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2024-06-29

《少数民族》大班教案(共12篇)

篇1:《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少数民族服装,感受民族服装的特点。

2.欣赏少数民族服装的美丽,感受多元文化。

3.接着艺术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少数民族服装和图片。

2.准备少数民族音乐磁带。

3.准备教育挂图《主题活动·漂亮的服装·少数民族服装》、学习包《主题活动·不同民族的服装》、亲子手册《主题活动·奇异的民族服装》。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观看少数民族服装表演,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观看四位分别别身着藏族、傣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服装。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四位同伴他们穿的各是什么民族的服装?你最喜欢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到“少数民族服装展示区”看一看,议一议各少数民族的服装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从各民族服装的头饰、上衣、下装、绑腿,鞋、袜等方面观察探究。

5.引导幼儿从服装的特点想一想、说一说不同民族服装与其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的关系。

6.鼓励幼儿按意愿运用折、画、贴、剪等方式制作、装饰少数民族服装,并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进行即兴表演。

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播放少数民族歌曲,提供相应的服饰,让幼儿继续表演少数民族的歌舞。

篇2:《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产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少数民族玩偶、少数民族知多少、录像、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观察导入

(1)出示少数民族娃娃

提问:你知道这些娃娃都是什么民族的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少数民族的服饰、鞋饰、头饰等都是不一样的。

2.深入了解

(1)讨论

提问:你们见过少数民族吗?是在哪里见到的,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生活习惯?

(2)观看影视资料(藏族、傣族、蒙族)

提问:他们是什么民族?服饰、住房、食物、生活、劳动、娱乐是怎样的?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将图片中的人物与民族用连连看方式进行配对。

(2)交流分享,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说出理由。

4.延伸活动

知道我们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他们还有很多有趣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下面请你们欣赏一段民族舞蹈,猜猜她们又是什么民族的?

活动生成与建议

1.提供少数民族相关信息和书籍,让幼儿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更多的少数民族信息。

篇3:大班语言教案:谁咬了我的大饼

1.通过想象、猜测、讲述,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仔细观察动物的咬痕, 学习角色间的对话。

3.体会故事角色的情感变化, 感受活动的乐趣;感受故事的有趣, 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PPT、电子白板、自制大饼、实物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 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1.出示图片, 观察大饼。

师:小朋友, 这是什么?这是一块怎样的大饼?这块大大的、圆圆的大饼会是谁做的?

2.根据图片提问, 引出问题。

师:小猪做了一块很大的饼, 累得睡着了。当他醒来一看, 发现了什么?

二、观看课件, 欣赏绘本,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1.逐页观察大书, 以“牙印”为线索, 理解故事内容。

(1) 小猪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 你看, 啊呜。

师:是小鸟咬的第一口大饼吗?为什么?为什么小鸟的咬痕是尖尖的呢?

(2) 小猪又去问谁啦?他会怎么问呢?小兔子会怎么回答?

2.借助图片, 通过对比动物牙印描述不同动物的牙印特征。

(1) 小猪很着急, 他找到了三个动物, 是谁? (出示图片) 想一想小猪会怎么问?小动物又会怎么回答?

(2) 幼儿相互讨论。

(3) 师:小猪问了谁?他是怎么问的?是不是狐狸咬的?为什么?

(4) 师:小猪接下来又去问谁了?鳄鱼的牙齿是什么样子的?那是它咬的吗?

(5) 师:最后小猪去问了谁?河马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学河马的动作。大饼怎么了?为什么大饼会被咬掉一大半?

(6) 这么大的大饼, 只剩下一点点了, 小猪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它会怎么想?最后小猪饿得肚子咕咕叫, 啊呜, 它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吧唧吧唧”, 它一边嚼着大饼, 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

(7) 小朋友, 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大饼吗?为什么?

三、完整倾听故事, 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节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四、活动延伸:玩游戏, 体验游戏的快乐

篇4:《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关键词]少数民族 大班制 两极分化 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70078

2012年9月课程改革的大幕布如期拉开,2015年6月课程改革的第一次成果也步入了收获的季节。综合比较改革前后方方面面的成绩,可以说改革是成功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感觉到成功就回避当前所教学生存在的问题。处于老、少、边、山、穷、库的县份普通高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就各种各样,如果从高一起能细心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学习、行为、意识、观念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类,建立学生的日常成长记录和采取跟踪对策,不仅可以掌握学生成长趋势,反过来根据近期的表现还可以分析出导致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有些学生做得很好,三年时间的磨砺,终于一鸣惊人;有些学生则浑浑噩噩,三年时间随便打发。造成这样的两极分化我们是不希望见到的,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处于金字塔的最底端。那么如何减少两极分化的漫延呢?笔者就201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所发现和所思考的做一个粗略的探究。

一、从课堂教学活动中挖掘有可能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个性,有些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加以引导和鼓励,有些则是起到阻碍成长的作用。

1.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只听课,从不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时教师在课堂上不论如何营造教学氛围,一些学生一节课下来就是一言不发。这种学生往往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之一或多个。

第一种是因为家境的原因,觉得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不能随便发言,那么要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和情境让这些学生来回答问题,但要注意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让他来回答问题不是针对他,而是跟班里的每一个学生是一样公平、公正的。

第二种是在学习某一个内容时存在知识点的断链,前后的内容联系不上了,想说存在的问题,又怕教师反问过来,自己又不懂,若回答不上来,同学一起哄,那不是很丢脸吗?那干脆不回答不是万事大吉了。长此以往,自然就滑入两极中的一个极端。那这种情况如何应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进行梯度教学引导,细化到这些学生能迈步并跨越这步台阶,那么下一步的教学能跟上了,他们就乐意发表见解和表达困难了,课堂往往就盘活了。

第三种现象则可能是不喜欢任课教师的某一教学风格。可能学生会将现任课教师与初中时教过同一门课的教师做比较,然后那种不喜欢现任课教师的某种教学风格的情绪就在心底生根发芽。这种现象也是很严重的,结果很容易滑入另一个极端。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进行问卷调查或者课后与学生推心置腹,但内容一定要确定在“以前的老师你认为哪方面做得最好?某些知识点在课堂上是如何处理的?你希望现在的科任老师学习初中时任课老师的哪些优点?现在的科任老师如何做才可以帮到你,让你能快速成长起来?”这样,这些学生的心自然就开始与现在科任教师的距离拉近了,成绩当然也会跟着上去了。

2.有些学生急于回答问题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是教师一提问,他马上就回答出来,甚至教师描述或提问到一半时他就自以为是地回答起来。这种现象对班级的其他学生来说,思维很容易被打断或走向错误的引导,很容易引起班级学生的反感,甚至起哄。这样,课堂的有效教学自然就打折扣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单独找他出来谈一谈他的这种做法存在不妥的原因,为什么要改正这一行为习惯。但要注意不能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引导他回答问题时要学会把握时机,做到自己用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并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又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思考。要不然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就只有一两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其他不同的声音没有了,课堂很容易陷入死气沉沉。

二、从课后交上来的作业里寻找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因素

很多教师能做到布置了作业一定收上来,之后又全部认真批改,然后一题题去讲评,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比如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目,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一周也只有3节课,每节课40分钟的时长,如果按这个节奏进行组织教学,到后面则没有办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那预定的教学效果如何体现出来?刚开始笔者也是这样去做了,也能了解所教的大部分学生对这个内容掌握得怎么样,也能够说出总体答题情况,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学得如何。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要是再问起某一个内容某个学生掌握得怎么样,此时真的就回答不上来了。更何况一个70~80人的大班,再加上教师担任3~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不记得也是正常的。如果要进行列表格统计、汇总,把答题的原始数据存档,工作量又实在太大,时间上根本就做不来。那接下来的教学就像放养的牛一样,哪个学生多注意听,多主动问,作业独立、认真写,他的成绩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而那些对待作业不闻不问,学科代表收作业时才匆匆忙忙填写答案,或者复制别人答案上来的学生成绩则逐渐退步。教师批改完作业就发回去,学生没有去备好自己的错题本,教师没有自己学生答题情况的原始数据表,用不了多长时间,两个极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来帮忙。很多学校都用机读卡来改选择题,并且可以统计每一道题每个学生的答案是什么,整个班级每道题回答的准确率、错误率是多少,所评判的结果可以文本的形式或者excel的形式保存和输出。这样任课教师就可以根据整个班级每道题回答的准确率、错误率有选择地讲评这一次作业,同时也可以根据这一次的作业来反思教学,是哪个环节的组织教学做得不够好导致这样的教学结果,为重新备课留了第一手别人无法抄袭的资料。

当然,有教师说这样不是很浪费机读卡吗?其实机读卡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就拿一张32k的机读卡来说,上面共有150个选择题的选项框。如物理、化学、生物,很多学校要求给学生布置的选择题不能超过10题,当然很多是10题,那么充分利用这一张卡片就可以使用15次了。第一次作业让学生把答案选项填在1~10的选项框里,机读卡的标准答案设置在1~10选项框中,一次作业只用去10个选项框,到第二次作业时让学生把答案选项填在11~20的选项框里,机读卡的标准答案则设置在11~20选项框中,依此类推,一张150道题的机读卡就可以反复使用15次。一个科目布置作业少的一个学期一个学生一张机读卡就够了,布置作业多的则是每个学生用两到三张的机读卡,而且教师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反馈的数据真实可靠,易于保存,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均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为后面的复习提供最有针对性的方案做好了铺垫。

三、从学科的语言特点去分析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因素

有学生跟教师说“上课时我都能听得懂,到我自己写题就不会”,“这些题每个字我都认得,可是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尤其是来自老、少、边、山、穷、库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真的很明显。由于他们出生在多以壮语、瑶话为母语的环境中,并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而以汉语为载体编写的题目对部分学生来说相当于用一门外语在答题,而要真正理解并能够很好地解答题目难度就更大了。因此从高一起,要逐步培养学生对相应学科的语言特点进行剖析,学科中特有的语言中哪些是明确的信息,哪些是隐含条件,隐含条件的语言往往如何演化,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难度不同的、有梯度的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两极分化的情况将能慢慢得到化解。

当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三年又送走一批学生,每一批学生情况也不全相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辅助设备的应用能力,对每一个学生建立相应的成长记录,有针对性地解决对应的问题,这样在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将会得到逐步缓解。

篇5:大班社会教案:少数民族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发展幼儿弹跳的能力。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幼儿讨论

3.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发展幼儿弹跳的能力。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与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跳舞,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结束部分

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说课】

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习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教师用意在使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请来四个做客的民族娃娃,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让幼儿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习惯,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幻灯片,由教师的导语让幼儿尝试,进一步仔细观察挂图,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出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是复习了新课。最后为了丰富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创编的能力,教师应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反思:

篇6: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少数民族》

结合主题活动“小小升旗手”,孩子们在老师地指引下热烈地交流、讨论着有关祖国的话题。他们在收集有关祖国的图片、照片等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是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物产和优秀的文化。在探索中尤其对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及他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已成为必要,为此,我生成了《认识少数民族》这一综合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

2、会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各民族民俗风情的图像资料,有学习和表现不同风格歌舞的兴趣和能力。

3、在主动探索中知道祖国是个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萌发对自己祖国的美好情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服饰、生活习惯及风俗习惯的图片及资料。

物质准备:

(1)flash课件《认识少数民族》

(2)录音机、《***舞》、《蒙古舞》磁带

重点: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及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

难点:如何区分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跳舞入场,引题。

1、今天这么多客人老师来做客,有什么感觉?

2、让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3、谁知道刚才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

二、了解、认识少数民族

(一)***维吾尔族

1、地理位置

2、服饰特点

3、特产

4、生活习惯、风俗习惯

小结: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在***地区。维吾尔族人都喜欢戴一顶四棱小花帽,男的穿对襟长袍,女的穿宽袖连衣长裙,外穿黑色对襟背心,梳很多小辫。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弹冬不拉,还喜欢吃烤羊肉,手抓饭。他们的特产有哈密瓜、葡萄。

(二)蒙古族

1、地理位置

2、服饰特点

3、特产

4、生活习惯、风俗民情

小结:蒙古族人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喜欢扎头进巾,系腰带,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他们住的是圆形蒙古包。喜欢喝奶茶、红茶,吃牛肉羊肉,拉马头琴。他们喜欢的运动是摔交、赛马、射箭。主要生活习惯是在草原上放牧。

三、表演蒙古舞

篇7:大班教案《民族》

1、欣赏民族服饰,感受各民族特点以及民族服饰的美。

2、会用折、剪、贴等多种美工方法制作一种民族服饰。

3、能较协调的搭配色彩。

教学准备:

各民族娃娃的图片,彩纸剪刀,胶水,皱纹纸、白纸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合适材料,运用各种方式制作民族服饰。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感知法、讲解演示法。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民族服饰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她有56个兄弟姐妹。今天我带来了很多图片,你知道这些服装是哪个民族的吗?

师:这些民族的服饰,分别是苗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等等。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的服饰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引导幼儿谈谈民族服装、服饰之间的异同之处。

分别大胆地猜测这是什么民族的服装先感受民族服饰的特点,为下一环节制作服饰做铺垫。

二、尝试制作民族服装。

1、请幼儿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民族服饰。

师:今天我要请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民族服饰,今天我们要做一件民族服装。你来说说看你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

2、教师示范操作师:这里有很多材料,这是什么?你觉得可以做什么?

教师一边问一边简单地示范操作。

3、提供材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说说自己想做哪个民族的服装,用什么材料,通过什么方式。

2)仔细观看老师的制作步骤。

3)自由操作。

通过欣赏图片,获得直观印象,然后组织讨论有利于孩子们更仔细的观察到民族服饰的特点,对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帮助在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有目的的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三、展示制作成果。

师:小朋友做的都非常用心,下面我要请你们来介绍一下你做的民族服饰。

师:你做的是什么民族的服饰?你用了什么方法做的裙子?幼儿将布置好的民族服饰进行介绍,相互欣赏,并随着民族音乐跳民族舞蹈。

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通过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幼儿不再是观看老师布置环境,而是与同伴相合作,一起来完成展览。

篇8:《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关键词]绿色化学 多民族 多专业 大班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118-02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化学。作为实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措施,绿色化学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和青睐,成为当今化学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目前,绿色化学的思想已深入国际社会各个领域,绿色化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化学产品层出不穷。因此,绿色化学是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资源、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

高等院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它在以人为核心的基础上,强调人与社会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提升人的境界层次,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绿色化学”课程理念先进,与时俱进,科学体系严密,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思维,学生可得到严格的从认知到思考、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性训练。所以,“绿色化学”进入大学课堂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对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疆大学从2005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开设了“绿色化学”通识教育公选课。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掌握了化学的基本原理,加强了他们对化学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了解了化学在环境治理、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体会到了化学独特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大学是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文理工并存的综合性大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绿色化学”课程在多民族、多专业的大课班环境下授课学习,存在着学生结构复杂、学生专业面广和学生人数多的“两多一大”现象。

学生结构复杂:在“绿色化学”的课堂里,少数民族学生占相当的比例,他们求知欲强,积极好学,但他们的母语不是汉语,例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在汉语授课的情境下,由于语言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别,少数民族学生们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进而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生专业面广:该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文、理、工科学生共聚一堂学习。学生专业背景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见解以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偏好也不同,因此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众口难调”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

大班上课:参与课程学习的人数多(平均每班100人)。与小班上课相比,大班上课“生多师少”,组织教学难度较大,面临课堂秩序、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挑战。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

“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技术和应用三个要素。如何将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能体现课程的专业特色又能通俗易懂,是多民族、多专业大班环境下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提出了“实际、实用、实践”的“三实”原则。在教学中,选择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的一些典型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来体现其实际性,例如全球变暖与低碳经济,PM2.5与烟气排放治理等;选择社会关注的环境、经济、民用产品等领域中的绿色化学知识和应用来体现其实用性,例如,以绿色洗涤剂、绿色涂料、绿色塑料等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为依托分析原料绿色化、溶剂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等绿色化学的理念,进而阐明绿色化学的原理;选择重要行业中的绿色化学实例体现其实践性,例如,能源领域中的清洁电池技术,石油化工领域的催化剂技术。我们还积极跟踪学科发展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将有影响力的研究发现作为教学内容并不断地更新、充实、完善,保证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实际性,学生的参与也较好地体现了实践原则。在课程内容的组织方面,力求做到精而不窄、简而不俗、多而不杂。精而不窄,能吸引学生并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拓宽其知识面;简而不俗,既能使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学懂,又能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多而不杂,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体现学科的完整性。

二、教学方法

开设课程初期,我们主要采取教师课堂主讲、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的时机加入了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环节,但做得比较肤浅,效果不佳。经过教学实践与改革,我们总结出了较为符合多民族、多专业大课堂教学环境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达到一种教学共振、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内容互动、角色互动和情景互动环节。在内容互动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对绿色化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深化,并将其优秀成果作为提高内容补充到教学中。为此,学生必定要利用图书、期刊、网络等知识平台查阅大量文献并加以筛选总结。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使得他们对各自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倍加关注,从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在筛选和组织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角色互动环节中,我们设计了“我来当老师”活动,即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课堂上讲解与绿色化学相关的知识,其他同学则进行讨论及评价。这种角色互动加强了来自各民族和各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大课堂中的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情景互动环节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收集自己生活环境中的绿色化学产品和活动,精心加工后作为素材和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总之,多维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广泛参与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多维互动。

三、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设备或媒体,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2]“绿色化学”通识教育公选课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为此,我们将多媒体、演示、观摩、专题演讲、案例讨论等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相应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具有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音像兼具的特点,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将多媒体应用于绿色化学原理和应用等内容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听课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加强理解的目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演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由于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比较感兴趣。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原理、回答相关问题,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理解绿色化学的意义和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大型生产过程,实地观摩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组织学生到能够体现化学和绿色化学的特色实验室、生产企业考察学习,使他们感受课堂以外的学习环境和课堂知识的紧密相关性。由于实验室和生产线的一体性,学生可以了解某一绿色化学过程的系统性,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实地观摩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绿色化学的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每一位学生不论民族和专业,都会从中获益。因此,这是一举多得的有效手段。案例讨论是我们采取的旨在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术交流的教学手段。因为在多民族、多专业的大班课堂上,知识交融和文化交流尤其重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案例,将他们分为各个兴趣小组,打破民族和专业的界限,指导他们分析案例中的知识和技术,让他们在讨论中科学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案例讨论通过教与学双方的直接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以及深刻认识、全面理解和实际应用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结束前,我们设计了撰写绿色化学小论文和专题讲演课,要求所有学生在课程学习末期撰写并提交一篇绿色化学小论文。选出优秀作品,由作者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撰写论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学生在选题、查阅资料、写初稿、修改、定稿等环节中都受到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验和挑战。讲解小论文,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大班课堂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论文的写作,这是加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嘴、动手、动脑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绿色化学”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相信课程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实践中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进步。

[ 注 释 ]

[1] 毕胭.设计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科教文汇,2013(2):63-65.

[2] 尹岚,彭志华,饶益花.多种教学手段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2(9):118-119.

篇9:大班科学教案56个民族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3.认识少数民族的服饰及音乐 教学准备:课件

教材 设计流程:

一、教师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幼:汉族

师:除了汉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幼:朝鲜族、蒙古族------。

师:哦!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呀!现在老师也来说说我知道的民族知识好吗?幼儿倾听

师:咱们国家是一个大家庭,它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我们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最少,所以把他们叫少数民族。今天,老师就担任一次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少数民族看看好吗?

二、新疆介绍维吾尔族

1.师:小朋友第一站我们要去哪里呢?咱们先来看看这些,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吗?播放:葡萄干、哈密瓜、巴旦木图片。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不知道的由教师补充。

师:你们知道这些水里产自哪里吗?幼儿回答。

师:我告诉大家,它们都是新疆的特产,在我国的西北部生活着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

师:维吾尔族的衣服可漂亮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啊?幼:想。

师:播放维吾尔族服饰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擦,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尤其是头上都戴着什么?衣服的颜色怎么样?幼:头上戴帽子,衣服颜色鲜艳------。师:小朋友说的可真好呀!维吾尔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有戴帽子的习俗,他们的帽子叫“朵帕”。也叫四棱小花帽,咱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帽子是不是有四个棱啊?幼儿再来观看图片。师:维吾尔族的小姑娘还特别爱美,她们都喜欢梳辫子。2.欣赏维吾尔族乐器。

师:维吾尔族人不但衣服漂亮,他们还有还有好听的乐器呢,现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冬不拉和手鼓的图片。

师:这就是维吾尔族人常用的乐器,他们弹奏出的声音非常美妙动听,想不想去听一听啊?幼:想。

师:好了,现在咱们一起欣赏一段维吾尔族的乐曲吧!师播放乐曲,幼儿倾听。师:这段乐曲好听吗?幼:好听。

2、了解蒙古。师:孩子们,新疆的旅程结束了,我们下一站要到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出示蒙古草原的图片。介绍: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居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就是蒙古族,这个民族的人爱好骑马、放牧、打猎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师:小朋友看图上都有什么?幼:有草、有房子------。

师:啊!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呀,谁能说说他们住的房子和我们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是白色的帐篷------。

师:对了,他们住的是蒙古包,是为了放牧方便,他们可以随时移动,里面物品齐全,冬暖夏凉。下面让我们再去看看他们的服饰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幼:他们穿裙子------。

师:哦,他们穿的不是裙子,而是长袍。蒙古族的人一年四季都穿长袍,你们再看看他们的腰上都系着什么啊? 幼:腰带。

师:说的可真好啊!腰带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为了骑马方便。再来看看他们的帽子,和维吾尔族的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总结:他们的帽子有高的、尖的、四方的。蒙古族人热情好客,他们欢迎客人时会送上哈达,请客人吃手抓羊肉,蒙古族和维吾尔族一样,也有着他们自己的乐器,我们去看看蒙古族的乐器吧!出示马头琴图片,让幼儿观察:看看这种乐器的头像什么?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看看,他们像不像马的头啊!这种乐器就叫马头琴。蒙古族的音乐也特别优美,现在咱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蒙古族音乐《吉祥三宝》吧。师幼共同欣赏。

3、了解朝鲜族。

师:游完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现在我们再去朝鲜族看看吧,朝鲜族大多居住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但是在咱们县的留守营镇的朝鲜族村也生活着一部分朝鲜族人,他们的服装是什么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说说他们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幼:他们的裙子很漂亮。

师:说对了,他们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女人穿裙子,没有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人穿斜襟的上衣,裤子的裤脚用布袋扎起来。------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丰富,他们喜欢吃辣食,像辣白菜,朝鲜小菜,朝鲜冷面。他们还非常喜欢喝汤,每顿饭都离不开汤,尤其喜欢喝大酱汤。

4、藏族。师:下一站我们再到藏族去看看,看看他们的服装又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藏族图片,幼儿观察。

师:藏族人的衣服肥,腰、袖子很长,女人爱编辫子,上面挂上一些饰品。他们是个好客的民族,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他们会送上洁白的哈达,这个习俗和前面哪个民族相同啊?幼:蒙古族。

师:你们的记性可真好啊!下一站我们要去苗族看看,出示苗族图片。

5、苗族。让幼儿观察这个民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幼:头上戴了很多东西------。师:对了,他们喜欢戴银饰,穿蜡染的衣服。

6、壮族。师:让我们再看看壮族的服饰,出示图片,他们多用自己织的土布做衣服。

7、傣族。出示傣族图片,他们穿的比较少,因为他们生活在热带,他们欢迎客人时会泼水。

篇10:大班综合活动民族服饰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尊重、热爱少数民族同胞的情感。

2、使幼儿了解几个主要民族的服饰,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服饰。

活动准备

1、藏族、蒙族、维族、朝鲜族服饰各三套

2、电脑图片幻灯片

3、彩条、棉花、皱纹纸若干、胶水

4、民族娃娃服饰图范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复习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

①、小朋友,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56)那,你们都知道哪几个民族?

②、每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代表性服饰,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下你知道哪个民族的服饰?

2、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一下几个民族的服饰(出示电脑图片幻灯片)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藏族服饰。(藏族服饰的主要服装款式就是藏袍,藏袍在藏语里又叫初巴。藏装的基本特点是上身穿绸或布长袖短褂,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外加肥宽长袍,男子下穿裤子,女子下穿裙子,外系一条五彩围裙,帮典一一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女子的头上一般都戴由多种颜色的丝线组成的扎秀。

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蒙古族服饰――他的主要特点是身穿长袍,斜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者戴着皮帽子,腰间束腰带,脚穿皮靴。

最后我们来认识一下维吾尔族服饰――男子穿斜领无扣的长袍,腰系长方巾。女子多在宽袖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几十条小辫子。

3、刚才我们认识了三个民族的服饰,现在有一个民族服饰展示会正在进行,那里正好展示了我们刚才认识的这几个民族的服饰,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看。现在请小朋友排队跟我去参观一下。(组织幼儿复习刚才学习几个主要的民族服饰)

①、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藏族服饰区.(说一说主要特点)

②、这是蒙古族的服饰

③、这是维吾尔族的服饰

4、刚才小朋友看了这三个民族的服饰,你都记住它们的样子了吗?你能分清哪些衣服是搭配穿在一起的吗?我这里正好有一些民族衣服弄混了,那我现在找几个小朋友来试一试,看你能不能穿对?

小朋友,他们穿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穿完先让幼儿说一下对错,老师再评价。)

5、民族服装装饰大赛

(出示没有颜色的民族娃娃)小朋友,你们看我拿的这个图片好不好看,怎么样才能让它变好看?现在有一个民族服装装饰大赛幼儿组,邀请小朋友来装饰民族服装,小朋友想不想参加?

(教师讲解民族服装的设计方法)

这里老师先设计了几套服装,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设计的,分图讲解设计方法。

6、组织幼儿分组设计服装(按民族)

篇11:《少数民族》大班教案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第一次尝试: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幼儿讨论

3.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第二次尝试: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

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与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跳舞,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结束部分

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反思】

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习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教师用意在使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请来四个做客的民族娃娃,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让幼儿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习惯,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幻灯片,由教师的导语让幼儿尝试,进一步仔细观察挂图,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出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是复习了新课。最后为了丰富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创编的能力,教师应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篇12: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上一篇:合同期未到由于个人原因需要辞职的注意事项下一篇:初三学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