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征信项目

2024-07-13

中小企业征信项目(共9篇)

篇1:中小企业征信项目

绿盾征信中标江西青山湖产业园区第三方征信评估服务采购项目

《江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行业信用产品开发应用的通知》指出:“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依法依规要求相关市场主体提供由具有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或备案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

为大力推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财园信贷通”工作中的使用,防范“财园信贷通”业务风险,解决与园区内办理“财园信贷通”的授信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江西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对江西省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三方征信评估服务采购项目(采购编号:JXSTC-2018010)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招标。

绿盾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凭借突出的专业实力和技术服务方案,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等优势,经过专家小组评定,中标该项目。按照采购公告的要求,绿盾征信将要为园区230家“财园信贷通”贷款企业提供出具企业信用报告、给予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服务。

信用产品开发和应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信用在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基础性作用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充分发挥信用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8〕190号)曾明确提出“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多措并举发挥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

江西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园区“财园信贷通”工作中,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相关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积极发挥信用报告在反映企业信用状况方面的参考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运用信用手段加强对园区企业监管的能力,从另一方面也突显了企业重视信用建设对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于构建“政府推动、社会共建”模式,为园区建设提供创新、专业、安全服务的信用保障,推动诚信园区建立,具有积极影响。

篇2:中小企业征信项目

《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皖政〔2015〕88号)要求,相关行政、司法和社会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广泛使用信用报告,制定信用评价标准,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实行分类管理,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准备一份信用报告”满足不时之需已成为优秀企业在商务活动中的日常标配。

近日,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科大讯飞”)因参加项目投标需要,委托合肥绿盾征信为其出具一份征信信用报告。

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的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该公司在中国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的“2017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中,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六。

按照招标方的要求和绿盾征信出具信用报告的流程,合肥绿盾征信秉持“客观、中立、第三方”的征信准则,在第三方大数据征信平台绿盾全国企业征信系统采集的公司现有信用档案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心收集、整理了该公司的相关信用信息资料,录入到了政府公示信息、行业评价信息、知识产权信息、媒体评价信息、企业运营信息等相关信用档案版块,使据此多维度、大信息量生成的信用报告可综合体现企业整体的信用状况,使内容更加细致、丰富,更具评判参考性。

经过绿盾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按照统一的数学模型,对入档的七大维度、数十小项的信用信息进行综合、客观地计算后,得出公司信用分值为95分,信用等级为AAA,属信用优良级别。

由于科大飞讯一直高度重视诚信经营和产品质量建设,信守简单真诚、专业敬业等服务理念,“一切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技术、产品、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创新,公司先后获得了“安徽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安徽省纳税信用等级A级单位”、“安徽省优秀企业技术中心”、“合肥市品牌示范企业”及“诚信建设优秀单位”等众多荣誉。

其研发的“讯飞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讯飞智学网系统”、“讯飞畅言智慧校园系统”等产品经安徽省软件评测中心测试合格,深受用户欢迎认可,媒体评价、行业评价均良好,企业信用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果。

综合科大讯飞的整体信用状况及优良表现,绿盾征信为其通过了“立信单位”认证,并颁发了牌匾和信用等级证书。

篇3:中小企业征信项目

1.1技术构架

一体化系统采用面向服务SOA且基于J2EE的三(多)层体系结构来构建目标系统,并整合数据交换服务、认证与授权安全服务、主动式企业门户等技术。

一体化系统针对业务处理和分布的不同特点及对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选择不同的三层或两层结构来实现不同的系统。对交互频繁、业务逻辑复杂、经办量大且要求及时响应的银企业务,设计三层结构系统来提供服务。

1.2功能体系架构

一体化系统功能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一体化系统包括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内网系统主要是从工商局、人社局、国土局、环保局等信息网中获取企业信息、银行信用信息和农户信息,实现用户管理、机构管理、角色管理、系统日志、费用统计、数据管理和数据同步等功能;外网管理主要是对银行信贷产品信息、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个人非银行信用信息、农户信用信息、 引起信贷交互平台、贷款卡办理、问卷调查、政策法规宣传等进行管理,实现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的一体化、流程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1.3网络体系结构

一体化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两个网络系统,其中,一体化外网系统提供银行用户、企业用户、政府用户及个人用户通过互联网接入和访问;一体化内网系统提供银行用户、银行交换数据服务器通过金融城域网接入和政府用户、政府部门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党政内网接入和访问。

2系统详细设计

2.1用户设计

一体化系统用户主要包括银行用户、企业用户、政府用户、个人用户。其中,银行用户主要指各银行的信贷员及银行管理员,必须经过注册认证并在一定权限内查询相关信息。企业用户主要指各类市场主体,包括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其可使用一体化外网系统的权限,可查看银行信贷产品、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情况、政策法规宣传平台等,主要访问一体化外网系统的银行信贷产品信息库、 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展示平台、政策法规宣传等模块。政府用户主要指需要访问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并向一体化系统提供信息的成员单位,其必须经过注册认证并在一定权限内查询相关信息。

2.2功能设计

一体化系统主要功能由“五库五平台”构成。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银行信贷产品信息库、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库、个人非银行信用信息库、农户信用信息库、企业信用增进信息库、银企信贷交互平台、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展示平台、贷款卡办理和问卷调查平台、政策法规宣传平台、系统管理平台。

3系统实现

一体化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第一,银行信贷产品信息库。 银行信贷产品信息库是企业了解各银行信贷产品相关信息的平台。 第二,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展示平台。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展示平台设在一体化外网系统,汇总企业和个人不定向发布的贷款申请, 并默认供所有银行机构自行在该平台查看、搜索和联系企业或个人。第三,政策法规宣传平台。政策法规宣传平台设在一体化外网系统,发布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信用法律法规和相关信息,成为向社会公众宣传诚信知识和提高诚信意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平台。第四,银企信贷交互平台。银企信贷交互平台设在一体化外网系统,通过技术处理实现企业信贷需求和发布、银行受理和调查及审批、贷款发放和统计及查询等,成为撮合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了解银行信贷投放情况的操作平台。

4结语

一体化系统定位于“以金融征信为重点,通过技术设计和业务操作实现对银行和企业持续使用该系统的吸引和约束,搭建一个集企业信用信息和银行信贷产品展示、企业融资申请和发布、银行受理和调查及反馈、银行信贷审批、贷款发放确认和统计查询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度实用性和地区适应性的银企对接平台,力求全面展示企业的真实资信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银行和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集成化、协同化的公共服务。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亟需整合银行、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构建一套覆盖银行、企业、政府、重点人群的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本文以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对象,探讨系统总体构架设计、系统用户设计和系统核心功能设计,实现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的业务需求。

关键词:社会征信,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

参考文献

篇4:征信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缓解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征信

一、融资困境: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与获取的金融资源严重不对称

中小企业(SME)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无论在企业数量上还是对GDP和城镇就业的贡献上,中小企业都占据了大头,我国的中小企业总数占到全部企业数的99.8%,贡献了60%的GDP和75 %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国家发改委,2007)。而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债务融资方面。在央行所做的大范围调查中,发现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缺口”和“债务缺口”,约65.7%的中小企业有过资金紧张的情况,而向银行寻求贷款则受到抵押品和担保的限制,尤其是2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融资需求,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另外,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时,银行首先收缩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人民银行研究局,2005)。

在经济改革较早的广东,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为严重。目前广东有中小企业近5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促进广东科技进步、增加就业、扩大出口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广东省GDP的67.9%、社会销售额的70.1%、税收的62.4%、出口额的78.8%和就业的83.9%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广东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调查表明:广东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自内部,外部融资(资本市场、银行、风险投资等)明显受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中仅有1/5左右是靠银行解决,而且银行贷款还存在期限普遍过短、渠道过于集中单一、贷款额度过于偏小等问题,仅有约7%的企业能得到2年或以上期限的贷款(林汉川和管鸿禧,2002;毛蕴诗等,2007)。

二、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存在融资困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上世纪后期的Bolton报告(1971)和Wilson报告(1979)就分别指出美国、英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不仅面临“资本缺口”,而且更容易受“债务缺口”的困扰。Mallick和Chakraborty(1993)、Carpenter和Petersen(2002)对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大样本数据分析表明,债务缺口平均约为20%,其中制造、批发和服务业企业的信贷缺口分别为50%、27%和23%。

为什么中小企业会普遍存在融资困境?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例如:贺云龙(2003)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融资法律环境规定了不同的经济类型企业面临不同的待遇,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陈佳贵等(1999)把中小企业缺乏金融支持的原因归结为中小企业信誉等级低、银行自身经济性方面的考虑、所有制形式的影响、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缺乏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等。杨楹源等(2000)把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归结为中小企业的财务不规范、抵押担保难、产业属性以及所有制观念等。中国人民银行上海课题组(2001)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在于自身信誉程度低、现有的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体系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难以适应、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体系尚未建立等。

从这些具体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总结出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一般原因,即: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而且较大型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严重,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抵押担保机制又难以发挥作用。

信息不对称是上世纪50年代产生的信息经济学突破新古典经济的完全信息假设而从信息角度考察各种经济现象所提出的,它能更好地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事前不了解融资项目的真实情况和真正风险,事后也无法了解企业对资金的真正使用情况,这些信息都是企业管理者的私有信息。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市场上资金供给者执行不利于融资者的行为规则,例如Stiglizt等(1981,1983)提出的信息配给机制,即: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不会选择较高利率以使市场出清,而是选择较低利率并拒绝一部分贷款申请。信贷配给可作为一种长期均衡存在,因为银行的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和还款概率两个方面,银行如果提高利率以使其趋向均衡水平,则会使一部分低风险企业退出借贷市场,而一些高风险企业则会进入,总的还款概率就会下降,所以提高利率不一定带来银行收益的上升,所以银行宁愿在较低的利率水平而拒绝一部分借款者,借贷市场由此也就不能出清。

市场中实际也存在一种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即抵押担保机制。Bester(1985)研究认为,通过引入抵押担保机制,能够帮助甄别企业融资的风险,实现信贷均衡分离,因为高风险的融资项目一般不愿意提供较多的抵押品或全额担保。但现实的问题是,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由于企业规模小,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也就少,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实力弱,风险较大,愿意提供全额担保的第三方也少,因此,抵押担保机制难以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大的作用。

三、发展征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作了努力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对策。例如:培育中小银行,发展关系型贷款,发展合作贷款(互助会、储蓄贷款协会等),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放开利率管制,发展公共担保计划等。这些措施应当说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都是必要的。例如中小银行主要服务于所在区域,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有更好的了解,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低,且中小银行组织扁平,适合处理客户关系这种“软”信息,这类银行会主要发展关系型贷款,因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相对要容易些。再如公共担保计划的引入,它能将中小企业融资所产生的风险在较大范围内分摊,既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又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风险,还可以贯彻产业政策。

然而,我国的实践表明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例如:我国自1998年开始发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调查显示仅24%的样本企业借助担保机构获得了贷款,且贷款数量仅占这24%企业的贷款余额的6%(人民银行研究局,2005)。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本身存在很多局限,例如:引入第三方担保产生的担保费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关系型贷款则增加了银行体系的风险,创业投资要分享企业控制权等。

此时,我们需要考虑发展征信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所谓征信,即搜集、加工和传播信用信息的活动,它的功能是为社会提供了一种信用信息生产和共享的机制。相比前述措施而言,征信是一种直接降低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途径,因而它能够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趋向均衡。Diamond(1991)的“声誉”机制指出:信誉高的借款者总能获得贷款并使融资多元化,而低声誉者因得不到贷款而总无良好纪录,终被信贷机构配给,这里,“声誉”既是一种信号,使金融机构更积极更正确地做出贷款决策,同时它还促使金融机构采取节省信息租金的借贷模式。征信体系的作用就是建立和强化这种声誉机制,它使人们更容易了解谁是信誉高的借款者,谁又是信誉差的借款者。

许多国外研究已经证明了征信在这方面的作用。Djankov等(2007)从实证上证明征信水平与信贷市场规模正相关;Kalberg和Udell(2003)证明征信报告能够提高放贷人的风险评估能力;Galindo和Miller(2001)、Miller(2003)则证明征信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困境。

四、发展征信的基本策略

征信在美国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西欧国家也有近百年的征信史,而我国本世纪初才开始重视征信问题。2002年国务院成立了“征信专题小组”,人民银行作为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征信建设,目前已建成规模庞大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在银行信贷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离社会化的征信体系还相距甚远,总体来讲,目前人行的征信系统数据类型单一,服务范围狭窄,信息附加值小,没有主动的信用调查,而社会上的征信公司又数量少,规模小,发展非常艰难,这样的征信体系对于财务不透明、信用历史短的中小企业融资而言作用十分有限。

那么,我国应当采用怎样的征信发展思路才能做到既符合我国的实际,又能获取较高的发展效率呢?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主要的征信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公共模式、以巴西为代表的行业模式。三类征信模式各有优缺点,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市场模式的优点是具有内在发展动力,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贴身的征信服务,能够主动地、多渠道地获取相对人的全面的信息,因而信用信息共享程度较高;缺点是市场征信系统要达到有效率的规模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发展初期易出现不规范行为。公共模式的优缺点基本与市场模式相反,优点是能够规范运作,能够迅速形成大的规模,缺点是缺乏内在动力,信息内容和产品服务较为单一,多数不为一般工商企业提供服务,信用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较低。行业模式处于两者之间,它能够借助行业协会或众多金融机构的力量较快地形成较大规模,同时它又采取类似市场的方式运作,能够较好地满足会员企业或股东以及外部组织的征信需求,但当会员企业或股东之间利益差别较大时,可能面临较大协调成本。

我国当前的征信建设可以说正在走公共模式的道路,即主要靠政府推动征信建设,这样做的好处是数据库建设速度快,缺点是服务效率比较低,难以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和商业信用活动提供支持,而这两者是市场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需要改进征信发展的基本思路。由于任何单一模式都会存在不足,因而需要将多种模式适度综合起来,以扬长避短。对于我国,可采取的具体思路是:将央行的征信系统作为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基础设施,即该系统定位于收集银行、商业等信用活动中的主要的信用数据(例如一定金额以上的信贷记录和赊销记录),并且该系统要对所有金融机构和征信组织开放;与此同时,要着重培育具有市场内在动力的民营征信公司或行业征信组织,这些组织在央行征信系统数据支持下,再辅以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对数据的深度处理,就能突破征信发展的数据瓶颈,从而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征信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缓解。

参考文献

[1]林汉川,管鸿禧.2002.中小企业财务融资现状与对策探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2]毛蕴诗等.2007.广东中小企业成长特点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6)

[3]人民银行研究局.2005.中国中企业金融制度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4]Bester.1985.Screening vs.Rationing in Credit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5(4)

[5]Djankov,et al.2007.Private Credit in 129 Countries[EB/OL].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doi:10.1016/j.jfineco.

[6]Diamond.1991.Monitoring and Reputation:The Choice between Bank Loans and Directly Placed Deb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9

[7]Galindo,Miller.2001.Can Credit Registries Reduce Credit Constraints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Role of Credit Registries in Firm Investment Decisions[EB/OL]. Paper prepared for the Annual Meetings of the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http://www.aaep.org.ar/espa/anales/pdf_01/inv_galindo_miller.pdf

篇5:中小企业征信项目

★ 个人征信报告

★ 银行征信自查整改报告

★ 信合信贷员工个人总结

★ 个人征信宣传活动总结

★ 银行会计信息与信贷资产风险防范

篇6:重庆市中小企业征信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世界性难题。我国大约只有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正规银行体系获得贷款。除了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为此,人民银行把建立征信系统作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已把查询经济主体的信用报告、全方位了解其过去的信用状况并以此判定信用优劣,作为授信审批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信用报告成为中小企业的“经济身份证”。用好征信系统,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一定要关注自身信用档案的长期建设和完善。一是及时主动向征信系统更新基本信息。有信贷交易行为的中小企业要使用好贷款卡,在年审时及时更新基本信息、财务信息。没有信贷记录的中小企业仍需定期主动到人民银行分支行更新信息,特别要及时更新企业经营情况、出资人、高管等相关信息。二是自觉约束信用行为。信用档案记录了中小企业所有的信用行为,建设好自身的信用档案,必须自我约束并规范信用行为。三是自行规范管理制度。如果财务核算制度不规范将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影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

中小企业可以定期免费向征信中心或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查询自身信用报告,以此核查其准确性。如果发现信用报告展示信息有误,应当及时向报数机构或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异议申请是中小企业作为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如果异议核查属实,报数机构会立即修改错误并重新报送征信系统。对于不便于更正的信息,信用报告会有专门的声明信息,包括金融机构说明、借款人声明以及征信中心标注等。如果异议核查不属实,则不能修订异议数据,但征信中心或报数机构会向中小企业做出明确解释。目前,征信中心已建立了提高数据质量的长效机制,通过定点监测、两端核查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但由于实际发生信贷行为的中小企业不多,其数据更新较为滞后,因此中小企业主动关注自身信用报告、主动维护好自身信用档案十分必要。

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可主动出示自己的信用报告,通过展示具有公信力的信息,提高自身商务信誉,有利于开展商务活动。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要求商业伙伴提供其信用报告,考察其信用状况,以此甄别商业伙伴优劣,避免经营风险。

篇7:人行企业征信报告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第3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印发企业及个人信用报告查询和异议处理业务规程的通知》(银征信中心〔〕 97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关于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实施收费的通知》(银征信中心〔〕44号)等相关制度制定本业务流程。

(一)个人信用报告查询

1.个人向查询点查询信用报告的,应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供查验,同时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并留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备查。

2.委托他人代理向查询点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代理人应提供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授权委托公证证明供查验,同时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并留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授权委托公证证明原件备查。

3.个人信用报告收费查询: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征信中心在一个公历年度内(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个人提供第三次及以上次数本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所进行的收费。

(1)本人或委托他人代理查询审核的资料同第1条和第2条;

(2)每次收费25元;

(3)向查询个人开具发票;

4.登录征信查询管理系统,为客户打印个人信用报告。

(二)企业信用报告查询

1. 企业法定代表人向查询点查询企业信用报告的,应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企业的有效注册登记证件(工商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等)原件、其他证件(机构信用代码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供查验,同时填写《企业信用报告查询申请表》,并留企业法定代表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有效注册登记证件复印件、其他证件复印件备查。

2. 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经办人代理查询企业信用报告的,还应提供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证明书》原件,并留经办人留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有效注册登记证件复印件、其他证件复印件备查。

3.本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查询本企业信用报告的,应取得企业书面授权,提供被查企业出具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证明书》原件、有效注册登记证件原件、其他证件原件、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供查验,并留《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证明书》原件、有效注册登记证件复印件、其他证件复印件及经办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备查。

篇8:中小企业信用评定与征信法律问题

信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 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担负国家经济力量的主体, 构成一个经济社会真正脊梁的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所有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可达90%以上,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主体中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信用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

1、融资信用不足

融资信用不足, 直接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大部分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证券市场这种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仍然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目前的大环境是整个社会都陷入了信用危机, 受这样的大环境影响, 中小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也屡屡出现信任透支的现象。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引起对融资信用的高度重视, 没有恪守信用按期偿还贷款, 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中小企业群体的信用形象;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不具有贷款的偿还能力, 信用风险比较高, 银行针对这部分企业不想放贷。

2、商业信用不足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大部分的经济贸易和商品交易活动都发生在中小企业之间, 中小企业一味追求成本的节约和销售量的扩张, 经常利用委托、代理、合同、承诺、甚至复代理等信用交易方式。但事实上, 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交易的背后是大量的违约行为。

3、生产信用不足

生产信用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违背《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要求, 为了追求暴利而欺骗消费者, 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 隐瞒事实真相。在生产期间, 使用假冒伪劣甚至有毒有害的原材料, 不具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认证, 蒙骗坑害消费者。

4、财务信用不足

财务信用不足是中小企业信用不足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提供过虚假财务报告, 这些中小企业为了偷逃税款, 经常与审计、会计机构串通起来, 为了达到不纳税或者少纳税的目的而制作一些不真实的财务数据, 蒙骗交易相对人、投资者、银行和一些管理机构, 造成相对人的巨大损失、资本金的大量流失和银行的误贷。有的中小企业虚设分公司, 开立不同的多个账户, 从而实现套利。企业财务信用的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 但会计师审计师行业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它的危害同样是非常严重的。

当前,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一般没有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人员, 缺乏对企业财务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的有效监督, 即使在较为健全的财务制度下, 信息的真实性也难以保证。如:在受理贷款卡申请发放行政许可业务中, 发现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原因是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或根本就没有财务报表。

5、企业不讲诚信, 并不会受到严厉制裁

企业信用不足不讲诚信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信用缺失有着密切联系, 道德因素的制约力本来就比较弱, 在整个社会诚信观念淡漠的情况下就更发挥不出什么作用,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然而法律在这方面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严厉的制裁措施, 在利益的驱动下, 为了追求高额利益, 某些企业便将诚信抛于脑后, 出现了严重的信用不足。

二、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征信的困境

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 不仅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也将中小企业信用评定监管的征信工作导入困境。主要体现在:

1、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存在诸多法律空白

第一, 中小企业征信成本过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市场价格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导致征信数据市场价格难以把握。

第二, 征信数据获得的渠道和手段不合法。目前, 征信公司获取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渠道主要有三方面:一, 公开获取, 通过公开渠道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获取;二, 直接获取, 直接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从而获取信用信息;三, 间接获取, 可以从政府部门、银行、税务局、工商局等机构获取。但现实情况是法律没有规定三种渠道的相对人有公开信用信息的义务, 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处于相对封闭状态, 这就导致征信公司经常采用非法手段去获取信息, 使信息收集难度加大, 增加了信息收集的成本, 另一方面也使征信报告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 失去了征信的意义。

第三, 征信数据不能公平享有。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加以规范, 不正当竞争日益严重, 市场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某些征信公司与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等政府部门有特殊关系, 利用这些关系, 只需付出较低成本就可以顺利地获取准确的有价值的资料, 而有些征信公司却找不到关系没有“天然”优势, 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从而导致了征信数据享有的不公平性。

第四, 征信数据征集管理的从业人员人数、素质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规范。从整体情况来看, 征信数据征集管理的从业人员人数较少, 整体素质较低, 基本上都是低学历人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法律不健全, 进入征信市场的门槛过低。这和征信工作的本质大相径庭, 征信工作从本质上讲需要采用高超的专业调查手段和数据分析技术, 去伪存真, 保证信用报告的高可信度, 与之相适应, 要求高素质人员。目前现实中由于法律的缺失无法实现这一点, 这就会提高收集成本, 降低可信度, 进而影响到该行业的发展。

2、中小企业征信数据的开放方面, 现行法律规定还存在盲区。

开放化和商品化是企业征信体系运转的基本前提。开放, 指企业和消费者个人或其他组织等拥有信用信息的市场主体, 基于获得信用交易和接受市场监管的目的, 在特定条件下必须披露自己的信用信息;商品化, 即征信公司这种信用商业化的机构——把所搜集到的各种信用信息, 经过加工整理从而形成信用评价报告并提供给用户。目前中小企业征信数据的开放方面, 现行法律规定还存在盲区, 由于法律规定很不明确, 征信数据开放的范围和方式方法没有办法界定, 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很大, 现实中存在征信数据保密的传统习惯, 有些中小企业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 不愿公开数据, 也不知道应该公开何种数据, 这就导致数据开放与保护商业秘密之间的关系很难平衡, 有些中小企业会以侵犯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征信数据, 这就使直接从企业本身获取信息的渠道受到阻碍。另外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国企业资信调查报告的信息和数据主要来自于财政、税务、银行、工商、海关、法院、技术监督、等政府和业务部门, 这些部门对信息实行垄断, 除商业银行和工商部门极个别信息有偿对外公开外其他都不对社会公众开放。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对客户具有保密义务, 规定对于单位存款, 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查询、冻结和扣划,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表明, 即便是有望公开的个别有偿信息在获取时同样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商业银行保密义务在《海关法》和三大诉讼法等有关法律中有例外规定: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海关等机关依法享有查询权, 除此之外的个人、其他组织均无权查询。从现有的这些规定可以看出, 企业的资信状况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 不能向征信机构开放。

三、中小企业信用评定与征信法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诚信氛围

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中, 中小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为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制定政策与日常管理中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 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 政府应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提倡赞扬好的, 监督打击坏的。首先政府要讲诚信, 做出表率从而带动中小企业规范信用行为;其次, 对于不讲诚信的企业要严厉打击, 制定出具体的制裁措施。

2、建立并完善中小型企业风险揭示制度和资信调查体系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 中小企业没有信息披露制度或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不能提供可信度较高的信息, 这就导致了非常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况的产生, 因此, 需要建立风险揭示制度。银行或信用评级机构可以利用其本身存在的组织优势, 通过一些信用组织购买收集企业信用信息, 传输给银行或其他使用者, 建立商业化运作的信用管理制度, 完善中小型企业资信调查体系。

3、培育独立、公正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

就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机构来看, 绝大部分是从政府内部的资信评级委员会或银行系统内部的评级机构演化而来, 在人员、业务性质、资金各方面都与原来的机构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但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 它要具有中立性和公正性, 这样才可以实现评级过程的独立、科学和权威。为了达到这一点, 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并完善与政府部门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其次, 应当积极借鉴国际评级机构的经验, 学习如返回检验、跟踪评级、违约统计等有关技术;再次, 评级机构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引进评级方面的一些专家人才;最后要落实客观、独立、公正的评级精神, 努力提升评级水平, 树立权威的评级机构形象, 从而赢得投资者的信赖。

4、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保障中小型企业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要促进中小型企业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首先要有政策和制度的保障, 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各个法的渊源入手, 保证每个效力层级的法都有相关的规定, 增强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考虑信用评级在各个法律法规中的衔接问题, 做好配套的法制建设。可以从监管主体、市场准入、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评级依据等方面入手制定法律法规。建立起涵盖生产、融资、商业、财务信用活动等各方面的完整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

5、完善监管体系, 有效监督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

结合我国现有的信用环境, 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可以分两步走:在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可以让信用评估机构保留一定的垄断性, 从而避免信用评估机构的恶性竞争。监管主要包括信用评级业务的许可制度和“淘汰出局”制度。对评级结果要进行复审评价, 对违规操作的评级机构, 取消业务资格, 对评级质量高的评级机构要鼓励其发展, 鼓励其扩大规模。当信用环境完全市场化之后, 再逐渐打消这种垄断性, 由市场调节为主, 由政府监管作为补充。

参考文献

[1]孔英杰:《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探索》, 首都经贸大学。

篇9:我国企业征信发展趋势分析

【关键词】征信;企业征信;行业趋势

1.征信行业背景介绍

1.1.征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全国统一的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始于1992年的贷款证制度,建设历程至今已有20多年。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征信系统建设者充分利用后发有事,借鉴国外征信体系建设经验,慎重选择征信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征信体系发展道路。目前,征信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在我国征信市场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考察征信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征信行业的发展有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是沿着贸易信用领域征信发展,主要集中在企业征信方面,以1849年城里的邓白氏公司(Duns&Bradstreet)为代表,主要从事企业自信调查工作,服务于贸易信用领域;第二条主线是沿着金融信用领域征信发展,主要集中是在个人和小微企业金融征信方面,最早起源于1860年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成立的第一家个人征信机构,目前以益博瑞(Experian)、环联(Tranunions)、艾克飞(Equifax)、科瑞富(Crif)为代表,全球发展,主要服务于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第三条主线是央行或者金融监管当局城里的公共征信系统,主要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出发,收集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用于监控金融机构授信風险,也为金融机构提供征信服务,以1934年第一个成立于德国的公共征信系统为代表,发展至今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有了公共征信系统。

1.2.中国征信行业的发展基础

新需求推动新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各类经济主体的参与,金融市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的需求日益上升。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征信行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始起步,经过一系列的底层数据系统的搭建和完善,央行征信中心于2006年正式成立,对中国金融系统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环境带来新契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代表的政府主导的征信体系已经无法完全满足金融市场运行的需求。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此外,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消费金融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征信行业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市场化征信机构和互联网征信技术的发展。新轨道创造新价值:随着中国征信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个人征信牌照的落地,中国征信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轨道。在新的时期,底层数据将进一步打通,行业各擦浴机构征信流程将进一步标准化,市场化征信机构将不断发展,并在垂直领域出现有代表性的企业。此外,征信行业的法律法规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也进一步完善,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征信的市场化机构将有别于传统的征信机构,发掘更多场景化的征信市场。

2.国内征信行业发展概况

2.1我国征信体系基本模式

我国的征信体系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央行个人、企业征信系统基本覆盖全国传统信贷市场,是中国征信体系的基础,社会第三方征信机构重点服务于中下游,作为完善、补充央行征信系统的重要组成。2015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首批8家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机构名单,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一年多,相关牌照仍未能发放。像芝麻信用、考拉征信这样的征信公司,已经在内部开展有关企业征信产品的研究,并对部分客户开始进行内测。“条件成熟的时候,将会以小微企业为主要目标对象开展企业征信服务。”2015年11月初,全国共有104家企业征信机构(不含分公司)在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完成备案。

2.2我国企业征信市场格局

央行的征信中心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基础数据库,接入机构最全,在非银行信息上面采集也较全面。此外,鹏元、中诚信等传统企业征信是企业征信市场的重要补充,为企业出具信用报告,内容基本包含企业基本信息如练习信息、注册信息、股东信息、变更信息、财务信息、法律诉讼信息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征信也在转型中,一些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公司以互联网为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及时全面的征信服务,除了传统征信报告中的工商信息、司法信息、知识产权信息等,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可根据技术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提供更全面深度的企业相关信息。

3.中国征信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1.信用文化开始形成

2007年-2014年,中国信用卡存量增长了4倍,从2007年的0.9亿张增长至2014年的4.6亿张。虽然信用卡存量增长率很高,但截至2014年,中国国内试用卡使用情况与信用卡消费文化的代表美国仍有很大差距。随着新生代消费观规模的壮大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之消费金融相关配套服务的成熟,中国未来的信用卡消费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这将是中国征信行业的机遇期。

3.2.征信行业市场需求巨大

消费拉动经济,征信市场具备长期发展基础,截至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增速6.9%。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神话,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拉动因素将开始提现。虽然GDP的增速会进一步下降,但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随着各项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地和中产阶级人群的增长,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虽然中国最终消费增长率自2010年以来一直呈上升态势,但截至2014年,中国最终消费率依然仅有51.2%,这与美国常年80%以上的最终消费率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我国最终消费率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将直接影响我国消费金融和征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多年保持近20%的增速。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已经达到15.4万亿,同比增长18.4%。未来几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将依然保持每年近2%增长率的势头,截至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规模将突破37万亿元。截至2015年底,P2P行业问题平台数已经超过1200家。在这些问题平台中,很大部分是由于坏账过多导致流动性危机,最终拖垮平台。

随着信贷相关行业的发展,政府对消费市场的大力支持,市场对风控的需求必然会放大征信行业的市场容量,这对征信行业的发展极为有利。

3.3.大数据征信体系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促进征信行业转型升级。首先,大数据使得征信收集到的信息打破了原有的局限,从互联网平台及移动端等多渠道采集有助于信息主体的信息数据全面把握;其次,大數据实现了征信数据深度挖掘,利用IT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能够更好的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并提供更为丰富及符合场景的信用产品及服务。

3.4.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发力重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的发力重点。从征信行业产业链来看,数据采集、征信服务产品及应用场景等未来都将向移动端转移。与此同时,移动端信息采集方便,用户通过移动端享用征信产品及服务更加便利,征信产品和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由于“三驾马车”的内需拉动作用,消费将成为中国GDP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将促进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继而推动征信服务消费场景结合更加紧密。

3.5.市场化征信机构即将崛起

对于目前的中国征信市场来说,互联网是眼下最强的封口力量。消费金融、P2P、共享经济、社交、电商,这些只售可热的互联网行业都具有征信需求。然而,以央行征信中心为核心的体系无论是从可操作性还是数据纬度上看,都显然无法满足这些行业的具体需求。强烈的个性化需求与标准的少量的供给,给第三方市场化征信机构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不可多的机会。

随着数据源的拓宽,征信应用场景不断增加,如:原先的线下信审和人工信审转为线上信审和机器信审,提高审核效率,增加用户体验。租赁、酒店等行业,传统的授信方式通过押金或者其他方式授信,现在则可以通过征信机构的调查进行授信。每一种变化的背后都需要用户体验和效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征信机构可以从金融向其他的领域进发。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征信行业研究报告.互联网金融,2016.3.

[2]2016年中国征信行业专题研究报告.互联网金融,2016.3.

[3]德勤2015年汽车金融报告,2015.12.

[4]2015年汽车金融行业渗透率调查.汽车金融行业研究,2016.2.

作者简介

上一篇:职称岗位竞聘答辩题库下一篇:高一学期末总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