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2024-07-03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精选8篇)

篇1: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摘 要:结合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分层教学在财会专业课程中实施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旨在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剖析,落实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点,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认知层次

近年来,在“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的冲击下,初中毕业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奔向普高,这些外部因素造成了不少职业学校的生源危机,因此不少职业学校只有降低招生分数录取线甚至不看分数,招收学生入学,由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素养难以令人满意。非但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着相同特点,但是在知识、智力、能力等的发展水平上,又存在着个体差异,甚至差异还很突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形成分化。因此,如何在同一教学班内实现分层教学,已成为诸多职业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各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实行个性教育,从而实现全体进步的素质教育目标。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该理论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点

1.学生分层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这一步是分层教学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讲求灵活,因为学生的状况总是在不停发生着变化。在分层之前,应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加以分层: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知识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提高或降低难度,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行分层,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乐,增强了学习信心,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提高。

2.目标分层点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要求作实际的分析,并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按不同层面确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各层次教学目标既不能要求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其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好”与“吃不饱”的矛盾。例如,在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求困难生模仿课本例题进行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及通过预期息税前利润下每股收益的计算进行筹资决策。而对于学优生,则要求灵活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同时结合EBIT-EPS分析图进行资本结构决策。这样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极大地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使实际施教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上课分层点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学优生、困难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为: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这不但使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自然地融进正常的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A、B、C各层次间动静支配的矛盾。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学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困难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例如,在会计实务的演示训练中,正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是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可由困难生完成;核对账户、错账更正的工作可由中等程度的学生完成,困难生模仿跟进;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财务报表的工作可由学优生完成,中等学生配合,困难生模仿。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4.作业分层点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困难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学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例如,在练习货币时间价值中即付年金这一内容时,要求学优生通过即付年金公式和转化成普通年金等多种形式答题,而要求困难生采用其中一种形式并通过公式提示答题。这样,既缓和了困难生学财会专业课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5.评价分层点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例如,在教学经济业务的变化不影响会计恒等式的成立时,困难生如能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判断经济业务类型就应得到表扬,而对中等及中等以上学生则要求举出四个经济业务类型的例子来说明会计等式的成立。

三、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层次

分层教学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也应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把握,这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2.切实预设能力发展的梯度

在施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预设能力发展的梯度,贯彻“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时,必须注意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特别是对认知结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制订上往往比较草率,目标的制订和作业的要求过于简单化,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要求越简单越好,因而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不到发展。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越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那种“不用跳便能摘到桃”或是“跳了也摘不到桃”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3.时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虽然这种层次不是通常所说的等次,但只要分出不同类属,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在要求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不相互讥讽、挖苦的同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和布置作业时,切忌出现“学习差,能力低”等教学忌语,否则学生便会从心底抵触分层教学,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总之,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分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它面向全体,又注意个体差异,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有利于挖掘各层学生潜能,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极大地提高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科教育,2002(2).[2]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2.

[3]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中国教育在线,2004(6).(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篇2: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诸城经济开发区小学 周桂莲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努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机会均等地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这是教育的最美好境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育发展观。它的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毫无疑问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如何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而有成效的作用?我在努力思考着,我在不断探索中,也有了一些收获。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面向全体,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并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等措施,促进了学生的均衡发展。

(一)、全面了解学生,是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教育、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熟识每一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做好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要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根据学生不同资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当前,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面对的全体学生,共同前进。在实践中,我校通过进行家访、举行“家长学校”、“家校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反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联系、沟通而去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开展队日活动、举办兴趣小组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对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

(二)学生全体、全面的发展,是学生均衡发展的目的所在

学生全体、全面的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所以,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着力于学生的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和谐发展。不管是“天份”、智力、身体、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或是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差距,都要同等对待、一同施教,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面向全体,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好统一要求与适应差异的关系,要在落实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同时,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适应每一位同学的不同需要,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进行家访、举行“家长学校”、“家校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反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联系、沟通而去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开展队日活动、举办兴趣小组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对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

(三)鼓励教师分层教学,是学生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

首先,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即:暗中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其次,教学分层,即:教学内容因学生层次不同而有适当的变化;最后,评价分层,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因材施教,还要注重教学方法。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正确制订教学目标、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大纲、教材和教育对象的研究,把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目标、较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层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四)注重学生个性特长,是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关键

我常常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培养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我们采取学校组队,集中展示的方式开展活动。课外活动进行特长训练,多年来,我们一直开展一年一度的学生广播操竞赛活动、校园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愉悦了他们的身心,而且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尤其是对一些学有特长的学生来说,学校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篇3: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一、学生英语差异化原因及对策分析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主观上因自身的语言学习理解能力欠缺, 再加之课程教学量大, 学习基础掌握不够牢固;学生往往因英语学习有阻力, 久而久之形成一定的畏难学习心理, 产生自暴自弃的学习思想;部分学生死记硬背, 不能正确掌握语言使用规则, 致使学习习惯方法不正确;课程教学因各地教学实施设备资源影响, 对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产生影响;教师未能针对学生的学习不同需求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策略, 使得学生英语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这样的差异现象给传统的课堂统一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为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学习发展的方法和策略则是课程教学的首要前提。根据学生的差异不同来制定相应的分层施教策略,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各自最近的发展区域内得以进步, 还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学习潜能。

二、层次化教学策略对消除差异化现象的指导意义

运用层次化教学, 能有效体现课程的“面向全体学生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价值理念。对消除差异化现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愿意靠近教师, 从而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并能在和润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 (2) 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发展需求, 能充分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和主动探究动力。 (3) 提高了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运用能力, 促进他们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

三、层次化教学策略运用

1. 合理分层, 让学生能学

造成差异性现象主要是学生未能在各自学习能力范围内获得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容易产生厌学畏难学习心理, 导致他们不想学, 不愿学。给学生合理分层和组团, 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这些学生的共同个性, 更能够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打好基础。

教师在实施分层过程中, 应处理好“同质”和“异质”的关系, 即为学生合理划分相同学习类型的小组, 形成相同的学习群体, 同时, 在每个相同小组内产生一至两名的优秀学生, 为同质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把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基础上, 可建议学生运用“一带一”、“一帮一”等多种形式来搭建学习小组, 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和正能量。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 像内向型和外向型、腼腆型和热情型等不同来优化组合, 让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学习小组, 使得他们愿意学习和有能力学习。

通过这样的合理分层, 让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能力差异得以充分满足, 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愿望。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学中, 可根据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能力差异, 建议学生能够资源组合,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来适当归类划分。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 可通过单词理解记忆和综合运用、文本语篇大意掌握、课堂语言表达等来合理划分小组。同时, 要求学生能够就“What informationdowe get from the ORBIS doctor?”来组织各个学习小组来学习探究, 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互补交流, 以加深理解感知。

2. 优化目标, 使学生参学

合理分层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分层式目标则是不同类型和层次学生的重要参照和依据。优化学习目标能够让课程教学在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语言学习发展需要基础上,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匹配性。

优化课程学习目标,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差异和课程知识要点体系来合理划分。特别是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需要, 对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则是要求他们能够掌握课程教材中的应知内容, 掌握必备的语言知识和语法内容;对一般学生则是应该做到应知应会, 能够较为灵活地对语言知识进行正确运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熟练掌握使用规则的基础上能全面灵活运用课程知识。同时, 建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可参照目标, 让学生在结合自己自定目标和教师分配目标中能够有效综合运用。

通过这些目标的优化, 能够让学生有的放矢地予以参照执行。例如在8B Unit4的“Reading Hosting a charity show.”教学中, 可要求后进生能够理解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并能够阅读文章;一般学生则能够流利阅读课文, 能够知晓文章表达大意, 掌握语法运用方法;优秀学生则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章。同时, 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的测试题目, 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3. 合作探究, 帮学生互学

运用任务式教学方法来优化课程教学过程, 更能够将不同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予以体现。结合前面的分层, 可要求学生在小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相互表达交流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深化教学, 更利于学生接受。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 教师应该设计好学习任务。可针对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 建议学生能够运用同桌讨论来消除相互间的疑难;运用小组讨论来相互学习, 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环境氛围;运用情景再现方式来引导学生能够活化学习内容, 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优化调整教学思维策略, 让学生在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基础上, 相互配合与学习, 为每个层次和类型的学生提供可表达交流的机会。像在7A Unit 3Let's celebrate!的“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运用小组交流形式围绕“What is Halloween?”“When is it?”“How do people celebrate?”来交流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了解万圣节的文化背景, 提高他们跨文化学习意识和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给不同差异的学生能够有学习交流运用的机会。

四、层次化教学策略运用的几点反思

1. 层次化教学应该多尊重学生的学习表达意志。鼓励学生在自愿互助的前提下, 合理组建学习团队, 形成我要学习的主动性。

2. 层次化教学应该多给后进生和性格内向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这些学生大胆表达交流, 激活他们内在学习潜能和动力。

3. 层次化教学应该做到兼顾整体。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全员参与, 为他们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任务, 满足各自的能动发展需求。

如前所述, 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需要基础上的综合协调运用, 体现了生本主义和人文关怀的课程理念。层次式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差异成为发展需要的基础而非障碍, 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探寻适合各自的学习策略方法, 让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在差异发展中获得齐头并进的力量和勇气。分层施教更是建构和谐课堂和高效教学方法的有效方法。

摘要:英语课程教学理念倡导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突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英语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获取丰富语言文化知识。本文从学生英语学习差异化存在原因以及破解策略来分析层次化教学方法对解决学生学习发展不平衡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层次化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了解和尊重学生, 让学生获得更为积极主动的权利。分层施教则对学生的内在动力激活和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与品质具有积极借鉴运用价值。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差异,分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张鹏.如何实施农村初中英语的差异化教学[J].发考试与评价·教师版, 2012年08期.

[3]吴雪.基于中学生英语差异化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J].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2期.

篇4: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认知层次

近年来,在“普高热”和“就业学历上移”两股大潮的冲击下,初中毕业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奔向普高,这些外部因素造成了不少职业学校的生源危机,因此不少职业学校只有降低招生分数录取线甚至不看分数,招收学生入学,由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素养难以令人满意。非但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虽有着相同特点,但是在知識、智力、能力等的发展水平上,又存在着个体差异,甚至差异还很突出。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层次高的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的发展受到了牵制,不能充分发展,层次低的学生迫于进度、内容疲于奔命,完不成学习任务,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形成分化。因此,如何在同一教学班内实现分层教学,已成为诸多职业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各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实行个性教育,从而实现全体进步的素质教育目标。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正确地认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可能,合理组织教学,使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该理论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点

1.学生分层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这一步是分层教学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要讲求灵活,因为学生的状况总是在不停发生着变化。在分层之前,应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加以分层:A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知识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提高或降低难度,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实行分层,设计不同的问题和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快乐,增强了学习信心,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全面提高。

2.目标分层点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要求作实际的分析,并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按不同层面确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各层次教学目标既不能要求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其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好”与“吃不饱”的矛盾。例如,在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求困难生模仿课本例题进行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的计算及通过预期息税前利润下每股收益的计算进行筹资决策。而对于学优生,则要求灵活运用每股收益分析法,同时结合EBIT-EPS分析图进行资本结构决策。这样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不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极大地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使实际施教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上课分层点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学优生、困难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为:分(分类自学)—合(集体讲授)—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归纳)。这不但使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自然地融进正常的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A、B、C各层次间动静支配的矛盾。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学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困难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例如,在会计实务的演示训练中,正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是全体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可由困难生完成;核对账户、错账更正的工作可由中等程度的学生完成,困难生模仿跟进;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财务报表的工作可由学优生完成,中等学生配合,困难生模仿。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4.作业分层点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困难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学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困难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例如,在练习货币时间价值中即付年金这一内容时,要求学优生通过即付年金公式和转化成普通年金等多种形式答题,而要求困难生采用其中一种形式并通过公式提示答题。这样,既缓和了困难生学财会专业课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5.评价分层点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例如,在教学经济业务的变化不影响会计恒等式的成立时,困难生如能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判断经济业务类型就应得到表扬,而对中等及中等以上学生则要求举出四个经济业务类型的例子来说明会计等式的成立。

三、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层次

分层教学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是因材施教,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对施教的“材”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这种把握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因而也是复杂而困难的。它包括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清楚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教师的施教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才不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分析和把握也应是一种动态的发展把握,这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

2.切实预设能力发展的梯度

在施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必须切实预设能力发展的梯度,贯彻“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增长知识,增加能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时,必须注意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对象的学生特别是对认知结构相对较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制订上往往比较草率,目标的制订和作业的要求过于简单化,认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要求越简单越好,因而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不到发展。正确的做法是适当越过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通俗一点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那种“不用跳便能摘到桃”或是“跳了也摘不到桃”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3.时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分层次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虽然这种层次不是通常所说的等次,但只要分出不同类属,就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施行分层次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在要求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不相互讥讽、挖苦的同时,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教学用语,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和布置作业时,切忌出现“学习差,能力低”等教学忌语,否则学生便会从心底抵触分层教学,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总之,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分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它面向全体,又注意个体差异,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有利于挖掘各层学生潜能,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虽然分层教学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两者优势,使分层教学在新的教育时期做出最大的贡献,极大地提高职业学校财会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旭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科教育,2002(2).

[2]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2.

[3]付裕东.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中国教育在线,2004(6).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篇5: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备课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备课时,教师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

篇6: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

——谈小学民工子弟班学生的语文教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外来民工子弟的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我们去正视、去研究、去解决的大问题。

为了解决本地民工子弟的就学难问题,本学期,我校大量招收了民工子弟学生。我校1230名学生中,民工子弟学生有651名,占全校总人数的52.93%。由于民工子弟学生经常追随父母,流动性极大,有些学生学期中间还在流动,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差生相对较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那么,如何教好这部分学生呢?下面,笔者以自己所任的六(4)班这一个案的语文教学为例,来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六(4)班学生情况简析

六(4)班是本学期新组建的,全部是外籍民工子弟学生组成的班级。全班总人数44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18人。学生来自全国13个省23个市,有汉族、满族、苗族、青族、侗族等民族。父母亲受教育的层次较低,大多初中层次,有些还是小学,甚至小学尚没有毕业,家庭教育极其薄弱。

本学期期初,我对该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研。

从语文学业情况来看:学生最高分83.5分,最低分15分,平均成绩56分;80分以上的2个,70至80分的有4个,60至70分的有12个,不及格的26个,及格率40.9%。平均成绩比本校最高分低28分。

从语文学习能力来看:部分学生还不能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少数学生连汉语拼音都不认识);大多数学生钢笔字书写不能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学生大多数不能主动学习,预习课文的能力与习惯较差,阅读分析课文的能力差;大多学生对于字词的积累,基本句式的知识及句子的运用能力都较弱,不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大多学生不能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不能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不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尚不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

由于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语言表达、家庭教育等都有不同之处,各个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一是因为地域风俗习惯的差异而造成行为方式的差异,在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往往出现障碍,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二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学习行为方式的差异,这与父母的教养方

式、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期望等密切相关。

二、从因材施教到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出自于《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现在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孔子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方法,掌握学生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不同特点,对不同对象,或问同而答异,或问异而答同。《学记》主张“长善救失”,更是强调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各种特点做出更具体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原则。

汉代徐干提出“导人必因其性”,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强其所难,勉其所不能。他认为教学要注意“使辞足以达其智慧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大禹善水,君子善导,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是以功无废而言无弃也”。

宋代张载也很注意因材施教,“知其人且知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问同而答异以此”。他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知人、知德才能因材施教。

明代王守仁主张教学应随人的“分限所及”,也是讲因材施教,他以良医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为例,说明教育应因材施教的道理。以上可见,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因材施教,他们的丰富经验和精辟论述对后代教益颇多。

所谓分层教学,其基本含义是指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因材施教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师生都是大写的“人”,彼此都应受到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在此前提下,通过多层多样的学习活动和个性作业与评价,使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审美力、鉴赏力、个性、品德意志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中和活动结果上。同时通过学习活动,又丰富、发展着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审美力、鉴赏力、个性等,从而提升学生个体的资质和素养。达成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方法、习惯,以及语言品位、语言行为等等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地根

据以前的知识经验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来信息去感受、体会、感悟、体验、领悟、揣摩、探究、品味、把握、了解、推想、理解、掌握等等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个以学生心智为主体的智力活动行为,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化、孕育、生长和赋予生命形态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强调“大语文观”,即语文和社会的沟通和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渗透,让语文走进学生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让语文走向社会,开掘语文学习的广阔资源。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理念指导下的分层教学

1.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学力差异状况,教学目标分层

孔子在教学中,随时注意了解学生,把对学生透彻的了解,作为有的放矢进行教育的基础。他一生中花费了很多时间来了解学生的性格、智商、情商、特长,有时他能从学生优点方面分析,如他曾指出子路果敢决断、子贡通情达理、冉有多才多艺;有时他能从学生缺点方面分析,如他曾指出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有时他能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比如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个强一些?”孔子说:“子张偏激一些,办事说话容易过头;子夏迟钝一些,办事说话有时跟不上。”子贡又问:“那么是不是子张强一些呢?”孔子回答说:“过犹不及。”即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偏左、偏右都不合中道。正因为对学生的如此了解,他的教育和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

由于多年的流动性和被忽略,来自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在学习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学习水平的差异性极大。对于这种必然存在的差异,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当然更不能把它当作一种负担,我们要具有包容之心,要包容学生的失误与差异,要求低一点,表扬多一点,善意的批评多一点,横眉冷对少一点。

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a、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b、标准、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c、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2.把握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学力状况,教学过程分层

孔子竭力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他不用千篇一律的说教,往往许多学生问同样一个问题,而孔子回答不一样。如子路问:“听到一个道理马上就执行吗?”孔子答:“有父兄在,怎能立刻就去实行?”冉求也问,而孔子答:“对,马上去实行。”公西华问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而答复相反。孔子说:“冉求迟缓,我推他一下,子路向来胆大好胜,所以我往后拉他一下。”这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典型事例。

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其基本模式是“合”(激趣入题、明确目标)——”分”(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合”(反馈口授,课堂小结)——“分”(课内作业,巡视指导)。”分”学的结构,可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用动、静交替的形式进行,要注意“分”而不”离”,“合”而不”死”。

通过调查分析,比较详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以后,采用学业分层差异教学。作业分层采用“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名词分层,消除学习水平低下学生在整个实验阶段的耻辱感、不安全感,以便让所有学生在拥有健康心理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明确,课堂分层的核心是作业分层,但过程贯穿于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和作业完成三阶段中。

第一,针对部分学生学习浮躁的品质,对于学生写字习惯差、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的情况,对这部分学生的星级作降一级处理。但在分层的备注栏目中注明努力方向。在实际操作中,如取得显而易见的进步,到时加以更改。

开学初分层之后,并不代表此次分层是一层不变了。我们可以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一个月后根据本月中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对部分学生在星级的确定上作出适当的调整,体现良性竞争。

第二,作业分层的基础是教学分层,从教学设计课堂环境改善做起。

其一是为贯穿作业分层的目标,教师要从教学分层开始,特别是在教学设计要有充分的分层意识和分层技术。

其二是又从课堂环境来促使分层施教的价值。这主要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座位的安排来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并且强调学生的互动互助,那么,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中又如何来体现或者引导他们去开展合作的品质呢?我们可以采取与分层相关联的方法,即座位排列与分层的一致性原则。

在座位编排上,一星级都与三星级编排在一起,以起到帮扶的作用,而二星级穿插其间,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校园学习

环境得到改善,使分层不至于分差,既能提高良性竞争的效应,又能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学习信心。

其实,在这种编排中又体现出同质合作与异质合作的特点,独立来看有相差较大的孩子组合起来,而连锁来看是学力状况相差不大的孩子组合在一起,同时在组合过程中也在一定情况下考虑这些孩子的个性气质、学习风格等,使连锁与互助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体现适应性与进取性,练习作业分层次

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一星级学生完成基本题,二星级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三星级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作业分层”对于作业的设计把握了两个维度——最低限度标准和“跳一跳,摘果子”标准。“最低限度标准”针对一星级学生,同时也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巩固的。“跳一跳,摘果子”标准针对三星级学生设计,有相当的难度,但应该有部分三星级学生经过努力达到。

分层作业设计到实施,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三个到位”。一是家长工作要到位。

我们的分层作业针对的是学生的差异。给学生分层是分层作业设计的起点,但不是终点。尽管我们采取的是隐性分层,但在完成作业时,学生的差异是必须体现的。

从这一点说,家长在情感上对分层的认可是分层作业获得实效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实施“情感融合”策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工作,使其认识到分层对于孩子的帮助。不仅如此,家长们还可成为分层作业实施的助推器——有了家长们在家中对学生的监控与督促,分层作业形成实效的过程相对要短些、简单些。

二是教师指导要到位。

光有分层,缺乏指导,就好象拿空枪打野鸭。为此,分层作业实施过程中,指导是最重要的一环。当然,指导还要注重方式。

学生是有差异的,为此每一个教师都选择“个别化指导”。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生,在差异上有着与本地学生明显的不同——他们的差异是以一个群体呈现的。以教师一人之力去完成一个群体的指导工作,那只会事倍功半。

我们的分层作业的指导可以在延展之后成为两条线——一条线是生生之间的分层互助小组的建立。可以是三星级学生+一星级学生,也可以是三星级学生

+二星级学生,二星级学生+一星级学生,或是一星级学生+一星级学生。我认为同星级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更具有对比性和推动作用。

另一条线是教师分层指导小组的建立。教师独自一个来关注、指导每一个学生是不现实的,但是某些问题的解决,光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还不够。这就要求在某一个难点、重点问题上有选择的指导某几个差异生。

三是对分层作业的管理到位。

管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分层作业设计标准进行把关。

分层的理念在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低难度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低难度的学习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进而在老师积极地评价与指导下获得成功感——也就是追求从一星级进步到二星级、三星级的可能性。那么分层中的“低难度”是如何定义的?

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教育教学同样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我们在分层中涉及到“低难度”的概念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课程标准。“低难度”和课程标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怎么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课程标准是清楚而确定的,它能因分层作业被篡改吗?)

我们知道,课程标准中都设有年段标准,分为一年级到六年级三个层次。在作业分层的实践中,我们在遵循各个年段标准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实行难度降低——比如一学生由于没有完成三、四年级的课程,加上一年级课程不过关,导致连名字也不会书写。我们就可以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在作业分层为他降低难度,定位为一年级的语文学习标准——多读少写;从拼音学起;注重字词的积累„„又如在教学中,每节课都有难点、重点的设计。难点重点的学习有一个比较复杂、连续的思维过程。一星级、二星级学生会跟不上。我们教师就必须为他降低难度——只要学生知其然即可。那么如此降低了难度之后,也许不利于这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在我们的分层作业体系中,有两条线。其中一条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有一条线是生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小组。在互助合作之前,教师会给予一星级、二星级学生一个解题思路,由三星级学生或二星级学生帮助理解与记忆。

篇7: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因材施教方法

——分层教学初探

多林镇中心学校

作者:刘国全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因材施教方法

——分层教学初探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后,一方面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就读,因此在初中学段同一教学班学生尽管他们处于同一年龄段,受到几乎相同的教育,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尤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较为明显,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参与能力的差异;另一方面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四五十个学生集于一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智力水平相差悬殊,按以往的“等量、同进、同要求”的标准授课,势必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情况,这对我们大面积提高整个班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人才是很不利的。这样长久以来,造成了“学困生晕车、优生陪读”的两极分化现象。随着二期课改的顺利推进,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度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我们农村大班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势在必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内涵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映,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得到优异成绩,不是因为智力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平能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中没有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力帮助造成的,所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个别辅导、互相兼顾的教学模式,这才是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具体来说,分层教学就是通过把全班学生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按照各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教学。实行分层教学主要的还是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师生真诚友好的学习环境,民主的教风和学风,是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达到老师真正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全班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得他们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对于分层教学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从各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包括成绩,行为,家庭情况,作业是否主动完成、责任心以及班级中和谁关系最好等等。然后再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对学生分层,分为:“优秀层、中等层和学困层”,可以分别叫做A层、B层、C层。让小组学生根据自己在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和自己平时的课堂表现,对自己定一个本学期目标,让他们心目中有一个向上一层跨越,赶超本层次学

生的一种进取心理。

2、教学设计分层

学生分层再好,没有课堂上很好利用和切时发挥,那只是形同虚设。因此分层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分析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上,吃透教材、教参和大纲,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应为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一般每一节课时的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较高教学目标两类,要求A层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B层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C层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其次对教法和学法也应尝试分层,比如“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较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提高提问的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对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指导和帮助,他们也感到有压力绝不敢放松,从而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为有效达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目标,还需作业分层、个别辅导分层、评价分层。

学生要学有所获,老师想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

况,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作业是其核心环节。作业应分成必做题、同步选做题和练习卷选做题几类,让学生根据分组或根据自己能力必做必做题和选作同步题和练习卷选做。

教学中,个别辅导是学生牢固掌握和巩固提高的重要环节。除课堂上给学生辅导外,课下还可以采用以下辅导形式:①小组内对口扶贫,实行一对一帮扶,既A层学生辅导B层学生,B层学生辅导C层学生,对于三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在小组交流讨论,或请教老师。②利用早读、午自修和其他方式对C层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主要巩固基础知识,并查漏补缺和巩固练习方式,更深层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对学生分层评价也是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机制,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力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机制。可结合个体评价和小组内评价两种方式,通过这样两种评价,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加强学生间的团结互助,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课教学质量。

在自己两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以往“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在整个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同时也形成了班级同学间“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使整个班级在期末测试中及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难,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和汗水。总之,尝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使

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达到了“优生更优、学困生进步”的良好效果。

篇8: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后进生的情意素质培养

1.沟通师生情感, 调动积极因素。 情意素质的培养, 首先是师生间在教学中进行情感交流, 在学生初入学时, 他们的上进心、模仿性和学习积极性都教高, 但在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失败”后, 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 失去学习信心。 在这关键的时刻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 面对这种情况, 首先, 我们可以为学生承担责任, 说声“你没学好, 我有责任”, 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其次, 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 教育他们“对症下药”, 使他们懂得“人无完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对“差生”坚持“五不”: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公开批评、不操之过急, 使“差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真心诚意地爱护和帮助他们的。 师生的情感融洽, 能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追求进步、勤奋学习上。

2.指导学习方法, 解决学习困难。 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 学习不得法, 也是一个主原因。 “差生”往往思维不灵活, 不会预习、复习, 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 不会记简要的笔记。 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 注意结合数学课的特点, 随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和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 等等。 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 我们还应帮助“差生”解决学习困难。 后进生在课堂上听课时, 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材, 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思维, 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 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 做到未雨绸缪, 估计在先;其次在课堂上要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观察、揣摩, 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 并提出相应对策。

3.激发 “差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成功的机遇。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情感素质的重要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 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培养后进生对数学兴趣的同时, 还要为后进生创设成功的机遇。 因为学习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 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就能不断克服对数学的畏惧与厌烦心理,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通过为后进生创造成功机遇, 也可转移、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中对“差生”我采取适当降低要求, 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为“差生”创设成功的机遇。 当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的时候, 我都及时加以肯定, 予以表扬, 使之发扬光大。 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 消除自卑感, 增强自信心, 努力学好数学。

二、分层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了解学生, 对学生分层。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 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 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 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 共分ABC三个层次。 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 建立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 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 。 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

2.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 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 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要求, 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 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 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内容只需作了解, 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 等等, 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3.分层授课。 把学生分层的目的, 在于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 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严格控制教学内容, 凡大纲和教材删去的, 坚决不教, 练习册、复习资料不用, 保证学生集中不折不扣地学好课本、练习卷中的习题。

(2) 不增加难度。 凡大纲规定理解的就不要求运用, 只要求运用到什么程度的就练到什么程度。

(3) 不降低要求, 凡大纲要求掌握的、运用的, 一定当堂练习, 当堂检测, 绝不满足于讲完例题, 学生能够理解。

(4) 力争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 每一个环节提问都瞄准教学目标, 上课前, 指明教学目标ABC, 激发学生追求目标; 这在每节的学习卷上都得到体现。 导课时, 创设情境, 形象生动直观, 切近生活, 激发兴趣。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新授时, 突破实施教学目标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内容, 重点讲解, 立即巩固,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对重点内容采用立体教学方式。 对于难点, 多设问, 降梯度, 或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降低思维的难度。 下课前, 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明确, 该讲则讲, 该练则练, 该详则详, 该略则略, 减少了盲目教学的现象, 提高了教学效率。

(5) 在知识传授、 能力训练、 情感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中, 要有明确的层次, 让不同层面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提高, 同时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授课时, 前20分钟, 面向全体学生, 使用启发式教学重点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进行基本能力训练, 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 在这段时间里, B层与C层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课内容。20分钟后, 对B、C层在简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提出较高要求, 而A层学生仍存在困难, 完成例题或阅读教材, 理解巩固基本知识。 通过辅导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 再讲解指导, 使他们达到基本要求。 此时B、C层同学思考课本或消化有一定难度的例题, 若有疑难, 同样可个别辅导, 而A层无疑难的, 做课后练习。 此时连同讲解及小结大约15分钟, 突出培养数学思想方法, 最后10分钟课堂检测 (练习) 、布置作业。

4.练习分层, 课后批阅, 量化检测。 设计多层次练习, 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 从巩固知识、检查缺漏、培养能力三方面设计。

(1) 尽量扩大消息反馈面。 课堂上, 先让学生发言, 尽可能多地暴露问题, 再由优生更正。 这样, 既解决了中下生的困难, 又让优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使教师的点拨落到了实处。 课后批阅练习、作业, 一个字、一个符号、一句话、填补知识点漏洞、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 解题方法的指导、作 题步骤、书写格式的规范、思想感情的交流, 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2) 扩大信息反馈的点。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注意了解学生实际, 新授时先让学生动手练习, 学生会做的地方不讲, 学生不会的地方则由教师加以点拨。 把练习、作业的问题点出来, 使其思考、改正。

三、加强个别化辅导, 做到有的放矢

个别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我们加强个别化辅导就是为了普遍提高后进生的全面素质, 就是为了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首先, 制订辅导计划, 个别辅导一般采用三定, 即:定时、定人、定内容。 定时每天集中答疑, 处理学生的共性问题。 定人,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习能力, 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 每次安排2人, 重点辅导班级A层的学生, 每周安排4次, 以使其尽快脱“贫”, B、C层采用预约方式, 对成绩较好的同学答疑和点拨, 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定内容, 主要督促检查、订正最近的练习卷、作业及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在辅导中, 由于后进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大, 舍去以前的老师讲, 学生听, 只做消极的应答, 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 因此先拿出练习题、过关题让他们做, 能解决, 则继续, 否则自己阅读教材, 对照例题, 提出想法, 讲出来, 再作题, 我后评判同时给予指导。 这种方法既传授了知识, 又教会了学生自学的方法。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给予帮助, 降低问题的切入点, 梯度小一点, 速度慢一点。 当学生正确回答后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让其有成功喜悦, 给其自信, 鼓励自学。 当学生遇到问题解决以后, 改补课为预习新课, 介绍预习方法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创造条件。

上一篇:2016年三基三严培训总结下一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通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