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所惠农政策

2024-05-18

财政所惠农政策(精选8篇)

篇1:财政所惠农政策

2012年国家强农惠农有关政策

1.国家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

国家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促进农民增收,给与种粮农民的一项政策性补贴。具体补贴标准按照粮食播种面积、三年粮食平均产量、粮食商品量各占一定比例进行计算分配确定。

3.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国家为了解决柴油调价、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产生的影响,对种粮农民给与的补贴。具体补贴标准按照粮食播种面积、三年粮食平均产量、粮食商品量各占一定比例进行计算分配确定。

4.良种补贴政策

农作物良种补贴是指对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给予补贴。中央财政补贴的农作物品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和国家确定的其他农作物品种。

5.村、社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政策

从2010年起,通过省、市、区各级财政增加补助,使每个村干部年报酬平均达到6000元/人,社干部报酬按照村干部的30%补助,即年标准1800元/年,每村办公经费及其他必要支出达到10000元/年。

篇2:财政所惠农政策

县镇财政所从抓细节、抓落实入手,着力解决财政补贴惠农资金“发对人、发到人、发得快、服务好”的问题。截止12月20日,全镇已发放22项惠农补贴1000余万元,5819户实实在在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

一是夯实工作基础,解决“发对人”问题。按照上级惠农政策要求,坚持审查复核到位,严格把握补助条件,严格履行办理程序,切实核准基础数据,明确落实补助对象,有效防(来源:好范文 http:///)止了各种虚报冒领行为的发生。

二是构筑防护网,解决“发到人”问题。落实惠农政策工作中,坚持“阳光操作”,大力推行机关政务公开,实现政策公开、程序透明、群众参与、张榜公布、支付到人、打卡发放;同时,不断创新监督机制,开通惠农补贴服务监督电话,接受咨询服务,设立意见箱,受理群众举报,听取对补贴发放和管理的意见、建议等,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提升工作效率,解决“发得快”问题。通过提高信息化建设标准,通过“一卡通”系统,把财政补贴惠农资金由县财政直接打到农民“一卡通”存折中,进一步减少资金转拨程序,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

篇3:财政所惠农政策

当前惠农政策是以财政部门为主导, 但其可行性操作和实际还有一段距离。现实中, 我国惠农政策往往以项目型基金或者现金给付的方式, 让广大农民朋友感受到政府的扶持, 也感受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的发展变化。然而, 市场时刻处在变动中,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农民和农业迫切希望进入市场, 但是, 现实并未给广大农民提供这样太多的机会。 同时, 在财政惠农政策实施过程中, 由于工作经费不足、补贴管理多样、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新农合构建不协调等问题的存在, 都不利惠农政策的实施。

一、财政惠农政策的实施现状

(一) 政策多, 整体效果差

比如: 对同一片区域的同种土地, 颁布了不少相关的惠农政策, 但很零散, 覆盖面也没达到应有的广度。针对县级以下的乡镇惠农直补均未有涉及, 更谈不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农田深松补助等内容。相关项目繁杂, 加之缺少一些相应的监督, 导致原本就少的资金更为零散, 不利于惠农政策整体功效的发挥。

(二) 政策交叉重叠, 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

当前, 出台的政策相互重叠, 县级财政部门没有把握主动权, 无法有效管控资金使用, 不能解决效益差的问题,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浪费。 如, 国土部门在实施土地整改项目中, 农业部门担负农村饮水安全及田间深松等项目, 这些项目投资金额巨大, 项目占用田地几百亩甚至上万亩, 投入资金上千万元, 然后, 项目内容重复性较多, 修路、打井等多有涉及, 相互交叉出现, 破坏大片良田, 高投入、低效益的工程建设多有发生。

(三) 政策相互牵制, 负面效应凸显

如, 山东东营的农业综合直补, 补贴主要涵盖农业改革中的税计面积, 两种补贴为实际种植的农作物面积。 如小麦和玉米, 山东东营地区在2012 年小麦种植面积约74 万亩, 每亩粮食补贴100 元, 玉米种植面积100 余万亩, 每亩粮食补贴15 元或者20 元。 近些年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数额小, 农民对这方面确实没有太多意见。 然而, 随着粮食直补数额的增多, 中间问题便开始显露, 一些农民认为荒地应享受补贴, 意见较大,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上访问题。 此外, 综合直补和粮食补贴数额不断增加, 使得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低, 于是就退耕还林。 同时, 一些外出打工回来的农民开始要回租借给他人的土地, 于是土地承包纠纷矛盾愈演愈烈, 使得集约化经营与土地向大户流转政策难以有效推行。

(四) 政策设计不完善, 基层财政监管不足

因为制度设计不完善, 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有效管理, 导致一些惠农政策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 对农业养殖中的包费补贴, 因为这种行业要承受较大的风险, 养殖不具备抵抗巨大风险的能力。为此, 对保险政策的依赖性大。 事实上, 承保理赔环节冗杂, 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此外, 财政缺少对保险公司的约束, 养殖保险未能有效推行, 无益于农户政策。 再如, 政府补贴家电下乡, 不包括物价部门和工商部门, 职能部位各负其责, 在制度的保障下, 监管实施, 政策颁布了三年, 仅有商务部门对销售网点做备案, 财政一个部门在做工作, 不仅要做政策解读, 还要抽查回访, 而问题主要出现在生产企业和网店, 一些网店对下乡等登记处于随意性和盲目性状态, 规避检查和遮掩问题多有出现, 一些企业违法性获取标示卡套, 谋取财政补贴。 所以, 现实迫切需要强化管理和健全政策设计。

二、财政惠农政策改善对策

(一) 提升管理级次的转移次数

新颁布的惠农政策, 提高了农民收入, 促进了农业生产, 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中, 应提高一般性转移的次数, 降低转向转移支付的比例, 让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 依照事权和财物匹配做选择, 整合各种类型转向资金和补贴, 按照水利和农业等不同分级, 为县级财政提供一般转移支付形式, 在县级政府组织下, 将最终方案确定, 在省级主管部门的建构下, 开展活动。

(二) 强化资金整合管理方式

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符合民意, 稳定了民心, 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生问题。工作中, 还要把集散的资金整合起来, 实现捆绑使用,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集合功效。对惠农中的直接补贴落实到户, 如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等。 当前, 合并政策, 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 简化兑付方式, 减少工作量投入, 节省成本开支, 创造更大综合效益。

(三) 资金投向变一般普惠制为集约普惠制

确保各农户都能办起大事。如山东每年的粮食综合直补在6700 万元以上, 然而, 这是一种集散惠农形式, 农民年均收入低, 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农业生产落后的情况根本得不到改善。 然而, 集中使用这部分资金,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 掌控资金投入, 对节水灌溉技术和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的难题, 按照一定顺序, 进行一一解决, 采取措施, 真正促使农村发展, 实现办大事, 解决出现的难题。

(四) 对资金分配, 打破部门间独立

改变部门间相互独立局面, 将惠农专项资金纳入统一的财物管理, 部门事务部门管, 项目资金财政管。当前, 项目资金使随意性大, 所以, 应统一管控农资专项资金, 为惠农资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做出努力, 确保财政部门统一拨付资金。 同时, 在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管理下, 充分发挥各自职能, 避免财政资金部门管。 针对财政中涉农专项资金, 尤其是农村公益性项目和农村基础性建设, 还要, 加强统筹协调, 降低审批繁杂性, 确保一次性投资, 防止分散投资, 归入资金项目, 减少成本开销, 为资金使用创造更大效益。

(五) 对运作模式上, 转变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形式

当前, 农村散户对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差, 政策性支持不足, 农民缺乏认识, 投保参与积极性不高, 勘察理赔和保护收费实施起来困难, 付比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商业运作模式与传统小农经济不协调。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建立特定的政策性保险机构。 但这并不是从群众中筹集资金, 举例说明:对农业作物, 如大豆、花生和玉米等, 建立农业保险基金, 对受灾点, 按照受灾面积的不同, 给出相应赔付, 简化保费收取程序, 优化了理赔环节, 促使农民参与种粮, 这就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功能。 此外, 对半强制性农业保险政策可以尝试性使用, 使民众自觉参与其中, 主动入保, 散户和大户相结合, 推动保险业务平稳运行。

三、结语

在财政惠农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所以, 制定相应的对策很有必要。各级政府尤其中央政府在制定惠农政策工作中, 应坚持城乡一体化迈进思想, 避免使用城乡二元结构, 根据形式政策, 调整惠农思想。 同时合理利用财政政策, 开展资金带动和宏观调控, 消除城乡限制, 立足智农, 以知识、技术武装农民,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的跨越。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质性的利益。但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惠农政策执行的现状, 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对策分析。希望能在解决农民实际利益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财政惠农政策,实施,改善

参考文献

[1]姚裴.财政惠农:政策效果及其改进建议——基于益阳市泥江口镇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S2) .

[2]薄志广, 方鸿安, 赵武, 高伟.现行财政惠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40) .

篇4: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调查与建议

一、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的情况

(一)现行政策的主要特点。当前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基本形成了制度体系,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项目种类繁多。据初步统计, 2010—2012年,通山县共计发放中央、省、市、县四级强农惠农资金14.96亿元,种类多达七大类148项,七类资金分别为惠农补贴、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保障、扶贫救灾等。

二是兑现形式多样。一是通过“一折通”到户。如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村低保补贴等。二是提货直接抵扣。签订购货合同,按照扣除补贴金额后的差价交款提货,如农机具购置补贴。三是承保机构兑付。如水稻保险、能繁母猪保险等。四是工程验收报账。工程竣工后,经上级验收合格,再拨付资金,如通村公路建设、人饮工程建设等。

三是审核方式各异。一是以实物为依据进行审核。如农机购置和家电下乡补贴,只要按规定购买了相关型号的农机或家电即可享受不超过价款30%或13%的补贴。二是以核实数据为依据进行审核。如粮食“三补”、油菜良种补贴等按农户种植面积数进行补贴,移民后扶补贴按移民人口发放补贴。三是以验收结果为依据进行审核。如通村公路建设、危房改造、退耕还林补贴等。四是以相关指标为依据进行审核。综合上级下达指标数、家庭或个人收入、特定情况等相关指标确定,如农村低保补贴等。

(二)政策产生的主要成效。此次调查走访和座谈中,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听到最多的是笑声——大畈镇下杨村支书祝昌强感慨地说:如今党的政策好,农民种田不仅不交公粮,反而还享受国家的各种补贴和扶持,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问卷调查表明,通山县八成以上农民对当前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满意。

看到最大的是变化——通羊镇沙堤村支书方仲春反映: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推行等方面的改革推行以后,带动了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事务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感受最深的是发展——地处边远库区的燕厦乡北冲村,近年变化很大。该村通了公路,村卫生室实现了标准化,村民喝上了自来水,学生上学享受 “两免一补”,农民看病能报销,老了有农保,可谓今非昔比。

(三)财政部门的基本做法。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将强农惠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度。财政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明确由一把手全面负责,形成了综改办、商贸、农业、农村、经建等业务科室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全面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切实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和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初步形成了专管员包村责任化、信息公开化、数据网络化、监管常态化、考核机制化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

二是政策宣传到位。对涉及农户利益的每一项惠农政策,县乡财政部门除了通过会议、电视、报刊、网络等方式宣传外,还采取发一封公开信、编一本宣传册、发一个监督卡、办一个专栏、制一个专版、播一个专题片等 “六个一”的形式,及时将政策依据、享受条件、享受标准、申报程序等进行大力宣传,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政策。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创建了通山县行政便民服务网络查询系统,民众只要点击进入该系统,各项惠民政策和家家户户享受的资金情况都可查询,真正实现了惠民政策和资金发放全面公开。

三是资金发放到位。为了将强农惠农资金管好用好,通山县自2008年起按照“应统发尽统发、财政集中支付、审核权不变、高效便捷”等原则和“资金一户管、资金一折发、服务一站办”的模式,对全县强农惠农资金实行了县级统发,把惠农资金发放由原来的“财政局—主管部门—财政所—代理银行—村组—受惠对象”等6个环节,简化为“财政局—代理银行—受惠对象”3个环节,资金发放时间由原来一般需要10—15天缩至1—3天,简化了手续,缩短了时间,方便了群众。2010年至2012年,该县通过县级统发平台发放强农惠农资金14.96亿元。

四是监督检查到位。市、县、乡三级财政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督促检查。在检查中坚持“一听二看三查”。“一听”就是听农民群众反映情况;“二看”即看“明白袋”资料,看村组公示栏;“三查”即查“一折通”是否发放到农户,查录入的信息资料与发放的资料是否相符,查强农惠农资金专户管理和拨付使用是否符合政策要求。

二、政策本身及执行层面的问题

(一)政出多门,基层难监管。调查表明,通山县目前涉及强农惠农政策的部门有发改、农业、林业、水利、民政、教育、文体、卫生、国土、人社、扶贫、粮食、供销、水产、畜牧、气象、经管、农机、环保、财政、公安、纪委、组织、财保等24家,即便是同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工作,也有农业、扶贫、劳动、妇联、教育、科技、团委等7个部门共同参与。由于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协调不力,当前的强农惠农工作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渠道不相同,用途不一致,标准不统一,规划难衔接,相互通气少,基层财政疲于应对,无疑增加了工作难度,难免出现监管漏洞。

如“粮食两补”、良种补贴、水稻保险补贴等都是以农作物种植面积为依据测算的。由于这三项补贴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上级关于补贴的发放时间、标准、要求不同,加之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基层往往难以适从,很多地方基本推行“谁的地、补给谁”,而不是“谁种粮、补给谁”,有违政策初衷。

再如农业保险补贴。由于保险部门人手少,农业保险政策宣传、保费收取、凭证发放等工作难以到位。保险公司往往委托村干部先从村级转移支付中垫付,再将与保费等额的资金以受灾名义打入村干部个人账户,然后再交给村级做收入,这种因监管漏洞套取保费的案例时有发生。

(二)资金零散,效应难凸显。由于资金项多量少,有些难以发挥效益,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据通山县财政局反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3项粮食补贴资金,每亩仅153元,明显抵销不了农资价格的上涨水平,对于人均耕地不足1亩且耕作成本高的山区来说,基本起不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

又如农村低保、新农保、新农合片面追求广覆盖,面广水平低。全县9%的农民约3.2万人享受低保,但人均仅50—130元;新农保每月低的仅55元,不能保障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新农合对大病没有保障,大病医疗救助基金数额少,最高补助仅5000元,许多农民往往因一场大病而返贫。

再如村级卫生室和乡镇文化站等项目涉及范围广,而资金量太小,项目实施难度大,很多地方几乎是负债经营。

同时,由于项目多、管理部门多,基层执行政策手续繁琐,行政成本高。以粮食补贴为例,首先专管员要到组、到户实地收集面积等基础数据,及时核对、调整、更改户主信息,在此基础上以村组为单位进行公示,再对个别农户反馈情况进行变更整理,制作全部到户表格和汇总表,经村组干部签字确认后报乡镇农技站和政府签字盖章,然后将盖章的纸质表格和电子表格送县农业局和财政局农财股、商贸股等审核,经县级审定后将补贴款通过银行直达农户“一折通”,同时将补贴发放情况在“湖北省政务公开网”和全国“农民补贴网”进行公示,最后制作取数表并打印 “监督卡”,再由专管员发到每户。一位财政所主任向我们耐心解释后面带苦色说:如此繁琐的程序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想而知,一个项目尚且如此,多个项目在一年内同时落实,算政治账,当然无可厚非,如算经济账,便不好评说了。

(三)设计缺陷,意图难实现。一是政策缺乏公平性。体现在区域上不平衡,通山县粮食直补每亩6.5元(以前标准更低),而相邻的咸安区每亩标准11元,荆州市每亩标准达到30元以上。体现在库区补贴方面,通山县富水库区共有6个乡镇、72个村、9.5万人,当前尽管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但库区农民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目前还有2万人过着肩挑背驮和以船代步的生活,有812户居民住在危房中,有近3万人直接饮用水库水或远途挑水,库区农民人均年收入仅有1980元。7万多亩良田被水库淹没,他们当年没有享受到按耕地面积计算的农村税改转移支付政策、“粮食两补”等惠农政策。

二是政策缺乏预见性。通山县财政局局长金汉南认为,现在有些政策缺乏前瞻性、系统性,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味道。粮食出了问题,出台种粮补贴和水稻保险政策;生猪出了问题,出台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奶牛出了问题,出台奶牛补贴政策。此外,有些政策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如购置农机具补贴指标分配由行政领导决定,教育补贴提前下达计划指标,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实行进度考核,学生营养餐补贴上级强行要求政府统一采购实物等等。

三是政策缺乏稳定性。如新农合政策,由最初的15元逐年增加,到现在每人每年70元,征收标准年年变化,部分农民有抵触情绪。同时,基层同志对此项政策也很不理解,一边给农民发补贴,一边又找农民收钱。

(四)保障不足,执行难到位。一方面,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当前有不少强农惠农项目资金都要求地方配套,而通山县属于比照享受国贫县待遇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财力十分有限,配套资金难以全额到位。据不完全统计,该县2013年按专项转移支付政策要求配套的项目50个,资金达1.13亿元,占当年实际可支配财力5.1亿元的22%,按财政供养人数计算,人均需配套0.84万元,而该县当年财政供养人均实际可支配财力除去人员经费、行政运行成本后不足1万元。另一方面,队伍建设面临难题。作为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前沿和“终端”的乡镇财政所和村级组织,普遍面临服务能力弱化、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就村级组织而言,该县闯王镇和大畈镇村级经费缺口分别达60万元和101万元,村均经费缺口分别为5万元和7.77万元。关于村干部的报酬问题,一位村干部抱怨说:“比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大,比保洁员的工资标准低”。

就乡镇财政所而言,目前,除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惠农补贴省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外,市级以上财政部门对财政所几乎没有经费安排,而县市区本级预算安排的经费又太少,财政所经费缺口平均在10万元以上。随着监管工作要求越来越精细,经费保障不足的矛盾和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此外,监管力量也严重不足。全县财政系统近10年很少进新人,基层财政所平均人数只有10人,比省委规定的编制数少7人,而且年龄老化,学历较低,专业人员缺乏,与新时期强农惠农工作的要求不适应。

三、关于财政强农惠农政策的建议

(一)改革决策方式,确保政策设计的科学性。毋庸置疑,现行管理体制和审批格局不能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需要,有些制度甚至影响了强农惠农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目前,靠个别部门和地方政府开展低层次、小规模的资金整合显然难以奏效,因此,必须打破现有格局,从顶层和源头寻求突破。建议国务院成立强农惠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中央各部委的工作,对现有项目和资金进行实质性整合。要注重系统思维和谋划,对现有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在深入调查、客观评估、部分试点的基础上,出台管长远、易操作、见实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比如适度整合补贴项目,将类别相同、操作相似、作用相近的资金进行整合,适度减少项目数量,提高补贴标准。实行差别化补贴政策,对粮食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等,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发展。除特殊原因外,取消亩均、人均补贴水平太低的一些项目,集中财力解决医疗、养老等民生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同时,建议上级出台政策时,考虑地方财力的实际情况,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加大对山区、贫困地区的政策倾斜,逐步取消目前的地方配套政策。

(二)完善监管机制,确保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建议按照权责相结合的原则,将项目审批权下放,中央和省级主要负责项目的指导和资金的监督检查,市、县按照上级关于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要求分配使用资金,强化支出责任。地方财政部门要完善和细化资金整合政策,严格资金使用范围、拨付程序、项目验收办法,推行项目资金县级统发模式,建立健全公开公示、信息通达、抽查巡查工作机制,采取直接监管与间接监管相结合、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强化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健全村级财务常规性审计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增强村干部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完善强农惠农资金典型案件定期通报制度,对检查过程中发现或群众举报属实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以铁的纪律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

(三)解决队伍问题,确保执行主体的适应性。强农惠农政策面广、线长,作为落实、执行强农惠农政策主体的基层财政所和村干部,其政策知晓度和操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效果。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充实基层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公开招考录用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基层干部服务于民、“守土”有责、廉洁自律的宗旨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培养并宣传心系群众、爱岗敬业、敢于作为的先进典型。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干部培训,包括省、市财政部门要发挥规模和层次优势,开展灵活多样的政策业务培训,努力提升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四是要改善经费保障,适当增加财政所和村级组织的办公经费,逐步解决财政专管员和村干部的交通、通讯等补贴,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财政局)

篇5:XX财政局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XX市财政局

近几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我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发放程序,不知不扣的将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政策的温暖和实惠。

一、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落实情况

为支持农民春耕生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农民增收,省政府决定,今年继续提前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及时测定了补贴标准,制定了实施方案,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以村组为单位,将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张榜进行了公示,按照农资综合直补和粮食直补工作流程。我们和农信社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每个农户补贴信息资料的导出、导入和衔接工作,确保了补贴资金于3月5日之前安全存入每个农户补贴帐户上。

2014年我市通过“一折通”形式共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4024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697万元,综合直补资金3327万元。补贴农户8.6万户,补贴面积34.39万亩。

在直补工作中,我们继续坚持四个“一竿子”插到底工作方案,对外公布政策咨询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农户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二、良种补贴

各乡镇办事处正在信息采集之中,待信息采集经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后即可拨付。

三、农机具购置补贴

第一批已拨付资金103.8万元,补贴农机具441台。

四、村级补助落实情况

(一)、村级经费

2014年1-7月份村组干部补助发放人数为2730人,其中:村干部1178人、组干部1552人。支出为571.5万元,干部补助320.2万元、办公经费251.3万元。

村组干部补助标准:一肩挑600元/月,支书、主任480元/月

两委交叉360元/月,两委不叉交300元/月,小组长60元/月。

办公经费补助标准:500口人以下的村12000元/年、501-1500口人的村15000元/年、1501-2500口人的村18000元/年、2501-4500口人的村21000元/年、4500口人以上的村24000元/年。

(二)、离职支部书记生活补 现享受生活补的人数为337人,其中:9-18年(含18年)为226人、18年以上为111人,发放生活补53.8万元。

生活补标准:9-18年100元/月、18年以上200元/月。2014年1-7月拨付27.1万元,其中:人员补助13.7万元、办公费13.4万元。

(三)、社区经费

全年共拨付4个办事处9个社区年经费21万元(人员补助4.6万元、办公费16.4万元),怀庆办:玉溪、天鹅,沁园办:新苑、河苑、怡苑、怀苑、清华园,太行办:华新、覃怀办:峰云。沁园办新苑、河苑两个社区人员、办公费补助按2005年村级经费标准执行;覃怀办峰云社区干部报酬按目前村干部补助标准发放,办公费按每年2万元执行;其他7个社区每年按2万元定额补助。

2014年1-7月拨付10.5万元,其中:人员补助2.3万元、办公费8.2万元。

三、上一事一议项目实施情况

为做好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首先,我科根据各行政村编制的《2013年至2015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规划》,从3月份起经过近20天的时间,结合农监部门逐村到项目实施地,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查看。其次,对财政奖补超10万元的项目,通过专业的评审机构进行评审。第三,严格按照村民议定、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审批的程序进行项目审批。第四、全面梳理财政奖补工作程序的基础上,总结出“六步走” 的工作流程,并建立项目资金台账,按照一项目一档案进行规划化管理。

通过细化奖补流程、明确各自职责、组织业务培训、整理档案资料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平稳、深入推进。2013年共批复157个行政村一事一议奖补项目164个,申请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699万元,县级配套 301万元。

篇6:财政所惠农政策

一、****自治州农民增收情况分析

2007年,****自治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38元,比上年增加了581元,增长了12.5%,增幅位居全疆第六。过去以种植业为主的增加方式受到冲击,来自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及非农产业的收入,已经成为****自治州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我州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呈现多元化增长趋势。

二、****自治州农民增收的途径

从****自治州的实际情况看,农民增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一)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为了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确保农牧民增收。2007年共兑付粮食直补1150万元、农资综合直补981万元、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助5838万元、良种补贴1274万元、能繁母猪补贴268万元、棉花良种补贴1274.8万元、特色农作物良种补贴120万元。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据实核定各项惠农补贴的发放项目和标准,并张榜公示,接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确保了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在实处,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在全州范围内逐步建立农民种粮补贴及相关信息统计制度,积极推广“一卡通”,进一步规范对农民补贴管理。同时,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州实现了涉农收费和村委会财务公示制、农村报刊征订限额制、五保户、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等制度,使得涉农收费为得到了规范。

(二)加强农民培训力度。全州财政累计投入了148万元,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和“阳光工程”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得到加强。据统计,2007年,农民培训人数达57000人次,通过培训,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708人,全州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4248人,实现打工收入1.65亿元。

(三)做好板块建设。****自治州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春季升温快而不稳,秋季短暂而障温迅速,多晴少雨,空气干燥,风沙较多。根据气候条件,南五县市即库尔勒、尉犁、轮台、且末和若羌非常适宜棉花、香梨、杏、红枣、蔬菜等作物的生长,也是冬麦、正复播玉米为主的板块,北四县即和静、和硕、焉耆、博湖非常适宜小麦、玉米、甜菜、工业番茄、加工辣椒、大瓜、酒花、孜然等作物的生长,也是冬麦、正复播玉米为主的板块,成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

(四)促进科技推广。2007年,全州财政累计投入了425万元,在全州范围内全面推广测土配方、农业避灾减灾和良种推广应用等技术,并开展了林药间作、果粮间作等种类的高校种养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使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全州财政累计投入3.61亿元,用于农牧区生产发展和促进农牧民增收。重点用于农林水牧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病虫害、牲畜疫情控制、农村饮水安全、乡村道路等,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升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全州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78亿元,项目规模和资金总量继续位居全疆首位。

三、解决农牧民增收的财政对策

一是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按照《农业法》的规定,逐步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纳入公共财政的支出范畴,确保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的增加,力争做到五个方面的倾斜:即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科技、教育、化文、卫生事业倾斜、向农业产业化尤其向龙头企业倾斜、向扶贫攻坚项目倾斜、向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倾斜。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取缔不合理收费,加大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财政资金对农业的贡献率。

二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吸引到农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加大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科技的贡献率,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篇7:财政所惠农政策

乡人民政府根据平目督[20**]21号文件精神,我乡高度重视,迅速召开村文书,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并按会议精神对全乡20**年1月至今各项惠农政策兑现落实情况的清理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布置,通过近半个月的清查,现将我乡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兑现及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惠农政策兑现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直补政策落实情况。(1)20**年粮食直补面积8751.24亩×15元/亩=13.16万元,综合直补8751.24亩×111元/亩﹦97.36万元,兑现玉米、小麦、油菜、水稻良种补贴21.5万元。

(2)20**年粮食直补面积8771.24亩×15元/亩=13.16万元,综合直补8771.24亩×111元/亩=97.36万元。已全部通过“一折通”发放到户。

2、退耕还林资金落实情况。20**年我乡退耕还林面积2377.5亩,应兑现补助资金29.98万元,已全部通过“一折通”发放到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448亩×14.75元/亩=12.46万元,目前各项准备资料上报林业局,正准备兑现到户。

3、救济资金落实情况。20**年至今上级给我乡下拔:

(1)农村医疗救助4万元(2)抚恤事业费3万元(3)优抚对象解三难资金4万元(4)春荒救助资金3万元,(5)自然灾害救助资金23万元,已全部专款专用并兑现到户。

4、农村低保资金发放情况。全乡农村低保人员1225人和城镇低保人员133人的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全部通过信用社直发到户。5、20**年生猪人工授精良种补贴资金32060元,全部通过一折通发发到受益农户801户;20**年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国家政策已经取消。

6、其它惠农政策兑现落实情况。(1)20**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共67人,奖励扶助金共计9.6万元全额兑现到户;计划生育特别扶 助7人,特别扶助金每户4200元,全部发放到户;农村独生子女奖励金领证120人,每户60元奖励金已全部兑现到户。

(2)20**年“两免一补”经学校审核、公示、逐一核实后免22万元住宿生活补助费,经班主任通知享受学生家庭或监护人带上户口薄和私章后,上卡到信用社已全部兑现到户;(3)20**年慢性病报费人数124人金额12.83万元,门诊家庭账户报费24.83万元,门诊统筹报费47.17万元,住院报费人数479人金额66.35万元(含县外28人)均通过一折通发放到户。7、20**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4个村,目前已全部峻工等待验收,第一批启动资金13万元已全部兑现到村、及一事一议项目上。8、20**年至今共领取后扶资金37.8万元,库区基金80万元(其中50万元按照上级要求用于建设车渡船码头)。已全部用于库区移民项目,专款专用。9、20**年至今共领取危改资金87万元,已兑现到户75.3万元,现余额11.7万元。

二、存在问题

通过清查发现全乡各项惠农政策资金没有贪污、截留、挪用、挤占、套取现象,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处出务工人员常年不在家,且人员较多,基本信息不健全,给证件的核发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2、由于惠农政策项目多,资金多,信用社业务人员少,在按时兑现上还存在困难。

三、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2、广泛宣传,认真落实。

3、严格程序,严格标准。

4、专款专用,专户储存。

5、建章立制,规范行为。

6、认真督查,从严问责。

篇8:财政所惠农政策

关键词:政府,补贴,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 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重, 农业的比重越来越小, 但是, 农业是一国的衣食之本, 农民在我国人口的比重中仍然是重头。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差距比较大, 为了缩小城乡差距, 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 我国加紧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 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财政惠农补贴政策, 以扶持农业的发展, 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调整农民的收支平衡。如何将这些政策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现存的财政惠农补贴政策现状及特点

1.现状

党中央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实行有力、直接的政策措施, 缓解粮食生产不足带来的不足。为了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2004 年, 党中央下达了一号文件, 其主要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粮食生产量的回升, 其主要内容就是“两减免、三补贴”, 减免了除了烟草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和赋税, 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购置大型机械补贴。并在逐年加强执行力度, 到了2009年, 中央财政对“三农”的补贴金额总数已经达到7161.4 亿元, 比上一年增长了20%, 并且仍然在逐年上升。足以看出党中央对农业的重视,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 党和国家一直在努力, 补贴金额、补贴的范围等等都在不停地扩大。

2.特点

(1) 种类繁琐。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的范围不停地在扩大, 当前我国对农民实行的补贴政策的种类涉及了方方面面, 农业、林业、畜牧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农村建设等等方面都进行了惠民补贴, 其中主要包含的类别有:农业生产类补贴、社会保障类补贴、救灾救助类补贴、设施建设类补贴、特定群体类补贴、日用商品类补贴等等, 这些主要类别中可以分为多个具体的补贴政策。

(2) 农户直补。从2004 年开始我国就实行了对农户进行直接补贴的政策, 改变了过去的价格补贴,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受益程度, 减少了在补贴过程中的补助资金流失的现象, 维护了农民的补助权益。

二、财政惠农补贴政策的效应

财政惠农补贴政策的实行, 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对农民的影响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可观的。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些惠农政策的实行为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由于过去的粮食最低价收购的政策使得农民的收入微薄, 收不抵支, 迫使很多农民放弃耕地去寻求其他的出路, 使得我国大量的耕地被荒弃, 粮食生产量急剧下降, 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的人均需求。惠农政策的实行, 使农民看到了发展的生机,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收入, 维护了农民的收支平衡, 缓解了我国粮食短缺的局面。

2. 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提高, 农民的收入压力解决后, 农民有经济条件去购置机械来提高生产效率。再加上我国实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为农民更换生产机械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增加了生产机械的需求量。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提高了粮食的生产效率, 增加了我国的粮食收入水平, 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的持续增长, 使得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也对农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鲜活的力量。

3.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补贴政策的实行充分的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产业结构, 推动农业的发展, 就要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中寻找不相适应的部分, 并把它完善, 所以惠农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步伐, 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其优势部分, 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完善。

三、财政惠农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1.财政补贴的总量不足。长期以来农业就一直为国家提供着巨额的赋税, 为工业和城镇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减免赋税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实行的, 但是巨大的城镇化差异已经形成, 虽然国家近几年取消了赋税并为农民提供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并且在逐年加强。但是在以农民人口为主的我国, 国家的惠民政策的补贴金额受多方面的影响, 补贴规模始终有限, 满足不了占中国人口1/2 的农民, 农业补贴政策的力度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 补贴方式存在的问题。在现实补贴中, 补贴方式是按照土地面积进行补贴并不是按照粮食生产量进行补贴, 这样的政策下忽略了土地流转等因素, 导致土地的拥有者有权拿到补贴, 而土地的种植者却没有补贴, 粮食补贴的受益者与种粮食的人并没有对接起来, 这种不合理的补贴方式影响了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目的实现。在良种补贴中, 对“良种”没有明确的种类, 缺乏鼓励种粮的针对性, 也失去了粮食补贴的最初的目的。

3.体制运行的问题。由于补贴政策的自上而下的性质导致补贴的过程复杂、繁琐。从中央到农民之间存在着很多的环节, 并且补贴的过程的透明度较低, 中间环节的利益的流失, 使得补贴到农民手中的时候, 受益越来越小。再如家电下乡政策, 由于缺乏正当的监管政策, 导致真正受益已经不是农民而是经营者与制造者, 有些情况下, 家电下乡政策让农村成为了不合格品的倾销地, 农民的利益严重受损。由于补贴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补贴的过程中涉及的人和物较多, 政府机构因此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会比较多, 造成更多财力的支出, 农民的“领补贴之路”也是异常繁琐。

4.补贴结构的问题。我国现行的补贴结构大都是在一些临时性的补贴的过程中实践发展来的, 并没有经过系统的、长远的设计, 所以这个结构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漏洞。并且我国现行的政策中, 大多是粮食直补和最低价收购等等类似这些问题的补贴, 但是对于环境保护、维护建设公共设施、自然灾害的救济和扶贫等等这些更深入的补贴却极少。

四、财政惠农补贴政策的改进策略

1. 加大补贴力度。近年来我国的补贴力度一直在增加, 但是对于我国的农民的发展的现状来说, 却是远远不足, 补贴政策的增加的进度也过于缓慢, 实效不佳。我国的综合国力一直在不断地提高, 财力、物力上都已经有了充足的底气, 在此基础上国家应该加大补贴的力度,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

2.完善补贴方式。在现行的补贴的方式中存在着些许不足, 国家应该正视这些不足之处, 加以完善。改变原来粮食直补中的“对地不对粮”的补贴方式, 让农民凭粮食的产量领取补贴现金。对于粮食补贴的范围予以明确的, 对补贴的对象也要予以规定, 对补贴的种类和标准进行整合。

3.优化补贴结构。在我国现行的补贴结构中, 避重就轻, 对于重点的、必要的绿色补贴较少, 我国应该加强对绿色补贴的力度, 逐渐地减少或者停止黄色补贴, 解决农民最根本的问题。完善农业的经济体制, 加强对生态环境、教育、保险、医疗等基础方面的补贴,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 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

总结

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 要想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增长, 提高我国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 就要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我国现行的财政惠农补贴政策施行以来得到了良好的效应, 为农民的生活添砖加彩。要想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 就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为我国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伟.文化视角下的内部控制内涵分析.会计之友, 2009年08期

[2]王竹泉, 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会计研究, 2010年03期

上一篇:高三班2010学度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课外活动工作总结12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