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建设项目试生产

2024-08-25

河南省建设项目试生产(精选6篇)

篇1:河南省建设项目试生产

河南省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豫建监[ 1998 ] 6 号

各市、地建委、建设局、公用事业局,省直有关部门:

现将《河南省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

彻执行。

附:河南省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一九九八年元月九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河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境内从事土木工程,管线敷设和设备安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活动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以及为上述活动提供设计、勘察和构配件、设备器材、原材料的生产、销售单位与个人,均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工程建设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必须贯穿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第四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建设安全生产应当接受劳动部门的指导和接受工会等有关组织及群众的监督。

第五 条 鼓励建设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先进技术,改进安全防护设施,实行建设安全的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建设安全生产水平。

对于保障建设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建设生产的安全保障

第六条 建设工程设计应当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对特殊施工中的重要安全措施提出要求,保证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第七条 从事工程建设所用的各种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和建筑材料等生产销售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提供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合格产品。

从事施工机械、设备、机具设施等设计、制造、销售经营活动的单位,其产品应保证性能良好,使用安全,有安全认证标志和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并按安全卫生规范标准要求装备齐全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装置。

第八条 建设单位必须为设计及施工单位提供建设工程的地质、水文及地下埋置物的勘探资料及工程作业环境和安全防护条件。对安全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不得以任何理由任意压价或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对于有特殊安全防护要求的工程,其安全措施所需费用,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双方应当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协商一致后,在合同中确定。

第九条 对大型工程或群体工程如需多个施工单位联合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建设单位不得干预施工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不得干预或强制施工单位购买和使用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材料和防护用品。

第十条 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安全保证体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赋予一定管理权限和所需经费。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一条 建设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建设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备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伤亡事故的能力。

第十二条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安全监督管理的专职人员。专职安全人员应当具备工程建设和安全专业知识,经过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 建设施工企业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建设措施经费,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作业环境、操作场所、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

第十四条 施工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安全业绩考评制度,由其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考评结果作为各类人员任用、晋升和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 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凡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施工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六条 从事垂直运输机械、架设机具安装、拆卸的必须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取得《塔式起重机拆卸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专业施工。第十七条 建设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起重设备、施工机械、电器装置、高处作业专用架具及现场安全设施等检测、检验、使用管理、维修保养制度,严禁违章带病运行。

第三章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第十八条 建设施工企业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申办安全监督手续,否则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接受并配合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检查;在工程竣工前,要将施工现场的综合安全情况和管理资料报送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进行考核评价,评价不合格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建设单位应依法到有关部门办理申报批准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开工:

(一)可能损坏道路、管线、电力通讯等公共设施的;

(二)需要临时停水、停电、中断道路的;

(三)需要进行爆破作业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需要办理报批手续的。

第二十 条 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作业项目,要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方案,并经技术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对于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员均应在书面文书上签字。未作安全技术交底的,生产班组和人员可拒绝接受作业任务。

第二十一 条 施工现场必须按照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提高整体防护水平,保证施工现场及其相邻区域的人员和设施安全。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防护用品和基础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垂直运输、起重吊装、机械设备、临时用电、临边洞口、高处作业等,必须符合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各项安全设施和防护装置必须实行专人管理,保证设施和装置的完好、有效,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解决。

第二十二条 施工现场应当建立专业检查、职工自检和安全日检制度,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资料,应当由专人管理,做到完整齐全。第二十三条 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第二十四条 施工现场周边应当设置高度不低于 1.8 米 的围墙,在入口处应当按规定设置 “ 五牌一图 ” 施工标牌。在施工现场挂设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和操作规程牌。高八层以上和临街建筑施工必须采用密目网全封闭施工。

第二十五条 施工现场必须做到文明施工,道路应当平整、畅通,并有交通指示标志。通行危险的地段要悬挂警戒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应设专库存放和挂警告标志牌,并由专人管理。

施工现场的各种设施布置、材料堆放等应当符合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随时清除建筑垃圾,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应当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在车辆、行人通过的地方施工,应当对沟、坎、井进行必要的覆盖,并设置施工标志。

第二十六条 施工现场应当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证完好的备用状态。在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施工或储存和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应当采取特殊的消防安全措施。

第二十七条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职工的临时住所,必须符合通风、照明、安全、卫生的要求,职工的膳食、饮水供应等,应当符合卫生要求。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必要的医疗和急救设施。在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危及健康或者安全的各类物品时,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设施,避免作业人员受到危害。

第二十八条 实行总包的建设工程,总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统一管理和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负责,并服从工程总包单位的统一管理,接受其监督检查。

伤亡事故的统计、上报由工程总包单位负责。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健全和完善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体系,负责本辖区伤亡事故的日常月报工作,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业绩的考评结果,是确定企业参加投标、资质升降级、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以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任职、晋升、评优、评奖等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十条 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对本辖区内的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建设安全监督管理经费,必须全部用于建设安全的监督管理,不得挪作他用。第三十一 建设安全管理机构必须对进入本辖区的建设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各类防护用品、电气产品、安全设施、架设机具、机械设备等的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检验,凡未经检测检验或经检测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在施工现场使用。

第三十二条 建设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执行公务时,应当出示证件,秉公执法,并有权查阅有关资料。对于发现的隐患问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作出处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并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第三十三条 建设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应当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生产工作。

建设施工企业工会要依法维护职工在生产中安全健康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第三十四条 建设施工企业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建设安全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任何人不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建设施工企业职工发现可能造成危险而又不能自行处理的情况,应当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并有权对影响人身安全健康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条件提出改进或改善建议,有权对危害安全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第三十五条 对于发生伤亡事故的,事故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劳动、公安、工会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调查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事故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在下列方面做出成绩或贡献的,应当给予表彰,同时在工程招投标中给予增加权重值的奖励:

(一)上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为建设安全生产单位的;

(二)上施工现场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为 “ 文明工地 ” 的。

第五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由责任方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并处以 5000 元以上,30000 元以下罚款,同时在工程招投标中给予减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不合格,考评不合格,对隐患不及时进行整改的;

(二)职工未按照规定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的;(三)对架设机具、机械设备等不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维修保养、造成伤亡事故的;

(四)没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或者方案的;

(五)不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设置防护设施的;

(六)擅自使用未经检验检测或者检验检测不合格的防护用品、电气产品、安全设施、架设机具、机械设备的;

(七)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发生伤亡事故的;

(八)对伤亡事故隐瞒不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的。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造成伤亡事故的,由其设计生产销售经营单位或建设单位,根据责任轻重,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第四十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河南省建设项目试生产

2009-11-25

历经1年多的调研、起草、审批,《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终获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昨天,副省长刘满仓代表省政府,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未来10年河南的“粮食大计”。□今报记者 王秋欣/文 沈翔/图

【目标】

2020年,年产量是1300亿斤

刘满仓在会上表示,我省粮食核心区总体的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在保护好全省1.022亿亩耕地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粮食生产核心区用地稳定在7500万亩,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使我省粮食生产的支撑条件明显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的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详细划分来看,我省的计划是,到201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亿斤;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亿斤;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亿斤。即以1000亿斤为基数,从现在到2020年的12年间,粮食生产能力要净增300亿斤。

【范围】

95个县被划入“重点区域”

既然是粮食核心区,那么这个“核心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呢?规划表明,我省在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三大区域,选择了基础条件好、现状水平高、增产潜力较大、集中连片的95个县(市、区)作为河南粮食核心区的主体范围。“之所以进一步细化到95个县,是有原因的。”刘满仓进一步解释说,一是为了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突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重点区域;二是基于我省近年来粮食生产的现状,这95个县控制全省耕地面积的83.5%、基本农田面积的85%,其中的89个县是国家已经认定的粮食生产大县。

【投资】

规划总投资939.81亿元

“规划的总投资为939.8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676.63亿元,地方财政投入170.58亿元,银行贷款61.3亿元,项目单位和群众自筹31.3亿元。”刘满仓表示,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实施七大建设任务:

一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增强粮食生产抗御水旱灾害能力;二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增强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四是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供粮食生产人力资源保障;六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构建粮食生产现代物流平台;七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

【进程】

正积极筹措建设资金

为了加强对核心区建设规划组织工作的指挥协调,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河南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陈全国任组长,副省长张大卫、刘满仓任副组长,省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今年10月下旬,省政府负责同志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核心区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刘满仓说,为了把规划确定的资金筹措问题落到实处,省政府责成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等部门,认真测算了国家现有投资渠道和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规划能够给予我省的资金支持额度,以及我省自身的资金筹措渠道和能力,初步测算了我省核心区建设的资金缺口,由省政府金融办牵头,正在进一步研究核心区建设资金筹措方案。

【计划】

明年开工建设一批项目

续建38处大型灌区

“抓好项目建设是规划实施的基础。”对此,刘满仓还公布了下阶段我省发展粮食核心区的部署:明年,我省将续建38处大型灌区及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争取开工建设小浪底南岸灌区、沁河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淮干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蛟停湖滞洪区及汝河、北汝河、新运河、天然文岩渠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继续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扶持龙头企业,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积极推进花卉苗木和林果产业,做强农业,让农民增收。

加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

下一步,我省还将在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分别选择部分产粮大县先行试点,组建地方性政策农业保险机构,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种类和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推动农民把土地承包

经营权以市场交易价格出资入股、租赁、置换、转让;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支持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国家级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篇3:河南省建设项目试生产

适应能源工业前沿需求跻身先进领跑行业发展

煤炭是国家主要能源, 而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 灾害频发。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 瓦斯、煤尘、冲击矿压、火灾等灾害日益严重。为擎起煤矿安全生产重任, 河南理工大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建设和能源工业发展的新要求, 于20 世纪30 年代开始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培养了大批安全生产专家, 形成了瓦斯地质理论及应用、瓦斯灾害防治与瓦斯 (煤层气) 抽采、岩层控制与动力灾害防治、通风与防灭火四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

随着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一路走来, 河南理工大学挺起了煤矿安全生产研究的脊梁。1960 年, 通风安全专业开始招生;1982 年,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 年, 瓦斯地质学科被批准为煤炭工业部重点学科;1996 年, 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00 年, 被评为河南省一类重点学科;2003 年, 获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 年, 获安全科学与工程首批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 年, 获安全科学与工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逐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实现了由行业“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角色的转变。

河南理工大学创立的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 对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控制类型进行了科学划分。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获河南省首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称号, 研究成果形成技术规范、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赢得了新中国煤田地质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起、中国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学科主要奠基人钱鸣高等专家的一致赞赏与高度评价。

在干事创业中凝聚人才走创新驱动发展科研路

“知识就是力量, 人才就是未来。”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邹友峰说:“要想在科研创新方面走在前列, 就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培养造就一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研人才队伍。”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现有专职教师76 人。其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 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5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 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 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2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 个;正高、副高职称分别占46%、30%, 博士、硕士分别占69%、28%, 具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头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矿业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的瓦斯防突、分级、隔抑爆等研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使我国防治瓦斯整体水平向前迈进一大步。他所著的《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煤矿安全工程设计》等书, 已被生产、教学、设计、科研等部门广泛采用;主持改造老矿2 座, 设计延深及新建大矿6 座, 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任主任, 为平煤成为全国产量效益特大型企业做出重大贡献。2005 年新年的第一天,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给他题词“永远前进”。今天, 张铁岗已经把这个勉励送给了他在河南理工大学并肩作战的同事。

面向未来,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正从我国矿业安全生产的现实需求出发, 创新科研管理模式, 提升科研水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为开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近年, 该学科依托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形成科技人才、项目集聚高地;积极深化校企、校地合作, 大力推进与河南煤化等大型企业集团战略合作, 围绕煤炭开采技术瓶颈开展科技攻关, 服务煤炭工业技术进步, 为学科腾飞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成就辉煌给力科学发展贡献卓越放飞成功梦想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也总是留给有思路、有志向、有韧劲的人的。”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说。面对科研发展新常态,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努力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 省部级特等奖1 项、一等奖6 项、二等奖25 项, 取得了骄人成绩。

2011 年, 由高建良等完成的“中国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研究完成了全国22 省 (区、市) 、173 个矿区、2792 对矿井瓦斯地质图及“1:250 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成果在全国推广, 成功用于指导瓦斯灾害防治、煤层气资源开发, 取得直接经济效益80余亿元。

此外, 2013 年郭文兵等完成的“‘三软’煤层开采岩层与地表沉陷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 2014 年苏现波等完成的“煤矿井下水力强化抽采瓦斯关键技术及示范”和刘少伟等完成的“煤层巷道冒顶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 年, 曹运兴等完成的“气相压裂低渗煤层瓦斯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孙玉宁等完成的“瓦斯抽采封孔技术及联孔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5 年来,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450 余篇, 其中SCI、EI收录230 篇;出版学术著作17 部、教材14 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省级教学成果6 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0 项, 其中应用、转让发明专利25 项;培养博士31 人、硕士514 人;培养的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安全工程专业优秀人才, 如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许胜铭、山西焦煤集团副总经理游浩、河南能化研究院院长马耕等, 已成为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技术负责人。

篇4:河南省建设项目试生产

一、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初步建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基本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我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供给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合作性服务组织、经营性服务组织和科研教育单位。

一是政府机构的公益性服务持续发挥作用。我省建立了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主要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据初步统计,全省现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2530个,其中县级农技推广机构628个,县以下1902个(包括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848个、区域站54个);全省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实有人员近2万人(其中县级1.45万人,乡镇及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0.47万人)。在畜牧业服务机构方面,全省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有627个,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省级1个、市级18个、县级有160个;我省率先在全国建成了省、市、县、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体系,全省18个省辖市全部成立了畜牧兽医执法支队。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日益增强。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快速发展态势。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9万家,实有入社成员204万户(占全省农户的十分之一),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高出非成员农民人均收入20%以上。其中,全省农机合作社4421家,拥有大中型农机装备31万台,耕种土地面积达1751万亩,小麦机播、机收率分别达97%和98.7%,玉米机播、机收率分别达83%和60%以上。全省各类植保专业合作组织1148个,从业人员4.9万人,拥有各类机械装备40多万台套,其中高效远程喷雾机、大型自走式、悬挂式喷杆喷雾机、烟雾机6000多台,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000万亩次以上,小麦条锈病、蝗虫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重发区实现了专业化统防统治,草害发生面积的80%实现了统防统治。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对象主要是合作社自身和社员,有余力的合作社为社外农户提供服务,农机合作社基本实现跨区域作业。很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形成自己的基地,实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灌溉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发展较成熟的合作社还能提供统一收购、加工、销售等服务,一些规范的合作社还能够提供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服务。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其服务能力快速提高,出现了“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公司”、“合作社+会员”、“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社+协会”等社会组织模式。

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性服务初具规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涌现了大批农产品加工、购销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有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较健全的农业生产机具设备,服务能力较强。目前,我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35家,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企业,除了服务自身之外,还向合作社、合作农户提供多项农业社会化服务。没有实施“公司+農户”模式的龙头企业主要服务企业自身,个别环节服务于企业之外的农户。一般来说,龙头企业规模越大,服务内容越全面。许昌天和公司除了融资、保险、科研、教育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之外,大多数服务都能靠自身解决。

四是科研教育单位的服务辐射范围越来越广。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充分发挥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在育种、供种、栽培等环节,通过兴办公司、建立基地,或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将自身研究出来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向农业生产者传授先进农艺技术,做到科教、产学研相结合。

(二)基本形成服务内容“多样化”的格局。

一是公益服务与经营服务相结合。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监管服务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农村经纪人等,发挥各自优势,有机结合,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便利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益性农业服务组织覆盖不足、服务缺位的问题。

二是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结合。适应农户需求,社会化服务组织不但提供农资、施肥、植保、机耕、机收、加工运输、农产品销售等专项服务,还提供技术、信息、经纪等综合性服务,并越来越多地从简单专项服务转向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综合服务。

(三)基本形成服务方式“机制化”的格局。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农民需要,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机制。“订单农业”框架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的合同制服务,提供种子、化肥、技术培训等服务,签订收购产品协议;种养大户采取示范辐射式服务,为周边普通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种子、种苗、种畜(禽)、疫病防控、机耕、机收等服务。创新开展“农超对接”产销衔接服务,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开展“原料对接”,在出口农产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实行“基地对接”,在批发市场、学校和农业生产单位中进行“产销对接”,较好地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服务。

(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多元化。从许昌市的情况看,农业生产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约为40%,农民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评价满意的占37%,评价一般的占37%,评价较差的占26%,多数服务还不能让农民满意,亟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一是服务主体与需求主体均呈多元化趋势。随着土地流转加快,以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小规模农户为主体的需求格局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又是需求者。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对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二是服务需求多样化。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以及农业生产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农民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由单纯的“产中”环节逐渐向资金、技术、信息、金融、保险、仓储、运输等“产前、产后”环节扩展。尤其是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产前和产中环节的融资需求、对产后的仓储、加工、销售等需求逐渐增加。普通农户对良种选择、施肥、植保、灌溉、采收、销售的系列化需求逐渐增多,近年来“地管家”、“农地托管”等模式正因此而生。

二、河南省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做法

(一)省财政积极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支持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2007年以来,筹措资金42亿元,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主要用于科技入户、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测土配方施肥等。通过依托农业科研单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进一步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

二是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筹措专项资金、科技研发经费、中央产粮大省奖励资金,支持“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等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每年新增创新专项资金1000万元,改善科技基础条件,支持青年人才创新研究。

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十一五”以来,筹措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4.2亿元,对符合支持条件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县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进行扶持。从2009年起,省财政设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共筹措资金3亿元,重点扶持239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248家,其中省级以上635家。“十一五”期间,省财政累计筹措资金2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品牌、引进技术及规模化生产,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

四是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十一五”以来,共筹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7.45亿元,对163.3万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累计拨付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资金4.15亿元,引导和鼓励120万贫困家庭子女和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留守农民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典型做法及成效。

一是创新合作社运作机制,摆脱单一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困境。罗山县在巩固“合作社+土地流转+农机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技术服务站+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社合一的运作模式,形成合作社之间互补,实现合作社发展共赢。焦作市创建“公司+合作社+银行”的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为合作社及其社员提供担保,满足合作社和农户发展所需的资金,增加农民收入。武陟县创建了“合作社+担保公司+银行”的担保贷款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发展资金。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据自身实力,首先注资财政局下属的中小微企业担保公司成为股东,然后借助担保公司从银行借款,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和农戶的资金季节性需求。

二是创新合作社联合运作,有效控制单一合作社经营风险。建立合作联社,扩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水平。修武县以菡香合作社为核心建立的沿黄稻米合作联社,修武的生猪联社、博爱的蔬菜联社,建立起以某类种植或养殖为中心的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组织:一方面,以核心社为整合主体,跨空间和地域以及行业限制,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激发和调动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造有效的利益共享和协调机制,从整体上推动了合作社及其社员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投资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合作性竞争为主导,促使不同合作社以及合作社内部的协调,提高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核心力,实现了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合作联社的建立,提高了内部不同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能力,扩大了社会化服务领域,使得不同区域的合作社及其社员获得农业生产服务。

三是持续增强农业科技成果应用。2012年,省农科院实施了“521农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即在全省创建5个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20个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县、100个不同类型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样板,通过开展跨区域、跨学科、跨专业大联合、大协作,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基地与企业衔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组织职能定位不清晰,服务功能弱化。在当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提供服务的各类组织职能定位不清晰,社会化服务领域存在重叠,形成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问题。

一是政府主导型的服务机构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定位不清晰,参与较多的应由市场提供的服务事项,导致不合理的人员配备和过多的委托代理层级,造成农技推广宣传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公益性服务供应不足,提供的公益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远不能满足各类主体的需求。

二是合作社等集体组织由于政府没对其提供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给予应有的引导和扶持,致使其偏向企业型,提供社会化服务项目过于单一,服务水平较低。

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于着重于企业自身发展和区位关系,缺乏向企业自身以外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内在动力。

(二)服务组织发育不完善,服务能力较低。当前多数社会化服务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组织运行较不规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到位、服务单一等问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农户等农业参与主体的多样化需求。

一是政府主导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部门化”现象严重,内部人员不是按照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进行配备和构建,缺乏专业性。如部分地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占50%以上,使得这类组织难以有效从事公益型农业社会化服务。

二是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等内部管理不规范、经营能力较弱,提供的社会化服务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致使这类组织服务水平较低,多数为单一服务,难以真正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社会化服务。

三是合作社等集体组织规模较小,基本是农民自发形成的,导致合作社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只局限于本村、本乡内,缺乏跨区域合作和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相关社会化服务不能满足农户生产发展的需求。从合作层次上说,多数合作社的业务停留在开展技术信息服务和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初级合作层次上。

(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求脱节,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并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求信息不对称,服务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脱节。目前,农业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较缺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结构调整资金需求和农业保险需求。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是其市场经营的理性需求, 但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 农民从土地上获得的纯收入少,增加服务的投资并不能与从农业中得到的回报相匹配, 加上当前从事农业的多数农民观念落后,素质不高,因而农民对技术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不是很迫切。如粮食种植比较利益低,导致对机械化和专业化的农作物植保等社会化服务需求乏力。与此同时,河南省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由单纯的生产环节服务向资金、技术、信息、金融、保险、经营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扩展,但当前多数服务组织功能单一,导致这部分需求供给短缺。

(四)现行政策体系衔接不到位,缺乏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规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少,且规定过于宽泛,缺乏操作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制度建设的滞后性和相关政策体系衔接不到位,使得服务组织供给社会化服务时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影响其内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了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是金融信贷政策与农业生产的客观现实不衔接。虽然政府鼓励金融资本投资农业,但由于农业投资回收周期长,面临市场和自然风险大,加上银行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的约束,使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缺乏开展农业信贷业务和保险业务动力。大多数合作社、种粮大户由于受到自身发展水平和农业比较利益低的制约,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和农业保险支持。

二是政府补贴政策难以促进农业良性发展。我国各级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基本是围绕承包权进行的,而非经营权,致使补贴获得者不是农业生产经营者,严重制约了这类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财政投入到农业生产方面的补贴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三是农业生产分散经营格局制约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目前我省现有农村承包耕地9612万亩,承包农户1978.5万户,户均耕地4.86亩,是典型的分散经营格局,致使合作社等各类集体和市场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难以获得发展空间。

四、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

(一)总体思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目标,以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为准则,以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主线,以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坚持“重点完善,突出培育,加快提升,促进规范”的总体发展思路,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完善政府主导型公益性服务体系,突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提升市场化服务质量,促进规范各种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二)具体建议

一是支持公益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率。根据区域布局,支持县乡政府整合基层农业生产服务机构和人员,扩大服务半径,设立农业生产服务区域站,避免人力资源闲置和浪费。整合相关涉农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单一老化问题,全面提升公益性服务能力。支持实施信息惠农工程,改善公益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方式,积极利用科技、气象、粮食等涉农服务网络,搭建省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农业生产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支持粮食生产核心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建设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网,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支持政府向具有相应资质的农民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购买服务,对当地农业生产进行统一指导、统一服务,对病虫害实施统防统治,发挥补贴政策的整体合力。

二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提高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支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覆盖面和带动力。支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土地、资金、技术、装备和劳动力的联合和协作,扩大基本生产经营单元的生产规模,逐步形成适应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支持开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建设为载体,推进试点县、乡镇和合作社工作,重点围绕破解政策、资金、金融、土地等制约难题,积累经验、探索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现代化经营主体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加快提升农业生产市场化服务质量。统筹安排相关涉农资金,按照“基地支撑、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以当地资源优势为依托,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涉农经濟组织协作为基础,突出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产业化,选择一批上下链接、合作紧密、以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产区,支持推进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努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四是加大对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分散经营方式不利于粮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利于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不利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粮食科技推广要有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和农民看得见的效益。但对我国户均只有7亩地的小农经济而言,往往因粮食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大和比较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使粮食科技对农民的吸引力减弱。另外,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增大了粮食生产科技应用推广和管理成本,制约了粮食生产科技的应用和转化。因此,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是新时期的重要举措。建议中央研究出台加快土地流转的财政支持政策,设立专项引导资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引导和鼓励其增加土地经营规模,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生产品质和效益。

五是支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支持建立多元化的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增加农业保险费补贴的品种并扩大覆盖范围,引导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

(本文第一作者系河南省财政厅副厅长)

篇5:河南省建设项目试生产

豫建建〔2005〕176号

各省辖市建设委(局)、各扩权县建委(局):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高峰季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一决定、两条例”和建设部《关于严格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通知》(建质电〔2005〕46号)及省政府安委会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的会议精神,省厅从全省抽调15名安全生产方面的骨干和专家组成5个检查组,于8月9日至8月21日,对18个省辖市的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和在建工程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检查了各市建委建设工程安全执法监督;建设工程安全施工措施备案;组织施工企业进行“三类人员”考核,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办理及档案建立;塔吊、外用电梯、整体提升架安拆单位的资质证、安装人员的从业资格证及检测验收等。共抽查建筑施工企业59家,监理单位45家,在建工程项目95项,其中重点工程15项,开发区工程16项,此次检查共查出不安全问题及隐患946条(项),下达整改通知单107份,对1个在建工程责令停工整改。

从检查情况看,各市建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部分市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或“三城联创”、“四城联创”为契机,广泛深入的开展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加强了建设工程安全施工措施备案管理及大型起重垂直运输机械安拆单位资质、安装人员资格证及检测验收的监督管理和安全执法。各市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开展情况较好,工伤保险工作正在积极督促和引导,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郑州市建委以“四城联创”为契机,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组织建筑施工企业召开了2次安全生产现场会,观摩16个施工项目,并结合郑州市建筑安全管理实际状况,制定了文明工地创建标准,建立了建设项目安全监督报监登记制度、施工过程安全认定制度、工程终结安全综合评定制度、起重机械检测准用制度等。新乡市建委加强了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强化部门联动,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使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规范,先后出台了《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措施审查备案规定》、《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拆、使用管理规定》、《建筑企业及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评价管理制度》、《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实行备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经市政府协调,将重点工程、开发区工程和铁路民用工程等所有建筑工程安全全部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安全监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南阳市建委在建设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了市政府和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的大力支持,理顺了建设安全管理体制,在全市辖区内消除了管理上的“盲区”和“死角”。一是加强了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在增加人员和设备的同时,强化建委内部各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相关部门对建设安全生产齐抓共管。二是坚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与市场相结合,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行“五挂钩”制度,即把安全生产企业与项目经理资质招标投标、企业评先评优、文明工地创建、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了施工企业抓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开封市建委于2004年7月15日下发了汴建文(2004)185号《开封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此项工作基本取得了初步成效。焦作市组织企业开展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取得了较好效果,提高了重大事故应急救援能力。鹤壁市建委积极推行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联动监管,严格安全停检点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安全员的监督管理,实行安全员上岗压证制度,并换发统一印制的胸卡,挂牌上岗。濮阳市建委成立了财政全供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并取得了监督执法资格,同时强化村镇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意见。另外,建设单位开封市大桥管理处非常重视和支持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工作,积极贯彻《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主动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在工程开工前按规定给施工单位支付了104万元安全生产措施费,施工中关注安全生产,使工程在安全、质量、工期等方面得到了保障。对以上7个市建设主管部门和开封黄河大桥管理处给予通报表扬。

施工企业普遍提高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如:焦作市第二建筑公司、焦作市宏业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商丘市国基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河南国基建筑安装公司、河南天工建设集团公司、濮阳市宏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和完善了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了单独的安全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员,制定了安全生产有关制度和办法,企业法人与项目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企业施工现场重大危险部位、环节预防监控措施,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和学习,安全管理资料真实齐全。一些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状况较好,如:济源市太行建设集团公司施工的济源建业森林半岛11#楼、开封市兴隆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开封市黄河大桥管理处办公楼、河南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平顶山矿物局总医院综合楼、河南天工建设集团公司施工的南阳师院艺术中心综合楼、浚县房屋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浚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预站检验检测楼,施工现场能够做到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能做到持考核合格证上岗,生产、生活区分设,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文明施工良好,安全管理资料真实齐全。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监理的郑东新区大厦,编制的监理大纲、监理规划中有安全内容,总监、监理人员职责中有安全条文要求,对施工单位组织设计、专项方案或措施进行了审核,对现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动态监管,发现安全问题下达有监理通知并督促落实,现场安全监理资料较为齐全,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较好。对上述6家企业、5个工程项目和1家监理单位给予通报表扬。

检查中发现,河南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焦作市金林小区2#楼,监理单位焦作安厦监理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存在不安全问题和重大事故隐患。监理单位未履行法规明确的职责,基本上无安全管理方面的资料,已责令其停工整改。对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出通报批评。

二、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开发区工程、重点工程安全监管仍不规范,存在无施工许可手续或无安全备案手续就开工的现象。部分重点工程由大型办实施安全监管,但安全备案手续不能及时办理,滞后于施工许可手续。部分工程政府要求先开工后办手续,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个别企业规章制度、主要岗位责任制未制定,有的制定了但不够完善,所提供材料未反映出具体考核与落实情况。安全投入计划未制定,有的制定了未能按计划及工程进度进行落实,提供不出应有的台帐。安全培训无计划,有的有计划但没有组织落实。重大危险源及危险部位监控措施不到位。项目经理未与企业法人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检查不严格,事故隐患排查不认真、问题整改不到位、整改验收不规范。

(三)部分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与质量或其他业务部门合属办公,不是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有兼职现象。

(四)部分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监理不到位,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不能履行审批手续,对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不能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监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个别监理人员不能提供有效合法证件。

(五)部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资料不全面、不真实,无针对性和时效性。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缺乏针对性。专项施工方案不全面,落实不到位,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人签字手续不齐全,内容不规范。

(六)部分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落实不到位,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对新标准、新规范不能及时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更新能力较差。

(七)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劳务用工不规范,存在混乱现象,施工现场劳务作业交给长期合作户或公司指定的劳务队伍,公司或项目对这些队伍的资质和安全许可证不做严格要求,而这些队伍大多以“包工头”带队和零散用工的方式出现,使挂靠和违法分包等现象难以界定,也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八)起重机械设备有安拆资质的单位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大量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的需要。

(九)施工现场仍有不少安全隐患,如脚手架搭设不规范,未按专项方案进行,临边防护不到位,剪刀撑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连墙体数量少,塔吊未单独架设用电线路,卸料平台与脚手架连接,动力线路与照明线路混接,物料提升机进料口未设防护棚,楼层卸料口未设防护门,现场消防器材布局不合理,TN-S系统落实不到位,安全网无合格证及准用标识,施工用电局部未形成三级配电,在建工程有生产加工、住人和办公现象。

三、今后的工作要求

(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努力理顺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积极学习先进地市的管理经验,加强对重点工程、开发区工程的监管。从建设工程安全措施备案入手,加大对此类工程的监督管理力度。

(二)要加强对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动态监管,督促企业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置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有效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三)继续加大对大型垂直运输机械设备安装拆除、检验检测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安拆人员无有效合法证件上岗作业,单位无安拆资质从事安装工作现象。

(四)加强施工现场分包单位和劳务承包队的监督管理,制止没有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承包队伍进入施工现场从事生产活动。

(五)要尽快对安全监督人员、企业专职安全员、监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篇6:河南省建设项目试生产

么写

项目名称:河南绿色建筑材料生产项目商业计划书怎么写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章 执行摘要

在过去的岁月中,传统建筑材料为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要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净化环境、消除污染、开发资源、节约能源,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生存空间。为加快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应加强宣传信息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加强行业领导和法制建设;加强研究和开发工作。发展绿色建筑材料,这是我国建筑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2l世纪我国建筑材料工业的战略目标。谁拥有绿色建筑材料,谁就拥有未来的建筑材料市场。我们要加快步伐,用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绿色建筑物,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第二章 绿色建筑材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绿色建筑材料在国外的发展

为了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1978年德国发布了第一个环境标志“蓝天使”,使7500 多种产品得到认证。美国环保局(EPA)和加州大学设置了室内空气研究计划,研究和制订了评价建筑材料释放VOC的理论基础,确定了测试建筑材料释放VOC的体系和方法,提出了预测建筑材料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1988年加拿大开始环境标志计划,至今已经有14个类别的800 多种产品被授予环境标志。丹麦、挪威推出了“健康建筑材料”(HMB)标准,国家法律规定,对于所出售的涂料等建筑材料产品,在使用说明书上除了标出产品质量标准外,还必须标出健康指标。瑞典也积极推动和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并已正式实施新的建筑法规,规定用于室内的建筑材料必须实行安全标签制,并制订了有机化合物室内空气浓度指标限值。另外,芬兰、冰岛等国家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1988年日本开展环境标志工作,至今已经有2500 多种环保产品,十分重视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材料在国内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质量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使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使用愈来愈深入和广泛。建筑与装饰材料的“绿色化”是人类对建筑材料这一古老的领域的新要求,也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环境标志是于1993年10月公布的。1994年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1994年在6类18种产品中首先实行环境标志,水性涂料是建筑材料第一批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1998年5月,国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员会和863计划新材料专家组联合召开了“生态环境材料讨论会”,确定“生态环境材料”应是同时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和优良的环境协调性,并能够改善环境的材料。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今后要继续朝着节约资源、节省能源、健康、安全、环保的方向发展,开发越来越多的、物美价廉的绿色建筑材料产品,提高人类居住环境的质量,保证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章 绿色建筑材料市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通过研究、开发、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则相对比较缓慢,可喜的是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实践。虽然我国于1993年公布了环保标志,但我国的建筑材料行业在实施绿色环保标志时仍处于一种试验性阶段。获得绿色建筑材料环保标志的产品比较少,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15.2%的中国人认为目前绿色产品的品种还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求。目前,实行环境标志的建筑材料产品包括“水性涂料”、“低铅陶瓷制品”、“无石棉建筑制品”、“粘合剂”、“磷石膏建筑材料制品”、“塑料门窗”造木制板材”、“建筑用塑料管材”等。水性涂料是我国建筑材料行业第一批首先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在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中有关水性涂料的技术发点是:产品的性能指标、安全指标,应符台各自产品的要求;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甲醛、卤化物溶剂或芳香类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使用铅、铬、镉及其化合物的颜料着色。由国家科委、国家建筑材料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编写的“生态建筑材料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纲要”,正在实施中。90年代初在北京和上海相继召开了第一次环保(健康)材料研讨会和“绿色建筑材料”专题研讨会。2000年10月在天津市举行了“WTO与中国建筑材料世界论坛会”和“中国绿色建筑材料产品推介会”,与会专家学者和生产企业界人士就绿色建筑材料的国外发展状况、中国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现状和问题、中国绿色建筑材料产品状况等发表见解.对促进中国绿色建筑材料理论和实践将大裨益。第四章 绿色建筑材料前景分析

一、绿色消费成为时尚

在全球环境保护、维护生态浪潮的冲击下,21世纪绿色消费正在成为时尚。据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统计,目前,“绿色消费”总量的规模至少2 000亿美元以上,预计到2000年将增加到3 000亿元左右。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陆续实施了绿色计划,带有环保和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厂商日益博得消费者的青睐。据国外研究机构调查发展,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考虑环境问题,77%的消费者表示:企业的环保形象影响他们的购买活动。在欧美国家,半数以上的消费者在购物时要考虑商品的“绿色程度”,并愿为之多支付30%~100%的费用。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专题调查表明:中国53|8%的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三成居民欢迎绿色建筑材料。许多国家已经作出明文规定:中国53.8%的消费者愿购买绿色产品,三成居民欢迎绿色建筑材料。许多国家已经作出明文规定,凡无“绿色标志”的商品,在进口时要受到数量和价格方面的跟制,这就是国际贸易中新兴的“绿色壁垒”。中国加入WTO,这无疑为中国建筑材料制品进入世界大市场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

二、绿色建筑材料需求量巨大

世界人口飞速增长,解决众多人口的居住问题,并且要达到安全舒适有利于健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是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近几年装修工程呈直线上升的趋势,1994年为600亿元,1995年为850亿元,1996年则突破了l 000亿元,预计2000年将达到2 000亿元,可见,室内装修已成为家庭和公共场所投资的热点,装修热将成为一个相当时期潜在的巨大市场,这无疑为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第五章 绿色建筑材料未来发展方向

一、环保型绿色建筑材料

传统工艺中,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排放的C02约为It、S02约为0.74kg、粉尘约130kg,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影响了人体健康。开发研制环保型绿色材料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

二、资源节约型绿色建筑材料

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着资源,尤其是士地资源的严重不足。传统建筑材料的生产消耗资源量大,以乍产l亿块黏土砖为例,需耗用黏土资源21.7万m3,相当于毁田约108亩(按挖土深3m计算)在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的人口大国,鉴于不可再生天然资源的有限性,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建筑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迫切,也具有其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这类建筑材料包括:可回收使用的材料;天然、大量的可再生材料:生产过程消耗低的材料;可再循环使用的材料:耐久性高的材料等。

三、节能型绿色建筑材料 节能型绿色建筑材料制造过程能耗低,使用过程中有助于降低建筑物和设备的能耗。目前我国建筑材料生产的平均单位能耗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2,只要在生产领域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将现有能耗水平降低50%。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2020年房屋建筑材料工业的几项发展目标,包括材料制造能耗降低40%、在使用中的能耗降低70%等。

四、功能型绿色建筑材料

纳米材料因其特有的颗粒尺寸和表面特性及其光催化、抗菌、除臭、消毒等性质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有一些成绩。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纳米技术与工程应用的结合将为人们开辟出建筑材料向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生态建筑材料发展的广阔领域 第六章 产品介绍 第一节 产品介绍 第二节 产品性能 第三节 技术特点 第四节 产品的竞争优势 第五节 典型客户 第六节 盈利能力 第七节 市场进入壁垒分析 第七章 研究与开发 第一节 产品与技术

一、专利等级

二、产品主要用途

三、本项目所采用之工艺路线图

四、本项目建设可创造的成本优势 第二节 研发分析

一、已有的技术成果及技术水平

二、公司研发能力

三、未来研发计划

第八章 产品制造(项目产品、技术及工程建设)第一节 产品制造

一、生产方式

二、生产设备

三、成本控制

第二节 项目主要产品及规模目标

一、主要产品质量指标

二、本项目主要产品特点

三、本项目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四、本项目主要产品产能规划 第九章 项目建设计划 第一节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设规模与目标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三、项目建设布局与进度安排 第二节 厂址选择

一、项目建设地点

二、区位优势分析

三、厂址选择及理由 第三节 原材料保证 第四节 建设工期计划 第五节 主要设备选型 第十章 市场营销 第一节 企业发展规划

一、企业发展目标

二、企业发展策略

三、企业发展计划

四、企业实施步骤 第二节 企业营销战略

一、整体营销战略

二、产品营销策略

三、精细化战略规划 第三节 市场推广方式 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基本财务数据假设

一、2009-2012年基本财务数据

一、2012-2016年财务数据预测

二、销售收入预测与成本费用估算 第二节 盈利能力分析预测

一、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二、现金流量表

三、相关财务指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第三节 敏感性分析 第四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十二章 资金需求 第一节 资金需求及使用规划

一、项目总投资

二、固定资产投资(土地费用、土建工程、淀粉糖装饰、设备、预备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建设期利息)

三、流动资金 第二节 资金筹集方式

一、本项目拟采用的融资方式

二、项目融资方案

三、资金其他来源 第三节 详细使用规划 第四节 投资者权利

第十三章 资金退出 第一节 融资方案

一、资金进入、退出方式

二、退出方式可行性 第二节 投资退出方案

一、股权融资退出方案

二、债权融资退出方式 第三节 投资回报率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分析 第二节 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五章 管理

一、绿色建筑材料组织结构

二、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

三、人事计划

四、薪资、福利方案

五、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 第十六章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财务附表 附录二 公司营业执照 附录三 产品样品、图片及说明 附录四 公司及产品的其它资料 附录五 专利技术信息 附录六 竞争者调查 图表目录

上一篇:又是清明散文日志下一篇:业务部经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