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管理

2024-09-07

教科研管理(共9篇)

篇1:教科研管理

教科研管理制度

为规范学校教科研工作,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上水平,出特色,特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一、课题研究:

所有学科组和教师个人应根据学科特点拟定1至2个学科研究课题进行学科研究,教师个人可根据个人特点选择1至2个学科课题进行专业研究,集中进行课题攻关。课题负责人应保证每隔一定时间(一般以1月为宜)组织课题团队进行例行调度会,每个已立项课题应注意积累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注意有研究记录,有课题过程性跟踪记录,有课题阶段性总结,有课题研究成果,有课题结题报告。

二、听课评课:

所有教师应该按照学校、级部或学科组安排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听课教师应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及评课记录上交学科组备案。因故不能参与听评课的教师需向学科教研组长请假并由学科教研组长记录备案。

三、课堂教学改革:

所有教师应根据学校统一要求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学会运用学校小组合作基本学科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每位教师应定期撰写课改实验心得,积极发表课改实验学术论文。

四、教师外出学习:

学校支持教师根据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外出参加学习、培训、听评课活动。外出学习教师应根据要求认真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作好外出学习培训记录,返校后应及时写好学习反思或心得上交教科室备案。

五、教研组工作:

各学科教研组应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或学科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活动应有记录,有过程性材料,有活动成果。应教师及时撰写参加活动心得或反思上交学科组。各学科组应每隔一定时间组织全体学科组成员进行活动总结并部署下段活动(一般以1月为限)。

六、教科研学术论文、论著:

学校鼓励每位教师积极撰写教科研活动心得和学术论文、论著。被区市级以上学术报刊刊载或在区级以上教科研活动中参加交流获得奖励的教师个人,学校将依据有关制度进行奖励,并在评聘职称工作中根据规定相应进行加分。

篇2:教科研管理

(讨论稿)

第一章总述

第一条科研组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机构,受学校行政、学校教导处直接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和指导。

第二条学校科研组遵循“立足实践,服务教育改革”的原则推动和开展本校的教科研工作。以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二期课改,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宗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第三条学校科研组由校长担任第一负责人,副校长为分管领导,落实一位副教导主任为科研条线负责人。科研组成员应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骨干教师或学校领导。

第四条学校科研组的工作职责:

1、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及课题管理办法,推动本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2、组织本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实施、阶段审议、结题验收及评奖:具体管理本校课题的研究全过程。

3、吸收、运用、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并尽快将其转化为教育效益。

4、指导本校课题承担者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为研究工作的良好运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5、组织本校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

6、接受上级部门下达的研究任务。

第五条制定出本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办法。使本校科研课题工作落实,任务明确,保证课题顺利实施。

第六条学校科研组应大力营造学校的科研气氛,在全校教职工中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同时,通过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第三章学校科研课题的管理

第七条课题组的成立

1、设组长1人,课题组成员3--5人。课题组组长职责是:①承担并主持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②协调课题组成员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计划顺利开展;③加

强上下联系;④计划决定研究工作日程,有效使用课题研究的经费。

2、课题组可根据研究工作需要聘请研究工作顾问或指导者。

3、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具体职责:①在组长的领导下,分步实施课题研究;②收集信息,分析研究;③设计调查问卷,访问相关人物;④收集资料,并作初步分析;⑤配合组长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八条课题申报立项

1、校级课题申报立项:由个人或课题组向学校科研组提交书面申请,课题方案和研究工作计划。学校科研组对课题进行初审后提交学校行政审批,批准后即为校级课题。

2、区级课题立项:

(1)由学校科研组向区科研室报送项目申请书,并提交课题方案。

(2)同意申请后,再交课题研究工作计划一份,课题方案简况一式三份。

(3)审查末通过的仍作为校级课题。

3、市级课题立项

由课题组提出书面申请,按市级课题申报材料要求组建档案并申报,待市立项审查通过。

第九条课题开题

l、课题开题工作由学校科研室与课题组共同完成。课题承担人要认真修改和完善课题方案,并准备好如下材料方可开题:

A、课题开题通知; B、课题背景材料(或调查报告); C、课题方案;

D、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E、前期研究小结。

2、开题过程:

A、宣读立项通知; B、课题背景介绍; C、介绍课题方案;

D、宣布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E、前期研究小结; F、课题咨询与论证;G、开题会总结。

3、课题开题应视其研究领域邀请有关人员参加开题会,会议涉及的问题有记录并存档,开题情况用教育信息形式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条课题实施

由课题组组长(或指定负责人之一)负责课题实施,按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开展各种研究活动,活动中主研者和参研者均应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承担一定的任务,每次活动后,认真分析得失,作好记录,并为下次活动作好准备。

第十一条课题中期报告登记

学校科研组负责对不同层级的科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认真登记,其内容包括:

①开题报告登记;②中期情况登记;③结题报告登记。

登记表由科研组统一印刷,不同层级的课题,分开题、中期、结题三项逐一登记,最后建立进展报告登记册,每次登记应填写登记表一式二份,一份报区教育科研部门备查,一份由学校存档。

第十二条结题管理

l、课题结题时,学校科研室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提交结题申请报告。

2、请求鉴定的成果应包括如下的材料:

A、课题结题鉴定申请书;B、课题研究方案;C、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工作过程总结);D、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E、课题研究(实验)效果报告;F、推广应用方案;G、课题经费使用情况。

第十三条档案管理

1、课题研究建档范围

①计划选题阶段。立项申请、审批手续、工作计划、开题报告、方案论证等。②研究阶段。各种原始记录、音像材料、工作日记、会议记录、进展报告、研究方案及修改记录、经验总结、有关论文、教育教学效果测查情况、阶段报告等。

③总结鉴定阶段。课题进展报告登记册,研究报告、成果报告、经验总结、论文、专著、结题验收有关材料(申请报告、鉴定会记录、鉴定结论证书)等。

④成果推广应用阶段。成果推广应用情况、效果、效益。

⑤成果获奖材料。

2、课题研究档案管理

①课题档案由课题负责人建立,应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保管,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材料完整、准确、系统。凡归档的文件材料,要求格式统一、工整清晰、规范、便于保存和查阅。

②学校科研室应责成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并在结题后妥善管理。③课题负责人应向上一级管理部门呈交下列档案材料各一份:

A、教育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 B、阶段研究工作小结;

C、方案修订情况; D、终结成果报告、研究报告、课题进展登记册、鉴定结论、证书;

E、获奖情况; F、研究经费决算报告。

④项目研究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应作为评审表彰优秀成果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科研队伍建设

第十四条学校科研组应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校科研队伍的建设。促使学校形成一支学科齐全,具有一定影响和带头作用的科研队伍。

第十五条做好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辅导工作。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应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做到每期有计划、有内容、有安排、有记载、有检查。为了落实教育理论学习,学校教科室、图书室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理论书籍、杂志,供组织教师学习或教师选学。

第十六条加强理论学习,按期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培训。坚持常年不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教育科研方法。学校教科室、科研领导小组、课题主研人员应经常参加上级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每学期,由教科室组织一次校级教育科研理论及方法的培训,可邀请上级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专家作专题报告。

第五章科研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第十七条学年初,学校科研组根据本校学年工作提出本校本科研工作计划。对本学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等作统一安排,并按计划将科研工作落在实处。学校科研工作学计划应是本校整体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期末,学校科研组应对全校一年来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第十八条科研组应督促校内的各级各类课题组、年级、班、组、个人的科研工作计划在学年初(第一周内)交科研组,学末将科研工作总结报学校教科室。每学末举办一次学校论文、经验交流会。

第六章物资及经费保证

第十九条学校科研组在每半年初,向学校行政提出科研工作所需的器材、设备、资料的购置计划,学校行政研究决定后购置,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条每年学校应对科研提供专项经费,对已立项承担课题的课题组长、主研成员,给予一定的资料费补助;完成课题后,视承担任务的多少,分别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本规程自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通过之日起实行。

第七章奖励制度

第二十二条:对于各级课题申请的奖励:

A、对于申请校级课题,并录用的课题,学校将予以申请奖励50元;

B、对于申请区级课题,并成功的课题,学校将予以申请奖励100元;

C.对于申请市级课题,并成功的课题,学校将予以申请奖励200元;

D、对于申请国家级课题,并成功的课题,学校将予以申请奖励300元;

第二十三条对于各级课题中期检查的评定奖励:

A、学校行政对于各级各类课题进行中期检查:研究进程、资料收集、中期报告等。

B、对于鉴定为A等的予以支付申请科研经费的二分之一;对于鉴定为B等的予以支付申请科研经费的三分之一;对于鉴定为C等的予以支付申请科研经费的四分之一;对于鉴定为等外的则不予以支付申请科研经费,直到其整改提高以后再作评定。

第二十四条对于各级课题结题的评定与奖励:

A、课题结题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予以奖励200元;

B、课题结题论文发表在市级刊物上的予以奖励100元;

C、课题结题论文发表在区级刊物上的予以奖励50元;

D、课题结题以展示课的形式:市级展示予以奖励200元;区级展示予以奖励100元;校级展示予以奖励50元。

E、课题结题以撰写案例的形式:发表在市级刊物上的予以奖励100元;发表在区级刊物上的予以奖励50元。

篇3: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普及, 校园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广。传统的办公模式主要以纸介质为主, 这显然己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我校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也逐渐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互为促进的新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如何实现高效、快速管理教学科研信息已成为当务之急, 建立完善的教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也成为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能够实现教学科研工作量的综合管理, 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工作量的查询与统计, 教师查看工作量, 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2 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 三层架构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 分层结构是最常见, 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结构一般分为三层, 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 其中, 数据访问层 (DAL) 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 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业务逻辑层 (BLL) 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 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 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表现层 (UI) 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 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三层架构作为微软重点推出的程序结构, 具有很多优点, 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并且可以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降低层之间的信赖, 有利于各层次之间的复用有利于标准化。

2.2 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对于管理员、院系和普通教师, 实现不同的功能, 院系、普通教师与管理员能够通过主界面登录到各自的子系统。管理员能够添加普通用户, 能够对教学成果、科研项目、论文、著作等信息进行录入、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管理员能修改自己的密码和普通用户密码。院系可以查询和统计本部门的信息, 普通教师能够查询个人教学成果、科研项目、论文、著作等信息及计算个人科研工作量, 能够修改个人密码。

教学科研管理系统共分为4大模块, 包括用户管理模块、信息录入模块、信息查询模块、数据统计模块。

2.2.1 用户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包括账号管理、数据库管理、安全设置管理、数据录入管理、数据统计管理。普通用户分院可对本院所有的信息进行查询、统计;教师只能查询、统计自己的信息。

2.2.2 信息录入模块

信心的录入可以手动添加、修改、删除, 也可以通过EXCEL表格的固定格式进行批量导入。信息录入时候需要区分出负责人与参与人, 并针对人员分工不同分配工作量。

2.2.3 信息查询模块

信息查询可以通过院系、科研类别、题目、参与人等进行分类查询, 利用SQL查询语言可实现模糊查询, 先判断当前名字中是否包含约定好的模糊标实, 把所有查询出的数据让用户选择, 并且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查询, 可以输入若干多的条件查询, 而且在多条件中可以实现精确查询, 或者是模糊查询。

2.2.4 数据统计模块

统计模块统计院系、教师个人的汇总信息和科研工作量的情况。统计过程中可以统计分院或教师在一年或者一学期中各项教学科研的情况, 并在程序设计过程中, 针对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设定不同的工作量, 可以计算出教师在一年或者一学期的教学科研工作量。

2.3 数据库设计

系统的开发离不开后台数据库的支持。数据库的设计在系统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与因特网的集成, 可伸缩性和可用性, 企业级数据库功能, 易于安装、部署和使用等优点, 还具有XML支持, 用户定义函数和新的数据类型, 索引视图, 排序规则, 索引增强, 分布式查询, 备份和还原等特性。教学科研管理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5进行数据库设计, 包含人员信息表、出版教材专著情况表、学术论文表、科研项目情况表、科研成果获奖情况表、发明专利情况表等多个数据表。

3 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根据前面的设计, 采用三层架构来实现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这里以教师信息管理为例, 该模块主要包含了教师信息添加、教师信息删除、教师信息修改、教师信息导入以及教师信息查询5个功能。数据库设计时, 针对这些功能, 设计了5个存储过程。应用三层架构时, 首先在数据访问层创建一个公用的类SQLHelper.cs, 分别定义了Execute Data Set方法用来执行存储过程并返回Data Set, Execute Table方法用来执行存储过程返回Data Table, Execute Data Reader方法用来执行存储过程返回Data Reader, Execute Non Query方法用来执行存储过程无结果集返回, 如插入、修改、删除等操作;然后在数据访问层创建一个Teacher Info.cs类, 该类中实现了5个方法, 分别调用SQL-Helper.cs类中的相关方法来实现对教师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查询及导入。业务逻辑层创建一个Teacher Info Business.cs类, 在该类中仍然包含5个方法, 这5个方法调用Teacher Info.cs类中的相对应方法。表现层是用来与用户交互的页面, 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其友好性, 应该简单易用, 在表现层中, 各个按钮分别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的方法, 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数据的操作。

这里仅以教师信息管理为例, 其它信息的管理仍然采用三层架构来实现, 原理与教师信息管理一致。

结束语

基于ASP.NET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充分运用ASP.NET所提供的便利技术, 使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并降低了运行维护本系统的复杂性与成本。另外, ASP.NET具有很强的扩展性, 因此该系统如需升级换代都将变得非常容易。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校园网络资源, 既方便用户的使用, 为广大用户提供熟悉的Web界面, 又便于科研部门的数据统计, 保证科研部门的日常业务处理。

摘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SP.NET的教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从开发该系统的必要性谈起, 同时对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做了详细的介绍。该系统具有功能齐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等特点。

关键词: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SQL2005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张春华.教学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信息与技术.

[2]宋子岭.教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03, 6.

篇4:教科研管理

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有多年的历程,但伴随着教育工作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等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学校教育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我们于2010年4月成立了科研管理核心小组。小组成员来自学校最基层的教师群体,他们承担着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十二五”科研课题的研究,学校对教科研管理核心小组的人员本着个人积极参与、学校综合考量,以基层一线教师为主的原则,再次进行调整,补充了学校教科研管理核心小组的成员,由当初的8位发展到现在的11位教师,他们全部来自基层教师。

吸纳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组织管理,便于了解一线教师的想法、困惑、需求,使教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更密切结合;以教师为对象、为桥梁,更便于与教师的沟通,使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更强、更有效。

教科研管理核心小组的工作方式

科研管理核心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包括五部分内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学期计划的制定与总结、科研学习的组织与落实、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指导、科研论文的征集整理与存档、科研工作会的通知与传达。每位小组成员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由成立之初的学术团队逐步向管理团队转化。目前,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学校教科研管理的具体事务中,对科研课题的组织实施工作参与意见,承担具体的专项任务,负责联系教研组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为使科研工作真正融入教师群体之中,调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科研管理核心小组首先将自身的学习放到首位,在月例会中,针对课题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寻找出适合学校研究的目标和措施。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他们深入教研组与教师一起讨论课题研究的改进情况,与专家一起共同研究方案,应对研究中的问题等,提高了学校研究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核心组成员每人选报一个专题开展读书活动,利用周二全校大会开展科研方法的普及讲座,使教师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工作方式上,科研管理核心小组成员分别联系11个学科教研组,利用教研组的周活动时间,与教研组长一起共同开展学科教育研究,将学校所研究的科研课题在教研组层面进行落实,带动了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之中,使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发展,促进了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科研管理核心小组成员与教研组牵手,将科研骨干力量融入到学科教研组中,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课题的管理、服务与推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通过近两年多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科研核心组逐步解决了学校科研与教学结合的紧密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教科研管理团队的领导力

凝聚科研团队,实现科研促发展的共同愿景,实现教师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科研团队的管理与服务,努力提升科研管理团队的领导力,提升领导艺术,带领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促进学校不断发展是科研团队的基本任务。

篇5:教科研管理制度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育质量的核心,而教育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催化剂。为了能够更扎实有效的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特制定制度如下:

一、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确立有针对性的科研课题,要力求实际得当,有研究价值,对教学有切实帮助。依据课题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研究,确立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交流活动,注意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一边研究一边积累,最后形成阶段性总结,把好的经验面向全校推广;

二、课题研究以教研组为具体实施单位,课题组成员要按时参加课题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总结自己的得失,并做好记录。要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按时参加教导处、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

三、每个教研组根据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总的科研课题选取自己的子课题,进行实验与研究,研究过程中随时做好记录,并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写出阶段性总结;

四、课题组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进行课题实验,每学期至少面向组内执教两节研讨课;

五、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每学期针对课题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竞赛评选活动。获奖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课题组和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活动情况及研究成果将作为学年末评选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和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

篇6: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工作管理制度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了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切实提高研究的水平与效益,使教育科研真正为教学工作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教育科研管理机构:

1.学校教导处设副教导主任1名,具体负责教育科研管理和教师的培训工作。

2.主要职责:(1)制订学校教育科研规划与校本研修计划,统筹学校教育科研和校本研修工作;(2)做好教研组(备课组)长的推荐、选拔与考核工作,指导教研组开展活动;(3)定期召开学校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关工作;(4)负责校级课题的立项审批与组织协调工作,做好区级及以上教育研究课题的管理与指导;(5)做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教坛新秀等学科技能申报参评以及成果的汇编工作,及时推广教学研究经验;(6)负责教师教育科研资料的组档工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定、骨干教师推荐等提供依据。

(二)理论学习: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教师每年至少订阅1种与本学科教学或教育研究相关的杂志(报刊),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等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会。

2.教师每学期至少要阅读1本教育专著,并至少上交1—2篇有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鼓励教师多写读书笔记,开展理论研究。

3.积极派遣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外出的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4.正在参加各类学科骨干班、研修班等培训的教师,培训期后至少要做2次学校及以上级的专题讲座或关于本学科的教学经验介绍(中年骨干培训班的教师则视具体情况而定),由教导处将其纳入校

本研修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

(三)教研活动:

1.学校视学科教师的配置情况,设立5个教研组(备课组),每个教研组设组长1人。教研组长在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教研组长应具备扎实的学科业务能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事,是学校学科教学的骨干和教学改革的带头人。

3.教研组长的职责:(1)掌握组内成员的基本情况,做好登记;

(2)认真制订学期教研活动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活动;(3)认真落实教研活动考勤制度,及时收集、整理教研活动材料;(4)协助教导处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考核)、校本研修等工作;(5)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写出分析报告;(6)学期末对教研工作进行总结,接受学校教导处的履职(业务)考核。

4.教研组的基本任务:(1)学习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改革经验等,不断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做到教书育人。(2)组织集体备课,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加强集体研究。组织教学研究课,开展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研组每学期要确定符合本学科教学实际的研究主题,不断研究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探索教改新路。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3)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4)定期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质量,研究并制定改进教学及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办法和措施。(5)组织、指导学生课外学科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特长,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5.教研组的活动开展:(1)每个教研组一学期活动不少于8次,每次活动两课时以上。为了便于组内教师开展活动,教导处在安排功课时尽量空出半天作为教研活动时间,具体在学期初确定。(2)每次活动主题要明确,要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落实,并有活动记

录及相关材料。

6.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态度要端正,学习、听课要认真,讨论、评课发言要积极,主动承担教研组、教导处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研修任务。没有特殊情况,教研组成员不得缺席活动。

7.教师开课要求:(1)凡参加各类学科骨干培训、外出学习的教师,每学期(中年骨干培训的教师则为每学年)至少要上1节学校及以上级的示范课;(2)评上县级及以上名师、学科骨干的教师,按上级有关规定上示范课。(3)参加工作未满三年的新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1节学校及以上的汇报课。(4)其他教师每学年至少要上1节教研组及以上的公开课(教学常规检查中的上课除外)。(5)具有高级教师职务的教师则以上级有关要求为准。(6)对积极上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师,在学履职考核时适当给予加分。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上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师,学校可扣除当月或连续几个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月考核奖),直至其接受任务为止。

8.教师听(评)课要求:(1)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2)每节课必须有完整的听课记录,教研组及以上级组织的听课活动,教师还要及时上交书面评课稿。(3)鼓励教师多听随堂课,对多听课的教师。

(四)撰写论文:

1.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撰写1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案例、教学设计等),35周岁以上的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撰写1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或案例、教学设计等);鼓励教师多写教育论文,并积极向教育杂志投稿或参加各类教学技能评比。

2.学年结束之前,教师必须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上交书面总结或经验介绍1份。

(五)课题研究: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40周岁以下的教师至少要承担(负责人或执笔)一个学校及以上级的教育课题研究任务。

2.课题选择:(1)针对学科教学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较为重要的实践问题确立课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客观事实为依据,具有个性特色。(3)课题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篇7: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

仁里集镇中心小学

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对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学校办学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教育科研又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载体,为教师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教师的未来与未来的教师,也都离不开教育科研。为有效进行教育科研,促进教育科研稳步发展,特拟定以下规定。

一、例会制度:

1、课题组人员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总结本月工作情况,布置下月工作重点。

2、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长会议,汇报交流本课题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课题组不定期的召开课题工作会议,总结布置实验工作,交流经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4、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召开专门的科研工作会议,邀请课题组长和实验教师代表参加,协商制订学校科研工作计划,总结学校科研工作情况。

二、考核制度:

1、把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达到程度作为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业绩的考核指标。

2、每月对参加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和课题组长进行考核,视其完成实验任务的情况进行评定,作为年终实验教师考核的依据。

三、激励机制:

1、教科室每学年进行一次科研成果评比,评出校内的优秀科研成果奖,给予奖励。

2、每学年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阶段性检查,检查结果存入档案。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并作为评优评聘晋升的参考。对不按时参加课题工作会议、完成实验任务的实验教师,视其情况给予批评,直至取消其资格。

3、实验教师在参加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经有关部门认定的,按照学校有关奖励条例给予奖励。

四、学习培训: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原则上是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优先参加。

2、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与科研相关的讲座或研讨活动。

3、教科室组织好教师的科研培训工作,教师要积极参加科研培训,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五、经费管理:

1、学校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提供科研经费,用于对承担课题成员的奖励或资料费及学术活动的开支。

2、科研经费本着合理、节约的原则使用,做到专款专用,经过领导批准由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教科室做好记录。

六、监督指导:

1、教科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督促,对各课题组制定的方案、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原方案或计划中的不妥之处及时调整,对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在研究到一个段落时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并对今后实验加以指导。

2、各课题组长负责对本课题的全面组织、管理工作,定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

七、档案管理:

1、做好科研工作,尤其是课题工作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包括计划性资料(申请表、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课题组计划、科研室计划、活动计划等);过程性资料(研究活动记录,研究课、示范课、实验课的教案、课件、录像、光盘等);总结性资料(专题总结、阶段总结、论文与心得、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课题组总结、结题证书及其他科研成果等)分档保存。

2、所有档案资料要妥善保管,做好备份,以防丢失。管理要有条理、有序列、有记载,查看方便、系列清楚,便于检查整理。

八、推广运用:

1、课题结题后,通过学校及广大教师鉴定后,再向全校推广,让科研推动学校的发展。

2、学校于每学年举行一次教育科研成果交流会,利用学校各种传媒宣传推广先进的研究成果。

3、学校创造条件让一些有较高价值的科研成果通过宣传媒体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九、科研常规:

㈠、科研机构:

学校科研机构分为三个层次:

1、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领导管理、人员调配、经费筹措和政策制定等;教科室主任担任副组长,负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以及教育科研活动的检查评价。

2、管理小组:由教科室主任和课题组长组成,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操作。教科室主任要在课题主管领导的指导下,组织本组教师制定详尽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或课题阶段性目标。包括:对上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的分析;本学期预计达到的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及活动安排表等。使研究目标细化,减少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教科室主任要严格执行计划,学校领导要加强协调、监督与指导、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3、实施小组:其成员是所有课题实验教师,他们是所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执行人。实验教师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课题研究,按实验方案有序地开展实验研究,注意发现和记录教学实践中与课题有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要认真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实验教师还要关于总结经验,及时反思,积极撰写科研论文、上实验课等,与同行进行交流,同时还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㈡、课题管理:

1、课题分类

(1)按级分类:镇级、县级、市级、国家级;

(2)按性质分类:德育课题、教学课题;

(3)按隶属关系分类:母课题、子课题;

(4)按人员分类:集体课题、个人课题。

2、课题的申报、审批和立项:

(1)课题按照申报、审批、立项、实施、验收、结题的程序进行。

(2)凡属我校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并写有课题方案,均可以向学校申请立项.我校也可以承接上级课题,作为子课题立项。

(3)凡具备申报条件,手续完备,申报课题的研究有价值,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而且方案科学可行,经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讨论批准,才正式列为学校的课题,或再申报上一级课题。

(4)个人向学校以外的单位或部门申报课题也需要提交学校领导领导审查同意后,再向上申报。

(5)学校教师承担课题由教科室按实际情况兼顾教师志愿协调安排,形成学校的课题网络。各课题组有自己的课题组长和相应的参研人员。

3、课题的实施:

(1)课题组必须按实验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作好学生情况的摸底调查统计分析,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各种资料的积累的保管。

(2)每学年为一个阶段,每学期为一个小阶段,开学时订好学期的阶段实施计划,并按时将阶段小结及计划交教科室。

(3)每个实验教师都必须自觉地遵守科研课题的管理规定和研究任务,按时参加学习培训和有关的研究活动,定期向教科室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4)组织与课题内容相关的调查研究,学习考察与资料研究等。检查各课题组阶段实验及调查资料、数据、论文、总结等资料的收集、管理情况,为课题结题验收做准备。

篇8:教科研管理

1 要有丰富的科研管理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医学科研管理的知识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科研管理知识, 二是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知识是从事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首先, 科研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围绕着管理进行的, 包括对医学科研活动涉及的所有内容进行的管理, 如科研制度、政策、科研计划、科研成果、专利、情报等实施的管理。而管理又是一门科学, 科研管理更是一门系统工程[1]。现代科研管理是指运用计划、管理、协调、控制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2], 对医院的科研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科学化管理。因此, 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现代管理知识和科研管理的知识。其次, 医学科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科学, 而临床医学科学又是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因此, 临床医学科研管理除了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科研管理知识外,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 这也应该是医学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这样, 科研管理人员不仅可以从管理的层面去指导临床科研人员进行临床医学科学研究, 还能够用专业人员的眼光去指导科研人员进行课题选题、课题设计、课题申报等。同时, 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协助科技人员追踪相关的研究动态、收集相关研究信息以及提供合理化、建设化意见等, 确保每一个课题都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为科技人员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科研管理服务。

2 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水平

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之一, 就是需要广泛地采集科研信息, 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及将有价值的信息发送到相关部门。信息是科研的灵魂, 是抓住科研需求与热点, 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 是避免低级、重复的科学研究的前提, 科研管理者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并发布最多的信息, 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的科研管理决策的基础, 科研管理人员管理信息能力的高低也是对其管理素质水平的反映。从科研信息的采集能力看, 就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信息敏感性, 充分利用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 对科研信息进行获取、分析与加工, 不断提高信息意识, 扩大信息来源, 提供信息服务, 强化信息管理, 建立起高效率信息化的现代科研管理平台,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1], 为科研人员在科研选题等方面把好关, 当好参谋, 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科研信息, 为科技管理的调控和决策服务。

3 要有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

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是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一, 这是保障医院科研质量的关键。医学科学研究已经不是单学科单兵作战的时代了,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和跨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因此, 在申报交叉学科的项目时, 需要与相关领域的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进行协调。同时, 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平台也不是一个科室的实验室或医院的几个实验室就能满足研究的需要的。这就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与相关开放性实验室或其他院系实验室或校外实验室进行协调。对于涉及人群的大规模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更不可能由课题组或科研管理部门单独能够完成, 还可能涉及到院内的物资部门、设备部门等的配合, 甚至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这也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协调。同时, 科研管理人员娴熟的协调组织能力在科研项目的开发中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3]。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科研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也是不可缺少的。如研究人员的研究时间与临床工作时间的安排问题、参加科研影响临床收入问题、协助研究的人员安排和抽调问题等。

4 努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和判断力

管理人员在实施科研管理过程中要有较敏捷的思维、分析、判断的能力, 在组织和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时要果断, 要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建议、意见要高度重视, 耐心听取, 对其正确的建议要及时吸纳, 对较为片面的部分要加强引导和耐心解释。当前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是科研管理人员要善于启发、引导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意识, 广泛宣传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制定科研计划, 科研立题和指导科研过程中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判断力, 感受新事物的灵感性, 发挥想象力, 提高综合创造能力, 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给医务人员真正营造一个浓厚的科研氛围。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项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 科研管理者的素质提高, 对医院科研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研管理者面临着新的挑战[4], 科研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 加强自身修养, 充实自己, 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要勇于探索, 不断总结管理工作中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努力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才能使医院的科研工作不断得到提高与发展。

摘要:科研管理人员是执行科研管理职能的主体, 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影响医院的科研管理水平。只有提高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增强医院科研管理的服务水平, 提高医院整体的科研水平。医院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应该包括:丰富的科研管理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努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和判断力。

关键词: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杰, 等.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谈[J].锦州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1) :48.

[2]徐巧珍.探索新世纪高校科研管理服务新体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4) :74.

[3]刘梅.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十大素质[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10 (5) :34.

篇9: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园本教科研管理是牛鼻子

园长要将园本教科研管理作为推动全园工作的“牛鼻子”来抓。从抓园本教科研管理入手,依靠抓园本教科研管理推动园本教科研工作,再依靠园本教科研推动幼儿园教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从而推进全园其他各项工作。

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园本教科研,园本教科研也应随时随地存在于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保教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保教工作者随时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不断找到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变化,随着孩子的发展变化,需要管理者和保教工作者不断制定新的契合孩子发展需要的保教方案,解决保教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园本教科研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园本教科研的高效管理。园本教科研的高效管理是园本教科研有效开展的保障和推力。通过抓园本教科研的管理能够使幼儿园的园本教科研工作目标更明确,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活动开展更有序更有效,能增强园本教科研对提升教职工队伍质量和保教工作质量的作用。

园本教科研管理思路的改变是关键

园长要改变过去园本教科研管理只是对园本教科研结果管理的观念及思路,要建立制度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一起抓的思路。只有具备了这种管理思路,园本教科研管理才能有实效。

建立健全园本教科研管理制度,能使园本教科研管理规范化有序化。园本教科研管理制度的建立要围绕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学习研究的目标,对幼儿园已有的制度进行清理,在园本教科研活动中发现需要补充和修改的制度种类及条款,通过执行、评价、讨论、修改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园本教科研管理制度体系。

加强园本教科研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的管理。加强计划制定者收集提炼教师学习发展需要和共性问题的方法培训,以及整体规划园本教科研能力的培训,确保园本教科研计划制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加强计划执行过程的管理,定期交流和检查园本教科研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园本教科研计划执行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控,推动和保障园本教科研计划的有效落实。

加强园本教科研活动过程管理。对各类园本教科研活动开展的主题内容、问题的针对性、形式、过程、研究的有效性,定期进行总结反思、检查指导;及时对管理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教师在园本教科研活动中的履职情况与贡献进行记载和评价,将过程评价结果累计纳入终结绩效评价中。

制度建设是园本教科研管理的切入点

园本教科研管理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园长要将建立推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开展研究和自主学习的完整制度体系,作为园长抓园本教科研管理的切入点。园长要站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通过调整幼儿园管理制度中的人员职责、机构职责、学习和研究制度、活动管理制度、评价和激励制度、制度执行反馈监督制度等,让全体教职工知道自己在园本教科研中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通过评价激励制度引导和调动教师主动学习研究的积极性。

园长不仅要重视制度的建立,还要抓制度的执行。制度作用的发挥与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执行密切相关。虽然制度文本的草拟可以由某个人或某个小组初步完成,但制度是否科学可行需要经过执行来验证,并进一步改进调整。如教师、教研组长、教科主任、分管园长和园长在园本教科研中的职责会在园本教科研活动中逐步明晰,如果没有开展园本教科研活动,对各类人员的职责应是什么就没有感性认识,就只能凭空想象。园长要有意识地观察研究各类制度在园本教科研活动中的执行情况和作用发挥情况,注意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幼儿园后期制度完善和管理工作的改进,进行指导和调控。

幼儿园教科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类园本教科研活动来实现。不开展园本教科研活动,制度也就没有实施的载体,就不可能发挥它的作用,就是一纸空文。园本教科研活动是管理和制度执行的平台,也是管理和制度创新的平台。只有在开展园本教科研活动中才能实施管理和发挥制度的作用。在园本教科研活动中才能检验制度并发现制度的不足,才能明确建立和完善各类制度。园长在对园本教科研活动的管理中,要能发现需要加强管理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园本教科研活动管理,才可能发现各类制度中不匹配的地方,通过改进和完善使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制度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没有冲突的完整体系,形成合力引导教职工在工作中积极开展学习研究。

提升管理者园本教科研管理能力是根本

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幼儿园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具有正确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自己要有管理园本教科研的能力。

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园长深入了解园本教科研计划、活动过程和结果管理的基本要素、流程、关键节点等,能在园本教科研活动中敏锐地发现管理和制度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能推动幼儿园的制度建设,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和激励教职工积极认真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因此,作为园长首先要学习了解园本教科研的性质、形式、流程和方法,了解制度建设的知识和方法,了解计划制定、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开展教科研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开展园本教科研管理的能力和制度建设能力。

其次,园长要注重提升幼儿园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园长要善于对他们进行思想与方法的引领,提升他们对园本教科研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计划制定和执行能力,以及园本教科研实效的评价能力和反思发现组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能力等。

园长只有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并推动整个管理团队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才能快速提高幼儿园管理者的园本教科研管理能力,做好园本教科研的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一篇:生育保险证明模板下一篇:诗歌鉴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