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长岗位职责

2024-08-27

工程部长岗位职责(共14篇)

篇1:工程部长岗位职责

工程部长岗位职责

1、负责工程管理部的全面工作,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与制度、并检查落实。

2、组织施工调查、贯通测量、设计图纸审核,编制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总体技术交底;审核参建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重大变更设计、重点工程施工方案、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3、组织年、季、月度生产计划和一、二级工期节点的编制和落实。

4、随时掌握施工现场资源配置和工程进展,及时处理参建架子队的施工技术问题。

5、负责组织施工图工程量的计算,材料、设备需要总计划的编制和提报。

6、负责施工生产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警。

7、定期检查架子队的技术管理工作,推动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

8、积极指导、组织设计变更方案的提报、审核、全力配合做好二次经营工作。

9、组织收集、整理工程资料和竣工文件的编制,做好技术总结工作,组织参加工程验收。

10、牵头组织信用评价工作,及时收集、分析、上报相关信息。

11、参与安全质量检查,参与安全质量事件、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

12、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篇2:工程部长岗位职责

1.在项目部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颁发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全面负责工程部各项工作。

2.熟悉标书文件、设计图纸,参加现场调查核对,提出完善设计的建议,绘制施工必要的细部大样图和施工辅助图纸,做好施工项目的详细安排,其中包括所需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配套计划和各种所需的施工原始记录、工程检查证等表格的技术准备工作。

3.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和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本项目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措施,补充必要的施工规定和操作规程。

4.领导测量组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测量规程和设计图纸进行测量,认真正确地做好复测施工放样和占用、租用土地的丈量工作,并将其使用范围在地面标定出来,工程部长要做到控制轴线本人复核并报项目总工复核方可进行施工。

5.技术交底制度在工程正式施工前,召开工程协调会,由施工单位通过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工程难点及工程质量标准,做到事前消灭重大质量隐患。项目技术交底需做好记录,督促作业队施行。

5.1技术交底的要求

5.1.1除领会设计意图外,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变更的要求,执行和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和建设单位的合理要求。

5.1.2整个施工过程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均须作技术交底,对一些特殊的关键部位、技术难度大的隐蔽工程,更应认真作技术交底。

5.1.3对易发生质量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工种和工程部位,在技术交底

时,应着重强调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5.1.4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交底内容字迹要清楚、完整,要有交底人、接收人签字。

5.5.5技术交底必须在工程施工前进行,作为整个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6.经常深入工地,坚持技术工作贯彻于施工全过程,检查工程质量和技术安全措施,核对图纸,核实工程数量,掌握了解工程进度,搜集资料,记好施工日记,及时填写施工原始记录,做到工程竣工一切资料齐全,签证完善。

7.根据变更设计的原则和审定审批权限,对所属施工范围内的各项工程进行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经多方比较后提出需要修改设计的意见。

按照总的施工计划,编制各工程项目的作业计划,安排各作业队的施工任务,签发审核结算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

8.积极参加技术革新,正确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9.负责按月度、定期及时地向计财务部门提供经监理、建设单位签证的已完工程量报表,提供已完工程预算成本分析表和有关统计资料。

10.负责做好竣工测量,根据实测和竣工原始记录资料填写工程质量检查评定表格,并绘制竣工图纸,参加施工技术总结工作。

11.正确使用和爱护测绘仪器及办公设备,要求做到专人专管,保证正常使用,使用完毕经检查后交专人保管。认真保管施工图表及各种技术资料。

篇3:工程部长岗位职责

近年来,主机企业的服务政策有了许多新的变化,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企业的“三包”服务期不断延长,甚至有企业提出了“终生”三包服务。那么,厂家延长三包服务期是否意味着用户会真正获得收益?从中企业又会得到哪些实惠?用户的接受程度到底如何?本期与大家分享中铁七局集团西安铁路工程公司设备部副部长李廷强对三包期延长的理解和观点。

一把双刃剑

《工程机械与维修》:你如何看待近年来企业服务三包期延长的政策?

李廷强:主机厂与代理商延长设备的三包期是在市场遇冷、竞争激烈等条件下催生出来的一种“谋生”手段,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留住客户、开拓市场、追求产品后期效益而采取的一种互惠互利措施。对用户而言可以让用户更加放心经营、使用产品,减少备品、配件的储备,同时可适当减少维修人员的配备,进而在使用过程中节约成本。对设备而言,可以得到及时、全面的维修、保养,大幅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延长三包期在给用户带来便利和效益的同时,也是给用户带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境界,长期依靠厂家的售后服务来维护、保养设备,势必导致企业或用户对于维修、保养人员的配备不足,培养、锻炼专业维修人员的机会欠缺,甚至会出现仅依靠驾驶员来做后期修理工的情况,导致三包期后的设备维修、保养也不能脱离厂家的支持,造成维修、保养过度或者不足的现象,最终还将是用户为该情况买单。延长三包期,主机厂需要配备大量的服务人员、零部件库存及物流配送机构,这些增加的投入能否从配件销售渠道进行补偿,还需做好充分的市场预测。如果延长三包期导致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增加,失去价格的竞争优势,三包的质量能否像厂家宣传的那样保持下去,就很难说了。而要解决此矛盾,厂家就必须在提高设备可靠性、零部件质量、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加大投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进而降低三包期内的额外投入,否则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

产品质量是根本

《工程机械与维修》:您是否会接受企业延长三包服务期,并在三包期内接受厂家的一些条件,为什么?

李廷强:我认为是否接受企业延厂长三包期服务需要根据用户情况和需求来定,如果是个体用户,短期内设备的工作量饱满还是接受延长三包服务期比较好,这样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也不用过多考虑因设备故障而导致停机的备用方案,能充分享受延长三包期带来的便利。反之,如果个体用户后期任务并不多、手头资金也不宽裕,还是享受正常的三包服务期就足够了,减少初期的投入。况且,用户享受质保期的服务过程中,企业一般也是有附加条件和范围的,比如必须到企业指定的地方、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进行保养,否则便算脱保,毕竟一人之力难以和企业争论高下,最后伤心、劳神的还是用户自己。作为生产企业,与其用提供延长三包期为用户带来保障,更应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足功课,凭口碑、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三包服务期短、产品可靠性高,我相信也能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功效。

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设备用户企业来说,任务多、设备使用地点分散,还是选择企业提供的延长三包服务比较好,不但能保证设备的连续工作能力强,还能给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减轻负担,利于与产品厂家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不过用户企业最好有自己的维保队伍,不能长期依赖售后服务。三包期过后具备一定的自修能力,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简单修理,也能为企业减少后期的费用支出。

利益共担为先

《工程机械与维修》:有人认为,企业延长三包服务期是为了原厂配件的销售,这样用户有被绑架购买原厂配件的嫌疑,您怎么看?

李廷强:从知识产权的保护、设备使用寿命的提高等方面考虑,我建议用户还是要支持使用原厂配件,杜绝使用仿品、次品配件、油品,以免为设备带来伤害。作为部分销售企业或下属单位不排除存在以三包期的条款绑架用户购买原厂配件和提高保养频次的嫌疑,甚至部分原厂配件存在价格虚高、外购贴牌的现象,这些问题是用户不能左右的,是一个企业的良心体现。用户只有在选择品牌和供应商的时候搞好市场调查,选择适合自己消费能力的厂家产品,以免后期被动消费。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和考察后,用户一旦选择企业品牌后,就要对自己的选择结果坦然对待,不要怀疑厂家的正常服务、产品推广,毕竟厂家也是在“做企业,不是做公益”。企业延长三包服务期是为了自己产品的可靠性、口碑,进而保证市场地位。用户投资设备是为了要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大家共同合作、自主判断,找到一个利益共同点,才能减少之间的误解或矛盾。同时用户还要最好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搞好三包期内设备的维修、保养,该投入的后期费用不能精精计较,以免得不偿失。

仅以协议不是真正为用户服务

《工程机械与维修》:“三包”期外您希望企业能够继续提供哪些服务?

李廷强:不管用户是否选择企业的延长三包服务,希望企业能够理解用户,不要因此对自己的产品放弃履行相关职责的义务。比如,出现问题后派人现场进行鉴定、指导,既便过程中用户不采购厂家的配件,服务人员也应该到场帮助鉴定,讲明故障的原因、更换需要更换的配件,让用户少走弯路。只要厂家服务人员技术专业、态度友善,大家都以诚相待,我相信部分不用原厂配件、服务的用户在服务人员的感召下,还是会回到使用企业售后服务的体系上来。反之,如果一味强调自己的权益和利益,忽视用户的感受,因用户不能在购买自己的配件而放弃服务客户,那将会逐渐失去老客户,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新客户的积极性。

服务质量待提升

《工程机械与维修》:您认为目前企业在产品服务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李廷强:目前设备产品服务方面存在3方面主要问题:首先服务人员维修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低,维修质量难以保证,时常出现故障排除不彻底的情况。而且服务人员因工作强度、环境等因素频繁变化,给用户一种该企业售后服务很不放心的心理暗示。其次虽然服务费公开透明,但是存在“强买强卖”的不合理现象。比如,用户仅需要添加少量油液,可到了厂家服务店,就需要购买一整桶,造成浪费;用户仅需要购买其中一个零件就能解决的故障,到了厂家就必须更换一个总成,这种事情我想是大多用户屡见不鲜的。最后服务后的回访电话流于形式,有的服务人员处理完问题后甚至会交待客户如何回答电话回访。有的服务热线不能接通,或者接通后层层转接,有的问题反馈完毕后,迟迟得不到回复。最后提一点建议,希望企业多关心一线维修、保养人员,给予适当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稳定。

篇4:谈总监理工程师职责

【关键词】市场经济;监理工程师

伴随着计划经济像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监理制的实行及建设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管理办法》等各项规定的颁布及修改也表明了国家坚持推行监理制的决心。总监理工程师是监理公司(咨询公司)派往项目执行组织机构的全权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控制的力度,涉及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为此,必须加强总监理工师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工作方法。对如何做好总监理工程师工作,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取得业主的信任

业主与监理公司签定监理合同,将工程项目管理交给监理公司,监理公司派以总监理工程师为代表的驻地监理机构,实施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所以说总监理工程师行使监理公司的职权,为业主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总监理工程师能否行使好合同赋予的职权,与业主对总监理工程师的信任有很大关系。那么总监理工程师如何取得业主的信任呢?那就需要总监理工程师有较高的素质,精通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实践能力,熟知法律、法规,在工程建設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决策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业主的信任,才能领导监理工程师及其他工作人员顺利地完成建设项目的监理业务。

总监理工程师在招标投标之前就需进入监理角色,协助业主搞好招投标工作,如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标底,并在投标、评标过程中给业主当好参谋,评选最佳承包商中标,这样不但能得到业主的信任,也为今后合同管理、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打下基础。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与设计协调,提出优秀的设计变更,即能满足工程各项功能,又能减少投资,这样才能得到业主的信任。

2.总监理工程师也要取得承包商的认可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监理单位与项目法人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与承包商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承包商中标后与业主签订工程合同,合同文件中明确规定承包商必须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管理。但是承包商对总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和不认可,对工程管理产生的效果是不相同的。如何取得承包商的认可,本人认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业主向承包商明确对总监理授权,授权要详细具体。

2.2第一次工地例会,总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实施和承包商按合同提出监理明确要求、监理实施细则、应用技术规范均要求承包商学习领会。

2.3详细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并将审查意见、修改意见书面下达承包商。

2.4审查进场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直至到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如与投标人员不符,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提出更换意见。

2.5按合同规定正确处理承包商提出的索赔,处理要及时、公平、公正。

3.总监理工程师要取得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的信赖与尊敬

总监理工程师进入施工现场后,组建监理机构、设置与工程项目相适应的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总监负责制。总监理工程师是这个监理机构的班长,即要分工明确,责权利相统一,又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带好监理队伍。对监理人员即要严格要求,又要关怀,使其对总监理工程师无论从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上都信服,从公正、无私、敬业精神上使监理人员对总监理工程师从内心产生敬仰。

4.总监理工程师独立、自主、公平地开展监理业务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明确规定监理单位依据合同,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维护项目法人和承包单位的合法权益。

独立、自主、公平之间的关系首要条件是独立,独立才能自主,才能公平、公正。独立自主是在业主授权范围内的独立,必须严格按照“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执业。独立、自主进行总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前提是本人的具有精通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的素质,有决策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监理工程师的言行必须公正,这是监理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在工程计量支付和处理索赔事件上要公正。

5.按监理程序开展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监理程序必须遵循此规定开展工作。

5.1招标投标阶段监理,协助业主编制招标文件和标底,并参与评标,为业主选定最佳的承包商。

5.2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监理机构进驻现场,熟悉图纸及有关文件资料,编制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检查并落实施工承包合同中规定业主单位提供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施工现场等有关施工条件。督促业主按工程建设合同的规定,落实必须提供的施工条件。将监理人员、工作程序、监理人员的权限及监理拟定使用的各类通用报表送达承包人。依据施工承包合同,检查承包人的开工准备条件,核查承包人派驻现场的主要管理机构与人员是否与投标书一致,核查施工设备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对核实不满足合同要求的,限期整改。审批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及施工措施并签复承包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图纸会审、签发施工图纸、组织设计交底并编写签发设计交底会议纪要,组织原始地形测量成果及工程量,召开第一次工地会议,协调有关事宜,审查开工申请并下达开工令。

5.3项目施工阶段监理工作。全面管理工程建设合同,签发补充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工程进度、控制审查、批准承包商提出的实施进度计划以及检查实施情况,当施工进度发生较大偏差时,依据合同分析原因及责任,责令采取措施实现合同工期目标。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审查承包人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依据工程建设合同文件、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对重要工程部位和主要工序进行跟踪监督,以单元工程为基础,按水利工程部质量评定标准,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复核、工程投资控制,协助发包人编制投资控制目标和年度分计划,审查承包人提交的资金流动计划,审核承包人完成的工程量和单价费用,并签发计量和支付凭证,进行索赔处理,处理工程变更,下达工程变更令。做好施工安全监督,主持监理合同授权范围内的各方面协调工作,协助发包人按国家规定进行工程各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以及信息管理工作。

6.热爱本职工作,敬业、谦和忍让

篇5:工程部副部长岗位职责

一、协助部长全面完成项目筹建的各项管理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

二、对分管机电设备的订货技术协议审查并最终确定负责,掌握订货

设备的制造加工进度,组织到货设备的技术验收工作及设备技术资料的存档和备案。

三、负责生产前生产线设备的备品备件的申报、审核及质量数量控制。

四、领导、组织机电设备维修作业区完成设备安装并协调各施工单位

控制工程质量,对设备安装进度、单体试车、联动试车以及最终验收全面负责。负责制定生产线重大设备运行过程中安全防范应急预案。

五、制定生产线试车规程、设备维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各项设备

管理规章制度,建立设备档案,并建立全厂设备管理组织构架及运行模式。

六、负责设备维护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生产安全培训,并配合公司

各部门做 好本部门员工的各项管理工作。

七、对进厂设备安全、员工工作过程中现场安全负领导和管理责任。

八、对厂房、管网、能源介质等构建物的安全使用负责。

篇6:工程合约部长岗位职责

一、岗位描述

工程合约部长石工程合约部的最高岗位,是整个工程合约部的核心和枢纽,其职责是: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围绕实现工程的工期、质量目标,领导本部门人员有计划地开展施工管理、工程变更及合同管理、成本控制、计量支付等工作。

二、职务

1、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参与本项目的设计图纸会审。

2、负责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中队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3、负责向项目部、业主、监理提拟工程变更方案,并组织办理上报审批手续;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具体办理工程变更、索赔工作。

4、负责日常施工工作安排,深入现场,掌握工程的生产紧蹙、质量动态,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工程质量事故的技术处理方案作出决定。

5、负责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先进的施工技术及工艺。

6、负责督促科技情报的收集整理工作,结合工程实际,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施工中的应用。

7、负责做好施工技术的总结工作,编写开工、竣工报告。

8、负责组织本部人员对施工处的生产经营动态状况进行分析,提交建议供项目经理决策。

9、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起草制定施工处的合同、协议,并组织本部门人员跟踪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

10、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参与编制竣工资料及办理竣工结算。

11、带领本部门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三、职权

1、对工程合约部的生产管理工作有领导、协调、决策、指挥权。

2、对工作能力较差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解聘申请权;有权提请项目经理调整本部门人员岗位与职责,并根据本部门人员的工作表现,对本部门人员工资、待遇有建议权。

3、对工程的生产进度、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及计量支付有参与权和监督权。

4、对施工中队的施工技术有指导、考察权。

5、项目经理授予的其他职权。

四、职责

1、对本部门未能完成计划工作目标,并造成损失的,负有责任。

2、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汇报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或对项目经理的指示没有及时下达、传递,造成工程重大损失的,负有责任。

3、对因管理不到位或指挥不当造成质量事故负有责任。

篇7:工程部部长岗位职责

1、在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开发项目的建设计划和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管理工作目标。

2、严格执行国家、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公司规定,根据公司标准工作程序,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主持制订、修订工程部职责范围、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

3、全面主持工程部的日常管理工作,按计划组织实施项目的工程建设,对项目的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管理、过程监督。

4、负责组织与工程相关的施工招投标工作,起草与工程相关的合同及甲供材料、设备供货合同。

5、负责对公司所开发项目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各方协调、工程成本等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和监督。

6、负责审核各专业工程现场签证,达到签证及时,数据真实准确的要求。

7、负责工程项目的内部竣工决算工作,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施工单位递交的竣工决算进行内部审核并配合审计单位完成最终的核算。

8、负责工程建设对外的联络、交往,化解矛盾,平衡关系,维护良好的建设环境。

9、负责组织编制月度、季度、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并向公司领导报告计划的实施情况,组织编制工作总结。

10、负责协调工程建设相关各方的业务关系,以及工程部和公司其他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工作,处理现场突发的有关重大问题。

11、负责对各专业重要分项工程、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进行审核,并指导做好工程现场平面布置管理、技术管理及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12、负责对各专业的设计变更及相关工程量的调加调减的实测实量工作进行审核,达到技术可行和数据准确的要求。

13、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现场管理工作,做到符合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目标;提高警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4、负责组织人员审查竣工资料,组织竣工验收。

15、负责对部门内各项工作的布置、检查和落实,检查和考核本部门员工的工作,客观评价其表现,并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出奖惩、使用建议。

16、参加单位工程及单项工程的初验。

17、参加与承包商、供应商的合同洽谈、队伍考察等准备工作,做到核定可行的工期目标和主要的经济与技术指标,并力争使参建单位素质有基本保证。

18、参与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及重大施工方案的讨论和审定,参与和审定主要材料及设备的选型。

19、按照监理合同及相关监理条例对监理公司的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检查,落实有关责任制,达到使监理公司真正发挥旁站监理,巡检及见证等职能的要求。

20、协助财务部做好工程成本控制,以及销售配合等工作。

篇8:工程部长岗位职责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简称北自所)长期致力于制造行业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工作,为众多制造行业客户提供了由开发、设计、制造、安装到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作为中国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北自所专家的看法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为此,我们采访了北自所两位专家:副总工程师谢兵兵和物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电气部副部长张可义。

记者什么是智能制造?为什么智能制造成为潮流?

谢兵兵:近两年来,智能制造是个火热的话题。为应对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世界各国提出很多概念,例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我国提出过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业2025等。虽然提法各不相同,但是我认为这些概念本质相同,内涵相似。

应该说,目前大家对智能制造有一个初步的相对统一的认识: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它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对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以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以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说,智能制造能够成为方向。形成巨大需求,是产业升级需求与技术创新交汇的结果。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智能制造的需求,就是要解决企业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工紧张;二、在建设土地资源紧张的前提下,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生产能力;三、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发达市场,对提高产品质量(主要是质量稳定性)的要求;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满足客户全程参与产品设计、制造的这种趋势。以上四方面都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和升级的压力和动力与此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取得巨大突破: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等等,这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在这个时间节点,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交汇到一起,把以上新技术运用到传统制造产业,解决了企业面临的上述问题,就形成了智能制造的思路。

记者符合智能制造特征的工厂什么样?由哪些部分组成?

张可义:智能制造的特征是柔性、协同、互联、集成、优化。核心是互联与集成,即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的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不同的智能生产线间的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域、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的互联组成一个制造能力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系统,这些单机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智能仓储物流、智能车间及智能工厂可以动态地组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制造需求。

例如德国提出的工业4.0,其核心是连接与融合,要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客户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工业4.0”适应了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得产品与生产设备之间、不同的生产设备之间以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能够互联,使得机器、工作部件、系统以及人类通过网络持续地保持数字信息的交流。

一是生产设备之间的互联:从工业2.0到工业3.0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单机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工业4.0把1969年第一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Modicon084的使用作为工业3.0的起点,其核心是各种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在生产环节的推广,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单机设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广泛普及推广。二是设备和产品的互联:工业4.0意味着智能工厂能够自行运转,零件与机器可以进行交流。由于产品和生产设备之间能够通信,使得产品能理解制造的细节以及自己将被如何使用。

制造业领域非常宽广,每个企业所面对的挑战各有不同,所以在走上工业4.0或智能制造的道路上,大家都有不同的实现路径以及方法。企业最重要的是需要秉持精益制造的核心思想,在工业和信息化两方面提升的同时不断进行融合。未来企业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是透明的,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处理,保证生产不间断的持续进行。

数字化工厂的底层主要包含了智能化的生产线以及智能化物流两大部分。在智能化的生产线方面,引进了大量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装备来替代密集型的人工作业,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规避出现质量问题。

智能化的物流则采用投料的物料管理模式,确保工序之间的节拍一致,确保生产线效率最优,避免因为节拍不一致、停工待料而造成的生产浪费。

记者传统制造企业走向智能制造,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变革?

张可义:传统的制造主要依靠人的密集劳动,工序之间连接性较差,原材料需要进行较长距离运输;而新建智能工厂则可以把以前离散的工序连接起来,这样可以实现工序间的流水作业,降低物流、人工、设备、能源等多项制造成本。此外,智能工厂颠覆以前的运营管理模式,选拔了大量的精通精益制造、自动化技术等人才构建一线管理团队,确保数字化工厂快速达产,并且发挥其最大作用。

离散制造业应该专注精益制造,并把其导入到企业中去,然后借助信息化技术将物流、工艺流、信息流整合在一起。而精益生产的核心就是准时生产和杜绝浪费,并且各个环节上的节奏是一致的,这样效率达到最高,生产成本会相对降低很多。

企业还需要培养专业的自动化人才来面向整个生产线,结合精益制造完成最后的升级步骤。未来结合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将企业生产运营的真实情况呈现给决策者,替代掉传统的逐级通报,让该看到问题的人务必看到问题,这样组织更加扁平化,基础管理团队越来越精简。

记者实现智能制造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谢兵兵:对于智能制造的特征,根据北自所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为“四化”: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其中自动化是关键,信息化是基础,集成化是手段,智能化是方向。信息化的基础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从大的角度来说,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得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在24小时时间之内整合资源和要素,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技术基础。从企业的层次看,信息系统也是企业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企业的信息系统是分层次的,上下四层:企业、工厂、车间、底层设备。企业层面的信息化主要是建立ERP系统;中间层面的信息系统包括MES系统和WMS系统等;底层的信息化指底层设备的信息化。现在就是把上下几层打通与集成。打通首先是连接,要从整体、系统去考虑问题。优化就是整体功能相加要大于局部,达到1+1>2的效果。

谈到智能制造的系统集成,不仅仅是信息的连接,也需要“物”的连接,就是生产系统与物流系统的集成。在这个过程中,车间内部工艺、流程要重组,生产设备调整、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更多是通过物流体系的改进,运用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和设备解决生产工艺流程的重组和自动化需求。因此,在智能制造的体系中,物流信息系统WMS既是MES的一部分,也是ERP的一部分。只有有了自动化的物流系统,生产各个环节才能做到互联互通,这也是智能生产的基础。

打造智能制造体系,还有几个难题需要解决:

1、智能制造体系的建立,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之间的连接是基础。目前我们能够制造出的传感器,仍然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万物互联”的要求。我们需要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的传感器。这需要科学和技术上取得突破。

2、在企业信息系统互联的过程中,越底层的信息互联难度越大,这是由于底层设备通信与集成标准不统一造成的。然而,标准化不足的问题短期内得到解决很难。现状就是底层设备是异构的,来自不同厂家,我们就是要在这种条件下依靠我们的技术与经验来连接和集成。

3、底层设备厂家有时会抵制这种系统的集成和连接,主要担心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所以,如何做到既广泛互联又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篇9: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及监理职责

关键词:园林工程;监理职责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97-01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综合性及监理职责

(一)园林具有多门类综合学科特性

园林是综合性的学科,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学科。它和建筑学、美学、史学、风水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类学科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在各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做为园林设计师,不仅要熟悉园林业务知识,还要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美学、人文环境、历史文脉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等等相关知识,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园林绿化工程和其它工程的关系

园林绿化工程包括体现园林地貌创作的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如叠山、塑山等)、园林理水工程、园林小品工程、园林桥涵工程、园林景观照明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种植工程(包括种植树木、造花坛、铺草坪等)等多种类型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其它工程存在着相通之处。但和单纯的土建工程、桥涵工程、市政工程又有区别,它属于景观工程,景观的设计和塑造是首要的原则,在审美需求方面要求较高。

(三)园林综合性的监理职责

针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综合性和多元性,首先,做为承接园林工程的监理公司,应区分情况,对于大型的园林建设项目,不仅要配备园林监理,还要配备相应土建、市政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监理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需要有负责全面的总监、负责具体工程的土建监理、绿化监理等相关行业监理。总监全盤控制,综合协调。

二、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性及监理职责

(一)园林和艺术的关系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商周时代的囿,可以算作一种天然山水园林。发展至春秋时期,这种天然山水园逐渐开始向人工造园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使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秦汉时期,园林已开始调动一切人工因素来再造第二自然,规模大、数量多、景象华美,并且在园林整体及内部景观的思想寓意和主题上也颇有拓展。此时富商大贾也开始投资园林,标志着私家园林的产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景观成为园主的精神体现和情感的物化形式。东晋时期,园林中的写意趋向更加显露。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寺观园林。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此时不但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写意园林,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园林艺术家,并产生了相应的园林理论和著述。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已臻于化境,造园思想越来越丰富,造园手法也越来越巧妙,并且达到了十分成熟的境界。

现代园林师的任务已经从私园到公园走向地球家园的领域,设计和建设都和人类对社会的审美要求息息相关,离不开园林艺术范畴。

(二)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属于景观工程的一种,追求工程的艺术美。园林绿化工程的很多园林设计元素往往是设计者的内在艺术修养的外在体现,它在不同的鉴赏者看来,产生的价值就会千差万别。园林工程的改造地形,筑山叠石都有一定的艺术含量,由不同的设计师设计赋予的设计理念可能完全不同,这就是园林工程的艺术性所决定的。

(三)园林艺术性的监理职责

体现园林工程独有的艺术效果是园林监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园林绿化工程的艺术性提出了不同于一般工程的特殊要求。首先监理工程师要理解项目的总目标,了解业主的真正意图,在开工前及时与业主沟通,与设计方进行交流,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其次是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及时掌握在某些设计领域难以深化的部位,督促施工单位针对这一部位制订详细的施工预案,并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反映,多做汇报以便让业主能及时充分了解整个工程的施工情况;另外作为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要在施工过程中尽量给业主提出一些对项目建设有益地、合理化、切实可行又便于实施的建议,并通过各种施工工艺、施工渠道解决图纸设计与实地创作之间的距离,真正体现园林工程的艺术美。

三、园林绿化工程的灵活性及监理职责

除大的公园、广场等建设项目外,一般来说,园林绿化工程规模相对较小、变化比较多、隐蔽工程多、灵活性很大,而且工程量分散、战线较长,不便于监督管理。像2005年总投资280万元的焦作市人民东路绿化工程,就存在战线较长(长度达5公里以上),现场施工环境复杂等很多不利于工程管理的因素;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材料市场价格浮动比较大,栽植劳动定额等不同程度地导致园林工程的造价灵活性大。

做为园林工程监理,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要勤检查勤督促;其次要制订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从机制上管理约束施工队伍,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因为艺术性、灵活性等特点,现场创作、变更较多,监理在严格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还要做好工程变更的签字和审核等工作,它是后期决算审核的重要依据。

园林绿化工程的灵活性导致竣工图纸与初始设计可能变化比较大,而且,现场施工环境复杂,地下管网、给排水等无法预测因素较多。为方便园林工程的后续管理,做好工程的移交接管工作,园林监理应该配合施工单位做好竣工资料收集、保存和移交工作。

四、园林绿化工程的时效性及监理职责

园林绿化工程一般都是政府投资工程、民心工程,上上下下关注程度较高,往往工期要求较紧。另外,园林工程除了基建部分以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绿化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的绿化属性决定了它栽植工程的季节属性、生物学属性和延续管理属性,错过季节绿化成本就可能大大提高,这也要求必须抓紧时间,保证工期。

另外,园林绿化工程的时效性还体现在绿化管护的长期性,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养护计划和相关的资金投入。目前,焦作市场园林工程的管护期通常为一年,一年后甲方才进行接收。

首先,园林监理代表甲方负责工程全面,必须保证工程进度。在具体的施工中,需制订切实可行的工期安排计划和奖罚措施,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另外,对于绿化工程,应尽量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并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加强栽后管理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以尽快达到和土建工程相映配合的景观效果。

其次,要做好绿化栽植工程监理工作,从园林绿化施工经验来看,在具体的施工中应该严把三关:苗木关、施工关、养护关。第一应该严把苗木关。主要是切实按照招标文件对苗木的品种、规格、病虫害、生长势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从严要求,确保苗木质量。

第二应高标准进行绿化施工,严把施工关。在具体的施工中要把握好“五个环节”:整地、挖坑、施肥、栽植、浇水。

篇10:工程部部长岗位职责

1、在总工程师指导下,组织制定施工技术方案,负责工程技术工作,并对其施工方案进行指导和审核。

2、对重点、难点工作,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

3、汇总各工区月施工计划及材料计划,组织编制、季度施工计划、主要材料计划。

5、组织竣工文件的编制工作。

6、随时检查工区技术室各类资料、设计图、施工图的管理情况,随时抽查各技术员、测工、领工员施工日记记录情况。

7、负责组织编制QC活动资料。

8、组织做好设计院所交桩橛的施工复测,组织工区技术室对施工图和工程数量的复核工作,并对重点工程放样及测量资料进行复核。

篇11:工程部部长岗位职责

一、在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颁发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全面负责工程部各项工作。

二、熟悉标书文件,弄懂设计图纸,参加现场调查核对,提出完善设计的推荐,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创优规划、环保及礼貌施工规划,以及审图、参加设计交底及所需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配套计划和各种所需的规范、标准及施工原始记录、工程检查证等表格的技术准备工作。

三、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测量规程和设计图纸进行工程测量,认真正确的做好复测施工和征用土地的丈量标定工作。四、负责对班组进行现场技术交底(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施工操作规程、施工工艺、施工安全、质量检验及否决办法、经济职责制),指导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组织分项工程竣工后验收。

五、经常深入工地,坚持技术工作贯彻于施工全过程,检查工程质量和技术安全措施,核对图纸,核实工程数量,掌握了解工程进度,搜集资料,记好施工日志,及时填写原始记录,作到工程竣工一切资料齐全,签证完善。

六、根据变更设计的原则和审定审批权限,对所属施工范围内的各项工程进行仔细认真的调查研究,经多方比较后提出需要修改设计的意见,并负责变更资料的申报、签认等工作,健全变更设计台帐。

七、根据业主及指挥部施工计划编制本项目的季(月,周)作业计划,组织做好调度、计划统计工作。

八、用心参加技术革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具体负责科研推先项目的实施,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做好技术总结和工艺开发工作。

九、具体负责工程验工计价,已完合格工程数量按规定权限审核、收方。负责组织工程物资定额用量核算、分析及按月、季施工计划,编制物资定额供应量,参加项目职责成本核算、控制工作。

十、具体负责组织做好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及工程试验工作,认真组织好贯标体系文件的实施。

十一、负责制定和实施好项目技术管理及技术文件、内业资料管理各项制度和办法,负责竣工文件的编制。

十二、定期召开部门会议,安排、布置相关人员工作任务,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协调监督、指导各专业工程师的日常业务工作。

十三、负责组织做好工程部职责范围内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并明确分工,落实到岗位人员,制定具体的落实程序文件要求的工作标准和实施细则。

篇12:工程部部长岗位职责

2、会同监理部门编制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落实施工期控制。

3、组织工程施工的开工检查和验收,监督工程施工,负责工程签证,落实投资控制计划,协助工程结算。

4、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等,并出具意见。

5、负责工程信息资料定期制作施工过程的照片和录像资料,协助综合部做好资料归档和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6、落实工程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参与各项检查评优工作,负责组织省“世纪杯”和国家“鲁班奖”的评审申报准备和协调工作。

7、参与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各项工程招标活动。

8、负责监理单位的协调管理,审查监理规划细则和监理报表。

9、参与工程各项招标以及材料设备选型方案审查和测试工作。

10、定期报送基建报表,编审“基建简报”和各部分工程简报。

11、负责工程技术工作,供给技术咨询,参与工程建设设计策划,负责专家组的协调管理和专家组技术讨论会议的组织。

12、负责组织工程勘察设计,审查勘察设计方案勘查报告和设计图纸的质量,并出具意见。

13、审核确认设计变更,协调各设计施工单位的关系。

14、承担工程设备设施的检查调试验收工作,并制作音像资料。

篇13:工程部长岗位职责

一自我的“本位”和工程共同体中的“岗位”

塞尔的《社会实在的建构》[1] 出版后, “社会实在”问题引起了许多关注和讨论。《略论社会实在》[2]一文简要论述了以企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工程活动共同体也是一种社会实在或制度实在。自然实在和社会实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意图”、“承诺”和“认同”等因素, 而社会实在却与“意图”、“承诺”和“认同”密切联系在一起。

从社会哲学观点看, “个体”和“集体 (共同体) ”都是“社会实在”。而其区别是:从语言学的代词方面看, 所谓“个体”就是“我”、“你”、“他 (她) ”, 而“集体 (共同体) ”就是“我们”、“你们”、“他们”;从哲学方面看, 与“个体”有关的基本概念是“自我”和“自我本位”, 与“集体”有关的基本概念是“共同体” (本文主要讨论“工程活动共同体”) 和“共同体本位”。

共同体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个体在共同体中各自占据一个特定的“岗位”。岗位这个概念与社会学中的“角色”概念基本一致, 其主要区别在于“岗位”主要用于“工作”性场合, 而角色则可以广泛适用于一切场合, 但这个区分也不是绝对的。为叙述和分析的方便, 本文把“作为自在、自为个体的个人”称为“本位人”, 把在共同体中占据一定“岗位”并发挥相应功能的个体称为“岗位人”。在共同体中, 各个个体都是以“岗位人”的方式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 任何个体都是“岗位人”和“本位人”的统一。

从“来源”或“出现”过程上看, “本位人”是经过“生育过程”“出现”的, 以企业为主要存在形式的工程共同体是经过“创业”过程“出现”的, 而“岗位人”则是通过“招聘”过程使“本位人”“换位”而“出现”的。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讨论了分工问题[3], 可是, 人们往往仅从技术和生产力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 其实, 分工便意味着不同的岗位, 意味着工程共同体中的成员成为了“岗位人”。

虽然中外哲学家对“自我”和“个体”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 但却很少有人研究“个体”的“位格” (“本位”和“岗位”) 和存在方式或存在形态问题。

由于本位人是通过生育过程而形成的, 所以, “我”对于我的“本位 (人) ”没有选择的权利和选择的自由, 可是, 对于“我”的“岗位”, 对于作为“本位人”的“我”能够成为什么样的“岗位人”, “我”就有进行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了。

在现代社会中, 本位人往往通过企业的招聘过程而“变位”成为工程共同体中的“岗位人”。“招聘”是“工程共同体” (作为“本位”的“集体”) 和“个体” (作为“本位”的“个体”) 互动和博弈的过程。如果“工程共同体”和“个体”可以通过招聘环节而达成“协议”, 双方各自作出相应的“承诺”, 一个本位人便可以“变位”为“岗位人”而“上岗”了。

在工程哲学和工程社会学中, 本文人和岗位人的动态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末期以来, 塞尔、图莫拉等西方学者在“社会认同”、“集体意向”、“集体接受”、“集体承诺”、“集体态度”等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进展[4], 但他们往往仅关注个体和共同体的“结构性关系”而忽略了“动态性关系”。

从动态观点看问题, “岗位人”在共同体中的“出场”、“在场”与“退场”就凸显出来了。

二 “岗位人”的“出场”、“在场”与“退场”

正像一个角色在舞台上有出场、在场和退场一样, 岗位人在一个工程共同体中也有其“出场”、“在场”与“退场”。

(一) 招聘、应聘和“角色出场”

人的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类:个体活动 (特指集体之“外”的个体活动) 和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 个体不再是独立的个体, 而是“集体的一名成员”, 占有集体中的一个岗位, 承担一定的岗位责任, 成为了一个“岗位人”, 或者说一个集体中的一个“角色”。

在没有加入企业这个集体之前, 个体的存在状态是“本位人”状态。本位人是未分化状态的、具有多方面发展潜力的、具有全面活动能力的个体。许多社会科学理论, 例如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假设和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假设, 往往都假定“人” (如果使用本文的术语实际上就是“本位人”) 是同质的个体。

与同质的本位人不同, 岗位人是异质的——即差别化的——个体。无论现实生活的观察还是理论分析都告诉我们:岗位人只能是而且必然是处于分化状态的、承担实际的特定岗位工作的个体。在共同体中, 岗位人之间是分工并且合作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可以把企业比喻为存在于“本位人海洋” (以下亦称为“社会海洋”) 中的一艘航船, 又可以把它比喻为一个舞台。“工程项目”便是这个舞台要上演的剧目。企业的每个成员都扮演一定的角色, 而其他的本位人就成为了“舞台”下面众多的“观众” (有关心演出并且和“演员”产生“互动”的观众, 也有不关心演出的观众) 。

通过招聘和应聘这个环节, 本位人从“社会海洋”中登船成为了企业航船上的一名船员, 本位人“换位”为岗位人。成为岗位人就意味着他 (她) 在工程活动项目这个剧目中承担了一定的演出任务, 占据一个岗位, 发挥一定的功能。

一方面, 在许多情况下, 由于对任何岗位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并不是随便任何一个人都能够合乎岗位要求和成为某个特定的角色;另一方面, 由于任何岗位都对“在岗者”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 也并不是随便任何一个人都愿意成为某个特定的角色。前者是涉及招聘和应聘双方的条件、可能性和能力方面的问题, 后者是涉及双方的自由意志、目的、愿望方面的问题。

由于任何一个岗位都只是整体中的一个岗位, 于是, 企业在进行岗位招聘的时候, 就不但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提出不同的岗位要求, 而且还必须同时提出统一的“集体目的”方面的要求。对于企业整体来说, 所有的岗位目标都必须从属于企业的“集体目的”或“整体目的”。如果不能把对不同岗位的要求统一和整合为企业的集体目的或整体目的, 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企业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企业。

上文谈到本位人在一定意义上被假定为是同质的、无差别的个体。可是, 一旦进入招聘和应聘这个环节或场境, 本位人就成为了具体的“应聘者” (即“求职者”) , 成为了“差别化”的“求职者”。

不同的求职者不但有不同的能力和潜力, 而且必然有不同的个人目的和要求。一般地说, 个人目的和集体目的之间、个人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 而必然是存在一定的差别、差距甚至矛盾、冲突的。

于是, 招聘和应聘的过程便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招聘者和求职者互相搜寻、选择、谈判、博弈和“制定协议 (契约) ”的过程。

如果通过谈判, 个体方的条件、目的和要求与集体方的条件、目的和要求能够互相调和、弥合差距而求得某种契合, 招聘和应聘便同时成功, 一个本位人便可以与企业签约 (书面契约或口头契约) 而成为一个岗位人。于是, 一个本位人就“变位”或“换位”而成为了一个岗位人。

应该强调指出:个体与集体双方通过招聘谈判而“完全”弥合双方在条件、目的、愿望和要求方面的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里, 双方通过招聘谈判所达成的只能是某种“重叠共识”。

从语义分析方面看, 任何重叠共识都只是而且必然是部分重叠的共识。而从谈判过程和结果方面看, 尽管谈判双方不可能达成意见完全重合的共识, 但谈判的成功就意味着双方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重叠, 否则, 谈判就要破裂, 应聘者就不可能签约上岗而成为一个岗位人。

应该注意, 在“招聘”谈判取得成功的时候, 在不同的情况和场合下, 招聘方和应聘方所达成的重叠共识的“程度”可能是非常不同的, 它可能是很高程度的重叠共识, 也可能仅仅是最低限度的重叠共识。

招聘和应聘活动绝不仅仅是一个认识性或知识性的过程, 它同时还是一个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法律性等多方性质或维度的过程。

招聘和应聘谈判的成功不但意味着双方达成了必需的“重叠共识”, 而且同时意味着双方达成了必需的“重叠承诺”和“重叠认同”。

所谓重叠承诺不但包括招聘者对应聘者的承诺 (岗位委托承诺和其他承诺) , 而且包括应聘者对招聘者的承诺 (岗位接受承诺和其他承诺) 。

在重叠认同的含义中也同样地既包括招聘方对应聘方的一定的认同, 也包括应聘方对招聘方的一定的认同。

如果通过谈判而达到了所必需的“重叠共识”、“重叠承诺”和“重叠认同”这“三大重叠”, 招聘和应聘便取得成功, 求职者上岗, 一个岗位人 (或曰一个角色) 便“出场”了。

一个角色出场的时候, 上述“三大重叠”所达成的重叠程度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不可能取得完全重叠就意味着双方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和矛盾。而如果从双方仍然存在差距和矛盾方面看问题, “三大重叠”的非重叠部分就是“三大差距”:“共识差距”、“承诺差距”和“认同差距”。

根据“三大重叠”的重叠程度——从另一方面看就是“三大差距”的差距程度——的不同, 角色的“出场”既可能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出场, 也可能是平庸的出场, 甚至可能是“暗藏险情”的出场。在角色出场时, 不但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的情况经常出现, 而且双方都有可能因为采取“机会主义”态度而为岗位人的上岗埋下不良的伏笔。

(二) “在场”的岗位人和岗位人的“忠诚”问题

从招聘和应聘成功一直到解聘或辞职, 这是岗位人或角色的“在岗”阶段或曰“在场”时期。

在场的岗位人获得了岗位授权, 承担了特定的岗位责任。他 (她) 承担了做好岗位工作的义务, 同时也获得了与岗位责任相应的权力。例如, 门卫拥有了根据有关规定检查进出人员的权力, 质量检查员拥有了不允许不合格部件进入下一道工序或不允许不合格产品出厂的权力, 等等。

在认识岗位权力的性质和来源时, 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它既不是天赋权力 (天赋人权) , 也不是来自“本位人”的“自身能力” (虽然具有相应的自身能力是一个前提条件) 的权力, 它是与岗位相伴随而拥有的权力, 是“岗位人”拥有的权力。

按照伦理学 (特别是职业伦理学) 和有关制度的要求, 岗位人应该敬业爱岗, 忠于职守。

“忠诚”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在中国古代的伦理学传统中, 忠诚问题的焦点是对国家的忠诚、对君主的忠诚、对家庭的忠诚和对朋友的忠诚等。在现代社会中, 除“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朋友的忠诚”之外, 另外一个忠诚问题——对企业 (‘集体’) 的忠诚和对岗位的忠诚——被突出了。

“对企业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忠诚”是两个既有类似之处又有许多区别的问题。应该承认, 目前在伦理学中, 对后者的研究较多而对前者研究较少, 可是, 前者却是一个在内容上更加具体、在日常生活中更常遇到, 而且其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多样、在现象形态上更加千变万化的问题。

首先, 忠诚不但是心理和态度问题, 同时也是一种行为。在严格的意义上, 作为思想、意识和内心状态的忠诚是只有“本人”才能够真正知道和真正体验到的, 然而, 他人也可以通过其行为或其他方面的表现来间接感受和推定其忠诚。

上文谈到, 岗位人在通过招聘谈判而上岗时, 必然达成了重叠共识、重叠承诺和重叠认同这“三大重叠”。这“三大重叠”就是岗位人忠诚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三大重叠”并不否认同时还存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的共识差距、承诺差距和认同差距这“三大差距”, 对于不同的上岗者来说, 由于这“三大差距”具体状况的不同便导致了岗位人在上岗时对企业和岗位的忠诚程度出现了差别。

不同的岗位人在忠诚的程度上可能是大相径庭的。在忠诚程度上, 既可能表现为无保留的极端忠诚, 也可能仅仅是最低限度的忠诚, 甚至会出现那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 而“中规中矩”的忠诚则成为了一般情况下的忠诚。

忠诚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这里不但存在着“忠诚度”可能发生变化的问题, 而且存在着忠诚行为的表现形式可能多种多样和相应的忠诚行为能否被认可的问题。

在忠诚问题研究领域, 赫希曼的《退出、呼吁和忠诚》是一本富于启发性的著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评论说:“赫希曼教授的书虽不是长篇大论, 但新意迭起。经济学家一直假定, 终止需求可以抚慰人们对某企业产品的不满情绪, 而政治家们则倾向于在组织内部采取可能的抗议。赫希曼认为, 这两种机制可以并行发挥作用, 并通过分析和举证, 完美地论述了二者的交互作用所具有的令人深感意外的含义。这一理论可以清楚地解释很多当代重要的经济与政治现象。赫希曼的通篇论述对很多社会和文化形态都极富参考价值。”[5]

赫希曼在《退出、呼吁和忠诚》一书中花费了很多篇幅分析和研究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退出、呼吁和忠诚”, 这实际上是“组织外部的人员”在“忠诚”方面的问题。对于本文讨论的主题来说, 我们更关注的是“组织内部成员”的“忠诚”问题。

上文谈到, 忠诚的一般表现是“中规中矩”的忠诚, 换言之, 就是“思不出其岗”的“在岗忠诚”。如果岗位人出于“岗位职责之外”的“忠诚心理”和“整体性忠诚心理”而采取“呼吁”类型的行为, 那就是“越岗忠诚”了。

在现实社会中, 并不是所有的岗位人都遵守对于忠诚的规范性要求, 于是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忠诚缺乏甚至不忠和背叛现象。

如果我们把岗位粗略地划分为管理岗和操作岗两大类, 那么, 对于操作岗上的岗位人来说, 最常见的“忠诚缺乏”现象是消极怠工, 而对于管理岗上的岗位人来说, 最常见的“忠诚缺乏”现象是官僚主义。

忠诚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忠于职守, 而消极怠工和官僚主义都损害了这个基本要求, 成为了失职的表现。

每个岗位人都拥有一定的岗位权力, 当出现岗位人的忠诚缺乏甚至不忠现象时, 岗位人便会故意地不行使岗位权力或滥用岗位权力了。如果说贪污受贿是管理岗上的典型不忠现象, 那么监守自盗就是操作岗上的典型不忠和背叛现象了。

在许多情况下, 导致岗位人滥用岗位权力的原因常常是岗位人的忠心被冷漠甚至不忠所取代, 规范的“岗位心”被私利的“本位心”所取代。

“重叠共识”、“重叠承诺”和“重叠认同”是岗位人上岗的前提和基础, “忠诚缺乏”甚至“不忠”意味着“单方面”地破坏了“重叠共识”、“重叠承诺”和“重叠认同”这“三大重叠”——特别是破坏了岗位人的“岗位承诺”。

岗位人处于“在岗”状态时, “本位人”并没有消失而且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在“本位人”、“岗位人”和“作为社会实在的集体本位”这个“三角关系”中, 有许多重要而复杂的关系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这里就不能多谈了。

(三) 从岗位人回归本位人:“角色退场”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占据某一个岗位。本文不讨论转岗这种情况, 以下就直接讨论岗位人向本位人的回归问题。

当岗位人“离岗”, 不再具有某个企业或某个项目部“成员”的身份, 这就是“角色退场”, 岗位人回归为本位人。虽然岗位人回归本位人的具体原因、方式和路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但大体而言, 可以分为正常方式和非正常方式两大类。

岗位人向本位人回归的正常方式是指由于常规原因或正常原因而形成的“离岗”, 例如岗位合同到期、工程项目结束等等。而岗位人向本位人回归的非正常方式则是指以辞职、解职、开除等方式形成的离岗。

一个岗位人的下岗也就是一个角色的“退场”。在中国传统的戏剧理论中, 不但讲究“好角色”需要有一个“好”的“出场”, 而且讲究需要有一个好的“退场”。

对于一个岗位工作来说,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由于招聘方和应聘方达成了较高程度的“重叠共识”、“重叠承诺”和“重叠认同”, 使得角色有一个好的“出场”;在出场 (即“上岗”) 后, 更重要、更关键的是应该有一个好的“在场”表现;最后, 应该有一个好的“退场”。

要全面达到“出场好”、“在场好”并且“退场好”的要求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很多情况下, 岗位人都是在心怀某种程度或某种形式的遗憾 (包括“出场遗憾”、“在场遗憾”或“退场遗憾”) 而“退场”的。

三从阴阳观点看本位人和岗位人关系

在本文最后, 我们想运用中国传统医学和古代哲学的阴阳范畴对本位人和岗位人的关系进行一些分析和阐释。

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中医理论中, 阴和阳是一对基本范畴。《老子》第42章云:“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7]29。《素问·阴阳离合论》云:“阴阳者, 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 不可胜数, 然其要一也。”[7]44传统中医根据阴阳理论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进行了全方位解释, 我们则希望能够运用阴阳理论对本位人和岗位人的关系进行一些有启发性的说明和解释。

依据阴阳理论考察本位人和岗位人的关系, 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要点。

(1) 作为社会实在的个体是“独立个体”和“角色岗位”的统一体, 是本位人和岗位人的阴阳统一体。

《素问·生气通天论》 (云:“阴者, 藏精而起亟也;阳者, 卫外而为固也”[7]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7]36准此, 在统一的个体实在中, 角色岗位是“阳位”, 独立个体是“阴位”;本位人是“阴位”, 岗位人是“阳位”。人们可以而且必须从本位人和岗位人的阴阳统一中认识社会中的每个个体。

(2) 在阴阳统一的个体中, 阴和阳——即本位人和岗位人——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阳中有阴, 阴中有阳。”[7]381本位人和岗位人决不是两种互不相干、互相排斥的状态, 而是在岗位人状态中必然渗透着本位人的“底色”, 而本位人的“社会基因”也不可能离开岗位人的“表型”而“抽象存在”。个体的“本位人基因”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其岗位表现, 而岗位人也必然通过“岗位活动”和“岗位表现”参与对“本位人动态基因”的建构。

(3) 如同医学中生理上阴阳平衡的破坏会导致病态一样, 在人性和社会领域, 本位人和岗位人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也要导致“异化现象”或其他“病态现象”的出现。

这里所谓的“异化现象”, 既包括滥用岗位权力谋取私利和仅仅把岗位人当做工具使用之类的现象, 也包括由于失业或下岗而“游离”在集体之外等现象。应该强调指出, 失业现象意味着一个人失去了自我的存在价值而成为一个社会中的“游魂”, 这本身便是一种严重的异化现象。以往学者在研究异化现象时, 往往忽视了对失业这种形式的异化现象的研究, 这是一个需要弥补的缺陷。

在本位人和岗位人的关系上, 畸形的岗位人压倒正常的本位人或畸形的本位人压倒正常的岗位人都是由于阴阳失衡而导致的异化现象。

方法论个人主义只承认本位人的存在而否认岗位人的存在。从阴阳统一的人性论观点看, 其实质就是忽视了岗位人的重要性, 把“本位人和岗位人阴阳统一”的个体片面地解释为“纯阴而无阳” (只见本位人而不见岗位人) 的个体。而方法论整体主义只承认“集体本位”的存在而忽视了岗位人的深处还存在着一个“本位人”, 从阴阳统一的人性论观点看, 其实质就是把“本位人和岗位人阴阳统一”的个体片面地解释为“纯阳而无阴” (只见岗位人而不见本位人) 的个体。

人性问题是哲学和社会理论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我们可以把“本位人和岗位人阴阳统一”的观点看做分析人性问题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例如, 在“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个个体实在中, “美国第一任总统”是一个“岗位人”, 如果“华盛顿”不再占据“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个“岗位”, “纯本位人”“华盛顿”就不是“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个“个体实在”了。同样地, 在“比尔·盖茨-微软总裁”这个个体实在中, “微软总裁”是一个“岗位人”, 如果“比尔·盖茨”不再占据“微软总裁”这个“岗位”, “纯本位人”“比尔·盖茨”也就不是“比尔·盖茨-微软总裁”这个个体实在了。

另一方面, 一个具体岗位不可能必然与某一个具体本位人一直联系在一起。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在2000年A公司由甲任总裁, B公司由乙任总裁;而在2001年, 却是B公司由甲任总裁, 而A公司由乙任总裁。A公司总裁和B公司总裁是两个不同的岗位, 从2000年到2001年, 甲和乙的岗位人身份发生了变化。可是, 我们又必须承认甲和乙二人的“本位人”身份保持着连续性。换言之, 在上述情况下, “本位人-岗位人阴阳统一”的“阳性”“岗位人”发生了变化, 而在“本位人-岗位人阴阳统一”的“阴性”“本位人”并没有变化发生。这也就是所谓“阴在内, 阳之守也;阳在外, 阴之使也。”[7]36

应该再次强调: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 只有岗位人才是他 (她) 的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阳性”生存形式和生存状态。游离在集体之外的“本位人”——即处于失业状态的“本位人”——是异化状态的“强阴性”“本位人”。

如果为了解释和叙述的方便, 我们把走上工作岗位前的状态广义地称为“预备岗”, 把退休后的状态广义地称为“退休岗”, 那么, 每一个个人的“大全”便都成为了“本位人-岗位人”的“阴阳统一”的“个体实在”, 在这个“本位人-岗位人的阴阳统一”的“个体实在”中, 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是“纯阴无阳”的, 也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是“纯阳无阴”的。

“我”、“你”、“他 (她) ”都是“本位人-岗位人的阴阳统一”的“个体实在”。在“我”、“你”、“他 (她) ”的相互认知和相互关系中, 在个体和集体的相互认知和相互关系中, 在认知和对待个体实在时, 如果不从“本位人-岗位人的阴阳统一”中认知和看待“个体实在”, 那就必然要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此外, 本位人和岗位人的关系还可以运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范畴进行分析,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分析了。

参考文献

[1]塞尔.社会实在的建构[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2]李伯聪.略论社会实在——以企业为范例的研究[J].哲学研究, 2009 (5) :104-110.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5-16.

[4]Schmitt F F.Socializing Metaphysics:The Nature of Social Reality[M].Lanham/Boulder/N.Y./Oxford: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ing, Ing.

[5]赫希曼.退出、呼吁和忠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封底页.

[6]任继愈.老子绎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94-95.

篇14:工程部长岗位职责

“部级”领导加盟商业电视台,但这并不会让电视台老板诚惶诚恐。台湾许多电视台的主持人中并不缺乏政治人物,退休的政客满地都是。而且这些电视台的一些优秀主持人也會从政,如陈以真,曾经是台湾《年代新闻》女主播,2011年选择回到家乡嘉义参选“立委”,败选后被马英九看上,成为“内阁”成员之一,担任“青辅会主委”。2013年,台湾搞行政机构改革,“青辅会”被裁撤,陈也失业了。3月7日,国民党党内初选民调出炉,陈以真以40.915%的民调支持度胜出,将代表国民党参选年底嘉义市长,算是重出江湖。

“部级”领导参选市长再正常不过,甚至还有“部级”领导参选民意代表的。苏俊斌曾经是马英九2008年竞选大位时的贴身发言人,选后曾担任“行政院”新闻局局长。但有志于从政、曾担任过“立委”助理的苏俊斌深知,若能当选“立委”可比担任所谓“正部级干部”获得更多加分,民意基础比级别待遇重要。2012年台湾大选中,国民党征召了这位青年才俊,作为“刺客”参选台南市的区域“立委”。

在台湾,除非已经当选地区正副领导人,卸任后有安保、车房经费等外,其他人员卸任或退休之后就是平头百姓。体制内外跳槽也几乎没有成本,更无“职称”、“级别”之说。选举上台的官员所任免的执政团队成员,可能是之前只是地方“局长”,也可能是作家、大学教授。龙应台两度从政,第一次是被时任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招揽为文化局局长,到了马英九成为地区领导人的第二任期时,她成为“文化部部长”,地方的局长到地区的“部长”,根本不需要熬政治级别。

只有“副部长”及地方“副局长”以下的文官,才有级别之说,不过级别更多只是来核定工资。根据台湾相关规定,“行政院副秘书长”是文官体系内最高的一个台阶,所以这个位子也被称为“最高文官长”。正副领导人靠“选票”上台, “行政院院长”、“部长”和“政务次长”是“看当选人吃饭”,常务次长以下就是雷打不动的文官。

上一篇:电力公司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实施意见下一篇:员工座谈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