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部责任书

2024-07-21

社区干部责任书(共8篇)

篇1:社区干部责任书

为进一步做好“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提高村干部的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特制定社区、村队干部一岗双责工作承诺责任书:

一、村干部在各尽其职、各尽其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任务。

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任务,每一位村干部,必须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采取措施,认真解决。

三、按照错时工作制的要求,村干部每天要完善更新台帐,进行入户走访。详细了解和登记片区家庭情况。人员结构、经济状况和社情动态,辖区单位,商业网点基本情况,对重点人员、流动人口,难点热点问题每日汇报。每周复查,及时调查和补充工作台帐。

四、根据所属片区情况,发动2—6名党员、复员军人、离退休干部及居民加入信息员队伍,通过信息员及时发现掌握的危安信息及时上报有价值的信息,做到各类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并通过他们及时获取片区的相关深度层次信息。

五、村干部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及时分析所包片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及时解决。对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不及时解决处理的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年底不能评优选先。

六、村干部工作人员对获取居民家庭,个人、详细信息必须做到对外界保密。保护他人的隐私权,防止因信息外泄发生意外的事件。

七、每一位村干部都能熟练掌握每项业务工作的办事流程并能灵活操作办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村干部真正服务村民、居民的目的。

八、服务村民是村干部的最基本的义务,每位村干部都要以和蔼的言行举止、真诚的服务热情、高效的办事效率服务居民。

责任人:xuexila

日期:XX年XX月XX日

篇2:社区干部责任书

一、分工组工作目标

(1)社区居委主任负责制定本社区20XX年度“五星级”创建的各类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负责本社区创建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确保创建成功。

(2)确保全社区达到“五无”:1.无邪教活动;2.无吸毒人员;

3.无越级上访;4.无安全事故;5.无刑事犯罪。

(3)负责全社区范围内的矛盾定期排查及上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矛盾协调处理。

二、奖惩措施

因社区居委主任的自身职责,导致年底“五星级”社区创建不成功,处罚1000元,创建成功,奖励标准按镇党委、政府下达的文件实施。

**社区支部委员会

分工组:

责任人:

篇3:社区干部责任书

关键词:党风建设,责任制,落实,措施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是改革攻坚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油田“打造世界一流, 实现率先发展”的有力保证。去年以来, 胜南社区党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 在完善机制上求突破, 通过组织协调,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为推进“打造世界一流, 实现率先发展”这一主题, 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社区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

加强社区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 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去年以来, 社区党委按照上级要求, 完善责任体系, 健全责任网络, 规范规章制度, 严格“一岗双责”, 着实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 健全工作机制, 夯实责任制落实基础

多年来, 社区党委充分认识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极端重要性, 始终把它作为提高班子能力、保障社区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工作中各级领导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 纪委组织协调, 部门各负其责, 依靠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了《胜南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追究办法》、《关于规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及程序》等制度。同时, 围绕责任制的落实, 建立健全了廉政问责、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述职述学述廉、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三重一大”民主决策等20余项配套制度,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体系。在操作程序上具体抓好三个配套制度的落实:一是定期报告制度, 即三级单位每年将落实责任制情况, 专题向社区纪委报告, 并列入年度总结或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二是监督检查制度, 社区纪委每年对基层单位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三是考核测评制度, 社区纪委会同组织部门每年对基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责任制情况进行一次民主测评, 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二) 规范“一岗双责”制度, 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

规范“一岗双责”制度, 强化责任落实, 是“一把手”工程, 只有明确“一把手”责任主体, 才能把责任制落到实处。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每年, 根据领导班子调整变动情况, 社区党委及时调整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和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 分管那各单位、那个区域板块, 党风廉政责任范围就负责到那各单位、那个区域,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 不管那一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抓好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还要抓好单位部门的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 并明确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各分管领导按照分工负责, 同时, 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 一级对一级进行考核监督的原则。

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分解, 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和责任制度“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社区党委行政班子针对新形势、新任务, 严格执行《胜南社区管理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区及目标责任制》、《胜南社区管理中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 (试行) 》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党风廉政责任制责任追究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等制度, 强化责任目标管理, 把党风廉政建设任务细化分解, 量化到人。社区党委行政一班人自觉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做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三是做到责任到位, 实施“一岗双责”和双目标管理的责任制度。社区党委坚持和完善, “一岗双责”和双目标管理的责任制度, 做到“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每年初, 社区处级干部领导及班子和全社区所有科级干部以及三及班子、部室, 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和党风廉政责任书。把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党风廉政建设两项工作目标任务一起分解, 一起下达、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责任状明确规定, 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对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定期考核, 实行奖惩兑现, 凡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合格单位年终不能评为先进, 领导班子成员不能评为优秀。

(三) 深化监督,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管理力度, 注重改进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 规范权力运行和行政执法行为。

一是突出监督重点。认真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同时, 以各部门权力和运行程序为重点领域、以财务资金使用和计划审批为重要环节、以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为重点对象, 加强监督管理, 常敲廉政警钟, 增强反腐意识。突出基建维修项目计划审批、招投标、工程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质量监督等各个重点环节, 深入开展效能监察, 坚决纠正不正当的行为, 防止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二是加强执法执纪监督。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 多次组织对物业收费、幼教收费、出租房租金回收等专项监察,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 限时整改。各单位、部门做到了严格依照规定制度收费、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杜绝了办事不公、滥用职权、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制订《胜南社区重大决策事项公示暂行办法》和《胜南社区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内容、程序及责任追究办法》, 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防控机制。健全了重大事项集体民主决策机制, 对事关本单位重要事项, 人事安排, 基本建设, 较大额度经费使用等重大问题, 坚持集体研究决定。相继修订完善了首问责任制、领导信访接待日、快速反应机制等制度, 规范了社区各单位和部门工作运行程序, 有效地防止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推进了社区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回顾近几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无论是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纪案件和为居民服务方面, 还是在源头治理腐败方面, 都不断加大了工作力度, 不断向纵深发展, 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效果, 为社区中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 为社区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打造世界一流, 实现率先发展”这一主题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目前社区在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社区当前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思想认识不高, 重视不够。个别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思想, 更有少数党政领导干部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 经济工作做好了,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就好了, 有一好遮百丑的倾向, 并没有真正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目标考核量化不细, 没有具体衡量标准。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内容的设置上, 任务量化指标较为笼统, 导致在实际考核评价中, 难以定位, 考核模糊化, 甚至可能出现工作做得好考核结果不理想, 工作落实较差的考核结果靠前, 本末倒置。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中, 对哪些情况下要追究责任, 责任追究主体不够明确, 在责任主体的认定上, 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各自所负的责任模糊, 难界定。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措施不多, 落实力度不够大。部分单位没有认真研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的措施, 工作简单, 方法、点不多, 对新形势下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的能力较弱, 作风飘浮, 不深入基层, 不深入实际, 没有认真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不能严肃对待和认真处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的投入不足。

4、监督管理不够, 考核奖惩不严。围绕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 各单位都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 但实际运行过程中, 监督管理措施相对滞后, 对制度落实不到位、职责履行不到位等问题, 缺乏及时有效的监控措施和制约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如工作因安全生产、经营指标、管理服务等工作过失, 受到责任查究和党内行政处分的领导干部有, 但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方面还没有人受过处分。同时,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 平时的督促检查指导工作开展不好, 特别是考核结果运用得不够充分, 奖惩措施落实得不够严格, 还没有在综合考评中凸显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三、社区今后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分析当前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现状, 针对目前社区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推动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和社区全面发展的一项全局工作, 涉及面广、影响力深, 要作为领导工程、系统工程、群众工程和综合工程来抓, 推动其全面落实, 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 把责任制作为一项领导工程, 必须突出主体、高位推进

要想把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到位, 必须突出领导这一主体, 特别是主要领导的主体作用。

一是领导主体意识要到位。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 作为责任主体, 在其职权范围内, 总揽全局, 处于领导地位,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进责任制落实中, 责任主体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一项基本职责, 同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同部署落实和检查考核, 切实做到“一岗双责”, 才能有力的推动责任制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是领导主体责任要到位。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即分管的党风廉政建设专项工作落实到位;分管部门、单位党政“一把手”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到位;分管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突出问题解决到位。

三是领导主体作用要到位。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 要发挥带头作用, 抓自己、抓身边工作人员和家人、抓反腐倡廉建设整体工作的落实。要发挥带头作用, 组织“一班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齐抓共管、共同推进。要发挥带头作用, 一级抓一级, 带动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化和责任制的层层落实。

(二) 把责任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优化结构、提升功能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 要紧紧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落实、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个关键环节, 优化结构、环环扣紧, 提升功能、系统推进。

一是明确责任分解的指向性。责任分解要明确, 做到责任到人;要具体, 在形式上体现差异性, 在内容上要体现特色, 结合各级各部门的具体职能和重点要求进行分解;要可行, 目标要适度, 兼顾基础、条件和能力, 让责任单位即有压力又便于执行。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的常态化。年度综合检查考核要与阶段检查考核相结合, 年中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重点对各单位部门落实责任制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进展进行检查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与专项检查考核相结合, 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阻碍发展、影响稳定或有违纪违法案件的单位和部门及时组织进行专项检查。要与重点检查相结合, 在年初根据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 选择几个重点部门和几项重点工作, 确立工作要求、阶段目标和考核标准, 定期进行跟踪检查、通报、考核。

三是提高责任考核的科学性。责任考核应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 事项百分制量化考核。对于行业部门的考核中, 要突出科学性、合理性, 主要按照工行目标和个性目标、一般工作和重点工作、原则要求和特别要求等合理确定分值组成。

四是维护责任追究的严肃性。对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 因失察失管致使下属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的, 经纪检监察部门查清事实并确认有关领导负有失职责任的, 应严格按照责任追究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三) 把责任制作为一项群众工程, 必须深入拓展、广泛参与

依靠群众支持、强化群众监督、接受群众评价, 是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重要推动和保障。要采取多种形式, 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一是责任目标要向群众公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制定责任目标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合理吸收群众建议, 责任目标确定后要向群众公开, 便于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监督检查要有群众参加。责任制检查要根据需要, 尽可能组织各方面的人参与, 在检查中要深入基层和群众, 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 对落实责任制中群众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检查督办。

三是整改情况要经群众认可。对责任制落实中群众反映突出的意见和问题, 要认真梳理和研究, 及时进行整改和落实;短时间内不能整改的, 要想群众说明情况, 制定整改计划, 并及时向群众公布。群众对整改情况不满意的, 要继续加大整改力度。

四是考核结果要对群众公示。公开考核通知以及考核的有关事项;在考核过程中要讲民主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核结束后要将综合考评结果、名次以及确定的先进单位进行公示, 接受群众监督。

(四) 把责任制作为一项综合工程, 必须统筹协调、贯穿全局

要注重发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龙头带动作用, 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穿于社区改革、发展和稳定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之中, 有机结合, 互相促进。

一是将责任贯穿于党的建设之中。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证, 进一步完善领导体系, 发挥领导表率作用、纪委组织协调作用、部门责任主体作用, 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干部任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围绕领导干部落实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三重一大”制度落实情况等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不断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二是将责任制贯穿于社区发展之中。要紧扣社区中心任务, 不断丰富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内容, 服务经济发展、落实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要围绕社区重点工作, 加强监督检查, 深化行风建设, 加强重点项目效能监察。要围绕构建和谐社区, 开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专项检查, 着力解决群众看得见的实际问题, 继续抓好治理医药购销、幼教收费等方面的不正之风。

篇4:公司社会责任之社区责任制度探析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社区;利益相关者;社区公益

一、我国公司社区责任制度的不足与困境

1.外部

首先,国家对于公司承担社区责任、社会责任未出台体系性的法律法规。虽然,目前我国已出台《环境保护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见其第五条规定,但也仅此而已,并未对公司社会责任作出明确的界定,未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作出专章规定,分布分散,可操作性不强,多停留在原则层面。对公司社会责任尚且如此,更遑论公司社区责任。当特钢集团出现无正当理由歧视当地劳动力、排斥雇佣当地居民的情况时,镇政府以及当地居民无法从法律上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只能从道德上来谴责,但道德并不具有强制性,实际成效并不大。其次,缺乏政府等官方监督机制。政府在引进公司时,多是为了拉动社区内经济增长,增加税收,为自己政绩考量,因此鲜少要求公司承担社区责任,即便是有也多是敷衍了事。官员除缺乏责任心外,法律的不完善也使其难以理解社区责任从而推行,国家未重视,下首的官员因保守而懈怠。这就好比养宠物一般,买回来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但养好宠物并不简单。偌大一个集团,政府官员在职期间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在责任心不够强大、手中无“权力”的时候不会大刀阔斧地改善。最后,社会层面缺乏监督。公众对公司社区责任不甚了解,内容为何?现实中,民众的权益往往受了侵害还不知道这是一种可以捍卫的权益。再者政策有何?违反后又有何后果?早期,核心媒体往往为政府所影响而隐瞒,个人的力量又微乎其微。但近年来随着微博等社交网络工具的盛行,此种情况有所改善。

2.内部

第一,早期公司发展唯利是图,一味关注股东的利益。从短期成效来看,公司承担社区责任必将牺牲一部分的经济效益,但这是一项放长线钓大鱼的工程,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当放宽眼界,切忌目光短浅,要踏实行事。第二,部分公司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未曾深刻意会承担社区责任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一味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第三,公司并非自愿履行社区责任。在上述两种情况之下,部分公司随意敷衍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欺瞒社区、社会,假意承担社区责任,实则依旧如往日行事,排放污水、废气等。第四,公司员工思想文化素质不高。虽然近年来国家有一系列普法活动,但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山区收效甚微,而公司中有本地村民,也有外来打工人员,其文化程度可能较之村民更低。公司员工法律知识缺乏,一味忍受或者选择私了,助长公司气焰,使得公司侵犯员工合法权益时有发生,更遑论辅助公司承担社区责任、社会责任。第五,公司内部缺乏监督机制。公司相关高级管理人员在作出牺牲社区、社会利益的举动时毫无顾虑,且未有阻力。

公司在承担社区责任方面懈怠,以及相关问题频发,如水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以及噪音污染等,导致公司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较为紧张。社会上虽有公司承担着社区责任,对当地社区有就业方面的努力,但这仅仅只是小部分公司,大多数公司的观念仍旧停留在逐利上。当务之急乃扩大公司社会责任理论的影响,从根源上建立责任意识。同时,切实发挥大企业的榜样作用,倡导更多的企业履行社区责任,追求公司与社区共同发展。

二、完善公司社会责任之社区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社区是公司的所处的一定的区域,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根基和社会根基。社区与公司的关系,好比鱼儿与水的关系,鱼儿一旦离了水将不能存活下去,公司亦是如此。

其次,根据“公司公民”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作为社会、社区的一员,而社区作为公司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其生产经营活动将对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凡事有利弊,影响也是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趋利避害,公司承担社区责任就是发挥其中的积极作用,减轻消极作用的影响。在今年三月份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向全国人民代表报告年度工作报告时,反复提及建设美丽中国,打造和谐社会。社区是社会有机体最为基本的组成,千千万万的小社区组成了社会这一大社区,社区的稳定、和谐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正如某一洗发产品的广告语所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最后,公司对社区有一定的作用,社区对公司也有反作用。三五不时地停水停电,员工的人身财产处于不定时受侵害的情况下,员工为此不能安心工作,试问公司如何能在治安问题频发、后勤保障欠缺的社区中蓬勃发展?公司不能一味地只关注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按时缴纳税款,扶助其他公司、企业,从而拉动社区经济发展,保障政府税收,促进供水、供电公司的发展。公司如果施行善举,资助贫困儿童,开办学校等,提高社区的文化水平,这也是在为公司的员工文化素质水平做贡献。除此之外,社区为公司提供充分的购买力、消费力,社区政府的相关政策等也将影响公司的发展。

总的来说,公司与社区之间无论从天然地理上还是经济人文上都有着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只有公司为社区建设提供各种能力范围之内的帮助,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增强公司与社区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其团结度,才能推动社区的发展,从而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社区责任,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以及公司信誉,无形中树立了公司品牌,同时有利于增强公司竞争力,提升内部修养,保證内外兼修。

三、完善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之社区责任制度的建议

1.完善公司层面的制度建设

第一,公司应当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公司应当致力于形成含有本公司特色的文化氛围,通过氛围的渲染强化公司的责任意识,将承担社会责任、社区责任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宗旨。文化是软实力,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且作用力持久,信念一旦形成,改变不易。

第二,公司应当相应国家号召,调整经营策略,完善经营理念。经济与政治密不可分,经济会受到政策的影响,因此公司应当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其中,国家多次强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与公司承担社区责任之间有密切联系,公司承担社区责任要求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紧抓社会效益。同时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社区责任有利于使公司与社区之间的紧张关系渐趋平稳,有利于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这响应了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

第三,公司应当在内部建立监督体制。公司社区责任的履行情况当应当与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挂钩,有過则罚,无过嘉勉。每个人都有自私 、追求利益的因子,一旦将责任与利益挂钩,公司在承担社区责任一事上事半功倍。

第四,公司应当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在公司中,对公司产生决定性影响、作用的往往是公司的决策机关,例如董事长。因此,公司在选任决策者时,应注意决策者的素质,选用眼光长远、创新的人才,最好对于公司社会责任有认识的人,以保证在总方向上不至于发生错误。再者,道德水平一般与文化水平有密切的联系,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对道德的理解。员工是执行公司战略的主体,员工需要理解何谓公司社会责任、社区责任,才能在工作上更好贯彻执行,同时也有利于责任意识的培养、强化。

2.完善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

第一,从立法抓起,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关于公司承担社区责任的法律文件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在2005年出台的《公司法》中,法律虽然首次明确提出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但是社会责任的内容等未提及,更遑论公司社区责任。由于该法条倾向于原则性条款,公司在生产经营中常有取巧行为,逃避责任。当然除了《公司法》之外还有《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对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有一定的要求,但这种情况更多的像是想起来的时候加一句,而非系统性的要求,这不利于宣传工作的展开,民众也无法下手学习,实在是较为分散。同时,在以往无法律规定时,社会上时有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爆发,是以放任并未见成效,反而情况有所恶化,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制、强制约束。法律已经是社会的最大道德要求,在强制要求下仍旧无法遵守,那讲究自觉遵守的更高层次的道德该怎么办?在立法过程中,我们应当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确认适合我国公司运行的法律制度。我们需要关注公司的股东是否愿意并热衷于遵守这部法律、这项制度,毕竟他们是最终的实施者。立法者应当根据法治和民主精神,呼吁其他利害关系人参与讨论立法,提供发表意见、建议的平台,注重法律制度和社会的和谐性。法律的制定应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服务相适应,不能一味地要求公司如何,应深入剖析公司存在的原理,以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公司特点的法律以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达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效果。人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懂事的,不能要求一个婴儿还未成长就懂事,而且只有成长了,强壮了,才能承担更多的责任,公司社会责任是有两层梯度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如果公司都不能盈利,我们怎么能要求其进行慈善捐助呢?存在是一件事,遵守又是另外一件事,当有法可依后,我们必须做到遵守、执行,如果有违反的行为必须严厉地追究惩治。

第二,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为人民服务一直以来是国家政府的根本宗旨,监督公司承担社区责任,使政府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注社区的利益,恰恰符合这一宗旨。虽然提升本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着实重要,但是如果以牺牲本社区的利益为前提,这是本末倒置。政府可以在社区内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媒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渠道进行普法,加强社区内居民的法律意识,因为唯有知法才能守法、执法,才能监督他人是否违法。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不贪污受贿。同时,政府应当对承担社区责任的公司予以一定的奖励,例如税收政策上的优惠等,以激励更多的公司承担社区责任,从而打造美好社区。

第三,加强社会对公司承担社区责任的监督力度。人们自身应当提高文化水平,树立维权意识,勇于揭发违法事实,绝不姑息养奸,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除媒体的曝光外,社区可以成立相应的民间组织,如同消费者协会一般,目的在于监督公司承担社区责任。同时,拓宽民众参与公司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渠道,例如规定民众可以对公司重大影响的决策进行投票等。

第四,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公司承担社区责任的优势,使其发展至一种信仰的存在,发动并鼓励更多的公司承担社区责任。对比西方国家其社区是内生发展的,我国则是后期设立社区作为行政区划,社区意识并不强,政府应当强化公司的社区意识,从小做起,由社区再一步步扩散至社会。

四、结语

公司作为一名“公民”,身处社区这一小社会、社会这一大社区中,在收获利润的同时,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司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能将目光局限在仅仅只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上,除了追逐经济利益之外,也应当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考虑,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2]焦晓迪.《浅谈我国企业履行社区责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华人时刊》,2015年第9期

[3]李庆文.《关于企业社区责任维度的分析》,《企业家天下》,2012年第1期

[4]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5]刘连煌.《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6]高巍巍.《我国企业对社区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其治理》,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7]沈洪涛.《21世纪的公司社会责任思想主流》,《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8期

[8]苏欣.《试论和谐社区建设中公司责任的立法革新》,2011年第6期

[9]张桂蓉.《企业社会责任与城市社区建设》,《城市问题》,2011年第1期

[10]张桂蓉.《企业-社区关系影响企业社区参与行为研究》,中南大学,2013年

[11]郑祝君.《公司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篇5:社区干部责任书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正确评价和选用村干部,加强农 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增强村干部的法制意识,规范村干部的经济 行为,提高集体经济营运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干 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

(一)成立领导小组。全市农村(社区)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的指导工作由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各镇(街道)要成立 以镇(街道)主管领导任组长,审计、财政分局、纪检监察、农办等 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审计机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实施审计工作。

(二)配备审计力量。以镇(街道)专职农村审计人员为主,抽 调村组兼职农村审计人员组建审计工作组,具体实施审计工作。

(三)落实审计经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采取现场审计的方 式,并以一定的审计经费作保证。按有关规定,审计经费由镇(街道)本级财政负担。各镇(街道)要落实好专项经费,保证审计工作顺利 进行。

二、明晰对象,确定范围

(一)审计对象。根据《东莞市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试行)》规定,该办法所称农村干部,是指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和经济联合社(股份经济联合社)理事 机构中的主要负责人,包括主持全面工作的副职干部。因此,此次审 计对象定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经济联合社(股份经济联合社)理事机构中的主要负责人和主持全面 工作的副职干部。同时,要根据审计力量情况,安排对股份经济合作 社,特别是资产总量较大、群众意见较多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进 行审计。

(二)审计范围。此次审计的范围是第四届村民(社区居民)委 员会任期开始以来股份经济联合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收支 和有关经济活动,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和延伸。

三、规范程序,保证质量

(一)严格审计程序。要

按照《东莞市农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 计办法(试行)》规定程序实施审计工作,做到审前有调查,审中有 记录,审后有整改,不能为赶进度而走过场。
—2—

(二)明确审计重点。要充分做好审计前的摸底和调查工作,对 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要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审 计。

(三)分清经济责任。对审计期间内有2人或以上担任负责人的集 体经济组织,要分清责任界限,正确评定被审干部的经济责任。

(四)用好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审计结果,审计报告要上墙公 布一个月以上。要充分利用审计评价,作为下届农村干部选配的参考 依据。要正确处理审计发现问题,对存在的管理漏洞,要完善制度予 以堵塞;对违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行为,要按照《东莞市违反农 村集体资产管理行为责任追究办法》严格追责;对严重违纪的案件,要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篇6:社区班子及社区干部实绩考核方案

一、考核内容及分值

(一)社区班子(实行百分制考核)

1、基层党组织建设(15分);2、党风廉政建设工作(5分);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8分);4、民政工作(5分);5、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5分);6、社保工作(10分);7、计划生育工作(10分);8、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文明社区创建工作(10分);9、统计报表(4分);10、武装、工会、青年、妇联、老干部、档案管理、民宗统战、食品安全、防火等工作(2分,各18分);11、民主评议(10分)。

以上内容考核细则,由各分管领导负责,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制定,随考核办法下发。

(二)社区干部(实行百分制考核)

参照《镇机关干部职工考核办法》执行。

二、加减分项目及分值

(一)加分项目及分值

1、特色工作加分:年内社区某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以中央、省、市、县、镇名义文件批示、召开现场办会、经验交流会和检查观摩等形式推广的,分别记5分、4分、3分、2分、1分。(相同工作以最高分值为准,不重复加计分)

2、承担被县政府列为县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每承担一项记2分。

3、集体获奖加分,年内社区工作受中央、省、市、县、镇级表彰,综合奖的,分别记5分、4分、3分、2分、1分,获单项奖的分别记4分、3分、2分、1分、0.5分。

表彰奖励有效证件(指表彰奖励证书、奖牌原件或表彰奖励单位下发的.通报)限于考核组考核结束前提供。不能提供有效证件的不能加分。超时限提供有效证件的,本年度不能加分,可记入下年度实绩考核结果中。

(二)减分内容及分值

1、班子不团结,存在突出问题的,下调一个考核档次;

2、考勤不严,工作作风差,为民服务差,受到举报或投诉查实的,一起扣减2分;

3、在信访稳控中,因责任心不强,监控不力,造成越级上访的,出现一起扣减1分。

三、考核定档标准

(一)社区班子工作实绩考核定为:“实绩突出、实绩一般、实绩较差”三个档次。

1、实绩突出的标准:考核总分≥95分,且目标完成基础分值。

2、实绩一般的标准:考核总分≥85分。

3、实绩较差的标准:考核总分<85分,且班子不团结,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差,群众投诉和举报反映问题较突出。

(二)社区干部工作实绩定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

四、考核程序

(一)社区班子和社区干部采取百分制考核,其中主考项目由镇分管领导根据各社区指标完成情况打分,报考核领导小组。

(二)年终由镇考核领导小组逐社区进行考核。

(三)考核步骤

1、总结工作。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参会人员为:社区班子成员、村民组长、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和镇人大代表。党支部书记在大会上代表班子做工作总结,其他干部交书面工作总结。班子总结主要包括:班子成员分工,按分工分别总结完成镇下达的考核目标和各项任务的工作思路,采取的主要措施,年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工作的意见等。个人总结主要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理论学习情况,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意见等。

2、民主测评。召开民主测评会,由参会人员对社区班子及干部个人进行评议。

3、个别座谈。由各社区提供参加民主测评会人员名单,考核组随机抽选人员座谈,了解有关情况。

4、检查核实。考核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核实。

5、镇领导评议。由镇领导分别对社区班子和干部进行打分。

6、综合分析。考核组对考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考核档次认定标准拟定档次,写出考核报告,提请镇党委审定。

五、奖惩办法

1、对实绩突出的班子进行通报表彰,并奖励前三名。第一名颁发奖金3000元,其他依次递减500元。

2、对实绩一般的班子不奖不惩。

3、对实绩较差的班子,镇党委、政府给予通报批评。社区主要负人不得评先评优。凡连续两个年度考核确定为实绩较差档次的,对主要领导做出组织处理。

篇7:整顿干部作风心得体会社区干部

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10月10日,全县召开了“整顿干部作风、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工作效能”活动动员大会,会上县委书记沈阳指出了:进一步严格管理干部、严肃工作作风、严明工作纪律,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干部作风整顿的重要性,本人结合本职工作,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真做好自查自纠,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简要汇报如下:

一、明确工作职责、提高思想认识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应该明确自身工作职责,把握良好工作心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保持本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才能更好的为武宁的社区服务事业添砖加瓦,为武宁的腾飞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作风建设,是工作良好发展的基础,好的作风能够形成巨大的凝聚力、产生无穷的创造力、造就坚强的战斗力,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为了加快赶超发展的速度,提高工作效能,必须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切实认识到这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严格律己,知职尽责、勇挑重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效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二、规范工作行为、树立优良形象

最近几年,我县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机关效能年”、“创先争优”等多种活动,不断提高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能,全县上下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大发展、项目大建设的关键时期,规范自身工作行为,树立优良工作形象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严刹歪风、弘扬正气,提高工作效能正是眼下必行之举。“庸懒散”、“打牌赌博”、“公款吃喝娱乐”、“以权谋私”这四种不良现象必须严治,“勤学善思”、“知责奋进”、“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这四种优良之风也要大力弘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的队伍纪律更加严明、行为更加规范、作风更加务实、绩效更加明显,才能为武宁的绿色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三、立足长远发展,学习常抓不懈

整治干部队伍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不能一蹴而就,活动不能只是一阵风,必须常抓不懈,才能不断推进自己工作的长远发展。自从开展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县委的安排,积极参加学习,认真查找问题。在学习方面,无论大会小会,我都按时参加,从不缺席。同时坚持自学,及时撰写心得体会。查找实际工作和个人思想中的问题和不足,努力纠正。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配合领导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工作人员。

四、切实自查自纠,认真做好整改

通过自查自纠,我找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一是政治学习不够,学习标准不高。平时只满足于于读书看报,理论学习较少;二是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安于表面,把份内的事就可以了,缺少创新意识;三是自我要求不严,主动超前较少。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反思改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工作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不计一时得失。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要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多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积极筹划社区和谐建设,积极高效的化解社区各类矛盾,切实抓好社区安定团结,积极地引导和带领社区居民开展好各项文明创建,发展繁荣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和谐社区。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努力做到勤政廉洁。

篇8:社区干部责任书

一、《暂行规定》将问责落实

于党政领导干部, 旨在从执政意义上加强责任主体价值观与能力建设

《暂行规定》在总则中指出, 制定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促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它从问责的指导思想上, 阐明了党政领导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履行责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关系。

我们党历来注重培养和造就各级领导干部, 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在党的执政实践中, 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这是因为他们担负着研究和解决指导思想、方针与政策问题、贯彻落实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等重大领导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 党作为执政党, 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领导责任和执政责任, 首先是由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所构成的, 并通过他们履行责任而实现的, 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地位也首先体现在要不断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上。党政领导干部, 虽然层级有别、分工不同, 但在党的执政体系中都处于重要地位, 担负着一个方面、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一个工作环节的局部乃至全局的责任, 发挥着相应的领导作用。领导工作具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关乎整体和全局。党政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与能力的强弱,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低。其中, 责任意识最终要转化为责任能力才有意义, 责任能力是履行职责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综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不仅要加强党政各级组织的整体责任能力建设, 也要促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个体责任能力建设。

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能力建设, 除了注重工作实践能力的提高外, 还包括党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 也包括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责任的管理与监督。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给予了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责任、党风廉政以强制性监督和制度性保障, 并通过警示或惩戒, 使党政领导干部从发生的责任问题中吸取教训, 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勤政廉政, 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以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成为合格的责任履行者和党执政的忠诚实践者。

二、《暂行规定》将问责适用

定位于领导干部的重大责任问题, 重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情形进行了分类表述, 通过对发生责任问题的原因与后果的界定, 规定了问责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决策严重失误, 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因工作失职, 致使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本单位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 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 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 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 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 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在行政活动中滥用职权, 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 或者不作为, 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 导致事态恶化, 造成恶劣影响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 导致用人失察、失误, 造成恶劣影响的;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的。这些情形基本涵盖了领导干部从决策、管理、执行到监督的整个领导工作。这些情形一旦发生, 要么关系重大, 甚至关乎大局、全局;要么影响深远, 具有典型意义, 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化和政策乃至制度的调整与完善。这些情形的发生, 都是责任主体的主观因素导致或引发的, 是主观作用于客观、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起支配作用的无不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观与政绩观。

党政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责任, 需要树立正确的责任观。领导干部的责任观既是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以其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 特别是受其作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的支配。从根本意义上讲, 党政领导干部欲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必须先有正确的领导价值观。这就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构建以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领导价值观, 用以指导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责任, 并防止责任问题的发生或蔓延, 而且一旦出现责任问题, 能够引以为戒, 将责任问题转化为履行责任的动力与能力。然而, 无论是正确的责任观还是领导价值观, 又都必须以正确的历史观为先导和前提。在当代中国,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必须先有一个正确的国史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表现为党的领导与执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发挥。始终保持执政为民, 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就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和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其中, 一项基础性的认识活动就是国史研究, 从中获得对领导和执政的历史条件、历史经验的认识, 以及对科学执政与决策的历史依据的认识。然而, 迄今为止, 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 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史观为包括国史认识和国史研究在内的历史认识及其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与史观基础。国史研究以国史发展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对象, 其坚持和贯彻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 则具体形成唯物史观关于国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国史观, 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史观、共产党执政史观和人民民主史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构成马克思主义国史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内核。

马克思主义国史观在国史研究中处于哲学意义上的指导地位, 对于通过历史发展的认识和把握, 构建以群众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为核心的领导价值观,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方法论意义。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对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领导干部,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就具体化为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政绩观。没有正确的历史观, 不仅不能形成正确的领导价值观, 而且会因错误的领导价值观的影响与支配, 而违背群众的正当利益、权力的正向功能和政绩的本质属性, 将最终丧失领导资格。

领导干部要树立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史观, 促使其领导的科学化和保持领导的先进性。以马克思主义国史观为指导的国史研究, 是从中国国情和社会历史条件出发, 围绕中国社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来展开, 并以是否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衡量历史发展与否及其发展程度的基本尺度的;同时, 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所决定, 国史研究尤其要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地位及其首创精神具体地历史地统一起来。这样的国史研究及其成果, 一旦被广大领导干部所认识和掌握, 不仅能够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领导价值观的培育和发展提供相应的思想来源, 而且能够塑造这一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这对于领导干部来说, 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在领导工作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深入群众, 走群众路线, 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

中国国情是党领导和执政的客体与社会历史条件。在当代中国发展的进程中, 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面对整体上的中国国情, 又要面对局部的本部门、本地区的区情。因此需要从国情、区情乃至世情出发, 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引领社会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发展。然而, 只有认清和吃透中国国情的内涵与本质, 才能把领导意志、执政意识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形成对领导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规律性的认识。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史观, 科学认识国情,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既不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而盲动, 又不滞后于历史发展阶段而裹足不前, 并不断满足社会实践的需要。为此, 领导决策要在立足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体现前瞻性, 领导工作要在脚踏实地的推进中富于创造性, 从而把领导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

国史发展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国史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在党的领导与执政中发挥着客观规律的作用, 也是党政领导干部履行责任所必须遵循的。国史发展方向, 蕴涵着国史发展的性质、道路和规律。遵循国史发展方向, 反映国史发展过程, 探索国史发展规律, 对于领导与执政来说, 既是根本方法, 又是其先进性之所在。

上一篇: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水不见了》及教学反思下一篇:2018年为民办实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