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计划

2024-07-01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计划(精选10篇)

篇1: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计划

“政治理论学习”的活动计划

一.活动背景:

按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和建设新时期民政的能力,努力在学习上有新收获,在应用上有新体会,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务实型、效能型、廉洁性、和谐型单位上见成效,在推动工作上出成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党委、政府的各项部署上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超越,为做好全县民生保障工作,推动英山经济建设、推进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二.活动目的: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强化形势、政策学习。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强化党的理论和历史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当前世情、国情。

2.联系实际创新方法。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法,积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学习,要始终把专题调研贯穿于整个学习的全过程。

三.活动形式:主要通过做报告.读材料的方式,让同学们学习,了解十八大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四.活动时间: 2013年1月5日

五.活动地点:五号教学楼5211

六.参加人员:机械交通学院交运102班全体学生

七.活动总体流程:

1.由团支书等班干部宣读党代会内容;

2.班长用相机等电子设备记录学习过程;

3.同学们就此次的学习自由讨论,畅谈感受;

4.大家自由讨论此次学习的目的。

篇2: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计划

一.活动背景:

2013年11月9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2日下午胜利闭幕,204位中央委员、169位候补中央委员和部分列席人员参加了会议。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党中央政治局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提出两个概念,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二是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这两个概念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目标做了定位。

二.活动目的:

通过对全会文件的认真地学习,学习文件的丰富的内涵、重大的意义和精神实质。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入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定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加深了对全会公报中的各项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执行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三个自信的自觉性,进而提高了个人先进性。

三.活动形式:主要通过做报告.读材料的方式,让同学们学习,了解全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四.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2日 五.活动地点:五号教学楼5211 六.参加人员:机械交通学院交运102班全体学生 七.活动总体流程: 1.由团支书等班干部宣读党代会内容; 2.班长用相机等电子设备记录学习过程;

篇3: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计划

关于微型学习活动的设计, 国内已有学者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王均霞[1]指出应以促进理解为出发点设计学习活动, 要根据知识类型确定学习活动方式, 并以多元化、持续化评价为手段来促进学习者深入理解知识。吴兵[2]以活动理论和学习经验转化模型为指导提出了心理表象学习活动心理模型和内化知识学习活动心理模型, 对应于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学习材料设计和网络学习活动中的协作活动设计。吴军其[3]构建了微课件学习活动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并指出在设计微课件学习活动中应注意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增加吸引力, 发挥手持终端的优势, 提供互动交流平台以及学习活动和评价的多元化等。这些研究主要侧重于网络课程视角下的学习活动设计, 并未关注到碎片化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设计。

1 活动理论简介

活动理论起源于维果斯基的中介行动模式。列昂杰夫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 将活动分为3个水平:活动、行动、操作。接着西方激进的研究者将情境化的概念融入活动理论中, 这就是现在所公认的活动理论。具体来说, 活动理论的理论要点有以下几点:

(1) 活动系统的6个要素。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分工是活动系统的6个要素, 其中主体、工具和客体是核心要素, 工具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媒介。换言之, 活动是以客体为导向, 由主体通过工具媒介对客体进行改造来完成的, 每种活动最终都产生一个结果。而其余3个要素 (共同体、规则、分工) 是社会文化情境在活动系统中的反映。

(2) 内化活动与外化活动辩证统一。活动理论将活动分为内化活动和外化活动, 两者相辅相成, 不能独立存在。内化是将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 是活动主体进行想象、计划, 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外化则是将内部活动转化为外部活动的过程, 当主体内部活动需要被纠正或多个主体进行合作并希望他们的行动能够相协调时, 就需要进行外化活动。活动环境对内化活动和外化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外部活动内化与内部活动外化的统一[4]。

(3) 活动具有3个层次。活动是有意识的过程, 它由一系列行动组成, 而行动又包括一系列操作。所有操作一开始都是行动需要意识的努力, 随着实践和内化的进行, 越来越自动化, 需要的有意识的努力越来越少, 活动分解成行动, 并最终分解成操作[5]。

综上所述, 活动理论是以“活动”为中心理念解释社会中的人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心理或行为发展的理论。而学习活动是社会活动中的一种, 它也遵循活动理论所阐明的观点和规律。

2 微型学习的特点

(1) 学习内容微型化。微型学习将知识点细化, 把学习内容分割成最适合于零碎时间学习、不易受外界干扰的微小的学习组块, 即微型内容。目前, 比较公认的对微型内容的描述是:“小片段、松散连接、一直处于动态重组中”的信息单元。微内容的媒体表现形式有多种, 一个小动画、一小段视频、几张图片、一小段文字等都是微内容。

(2) 学习时间短、注意力集中。当今知识呈爆炸式增长, 人们不得不利用零碎时间来充实自己以促使自己能够跟上社会的步伐。微型学习视频帮助学习者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学习相对短小的知识内容。人们利用有限的注意力, 在碎片化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微内容, 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3) 学习个性化。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进度、认知偏好、时间安排来个性化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微学习能关注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为学习者营造了一个自由、开放、彰显个性的学习环境, 帮助每个学习者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3 基于活动理论的微型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分析

依据活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同时结合微型学习的特点, 对微型学习活动设计要素的分析如图1所示。

(1) 微视频学习者———主体。微视频学习者的学习, 活动是按照学习者的意愿进行的。与传统的网络视频不同, 微视频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 学习者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 当然这仍需要学习者的自控力和意志力。

(2) 微内容———客体。微内容是学习对象, 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设计者需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个性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

(3) 工具及资源———工具。PC机、智能手机、PDA、电子词典等终端都是微学习过程中的实体工具及资源。而信息发布工具、信息查询与检索工具、学习指南、操作流程模板等都是微学习过程中的抽象工具及资源。

(4) 活动规则———规则。微学习活动需要有相应的规则来约束共同体成员的行为, 制定好相应的活动参与规则、任务完成规则、合作交流规则能促使小组成员更好地分工合作。此外, 评价规则也是活动规则中的一种, 它在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5) 学习者共同体———共同体。学习者共同体由共同学习微视频的学习者组成, 同时微视频的设计者 (教师) 也可以参与共同体, 对微视频学习活动起引导作用。在微视频学习活动中, 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共享资源, 促进微视频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此外, 共同体中的教师还需设计与微内容相应的情境来帮助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5) 学习活动分工———分工。微学习活动要求共同体成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共同体成员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各司其职, 分工协作, 才能使学习活动正常进行下去。在小组协作过程中, 共同体中的教师需要起到点拨和协调作用。

4 基于活动理论的微型学习活动设计框架构建

按照基于活动理论的微型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分析, 并结合微型学习的特征, 笔者建构了如图2所示的微型学习活动设计框架。

4.1 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包括如下方面:

(1) 微型学习需求分析。微视频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 能够牢牢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 因而能帮助学习者利用零碎的时间掌握一个小的主题知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学习, 应以需求分析为手段找出适合微型化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数字图像的采集与处理》这一学习内容, 可以把它设计成一个一个微视频, 如钢笔工具的使用、仿制图章的使用、画笔工具的使用等, 这些细小的学习内容不占用学习者大片的时间, 而且正是由于学习时间短暂, 因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效率。

(2) 微型学习对象特征分析。微视频学习者是成人学习者还是在校学生, 若是在校学生那么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的认知水平, 先前知识基础都有很大差别, 因此需要对微视频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对微视频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设计适合学习者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内容和问题, 并提供相应的工具与资源, 以及通过学习共同体成员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来促进活动主体的学习。

(3) 微型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分析。前文提到了以需求分析为手段找出适宜微型化的学习内容, 确定好微内容后需要对学习内容做深入分析, 明确知识内容的类型, 以及知识内容与系列微视频的结构关系, 这样才能为后期的活动任务设计奠定好基础。

4.2 学习目标制定和活动任务设计

学习目标制定和活动任务设计如下:

(1) 微型学习目标制定。微视频的特点之一是学习的个性化, 因此在制定微视频学习目标时需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制定有梯度的学习目标。比如, 针对一个主题内容可设计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都能获得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能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 微型学习情境设计。内化活动与外化活动都离不开问题情境设计, 在内化活动中, 以微学习情境为依托, 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进行想象、计划, 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而外化活动的目的是实现多个主体的合作协调和主体内部活动的纠正, 这就更需要微学习情境的支持, 在此过程中, 问题情境充当了各主体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微学习情境设计也是社会文化因素在微学习活动系统中的体现。所设计的情境应与任务相适应, 依照不同的任务, 情境的分类有问题解决情境、真实体验情境和合作交流情境。

(3) 微型学习工具及资源提供。微视频学习工具不仅指PC机终端等实体工具, 还包括抽象的认知工具 (如视频工具、图表工具、计算工具等) 、抽象的交流工具 (如电子邮件、聊天室、站内短信息、试题库、相关网站链接) 、评价工具 (如在线测试、课后练习等) 。此外, 学习主题背景知识、学习指南、已有的操作流程模板、课程介绍、学习者需具备的预备知识说明、课程计划安排等资源都也属于微视频学习工具及资源的范畴。

(4) 微型学习活动规则制定。微视频学习活动系统需制定相应的活动参与规则、任务完成规则、合作交流规则来约束和规范学习者的行为和活动, 以便学习活动能有序进行。此外, 还可以让学习者自己制定学习活动规则, 借此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5) 学习共同体构建。微视频学习共同体是社会文化因素在微学习活动系统中的重要体现因素之一。具有共同愿景的微视频学习者、教师以及微视频设计者等共同组成微视频学习共同体, 在进行个性化学习时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帮助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 在小组协作学习时, 共同体成员相互交流、共享资源, 并按照既定的规则密切配合、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6) 活动任务设计。活动任务设计是整个微视频学习活动设计的中心环节, 它与多个环节相关, 同时也必须在多个环节圆满完成的基础上设计出出色的活动任务。如图2所示, 在学习者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主题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 在相应学习目标的指导下, 还需有相应的学习工具及资源、情境、活动规则、学习共同体才能通过学习者参与活动任务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 “学习任务是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 活动任务是活动目标的具体操作[6]。

4.3 任务分工

任务分工是指共同体内合作成员横向的任务分配, 也指纵向的权力和地位分配。就进行分工的灵活性而言, 组织与组织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些组织中, 这种分工是根据各活动的具体情况协商进行的, 而在其它更为纵向的组织中, 分工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在微视频学习活动系统中, 共同体成员都是地位平等的学习者, 建议在任务分工时以共同体成员针对具体任务, 并依据成员的兴趣和特长协商进行。通过任务分工, 共同体成员明确了任务的划分、自己的任务和权力等, 有助于调动每一位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微视频学习活动中。

4.4 多元化评价

对微型学习活动的评价应是多元化的评价, 既要有学习结果评价, 也要有学习态度评价;既开展总结性评价, 也要有形成性评价;同时学习者自身和学习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也可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学习者以这些形式多样的、不同来源的评价为支点, 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行为, 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最终目的。微型学习评价中, 很多具有微型化特征的方式都可用于评价, 如小测试、投票、有奖竞答等。

学习者在完成整个学习活动中会输出学习结果, 例如:学生自己操作的微视频、学生的自我评价、探索出的学习心得等。微学习活动设计也是一个需多次修改的过程, 设计参考学习者的反馈意见及自我反思结果对微学习活动设计的每一步骤进行完善,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教学实践和修改, 微学习活动设计得以逐步完善。

5 结语

笔者以活动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微型学习活动设计中的要素, 并结合微型学习的特征设计了基于活动理论的微型学习活动流程, 提出了微型学习活动设计框架。当前, 关于网络学习活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并且关于微视频、微课程、微型学习的研究也在蓬勃发展, 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都积极尝试将“微”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中, 而如何以微型学习活动辅助课堂教学仍需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均霞, 陈明选.基于知识理解的网络课程学习活动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1) .

[2]吴兵.网络学习活动设计的心理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10) .

[3]吴军其, 齐利利.微课件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9) .

[4]程志.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4) .

[5]项国雄, 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 2005 (6) .

篇4:记工业区位理论研究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践;反思

古人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地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地理教学中应经常开展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地理思维分析原因,设计方案,开展研究,提出对策。为贯彻新课标这一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创新能力,今年寒假期间,利用乡土地理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前期准备

1.课题选择

学习中图版教材“工业区位理论”后,星子籍学生就当地石材厂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问题,成立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星子县石材工业布局优势的实践活动。学生充满兴趣,决定以此为研究课题,进行探究学习。

2.合作分工

课题选定后,小组决定采取野外考察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具体考察线路为:九江城区—星子县金鹿石材城—东牯山采石场,如图1所示。本次活动由六名星子籍高二学生和三名教师组成,成立现场采访、实地观察和社会调查三个小组,各组均有一位教师加入。前期工作由学生准备,如设计考察线路、访谈内容、调查项目、搜集相关信息等,同时还制定应急预案。教师适时指导并做好服务,如安排交通、饮食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实地考察

1.第一站:金鹿石材城海天石材厂

(1) 现场采访组:采访组学生就预先准备的问题,对海天石材厂老板进行采访(图2),采访过程中又临场生成新的问题。厂长很热情,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通过访谈,小组成员从石料加工到成品类型,从产品销售到工业废弃物处理,从资源开采到获取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破坏等各个环节都有了整体认识。通过实地调查,学生加深了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环境污染的忧虑,采访结果见表1。

(2)实地观察组:观察组学生深入车间,一方面了解生产工序,用手机记录产品生产过程,一方面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耗水、污水排放、污水处理等情况,观察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状况,同时采集数据,如用分贝仪测量噪声的大小(图3),观察结果见表2。

(3) 社会调查组:社会调查组的学生对石材厂工人发放了调查问卷,由于部分工人文化水平较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问卷内容改为访谈,以便更快获得资料,调查内容涉及户籍、性别、收入、权益、业余生活等。调查结果见表3。

2.第二站:石材原料地——东牯山

石材城至东牯山大约3~4千米的路程,山路蜿蜒曲折,崎岖不平。当天正逢雨过天晴,一路走过去,干处尘土飞扬,湿处泥泞不堪。成员们发现,山路附近植被低垂,蒙灰负重,有的已经枯萎。爬上山岭,举目眺望,山地更是遭到重创。巨大的“天坑”深陷,泥沙、碎石混杂,不见植被踪迹;高高的碎石堆上,电线横七竖八地拉扯着,存在安全隐患,偶有卡车来这里装碎石。年关将至,工厂已停业,大型碎石机虽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仍然感受到大地在颤抖、万物在呻吟。

翻过山岭,来到采石场,山顶乱石峥嵘,山体三面悬崖陡壁,呈“U”型,地面积水成潭,都是大型切割机自上而下采石所为。这里毗邻庐山景区,过去也曾是山清水秀,如今满目疮痍。

通过两站的观察,大家了解了石材产地的生产工艺、当地地貌特征,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冲击,在这里大家亲眼目睹有人对资源的疯狂掠夺、对环境的无情摧残,也深切感受到有些人环保意识的淡薄以及科学监管的不力。

三、成果展示

实践调查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建立了QQ群,在群里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归纳,就石材工业的区位因素、发展的弊与利、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之路等四个专题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全班展示、交流,使全班对工业区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探究成果见表4。

四、活动反思

纸上功夫终觉浅,深知奥秘要躬行。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走访取样,获得了大量有效信息,他们交流、思考、分析、归纳,学会了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对工业区位理解更透彻,同时也享受了探究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另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应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在考察时间的选择、部门之间的协作、调查对象的确定等方面下足功夫,使研究活动规范、有序、高效、科学。

篇5: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栖凤中学党支部

2005年2月

栖凤中学2004-2005学第二学期

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为了加强我校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大家的政治理论水平,以正确理解党的政策方针,提高执政能力和办学水平,特制定本计划。

1、通过组织学习,使每位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对党刊的阅读学习,养成政治理论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水平。

3、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并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工作。

4、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促使每位党员干部的修养的提高,切实表现在言谈举止中,并影响带动普通群众。

二、工作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征订党报、党刊以及相关书籍,积极主动地为党员干部、为教师提供政治理论学习的材料,利于学习。

2、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从先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入手,来拉动全体教师关心政治,提高理论水平。

3、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责任区活动的作用,组织好教职工的理论学习。

4、开展好政治理论学习的总结、反思等活动,以写体会、交论文等形式,促效果,切实起到学习真正目的。

5、明确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将是否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列入党员目标考核,激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6、要求每位党员干部结合国家政局形势,按支部要求及时上交学习心得或论文。

栖凤中学党支部

篇6: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强化党建主体责任,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四个重点,以行知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五星级支部建设和党建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充分彰显行知党组织的引领力、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为满意的行知教育,办人民群众满意的行知小学。

二、以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为重点,推进思想文化建设

1.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政治观念。

结合学校发展,把_等系列重要讲话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理论培训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专题辅导培训、读书学习、党课宣讲等形式提高学习成效。

2.认真学习新《党章》等,切实提高党的宗旨意识。

精读研学《_》、《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资料汇编》以及学习新党章,争做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先锋与模范,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用党章的学习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党员进社区”“千名党员帮扶千名困难学生”“党员承诺践诺评诺”等工作的落实。

3.认真学习当代经济、科技、法律、社会管理等知识,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好每月年级组好书推荐活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努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等各方面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开阔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和家长。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不断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结合“六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反腐倡廉教育,合理安排教育内容,运用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开展好校级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分析会,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廉耻之心、平常之心、敬畏之心、敬业之心;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腿、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事;坚持“为民”观念、坚持“务实”作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5. 学习研究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律和特征,科学把握教育发展方向。

结合行知小学教育发展的“_”规划,着眼于重点、难点问题,围绕构建均衡、优质、公平、协调的学校教育管理体系,改革创新、转变观念,在教育体制、人才培养和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全面调研、专题研讨,努力把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推进行知教育特色、优质发展。

三、学习要求

1.严格学习制度。实施固定学习日制度。每月15日按要求开展党员专题学习。利用“三会一课”,“校本培训”等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职业道德理解,增强开拓创新的本领,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

2.丰富学习形式。

采用四结合学习方式:集中培训与网上自学相结合(党员好书推荐每年级2本,三月底钱上传完毕);专题辅导与知识竞赛等形式相结合;理论和实际工作调研相结合;学习与师德创优考核相结合,使“工作着、快乐着”成为行知人的追求和写照。

3.提高学习实效。

围绕我校工作重点、热点和难题,结合学校书香校园打造,进一步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实行政会议一周一学习活动、青年教师月好书推荐活动,党员教师好书漂流活动。努力在创建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班组活动,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全面优化优化教师群体中寻找到更加策略,真正推进我校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实施,常学常新,人人创先,成为模范。

篇7: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体要求,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工作方式,为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设成为“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稳定和谐”的群众满意机关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

二、主要内容

紧紧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学习,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科技和业务等方面知识。主要包括:

1、政治理论部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省、市、县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实施意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等。

2、政策法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法律知识读本》普法教材等。

3、业务部分:人事管理知识、劳动经济学原理、社会保障知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基础知识、就业再就业等知识。

4、其他知识部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讲话精神;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建设规划等。

三、时间安排

按季度确定学习内容,第一季度重点学习中共中央1号文件,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县十六届四次人代会精神。第二季度重点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机关干部学习,重点学习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读本》、《党章》、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势政策和党纪党规。第三季度重点学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科技法律法规,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第四季度重点学习县委部署的各项理论学习内容,同时组织好干部职工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

四、主要形式

为扎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采取以网上“理论学习在线学堂”为主,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读原文与辅导宣讲相结合、专题研讨与知识讲座相结合、专家讲授与网络互补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每周星期五为学习活动日,每个月集中学习一次。中心学习组全年集中学习12次以上,全年学习时间12天以上,全年邀请专家辅导理论学习3次以上,其他干部职工全年集中学习10次以上,学习时间10天以上;每名领导干部的读书笔记字数要达到1.2万字以上,其他干部职工的读书笔记字数要达到1万字以上,完成4篇心得体会,并至少撰写1篇理论或调研文章。并通过举办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会、理论学习心得交流座谈会、研讨会以及外出学习实地考察等形式,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

五、学习要求

1、成立以党组书记任组长的中心理论学习领导小组,建立领导责任制,领导带头自学、带头重点发言、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撰写论文、带头解决实际问题等,为机关的学习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2、办公室负责理论学习日常工作,抓好学习的组织和检查督导,干部职工的学习半年检查一次、通报一次,年底认真考核评比总结,并将学习情况报相关部门。

3、严格遵守学习制度,自觉坚持自学,做好读书笔记。

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务求取得实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

篇8: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计划

活动理论“源于康德和黑格尔的古典德国哲学、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维果茨基、列昂捷夫、鲁利亚等俄国心理学家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历史传统”, 是“一个研究不同形式人类活动的哲学和跨学科理论框架” (Kuutti, 1996) 。活动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 它强调用文化、历史和辨证观点来理解人类活动和社会变化的重要性, 认为人类活动是多向的、结构化的交互系统。活动理论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多种观点的活动系统 (Engestrom, 1993) 。

活动系统的构成要素:

活动理论是一种重在把活动系统作为分析单位的社会文化分析模式。罗素 (Russell, 1997) 指出, 一个活动系统是任何一个正在进行的、目标导向的、历史条件下的、具有辩证结构的、工具中介的人类互动。Engestrom进一步指出, 这种互动包括主体、客体、共同体三个核心要素:

1.主体 (subject) :指活动中的个人或小组, 活动系统是由他们从自身的观点感知的。

2.客体 (object) :指活动系统生产出来的制品, 包括物质上的、精神上的、符号上的。把客体转换成结果的过程表现了活动的目的和意图。不管客体是什么, 它都在活动过程中被转化, 所以不是一成不变的 (Nardi, 1996) 。客体是动态性的, 随着活动的展开它的形式和功能可能会被修改。

3.共同体 (community) :指一个诸多个体的集合, 这些个体长时间共享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 追求一个共同的事业 (Wenger, 1998) 。在活动系统中, 共同体的作用是在参与者和制品之间分配认知上的责任。任何活动系统中的知识都分布在主体成员和与他们互动的共同体中, 分布在他们使用的工具和生产的商品中。

同时还包括工具、规则和分工三个次要素:

1.工具 (tools) :指主体 (活动者) 作用于客体的手段。工具可以是转换过程中使用的任何东西, 包括物理的、方法的。对设计活动而言, 工具可以包括所采用的设计模型和设计方法。活动本身是一个研究和开发的中介工具。工具改变了活动, 也被活动所改变。

2.规则 (rules) :指对活动进行约束的明确规定、法律、政策和惯例, 以及潜在的社会规范、标准和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规则必然引导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共同体能够接受的活动或行动, 共同体使用的信号、符号、工具、模式和方法也会对过程进行中介。活动受到社会和境脉的约束, 因此, 任何活动系统都只能在它处的共同体的境脉中加以描述。规则描述了共同体如何运作, 它的信念和它支持不同活动的方式。每个共同体都对规则进行协商, 它们中介着共同体的活动。

3.分工 (division of labor) :指共同体内合作成员横向的任务分配, 也指纵向的权力和地位分配 (Engestorm, 1998) 。大多数组织在横向和纵向上都不断演化。但就分工的灵活性而言, 组织与组织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些组织中, 这种分工是根据各活动的具体监控协商进行的, 而在其他更为纵向的组织中, 分工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上文论述了活动系统的六个要素, 实质在活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六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活动理论者认为, 有意识的学习和活动完全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靠的, 因此活动各要素之间的交互联系又产生了4个子系统:生产子系统、消耗子系统、分配子系统、交流子系统。结合活动系统的六要素及其子系统, 我们给出活动系统的结构图 (如图1) :

二、活动理论对网络学习环境建构的启示

所谓网络学习环境是指促进网络学习者发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统合。活动理论为分析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了新视角, 关注的不是知识状态, 而是人们参与的活动、在活动中使用的工具本质、合作者的关系、活动的目的和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或结果。清晰描述这些实体及其动态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情境脉络越丰富, 有意识的思维过程越活跃, 这对学习者在活动过程中知识获得的意义就越重要。

(一) 网络学习环境建构应以学生为中心——主体

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是人。活动理论认为, 主体是活动中的个体或小组, 活动系统是由他们从自身的观点感知。网络学习环境的建构确保以学习者为中心即体现学习者的主体性。活动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选择上, 而且也表现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积极探索上。在这种交互过程中, 学习者一方面把环境中的“给养”吸收、同化, 形成内在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改造着环境。因此, 在网络学习环境建构中, 一定要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的建构除了设计环境外, 还应重视学习者本身的特点。在网络中, 学习者学习水平起点、能力、兴趣、方式各异。因此, 在设计网络学习环境前, 必须要先进行学习者分析。

(二) 网络学习环境建构应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客体

这里的客体主要是指学习目标。在活动系统中, 主体——客体——结果之间可以转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应体现学习活动的目标, 并提供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学习工具、资源等。当学习环境受到同一目标引导时, 学习活动中各要素的效率最高。

学习活动中, 学习目标具有动态性即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是变化的。为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可能被划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目标各异, 但必须有一个终极目标。

(三) 网络学习环境建构应注重活动的设计——共同体

活动是学习环境设计的中心要素, 网络学习环境的建构也不例外, 是各要素组合的中心和前提。网络学习环境中活动的设计更为复杂。因为网络学习活动学习者是分离的, 教师无法进行实时的监控。问题和任务是贯穿整个活动过程之中的, 因此, 知识建构是以问题和任务起始的。从学习环境设计的角度看, 问题和任务的共同点就是真实性、劣构性、复杂性、挑战性和检验性。

(四) 网络学习环境建构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支持——工具

工具 (主要指IT技术) 的支持是网络学习活动得以进展的前提, 其主要角色是支持学习者用技术学习 (Learning with IT) , 而不是从技术学习 (Learning from IT) 。工具在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如表1) 。因此, 在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中, 应充分重视工具作为手段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作用。

(五) 评价标准多元化——规则

评价是学习活动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除了对知识建构的反馈与反思外, 还对优化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有促进作用。网络学习活动评价手段应多样化, 包括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网络学习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 学习过程的跟踪评价手段也日趋成熟, 包括电子学档、学习契约、BLOG等。

(六) 协作与交流——分工

协作是主要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在网络环境下, 协作学习是利用网上信息传递的便利条件学习者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在协作学习情境中, 学习者在掌握认知任务的不同阶段, 他们彼此之间提供支持和帮助, 随着学习者协作能力的发展, 他们相互之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看法, 并向小组内或小组之间陈述。由于整个小组的成功取决于小组成员所分派的任务的完成程度, 所以协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协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交流与协作是分不开的, 有协作必然有交流。交流分为小组内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在网络学习环境中, 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 交流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能在交流中得以解决。第二, 交流产生新问题。学习过程的问题可能是潜在的, 通过交流, 不同学习者思想各不相同, 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问题。网络化学习环境中交流工具多种多样, 同步的、异步的, 如:视频电话、QQ、E-mail、MSN、BLOG等。

三、活动理论支持下的网络学习环境建构的框架

活动理论的中心是实践, 它主要是个描述性的工具而不是规定性的理论。结合上文的论述, 给出活动理论支持下的网络学习环境建构的框架 (如图2) 。

需要说明的是, 框架中的所有要素都是处于网络环境中。从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 生产子系统、消耗子系统、分配子系统、交流子系统暗含框架之中。整个框架, 以客体 (目标) 为导向, 主体之间通过分工、协作、交流达成共识,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工具主要指IT工具, 不仅包括交流工具, 还包括主体为完成任务所使用的工具。规则 (评价) 为反馈机制, 学习者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节学习方式、方法等, 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四、结束语

活动理论为网络学习环境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认为应该看作一个活动系统, 将学习活动作为学习的分析单元。因此, 网络学习环境的建构的首要任务即是给学习活动提供一个丰富的真实的环境支持。随着技术的发展, 以网络为依托的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也为网络学习环境的建构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

参考文献

[1][美]戴维.H.乔纳森著, 郑太年译 (2002)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激活中学政治课的学习认知活动

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政治课中基本理论知识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来表达的,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政治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没有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就谈不上用科学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又大多比较抽象、难懂,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没精打采。适当举例是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也是比较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说的“适当”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精心挑选扣人心弦、触动心灵、启发思考的典型实例;二是要引导学生从对实例的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中去领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自己的见解。如讲授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时,如果直接向学生灌输“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从教材中找到答案,这样一来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2009年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金晶舍身护火炬的事例作为背景材料,提出这样的问题:(1)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以以身护奥运火炬,是什么令她在关键的一瞬间作出这令人震撼的决定?(2)为什么中国人因此将金晶视为英雄、视为偶像?这些热点问题一提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过程。生活是学生自己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自己的。当今,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可支配的教学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

二、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觉悟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赖于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的孕育和弘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高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主体性,营造民主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心理氛围,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自己作出回应,或者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学生合理的、独到的见解,要充分肯定,让全班学生共享,使学生体验与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真理的愉悦和奥秘,从而焕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围绕一定主题收集时政资料加以思考。例如,汶川地震一周年的到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以下问题的时政素材并思考:“为什么汶川人遇到强大地震,却懂得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志愿者们如何尊重他人生命,尽自己的能力援助汶川人重建家园?”“你怎样理解在汶川重建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困难的不竭之源?”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提高处理、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也就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0: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学习重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南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局工作是新时期最首要的问题,为了全面落实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我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结合我局实际,制定2011年理论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塑造新时期高素质的水利干部队伍。

二、学习计划

1、领导干部为干部职工上课;

2、每月理论学习四次,具体时间根据实际安排;

3、每次学习做好记录,定期写出学习体会;

4、每一季度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要求全格率达到100%。

5、按照每期考试成绩及平时学习情况,年底进行全面考核,做为评定干部的一项内容。

三、学习内容

1、深入学习十大大精神和新的党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七.一”讲话精神、及自治区、地区、县全委(扩大)会议等重要内容。

2、学习“三义”、“五观”、“三德”,充分发挥道德规范约束力,引导干部讲文明、讲礼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工作作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两个离不开”思想,“五个相互”、“四个人人”思想。

3、加强普法教育力度,提高干部法制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历行节约、反对浪费,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4、认真学习计生政策、法规,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条例》,为我县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通过理论学习,使全局的文明程序进一步提高,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岳普湖县水利局

上一篇:教师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XX年县人口计划生育局工作总结XX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