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中的教与学几点体会

2024-07-22

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中的教与学几点体会(精选3篇)

篇1: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中的教与学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的教与学的感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合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教师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些什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面谈谈自己的感悟。.一、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1、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的整合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科学知识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我在三年级科学课本中,当讲到“观察水”的知识点时,笔者在课前做好了一些准备工作,即收集好与教材上《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彩图有关的视频资料,并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观看教材上的彩图,再通过电脑与电视相连接的背投技术,让学生观看视频短片,了解江河里的水是如何被引入自来水厂整个过程。这样一来,全班学生对水就有了更加深刻、全面、具体的认识。

2、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整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塑料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塑料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3、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整合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科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科学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是:

在上述模式中,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是未知过程的设计者、指挥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感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劫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验、评价,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协作性、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且很多基本技能得到开发。

如在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是创设“情境”、促进“协作”、提供“会话”的平台和引导“意义构建”。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通过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开放交互式的一种模式。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性强的特征,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整合带来了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信息技术与化学的整合带来了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布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这样灵活高效的组织课内外活动,为此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

四、新的时代,中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媒体。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五、现代的学生,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化学情境,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科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六 现代的课堂,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七、现代的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习,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导”,更主要的是“引”,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为教师所掌握,而应由学生去理解、去研究、去发现。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将更注重“以生为本”,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将通过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成果,学生思维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将成为常态。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化学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培养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发现的乐趣,体会探索的乐趣。这样我们的老师与学生都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与工作,这真的一件最快乐而又相当有效的事情。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重要原因所在。

篇2: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中的教与学几点体会

根据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质的整合将引发学科课程的全面变革。对于音乐学科来讲,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会带来音乐学科教学的三种变革:将会带来音乐教研员、音乐教师信息意识的变革――就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音乐教研员、音乐教师、学生的信息意识的树立融进去;将会带来音乐教学内容的变革――就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学科教学内容恰当地融进去;将会带来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音乐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又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融于音乐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整合,也肯定将带来音乐教学方式的变革。本文就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后的两个层面、六种音乐教学方式作初步分析如下。

一、音乐教与学的工具层面

从应用工具层面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会有助于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效益与质量;而从整合的角度看,只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并真正有利于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效益与质量的提高,它就是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作用。

第一种、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学演示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这是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初步表现形式。因为利用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学的演示工具,将会起到改善、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和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软件和多媒体音乐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于自己的音乐教学;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音乐教学素材,编制自己的教学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教学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我市丰台区芳星园中学王瑛琨老师获得全国音乐学科录象课评比一等奖的音乐课《走近曲艺音乐》中,音乐教师收集了多种曲艺音乐素材,编制了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了有关曲艺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关学增演唱的北京琴书《苏东坡与苏小妹》、骆玉笙演唱的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等,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了曲艺音乐中几个曲种的基本特点与演唱风格。

这种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受到了音乐教师的普遍关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使用得也比较广泛,由于其内容丰富、呈现直观形象、使用方便快捷,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比较明显地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广大音乐教研员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二种、将信息技术作为个别化音乐学习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作为个别化学习工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的速度、作用和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以个别化学习的课件为例,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音乐需要(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等)来选择音乐学习的内容和确定音乐学习的进程,而且还可以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在交互的环境下进行音乐的自主学习。此外,许多操练型和辅助测验课件,可以引导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复习和巩固所学音乐基础知识。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研制的《北京市初中音乐学科毕业会考光盘》就是这样一种测验课件,该课件是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初中音乐学科毕业会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研制的。该课件包括初中复习、初中测试、高中复习、高中测试四个部分,初中复习部分介绍了中国音乐作品21首、外国音乐作品15首,高中复习部分介绍了中国音乐作品16首、外国音乐作品17首,初中测试部分有测试题212个,高中测试部分有测试题237个。学生在家里可以选择课件中所介绍的音乐作品进行复习(聆听与分析),也可以选择课件中的测试题检测自己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程度和评价等级;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课件帮助学生复习所学习的音乐作品,也可以使用课件来检测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程度和评价等级。该课件受到了学生、音乐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当然,从整合的角度看,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个别化学习的工具还刚刚开始,因为这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本身,还涉及现有的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师的作用定位、音乐教材的内容形式和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等,特别是如何变革现有的音乐课程设置,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权。这些都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三种、将信息技术作为协作音乐学习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因而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为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如多个学习者(群体或小组,最佳组合是五至八人)共同完成某个音乐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音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争论,学习者对音乐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就在这种和同伴相互沟通和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我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张亚红老师在全国获奖的录象课《我心目中的贝多芬》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小组,各个小组在课下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查阅资料,完成了对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相关资料的检索、选择和分析的学习任务,在音乐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与探讨了对贝多芬及其主要音乐作品的了解与分析,加深了对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及其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认为,音乐协作学习的模式很多,也有一定的难度。其中,除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较高以外,对计算机交互程度、协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协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第四种、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学习交流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交流是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没有交流的音乐学习往往是被动和枯燥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取、理解和掌握(记忆与保持)的程度要高于其他形式(听、看或读等)。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的20%,看到的30%,听和看到的50%,而通过交流能记住内容的70%。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人与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等)的交流和人机交互(也称互动),而且这种交流和交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增进情感及培养交往能力。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音乐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不同方式与教师、同学、家长或其他音乐学习资源等进行交流,同时也赋予学生开辟个人音乐专题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音乐课的形式、音乐教学的内容、音乐教师的优缺点、音乐学习上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但是因为技术上或其他原因,这种音乐教学方式现在使用的还很少,有待今后的加强与探索。

第五种、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信息加工和认知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对音乐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能力,以及提高其认知水平。这是因为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和认知工具层面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即“学会音乐学习”的能力、获取音乐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常用的软件工具等;其次,要培养学生能获取所需要的、有意义的音乐信息,即具备判断音乐信息是否有用的能力。因为只有判断音乐信息是有用的,才能对它进行重新整合、加工处理和实际应用,重新整合、加工处理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不仅是对音乐信息的简单整理和舍取过程,而且更应是一个理解、掌握、综合和内化音乐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教育家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层理论中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

篇3:信息技术融入数学学科中的教与学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这种情感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恰恰能用优美的图像,动听音乐,有趣动画,创设出一个个情境,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变静为动,化难为易,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形象地认识事物,又要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就需要一个形象直观的过程展现。这个过程的展现,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绝好的帮助。

3.示范演示,突破重点,提高技能,验证原理

计算机的示范演示可以提高学生操作和练习的能力。计算机的示范操作比教师的演示要规范、形象、逼真、吸引人,并能与学生实际操作结合,形成操作技能。

同时,任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还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数学知识的正确与否也需要到实践中验证。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利用它的动画特点,使其完成得更为完美。

4.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计算机帮助下,让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对于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帮助中解放出更多时间,去对学生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更好地去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的“教”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加强。同时,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构建起合理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将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作用

1.借助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可以用网页来制作出一个虚拟的问题情境,这样会使画面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课开始,兴趣生。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在电脑中反复看到这个问题情境,方便他们收集相关数学信息。

2.在网络环境中自主收集数学信息

通过电脑游戏(或网页中的视频),把单调乏味的活动过程变为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要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旨在“玩中学,学中玩。” 把知识加以引申、运用,促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3.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习活动可以通过在电脑上输入一些文字或数据来完成。(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把要用的文字或数据事先准备好,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来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既方便学生进行修改,还可以省去学生写的时间。学生完成之后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给老师。比较传统的课堂,这样更增加了一节课的机动性、灵活性。

4.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及时的课堂反馈与评价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全面看到学生的反馈情况,但在网络环境下,局域网的支持,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结论上传到教师机上,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学生的反馈,从而加以正确、有效的指导。

5.在网络环境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和延续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内容,只能在这一节课上发挥它们的作用。这节课结束后便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不能对所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我们设置了BBS这样的交流板块,这节课的素材可以随时再拿出来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使这节课得到很好的延续。

三、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能够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意识

1.链接活动平台,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参与意识

如今探索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操作、体验、创造的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利用网络的多功能特性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网络环境下促成师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成长

现代教育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对话,同学间的协商、讨论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倾诉心声、表达看法、讨论问题等都可通过信息通道得以传输。数学教学中通过网络设置信息通道,可以提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3.网络资源整合,提供探索空间,培养探究精神

使学生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学会探究性学习,比学会了什么更重要。在网络环境下利于开展数学的探究学习,在网络课件中,教师可利用网络的优势,把相关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利于学生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

上一篇:房产局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下一篇:教师专业毕业生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