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2024-07-27

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通用11篇)

篇1: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敬爱的党组织:

时间,确实是个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是因为事件,如果不是因为记录,昨天、今天和明天也许根本不会有什么不同;然而又有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永不停止的。不仅是时间,世间万物大都以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姿态发展变化着。比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比如,保持党的先锋性;比如,党的阶级基础等等。

我也是到上最后一节党课的时候才意识到那一节课已经是倒数第二节了,倒数第二节党课,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先锋性质被放到了最开始的位置,保持共产党先锋性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我想你一定要追问“怎样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性质呢?”若是从前,我可能会说“请百度”,不过现在,在系统学过了党的性质的课程之后,我想我能给出一点想法。

首先,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我们知道,政党都是建立在一定阶级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共产党也不例外。工人阶级是共产党的积极基础,自然而然,中国的工人阶级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列宁说过:“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层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党*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此,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保持党的先锋性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工人阶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地理解“工人阶级”这个概念。

以前我总是幼稚地认为工人阶级就是那些在国有企业工厂里上班的人们,想来着实可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终于清楚工人阶级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群体,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阶级。进城的农民工,私营企业的打工仔,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诸如此类的新兴工人力量也日益成为工人阶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要增强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广大工人阶级日益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懂科学的高素质阶层。只有这样,工人阶级才能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

其次,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造和基本方针,被称为党的“传家宝”、“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形象地揭示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保持党的先锋性质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党应该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来不断壮大自己,而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盲目排斥一切非工人阶级的因素。

当然,严格把关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以苏共的惨痛教训为前车之鉴,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同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阶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更好地实现党的任务,这是壮大党的力量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

最后,坚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关于这一点,在前两点的论述中已经提到一些,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体。没有党的阶级基础,就没有党的产生和发展,也无从谈党的群众基础。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是工人阶级一个集体在战斗,从民主革命的胜利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都是各个方面、多种力量一同创造的,既不可缺少党的正确领导有不能缺少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篇2: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2019年5月大学生党员思想汇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范文汇编

敬爱的党组织: 时间,确实是个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是因为事件,如果不是因为记录,昨天、今天和明天也许根本不会有什么不同;然而又有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永不停止的。不仅是时间,世间万物大都以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姿态发展变化着。比如,中国***的性质;比如,保持党的先锋性;比如,党的阶级基础等等。我也是到上最后一节党课的时候才意识到那一节课已经是倒数第二节了,倒数第二节党课,我们学习“中国***的性质”。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章程》,对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先锋性质被放到了最开始的位置,保持***先锋性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我想你一定要追问“怎样保持中国***的先锋性质呢?”若是从前,我可能会说“请百度”,不过现在,在系统学过了党的性质的课程之后,我想我能给出一点想法。首先,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我们知道,政党都是建立在一定阶级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也不例外。工人阶级是***的积极基础,自然而然,中国的工人阶级就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列宁说过:“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层的先锋队。”中国***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此,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保持党的先锋性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工人阶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地理解“工人阶级”这个概念。以前我总是幼稚地认为工人阶级就是那些在国有企业工厂里上班的人们,想来着实可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终于清楚工人阶级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群体,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阶级。进城的农民工,私营企业的打工仔,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诸如此类的新兴工人力量也日益成为工人阶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要增强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广大工人阶级日益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懂科学的高素质阶层。只有这样,工人阶级才能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其次,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中国***的重要创造和基本方针,被称为党的“传家宝”、“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形象地揭示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保持党的先锋性质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党应该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来不断壮大自己,而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盲目排斥一切非工人阶级的因素。当然,严格把关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以苏共的惨痛教训为前车之鉴,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同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阶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更好地实现党的任务,这是壮大党的力量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需要。最后,坚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关于这一点,在前两点的论述中已经提到一些,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统一体。没有党的阶级基础,就没有党的产生和发展,也无从谈党的群众基础。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重要条件。中国***从来都不是工人阶级一个集体在战斗,从民主革命的胜利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都是各个方面、多种力量一同创造的,既不可缺少党的正确领导有不能缺少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总之,只有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机结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党的性质,才能保持中国***的先锋性质。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并不属于工人阶级,而且很多人必然会迈入知识分子的行列,但同时我们却又是入党积极分子,因而更能切身体会到保持党的先锋性质与时俱进的要求。

篇3: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迈克尔·波特是美国著名管理专家, 当今世界有关竞争力方面的权威。波特在他的《竞争论》中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的传统贸易理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从宏观角度看, 生产率和竞争力有紧密的联系, 但从价格决定的作用机制来看, 生产率仅仅为其中一个因素, 生产率对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很可能被汇率和工资的负面影响所抵消, 并且竞争力与生产率的增长并不一定同向。同时, 波特指出资源禀赋确实能够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 但通过资源禀赋所产生的竞争优势较难维持。在要素禀赋方面, 波特认为, 随着工业化国家的成长, 它们将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 转为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此观点可以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力变动情况, 但不能说明发达国家自身之间的竞争力变动情况。在规模优势和技术差异方面, 他也认为此二者在解释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方面有所不足。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随着技术扩散和技术差距缩小也自然会下降。波特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指出了一些问题, 由于篇幅所限, 这里暂不赘述。

波特提出了能够阐明一国企业 (产业) 在贸易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的模型——著名的“钻石模型” (Diamonds Framework) 。“钻石模型”包含了四个决定性因素和两个辅助性因素, 四个决定性因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 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 两个辅助性因素是政府和外部机会。

波特的竞争理论是一个彼此互为作用、能够自我发展的统一体。在他的理论中, 竞争力源于培养高级要素、苛刻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簇群。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战略和激烈的国内竞争。波特主张机会来自于企业外部, 政府应当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催化和激发企业创造性的作用。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阶段, 波特将其分成四个逐级递进的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波特的竞争理论自提出以来, 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波特的观点, 既有赞赏也有批评。

波特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1) 波特理论区分了“国际竞争优势”与“国际比较优势”, 并划分了国际竞争的发展阶段, 从而为各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各国正确评价自己的国际竞争地位, 确定自己所处的竞争阶段提供了方法。

(2) 波特的理论为如何维持和进一步创造“国际竞争优势”, 实现竞争阶段的转换, 提供了思路。

(3) 波特理论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 解释了资源稀缺的国家在众多领域获得竞争优势而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却长期落后的原因。

(4) 强调国家在决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波特强调加强国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和促进, 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肯定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同时, 也有来自各方面的尖锐批评, 这里不一一赘述。

本人认为, 波特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确立了竞争力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基本研究方法, 从此开始了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热潮, 为研究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提出了新的思路, 在国家贸易理论的发展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要研究国际贸易就要研究波特的竞争理论, 并从动态的焦度考察国家竞争力。

2 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国际竞争力有两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一种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 叫做显示性指标。它可以说明相对竞争优势的指标, 例如出口绩效相对系数指标、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等等。从事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学者经常采用这样的指标和方法来进行论证, 来衡量一国某类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及其比较优势强弱。另外一种从产生原因的角度来看, 叫做分析性指标。主要用于解释竞争力已经得到显示的解释变量或未实现的竞争潜力, 其中的变量因素可以决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结果。它们之间的具体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2.1 显示性指标

在显示性指标中, 说明绝对竞争优势的指标通常是市场占有率指标和销售利润率指标, 说明相对竞争优势的指标通常有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出口绩效相对系数、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等等。国际贸易的实证学者也往往用这些指标的方法来论证自己的研究, 作为衡量一国某类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及其比较优势强弱的指标。但是二者都不能完全说明生产国际化和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条件下一国的产品或产业竞争力状态。因此要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计算价值增加量。

2.2 分析性指标

从相关性和影响范围来看, 分析性指标又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直接原因指标是与生产率、市场营销、企业的组织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 直接原因指标都属于产品的绝对竞争力优势的分析范畴。

间接原因指标可以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的理论模型中推导出来。首先, 从生产要素论中可以演变出反映高等生产要素的若干指标, 这类指标是用以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 并用来反映和检验各自的比较优势。其次, 相关产业因素的分析中, 可以推导出另外一些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指标。再次, 从需求因素来说, 这部分分析的内容不易于指标化, 可以简单地设立产品系列化指标, 用与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分析。最后, 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方面的因素中, 可以推导出反映经营风险的负债率指标;反映进入资本市场难易程度的资本结构指标;反映市场竞争结构状况的指标;反映行业规模结构的指标等。这类指标属于绝对竞争优势的分析范畴。

根据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世界经济论坛 (WEF) 和瑞士洛桑管理学院 (IMD) 认为一国的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国际竞争力, 并提出了各自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学者近年来对竞争力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的竞争力研究中心和社科院工经所也创立了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竞争力评估报告。

3 外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国外市场上占领市场份额并获取长期利润的能力。外贸竞争力是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之一, 它集中体现了一国输出扩张的竞争力。

在评价外贸竞争力时, 常用以下指标:

(1) 以一国的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额来反映。

根据四部门模型:Y=C+I+G+ (X-M)

外贸依存度= (X+M) /Y

出口依存度=X/Y, 又称平均出口倾向

进口依存度=M/Y, 又称平均进口倾向

净出口额=X-M, 即TB (Trade Balance) , 又称贸易收支差额

净出口依存度= (X-M) /Y

可比净出口指数= (X-M) / (X+M) , 即NTB (Normalized Trade Balance)

NTB用于一国某一商品或产业时又称贸易竞争指数。

NTB用于两国间商品或产业比较时又称贸易分工指数或贸易专业化指数。

(2) 以一国的进出口额和世界贸易总额来反映或以某一商品或产业的出口额和一国的出口总额来反映。

国际市场占有率=Xi/Xw

出口贡献率=Xii/X某商品或产业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例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ji= (xji/xi) / (xjw/xw) = (xji/xjw) / (xi/xw)

即商品j的出口额在国家i的总出口额中所占的份额与在世界贸易中该商品所占的份额的比值。通过变换可得:RCAji= (xji/xjw) / (xi/xw) , 国家i和商品j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与国家i的国际市场总体占有率的比值, 亦即出口绩效指数。

4 以发展的角度评价外贸竞争力

本人认为, 外贸竞争力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所以应在现有的竞争力指标基础上加上时间的因素, 即考察各指标的变化率及其比率。如:

外贸依存度的变化率=[ (Xt+Mt) /Yt]/[ (X0+M0) /Y0]

将公式稍作变换可得:外贸依存度的变化率=[ (Xt+Mt) / (X0+M0) ]/ (Yt/Y0)

说明外贸依存度的变化率即为外贸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

(这种公式变换和意义也同样适用于下面的三个指标。)

出口依存度的变化率= (Xt/Yt) / (Yt/Y0)

进口依存度的变化率= (Mt/Yt) / (Mt/Y0)

净出口依存度的变化率=[ (Xt-Mt) /Yt]/[ (X0-M0t) /Y0]

这四个指标可以考察进出口的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 即对外开放程度是否提高, 经济增长对进、出口的依赖程度是否加强。如果乘以弹性系数即具有增长方程中贡献率的意义。

上面的指标中, 具有经济学意义的是第四个指标, 即净出口依存度的变化率, 这个指标可以直接在四部门的国民收入模型中直接推导出来, 在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研究中应用最多, 通常被称为净出口对GDP的拉动度 (或简单的称为外贸增长对GDP的拉动度) 。而净出口的贡献率 (为简化通常以净出口依存度的变化率乘以净出口依存度) 也通常被称为外贸贡献率或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这种传统方法受到了一些质疑,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林毅夫和李永军认为, 使用这种方法测算的“外贸贡献度”指标有可能造成低估。他们提出, 为了正确地测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必须深入探讨出口和进口两个变量的性质以及出口、进口、消费和投资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 他们将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重新定义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加上出口通过引致消费和投资的增长而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 并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1) 可比净出口指数的变化率=[ (Xt-Mt) / (Xt+Mt) ]/[ (X0-M0) / (X0+M0) ]

将公式稍作变换可得:

可比净出口指数的变化率=[ (Xt-Mt) / (X0-M0) ]/[ (Xt+Mt) / (X0+M0) ]

说明可比净出口指数的变化率即为净出口增长率与外贸增长率的比值。这个指标可以考虑对外贸易发展中出口与进口的相对关系的变化。

(2)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变化率= (Xit/Xwt) / (Xi0/Xwt0) , 也是一国外贸增长率与世界贸易增长率的比值, 它可以说明一国的外贸规模在世界贸易总规模中所占重要程度的变化。

显示性比较优化指标的变化率 (出口绩效指数的变化率) = (Xjit/Xjw0) / (Xit/Xw0)

它可以说明某商品或产业的出口对一国总出口绩效的变化程度。

(3) 出口贡献率的变化率= (Xjt/Xt) / (Xj0/X0) , 也是某商品出口增长率gi与总的贸易增长率gt的比值, 又称出口增长优势指数。

以上所推导出的指标, 有的已在外贸增长评价中使用。需要说明的是, 这些指标都是变化率指标, 无量纲, 可以指数的形式使用, 如选择适当的评分标准, 可从增长质量的角度出发来评价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 有关竞争力的研究在我国已引起更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对波特《竞争论》一般性理论的概要和评述的基础上, 从现状和实际出发, 对外贸评价指标做了一定的研究, 达到了将经济增长与外贸评价指标相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竞争理论,经济增长,外贸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竞争战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9.

[2]竞争优势[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

[3]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篇4:用发展的眼光看保险

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不一定生而美丽,但它终有一天会展现自身的宝贵价值。保险也是如此。虽然目前中国老百姓对保险仍然缺乏,必要的认同感,至今,中国老百姓对保险还是不太买账。

一位专家曾说,股市之所以更能吸引人,在于它上下起伏片刻不定的K线走势;而保险产品的保费功能相对固定,较易把握,因而不够刺激人们的理财神经。这只能算是一句调侃。从现实来看,中国人其实是非常需要商业保险的,因为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只能满足部分的养老需求。有资料显示,’中等收入人群的养老金只能达到退休前工资的50%以下,要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资金缺口很大。

据统计,如今在册的保险公司已达100多家。只是虽然2008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很快,但从汶川大地震的理赔情况看,商业保险的贡献却非常有限,真正的保障仍然没有上去。在一切以投资收益为中心的市场状态下,保险公司不愿做保障,卖保险的没有保障,买保险的买不到合适的保障。我们应当相信,这一切都会逐步得到改变。 好在始终有一批富于远见的保险机构,一直在坚守保障的本分,努力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孜孜不倦地培育着中国的保险市场。虽然,一些保险经纪人的不当营销,使保险一时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曾使整个保险业蒙冤。

篇5:用发展的眼光看巡警

巡警作为一个年轻的警种,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从1994年正式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十五个年头。回顾十五年的风雨历程,巡警这支队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不断成熟、发展和壮大,已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一支生力军。十五年风雨,春华秋实,全县广大巡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叫响“平时是窗口、战时是拳头”的口号,认真履行“有警必接、接警必处、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庄严承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一腔忠诚保卫一方平安,用一脉真情创建一方文明,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和社会救援等方面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实践证明,巡警作为一个快速反应的作战实体和服务群众的窗口,成功地展示了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在推进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和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深入改革,全面振兴的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责任重大,全国“二十公”以后公安机关把“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作为公安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进一步为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积极构建新型的巡逻防控体系、处置反恐及突发事件,将是巡逻特警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的需要,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对公安

工作的热烈期盼。

篇6:以发展的眼光看外贸竞争力论文

关键词:竞争理论 经济增长 外贸评价指标

1波特的竞争理论概要及评述

迈克尔·波特是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当今世界有关竞争力方面的权威。波特在他的《竞争论》中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的传统贸易理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从宏观角度看,生产率和竞争力有紧密的联系,但从价格决定的作用机制来看,生产率仅仅为其中一个因素,生产率对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很可能被汇率和工资的负面影响所抵消,并且竞争力与生产率的增长并不一定同向。同时,波特指出资源禀赋确实能够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但通过资源禀赋所产生的竞争优势较难维持。在要素禀赋方面,波特认为,随着工业化国家的成长,它们将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转为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此观点可以说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竞争力变动情况,但不能说明发达国家自身之间的竞争力变动情况。在规模优势和技术差异方面,他也认为此二者在解释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方面有所不足。在技术方面的优势随着技术扩散和技术差距缩小也自然会下降。波特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指出了一些问题,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暂不赘述。

波特提出了能够阐明一国企业(产业)在贸易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的模型——著名的“钻石模型”(Diamonds Framework)。

“钻石模型”包含了四个决定性因素和两个辅助性因素,四个决定性因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两个辅助性因素是政府和外部机会。

波特的竞争理论是一个彼此互为作用、能够自我发展的统一体。在他的理论中,竞争力源于培养高级要素、苛刻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簇群。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战略和激烈的国内竞争。波特主张机会来自于企业外部,政府应当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催化和激发企业创造性的作用。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阶段,波特将其分成四个逐级递进的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波特的竞争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波特的观点,既有赞赏也有批评。

波特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1)波特理论区分了“国际竞争优势”与“国际比较优势”,并划分了国际竞争的发展阶段,从而为各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各国正确评价自己的国际竞争地位,确定自己所处的.竞争阶段提供了方法。

(2)波特的理论为如何维持和进一步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竞争阶段的转换,提供了思路。

(3)波特理论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解释了资源稀缺的国家在众多领域获得竞争优势而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却长期落后的原因。

(4)强调国家在决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波特强调加强国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和促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肯定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的同时,也有来自各方面的尖锐批评,这里不一一赘述。

本人认为,波特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先确立了竞争力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基本研究方法,从此开始了竞争力理论研究的热潮,为研究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提出了新的思路,在国家贸易理论的发展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要研究国际贸易就要研究波特的竞争理论,并从动态的焦度考察国家竞争力。

2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国际竞争力有两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一种是从结果的角度来看,叫做显示性指标。它可以说明相对竞争优势的指标,例如出口绩效相对系数指标、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等等。从事国际贸易实证研究的学者经常采用这样的指标和方法来进行论证,来衡量一国某类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及其比较优势强弱。另外一种从产生原因的角度来看,叫做分析性指标。主要用于解释竞争力已经得到显示的解释变量或未实现的竞争潜力,其中的变量因素可以决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结果。它们之间的具体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2.1显示性指标在显示性指标中,说明绝对竞争优势的指标通常是市场占有率指标和销售利润率指标,说明相对竞争优势的指标通常有贸易专业化系数指标、出口绩效相对系数、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等等。国际贸易的实证学者也往往用这些指标的方法来论证自己的研究,作为衡量一国某类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及其比较优势强弱的指标。但是二者都不能完全说明生产国际化和产业内分工与贸易条件下一国的产品或产业竞争力状态。因此要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计算价值增加量。

2.2分析性指标

从相关性和影响范围来看,分析性指标又分为直接原因指标和间接原因指标。直接原因指标是与生产率、市场营销、企业的组织管理有关的各项指标,直接原因指标都属于产品的绝对竞争力优势的分析范畴。

间接原因指标可以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的理论模型中推导出来。首先,从生产要素论中可以演变出反映高等生产要素的若干指标,这类指标是用以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并用来反映和检验各自的比较优势。其次,相关产业因素的分析中,可以推导出另外一些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指标。再次,从需求因素来说,这部分分析的内容不易于指标化,可以简单地设立产品系列化指标,用与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分析。最后,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方面的因素中,可以推导出反映经营风险的负债率指标;反映进入资本市场难易程度的资本结构指标;反映市场竞争结构状况的指标;反映行业规模结构的指标等。这类指标属于绝对竞争优势的分析范畴。

根据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认为一国的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国际竞争力,并提出了各自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我国学者近年来对竞争力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大学的竞争力研究中心和社科院工经所也创立了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竞争力评估报告。

3外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国外市场上占领市场份额并获取长期利润的能力。外贸竞争力是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一国输出扩张的竞争力。

在评价外贸竞争力时,常用以下指标:

(1)以一国的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额来反映。

根据四部门模型:Y=C+I+G+(X—M)外贸依存度=(X+M)/Y出口依存度=X/Y,又称平均出口倾向进口依存度=M/Y,又称平均进口倾向净出口额=X—M,即TB(Trade Balance),又称贸易收支差额净出口依存度=(X—M)/Y可比净出口指数=(X—M)/(X+M),即NTB(Normalized TradeBalance)NTB用于一国某一商品或产业时又称贸易竞争指数。

NTB用于两国间商品或产业比较时又称贸易分工指数或贸易专业化指数。

(2)以一国的进出口额和世界贸易总额来反映或以某一商品或产业的出口额和一国的出口总额来反映。

国际市场占有率=X

篇7: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关键词] 校园网 网络建设 应用 教学资源

随着各个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重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建设也成了热点。目前,部分经济实力较雄厚的学校已经建成了校园网,但是由于缺乏经验或管理而造成了资源浪费。笔者所在学校于前年投巨资建设校园网,目前已基本完成,下面就此为例谈谈对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

校园网的建立,不仅要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且它还要为学校办公提供一个全面的平台。作为一个功能齐备的校园网络,它应该包含有多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相互协作的功能模块和相互关联的管理对象。因此,对于这样复杂的集成应用系统,在设计时应注意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秉持实用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原则,不急于求成。

-、校园网功能分析

作为不同类别的学校,对校园网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设计网络时应先分析本校校园网所应具备的功能。

我校作为一个省一级达标校、片区龙头校,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起带头作用。因此我校的校园网在学校管理和教学教研各方面应全面应用。

学校管理:随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现代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计算机在学校管理领域应该被广泛应用,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学校管理主要体现在校长管理系统(校长有权及时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布置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发展计划)、教务教导管理系统(学生档案管理电子化、排课、成绩统计等)、办公管理系统(学校的日常活动、教职工管理)和总务管理系统(学校后勤工作管理、学校财产管理、工资管理等)等。总之,学校办公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必然对学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教研: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

篇8: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一、以终身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的发展可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以终身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就是要求把学生在校的发展看成学生终身发展的一个阶段,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因此, 以终身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使学生愿意学习, 学会学习, 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思潮, 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人们的共识。人们逐渐认识到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 也是未来社会成员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在日新月异的时代, 社会比学校的变化速度不知要快多少倍, 今天知道的东西, 也许明天就会过时。因此, 现有的考试成绩无法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状况, 只有真正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才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 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上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 对他们的每一个可能素质进行有效指导, 使之转化为现实素质, 并促使下一步素质向更高现实转化。

二、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时期是人生发展中最重要时期, 作为发展中的人, 这个阶段还是动态的、不成熟的。从教育角度讲, 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学生的成长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因此, 要求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缺点和不足, 允许学生犯错误, 给予错误的学生以改过自新的机会, 而不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 将犯有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长期以来, 我们可能习惯给一些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些“坏”帽子:“笨蛋”、“调皮捣蛋”、“道德败坏”等等, 随意地给他们贴上“坏学生”的标签, 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俗话说,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在身心发展阶段, 是非观念尚未成熟, 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作坏孩子。学生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 而不是道德问题。孩子们犯错误时, 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 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 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实际上, 任何一个学生的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这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 要坚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既要注意分析他们的消极因素, 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切忌因为学生犯了错误, 就把他看得一无是处。相反, 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处于萌芽状态的, 也要创造条件给予积极扶植, 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当发现学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时, 教师应对其原因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帮助学生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以发展的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三、挖掘发展学生的的潜能

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沃土, 都存在着一些“不完善性”和大量的“未确定性”。教师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 通过教育不断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在点”, 把他们身上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目前, 世界上众多教育先进国家提出教育应当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己任,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的需要, 才不至于浪费人所固有的才智。这种教育价值观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师面前无差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

因此, 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摘要: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要求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缺点和不足, 不断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篇9: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除了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讨论外,5月25日,国务院转批国家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重申今年将继续推进环境税和物业税两个新税种的开征,此消息也被一些市场人士解读为是对刚刚复苏的房市和股市的重大利空。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房价畸高及物业向少数人手里集中所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就能明白政府在当前市场状况下实施这些举措的良苦用心,短期利空实则长期利好。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把握住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不为眼前的、与自身相关的利益纠葛所羁绊,这对于一生的财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时候,通常会出现选择性的失明,认为市场会按自己设想的、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向走,而无视其内在的运行规律。比如房产和股票的持有者,当然希望价格会一直涨下去,对市场泡沫与狂热视而不见。同样,踏空者也总认为市场还会恶化,而忽视了那些正面积极因素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如果总是在心里竖起一堵墙,固守一贯的思维模式而不积极的适应变化,那终将会被时代所抛弃,这其实也是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差别。后者在失败时从不认为是自己的错,而认为是市场的错、决策者的错甚至是时代的错。抱怨、愤怒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情绪,却从未想过去主动改变。而前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否已经跟不上事物的变化,然后主动地调整适应。

当前,人们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分歧越来越大,但无论是持何种观点,又有几人真的是摆脱了个人利益的羁绊,独立客观的做出判断的呢?在经历了这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后,更是让一些人心理变得异常脆弱。或者对于投资理财完全丧失信心,或者把不利于自己眼前利益的所有变化都视为洪水猛兽。

而事实却是,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不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每当危机来临,就是一个剧烈的创造财富和毁灭财富的过程。认清规律,积极主动地做出调整、适应变化,并且继续成长的人会化危为机。而总是陷于对危机的恐惧,忽视所有积极正面的因素,不断地抱怨的人则会沉沦下去。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是客观的看待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二是关注自身的成长,而后者更重要。无论是改革新股发行制度,还是征收环境税和物业税,以及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都是要从制度层面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这些举措对个体的财富命运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其实全在于看待问题的视角。同样的,人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管理人生财富曲线,个人的成长是否能跨越经济周期,也对个体财富出现质的飞跃具有重要意义。

篇10: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一、教学背景

选派代表参加2010年10月在厦门举办的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活动,是此次江苏省《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全国赛课大体上按照10月份的教学进度分配给我省的课题之一,也是此次省优质课评比的课题之一。由于新学期刚开学不久,2010年9月14-15日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年级《生活与哲学》的教学进度估计还停留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这一时期学生的哲学理论基础相对还比较薄弱,特别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前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生尚未学习,因而给《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构思

基于以上对教学背景的分析,我们对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构思:

1.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先学习“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这一目题,后学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目题。

2.针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以及区分等理论知识学生尚未学习,我们将教学目标“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调整为“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3.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目题,我们精心选取来自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感悟素材中蕴含的哲理,并能用感悟出来的哲理解决学生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量变和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状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播放“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视频,引导学生感悟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2.讲授新课

由三国吕蒙的故事切入到很多人并不看好的张泽峰同学成功考取北京大学的故事,引导学生围绕张泽峰的故事,探究“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3.简要小结

在对张泽峰成功考取北大这一案例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4.活学活用

篇11: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从2002年秋季开始,我校在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了鄂城区《关于学生评价方式改革》的课题研究,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激励作用,在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的同时,对学生评价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两年来的实验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在我校取得了神奇的功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放大镜”----发掘你的闪光点

传统的“三好学生”的评选,偏重于智育,周期长(每学期一次),表彰面太小(15%),只让少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特别是忽略了对孩子的个性和创新性的激励,缺乏渐进性和延伸性,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这一弊端,我校开展了“放大镜----班级之最”的评选。我校“班级之最”共分为7项:做好事最多、最爱劳动讲究卫生、最讲文明、进步最快、回答问题最积极、创新意识最强、班级荣誉感最强。这个评选每月一次,每学期评优面达到85%以上,它的评选突出强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体现德育首位,并注重过程评价,让每位学生得到关怀,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王欣欣是一位沉默寡言而内向的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性格孤僻,学习成绩差,同学们都很讨厌他,排斥他,他随时都有辍学的可能。自从学校开展“班级之最”的评选以来,同学们很快就注意他平时劳动能吃苦,卫生打扫得好的优点,当月他被评为“班级最爱劳动讲究卫生的学生”。从未得到表彰的他第一次体验到了成功,从此脸上有了笑容,和同学们的交往也多了起来,还经常主动帮助同学,第二月又被评为“班级做好事最多的学生”。随着自信心的逐步恢复,在学习上他的成绩进步很快,第三个月被评为“班级进步最快的学生”。自从开展“班级之最”评选以来,不知多少过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活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

“反光镜”----摘掉你的缺点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缺点。为了帮助学生改正自身的缺点,我校今年春季选择“反光镜”作为评价工具,每个教室的墙上都设有一个“反光镜”栏目。每月月初,每位学生将自己学习或生活中的缺点写在一张小纸牌上,再由老师将这些小纸牌高高反挂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其他人看不到所写的内容。一个月后,学生自我认为缺点已改正,便可以申请摘牌,经全班同学评议认为小纸牌上所列举的缺点已改正,就可以在“反光镜”中摘去牌子。

小纸牌的制作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评价,找出自身的不足。让小纸牌在教室的墙壁上高高反挂,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时时能审视自己的`缺点,并在暗地里互相较劲,力争早日改掉那些缺点。

“反光镜”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承认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我校有位班主任深有感触地说:“‘反光镜’实施一个月来,全班提出摘牌申请的同学就有一半了,过去许多学生经反复批评教育也改不了的毛病,在‘反光镜’中得到了根治。”

“显微镜”----彰显你的个性

李×同学:

你是一个非常聪明又很调皮的男孩,在课堂上你常常出人意料地说出惊人妙语,老师不禁为你感到骄傲;你作业本上那端正而又有笔锋的字体让同学们很佩服;你的画画得真不错,我们班黑板报的布置让你辛苦了;运动场上你奔跑如飞,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老师知道你爱玩好动,并和其他同学经常摩擦出点“火花”,这不是什么缺点,也不是什么过错,错的是你在不该玩的时候玩,有时不能宽容别人。我多么希望你能和“勤奋”交上朋友,能和同学们和睦相处。你的理想是什么?当一名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将这个秘密告诉老师好吗?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可要继续努力哟!过去的一年你表现得很优秀,当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可不要把它们带到新的一年哟!祝你8岁生日快乐!过生日别忘了感谢经心养育你的爸爸妈妈,多为他们做一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的老师:熊××

这封信摘录于一位老师写给学生的“生日贺信”。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评价,是我们使用“显微镜”的评价做法之一。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在班上学生生日那天写一封“生日贺信”。在信中教师要认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践能力、认知能力进行剖析,写出学生的个性。“生日贺信”最后将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袋。

上一篇:酒店经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我们家的小屁孩作文