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课上课

2024-07-09

如何备课上课(精选6篇)

篇1:如何备课上课

新教师的备课和上课

1.课程改革的背景

今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所有学校全面开始实践“二期课改”新课程。刚进入我区教育系统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都将从起始年级开始,和新课程新教材以及学校的新生同步成长。有一些老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教材和教学方式,让其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需要做很多努力,他们在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些抱怨的情绪、抵触的心态,如果用这样的心态来带教新分配到学校的大学生,会使他们错误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意义。所以在新教师刚进入学校之初,让他们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肩上的责任是很有必要的。

在这里,我主要讲了两点:一是明确影响当今各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时代背景;二是让新教师体会课程的内涵,感悟教师的责任。

2.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课,是新教师走上讲台,在业务上“入门”的第一步。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简单的展示。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这对新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和新教师谈备课:

⑴坚持“六备”要求:

1)备标准:按课程标准要求做到深浅适当。

2)备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3)备教法和学法:掌握授课的技能技巧,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4)备学生:要从不同的学生水平出发,因材因人施教。

5)备教具:要通过教具演示,使深奥的、复杂的变为直观的知识教给学生。

6)备练习:要精心选择与设计练习,练习要有坡度,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精选作业,不搞“题海战术”。

⑵争取做到五个“突出”:

1)突出知识要点。

2)突出教法、学法和教与学的过程。

3)突出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能力。

4)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

5)突出本节课的特点。⑶努力做到四个“体现”:

1)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教学设计的展示。

2)体现渗透德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心理教育。

3)体现本学科特点。4)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

归结到三句话:备课要做到:使自己明白,使学生明白,使学生容易明白。3.切实上好每一堂课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1)课堂教学存在三种结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它们各自遵循着自己的规律:知识序、认知序、教学序。只有三序合一,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

2)教学活动的本质是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方式:编写教材的专家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教师自己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再创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传递给他的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教师这个中介,尽可能准确地让学生理解专家和前辈的思维方式,和前人进行心灵对话的思维过程。

3)教学要以思维为核心。现在经常提到的一个教育话题就是“减负”,好象学生的课业负担真的很重似的。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的负担都是那些没有必要的重复劳动,学生思维的负担还需要增加才对。在“减负”的同时,要有“加重”的措施,这样才是辨证的态度。

4)教学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思维,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有的心智活动,具有过程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因而思维训练也应结合教学过程来进行。要给学生思维的钥匙,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的阶梯,要给学生思维的时间。

除此之外,认真与老教师学习,多去听听他们的课堂教学,也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捷径。自己还要做一个有心人,给自己确定一个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力争尽快成为一个有经验的好老师。

篇2:如何备课上课

各位年轻教师,大家好!首先,我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欢迎大家加入到教师行列中来,以后,我们会并肩战斗,共同为河津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你们作为一名新教师,即将走到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面对许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心里难免有些忐忑,教学技能还自感欠缺,这时,你们最需要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和指导,这样你们才能很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为自己以后的专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成就自己的职业人生。今天,我就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这一主题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备课 A、个人备课

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来对待。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研究新课标,钻研教材,查阅教学参考,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备课的过程分为收集备课信息、构思教学方案、编写教案三部分。

(一)收集备课信息

1、钻研教材。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研究课程标准,把握分年级的要求;

(2)通读全册教材,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在开学前完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完成: a、对教材做总体的分析,把握教材内容,对学期教学工作提出总体构思。

b、根据课标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根据课时计划,把教学内容按单元、章节科学合理分配课时。c、对学情做出正确分析。特别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和爱好要做认真分析,为教学决策、因材施教做好准备。

d、提出质量标准或奋斗目标,拟定教学措施。

(3)研究教材单元章节,认识每单元教材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特别是本单元各课之间的联系。这一点非常重要,新教材变过去知识体系为主题编排体系,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编内容,更加注重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4)结合教参,对每篇教材作深入的钻研。以语文为例,一般分五步: a、从字词句着手,把握思想内容,明确中心。b、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c、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d、要备读课文。e、做好课后的练习答案。

2、了解学情

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备好课,讲好课。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临时考试、标准化测试、课下交流等方式了解学情。那么,一般应从哪几个方面去了解学生呢?一是了解学生认知水平;二是要了解学生生活常识水平;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态度、每个学生的个性等。例

1、在教学开始之前,也要通过讨论和前测等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前期评估。如果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你计划讲授的那些内容,教学的过程就不需要了,否则就是浪费学生和教师的时间。例

2、每个学生的知觉偏好度不同。学习者对感觉通道的偏好因人而异。主要的感觉通道有:听觉、视觉、触觉和运动知觉。人们对触觉和运动知觉的偏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例

3、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喜欢竞争性、攻击性的活动。所以,他们在竞争性活动中的成绩要比女孩好。

例子:中学数学-----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普通数学,按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的年龄在 12 到 14 岁之间。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良好,少数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总的来说,学生学习情况良好;但是当采用书本、纸和笔为主要的教学工具时,他们的学习会产生较多的问题。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 ? 在设计研究计划时,会使用学校的图书媒体中心选择、查找和利用合适的参考材料;

在使用图书和其他媒体时,能够查找、识别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 能够正确释读和解释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统计 / 数字信息;

给定的一组数据,能够使用彩色铅笔 / 水笔、圆规、直尺和画图纸等工具,画出统计图(条形形、折线线和饼形); ? 能够独立地(不依赖参考书和他人的帮助)理解和解释百分比、平均数、中值和类型的含义 ? 能够使用标准计算机键盘,利用计算机上的紫光输入软件,打字速度达到 35 词 / 分钟。学生们不喜欢数学课本上的作业,觉得乏味单调。这些作业通常是一些数学演算问题。老用印刷教材,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无聊。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带有一定操作的教学活动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喜欢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采取书面考试形式时,学生往往因为紧张而答不出来。所以,在这一个教学单元中,教师拟采用其他的考试方式,如写报告,完成一个应用项目等。

(二)构思教学方案

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标与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要求内容具体,表述准确。

例:【教材内容概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新课标教材第一册课文15,课文内容讲小燕子在燕子妈妈的启发下三次观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从中学习到观察事物要仔细、发展的眼光、抓住主要特征的方法。生字12个,会写三个。语言练习点是把“看看”变成“看一看”这样的变化。【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12个生字。在阅读中拓展、巩固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的情趣。

3、能用学到的词语进行创新写作。

这个教学案例的写作目标还不够具体,例如在学生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方面,目标1可以具体化为能正确写出3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2个生字:并能在拓展的材料中正确的指认这些字,目标3中创新写作过于笼统,可以改为学生能用具体的词语(看一看)说出(或写出)一个自己的句子。另外,还可以从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分析本次课所需要达成的目标。请务必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2、选择教学方法 下面介绍两组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组是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协作学习、游戏、模拟、发现教学和问题求解。讨论的形式包括一对

一、小组讨论、全班集体讨论。分讲解后讨论和下课前讨论,讲解后讨论一般采用问答式,利于知识内化,下课前讨论用于评估学习效果。协作学习一般是异质分组,他们的背景和认知偏好有差异,目的是习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合作和社交技能;操作难点是协作学习的任务确定和协作规则。游戏是高激励性技术,尤其在乏味的、重复性的内容的时候,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或单机游戏,如体育课小组球赛,我爱背单词、打字游戏、解数学题练习等教育游戏。模拟的方式有对话、操作设备、人机交互、角色扮演、人际交往技能和物理实验操作等。发现教学是向学习者呈现一个真实的、待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尝试--错误的多次循环,采用归纳、探究的方式学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式有学生查找信息、实验操作等。问题求解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是推动者,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利于问题解决。一组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包括:演讲、示范、练习和辅导等。演讲是通过说、表演或其他方法将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属于单向传播,不交流或很少交流,如读书、听磁带、看录像、听演讲等课堂讲授,问题是学生参与度小,不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示范在培养操作技能、身体动作、态度等目标时常采用,如驾校教练、音体美教练、英语口语训练等。练习用来解决数学问题、学外语、记忆单词等。辅导是一边想学习者呈现学习内容,一边提问,听取学生回答,分析答案,提供反馈指导,让学生做练习,直到学习者达到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辅导常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辅导者可以是一个人、计算机软件、印刷材料等。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 ●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例如,体育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更适合采用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的不同。●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风格等因素相适应。●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时,综合考虑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教师自身素质: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教师自身的表达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刚开始,教师可以安排讨论或者模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呈现新的教学信息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然后,安排练习反馈活动,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最后,利用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他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小案例:王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教师,在进行《光的反射》一节的教学方法选择时,考虑到她所教的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光的反射规律解释某些生活现象,为此王老师决定利用学校的物理实验室进行发现教学。王老师让学生们在实验室里,利用镜面反射,用手电照亮一个物体,通过探究,发现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3、选择教学媒体

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媒体是视频、电视、图表、印刷资料、计算机、教师、光盘、实物教具和国际互联网等。

通常情况下,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有四方面:

(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

(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

(4)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此外,还要考虑媒体的特性、使用成本、可获得性、便利性、学生的偏爱等因素。总之,教学媒体的选择是一个决策过程。

4、设计教学过程(见后面)

(三)编写教案 编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把备课内容书面化的过程,一般在开始作简洁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然后写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还要有反思。

1、一节完整教案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授课题目:即本节课的课题(2)授课时间:按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时间(3)课 型:即本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习作指导课、讲评课等。

(4)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可分开定目标,也可一条一条的写。

(5)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学情分析: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分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需要情况。

(7)教学方法:即教师授课的方法与手段。

(8)教具、学具:如:卡片、小黑板、投影、幻灯片、录音机、实物、实验等。

(9)教学过程:一般要写清以下几点:①写出教学全过程的总体结构设计。②写出教材展开的主要环节及过渡衔接。③写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略)a、创设情景,主动参与(导入):创设情景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解决问题意识。它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创设情景”的方法。如开门见山、复习铺垫、悬念激发、情感交流、生活事迹、趣味故事、游戏活动、直观感知等方法。

b、提供资源,自主探究: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变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观察思考、探究新知。具体做法:

①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将内容变成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自主学习。

②将静态知识动态化。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过程。因此,备课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内容加工成活动,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

C、组织调控,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碰撞,激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相信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也就是说,在备课中应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②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迁移类比,诱导学生学。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知识。“为迁移而教”应该成为我们备课时处理教材的出发点。

③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指导学生学,对于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④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合作,互相帮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设计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如何点拨?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d、反馈评价,巩固应用:教师对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评价和激励,并通过课堂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以下问题:①教师在反馈讲评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②教师在设计练习和作业时是否体现基础性、选择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同步发展)。e、回顾总结,把握重点:当整个一节课将要结束时,教师要设计总结语(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有关思想的渗透,学生的质疑)。

f、通读教材,布置作业:

(10)、板书设计: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板书要直观精练,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板书使用合理。

(11)、课后反思

新课程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写好课后反思,而怎样写课后反思,写什么等问题是每一个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教学反思中,可以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

(1)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因此,我们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记录。(2)教学的不足之处,如小组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况、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内容。针对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

(3)学生的独到见解。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4)学生的学习是否与教案设计相统一。

要求:写课后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见奇;“快”——快捷及时。

2、要严肃认真地设计、编写教案。具体做到:

(1)、教案必须由教师本人独立思考并设计,可参考其他人的意见或教案,但不能照抄。(2)、编写教案要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应各有特色,不强求一律。

(3)、编写教案必须用字规范,书写清楚,保持干净整洁,始终如一。

(4)、教案必须写得有条理,重点突出。老师钻研教材时所理解的,不一定都要写到教案上,有些可以存乎于心,把重点的内容写下来就行了。

B、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模式

学期初,备课组制定集体备课计划,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内容、主备人等。主备人提前一周备好课。

集体备课的一般流程(1)

教师按学案要求自备简案(备课标、教材、学生、教与学法、练习题等)→集体研讨(达到四统一:目标与重点难点、自学提纲和自我检测、基础训练题和能力拓展题、板书设计)→一人主备→组长把关→统一印制→同案操作(课前可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修正,在学案左右两旁规定的空间加注个人备课内容。)→二次备课(课后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案进行第二次加工)

集体备课的一般流程(2)

分块分人主备---集体研讨(确定目标及重难点、自学提纲和自我检测、基础训练题和能力拓展题、板书设计)----完善备课(包括制课件、准备实验等)----组长把关----付印操作----二次备课

说明:

1、集体研究课程标准要求;

2、集体选题、组题

3、学科组要统一安排教学进度。

(二)教案、学案 河津市教育局教研室博客

博客地址: http://hjsjys.blog.163.com/ C、备课管理 依据《河津市初中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意见》

1、坚持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各学科每周集体备课时间不少于2课时,每次活动要做到时间、地点、主备(讲)人、活动程序、活动记录“五落实”。

2、编写教学案。开展集体备课,编写共案,并能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情对共案进行个性化处理,内容有增删,顺序有调整,教法有补充的为一类教学案;开展集体备课,编写共案,但未结合自身和本班实际进行修改、完善,直接使用的为二类教学案;不开展集体备课,只有个人纯知识性备课的为三类教学案。有条件的学校对优秀教学案可输入微机,共享网络备课资源。(注意:教案、学案可以分开,也可合并为教学案)

二、上课

(一)上课的基本环节

认真备好课,制好课件,准备好实验和学案,并进行充分的熟悉和演练,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对于新授课主要有以下七个环节:

教师候课、学生备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通读教材、释疑补缺。

1、教师候课、学生备课

上课前3分钟,教师准时到教室门前候课,一方面检点上课用具是否准备齐全,教案是否已经熟悉,一方面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此时,学生要准备好上课所用的书籍、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具,并且自主复习上一堂学习内容,放松心情,准备上课。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4、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5、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6、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通读教材、释疑补缺

每节课最后要留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整体把握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小知识点;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当堂向老师质疑,教师及时予以释疑指导。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 河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单位: 姓名: 学科: 课题:

评价等级 计

评价标准 评 价 要 素

1、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7分)

学生课堂行为302、能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和质疑。(8分)分

3、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8分)

4、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7分)

5、语言准确、有感染力,板书工整、合理。(1分)

6、教学手段设计、应用能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2分)

教师基本素

7、能正确把握教材,突出重点,能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3分)

养10分

8、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形式多样,(2分)

9、有较丰富的组织能力,有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2分)

10、能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平等、互助、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上学习兴趣。(6分)

11、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指导具有针对性、启

教师课堂行发性、时效性,能少而精。(6分)

为30分

12、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客观,具有激励性。(6分)

13、能积极参与到学生课堂活动中去,与学生分享体验和感受。(6分)

14、能给学生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6分)

15、学生能弄懂、学会所学知识和技能。(10分)

课堂教学效

16、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10分)

果30分

17、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5分)

18、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5分)

综合评价意见 总体评价:

改进意见:

说明:除了5—9项按等级0.5分递减外,其余各项按等级2分递减。

一堂好课至少应具备以下四点:主动、生动、快乐、有效。

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制定了《河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包括4个评价纬度、18个评价要素。现作一简单介绍。

1.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评价的形式为:自评、互评、他评。

2.评价重心下移。不但要评教,而且要评学;不但关注课堂教学预期的结果,而且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变化;不但要对现状作出诊断,而且要关注改进和发展。其中,学生课堂行为和教学效果占到60分,教师的课堂行为占30分,教师基本素养占10分。

3.评价结果的运用不以甄别和奖惩为主要目的。采用“建议”的形式,通过对话和反思,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4.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结论采取等级评价(A优秀、B良好、C待提高)、分数评价(百分制,100-86分为优秀,85—70分为良好,69分以下为待提高)和质性评价(综合评语)

(三)几个关键点

1、导入:

一堂课导入得好,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积极地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导入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下面介绍几种导入法:

(1)、实验导入法

设置适当的环境,将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用实验的形式展现开来,可使抽象的内容变为具体,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故事导入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抽象的语言学习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对于较长的故事性或戏剧性的文章,教授课文前可用故事来衬托,使课文引人入胜,显得生动。

(3)、设疑导入法

它是老师们平时上课最常用的一种导课法,简单易行,不需其它教具也可进行,而且能一步到位,引起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4)、视听导入法

随着教学设施日趋完善,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电脑、VCD在课堂中的引入使视听导入法成为成效较高的一种教学手段,视听导入法在感官上给予学生更直接的刺激,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5)、文中插图导入法

利用文中插图,通过回答、讨论的形式和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课文的话题,易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综上所述,导入新课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导入新课也是一门科学和技术。导入新课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千秋,我们也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三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1)、集中授课

所谓集中授课是指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这种学习的特点是: ? 所有学生的活动取向决定于教师的语言、要求、指示之类的直接手段,以及学习课题、使用的教材、演示、问题讨论之类的间接手段。

? 共同的教学对象、共同的目标设定、直接的共同活动,形成了教师和班级集体之间紧密的、恒定的关系。集中授课的适用情境:

①导入新课题的目标和要求,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②介绍课题的一般背景知识或必需的预备技能。

③系统讲解题范围内的观点和材料。④介绍专业领域新近的发展情况。⑤邀请外来专家演讲或放映电影、录像等,而这些资源不可能由学生个人或小组独自使用。⑥进行课题或单元的复习、小结。(2)、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性的共同学习。学生彼此间进行信息交换,教师则起指导作用。小组学习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发展集体意识,发展作为集体一员共同地、自主地从事活动的能力; 第二,在小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动的,尤其是成绩居中下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主动的、能动的学习,大幅 度减少了同步学习中常见的学习分化现象; 第三,分组学习是学生共同地、自主地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学生可借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个别化学习

所谓“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学生自主进行的问题解决学习。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加以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学习方式常用于巩固知识技能的练习,也可用于掌握并扩展新的知识技能,深化思考。这种组织形式可用在通常的课题教学中,也可用于自习课、家庭学习中。三种形式之间要有某种程度的平衡,以便扬长避短,相互弥补和促进。当前的学校教育的教学设计中,要适当减少集体授课的时间;更多地安排个别学习和小组相互作用,努力创造个别化学习的条件和资源,要提供足够的小组相互作用的活动,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中来。

3、课件制作

最常见的课件是演示文稿,金山(WPS)演示、PowerPoint等都是演示文稿的编辑软件,它们也是演示型课件最简单的教学资源整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集成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通过创建超级链接,以超媒体的形式链接各种多媒体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制成课件提供教学使用。

演示型课件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使抽象的教学有了直观的、可操作的“模拟实验”,许多在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就不言自明了。如化学微观世界的再现、危险性高难度或不可逆实验的演示、文科相关信息的展示等。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几种类型 :

(1)、规范式:就是按照教材上的重、难点,标准、规范地记录下来,展示教学思维过程,它是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板书类型。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时设计以下板书:

①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0 时,y=kx+b即为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②增减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③一次函数图像与k、b的符号关系(画出大致图像): k的作用: 决定一次函数图像y随x的变化趋势。b的作用:b的符号决定图像与y轴交点的位置。

(2)、提纲式:就是对一节课的内容经过分析与综合,按顺序归纳出几个要点,提纲挈领地反映出来,便于学生把握知识的重点和有关问题。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时,设计如下的板书: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1)Δ=b2-4ac(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 Δ<0,方程没有实数根。

(3)上述命题反之也成立。(3)、对比式:就是用对比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用类比的方法比较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接受并掌握新知识。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写在右边,对照进行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同时也能让学生很容易比较出它们在解法上的异同。

(4)、构图式:就是用大括号、关系框等形式,将纲目及主要知识点组成一个能明显反映出从属关系的结构图。这种板书主要用于复习、归纳章节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回顾所学的主要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十分清楚地了解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5)、表格式:就是通过列表的形式反映出来,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比较异同,发现规律,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篇3:如何备课上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备课,“动”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 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起着主导作用。以 “找规律”这课为例, 谈谈自己的感受。

备课中, 身为教师应着重解决这几方面问题: 自己作为合作者应该给予学生哪些方面的帮助; 作为信息提供者, 怎样提供信息; 以什么方式, 什么途径提供? 例如,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找规律”这一课中, 教材提供了四个一组的红旗图、三个一组的灯笼图、二个一组的盆花图, 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规律, 进而深入研究规律。按理说直接照书本提供的美丽情境图能引起学生的一定兴趣, 但直接出示似乎又显得笨拙, 为教而教。数学特级教师吴金根老师, 他在设计这一内容时有自己独到的思路。

1. 从注重学生参与的角度去思考, 就有了猜牌的游戏, 让学生从瞎猜中悟出规律, 最后推导出规律知识, 这一系列的探讨过程不是强加给学生的, 而是在学生积极的热情中完成的。

2. 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一角度思考, 教师就想到了发给每组学生一些两种颜色的小圆片, 让他们合作, 在小组中创造规律, 并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 准备引用这些学生亲手创造的成果发现规律, 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推论, 采用不同的思想方法加以判断与思维。

3. 练中悟, 悟中练。 教师设计画一画与发奖的情境, 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认知程度, 就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 解决了 “劳力” 与 “劳心” 的问题, 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应是轻松的、愉悦的。不知不觉掌握了知识, 发展了思维也培养了能力。

如何在40 分钟的课堂演艺精彩, 这是一门艺术, 根据本人的实践, 我觉得应在以下几方面重点把握:

1. 创设严而有度、宽松的课堂。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 课堂上教师的 “活”应体现在对课堂教学氛围的调控上, 全班四五十名学生, 各有各的思维与特点, 如果放任自由那后果不湛设想, 因此, 严而有度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保证, 也是课堂进行曲得以进行的前提, 给学生提供的是适度的学习焦虑。宽松的课堂是融洽的, 孩子的情感思维处于各极状态, 在这里, 老师的言语、表情、体态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微笑给孩子的是亲切, 一次鼓励与赞赏激发了孩子的信心, 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提供保证。

2. 让学生 “动” 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有的新知识, 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 “再创造” 活动, 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 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借助操作、交流等 “动”的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的 “动”。

例如,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 “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这一课时, 可以分以下两大环节进行。第一环节, 分组操作, 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用12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每排摆几个? 摆几排? 用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 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后引导交流: (1) 每排摆6 个, 摆2 排, 6 × 2 =12, 12 ÷ 6 = 2 (2) 每排摆4 个, 摆了3 排, 算式是4 × 3 =1212 ÷ 4 = 3 (3) 每排摆12 个, 摆了1 排, 算式是12 × 1 =1212 ÷ 1 = 12 教师以4 × 3 = 12 为例, 指出12 是4 的倍数, 12也是3 的倍数, 4 是12 的因数, 3 也是12 的因数。

从表面看, 第一环节的 “动”, 学生初步认识了倍数与因数, 但真正内化并理解其含义第二环节至关重要, 即思维的“动”, 那就需要老师积极的引导, 如果只是机械地读, 或相互说, 那这样的 “动” 是远远不够的, 也是没有深度的, 我们可以比较各数之间的大小, 在比较中加深认识, 通过观察4 × 3 = 12的例子, 让学生感悟倍数要大些, 因数要小些, 再用6 × 2 = 12的例子, 巩固复习四句话, 让孩子从陌生中逐步熟悉对 “倍数与因数”的认识。但我们知道这样的想法并不全面, 那老师就得再应用一个例子就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根据12 × 1 = 12, 说谁是谁的倍数, 谁是谁的因数。有了上面两题的模仿, 学生对这一问题一定会热情高涨, 因为桃子就在眼前, 采摘很容易, 殊不知, 里面还暗藏机关呢。当说出 “12 是12 的因数, 12 是12 的倍数”后, 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必须有所调整, 增加新的认识, 即一个数它既是本身的倍数, 也是本身的因数。

综贯以上两大 “动”的环节, 如果前者是形式, 那么后者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不难有这样的体会, 有时候一个问题下去, 热闹的课堂马上安静下来, 但静悄悄的课堂并非一潭死水, 那却是学生的思维在积极进行。当思维一旦冲破了种种迷惑,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答案后, 课堂一定因为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展示自己的想法而又显得 “热闹” 起来, 正如周玉仁教授所说: 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 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些表现的机会, 多一点成功的体会。

3. 活用现场生成, 创造更多精彩。再精心设计与准备的课堂, 也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问题全部考虑到, 因为我们的孩子是生动的、活泼的, 他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欲与好奇心,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由为突出, 因此, 课堂中总会有一些动态的生成。

篇4:如何备课上课

那么,怎样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才是有效的呢?

首先,我认为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老师也总是在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方面,不断地改进,使之更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并且这种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备课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备课重要性越来越大,备课一般需要:(1)先进行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作用。(2)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3)了解学生,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4)撰写教案,写教案,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

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接受,就需要学会各种技能。本书讲解了讲授的技能、提问的技能、倾听的技能、观察的技能、点拨的技能、情境创设的技能、课堂调控技能等。在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同时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和教育。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要评好一节课,并非易事,一般需要做到:(1)了解教学内容。(2)先要认真听课,了解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3)认真揣摸讲课教师的设计意图,进行换位思考,发现优缺点。(4)毫不保留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一起提高。

教学反思,怎样反思,反思些什么?教学反思应该是一种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行为,有的放矢、行必有果,是教学反思的显著特征。一般需要做到:(1)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2)笔记。思考而有所得,就做一些笔记。一是随时的零散笔记;二是阶段的完整笔记。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从课堂实践、案例中提炼出的一些普遍的、可操作的东西,供教师借鉴、参考、实践,更重要的是点醒了教师的潜质,启发了教师的思考。从经典名言或新的课程理念出发,以典型的案例丰富名言或理念,在用操作的要点引领教师把理念转化为行为。

我今后会潜下心来,会慢慢思索教育的细节,从细小琐屑的教学细节入手,剖析教学的深刻和有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真正从有效走向优质!

篇5:《如何备课、上课》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就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备课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而备课时上课的准备,事实表明,一堂课的成败与备课是否充分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只有把教材理解得透彻,对学生情况了解的清楚,选择好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步骤,才能有效地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老师又讲了怎样备课?主要是从三方面来谈的:首先是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做到了解教材内容,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融会贯通,也就是把教材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使自己的情感和教材产生共鸣,然后再把教材通过恰当的形式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接下来就是要了解学生。“知人才能善教”,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负担等情况,做出准确的估计,而且要了解学生对听好这一课的准备如何,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又怎么样?难点、疑点在什么地方,对教师所涉及的方案能否接受,还要估计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问学生等等。只有这样才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学就会见成效。

还有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就有学期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及要求、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学措施、考试考查安排。

怎样编写教案?我想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刚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的教师来说,更应该好好学一学了。教案的格式严格的可以分为十二中,其中最重要的六种是: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我先来谈谈教学目标,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要用了解、懂得、明白、学会、掌握这些词汇来表述,表述必须用结果的词汇,不能使用过程的词汇。而能力目标是针对于本节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以外的知识而来的。要注意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吻合。

同时我们还要明确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教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自学指导法。那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来选,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选,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其中讲授法是传递教授式,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来弥补它。

篇6:备课上课手记

备 课 上 课 手 记

蔺 利

2013年9月1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出师表》第一、二课时。教学设想:利用导学案、课件进行上课。

教学反思:读得太少,读得不好。读而不哭,不可谓忠未达此境。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教学内容:《出师表》第三个课时。教学设想:利用导学案、课件进行上课。

教学反思:补充和讲清楚了“以”字的用法,学生基本掌握。完成导学案。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教学内容:《隆中对》,一课时。

教学设想:课外阅读延伸,检测和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教学内容:

1、评讲九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2、随堂作文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讲试卷,第二课时随堂作文。作文要求:

1、题目:幸福的颜色。

2、40分钟完成。

3、600字以上。教学反思: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参加仁怀市教学经验交流会(茅坝中学)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

1、评讲作业,2、阅读九下第七单元古诗词。教学设想:默写诗词,未过关者当堂完成;指出简单常用字写错原因,以提醒全班学生。阅读目标过字词关,诵读,背为难点。

教学反思:学生基础还是很差,常用常规字错得离奇,如:“尽”、“夜”、“死”等字,“尽“字写成只字下两点,“夜”字加个单人旁,“死”少一撇。错在不知字的结构和字的笔顺。阅读情况,学生扫清文字障碍。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教学内容:学习九下第七单元古诗词五首中的《行路难》、《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教学设想:目标是介绍相关文学常识;背诵两首诗;重点是背诵。教学反思:补充李白的《将进酒》,学生很有兴趣,以此诗与《行路难》对比,也让学生更加理解了本诗。诵读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教学内容:学习《咏煤炭》、《虞美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08年、12年考过了可略讲)。

教学设想:读、背、悟。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教学内容:2014年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

教学设想:安排三个课时,第2、3、4节,共150分钟。教学反思: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到遵义体校)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听写、评讲上次作业、《答司马谏议书》 教学设想:第一节评讲上次作业,默写九上现代文。

第二节讲授《答司马谏议书》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教学内容:处理《诗词五首》学案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学习前面部分,评讲导学题。

教学反思:60%学生掌握本课内容,这对学习诗歌来说是不够的。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教学内容:评讲九上第三单元试卷 教学设想: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教学内容:作文指导和作文评讲

教学设想:第一节课作文评讲,第二节课作文指导。

教学反思:学生对“起承转合”的作文结构形式感兴趣,学习有热情,但也发现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去领悟此中的奥妙。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教学内容:评讲第七单元试卷和期末主试卷

教学反思:学生基础题做得不错,古文还是不行,如字词解释不准确,原因是学生没有记准确。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教学内容:评讲第六单元试卷

教学设想:先做后讲,指定题目做了讲。

教学反思:学生听讲时有不以为然之感,大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这是学生对评讲试卷课的认识不足,做不了没有去思考为什么当时没有这样想,做了的没有思考为什么不那么精简准确?听课的思路没有跟老师的走。这要教会学生听试卷讲评课。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教学内容:评讲2014届第一次综合考试试卷

教学设想:先简单分析本次考试的情况,分析试卷。然后评卷,重点讲阅读题,不拓展过宽。

教学反思: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放元旦)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教学内容:学生做试卷和评讲试卷 教学设想:第一节课做,第二节课讲。教学反思: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教学内容:作文评讲

教学设想:根据作文结构讲座,结合两次作文训练:《幸福的颜色》、《风雨中,追逐青春》或《一道风景线》,对学生作文进行讲评。

教学反思:

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工作内容:期末考试

上一篇:关于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下一篇:黄河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