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

2024-07-11

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通用4篇)

篇1: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

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促进和保障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建设和发展,营造适宜知识经济发展、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法治环境,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知识城内的单位和个人。知识城外的单位和个人从事与本条例或者与知识城建设相关的活动也适用本条例。

知识城的范围依照法定程序批准的总体规划确定。

第三条【先行先试】 知识城内进行的活动应当遵循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知识城在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规划建设、产业促进、知识产权、研发及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先行先试。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广州市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就本市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在知识城内的适用作出决定。

第四条【创新发展】 鼓励和保护单位和个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在知识城内施行。

第五条【可持续发展】 知识城应当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廉洁高效与法治政府】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运行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为知识城内的单位、个人提供优质的行政服务。

第七条【开放创新】 知识城应当借鉴国际经验,聚集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国际创新合作,营造开放创新环境,推动知识经济发展。

第二章 管理与服务

第八条【管委会的性质及其组成部门】 知识城管委会在知识城内依据本条例行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知识城管委会可以根据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调整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在知识城内行使市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一级相应的行政管理权。根据国务院及其行政管理部门、广东省人民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授权或者委托,行使有关行政管理权。

第九条【管理职责】 知识城管委会在知识城内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

(二)制定知识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受市政府、市规划行政部门的委托,编制知识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四)根据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知识城的土地使用依法实施管理;

(五)统一管理知识城的规划、土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环保、水务、交通、房屋、工商、财政、物价、统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食品药品等公共管理工作;

(六)根据有关规定决定知识城内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制定及干部、职工的调配、管理与福利待遇,任免和奖惩所属工作人员;

(七)行使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市部门与有关区、县级市政府协助责任】 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协助推进知识城的建设和发展。

第十一条【社会管理创新】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推行社区自治,发展社会工作,在社会

事业、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制度。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探索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的体制和机制。

支持和引导知识城内居民和劳动者参与知识城的公共事务管理,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十二条【通关系统服务】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协调海关、检验检疫、税务、港口、机场等机构创建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

第十三条【决策咨询机制】知识城管委应当建立知识城决策咨询机制,吸纳国内外专业人才参与知识城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重大事项的政策制定。

鼓励和支持知识城管委会及相关部门与新加坡等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机构在公共管理方面建立交流学习机制。

第三章 规划与建设

第十四条【规划法定原则】 知识城的规划应当采用先进规划理念,体现地域特色,符合知识经济发展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需要。

知识城应当建立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关于知识城的城乡规划,应当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

第十五条【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按照规划要求,组织实施知识城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知识城统一规划,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在知识城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项目。

第十六条【生态建设】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在知识城内推行生态建设,实施下列事项:

(一)推进水资源的保护,加强节水和污水再生回用;

(二)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大气污染防治;

(三)建立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系统;

(四)保护森林资源,建设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的园林绿化体系;

(五)推广绿色建筑;

(六)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

(七)发展智能交通和绿色交通;

(八)建立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配套规定;

(九)建设其他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础设施建设措施。

第十七条【宜居建设】知识城应当合理安排产业和居住用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完善知识城内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和居住平衡的新型社区。第十八条【土地集约利用】 知识城的土地利用应当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在知识城内实施下列事项:

(一)【土地动态评估监测机制】创新土地利用管理,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动态评估、监测机制,实行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差别化供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土地用途】知识城内的建设用地应当优先用于知识城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用途管制】禁止项目法人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但经依法批准的除外;

(四)【项目用地管理】 知识城内以协议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有明确限定转让条件的,不得擅自转让。依法转让的,管委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有优先购买权;

(五)其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

第十九条【土地出让留成】知识城内的国有土地出让、租赁受益应当全额留存知识城管委会,用于知识城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条 【占用土地告知】凡跨区域、过境工程需要占用知识城内用地或者可能对知识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应当征得知识城管委会同意方可办理项目立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等手续。

第四章 产业促进

第二十一条 【重点产业发展】 知识城重点发展知识经济,主要包括科技服务、创意设计、教育培训、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先进制造以及其他知识密集型产业。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资源节约、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要素制定入驻知识城投资项目指导的条件和标准,并予以公布。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根据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建立产业调查及评估分析制度,制定产业促进政策,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二条【服务业开放】知识城应当在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鼓励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知识城从事现代服务业。具体投资范围和方式,国家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国家没有规定的,不受限制。

第二十三条【企业设立登记的自由】 单位、个人在知识城内申请设立登记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筹建登记】申请登记为企业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行政许可或者批准的项目,在未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批准之前,可以申请企业法人主体资格登记,仅用于企业从事筹建有关的活动,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批准后,应当申请变更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集中办公区住所登记】对知识城内处于初创期的创新企业,以孵化器等集中办公区作为住所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登记;

(三)【经营范围核定的自由】 对经营范围不作具体核定,但申请的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申请人申请具体核定经营范围的,应当予以核定;

(四)【科技成果及债权出资】 以知识产权和其他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科技成果或者股权、债权作价出资占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以由出资各方协商约定。但以国有资产出资的,应当符合有关国有资产的管理规定;

(五)【验资手续的简化】 以货币作为首次出资或者增资的,可以银行出具的企业交存入资资金凭证或者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以非货币作价出资的,可以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或者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作为验资凭证;

(六)【章程、合伙协议的备案】 在知识城设立的企业的章程、合伙协议实行备案制。但章程、合伙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七)【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留学回国人员凭本人护照、广州市留学人员服务管理机构出具的证明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设立条件即可申办企业。

(八)其他有利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设立登记的便利措施。

第二十四条 【社会团体放宽登记】申请在知识城设立有利于创新和知识发展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非公募基金会,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登记前应当经批准的以外,申请人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第二十五条【财政扶持】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在知识城内推行下列财政扶持措施:

(一)【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知识城管委会可以对符合知识城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活动设立专项资金,提供财政扶持。广州市各类财政扶持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扶持知识城的项目;

(二)【政府采购】采取首购、订购、推广应用等优先采购方式,支持在知识城创业的企业或其他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知识城企业的创新产品纳入国家、省、市的政府采购产品目录;

(三)【引导消费】 鼓励采取财政资助、示范性使用等方式,建立对知识城内新兴产业或者初创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引导机制;

(四)【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 对知识城内企业生产的创新装备产品,建立使用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

(三)【间接费用列支】知识城内的单位、个人承担国家、省、市和知识城的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中列支间接费用,用于支付实施项目(课题)过程中发生的管理、协调、监督费用,以及其他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四)【财政奖励政策】 对知识城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其他符合知识城产业发展方向的财政扶持措施。

第二十六条【无费区建设】知识城内实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但资源性和国际对等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个人缴交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外。

第二十七条【税制优惠】 税务部门应当积极落实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和扶持现在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优化税收征管机制和纳税服务,创建有利于知识城建设和发展的良好税收环境。

第二十八条【金融服务体系】 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建立支持知识城内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或其他组织提供下列服务事项:

(一)【金融服务】支持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为知识城内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保险等服务;

(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商业银行在知识城内设立营业机构,并在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的前提下,立足知识城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内部流程改造,为企业融资服务;

(三)【小额贷款和担保】支持企业和其他组织在知识城内设立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机构和担保机构;

(四)【贷款风险补偿】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和小额贷款机构开展针对知识城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信用保险、贸易融资、产业链融资等提供风险补偿;

(五)【创业投资引导】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基金,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境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知识城内开展投资业务;

(六)【私募股权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设立】支持境内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创业投资机构在知识城内设立机构或者开展投资业务;

(七)【直接融资辅助】为知识城内企业上市、非上市企业股权转让等直接融资提供必要的辅助;

(八)【科技保险服务补助】发展科技保险服务,对在知识城内投保科技保险的高科技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建立健全创新风险转移机制;

(九)其他金融服务。

第二十九条【中介或专业公共服务】支持信用评估、知识产权、人才服务、质量管理、资产评估、法律、会计、检测、咨询等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在知识城内设置机构,开展服务。

第三十条【促进企业国际化】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根据知识城产业发展需要,为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国际化道路提供政策指引和信息服务、能力培训等配套服务。

第三十一条【建立创新指标体系】 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建立知识城的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对知识城的发展创新程度作出分析和评价,并定期向社会发布。

前款规定的知识城的创新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分析评价方式、发布程序等由知识城管委会制定详细实施办法。

第五章 人才资源

第三十二条【人才特区】知识城管委会应当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知识城内建立人才特区,制定知识城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流动、评价等制度。

第三十三条【高端人才引进】 支持知识城内的单位根据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市政府及其

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在创新创业扶持、户口迁移或办理居住证、未成年子女教育、住房、办公用房补贴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第三十四条【人才培养】 鼓励单位、个人在知识城内设立人才培训机构,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知识城内企业通过为在校学生提供科研、实习条件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为知识城内的企业培训、输送技术及管理人才。

第三十五条【人才交流和流动】鼓励境内外专家在知识城内从事与技术创新、创新创业有关的各类合作活动。

鼓励和支持教师、科研人员在知识城内创业或在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兼职。

鼓励和支持知识城内企业的人才到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兼职。

第三十六条【高层次人才便利措施】对回国(来华)在知识城内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专家携带进境安家物品及科研教学用品,按照国家规定提供便利和税收优惠。

第三十七条【人才信用评价】 鼓励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知识城内开展人才信用评价和管理,建立人才信用记录,推广使用人才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

第六章 研发与成果转化

第三十八条 【支持研发活动】 支持知识城内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支持在知识城内建立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

鼓励知识城内的单位、个人自行或者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境内外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第三十九条 【建立公共技术平台】支持在知识城内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知识城的单位、个人的创新发展提供咨询和检测、测试等服务。

支持在知识城内建立创业孵化器等服务机构,为单位或者个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促进知识成果转化。第四十条【鼓励协同创新】鼓励和支持知识城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为法人。对获得法人资格的知识城内的产业技术联盟,知识城管委会应当给予资助和辅助。

第四十一条【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的强制转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或者其他单位、个人所持有的利用本市或者知识城管委会地方财政性资金完成的科技成果,鼓励科技成果权属人实施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权属人自科技成果完成之日起超过两年未实施转化的,在不变更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和参加人可以根据与科技成果权属人的协议自行实施转化,享有约定的权益。职务科技成果的完成人和参与人自行创办企业转化该项成果的,科技成果权属人可以依法约定在该企业中享有的股权或者出资比例,也可以依法以技术转让方式取得技术转让收入。

第七章 知识产权

第四十二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知识城应当建立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体系。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在知识城内推行如下措施:

(一)【鼓励知识产权登记】采取资助、奖励等措施,支持知识城内的单位、个人获得专利权、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

(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城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的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平台以及有关案件行政处理的快速通道,完善行政机关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的案件移送和线索通报制度;

(三)【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做好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防范;

(四)【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支持在知识城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服务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服务;

(五)【知识产权应急预案】建立知识城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应急援助机制,指导企业、协会制定海外重大突发知识产权案件应对预案,支持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争端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援助;

(六)支持知识产权发展的其他措施。

第四十三条【建立专利预警制度】 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鼓励、引导知识城内的企业建立专利预警制度,支持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目标市场的知识产权预警和战略分析服务。

第四十四条【支持企业制定商标战略】 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指导和帮助知识城内企业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加强商标管理,培育驰名商标、著名商标。

第四十五条【支持创制标准】 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采取资助、奖励等措施,支持与知识城内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建立先进标准化体系,参加联盟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参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活动,推动专利技术标准化和标准产业化应用。

第八条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行政部门责任】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本条例所规定职责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经调查需要追究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纪律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或其他有权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行政相对人责任】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相关文件或者行贿手段获取政府财政扶持的,市政府及其部门、知识城管委会应当责令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个人退还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配套实施措施】市政府可以依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知识城管委会或者广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并制定与本条例条文有关的配套文件,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协助。

第四十九条【实施日期】 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篇2: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快推进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市萝岗区(含广州国际生物岛,以下简称本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范本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其管理水平与创业孵化能力,营造科技型创业企业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的成长环境,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区级孵化器),是指本区范围内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

第三条 为了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发挥留学人员在本区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本区设立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作为留学人员的创业基地,区级孵化器均纳入创业园范畴。

第四条 本区安排孵化器发展资金(以下简称资金),在广州开发区科技发展资金中列支,用于对孵化器的建设引导投资、资助孵化器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扶持完善创业孵化功能环境、支持在孵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和留学人员创业活动等。

第五条 本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与实施,并委托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广州火炬中心)开展孵化器的登记、评价、统计、人员培训,区级孵化器认定、管理、考核等相关事务性工作及创业园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六条 经本区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区级孵化器的主要功能是以在孵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提供研发、试制、经营的场地和共享设施,以及政策、法律、投融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服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性,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

第七条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专业孵化器。专业孵化器是指围绕特定技术领域或特殊人群,在孵化对象、服务内容、运行模式和技术平台上实现专业化服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第二章 认定

第八条 已按区级孵化器硬件和配套设施要求完成建设,尚未完全达到区级孵化器条件的园区,可先申请认定为区级孵化器试点;已达到区级孵化器条件的园区可直接申请认定为区级孵化器。

第九条 申请认定区级孵化器试点,在提交申请时,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发展方向明确,满足本办法第二条规定条件;

(二)在本区注册登记,并在本区办理国地税税务登记、缴纳税收的企事业单位;

(三)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低于70%;

(四)可自主支配的区内孵化场地使用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专

业孵化器不低于4000平方米);

(五)专业孵化器应具备专业技术领域的公共平台或中试平台,具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团队。

第十条 申请认定区级孵化器,在提交申请时,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发展方向明确,满足本办法第二条规定条件;

(二)在本区注册登记,并在本区办理国地税税务登记、缴纳税收的企事业单位;

(三)管理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低于70%;

(四)可自主支配的区内孵化场地使用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专业孵化器不低于4000平方米)。其中,在孵企业使用的场地(含公共服务场地)不低于70%,应提供专门场地用于向在孵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五)可自主支配的区内孵化场地内的在孵企业不少于30家(专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应不少于20家),毕业企业与在孵企业比不低于5%;

(六)应有不少于30%的在孵企业已申请专利或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其他自主知识产权;

(七)孵化器内在孵企业应该全部在区内工商税务登记、并在区内依法纳税;

(八)专业孵化器应具备专业技术领域的公共平台或中试平台,具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团队;

(九)对在孵企业建立考核制度和退出机制。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四、六、十、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和二十四条所指的在孵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企业注册地、国地税登记须在本区,主要研发、办公场所

须在本孵化器场地内;

(二)企业至申请进入孵化器时,成立时间一般不超过24个月;

(三)进入孵化器的企业属迁入企业的,其产品(或服务)尚处于研发或试销阶段,上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四)在孵时限一般不超过42个月(纳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广东省领军人才”、“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广州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和“广州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等经区科技主管部门同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或从事生物、集成电路设计、现代农业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60个月);

(五)企业成立时的注册资金,扣除“知识产权出资”后,现金部分一般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纳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广东省领军人才”、“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广州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和“广州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等经区科技主管部门同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或从事现代农业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属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等特殊领域的创业企业,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六)单一在孵企业入驻时使用的孵化场地面积,一般不大于1000平方米(从事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的在孵企业,一般不大于3000平方米);

(七)从事研发、生产的主营项目(产品),应属于高新技术产品范围,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八)开发的项目(产品),知识产权界定清晰,无纠纷;

(九)团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技术、市场、经营和管理有一定驾驭能力。

第十二条 本办法第十、十五和二十三条所指的毕业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中至少二条:

(一)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连续2年营业收入累计超过1000万元;

(三)被兼并、收购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第十三条 本办法第三、四、十四和二十五条所指的留学人员包括:

(一)公派、自费出国学习,并取得国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二)在国内取得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后,到国(境)外进修或作为访问学者工作两年以上,在某些领域取得经本区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一定科研成果的人员。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留学人员企业应为创业园内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孵企业:

(一)留学人员创办并持有50%以上股份;

(二)留学人员个人或团队持有35%以上股份且持有股份的留学人员任副总经理以上职务。

第十五条 区级孵化器试点和区级孵化器的申报受理和认定工作每年一次。申报区级孵化器试点和区级孵化器的基本程序为:

(一)申报主体需提交以下材料:

(1)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申请报告(包含对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所规定的各项条件的说明);

(2)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国地税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及上财务审计报表;

(3)孵化场地证明材料(采取租赁、合作等方式形成的企业孵化

场地,需提供产权方产权证明和相关协议文件);

(4)孵化器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能相关文件的复印件;(5)孵化器管理团队名册及学历、学位证书的复印件;(6)孵化器运行管理相关制度的复印件;

(7)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名录、工商和税务登记情况、经营情况及有关证明材料;

(8)如申报专业孵化器,需附上专业技术平台或专业化中试基地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用途、单价);

(9)其他证明材料;

(二)由广州火炬中心进行初审;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将组织专家评审会,由各申报单位进行答辩;对通过专家评审的,上报区科技主管部门审批,最终以文件形式确认为区级孵化器试点或区级孵化器。

第十六条 已被认定为国家、省和市级孵化器且工商、国地税登记在本区的,在报送有关资料备案后可直接被认定为区级孵化器。

第三章 考核

第十七条 区级孵化器考核指标:

(一)满足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

(二)及时报送国家、省、市和区要求的有关信息和统计数据;

(三)其它由本区科技主管部门另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第十八条 本区科技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每年对区级孵化器进行考核管理。区级孵化器每年将自身发展情况及在孵企业情况报送本区科技主管部门,以备考核。

第十九条 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及格的,取消其区级孵化器资格。

第四章 扶持政策

第二十条 每年对于考核合格的区级孵化器,按经本区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该区级孵化器上研发、测试、培训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投资总额50%的比例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第二十一条 本区科技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区级孵化器考核情况,评定3家优秀区级孵化器,依排名第一名给予50万元奖励、第二名给予35万元奖励、第三名给予20万元奖励,用于对孵化器的建设引导投资和完善创业孵化功能环境。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后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区级孵化器,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用于对孵化器的建设引导投资和完善创业孵化功能环境。

第二十三条 在孵企业毕业后5年内成功上市(上市时间在本办法有效期内),且总部的工商、国地税注册地在本区的,给予该企业上市前驻留时间不少于两年的所有区级孵化器共2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奖励金由企业上市前驻留时间不少于两年的所有区级孵化器平均分配,用于对孵化器的建设引导投资和完善创业孵化功能环境。

第二十四条 为鼓励区级孵化器不断提升孵化能力和管理水平,每年在区级孵化器范围内组织遴选5家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在孵企业,授予“广州开发区明星孵化企业”称号,给予每家20万元的资金支持。

第二十五条 对留学人员企业,在创业园内租用200平方米及以上场地的,按照每年3万元的标准给予租金补贴,共补贴2年;在创业园内租用200平方米以下场地的,按其租赁场地面积的一半享受补贴 的原则,按每月每平方米25元标准给予租金补贴,共补贴2年,租期小于2年的按实际租用时间计算(本条适用于留学人员本人申报的首家企业)。

第二十六条 本区科技主管部门优先推荐区级孵化器申报国家、省、市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示范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服务业机构等方面的项目。

第二十七条 经认定的区级孵化器可借助“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品牌开展项目引进和对外宣传等相关工作。经认定的区级孵化器试点可借助“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试点”的品牌开展项目引进和对外宣传等相关工作。

第二十八条 区级孵化器试点和区级孵化器可共享投融资服务、人才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和创业导师等本区孵化平台资源。

第二十九条 广州火炬中心不享受本办法相关资助和奖励。第三十条 对同一事项符合本办法多条规定情形的,按照可获最高额度,给予资助或者奖励。

第三十一条 资金申请人如未能按要求使用资金或弄虚作假骗取资金的,一经查实,本区科技主管部门有权追回已发放的资金,给予通报批评,并在两年内不予受理其资金申请;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篇3: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

1.1 知识城及综合管沟基本概况

中新知识城位于广州市东北部, 萝岗区北部, 规划范围包括广河高速公路以北的萝岗区九龙镇镇域范围, 面积约123 m2, 距离广州市中心约35 km, 距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5 km。

空间布局为规划形成“一轴、双廊、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即依托沿九龙大道的轨道交通线形成的生长主轴, 将中新知识城空间结构串联起来, 保障知识城的整体性。“双廊”即联系东西两侧山体的2条生态绿廊, 在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把知识城分隔成3个相对独立的组团空间。“三组团”即以生态绿廊为分隔形成的南、北、中三大组团[1,2]。

知识城“三组团”均为重要的居住、商业和产业用地, 是未来城市的核心地带, 把综合管沟主干布置在狮龙大道不仅避开过路桥涵、管涵以及河湖水体频繁的“一轴”九龙大道, 而且结合新的道路设计和施工降低造价和优化设计。知识城综合管沟呈“王”字形规划布局, 控制中心规划设置在南起步区人工湖西侧规划绿化用地内, 规划实施总长度14.79 km, 将南、北、中三大区域有机融合起来。因南起步区首先启动建设, 综合管沟一期工程建设方案中南起步区KS1主沟和KS2支沟首先开建, 成为整条知识城综合管沟系统中首段建成区域, 形成“L”形系统。

知识城综合管沟布局示意图见图1。

1.2 方案论证对比

为研究综合管沟建设在节约用地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 分别增加架空线和地下电缆出线2种形式, 初步测算对比如下[3]。

1) 架空线测算。KS1和KS2周边进出线线路长约4.5 km, 供电部门规划为架空线, 高压走廊通道宽100~150 m, 将占地约45~85 hm2, 如扣除水系和道路, 净占地约40 hm2。

2) 地下电缆测算。从节约用地和利于外包区整体景观角度出发, 结合综合管沟建设将KS1该段220 k V出线全部入地。电缆入地费用初步测算约6亿元。

3) 地下综合管沟建设费用测算。如在KS1和KS2建设综合管沟。因变电站出线路径与地下综合管沟规划线路重合, 结合KS1和KS2综合管沟建设将变电站220 k V出线全部入地。综合管沟平均造价按5万元/m估算, 该部分长度按4.5 km计算, 总造价约2.25亿元。

经综合分析评价, 计入综合管沟造价, 变电站出线入地工程总造价8~9亿元。考虑高压出线入地会节约40 hm2净地和景观上的优势, 既省地又有利于景观, 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1.3 纳入综合管沟的管线内容

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KS1和KS2道路沿线敷设的市政管线主要有给水输水、给水配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等。

由于雨水和污水管道为重力流管线, 需要一定坡降, 同时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支管较多, 尤其是雨水管道支管和雨水口联络管较多, 不宜放在综合管沟内。若放置在综合管沟内, 会加大管沟尺寸和结构要求, 增大工程投资。

燃气管道一般设置在综合管沟上部的专用沟槽内, 实施时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措施解决燃气管道的安全问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综合管沟工程中, 有燃气管道敷设于综合管沟的实例, 经过多年, 暂未出现安全事故。但从现有工程技术和安全论证, 暂不纳入本项目综合管沟。

综上所述, 知识城综合管沟容纳以下管线:供水、电力、通信及交通信号, 并预留热力管管位。雨水、污水和燃气管道仍采用直埋方式敷设[4]。

1.4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断面

综合管沟的断面形式考虑到施工方法及纳入的管线数量, 通常采用矩形断面。这种断面的优点在于施工方便, 综合管沟内部空间可充分利用。

知识城未来发展不确定因素较多, 三仓断面尽管可为未来预留充足, 但断面尺寸过大, 工程实施难度大, 工期较长;两仓断面在充分考虑未来远期发展的基础上, 布置紧凑, 尽量减少综合管沟断面尺寸, 降低工程造价, 缩短工期, 与知识城快速发展相适应。因此KS1和KS2路综合管沟选取两仓断面作为最终方案。知识城KS2综合管沟断面与管线布设示意图见图2。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目前基本完工。KS1路段长度约2 615 m, 是知识城南北方的主干道。综合管沟内管线有1根DN800高质水干管、1根DN800回用水管、电力电缆和通讯管线。综合管沟断面尺寸为长×高=7.45 m×4.85 m。初步计划在KS1道路内敷设热水、冷水管网。

知识城南起步区综合管沟总长约4.21 km, 沿KS1和KS2路中央绿化带布设。综合管沟和道路

KS2路东段长度约1 590 m, 为新建道路, KS2路是知识城东西向的1条规划次干路, 根据各专业管线规划, 在KS2路敷设有电信电缆、1根DN400高质水干管、1根DN300回用水管、消防供水管、高压电缆, 根据市政管线综合规划, 该条路不放置天然气管。综合管沟尺寸为长×高=6.05 m×3.85 m。

1.5 综合管沟选址定位和埋深

由于知识城KS1主干和KS2支干道路上, 道路红线断面宽度为50 m, 且均设有6 m中央绿化带, 规划设计采用干线综合管沟和干支线混合综合管沟形式。为减少综合管沟设置对道路和城市景观的破坏、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及为降低工程造价, 整个综合管沟项目均布置在中央绿化带内, 除特别区域外, 综合管沟均按标准断面设计, 综合管沟管道仓和电力仓之间的隔墙中线位于道路中线处。

根据KS1和KS2路道路下设计雨、污水管道的埋深情况, 以及与其相交叉的各个规划道路排水管道的设计情况, 综合管沟埋深设计尽量减小上部覆土厚度, 减低工程造价。KS1和KS2路综合管沟上部设计埋深1.5 m, 出入口、通风口处应高出地面300 mm以上, 防止地面积水倒灌, 设置防雨水的盖子。

1.6 出入口、吊装口和交叉口的设置

考虑综合管沟后期管理及运营, 本次综合管沟设计每隔200 m为一消防区, 在每个消防分区内设置一处人员出入口和吊装口, 人员出入口处兼顾进风功能, 走道宽度1.0 m, 地面上部分结合道路景观进行设计, 尽可能与城市道路绿化相协调。吊装口尺寸:L×B=7.0 m×1.0 m, 吊装口上部设置混凝土盖板, 顶部与道路齐平, 盖板间应做好防止雨水下漏的措施。

KS1综合管沟与KS2综合管沟的交叉点属KS1路综合管沟工程范围, 采用上下2层布置, 解决管线的交叉处理 (见图3) 。

1.7 施工方式选择

主要为现浇、预制2种方案比选。

1) 现浇法, 为常规施工方法, 不需大型的运输、吊装机械, 不需预制场地, 按规范要求每30 m设一道沉降缝。

2) 预制法, 在工厂或现场分段制作管沟, 分段长度按运输、吊装能力考虑, 因为预制和安装工序没有交叉作业, 施工进度较快。

考虑到综合管沟是重要的构筑物, 支架布置复杂、防水要求高、分段重量较大。根据知识城所在区域的地理地形, 鉴于本工程不穿越河流和轨道交通等, 不需采用盾沟或顶管施工, 知识城综合管沟工程全部采用明挖现浇方式施工。

1.8 综合管沟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为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前提下, 合理选用结构形式及材料, 以达到安全、经济、合理。本次综合管沟建、构筑物主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 a,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裂缝最大宽度限制值为0.2 mm, 本次综合管沟设计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池壁及底板沿长度和宽度方向每隔30 m设置一道伸缩缝。

2 知识城综合管沟附属工程

2.1 消防系统

综合管沟防火分区按200 m设计, 并配置有机械通风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考虑综合管沟管道仓内可能发生火灾, 在管道仓设置手提式灭火器, 灭火器采用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在综合管沟管道仓每25 m设置1个灭火器箱, 电力仓:水喷雾+干粉灭火器, 管道仓:干粉灭火器, 防毒面具2个[5]。

2.2 通风、散热系统

通风系统采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 以保证综合管沟内的空气清新。按每200 m设立的防火分区采用独立的通风排烟系统, 在分区两端各设置1台吹式机械排烟风机;自然进风口为管沟投料口设置于每个防火分区的中间。为整体美观考虑, 投料口及排风口均配以景观绿化加以美化, 在观感上有新的提升。

2.3 排水系统

由于综合管沟沟体本身的渗漏或检修放空等原因会产生不定量的沟内积水, 本次综合管沟的排水系统采用自动排水和强制排水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管沟底部的横坡设计为2%, 设计坡向一侧的排水沟断面尺寸为200 mm×150 mm。为不影响防火分区的隔断防火效果, 排水沟在每个分区自成独立系统, 坡向在综合管沟每个分区的最低处设置集水坑, 在集水坑内设置潜水排水泵, 将排水强排至附近的雨水管道内。

2.4 供电系统

为便于地下综合管沟的正常使用、检修、日常维护, 管沟内供电系统包括供电线路、光源, 用电设备包括通风设备、排水设备、通信及监控设备、照明设备和管线维护及施工的工作电源等宜采用防潮、防爆类产品。综合管沟供电系统设计为每组防火区段的其中1格投料口内安装1台动力配电箱, 负责该组防火区段内动力设备的配电控制。消防泵组、风机、排水泵等设备, 就地设置专用控制箱, 并使用马达保护器进行保护及控制。

2.5 监控系统

控制中心与综合管沟之间建有地下通道, 管沟内设置手动报警按钮自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器及总线接口模块, 便于控制中心进行监控、联动及与检测人员进行现场联系通信。监控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及通讯系统、附属设备 (排水、通风、配电) 监控系统。

2.6 照明系统

综合管沟内设置一般照明和应急疏散照明。一般照明灯具采用防水荧光灯为主。普通段照度≥15 Lx, 投料口及防火分区门等处局部照度提高到100 Lx;在出入口、投料口、转弯、交叉处及设备安置处设置局部照明, 以提高照度;在出入口、投料口、防火分区门处应设手动开关按钮, 对灯具进行控制。应急疏散照明每隔20 m设置一处疏散指示灯, 在出入口设置安全出口指示灯, 应急疏散照明的后备蓄电源供电时间为30 min以上。

3 结语

中新知识城建设综合管沟可消除地上架空线, 从而解决道路上方线路蛛网密布情况, 有利于优化道路沿线景观, 可防止今后反复开挖路面造成道路交通阻塞。另外, 知识城作为重要的新型综合性新城, 将管线置于地下利于管线单位经常巡视和维护, 且具有较强的抗震防护功能, 防止自然灾害的破坏, 提高公共事业保障的可靠性[6]。

中新知识城综合管沟工程参考过去综合管沟的成功经验, 在设计上有不少改善和技术提升, 突出前瞻性和便捷性, 节省工程投资, 为日后综合管沟规划和设计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 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齐云, 欧阳玉宝.浅析综合管沟在规划设计中易忽视的问题[J].安徽建筑, 2011 (3) :30-43.

[2]邓惠晗.浅谈综合管沟在市政工程中的设计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 (7) :362-365.

[3]杨琨.浅谈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 (5) :236-240.

[4]王胜华, 伊笑娴, 邵玉振.浅谈城市综合管沟设计方法[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7 (9) :174-178.

[5]蔡凌燕.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工程介绍[J].广东科技, 2008 (14) :76-78.

篇4: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

1 项目概况

中新知识城位于广州市萝岗区东北部九龙镇内,总用地面积约123 km2。广州中新知识城是知识和城市的聚合体,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考虑新技术的应用,以体现知识的价值,而且还要十分关注原生态,实现低碳都市,为一流人才提供一流市政基础设施服务,进而创造知识经济的价值。本文拟对广州中新知识城南起步区综合管沟建设过程中,的电气自控设计进行总结,并相对于已建成运行的广州亚运城综合管沟,提出了新技术的应用。

中新知识城南起步区综合管沟总长度约4.4 km,根据知识城周边市政道路工程管线规划,主要分为管道仓和电力仓,其中管道仓主要敷设给水、雨水、污水、电信等管线,电力仓主要敷设220 kV、20 kV电力管线。

2 电气自控设计

2.1 电气设计

电气设计包括供配电系统、设备配电及控制系统、照明系统及防雷接地系统设计[1]。综合管沟电气设计横断面见图1.

1)供配电设计。

综合管沟负荷等级为二级负荷,广州中新知识城市电高压电压等级采用20 kV,由知识城电网不同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提供两回路20 kV电源。综合管沟变配电系统采用20 kV和0.4 kV 2个电压等级,沿线设多个20/0.4 kV专用变电所,变电所供电半径约800 m。同一项目范围内的变电所之间采用环网供电,每个变电所负责供电范围内用电以及路灯、景观照明、交通用电。

2)设备配电及控制设计。

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以放射式配电为主,部分三级负荷采用链式配电。控制中心重要负荷、消防设备以及综合管沟每一组防火区段中的消防风机,采用双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

3)管沟内照明设计。

综合管沟内设一般照明和事故应急照明。每段防火分区内的照明灯具由分区照明配电箱统一配电,在人孔、防火分区门处设手动开关用监控系统遥控,照明状态信号反馈监控系统。

4)防雷接地及安全设计。

综合管沟变电所或控制中心用房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在高压进出线回路设置避雷器,在变配电室低压母线上装一级电涌保护器(SPD),二级配电箱内装二级电涌保护器,末端配电箱及仪表箱装三级电涌保护器。采用TN-S接地系统。设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所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1Ω。

2.2 自控设计

自控设计包括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仪表及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及通讯系统设计。

1)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

综合管沟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由分层分布式的计算机和PLC网络系统组成,分以下3层。

(1)由监控中心的主备监控服务器、工作站及其外围设备构成监控系统的信息层。

(2)由监控中心的工作站、综合管沟内环型光纤以太网、交换机以及现场测控站PLC等构成监控系统的控制层。

(3)由带现场总线接口的现场仪表及风机水泵控制管理器、从现场测控站PLC引至这些设备的现场总线构成监控系统的设备层。

2)仪表及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根据管沟分布情况,每2个防火分区(同一里程的电力仓及管道仓)设置一套现场测控站PLC。现场测控站设在管道仓,其对所辖防火分区内的排水泵、风机、入侵报警装置、环境温度/湿度/氧检测仪表等仪表和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监测集水井内液位信号,通过工业以太网向监控服务器传送所采集数据并接受中控室的命令,通过现场总线或常规I/O线路向执行机构发送控制信号,控制设备的开停。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在管沟监控中心设置总火灾报警控制器、光纤温度监测系统处理器、消防电话主机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上位机,在管沟变电所设置一套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各火灾报警控制器与上位机采用专用光纤以太网进行通讯,构成集中报警系统。火灾报警控制器采用无极性二线制探测总线,环形连接方式。在所辖区域内每隔1 km设总线中继器。

4)安防及通讯系统设计。

在管沟投料口设置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在主要出入口和无人值守的变电所,设置网络摄像机;由于沟内为密闭的屏蔽空间,无线通讯受到限制,为了便于巡检维护、线路的施工调试和紧急事故的联络而需要调度电话,本工程采用IP电话作为调度电话,通过与监控系统共用的光纤以太网,实现中心一现场之间的双向呼叫及通话。

3 新技术的应用

3.1 智能低碳的照明技术

在综合管沟内设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含开关、调光、场景、多点、时间、红外、亮度、温度等各种控制方式,做到控制中心及各出入口能随心所欲地控制照明,并可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进行开关组合,实现节能。同时,通过总线控制节省缆线及管材,用智能模块代替传统照明的按扭箱、PLC控制的I/O点,相对传统照明实现就地及远控功能,还可以节省工程造价。

广州亚运城综合管沟的照明控制系统采用传统的继电器与PLC配合进行手自动控制,且只能实现远程控制与时间控制,采用现场面板及智能控制模块经现场总线实现手自动控制,通过增减各种模块实现多种智能控制模式,利用总线控制节省大量缆线及管材。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见图2。

3.2 清洁安全的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是最清洁安全的可再生能源,在综合管沟的变配电站的屋顶敷设太阳能电池,设置光伏发电系统。综合管沟太阳能发电可为配电系统提供超过2%的再生能源,符合国家节能要求。同时,体现政府节能环保理念,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3.3 插接母线的应用

中新知识城综合管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中低电流插接母线和照明母线取代传统的电缆。插接母线的主要优点:尺寸小,占用支架少,节省空间;环保,低烟无卤,火灾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100%重复利用。

1)中低电流插接母线直接吸顶安装在综合管沟顶部或侧壁,不占用支架空间,插接取电安全方便,可根据需要新增用电设备,免维护。避免采用电缆方式,则需通过电缆桥架敷设在管沟支架上,需增加1个自用支架。设备通过绝缘穿刺线夹或T接箱取电,分接位置容易受潮产生故障,维护较困难。配电示意图见图3。

2)照明母线配合智能照明系统使用多种模式控灯时方案更优;灯具可根据需要随时插接照明,方式灵活。插接母线技术优势明显,可节省综合管沟的自用支架,在不扩大管沟断面的前提下可腾出更多的支架放电力及通信管道。经测算,插接母线的整体成本低。

3.4 电机管理控制器的应用

综合管沟内的所有电动机均采用电机管理控制器进行控制。独立于自动化系统的高性能、多功能电机保护,通过总线连至控制中心PLC站,节省缆线数量,节省外接I/O点,节省支架空间,有效减少非正常停机时间。采用电机管理控制器,不仅可提供功能强大的智能保护,且减少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费用,节省工程造价。

4 结语

广州中新知识城综合管沟的电气自控设计结合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采用成熟适用的新技术,设计上具有前瞻性,维护管理上具有便捷性,节省工程投资,可供参考。

摘要:通过对广州中新知识城南起步区综合管沟电气自控设计的总结,并相对于已建成运行的广州亚运城综合管沟,提出了新技术应用。电气自控设计结合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采用了成熟适用的新技术,使设计上具有前瞻性,维护管理上具有便捷性。

关键词:广州中新知识城,综合管沟,电气自控设计,新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美丽和谐作文汇总下一篇:规划设计研究院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