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一章复习教学案

2024-08-21

化学第一章复习教学案(精选6篇)

篇1:化学第一章复习教学案

第六课时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溶液的稀释规律

稀释前后:①溶质的总质量,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填不变或改变)。设稀释前某溶液浓度为c1,体积为V1,密度为ρ1,质量分数为w1;稀释后某溶液浓度为c2,体积为V2,密度为ρ2,质量分数为w2;则有:c1V1=,V1ρ1w1=.-3-33.用密度为D g·cmL,质量分数为n%的盐酸,配成体积比为1∶4的盐酸(密度为d g·cmL),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0Dnd10Dnd-1mol·LB. mol·L-1 36.5(D+4)(D+4)

10Dn10Dnd mol·L-1D. mol·L-1 182.5182.5C.

1.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VdMV+2 240 mol/LB.1 000VdMV+2 240 mol/L

C.1 000 VdMMV+2 240 mol/LD.MV224(V+01d)mol/L

答案B

2.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 a g,取V4 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答案125a36V mol·L

3.一定量的14%的氢氧化钾溶液,若将其蒸发掉100 g水后,其质量分数为28%,体积为125 mL,则浓缩后的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2 mol/LB.4 mol/L

C.5 mol/LD.625 mol/L

答案B

1.有关定义式的计算(1)注意溶液中各量间的关系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V溶质的物质的量÷cB×cB溶液的体积×ρ÷ρ溶液的质量。(2)注意物质的量与质量、气体体积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n=mM=VVm=NNA。2.有关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计算原理:稀释和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1)对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即:m1·w1=m2·w2(m表示质量,w表示质量分数)。(2)对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1·V1=c2·V2(V1、V2的体积单位一致即可)(3)对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混合时,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c总V总=c1V1+c2V2(c1V1和c2V2分别是混合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c总V总是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V总可由两溶液的质量和及混合溶液的密度来求)。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c(B)=溶质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w

(B)=溶质质量溶液的质量×100%二者之间要进行换算,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溶液的密度已知,因为溶质质量与物质的量之间可通过n=mM换算,而溶液的质量与体积要换算只能通过密度,具体转换关系如下:

1.100 mL 03 mol/L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 Al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中SO2-4物质的量浓度为(忽略两溶液混合时由于渗透而引起的体积变化)()

A.020 mol/LB.025 mol/L

C.04 mol/LD.05 mol/L

答案C

2.在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 mL,溶液密度为d 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液中含氢氧化钠质量为m g。

(1)用w来表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S)为。

(2)用m,V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3)用w,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为。

(4)用c,d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S=w100-w×100 g

(2)25mV mol/L(3)025 dw mol/L(4)4cd%

3.将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448 L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800 mol·L-1

【例3】(2006·全国Ⅰ·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 mol·L-1,c(Al3+)=04 mol·L-1,c(SO2-4)=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解析要确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一定注意溶质的组成情况,如1 mol·L-1的NaCl溶液中,c(Na+)=1 mol·L-1,c(Cl-)=1 mol·L-1,而1 mol·L-1的MgCl2中,c(Mg2+)=1 mol·L-1,c(Cl-)=2 mol·L-1。溶液本身的浓度与所取该种溶液体积的大小无关,如取1 mol·L-1的NaCl溶液100 mL和500 mL,其中的各种微粒浓度均相同,但微粒数目却是不同的,因为微粒的多少由溶液体积和微粒浓度的乘积决定,即n=V·c。根据电解溶液中电荷守恒有:c(H+)+c(K+)+3c(Al3+)=2c(SO2-4),所以有

c(K+)=2c(SO2-4)-c(H+)-3c(Al3+)=2×08 mol·L-1-01 mol·L-1-3×04 mol·L-1=03 mol·L-1。

答案C

8.将标准状况下的V L HCl(气)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ρ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000Vρ22 400+365V mol/L

B.Vρ22 400 mol/L

C.Vρ22 400+365V mol/L

D.V224 mol/L

答案A

篇2:化学第一章复习教学案

第四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及计算

【知识衔接】

1.溶液是、、的,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溶液组成可以用 来表示,公式为 ;若溶液中某溶质的溶解度用S表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问题引入】

参照课本图1-16,体检时总胆红素、甘油三醇等指标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的?

学案导学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

。2符号:。

3表达式:。

4注意事项:。5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根据基本公式的计算

例1把标准状况下,0.224LHCl气体溶于水中制成1L溶液,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2将4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5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2)关于溶质中微粒间的倍数关系得计算 例3下列关于0.2mol/LBa(NO3)2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A.2L溶液中含有Ba离子0.2mol B.2L溶液中含有NO3离子0.2mol C.0.5L溶液中Ba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D.0.5L溶液中NO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例4在aL磷酸钠溶液中,含bmolNa离子,此磷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课后练习

1.1L 1mol/L NaCl溶液表示

A.溶液中含有1mol NaCl

B.1mol NaCl溶于1L 水中

C.58.5g氯化钠溶于741.5g水中

D.1L溶液中含有58.5gNaCl 2.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mL 1mol/L氯化钠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A.150mL 1mol/LNaCl溶液

B.75mL 2mol/LCaCl2溶液 C.150mL 3mol/LKCl溶液

D.75mL 1mol/LFeCl3溶液 3.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的正确含义是

A.在2L水中溶有80g的NaOH

B.80gNaOH溶于水配成的溶液

C.每升溶液中含有80gNaOH

D.每2L溶液中含有80gNaOH 4.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是

A.含4gNaOH的溶液1L

B.含0.1gNaOH的溶液1L

C.含0.2molH2SO4的溶液0.5L D.含19.6gH2SO4的溶液1L 5.2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出其中50mL,则这50m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04mol/L

B.0.2mol/L

C.1mol/L

D.2mol/L 6.从2mol/L的氯化铜溶液中取出含Cl¯离子为3.55g的溶液,所取溶液的体积是

A.25mL B.50mL C.12.5mL D.0.025mL 7.用等体积0.1mol/L氯化钡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钠、硫酸镁和硫酸铝三种溶液中的硫酸银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8.VL硫酸铁溶液中含Fe3+mg,则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9.在标准状况下,将盛满氨气的试管倒置于水中,当试管中充满水时,立即取出,此时试管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篇3:化学第一章复习教学案

启发式教学起源于我国大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2000多年来, 启发式教学得到了新的发展。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启发式教学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 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因此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及发散思维能力。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 十分注重“量”的概念,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不仅对于建立或改进分析方法、获取有用信息十分重要,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将着重谈谈如何以“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 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一章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

目前, 启发式教学在高校本科教学中虽深受广大师生的理解和欢迎, 但在教学中的比例并不是很高[2]。吴云助的调查发现[2], 教师和学生认为启发式教学难以推行的最大原因依次是:①学生启而不发;②教师不会启发;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④教学评价没有启发式地位;⑤学生不欢迎启发式教学。对学生不欢迎启发式教学的原因, 调查发现, 多数教师 (60.2%) 认为是“学生习惯于传授式教学”, 而很多学生 (51.8%) 则认为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太紧张”。受此启发, 我们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 采用了以下措施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1 分清主次, 学生自学与教师重点讲解相结合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共三节内容, 第一节: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第二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第三节: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二节有部分内容与基础化学重复, 安排自学;大部分时间用于重点讲解第三节。

课前就自学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自学, 如:①什么是误差?什么是偏差?误差和偏差的关系如何?如何衡量误差和偏差的大小?②什么是准确度?什么是精密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如何?③什么是有效数字?什么是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与运算规则?④以前在处理实验数据时, 都是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定结果, 那么平均值是真值吗?如果不是, 它和真值的关系如何?我们如何得知真值?

在布置预习思考题的同时通知学生下节课将就这些自学内容进行测试。一定的压力达成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积极准备, 小测试全部过关;接着教师用ppt一一展示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数据的计算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其中的错误所在, 归纳总结出在有效数字处理中极易犯的几个错误:①几种常用仪器 (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 有效数字的记录;②分子量等常数有效数字的取舍;③标准偏差的修约;④加减法与乘除法在有效数字保留方面的不同, 等等。使学生不但深刻体会到了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其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推理能力,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三节 (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的教学安排是:教师重点讲解“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t分布”及“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在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 布置自学内容:“显著性检验”及“可疑数据的取舍”, 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刚完成实验的数据处理。

教师在重点讲解“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t分布”及“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的过程中, 提出一系列问题供学生思考, 如:①正态分布曲线是如何得到的?其纵坐标为什么是概率密度?概率密度的含义是什么?②测量次数趋近于无穷大时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如何?测量次数较少时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又如何?③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下面积的意义如何?概率密度分布曲线的作用如何?④正态分布曲线与t分布曲线的关系如何?⑤t值的概念、意义及实用价值如何?⑥如何用平均值来估计真值的大小, 等等,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有限次测量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无暇开小差, 无暇打瞌睡, 不再是一个学习的被动者, 而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进一步布置自学内容:“显著性检验”及“可疑数据的取舍”, 提出预习思考题:①当在检测一个标准试样时, 如果测得的平均值与标准值不一样, 如何判断测定结果的准确性?②当两个人在测定同一样品时, 如果两组数据的平均值不一样, 如何判断该差异的来源?是由偶然误差引起的还是由系统误差引起的?③同一个人对两份成分十分接近的样品进行分析时, 如何根据分析结果判断这两份试样是属于同一主体还是不同主体?同时要求学生对刚完成的实验“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及阿司匹林的含量测定”进行数据处理, 要求是:①每个学生测定2-5次阿司匹林的含量, 取其平均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 二者是否有显著性差异;②用显著性检验判断相邻两位学生的两组数据是否可以合并, 如果可以合并, 取其平均值, 再与标准值比较, 看是否有显著性差异;③你在统计处理中会遇到哪些令你困惑的问题。这些与同学们的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处理的积极性, 在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就实验结果处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

首先, 很多学生发现, 某些同学测得的平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相差较大, 但显著性检验的结果却是“测得值与标准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有的同学测得的平均值与标准值比较相差并不大, 但显著性检验却显示“测得值与标准值有显著性差异”,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因此, 教师将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测定结果用一张表列出来, 再请学生观察讨论, 很快他们就看出了端倪:准确度差、但与标准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的数据的标准偏差很大;而准确度好、但与标准值比较却有显著性差异的数据的标准偏差极小。通过对这些具体实例的讨论, 大家豁然明白:标准偏差反映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也就是偶然误差的大小, 精密度差, 结果不可靠, 由此得到的“与标准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的结论也不可靠;标准偏差小, 表示偶然误差小, 测定结果要非常靠近真值才可能没有显著性差异。于是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合格的分析结果必须同时满足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因此在表达一个分析结果时, 一定要将其平均值、标准偏差及显著性检验结果都表达出来, 才是一个完整的、令人信服的结果。

接着, 相邻两位学生用显著性检验判断他们的两组数据是否可以合并?发现大约有1/3学生的数据可以合并, 2/3学生的数据不能合并, 于是分析不能合并的原因, 总结如下:①实验操作时, 违反了分析化学的“平行原则”, 如:没有使用同一支滴定管;两人操作时的精密度不一致;每次滴定没有都从0.00开始, 等等。②进行两组数据的统计性检验时, 没有剔除可疑数据。③有的学生没有进行F检验就进行t检验, 结果将不能合并的数据进行合并, 得到了错误的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 学生不但深刻体会到分析化学实验中“平行原则”的重要性及统计检验的正确步骤 (可疑数据的取舍→F检验→t检验) , 同时也加强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表明,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 也知道新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着思考去学习知识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发现学生的各自特点, 因材施教, 给与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不仅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同时也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摘要: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一章的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中心, 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并将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分析化学,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参考文献

[1]第五红艳.启发式教学的优化与创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33:317-319.

篇4: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测试题

1.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很多,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现象或操作,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B.用煤气灶燃烧沼气为炒菜提供热量

C.牛奶久置变质腐败

D.用醋酸除去水垢

2.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同学们都要有安全意识,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②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将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并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③使用金属钠或钾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④镁着火时使用二氧化碳扑灭 ⑤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⑥废旧电池应回收处理

A.全部B.①②④⑤

C.①③⑤D.①④

3.质量均为12 g的石墨、金刚石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生成同一产物时分别放出的热量为393.8 kJ、395.2 kJ。金刚石和石墨比较,能量“贮存”高的是( )

A.石墨 B.金刚石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4.若某氖原子的质量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ab]

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C.W 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是[WaNA]mol

D.W 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为[10Wa]

5.通过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6.下列关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托盘天平可读取到小数点后一位(以克为单位),容量瓶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以毫升为单位)②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物质的质量,量筒只能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与容量瓶——精确仪器配套使用③量筒内的残液必须冲洗下来,倒入容量瓶中④称量的固体(或量取的液体)可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⑤引流时,玻璃棒不能靠在瓶口上⑥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可再次加水补齐

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④⑤⑥

7.只给出甲、乙中对应的量,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 )

A. ②③④B.③④⑤C.③④D.③

8.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溶解28.4 g的上述混合物,消耗1.0 mol·L-1盐酸500 mL。灼烧等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为( )

A.35 gB.30 gC.20 gD.15 g

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②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必须验纯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一定要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④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应左物右码⑤配制浓硫酸与蒸馏水的混合液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蒸馏水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⑥选用100 mL量筒量取4.53 mL稀硫酸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10.相同物质的量的KClO3分别发生下述反应:①有MnO2 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得到氧气 ②若不使用催化剂,加热至470℃左右,得到KClO4(高氯酸钾)和KCl。下列关于①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KCl的物质的量相同

B.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C.发生氧化反应的元素不同

D.1 mol物质分解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11.阿伏加德罗定律能够成立的本质原因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

A.气体体积的大小与分子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B.不同气体分子的大小几乎相等

C.不同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D.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分子本身的大小成正比

12.现有V L浓度为0.5 mol·L-1的盐酸,现欲将此盐酸浓度增大1倍,以下方法最宜采用的是( )

A.加热浓缩到溶液体积为0.5V L

B.加入0.05 mol·L-1盐酸0.125V L

C.加入10 mol·L-1盐酸0.1V L,再稀释至1.5V L

D.标准状况下通入11.2 L氯化氢气体

13.某溶液经分析,其中只含有Na+、K+、Ca2+、Cl-、NO,已知其中Na+、K+、Ca2+、NO的浓度均为0.1 mol·L-1,则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1 mol·L-1 B.0.3 mol·L-1

C.0.2 mol·L-1 D.0.4 mol·L-1

14.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5.“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CH4·xH2O)。据测定每1 m3这种晶体可释放出140 m3的甲烷气体(假设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可燃冰的密度近似为1 g·cm-3),试推算该“可燃冰”中,CH4与H2O分子个数比( )

A.1∶6B.1∶7 C.1∶8D.1∶9

16.在100 g浓度为18 mol·L-1,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100ρ]mL

17.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一瓶装的是N2和O2,另一瓶装的是NO。同温同压下,两瓶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含原子数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

C.气体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

18.T ℃,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 g,取该温度下的硝酸钾溶液b g,蒸发c g水后溶液达到饱和。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d g·cm-3,体积为V mL,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其溶质质量分数为[a100+a]×100%

B.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ad101b(100+a)]mol·L-1

C.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b-c101V]mol·L-1

D.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a(b-c)100]g

二、实验题(共17分)

19.(7分)实验室配制500 mL、0.2 mol·L-1的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天平上称出14.2 g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至容量瓶中。

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

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__;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砝码、镊子)、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视线]a. 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右图

b. 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D

c.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 砝码上沾有杂质

e. 容量瓶用前内壁沾有水珠

20.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甲同学为了测定其纯度,设计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样品A g并将其在烧杯中完全溶解;②加入足量某种物质并搅拌使其充分反应;③过滤;④将沉淀洗涤、烘干;⑤称量沉淀,质量是B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溶解样品时所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是__________;

(2)在第二步中的某种物质是__________[在BaCl2、Ba(OH)2中选择],确认其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

(3)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确定沉淀洗涤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不洗涤会使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写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算式);

(5)乙同学认为该方法操作复杂,他另外设计一套相对简单的方案,其方案是:__________(只要求写设计原理与思路,不要求写步骤)。

三、 填空简答题(共16分)

21.(6分)假如要你做以下实验,你将用什么仪器呢?从下列各选项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编号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a. 胶头滴管b. 试管c. 普通漏斗d. 量筒e. 酒精灯f. 细口玻璃瓶g. 药匙h. 坩埚钳i. 容量瓶 j. 分液漏斗k. 冷凝管l. 蒸馏烧瓶

(1)制作过滤器用到的是__________;

(2)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_____;

(3)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____;

(4)量取10.0 mL的液体药品用__________ ;

(5)检验氢气纯度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6)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__________。

22.(10分)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四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2)该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

(4)该气体溶于1 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四、计算题(共21分)

23. (10分)氯化钠与氯化镁的混合物中,钠离子与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3∶2。

(1)求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2)如果混合物中共有28 mol Cl-,求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氯化镁质量各为多少?

24. (7分)如下图所示的密闭筒形容器内有一活塞,位于距一端的全长[14]处,活塞左端充有氮气,右端充有H2、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将混合气体点燃引爆,活塞先左滑,(设不漏气)恢复原温后,活塞右滑停留于筒的中央。则原来H2、、O2的体积比可能是多少?

1 2 3 4 1 2 3 4

[【参考答案】]

1. D2. B3. B4. B 5. C6. A 7. C8. C9. C10. C11. C12. C13. B14. D15. C16. A17. A18. A

19.(1)ABDCE(2分);(2)量筒、胶头滴管、500 mL容量瓶(3分);(3)a、d(2分)。

20. 略

21. (1)c;(2)f;(3)h;(4)a、d;(5)b、e;(6)e,k、l。

22. (1)[mM];(2)[4mNAM];(3)[22.4mM];

(4)[m100+M]×100%;(5)[mMV]。

23. (1)m(NaCl)∶m(MgCl2)=351∶380;

(2)m(NaCl)=702 g,m(MgCl2)=760 g。

篇5:化学第一章复习教学案

能说出盖斯定律的内容,并理解其实质。能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热。

二、预习内容: 1.知识回顾:

1)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写出石墨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CO的燃烧热:△H=-283.0kJ/mol,写出CO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思考:C(s)+1/2O2(g)==CO(g)的反应热测量非常困难,应该怎么求出? 2.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认真思考教材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的道理,深刻理解盖斯定律。

盖斯定律如何应用,怎样计算反应热?试解决上题中的思考:求C(s)+1/2O2(g)==CO(g)的△H=?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初步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学习重难点: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盖斯定律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和

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思考: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归纳总结: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

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H;

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如下图所示:

则有△H=

2、应用: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例:已知:①C(s)+O2(g)= CO2(g)

△H1=-393.5kJ/mol

②CO(g)+1/2O2(g)= CO2(g)

△H2=-283.0kJ/mol

求: C(s)+1/2O2(g)= CO(g)的反应热△H3

三、反思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

1.已知: H2(g)+1/2O2(g)= H2O(g)△H1=-241.8kJ/mol

H2O(g)= H2O(l)△H2=-44 kJ/mol

则:H2(g)+1/2O2(g)= H2O(l)△H=

2.已知胆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 CuSO4(s)+5H2O(l)

△H=+Q1kJ/mol 室温下,若将1mol无水硫酸铜溶解为溶液时放热Q2kJ,则()

A.Q1>Q2

B.Q1=Q2

C.Q1

D.无法确定 3.已知① CO(g)+ 1/2 O2(g)= CO2(g);

ΔH1= -283.0 kJ/mol

② H2(g)+ 1/2 O2(g)= H2O(l);

ΔH2= -285.8 kJ/mol

③C2H5OH(l)+ 3 O2(g)= 2 CO2(g)+ 3H2O(l);

ΔH3=-1370 kJ/mol试计算:

④2CO(g)+ 4 H2(g)= H2O(l)+ C2H5OH(l)的ΔH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石墨,s)+O2(g)= CO2(g)

△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 CO2(g)

△H2=-395.0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2.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 =-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B.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C.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D.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②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

③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241.8 kJ·mol-1

B.483.6 kJ·mol-1

C.285.8 kJ·mol-1

D.571.6 kJ·mol-1 5.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H=-285.8kJ/mol

CO(g)+1/2O2(g)=CO2(g);△H=-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H2(g)

B.CO(g)

C.C8H18(l)

D.CH4(g)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A.CO(g)+1/2O2(g)==CO2(g);△H=-283.0 kJ/mol B C(s)+1/2O2(g)==CO(g);△H=-110.5 kJ/mol

C.H2(g)+1/2O2(g)==H2O(g);△H=-241.8 kJ/mol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 kJ/mol 7.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

(1)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2)C(s)+O2(g)=CO2(g)

△H=—393.5KJ/mol

(3)H2(g)+O2(g)=H2O(l)△H=—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

8.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H===-a 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H===-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六、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1)C(s)+O2(g)= CO2(g)

△H1=-393.5kJ/mol 2)CO(g)+1/2O2(g)= CO2(g)

△H2=-283.0kJ/mol 盖斯定律

1、相同 始态 终态

无关

归纳总结:△H1+△H2+△H3

例:解法一:虚拟路径法

△H1=△H2+△H3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解法二:加减法

①-②= ③

△H3=△H1-△H2=-393.5kJ/mol-(-283.0kJ/mol)=-110.5kJ/mol

当堂检测:

1.△H1+ △H2=-285.8kJ/mol 2.A 3.①×2 + ②×4-③ = ④ΔH=ΔH1×2 +ΔH2×4 -ΔH3 =-283.2×2 -285.8×4 +1370 =-339.2 kJ/mol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3.B 4.C 5.B 6.A 7(2)×2+(3)×2-(1)得

△H=—488.3KJ/mol

篇6:化学第一章复习教学案

知识·巧学·升华

一、药品的取用

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两个“三不”,一个“节约”)。(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a.手不触;b.鼻不闻;c.口不尝。

完整地说: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c.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时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a.不能放回原瓶;b.不能随便丢弃;c.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1.固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广口瓶。

(2)取用仪器:A.粉末状的:药匙或纸槽;B.块状的:镊子。(3)取用方法:

A.粉末状的: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如图Ⅰ所示)。

B.块状的: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如Ⅱ图所示)。

(4)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2.液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细口瓶。

(2)取用仪器:胶头滴管。(3)取用方法:

①少量的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让胶头滴管接触容器内壁(如下图Ⅰ);不要将胶头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②从细口瓶里取用液体时,应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倒完后,瓶口应在试管口或仪器口刮一下,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如上图Ⅱ)。

二、仪器的使用 1.量筒的使用

(1)量筒的作用: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2)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把量筒平放,向量筒中倾倒液体,当倾倒的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应该停止倾倒,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要点提示

①量筒没有零刻度,且刻度由下而上依次增大。

②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果仰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小,量取的体积数偏大;如果俯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大,量取的体积数偏小。

③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2.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构造(如下所示):

(2)使用方法:

①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调节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可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记忆要诀

使用天平先放平,两盘放好再调零; 左物右码莫乱放,潮腐药品玻皿盛; 从大到小加砝码,称毕依次放盒中; 记录正确收天平,需将游码拨回零。(3)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的问题:

①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②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③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3.酒精灯的使用

(1)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问题:

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用漏斗,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如下图)。

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2/3。

③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如图Ⅰ、Ⅱ)。④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以防失火(如图Ⅲ)。⑤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如图Ⅳ)。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灯焰: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如下图),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利用酒精灯的外焰。

4.试管夹的使用

使用试管夹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套在试管的中上部。给物质加热时,手要按在长柄上,切不可把拇指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工具:酒精灯。

2.注意事项:(1)给物质加热时,若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拭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2)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下图Ⅰ、Ⅱ、Ⅲ);

(3)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3.加热操作: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防止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固体加热时,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或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炸裂);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口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如图Ⅲ所示)

说明: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四、仪器连接

步骤: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如图Ⅰ)。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如图Ⅱ)。

③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如图Ⅲ)。

五、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刷工具:试管刷、烧杯刷等。

2.洗涤方法: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需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如图Ⅳ所示)。

3.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放置: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位置。

六、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灭;钠、磷等失火用沙扑盖,重大火情拨打电话119。

2.玻璃割伤,先除去伤口碎片,再用医用双氧水擦洗,纱布包扎。

3.酸洒在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若是浓硫酸,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碱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5.酸或碱溅入眼里,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6.水银洒在桌面上,立即洒上硫粉,并打开排气扇。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如何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思路:实验观察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素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是观察的重点。特别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更是我们研究物质规律的基本依据。

记忆实验现象是不容易的,但若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变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 4

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探究: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主要观察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有无沉淀、气体生成,反应是否放热等现象。

问题2使用量筒时要注意什么?

思路:量筒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或者仰视读数都会给量取带来误差,造成称量结果的不准确。

若读数时俯视刻度,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用这种方法量取液体时,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就会小于所要量取的液体。

若读数时仰视刻度,则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小,如果量取时采用这种方法,就会造成实际量取的体积大于所需要的液体的体积。可见在具体分析时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读数大,还是实际值大,这样才能准确的解决有关问题。

探究:量筒不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在使用前选择适当的量程(一般要略大于所要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先将量筒放置平稳,液体在容器内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呈凹液面,因此我们在读数时要使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既不能俯视刻度,也不能仰视,否则会造成实验的误差。典题·热题·新题

例1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B.直接用手拿块状药品装入试管中

C.用细口瓶倒液体时,将细口瓶上帖有标签的一面朝外

D.在没有说明用量的情况下,取用液体药品1~2毫升,固体药品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思路解析:本题是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对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故A选项错误。取用块状药品应用镊子夹取,故B选项错误。拿细口瓶倒液体时,应将细口瓶上帖有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避免液体流下腐蚀标签,故C选项错。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答案:D 深化升华

科学和生活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有时也有严格的区别。生活中提倡节约,一般不会随便丢弃东西。做实验时同样也提倡节约,是指要尽可能少的取用药品,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即可,但用剩的药品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一般不能倒回原瓶,这是为了防止污染瓶中的药品。要注意生活经验与科学实验的区别。

例2小明在量取液体时,他首先将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得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然后他将液体倒出一部分,由于匆忙,他俯视液面,读得的体积为22 mL,则小明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20 mL

B.少于20 mL C.大于20 mL

D.19 mL 思路解析:如下图俯视会使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因此实际第二次液面高度低于22 mL,所以实际倒出水的体积大于20 mL。

答案:C 深化升华

一般需要读数的仪器,读数时视线均需与液面最低处相平,但对于不同的仪器,俯视或仰视时产生的误差是不一样的,对于量筒来说,俯视会使读数偏高,对于移液管来说,俯视会使读数偏低。在学习类似仪器的使用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例3如图Ⅰ是某学生在称量NaOH固体时使用天平的操作示意图。

(1)若左盘上放有10g砝码,游码位置如图Ⅱ所示,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则NaOH固体的总质量为

克。

(2)其中的错误之处有(不一定填满):

。②

。③

。④。

思路解析:涉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与对错误操作的判断。由游码位置可知游码读数为3.2g,左、右盘错放时,实际被称量物质的总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0g-3.2g=6.8g;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有腐蚀性,故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答案:(1)6.8(2)①应该是左物右码,图中将砝码和物体的位置放巅倒了

②NaOH固体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因为NaOH具有腐蚀性,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深化升华

本题涉及到托盘天平的使用问题,砝码和物体位置放颠倒一直是考查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经常出错的知识点。其实只要明确了天平的设计原则,这个问题很简单,天平的设计都是右盘+游码=左盘,即:砝码+游码=物体。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和砝码放颠倒,就变成砝码=物体+游码。明确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容积为30 mL,内盛5 mL液体的试管加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2 mL C.将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芯上加热

D.试管内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加热时与桌面都必须呈45°

思路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而不是2 mL,若液体太多,不仅影响加热效果,而且沸腾后易溅出伤人。加热时不要使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以免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水平桌面应保持45°,而且要不时来回移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的水倒流使灼热的试管破裂。

答案:A 深化升华

上一篇:再见了 老师500字范文下一篇:公司先进部门评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