉冉升起;童年,你觉得,还回得来么?……

让我们永远记住“童年”。

让我们永远记住“《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读后感范文

这本书向我讲述了小英子丰富多彩的童年故事。故事人物十分丰富:有的冬阳下的骆驼队,有惠安馆的疯子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以及与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他们都和主人公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她记忆里深刻的人物。

全书通过小英子稚嫩的双眼,来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将小英子眼中北京城的风光恰如其分地融入字里行间。自然而不做作,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诗意,耐人寻味。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疯女人秀贞。刚开始看时,我还为英子捏了一把汗;真担心英子会不会被秀贞伤害;后来我知道妞儿就是小桂子时,不禁泪如雨下——母女俩终于重逢了!秀贞准备带着妞儿去找思康叔,英子就把钻石表盒金手镯送给秀贞……读到这里,我被深深感动:小小年纪的英子就懂得关爱、友谊。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原来是英子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所以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才是无忧无虑的快乐。

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这是一本让我看完后还想再看一遍的好书。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

这本书向我讲述了小英子丰富多彩的童年故事。故事人物十分丰富:有的冬阳下的骆驼队,有惠安馆的疯子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以及与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妈……他们都和主人公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她记忆里深刻的人物。

全书通过小英子稚嫩的双眼,来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将小英子眼中北京城的风光恰如其分地融入字里行间。自然而不做作,全书在淡淡的忧伤中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诗意,耐人寻味。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疯女人秀贞。刚开始看时,我还为英子捏了一把汗;真担心英子会不会被秀贞伤害;后来我知道妞儿就是小桂子时,不禁泪如雨下——母女俩终于重逢了!秀贞准备带着妞儿去找思康叔,英子就把钻石表盒金手镯送给秀贞……读到这里,我被深深感动:小小年纪的英子就懂得关爱、友谊。怪不得英子的童年是精彩的,原来是英子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所以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才是无忧无虑的快乐。

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这是一本让我看完后还想再看一遍的好书。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篇10: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首先,我觉得英子一个勇敢无畏的女孩子,她不随波逐流,也不用大人的眼光去衡量一个人。英子家的胡同里住着一个疯姑娘,名字叫秀贞,秀贞的孩子刚一生下来就被扔掉了,她老公也一去不回头了,所以她就疯疯癫癫的,行为也跟正常人不一样,所以街坊邻居都不敢和她玩。但是英子不一样,她听了秀贞的故事,还是主动去找秀贞玩。并且和秀贞成为了好朋友。

其次,我觉得英子很聪明,她从秀贞的母亲那里听说,秀贞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扔到了墙头上,有从秀贞嘴里得知孩子的脸上有一颗痣,英子经常和妞儿在一起玩,它发现妞儿具备了这些特点,于是她告诉了秀贞,秀贞最终把孩子领回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逃走了。并且英子还很善良,在别人的眼里,只要是小偷就都是坏人,而在她的眼里,她却能体会到小偷偷东西的原因,所以英子是非常善良的。

篇11: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闻着墨香,翻开《城南旧事》,品味着英丰富多彩的童年。每天英子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不一样,古老的小巷,咿咿呀呀的唱腔,虽有些平淡,但在英子的笔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有趣,那么斑斓多彩!

惠安馆的`秀贞、遍体鞭痕的妞儿、朝夕相处的奶妈宋妈。这些出现在小英子童年生活中的人,都给小银房子带来了很多幸福和快乐!老北京的城南、咿咿呀呀的唱腔、依稀模糊的片段,英子把这些宝贝,都分享给了上千名读者。朴实的文笔,伴着老北京的故事,让我们意犹未尽,体会到了小英子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丰富有趣。

和小英子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也是丰富多彩。有很多爱好:唱歌、跳舞、弹钢琴、阅读。都是我最好的伙伴!还有陪伴,教导我做事的杨老师、我的知己曦姐。都成了我童年生活中不可忘却的一部分。英子的勇敢、善良,值得我学习!英子的写作手法,朴实,却格外吸引我!真诚流露出的感情,才是最打动人的吧!

篇12: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童年如画,把点点滴滴的微笑收集了起来,放在白纸上,使它脱离了洁白,变成了一幅一生都珍惜的画卷。童年如流水,从叮咚的泉水,变为涓涓细流,再汇入成熟的海洋。《城南旧事》生动趣味,虽然不是我们现代的童年,但却有独特的乐趣。拿起书,沉浸在作者的童年往事中,看着那无邪的英子与惠安馆的“疯子”做朋友,与胡同里的贼相互谈笑,也仅有一个孩子才能干出这种事来。还有兰姨娘、宋妈,与每一个人物的交往都是那么趣味,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人的苦衷。

《城南旧事》也让我想起自我年幼时学金鱼嘴巴一张一合的傻事,英子仿佛就是从前的自我。我还想去用擀面杖把一张照片擀成大海报,这些都仅有童年的脑袋才想得出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

篇13:《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

班级:五年级

这个周末,老师让我们读了《城南旧事》,我有很大的感悟。《城南旧事》这本书是作者林海音在那个很乱的年代写的,讲了几个悲惨的小故事。惠安馆里的秀贞让我感到同情,妞儿被她爸爸打的悲愤,黄板牙把宋妈的女儿送人的愤怒和英子爸爸去世的悲伤。

《城南旧事》里作者用极其朴素的语言描述了人的喜、怒、哀、乐,并把悲惨的事也很好的描绘。如妞儿 不小桂子和秀贞赶火车,然后宋妈去烧妞儿的衣服,她们母女俩有可能被火车………..;还有老高对英子说爸爸的事后,英子很镇定;和文章最后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英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故事中也有许多好笑的地方,比如作者妈妈把二十读成二俗、二十一读成二俗录一、二十二读成二俗录二、二俗录三……..。还有一次,作者妈妈说作者“洒丫头”,她说是“傻尸丫头,不是么丫头,我的洒妈妈!”我肚子都给笑疼了。

上一篇:社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下一篇:我的可爱老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