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幕墙行业报告

2024-07-08

中国建筑幕墙行业报告(精选6篇)

篇1:中国建筑幕墙行业报告

中国建筑行业研究报告

(2011-2012 年)中国建筑行业 研究报告 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行业财务数据分析 各省市竞争力对比分析 细分市场分析 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重点企业分析 行业贷款规模及结构分析 行业融资需求及特征分析 行业准入标准 行业目标授信客户指引 行业风险预警及风险评级 内容摘要

一、行业发展回顾及趋势展望 建筑业是投资拉动下的周期性行业,美国、日本、中国历史数据表明,建筑业总产值与一国 GDP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 1994 年至 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走势图可以看出,两者周期性保持一致。在 2008 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大幅回落,2009 年受益于四万亿投资拉动,建筑业总产值增长回升,但国内生产总值在下半年才止跌回升。2010 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向好,但是投资动力减弱,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平稳。2011 年,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房地产和交通建设投资回落的前提下,我们推测2011 年建筑行业增加值增速将相应放缓,维持在 12左右的水平。分析认为,建筑业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市场总的趋势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繁荣仍将继续。2012 年国家政策将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建设、建筑节能产业等细分领域。

二、行业总体授信原则及方案

(一)行业总体授信原则 “十二五”时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铁路、公路、水电、核电、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住宅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也提出旺盛的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医疗卫生及教育文化设施建设;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推进将加快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为应对金融 “十危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项目集中开工。因此,二五”时期仍将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2011 年我国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观调控政策及外围经济环境的背景下,建筑业内部各细分行业发展情况出现明显分化。受制于持续增强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屋建筑行业呈现出向下走势;而以铁路、公路为主的土木工程建筑在信贷资金收紧及地方政府负债率过高的背景下,投资增速不得不相应放缓。从当前国家政策走向来看,保障性住房、水利、海洋工程等建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基于 2011 年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建筑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我们认为 2012年,银行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及建筑产业政策,及时调整建筑行业信贷应对策略,特别是对不同细分行业应当区别对待。

(二)目标区域指引 根据银联信的行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分别从建筑业总产值、企业签订合同等五个维度,我们筛选出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为行业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五省(市)是银行授信的重点投向区域。

(三)细分行业授信指引 2011 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建筑业各细分行业出现明显分化。房地产项目投资明显放缓,同时,在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和信托产品等投资领域,向来被认为是最为安全和稳健的投资的“铁公基”铁路、公路、基建也面临债务风险。而政策支持下的水利工程和建筑节能等领域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具体来看: 房屋建筑业:房屋建筑作为国内绝对投资额最大的工程领域,其投资增速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紧密相连。受国家 2010 年 4 月以来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2011 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月下降趋势,交易量也顺势下行。与此同时,银行信贷持续收缩使得房地产贷款风险外溢加速。2012 年,在持续的房地产政策调控下,银行应加强对房屋建筑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企业资金链稳定。此外,由于保障性住房受到政策重视,银行对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量适当提高,对于国家已批准开工的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确保其信贷需求得到合理满足。铁路工程建筑业:近几年来,我国铁路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高铁投资在 2010-2011 年上半年水涨船高。但在刘志军事件和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之后,所有新开工项目不再审批,所有已批项目要重新论证,所有开工在建项目要缓建、放慢步伐。在铁路基建项目停工之外,铁道部债务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面临着偿债和融资的双重压力。2012 年,由于之前投资规模迅速扩张,负债率高企下财务费用大幅增加,铁路建设项目盈利能力和偿债压力格外突出,银行应调整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向策略,有选择的支持国家“十二五”规划下的铁路建设项目,谨慎介入单纯由地方投资的项目、非铁道部系统(铁道部及其下属铁路局(公司))主导的项目。“十二五”时期,我国公路建设仍然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公路工程建筑业:2011 年大部分省市发布了 2011 年及“十二五”期间公路建设规划,继续推动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但宏观政策下资金筹措难度加大,各地施工项目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工停工现象,同时,资产负债率高达 70以上的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风险也已隐忧浮现。虽然作为弱周期性行业的公路应作为银行基础信贷资产的主要配置对象,有效防御经济周期性下行影响,但在负债压力陡增的情况下,授信对象应优先选择国有控股高速公路(集团)所属、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主骨架、扩容路段以及国省干线改造等高速公路项目。水利工程建筑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水利工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七大流域综合规划进入协调报批阶段,完成了一批水利建设专项规划。“十 据测算,二五”期间我国水利建设总投资额达到 1.8 万亿元,未来 10 年水利投资约 4 万亿元。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国家已明确中央和地方资金投入,其中地方资金主要来源于水利建设基金、土地出让收益等。2012 年,建议银行积极支持水利工程领域的龙头企业,支持大中型水利项目的建设,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通过收益权、储备土地质押等方式创新水利项目贷款模式。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工程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而中国政府在发展海洋工程方面更是非常重视。2011 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印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的通知》,明确海洋工程装备是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我们认为,随着海洋工程产业及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立,我国海洋工程建筑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银行既可以有选择的支持与港口、码头、航道等海洋工程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也可以支持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跨海隧道、海底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等重大海洋工程的发展,但目标区域侧重于山东、江苏、浙江等建筑业发达且海洋产业体系较完善的沿海区域。建筑装饰业:建筑装饰行业产值在“十一五”期间平均复合增速为 12-15,未来 3 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消费升级的推动,行业需求将继续维持较高增速,住宅装饰、交通设施、城市公共空间等细分领域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银行重点支持具有资金、品牌、规模优势的大型企业,谨慎支持中小型建筑装饰企业。积极支持住宅产业化项目,联合大型建筑开发商拓展住宅精装修项目。

(四)目标企业授信指引 重点支持国内拥有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及其下属核心子公司,支持这些资质较高的建筑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要和满足“走出去”的金融服务需要。此外伴随着这些企业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这些公司对营运资金需求较大,为了补充其经营所需的资金,资质较高的建筑企业也积极探索通过 IPO、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建议贵行也积极关注特级资质大型企业动态,抓住相关的业务机会。适度支持具有一定区域优势、具有良好的从业经验(或股东背景良好、从业经验丰富)、具备工程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一级及以上(工程勘察、设计、监理企业为甲级资质)、财务经营情况较好、能参与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项目优良率高的建筑施工企业。对区域龙头并已上市的建筑施工企业可重点予以跟进。对于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从单一业务领域向多业务领域发展。审慎支持从业经验较好(或股东背景较好,从业经验丰富)、具备工程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二级级(含)以上资质(工程勘察、设计、监理企业为乙级资质)、施工工程质量良好、财务经营情况正常的客户。对于不发达、政局不稳定地区的海外建筑工程信贷支持需谨慎。禁止支持类项目没有达到国家规划标准,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限制向粗放型增长企业的授信额度,特别是对于无法产生规模效应的建筑企业,尽量减少授信额度;信用等级低、财务状况差、资金实力弱、规模小、缺乏竞争优势的客户;企业自有资金(指所有者权益)应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 35的项目;所在区域公布的“建筑企业黑名单”的企业,以及在质量、安全、施工许可、用工、拖欠民工工资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建筑施工企业。

三、行业平均财务数据概览 图表 1:2008-2010 年中国建筑行业财务数据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财务指标 行业平均值 行业平均值 行业平均值 总资产报酬率 2.2 2.1 1.8 盈利能 销售营业利润率 5.5 5.3 5.2 力指标 成本费用利润率 1.9 1.6 1.3 资本收益率 7.1 6.6 3.2 营运能 总资产周转率次 0.5 0.7 0.7 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3.3 4.6 4.5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0.7 1.1 1.3 存货周转率次 5.6 5.5 5.8 资产负债率 71.8 75.0 75.8 偿债能 已获利息倍数 2.8 2.4 2.0 力指标 速动比率 85.6 70.0 76.8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3.9 2.6 2.5 销售营业增长率 9.6 14.5 12.0 成长能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9.1 10.3 8.8 力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 9.1 15.0 10.9 技术投入比率 0.6 0.7 0.6 数据来源:银联信 图表 2:2010 年中国房屋工程建筑业财务数据 全行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财务指标平均值平均值平均值平均值 总资产报酬率 2.7 3.1 1.2 1.5盈利能 销售营业利润率 5.5 5.2 5.3 8.0力指标 成本费用利润率 2.5 2.1 2.1 3.0 资本收益率 6.6 8.0 5.2 6.2 总资产周转率次 0.9 0.9 1.1 0.6营运能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4.5 4.8 4.9 3.5力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4 1.5 1.6 0.9 存货周转率次 5.5 6.8 5.3 2.0 资产负债率 76.2 74.9 76.2 77.8偿债能 已获利息倍数 2.3 3.8 2.8 2.1力指标 速动比率 88.0 87.7 81.5 89.8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2.2 2.9 2.9 1.4 销售营业增长率 16.8 17.8 17.6 9.0成长能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13.5 9.6 13.9 5.8力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 19.0 16.8 24.8 10.3 技术投入比率 0.6 0.7 0.4 0.4 数据来源:银联信 图表 3:2010 年中国建筑安装业财务数据 全行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财务指标平均值平均值平均值平均值 总资产报酬率 2.2 2.2 2.2 1.6盈利能 销售营业利润率 6.2 5.8 5.8 6.8力指标 成本费用利润率 1.9 1.3 1.3 2.6 资本收益率 6.5 5.9 7.5 4.6营运能 总资产周转率次 0.7 0.5 0.8 1.0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4.6 5.3 4.3 3.8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4 1.6 1.4 1.2 存货周转率次 5.8 7.2 5.4 3.3 资产负债率 73.8 73.3 78.7 75.6偿债能 已获利息倍数 2.4 3.0 2.7 2.2力指标 速动比率 81.5 73.9 77.0 82.4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3.9 4.6 5.1 1.9 销售营业增长率 16.5 16.8 13.0 1.5成长能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10.8 12.1 3.3 1.3力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 20.3 21.1 15.6 18.9 技术投入比率 0.8 0.9 0.6 0.5 数据来源:银联信 图表 4:2010 年中国建筑装饰业财务数据 财务指标平均值 优秀值 良好值 较低值 较差值 总资产报酬率 2.4 7.7 5.1-1.2-4.5盈利能 销售营业利润率 2.2 15.4 9.5-1.1-4.5力指标 成本费用利润率 2.3 5.8 3.5-0.3-3.3 资本收益率 7.6 21.3 14.8 0.9-2.9 总资产周转率次 1.2 2.2 1.5 0.9 0.6营运能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6.5 22.1 14.9 3.5 2.8力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5 3.3 2.6 1.0 0.7 存货周转率次 5.5 18.9 9.6 4.1 3.0 资产负债率 68.4 45.2 55.6 75.1 86.6偿债能 已获利息倍数 2.9 6.1 4.5 1.9 0.4力指标 速动比率 84.3 160.7 131.3 73.7 46.0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3.6 17.2 9.7-3.7-11.5 销售营业增长率 18.5 36.6 26.8 7.2-1.0成长能 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 12.8 33.2 22.9 1.7-14.6力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 16.2 34.3 25.1 2.6-7.9 技术投入比率 0.8 1.0 0.9 0.7 0.5 数据来源:银联信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1图表目录...........................................................................................................10第一章 建筑行业概述.....................................................................................13

一、建筑行业定义及分类........................................................................13

二、建筑业企业资质分类和分级..............................................................14

三、建筑业行业特点分析........................................................................14

四、建筑行业的经济地位........................................................................15第二章 2011 年中国建筑行业外部环境分析....................................................17

一、经济周期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7

二、宏观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8

三、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分析..............................................................19

四、区域规划对行业的影响分析..............................................................20第三章 2011 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22

一、中国建筑行业整体规模增长情况分析...............................................22

(一)建筑行业总产值增速放缓........................................................22

(二)建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23

二、中国建筑行业整体经营水平分析.......................................................23

(一)中国建筑行业收入情况分析...........

篇2:中国建筑幕墙行业报告

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发展迅猛,作为以高强、轻质特点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幕墙被迅速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建筑物中,商业建筑、写字楼、体育场馆、文化设施、会展中心、交通枢纽建筑的外围护结构都以建筑幕墙作为时代发展的表征。目前国内建筑幕墙市场呈现出东部和沿海城市多于内地,都会城市多于其他城市,公共建筑多于住宅建筑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幕墙也以惊人的速度向住宅建筑和乡镇城市发展。北京目前已有许多商业住宅项目使用了包括玻璃、石材、金属板为主的建筑幕墙,甚至国际上也属先进的双层幕墙技术在北京已经被应用于公寓项目中。

中国是全球建筑门窗的最大市场。我国每年约有21亿m2的房屋建筑工程,相当于欧洲和美国的总和。按通常建筑面积中门窗面积约占25%~30%推算,我国每年约有5亿多平方米的门窗工程量,是整个欧洲每年门窗建设面积的4倍以上。在各类材质的门窗中,铝合金门窗约占55%,合2.75亿m2,塑料门窗约占35%,合1.75亿m2;钢门窗约占6%,合3000万m2,其它门窗4%,合2000万m2。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的统计资料,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全国取得二级以上幕墙施工资质企业713家,建筑业产值约为661亿7395万元;取得建筑门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7226家。门窗产值为120亿5707万元,其中铝合金门窗产值为87亿零214万元;其他门窗产值为33亿493万元。

另根据最新统计,截至到2006年上半年,具有门窗许可证的厂家有8509家。2006年上半年,门窗的使用总量达到3.1亿m2,产值788亿元。

这些数据还是相对保守的,据推算能占到应统计对象的70%,如果考虑市场因素,实际企业数量和产值只会比上述资料数据更多。

由此看来,到本世纪初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幕墙、建筑门窗生产和使用国家。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覆盖地理经纬度范围大,海拔高度相差大,气候特征因地各异,从东北漠河到海南岛三亚,从山东到新疆伊犁,从上海东部沿海大中城市到西部新兴城市,从海拔5000m的拉萨到基本风压为1.2kPa 的东海嵊泗。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在任何历史时期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要求都蕴涵了满足居住者的最基本要求。特别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建筑幕墙,与传统的建筑门窗一道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历史的角度和世界的范围来看,无论是建筑观念还是建筑技术,近30年的发展远远超越了历史上数百年的过程。

1、引进学习先进技术。

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建筑幕墙主要是引进、模仿国外技术,无自己的规范和标准,技术质量水平较低。到90年代,开始出现单元式幕墙、铝板及石材幕墙,90年代中期引进点支承幕墙,引进国外技术同时,开始结合国情有所创新。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80年代引进了一批先进的门窗专用加工设备和生产技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行业是以增量发展为主题。90年以引进建筑幕墙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新型成套设备为主,相应地引进了国外最新的工程材料及工艺技术,既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又掌握了一定的国外前沿技术。这时候的行业是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独立开发中国特色产品的动态发展为主题。

2、理论创新、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生产和使用了如此大数量的建筑幕墙,在生产、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建造这些建筑幕墙时进行了几千次物理性能试验和抗震试验,揭示了建筑幕墙的内在规律,在总结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发扬我国已形成的产、学、研协同配合作战的传统,除了幕墙生产企业、专业试验机构(检测中心)对生产经验、试验成果进行总结外,全国很多科研院所、高校(含所属研究所)对建筑幕墙进行了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将上述生产经验、试验成果上升为科学理论,提出一大批研究报告,开发出一大批新技术、新检测方法、新工艺以及新理论(设计原理)。我国是世界上对建筑幕墙抗震性能进行系统研究和抗震试验的国家,并制定了世界上唯一的《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我国对张拉索杆结构的索系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获得了大量试验参数,使我国对张拉索杆结构和自平衡索杆结构的机理有了系统的认识;武汉凌云与华中理工大学联合对双层幕墙样板房进行热工测量;中山盛兴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进行的双层幕墙热工与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与软件开发;深圳方大与华中理工大学联合对双层幕墙热工性能的研究;珠海市晶艺玻璃工程有限董事长罗忆于9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了点支式玻璃幕墙新技术,而今在国内大量重大公建工程项目得以广泛运用;深圳三鑫与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对透明单层幕墙、阳光控制镀膜单层玻璃幕墙、双层透明玻璃幕墙三个样板房的一年(365天)连续太阳辐射热测量纪录揭示了太阳辐射对双(单)层幕墙影响的系统参数;北京金易格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合作的部级课题“建筑门窗的高效节能技术系统研究”等等科研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在多方面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在建筑幕墙、门窗新技术开发上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深圳市民中心博物馆(54m×30m)预应力平行弦索网玻璃采光顶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没有下凹曲线的预应力拉索屋面结构;国家大剧院双曲面金属和玻璃屋面、北京植物园温室大型全玻璃屋面、白云机场8.2万m2点支式玻璃幕墙、新保利大厦90m×60m单层索网玻璃幕墙、CCTV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主楼悬挂于斜交格构的“菱型”槽式钢结构上的“浮动单元玻璃幕墙”、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的ETFE(乙烯四氟乙烯聚合物)薄膜为面层的围护结构等新型幕墙构造均创世界之最,这一切标志着我国建筑幕墙已开始进入自主创新设计和施工的新的历史时期。

3、检测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在建筑幕墙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技术取得多项成果的同时,我国的建筑幕墙门窗检测技术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从80年开始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设备,引进了国际领先的建筑门窗幕墙三性检测设备,先后完成了隔声、保温、采光及力学性能检测设备的研制。到2005年底,国内具备幕墙门窗相关性能检测能力独立检测机构超过数十家,整体技术能力达到国外同行业的水平,相当一部分机构具备独立研发检测技术、设备的能力,为提高幕墙门窗工程质量、新产品研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行业标准体系日趋完善。随着我国进入WTO,国家和行业标准瞄准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标准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完善并趋于成熟。1994年颁布了《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ㄍT15225—94);1996年颁布了《建筑幕墙》(JG3035—1996),《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1996);2001年颁布了《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特别是2001年颁布了新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后,相应的有关建筑幕墙的规范和标准需重新编制,目前已经完成并已开始执行新的《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建筑幕墙》(JG3035—1996)和《金属与石材幕墙技术规范》(JGJ133—2001)也正在修订。

上述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自90年代中期开始,到目前加上相关材料和构件标准近30多个,其中一些标准已经或正在重新制定,重新制定的周期有的只有6年,而国际上发达国家重新制定标准的周期一般大致10年左右。所以从时间上看,我国的标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基本满足了市场的需要。

我国目前有关建筑幕墙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形成基本配套体系,基本上是围绕着结构安全性指标为主建立的。从目前的水平来看,一方面基本满足了国内建筑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安全性标准指标可以说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但在功能性指标方面,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

2005年国家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这个标准的发布,对我国建筑幕墙行业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出的节能设计要求,必将促进幕墙、门窗技术的革新改造,相对应的使建设初期造价提高,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家又提出按新的标准对既有建筑幕墙(约2亿m2)进行节能改造,并要求在2020年前完成,即每年改造约1000多万m2。可以予测,2006~2020年期间我国建筑幕墙用量(含节能改造)年市场需求大致在4000~5000万m2之间。

1995年成立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铝门窗幕墙委员会,为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发能力和创新队伍

我国建筑幕墙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20年来,始终坚持走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市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的开发新产品,形成了优化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针对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组织科研试验和技术攻关,运用国际同行业最新的前沿技术,建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有影响的大型建筑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受到国内外同业人土的重视和好评。

我国已成长出一批大型幕墙企业,一些行业领头企业年产量已超过100万m2,个别企业已达200多万m2。其装备水平大大超过国外知名幕墙企业。国内幕墙生产企业已能为各种不同建筑提供所需的各种类型幕墙,并在国际上通过与国际知名幕墙企业竞争而拿到大型工程的合同。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占有90%以上的份额,境外及港、澳、台公司占有不到10%市场份额。20年来,一大批国内知名的航空、军工、建材、机械行业大型企业投入到铝门窗和建筑幕墙行业,以其雄厚的资本、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管理,为壮大行业队伍,提高行业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开拓市场和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90年代以后,又有一大批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集团加盟门窗与幕墙行业。在1995年以前,国内知名的航空、军工企业带动行业发展;而在1996年以后,优秀民营企业集团以其新型企业管理机制,先进的专业技术,现代市场运作模式,为推动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目前,门窗幕墙行业已经形成了以100多家大型企业为主体,以50多家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民营企业集团为多数)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批大型骨干企业完成的工业产值约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70%左右,在国家重点工程、大中城市形象工程、城市标志性建筑、外资工程以及国外工程建设中,为全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成为全行业技术创新、品牌创优、市场开拓的主力军。

近年国内幕墙的实践,为建筑幕墙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20多年建筑幕墙发展过程中,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幕墙技术人才,这支人才队伍以博士、硕士为骨干,他们不仅成功地设计了许多大型工程的幕墙,同时在幕墙试验和理论研究领域有许多重大成果,这支数千人的队伍分布在幕墙生产企业、专业试验机构(检测中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他们是我国幕墙技术的骨干力量。

在相关协会的领导下,行业积聚了各有所长的相关专业人才,形成了有老、中、青梯队的,涉及科研、院校、企业的幕墙、门窗专家队伍,人数已超过百人。这些专家分布在大中型城市和沿海地区,在国内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评标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标准建设、新产品、新技术的论证和推广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

建筑幕墙和门窗是建筑物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本身的持续发展是建筑幕墙、门窗发展的决定性基础。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虽然有间歇性的政策调整和受国际大环境(如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的短时期变化,但从长远观点看,几十年内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是确定无疑的。对建筑幕墙、门窗行业来说,基于建筑业的大背景下,有机遇也有挑战。

首先,是经济热点和动力的客观存在。

我国的经济布局和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中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经济热点地区,而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海2010年世博会、广州2010年亚运会等以国际交流为主旨的国际重大活动成为带动该城市或相关地区的经济动力。在今后的5年左右时间里,新型结构形式的、技术复杂的、综合功能高要求的建筑幕墙技术将会出现,并且完全可能出现新的幕墙形式,这一时期极有可能是一个幕墙技术的历史高潮期,之后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第二,是节约能源资源的需要。

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断降低能源消耗,是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节能成为落实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为高耗能建筑;在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有95%是高耗能建筑。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房屋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了许多,其中传热系数,建筑外墙相差3.5至4.5倍、外窗相差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外窗的空气渗透相差为3至6倍。在建筑整体舒适度低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能耗的2至3倍以上;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当年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耗的27.6%以上。对于建筑幕墙和门窗行业来说,一方面新建项目需要提供满足节能要求的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必须面对400亿m2既有项目的节能改造。满足日益发展的节能指标,开发出适合不同气候地区的技术和产品,无论是新建还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中央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4亿农村人口的小城镇化目标,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大规模小城镇建设的时期已经到来,农村住宅每年竣工面积有6~7亿m2,门窗的需求量每年约为1亿m2,这为建筑门窗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机遇和挑战并存,幕墙、门窗行业面临如此历史赋予的难得的机遇,应有怎样的认识和准备呢?如何面临挑战?这是幕墙、门窗行业面临的客观和紧迫的严肃问题。

明确自主创新主攻方向

1、自主创新意义重大。

我国加入WTO后,既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不断加剧,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依赖国外日益突出,国家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目前,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巨大障碍。因此,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扭转我国在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上依赖国外的状况,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来看,当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建筑幕墙、门窗行业的国际竞争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幕墙竞标早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战场,在大中型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幕墙投标中,不乏看到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公司的参与;二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筑幕墙行业刚起步不久,深圳的一些企业就独立承包了朝鲜、新加坡的玻璃幕墙工程,如今,在英国、俄罗斯、独联体地区和中东地区都已经看到中国幕墙企业的影子。无论在哪里竞争都是企业综合实力的表现,但核心是技术竞争,其背后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更加普遍,技术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比较优势,就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否则将会不断拉大与国外先进技术,特别是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发展差距,甚至被边缘化。

自主创新应包含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部分。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与科研机构是生产知识的地方,主要实现将资金变成新知识的科学创新;企业是以效益和市场决定自己的行为,主要实现把知识变成钱的技术创新。即使企业有一些局部工艺、产品改进类的所谓创新,也难以包打天下,其技术创新必定不会有很高的水平。强调企业之间、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之间要加强技术转移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近几年来建筑技术产品的技术复杂性明显增加,产品的技术突破需要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技术集成,特别是像建筑类这样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技术和产品,仅凭单一科研机构和单一企业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是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其合作单位包括深圳方大幕墙公司以及美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国内的共18家科研、生产企业。北京新保利大厦大面积平面单锁结构幕墙体系、水立方ETFE膜结构体系、北京昆仑公寓双层幕墙体系、人民大会堂门窗节能改造等等无一不是多方技术合作的成果。

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还需要若干年的发展过程,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结合,可依靠大学和科研机构对核心技术和竞争前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帮助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产品研究开发”中的子课题包含了建筑幕墙、门窗的关键系统技术研究,在课题申报时明确“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的条件。这一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幕墙和门窗技术创新要着重于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国家产业导向政策和建筑市场多样化的重大技术产品需求,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集成创新和突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对诸如建筑安全、节约资源的节能降耗、建筑构件合理使用寿命以及功能稳定性、新型材料和设计软件、环境友好型的构件产品、功能性集成等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基础研究、设计和检测手段、节能与环保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行业技术产品创新体系。要紧紧围绕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主题,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具有特点的产品技术企业先行,以点带面。鼓励各不同气候地区的领先企业开发和掌握适合当地环境特点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

一、气候环境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政府和行业支持企业形成一个既能够激发创新行为主体自身活力,又能够使各部分有效整合的、新型的、能够自主研发的建筑幕墙、门窗技术产品创新体系。

2、坚持资源节约型的路线。

高效节能建筑幕墙、门窗技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是坚持资源节约型路线下的重要技术创新,对于控制建筑总能耗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主要是西欧、北欧和北美国家)从70年代能源危机后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经过30年的不断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经济技术政策和建筑节能技术,取得的节能成果是巨大的。在生活舒适性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新建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已减少到原来的1/3 ~1/5。全世界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总消费量的30%,其中住宅能耗约为商用建筑的2倍。建筑能耗与人民生活水平关系甚大,工业化国家建筑能耗占全球建筑能耗总量的52%,东欧和前苏联占25%,发展中国家占23%。国内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这种状况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会长期存在。一方面要向国际水平瞄准,学习和引进必要的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更重要的是坚持走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道路,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和产品。节能创新的技术创新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建筑幕墙、门窗传热损失控制技术

首先解决玻璃幕墙、门窗面层玻璃节能构造问题。透明幕墙对建筑耗能高低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透明幕墙的热工性能影响到冬季采暖,夏季空调室内外温差传热;二是幕墙的透明材料(如玻璃)受太阳辐射影响而造成的建筑室内的得热。冬季,通过透明幕墙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有利于建筑的节能,因此减少透明幕墙的传热系数,抑制室温传热是降低透明幕墙热损耗的主要途径之一;夏季通过透明幕墙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成为空调降温的主要负荷,因此,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以及减少透明幕墙的温度传热都是降低空调能耗的途径。抓住辐射量控制的首要关键问题,是要研究现有国产玻璃的表面辐射性,如超白玻璃、普通玻璃、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阳光控制型低辐射玻璃等;研究玻璃组合构造,如中空玻璃、三层或更多层中空玻璃构造;研究玻璃构造的边部密封、热工解决方案。另外,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昼夜环境,寻求相适应的关系。

其次,解决建筑幕墙、门窗的系统节能构造问题。对幕墙、门窗的支撑杆件系统中热损失薄弱环节分析发现,热传导损失控制、空气渗透热损失控制为关键问题。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低传热系数、能有效减少低温辐射与太阳辐射的高性能玻璃幕墙技术;二是幕墙支撑系统与外窗窗框的高热阻断热技术。第一个问题主要针对幕墙中低传热玻璃幕墙构造、非透明部分幕墙(如窗间墙部分)、建筑阴角、阳角、女儿墙部位的特殊节能构造、适合于不同外界气候条件的节能构造。第二个问题主要针对解决① 幕墙支撑系统的高热阻断热技术。幕墙支撑系统杆件材料主要由钢材、铝型材组成,其构造特点的关键在于与玻璃交接处的冷桥垫块构造,铝型材则除垫块构造外,存在穿条和注胶构造。②外窗窗框高热阻断热技术。外窗框有多种材料组成,金属类包括钢材、铝型材,非金属材料有塑钢、木材、玻璃钢等,复合材料有铝+低导热垫块+铝、铝+塑、铝+木等等。③ 由于外窗框和幕墙支撑系统多以平行四边形为主,角部连接的稳定性是减少平面变形,避免产生缝隙热损失的重要保证,需研究窗户的角连接构造、幕墙横、竖梁的连接构造。

双层皮玻璃幕墙节能设计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方向。双层皮外窗与玻璃幕墙系统构造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该技术对建筑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出色的遮阳性、良好的隔音效果、良好的温度和空气调节能力方面。双层皮玻璃构造技术复杂程度远不是单一的围护结构本身能解决的,要从建筑设计过程和模拟技术两个层面探讨双层皮幕墙的节能构造,同时考虑国内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具体建筑特点进行双层皮幕墙选型和构造设计提供技术依据。基于建筑能源需求的分析方法,建立对双层通风式玻璃幕墙的热、光、通风性能分析的理论方法,针对不同气候区的气候特点和公共建筑的功能要求,提出气候适应的智能透光围护结构的材料性能要求和构造方案;基于理论分析,结合生产企业,开发满足上述性能指标的新型复合型光体与遮阳装置,包括开发适应不同气候区气候特点的双层通风遮阳式玻璃幕墙,有效控制太阳辐射,传热系数低且可见光透过率高的玻璃品种或其他透光材料;经济适用型可调节式外遮阳装置、全年最佳节能效果的固定式遮阳构造和可调夹层通风的中层遮阳装置等。(2)遮阳装置热辐射控制技术

以控制辐射热损失、空气对流热损失为主,研究适合不同气候区的外遮阳节能的原理;明确采取外遮阳措施的条件。在不同的外部气候条件下,在不同的建筑朝向条件下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把握设计原则,根据设计原则确定相适应的遮阳装置;建筑遮阳计算软件。遮阳技术的创新应首先着眼于研究开发建筑外窗与透明幕墙的外遮阳的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产品;其次,由于遮阳装置除对夏季明显的节能效果外,对冬季的幕墙和外窗微环境有改善作用。因此应在适合于各气候区的建筑外窗与透明幕墙的外遮阳技术,能够随外界气候变化而改变物理性能的透光体与遮阳装置方面有所突破。

(3)空气渗漏热损失和受控通风技术

近几年新建的节能建筑密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降低了过度的室内外空气交换产生的能耗,另一方面可能也会产生室内新鲜空气不足的新问题。传统的开窗通风方式简单直接,但无法回收排风的热量,而且也很难按需求控制通风量。从节能和室内卫生的角度出发,理想的通风方式是可控同时可实现热回收。科学合理的通风不仅能降低建筑使用能耗,而且还能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受控并能回收热量(或除湿)的通风是理想的通风方式,普通的窗户显然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安装在外墙、屋顶、外窗上的各种被动式和主动式通风装置,能够解决室内通风换气需求。其技术创新体现在产品方面主要包括带低温差热交换器的机械通风装置、具有除湿功能的新风装置、能够避雨的自然通风装置、适用于民用建筑的混合式通风换气设备等。

3、坚持环境友好型的方向。

环境友好型包含两个含义:一是环保节能型建筑幕墙、门窗材料的应用技术。材料的环保性归根到底是一个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问题,按照现在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只有尽可能地将原有材料的功能性和环保性缺陷降至最低,使之可以满足绿色建筑功能的要求。二是与不同的外界环境相适应,如适合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及严寒地区气候特点的建筑幕墙、外窗系统。

幕墙、门窗在建筑围护结构与环境交互中属主导地位,其性能优劣除极大地影响到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外,还对建筑物室内的声、光、热环境和空气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气候分区的气候特点对其有不同的要求:夏热冬暖地区处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多台风、多雨,除满足遮阳、隔热性能外,同时还要满足高抗风压、高水密性能要求;夏热冬冷地区同时需要满足保温隔热和遮阳要求;寒冷及严寒地区则以保温为主。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创新方向主要有:

(1)开发满足绿色建筑要求的建筑幕墙、门窗技术

首先,从产品和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满足绿色建筑的概念首先从生产—使用—废弃全寿命过程评价所用建筑材料的自然资源消耗(土地与耕地、森林与植被、水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煤、石油、天然气等),对环境的影响(CO2排放、污水排放、固体废弃物与粉尘排放、荒漠化等),对人健康的影响(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生物污染等)进行分析。其次,从延长建筑材料和建筑部件的使用寿命,实现材料的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和可再生使用方面对比。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开始实施,无论对住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在设计选用材料时规定了可再循环材料在建筑总重量的比例。

建筑幕墙用材主要以铝、钢等金属和玻璃材料为主,而门窗除钢、铝金属材料外,PVC、木材、玻璃钢也是主要框材料。技术创新方向应着眼于:建筑幕墙、门窗构成材料的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及人的健康状况评价;建筑幕墙、门窗产品或构件的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和可再生使用性;解决影响建筑幕墙、门窗作为建筑围护构件的使用寿命的关键薄弱点;要解决原有材料制作的型材功能的缺陷,使之可以满足绿色建筑功能的要求;研究低能耗、低辐射、低成本、遮阳型外窗用玻璃及其制品,减少通过外窗的能量损失达到节能的目的;研究高效、长寿命外窗密封材料及合理的外窗密封构造,实现可控通风,减少空气交换热损失。

(2)开发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满足综合功能性需求的建筑幕墙、门窗技术

针对典型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建筑幕墙、门窗的系统构造,包括构造方式、连接方式、防水构造、保温隔热构造、通风构造,以及窗型、框材、玻璃、遮阳、五金件、密封材料等与外界条件变化下性能(保温、隔热、气密、水密、防风压、隔声、采光等)的影响。对于夏热冬暖地区,根据其太阳辐射强烈、以空调制冷为主,同时大多集中在沿海台风地区的特点,重点在遮阳技术,包括外遮阳、内遮阳及中间遮阳技术;配套建筑外窗五金件,特别是耐久性能;通风换气与开启部位构造的关系;遮阳技术与窗体一体化技术。

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太阳辐射较强、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同时风沙频繁的气候特点,夏季以空调制冷为主,冬季以室内采暖为主,技术创新重点是保温与遮阳技术,保温技术包括型材、面材及密封材料,遮阳包括外遮阳、内遮阳、中间遮阳及可调节遮阳技术。困难在于对冬季和夏季的兼顾性,技术的适应性和可调整性将是产品设计的重点。

根据寒冷和严寒地区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弱的气候特点,以室内采暖为主,技术创新重点包括幕墙门窗保温技术;气密性对节能及使用功能的影响;配套建筑外窗五金件耐久性;具备热回收技术的可控通风技术。

突破制约建立创新体系

建筑幕墙、门窗技术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缺乏成熟稳定的创新机制。

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除了技术发展存在明显的差距之外,最主要的差距还在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面。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具有建筑幕墙、门窗领域,企业是技术投入和促进技术发展的主体,科技和研究试验投入稳定、数量大,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比较发达,技术发展后劲充足,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机械化水平较高、工艺比较精细等共同特点。而这些恰恰是我国建筑幕墙、门窗领域所缺乏的。

对建筑幕墙、门窗行业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单一专业技术和学科远不足以解决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相关各专业间技术衔接缺乏统一协调、共同开发、相互补充的机制。各专业既缺乏单个专业从立项、方案设计、产品制造、产品使用等的纵向协调,也缺乏各专业之间的横向协调。如智能化幕墙,是多学科、多技术综合的结果,它的发展必须有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综合协调、同步发展。

2、创新行为短期化。

依靠市场生存的建筑幕墙企业,大多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建筑技术多样化、国际化时成立并伴随发展的,其历史不过十几年时间,正处于高速成长期,企业发展战略普遍缺失,企业行为短期化。最主要的表现是追求利润,满足迅速扩张带来的企业知名度,同时难以形成稳定的科技创新队伍。战略缺失所导致的企业行为短期化,反应在技术创新方面是大量技术人才的不稳定,表现在:一是科研人员尤其是搞新技术研究的科研人员待遇偏低,科研经费不足,科研领域人才留不住,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少;二是流动性大,技术人员的流动一方面对技术普及和扩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难以向技术的深度和难度持续研究,创新流于形式;三是研究力量和成果分散,已有的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

3、创新环境不利。

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起步晚、速度快,建设市场不同程度存在着市场混乱、不规范,不正当竞争等现象,特别是技术创新环境存在很多弊端,如假冒、模仿、不尊重知识产权、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不正不良之风盛行。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产业的技术进步。企业是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市场不规范,就难以形成科研成果向应用技术的转化机制和技术进步机制。企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体的目标难以实现。

4、市场恶性和过度竞争

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过度竞争也是一个制约因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竞相压价。目前建筑幕墙、门窗的技术指标,如热工指标不断提高,而市场价格却没有增加,一些幕墙单价甚至低于门窗报价。一些企业为保证生存,在几乎没有利润的情况下维持经营,没有利润何来再投入发展,何来研发资金,技术创新更无从谈起。

因此,需要建立建筑幕墙的技术研究开发体系,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幕墙、门窗技术自主创新体系。现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政府应牵头组织制定建筑幕墙技术发展规划、研发体系规划和政策。

第二,建立建筑幕墙技术发展综合协调组织,协调部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在技术开发过程中的关系和联动。

第三,建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优秀企业三结合的专业科研基地。

第四,建立企业、协会、院校、研究所相结合的专业技术应用的研发中心。争取每个技术领域都能够建立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试验室。

第五,建立并完善建设领域技术交易体系,促进技术转移。鼓励技术交易中介组织及多种类型技术市场的发展,包括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各类技术网站、网页以及网上交易。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技术信息传播交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第六,保护知识产权。肯定科研人员的作用,保护其应得利益。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关键。采取保护知识产权,肯定科研成果中技术人员的贡献份额,在创办企业时允许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对于在科研方面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等措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和经营制度,使技术和成果真正成为生产力要素,并在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分配中获得它的应用价值。

第七,通过减免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目前,建设领域的企业普遍存在科研开发投入偏低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有政策的引导。

第八,在审批企业资质时应考察其技术管理水平。同时,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创立。第九,对于生产和使用国家产业政策倡导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企业又得不到直接利益,甚至费工费时的,国家应给予政策倾斜。

第十,深化改革,规范市场,形成技术进步促进机制。进一步加大规范市场的力度,形成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给企业注入主动要求进步的动力。第十一,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篇3:中国建筑——行业文化的引领者

很多不了解中建的人都觉得很难理解, 为什么历史会选择一个企业来担负如此重大的责任?其实, 中建在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中, 就一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跟随国家政治经济脉搏的跳动, 适应国家建设发展需求, 传承建筑行业文化精髓, 引领中国建筑行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新中国的建筑行业文化发展历史可以依改革开放为分界线, 大致分为两个大的时期,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这一时期, 又可以根据竞争和发展方式的转型分成两个阶段。由此可以简单地认为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初期, 改革开放后的成长时期, 以及为适应新的国内外竞争环境的转型时期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 中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中建文化在其中极具代表性, 很好地诠释了这些文化特征的内涵, 成为行业文化的典范。我们依据三个阶段的划分把行业文化特征和中建文化特征绘制在下表中, 可以发现, 中建的企业文化顺应了行业文化建设的需求, 深深地扎根于建筑行业文化的土壤当中, 与行业文化相互渗透;同时, 中建文化又以自身的个性与活力引领了行业文化的突破与发展, 进而升华成为行业文化共性。

发展初期:中建以铁军精神诠释了新中国建筑行业“服从大局、坚决执行”的文化特征

新中国成立伊始, 百废待兴, 在国家的号召下, 建筑企业从分散到集中, 以各种形式组织起来并迅速发展, 配合国家有计划、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52年前后, 国家相关部委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队伍为基础实施转制, 组建了诸多基建工程队伍 (中建各工程局前身)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 各支基建队伍用建筑人的爱国热情闯出了一条组织规模工业建设的路子, 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创新和机械工业基础的奠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赢得了“工业建筑的先锋, 南征北战的铁军”的光荣称号。使得建筑行业铮铮铁骨的形象深入人心。时至今日, “铁军精神”埋下的金色种子也已经枝繁叶茂地在建筑行业开花结果, 形成了中国建筑行业特有的“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的精神, 激励了无数建筑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奋斗不息。

在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中, 诚信关系到国计民生, 关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人无信则不立, 市无信则不兴, 商无信则无誉。对建筑企业而言, 诚信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最强势的品牌支撑。中建人诚恳待人、踏实做事、真挚服务, 以坚定不移的信念、不负所托地履约、多方协作的信任、千金不换的信用, 通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 打造出了一块“一诺千金、有诺必践、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金字招牌。用震不垮的中国建筑, 憾不动的铁军精神让中建人的至诚至信成为建筑行业诚信意识的标杆。

成长时期:中建的“绩效文化”成为建筑行业中的文化典范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我国进入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 建筑业也走上了“治理整顿、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健康发展之路。1982年, 国家建筑工程总局进行改革, 以其下属设计施工单位和中国建筑工程公司 (小中建) 合并组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这一时期, 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初期所形成的文化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企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逐渐形成, 但传统保守的价值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中建以贯彻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为契机,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积极投入市场竞争,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全力开拓国际建筑市场, 在经营思想和管理体制上迅速转变, 为建筑企业深化改革做好了铺垫, 做出了表率。

建筑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安全事故多发的领域之一, 因此, 安全意识是建筑行业文化的重中之重。1998年我国《建筑法》颁布,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被真正纳入到法制的轨道,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开始向规范化、标准化过渡, 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这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 强化了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消除了大量的安全生产隐患, 减少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中建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 制定安全生产目标,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构建安全生产物质环境, 强化安全生产行为, 形成了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持续改进、重在落实”的安全意识核心。

与安全意识紧密相连的是质量意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直是指导建筑业的基本工作方针, 中建以此为基础, 以客户满意为标准, 开创项目法、开展质量意识教育、普及全面质量管理意识、贯彻I S O9000标准和Q C攻关活动, 注重从设计、施工到使用和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总结提炼出“质量重于泰山”的质量理念, 并不断升华, 形成如今的“品质重于泰山”的品质发展理念, 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品质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1995年,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被列为国务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企业中唯一的建筑企业, 在建筑企业内率先开展了企业转型工作, 在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企业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内部市场化、控制预算化、责任目标化、奖惩制度化”的原则, 建立起集权与适度分权相结合、权责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了产权结构的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由单一生产型管理模式向多种经营型管理模式转变, 从固定的分配模式向灵活多元分配模式转变, 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程局”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根本转变,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这一系列举措与探索, 吹响了建筑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进军的号角, 为建筑企业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创了先河。

进入新世纪后, 国内市场需求迅速扩大, 随着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 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在这种环境下, 中建凭借强烈的市场意识与绩效意识, 坚持履约为本、品质为先的精神, 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动摇, 坚持“三大”市场策略不动摇, 坚持“一裁短、两消灭、三集中”的集约管理思路不动摇, 坚持“以业绩论英雄”的绩效文化不动摇, 极大激发整个中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经过全体中建人的共同努力, 于2006年成为唯一一家既取得国资委A级考核结果、又进入世界500强的建筑企业。这些成就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建筑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提高, 推动了中国建筑行业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转型时期:中建引领中国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探索

2009年,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复杂形势, 作为公众性的上市央企, 中建持续强化规范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 居安思危, 稳中求变, 提出了始终坚持“一最两跨, 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动摇, 坚定实施“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战略举措, 形成了以“聚合实力、品质发展”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 高度包含了以人为本、诚信履约、过程精品、价值创造、市场开拓、高效执行、团队协同、开放包容等优秀的文化基因, 是对建筑行业历史优秀文化与时俱进的继承, 不仅体现了所有中建人的共同信念, 也为建筑行业文化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今, 作为国内最大的建筑地产企业, 中建不仅要在建筑行业中争当企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 也要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以“央企一流、行业排头”为追求, 努力营造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凝聚一切积极要素、挖掘一切潜在能力、释放一切优势能量, 使其成为持续推动企业科学、有效、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 成为持续引领行业发展的信心之源!

篇4:中国建筑:稳居全球建筑行业老大

仅仅8年时间,中国建筑在世界500强中的名次提升了406位。

在同一时期,中国建筑的营业收入也从1157亿元增至5715亿元,增长了近400%。从营收角度看,中国建筑已然稳居全球建筑行业老大的位置。

新近发布的2013半年报显示,中国建筑上半年营收3019亿元,净利润为87.8亿元,净利润增长率达22.5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建筑股份公司总经理官庆说,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对标看,上半年中国建筑利润总额在113家央企中排名第八;与同行业央企相比,利润总额、净利润、营业收入和增加值上进一步保持领先,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巩固。

建筑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放开的行业之一,也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目前全国有8万多家建筑公司。在这样一个无垄断资源可倚的过度竞争市场,作为大型央企,中国建筑如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抓大放小,强化高端建筑市场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8月底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

中国建筑能够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正是缘于其完全按市场规律开拓市场,不断进行自我改革,构建适应市场要求的最优产业格局,加强管理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做强做精打造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前实现了企业“一最两跨”(把中国建筑建设成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集团,2015年前跨入世界500强前100强,跨入全球建筑地产集团前3强)的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建筑在海外拥有33个公司及办事处,在与欧美及日本建筑企业的竞争中,中国建筑不但学会了按国际规则参与市场竞争,将先进的管理施工经验及发展模式带回国内,同时其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累计在境外116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5500多个工程项目。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海外事业部执行总经理李健说,1985年之前,中国建筑在海外以给欧美日企业打工为主,即国外企业揽到工程后,中国建筑以劳务合作和部分工程分包的形式参与施工。1985年,中国建筑在伊拉克拿下了第一个总承包工程,标志着中国建筑以国际承包商的身份开始参与全球建筑市场竞争。

2012年,中国建筑海外业务完成合同额217亿美元,营业额160亿美元。与2002年比,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5.97%和22.51%,已经跻身全球一流总承包商之列。阿联酋迪拜棕榈岛别墅项目、阿尔及利亚松树喜来登酒店以及中标2012年全球最大的公建项目——合同额15亿美元的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表明中国建筑在海外市场以强大的竞争能力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经过30多年的海外市场考验,中国建筑最大的收获是锤炼了一批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迄今中国建筑的高管中70%均具有多年海外征战经验。

在充分分析国内建筑市场现状后,中国建筑提出了“占领高端、兼顾中端、放弃低端”的市场策略,并以营销为突破口,积极推行“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三大营销策略,严格要求“合同条款差的项目不接,业主资信差的项目不接,低于一定金额的项目不接”。目前承接工程金额底线已提高到2亿元,中建三局等部分子企业已提高到3亿元。

退出中低端市场后,中国建筑集中精力于大项目,每个工程都按出精品的要求严格施工与管理,精品迭出带来集约效应进一步放大,统计显示,全国各省市300米以上的超高层地标性建筑中,90%以上由中国建筑承建,中国建筑在房建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然确立。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元表示,上世纪80年代中建三局在深圳创造了“三天一层”的深圳速度,90年代承建了深圳地王大厦,进入21世纪后,承建了高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606米高的武汉绿地中心等标志性项目,中建三局虽以速度闻名,但更以品质赢得信任。

此外,中国建筑还承建了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世界第二、中国第一、660米高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等重大项目。

中国建筑还将战略合作和大客户营销作为实施“三大”市场策略的重要途径,目前已与81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金额近5000亿元,新签合同中大客户占比不断提高,2012年与大客户签署的合作金额占总合同额的54%。

作为建筑领域的最高奖——鲁班奖,自1987年设立以来,中国建筑共斩获164项,占所颁奖总数的10%,这缘于中国建筑在所属各子企业中强力推行统一版本的《项目管理手册》,要求下属企业管理标准化、项目实施标准化,进而确保了工程质量。

延伸产业链,不断自我改革,构建最优产业格局

如果仅仅定位于一家房屋建筑施工企业,中国建筑也不可能取得今日之成就。

地产是中国建筑旗下一个重要的板块,其子公司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1979年从香港开始涉足房地产业务,而后逐步进入内地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成功打造了“中海地产”品牌。中海地产连续八次蝉联“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利润水平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目前市值超过1900亿港元,在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中位列第一。2012年10月,中海地产品牌价值评估达252.77亿元人民币,位居行业第一。

除了地产业务外,中国建筑旗下公司多涉及基础建设、混凝土、钢构、装饰装修等业务,各个二级公司业务较杂,但相对力量不强。中国建筑通过组建基础设施事业部、城市综合建设事业部、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横向整合,同时组建8家定位高端市场的专业公司破解内部企业同质化竞争难题。

中国建筑基础设施事业部翟志刚书记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建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虽然起步晚,但占位高,无论是公路、高铁,还是航站楼、水务、地铁领域,中国建筑均已强势介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克斯说,八局参与建设了全国24个大型干线机场航站楼,承建了7个全国6万座以上大型体育场。

nlc202309041435

中国建筑先后承接了哈尔滨-大连高铁客运专线、武广高铁武汉站、京沪高铁南京站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在海外承接了横贯刚果(布)的总长500多公里的国家1号公路和连接阿尔及利亚南北部的骨干高速公路等大型基建工程。尤其是承建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的首个政府基建工程——超过4亿美元的纽约曼哈顿汉密尔顿大桥项目,成为中国建筑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基建市场的重要标志。

据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绪海介绍,通过整合中国建筑旗下6家装饰公司组建的中建装饰集团今年1-7月份签订合同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2%;营业收入78.12亿元,同比增长13.56%,从规模上看,已经位列中国装饰行业第一,而中建装饰集团的目标是打造行业第一品牌。

此外,中国建筑以集团增资的方式,强化对系统内最优秀的钢结构公司和安装公司的资源投入,目前中建钢构已成为中国钢结构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建安装已成为横跨建筑和石化——规模、效益行业第一的安装企业,而以上市公司“西部建设”为平台的混凝土产业整合完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品混凝土公司。

中国建筑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形成了建筑、地产、基建为业务主体,专业化公司为强力支撑的巨型建筑地产集团,目前地产和基建业务合计占到公司总收入的近30%,专业板块收入超过20%,建筑业务收入占50%,公司业务形态构成均衡、稳定,符合市场发展需求。

整合内外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助力城镇化建设

作为充分竞争行业的一个市场主体,中国建筑在深入研究现代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后,果断将目前以工程承包为主的企业发展模式向“城市综合建设”、“城乡统筹开发”方向转变,借力中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扩大商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施政的重点。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两会”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从2010年以来,中国建筑先后与30多个省、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规模超过4000亿元,总开发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拟开发建设几十个投资达百亿元的城市新型社区。

中国建筑在打造城市新型社区中提供两方面服务:其一是利用中国建筑强大的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四位一体”的能力,为社区建设提供全过程服务;其二,依托中国建筑的品牌优势,在城市综合建设中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培育、引入商业伙伴和产业伙伴,合力打造新型城区。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院长龙卫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千城一面是目前中国城市建设中的最大问题,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淹没于高楼大厦之中,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开始着手改变。

2012年6月,四川省遂宁市聘任中建西南院副总建筑师、城市设计研究中心总建筑师刘刚为遂宁市总风貌规划师,这也是中国首位城市总风貌规划师。2013年8月,四川省绵阳市聘任西南院设计七院院长助理王琪担任绵阳市首席建筑师。

合作期间,中建西南院将指导遂宁、绵阳两市重大城市规划、重要片区的城市设计和风貌控制、重点建设项目设计工作,并提供技术咨询和审查意见。这也是中国建筑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地方城市建设发挥了智囊作用。

在“统筹城乡”领域,中国建筑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优势,积极探索农村城镇化新的模式。中国建筑在重庆黎香湖开展的“统筹城乡”模式以“保证农民利益为中心”,坚持“政府、企业摆两边,农民利益放中间”的理念,完全按照国家及地方政策对农民进行征地拆迁补偿,并为农民建设高标准精装修安置房,为农民办理城镇人口养老保险。

“统筹城乡”模式充分调动了“政府、农民、企业”三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现代农业产业股份公司并在公司中就业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持续增收问题、政府关注的就业问题,不但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中国建筑的持续发展和市场开拓提供了新的机遇。

篇5:中国建筑幕墙行业报告

核心提示:2015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4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7%,增长速度比2014年回落了2.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24.7%,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7%基本持平。

绪言

从宏观上观察,2015年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从建筑业总体上观察,2015年是自改革开放之后建筑业发展最困难、外部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后,房地产投资大幅度下滑,新开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土地成交价款全面下滑,下滑幅度达到20个百分点以上,直接影响全年建筑工程新开工面积,2015年比2014年新开工面积减少了16.7%。2015年建筑业增长幅度大幅下滑,建筑业全年增长幅度在3%左右,回落了16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达到84.2%,是改革开放后增长幅度最低的一年。由于前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惯性作用,2015年全国建筑工程开复工面积达到了103亿平方米,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

从建筑装修装饰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是行业面临困难最多、挑战最严厉的一年。但由于在深化经济体制与结构改革中,城市中大量既有建筑的改造性装修工程量大幅度增加、房地产市场中二手房交易带来的城市住宅改造性装修工程量稳步增长、存量建筑的节能减排装修改造工程量有较快增长、“一带一路”带动建筑装饰工程企业开拓国际工程市场取得良好发展业绩等因素的作用,建筑装饰行业发的发展态势要优于建筑业,全年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虽然新建大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有所减少,但改造性装修装饰工程快速增加,体现出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行业发展基本情况

1.行业规模

2015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3.4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7%,增长速度比2014年回落了2.3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24.7%,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7%基本持平。其中公共建筑装修装饰全年完成工程总产值1.74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920亿元,增长幅度为5.6%;住宅装修装饰全年完成工程总量值1.66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1500亿元,增长幅度为9.2%。

公共建筑装修装饰中,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建筑金属门窗幕墙全年完成工程总产值3200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200亿元,增长幅度为6.67%。其中建筑节能窗工程总量增长近20%,建筑幕墙工程总量与2014年基本持平,其中玻璃幕墙工程总量下降了约5%,石材、金属等幕墙工程总量略有增长;境外工程产值330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加了30亿元,增长幅度为10%。在住宅装修装饰中,成品房精装修全年完成工程产值6400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400亿元,增长幅度为6.67%;住宅改造性装修全年完成工程产值4500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600亿元,增长幅度为15.38%。

2015年,全行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在1.81万亿元左右,比2014年增加了1260亿元,增长幅度约为7.5%。其中上缴税收约为3240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240亿元左右,增长幅度为8%;劳动者收入1.02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了800亿元,增长幅度为8.5%;全行业实现净利润710亿元,比2014年减少了20亿元,下降幅度为2.84%;全行业平均利润率为2.09%左右,比2014年下降了0.2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8.13%。2.企业状况

2015年,全行业企业总数约为13.5万家左右,比2014年减少了约0.5万家,下降幅度约为3.67%。退出市场的企业主要是三、四线城市中没有资质,主要承接住宅散户装修装饰的微小型企业,有资质的企业退出市场的极少。由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底颁布实施了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及管理办法,暂停了建筑业企业资质晋级,建筑业企业2015年的主要工作是新资质证书换证,故全行业企业资质等级状况没有变化。

2015年,又有北京弘高、上海全筑、江苏科利达、深圳奇信等7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股票公开发行。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共有上市公司23家,其中公共建筑装修装饰类企业15家、建筑幕墙类企业6家、住宅装修装饰类企业2家。全行业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武汉、重庆等地股权交易所(中心)挂牌交易的企业在100家左右,整个资本市场中装饰板块在不断扩大。

3.从业者队伍

2015年全行业从业者队伍约为1620万人,比2014年增加20万人,增加幅度为1.25%。其中新接收大专院校毕业生约20万人,与2014年基本持平。行业内接受过高等系统教育的人数达到260万人,比2014年提高了8.33%。受过高等教育人数占从业者总数的16.05%,比2014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2015年新增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人员约12万人,增长幅度约为4.83%,全行业设计人员总数约为157万人,占从业者队伍总数的9.69%,比2014年提高了0.59个百分点。

2015年行业从业者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施工一线接收中专、职高、技校等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比例持续升高,2015年全行业共接收专业技术工人约30万人,比2014年增加了12万人,增加幅度在120%左右。目前在生产、施工一线年青专业技术工人的数量约为60万人,占全部一线人员14%左右。在管理领域,2015年金融、法律、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人才数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使得行业管理、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更为丰富,人才储备更为多样化。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推动普及、工程设计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加工技术装备的应用、施工现场机械化安装设备等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是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力。2015年全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为20.99万元,比2014年提高了1,24万元,提高幅度为10.63%,是近来增长速度较快的一年。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表明行业的升级换代正在进行中。

二、行业发展主要特征

1.行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2015年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虽然企业的总量有所下降,但有资质、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企业普遍反映经营困难,但都没有退出市场,表明企业总体经营实力有较大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虽然下滑,但仍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各专业市场互有增降、总体稳定,表明建筑装修装饰行业做为向社会提供重要物质基础的性质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依然较强。在困难环境下从业者队伍普遍对行业的发展持有信心,积极应对困难与挑战的决心大、办法较多。

2015年行业的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新建大型建筑工程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在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大量的既有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需要进行改造性装修,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中、小规模的装修改造工程,对建筑装饰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极大贡献。我国现有存量建筑520多亿平方米,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过程中,由于功能转换、室内外环境升级而进行装修改造的市场需求还会增长很快。

在住宅装饰装修方面,虽然存在着高库存,新建住宅销售在2015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停滞和衰退,影响到新建住宅装修装饰市场。但社会刚性需求客观存在,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意愿依然强烈,推动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不断发展,二手房交易仍然十分活跃,带动了住宅改造性装修装饰工程量的增加。2015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城市住宅商品化改革后的第20年,城市居民自用住宅的装修改造也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因此,2015年住宅装修装饰市场中,既有住宅改造性装修装饰专业市场发展快于新建住宅装修装饰,对建筑装饰行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贡献率提高。

2015年产生了很多有利于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积极因素。2015年开始实施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新标准,更符合市场运作的规律和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减轻了企业生存的社会负担。

2015年虽然房地产投资增幅大幅下滑,但对建筑装饰行业发展仍存在着有利的积极因素。由于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挤出了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需求,购房者基本为刚性需求群体,新购住房者的装修装饰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造价也有所上升。2015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业工程市场相对活跃,工程量有较大提升,建筑节能工程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而且全年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为改造性装修装饰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节能改造性装修装饰工程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贡献率有了较大提高。

2015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下,建筑装饰工程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工程市场的步伐更为坚实,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筑装饰工程企业普遍利用自身在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和国内材料价格等优势,采取了本土化经营的方式,较快打开了国际工程市场大门,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区的部分大型建筑装饰工程企业的境外工程量在总量中的比例已经超过国内工程。

2015年对广大建筑装饰工程企业并不平等。凡是市场定位准确,而定位的细分专业市场又惠及民生的企业,发展的环境就相对宽松,企业的市场压力较小,企业的发展就相对较快,如医疗、养老、教育等专业市场。以大型新建公共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为目标的企业,困难就相对较多,业务量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一般降幅都在20%以上,如高档办公写字楼、宾馆饭店等专业市场。面对2015年的困局,加快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对细分市场的精耕细作,形成在专业工程市场的核心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行业内企业家的共识。2.创新发展的水平有所提高

2015年建筑装饰行业在物联网+改造传统行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实际效果的创新成果,为行业引领新常态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以互联网相互融合的思维模式,利用互联网兼微电子新技术,构建新的住宅装修装饰工程运作新模式,是2015年行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业内公共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企业、行业外信息化企业、材料部品生产经营厂商等都深刻涉足住宅装修装饰领域,推动创新了传统住宅装修装饰运作的商业模式。

2015年业内上市公司布局家装行业势头强劲。苏州金螳螂成立互联网家装电商平台“金螳螂.家”、浙江亚厦互联网家装平台“蘑菇+”、深圳广田互联网家装平台“过家家”、深圳洪涛互联网家装平台“优装美家”、深圳宝鹰互联网家装平台“我爱我家”等都在2015年成功运转。虽然各企业建立的电商平台的特点及侧重点不同,各平台的运行还需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与完善,最终是否能够成功也需时日评判。但巨额互联网家装电商平台的投资,推动了家庭住宅装修装饰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带动了传统住宅装修装饰企业加快商业模式创新的步伐,以整合家装“工长”资源的家装运作新模式正在变革与完善中。

在新的商业模式中,企业普遍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整合资源的平台,提高了成品化技术及智能化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水平,促进了行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2015年在BIM技术应用、3D打印技术在建筑及建筑装饰施工中的应用、移动终端技术在施工过程管理的应用等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就。其中BIM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设计的精细化水平和施工组织方案的前瞻性、预判性和精准性,使设计对工程实施的指导作用全面提升,大幅度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质量水平。

2015年在施工机具创新方面也取得明显突破。机器人抹灰、涂刷、地面板块材料辅贴等专业工种施工,都已研发出智能化机具并已开始在工程中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现场的施工效率,减轻了作业强度。

2015年在建筑装饰材料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5年科技工程者研发出一种以电解铝工业废料“红泥”为基本材料的新型墙体板型材料,并以此获得一系列的专利,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这种新型材料具有硬度高、隔音效果好、执钉力强、无污染等先进技术性能,将会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3.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2015年在国家行政管理层面放松了对企业的不必要的束缚,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正在被调动起来,建筑装饰行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在体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正在形成。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改革、招投标管理制度的调整、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的实施、国家行政审批制度的简化等改革措施的落地实施,消除了很多企业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在打破地方保护、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方面,政府进行了重大的政策调整,取消了各地对建筑业企业及工程项目的各类收费、保证金、准入限制等,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虽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地方不落实、不完全落实的顽症,但却已开启了打破地方保护的大幕,市场环境正在得到改善。

2015年建筑装饰行业进行了国家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退税政策,实现了应用新技术退税的零的突破。为了鼓励创新,国家制定了在工程实施中应用新技术予以退税奖励的财政政策,但建筑装饰行业从未利用这一政策。2015年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帮助下,北京一家大型建筑装饰企业,通过了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的审核、认定,实现了应用新技术退税,创新了企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来源。

2015年国家“营改增”税制改革在建筑装饰行业还没有全面展开,但目前“营改增”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影响已十分强烈,国家在建筑装饰行业推动“营改增”仍然非常慎重。实行“营改增”的重要目标是减轻企业税负,但目前的征税方案脱离建筑装饰工程企业的运行实践,实施后会大幅增加企业的税务负担。要在制度的顶层设计和相关行政管理措施改革配套的大环境下,才能通过税制改革增强企业的活力。企业也要通过对企业、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化的运作,提升对“营改增”的适应水平。

2015年在国家放宽对企业行政审批的同时,加大了对从业人员资格能力的认证,强调了执业者个人的终身责任制,对建筑装饰市场整顿和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现行注册建筑师考核、认证、注册体制与机制存在着严重脱离建筑装饰工程管理实践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至使业内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的人员比例极低,严重影响到企业发展和正常市场秩序的建立,需要从制度体系上进行调整。4.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

2015年行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建好的成绩,但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转换这些因素也正在进行中。特别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业主行为更不规范,使企业在业务量增幅变窄甚至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应收工程款的数量在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应收的工程款增长了近30%,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难度,在反映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增强的同时,也反映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新常态下,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需要承受的压力增大,国家需要政策创新,行业需要转型升级,企业需要提质增效。

2015年最低价中标仍然是招投标中的基本原则,在工程资源分配机制中就产生了对工程质量的隐患和科技发展的障碍。最低价中标,甚至是远低于成本价中标,必然导致工程质量的严重下降,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是造成我国建筑装饰工程质量不高、文化艺术水平低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低价中标后,建筑装饰工程企业只能是通过偷工减料或者大规范的变更、洽商才能把工程建成,这就阻碍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造成工程内在质量、感官质量、环境质量的低下。市场经济的基本规模是“一分钱、一分货”,在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大背景下,仍然坚持低价中标就是自毁、自残、自杀。

2015年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中,虽然强调了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在建设工程中,施工企业是弱势群体的态势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工程承包合同就不可能是甲、乙双方平等协商的表达,就必然存在不合理的约定。特别是在建筑及建筑装饰业产能过剩的社会背景下,建设单位,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恶意压低造价、拖欠工程款等行为就会更为普遍,造成大量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治理工程质量的根本环节在于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按照市场规律制定市场准则。要通过财政、金融、司法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对建设单位的有效监督、管理,规范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才能切实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建筑市场中对甲方没有实质约束作用的措施,相关措施不配套,都将造成工程实施过程的混乱。

2015年行业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行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由于企业间经营实力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且中小微企业占有的数量多、比例大,致使建筑装饰行业新技术的外溢速度慢、效益低,行业的转型升级速度缓慢。大部分企业在成品化、工业化、标准化等方面没有实质性改变和进步,传统施工作业方式仍占有极高的比重,行业整体运行水平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三、2016年行业发展的展望

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在十二五末期存在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都自然转到“十三五”的第一年,要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时间,所以,2016年仍然是情况较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的一年。2016年也是建筑装饰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发挥行业的作用,要以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指导,提升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品质。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提质增效,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实现行业的发展目标。总体分析如下

1.从行业总体分析稳中有进

2016年虽然行业发展的困难仍然较大,但是能够克服的。同时由于我国既有建筑的基数大,装修改造比例很高,市场仍处于整体扩张的态势之中,全年预计仍有所增长。只要抓住机遇,就可能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的发展目标。2015年建筑业新开工项目环比下降了16.7%,是近30年首次出现大幅下降的局面,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影响极大。根据上游行业2015年运行状态分析,预计2016年新建建筑工程的装修装饰工程数量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工程造价也会大幅度压低,将会给以大型建筑装饰工程为主要的经营目标的企业造成强烈的冲击。

2016年我国经济结构仍处于深刻调整之中,房地产市场去库存也是2016年国家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预计公共建筑改造性装修、新住宅装修及旧住宅改造性装饰等工程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小建筑装饰工程的数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构成2016年行业市场的基本面。我国现有520亿平方米的既有城市建筑,有20多亿平方米的房地产库存,如此巨大的基数再加上节能减排、去库存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建筑装饰行业在2016年还将处于市场规模的增长期,预计全年仍有7%左右的增长。由此判断行业整体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结构性变化使不同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环境之中。

2016年行业内各专业细分市场的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由于房地产增幅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但受城市建筑高层、超高层发展趋势的拉动,大型建筑的建筑幕墙工程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材质和构造会有变化;受节能工程拉动,建筑节能窗等全年还会有较大的增长;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结构调整,新建住宅成品房精装修工程还将有所增长,特别是在房地产去库存的过程中,成品房精装修可能成为去库存的一种重要手段。2016年既有建筑的节能减排装修改造工程、旧住宅的改造性装修工程、既有公共建筑改变使用功能的改造性装修工程等也会持续增长。根据行业运行整体态势分析,2016年将有可能出现前低后高的运行轨迹。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要根据市场结构的变化,调整和优化企业的经营结构,把重点的经营领域放在惠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方面。要特别注重在专业细分市场中进行创新、提高在专业市场中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对专业市场的配套服务水平。

2.结构性调整与优化将加快

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目标,将给建筑装饰行业的运行带来极大的变化。建筑装饰行业将以去产能为目标,推动不同行业的融合,加快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步伐,从观念提升到实际操作都将推动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没有专业特点、管理与运作不规范的小微建筑装饰工程企业将是被市场清出的重点。由于这类企业人员的主要构成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工,所以,将会有一批年龄较大的农民工退出市场,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将得到优化。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家会降低保险金费率,企业获取优质人力资源成本有所下降。我国高质量新生劳动力相对充足,为行业深度调整人才结构将创造有利环境,2016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行业的人才结构将得到调整和优化。

为了增加建筑装饰市场的有效供给,建筑装饰行业的去产能将引发新一轮以品牌、资金、技术为核心的企业间兼并、重组,带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提升业内优势企业利用弯道超车的能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的调整,将淘汰行业的落后产能,清除市场中的僵尸企业,促进行业市场的规范,提高工程资源的集中度,推动行业的产业化进程。要坚持走品牌发展战略为先,提高专业化资源整合能力,注重科技与管理创新并举和相互推动,以提高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为途径,在推动成品化、工业化、标准化的过程中,实现差异化经营和适应新常态能力的全面提升。3.创新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在国家一系列组合拳的作用下,2016年行业创新的驱动力将不断增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能力。要特别关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特别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和使用,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研发、推广应用。

要充分利用建筑装饰工程科技创新成果应用退税的国家财政政策,以推广应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合同为抓手,推动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的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退税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是优化供给侧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切实抓住关系企业提质增效和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节点开展科技创新,推动行业主导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升级换代。2016年要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确定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为指导,继续在互联网+改造传统商业模式、3D打印技术在建筑及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BIM在建筑装饰工程领域的深化应用、智能化施工机具研发、新智能环保建筑装饰材料与部品研发与应用、手机移动终端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争取取得更大的科技成果。

2016年要继续以推动产业化为目标,健全和完善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行业内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已经上市、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骨干企业,要抓住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大在科技创新方向上的资金、智力投入,取得在专业工程实际运作中的科技成果,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弯道超车,在市场萎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4.绿色发展的速度加快

2016年,随着国家绿色发展观念的深化和经济政策的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将日益深入行业。要以产业化为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出发点,以工业化、信息化改造为基本手段,加大对绿色发展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实现以新技术为支撑的绿色发展目标。要充分利用现有推动行业绿色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将各项财政、工程管理、企业认定等政策落实到位,提升企业参与行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要以提升工程运作的节能减排为抓手,重点治理建筑装饰工程的室内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全面提升建筑装饰工程顺应低碳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能力。要以工程现场垃圾减量推动成品化、工业化、标准化产品的应用,提高施工现场清洁化、文明化水平。要以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实现设计、材料生产及应用、施工等环节的互联互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行业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绿色发展的法规、标准、规则等编制与实施力度,形成评判、奖惩的完善体制与机制,通过加大对在施工程的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对建筑装饰工程全过程的环境监督与管理。

2016年要以生态为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探索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特别是其它产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在装饰工程中的应用,加大对自然资源材料的替代产品与材料的研发力度,保护好生态环境。

5.走出去的步伐更为坚实

2016年,随着我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不断加强,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建筑装饰行业在境外工程总量会大幅增长。2016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运营,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的特别提款权也正式开始,国际社会将更多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我国确定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最为落后的地区,对建筑及建筑装饰业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是转移产能、实现互惠互利的最佳地区。我国很多建筑装饰工程企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国际工程市场的运作经验,又具有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和由国家自由贸易区运作形成的价格优势,2016年开拓国际工程市场的困难和风险都会有所下降,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期。

要特别注意国内建筑工程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的统筹协调,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形成开拓国际市场的合力。各相关机构也要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管理与指导,形成中国企业在境外工程的议价能力,规范境外工程的运作,避免国际工程市场的恶性竞争,实现国际市场的发展目标。

篇6: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和卫生洁具行业

知名品牌评选推荐办法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

本文由陶瓷海http://整理收集

第一章总则

一、为加强全国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的行业管理,促进行业持续发展,协助政府实施名牌战略, 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名牌,督促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中国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章程,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中建筑陶瓷砖包括:内外墙砖、广场砖、地砖、马赛克等;卫生洁具包括;各类卫生陶瓷及配件、水嘴、淋浴器、淋浴房(包括淋浴屏、淋浴座)等。

三、本办法所称中国陶瓷砖、卫生洁具产品行业知名品牌是指实物质量除达到国家标准优等品的水平外,还要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消费者满意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四、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组织实施中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知名品牌(以下简称“行业知名品牌”)的评选推荐工作。

五、行业知名品牌评选推荐工作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搞终身制。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申请行业知名品牌,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企业必须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注册商标;

二、企业必须具备较大的产量:陶瓷砖企业年产量800万平方米以上,卫生洁具企业年产量50万套(件)以上;

三、企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先进,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居行业前列;

四、建筑陶瓷产品质量符合陶瓷砖知名品牌技术条件的规定;卫生洁具产品质量符合卫生洁具知名品牌技术条件的规定,并经行业质检机构检测合格。产品设计必须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五、企业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检验设备齐全,计量符合要求;

六、企业有完善的服务体系,顾客满意程度高;

七、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优先推荐:

1、已取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

2、2002年以来被评为行业“知名品牌”的企业;

3、产品质量长期隐定,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最近连续三次监督检查中合格;

4、产品被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采用,并获好评;

5、企业规模、利税、销售额、出口额连续三年居行业前列。

第三章评选程序

一、知名品牌评选推荐工作每二年进行一次。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中国陶瓷砖和卫生洁具行业知名品牌申请表》,并按规定日期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企业需负担相应的检测费和评审费。

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处对汇总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确认初审名单。质检单位抽样可在市场抽,也可在企业仓库抽。

三、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组成检查组,对产品抽检合格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主要考察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售后服务等。

四、由行业生产、科研、设计、质检中心、协会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申报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处递交评审结论和知名品牌推荐名单。

五、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对符合知名品牌条件的产品授予中国陶瓷砖和卫生洁具行业“知名品牌”称号,颁发证书和奖牌,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知名品牌名单。

第四章监督管理

一、知名品牌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获得证书产品可在相关资料上宣传(须注明有效期)。

二、知名品牌在有效期内,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将优先向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推荐企业申报相应荣誉。

三、知名品牌有效期满的企业,应在期满当年提前申请重新评定。

四、对已获知名品牌称号的产品,如产品质量发生较大波动,消费者(用户)反应强烈或企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将委托国家质检机构或有关单位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查复检。对确实存在问题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直至撤销知名品牌称号。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假冒知名品牌产品,已获得知名品牌的企业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被暂停或撤销知名品牌称号的产品,超过有效期未重新申请或重新申请未获通过的产品,不得继续使用知名品牌称号。

上一篇:安全部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校企战略合作签约暨授牌仪式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