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024-07-08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共10篇)

篇1: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

1.工业机器人正向全球范围内普及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更深更广方向的发展以及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周还在不断地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进而推广到诸如采矿机器人、建筑业机器人以及水电系统维护维修机器人等各种非制造行业。此外,在国防军事、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无人侦察机(飞行器)、警备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等均有应用实例。机器人正在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业4.0”两大主题,“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工业机器人属于上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或“物理计算”理念或课题(Physical Computing)。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00万机器人在世界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特别是在人类难以胜任的危 险环境里。日本是机器人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0万人中就有295个机器人。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已达到100多万台,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机器人新增的需求主要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保有量较为平稳。

在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最初规模应用是在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主要用于汽车及工程机械的喷涂及焊接。工业机器人主要以点焊、弧焊、装配和搬运机器人为主,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开始形成,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各种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先进自动化装备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现有的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工程单位超过200家,其中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超过80家。基本掌握了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开发出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目前生产的各类工业机器人中有90%以上用于生产中。

2.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201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率更是高达51%,位居全球第一。23000台的绝对增量也仅次于日韩,排在全球第三位。中国工业机器人几年内或将迎来井喷式发展,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这种井喷式增长,与我国人口和经济现状密切相关。过去我们曾依靠低廉而充沛的人力资源,将中国发展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大国。但随着用工成本的增长,“人才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在这样一个 2 转折点上,工业机器人的井喷式增长,既反映出这样的趋势,也将为中国制造提“智”奠定坚实基础。

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将成为制造模式变革的核心和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动机。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日益强劲,新安装量年均增长高达40%。三年内,机器人的应用会有快速的增加,五年后,机器人的应用就会有一个直线式的上升。可见,我国机器人的应用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3.国家政策扶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012年4月,科技部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培育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其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在第二个“规划”中,提出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服务机器人规划中提到,全球服务机器人的产值将由2010年的约171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517亿美元。我国将重点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四大任务。

2012年8月,财政部公示2012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共有64个项目入围,其中机器人相关的上市公司项目达到9 个,包括挂在柴可力的WP517系列发动机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软控股份和赛轮股份的轮胎行业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宝信软件的基于开放式标准总线大型自控系统、海立股份的空调压缩机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三一重工的自动导引车AGV系统工程机械产品加工应用、海大集团的面向包装物流领域搬运机器人、天地科技的高端液压支架智能焊接加工车间以及振华重工的海上钻井平台装备制造智能化焊接车间等。国家政策显示将大力扶持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本周公布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她被视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为继改革开放以来,再次向西方开放式学习。行动纲领提出: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对于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4.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教育 2012年5月30日

兴产业发展规划》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列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总量将占全球比重16.9%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10年后机器人产业将是一个上万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目前,不少教育集团也将目光转向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教育领域,希望为我国的高端制造业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发展添砖加瓦,通过职业教育和企业人才培训来助力“中国智造”。

工业4.0时代背景下,信息化与全球化融合、个性化和定制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生活等等新技术的和理念的涌现,都给现代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职业教育和人才培训要培养出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二、工业机器人人才需求

1.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持续表现强劲,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的热潮带动机器人产业园的新建。到目前为止,上海、徐州、常州、昆山、哈尔滨、天津、重庆、唐山和青岛等地均已经着手开建机器人产业园区。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2.工业机器人的日益广泛应用需要高技能专门人才

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人工成本快速提高促使企业用工业机器人来提高产业附加值、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目前在长三角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六千多家,人才缺口达5000人左右。不仅企业需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化线维护等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预计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

3.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尚无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线维护、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而且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

4.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荒

伴随着机器人热的另外一个隐忧也随之浮出水面,那就是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的人才荒。一台工业机器人(机械臂)能否投入到生产当中去,以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生产工艺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还有周边设施的配套程度。而解决这些问题却需要3到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目前,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以外的一般工业领域应用需求快速增长,而相应的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却捉襟见肘。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行业,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大量培养掌握机器人系统知识并能与各行业工艺要求相结合的应用工程人才,帮助用户解决机器人的应用的实际问题,取得实效,以此开拓机器人市场。从一些招聘要求不难看出,操 作机器人的技术人员,是目前企业中最缺的技术工人。企业把工业机器人买回来以后,想要把标准的机器人变成一台可以投入生产的专用自动化设备,这就需要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结合生产工艺和工件的类型,通过手动示教编程并结合周边的辅助设施,才能使机器人完成特定的任务。

5.机器人技术对接区域经济

许昌市作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的主要城市之一,在许昌市建设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中原电气谷,为机械加工、汽车后市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入住的企业急需高水平技能型的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等专业从业人员。此外还有服务于许昌周边地区及珠江三角洲和江浙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从业人员。机器人技术集电子、信息、物流、自动控制、数控技术于一体,许昌一些现代化水平比较高的企业(比如:富士康集团新郑工业园区、中烟集团许昌公司、许继集团、森源电气)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工业机器人。一方面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高端技术人才需求飙升,一方面是相应的人才供应奇缺,更为重要的是,工业机器人应用及高端技术人才的大量缺口,已经开始制约相关技术领域的进展,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掣肘。因为,强化校企合作,推行嵌入式课程,创新专业申办,岗位实训等学科教育创新模式,通过开设短期培训班或专业共建模式,引入实务课程,提升教育质量。推行“出口即入口”教育模式,即为从人才培养的最终就业目标倒过来设计课程内容,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三、专业建设基础条件 我院具备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办学条件。我院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等高职专科专业,这些为我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申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我院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省级教学团队,他们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有多年的教学经历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完全可以胜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现有33位专任教师、46位从企业引进的企业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硕士21人,副高职称以上18人,“双师型”教师28人,许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1人。

2.实验实训条件良好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有功能实训室12个,综合实训室4个,两个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每年企业培训1200人次。2014年新建机器人实训室,能同时容纳40人进行工业机器人实训,满足教学需要。校中厂两个,可容纳50人进行生产性实训,满足“学徒制”教学的要求。

3.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院重点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大部分课程都可以移植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这也为该专业的创建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借鉴的经验。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工作站”式的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对培养应用性人才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应届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4.科研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果

五年来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主持及参与教科研课题20余项,与当地企业合作开设PLC、组态软件、触摸屏等多种培训课程,并每年为企业培训技师、高级技师、中高级维修电工300余人。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被EI检索的文章5篇。

5.学生竞赛连创佳绩

在近五年中,机电工程系在省部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7个。

四、专业定位

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要求不同,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工厂或客户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为企业输送一批既具备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知识,又能结合工艺和生产要求,能提出自动化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应用人才。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按照行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流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 的基本能力。掌握现代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智能控制等专业技能,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于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2.职业岗位

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岗位的不同,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定位为面向培养面向汽车、机械加工、食品、电子等行业企业,主要从事包含自动化成套装备中工业机器人作业单元的现场编程、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人机界面、触摸屏编程等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工程师岗位分成3类:工业机器人现场示教编程维护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开发方案工程师、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工程师。

机电工程系 2015年5月20日

篇2: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以工业机器人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正是破解我国产业成本上升、环境制约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近年来持续表现强劲,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工业机器人的热潮带动机器人产业园的新建。到目前为止,上海、徐州、常州、昆山、哈尔滨、天津、重庆、唐山和青岛等地均已经着手开建机器人产业园区。产业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在生产一线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安装、编程、调试、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掌握使用工业机器人为主的工业控制、自动化应用等必备知识,具备从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维护、系统集成的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业机器人调试、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维护、工业机器人设备集成和改造等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掌握一般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运动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编程操作、维护与维修的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实际生产水平,满足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钻研、踏实肯干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

相关优秀院校 南阳职业学院 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机器人机械系统》、《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视觉与传感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主要实践环节:《典型电气控制设备专项训练》、《自动生产线的集成与控制》、《嵌入式控制系统专项训练》、《机器人机械系统专用周》、机器人技术综合实训、《电工电子实训》、《顶岗实习Ⅰ》、《毕业实践》。就业面向

1)面向机器人及其关联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应用、编程、调试和系统集成;2)面向机器人及其关联设备销售企业(主要代理公司),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应用、编程、调试和维护;3)面向拥有机器人及其关联设备的公司(主要自动化企业),从事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系统集成。

培养模式

1、双证教学,以赛促学

获得学历证的同时,取得维修电工、机器人操作、CAD绘图员等证书中的至少一项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省部级等各类大赛,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面向工程应用的教学模式:

1、课程的多种目标当中,突出面向工程应用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

2、课程教学的载体是真实的生产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

3、以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实训项目和任务;

4、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的引导是教师;

5、注重设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情境。

就业前景

1、就业岗位

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销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维护维修与管理、生产管理及服务等。

2、职业前景

无锡乃至长三角地区高职层次的“机器人及其相关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人才的缺口较大,需求较多,在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前景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正在代替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的生产过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催生了大量新岗位,包括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维修等。同时,机器人制造商需求大量制造、编程与调试、安装与维护、销售等技术服务人员。适应岗位

1、机器人制造厂商: 机器人组装:销售、售后支持的技术和营销人才;

2、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专业人才;

3、机器人的应用企业:机器人工作站操作、编程调试、维护等技术人才。

篇3: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伴随着机器换人浪潮的到来, 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 目前高校设置的机器人专业也是刚起步, 这类人才极其缺少。”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国家相关调研数据来看, 机器人项目的增长速度与专业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 全国范围内的人才缺口已达上百万人。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工业领域向IC、微纳制造、生物制造等先进领域和教育娱乐、助老助残、家政服务、危险环境作业等非制造领域发展, 并正在形成巨大的高技术产业。

1.1 依据企业调研工业机器人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

(1) 机器人制造厂商:需求机器人组装、销售、售后支持的技术和营销人才。 (2) 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需求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专业人才。 (3) 机器人应用企业:需求机器人工作站调试维护, 操作编程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

1.2 需要学生拥有的能力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2) 熟悉机械及电气制图基础知识;掌握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单片机和C语言、液压与气动、传感器的基础知识;熟悉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工业机器人周边设备的通讯知识;掌握工业机器人装配、调试、动态监测、故障诊断知识等。 (3) 能读懂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液压气动、电气系统图;会使用相关工具及仪表;能使用c语言对单片机进行基本现场编程;能对PLC系统进行基本设计及维护;能拆装、维护工业机器人单元的电气系统;能对工业机器人进行现场编程、进行故障诊断;能使用工控机、触摸屏编写人机界面程序;能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能组装、安装、调试常用工业机器人辅具;能读懂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操作手册等。

2 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育概况

目前, 国内还没有针对机器人设置专业, 仅有少数的本科高等院校自行设有机器人相关课程, 而针对机器人应用人才的课程和科普性教育都处于空白状态。当前社会的普遍反映是:工业机器人虽然很热门, 人才缺口巨大, 但是由于教育滞后的原因, 当前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线维护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毕业生的二次培训, 而且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这都说明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教育已经明显落后于工业的发展需求。

对于院校来说, 主要精力应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 而具体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育方面, 则应以培养工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和操作及维护人员为主要目标, 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工业机器人理论知识基础、熟练地工业机器人操作能力和丰富地工业机器人调试与维护经验。对于这些学生, 毕业后主要面向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同时, 部分优秀学生也可进入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 接触到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 为工业机器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也能获得一个更加光明的职业前景。

3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研究

3.1 沟通整合 (协作力)

(1) 具备有效运用沟通技巧和团队分工协作的能力。 (2) 具备搜集整理机械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知识的能力。

3.2 学习创新 (学习力)

(1) 具备学会学习和搜集整理信息的习惯与能力。 (2) 具备电气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搭建或维护方法创新的能力。

3.3 责任关怀 (责任力)

(1) 具备勇于担当的勇气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2) 具备尊重、关心、爱护他人的能力。

3.4 问题解决 (执行力)

(1) 具备综合运用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应用和机械结构知识, 发现并分析机器人应用方面问题的能力。 (2) 具备综合运用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编程和机械结构知识、解决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问题的能力。

工业机器人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需要依据实际工作需求确定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站的建立和编程, 以及团队协作。在行动学习课程中, 教师给每个参与者所在的学习小组都提出一个项目, 学习团队群策群力, 互相支持, 分享知识与经验,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靠学习团队解决学习项目进行中遇到的难题。行动学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摘要:为了掌握工业机器人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 了解国内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情况, 作者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开展调研活动, 调研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和国内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育概况, 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 根据学院专业核心能力, 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岗位群进行详细分析, 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线, 以社会需求和就业需求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 充分考虑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使学生总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篇4: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对接产业联盟,创建专业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专业建设离不开产业结构,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需求,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直接服务地方产业。昆山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机器人产业为昆山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体系,昆山机器人产业基地既是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也是国家火炬省特色产业基地,聚集了一千多家机器人方面的企业。为了给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苏州成立了多家工业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这也为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开设和人才培养创设了优质的社会环境。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积极加入专业与产业的对话协作机构,成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单位,学校多渠道搭建专业与产业联盟对话平台,定期邀请联盟企业与行业技术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举办论坛和专题研讨,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研究探索适合本专业的办学模式。通过与产业联盟的密切对话,促进了学校与行业的信息交流,密切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联系。

二、加强校企合作,夯实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实现与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生产内容渗透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实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夯实紧密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引导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变革与创新。采取校企之间学生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共建、合作师资培养、教材联合开发等方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利用“冠名式”“交互式”等合作方式,全面推行体验实习、尝试实习、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有层次的生产实习方式,将工学交替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使学生逐步适应企业的要求,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化。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环境文化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提高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依据产业岗位,构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依据职业岗位及内涵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明确就业岗位群,对岗位典型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后,融入职业岗位对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将若干个企业岗位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从中梳理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分辨出支撑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确定相邻社会职业的技能知识联结点,突出“内容的出发点是对所从事的岗位有意义”的基本原则,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方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使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围绕职业岗位、生产实践的需要来组织,体现产业领域的职业行动能力。

四、引入职业标准,促进教学与生产的深度对接

职业标准是国家对从事某项职业的人员在能力与素质上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岗位资格的规范要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行业与企业的职业标准、工艺规范的融入。通过教学内容与生产岗位的深度对接来实施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职业性,教学过程整体上体现“教学性”“生产性”与“标准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边学边做边对照标准,不断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丰富,技能规范、职业标准意识得到提高,不足得到改进。通过不断积累,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五、强化“双创”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专业建设必须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开展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终生发展搭建“立交桥”。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创业老板来校开设创业专题讲座,对在校学生做好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以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进行创业能力教育,以定期开设创新培训课为载体进行创业知识教育、创业技能教育。同时,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在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既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又注重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加强创业技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增加管理、营销、经济法律等选修课程的比例。

篇5: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职业教育既有产业特性,又有教育属性。左手牵着产业,右手挎着教育。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培养高素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从推进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深度对接等方面进行了一些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一、对接产业联盟,创建专业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

专业建设离不开产业结构,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需求,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直接服务地方产业。昆山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机器人产业为昆山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体系,昆山机器人产业基地既是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也是国家火炬省特色产业基地,聚集了一千多家机器人方面的企业。为了给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苏州成立了多家工业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这也为我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开设和人才培养创设了优质的社会环境。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我校积极加入专业与产业的对话协作机构,成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单位,学校多渠道搭建专业与产业联盟对话平台,定期邀请联盟企业与行业技术专家来校开设讲座、举办论坛和专题研讨,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研究探索适合本专业的办学模式。通过与产业联盟的密切对话,促进了学校与行业的信息交流,密切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联系。

二、加强校企合作,夯实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实现与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生产内容渗透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实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夯实紧密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引导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的变革与创新。采取校企之间学生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共建、合作师资培养、教材联合开发等方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利用“冠名式”“交互式”等合作方式,全面推行体验实习、尝试实习、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有层次的生产实习方式,将工学交替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使学生逐步适应企业的要求,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化。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环境文化实现优势互补,切实提高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依据产业岗位,构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依据职业岗位及内涵特点构建课程体系。通过明确就业岗位群,对岗位典型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后,融入职业岗位对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将若干个企业岗位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从中梳理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分辨出支撑该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确定相邻社会职业的技能知识联结点,突出“内容的出发点是对所从事的岗位有意义”的基本原则,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方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使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紧密围绕职业岗位、生产实践的需要来组织,体现产业领域的职业行动能力。

四、引入职业标准,促进教学与生产的深度对接

职业标准是国家对从事某项职业的人员在能力与素质上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岗位资格的规范要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行业与企业的职业标准、工艺规范的融入。通过教学内容与生产岗位的深度对接来实施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职业性,教学过程整体上体现“教学性”“生产性”与“标准性”。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边学边做边对照标准,不断进行自我验证和自我丰富,技能规范、职业标准意识得到提高,不足得到改进。通过不断积累,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五、强化“双创”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专业建设必须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开展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终生发展搭建“立交桥”。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创业老板来校开设创业专题讲座,对在校学生做好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以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进行创业能力教育,以定期开设创新培训课为载体进行创业知识教育、创业技能教育。同时,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在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既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又注重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加强创业技巧、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增加管理、营销、经济法律等选修课程的比例。

篇6: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因为兴趣,所以我选择了机器人概论这门课,虽然只有十多节课,但还是学习、了解不少知识。

研制机器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繁重劳动或简单的重复劳动,以及替代人到有辐射等危险环境中进行作业,因此机器人最早在汽车制造业和核工业领域得以应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领域的焊接、喷漆、搬运、装配、铸造等场合,己经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另外在军事、海洋探测、航天、医疗、农业、林业甚到服务娱乐行业,也都开始使用机器人。从机器人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军用机器人和民用机器人。军用机器人主要用于军事上代替或辅助军队进行作战、侦察、探险等工作。根据不同的作战空间可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军用机器人(即无人飞行机)、水下军用机器人和空间军用机器人等。在民用机器人中,各种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工业机器人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成为机器人家族中的主力军;其它各种种类的机器人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得到研究开发和应用。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而传感器作用尤为重要,除采用传统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传感器外,视觉、力觉、声觉、触觉等多传感器的融合技术在产品化系统中已有成熟应用。加之器件集成度的提高,控制柜日渐小巧,采用模块化结构,似的机器人的功能越来越强,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易操作性变得简单而且可维修性变强。而控制方式一般有自主操控式、半自主操控式、遥控式等多种方式。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目前处于开发及普及的早期阶段。

大楼清洗机器人是以爬壁机器人为基础开发出来的,它只是爬壁机器人的用途之一。爬壁机器人有负压吸附和磁吸附两种吸附方式,大楼擦窗机器人采用的是负压吸附方式。磁吸附爬壁机器人也已在我国问世,并已在大庆油田得到了应用。

帮助残障人行走的机器人轮椅已逐渐成为热点。机器人轮椅主要有口令识别与语音合成、机器人自定位、动态随机避障、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实时自适应导航控制等功能。机器人轮椅关键技术是安全导航问题,采用的基本方法是靠超声波和红外测距,个别也采用了口令控制。超声波和红外导航的主要不足在于可控测范围有限,视觉导航可以克服这方面的不足。在机器人轮椅中,轮椅的使用者应是整个系统的中心和积极的组成部分。对使用者来说,机器人轮椅应具有与人交互的功能。这种交互功能可以很直观地通过人机语音对话来实现。尽管个别现有的移动轮椅可用简单的口令来控制,但真正具有交互功能的移动机器人和轮椅尚不多见,也是有待研究。

篇7: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无锡行知科技学校

一、中国环保问题现状:

我国的烟尘SO2和NOX的排放量高居世界各国前列,由此带来的大气污染和酸雨问题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江河湖泊水的污染严重超标,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仅统计我国2010年大气和水污染的损失就约占GDP的10%左右。

针对日益严峻的状况,2011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2011)42号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分环境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重大环保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评估考核部分。

其中进一步提出:

1、加强科技支撑

提升环境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夯实环境基准、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完善环境调查评估、监测预警、风险防范等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推进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建设。组织实施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力研发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氮氧化物、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等控制技术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修复、农业污染治理等技术。大力推动脱硫脱硝一体化、除磷脱氮一体化以及脱除重金属等综合控制技术研发。强化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

2、发展环保产业

围绕重点工程需求,强化政策驱动,大力推动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脱硫脱硝、土壤修复和环境监测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研发和示范一批新型环保材料、药剂和环境友好型产品。推动跨行业、跨企业循环利用联合体建设。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烟气脱硫脱硝、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危险废物

处理处置等污染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推行烟气脱硫设施特许经营。制定环保产业统计标准。研究制定提升工程投融资、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清洁生产审核、产品认证和人才培训等环境服务业水平的政策措施。

3、积极引导全民参与

实施全民环境教育行动计划,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完善新闻发布和重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进城镇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重点城市饮用水水质、企业环境和核电厂安全信息公开,建立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企业的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制度。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制度,畅通环境信访、12369环保热线、网络邮箱等信访投诉渠道,鼓励实行有奖举报。支持环境公益诉讼。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3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简称《国十》。《国十》第十条提出: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地方政府对当地空气质量负总责,落实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倡导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

未来几十年是我国环保工业重要发展时期,根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大气污染的治理就得花费几万亿。同时,现有的高端环保产品和装备的技术大部由国外引进,虽然国内也有相应的技术和装备,而能转入产业化和商业化的不到10%。

我国的环保技术的发展滞后于国外20多年,环保专业人才更是紧缺,各大专业环保学院的教师更为稀少,并且理论和应用有所脱节,特别是环保工程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基本上趋于零。因此,培养环保工程专业有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就显为重要。

要致力于搞好环保,贯彻国务院环保十二五规划,将大气治理、水污染的治理持续搞好将是百年大计,故培养环保专业人才同样是百年大计。

全国有万家环保企业,江苏省有数千家,无锡地区的环保单位不少于500家,而有专业的环保技术人才,各单位均相当缺乏。大多数企业是招聘其他专业,再经过几年培训、实习、锻炼后转入本专业。

据统计,目前仅我市环保企业所需环保专业工程师、技师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可达万人以上,而此需求量随着环保治理力度的日趋严格将与日俱增。

二、环保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定格

本专业通过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的训练,培养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掌握环保治理;大气污染和水处理等环保技术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专业创新人才。毕业后,能具备一定的设计、制作、调试、运行管理能力。

篇8: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 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 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 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 完成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或工艺操作。

1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 技术附加值很高, 应用范围很广, 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 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专家预测, 机器人产业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UNECE) 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 的统计, 世界机器人市场前景看好, 从20世纪下半叶起, 世界机器人产业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进入20世纪90年代, 机器人产品发展速度加快, 年增长率平均在10%左右。2004年增长率达到创记录的20%。其中, 亚洲机器人增长幅度最为突出, 高达43%。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在制造业中, 尤其是在汽车产业中, 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毛坯制造 (冲压、压铸、锻造等) 、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 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

在国外, 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 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被工业界广泛应用。在国内, 工业机器人产业刚刚起步, 但增长的势头非常强劲。工业机器人在许多生产领域的使用实践证明, 它在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 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方面, 有着令世人瞩目的作用, 引起了世界各国和社会各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新的世纪, 机器人工业必将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和更加广泛的应用。

2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至2007年, 全球新安装机器人的数量将从2003年的81800套增至2007年的106000套, 年平均增长7%。其中, 日本2003~2007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将从2003年的31600增长至2007年的41000套;欧洲2003~2007年工业机器人将从2003年的27100套增长至2007年的34000套;北美2003~2007年工业机器人市场每年平均增长5.8%, 至2007年将增长到16000套。

3 就业前景分析

鉴于国内的机器人应用水平落后于欧美10年以上, 很多产业中的应用处于上升期, 而且其增幅很大, 以南京长安福特为例, 仅2008年就订购了ABB公司的1600万人民币的机器人产品用于汽车的自动化加工、装配流水线。我国的工业水平要提高, 产品质量、工艺水平是关键, 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手段只能满足低端工业产品的工艺及技术要求, 因此,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改善我国加工制造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奥地利在欧洲并不是一个以工业发展水平著称的国家, 但是工业机器人在其工业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曾经参观了一家生产安全气囊气罐的企业因其普遍采用了机器人加工流水线, 整个的企业所有员工200人, 其中150人为一线工人, 工厂占地150米见方, 但是年产值超过4000万欧元。

欧美日的机器人生产企业相当看好亚洲, 尤其是中国大陆的市场, 并对发展前景相对乐观, 以至于世界500强企业, 全球最大的电控机器人生产商之一, 瑞典的ABB集团2005年开始在中国上海投产国际领先的机器人生产线, 同年设立全球性机器人研究中心和采购中心。2006年将全球五大业务部门之一的机器人事业总部由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迁到中国上海。ABB希望以此把中国打造成集团的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ABB目前在中国从事全方位的机器人业务, 包括制造、研发、销售和工程服务。于2005年在上海外高桥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机器人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000多台, 从而大大缩短了为中国客户交付产品的时间, 以及提高了快速提供备件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长期以来受限于成本较高同时国内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状况, 这种局面使得工业机器人应用面十分狭窄。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近30年的持续快速扩张,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工业产品技术及工艺水平的提高, 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逐步失去市场, 这些变化改善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环境。在亚洲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年增长率超过20%, 在中国超过30%,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适用于技术含量低对生产效率要求不高的产业, 现代的工业企业在向技术密集型过渡, 对未经专业技术培训的低层次工人的需求急剧减少, 而对有一定技能及相应理论基础的技术工人需求激增。

4 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汽车行业仍然是机器人的主要客户, 从整个市场来讲, 汽车工业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 一般工业有很多人工的加入, 有很多质量和安全问题存在。而汽车产业作为我国产业振兴计划的十大产业之一, 随着对生产效率提高, 能源节约, 环境保护, 安全和健康等要求的日益增长, 以及人工成本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市场匮乏,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

首先, 是市场的需要, 目前在我省开设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暂时还处于空白状态, 对于一个新兴的技术工种, 时间上的领先就意味着在就业市场上占据着优势。其次, 汽车、机械、电子、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发展的需要。这些专业都是传统的工科类专业, 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已经由单一型人才发展到复合型跨专业型、应用型人才, 而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正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应用, 涵盖了电子、计算机、机械、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气动和液压等多个学科, 对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 新专业的开设因为是面向生产加工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紧密结合国家产业振兴计划, 为增加与企业联系, 与企业联合办学, 为展开实用型科研课题的研究打下基础, 正因为其是新兴事物, 因此在相关领域哪怕有一点成果都是开创性的, 有益于成绩取得以及学校的知名度的提升。

5 开设相关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专业的开设要考虑诸多的限制条件。

第一要考虑的是外部条件, 也就是工业机器人工业的发展及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 以及由其所决定的机器相关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 这些在上文中已经有所表述, 外部条件已经具备。

第二要考虑的是学校内部条件的成熟与否。主要包括人力及物力两方面。首先, 是人的因素。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多种技术的综合性, 需要的诸如电子、计算机、电机、机械、机电、电气控制等领域的知识对于大部分工科的职业技术院校, 都是传统的专业, 有相当长的办学经历, 相应的也就具备足够数量的有一定经验的理论、实践教师队伍。只需要在引进少量的专攻机器人的教师即可;也可以在机电一体化, 电气控制类教师中选择一部分转型到工业机器人, 因专业相近, 专业基础要求相同, 这一步并不难做到。其次从物质方面考虑。所需试验实训设备, 专业基础类设施只需要使用现有的机械、电子、电工等实验室即可;对于专业试验室的要求, 最初只需要建一个实验室, 实验室中配备一套小型多功能机器人系统与若干计算机及多媒体配套就可以完成机器人编程实训, 以及操作实训, 如购买ABB的R140小型机器人, 配30台电脑连局域网, 外加投影设备, 总投资30到40万人民币之间就可以满足专业开设伊始的实训要求。而且其资源也可为多个计算机、汽车、电子电气等多专业共享。最后, 要考虑的是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作为职业技术类院校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 不可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大纲, 所以在这里也着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而不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主要培养目标可包括:工业机器人维修保障、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具体的应用, 例如, 焊接、装配、喷涂、物料搬运、仓储物流等领域;当然也可与数控技术相结合完成传统的车、铣、磨、钻等加工流程。

下面以江苏交通技师学院为例作一简单专业发展规划:

学院现有四大专业系, 包括路桥、机械 (工程及港口机械) 汽车、信息 (电子, 电气) , 四个系有三个系部与工业机器人专业相关, 机械、电子、电工、数控等方面都有多年教学实训经验的教师, 也具备完整实训体系及相关的实验、实训设备。可分以下几部来完成专业的开发:

(1) 教学计划及理论实践教学大纲的制订。 (2) 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或引进。初始阶段只需少量的专业人员即可, 或可从原有的工业控制,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经培训完成转型。 (3) 基础及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无需增加新实验室, 只需微调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即可。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数控、电气控制等实验室, 在此不一一列举。 (4) 专业实验室建设。如考虑经费的问题, 最初只需要购置前文所述的由小型多用途机器人及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的集编程训练、操作演示、操作练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室即可, 总投资不超过40万人民币。该实验室可作各种试验, 只需更换机器手前端工具即可, 例如点、弧焊、喷涂等。根据机器人发展趋势建议购买全电控机器人如图2所示。 (5) 专业体系基本完善后可以考虑根据专业设置要求建设专门的分应用领域实验室, 例如机械、汽车方面的机器人焊接实验室、机器人喷涂实验室、自动化仓储的物料搬运、对待实验室等, 选用不同规格的电控机器人基本就可以满足所有要求。现有的电控机器人可有满足所有的领域需求, 从可加装或夹持6kg到500kg工具、件的由小到大的全系列可供选择。图3为ABB电控机器人系列。

综上所述, 工业机器人作为新兴工种在工科类职业技术院校开设是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的, 该专业的开设必然会开拓学生就业市场, 拓宽学生就业领域, 对我国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ABB公司网站http://www.abb.com.

[2]杜志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师, 2002 (5) :8-10.

[3]张效祖.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 2004 (5) :33-36.

[4]朱浩翔.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J].装备机械, 2003 (4) :11-12.

[5]杨化书, 曲新峰.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6 (4) :42-43.

篇9: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电子行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我国是电子信息产业大国,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对于湖南而言,电子产业也是一个支柱产业,长沙更是将电子产业作为主要的龙头产业进行优先发展,涌现出了威胜电子、长城信息等一批在全国都有影响的企业。应该说这样的市场对电子应用专业中职类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企业进行过调查,威胜电子根据其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仅2008年需要电子类的各层次的人才近400多人,而实际企业在市场上招聘的人才不到300人,尤其是生产一线工人,更是缺额很大,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二、我校电子专业现状

我校电子专业开设于1986年,20多年来为市场培养了3000多名电子行业的专业人才,学校有各类电工电子实验室10多个,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技能》《音频技术》《视频技术》《电子CAD》《单片机》《传感技术》等。根据目前的市场而言,有些课程很有必要,有些则已经过时了,关键是有的知识点并没有针对真正的市场即企业的需求设置。而企业的需求是什么呢?来看看我们的企业吧。

三、长城电子信息公司凯杰公司对公司各方面人才的要求

长城电子信息公司凯杰公司是一家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2011年5月21号到29号我们20多位电子专业的中职老师对该企业进行了为期9天的调研和实习,以下有关资料由生产管理部杨理胜经理和骆曼主管提供。

IPQC人员的职责要求和能力要求

1.岗位名称:IPQC人员

2.岗位作用:对全公司范围内所有过程的产品品质进行管制

3.目标和目的

确保全公司范围内所有过程的产品品质受控

4.岗位职责

(1)过程控制

①按检验规范和作业指导书及相关文件要求对车间的半成品、在制品进行抽检;

②对所有过程影响产品品质的一切要素进行管制,如防静电管制,生产环境温湿度管制,烙铁温度管制等;

③有权对影响产品品质的所有过程工艺进行管制。

④发现过程品质异常,及时反馈给技术、生产、品质部的工程师或主管。

⑤协助所在班组开展自检、互检工作,并负责产品检验标准的宣贯。

(2)工序管理

①为确保产品质量,上一道工序转下一道工序,未达到IPQC控制目标的产品;IPQC有权判定产品NG;

②对试产和量产的产品品质稽核,

③对生產过程的维修板、扫尾补料板进行重点管制,确保品质受控。

(3)检验记录

①做好IPQC检验记录和报告。

②每小时确认各工序的质量情况并签名确认。

(4)检验设备的管理

检验设备

(5)IPQC区域的7S

做好IPQC区域的7S,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5.关键技能与知识

电子或管理相关专业

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6.关键绩效指标

过程批不合格次数=0次

四、调研小结

企业调查是一个非常艰巨和复杂的任务,要做到真正的细致和严谨,需要经过很长时间,通过很周密的工作,走访很多企业,回校后要与学校实践相结合,因此,课程建设必须面向市场。

篇10: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调研人员:李火军

调研地点:四川成都

调研时间:2012年8月

调研内容:电子技术

关键字:电子技术,人才,企业,求职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与就业前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电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对从事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秉着更好地在该专业领域内,培养一大批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合格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年来,我系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1、应用电子技术人才需求情况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经济发达地区对电子技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每年都需要一大批技能操作工人来充实生产第一线,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⑴、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

现在的企业面临着日趋白热化的残酷的竞争,为了减员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愿意承担培训人才的任务,即企业不养“闲人”,所以企业就千方百计地寻找可以直接上岗的人才,为了提高企业的资质等级,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大、中专毕业生。

⑵、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电子技术应用行业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特别对技能型人才要求比较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在企业内很多人都担任了不同的工作角色,打破了原有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用人模式,倡导“一个萝卜几个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几乎所有企业都喜欢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面广,一专多能,具有一定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

⑶、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

现在的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思想素质到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劳动强度大,流动性大等特点决定了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和品质。

2、电子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为电子及相关企业生产线上的装配工、调试工、检测工、维修工以及一般的管理员工等。

根据生产企业对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总结出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必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⑴、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⑵、掌握电子元件的规格、标准检测方法;

⑶、掌握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⑷、有一定的电子电路图阅读能力;

⑸、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了解其发展动态、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

⑹、取得中级维修电工、中级电子产品装配工、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从业资格证书。

⑺、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3、电子企业对毕业生的录用情况

在录用和培养电子专业的毕业生时,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非常重视的。对新毕业的学生,先进行上岗前培训,熟悉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生产流程,让其充分了解企业;对已上岗的毕业生,采用老员工负责指导,主管部门定期考核的办法,让他们尽快熟练工作;对动手能力较强、表现较好的毕业生则实行加薪加酬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高职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⑴、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比较落后。虽然大多数学校对毕业生在毕业前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很高,怕吃苦,眼高手低,适应能力较差。他们把工资待遇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去正确选择职业。

⑵、近些年来,部分用工单位普遍反映部分毕业生由于文化理论知识不足、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看不懂电路图、不能熟练操作。

⑶、一个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容易与高工资的人进行比较,工资待遇低而使他们心理失衡,出现“跳巢”现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

我们通过人才交流市场和电子行业调查了解到,许多招工单位急需招聘电子技术专业人才,而且主要需用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一专多能型人才。所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市场前景广阔。

三、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电子专业的几点思考

1、明确毕业生面对四个就业岗位群各自技能要求

⑴、电子产品营销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电子元器件、材料、电子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标准以及应用领域。

⑵、电子产品装配工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

子元件的识别办法、技术参数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元件的安装工艺与焊接工艺,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掌握电子产品的调试技术,能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焊接工具与焊接材料,具有较强的PCB板图和元件装配图的识图能力以及编写装配工艺流程卡的能力,具有使用新的焊接设备与装配工艺的能力。

⑶、电子产品技术维修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要求,并能熟练分析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具备运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去测量、分析与判断电路故障的能力,掌握元器件的替换与焊接技巧,掌握电子产品的运行操作能力与调试技巧,具备良好的电子产品维修技能。

⑷、电子产品一线生产、质量检验、调试、管理生产岗位:要求熟悉电路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性能和装配要求,掌握电子产品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过程,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生产安排与调配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管理要求。

2、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构建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技术人才的关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现在的企业急需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马上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多证书”教学。

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内现代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

4、切实搞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⑴、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收集用人信息,有效推介毕业生就业;

⑵、通过就业宽带网发布毕业生资源信息,让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情况;

⑶、参加人才市场举办的全国性校企合作交流会,签订供需协议; ⑷、按照“诚实、扎实、朴实、创新”的八字方针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教育,尤其在吃苦耐劳、忠诚企业、讲究诚信、服从管理等方面要加强培养和教育,培养毕业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

上一篇:消防中队周工作总结下一篇:第一学期送教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