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课程总结

2024-07-06

平面设计课程总结(精选8篇)

篇1:平面设计课程总结

机电1130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的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达到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和方法;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本课程设计鼓励采用计算机绘图。

二、课程设计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课程设计中,针对布置题目学生要完成的设计内容有:

1.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 2.V带的传动设计; 3.齿轮传动的设计; 4.轴的设计(低速轴); 5.滚动轴承的选择及验算(低速轴); 6.键的选择计算及强度校核(低速轴); 7.联轴器的选择(低速轴); 8.润滑油及润滑方式的选择; 9.绘制零件的工作图和装配图(1)绘制零件的工作图轴的零件图

(2)减速器的装配图零件的工作图包括:(1)尺寸的标注;(2)公差;(3)精度;(4)技术要求。装配图包括:(1)尺寸标注(2)技术特性(3)零件编号(4)编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

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要求

作为指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要加以指导。首先让学生做减速器的装拆试验,形象地认识减速器。在设计过程,轴的结构设计和减速器的外形尺寸的确定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要上一次辅导课。另外,每天来指导学生设计、计算、绘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每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及创造能力,对每个问题都应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反对盲从,杜绝抄袭。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1)随时复习教科书、听课笔记及习题。2)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做好准备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3)认真计算和制图,保证计算正确和图纸质量。4)按预定计划循序完成任务。

四、评分原则

课程设计中,最终的图纸及说明书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同学的工作能力也不能在图纸及说明书中得到完全的反映,因此,对同学的评分,特别要注意抓两头:一头抓平时,一头抓答辩.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出勤和设计图纸、说明书、创新能力和答辩情况综合按百分制制评定。

五、存在问题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或虽认真但因基础差等原因,不能按时完成进度计划;2)独立工作能力差,设计时不能或不进行独立思考,教师指一步才作一步,或参照其他同学的设计进行“照猫画虎”式的进行;3)设计中有错误,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4)图纸质量较差,特别是尺寸标注,出现问题较多,表达不清楚;说明书内容不够完整、工整,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干一般性错误;5)答辩中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回答中有个别原则性错误和若于非原则性错误。

六、结果分析

参加本次课程设计1个班,大部分同学能按老师要求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设计图纸、说明书和最后的答辩中满足要求。参加本次课程设计共有50名同学,其中优2人,良26人,中20人,及格2人,不及格0人。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经验及教训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需要用到许多先修课程如《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及《公差测量及配合》等,而部分学生在由于前期的先修课没有学好,甚至《公差测量及配合》先修课没开,所以在绘图上表达不清楚,尺寸标注等方面做得不好。所以要在学先修课时,督促学生把先修课学好。

篇2:平面设计课程总结

为期两周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首次指导课程设计有收获也有缺憾。

此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输送带的减速装置,包括一级带传动和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于是初次指导学生,心里面没底,不知道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那些问题和困难,所以在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请教了经验丰富的王树英老师,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指导工作做了精心准备。在下达任务时,向学生明确地阐述了此次课程设计的任务、目的、意义、要求及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但是即使这样,在指导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现总结如下:

首先,由于自己缺乏工作经验,没有预料到学生对于传动比的分配会出问题,个别学生出现了传动比分配不当的问题,造成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过小,致使中心距过小,箱体上两轴承座距离太小,对于加工连接螺栓的通孔造成困难。其次,部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不好,整个设计过程只是在照着课本和参考书进行机械的计算,并不理解各个参数的选择依据和零件的设计准则。在提问的问题中多数都是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问题,一些学生都回答不清。对于轴的结构设计从讲课到练习再到作业共讲了三遍,但是还是有些同学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再就是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箱体、油标尺、放油塞、螺栓及轴承端盖的尺寸都可按参考资料中的设计经验设计来确定,但是他们并不按设计经验或类比的方法来确定,而是自己随便定尺寸,致使箱体的铸造壁厚、凸缘连接处的宽度以及螺栓的直径不能满足要求。而且螺栓是标准件,一些学生不按标准件画,信手涂鸦,画得图很不美观。这是我事先没料想到的,在发觉后,让学生修改,部分学生作了认真修改,但还有一部分没有按要求修改。最后,由于学生刚学完AutoCAD,使用不熟练,图中存在多线、漏线和粗细实线使用不当的情况较多,即使给他们指出来了,但是他们还是有些地方漏改,最后打印出的图纸还是存在一些错误。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了一一记录,下次课程设计前事先集中强调,避免学生出错后再来纠正,增加学

生的工作量。其次,要更加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养成严谨的设计习惯,并制定一些奖罚分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对于用AutoCAD画图的学生,随时进行检查,指导他们及时修改一些多线或漏线的错误。最后,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之前,先对实际机器有一个感性认识,让他们从实物中了解学习课程内容的目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可以利用减速器这个部件所涉及的设计内容引入机械设计这门课程要学的内容,使各个零散的看似毫不相关的章节串成一个整体,我相信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次课程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完成了一次作业,而是他们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设计出了第一件作品,虽然存在一些错误,虽然没有做成实物,但是他们都非常有成就感,多数学生在设计体会中都谈到希望今后学院能多给安排一些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对今后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还是理论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我相信有了这次课程设计的指导经验,以后我会更有自信和能力做好教学工作。

高洪伟

篇3:平面设计课程总结

近年来, 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已经成为了计算机产业的一个技术热点。促进计算机三维动画高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三维技术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由最初的二维发展到三维。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飞速递增的今天, 如何对高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日益受到关注, 本课程是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 掌握三维动画制作与合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多媒体动画制作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中, 提出了职业标准为依据, 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结构的重构方案,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项目驱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2.《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连续几年扩招, 在教学规模上有了迅速发展, 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环境。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上的缺乏与不足与今天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远远不相适应。长期以来, 我们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存在着"什么都学过却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 专业教育、教材与应用需求严重脱节。事实上, 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就业市场不需要计算机人才, 其根源还是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所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区别对待的, 后者通常用来"辅助"前者 (例如实训教材历来被认为是辅助教材) , 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来"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但是, 在高职教育环境里, 课堂教学的效果普遍出现滑坡, 导致淡化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 因而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传统的《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往往基本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 先介绍单纯的理论知识, 再讲解具体一种的使用。这种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着眼点是把知识介绍给学生, 而不是把知识的应用方法教给学生。过多的理论介绍, 既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不能突出教学重点, 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项目驱动法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3.1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 是老师与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工作过程的艰辛与乐趣,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 在运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具体来讲, 要遵守下面的四项原则:

一、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根据自身行为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 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 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 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 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

四、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是围绕项目的完成来展开的, 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

3.2优化教学内容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论教学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理论, 以及在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有关的软件的操作。在实践性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论教学掌握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让理论知识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来掌握这门课, 为以后走入社会找到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要都是在机房中进行, 这样可以更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更好的学习这门课, 打下基础。在实践性教学中,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三维动画的创作, 把所得的材料作为素材, 再进行编辑, 最后得出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通过项目为引导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并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实训的过程中约束学生的制作、编程规范, 养成严谨的工作习惯, 同时动画布局设计要求有特色和自己的风格, 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三维作品的制作的多人配合,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项目", 通过小"项目"的实践操作, 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达到知识的升华, 从而使其具备了此能力, 循序渐进的完成总的学习目标, 逐步地建构起三维动画制作的职业能力。

为此我们制定了该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如下:

一、工程标准:根据职业任务的取向, 项目引导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定制三维动画制作。

二、知识目标:根据课程标准, 通过以项目引导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获取三维动画制作在3DMAX上理论和数据库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动态网页的制作。

三、能力目标:能运用动画开发工具结合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开发。

四、工作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开发的计算机三维动画。

五、实践知识:设计开发的计算机三维动画。

六、理论知识:计算机三维动画基本理论、开发工具、视频与音频合成工具。

七、扩展知识:团队协作精神和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定位。

八、学时:总学时为90学时, 理论30学时, 实践及扩展50学时, 机动10学时。

九、课程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

3.3课程项目的设置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采取了项目驱动教学法, 根据本课程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的教学目标, 围绕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项目, 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项目", 通过小"项目"的实践操作, 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达到知识的升华, 从而使其具备了此能力, 循序渐进的完成总的学习目标, 逐步地建构起体现计算机三维动画设计开发的职业能力。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选取的项目一定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要能覆盖课程知识。我们根据高职多媒体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培养目标, 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项目任务设置原则。

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能力标准的要求, 即对市场充分的就业调查基础上, 其职业能力目标的确定是依赖于相应职业需求而定, 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应的能力目标不断的会随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而更新, 以提供业界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 以职业能力养成作为最终的落脚点和成功与否的评判依据, 实施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 把知识点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 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

第一, 充分利用情境因素创设教学氛围, 将学生置于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 以典型的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工作任务为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完成此任务的方法。

第三, 学生理解了完成任务的方法后, 自己实践, 在完成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讨论解决。

第四, 在学生的技术实践知识的构建成后, 再对此进行相关理论体系的介绍与归纳, 使其具备了技术理论知识。

第五, 围绕这一技术理论提出一系列的灵活运用问题, 学生用所学的技术理论与技术实践经验去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的成功解决最终意味着学生能力构建完成。

3.4项目驱动法的实施

在开学上课之初就要向学生灌输项目的思路, 告诉学生我们要完成的项目并演示已完成的项目。根据本课程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的教学目标, 围绕该计算机三维动画项目, 又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项目", 通过小"项目"的实践操作, 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达到知识的升华, 从而使其具备了此能力, 循序渐进的完成总的学习目标。在具体实施时根据不同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完成课堂教学:

1情境教学

2 案例法

3 讨论训练

4归纳法

5问题教学法。

在项目法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过程性测试, 考核更侧重对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 更加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 把一次期末考试改成3次考试, 考试形式有两次随堂测试和一次期末综合的设计与开发, 以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和期末突击现象。

在开发方式上选择在3DMAX集成开发环境下向学生介绍如何设计开发计算机三维动画。这样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可以减少学生代码的设计,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

4.教学效果

应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注重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交流, 采用项目引导法的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好。这个学期学生评价, 3DMAX、After Effects操作以及Sound Forge操作是本课程的核心。课后选用大量的实例分析以及综合实例题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提高了学生对实际操作的理解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分析能力, 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结束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使《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实现了以项目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成教学布局的教学新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问题引导、项目驱动、学生为主"的原则, 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 有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具体、有型的项目作为知识的联想和应用裁体, 避免停留在抽象枯燥的理论层面。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而且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1].胡寿根.大学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 (N) .文汇报, 2006.7

[2].黄日强.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外国教育研究, 99.2

[3].饶玲.课程与教学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4.5

[4].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

[5]. (美) 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9

篇4:平面设计课程总结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復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参考文献:

篇5:课程总结(平面广告设计)

《平面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而且是平面设计相关系统课程的重要课程。《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是继绘画基础、设计基础之后的专业核心课,是设计软件和插图设计、VI设计、版式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的基础之上后续课程有《影视广告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平面广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规律,以及不同的用户要求进行不同复杂程度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以及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方案进行优化。

本课程分为三个具体的任务,任务一为文化类广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展览”的平面广告设计。难度略小,通过这个项目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从明确工作指令、撰写策划书、图文资料整理、创意并绘制草图、制作电子稿小样、到完稿、后期的整个广告设计的流程。重点强调图形、色彩、文字等设计元素的运用;任务二为产品类广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某品牌手机平面广告改造方案,在原作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改造。在完整的设计流程中强调比较充分的市场调研、策划,以及最后的作品展示;任务三为综合类广告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某房地产项目的整体平面广告设计。除了设计流程中必备的环节外,重点训练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楼书设计、单页与折页、展板设计、灯箱广告、看板设计、条幅彩旗、手提袋设计、车身广告设计等常见类型的平面广告。强调各种广告形式不同的特点、设计方案的整体性,广告文案和画面元素的完美结合,以及方案的充分展示商业类广告设计。

三个任务在知识含量和能力难度上是有易到难的递进关系,在熟练掌握流程的基础上设计技巧各有侧重。在整个平面广告设计流程中,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与客户沟通,完整的记录小组成员的创意过程,提交各种分析报告和图文资料,在设计完成之后向客户提交并展示成果。

最后一周的实训主要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作品修改、制作、布展、展览的工作。要求学生在已经完成的三个任务中挑选自己认为比较成熟的方案,完成方案修改、准备输出。对输出中心的设备进行实地调研,外协加工完成实物和展板的制作。对指定的展览场地进行设计和实际布展,举办设计作品展。以补充前三个任务没有完成的输出工作,并锻炼学生布置展览的能力,使整个的平面广告设计过程更加的完整。

授课教师:党宏平

篇6: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持续了2个星期,时间非常紧张,我们的题目是网上购物系统,我们小组由4个人组成,需要完成的文档有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设计说明书和测试计划,我的工作主要是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设计,基本上每个人负责1-2个文档,但实际上每个文档之间都有着联系,仅仅做自己分配到的部分是不够的,系统分为哪些模块以及各模块的功能都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确定,统一思路,否则文档无法衔接,课程设计无法完成。

网上购物系统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消费者可以进行商品的购买等相关操作,管理员进行后台的管理和维护等操作。系统看上去非常简单,我们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淘宝、当当、易趣,也经常从这些网站买衣服、鞋子等商品,但当实际设计它的时候才发现,这么平常、熟悉的系统原来竟这么复杂,注册时填写的每一条信息的限制条件、登录时系统怎样验证都需要仔细推敲,要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到。

在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首先我先和其他组员分析了现有的网上购物系统,根据我们课设的要求和课设时间将现有的网上购物系统简化,保留主要的模块,去掉像广告、积分这样的辅助模块,然后画出系统模块图和总体流程图供其他组员参考,然后进行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分析,以及设备、资金的估算,填写报告。在详细设计时,先和其他组员将系统模块细分出所有的功能,然后写出软件结构,逐个功能进行程序描述。

我们在分工编写文档前先在一起讨论确定了系统的主要模块和每个模块的功能,统一它们的名称,然后各自编写文档,发现应该添加新功能或原先的设计有问题时再一起讨论,统一修改,防止文档出现偏差。通过大家的讨论,发现很多问题和没有想到的细节,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正错误、不断完善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对网上购物系统的理解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也使我们认识到团队的力量。

课程设计需要使用很多建模和作图工具软件,例如visio、rose,以及网页制作、图像处理软件,同时需要查阅资料和做一些必要的调研。虽然平时上课这些软件的使用老师都讲过,考试也能通过,但当用这些软件和课本上的知识来独立地设计一个实际的系统时,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比如什么时候要用时序图、什么时候要用流程图,虽然这些图我们每个人都会画,但是这些图是用来描述什么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这些图我们却不是很清楚。做课程设计时,指导老师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发现了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问题,提了很多改进系统的意见,比如设计E-R图时订单中商品数量我们没有考虑全面和时序图中不起眼但很重要的错误,没有老师的帮助和指点我们是无法完成系统设计的。

篇7:铸造课程设计总结

一、准备:

1、实训时间:2011年11月14日---11月18日(第十三周)

2、实训地点:材料10.1班教室

3、实训项目:铸造工艺设计、绘图附带说明书

4、实训安排:前三天对铸造零件进行绘图,后两天进行说明书写作。

5、实训目的:①、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加深铸造工艺课及其它有关基础课和设计基础课的知识。

②、通过课程设计能较系统的掌握铸造工艺及工装的设计方法,锻炼运用铸造工艺手册及其它技术资料的基本技能,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铸造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们进一步提高图纸、文字表达能力。

④、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6、设计任务:①、铸造工艺图一张

②、模型装配图一张

③、芯盒装配图一张

④、铸型装配(合箱)图一张

⑤、铸造工艺卡一张

⑥、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过程

1、零件图、毛坯图绘制

2、模型装配图绘制

3、芯盒装配图绘制

4、铸型装配(合箱)图绘制

5、铸造工艺卡一张

6、设计说明书写作

三、实训感想:

本文为铸造工艺课程的设计。

在课题设计过程中,铸造工艺图无疑是很重要的,其标示出了分型面、机械加工余量、砂芯形状尺寸、浇注系统等一系列铸造中必不可少的参数。我们小组的工艺图也是一改再改,不理解之处就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询问老师意见。

在铸造工艺设计中首先进行了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其中包括对零件铸造工艺性的分析,造型造芯方法的选择以及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确定。其次分析计算了零件的各种铸造工艺参数并设计了砂芯。最后对浇注系统、冒口、冷铁、出气孔等进行了计算与设计。

在工艺装配设计中对砂箱,模样模板,芯盒进行了简要的设计。我们发现,铸造工艺设计中有着大量的工艺参数需要去查找,并且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从中选出适合本课题铸件的相关参数有着一定难度。信息的取舍与否直接影响到课题设计的严密性、严谨性,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多次询问老师的意见,在于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中,不断地改善我们的设计。作为组长,对每份图纸上的设计与参数需要去了解,并帮助每个成员进行改进,与此同时,自己对于铸造工艺的认知也能得到提高。

本组组员的配合也很默契,大家都竭尽所能地查找资料,及时沟通,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大家能够一起思考,进行讨论并解决。

我所绘制的是最后一张装配图,由于在参与绘制的前几张图的时间里,已经对相应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绘制装配图时,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难点。相应数据等的取舍也有了些经验,对于绘图软件的应用也已比较熟练。

此次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铸造领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通过实际的工艺设计,亲身投入到设计中去,体会团队协作、学习设计思路,对于我们而言,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篇8:平面设计课程总结

DSP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DSP的硬件结构以及基本的工作原理, 尤其是存储空间结构、寻址方式和通用的目标文件格式, 此外还要熟悉DSP的相关指令系统, 了解DSP在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技术, 逐渐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DSP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 随着全球性新技术革命的诞生, 使得DSP技术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之内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DSP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是较晚的, 在我国很多的理工类高校当中还是属于一门较为新兴的课程。

(1) 硬件架构很独特

对DSP的学习重点来说, 除了CPU结构, 还有一个就是掌握存储空间配置的相关知识, 这些地方的知识和相对传统的单片机知识是有一定差异的。

(2) 课程的整体综合性很强

对DSP的学习, 首先要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基础, 因为课程与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都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所以只有在掌握数字信号理论和算法的基础上才可以去了解DSP架构, 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而且DSP的学习除了要学习硬件结构之外, 还会涉及到较多的编程, 因此还需要我们的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

(3) 比较关注与实践应用

整个课程的教学方向就要偏重于实践这一块, 要对实验内容的规划以及实验平台的建设非常的关注, 而我们的教学教师们除了要精通DSP的相关知识, 还要拥有良好的工程设计素养。由于DSP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紧跟发展的步伐。

2 DSP课程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DSP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教学的内容都要及时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同时还要能适应社会以及市场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1) 教学内容不是特别合理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对DSP课程的设置大都是32学时或者48学时, 但现在的DSP教材大多数都是以TI的官方芯片手册作为基准, 还增加了很多的应用实例, 这些实例的增加虽然能让学生对DSP课程在理解上不再那么困难, 但是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 如果教师将实例多了, 那么必然会影响到DSP课程教材部分的讲授, 如果只是单纯的讲授教材部分的内容, 对实例部分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参考的话, 那么这些实例就没有什么出现的必要了, 所以说这中间的度是很难把握的, 现阶段对于这种情况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延长DSP课程的课时教学, 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课程的课时都是固定的, 如果想要增加DSP课程的课时, 那么必然会缩减其他课程的课时, 而且DSP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也会受到影响,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一种改变会影响到学生对DSP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2)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的不紧密

DSP课程是目前已知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之一, 因此只是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是根本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DSP课程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制定, 一般情况下, DSP课程的教学时间, 有百分之70左右都是理论课程, 剩下的时间为实验课程, 由于受到传统理论教学的制约, 使得整个教学的内容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而且大部分的实验教学都是对理论性的验证, 所以我们的学生在注重实验结果的时候往往会忽视算法方面的设计, 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缺乏的。

(3) 学生的积极性不强

我国各大高校对于DSP课程的课程设置时间并不是很长, 一般情况下都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被安排在了大三的下半学期, 有的学校会将其安排在大四的上半学期, 而很多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修满了学分, 对DSP课程就没有什么兴趣了, 而且本科生毕业的压力是很大的, 所以说学生会花很大一部分时间去找工作, 这一情况会对大四的课程形成一种冲击, 也就间接地造成DSP课程的到课率下降。

3 DSP课程设计的改进

(1) 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

现阶段我国各道高校的DSP教材的质量都是参差不齐的, 而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选那些内容完整, 概念准确的, 教学的内容不要单纯的局限于教材中, 要根据自身教学的目标, 结合DSP技术的发展进行教学, 此外, 要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授所有的知识是不现实的, 而且随着DSP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学的内容也要逐渐的更新, 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适当的给一些关键词, 让学生通过这些关键词来查找相应的资料, 通过自身的这种做法来拓宽知识面, 还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

(2) 创新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不同于课程实验, 在课程设计的选题和操作上更偏重于实际的应用项目, 目前在DSP课程上采用课程设计的院校并不多, 我们将数字信号处理应用中的实际项目分解为课程设计题目, 例如对语音和图像信号的处理, 区别于课程实验内容。在课程设计的指导和说明上对设计内容给出指导性意见, 不给出详细的说明, 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动手实践等方式完成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下一篇:银行的年度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