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2024-07-17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精选9篇)

篇1: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叶嘉莹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1950年代,叶嘉莹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诗词曲。几经辗转,1979年,叶嘉莹回到祖国,成为当时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师。

七十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她不仅精于传统诗词学,而且融中西文化学识于一炉,相对于前辈学者,她是更切近我们时代的一位大师。

过去几年,叶嘉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颁奖词】

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篇2: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近日,每每点开学习强国学习软件,都可以看到书记对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赞扬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在解放战争时炸毁、攻占敌4座碉堡,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50年获西北军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我曾经参与过退伍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在与退伍老兵的交谈中,他们讲起过去的战事如数家珍,充满了自豪。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对曾经物质匮乏的生活、满目疮痍的年代已只能从老一辈同志的口中慢慢感悟了,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过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以及战争背后的残酷,深深的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勋章们身后的血与泪,在阅读张富清同志的光辉事迹时,满怀敬畏的从他的过去中看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领悟到红色共和国的深刻含义。

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英雄张富清同志在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他兢兢业业的坚守着平凡的工作岗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作为战功赫赫的战争英雄,张老没有利用光辉的过去为自己、为子女、为家人谋取过一分名与利,张老夫妻二人仍住在80平米的单位分房中,在此次退伍军人信息采集之前,张老的家人甚至只知道“他曾当过兵”。许是见过太多的反腐信息报道,对张富清同志这样的党性,这样的坚守,我们心生敬意。

篇3:《感动中国》人物身份变迁研究

一、《感动中国》人物身份的历时分析

(一)人物身份趋于草根化

从2002年到2013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出现了草根化现象,从社会名人占多数逐步变为基层人物占大部分, 2004年之前,社会名流人士获奖人数较多,在此之后,大都以基层劳动者为主流。

前两届的感动人物都是有稳定工作和干部身份的人群。从2004年,装修工人魏青刚登上颁奖典礼的舞台开始,感动人物的身份出现了多元化,朝着草根人群发展。在2009年以后,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以2013年为例,《感动中国》的10位获奖人物中,有6位普通的农民,1位村委会主任,1位烈士陵园管理员,只有两位干部身份。

(二)人物民族多元化

从2003年开始,获奖人物出现少数民族,甚至外国人,《感动中国》人物逐渐开始民族多元化、国际化。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公民,也包括在中国的外国人。

民族,是在共同的地域环境、文化、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的群体。在2002- 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获奖人物中,大多为汉族, 但也有一定的少数民族。其中有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获奖的少数民族人物的事迹令人感动,在巴楚地震中隐忍着失去5位亲人的悲痛带领群众抗震救灾并取得胜利的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阿西木,汶川地震中指挥从废墟中救出1千多人的北川羌族县长经大忠,乡村医生李春燕,在玉树地震中忍受着失去3位亲人的痛苦带领大家救人的康巴汉子才哇,不怕苦不怕累收养13个孤儿的阿里帕·阿力马洪等。

(三)人物所处领域的多样化

2002年至2013年的获奖人物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政府官员、军人、教师、医生、科学家、农民等,都在评选范围之内。

根据下面职业分布比值表的数据来看,2002到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笔者将感动人物归纳为七个领域, 其中科教界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多,是总人数的23.3% ;其次是军人、武警和警察,占总人数的18.8% ;第三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总人数的13.8% 。还有其他行业的人数相对比较少。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范围内为祖国做贡献,取得了不同成就,为祖国的建设添砖添瓦,他们彰显社会正能量、引导了社会新的风尚。

(四)女性获奖人物比例增高

2005年开始,《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中女性比例逐步升高。在《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中,男性占大多数,但女性比例在逐渐递增,其中2009年当选的《感动中国》人物女性最多,有5人,反映出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感动中国》女性人物,是中国女性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她们无私奉献且备受瞩目,她们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并完美诠释了善良、勇敢、勤俭、奉献和坚强等传统美德,如被誉为“警界女神警”的任长霞、追求真理的刘姝威、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香港教育的创奇女性钟期荣、顽强拼搏的吉吉, 等。还有如母爱齐天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爱心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高淑珍、张平宜、林秀贞、刘丽,扎根乡村、默默奉献的陆建芬、谢晓君、周月华;舍己救人的吴菊萍,“最美女孩”00后何玥。

(五)地域广泛化

从2002- 2013年获奖人物地域来看,涵盖了全国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从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所在省份情况来看,分布于我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各个城市。感动人物有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市区的人物,如北京的巴金、上海的姚明、广东的钟南山,西藏不知名山区的人民教师格桑德吉 ,还有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同胞,更有异国他乡的日本的尾山宏和德国的卢安克先生。

从地域分布的广泛程度来看,获奖人物的感人事迹彰显了“感动”的内涵,大爱无疆、真情永恒。

(六)人物年龄跨度大

从2002- 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获奖人物当选时的年龄来看,70岁以上有28人,且90岁以上有5人;20- 69岁年龄段入选人物最多,有84人;20岁以下的有2人。从数据可以看出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年龄跨度很大,年龄最小者是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得者因病去世并捐献器官而被称为“最美零零后女孩”何玥,年龄最长者是200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获得者、一生用一支笔点亮许多青年灵魂的99岁著名作家巴金。

二、社会语境下人物身份分析

(一)节目宗旨下的人物身份的取舍

中央电视台做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国家对内和对外宣传的阵地。感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大型的评选活动,本着“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要宗旨,挑选出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和具有时代精神的个人和社会团体。通过“感动人物”这么一个身份标签,一方面也是党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规训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个人人生价值以及人身素质向党的政策方针靠拢,无形中提高了国民素质。这样把不符合评选条件的人物自然地遴选在“感动人物”身份之外,人物身份被自然地界定出来。

(二)传统道德下的人物身份变迁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传统道德的四维 (礼仪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四字(忠孝节义)、八得(八德、仁爱、信义、和平)等方面在规训人们行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社会道德作为法律之外的另一个约束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只隐形的手,是我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法律制度规定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而道德是在法律规定的可为的事中怎样做才能更加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才能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中华民族继承了传统的孔孟之道、“尊老爱幼”、“仁义礼让”、“舍己为人”等。新社会中我们推崇“雷锋精神”,要求党员干部提倡“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宗旨。在道德这个层面上,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素质。《感动中国》的人物,已经跳出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对社会没有危害的那一类身份人物的层面上,而是在道德这个更细致层面上去遴选那些社会服务性的身份的人物。已经跳出了人物具有社会官员身份这样层面中挑选感动人物,而是在各个行业中去寻找对促进和谐社会贡献较大的人物。

(三)社会情境下的人物身份的取舍

中国有一句古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社会在不断地前进,人们的思想也跟着不断地前进,跟着时代的步伐,才能永葆活力。但并不是说旧的东西就被遗忘了,精华的东西始终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媒体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人们感知世界的窗口,获取社会动态最便捷的方式。《感动中国》每年的评选人物都与当年社会实事有很大的关联,在社会倡导的主旋律之下,取之于媒体中报道突出的人物。在当选2002- 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如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是新闻报道的热点话题,唐山十三农民兄弟、救灾火线上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奇迹的尖兵李隆、从容指挥救灾3天3夜没有合眼的北川县长经大忠、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武文斌 ;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行,在获奖的10位人物中,有用身体保护奥运火炬的残疾火炬选手金晶,也有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书写奥运史上奇迹的火炬手的吉吉,还有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让中国惊艳世界的奥运开幕制作的张艺谋团队。同样在2010年的舟曲地震中,一趟一趟用自己的车载着人们脱离险境却失去6位亲人的康巴铁汉才哇、在妻子最需要的时候为了救人没能回家也没能接起妻子电话以致失去妻子和未出生孩子的曲周之子王伟等感动人物。这些都是在社会情境下造就的“英雄人物”在关键的时刻体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教育程度下的人物身份的变迁

教育作为振兴国家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国家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方针加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在教育制度的大力改革下,素质教育作为现代的教育方式,义务教育的大力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扩招等方针政策,维系着中国教育的顺利进行 , 在这样的 情境下国 民的教育 程度不断 提高。从2002- 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获奖人物的学历来看,获奖中人物受过高等教育的占一半以上,高校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2008年开始,获奖人物已经不只是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而是向草根的农民、低年龄的孩子与青年趋势发展, 如河南的妇女高淑珍,14年之间收留孤残儿童,虽负债累累, 但她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孩子过得更好一些。如今在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帮助下为孤残儿童提供了安身和学习的地方,受到了媒体和社会人士的关注。还有00后的何玥,得知自己的生命即将到尽头,留遗嘱将自己的身体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全国各地共五人因为何玥的器官得到了治疗,这是人生价值观的最高体现。

三、身份变迁表现的价值导向

历年感动人物评选工作及其人物身份的变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导向:

(一)真实、平民和人文的视角

获奖人物的事迹短片以平民的视角,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真实的事件,用朴素的情愫讲述每个获奖人物的故事以达到与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在这种感动的驱使下,情不自禁地对人物产生崇拜感并为自己树立起榜样,从而使观众不断地完善自己。通过节目的力量,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表达了人文关怀。

1. 表现社会的进步与时代发展

能表现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这两种优秀人物是新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社会的进步标准“生产力尺度是根本标准,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是重要标准,人的发展是最高的标准,社会的进步就是生产力和人发展的有机统一”。个人的道德和素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感动中国》人物从高级知识分子到普通的农民百姓身份的转变中,每个公民都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如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笔杆子打动人心的作家巴金,国学大师季羡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自己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郑培民;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还有维护社会正义与安全的任长霞,更有收留残障儿童的农民高淑珍,见义勇为的好市民方俊明,还有00后何玥等。

2. 彰显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是在长期的文化中沉淀下来的,把传统美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运用到现实的生活中,是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公民。《感动中国》通过挖掘感动人物的事迹,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舍己救人的消防官兵,亲情至上的洪战辉,无私母爱的阿里帕·阿力马洪,以孝为先的孟佩杰等;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刘伟;爱岗敬业的孔祥瑞;治病救人的王万青、李春燕;长期义务支教的徐本禹、李桂林、陆建芬;热衷慈善的霍英东等。

3.弘扬主旋律,倡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央电视台以其品牌化和广大的收视率,向社会弘扬着主旋律和正能量。从节目形态发挥着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其节目的主要宗旨。从《感动中国》获奖人物身份的变迁情况来看, 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通过分析发现,这些获奖人物是各个行业内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模范人物,他们的事迹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代表了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的优秀价值品质,引领了时代潮流,代表了时代精神,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引领了世界的“中国梦”。

四、结语

篇4: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高节卓不群◎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

【人物事迹】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 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 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 000多元钱。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阳春布德泽◎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

【人物事迹】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 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1389,这是随机选取的,2016年2月2日这个时间节点,“宝贝回家寻子网”累计收获的成功案例;数字与日俱增,它意味着,经由“宝贝回家”的大爱护航,越来越多被拐、走失、流浪儿童与家人团聚,那些曾经伤痕累累的家庭随之走出阴霾,重见阳光。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雄心志四海◎重夺世界杯的女排主教练郎平

【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春草鹿呦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人物事迹】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弦歌感人肠◎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

【人物事迹】《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nlc202309020024

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9日出生于河北保定,为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词作家。阎肃曾担任歌剧《江姐》编剧,并为主题曲《红梅赞》作词,令其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电视剧《西游记》里,一曲《敢问路在何方》使他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另外,阎肃还曾创作过好几出颇有影响的京剧现代戏,比如京剧《红灯照》《红色娘子军》《红岩》《年年有余》等,备受观众喜爱。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大国多良材◎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人物事迹】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一个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而这里面最出色的一个就是徐立平。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化作光明烛◎鞠躬尽瘁的“化缘校长”莫振高

【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 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数万人自发前来祭奠和网上无数的追思。“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天下英雄气◎拯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当代大学生官东

【人物事迹】2015年6月,在“东方之星”救援过程中,24岁的官东多次下潜,凭借高超的潜水技术,一连救出两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让出自己的潜水器具,险被急流冲走。官东舍己救人的精神,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特别表扬,他也因此被无数网友点赞。2015年10月13日,官东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盛德表一乡◎促进民族团结的基层村干部买买提江·吾买尔

【人物事迹】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 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得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君子抱仁义◎为养育孤儿卖唱的老艺术家王宽

【人物事迹】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做了榜样。

特别致敬:

抗战老兵 爱国侨胞 精忠报国

对于这些高龄老人来说,沧桑往事有很多已经淡忘,然而抗战是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生命的记忆,也是民族记忆,国家记忆!他们的勇气、奉献和担当,早已经变成一个民族基因,在我们血脉当中流淌!《感动中国》2015年度特别致敬,抗战老兵、爱国侨胞!致敬!

篇5: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梁益建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职能范围之内的事,“做梦都没想到还能‘感动中国’”。自己只是全国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是众多医生中的一个代表

“大美医生”梁益建

篇6:感动中国人物中奉献爱心事迹材料

王娅30年捐资助学、爱心奉献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天津市和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在她于2月16日故去后,其生前所属单位天津市电力公司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此次与兴华基金会到灵台一中发放的助学金,就包含王娅在临终前捐出的3万元,也是天津电力公司追思纪念活动中“重走王娅捐资助学路”的重要内容。

活动中,王娅生前所在工作单位国网天津检修公司有关负责人、王娅的徒弟赵颖和同事,与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有关人员,先后到受王娅资助的灵台一中学生任希志和练盼盼、叶福寿家中进行家访慰问,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勉励受助学生勤奋学习、感恩社会、报效国家。任希志表示,能得到王奶奶的资助,感到很幸运,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她的期望。其母表示,一定教育孩子踏实上学,今后也要像王娅那样做人、做事。

篇7: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先进事迹材料

月,杜富国光荣地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他第一批入党,并立下了永远对党忠诚的铮铮誓言。206月,边疆扫雷大队组建,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书,他知道扫雷的危险,更忘不了刚到边境村时见到的八十几个村民只有七十几条腿的残酷现实。但他仍在3年多的时间里,出入雷场1000多次,排除各类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尽管,一次次的幸运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不幸还是降临了。

10月11日下午,正在执行扫雷任务的杜富国,突然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他急忙对身边的战友喊到:“你退后,让我来!”就在他上前查明情况的时候,爆炸发生了。杜富国的防护服被炸成棉絮状,两个手掌被炸飞,双眼球破裂,大腿根部至面部多处受伤。

面对伤残的折磨,无尽的伤痛,杜富国没有丝毫的后悔和黯然,有的只是始终的坚持余坚强。昏迷三天三夜,5次大手术后还不到一个月,杜富国就让父亲扶着他走路。一个半月后,在病床上做起了平板支撑。半年后,就能在跑步机上用13分钟完成三公里跑。杜富国的坚持,是烙印在灵魂深处的对党忠诚,是流淌在血脉基因里的红色传承。他的坚强,是嘹亮在强军征程上的冲锋号角,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矢志不渝的时代担当!

就在杜富国受伤后的一个月,战友们以手拉手的方式趟过了雷场,把最后一块扫过的雷场移交给了当地百姓,从此死亡地带终于变成了一块和平之地。当初,杜富国和战友高唱军歌来到雷区时,乡亲们奔走相告,夹道相迎。现如今得知杜富国转到重庆治疗时,乡亲们眼含热泪,为英雄送行。因为大家心里清楚,哪个孩子不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啊?!但这些战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哪怕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年轻的生命。

千古风流浪淘尽,生死刹那见英雄!“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

篇8: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对此项工作, 我做了一些尝试。诸如在班会课上让学生从家人身上或从自己知道的身边人身上找责任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从课文所写的取得成就的人物身上找责任感;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求学生用一颗有责任感的心去完成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等等。

一天夜晚, 我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节目时, 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让同学从这些“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找出责任感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有着怎样的影响, 开一节主题班会课, 班会的主题就定为:从2009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身上看责任感的可贵。

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读事迹, 写体会。把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有关事迹印发给同学们, 让他们认真阅读, 从中选定两三个人物, 看一看评选组委会为他们撰写的颁奖辞中是否都有承载着责任感的词句, 写一篇心得体会, 谈一谈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强烈责任感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二步:小组交流, 达成共识。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就“责任感”这一话题, 对自己阅读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有关事迹后的心得体会, 在组内交流, 然后选出两篇写得较好的心得体会, 推荐到班会上发言。

第三步:召开主题班会。课前要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选好主持人, 二是在黑板上用艺术字写上班会主题:从2009年“感动中国”的人物身上看责任感的可贵。

这次主题班会, 由于准备充分, 安排有序, 主持得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同学们的发言归纳整理如下。

2009年一共为十个个人和一个集体颁发了“感动中国”人物奖, 这些人物之所以“感动中国”, 就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从评选组委会为他们每个人撰写的颁奖词中都可以找到承载“责任感”的词句。

卓琳作为妻子, 不怕磨难, 对丈夫尽了妻子应尽的责任。“携小平手五十八载, 硝烟里转战南北, 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 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 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卓琳对邓小平的爱, 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责任感的体现。没有责任的践行, 爱又如何落实?

宋文骢作为中国的飞机设计专家, 倾注毕生心血, 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尽了一个中国飞机设计专家应尽的责任。“少年伤痛, 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 澎湃强国雄心。”宋文骢有伤痛, 肯发奋, 正是因为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阿巾帕作为一位大爱无疆的母亲, 克服重重困难, 对落难受苦的孩子想尽一切办法, 尽了一位无私母亲应尽的责任。“风霜饥寒, 全都挡住, 清贫劳累, 一肩担当。”是母爱, 让阿巾帕承担起了如此艰巨的责任;反过来, 正是因为阿巾帕承担起了如此艰巨的责任, 才更能体现出母爱的伟大。

张正祥作为滇池养育大的儿子, 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 对养育自己的滇池尽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是责任让“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是责任让他成为“一个战士, 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张正祥的行为印证了罗曼·罗兰所说的一句话:“一切责任的第一条:不要成为懦夫。”他的英勇无畏, 使他站出来勇于承担责任, 而不是推卸和逃避责任。

李灵作为教师, 不怕苦, 不怕累, 不怕欠债, 对学生尽了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正因为有了可贵的责任感, 她才会“一切从零开始, 从乡村开始, 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 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 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 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有责任感的老师, 学生会终身难忘。

陈玉蓉作为母亲, 用顽强的毅力, 对儿子尽了一个母亲应尽的责任。是无论如何要救活儿子的强烈责任感, 使她才会“忍住饥饿和疲倦, 不敢停住脚步”。

朱邦月作为一家之主, 即使是病残之躯, 也要对家人尽一家之主应尽的责任。是责任让他“头发花白, 面带微笑”, “他这支拐杖, 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 扛住了生命的重量”。责任, 在这个病残的男子汉身上熠熠生辉。

沈浩来到小岗村任党支部书记, 坚定信心, 对小岗村的父老乡亲尽了一个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责任。这位“两任村官, 六载离家, 总是和农民面对面, 肩并肩”, 他以振兴小岗为己任, 带领小岗村群众呕心沥血求发展, 凝心聚力奔小康;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 他不畏艰辛, 迎难而上, 敢于突破, 勇于创新, 大力弘扬小岗村精神, 为加快小岗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责任, 在他身上做出了最生动而又最有力的诠释。

翟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航海员, 置生命于度外, 为昭示中华民族拥抱海洋的勇气尽了中华民族的一名航海员的责任。“他眺望先辈的方向, 直挂云帆, 向西方出发, 从东方归航。”责任感是如此巨大。

萨布利亚这位双目失明靠盲文获取知识的姑娘,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对还没有盲文不能靠盲文获取知识的双目失明的藏民, 尽了一个也要让有着同样不幸命运的人获取知识的良知者应尽的责任。“她看不到世界, 偏要给盲人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 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 不企盼神迹, 全凭心血付出, 她带来了光明。”这种大爱的责任感让所有中国人感动。

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青年作为大学生, 不顾生命危险, 为救落水儿童尽了我们这个时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他们纵身一跃, 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 他们奋力一举, 绽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没有责任, 他们就不会纵身一跃;没有责任, 他们就不会奋力一举。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强烈责任感的赞歌。

同学们对问题的分析不仅是深刻的, 有些分析也是细腻的。如有一位女生说:在十年“文革”中, 有不少人在受到迫害后, 他们的妻子由于无法忍受如此的苦难, 便选择了与丈夫分手。但是卓琳在十年“文革”动乱中, 却能够与丈夫风雨同行, 与丈夫不离不弃, 陪伴丈夫在江西度过流放岁月, 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激励。这说明卓琳不仅珍惜夫妻之爱, 更懂做妻子之责。相比之下, 张正祥的妻子就显得太自私了, 她因不堪家庭的落魄而离开丈夫, 就是没有尽到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我们将来要做卓琳一样的人, 而不能做张正祥妻子那样的人。

班会课结束时, 主持人进行了如下总结:

作为肩负祖国未来建设使命的中学生,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1、时刻强化主人翁意识, 时刻提醒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家庭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 在每一件事中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2、帮家长做家务劳动。在做家务过程中体验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 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在生活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3、从小事做起, 培养责任感。值日生每天做宿舍、教室和清洁区的卫生;科代表、组长每天收发作业, 班干部团干部干自己分管的工作, 每件小事中都能体现出我们对集体大家庭的责任, 久而久之, 我们就会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主持人最后很动情地说:

美国总统林肯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存有继续往前的使命感。努力奋斗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对这样的责任怀有一份舍我其谁的信念。”我把它送给大家, 与大家共勉。

篇9: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词:誓言无声——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素材解读: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保守秘密,父亲临终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为了祖国的明天,黄旭华告别新婚的妻子,来到实验基地;为了祖国的梦想,黄旭华30年才和母亲见上一面。他忘我工作,不知疲惫,不计报酬,就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从零起步的他们终于研制出了第一艘核潜艇。但是,成功后的他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继续坚守在岗位上,亲自下潜300米进行试验,这份执著的精神让我们的科技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适用话题:事业,梦想,执著,坚守,奉献,科技,发展,爱国等。

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颁奖词:崇仁厚德——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素材解读:一个普通的农民,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捐助着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到处宣传,而是默默地坚持着,坚守着。而这一坚持,就是17年。这17年,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新衣,却资助了100多个学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尚且需要帮助的老人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在为老人的做法动容的同时,却也有一丝愧疚在心中。刘盛兰老人能做到,为何我们不能做到呢?如果我们都能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那么,我们的社会会是多么和谐美好呀!

适用话题:朴实,帮助,普通,坚持,坚守,感动,反思,社会,和谐等。

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

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颁奖词:心比金坚——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素材解读:一个馒头换来了陈俊贵的生命,更换来了陈俊贵对生命的承诺。为了班长的嘱托,他到处打听班长父母的消息,当无功而返时,他选择了为战友守墓;当终于打听到消息后,而老人已经去世。内心的愧疚之情让他无法释怀,这更坚定了他为战友守墓的决心。于是,他将守墓变成了自己的工作,每天默默地打扫着墓地,和战友说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他用这种方式来缅怀战友,感恩战友。这份守护也让天山动容。

适用话题:生命,承诺,选择,坚守,感恩,守护,坚持,感人等。

带领村民致富 老百姓的贴心人——段爱平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颁奖词:一秉至公——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扛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素材解读:一个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一个女人,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改变家乡面貌的重任。她在自己致富后并没有忘记百姓,而是带领大家一起走致富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她付出了太多,不仅从自己家里往外拿钱,还付出了自己的健康。但是,她无怨无悔。当她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时,她会心地笑了。她用自己一人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大家的幸福,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是必须的。

适用话题:行动,肩膀,改变,付出,努力,幸福,爱等。

“油菜花父子”35年的追梦路——沈克泉 沈昌健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11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颁奖词:梦想天开——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素材解读:为了改变吃油难的问题,他们决定搞科研尝试;为了这个梦想,他们不断钻研,进行实践;为了这个梦想,他们卖掉家里的车子,甚至四处借钱,但痴心不改。35年过去了,前后两代人用自己的坚持诠释了“梦想”。一个个新品种的出现,加大了他们的自信;对他们而言,新品种得到认可就是对他们最好的褒扬;他们的梦想,终将绽放美丽的花朵。

适用话题:改变,梦想,目标,坚持,成功,自信等。

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

“护梦人”——格桑德吉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现在的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词:格桑花开——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素材解读:一个位于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教师,用自己的坚持为孩子们传递着梦想,她成了人们心中的“护梦人”。艰苦的环境没有改变她的意志,更没有打倒她的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她没有逃避,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将孩子安全送到父母身边。她把全部的爱都给了门巴族的孩子们,而自己的孩子则很难见上一面。“最美乡村教师”就是对她最好的赞美。她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榜样。

适用话题:坚持,梦想,乐观,改变,命运,爱,赞美,榜样等。

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

百岁仁医——胡佩兰

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的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颁奖词:秋兰为佩——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素材解读:她生活简朴却捐建了“希望书屋”,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人们的思想,给人们以希望;她坚持看完病人才下班,对患者有耐心,开药不超100元,这些都能体现出医者仁心。正是因为她的仁心,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处理好医患关系,从而赢得世人的尊重。今天老人已经98岁了,她还坚持每周出诊6天,而且风雨无阻,这份毅力值得钦佩。在国人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这种精神更值得弘扬。

适用话题:简朴、希望,坚持,耐心,仁爱,摆正位置,尊重,毅力,中国梦,精神等。

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 耗时3年

绣出《清明上河图》——姚厚芝

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颁奖词:寸草春晖——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素材解读:她是一个病人,但她却是一个坚强的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每天绣十字绣17小时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她却坚持了下来。她仅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这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里,融入了母亲对生命的渴望,对孩子的爱与未来的希望。姚厚芝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世界感动不已。

适用话题:坚强,坚持,成功,生命,渴望,母爱,希望,感动等。

迟到的荣誉 不悔的信念 不变的价值——方俊明

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颁奖词:克明俊德——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

素材解读:28年前,一次见义勇为的行动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他开始了长期卧病在床的生活,且无法自理,这让他的家庭陷入困境。28年后,武汉市终于为他颁发了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人生能有几个28年呀,但是,方俊明却从没有为自己当年的行动感到后悔。他是勇敢的,也是善良的;他用自己的善良为这个社会增添了一抹亮色。

适用话题:勇敢,改变,命运,困境,善良,亮色,考验,良知,价值等。

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将军梦,

守护情——龚全珍

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县头几年,她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待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她在那里一待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并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的高度赞扬。

颁奖词:松筠之节——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素材解读:从将军夫人到农民,她没有思想情绪,而是毅然和丈夫去了农村。在这里,她和丈夫一起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努力着;在这里,开始了她第二次人生追求;在这里,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这里,她的人生梦想绽放出骄人的花朵。她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她用自己的付出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适用话题:态度,努力,坚持,追求,人生,梦想,奉献,回报,付出,尊敬等。

十一

特别奖:2003—2013载人航天英雄群体

壮志苍穹

浩瀚星空中,他们让中国闪耀出最灿烂的光芒。广袤银河里,华夏儿女的飞天愿望不再是幻想。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那一个个肃穆的军礼,是对祖国最庄严的承诺!

从2003到2013,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十年路程,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起飞,中国人在太空中行走的越来越远,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让我们向载人航天英雄群体致敬。

素材解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英雄的团队用自己的努力付出换来了祖国蓝天的精彩纷呈,用团队的智慧让航天器一次次进入太空。他们的成功让国人感受到国家科技的进步,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强大。他们的辉煌,一定可以让我们的中国梦更快、更好地实现。

上一篇: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下一篇:怎样让三年级把作文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